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47|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方卫平:将最好的童书交给孩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2-3 09:29: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方卫平:将最好的童书交给孩子 2011年11月30日  作者:方卫平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
  
  浙江师范大学儿童文化研究院院长、教授,在图画书、桥梁书等新兴阅读门类的研究、介绍和推广方面,取得了大量成果。

  推荐理由

  作为当代儿童文学理论界具有代表性的学者之一,许多年前,方卫平就认为,学院派的儿童文学理论探究只有与当代儿童的语文学习现场和日常阅读生活结合起来,才会具有学术的活力和生命力。今天,这一看法不仅成为他从事学术工作的基本理念,而且也成为他理论研究的重要实践方向。

  思考儿童阅读、大众阅读的当代价值、特征、途径、方法等,成为方卫平近年来学术思考的重要内容之一。围绕这些论题,近几年来他陆续发表了《让阅读照亮人生》、《儿童文学不应“与童年为敌”》、《我们要建设怎么样的文学生活》、《为什么读、怎么读引进儿童小说》、《把阅读的快乐还给孩子》、《在阅读中找到精神的故乡》、《从视像的洪流中拯救童年——兼谈推行儿童视觉媒介教育的必要性》、《当儿童文学遇上语文教学》等数十篇文章。他在图画书、桥梁书等新兴阅读门类的研究、介绍和推广方面,更是不遗余力,他撰写的专著《享受图画书——图画书的艺术与鉴赏》即将出版。

  为儿童和成人读者选编、推荐、介绍优秀儿童文学作品,让自己多年的阅读积累和心得成为一种公共阅读服务资源,也是方卫平近年来的工作重点之一。10年前,他参与主编的《新语文读本(小学卷)》风靡一时,成为1949年以后最受欢迎的一套课外语文读本。近年来,他个人选评的《最佳儿童文学读本》、《最佳少年文学读本》、《中国儿童文学分级读本》、《儿童文学名家读本》等也广受欢迎,尤其是《最佳儿童文学读本》、《最佳少年文学读本》,深受广大小读者和教师、学生家长的喜爱和好评,成为当今众多儿童文学选本中的一个重要品牌。



4#
 楼主| 发表于 2011-12-3 09:31:42 | 只看该作者
其二:经典诵读,为读书人生打底色。
  当今世界,书籍浩如烟海,稍不留神我们就会淹没在书籍的海洋里不能自拔。成人,还有理性的支配,那儿童呢?当然需要我们成人的指引。我认为在人生起步阶段,当以经典诵读为本,在诵读经典中奠定人生的高度和品质。

  童年的语文,是经典的语文,种子的语文,为一辈子奠基的语文。我认为,知识是分为“根的知识”和“叶的知识”。“根的知识”,植入心灵后能生长出新的知识,而“叶的知识”是不能再生的。经典诵读,植入的是有根有魂的文化,这样的文化能生根,能生长,能繁育,能结出硕大的果实。经典诵读,决定人生起步的品位。读一流作品能使人达到二流水平。读三流的作品,人生将永远不入流啊!

  其三:成功,就是比别人多读一本书。

  成功,是每个人的追求和向往。可怎么走向成功呢?有人寻找捷径,渴望一觉醒来就成名;有人想入非非,幻想天上掉下馅饼;有人怨自己没有好爸爸,没有成为官二代、富二代。我的体悟是:读书,助你走向成功。孔子曰:“吾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吾尝终日而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多读一本书,要做到“三学”:博学,博观约取,厚积薄发。我认为教育工作者要广泛地阅读,要读本专业的书,要读大教育的书,要读哲学美学的书,要读多方面的杂书。我认为:“杂家”加“专家”才能等于“大家。活学,化人为己,学以致用。学习为了什么?为了充活人生,提升境界;为了指导工作,享受工作;为了滋养心灵,宁静致远。学习是为了人生,为了工作,为了生活,为了灵魂。一句话,学以致用,为之活学。书读多了,书读活了,你就能有滋有味享受人生。乐学,手不释卷,以学为乐。陶渊明:“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孔子“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陶公和孔子的读书人生多么潇洒,多么令人向往啊!如果您达到如此境界,还愁您的人生不够成功吗?
3#
 楼主| 发表于 2011-12-3 09:31:09 | 只看该作者
他热情地号召身边的教师阅读。他坚信,一个能够不断进步的优秀教师,一定是“以内养外”、“内外兼修”的。教师就像一棵大树,繁茂的枝叶和累累的硕果必定只能来自于深深的根系:那是文化之根、专业之根、素养之根。在他的倡导下,北京东路小学建立了“网络期刊资源库”,让教师享受便捷优质的阅读资源;建立了教师读书时空序列,让教师有时间和有精力去思考与对话,延展、丰富教师的阅读体验。源于多年来他的这些坚持,学校的老师们亲近阅读、热爱阅读,在专业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并取得了一系列骄人的成绩。
  他有一个梦想,让孩子们能够在小学语文学习的天地里快乐成长,成为情智和谐发展、人格健全的大写的“人”。为此,他大胆重构小学语文课程体系,响亮地提出“12岁以前的语文”的教育主张。他极力倡导,要在最重要的人生春季,投下“国学经典、诗歌经典和儿童文学经典”语文学习的“三大石块”。这声音一经发出,立刻引起全国小语人的关注。他主持编写了校本教材《12岁以前的语文》,精选了造就君子气质的国学经典,涵养民族气质的诗歌经典,培养想象力和童心童趣的儿童文学经典。教材出版后,立刻受到了孩子、教师和家长的欢迎。

