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1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享受语文课堂——黄厚江本色语文教学典型案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8-4 06:17: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向黄厚江老师那样学做教师,享受语文

汇集本色语文教学典型案例,可学可用


《享受语文课堂——黄厚江本色语文教学典型案例》


黄厚江


策    划:源创一品
出    版:教育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年6月出版
书    号:978-7-5041-6630-2
定    价:38.00元

内容简介

本书精选了黄厚江老师本色语文12个典型教学案例,涉及文本处理、课堂构建、文言文教学和作文教学等内容,原汁原味地呈现了本色语文的各个侧面。中小学语文教师借此可以深入思考自己的课堂,在享受课堂中加快专业成长。

作者简介

黄厚江,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江苏省首批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全国优秀语文教师,苏教国家课程标准版初、高中语文教材主要编写者,江苏省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学语文学科专家委员,全国中语会学术委员、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江苏省中语会理事。
黄厚江老师首倡的“本色语文”在全国具有广泛影响,获江苏省首届基础教育成果特等奖。发表论文400多篇,《人大复印资料》《中国教育报》等转载近百篇。著有《语文的原点——本色语文的主张和实践》《语文课堂教学诊断》等。主编、参编教材、教参近百部。应邀在全国作语文教学讲座400多场,执教公开课200多节。《人民教育》和多家语文刊物将其作为封面人物或进行专栏介绍。

目 录

自序:成长,从课堂开始

第一章   漫溯文本的河流

第一节   阅读教学文本资源的开发
教学实录:《我家的男子汉》
说课评课:《我家的男子汉》
第二节   换一个角度教经典
教学实录:《孔乙己》
说课评课:《孔乙己》
第三节   抓住文本解读的把手
教学实录:《装在套子里的人》
说课评课:《装在套子里的人》
第四节   和谐共生教学和共生课堂结构

第二章   打造课堂的方舟

第一节   课堂就是引领学生成长
教学实录:《给我的孩子们》
说课评课:《给我的孩子们》
第二节读出散文的文心
教学实录:《葡萄月令》
说课评课:《葡萄月令》
第三节   在整合中提高教学的效益
教学实录:《江南的冬景》《西地平线上》
说课评课:《江南的冬景》《西地平线上》
第四节   课堂教学设计的优化

第三章   寻觅文言的津梁

第一节   文言文教学尽量不串讲
《黔之驴》教学实录
《黔之驴》说课评课
第二节   文言文是可以“读”懂的
《季氏将伐颛臾》教学实录
《季氏将伐颛臾》说课评课
第三节   文言文教学要追求“四文”统一
《阿房宫赋》教学实录
《阿房宫赋》说课评课
第四节   教学凭借的作用及其设计

第四章   追求作文的共生

第一节   作文教学要作用于写作过程
“写出人物的个性”教学实录
“写出人物的个性”说课评课
第二节   作文教学尤其要弄清楚教什么
《风》作文评讲教学实录
《风》作文评讲说课评课
第三节   共生:作文教学的理想境界
“用‘感激’唤醒‘感动’”教学实录
“用‘感激’唤醒‘感动’”说课评课
第五节   共生写作和再生作文

附录:

