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事例选取要典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1-3 21:53: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事例选取要典型
文/俞永军
叙写人物的文章要想凸显其个性特征,就必须选取典型事例。或者说,特征要有个性化,事例就必须典型化,绝不能千人一面,千篇一律。事实上,不少孩子写到人物,多半是模式化、公式化。除了援引的事例,倘使隐去人名可以依附在任何人身上。此外,虚假、空洞的事例亦层出不穷,令人难以置信。
比如写到人物外貌,几乎都是“圆圆的脸,圆圆的脑袋,炯炯有神的眼睛,乌黑乌黑的头发”。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世界上也没有两个完全一样的相貌,即便孪生兄弟姐妹,乍一看一模一样,实际上还是有明显区别。
就拿班上一个男孩来说,同胞弟弟在17班,他是课代表,经常到办公室领任务。我总认为他是班上那名男孩,就责问他为什么到办公室。他一脸茫然,起初不太明白,后来才知道我把兄弟俩混淆了。他们也太像了,就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当我把这个故事告诉班上孩子时,孩子哄堂大笑,随之告诉我,他们的显著区别,哥哥下额有颗大黑痣,诸如毛主席,不过毛主席在正中央,他的偏向左边。讲这件事情就是想告诉同学,描写人物必须抓住特点,切忌空话、套话。
比如写到具体事例,几乎都是彰显人物的勤劳善良、憨厚老实、乐于助人、高尚无私等等。换句话说,“五子登科”(雨中送伞子、路边扶瞎子、街上捡票子、班里修凳子、车上让位子)现象比比皆是。街上能不能捡到票子?回答是肯定的,尽管不会时有发生,但还是能巧遇。不过捡到票子,一定像某些孩子所写站在大街上苦苦守候失主?实在等不到就送到警察叔叔手里边?捡到票子,第一反映是欣喜若狂,因为可以购买心仪已久的东西;第二才是激烈的思想斗争,而且其结果直接凸显人性,拾金不昧人格高尚,据为己有理应谴责。然有的时候,又岂能谴责?
我曾捡到一张五十元人民币,是一位坐在三轮车上打扮妖艳的摩登女郎掉下来的。当时她正对着小镜子化妆,不时掏口袋,结果带出一张人民币。我刚好路过,捡到了,大声叫她,哪知她扭头一瞥,恼怒地哼了一声,就催促车夫快点走,仿佛我是诈骗犯,正拿着假钱套真钱呢。再看路人也投来惊诧的目光,有的还直嚷嚷:“你脑袋是不是犯迷糊了?是不是嫌钱多了?”我无言以对,耷拉着脑袋来到附近的新华书店,选了两本书,搁到车篓里,灰溜溜骑回家。
比如写到人物言行,几乎都是“高大全”,仿佛他们一直生活在天廷,鲜食人间烟火。于是下岗待业在家的母亲教育孩子,堪比老师,甚至哲学家:“孩子,失败乃成功之母。今日的失败是为了明天更好的成功。”“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心字头一把刀,该忍还是要忍。”有没有家长这样教育孩子?肯定是有,但不会太多,倘使母亲文化层次、认识水平不高,如此言行就会贻笑大方。记得我上小学,如果学习不认真,考试成绩不太理想,母亲就怒不可遏跑过来,拎起我的书包扔到外头,嘴里蹦出一句话:“读什么读,干脆回来种田算了!”接下来,我乖乖捡起散落一地的学习用品,小心翼翼顺到书包里,安稳许多,也认真许多。
一个人,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几乎天天都有事情发生,但不是每天都有值得叙写的事例。要想盘活人物,激起读者强烈的共鸣,就必须写出事件的过程,写出人物特有的外貌、细腻的心理和独特的言行。(2014.8.7)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5-5-4 18:02 , Processed in 0.071249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