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5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班主任当号召学生奉献爱心时应该如何表达?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4-5 20:03: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班主任当号召学生奉献爱心时应该如何表达?

情景再现:
       在昨天晚上的全校班主任工作会议上,校长及政教处有关领导都着重强调了关于号召学生奉献爱心的工作。举行奉献爱心活动是由市教育协会发起,每年一次,应经形成了惯例,最终的捐款和捐物还是要流向各学校贫困生的手里。但是根据前几年的情况,我校大部分学生对每年一度的奉献爱心活动并不怎么“感冒”,由于身处校园之内,我对大部分学生并不感冒的原因也有所了解。一是感觉奉献爱心的活动过于频繁-----一年两次,市教育协会发起的一次,校级一次,去年因为特殊情况------四川汶川5*12特大地震的发生,学校举行了三次奉献爱心活动,由于次数比较多,学生大多对此感到“麻木”,因此积极性、主动性有所降低;二是对奉献爱心的活动缺乏正确的认识,认为奉献爱心活动就是捐款、捐物,如果感觉自己的经济条件不是很好,也就不去“露脸”了,因为捐的少了,还极有可能被别的同学笑话,那还不如不捐呢,把奉献爱心的正义活动看作一种“攀比”或“留名”的活动;三是部分班主任的工作方法欠妥,把奉献爱心活动做成了“摊派”活动,硬性规定每一类学生必须捐出多少钱或物,这样无形中激起了学生的逆反心理,一致他们很不情愿奉献爱心。

老班心情:
       培养有爱心的学生永远都是素质教育应该追求的目标,如何把学生奉献爱心的活动转化成自然而然的内在行为素质也应是班主任在号召时重点要做的工作。作为班主任,我理所当然想让自己的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无限的爱心,并把这种爱心扎根在自己的心底,进而源远流长。但是,由于我是在高二接手这个班级,学生已经在高一、高二上经历过几次奉献爱心的活动,这些活动给他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或者说给他们带来了哪些新的认识和体会?一部分学生会不会已经修炼成“老油条”,进而对此类活动麻木了呢?班主任能用“嘴”说动他们吗?这些存在的困难或事实情况不容忽视。

表达策略:
        下下策:班主任一心想让每一个学生都用实际行动表现出自己的爱心,于是严肃而且直白地说道:“市教育协会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奉献爱心的难得的机会,那么就请大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表现出自己的爱心吧。事实上,一个人奉不奉献爱心,不仅体现了这个人有没有爱心,还直接反映了一个人素质的高低,你想啊,如果一个人连爱心都没有,还谈什么素质呢!?对于此次的奉献爱心活动,经过班委会研究决定,直接和期末的评优评先挂钩,没有爱心的学生也就没有资格评先进或者评优秀,希望大家都做一个有爱心的人。”
       采用这种表达方式,无疑在模模糊糊讲道理的同时,也体现了班主任的说话的“无理”。班主任不仅把奉献爱心和学生的素质联系在一起,还把奉献爱心和评优评先直接挂钩,这样的做法都用或多或少都偏激的地方,甚至会给学生带来错误的思想------奉献爱心了就有资格评优评先,就会有好处,显然又培养了学生的功利主义心理。

       中策:班主任担心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也觉得没有必要去“逼”着学生奉献爱心,因此避重就轻地说道:“此次奉献爱心活动是由市教育协会组织发起,一年一次,募集到的钱和物最终还要返回到我们每个学校的贫困生手里,也就是等于大家把爱心献给了自己身边比较困难和需要帮助的同学,希望大家能够积极主动地奉献自己的爱心,帮助困难的学生完成学业,这样我们也是做了一件对社会有意义的事情。对于此次奉献爱心活动,完全靠大家自愿,学校不会勉强任何一位同学,请大家根据自己的情况,尽自己的力量去帮助需要帮助的同学。”
        采用这种表达方式,虽然没有逼着学生奉献爱心,也不会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但通篇来看内容都比较笼统。学生虽然经历过很多次奉献爱心的活动,但还是有很多认识上的误区,还有很多不甚明白的地方,而这里班主任把学生完全当作了一个“老手”,未能给予必要且有效的引导,也略显班主任对奉献爱心活动的漠不关心。

