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lily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安全教案:DUCK LOST TEIR WAY (迷路的小鸭)

[复制链接]
17#
 楼主| 发表于 2008-3-14 21:24:11 | 只看该作者

论文

浅谈主题活动中环境的教育价值
        环境作为幼儿园教育的一项重要资源,在《纲要》中被提到较为重要的地位。它要求教师不仅要创设,更要充分、有效地利用好“环境”这一教育资源,“促进幼儿的发展”。我园以开放教育为基础,以墙面环境为展示台,创设平等、尊重、宽容、和谐的师幼关系,以及开放、自主的生活、游戏和学习空间,来促进幼儿的主动发展,不断提高教师、幼儿、家长、环境四者间的互动频率。
    一、环境与课程互动
    环境是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的要素,幼儿的认知、情感和社会性始终来自于和环境的相互作用,因此在环境创设中,我们把每一个创设和利用环境的细节与教学目标结合起来,明确增加、减少材料和设施的教育意义。
    1、课程创设环境
    在主题活动进行中,环境创设就像“骨架”一样把主题涉及的各个方面和一系列活动呈现出来,使墙面环境与主题活动互动起来。例如在大班主题活动“家乡真美” 中,幼儿在墙面上布置了三个相关栏目:家乡的自然风光(以图片为主);家乡的名胜古迹(以照片为主);家乡的特产(用各种美工材料做成),这三个栏目孩子们都用图文并茂的形式记录他们各自在探究活动中获得的经验、认识、信息、发现或初步的共识。同时,孩子们还在美工区画“家乡”;在建构区搭“家乡的名胜古迹”;在角色区卖“家乡的碧螺春”……在“家乡的特产”主题部分,他们想出了用多种材料来制作果子:用笔画;用纸折;用豆豆泥、橡皮泥捏;用布做;用海绵剪…… 在主题活动的最后阶段,我们还与幼儿一起布置“展台”,供幼儿把自己的作品和收集的实物、照片、图片展示在上面,从墙饰的变化中,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该主题活动的开展情况。平时,我们也尽可能将所开展的每个主题活动的相关教育活动都与墙饰相互呼应,使每一面墙饰都成为孩子学习和发展道路上的一个里程碑。
    2、环境生成课程
    教育的价值是引导、促进幼儿的发展,那么环境作为一种教育方式也必须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包括隐性的目标和显性的目标,否则,环境的创设就没有了任何的意义。我们将所要学的知识在环境中露出冰山一角,引起幼儿对将学习的内容翘首以待,积极关注。为了让学有余力的幼儿得到进一步满足,让学力不足的幼儿有一个更长的消化过程,我们在环境中将知识保留,并将其适当引向更广阔的空间。如在“我们的地球”环境布置中,我们在互动墙上布置了被污染的太湖、逐渐枯萎的树木……在活动间隙时常有孩子围在“地球娃娃”边议论不休,教师等时机成熟,顺势生成了主题活动“我们的地球”,在“鱼儿般家”、“鱼儿喜欢干净的水”等一些教学活动中,孩子们踊跃发言,主动求知,教师也能因材施教,大大发挥了环境的教育功能。环境布置中的作品不仅可以用来装饰活动室,还可以作为教育、教学所用,如,环境主题为“美丽的秋天”中各种东山的特色果子大小、颜色不一,可放在区角活动中作为教学教具,用来认识“颜色、大小、数数”等概念;在“水果店”游戏中又可以作为商品出售。我们应创造一切机会,让环境与教学产生互动,让环境不再作为一种摆设。
    二、  环境激发幼幼互动
    环境为幼儿的合作学习提供了非常好的资源,在与环境的互动中,幼儿的活动以及所获得的经验会引发同伴的模仿、学习及共同探究。许多相关研究也表明:只有能与幼儿相互作用的环境,才能被称得上是有价值的环境,才能成为促进幼儿和谐发展的环境。我们在主题环境的创设中,在幼儿手所能及的空间内,提供给幼儿一个自主的环境展示平台,能让幼儿积极参与和自由表现。对于大班的幼儿来说,环境的创设完全可以由幼儿共同商量,计划与布置;对于中小班的幼儿,教师可以先规划好环境的位置与范围,提供主要背景,引导幼儿随活动的进展逐步把学习成果或作品布置上去。整个环境都尽量要让幼儿来参与,与幼儿有联系,这样,幼儿会在自己创设的环境中积极互动,和同伴一起体验、分享着成功的喜悦,并对自己的环境更为珍惜。关注幼儿与环境的关系,发挥幼儿的主体性,不但可激发幼儿的主人翁意识,更能让幼儿体会成功的自信与快乐。例如在主题“海底世界”中,孩子们一起商量如何把活动室变成一个大海:立体空间用蓝色的纸张把顶部布置成有波浪的大海,并在其中悬挂一些海豚,平面空间底部的背景是沙滩,让幼儿自由地在上面添画海螺、贝壳、人物等,中部的背景是蓝色,幼儿可以用图画、折纸、泥塑等形式表现大海里的各种动植物,自由地在背景上添加自己的作品,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分工合作,相互支持和启发模仿,形成了一个学习共同体,这使得教育活动更具吸引力和凝聚力。这样的环境,也体现了立体和平面空间的不同层次的变化,在这些表达方式不同,风格各异的作品中,底部、中部的位置刚好在幼儿的视线和操作范围内,便于幼儿自由交流,分享自己的作品,从而促进幼儿人际的交往及语言的发展。
    三、环境增进师幼互动
    在主题活动中,幼儿与环境的互动过程是教师及时了解幼儿近期的兴趣点及所需点的主要途径。维果斯基提出“最近发展区”,如何准确把握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师幼互动非常重要。教师作为环境的创设者,其任务主要是通过观察和聆听,从幼儿作用于环境的活动中获得可“教”的信息,并结合环境调整,将幼儿兴趣从好奇引向研究。如教师观察幼儿对哪些事物感兴趣,他们用什么方法作用于物体,遇到了什么问题和困难等,在此基础上,教师通过创设环境、改变环境来支持和引导幼儿的活动。比如在“欢迎你,冬爷爷”主题生成活动中,教师发现幼儿对同伴戴的手套、围巾、帽子等保暖物品有很大兴趣,就引导孩子进行观察,并适时地给予语言上的提示,而且还让孩子们自己来设计制作冬天的各种各样的保暖物品,并展示在活动室的主墙面上,孩子们用毛线粘贴装饰的围巾、手套色彩鲜艳;用纸盒、泡沫盒制作的帽子栩栩如生……幼儿通过与环境的互动中获得: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多、各种各样的保暖物品(比如热水袋、取暖器、电热毯等)的经验。
    四、环境促进家园互动
    新《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环境的作用除了暗示给幼儿,也可以暗示给家长。在活动室的墙面上,我们常常会展示幼儿的作品和各种资料,作为家长来说,他们往住是以成人的眼光看到作品的漂亮与不漂亮,却很少能关注作品本身所体现出的意义。所以,我们让环境动起来,把静态的环境变成动态的环境,让家长了解并参与进来。在主题墙饰“交通工具”的布置过程中,家长来园时只是看一眼或问问自己的孩子:哪辆车是你做的?然后一句做得像与不像、漂亮与不漂亮之类的评语就完成了与这幅墙饰和幼儿之间的互动。但是如果教师在这幅墙饰的边上用文字加以说明,指导家长如何有效地利用它,那么它的价值就不一样了。教师可以根据幼儿不同年龄段、不同领域的发展目标提出不同的要求,例如车的种类、数数、说一段话、量词的使用、交通规则等等,把语言、社会、科学、健康等都溶入其中。这样,家长在教师的指导下,就知道如何对幼儿提出问题,充分发挥墙饰的作用,使幼儿在活动中学习的经验利用环境得到延续、巩固和提高。幼儿的绘画作品、活动照片也可以成为动态环境创设的一部分。一段时间后,教师将幼儿画的图画收集起来,或将幼儿在幼儿园的一些活动用照片的形式记录下来,建立幼儿档案袋,供家长随时取阅,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园的学习活动情况。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家长在看幼儿的作品时说:“你怎么画得这么难看,看别人画得多好!”如果教师进行操作时,在幼儿作品后面用几句话对作品进行发展性的评价,如:从幼儿手指肌肉的发展、想象力、创造力、注意力及坚持性等方面进行说明,就避免了家长从作品的表面现象去评价幼儿的作品,在肯定幼儿的同时提出努力的方向,这样能让家长更好地欣赏孩子的作品,看到孩子的不足,也看到孩子的进步和闪光点。另外,在开展主题活动时,在让家长知道并对活动有所了解的基础上,教师应积极发动家长为主题的开展收集活动所需的图片、资料等,共同丰富环境创设,真正发挥环境的教育价值。
    《纲要》强调的是“教育的环境”与“环境的教育”。因为环境能激发幼儿思考、引导幼儿的行为与活动、改变幼儿的认识和理解。幼儿正是在与环境的互动中获得各方面的能力和发展的,儿童心理学及脑科学的有关研究都表明:幼儿是有能力的、主动的学习者,他们能够在与环境的互动中获得各方面的发展。环境不再是一种背景、一种支持,而是一种活的课程。
16#
 楼主| 发表于 2008-3-14 21:20:34 | 只看该作者

