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寒梅

管季超近年研读过的关于“评课”问题的文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8 11:20:03 | 显示全部楼层
让我们睁大眼睛看周围的一切



——写给陡岗镇小五(3)班孩子们的第一封信



五(3)班的小朋友们:
你们好!
上个星期五,何校长和雷老师把你们这学期写的头两篇作文带给我看,我为你们的进步感到高兴。
我想,如果你们的爸爸妈妈知道了,也会很高兴的。
程思娟、陶佳俊、钟思俞、徐鹏这四位同学的作文写得挺棒的,我给他们全评了100分。
王志诚同学的作文写得也很认真,我给他评了90分。我很喜欢王志诚同学。
杨林长青和何姗同学的作文我也仔细看了,分别评了85和80分。他们的爸爸妈妈在本校工作,肯定会更重视孩子的学习的。
为什么要认真学习写作文,写作文的重要意义这些道理我就不写了,雷老师会告诉你们的。
这一次我只提醒同学们一个具体问题:好好复习1-4年级的生字词,雷老师再上新课时,咱们一定把课文中的生字字形记牢,词义弄清,会组词造句,慢慢减少作文中的错别字。
请下列同学注意啦!
管老师帮你“捉虫”。(字下有黑点的,都是咱们同学不会写,写错过的)

静:陡岗
棉花
洗碗
捣蛋

祥:迎接
屏幕
名列前茅
罗奇兵:修路

萱:知道
展示

泳:温泉
高佳宝:嘴巴
经常
我们湾上

珊:性格开朗
任何
朱旭辉:“在”/“再”不分
“的”/“得”不分
开朗
吃饭
矛盾

聪:捉蛐蛐
杨克彪:缺点
名字
春暖花开

超:小轿车
装饰
朱文君:名字
肠胃炎

梅:“的”/“得”不分
张天培:克服
抢球
以上是举例,余下的“虫子”同学们自己来捉吧。
下次我再到班上来时,请雷老师和班上的同学们告诉:
——五(3)哪些同学在悄悄复习1-4年级《语文》课本上的生字词?
——五(3)班哪些同学朗读课文最棒?
——五(3)班哪些同学字儿写好了,有进步了?
——五(3)班哪些同学认真看完了我送给你们的报纸?
——五(3)班哪些同学读的课外书最多?
——五(3)班哪些同学开始学着写日记了?
——咱们班是不是每位同学都有一本《新华字典》了,会查吗?
再给同学们提示几个写作题材,乐意写的同学可以在日记本上试着写一写:
——咱们学校围墙内侧新画了一批画,写上了一些字,这是学校的“文化墙”。你觉得这些画画得怎样?文字内容对你们有用吗?看不看得懂?
——咱们学校教学楼楼道和教室新添了一些喷绘的标语牌,你看过吗?哪些标语的文字你觉得好?有你觉得不好的吗?
——管老师送给你们每人四五张学习用的报纸,你看完后觉得哪几篇对你启发最大,觉得最有意思?
——你们注意到没有?咱们学校这学期新来了三位城里的老师,是哪三位?你们认识吗?和他们讲过话吗?他们和咱们本校的老师有没有不一样的地方?
——管老师很想知道在你家里,你住的那个房间是什么样子的?写一写,看我读了后能不能有“身临之境”的感觉?
——咱们班有些同学中午不回家吃饭,在学校午餐,在学校休息,请以《中午》为题,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咱们班有不少同学是坐“麻木”车上下学的,提醒你们坐车要注意安全啊。我很想知道你们“麻木”车接送你们时的情形,写一写吧。
——咱们班一大半同学的父母在省外打工,由爷爷、奶奶、大伯、姐姐照料你们的生活。我很想了解你们的爷爷、奶奶,能不能也写一写呢?你和爷爷、奶奶聊天时,问过他们小时候的情况吗?
——咱们班同学住得很分散,只有住在么湾村的同学有七位。你们么湾的这七位回家后在一起玩吗?可不可以写写你们小伙伴之间的故事呢?
——爸爸妈妈在外打工,是不是有时打电话回家问问你的学习情况呢?你是怎样说的呢?认识管老师后,你们怎样向父母介绍管老师呢?(教室后面的黑板上有我的手机号码,你们可以将号码告诉父母,我很想知道在外打工的乡亲们的生活情况。)
——上学期在外校读书,这学期转学来的几位同学,你们喜欢陡岗镇小吗?为什么?
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代问你们的爷爷奶奶和亲人们好!
雷老师工作挺辛苦的,你们要好好学习,免得老师多操心。
再过10天左右,我再到班上来。
发表于 2011-1-8 11:21:04 | 显示全部楼层
雷琼老师执教《泊船瓜洲》观课札记



文/孝南区教研室小语教研员 管季超



观课时间地点:陡岗镇中心小学五(三)班教室
观课人员:何琳彬(陡岗镇中心小学校长)


雄(陡岗镇中心小学副校长)

管季超(驻校进行“田野研究”的教研员)

陡岗镇小语文组同仁等22人。

●管季超观课札记:
一、对雷琼老师的初步印象
按区教育局领导要求和区教研室工作安排,本年度我将驻校一年,作“教育田野研究”。何校长推荐我们到五(三)班跟踪调研,近段与小雷老师有过多次交谈,对该班学生在校生活状况也有一些观察。
小雷教师工作很努力,虽上岗时间很短,但已积累了一些教学实践经验。
二、对这节课的整体评价
(一)这是一节依据正常教学进度来上的、课前未经过任何“排演”的真正意义上的“原生态”的课,非常真实地呈现出老师日常“教”的状态和学生“学”的现状,很有研究价值。
(2)小雷老师在这节课上展示出她已初步具有架驭课堂教学的能力,有较好的发展潜力。
(3)这节课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非只存在于小雷老师身上,带有“共性”特征。把这些问题讨论清楚,有可能带给观课教师一些启发。
三、就这节课中的若干细节问题与陡岗镇小的朋友们一起商量
(1)关于配备学生所用《新华字典》和训练学生养成预习习惯
——我建议小雷老师催促学生配备《新华字典》,这是小学生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书。
——今天开课之初,小雷老师向学生提问“泊船”之“泊”字词义,有5位学生答先后答成:划,坐,漂泊,湖泊,最后只得由老师自己来讲是“停泊”之意。
这个细节给我印象很深。一则证明这节课是“素面的”,未经任何“预演”的朴实的“真课”,二则证明咱们班上的孩子们全部未作课前预习。
如果能慢慢地让学生养成“课前预习习惯”,那么至少会有部分学生借助字典的帮助,弄清“泊船”即“停船”之意。(香港等地现在仍将“停车处”写成“泊车处”)此诗是王安石第二次拜相,奉诏进京,舟次瓜洲的有感之作。
(2)关于王安石生平介绍和这首诗创作背景介绍的时机问题
——小雷老师今天课上采用的是在引入新课之后、切入新课之前作这些介绍,表述准确,但语速较快,未作必要板书。
我有些担心,学生是否“听清”“听懂”了。
另外也担心,这种介绍如果不与诗句内容的讲授揉为一体,学生是否真有“感应”。
——可否先暂不作“介绍”,缓一步,将其放到四句诗的释解过程中相机进行。
哪种办法更好呢?五年级另两个平行班的老师可以“同课异构”,试一试,再比较效果。
(3)关于老师在备课时要做的“功课”问题
——一线教师工作特忙,当班主任带小孩的女老师会更忙!
我能理解一线教师的辛劳!
——假如小雷老师在课前找到一张江苏省的地图,弄清“京口”、“瓜洲”、“钟山”的准确地理位置,弄清了王安石所处时代的大背景和诗人经历的“小背景”,先建立起准确明晰的“时空感”的话,在“板画”时,会更自信,敢于放开来发挥。
——课后,我向小雷老师索来《教师教学用书》和中国和平出版社的一本配套《新教案》,知道小雷老师今天所讲内容大多都出自这些材料,这种《教案》上有些问题也未完全弄明白。
假如想让课上得更厚实,老师们恐怕得再多下点苦功才好。
(4)关于教学法策略的选择和教学重点的把握问题
——小雷老师整节课用了差不多近一半的时间在这首诗的头两句上。师生均未建立起读解此诗的必要的“时空感”,所以老师不敢放开讲,学生的理解也只停留于字面意义的理解层面。
“一水间”“只隔”该如何理解呢?“一水间”似指舟行迅疾,顷刻即达,也是心情愉悦的表现。“只隔”则以依恋的心情写他对钟山的回望。“只隔”极言钟山近在咫尺。
老师未能引导学生深一层去理解,有些可惜。
这也进一步说明“弄清地理位置”有助于头两句诗的理解。
本课是这一册课本中的第二组课文,是“思乡之情”为主题的。课本上有一句很重要的提示,“用心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体会作者通过哪些景物/事情表达出这种感情。”这一点执教老师要细心体会。
本课(本诗)之所以归入这一组,是因为诗中有“思乡之情”的表达,我以为,以最后一句“明白何时照我还”诗意最为显豁!
小雷老师在“导入新课”环节采用引起学生对已学的李白《静夜思》的记忆(复习)的方式非常好,但本节课中对这首诗后两句的解释很不充分,第三句“绿”字的使用历来为人称道,是炼字的典范,描绘美丽春色,寄托诗人情思。第四句中“明月”(古诗中“怀乡”的象征物)“还”(思乡之切心情的表达)等字词均未能引发学生的进一步体味的兴趣,这也有点可惜。“明月”还点出了停船时间是晚上,人教版课本插图似不太准确,我认为。
(5)古诗词的教学,我个人认为要较多使用反复品读(诵读)的方式,老师的“讲”稍少一点儿不当紧,但熟读成诵的方式不可少。这节课中,小雷老师已经注意到了,似乎还可以更“自觉”一些。
咱们班“留守儿童”占绝大部分,不能指望学生课外背书/默写,暂时也不能布置过多的“家庭作业”,最好能将主要任务当堂完成。
作为一节“原生态”的日常课,小雷老师今天的状态还是有可圈可点之处的。
对这节课的粗浅分析,也只是由我来发表一点观课体会,镇小语文组的同仁们还可以再议,也可以带着新的疑问在实践中边教边想。
业务交流,真诚、坦率、平等,效果会好些。
很期待来自陡小朋友们对我的评课之“评”。

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刘捷博士寄赠我的《小学语文》月刊今年第9期上面有江苏扬州市育才高中何伟的文章:《<泊船瓜洲>:三重思乡情》一文,小雷老师似未看到,上周到校时,我将这本杂志转送给了陡小五年级语文组。
发表于 2011-1-8 11:22:23 | 显示全部楼层
听课札记



■孝南区教研室小语教研员 管季超



●授课教师:毛陈镇中心小学201班汤桂林老师
●偕同听课朋友:校教导主任李伟
●听课目的:①完成本次教学常规检查任务;
    ②学校屡次推荐该老师。听课学习,发现一线教师的教学创造。
●听课随札:
——对教师职业基本功的直感印象:

①普通话语音标准,教学语言亲切、细腻、干净;
     ②善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节奏张驰有度。
(细节:男、女生各画一面红旗;将表现优异的学生名字写在大五角星里。奖智慧星)
               ③善于用目光与学生交流,控场能力很强。这一点对于低年级教师尤为重要。
——教学内容的密度安排比较好,即时点拔到位,学生的参与面很广,前后左右、男生女生都感受到教师的关注,情绪生动自然。
——        根据教学进度,汤教师上的是以语言训练为主要目的的复习课。使用了农村一线教师日常状态下能用到的基本教学手段(讲授、问答、背诵、手写生字卡片、毛笔书写自制生词大挂图、直接在黑板上画“奖励”的智慧星、《秋天的图画》配发挂图……)很好地完成了自己设定的教学任务!
——总体印象:汤老师的课教风朴实,生动细腻,注重语言训练(识字、积词、背诵、短文学习),教学过程有一种动态生成的流畅之美。
——作为区教研室小语教研员这个工作角色的一点思考:

①在一般性的“优质课竞赛”之外,需要有发现优秀一线教师的机会;
         ②我们需要总结、推广确有功力的中老年教师的教学实践经验,吸纳他们的实践智慧。
    目前的优质课竞赛,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常常变成了“35岁以下青年教师的竞赛”,这种做法有失偏颇,应加以改变!
    因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一个较长的过程,或许有一些老师在35岁之后才“得了状态”,应给他们展示教艺的机会。
    将年龄限制在35岁以下,也导致优质课赛常常出现过于稚嫩的课,不耐看。

如何调动不同年龄阶段教师参与教学研究活动的积极性,是一个好课题。前些年我曾作过一次这样的尝试,立意是好的,效果也并不坏。(有全套VCD音像记录可查)
——与汤老师商榷之处:

①关于“把话说完整”这个课堂用语的“相对正确性”问题(语言交流时除了“完整”之外,另有“语境”是可以考虑在内的,一味要求“把话说完整”,则会无意之间阻滞了学生的表达。得之于此而失之于彼也)
    ②这节课的教学方法灵活多变,学生的注意力比较集中,参与的面宽,积极性也高。假如把“动笔写一下”也作为一种课堂活动内容,行不行?
——对学校的建议:
   ①作为小语教研员,需要有机会向一线教师学习,丰富看课经验。名老中医都是病人“培养”出来的,看的病人多了,见的病例多了,临床经验就丰富。教研员看的课多了,自然也就更能从课堂教学呈现的状态中把握教学的本质,为老师们提供改进教学的妙招。从这种意义上来讲,老师们上课,我们来听,教研员是心存感谢的。
    ②我乐于和家乡镇小进行具体而微的业务合作。
   “具体而微”要解释一下:
   “具体”是指君我双方就某一件实实在在的工作任务展开合作。管季超一年四季忙得很,连寒暑假也没多少闲空儿,也从来没有(或几乎没有)未经邀请“死把把”地要到哪个学校去“指导”的习惯。
   “微”是指从老师们工作中饶不过去的细节问题入手,共同研究该拿什么办法去完成“操作”。管季超也是教过多年语文的,而且教得挺认真,在小范围内好像也有一点点“名气”,不用担心有啥难题让我无从“下叉”。
    尽管摆出困难,我们一起去面对。
    这与我一向主张的“一线教师要关注理论动态,注重理论学习”不矛盾,也与我常常欣然接受基层学校的约请讲一些“理论性”比较强的话题形成“互补”关系。
   “道”与“技”,我都重视。
    坐而论道,起身也能干活。
发表于 2011-1-8 11:23:47 | 显示全部楼层
观课札记



■孝南区教研室小学语文教研员
管季超










第1节
徐先菊执教《“红领巾”真好》观课札记



●观课印象:
——徐老师很认真地作了这节课的授课准备。我看了她写的教案,她是作了精心的预设的,课件制作大概也花了不少时间吧。
——徐老师重视识字教学,引导学生读准字音、看清字形,这很好!

小学低年级识字问题解决得好,为中、高年级时学生能大量阅读作了准备。
——徐老师努力在作着串释词义、疏通句意的工作。
●教学建议:
①教学职业(技术)基本功方面:徐老师的普通话语音中方音浓重,可以进行针对性的正音训练(把最容易读得不准的地方找出来,请读音准确的同志帮着练准),低年级孩子的口语学习,仿效成年人(教师)是主要方式,不可轻视这个看似“次要”的问题。
②教学策略选择方面:《“红领巾”真好》是一首童诗,在文体特征方面与一般的文章迥异!徐老师似乎应该在备课时就把握这个特点,站在儿童文学(童诗)的角度来选择教学策略,确定教学重心。
——商量:请问徐老师:

①诗与文在文体特征上有何区别呢?这首诗在表现手法上有哪几点明显特点呢?(小学语文老师需要补上“儿童文学”这一课)
②是否可以摒弃简单地释词串句意的方式,而径用反复赏读相机点拨的方式呢?是否可以把“谁最快乐”、“最活跃”、“最早”作为牵牛的“牛卷”呢?
③第一节课就让孩子们把这首诗背得滚瓜烂熟,怎样?
●题外话:2007年前后,我策划的几次全区性的美术教研活动,都约请了知名儿童文学家徐焕云先生参与,过从甚密。从徐老那里,借阅过一些儿童文学的选集。再后来,到广西南宁开会时,又得到出版社朋友送的一本好书,陈子典主编,新世纪出版社1993年12月版《走向世界——华文儿童文学审视与展望》,由此增强了“儿童文学”意识。



第2节
林之燕执教《富饶的西沙群岛》观课随札



●值得再作推敲的教学细节:
①出示课件时所用的中国地图不甚妥贴,至少老师应该有一二句话的交代(如使用地球仪或没有小方框图的大地图更好!)在这一课的教学中,老师可以有意识地融入国土教育、海洋教育,这是体现语文学科人文性的好时机。
②教师如欲感染学生,须带着精、气、神进教室,林老师在这方面似还可借鉴一下“非教育人士”。
领域不同,道理是一样的。
③六位老师的教案只有一位明确标注“本课上几课时”。
④西沙远隔数千里,海底世界非陆上生活的人所熟悉,用一些彩色图片来丰富学生的视觉感知经验是必要的。并不是所有的课文都需要做课件,但这节课很需要用课件,最好是动态的。(我想借此说明教学方法选择的基本原则)
●给林之燕老师的几点建议:
一、带着精、气、神进教室,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教学激情。
二、教学程序的设计应该追问一下:“我为什么要这么设计?”“不这么上行吗?”“如果另作一番设计,会怎样?”做一个敢于质疑别人、否定自己的有思想的老师。(不做仅仅按教案“本”宣科的机械、乏味的教师)
三、两个词的忠告:读书/写作
展开来解释一下:管季超非常清楚,许多一线青年教师朋友“喜欢”的教研员是逢课必夸赞,见文(“论文”“案例”等)即发奖的教研员。如果学术标尺定高了,必然与“时风”逆向而行,不会受老师们“欢迎”!所谓“宽则得众”,“水至清则无鱼”,古人早说过了,我哪有不知道的。
但(!)!为了能对青年教师朋友们有切实有效的帮助,我会坚持真话直说的语言风格,也不会用降低学术标尺,滥发奖,闭着眼睛夸赞的办法去取悦青年朋友。
很简单。
犯不上!
不能这么干!
这么干心里不落忍。



第3节
王义林执教《中华古诗文朗诵会》评点



●依上课时序作观课札记,以代评点:
——这节课与平日的课确实有点不同:有“外宾”来观课。

适当顾及这种特殊性是可以的。但目的应在营造气氛而非取悦他人!
——农村学校教学资源(含课件制作时的音像资料)有限,要制作出非常好的课件确实不容易。义林在课件上操了心,但效果未臻理想。

①《天净沙·秋思》配乐为小提琴曲《梁祝》,配图为《沙漠上的胡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配乐为《二泉映月》均不甚妥帖,有些音画感受与诗意领悟相“错位”。
展开来说点“题外话”:能为电视剧配乐的是赵季平这样的高手;为电影配乐而能获奖的是谭盾这样的妙人。图文并茂的图书,得找有眼光的人来作美编。别认为配了乐,配了画,就一定会为课加分!
不一定,佛头着粪或狗尾续貂的可能性更大。
②由此可以推出一个大问题:语文老师素质要全面,知识库要“杂”,懂一点音乐、美术,或许会极有益于语文教学。(管季超庆幸被“赶”、“逼”着搞了几年美术、音乐教研)
——课时安排为一课时,只有区区40分钟!时间并不充裕!
《中华古诗文朗诵会》这个课题却甚大!甚大!!
“中华”上下五千年,纵横数千里;“古诗文”浩如烟海,佳作何以千万计。“朗读”之外,你还要加许多赏析引导,时间少而任务多,是一个矛盾。教

学策略的选择须有一种“在限制中求宽广”的法子:切口小些!
在正课题之下再加小标题,作减法。
内容少些,赏析得充分些,到位些。
——与王义林打交道多些,熟了,说话可不可以直一些?
我不怕“得罪”人,“得罪”了,证明或者我说错了,或者你难以在纯学术性上再有发展。二选一呵!
教师本人要认真地把大学中文系教材《古代汉语》(王力主编)相关章节弄透。(譬如你对古诗词合乐而歌的问题似不甚了然于心)
——语文“综合性学习”该如何上?即使是课改专家,也未必能开出许多药方,总得要人作探索。义林同志愿作尝试,勇气可嘉。
多读书!!!!



第4节
李建勇执教《五彩池》观课随札



●与青年朋友李建勇一起思考:
——我们外出听课,经常会看到、听到一些让我们“耳目一新”的新说法、新做法(教法)。还有一些朋友,腹中空空,却喜欢把《课标》哇、“自主啊”“合作哇”挂在嘴上,唬得一线教师一愣一愣的。

建勇要思考:“你喜欢哪一段?”“用你喜欢的方式”诸如此类新说法,在予我们启发的同时,是不是也有其荒谬性?我们在教法运用上,是不是可以有所取舍?是不是可以不盲目“跟风”?

例如,“你喜欢的方式”就有荒谬性,低年级孩子缺少书面阅读经验,“方式”本来就不多,再让小孩子乱用一气,那还要老师的“指导”干嘛。“你喜欢哪一段?”更荒唐。在尚未嚼出味道前,“喜欢”的可能不是地方。另外,文意的把握是整体领悟的,“喜欢”其中一段,相当于砍“死猪”的座蹄。
——老师注重让学生准确地把握词意是好的!语文教学要扎实,语文教学的工具性特征要体现,当然不能没有“释词”这个内容,训练学习通过查词典、知词义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儿。

建勇要思考:释词的方法有哪些种?具体到某个词,怎样去解释更易于明白?词典之中静态描述的词语解释与具体语言情境之中的语用学意义上的词义是否会有微妙的区别?(生活经验参证:放在绿草丛中的白壳鸡蛋已不再纯为白壳了)
——我们老师的教学设计很容易“趋同”。张老师上的一节课与李老师上的一节课如同一娘所生的双胞胎。

这时候建勇要思考:在公认的“常态”之外,可否尽力求寻“变式”?少讲一些行不行?某些部分干脆不讲行不行?让学生放胆去学,老师等着学生质询行不行?
——很希望语文老师上课有一种文采斐然、激情洋溢的“语文味”!

让我们共勉!



第5节
钟亚群副校长执教《两小儿辩日》观课随札



●观课随感:
——钟校长年长我八岁,仍然和青年朋友们一起躬身实践、参与校级优质课评选,并且尽力在教学中体现“新理念”,其情可感,其行可佩!值得我学习。
我很担心自己长期脱离教学实践,丧失了对教学行为观察的敏感性。
今天我在现场观课非常认真,也是想用这种方式弥补不能日日置身教学实践的缺憾。
——钟校长上课是蛮带神的,普通话语音也比较准确,表达流畅,与学生的对话/互动是生动和相互感染的,这一点超过我事先的想象。
——教案编制技术上有明显的小失误:本篇课文准备上几节课,这份教案写的是第几课时?看不出来。

课件上出现未加点读的自右至左读的古文原文,教学预设的用意不甚明白?纯为视觉效果。(为作断句训练?为让学生形象感知古文的呈现方式?纯为营造“古典感”?不明确!)
——题外话:①很希望(“希望”就相当于男将女将谈恋爱,是一方向另一方“示爱”。至于能否结为秦晋之好,单方面决定不了。况且管季超是比较自持的,“上赶着”的事我不想多干)率先在陡岗镇小与老师们建立一种知无不言,言必求实的互助合作的新型关系。教研员需要通过大量观察教学实践来诊断教学,来形成一些指导教学实践的基本能力的。
②学校主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教导主任工作责任重大,希望二位钟校长、杨再接同志带领老师们勤于读书、敢于质疑、勇于实践、乐于创造,为同类学校提供丰沛的参照经验。(尤其是逼着青年教师读书)
③具体的两件工作:下次再编印《雏鹰》,我乐意提前介入,全程把关质量,以补上期留有遗憾之过。作文课题研究立足校本,大胆创造,悉心辅导学生,催生佳作。
不管是哪一级的“课题”,总得以实实在在的具体的琐碎的重复性的,大量投入精力的“干活”为必不可少的过程。“立了项”,不等于就高人一头,“结了题”,不等于真有实效。所谓“国家级”、“省级”……,最后还得看在学生身上升了“级”没有。
也许,直接考老师本人是否会写,学生作文本上是否有成效来得更实在。



第6节
钟琳执教《观潮》观课随札



——区教研室小语教研员为一线老师服务的方式有许多种。其中,策划、主持优质课评选活动,并在评选活动的过程中熟悉教师、传播学术观点、产生学术影响,是一种重要的方式。(优质课竞赛活动的弊端,一是常常给奖标准太低,“劣质”也给奖,缺乏示范性;二是“活动”以发奖证书为“句号”,缺少评析环节。)

钟琳老师参加过由我主持的一次区级小语优质课赛,我对她有一些了解(或许未能全面而准确。但大体上不至于错得太远吧),不知钟老师是否通过活动,认同我的学术主张,更乐于呼应教研员的研究工作?
——个性化的诊断建议:
个人素养的提升----读书、写作(这两点,都比一赛课就“领个红本本”要急迫,要重要!)