       上上策:班主任想从学生的思想深处帮助学生认清奉献爱心活动的实质,把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奉献爱心的品质作为谈话的重中之重,于是清晰地说道:“学校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地方,也应是每一位学生的乐园。但是在我们的身边,有很多很难快乐起来的而学生,因为他们都在为自己的学杂费、一日三餐和作业本发愁,为此,市教育协会才组织了和发起了每年一度的奉献爱心的活动,以求帮助那些渴望求学但又无力求学的同学渡过难关,我们的身边就有这样的同学,前不久,我们学校高三的一名女学生就晕倒在课堂内,经医生检查,确诊为严重营养不良导致的身体虚弱,后来经过家长透露,这个女学生两周的生活费为一百元,平均一天的总开支为7元钱,包括一日三餐和学习用品,这个女生早上一块五------一碗稀饭和一根油条,中午三块-----一碗米饭和一份青菜或豆腐,晚上一块五-----一小碗豆浆和一个饭团。大家想一想,这样的饮食条件最多只能解决温饱问题,更谈不上有什么营养,而高三学生的学习压力又比较大,所以才会出现‘晕堂’的现象。这些类似的学生都需要人们温暖的爱心支持,要不然他们真的会面临退学或疾病的困扰,他们的生活要想更加美好,就需要有能力的人奉献爱心,正如一句歌词‘只要人人都奉献一份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班主任稍微顿一顿后继续说道:“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爆发了毁灭性巨大的地震,灾难发生后,举国上下都热烈地进行了献爱心活动,以期灾区同胞能够尽快地站起来重建家园,在这次全方位的献爱心的活动里,涌现出很多可歌可泣的伟大人物,其中之一就是一位乞丐老人,他成为不少南京人心目中“最可爱的人”,5月17日,头发花白,穿一件蓝色补丁衣服,脚上穿一双破烂的凉鞋,手中还拿着一个讨饭碗,老人出现在江宁区一个为汶川地震募捐点,老人掏出了105元。两天后,老人又出现在了区民政局慈善总会捐助点,还是同样的穿着,老人又掏出了皱巴巴的一堆钱币,这是他几天来的全部收入。同学们可以思考一下,这么一个靠乞讨为生的人,竟然慷慨地捐出了自己全部收入,虽然只有区区的三百元钱,但足以说明了这个老人有着浓厚的爱心,他在接受社会爱心的同时,还不忘了在关键时刻回报社会,可以说有爱心是人的重要特征。有的同学可能说我并没有接受过社会的爱心,我也不需要奉献爱心,其实这是大错特错,你想一想我们从小学一直以来就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读书学习,那是普通纳税人的另一类奉献爱心的活动,事实上我们每一个人都在接受着社会的爱心,所以我们也要用爱心回报社会。”班主任说完,可以稍微给学生留下一点思考的时间,然后继续说道:“关于此次奉献爱心活动,全凭大家自愿,这也是奉献爱心的关键所在,只要是自愿的、主动的,就是是最可贵的;相反,那种扭着自己性子的被迫奉献爱心,也不是我们所愿意看到的。另外,爱心没有多少、贫贱、富贵、优劣之分,所有人的爱心都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我们只是希望大家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大家尽力真心就好。”
       采用这种表达方式,虽然显得班主任有点唠叨,但班主任确实实在“做教育”,一种平实但却必要的沟通和引导。相信这样全面的解释,不仅会消除部分学生的错误认识,更能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奉献爱心的品质。采用这样的表达方式,班主任无疑把一次短暂的活动变成了一种永久的思想品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4-20 02:01 , Processed in 0.114884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