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3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以《芦花荡》为例,看景物描写梯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2-10 13:55: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以《芦花荡》为例,看景物描写梯度
            覃永恒
   记人叙事类文中,景物描写常常有妙笔生花之功效。对景物描写作用的透彻理解,有助于深入把握人物形象、作品主题。对景物描写作用的深入领会和融会贯通,有助于在写作中运用景物描写,提高写作水平。
    但是景物描写的作用到底有哪些,学生心里没谱,总结和归纳不够。于是在过去的一年,我把教材中有关写景的篇段拎出来,集中探究、分析、总结,形成了如下景物描写能力的梯度描述:
  第一步,找准对象:一定要找到景物描写是围绕什么人什么事而写。这个问题看起来似乎简单,不值一提,甚至可能在某些人眼里显得有些愚笨,但如果弄清了这个问题,后面的分析就会变得清晰;如果这个问题都不愿弄清,那后面的分析很容易出现偏差,随时都可能出现理性的缺失。
    第二步,感悟特点:调动自己直接或间接的生活经验去想象,进入情境,对景物描写得出自己的感悟,如景物的特点是什么?给人怎样的感受?这样的景物描写一般暗示了怎样的氛围?
  第三步,理清关联:分析景物与人、事之间的关联,由此得出它为文中写人叙事中作的辅助性的作用——或为叙事交代时间、地点,交代环境,为事件渲染气氛,推动情节的发展,或为人物刻画烘托心情、形象,展示人物所处的背景,或借景抒人物之情,融人物之情于景,或象征、比喻人物某种精神品质、某种处境,或为文中写人叙事创设情境美……它们之间存在着相关、相似或相反的联系。
    第四步,印证答案:通观全文,结合主题,印证景物与人事之间的关系,即景物描写的作用。
    下面就《芦花荡》第一段进行方法的摸索和能力梯度的探索。    这一段三句话,都写了景,而且第一句、第二句、第三句对景物描写作用的分析难度逐句增加,形成了由易到难的梯度。
    第一句写道:“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    分析这句写景句的作用,第一个梯度的任务首先是要弄清这句中哪些是写景,哪些是写人或事。此句的人物事件是:“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大苇塘。”景物是:“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
    这里的景物描写主要是为表现“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大苇塘”服务的。如果这个问题弄不清,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就无从着手或随时可能出现偏差。
    第二个梯度的任务是感悟景物本身的特点。调动有关的生活体验,在想象中发挥视、听等感觉器官的作用,找到“阴森黑暗”和“要滴落下来”给人的感受。
    第三个梯度的任务是分析景物和人事之间的关联,“阴森黑暗的大苇塘,星星要滴落下来的样
子”的意象特征与敌人“呆望大苇塘”之间存在怎样相关、相近或相反的联系?除了交代敌人“呆望大苇塘”的时间、地点,这里的景物描写一定还围绕“敌人”的形象、心情而写。“阴森黑暗”、“要滴落下来”和“敌人呆望”的形象、心情之间有什么相关、相似或相反的联系?境由心生,景随情迁,在敌人眼里,大苇塘是阴森黑暗的,星星似乎要滴落下来,暗示了什么呢?
    第四个梯度的任务是联系后文叙事,找出敌人“呆望”的原因,从而进一步推测敌人“呆望”的形象和心理。结合主题,进一步推断出结论是否正确。
    四个梯度都能在心里很清晰地明确,理解就到位了。
    第二句接着写:“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
    此句的景是“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与人和事有关的是“炮火”,写炮火对鸟的影响和写人,写苇塘里 f人民)苇塘外(敌人)的人有什么关系?写鸟的目的肯定是写人。联系后文可以得到准确的理解。
    最难理解的是最后一句:“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是天上。”
    第一个梯度,此句似乎是纯粹在写景。但决不会是为了写苇子而写苇子nE?联系此句的前后,也一时得不到它具体是围绕什么人或事写的。但我们还是能通过分析它和前后文的相关、相近、相反的关系来获得蛛丝马迹,通过全文找准
它的作用。如何进行呢?只好暂时放过第一梯度,进行后面几步扎实的工作。
  第二个梯度,感悟“苇子”的特点。发挥想象,让自己变成苇子,也去“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向着“天上”,感悟一种顽强生存的姿态、旺盛的生命力和不屈的斗志。    第三个梯度,寻找前后文和它相关、相似或相反的地方。显然,它和前文“星星”“要滴落下来的样子”形成了对比反衬。描写“星星”的作用主要是渲染烘托“敌人”的形象心理,那么和“星星”相对应的“苇子”又会是烘托谁的形象,为谁服务呢?
    第四个梯度,联系全文,印证“苇子”到底为什么人什么事而写,印证它们之间的关联。
    总之,分析景物描写在写人记事类文中作用的能力,是由“找准对象、感悟特点、理清关联、印证答案”四个梯度一步步生成的。
    也许有人会认为这样太过烦琐、呆板,但是这是一条途径,一条攀登的途径。当然,有一些人可以十分麻利快捷地攀登,忽略这个过程的存在,但它实实在在存在着,他们只是熟能生巧而已,过程是谁都不能省的,谁想要一步跨越过程,一步省掉能力的梯度,永远不能练就攀登的真本领。况且,没有过程的充分展示,结果一般是不实的。在攀登技术还不够熟练的时候,尤其是还在蹒跚学步的时候,还是老老实实地去做踏踏实实的事吧!
(发表于《语文教学通讯》2007 10B)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5-5-10 16:32 , Processed in 0.142239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