认识境界的提升----反思、质疑;追寻教育的真谛

重视教育职业技能的修炼----教师的工作,总得有一点儿“技术含量“
当好母亲,也是为国作贡献,也可以进行个案研究式的教学研究------已为人父母的教师的特殊优势
发表于 2011-1-8 11:25:25 | 显示全部楼层
教研员与一线教师同在教学现场,共同研究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孝南区教研室三位学科教研员在我校现场调研记实



[毛陈镇小汤方报道]如何深化新课程改革,如何提高学科教师的施教能力,如何提升各学科教学的有效性,这是摆在教研员和一线教师面前的共同课题。
    今天(2010年5月19日),区教研室小学语文教研员管季超,数学教研员邵爱霞、体育教研员刘友如三位同志应邀来到我校,进行现场调研,与我校三个学科教师共同研究教学改进办法。
    三位教研员8:30到达我校,一落座即进入工作状态,先由学区教研员苏西安同志介绍了我校学校硬件建设方面的新举措(见帖后图片)及学校在教学、教研管理方面的一些新探索。然后由我校刘传胜校长陪同、观看了“大课间”活动。三位教研员对我校的校园新貌和秩序井然的“大课间”活动深表赞许。http://xnjyw.5d6d.com/redirect.p ... o=lastpost#lastpost
    刘友如、邵爱霞两位同志与我校体育、数学两科骨干教师就相关学科教学问题交换了意见;小学语文教研员管季超同志前年曾在我校作过整整半天的作文教学现状调研,并当场撰写了一篇调研报告(见《教师之友网》“管季超文选”子栏)。今天,他又逐本翻阅了我校3—6年级学生《作文本》,对我校在习作教学上取得的明显进步表示充分肯定。http://xnjyw.5d6d.com/redirect.p ... o=lastpost#lastpost
    应我校教导处、教科室的建议,管季超同志今天下午在我校多媒体电教室为六年级同学上一节现场作文评讲课。课后,与现场观课的我校语文组同仁和来自毛陈学区各村小的教导主任就如何进一步改进小学习作教学进行现场研讨.







本主题由 管季超0712 于 2010-12-11 14:05 提升
发表于 2011-1-8 11:26:09 | 显示全部楼层
分享人生体验



——小学六年级《第一次……》习作评讲公开课简案



                        ◆区教研室小学语文教研员管季超(2010.5.19,毛陈镇小)

教学目的:
1、演示作文评讲课的一种教学形态,供镇小语文组同仁参考。
2、引导学生思考作文与生活体验的关系,引导学生学会择取生活素材。

课前准备:
1、翻阅毛陈镇小3—6年级学生《作文本》,了解学生习作现状。
2、重点研读六年级三个班学生习作《第一次……》,形成现场教学演示的思路。
3、实物投影仪的调试(以备现场作批改演示之用)。

教学流程预设:

1、启发谈话,建立和谐交流氛围(约3分钟)。

2、文题评析:
举例:⑴以《难忘的第一次》为文题的同学有:
李梦蝶、张紫微、洪岚、朱莹晖、陈贝、鲁楠茜。

⑵以《学骑自行车》为题的同学有:
周叶、陈彪、万紫青、代一杰。

⑶以学做饭、炒菜为题的同学有:
孙旷铭、周黎姿、华佳慧、黄佳欢、陈文婷、李芬、华艺、王晶。

⑷以“吃”为题的同学有:
梁卓昊《第一次食物中毒》,王坤《第一次吃鱼》。

⑸以小朋友与动物关系为题的有:
杨袆(第一次养金鱼),姚乐《第一次养狗》,陈博《第一次钓鱼》,熊照思《第一次养狗》,刘凌《第一次斗鸡》。

⑹《第一次游泳》为题材的有:
周纬、梁爽、邱杨、程书浪、周锦、梁思敏、黄依豪、张理承。

⑺还有一些同学写的是生活中的一些小小的“不愉快”的生活体验:
张政《第一次烫伤》、魏盼《第一次打赤脚受伤》、李良鹏《第一次脚受伤》、郭喜《第一次受重伤》、刘涛《第一次生病》。

⑻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还会经历各种各样的情感体验:
史昊《第一次害怕》,胡晨曦、丁胜男、张自宏、袁子依、舒昌齐、陈佳、梁凡、唐博都写的是《第一次走夜路》。

⑼丰富多彩的生活给同学们丰富的生活体验,也就有了丰富多彩的文章题目和很值得分享的好作文:
——汤颖《第一次得奖》;
——张申《第一次割麦子》;
——丁泽浩《第一次举手发言》;
——唐玉芳《第一次掉牙》;
——王浩《第一次偷东西》;
——祝倩《第一次分床睡》;
——梁玲《第一次送礼物》;
——邱林《第一次照护小孩》;
——李航《第一次一个人在家》;(改)
——管媛《滑滑板的乐趣》;
——刘通《第一次玩QQ炫舞》;
——陈鹏《第一次上网》。
管注:本节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如何选取生活素材,如何拟制切合文章又吸引人的文题。

3、佳作欣赏,随读随改。
——文题还可以再推敲,使之更简练,更精准:
例:王浩《第一次偷东西》、李航《第一次一个人在家》。

——文章题目要与文章内容相符,要用文题来“管住”文章;
好的文章内容也要好的文题来作阅读“指路标”:
例:刘通《第一次玩QQ炫舞》(管读)

——☆详细评点三篇文章:
⑴丁胜男《第一次走夜路》;
⑵熊照思《第一次养小狗》;
⑶管媛《滑滑板的乐趣》。

4、现场练习——文题拟制练习。
(发活页纸,学生拟制文题,当场评析)。
发表于 2011-1-8 11:28:02 | 显示全部楼层
2010年11月17日祝站学区《课例研讨暨习作个案研究》活动全部原始文字资料上传(欢迎全国各地坛友跟帖讨论)




●23.《假如》教学课堂实录



    一、师导入(故事导入《神笔马良》)
    1.师:大家听过马良的故事吗?同学们想听吗?(想)看谁听得认真,在有印象的地方用笔画一画。
    2.出示课件,配音朗读课文,学生边看边听。
    3.师:同学们刚才听了,也看了,你知道马良有什么特点?(马良会画画,画的东西都活了,画什么像什么)马良实现了自己的愿望,你们想拥有这支神笔,有一个也用马良的神笔写了一首诗,同学们想听吗?揭示课题并板书课题。

    二、出示课件朗诵《假如》。

    三、同学们看书,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读书,用喜欢的方法记生字。

    四、师小结读书情况。

    五、检查读书情况:1.出示良(liang)、食(shi)、健(jian)、康(kang)、操(cao)、寻(xun)。

                  2.再认字将生字宝宝送回家。
    六、这课跟以前学的课文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有“假如”开头……这是首诗,1、讲“马良(liang)”,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他想帮助谁?指名说(板书:小树);
                          2.学生齐读第二节;
                          3.他要帮助的第二个是谁?(板书:小鸟);
                          4.听课件跟读第二节诗;
                          5.师述:作者的第三个心愿是什么?他想帮助谁?(板书:西西);
                          6.跟课件诵读第三节;
                          7.出示词:“红红的太阳”、“一双好腿”指几组学生做游戏,将词语贴到板书上,回答为什么要将它贴到这地方?看课文中是怎么说的?
    (师小结,如:冬天冷,它想晒太阳,它很不幸腿受伤了,鸟妈妈为小鸟寻找食物,小鸟不需要苦苦的等待)

    七、看第一节:学生闭眼,老师讲情景,你听后心情怎样,假如你是小树,你对小树有什么表示?(感谢)
    大家把掌声送给他,这一节应该读什么感情?(兴奋)
    指名读第一节,师述:他读得好吗?要读出兴奋感情。

    八、第二节:小鸟最需要什么?(鼓励)小鸟作者给小鸟好吃的谷粒,应读什么感情?(高兴)
    有好吃的不会伤心了。
    指名读第二节,师评:不错,送掌声。

    九、作者第三个心愿:他帮助西西做了什么?
    假如西西没有一双好腿,他会跟同学一起去游戏吗?

    十、学生齐读课文。

    十一、师述:作者只有这三个心愿吗?同学们不去后你有什么想法再跟老师讲讲,下节课再讨论。

    板书:   
                           23.假如
                 小树                   红红的太阳
                 小鸟                   好吃的谷粒
                 西西                   一双好腿

    《假如》一课执教教师余行进老师的教后即时反思
    我今天是初次使用现代教学媒体给小学二年级的同学上课:(心情是忐忑不安的)
    自我感觉上完这堂课后,没有达成预定的教学目标。不过成功之处还是有的。
    如:大胆尝试使用教学媒体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讲授法,自读自悟法,读思议结合法,让学生认识了本课应该认识的生字,理解了诗歌的含义,启发了学生关爱他人,关爱生活,关爱环境的意识。
    遗憾的是没有完成指导书写这一教学环节,指导拓展延伸也还不到位。


余行进




2010.11.17








●《蓝色的树叶》课堂教学实录



时间:2010年11月17日
地点:祝店中心小学多媒体室
执教:黃春华(祝站镇小)
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都见过哪些颜色的树叶?
    生:我见过黃色的树叶,我见过红色的树叶。
    师:你见过哪些树叶是红色的?
    生:枫叶,我见过绿色的树叶。
    师:哦,我们见过的树叶大多是绿叶,请看,出示课件
    师:我们平常见过的树叶要么是红色,要统筹兼顾绿色,你们见过蓝色的树叶吗?(没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蓝色的树叶》这篇课文,师指题板书:蓝色的树叶,指名学生读课题,纠正学生的拖拉情况,蓝色的连读,树叶连读。

    二、初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词,遇到不认识的生字可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生自由读画。

    三、指导识字
    1.同学们读得都很仔细,边读边在圈画生字,老师想检查一下你们认读生字的情况。(出示词语:美术、铅笔、惹人爱、呆子、盒子、注意、削、皱眉头、吞吞吐吐)
    2.指名读,指名评价,说说这两名学生读得怎样?(生:读得很好)
    师:说具体点怎么好。
    生:读的准,声音响亮。
    师:评得真好。
    3.下面我们来比赛读一读,分男女生赛读。
    4.同学们读得真好,下面看谁识记的字最多。
    生:我用的加一加,三点水加主人的主就是注。
    生:我用换一换的方法,单人旁的“住”换上三点水变成“注”。
    师:还有什么方法,如动作法,组词法。
    生:口里有个土。
    师:哦,猜谜的方法,但应该是口旁边有堆土是“吐”。
    师:出示“被”用动作做一下这个字,生做动作。
    师小结:真了不起,同学们会用加一加,减一减,换偏旁,在生活中识字,猜谜语,做动作这些方法识记生字了。
    师:去掉拼音,看你们还会不会读这些生字呢?指多名学生读,齐读。
    师:有些生字我们不仅要会认,还要会写,来看一看,出示“桌”,谁来给它找个朋友(生:桌子、课桌、饭桌)
    师:嗯,找了真多的朋友,来,我们观察一下它的结构,生观察。
    师:我们来写一写,你们说笔顺,老师写好不好?(师在田字格中示范书写“桌”)
    师:还有一个字(出示“铅”),请你们一齐读出它(铅)。它是什么结构(左右),在写时要注意什么(不能把横折弯写成横折弯钩)来看老师书写,生说笔顺。
    师:你们会在书上写写吗?生(会),打开书写一写吧。生在书上试写“铅”和“桌”。师边巡视边表扬写得好的学生名字。

