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05|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欲穷千里目,应上几层楼?[z]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3-21 11:11: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欲穷千里目,应上几层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是唐代诗人王之涣所写《登鹳雀楼》这首著名的五言绝句。全诗仅二十字,气势万千,心胸开阔,诗句常为后人引用。
  需要研究的问题是:这鹤雀楼需要有多高,诗人在楼上极目远眺,才能看到千里(1公里=2里)之远?让我们来计算一下。
如图,⊙O表示地球的大圆;AD表示鹤雀楼的高,A为楼顶诗人所处位置;AB表示诗人视线所能达到的最远距离,OD为地球半径。依题意,得OD=6375km,
AB与⊙O相切于B,AB=1000里=500km。
  由切割线定理可得
  AB2=AD·AC,即
  AB2=AD·(AD+20D)
  5002=AD·(AD+12750)
  AD2+12750AD-250000=0,

  
   解之,得
  AD≈19.5(公里)。
  若取3米作为一层楼的高,则鹳雀楼应有
  (19.5×1000)÷3=19500÷3
  =6500(层)。
  这就是说,王之涣若在楼上能看到千里之远,则此楼应有6500层,显然,这是不可能的。
  文学源于生活,但却高于生活。诗人在这里应用了夸张的手法,“千里”并非是一个准确的数量,不过表示登高可以望得更远一些而已!
2#
 楼主| 发表于 2009-3-21 11:12:13 | 只看该作者

[z]

“没有来的举手”
  从前,山东省有个大军阀,在一次会议开始时想点点名,了解一下那些人来,那些人没来。可是,到会的人数比较多,点名很费事,于是这个不学无术的军阀就想了一个“办法”,他大声地叫道:
  “没有来的人举手!”
  他认为没有来的人总是少数,只要知道哪些人没来,来的人无需一一点名就明白了。到会的人面面相觑,都感到莫明其妙。
  在数学中,集合是一个重要的基本概念。今天会议应到的人就构成一个集合。其中实到的人是应到的人的一部分。我们就把应到的人叫做“全集”,实到的人叫做它的“子集”。未到的人也是应到的人的一部分,所以它也是一个子集。实到的人这个子集与未到的人这个子集正好是应到的人这个全集,我们把这两个子集叫做互补的集合。这个军阀为了了解“实到的人”这个子集,转而去了解这个子集的补集——未到的人的集合。这个方法是不错的。不过由于他脱离了实际,结果闹了个大笑话。
  “补集”的思想在我们生活中是常用的。现在是什么时间了?3点差2分。这里不说2点58分,因为3点差2分比较简单明了。我们在电视和小说中也常看到,公安人员侦破案子时,总是逐一地把确证为不可能做案的嫌疑者排除掉,从而缩小嫌疑对象的范围,这里也用到补集的思想。
  在小学,学习心算和速算时,补数的用途很多。进位的加法的口诀是“进一减补”,退位减法的口诀是“退一加补”。乘法速算用到补数的地方也不少。 9加1得10,9和1可以看成是互补的。仿此,97和3,999和1也是互补的。倒数关系以及初中学的相反数关系,也都可以理解为一种互补的关系。下面举几个例子:
例1 457-98=457-100+2=357+2=359。
  这里,98与2是互补的数,减去98,转化为加它的互补数2来做。
  例2 1500÷25=1500÷(100÷4)
  =1500÷100×4
  =15×4
  =60。
  这里,25与4是互补的关系。除以25,转化为乘以25的互补数4。
  例3 4.88×1.25=(4.88÷8)×(1.25×8)
  =0.61×10
  =6.1
  这里,1.25与8是互补数。乘以1.25,转化为除以它的互补数8。
  在几何里,补角和余角,都是互补思想的运用。不过以直角为全集时,两个角的关系不叫互补,而叫互余罢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18 09:20 , Processed in 0.096107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