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70|回复: 1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师之友网》预祝《作文周刊》报社举办的《全国初中作文教学研讨会》成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0-24 17:41: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全国初中作文教学研讨会

会议通知

参会专家、“微点”研究小组核心成员同参会教师进行现场交流

钟祥五中邵金喜老师上作文指导课《以鸟为邻》

汪俊华老师的作文指导课《一棋一子亦人生》

    为了搭建作文教学经验交流平台,推动广大语文教师深入研究作文教学,积极展开作文教学实践,切实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作文周刊》报社和湖北省教学研究室联合在湖北荆门钟祥市举办初中作文教学研讨会。特邀请全国有志于初中作文教学研究的专家学者、一线教师参会,对作文教学策略展开研究、讨论、交流。
    一、会议时间:
   
2012年10月25日—10月26日(24日全天报到)
    二、地点:
    荆门钟祥市阳春大酒店(位于钟祥市中心阳春大街,距世界文化遗产明显陵7.5公里,距大口国家森林公园30公里,距有“天下第一洞”美誉的黄仙洞66公里)
    三、会议主题及主要内容:
    本次会议的主题是作文课施教策略,主要围绕作文课的实用高效展开讨论,以湖北省教 研室确立的重点课题“微点作文”研究为背景进行交流。
    本次作文教学研讨会是一次针对性强、小切口的集中研讨,会议内容主要有如下几项:
    ·专题报告:由特邀专家作报告。
    ·教学观摩:由特邀专家、“微点作文”成员共提供三节各有侧重的作文观摩课。
    ·经验交流:由“微点作文”研究小组核心成员作课题研究经验交流。“微点作文”课题组展示研究成果,含作文教学的教案、学案、课件和学生作品等系列成果。
    ·互动研讨:参会专家、“微点作文”研究小组核心成员同与会教师进行现场交流。

    四、会议日程安排

日期
时间
内容
主讲/参与专家
备注

10月24日
全天
会务报到


10月25日
上午
新课程作文教学研究
胡明道
2小时
“微点作文”经验介绍、成果展示
“微点作文”课题组成员
1.5小时
下午
作文示范课
郑桂华
1小时
讲座:写作教学的过程指导
郑桂华
1小时
报告:《在课改深处思考写作教学问题》
赵明
1.5小时
10月26日
上午
“微点作文”展示课2节
“微点作文”课题组成员
2小时
互动研讨
郑桂华、赵明、胡明道、蒋红森、秦训刚、“微点作文”课题组成员

1.5小时
下午
离会




  
  
  
  
  
  
  
  



   

    、会议费用:
    (1)交通费、住宿费、餐费自理(会务组统一安排);
    (2)会务资料费:200元/人

    六、联系地址:
    山西省太原市第232号邮政信箱  《作文周刊》社(邮政编码:030009)
    联系人:李宝莹   
    电话:18635177517  传真:0351-7075201
    Email:  dsb.zwzk@163.com     
                           
                                                  《作文周刊》社
                                                    2012年9月1日
   
    专家介绍:
    赵  明: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创新写作教学研究与实验”课题组组长,教育部“十二五”规划课题“‘少教多学’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策略与方法研究”课题学术委员会主任;

    胡明道:湖北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库首批专家,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班特聘教师;

    郑桂华:教育学博士、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作文教学专家;  

    秦训刚:语文特级教师,湖北省中学语文教研员,全国中语会常务理事,湖北省中语会副秘书长。
   
    乘车路线:

自驾:从沪蓉高速公路钟祥出口下,北行15公里到达钟祥市。 也可沿二广高速公路,在襄荆段的陈安出口下,南行15公里即到钟祥市。

    火车:可在武昌火车站、汉口火车站、宜昌火车站乘火车到达钟祥市。

    汽车:可在武昌宏基汽车站(武昌火车站旁边)、汉口长途汽车站(汉口火车站旁边) 宜昌长途汽车站、襄阳长途汽车站乘汽车,到达钟祥市。



------------------------------------------------------------------------------









联系人




电话


手机




性别

年龄

民族

职务·职称

返程日期

备注































(注:此回执可自制或复印;与会代表须于2012年10月20日前将此回执传真、邮寄至作文周刊社或者将回执发送到邮箱dsb.zwzk@163.com
16#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6 09:18:16 | 只看该作者