论文

寻找适合孩子的教育
       数学活动“圆圆世界”,我按计划分两次进行。一次是集体活动,另一次是区域中的个别活动。
  集体活动目的是让幼儿在欣赏中感知圆,图片是有许多大大小小的圆组成的图案。由于课前了解到孩子们已经认识了圆,所以我在让孩子看图形想象物体后试着让他们点数,在数数过程中,我发现孩子们唱数非常熟练,能力强的孩子能数到五十,一般的孩子也能数到十,但手口一致的点数却较困难,手指归手指点,嘴巴归嘴巴数,答案各式各样。于是马上调整了原来计划的重点,着重帮助孩子们练习了手口一致地数数。并且将它做为一个内容在区域活动中、日常活动中得到延伸,为孩子们提供练习的机会,如:数数搭高楼用了几块积木、数数衣服上的纽扣、数数娃娃角的脚印等,通过一段时间的饿练习,帮助大多数孩子掌握了10一内手口一致的点数。
  个体活动是在区域活动中进行的,画“金鱼吐出来的圆泡泡”。之前曾经让他们用棉签涂过颜色,孩子们用了直涂的方法,效果很好。所以这次孩子画圆时,按直觉还是直线涂色,他们画得非常认真,但看效果,画出来的泡泡总是不圆,颜色都涂到外面来了,对于这种现象,我的理解是:孩子们小手的小肌肉还没有发育好,是正常的现象。一次,我发现黄薛懿画得泡泡非常地圆,就在一旁仔细的观察起来,一看,恍然大悟,原来她用的是涂染的方法,以画圈的方式画,线条是圆的,动势也是圆的,这样,画出来的圆就很容易形成了圆形。我立刻意识到,这应该就是小班的涂色方式,小班孩子学画画更适合从涂染的方法开始,特别是画圆。于是分享活动时我请黄薛懿做了示范,介绍了这个方法,孩子们学会后,画出来的泡泡果然比之前更象圆形了。
  两次活动,带给我很大启发。《二期课改》要我们寻找适合孩子发展的教育,我想这就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去体会,理念才能转化为现实。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根据孩子的能力,寻找适合孩子发展的教育。
幼儿园双语教育的可行性研究
一、综述:
随着中国加入WTO、我国与整个世界的贸易壁垒被彻底打破,社会对未来的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之而来给幼儿教育带来的冲击波也凸现出来。是否对幼儿进行双语教育尽管一直以来颇有争议,但无可否认,全球性的语言交流作为现代文明的直通道得到了全国乃至全世界的高度重视,对幼儿进行双语教育的研究已经成为幼儿园教育的一个热点,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与高度重视。
我所处的幼儿园位于城郊,这里的幼儿无论是教育条件、周边的人文环境还是家庭的教育氛围,都与城市的孩子有着一定的差距。长期以来,加强其母语训练,学会用流畅的第一语言交流一直是整个幼儿园阶段的主要任务。随着双语教育这股清新的教育理念吹过,我也开始思考,母语水平不高的幼儿,是否能在不拖滞他们原有语言水平的基础上,也能平行构建两种语言框架呢?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以4—5岁(小班)的幼儿为教育对象,以南师大出版的幼儿英语教材为范本,进行了为期一年的探索研究。以下即是我对研究内容的理解、分析、总结。
二、现状分析:
(一)幼儿语言水平分析
该班共有幼儿二十八名。其中女生十三名,男生十五名。其语言发展水平不一,可分为四种类型:1、听懂、会说普通话,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做的事,熟练并准确地运用名词、动词、形容词介词等,占1/7;2、能听懂普通话,在教师的引导下愿意简单地表达,会运用名词、动词、代词,占3/7;3、只能正确模仿教师的语言,正在逐步建立自己的语感,占2/7;4、发音模糊,口腔系统发育不完善,无法准确地说出语音,占1/7。另外父母的受教育程度也不一。大约有八、九位幼儿的父母受过大专以上的教育,有培养幼儿第二语言的意识,另外十八、九个幼儿的父母分别只有初中、高中的学历,家庭教育的概念比较模糊。
(二)教材分析
该教材归编于南师大出版的幼儿园活动指导从书,其指导思想体现了幼儿园课程的整体化,从教幼儿学习、听懂和理解他人的英语表达入手,然后逐渐教幼儿学习用英语表达,使幼儿在英语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和运用简单结构的英语与他人交流的基本能力。
该书的英语教育活动按主题设计,每一主题围绕某一英语儿歌、歌曲或故事开展活动。设计的活动过程体现了游戏化,通过组织各种游戏活动,让幼儿以动作、表情、语言等形式参与活动,使他们在动身体、动手、动口中感受英语,使用英语。
(三)可行性及意义
现在的幼儿是21世纪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因此,对幼儿实施双语教育也是教育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一项具体措施。