  在北京东路小学,孩子们晨间的读书声和午间的持续默读时光,已经成为一道绝美的校园风景,这风景更延伸到了孩子们家里的那一盏盏温暖的灯光下。在北京东路小学,每年的童话月、诗歌节、亲子经典诵读会等一系列读书活动已经成为令人羡慕的校园文化。

  他还走出校门,活跃在“市民讲堂”等公益活动中,不倦地倡导着一座城市的书香家庭行动。他推动读书的身影,还执著地穿梭于全国各地。短短两年时间,已有浙江、山东、河南、新疆等10多省份的60多所学校,近2 0万学生踊跃加盟实验,共同研究“12岁以前的语文”教育,研究“情智语文”教育主张下的儿童阅读。

  童年的阅读和语文教育,能够以“情感”和“智慧”的发展为孩子的一生奠基,是他毕生的梦想。他无悔前行的身影,将会一直走在这条圆梦的路上。

  读书感悟

  其一:人生读书童年始。

  童年是什么?童年是一张白纸,童年是人生的处女地,童年是大脑发育的黄金期,童年是读书最好的时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好书对童年的滋润是春风化雨入心田。童年的心灵最为纯净,最具可塑性,此时播下的种子长出的禾苗最茁壮,开出的花儿最美丽。童年之记,如石上之刻;青年之记,如木上之刻;老年之记,如沙上之刻。童年的记忆,是一辈子的记忆;成年的记忆,是一阵子的记忆。为了孩子的美好人生,幸福人生,让我们从童年开始,走向快乐的读书人生吧。
2#
 楼主| 发表于 2011-12-3 09:29:44 | 只看该作者
 除了在北京、上海的教育类和文学类报刊开设“品味原创”等儿童文学阅读栏目外,近几年来,方卫平还应邀前往江苏、上海、山东、福建、安徽、广东、陕西、甘肃、河南及浙江等地的学校、图书馆,为中小学学生、教师和学生父母做了百余场儿童文学阅读和语文教育等方面的专场报告,深受听众的欢迎。
  方卫平认为,关注一些特殊读者群体的阅读生活,应该是我们这个时代阅读推广人的一种重要关切,例如关心流动儿童、留守儿童读者的阅读生活,这不仅是普及阅读的需要,也是社会进步的需要。他不仅组织和支持研究生、大学生赴贫困地区开展阅读普及活动,还数次带头并组织同事们一起向民工子弟学校和孩子们捐书数百册。

  作为浙江师范大学儿童文化研究院院长,方卫平认为,研究院虽然是一个学术机构,但一个以儿童为研究对象的机构,一批以儿童为思想对象的学者,自然应该具有一种对世间儿童的关爱甚至悲悯的情怀。2008年6月,在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不久,研究院的老师们编写了《现在,我该怎么办?》这本儿童心理自助图书,并与出版社联合捐赠了12500册送往四川地震灾区,支援灾区心理辅导工作。同时,方卫平很支持研究生、本科生参与相关的儿童培养和义务活动,如给金华市民工子弟小学的孩子讲故事、阅读儿童文学作品。研究院还利用暑假与媒体合作,为孩子们放映优秀的儿童电影。这些工作,对于研究院强化一种“关注儿童、服务儿童”的学术意识,无疑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读书感悟

  我的少儿时代虽然是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度过的,但是我仍然庆幸有阅读相伴。

  今天,少年儿童的课外阅读已经日益引起整个教育界和广大中小学教师的重视,书香校园的建设已经成为相当普遍的教育现实。但是,在部分受应试教育、“分数至上”观念束缚的学校和教师心目中,儿童的课外阅读,包括儿童文学阅读完全是多余的,没有必要的。因此,他们常常会理所当然地把儿童与理应属于他们的课外阅读生活阻隔起来。我认为,阅读是儿童成长和精神发展的一种天然的要求和权利;对于儿童阅读权利的尊重和保护,是衡量当代教育观念及其文明程度的重大标准之一。

  我从自己童年阅读经历的回顾和思索中意识到,阅读是童年时代一种普遍的渴望;童年阅读所带给儿童的精神滋养是全方位和潜移默化的;过于功利的阅读动机只会伤害和限制童年的阅读心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5-5-4 23:24 , Processed in 0.123332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