开幕式


微点研发团队报告


专家郑桂华授课


微点研发团队邵金喜授课


专家胡明道讲座


一线精英与专家、微点研发团队交流
15#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6 09:17:04 | 只看该作者
钟祥五中微点作文课在全国初作文中教学研讨会上展风采




10月24日至25日,由湖北省教研室、《作文周刊》报社联合主办的全国初中作文研讨会在市大礼堂成功举办,钟祥五中两节微点作文展示课在研讨会上一展风采,受到与会专家和一线教师的一致好评。
       本次全国初中作文研讨会以钟祥五中首创的“微点作文”教学模式为背景,分专家讲座、现场授课、互动交流三个环节。在现场授课阶段,钟祥五中推出的由邵金喜和汪俊华执教的《与鸟为邻》、《一棋一子亦人生》两节微点作文教学课,引起了与会专家的浓厚兴趣,高度评价“微点作文”教学模式,充分肯定了“微点作文”备、激、探、练、拓五个环节的落实知识的过程,称“该课从教材中来,符合写作技法,充分尊重学生认识规律,是体现了新课标理念的作文课。”在互动交流阶段,来自外省市的许多一线教师纷纷表示“微点作文”教学模式为初中作文教学解决了困惑,表达出了强烈的共同研究的意愿。
       我市开展特色创建活动以来,钟祥五中微点作文教学模式通过开发、实践,业已形成该校特色品牌,在市内外形成了较大的影响,引起了各方的高度重视,填补了作文教学系统化的空白。此次全国初中作文教学研讨会以“微点作文”教学为背景,充分说明了我市中小学特色创建活动取得的成果,对我市中小学创建活动势必形成极大的推动作用。



微点研发团队邵金喜教师授课

微点研发团队汪俊华教师授课
14#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6 09:16:21 | 只看该作者
全国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研讨会召开(课件下载)
1025-26日,全国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研讨会在湖北省荆门钟祥召开,来自全国近千名初中语文教师参加了本次研讨。
本次研讨会分专家讲座、现场授课、互动交流三个环节。研讨主题是作文课施教策略,主要围绕作文课的高效展开讨论,以我社推广的“微点作文”课题成果为背景进行研讨;著名作文教学专家赵明、胡明道、郑桂华分别做了新课改和作文教学的报告,重点观摩了“微点作文”课题组成员的作文展示课。
现场授课阶段,由邵金喜老师和汪俊华老师执教的《与鸟为邻》《一棋一子亦人生》两节微点作文教学课,引起了与会专家的浓厚兴趣,高度评价了“微点作文”化整为零,微点突破,螺旋上升的教学模式,充分肯定了“微点作文”以“备、激、探、练、拓”五个环节落实知识的过程,称赞该课“从教材中来,充分尊重了学生的认识规律,是体现新课标理念的作文课”。同时,鼓励广大教师在实践中进一步开展教学研究,为初中作文教学做出贡献。
最后,赵明老师、胡明道老师、省教研室蒋红森老师、秦训刚老师和“微点作文”课题组成员同与会教师进行了互动交流,大家纷纷表示:“微点作文”教学模式为初中作文教学解决了困惑,给与会教师带来了深层思考,为初中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许多一线教师表达出了积极参与、共同研究的意愿。
本次研讨会由湖北省教育研究室和作文周刊社共同主办,荆门市教研室、钟祥市教育局和钟祥五中对会议也予以大力支持!