幼儿学习英语是完全可能的。根据一些心理学家和神经心理学家研究表明,0—6岁是幼儿语言学习的最佳期。处于这一时期的孩子都有形成两种以上的言语中枢的可能性。另外还有一些非语言因素对幼儿学习英语有利。如:幼儿很少会因为出错而产生心理压力,学习时能得到更多的反馈,他们可以把这种学习作为一种“语言游戏”来玩,他们甚至可以产生两种以上的语言。俄国的托尔斯泰和屠格涅夫就是在幼儿期掌握了英、法、德等几门语言。
双语学习对幼儿发展具有极大的影响。首先,学习英语能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第二语言的学习向幼儿展示了另一套完全不同的语言符号系统,促进幼儿对语言多样性的理解,丰富幼儿的语言经验;其次还能促进儿童认知水平的提高和思维的发展。与学习单语言的儿童相比,学习双语言的儿童较早地发展了一种分析语言结构的能力,他们能较早意识到言语表达与语义是分离的,他们在学习语言时注意力更加集中在语义上而不仅仅在形式上。语言作为思维的工具在概念的的形成、思维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儿童学习第二语言使同一形象与两种语言序列发生联系,对儿童概念的形成和思维能力,特别是发散性思维能力的提高起促进作用。因此,学习双语的儿童往往在思维的流畅性、创造性和新颖性方面优于学单语言的儿童。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幼儿对英语活发音和英语活动的兴趣,激发他们参与英语活动以及学习英语和运用英语的兴趣。
2、发展幼儿学习和运用英语的基本能力和技能,使幼儿初步获得对英语活动时间和英语交往对象的敏感性,培养幼儿最初级的用英语进行日常交往的口语技能。
3、使幼儿通过英语活动扩大视野,初步了解英语国家的一些文化背景知识,逐步培养他们对英语文化价值观念的开放态度,为他们最终产生对英汉两种文化的认同打下基础。
三、指导原则
1、趣味性
《纲要》中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注重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中。我在英语活动的选材、实施过程中采用了幼儿喜闻乐见的诗歌、歌曲及游戏。如:运用游戏“Wolf and animals”帮助幼儿学习“What's your name? I'm ....”用歌曲"Riding in my car "来练习交通工具的名称,用改变歌词的内容来学习英语口语等,通过强调以游戏为主的教学方法,使幼儿真正能够欢乐学英语。
2、直观性
由于幼儿的心灵比较单纯,缺乏生活经验,理解能力差,他们对事物的模仿往往是直观而集体的。因此我们要把内容以最直观最生动的方式呈现给幼儿。幼儿学习第二语言与学习母语的过程相同,教学方法就是通过多种教学手段的运用。如:动作的夸张、语速的变化、肢体动作等对幼儿多种感官的刺激,帮助幼儿加深对事物的印象。
3、规范性
在幼儿园组织的双语活动中,幼儿是通过对教师的模仿获得语言的,因此在幼儿学习过程中,教师作为幼儿语言的榜样和主要输入液,一定要注意语言示范的规范性,语言必须清晰、标准,词汇句型合乎语法。
4、重复循环性
由于幼儿的思维特点比较具体形象,识记较多地是在外界事物刺激下的无意记忆,故幼儿往往学的快,忘得也快,因此,循序渐进、反复循环地加以辅导复习则是必不可少的,模式多采用复习—引出新内容—新授内容—反复操练巩固—强化教学内容,做到有的放矢的复习。
四、实践方法
1、遵循幼儿学英语的特殊规律
用直接法来进行教学,即用外语本身进行会谈、交谈而不用母语翻译(No Chinese)。当一个单词或句子出现时,通过指示实物、图画或演示动作来帮助幼儿理解、掌握。例如:在让幼儿掌握"banana"这个词的时候,我出示香蕉的图片,问"What's your name?"通过我的肢体、表情加上数次练习幼儿理解了该问句的意思
在实践中发现通过幼儿的感知理解过程和幼儿的学习母语的过程一样,是一个自然理解逐渐习惯的过程,是可以为幼儿接受的。
2、英语学习的渗透化
语言的使用离不开环境。幼儿在情景中学习容易理解其义。在集体的情景教学中我运用歌曲法、游戏法让孩子学得轻松愉快。此外,我还拓展了原来集体教学中模拟的语言情景渗透到现实生活中,力求教无痕迹。比如,在来园、游戏、运动时都可以穿插,让孩子相互模仿、相互影响、相互学习。由此,单一的集体教学形式开始向多样化教学形式转变,教学目标的统一性开始向个体需求的差异性改变,使得不同能力、不同水平的的孩子没有了压力,让每一个幼儿都能有大胆说英语、轻松说英语的机会。
3、师幼互动
英语作为语言的一种,一定是需要在相互交流中学习的。教师在引导幼儿活动时最直观的互动形式是很多的提问和回答。如"Look at the picture,OK?" "OK!","What colour is it?""It's red." 除此而外,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中,教师还要通过自己的言语、表情等,给幼儿以关心和引导。如:在幼儿使用英语时,对他们的努力表示信任;对他们的点滴进步表示赞赏;在幼儿出现困难时教师要注意观察、耐心等待,让他们有时间去寻找解决的方法;在进行不下去的时候,教师可以稍稍给予启发和提示,帮助幼儿完整地表达。
五、结论
幼儿虽然年龄小,语言发展不完善。但只要教师选择的内容是他们感兴趣的,符合他们年龄特点的,他们都能够接受并掌握。双语教育不仅能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口语表达能力,而且对开发幼儿的智力、发展其他各种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启东作为一个沿海开放的城市,无论从何种意义上说,双语教育是可行的、是必然的。相信它一定会在我们这块丰硕的教育园地中开出艳丽的奇葩。
15#
 楼主| 发表于 2008-3-14 21:12:41 | 只看该作者

