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汇报:创造智慧教学的“学习共同体”2012年07月24日
来源:文汇报
题记
关注课堂,让每一位教师上课都出色,让每一个课堂都缤纷,让每一堂课都出彩,让每一位学生都受益,这就是智慧教学的魅力。
课堂,是学生生命成长的时空,也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体,更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天地。
在园西,关注课堂有着优良的传统和创新的做法。高品质的课是磨出来的,而磨的过程是有规律可循的。关注课堂,就是关注遵循教育规律的“忠诚度”,关注教育教学艺术的“运用度”。
学校一直倡导教师带着爱意进课堂,带着微笑进课堂,带着激情进课堂,带着精美的课件进课堂。关注进课堂前的“准备功夫”,关注课堂中的“生成时空”,关注课堂后的“反思积累”,让关注成为教学生命的“纽带”。
关注课前“积淀”:师德师能筑高地
课堂是教师专业能力的“试金石”,关注课堂,首先必须关注教师的师德和师能。
提升师德水平突出一个核心:师德教育。师德是提高教育、教学效果的至关重要的因素。学校从建校至今,一直把师德建设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形成了“热爱学生,关心学校,团结同事”的良好氛围,保持着教师队伍的一份清纯,形成了“温文尔雅”的学校文化,这样的文化深深影响着教师的行事方式,也渗透在学校的各学科的课堂教学中。理顺两条线:一支管理队伍和一支教师队伍。这两支队伍是落实和提高课堂教学品质的生力军。学校的管理者都是教学的能手,他们一直在教育、教学第一线上,不仅有一定的发言权,而且能够把管理理念转化为具体的行为,这种管理是十分有效的。只有当每个教师成长和发展的时候,才能使每节课有效。学校主要领导者和管理者把目光投向每一位教师。这种全体式的关注,对教师队伍整体提升创造了条件。兼顾三个面:即在课堂教学的外围,学校主要把握三个“面”:建立学习共同体,学校努力建设学校文化,形成了良好的团队学习和合作研究的氛围,教师乐于把他们的教育教学经验和各种学习资源与同事分享。在学习共同体中建立起对专业的敬畏是激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最大内驱力,团队通力合作的精神所焕发的活力和魅力,使教师们感到欣慰和幸福。
提高研课成效学校把对课程的领导体现在每堂具体的课中,通过各种途径的教学研究着力提高广大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主要有听课随堂化、骨干示范课、课题引领课、大众研究课、结对传承课、串门交流课等。近六年中,学校对一千多堂随堂课进行了评价和指导,使全校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始终处在不断提升的状态中。
关注智能互补学校积极引用多元智能理论来指导学校的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的成长,既提倡、鼓励教师“一专多能”,又鼓励教师有一技之长,成为“怪才”、“奇才”,在教学上有自己的“奇招”、“怪招”等绝招。学校善于发现、挖掘教师的特长,根据教师多才多艺的特点,开设多个校本课程,提供学生更多自主选择的空间,使学生的智能有效互补,有了更多积极的体验,因而有效地提高了其他学科的学习效率。
启示:把功夫下在课前,这种教学“前移”,对课堂的有效起到了奠基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