2.课件下载(点击下载)
《一棋一子亦人生》            

13#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6 09:15:29 | 只看该作者
12#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6 09:13:27 | 只看该作者
11#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6 09:12:05 | 只看该作者
“微点作文”——作文教学的启明星
——参加全国初中作文教学研讨会有感
官山镇九年制学校 付荣娟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10月25至26日两天时间,在市教研室徐若学副主任的带领下,我们丹江口市一行九位语文教师,来到了湖北荆门的钟祥市,有幸参加了全国初中作文教学研讨会。参加这次研讨会,我如醍醐灌顶,尤其是钟祥市五中的“微点作文”训练的经验介绍,以及“微点作文”教学课堂的展示,我简直发现了我作文教学过程中的一颗启明星,它将照亮我作文教学上迷茫无知时的前路,指引我作文教学上徘徊无措时的方向。

本次会议的主题是作文课施教策略,主要围绕作文课的实用高效展开讨论,以湖北省教研室确立的重点课题“微点作文”研究为背景进行交流。


本次作文教学研讨会是一次针对性强、小切口的集中研讨,会议内容主要有如下四项:

·专题报告。由特邀专家作报告,专家有:赵明,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创新写作教学研究与实验”课题组组长胡明道,湖北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郑桂华,教育学博士、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作文教学专家。他们分别作了《在课改深处思考写作教学问题》《新课程作文教学研究》《作文教学:过程指导》的专题报告,为与会教师解决了作文教学中的一部分困惑,大家都感到受益匪浅。

·经验交流。由“微点作文”研究小组核心成员作课题研究经验交流。“微点作文”课题组展示研究成果,含作文教学的教案、学案、课件和学生作品等系列成果。

·互动研讨。参会专家、“微点作文”研究小组核心成员同与会教师进行现场交流。

·教学观摩。由特邀专家郑桂华老师执教的《叙述一个曲折的故事》、“微点作文”成员邵金喜老师执教的《与鸟为邻——学用拟人修辞》、“微点作文”成员汪俊华老师执教的《一棋一子亦人生——妙用载体,机巧说理》共三节各有侧重的作文观摩课。这三节作文课各有切入点,方法指导新颖,操作使用有效,确实令人耳目一新。这三节作文课成为本次研讨会的一大亮点,受到与会专家、教师的一致好评。评点专家称“微点作文教学是作文教学的金点子,是作文教学的新思路,具有独创性”。

“微点作文”是由湖北省中语室确定、荆门市教研室重点部署、钟祥市教研室具体实施的作文教学研究课题,该课题选点新、起步早、推进实,历经三年的研究实践,目前已经接近结题,已在2011年湖北省作文教学研讨会上引起广大语文教师的关注,现由《作文周刊》报社在全国进行推广。

何谓“微点”作文教学?简言之,就是写作训练从“点”开始 。 这种训练法根据写作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结合教材导引的写作体系,把握学生不同年龄段的心理规律、认知基础、情感体验、语言表述能力等因素,将写作训练划分为若干小的训练点(即微点),在已拥有素材的基础上,找准语言表达角度,融进一定的写作技法指导,引导学生从“点”上训练,在“点”的训练中获得写作语言表述的能力。学生具备一定的写作基础后,再从小“点”到大“点”加以引导整合,螺旋跟进,层层提升,达到布局谋篇、整体创作的写作能力的培养。

钟祥五中语文教学组通过摸索,决定尝试一种单角度的、高效能的、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写作能力训练程式,即“微点”训练法。并确定出一系列的研究实践主题:七年级侧重于语言训练层次,八年级侧重于表达逻辑层次,九年级侧重于取材立意层次。该校计划经过三年一个循环的努力,让“微点”作文训练法形成一套有科学体系的、教师易教、学生易学易操作的符合学情的校本作文教材。

钟祥五中语文教学组通过摸索,归纳总结了“微点作文”训练的特点:即找一个窍:小切口,大目标;练一个点:小技巧,大能力;布一个局:小融点,大体系;搭一座桥:小投入,大产出。

实践证明,微点作文训练是成功的,它为教师作文提供了完整的教学案例,为学生作文提供配套的学案,为作文课堂提供精美的课件,这些无疑都是我们师生的丰富资源。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作文教学无定法,但一定不可盲目,钟祥五中的微点作文训练给我的最大启示就是:我们语文老师要坚持做写作的有心人,要一点一点地练,一步一步地走,不急不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永不懈怠,最终一定会成体系,走向成功。