    四、初读感悟
    师:现在生字宝宝玩累了,请你们把它们送回家中,你们还会读吗?(会)请把课文标上自然段,再读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呢?
    生自由读课文。
    师:读完后,请你们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李丽画好了树,但她的绿铅笔不见了,她向林园园借。
    师:讲出了课文的内容,谁能讲得更简单一点?
    生:……
    师概括课文内容。
    师:同学们读了课文后知道这篇课文主要写了谁和谁?(李丽和林园园)
    师:下面,请你们拿出笔,再读课文,边读边划出李丽和林园园的话,李丽的用“—”,林园园的用“﹏”。
    生自由读划,师指导。
    师:谁来读读,李丽和林园园的话,指导读。展示分角色朗读对话。
    师:同学们读的真好,你是怎样看待林园园的呢?我们下一节课再学习。下课。
    播放歌曲《找朋友》下课。




●《从现在开始》课堂教学实录


时间:11.17
地点:站镇小
科目:语文
年级:二年级
课题:从现在开始
授课人:李燕
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谈话导入。卡片认读生字,相机指导“郑”字是后鼻音。
    2.让我们一起接受狮子大王的邀请,参加“万兽之王”竞选活动。

    二、整体感知
    1.生自由读文,想一想哪些动物当了“万兽之王”?
    生汇报:猫头鹰、袋鼠、小猴子,师相机板书。
    师:你最喜欢谁当“万兽之王”?
    2.小组讨论。生汇报:1.因为小猴子不让大家做事;2.因为小猴子让大家的习惯做事;3.因为猫头鹰让大家白天休息,夜里做事。

    三、多媒体出示课文第二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师:猫头鹰上任了下了一个命令,经过一个星期后大家有什么反应?(叫苦连天)你觉得这个命令好吗?(不好)你想说什么?
    生:因为白天看得风,晚上看不见,头撞了个大包。
    师:像同学们这样互相说,讨论叫“议论纷纷”,齐读词语。
    生戴头饰当猫头鹰来下命令,相机指导“神气极了”
    我们一起来当猫头鹰下命令。
    猫头鹰当“万兽之王”不好的原因?白天休息,夜里做事(相机板书)。
    2.为什么你们不喜欢袋鼠当“万兽之王”
    生:因为袋鼠让大家都跳着走路。
    师:跟着走路好不好?(不好)为什么?(很累)生“跳”感爱。
    多媒体出示课文的第三自然段,生戴头饰当袋鼠来下命令,相机指导“激动”,学生齐下命令。袋鼠当“万兽之王”不好的原因?跳着走路。
    3.多媒体出示第四自然段,学生自由读。板书:自己习惯的方式。
    生戴猴子头饰下命令,学生齐下命令,相机指导“日子”的“子”读轻声。
    小猴子为什么会下这样的命令?它是怎么想的?
    生汇报:猫头鹰和小袋鼠下的命令让动物们生活得很快乐。
    师:小猴子知道尊重别人的生活习惯。
    相机板书:学会尊重别人。
    理解“欢呼”。
    4.狮子大王也喜欢小猴子当“万兽之王”,让我们一起看。
    多媒体出示课文最后一自然段,生齐读。
    多媒体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指名读。
    把横线部分读一读。
    谁想当狮子?生戴头饰当狮子宣布命令。
    师带生读狮子的话,学生齐读狮子的话。
    现在谁做得最好?(猴子)生再读狮子的第二次命令。
    狮子高兴吗?当高兴的狮子,齐读狮子第二次说的话。

    四拓展
    你想当“万兽之王”吗?如果让你来当,你会怎么做?
    生汇报:1.让他们按自己习惯生活。2.帮助别人。

板书:
                                21.从现在开始

                     猫头鹰                 白天休息,夜里做事     学会                                         
                     袋  鼠                 跳着走路             尊重
                     猴  子                 自己习惯的方式        别人




●《从现在开始》教后自悟



姜窑小学李燕



    这节课我运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去学习课文。课堂上我始终扮演一位引导者,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体验,让知识的学习与形成都建立在学生喜欢的、积极性最高的前提下,使得学生轻松、自然地走进了文本,与文本进行了心灵碰撞……
    但是,在今天的课堂上还存在着许多不足的地方,如:指导学生朗读还应加强,给学生个别展示读的机会不太多,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等等。希望管老师及各位领导多多指导!让我及所有的青年教师快速地成长起来!谢谢!



●《坐井观天》课堂实录



■执教人:程敏(鲁集小学)
■教学过程: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游戏,大家想不想参加。下面老师请小朋友参加这个游戏,比一比谁读得准。
    出示字卡,让学生认读。
信  不信    沿  井沿    抬  抬头    际  无边无际    蛙  青蛙    错  不错    答  回答    还  还是
    请同学们观察大屏幕,上面画了些什么?
    生:小鸟、小青蛙还有牛
    师:想不想知道他们怎么样?生(想)
    板书课题:坐井观天
    谁能读一读前三自然段,4、5、6、7自然段谁来读,指名读课文。
    师:看图青蛙在哪儿?小鸟又在哪儿?
    生:青蛙坐在进底,小鸟站在井沿上。
    师:谁能用课文中的话来说一说,指名读。
    师:小鸟站在井沿上,对吗?
    生:不对,是落在井沿上。
    让学生齐读第一自然段。
    师:青蛙,小鸟在寻什么呢?
    生:争论一件事。
    师:你能找出青蛙说的话吗?
    指几名学生读青蛙的话。
    师范读:青蛙问小鸟:“你从哪儿来呀?”
    指名读。
    师:这些话是谁说的?生:青蛙
    师:小鸟又是怎么回答的?
    生:小鸟回答说:“我从天上来……下来找点水喝。”
    小鸟说:“你弄错了,天……哪?”
    小鸟也笑了说:“朋友,……看一看吧。”
    请学生扮演小鸟和青蛙,分角色朗读,其他学生读旁白。
    师:你们评一评,他们读得怎么样?
    生:余星读得流利些,李紫娴读得很有感情。
    师:下面请同学注意观察小鸟和青蛙在做什么?
    生:讨论天的大小?
    师:小鸟怎么说?
    生:小鸟说天无边无际。
    师板书:无边无际。
    师:你能把小鸟说的话读一读吗?
    播放课件:小鸟说:“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师:你能照样子,说一说吗?
    师:青蛙又是怎么说的?
    生:青蛙说天不过井口那么大。
    师:你能读一读青蛙说的话吗?你能学着读一读吗?
    师出示幻灯片:
            小鸟说:“你弄错了,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师:你们能读一读吗?
    指名读。
    有一个词语老师没见过,你能帮老师找出来吗?无边无际。
    播放视频:
         小鸟飞了很久很久,很远很远,飞到了天的边没有?
    练习说话:         是无边无际的。
    生:天是无边无际的。
    师:课文晨是怎么说的?
    生:小鸟说:“你弄错了,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出示句子:
    比较句子:
          1.天无边无际,很大很大。
          2.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师:谁能帮都是读这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生:句号换感叹号,很大很大换大得很哪,
    师:分组读一、二句,你喜欢哪一句?
    指名读一、二句,你认为哪一句话更好?
    生:第二句好。
    师:青蛙又是怎么说的?
    出示兔子:
    青蛙说:“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师:青蛙相信小鸟的话吗?有哪个词语可以看出它不相信?
    下去之后,学老师把课文读一读。




●《假如》课堂教学同侪点评



■执教人:继光小学余行进
■点评:窑室小学王小军

    这是一首儿童诗,借助“马良的神笔”,表达了对小树、小鸟和残疾人的西西的关爱。诗的内容虽然简单,但字里行间都显示了一颗博大的爱心,是真培养学生关爱生活,关心他人的良好品质的好教材。今天余老师的课,让我对儿童诗有了更深的体会,我认为余老师的课有以下几点特色:
    一、注重学习兴趣的激发。教师利用故事引出课题,极在地激起了学生的兴趣。

    二、朗读课文到位。多种形式的朗读,培养了学生朗读能力。

    三、对学生的发音及时纠正,注重识字的实效性,如“良”的发音等。

    四、师生合作完成板书,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既让学生参与了交流,又能提炼文章中心,达到讨论理解的目的。

    五、启发引导学生想象,领悟情感。引导学生思考:假如你有了马良的神笔,你会做什么呢?

    六:教师能做大胆的尝试,运用计件。

    听完课后也有一些地方与余老师共同探讨:
    一、在引导学生理解小鸟、小树、西西最需要什么时,为了让学生理解人物的真实体验,教师要更多地引导学生体会小树、小鸟及西西现在的困难是什么?从而体会到马良的神笔给他们的喜悦,从感悟到关爱他人的乐趣,培养学生关心他人的良好品质。

    二、教师的语音发音要更规范,如“笔”的发音。

    三、教学环节要更精练,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去感悟课文,去拓展,挖掘文章的重难点。

    四、要更放手,不能过于依赖课文,要把教材用语,把课堂还给学生。

    感谢余老师为本次《课例研讨活动》呈现了一节有研究价值的课。







●《蓝色的树叶》课堂教学同侪点评



■执教:祝店镇小黃春华
■点评:姜窑小学王小军

    黃老师的课环节紧凑,结构完整,重难点突出,语文教学的基本功较扎实。有如下特点:
    一、教学较精炼,不拖泥带水,环节过渡流畅。

    二、识字教学较扎实,多种形式的识字教学让学生巩固识字,突出了识字教学的主体位置。把生字放到词句子中教学,既识了字,又认了词,突出了语文教学的整体性。教师能示范书写,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重视了书写的训练。

    三、教师的语言灵活,丰富,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

    四、教学细节处理较好,设计符合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思路清晰,课件运用熟练,本节课较生动。

    五、运用合作探究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与黃老师共同探讨之处:
    1.教学目标定位是否可少些,可否单独以识字教学为主,上一节重点更突出的识字课。
    2.前半部分时间要压缩一下,留出充足时间进行读悟。




●《从现在开始》课堂教学同侪点评



■执教:姜窑小学李燕
■点评:姜窑小学王小军

    可学之处:
    一、问题集中,对树叶把握准确,灵活处理了教学顺序。

    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表演的形式再现了课文的情境,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巩固了课文的内容。

    三、引导学生体会猫头鹰、袋鼠、带给大家的痛苦,从感受到猴子所具有的一颗爱心。通过读、悟理解文本内涵。

    四、处处可闻读书声,朗读充分,让学生在读中悟,突出朗读的地位。

    探讨之处:
    一、让学生感受了跳,又为什么不让学生说说这样跳的感受呢?这样学生的感受不更深吗?