论文

韩国幼儿教育的目的和任务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使用的普及化,计算机教育已成为学校课程的一部分,而且逐渐向低龄化发展。那么计算机教育是否可以从幼儿园开始实施?从小接触这一信息媒体,是否有利于他们以后的发展?我们承认,计算机在幼儿园的引入有一系列弊端,但不论我们愿意与否,计算机作为一种信息时代的重要标志,已经不可避免地影响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与其消极地抵制它,不如正确地运用它来改进目前的教育状况。
  幼儿使用计算机的利与弊 计算机引入幼儿园有哪些弊端和优势呢?也许我们可以从下列的比较中作出正确的判断。
  1.计算机是一种平面的表征工具,可能会把幼儿限制在二维空间。但其丰富的色彩、动态的画面和动听的音乐可以使孩子在游戏和玩耍中自然地掌握一定的知识,同时接触视觉的、听觉的更多信息和刺激,并在亲自动手操作的活动中获得乐趣和成就感,这有利于他们良好个性的发展。
  2.计算机对处于前运算阶段的幼儿来说,可能太过抽象。但这主要是软件的问题,成人可以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兴趣需要选择合适的软件来促进幼儿的学习。例如,幼儿由于手部肌肉的协调性还没有完善,他们对操作鼠标画比较细致的图画不感兴趣,因为这带给他们的往往是挫败感。但他们却喜欢在原有图画基础上运用有关工具来修改、补充、填色。因此,问题不在于幼儿能否灵活掌握鼠标,而在于所需操作能否引起他们的兴趣,是否适合他们的发展水平。
  3.过分迷恋计算机会影响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为此,我们可以设计需要合作完成的任务,选择需要协同操作的软件,鼓励幼儿共享答案,合作解决问题。由于幼儿掌握计算机的水平是不同的,可以激励他们相互学习,鼓励水平高的幼儿帮助不熟练的幼儿完成某些操作,为幼儿增加交往的机会。其实只要正确运用,计算机不会影响孩子与同伴的交流,这种社会交往与其它游戏领域中的相互交往是相似的,而且计算机所能激发的交往要比其它活动多。
  4.计算机主要是通过文字来传输信息,这对尚未掌握读写能力的幼儿来说是很难的,而且会给他们带来挫败感,失去继续学习的兴趣。为此,我们应该为计算机添加声音设备,选择以图画为主的软件,以声音和图像作为主要的信息传递方式。还可以鼓励大班的幼儿帮助尚不识字的幼儿。
     如何在幼儿园正确使用计算机
  计算机可以作为一种媒体,一种工具,就如同蜡笔、水彩笔、木块和我们为幼儿提供的其它材料。计算机不会比一些其它教育方式令幼儿学会更多,孩子们的活动要受到他们能进行的操作和实践限制。在有教师参与的小组中的学习与单独运用计算机进行活动同样有效。那花费大量经费和精力把计算机纳入早期幼儿课程是否值得?实验证明使用计算机的优势在于可以改变幼儿的思维方式。如果加以正确引导和利用,计算机可以推动并促进幼儿学习。它可以使幼儿的思维观念发生质的变化:孩子们可以学会另一种思维方式,如LOGO语言有帮于幼儿进行发散思维与反省思维。
  计算机无法用好和坏来评价,计算机对幼儿发展有利还是有弊取决于怎样使用它。教师和家长应根据幼儿实际作出明智选择。下面对如何在幼儿园中正确使用计算机提出了一些建议
  1.不要把计算机用作提高幼儿学业成绩的一种手段。计算机的作用不在于使幼儿学会多少具体的知识,而是发展他们的思维,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提高幼儿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2.把计算机看作一种辅助性的媒体资源,可以丰富而不是取代其它媒体资源。计算机更多的是一种表征形式而不是对现实的真实反映,要使幼儿使用计算机的经验与幼儿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我们必须清楚,计算机不能解决所有的教育问题,训练和操作程序不利于情感发展,计算机不能代替幼儿所有的其它活动,所以集体的活动和社会交往是必不可少的。不要忽略户外活动,经常组织幼儿参加郊游、钓鱼、饲养小动物等活动,丰富他们的实践知识和经验是很重要的。
  3.使幼儿自由地而非强制性地接触计算机。在活动中,那些有能力、有兴趣的孩子可以使用计算机,如果有的幼儿不喜欢,可以允许他选择其它活动。计算机毕竟只可以作为一种工具,不是一项必须学习的内容,应该让幼儿对其感兴趣,而不是强迫幼儿学会操作
     4.保证每一幼儿有均等的机会接触计算机。所有的孩子,不论贫富,不分男女,均有平等的接触机会。否则,胆怯的幼儿会退缩,而让侵犯性强的幼儿霸占。可以为幼儿排秩序,保证任一幼儿如果愿意,就有上机的时间,给每一幼儿以平等的机会。计算机不应放在实验室中,而应在每个教室中,当孩子需要时可随便使用。
     5.除使用仅供训练与操作的软件,教师应能够选择可以整合入课程并允许探究、发现和创造的软件。如美国的幼儿园助动系列软件,围绕幼儿园课程,以游戏的形式,配合动画和音乐,为幼儿设计了一系列技能训练活动。每一活动都设置一定的情境,让幼儿在其中探索、发现。例如把学习时间设计为捉迷藏游戏,在游戏中孩子们伴着音乐同一只白鼠“捉迷藏”。当音乐消失时,会留下一些声音线索,提示孩子们如何寻找仓鼠。孩子们需要根据提示拨动钟表的指针,这为幼儿提供了一个学习时间的绝好机会,同时发展了幼儿探索知识的愿望和能力。
    6.让孩子有机会接触最先进的设备以与技术的飞速变化相适应。不要用一些淘汰的、过时的程序和软件。
    7.鼓励教师学习计算机知识。教师自身应能 够熟练操作计算机并熟悉一些软件的使用,最好能够根据孩子的实际设计一些课件。只有教师能力发展了,才能给予幼儿适当的、充分的指导.  
    在我国,幼儿计算机教育已经开始起步。虽然还处在讨论与尝试阶段,但已经有人进行了一些实验和开发,取得了一些成就。如何使计算机发挥积极作用,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尝试,不断思考。
也说幼儿教育——警惕过度幼教
        为人父母者,对孩子寄予厚望无可厚非(前面文章“评教育如买衣”有谈)。孩子刚刚出生,甚至还在母胎中,就给予教育,比如听高雅音乐(据说可锻炼大脑,让出生后的宝宝更聪明);咿呀学语开始,便教认生词,背古诗,学唱歌,学游泳,学溜冰,学钢琴,学速算。结果是“原本对一切充满好奇并天真烂漫的儿童变得郁郁寡欢,生搬硬套去学习强加给他们的一切。”  
     更有甚者,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职场日益激烈的竞争,“为蹒跚学步的幼儿开设的高级‘寄宿学校’”应运而生。这种现象正是我十分担忧的,也是为此文的目的。对儿童心理学有所了解的人会明白这种使幼儿最需要父母的阶段离开父母的严重弊端,可能会影响孩子性格形成,“可能会使孩子精神崩溃”,造成一生不可挽回的负面影响,君不见孩子因为不堪学习重负而自杀者增多?
     科学研究发现,无论何种其他环境,当然包括文中提到的高级幼儿寄宿学校,都无法替代神奇而伟大的父爱、母爱!刚出生的哭闹的孩子,一接触母体,吮吸甘甜的母汁,便很快酣然入睡;还有经常看到的媒体报道,身患绝症的婴儿,在伟大的母爱呵护下,惊现出一个个医学奇迹,从死神手中溜走。父母亲温暖的怀抱,对于婴儿无疑是最安全的港湾,能够带她(或他)不断的探索我们这个神秘莫测的世界。缺乏父母亲爱抚、叮咛的孩子更容易孤单、寡言少语(现在不少被诊为选择性缄默症)。
     这些年来我越来越怀念自己的童年生活,并不是因为现在不快乐,而是看到身边的小孩成天忙于应付各种考试、各种考证痛苦状,感到自己的童年是多么的幸福(除了经常挨打外,嘿嘿)。高中以前在乡村度过,期间,曾搬到镇上几年。那时的我是村里有名的孩子王,被称小霸王(当然是贬义!),经常成群结队的演戏,那时流行《戏说乾隆》,我就演乾隆皇帝,身边一大群伺从,好不威风!当然,更多的时候,我们会在明亮的月光下,满村跑着捉迷藏,玩各种群体游戏,边玩边唱,很多都是祖传的。我们会动手制作很多玩具,比如陀螺,从选木材、切削、打磨、上钢套、嵌钢珠,全部自己动手!这是我在现代孩子面前感到十分骄傲的!
      小学时,我迷恋上了象棋、围棋,经常听不见不远处上课的钟声。那时,小学老师经常把我拉到他们办公室对弈。我甚至怀念老爸那时对我的独特教育方式:那时父亲是乡卫生院院长,天天有应酬,我则随时陪伴左右除了上课时间。于是,我很快学会了划拳,只有麻将桌高时就成了老爸麻将教练(嘿嘿,自封)。他在任期间(好像五年吧)的几乎所有重要会议、会谈,都有我的“列席”,当时,我就给他提过很多中肯的意见,但他没有采纳。甚至读了初中,我还是没有专注于学习,那时迷上了武侠和桌球(现在的桌球随着丁俊辉的雄起又开始盛行,开心,可惜他无缘前天的决赛)。所有这些在现在家长看来不可思议的成长方式上,我暗自庆幸成长环境的宽松和自由。但是,读了高中,我不得不“随波逐流”,几乎放弃了所有的业余爱好,过着三年“与世隔绝”的潜心修炼数理化的生活。
      但是,西方教育很重视儿童的身心自由。据我了解的美国幼儿教育,看重的是幼儿身心的自由成长,出色的动手能力,还有对孩子平等地位的重视。这些无疑奠定了美国强大的科研发明创新的基础。我的一对美国夫妇朋友,告诉我前段时间,女方的妹妹女儿6岁(记不清了)生日,他们整个家族从全美各地赶去庆祝。一个普通小孩的简单生日,为何如此兴师动众我开始不解,但后来慢慢想就明白了——他们想传递给孩子的信息是“孩子,你在我们心中是多么的重要!”
      那么,既然过度幼儿教育有诸多弊端(并且可以肯定的是还有很多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发现的更大的弊端),那么为何众多父母仍然热情不减呢?后面我将从经济学博弈论(Game Theory)角度加以解释,敬请关注!
14#
 楼主| 发表于 2008-3-14 21:12:10 | 只看该作者