老师们,“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当你现在还在为学生讨厌作文而伤脑筋时,当你还在为学生写作时的“无米之炊”而煞费苦心时,当你还在为作文指导毫无效果而沮丧时,你何不尝试一下“微点作文”训练呢?愿这颗作文教学上的启明星真的能为我们一线语文教师指点作文迷津,引领我们一线语文教师走向正确而有效的作文之路。

在这颗启明星的照耀下,我期待着自己的努力,更期待着自己的进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6 09:11:19 | 只看该作者
全国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研讨会在钟祥召开
     10月25日至26日,由湖北省教学研究室和《作文周刊》社联合举办的全国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研讨会在钟祥隆重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近1000名专家、学者和教师代表齐聚钟祥,参与了这次盛会。
     会上,全国知名语文教育专家赵明、胡明道等分别就新课改背景下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和策略做了专题讲座,交流了全国各地作文教学改革的经验。重点观摩了钟祥五中“微点作文”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组成员的作文展示课,并开展互动研讨。
     此次作文教学研讨会通过专家引领,现场观摩和交流互动等形式促进了与会教师对钟祥五中“微点作文”教学模式的理解,为与会教师教师今后更有效地开展作文教学指明了方向,为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 信息作者:王松 王君君 ]
9#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 14:33:03 | 只看该作者
多维的角度 生花的妙笔
——主体作文实验与研究示例
崂山三中教研组长   董秋娟

【设计理念】
以往教学中,老师们最头疼的一项工作便是作文教学——部分学生确实不会写作文,绝大部分学生不愿意写作文!每到作文课,总能看到学生愁眉苦脸,因为他们没有东西可写,没有感情可发,在老师的强硬规定下,他们只好不情愿地挤出一篇味同嚼蜡的“陈芝麻烂谷子”。如此循环下去,学生愁,老师忧。问题的根源何在?一是学生课外读物涉猎得少,只是徘徊在教材的课文中,文化积淀太少;二是学生没有习惯用敏感的眼睛去发现,用细腻的心灵去体会,忽视了生活的很多闪光点;三是学生总是被老师规定在一个框框中,作文没有自主意识,只是一味遵从老师的要求,从而使作文成了一种负担,提不起作文的兴趣……鉴于以上几点,我们经过反思、实践、总结,提出了“万卷书→万里路→随笔→多样化评价→点拨与指导→走向成功”的主体作文教学思路。具体内容就是指导学生多读书,鼓励学生多活动、多观察体验,督促学生多写随笔,组织学生自主评议作品,教师适时、适当点拨。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走进生活,用发现美的眼睛和感受美的心灵留心周围的事物,做生活的有心人。
2.引导学生养成广泛读书的习惯,教给他们圈点、批注、摘抄、写随笔的读书方法,吸收书中精华,进行仿写、续写、改写等训练。
3.在观察积累和读书积累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进行限时作文,写生活,抒真情。
4.教会学生评改作文,师生互评,生生互评,提高写作热情。

【教学安排】
“主体作文实验与研究”这一方案的实施范围为初一至初三的学生,基本思路包括以下几个环节:课内导读、佳作赏读、实践带动、观察体验、主体作文、灵活评价、成果展示。这些环节有的安排在课内,有的安排在课外,有的是课内外结合进行,彼此既相对独立,又浑然一体。