    二、要给更多的时间让学生交流:谁的决定好,说说理由。

    三、朗读多,但目的呢?不要为了读而读,而是要让读成为教学的真实需要。




●《坐井观天》课堂教学同侪点评



■执教:鲁集小学程敏
■点评:姜窑小学王小军

    程老师的课充满激情,书声琅琅,教学中随处可听到读书声。程老师在教学中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参与性高。对人物的对话分析细致。文本挖掘较深,教师对教材内容理解深。
    探讨之处:
    把握好文章重点,简简单单的教学。本课重点是要让学生明白小鸟和青蛙在讨论什么?引导学生从中明理,最后适时拓展,这节课的主要教学任务就完成了。




●《假如》课堂教学同侪点评



■授课人:继光小学余行进
■评课人:祝站镇小沈彩虹

    一、五十五岁的老师能来上课,我为他的敬业精神感到钦佩,同时感谢余老师为我们送了一节精彩的课例。
    首先表现在余老师能创设情境,以神笔马良的动画导入新课,充分吸引了学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能充分利用现代教育媒体,进行配乐诗朗诵,出示语段等。

    三、能正确地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的关系,教会学生诗句的停顿。

    四、初步把握住了低年段教学目标。如老师能创设各种情境反复复现生字。初步理解省略号的用法。

    五、注重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探讨:
    1.要进一步把握低段教学的年级目标,把识字、写字、读书落到实处。
    2.要体现简简单单、扎扎实实教语文的心态,把每节课的教学目标简单化、实在化。




●《坐井观天》课堂教学同侪点评



■授课人:程敏
■评课人:沈彩虹

    优点:
    1.准确地把握住了低年级的教学目标和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让学生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分角色朗读,初步体会有感情地朗读,最后简单地明白课文所讲述的道理。
    2.文道合一,各方面有机结合。①能充分利用课文中的图片,图文结合。②学生的口语训练与文本的书面语相结合。③读和思相结合。
    3.读的形式多样,能利用好例文,进行充分的读,如引读,分角色读,赛读等。
    4.注重了评价机制,体现了全体参与意识。
    探讨:
    1.要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随时根据学生的学来确定教师的导。所以授课者的前半部分流程较流畅,自然后半部分显得突兀,拖拉,明理也草草收场。
    2.要关注教学细节。







●下午“课例研讨”活动时的即席发言



■孝南区教研室小语教研员管季超






    一、彩虹、王小军同志已有详细的评课,不再赘言。
    应邀前来观摩,谈一点“以例说理”的建设性建议。

    二、继光小学55岁老教师余行进同志的参赛,是本次小型的教学比赛活动最大亮点!
    余老师的普通话比较标准,教学语言亲切、生动,教学过程的推进很从容,很清晰。使用多媒体也很熟练(他自己说是“首次使用”)。

    三、要更准确地把握年段、年级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把识字、写字真正落到实处。
    这4节课都是比较好的课。共同的问题是:
    当堂充分识字、写字的训练稍显不足。
    我的观点是:①要吸取传统语文教育重视识字,写字的长处;②“高效”的前提是“有效”,识字写字都要争取在40分钟课堂教学时间内真正落实;③不要妄言“创新”,首先要保证“学有所获”、“练有所获”;④要节制空泛的文本“内容分析”,多安排“最笨的”老师示范写(笔顺/易错处),当堂练写、听写默写等“小练习”。

    四、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从是否让学生“学有所获”的最后目的出发,来扎扎实实的完成语文教学任务。




●下午参加“课例研讨”活动时作《高年级习作状况小调研》笔札



■孝南教研室小语教研员管季超






    一、调研活动目的:
    前数年,祝站镇小编印三期《春苗》校刊时,曾经看过不下300篇该校学生习作。
    今天想趁“课例研讨”的间歇,直接看看该校高年级学生的《作文本》,了解一下习作教学现状。下午在评点课例时,应邀对习作教学的改进也谈一点儿建设性意见。

    二、细看过的学生《作文本》计有(4—6年级):
    李子颖/吴坤/朱莹/朱子萌/余梦/魏玉/余恒/陈娴静/李嘉怡
    程文轩/沈子恬/王雪妮/余梦文(共13位同学《作文本》)

    三、总体印象:
    1.因为是让各班老师自己选择的各班习作状况最好的学生的《作文本》,所以,整体水平还是比较高的。书写工整,文面整洁,老师的批发也很细致(既有错别字的订正,还有眉批尾批)。

    2.较之前些年看的祝站镇小学生《作文本》,这13位同学的整体状况明显有进步。

    3.期中考试已过,但李子颖、吴坤、朱莹、朱子萌这四位同学的《作文本》上只见到两篇作文。假如没有另外的一本《作文本》交替使用的话,作文训练量是不够的。(待询问证实)

    四、学生《作文本》上的文题抄录(由低年级到高一年级排列):
    ●李子颖:《猫的家当》、《灰姑娘》
    ●吴  坤:《秋天的落叶》、《文具的争吵》
    ●朱  莹:《中百他储》、《调皮的小狗》
    ●朱子萌:《西安大雁塔》、《小兔和小猫》
    ●余  梦:《我喜爱的一本书》、《二十年后回故乡》、《萝卜的自述》、《一幅画的启示》
    ●魏  玉:《我爱看书》、《二十年后的故乡》、《多才多艺的文具盒》、《趣味漫画的启示》
    ●余  恒:《我喜欢的书》、《20年后的我》、《葡萄》、《小狗给我带来的启示》
    ●陈娴静:《游董永公园》、《祖国在我心中》、《爱就在身边》、《建议书》
    ●李嘉怡:《一件难忘的事》、《祖国在我心中》、《爱就在我们身边》、《建议书》
    ●程文轩:《走进音响世界》、《中华魂》、《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建议书》
    ●沈子怡:《雨》、《祖国啊!母亲!》、《爱的美丽》、《森林的灾难》
    ●王雪妮:《“我”是神秘的“波斯猫》、《祖国在我心中》、《我的守护天使对我的爱》、《森林里的悲剧》
    ■说明:抄录学生文题的目的是:①检查习作教学“计划性”如何;②引导一线教师既要关注孩子们“怎么写”,也要琢磨“可以写什么”?(参见上半年我在毛陈镇小的调研文)。

    五、以这13本学生《作文本》为例,提几点改进习作教学的具体“技术性”操作建议:
    1.执教老师经常性的“人文阅读”和自觉自愿的“教育写作”是确保习作教学高品质的重要前提,是以下要提到的各种微观“技巧”能落实的重要保障。

    2.汉字书写的训练(良好习惯的养成)应贯彻小学语文教学全过程。(低年级教学中更是应作为“重点”来抓)
    首先是“写对”(字形无误),“好认”(结构合理),还要争取写“好看”(老师的示范和点拨应相伴左右,一刻也不放松)。
    这13位同学,汉字书写“好认”、“好看”的有:
    ——李子颖/李嘉怡/王雪妮/(后两位女同学字稍小了些,未居格中)
    ——其他同学大部分都做到了“好认”,离“好看”有距离,这就需要老师示范引导。
    ——余恒/朱莹等三四位同学的汉字书写更需老师着意点拨,训练到位。
    (汉字书写训练要到位,仍要提过去的“老”做法,即教师本人的职业基本功“三笔字”的训练。教师本人的汉字书写规范、有功底,指点学生,才易到位。)
    单设“写字”课在咱们祝站镇各校似乎难以实行,但“写字”训练的任务却不能旁落。
    市玉泉小学、市航天小学每天都安排固定的时间让学生练字,我们可以“变通”一下,师生都树立“提笔即是练字时”的观念,让写字训练随作业、作文一并完成)

    3.学生习作中出现的“共性问题”,不能熟视无睹,失去敏感。应该集中评讲,重点突破。
    仅举一例:孩子们文章中“我”字太多问题,分段问题。
    如魏玉同学《我爱看书》一文共约240字。出现13个“我”字。
    另几位同学每段开头忘了空两格问题。
    (参见我在陡岗中心小学6(3)班的批改作文留札)

    4.教师在学生《作文本》上的尾批要 “真有必要”、“点到穴眼”、“搔到痒处”,真有师生的“对话感”。
    [例举8本《作文本》上老师的“尾批”在“有效性”方面的欠缺进行精细的评析,提出具体的改进方案。因涉及到具体教师,此处从略]
发表于 2011-1-8 11:29:12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有收获的一天(2010.11.4在车小)



孝南区教学研究室小语教研员   管季超







上午第一节课时间



    ■车站中心小学6(3)班教室外走廊彩喷的《班级简介》牌内容(文字录像)
    ——班主任:牟丹
      配班教师:李俊
    ——班级格言:我能行,我们能行!
    ——班主任寄语:创最好的班级,做最好的自己,愿孩子们勤奋乐学,团结拼搏。
    ——班课表
    ——4位女生1位男生的彩照
    ——《班级简介》牌约大于整张《人民日报》。


    ■车站中学6(3)班教室环境描述(文字录像):
    ——桌椅:深蓝色复合板桌面、灰色铁桌腿,钢木结构靠背椅

    ——教室有多媒体 教学平台,投影屏幕。

    ——学校有高音喇叭,声音很响,可直达校园每一个角落。6(3)班墙上挂有一只小喇叭,声音也很响。
    笔者在学生“大课间”活动时坐在教室,感到声音似乎太大。推想以“能听到‘即可’”为音高上限,大概听觉上会舒适些。

    ——教室墙面布置:

    a、前黑板报上方空着。白净的一面墙,空着也好。

    b、南侧墙面:分别布置了两个专栏《开心的我》、《美好的瞬间》,张贴着班上孩子的彩色照片,一个个天真可爱。
    (想起1984—1993年间我在原东门中学任团委书记、初中班主任时,带学生到飞机场,到园艺场春游采风,照的是小尺寸的黑白照片,学生仍欢喜得很)

    c、北侧墙面:也布置有两个专栏:
    ①《风采展示》:张贴有学生的16开美术作品10幅。
    ②《金色年华》:张贴有10余篇学生好作文。靠下方张贴着几张表格,疑似考试排名。因相隔较远,看不太清。

    d、后墙:
    ①黑板报内容:抄写了《学会合理消费》,《幸福人生》、《读书有益美体》、《快乐学习》四篇短文。
    假如是由学生独立完成的,这一期黑板报是相当好的了。
    ②黑板右侧,有一个木板《车站中心小学周周评》。

    ——教室前黑板左侧墙角有饮水机。
    纸盒包装的蒙牛学生奶搁在课桌上,有些学生已经喝了,有些还来不及喝。
    有3位学生自己又买来矿泉水或果粒橙。

    ——教室里有四只日光灯,四台吊扇。
    墙裙齐腰高均贴有白色净面磁砖。
    地面是大块的磁砖。
    教室配有3只拖把。
    教室的玻璃窗外都有防盗网,玻璃窗上张贴有五彩的剪纸小窗花。

    ——该班男生21人,女生33人。 人数并不太多,但仍觉得有些挤。
    该班建有“图书角”,有各类儿童读物约百本。

         ——记录描述者感受:
    作为一个教学班的硬件配置,6(3)班已经相当好了。与上半年曾经到过的武汉品牌小学“红领巾小学”的那个五年级教室相比,没有任何差别。
“硬件”如此好,剩下来的就只看“教者”、“学者”等“人的因素”与“红领巾”的PK了。





上午第二节课时间



       2010年11月4日上午在车站中心小学听201班乐纯老师《17,酸的和甜的》一课描述式札记。

    ●上一节课在6(3)班听了牟丹老师的一节课。
    我室副主任鲁双清同志和车小政教主任涂素琴等同志一起听了牟老师的课。与鲁主任商量好,由他来作评课,我会在午休时间看看该班的学生《作文本》。

    ●牟丹老师的教学语言爽利干脆,给人印象是干炼泼辣的;乐纯老师在上课时,一直微微笑着,语调轻柔。
    我想,这样的两种语言风格,与所教年级似有某种期待中的对应关系,感觉都挺好。

    ●牟老师的一节课,板书三排,约40字;乐纯老师的板书则采用的是①即时贴的小画片加表示文章逻辑关系的矢向线条,②与教材配套的挂图,③抄在色纸上的文中一段话。磁性黑板挂取均方便。
    ●乐老师抄录在红纸上的那一段话是:“他望望架上那一串串紫红色的葡萄,迫不及待地爬上葡萄架,摘下一串就要往嘴里送。”
    意在让学生品味语言。
    ●乐老师再拿出一张黃色的纸,张挂黑板上,让学生比较这两句话的异同。体会语言表达的细微处:
    小猴子爬上葡萄架。
    小猴子迫不及待地爬上葡萄架。
    ●乐纯老师又拿出一张黃色的方纸片儿,张挂在黑板上。纸片上抄有一句话:“小猴子听了,大口大口地吃起葡萄”。
    这张纸片的四个边被用心地用彩笔画上了装饰花边。
    磁性黑板是深绿色的,先后出现的红色、黃色板书用纸片形成色调对比鲜明的“图地关系”,看来,乐老师在这一个小细节上,也用了心。

    ●课堂气氛轻松,师生的互动自然友善。
    见到后排有二三位男生沉浸在自顾自的“走神儿”状态,乐老师似乎不大能顾及得上。







上午第三节课时间及午休时



                    2010年11月4日上午第三节课细看车小六年级部分学生《作文本》留札

    ●6(2)班陈聪:
    ——《暑假趣事》一文写得生动细致,语言也非常流畅。从一般记叙文的写作角度作评,无可挑剔处。
    这位同学的作文与同班同学的作文水准高出许多,让人不得其解。
    与前次在陡岗中心小学6(3)班作调研时一样,陈聪同学的字写得很工整,但有些字细如芝麻,只占到字格的6分之一。
    在《作文本》上为其示范:撑得满一些,开朗大方一些的书写。

    ——《读(窗边的小豆豆)有感》。
    到写这篇文章时,陈聪同学的字更小了,拿着《作文本》,凑近看,才能看清。
    6(2)班的语文老师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在文后批语中写了“以后把字写大点!”