论文

如何转变“你教我学”的旧模式
      谈谈在教学中如何转变“你教我学”的旧模式,树立新的儿童观、教育观,促进幼儿良性发展。  
    有这么一种儿童观,它看不起儿童,认为儿童与成人相比,最明显的特征就是无知。于是相应的教育是,把成人世界的东西搬到儿童脑瓜里去。也有一种儿童观,它认为儿童有他自己的世界,有他自己的不同于承认的生活。于是相应的教育便市,先弄清儿童喜欢做什么,喜欢学什么,然后就让他们尽兴地学。
    前一种教育是承认世界的知识、技能教给儿童,必然使儿童过一种小大人的生活。我们已经知道,儿童有他自己的世界,有他自己的生活,他在他的世界里如鱼得水。但让他过承认的生活,便是赶鱼出水,赶鸭子上架。这是对儿童的无理催逼,尽管承认可能是出于爱意、善意,即便如此,也是好心办坏事,是拔苗助长。
在前一种情况下,儿童被迫记诵不感兴趣的东西,他是被动的的学习者。而在后一种情况下,儿童可以依其天性,作为一个“探索者”、“思想家”、“梦想家”来生活和学习,他是一个主动的快乐的学习者。后一种学习不但可以使儿童体验到幸福,而且更容易达成教育目的,更容易将儿童培养为未来社会健康的成人。
    前一种教育中,成人自居为真理的拥有者、价值的评判者,因而他也是管理上的独裁者。他可以操纵与左右儿童,可以对儿童指气使,甚至可以体罚儿童,而后一种教育中,成人是儿童的研究者、引导者、帮助者、大朋友。
    在后一种教育中,成人非无所作为、无所事事,他要胜任引导者或幕后的调空者的角色,他就必须大练内功,以便做到耳聪目明。他要成为一个儿童的研究者,了解儿童世界可能存在的内容和各种过程,了解儿童当下的兴趣、需要和发展的水平。
    在前一种情况下,由于不了解儿童,只是将成人可与儿童一起享受探究的欢乐、成长的欢乐,甚至可以从儿童那里找到承认世界所没有的宝藏。可以说,教育者只有解放了儿童,才有可能解放自己。
    上述的种种都说明了我们过去的那种“你教我学”的教学模式教育出来的儿童是无法去迎接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21世纪需要创新型人才,能自己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能独立思考、主动地创造性学习。所以根据新“纲要”围绕以下几点来改变旧观念:
    1、改变教师旧观念,学习新“纲要”的教育理念与精神的贯切、提高教师的教育素质。多出外学习,增加教师的教育经验。当然,在现代社会中,可影响儿童教育与学习的因素很多,但对一个优秀的老师应能善于发现和有效选择、运用这些资源来帮助、支持自己的教育教学。
    2、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和儿童发展的条件,儿童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成长、变化。所以在创设环境时无论是活动、材料、区域布置都是以儿童为主体,并支持儿童自由活动、主动探索、操作和充分体验。而且在创设中应有多样化的“问题情景”和“开放性问题”,这样不但激发儿童思考与探究,调动与激励儿童参与和不断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在环境、情境、问题的不断积极、主动的相互作用中获得主动、有效的学习。
    不但如此,我们还要促进儿童间积极的互动与交往。因为儿童在同伴群体中互相观察、教导、模仿、讨论、协商、合作,学习和锻炼着各种社交技能、社会行为,发展和适宜的情感、态度、自制力和多样的问题解决能力。
    总而言之,要转变“你教我学”的旧模式树立新的儿童观、教育观,促进儿童良性发展。必须做到眼明手利把握儿童的特点在大量的日常交往中提高自己的教育理念,了解儿童使之全面发展。
13#
 楼主| 发表于 2008-3-14 21:06:26 | 只看该作者

教案

中班端午节:长命缕  
教学目标:1、知道我国有在端午节给儿童戴长命缕的习俗,加深对端午节的了解。2、学习搓线的技巧。
教学准备及手段:红、黄、蓝、白、黑五种颜色的开司米线每组若干。
活动过程:
1、 出示长命缕,2、 激发搓线的欲望。
提问:知道它们是什么吗?用来做什么?戴在什么地方 ?想学着做吗?
3、 示范讲解搓线的方法。
五种颜色的线各一根,一端打个结,固定住。把线分成两股,放在手心,两手交错搓动,把线搓成麻绳形状。
4、 幼儿操作,5、 教师个别辅导。
提醒幼儿两股线松紧程度应一致,并及时理顺线的下端,避免缠绕。若幼儿操作有困难。可采用合作的方式,两人合作的方式,即一人搓,一人帮助理线;三人合作的方式,即一人拉住线头,另两人一人分别搓其中一根后合并。
6、 佩带长命缕。
让幼儿互相帮助,把搓好的长命缕系在脖子、手腕、脚踝上,互相欣赏
12#
 楼主| 发表于 2008-3-14 21:05:58 | 只看该作者