【教学流程】
一、创设立体多维的积累途径
1.丰富生活,引入源头活水,创造条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师把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作为重要一课来上。从观察学校生活开始,例如课间十分钟、第四节课下课铃响起后、课间操等,同时,定期开展各种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观察体验。还引领学生走出校门,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百态。春天来了,我们让学生留心观察早春与暮春的不同。有的学生发现早春的山野远望是绿色的,近看草芽是嫩白色的。引导学生观察夏夜的广场、下班时的马路等。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体验,学生积累了丰富的写作素材,解决了作文无话可说的问题,涌现了大量有滋有味的作品,且看孙世阳的《迷人的晨》:“天空是浅灰色的,一切都在甜睡中,只有三五只小鸟唱着悦耳的晨歌,打破了沉寂。我静静地站着,呼吸着新鲜空气,脑中随意地想,思远古、想未来,充满了无限的希望。东方出现了一道红霞,才使我回过神来。”郭琦的《无意中,静下心来》观察细致,情感细腻:“一声鸟鸣,又引我向东望去,只见几枝如雪的白花上,落着三两只画眉,这是梅花,但不知为何花儿开得这么早。……小草的颜色并不深,还很嫩,轻风拂过,草一片一片地摆动,足以使人心怀愉悦。五颜六色的花朵在这苍翠中显得更耀眼,花瓣也随风在空中起舞,远看如同‘万绿丛中一点红’,美不胜收。我静下心来,心灵被慢慢的净化。”
2.鼓励、指导学生看有益的课外书籍,以大量广泛的阅读夯实基础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在实验开始,我们对每一位同学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一项是:你认为提高写作水平的关键是什么?结果70%以上的学生答的是多读书。借此契机,教师把课内的文章当作例子,教给学生读书的基本方法——圈点勾画、批注、摘抄等,以阅读《初中语文课外阅读》一书为课外阅读的起始点,培养阅读的习惯;然后,以阅读《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中学生必读名著为第二步,开展读名著、学名著、讲名著活动,以读书报告会的形式加以展示和积累。通过“安徒生童话报告会”,学生不但了解了安徒生的生平、创作风格,还阅读了大量童话,以戏剧的形式演绎了经典童话作品《丑小鸭》,配乐朗读《母亲的故事》。还自编了新作品,曲冠军的《百合仙子》、常顺的《美丽的小鸭》等自创童话博得了听课老师的掌声。第三步则是指导学生作专题个性化阅读,例如关于古代诗词的专题阅读。老师先把全班学生分成四个大组,然后指导他们开题、合作探究、结题,学生的成果可谓喜人。“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大量的阅读夯实了写作基础。
二、开展立体多维训练活动
1.进行大量持续的写作训练,养成经常写的习惯
“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写作能力的提高也必须经过大量持续的训练。所以,我们从初一就开始了课外自由练笔训练。所谓自由,并不是绝对自由,而是根据每个阶段的读写教学要求,给以大范围限制,小范围自由。学生在完成教师的命题作文之后,还有自由驰聘的天地,可以写他们比较熟悉的事物,发挥他们的创造性。如学习如何写人时,在命题作文训练之外,我还规定:自由练笔的内容是记人,在这个范围内,可以自由选材,写自己生活中的任何人的任何方面。结果,学生写上至老人,下至小孩,写得有血有肉。如刘岩写的《奶奶的泪》,对奶奶的怀念之情写得真挚深沉;又如邓海静写的《绿色五月在山间》,字里行间流溢的都是对家乡的深深热爱,感情饱满,催人泪下。
2.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增加写作兴趣
若仅仅是枯燥的训练,学生的写作热情很难持久,所以还必须以丰富的内容,多样的形式,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写作真正走进他们的生活。使写作内容丰富就是在教学中将鲜活的内容适时的引入写作。如“三·八”妇女节,让学生为母亲做一件事,并记述下来;美军进攻伊拉克之时,让学生就此写出自己的看法……写作形式也是灵活多样的,可以以随笔、读后感、周记的形式写,也可以表现为情景作文、实践作文;可以是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也可以是改写、仿写、续写;另外,还可以随堂进行适当的口头作文练习。丰富的内容、多样的形式,激活了学生的创作欲望,使之常写常新,常新常写。同时,要经常对学生的写作提出表扬和鼓励,展示写作成果,如办墙报、专题作文展等等,增强学生的成就感。
3.加强序列化训练
学生的写作训练就是有目的的训练,而不是盲目的。例如记叙文训练,从记叙曰常小事和感悟到根据话题选择角度表达一个深刻的主题,是一个有序的训练过程。我先指导学生如何写曰常生活的小事、小的感悟等,再逐步引导学生写有一定难度的,学年结束前师生共同总结记叙文的主要特征及记叙方法,再写一篇比较复杂的记叙文。所以说,主体作文不能忽视教师的方法指导。例如,针对初一学生写记叙文只会叙述,不善描写,写出的文章感染力不强这一点,我执教了“细节描写的魅力”一课,收效还是很明显的。首先,我以鲁迅的名言“不要看了就写。观察了又观察,研究了又研究,精益求精,哪怕是平凡的事物,也能创造出它的生命力来”和本班学生以昨天的小事写成的文章《五毛钱的故事》导入新课,使学生明白细致的观察是写作的第一步,同时又使学生懂得作文还需仔细琢磨,在细微处做文章。第二个环节是感人片断大家赏,并引导思考:从中悟出哪些把作文写得具体感人的方法?第三个环节是方法指津。在这个环节里,教师引导学生先进行片断描写,再进行大作文的写作,以求扎实有效、循序渐进地提高。具体操作是:教师教给学生“动作分解”的描写方法,并引导学生回忆课内学到的精彩的动作描写的片断,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雪地捕鸟”,《社戏》中的“驾船”;,而后,设置情境,进行片断描写(限时5分钟),并交流、点评;接着,教师出示同学写的《我的同位》的原稿和修改稿(前者是平铺直叙,写的人物就像一张照片;后者描写得有声有色,生动可感),进行比较教学,点拨学生“描形绘声”的方法,并做类似练习,并以小组的方式交流。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入第四个环节:主体作文限时做。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积累,运用刚才所学,写一篇600字左右的大作文(限时35分钟之内)。作文写完后,进入最后一个环节,作文评改(评改的方法见下文)。
三、构建灵活多样的评价机制
1.学生评作文与教师改作文相结合
要想迅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必须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在写作中存在的问题。我试着采用学生自己动手评改作文的方法。具体做法是:首先教师把标准交给学生,由学生自评文章,然后分成小组,进行互评,接着选出每组中的优秀作文,在班级以至年级评选,把优胜作品贴在展示栏中;最后,编成作品集《文海拾萃》,分成初一版、初二版、初三版以及精品版,提供给全体学生共赏。
2.在班级范读有“亮点”的作文
不管是周记还是作文,我一看到有“亮点”的,就给予肯定。“亮点”是多方面的,可以是巧妙的构思、优美的语言、新颖的体裁,也可以是精练的开头、有力度的结尾,或是精妙的标题。有多处“亮点”的文章要读,写作基础不是很好但有一两处“亮点”的学生作文更要肯定。
3.尽量让学生的佳作在报刊杂志上发表
作文讲评,我喜欢把学生的作文打字印刷给学生作例子分析。我细细观察,看到作文被打字印刷出来的同学脸上均有喜悦之情。经过多次修改后的学生习作有了一定水准,放在抽屉也是浪费,我把学生的作文寄给有关报社、杂志社、电台,当学生意外地收到发表作品的报刊和稿费的时候,激动的心情可想而知了。接下来,他(她)还不喜欢写作吗?有可能他(她)会在写作上闯出一条路来。
总之,要使学生在作文中有话可说,有情可抒,有所创新,必须在作文教学中给学生以自主权。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主体意识,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精神。