    ——6(2)班语文老师在陈聪同学这两次的文后均有多达近百字的批语。
    按照批语的文意,是可以分段的。
    于是用∥线在第二文文后批语中作了分段提示。
    (请车小6(2)班语文老师参看我10月份在陡岗中心小学6(3)班的调研札记)

     ——6(1)班邓月明:
    汉字写工整,开朗,易认,美观。
    楷书之难,在于间架结构。邓月明同学的字间架结构都很好。
    假如再花一点点时间,找一本由书法家书写的楷书字帖,在老师的指点下来临习,也许这个孩子一生就拥有一个突出的优点:字写得好!
    坦白讲:老师的书写习惯倒是要有意识地“憋”一下。

    ——6(3)班胡晓笛:
    看了胡晓笛同学两篇习作:《假如我是一棵小杉树》、《祖国,我爱你!》。
    老师在两篇文章的文末都有约50字的批语,很认真。但全是以第三人称的语气来写的,缺乏与学生的“对话感”。

    ——6(3)班胡可涵:
    该同学写的《海》一文,记叙的是暑假在青岛海边游泳的故事。
    这一篇文章肯定是学生自己根据当时的感受来写的,是“真作文”。
    “真作文”即使毛病多一点也没关系,慢慢来解决。假若一上手就养成了“套写”或“抄写”的习惯,就难办了。

    ——6(3)班鲁芊:
    《假如我变成一只青蛙》一文写得很有童趣。
    这是一篇独立写作,无所依傍的“真习作”。
    看到另外一个班的某几篇学生习作,似“套写”。

    判断的依据是:鲁芊同学此文出现18个“我”,接近一半是可以省略的。
http://xnjyw.5d6d.com/thread-25459-1-2.html
   (这与在陡岗中心小学6(3)班所见如出一辙,看来是共性问题)





晚上回家后作的工作反思



                            ☆在咱们车小六年级,目前实行“学生互批作文”可行吗?
  (对一个教学“技术细节”的讨论,曾与该校胡保东同志、胡明同志交换意见,获得共识)

    [案例叙述]:
    上周到车小去,当面委托该校两位同志编制“全区期中学业水平阶段性测试”工作时,送给车小高年级语文教研组组长牟丹老师一本作文集,并预告今天来时,会继续进行已持续三年的“习作教学现状调研”工作,要看高年级学生《作文本》。
    今天上午到校,第一节听6(3班牟丹课,第二节听2(1)班乐纯老师课,第三节原安排的是池英老师的美术课,因我以中学语文教师专业背景学做“美术教研员”14年来,先后听过五、六次池英老师的课。我和池老师已经相互很熟悉,很信任了。于是临时与陪同我听课的涂素琴主任商量,第三节能否不听课,改为看六年级学生《作文本》。涂老师立刻赞同,并热心地跑到六年级办公室,取来三个平行班共约七、八本学生《作文本》。我想第三节课时间加上中午休息时间,可以再看多一点儿,于是央求涂主任又到六年级办公室取来约百余本《作文本》。
    第一批送来的《作文本》均字迹工整,老师也都有精批细改。第二批送来的百余本则全由学生相互批改,老师还来不及改。
    问了一下校内同志,解释说:我们在尝试让学生互批互改。

[互批互改实况描述]:
    ①后送来的百余本学生《作文本》,整体水准明显逊于第一批交来的一小叠。
    ②学生互批互改极为认真。
    ③限于学生的认识水平,在“认真批改”时,免不了会有错别字,免不了会有将比较差的文章大加赞扬,以示鼓励的情形;也有极个别同学将本来还不错的习作误判为劣作的情形。例如6(3)班张莘同学的《武汉江滩》一文书写工整,叙述清晰,字数也有600字左右,属较好的习作,但被同学的批语用三个“没有”全部否定。
    ④在这百余本《作文本》的学生批语中,有2/5强的学生在批语中均使用了“好词好句”一词。或夸赞某同学文章好,“用的好词好句多”或提醒同学要“多用好词好句”;或在称赏某文不错时遗憾地表示“今后要多用好词好句”,等等。

[案例讨论]就此案例,与车小六年级语文组朋友们平等探讨:

    我对“让学生互批互改”这种做法的认识是:
    ①很有必要!因为“学会修改作文”也是习作教学任务之一。
    ②在适宜的条件下,也很有操作性。学生互批互改,既锻炼了学生的改文、评文能力,又节省了老师的劳动量,一举三得,堪称妙举!
    ③一线教师选择何种方式完成教学任务,是有自己的“专业权利”的,这种“专业权利”应该得到尊重。

    但是,我们所有的做法,检验其对错成败的唯一标准,是作用于学生身上的实际效果。
    假若某次习作,老师完全不改,甚至学生也不互批,通过某种其他替代办法能取得好效果,我想也是完全应该允许的。

    前提是:作用于学生身上的实际效果足够好!

    “高效”的前提是“真正有效”;“专业用权、增权”的前提是“用得其所”。http://xnjyw.5d6d.com/thread-1940-1-1.html
    请允许我谨慎地、友善地表达如下建议:

    鉴于目前学生的习作水平大面积有待提高的实际情况,“让学生互批互改”的做法应该缓用、慎用、少用,在老师参与指导和批改质量监控的前提下用。
    “教研员”不是行政官员,管季超的脑袋上也没有唬人的帽子,我的建议不具任何约束力,仅仅只是同行之间建议、参谋而已。

           另一个小问题是:为什么有多达30余位学生在“互批互改”的评语中不约而同地用到“好词好句”一语?

    我的推想是:
    ①老师的衡文标准有偏差,在长期的师生互动之中,这种观念上的偏差又影响了学生的评文观。
    ②学生批改时极为认真,但毕竟“词库”容量有限,力有不逮,只好频频使用这个词。

    试提两个趣味性的小问题,请车小六年级同仁们来思考:
          问题一:《水浒传》中写林冲的部分有一句话历来为文论家称道:“这雪下得正紧!”
    这句话叫不叫“好句”?哪一个字是“好词”?假如咱们的学生来批注,能不能“光荣入选”《好词好句排行榜》?
          问题二:我有一顶高级呢礼帽,另有一顶很有地域风情的夏威夷草帽。
    前者我扣到《卖炭翁》头上,后者我扣到《上海滩》许文强大哥头上。这两个“好词”是否“戴”得其所?


    ■鸣谢:
    ——感谢车小的领导和语文组同行们给了我学习思考的机会。老师们辛苦了!

    ——本周一周之内,车小要迎接上级单位连续四次大型检查。天天有客来,热情迎嘉宾!!!
        在“迎检”的万忙之中,涂素琴主任按校方安排一直陪同我听课,提供帮助,深表感谢!

    ——“牟丹”老师的姓“牟”字我一直读错音,今日车小胡保东同志查电脑纠正了我的错读。
          谢谢!(我另有“阚”姓,“臧”姓也一直读错)
发表于 2011-1-8 11:31:36 | 显示全部楼层
孝南区教研室小学语文教研员(兼任艺术、幼教教研)管季超

在《孝南区首届高中美术优质课赛》活动现场的发言



尊敬的市院肖所长、孝南高中黃主任、来自四所高中的美术教师同行朋友:
    大家好!
    首先,要感谢市教科院教科所所长,孝感市中小学艺术教育研究会会长肖显军同志在百忙之中,应邀参加我们今天的活动。我先简要地谈一点儿对本次比赛三节课的一些观课印象,然后我们请肖所长对我区高中艺术鉴赏课的教学工作和我区中小学艺术课教研工作作指导。

    我们今天的活动名称中有“首届”二字,但我区高中艺术课教师参加由市院组织的活动并非“第一次”。我区“孝感一中”汤俊丽老师(美术)和陈昊老师(音乐)前年参加市院组织的高中艺术鉴赏课的教学比赛,均获得市一等奖的好成绩。那次竞赛,我区“孝感一中”提供了场地和作课班级的支持;随后,孝感一中王慧洋老师(美术)参加“黃鹤美音节”区赛、市赛,然后被选送参加省赛,荣获“美音节”省赛高中美术一等奖。今年上半年,一中陈昊老师在《教师之友网》上看到《孝感市第二届音乐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的通知》后,又主动报名参加区预选,被选送赴市参赛不辱使命,以优异表现夺得一等奖(那次比赛我区选送了四位老师参赛,三位获一等奖)。肖所长和我曾多次受邀到孝感一中听课评课,我和孝感一中教科室史淳良主任保持着友好通畅的业务合作关系。史主任经常会在《教师之友网》“教研信息”栏瞄一瞄,及时了解省、市、区艺教教研活动动态信息。

    孝南高中冯杰老师、孝南三中段伟老师、孝感一中李泉老师为了上好今天的竞赛课,肯定都动了一番脑筋。这三节课整体上说,都是比较好的课。
    ——从“教材难度”上说,冯杰老师的讲题是难度最大的。要在短短40分钟时间里,讲清楚“宗教信仰(基督教)成为特定时期内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的创作主题、风格样式、物质媒介也都因此而出现新的转机”这样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挺不容易的。
段伟和李泉老师的讲题都是《标识设计》的赏析。这个讲题不很复杂,不需要学生有太多的“前知识”,也比较容易讲得有趣。所以后两位老师的课题选择相对来说,要“讨巧”一些。

    ——从“教材内容”的“二度加工组织”这方面来说。冯杰老师选择的教法是“独语式”的系统讲述,讲是讲清楚了,但是,头绪很多,让学生看的图例也很多,学生只有“听”的份儿,没有参与其间、思考、问答的机会;李泉老师的课则不然,她对“标识设计赏析”这个讲题的教学内容作了精心的设计编排,与学生建立起“我帮你们来学/咱们一起来赏析”这样一种状态的课堂对话氛围,她的课既内容饱满,又轻松愉悦,教学效果无疑更好些。段伟老师的课也作了同样的尝试,但讲述时不够从容,留给学生“想一想,议一议”的时间不够,上得有点“赶”,最好效果没能出来,有点儿可惜。(段伟老师的40分钟时间最后多出4、5分钟出来,就是因为“赶”得太快啊)

    ——从“教学语言”这方面说。三位老师对所教内容都是了然于胸的,表现出相当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不过冯老师的“独语式”讲述,抑制了学生“思考/生疑”的正常学习状态,缺乏在师生“对话”中推进的现场生成感;李泉老师的教学语言严谨中不失活泼,交流效果最好。

    ——从“课件制作与使用”这个角度说。三位老师的课件都非常棒,用了心。但从“使用课件辅助教学的实效”来看,冯杰老师的课件图多字多,稍显繁复;段老师在使用图例时切换太快;李泉老师的课件“用”得最好!