教案

中班手工活动生日蛋糕  
活动内容:生日蛋糕
活动目的:
1.通过观察了解生日蛋糕的制作过程,感受蛋糕师的工作。
2.通过动手尝试让幼儿,体验制作生日蛋糕的快乐。
3.初步让幼儿感受与同伴合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1.与家长联系好,做好准备工作。
2.收集各种款式的生日蛋糕图片和蛋糕实物模型。
3.材料:泡沫板制作的蛋糕模型每组一个(9个),彩色橡皮泥、皱纹纸等装饰材料若干。
活动过程:
一、课前活动,让幼儿观赏收集各种款式的生日蛋糕图片和蛋糕实物模型。
二、活动第一部分——观看蛋糕师制作“生日蛋糕”的过程。
1.组织幼儿围坐成同字形,欢迎“蛋糕师”。
2.教师交代观看时应注意的事项。
3.幼儿观看蛋糕师制作“生日蛋糕”的过程。
三、活动第二部分——我是“小小蛋糕师”,让幼儿尝试合作“生日蛋糕”。
1.教师介绍准备的材料,激发幼儿合作装饰“生日蛋糕”的兴趣。
2.教师让幼儿分组讨论要如何装饰“生日蛋糕”。(引导幼儿可以用排序的方法、也可以用分类的方法)。
3.幼儿尝试分组装饰“生日蛋糕”。要求幼儿要想办法将 “蛋糕”装饰漂亮。
四、情感体验。
通过谈话让幼儿表达第一次学习做蛋糕的感受;以及第一次与同伴合作的体验。
《生日蛋糕》教学反思
活动优点:
1.选材——生日蛋糕是每个孩子都感兴趣的。又是贴近幼儿生活的。幼儿对此次活动非常感兴趣。抓住这点,结合活动充分利用了家长资源,请了我班会做蛋糕的家长到班上来进行生日蛋糕的现场制作。通过让幼儿观看蛋糕制作了解其制作过程,同时让幼儿感受到双手的灵巧与知道可以利用各种颜色搭配、图案搭配进行装饰。
2.选择的活动方式——在幼儿的平时活动中,我发现幼儿对于学习过的技能不善于重复使用,还有幼儿的协商能力、分工、合作能力欠缺。所以,通过利用废旧泡沫制作的“生日蛋糕”白模型,让幼儿分小组进行装饰。这对于上述幼儿存在的问题,给幼儿提供了一个“机会”,通过实践幼儿能感受到与同伴合作的愉快和运用学会的技能展示自我的成功喜悦。
存在问题与对策
1.教师在设计活动时没有考虑到该活动的时间合理性,整个活动时间太长不适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活动可以分为两个活动进行,第一个活动请幼儿观看制作蛋糕,等幼儿休息片刻自由交流感想以后再进行第二个装饰活动,让幼儿有喘息的和消化的机会,这样幼儿装饰的蛋糕效果会更好。
2.幼儿观看制作蛋糕的座位安排不够合理,幼儿因为席地而坐,没有固定的位子坐,从而造成观看的秩序较混乱,影响了观看的效果。教师可以将幼儿分成三排,第一排幼儿坐在软垫上、第二排幼儿坐在塑料小凳子上,第三排幼儿坐在木椅子上。这样的座位便于幼儿更有序、更清楚的观看到“生日蛋糕”的制作过程。
3.在装饰活动这一环节,是一个分工、合作的过程,因为教师没有很好的进行引导,幼儿便很快的投入了装饰活动这一环节。使得幼儿之间不存在分工、合作,装饰出来的蛋糕没有体现活动本身的目的。教师应该在活动前让每组的幼儿进行有目的讨论,先进行分工,待每个幼儿明确任务后再开始进行装饰活动。这样装饰出来的蛋糕会更具有特色,幼儿能够利用学习过的技能,还让幼儿真正感受到了双手的灵巧与知道可以利用各种颜色搭配、图案搭配进行装饰,体会到了合作的愉快和成功的喜悦。
11#
 楼主| 发表于 2008-3-14 21:05:26 | 只看该作者

教案

粽子香袋  中班  
教学目标:1、感受粽子香袋的美;2、在探索中学习叠制锥体技能;3、养成做事细心的习惯。
教学准备及手段:香袋范例若干,彩纸条(2厘米)彩色不干胶,香料每组若干。
活动过程:
1、 欣赏各种香袋,2、 激发幼儿制作的兴趣。
3、 观察粽子香袋的制作方法。
每组幼儿拆两个粽子香袋,讨论粽子香袋的制作程序和方法。教师参与各组的讨论,必要时加以指导。
4、 尝试制作粽子香袋。
幼儿尝试制作粽子香袋。遇到幼儿不会的部分,教师给予示范,并给予适当帮助。
5、 挂粽子香袋。
教师帮助穿线,幼儿自己将粽子香袋挂在脖子上,互相欣赏。
6、 布置活动室。
将粽子香袋连成串,下面加上穗子,悬挂于活动室。幼儿一起欣赏,感受节日的气氛。
10#
 楼主| 发表于 2008-3-14 21:04:58 | 只看该作者

教案

漂亮的相框  
活动目标:1:选择两种不同颜色的纸花,有序地进行粘贴。
     2:启迪幼儿对装饰的审美感受。
活动准备;模拟照相框的纸每人一张,幼儿粘贴好的各色纸花,幼儿的全家照,浆糊,抹布,半成品照相框一个。
活动过程:一;引起兴趣
      我们和爸爸妈妈拍的照片,放在哪里?[照相册,镜框,或者挂在墙上等]今天,我们来做一个有花朵的漂亮照相框,把照片放进去就可以挂在墙上了。
    二:欣赏讨论于演示
     1:出示半成品照相框问:这个照相框的四周有什么?[有许多花朵]中间为什么是空的?是放什么的?[是留着放照片的]
     2:照相框上的这些花朵是小朋友做的。每一朵花都有花蕊和花瓣,这些花都有些什么不同?[颜色不同,大小不同,]花瓣是红的叫它红花,花瓣是黄的就叫它黄花。[看出来了没有这些花贴的很整齐,是怎样贴的?一朵红花一朵黄花交换着贴的。]你想怎样贴呢?
    三:尝试操作
     1:做一个好看的花照相框,花朵又多,颜色又美丽。
     2:选择大小相同的花朵粘贴在相框的四周。
    3:提醒幼儿注意调换不同的颜色进行粘贴。
    4:注意粘贴的位置,不贴在纸的外面和照相框内。
    5:鼓励幼儿把花粘贴得越多越好。
    6:谁的照相框上花朵多?哪些地方还能再贴花朵?
9#
 楼主| 发表于 2008-3-14 21:04:27 | 只看该作者