【教学反思】
1.作文的过程,是学生将自己对客观事物的感受、理解、认识用书面语言外化出来的过程,这个过程,必须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完成,别人是不能代替的。所以主体作文教学可以说是一种人性化的教学,它能调动学生作文的主动性,把写作当作一种兴趣,是从根本上解决作文教学难的有效方法。
2.如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往往有多方面的因素。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许多学生害怕作文,主要是因为生活单调,缺少题材。因此,教师务必首先采用多种方式教会学生走出围墙,用自己的眼睛和心灵去感受世界,积累生活素材,再用自己的笔把这些感受物化。实际上,阅读是间接的生活积累,也是学生获得生活素材和语言材料的重要途径。学生在阅读中质疑思考,明辩事理,增长见识,提高鉴赏能力,陶冶高尚情操,无疑会为他们写作能力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此,我们应努力做好阅读指导工作,让学生明确“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感悟是写作的生命,生活积累是写作的源泉”这一道理,使他们能够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把阅读和积累作为学习提高的自觉行动。
3.作文课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阵地,因此,我结合教材,联系实际,踏踏实实地采取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初步掌握了一些写作技巧,提高了学生的整体作文水平。
4.教师唱主角的“精批细改”未必能收到期望的效果,学生对教师的“老面孔”评语大多是无动于衷的,老师的评语也不可能打动全班学生。适当让学生参与批改同学的作文可以除去罩在作文批改上面的那层神秘面纱,体验一下批改作文的滋味。还可以从写作者的角度评判文章优劣,进一步提高写作水平。
总之,大胆的尝试让我们尝到了甜头,通过学生作文,我们与那么多活泼、富有朝气的心灵交流沟通,写作教学已经成为我们最快乐的事。