    ——从“教案编制”的角度说,段伟老师的教案逻辑性强,繁简适当;李泉老师的教案可以考虑去掉一些次要的文字叙述,不必过细;冯杰老师的教案关注的是“教”,从“学习者的学”的角度考虑得少了些。

    今天的活动我们把它称为“竞赛”,但我所考虑的并不是通过一节课的现场PK分一个高下,而是借助这种教研活动形式,把咱们区四所高中的9位美术教师朋友们邀到一起,共同研究如何在高中新课改工作中发挥咱们美术教师不可替代的作用,让“高中艺术鉴赏课”真正落实到课堂中。大家同科同行,能坐在一条板凳上,聊得亲亲热热,相互抵砺,相互鼓劲儿,“活动”也就有了价值。

    在座的朋友们都知道,管季超的学科专业背景是“中文”,在一线的工作经验是“初中语文教师”,为了在“语文教研工作”这个本业之外,完成好“兼任”的艺术课教研工作,没少费气力。我曾经好几次自费赴外地参加全国性美术教学方面的学术会议,自费购齐了《中国美术教育》杂志自试刊号起各期,还自费购藏了许多美术教育方面的专业书刊,创办《教师之友网》这个纯公益性纯学术性的专业网站,也是为了更好地自学,更好地服务于在座的各位同仁。

    咱们今天的这个活动,课只有三节,参与的同仁也只有十余位,是“超级小”的教研活动,但我觉得其意义“超级重要”。“高中艺术鉴赏课”的“开齐/开足/上好”工作任重道远,既需要学校领导重视,又需要有好的评价机制和具体施教教师的努力。我希望今天的活动在若干年后回头来看,在我区高中艺术教育工作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成为更为活跃的高中艺术教研活动的“出发之旅”。

    承办学校孝南高中为本次活动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我代表在座各位向黃主任并通过黃主任向陈校长和各位朋友表示真诚的感谢!

    冯杰老师主动协助学校有序组织了这次小型赛事,做了许多工作,谢谢冯老师。

    请二中,三中,一中的各位美术教师朋友带口信给各校领导,也谢谢各高中予以合作。凡省市区有涉及高中的艺术课教研活动,我都会在第一时间在《教师之友网》发布信息。

    下面,有请今天应邀到场的肖所长作指导。



(孝南实中朱彬老师记录/已经讲话者本人校改)
发表于 2012-4-28 04:41:58 | 显示全部楼层
近十年来关于听课、评课研究的相关综述
                    胡燕,樊允浩,李影,赵洁
            (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甘肃兰州, 730070)
    [摘要] 我国近十年来关于听课、评课的研究,学者主要就听课评课概念,听课评课的现状、问题及原因,听课评课的方法、策略,听课评课的目的、意义,听课制度,说课等六个方面进行了探讨。认为:听课评课应该包括听课(授课者上课和说课)、评课、议课等程序。目前,听课评课在中小学的校本教研中发挥的作用有限,听课评课中较少涉及教学研究。听课评课从教学经验出发,满足于教师改善教学,而不是把课堂当研究场域,通过研究来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听课评课是校本教研的重要形式,目的是为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听课评课制度在学校强行实施,听课评课的效果还不甚满意。
   [关键词] 听课;评课;教学改革;教学评估
  新课改以来,听课评课作为校本教研最重要形式之一,受到教育界广泛关注。在公开课中,教师们深入授课教师的课堂,观摩授课教师的教学或为授课教师的教学提供指导意见。在校本教研中,听课评课对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笔者从当前听课评课概念界定、现状与问题、方法与策略、目的与意义、制度、说课等热点方面,进行总结与评析,为听课、评课研究理清思路。
    一、听课评课概念界定
    关于听课与观课,评课与议课的概念,一些学者进行了比较分析,如邵华光认为观课与听课对“听”的强调不同,观课的“观”强调用多种感官(包括一定的观察工具)收集课堂信息。听不包含观,而观包含听。“观课”比“听课”有更深层次的意义。[1]朱郁华认为从“听课评课”到“观课议课”不只是换一说法,更多的是一种教研文化的建构。[2]很多学者也都采用“观课”一词,把“观课”界定为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如眼、耳等)及有关辅助工具(观课量表、录音、录像设备等),直接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作相应研究的一
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3]
    但也有学者采用“听课”“评课”的说法,认为“听课”是听课教师凭借眼、耳、手等自身的感官及有关的辅助工具,如:记录本、调查研究录音、录象设备等,直接从课堂情景中获取相关的信息资料,从感性到理性的一种学习、评价及研究的过程。关于“评课”是评课教师对课堂
教学的成败得失及其原因作切实中肯的分析和评价,并且能够从教育理论的高度对一些现象作出正确的解释。
    综上可以看出,不同的学者虽然用的概念不一样,有些用“听课”“评课”而有些用的是“观课”“议课”,但对其定义上却是大意相同,
“听课”“观课”实际上等同于课堂观察。而作为校本教研中的听课评课应该包括听课(授课者上课和说课)、评课、议课等程序。这些程序从整体上构成了一个校本教研的过程,不可分割开来看。
    二、听课评课的现状、问题及原因分析
    当前学者们所关注的听课评课都是在校本教研活动中所进行的,把听课、评课作为校本教研的重要形式之一,不少学者研究了听课评课
的现状及其问题。
    做为校本教研的听课评课在中小学尤其盛行,学校经常组织教师间进行听课评课,听课评课成为校本教研最主要的形式,也是最受教师欢迎的一种方式。但当前中小学的听课评课的现状不容乐观,存在一些问题,如李林认为对“教师间相互听课”认识不足导致“听课”滞后、人际关系的心理因素堵塞了“听课”渠道的畅通、缺乏必要准备和科学方法,难以达到良好的“听课”效果。[4]我国大陆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著名语文教育专家王荣生教授明确指出:当前“语文教学的问题和困难,主要出在教学内容上,而不仅仅是教学方法上”,力主“从教学内容角度观课评教”。[5]施祥胜的硕士论文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各类教研组对听课评课的参与度不高,在评课中教师之间互动较少,造成这种情况根本原因可归结于二个方面。一是角色差异,二是活动氛围。在人数较多的活动场景中,活动进程往往被几个影响力较大的教师操纵,影响力小的教师则懒得费心。[6]有学者从当前影响推行观课文化建设的因素进行分析。影响因素有传统的观课目的导致的心理阴影、校园文化的阻碍、教师目标取向的影响、教师进取心不强。[7]由于教师本身对听课评课的认识有偏差,认为听课评课加重了教师的工作负担,教师听课评课的方式方法不正确,教师在上岗之前缺少对听课评课的必要培训。外在方面,学校只从量上要求教师,检查教师的听课笔记,而不关注教师真正的需要,不能满足教师的内在需要。学校领导把听课评课做为对教师的考核的一种手段,导致教师对有外人来听课评课的反感,也导致现在出现的很多所谓的“作秀课”“假课”。公开课原本是很有必要的,但正因为评价的引导错误,导致问题层出不穷,“一课定天下”成为很多教师的追求,公开课成为教师急功近利的成名师的捷径。教师日常工作一部分的听课、评课,为何未能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原因就在于传统的听课、评课活动很少具备能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支持的元素。[8]
    综上所述,当前,听课评课在中小学的广泛开展,但由于教师自身对听课评课认识不足和外在的保障体制的缺乏,导致教师虚假听课。教师在听课评课中收获甚少甚至没有收获,听课评课在中小学的校本教研中发挥的作用很小,而做为校本教研中“研”的一面,教师在听课评课中做教学研究更是很少涉及。
    三、听课评课的方法、策略
    作为校本教研的听课评课出现了一些问题,引起了专家、学者包括教师自身的关注,并提出一些方法、策略。

    有些学者根据听课评课的程序提出了观课评课的方法,如陈大伟认为观课议课的操作程序是以课前说课议课为起点,以课堂观察为基础,以课后议课以及反思改进为核心,三个环节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观课议课环节。[9]王巧玲认为观课前要充分准备(备教材、备理论、课前预设)、观课时要全面关注(关注自己的弱项、关注教师的引导、关注学生的学习、关注课堂的精彩)、观课后要积极反思(思得、思失、思效)。[10]朱郁华提出观课议课的策略,以教研组确定观课议课主体、与做课教师沟通、学习相关理论、设计观课议课课堂记录表、课堂观察、课后议课、行为跟踪。[2]朱郁华认为教师发展的听课与评课,可以分为四个环节:第一,听(看) ,捕捉课堂现场的主要现象和关键行为;第二,说,即执教者说教学设计和课堂实施,包括为什么这样设计,课堂的实施情况和自己的感受;第三,议,执教者与同行分析与评价、交流与研讨,对教学设计进行本原性分析,对教学过程、课堂行为、教学效果进行讨论;第四,改,发扬优点,克服缺点,重新调整并修订教学设计。[11]这一思想和杨骞的观点不谋而合,杨骞也提出了听课评课四要素:听(看)———捕捉课堂现场的主要现象和关键行为;说———上课人说自己的教学设计(如何设计的\为什么这样设计等)以及课堂实施的情况, (实施过程与事先的设计有没有变化或者有多大的变化\教学过程和效果的自我分析与判断等);议———评课人的分析与评价,评课人与上课人间的交流与协商、研讨与争议;改———上课人根据评与议的情况以及自我反思, (经验和教训),重新设计本课题,改进善后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设计的水平和教学
实施的能力。[12]有学者将观课的方式概括成五个字,即:听、看、记、想、谈,并详细阐述了教师如何通过这五个方面进行观课。[13]
    有学者根据听课评课的目的不同提出,基于青年教师培养指导的“观课议课”活动、基于薄弱学科指导的“观课议课”活动、基于薄弱班级指导的“观课议课”活动、基于特色推广的“观课议课”活动。[14]青年教师从新手到专家需要每一个阶段的不间断的学习。要求教师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听不同类型的课。[15]邵光华基于教师专业发展取向提出教师观课策略,观课内容的确定、观课方法(观察方法可以分为定量方法和定性方法)、注意对无声语言的观察、观课记录、注意穿着和座位。[7]有学者提出青年教师根据其发展的要求,提出听课的四重境界,掌握知识点的讲解、掌握课堂结构体系、掌握教学艺术的精神实质、融会贯通,自成体系。评课需要选择恰当的评课方法,综合法、片段法、评点法、表格法。[16]教师专业发展离不开听课、评课活动,它是教师成长道路上的两件最好的法宝。但目前的听课评课出现重听不重评的现象,有学者设计了“滚雪球”听课、评课活动。[17,18]