教案

手工活动 《花瓶》  
一、活动目标
1、尝试用橡皮泥造型并运用多种方式、材料有规律地来装饰瓶子,激发幼儿对制作活动的兴趣。
2、能合理利用周围生活中的废旧材料来美化生活,增强环保意识。
重点:目标1
难点:能运用多种方法,有规律地装饰瓶子。
二活动准备
1、环境布置:花瓶展览
2、材料收集:各种瓶子、橡皮泥、各类干果、贝壳、毛线、树枝等
三 活动过程
1、欣赏花瓶展,梳理感性经验。
“这些花瓶哪些地方不一样?花瓶身上的花纹有什么秘密?”
2、发现美,用简笔画归纳规律。
1)主题式的装饰
2)图案、颜色间隔的装饰
3)瓶口、瓶底对应的装饰
3、观察装饰好的花瓶,激发制作欲望。
“它们是用什么材料装饰的?运用了上面的哪种方法?”
4、幼儿动手尝试制作。
1)鼓励幼儿用多种材料进行装饰。、
2)帮助能力强的幼儿富有个性的创作。
5、共同布置花瓶展,相互欣赏、评价。
“你是用哪种方法来装饰的?你喜欢哪个花瓶?为什么?”
8#
 楼主| 发表于 2008-3-14 21:03:50 | 只看该作者

