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平平:教育需要独立的监督体系 中国的教育质量到底如何,决策者的心中底气是不足的。我2007年被教育部从安徽借调到刚成立的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成立这个中心的目的就是了解全国基础教育质量的整体状况,以及影响教育质量水平的各种相关因素。
像这样的监测中心在全国有三家,除了这个质量监测中心,还有上海教科院的基础教育监测中心,它将全国各地教育统计数据,包括财务报表、事业统计等汇总录入,进行清理和分析。还有一个基础教育监测站,设在中央教科所,负责定点联系全国72个具有代替性的县区,根据国家的需要不断收集这72个县区的各种数据,分析全国的教育情况和问题。
这一路走来,我对整个教育改革发展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变化深有感触。在教育迅猛发展的今天,义务教育管理体制上升到以县为主的管理,全国2800多个县只有27个县还没有普九,但现在也还存在着许多问题,矛盾丛生。比如义务教育在一些中西部农村普及的基础非常脆弱,巩固和提高的压力仍然很大,很多地方的办学条件达不到合格的标准。根据2007年的统计数字,全国大概50%的小学,25%的初中办学条件不合格。
大中城市的择校问题突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进县镇择校的问题也开始凸显,有些学校甚至达到了万人的“巨型化”水平,这个现象中部地区尤为突出。实行以县为主的教育体制管理,但相关制度不配套,多部门管理政策交叉。中小学财务统归到财政部门管理,特别是农村学校我们甚至看不到一张学校的财务报表,相当一部分学校的校长不清楚年度的资金管理和使用情况,财务的混乱使得管理和监督难上加难。
我认为, 教育行政体制的改革首先要实现教育管理和教育评价相分离,国家应该建立一个与教育决策、执行部门互独立的监督体系。适当的时候要成立国家教育监督局,完善整个国家的教育监督体制。目前,很多教育问题难以及时纠正,缺乏有效监督的原因之一就是现有的教育督导虽然挂有国家教育督导团的牌子,但实际上都是教育部门内的一个机构,监督依然是在教育系统内运行的部门监督,缺乏公信力和权威性。
我认为,应该按照国际惯例,建立一支专职的教育督导队伍,同时不断队伍的专业化水平,把现有各级教育督导团改革为教育监督局,建立对各地方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监督评价体系、对学校的督导评估监督体系和教育质量监控体系,创新机制,建立教育监督报告制度,从体制上确保教育督导的客观公正,科学和权威。
在某一领域投入极深,而忽视更广泛的做有思辨能力的公民的机会,那将是耶鲁的失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