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9|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们,为研究而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6-12 14:14: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们,为研究而来”
                             ——叶澜教授率新基础教育研究团队到安阳实验中学调研
http://www.raasz.com/article/show.asp?id=4722
日前,教育专家、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新基础教育创始人叶澜与新基础教育研究中心专家吴亚萍教授、卜玉华教授、钟山教授,一行四人应邀到安阳实验中学进行了为期两天的课堂教学实践调研。     “我们为研究而来,我们就听常态课,不需要任何作秀,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发现问题”这是叶澜教授一到学校与老师们所说的。“发现问题”这也是这次活动主要目的。调研期间,叶教授等人深入课堂,先后听了语文、数学、英语共六节课,并针对课堂呈现的教育教学问题作了详尽的点评。叶教授指出:教师研课的价值在于,通过课堂让师生更好的发展;“看课”要着力于三个方面,1、看教师。教师的素养保证了好课堂的呈现。2、看学生。学生的学习状态决定了课堂的质量,要关注学生课前与课后的变化。3、看互动。好课堂不能只有教师的精彩,更多应该是学生的精彩。同时,叶教授就课堂上出现的学生表达能力不强、思维不活跃的现象,作了深入精辟的分析阐述,提出“只有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批判能力、思考能力,才能培养学生独立的人格”。
   调研期间,叶教授一行,还与学校的中层管理人员、骨干教师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座谈;老师们就学校管理、课堂教学提出了自己的困惑,专家深入分析,并结合实际,提出了些切实可行的建议与做法。座谈会上,叶教授介绍了新基础教育研究的核心理念和发展历程。最后,她意味深长地指出“教育是一个养育精神的事业”“愿我们所有的老师都有高贵的灵魂——教育之魂”。
   这位七十多岁的老人,以她的儒雅、睿智、亲和、和对教育的热爱与激情,深深地感染着在座的所有老师,她的思想、话语给了老师们极大的冲击与震撼。    此次调研活动,是安阳实验中学为实施课堂转型的一次诊断活动。今后学校的课堂将努力实现从“知识的课堂”“能力的课堂”到“主动发展的课堂”的转身,努力推进“学生为本、以学定教、少教多学”的教学改革。
(文字:郑建胜  摄影:马建胜)
2#
 楼主| 发表于 2012-6-12 14:16:50 | 只看该作者
“新基础教育”研究是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华东师大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研究所所长、上海新基础教育研究所所长、上海市新基础教育实验学校名誉校长叶澜教授主持的一个全国“九五”规划重点课题。主要任务是要形成21世纪新的基础教育观念和创建面向21世纪中国基础教育的新型学校。
  研究分三个层面展开:一是理论研究,重点在对现有的教育观念进行批判性反思,在把握时代精神的基础上,建构新基础教育的观念体系;二是为学校教育活动整体改革作出设计;三是学校教育改革的实践研究,通过课题组与一线教师、校长的密切配合,相互启发、互动学习、积极创造,在课堂教学、班级建设和学校管理方面取得突破,使学校焕发生命活力。
  新基础教育的“新”既表现为理论创新,又体现在实践创新,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新基础教育观念的更新。新基础教育重新奠定了基础教育的本质,把基础教育看作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主动发展奠定基础,由此形成了一整套以生命观为核心的涵盖着目标、价值、对象、活动及管理的现代化教育观念体系。
  学校教育日常活动方式的更新。新基础教育从活动的观点出发,强调通过革新学生浸润其中的以课堂教学与班级生活基本内容的日常实践,为每一个个体生命意识的觉醒与生命力的勃发创设良好的成长氛围和发展基础。
  师生学校生存方式观念的更新。使师生在学校的生存方式由消极被动的适应性生存方式向积极主动、不断自我更新的发展性生存方式转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5-5-18 00:23 , Processed in 0.084039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