教案

中班美术活动:走进未来的森林
一、 活动目标:
    1、尝试运用线条与图形,对树杆及树叶进行创造性地装饰与表现。
    2、在活动中初步萌发爱护树木的情感。
二、 重点与难点:
    重点:运用线条与图案装饰树杆与树叶。
    难点:表现树枝交错生长的形态。
三、 材料与环境创设:
    1、在散步活动中引导幼儿观察各种树木,了解树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2、范例二幅,幼儿用纸,彩色水笔,各色水粉,音乐带。
四、 设计思路:
    中班下学期美术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在欣赏中丰富幼儿的装饰表现能力。在近阶段美术目标中以色彩、线条装饰为主,且中班幼儿对色彩及图形、线条表现十分敏感,乐意使用这些方法装饰自己的画面,围绕这个目标,我们从幼儿生活经验、认知领域等各方面选择教学内容。我结合春天万物复苏,自然生长等季节特征,以散步、谈话活动形式,丰富了幼儿对树木的认识,了解树木与人类生活环境的密切联系,在此基础上设计了活动《走进未来的森林》,让幼儿在绘画中进一步发挥对树的畅想,加深了解自然与人的密切关系。其中在导入情境中引起幼儿的作画兴趣,又通过欣赏讨论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接着以优美的音乐渲染创作环境,引起幼儿遐想。整个活动以发展幼儿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为教育目的的。
五、 流程设计:
    导入情境——>讨论欣赏——>联想创作——>引导讲评
    (一)、导入情境:
    1、 师:最近我们认识了一位新朋友——树木,它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
    老师想考一考小朋友,为什么说树是人类的好朋友?树木对人有些什么帮助呢?(幼儿讨论回答)
    小结:树真是我们的好朋友,它保护了我们的环境,又让我们的生活环境变得这么美丽舒服,大家都很喜欢树。
    2、 师:如果将来的树木能变得更漂亮,那该有多好呀!
    提议:今天我们一起去未来的森林里走一走,看一看未来的树木会是什么样子的?
    (二)、讨论欣赏:
    师:走走走,出发啦!
    1、 讨论一、
    师:我看见了一棵大树!(示范画一根竖线)
    问:这是棵大树吗?为什么?(树杆太细了,大树树杆粗粗的)
    师:我来加加粗,现在这棵大树的树杆可粗啦!树杆上伸出了手指,像在和我们大家打招呼。
    问:树杆上长着什么呀?树枝比树杆粗一些还是细一些?树枝是怎么样长的?像搭积木一样,一个接着一个往上长。(师边示范边讨论)树枝越往上长就越细,越短了。
    2、 讨论二
    问:这棵大树上会长什么样的叶子呢?
    (幼儿扩散,师选一种添上,画满树枝)。
    问:树身上还少了什么?我们给树杆穿件什么花纹的新衣服?
    (幼儿扩散,师选一种示范)。
    3、 欣赏比较:
    师:森林里会有多少棵树呢?(许多棵)那我们接着向前走,再去找一找其他未来的树。
    (出示范例)一下子找到了许多棵。
    问:这些大树穿上了什么花样的新衣服?(幼儿比较,教师归纳形状,排列形式)。
    他们的树叶变成了什么样?象什么?(幼儿联想)
    (三)、联想创作:
    师:未来森林里的树真漂亮,我们接着再向前走,找找新朋友,找得越多玩的越开心。
    提示
      1、未来的森林里大树多还是小树多?(大树多)
      2、引导幼儿找到一棵再向前走,多找几棵不一样的树。
      3、在森林里我们已经找到了许多未来的树,赶快找几个朋友一起玩,一个人可能会在森林里迷路的。(出示范例2)看,我和我的朋友们玩的多开心。(引导幼儿添画背景)。
      4、今天天气真好,阳光从树缝中钻进森林,象撒下了彩色的宝石。(水粉添加色彩)
    (四)、引导讲评:
    师:时间差不多了,我们该集合了(集中幼儿注意力)
      1、今天你在未来森林里找到了几位新朋友?(幼儿数数)
      2、你们找的真不少,还剩下一点时间,我们来一起去看一看朋友们找到的未来树吧!(幼儿绕场走)
    师引导幼儿看树杆上的花纹,有些什么形状叶子等。
    结束:今天的旅行真开心,我们该和树朋友再见了,希望小朋友们今后学会各种本领,将来真的能把这些未来树种出来,打扮我们的环境。
评析:
    随着教改的深入,我们越来越认识到幼儿美术教育的价值所在。在本次活动中,老师精心设计较好地体现了现代美术的要求,对促进幼儿的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其一,整个活动设计情景性强。教师设计了“走进未来的森林”这一情景,在宽松,愉悦的环境中,通过师生看看,找找,种种未来树,激起幼儿强烈的好奇心与探索欲望,为幼儿的创作开拓思路。
    其二,活动设计体现整合性。“爱护森林,保护环境”是人人皆知的,但真正内化为学龄前儿童的情感与行为是较难的。今天的活动既满足了幼儿的大胆想象,大胆创作的绘画欲望,又培养了幼儿爱护环境的美好情感。
    其三,活动中幼儿参与才主体性强。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幼儿自主选择材料、自己设计未来树,孩子们专注的神情、投入的神态,充分体现了他们的需要,成功的体验。
    建议,在欣赏讨论过程中可适当简略些,让幼儿有更多的时间联想创作。体验成功。
活动名称:手工—仿真鲜花
活动目标:
1,纸上贴上花瓣,创造性地制作仿真鲜花。
2,据自己的意愿展示自己的作品,提高对美的感受力。
活动准备:
1、平时多收集花瓣
2、自行剪制各种形状的花形纸。
3、一张大画纸,几只可供插放自制花朵的容器,吸管若干。
4、一张在花形纸上平面粘贴花瓣的范例。                                                                                                          活动过程:
一、纸花的心愿
1、(出示花形纸),小朋友们看这是什么?(纸花)你们说说这些纸花像不像真花啊?它缺少什么?(花瓣)
2、教师以纸花的口吻引出:(悄悄话)虽然我有了花儿的轮廓,但我没有花儿的漂亮外衣,我心里难过极了。你们能替我想想办法吗?(幼儿随意说)
3、启发幼儿将事先准备的花瓣粘贴到花形纸上,激发幼儿产生将纸花变成鲜花的制作愿望。
师:你们真棒,想出了这么多的好办法。你们看啊,我收集了很多的废旧花瓣,我们可以怎样利用它们呢?(幼儿随意说)
二、纸花变鲜花。
1.出示一张在花形纸上平面粘贴花瓣的范例,请幼儿看看仿真鲜花的效果。
师:我利用这些花瓣啊将纸花变成了鲜花,你们想不想看啊?
这朵花漂亮吗?你们想不想也来试一试?
2、可是我有一个疑问啊,花瓣不是纸,怎样才呢个把它粘贴住?(幼儿想办法)
(边示范边讲解)先用胶棒均匀涂抹在花形纸上,然后把花瓣展开粘贴上去。可是,一定要注意哦,花瓣都非常的娇嫩,所以我们一定要对花瓣温柔点哦,不要太用力,否则啊花瓣就要破了(注意花瓣的方向)
3,幼儿在花形纸上粘贴花瓣,鼓励幼儿可以创造性地粘贴不同大小、颜色的花瓣。
我还为小朋友们准备了一些叶子,如果小朋友需要的话可以粘贴上去,现在就请小朋友们自己动手尝试一下咯。
三、仿真鲜花秀
1、启发幼儿可根据自己的意愿,用不同的方法展示自己的作品,如果想把它送到“花园”里,则将其贴到大画纸上,许多幼儿的“鲜花”集中在一起,便形成了“花园”。如果想把它插到花瓶里,则可以在“花朵”后面支撑一根吸管。
2 幼儿根据自己的需要寻找相应的辅助材料进行制作,并加以展示。
3、幼儿互相欣赏“仿真鲜花秀”
制作车子                                                                                                                                                                       活动目标: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盒子,在剪剪贴贴中制作车子的外形特征。
能大胆地使用色纸装饰车子,提高幼儿美的鉴赏能力。
活动准备:各种大小不同的盒子,不同色彩的纸,双面胶,固体胶,剪刀。
重难点:  1.尝试挖去车子的窗子    2.用修角的方法剪出车子的轮子
活动过程:1.兴趣导入:
教师:“我们的玩具店里最多的是车子,但是都是买的玩具车,那我们想不想自己来制作你喜欢的玩具车呢”?
          2.欣赏范例,了解制作方法。
⑴提问:上次徐字安和他的妈妈一起用牛奶盒制作一辆车子,你们都看到了吗?为什么?(因为外面没有进行包装,所以不好看)今天徐老师重新把它用我喜欢的彩色包装纸进行了装饰,你们看!现在漂亮了吗?你们想不想也来制作一辆你喜欢的车子?
          ⑵讨论:你想制作一辆什么样的车子,需要些什么材料?
3.幼儿制作,教师要点指导:
⑴提醒幼儿有目的地挑选适合自己制作的盒子及装饰材料。
⑵教师巡回指导幼儿学习用修剪的方法剪出圆圆的轮子。
⑶帮助能力弱一点的幼儿剪车窗等挖孔部位。
3.车子展览:
⑴教师表扬大胆制作的幼儿,并引导大家观察个别幼儿的车子轮子是不是圆圆的,我们一起来检查一下,谁的轮子剪得最圆,贴得最牢。
⑵比一比,谁的车子最漂亮。
⑶请幼儿给自己的车子取名,参加车展。                                                                                                                                                                                              中班美工活动:甜蜜的祝福
活动目标:
1、了解插花的几种方式,根据不同的容器学习插花组合。巩固用绕卷的方式制作糖果花。
2、学说祝福的话语,会用祝福表达对自己身边人的关心。
活动准备:
1、幼儿已经学过绕卷制作花朵的方法,实地观看过插花表演,并制作插花课件。
2、糖果花范例,插花图例,彩色棉纱纸剪成方块状、长条状、花瓣状若干,彩色包装纸,吸管,花泥,透明胶、双面胶、剪刀等工具。
3、事先请家长配合收集插花容器、糖果,并约定时间观看网上现场实录。
活动过程:
1、  欣赏范例,了解糖果花的意义。
(1)出示“心愿”的糖果花。师:“老师收到一样别致的礼物,带来和小朋友分享。”
(2)观察糖果花,比较它和其他插花的不同之处。师:“这盆花和我们平时看到的插花一样吗?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3)介绍“心愿”糖果花的意义,了解甜蜜的祝福这种形式。师:“张老师的网名就叫‘心愿’,我很喜欢紫色,所以我的朋友就送给我这样一份甜蜜的祝福,祝我心里的每一个愿望都能实现。”“你们喜欢这样甜蜜的祝福吗?”
2、  欣赏糖果花课件,了解糖果花的一些名称。
(1)师:“我对糖果花很感兴趣,所以上网找了一些关于糖果花的资料,和小朋友一起来欣赏。”边看糖果花插图,边简单介绍糖果花的名称和含义。
(2)师:“看了这些美丽的糖果花,我忍不住也做了一盆糖果花。”出示“满面挑花”的糖果花。
3、结合课件和图例,介绍插花的几种方式。
(1)师:“老师在做糖果花的时候,发现插花也是一门学问。你们还记得上次花店里的阿姨怎样插花的吗?”观看课件(花店插花演示)。
(2)师:“阿姨给我们介绍了哪几种插花的方法呢?”在黑板上出示图例,课件演示和插花图例相关的几组糖果花作品。(S形插花、倒T形插花、三角形插花、直立形插花、弯月形插花)
4、介绍材料和制作要求。
(1)先把糖果连接在吸管上,再自选材料制作花朵,制作花朵的纸张材料分3种难度:方快形——花瓣形——长条形;选择包装纸对花朵进一步美观加工;选择容器,将包装纸包裹花泥放进容器中;根据容器的外形设计插花造型,合理布局。
(2)如果制作遇到困难,可以来观察循环播放的糖果花课件,或请老师和小朋友帮忙。
(3)材料和工具用完及时放回原处,垃圾入筒。
5、幼儿制作糖果花,学习插花布局。
(1)鼓励能力强的幼儿尝试自己剪出不同的花瓣形状,制作糖果花;插花时提醒幼儿观察布局,插完后注意在花朵间隙和容器上作进一步的美观加工。
(2)遇到困难,鼓励幼儿自己想办法解决,或者与同伴合作解决。
6、欣赏作品,送上甜蜜的祝福。
(1)师:“小朋友做的糖果花把我们的活动室变得五彩缤纷了,在这个花的海洋里,我闻到了甜甜的味道,你们闻到了吗?”
(2)视频连接总园中(3)班,师:“我想把我做的糖果花送给总园中(3)班的小朋友们,我很想念他们,祝他们永远开心快乐。”
(3)师:“你们想把糖果花送给谁呢?你会怎么对他们说什么呢?”展示自己的作品,说出一句祝福的话语。(视频连接家长代表对话)
(4)师:“小朋友都想把甜蜜的祝福送给我们身边最亲的人,相信收到祝福的人都会非常幸福的。除了这种的方式,我们还愿意做更多事来关心我们身边的人,对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20 22:18 , Processed in 0.063187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