点评

从个性化阅读到个性化作文
史绍典
   
董秋娟老师的“实录”,不是一堂课意义上的“实录”;她的“示例”,也不是一堂课意义上的“示例”。这是董秋娟老师和她的教研组开展的“主体作文实验与研究”课题的一个反思性的总结。它所回答的还是初中学生的作文“怎样写”以及“写什么”的问题,可以看作是对作文教学的“全方位把握”的尝试。
关键词:“积累”、“训练”。
    “积累” ,一曰“生活积累”,一曰“阅读积累”。“生活积累”,主要是在以作为学生的“我”为圆心,所划定的一个“生活圈”中的积累。例举的是学校生活以及学生的目力所能及的自然生活、社会生活等等。“阅读积累”,主要是指由课内到课外的拓展式的读书。一般地说起来,这都是学生作文必须的“准备”。恰恰是这种“准备”,一向被我们忽略了。董秋娟老师能够重视,值得赞赏。但又略显不足,以所举的“生活积累”的两个例子来看,《迷人的晨》,似乎并无迷人之处,比如在呼吸着新鲜空气的时候,为什么要莫名其妙地“思远古、想未来,充满了无限的希望”起来,就落入“宏大叙事”的窠臼了。《无意中,静下心来》,则是刻意地摹写,又丝毫没有一点心静(处处在“动”)。在这点上,要着力引导学生的是:积累天真、积累天然、积累天成、积累童趣、积累个性、积累自我;而不是积累那些公众的、媒体的、宏大的“东西”。
    “训练”,强调了习惯、兴趣以及程式。这应该是一种作文的“途径”。通过“训练”,养成良好的作文习惯、蕴蓄强烈的作文兴趣、把握必须和必要的作文程式,是作文的共性。这一点,董秋娟老师花了气力。但要尤其强调的,还是“训练”的个性化,包括习惯的个性、兴趣的个性以及程式的个性等。比如,记叙文,传统的作文教学,往往以事之大小来界定其是否简单与复杂。其实,大事可以简单,小事也可以复杂。比如,我们就很难说鲁迅的《一件小事》,到底是简单、还是复杂?但从中我们却可以看出鲁迅特有的写作习惯和写作兴趣,就是鲁迅式的习惯和兴趣,所养成的鲁迅式的洞察、敏锐和透彻,这才写出了鲁迅式的《一件小事》。我们要“训练”的,就是能够于别人所未见处看到“问题”,能够对“问题”有独到地感悟、有把“问题”写出来的冲动、更有独到地表现“问题”的兴趣——这就是“个性化”。“问题”,在这里涵盖了学生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的“所有”。
肯定地说,董秋娟老师在做着认真细致、艰苦卓越的工作,这是一项极有意义的“实验与研究”。我期待着董老师的成功。我更愿意看到董老师更多的实验与研究的成果(案例):一堂一堂鲜活的课例,一篇一篇个性的习作。
我认同从个性化阅读到个性化作文的路径,它是学生主体认定、学生个性张扬、学生个体素质涵养的必须。
8#
 楼主| 发表于 2012-10-31 19:52:57 | 只看该作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5-5-8 02:30 , Processed in 0.103234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