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5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提高基层教研员素质“一二三四”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4-15 10:22: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size=+2]提高基层教研员素质“一二三四”


    基层教研员主要是指各县(市、区)的教研员,他们主要从事学科教学的研究并指导和服务一线教学。基层教研员是基层教育科研和教学改革的骨干和中坚力量,是理论工作者与教师之间最直接的桥梁。没有他们,基层教育科研和教学改革就是一句空话.我国的教育科研和教学改革也就只能是空中楼阁。大力提高基层教研员的素质,对于促进区域教师专业发展乃至教育质量的提高,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在推进课改进程中,基层教研员应该具备哪些素质呢?我认为,最起码应该具备以下三方面的素质:一是终身学习的意识;二是较强的研究、能力;三是指导与服务教学的能力。指导与服务教学是教研员的第一要务,教研员必须及时传播前沿的教育信息与先进的教育方法,善于发现并帮助广大教师解决在课改进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那么,在实际工作中,基层教研员如何练好“内功”,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呢?每学年研究一个专题、举行两场讲座、精读三部著作、撰写四篇文章是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研究一个专题
从教研机构的职能看,国家对教研机构的最新定位是教学研究、指导和服务。其中,研究是指导、服务的基础和前提。特别是实施新课程以后,要求教研员从原来大纲的诠释者转变为具有主体意识的教学研究者。因此,教研员每学年应选择一个专题进行深入研究,做到有所侧重、有所突破。
根据教研员的工作性质和特点,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确定研究专题:
1.从工作重点中确定。例如,校本课程建设是近几年学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如何结合学校实际、依托资源优势开发校本课程呢?现有的经验不多,我们就可以此为专题进行研究。;
2.从教学诊断中确定。例如,实施新课程以来,许多教师热衷于让学生多角度解读文本,然而由于教学时运用不当,致使多角度解读脱离了文本与正确的价值导向,出现了漫无边际、四海皆准的倾向。为此.我确定了“多角度解读应立足文本并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为专题进行研究。
3.从自身特长中确定。即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结合自己的工作内容进行选题。比如语文科教研员.就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从阅读、作文、口语交际、写字等项目中确定研究专题。
4.从经验迁移中确定_。即吸取他人在某一领域的研究成果,迁移于另一学科或另一领域进行研究,并有所创新。例如“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学数学”是小学数学科教学的重要经验,那么,在识字教学过程中,如何根据汉字的内在联系,创设情境进行教学,提高识字教学的效果呢?我就以此为专题进行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经验。
二、举行两场讲座
教研员的事业在基层,研究成果要回归学校,回归教师。而且,为了在更大层面上发挥教研员的指导作用,必须逐步打破“一对一”的指导模式。因此,教研员每学年有必要为基层教师举办2场以上的教学讲座(即每学期至少为基层教师举办1场有较高质量的专题讲座)。通过讲座,传播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以及自己的研究成果,更好地推动广大教师的专业成长,同时也促进自身素质的提高。
教研员举行讲座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问题从实际中来。教研员为基层教师讲座的主要目的是推动区域教育质量的提高。因此,教研员应重点关注基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并以此为教学讲座的主要选题。例如在听课调研的过程中,我发现如今的语文教学对于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品味、感悟语言重视不够,方法不多,致使阅读教学高耗低效,就为基层学校举行了题为“落实语言.返璞归真”的教学讲座,深受教师们欢迎。
2.案例从课堂中选。根据一线教师的特点,教学讲座不能停留在理论的阐释,相反,应选取具体的案例进行剖析,让教师从形象鲜活的教学事件中获得启迪。这些案例除了从书面阅读和影像收视中获取外,更重要的应来源于基层教师的课堂教学。这些案例真实、有针对性,更具说服力。因此,教研员在深入课堂听课辅导的过程中,应注意发现、整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具有典型意义的正反案例。
3.对策要切实有效。发现问题是为了解决问题.教研员在讲座中不能只是查摆问题,更重要的是指明解决问题的具体策略与方法,策略与方法应符合教学实际,能解决实际问题。
三、精读三部著作
教研员的成熟只是相对的,而发展才是绝对的。在实施新课程的今天,教研员应把学习作为自觉的内在需求,要及时汲取教育教学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把握世界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趋势。了解教学改革动态和学科发展走向。在与经典的不断对话中,教研员才能走出狭小、走出平庸。更好地指导与服务基层教师。因此,教研员必须加强学习,每年精读3部以上的教育著作(即每学期精读l部教育著作.暑假期间精读l部教育著作),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素养。
精读著作要讲究方法,具体说要做到“三个要”:
L要有所需。教育著作浩如烟海,阅读时应有所选择,教研员可以从需要解决的问题出发,选择恰当的读物,从而增强阅读的针对性,提高学习效果。例如实施新课程以来,如何进行评价改革一直是个“瓶颈”问题,为此,我选择了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一书进行精读,学习教学评价的新理念和一些具有可操作性的评价方法。
2.要有所思。反思是成长的阶梯,教学实践活动的独特性和可生成性要求教研员更要学会反思。首先要进行内化。即用自己的见解去剖析作者的思想和见解,用自己的理解去消化别人的言论,以形成完全属于自己的认识。其次要进行鉴别,敢于质疑。如:问题是否具有普遍意义?见解是否符合客观规律?做法是否符合具体实际?从而批判地学习别人的研究成果。
3.要有所用。学习是为了应用。学习理论和经验以后要在实践中进行检验和应用,这样既解决了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又提高了理论素养。而且在实践的过程中,要结合实际情况,完善、丰富和发展所学的理论和经验,努力做到推陈出新。例如在推广运用、;;氨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过程中,我发现许多教师较多地流于形式。而且出现了忽视教师引导和知识传授等倾向。为此,我提出了“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应处理好自主与引导、合作与独立、探究与接受这三对关系j’的观点,肪止教学改革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四、撰写四篇文章
经常动笔撰写文章,可以有效地梳理思维,促使教研员更理性地思考教育问题,并使问题思考更具深度,是提高教研员素质不可或缺的一环。因此,教研员要养成勤于动笔的习惯,每年撰写4篇以上的研究文章(按每学年40周计算,每10周至少撰写1篇研究文章)。.
教研员撰写研究文章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样式多一点。教研文章形式多样,理论文章、经验总结、课题总结、调查报告、教学设计、案例反思、教育叙事、读书随笔……教研员撰写文章不能仅局限于一种样式,而应多有涉及,以锻炼自己的写作能力。需要指出的是,基层教研员要借助写教育日志、教育故事、教学随笔等方式,以写促思,并使反思成为专业生活的自觉状态。
2.领域广一点。每位教研员都有自己的研究专长,在有所侧重的基础上,还应广泛涉猎,因为教研员面对的是广阔的教学天地,对于学科领域内的诸多内容均应有所研究。因此教研员应该在多个领域里做文章,通过撰写文章促使自己去学习、思考,做到“一专多能”,全面提高自己指导教学、服务教学的能力。
3.讨论深一点。教研员撰写文章不能仅仅满足于有所得,而应对自己提出较高的要求,做到理论探讨有深度、措施方法有新意。为了拓宽交流领域,教研员应该重视建设“个人博客”(例如可以在“新思考网”上建立成长博客并加入相应的群组),定期发布读书或研究心得,积极参与专题研讨,以网络为载体,在群体交流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

(来源:《教育科学论坛》2007.1)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4-29 18:05 , Processed in 0.173553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