   有些学者把听课评课作为一个研究过程,在其中做研究。林高明认为观课具有选择性与目的性,需要带着“困惑”观课和带着“课题”观课。[19]有学者认为听课评课具有教学诊断的意识、知识和技能,并且在教学实践中开展诊断是教师专业发展内在的客观要求”。[20]听课和评课就是学校里最便利、最有效的诊断活动。[11]建立院领导、中层领导、教师三级听课评课制度。听课评课是教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是及时掌握学校教育情况、改进教学、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21]一些学者反映学校通常通过听课、评课、讨论等过程来提高校本研修的质量。对一个教师的教学过程,进行全程跟踪活动。具体做法是:个人备课→教研组讨论→自我反思(第一次)→改
进教案→开课→听课→专家点评与引领→同伴实践智慧的启迪→自我反思(第二次)→自我改进与提升→自我反思(第三次)……[22]现场课例研究通俗地讲就是现场听课、评课,这是校本教研最常见也是最为重要的教研形式。中小学教师能通过“听课前的准备一听课过程中的观察记录与反思一听课后的交流一实践中的创造性应用”这一听课评课过程,切实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23]
    另外还有一些学者从其他方面提出听课评课的方法、策略。如有学者提出评课作为教师的一项基本功在教师职前培训中要像讲课、说课一样得到专门训练。[24]特级教师曹培英认为如果把握好评课的基本要素,评课不是一件很难的事。并提出评课的基本要素主要有评课的基本功能、评课的基本理念、评课的理论基础、评课的分析视野等。[25]有些学者认为观课不仅要观察课堂现象和师生行为,更要领悟师生的精神状态与效能反馈,思考行为背后的目标期许和价值诉求。因此提出教师要在感知课堂四个“场”的基础上观课议课。即:感知课堂的“气场”“情场”“思场”“效场”。[26]林夏从情、理、智、趣四个方面寻找观课的视点。[27]
    综上可以看出,学者们从听课评课的程序、对不同阶段的教师的帮助、听课评课作为一种研究过程以及其他的一些方面,研究了听课评课的方法、策略。从中可以看出,大多数研究都是观摩和帮助上课教师教学提出对策建议的研究。而不是研究教师从研究者的角度听课评课。听课评课只是为了满足于教师改善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或帮助别人改善教学,而这种改善只是从自己的教学经验出发,而不是把别人的课堂当做自己研究的场域,在别人的课堂中做研究,通过研究来解决教学中的问题。
    四、听课评课的目的、意义
    不少学者都认为听课评课是为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促进校本教研的一种方式,教师在听课评课中观摩,取长补短。听课评课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张睿锟等在《发挥评课潜在优势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中,分析了评课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方面的潜在优势,并针对当前一些幼儿园评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措施,指出在以评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方面应当注意的问题,旨在使评课更好地服务于教师专业成长。[28]在观课对教师专业成长的作用方面,有专家认为,观课能培养教师解决实际课堂教学问题的能力、观课活动鼓励教师审视提升自己的经验、观课受到教师及其任职学校的欢迎。[3]
    有些学者把听课评课的过程作为教师做教学研究的过程。特级教师曹培英认为,评课是教师在校本研修中互助的重要形式。因为评课是在大家共同感受和收集课堂信息的基础上。围绕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对话和反思,以改进课堂教学、提升教学智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研修活动。评课,能使参与活动的教师,从一个个课堂教学实例中吸取教益,学习方法,改进不足,这对提高大家的教学水平有着直接的帮助。[25]有些学者把听课的课堂作为教学案例,听课的教师们围绕这一课堂案例进行分析研究,陈大伟认为观课的目的是发现困惑,选取教案。[29]郭子其从实行预习和参与设计制度,进行反思性教学设计,实施课堂教学的目的出发,要求教师听课应趋向“生成式”。[30]评课实际上被看着是教学案例分析。常常是同级之间的观课,属于同事互助观课。同时互助观课是把上课教师的教学作为教学案例进行分析研究。教师专业发展为取向的观课有助于教师专业成长。实际上,被观课教师的教学过程就是一个活的教学案例,观课后的讨论实质上就是案例分析。[7]杨骞认为听课和评课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活动,是一个诊断、交流、合作的活动,是一种学习、反思、研究的活动,是一种观念更新、思维转换、行动改进的活动,因而它是一种教师自主建构和专业发展的
活动。[18]“观课议课”的追求,是要建立一种平等民主的教学研究文化,是致力于改变教师的生活态度和工作方式,是学习课堂教学研究方
法,并在研究中改进和发展。[31]

    有些学者提出听课评课是校本培训的重要方面,提出本校优秀教师以及有教育、教学经验的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帮助中青年教师尽快
成长。组织教师听优质课、示范课、观摩课等来学习教学技能、教学方法,通过教师之间互相听课,然后再进行交流、研讨等来提高教学效果。
一些学者把听课评课作为校本教研的着力点,课堂是教师的主要阵地而听课评课就是学校进行校本教研的着力点。[32]屈小武的硕士论文
《同伴互助听课———校本教研的有效途径》,校本教研强调一线教师在研究中的“主动参与”。同伴互助听课建立在听课的基础上,但又不等同于传统听课活动,同伴互助听课是以教师专业发展为目的的听课。将听课活动发展为同伴互助听课,在学校有一定的基础,又简便易行,并能有力地推动新课程教学改革,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33]
    综上所述,学者们对听课评课的目的、意义非常清晰,听课评课是校本教研的重要形式,目的是为了教师的专业发展,而途径是教师在其中做研究。但通过总结学者们的研究发现,学者们更多关注的是听课评课为什么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只关注了听课评课在校本的“教”,而忽视了校本的“研”。即使有做研究的一部分,也是非常零散,不成体系。学者们提出了如何听课评课也主要只是在观摩和为授课者提出对策、建议的层面,都是从自己已有的经验出发,而很少从研究者的角度观察别人的课堂,评议别人的课堂,听课评课的目的清晰,但没有系统的研究如何针对实际问题,切实的在听课评课中做研究。
    五、听课制度
    国内听课的相关政策、文件主要有《全日制中学暂行工作条例》第二条规定:“以教学为主,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第十六条规定了“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该加强对教学研究工作的具体领导”。第四十三条规定:“学校党政干部要深入教学第一线,并尽可能兼课。”[34](1-4)此
外各地区教育行政部门对领导干部的听课、各学校对教学领导、教师的听课都有一些要求,形成部门、学校内部的文件。

    当前中小学校当中也已经形成了非常详细的听课评课制度,用制度保障作为校本教研的课评课得以实施。有些学者所认为听课制度是教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听课同时还具有教研科研功能、听课评课的教学诊断功能、听课评课的示范沟通与评估考核功能。[35]通过建立健全听课、评课制度,促进校本教研。[36]但在一些学校里,很多的听课制度却流于形式,“听课制度”无形中反成了教师员工的精神负担,使他
们对之潜生抗逆情绪。[37]
    综上可以看出,我国各级各类学校包括教育行政部门都非常重视听课评课,并使其制度化。但即使作为制度在学校强行实施,听课评
课的效果还是不能得以保证。
    六、说课
   “说课”是“文革"后教学改革中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最早是由河南省新乡市红旗区教研室于1987年提出来的,当时仅被分为“课前说课”和“课后说课”两种形式。说课是指执教教师在备课或上课的基础上,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分析具体课程的教材和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学情和学法、教法和策略、预设和生成,讲述教学过程及其得与失,然后由听者进行评说的一种教学研究活动。[38]
    关于说课的内容,有学者提出从四个方面进行说课: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流程。[39]有学者提出说课的内容包含六个方面:
说教材分析和教学目标、说学情及学法指导内容、说教法和策略、说教学过程的设计思路及指导思想、说突发事件的处理、说上课得与失及改
进措施。说课的过程分为准备、述说、评说三个环节。[38]有学者提出说课的内容有说教材、说课活动准备(“空间准备”“物质准备”“经验准备”)、说教法、说学法、说活动流程。说课的时间一般在5分钟左右,执教教师说课语言要精练简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40]说课的目的是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说课反映出教师对课程的理解、备课的解说、上课的反思,是教师的教育思想、专业知识、教育理论水平、教学活动质量的综合实践。[41]说课,是教师以语言为主要工具,向同行阐述自己对某一教学内容的理解、施教方案的设计以及施教效果的预测与
反思等的一种教学研究方式。这种教学研究方式,能有效地促进教师深入钻研课程标准与教材、灵活运用教学理念进行教学设计以及自觉
进行教学反思。[38]陈大伟强调观课议课前的说课,认为观课活动前的说课重视对学生情况的介绍,说课有利于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
活动意义的理解,有利于观课集中在一定的主题上。有利于观课者对授课教师教学风格、教学追求、教学特色的尊重、有利于授课教师和观
课教师的课前课后沟通和互动。[42](106)
    不同的专家、学者已经对教师如何做教学研究提出了很多方法、策略。在听课、评课方面,专家、学者们也提供了很多对策、建议。但
听课评课多是些教师如何听如何评,把教师听课评课的目的多是定格成观摩学习,而忽视教师在听课评课中做教学研究。以往的研究很少涉及到如何在听课评课中把教师培养成研究者,没有详细论述到底教师如何在听课评课中做教学研究。而这一方面需要进一步研究,从而为校本教研提出更多的方法与路径。
参考文献:
[1] 金子翔.谈谈课堂“观课”[J].科研探索, 2009(4): 9-10.
[2] 朱郁华.主题式议课,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一种有效方式[J].教学与管理, 2007(1): 36-37.
[3] 邵光华,董涛.观课与教师专业成长[J].中小学教师培训, 2004

    (3): 6-8.
[4] 李林,褚广喜.加强听评课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J].宁夏师范学 院学报(社会科学), 2010(2): 122-124.
[5] 孙贞锴,程福蒙.探寻观课评教的新视角———读《听王荣生教授评课》[J].当代教育科学,2009(6): 56-57.
[6] 施祥胜.教研互动与教师专业成长研究[M].南京师范大学, 2004

    (9): 39-40.
[7] 邵光华,王建磐.教师专业发展取向的观课活动[J].教育研究,

    2003(9): 26-31.
[8] 郭威.课堂观察的实践探索及其价值分析[J].教学月刊, 2009  (10): 7-10.
[9] 陈大伟.有效教学[M].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 98.
[10]王巧玲.在“观课”中成长[J].现代中小学教育, 2009(4): 23-26.
[11]杨骞.教师发展的学校责任与实践模式[J].教育研究, 2008(4): 95-98.
[12]杨骞.让听课评课成为教师的生活方式[N].光明日报, 2008-08-04(11).
[13]陶静娟.推广校园观课文化,促进教师专业发展[J].教育与管理, 2007(2): 22-24.
[14]国荣杰.学校如何开展“观课议课”活动[J].教学与管理, 2009(4): 31.
[15]王荣.浅谈青年教师听课的四层境界[J].队伍建设,2002(11): 41-42.
[16]田常泰.听课和评课的艺术上[J].黑龙江教育, 2008(2): 5-7.
[17]王克坚.谈“滚雪球”听评课活动的设计[J].上海教育科研, 2009(1): 57-58.
[18]杨骞.教师成长离不开听课评课[N].中国教育报,2008-07-22(7).
[19]林高明.带着“思想”观课[ J].教育科学论坛, 2008(11): 54-55.
[20]张伟民.教师专业发展的客观要求:教师诊断能力及其提高[J].教师教育研究, 2006(1): 45.
[21]刘黎.高等职业教育教学信息收集与反馈系统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 2009(9): 81.
[22]陆少明,李雯琳.教师个体教学全程跟踪式教研初探[J].教师教育, 2006(4): 48.
[23]孙众,余胜泉.开放视野:让教师在教学评价中走向专业发展[J].教学评价, 2008(6): 85-86.
[24]田斌.教师职前教育中评课技能的培训研究[J].教育探索, 2008(11): 87-88.
[25]周瑜芽.评课:教师在校本研修中重要的形式[J].江西教育, 2008(2): 18-19.
[26]李培林.在感知课堂四个”场”的基础上观课议课[J].江西教育, 2010(8): 44-46.
[27]林夏.观课的视点:情、理、智、趣[J].教育科学论坛,2006(7): 49-51.
[28]张睿锟,翟宁.发挥评课潜在优势促进教师专业成长[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 2006(3): 40-42.
[29]陈大伟.观课议课的实践与意蕴[J].四川教育, 2007(9): 32-33.
[30]郭子其.教师听课应趋向“生成式”[N].中国教育报,2005(6): 1-2.
[31]陈大伟.“观课议课”的一些实践问题与思考[N].中国教育报, 2007-月-日(3).
[32]孟水莲,袁晓敏.听课评课:校长眼中校本教研的着力点[J].上海教育研究, 2009(5): 84-85.
[33]屈小武.同伴互助听课———校本教研的有效途径[D].华东师范大学, 2006.
[34]盛克献.怎样听课与分析课[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1981.
[35]俞志芳.高校教师听课制度的反思[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7(6): 50-52.
[36]洪勤志.谈如何做学校的教研组工作[J].中国校外教育, 2008(1): 86-87.
[37]黎轩.“教师听课制度”的心理分析[J].教育纵横谈,2007(4): 33-34.
[38]陈永明.新课程行动中的教师成长———教师专业成长的案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 2008.
[39]张翠荣.开展说讲评课活动全面提升教师素质[J].科教文汇, 2009(19) : 25.
[40]熊海花.开展说课评课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J].江西教育, 2004(13): 82.
[41]王蕾.通过说课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 2008(11): 6.
[42]陈大伟.有效研修[M].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3-28 16:59 , Processed in 0.103107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