本色语文和本色课堂
第一节   本色语文的基本观点
第二节   本色课堂的基本特征
第三节   本色语文的学生立场


自 序

享受语文课堂

近年来,我所倡导的本色语文教学影响越来越广泛,多家学术团体和多个课题组组织了以“本色语文”为主题的研讨活动。我的语文教学专著《语文的原点——本色语文的主张和实践》出版后,也得到了广大语文教师的充分肯定,并被评选为《中国教育报》“2011年影响教师的100本图书”。很多老师向我提出建议,希望我出版一本能体现本色语文教学思想的教学实录和案例。于是,当源创图书出版人法源先生约我出这本书时,便欣然同意。
2006年,《人民教育》的“名师之路”栏目约我撰写自己成长经历的文章,在那篇题为“行走在现实与理想之间”的长文中,第一个小标题就是“成长从课堂开始”。我至今仍坚持这样的观点:课堂是一个教师立身和立业的根本。
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杨九俊副院长说:“一个教师应该敬畏课堂。”我们要在课堂中获得成长,必须要对课堂有一份敬畏之心。而敬畏课堂,首先必须热爱课堂。一个教师的尊严,一个教师的幸福,一个教师的价值,都来自课堂——“得课堂者得天下”。很多优秀的教师都在课堂中找到了人生最大的幸福,也在课堂上实现了人生的价值。在平时,他们也许都是十分普通的人,但一走进课堂,他们就会神采飞扬,就会沉醉在课堂的境界中——他们不仅自己获得了幸福,还会给他们的学生带来幸福。他们面对的是学生衷心喜爱甚至崇拜的目光,他们在学生心中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可也有些教师一走进课堂,就感到痛苦。我曾听到过一些老师表达对课堂的厌烦和恐惧。这样的老师,不仅自己痛苦,学生更加痛苦。我真不敢想象:一个不能从课堂中获得幸福的教师如何教一辈子书,一个让学生痛苦的老师如何面对学生。不止一个年轻老师问我:“黄老师,你在语文教学上能有这样的成就,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我知道我在语文教学上还谈不上有什么成就,只能说多少有一点进步,只能说一直在不断提高,我回答他们说:“真正热爱语文。”
要在课堂中获得成长,不仅要真的热爱语文喜欢课堂,还要能养成琢磨课堂、研究课堂的好习惯。你会在对课堂的琢磨中获得进步,你会在琢磨课堂的过程中获得成长的快乐。我是一个喜欢琢磨课堂的人。刚参加教师工作时,我就养成了琢磨课堂的习惯。那时没有所谓公开课,也没有什么课堂比赛。星期天和几个同学凑到一起就是琢磨课堂。近几年还有几位年轻的朋友受我们这种做法的影响,组织了“煮酒论语文”的系列研讨活动。每学期拿到新书,我都会选择几篇课文好好琢磨。这个习惯我一直保持到现在,它使我受益无穷。我也知道,现在有了一点名号、有了一点名气的人,或者是为了珍惜羽毛,或者是缺少自信,愿意继续上课的人实在不多了,愿意上公开课的则更少。甚至有人公开宣称:让我讲座可以,让我评课也可以,要我上课不行。也有人劝我:你就作作讲座吧;上公开课风险太大,万一上砸了,毁了一世的“英名”。可是我没有接受这样善意的劝告,还是乐此不疲地上课。不仅一直在一线教学,而且经常应邀执教公开课;不仅教高中,而且常常客串教初中。我时常要挑战自己,不断选择一些新的课题进行公开教学,甚至一篇课文的教学已经得到了比较广泛的认可,我还要挑战自己,重新寻找新的教学思路。《黔之驴》等课文的教学,我有两个版本,《蜀道难》等课文的教学,我有三个版本。近两年,几次应邀和一些年轻的老师一起“同题异构”琢磨课堂教学。某种意义上说,“风险”当然是难免的,但我觉得这样做很有意思,总能不断有新的提高,也享受了不少幸福。
同样,研究别人的课堂也会使我们受益无穷。多年来,研究于漪老师、钱梦龙老师、宁鸿彬老师、陈钟樑老师的课堂,使我对语文课程,对语文学习规律,对语文课堂教学,对教师的角色定位,都有了更为清晰、更为正确的理解。琢磨名家课堂之外,琢磨那些普通老师的课堂,也使我们不断长进。和许多年轻老师一起琢磨课堂,在帮助他们的同时,也使我自己也有了新的进步。正是在不断琢磨课堂的过程中,我逐渐形成了自己比较系统的本色语文教学思想和本色语文课堂的基本观点,确立了我个性化的语文课堂追求,建构了课堂教学诊断的基本理论框架。现在,听课评课的活动很多,这是研究别人课堂的好机会。但要能在这些活动中获得成长,必须要有良好的听课心态和正确的听课动机,要有理性分析课堂的能力,要建立起比较科学的课堂教学标准;如果动机不良,认识偏颇,方法不当,标准不对,收获就很小,甚至适得其反。这些问题,我曾在《语文教学通讯》杂志组织过专题讨论,这里不再具体阐述。
要在课堂中获得成长,还必须深入系统地开展语文学科研究,不断探寻语文课堂教学的规律,提升课堂教学的品质。事实证明,学科研究必须从课堂开始。课堂教学让我们发现问题,课堂教学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研究资源,只有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才能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追求和教学风格,一个人的教学思想更是来自课堂。脱离了课堂的教学研究,脱离了课堂的教学风格,脱离了课堂的教学思想,都是空中楼阁、自欺欺人、纸上谈兵的东西,是没有任何价值的。特别要注意的是,我们还要让研究的成果回归到课堂,用自己的课堂验证自己研究和思考的成果,用自己的研究成果、教学思想重新观照自己的课堂,提升自己的课堂品质。所以说,课堂既是学科研究的出发地,也是学科研究的归宿地。对于一个比较成熟的教师,还必须用课堂表达自己的教学思想。脱离课堂、凭空想象的教学思想和来自书本由概念到概念的教学思想,是没有意义的;只能在文章中阐述,只能在讲座中演绎,而不能用课堂表达的教学思想,不是自欺就是欺人。只有来自课堂且能用课堂表达的教学思想才是真正的教学思想,才是有价值的教学思想。只有真正热爱课堂的人,真正研究课堂的人,真正理解课堂的人,才能在课堂中获得成长,也才能真正享受语文课堂的幸福。


购书电话
-------------------------------
联系电话(兼传真):010-82676092   
手机:15611547622
QQ:1454575208                     
联系人:梁燕青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5-5-5 07:23 , Processed in 0.133045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