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哈林顿·埃默森:让效率成为每个组织成员的追求
■胡爱萍
1904年,美国圣菲铁路公司出现了严重的经营问题,罢工威胁着公司的生存。哈林顿·埃默森临危受命,推行一系列改革,仅用3年时间,就使公司面貌焕然一新:产量提高,成本下降,员工报酬上涨。埃默森因此名声大噪,他力挽狂澜创造的奇迹也成为科学管理的经典范例。
在这次管理改革中,埃默森祭起的制胜法宝正是“效率”。哈林顿·埃默森出身于牧师家庭,自小培养了俭朴节约的美德,这也给他在以后的管理中奠定了节省能源、提高效用的基础理念。他认为,一个国家的生产率主要不取决于它的自然资源的状况,而取决于“雄心壮志、争取成功和获得财富的愿望”,并指出由于低效和浪费,当时的美国正离成为工业强国的目标越来越远。因此,他强调更新管理观念,以效率打开通向成功管理的大门。在铁路公司改革中,埃默森指出,铁路修理厂存在着极为严重的浪费现象,如果美国全国的铁路都推行科学管理,那么一天就可以节省100万美元!这一断言后来在某种程度上得以验证,震动了当时美国的工商业界,促进了“科学管理”在美国工商业界的推广,被赞为“为发展中的美国找到了节省时间和开支的方法”。
埃默森还创造性地提出了“提高效率的12条原则”,如明确目标、虚心请教、严守规章、注意局部和整体的关系等,涉及人际关系、管理方法和体制等多个方面。这些原则相辅相成,共同构成管理体系的基础。他制定激励计划,实行奖励工资制,使员工能够通过提高工作效率而得到“效率报酬”,即按员工工作效率的高低确定是否给予奖金以及给予多少。这一制度的特点是,既能够保障能力较差、工作效率较低的员工的基本工资,又使员工的奖金率随工作效率的提高而逐渐提高,以刺激员工不断提高效率。
埃默森另一富有特色的创见是参谋咨询制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直线—参谋组织”。他注意到,在军事活动中,有参谋负责对各专业问题进行周密的研究,向司令部提出建议,以辅助司令部作出判断并下达指令。受此启发,埃默森提出,每一个公司都应该有自己的参谋总部,并下设参谋小组,分别负责对经营、物流、研发、人力资源等各部门进行调研指导,作为层级式直线组织的一个辅线,其任务是协助直线组织掌握专业信息,从专业的角度提出管理建议,以带领专业技术人员实现工作高效。与直线组织不同的是,参谋组织只具有咨询权,不具有指挥权,不会影响到整个机构的行政运转。这两套系统各司其职,直线部门和人员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有决定权,对所属下级的工作进行指挥和命令,并负全部责任;而专业参谋部门和人员仅负责对下级机构提供建议和业务指导,不参与指挥和命令。二者既职责分明,又同心协力,以效率为目的,共同服务于整个组织。
今天,参谋咨询制理论在许多专业性较强的机构仍体现出其积极意义。对于一所学校来说,负责学校管理的行政人员,对学校的核心工作,即各学科教学,未必能够达到“全知全能”的高度,也未必有时间和精力对各科教学进行指导,这就需要学校根据教学工作实际,从参谋咨询制理论中得到启示,成立“现代直线—职能型组织”,如设置教学督导组,由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辅助年轻教师的业务成长,对教学工作提出建议和意见。这些“教学参谋”虽然不处于教学一线,对教学不负有直接责任,但他们的工作直接影响着学校的教学工作效率;他们虽然不属于学校管理部门,不具备行政权力,却对整个学校的发展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当代的财富不是由劳动、资本或土地创造出来或正在创造的,而是由思想创造的。”哈林顿·埃默森的这一观点,准确地反映了他在管理思想方面的创新和突破,也激励我们在科学管理的道路上追求更高更远的目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