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5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追寻现代学校的教育理想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5-15 09:06: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追寻现代学校的教育理想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 孙智昌

  教育理应是“人的教育”、“人的世界”。但是,教育往往被异化,人以“物”或“动物”的方式存在于教育之中,“人”在这里消失了。物极必反,教育终归要回到人自身,以人为本。丛立新、黄华著的《三问分数》,为我们描述了无锡市蠡园中学遵循科学发展的教育规律,追寻理想的现代学校教育的足迹。

  时至今日,无数学子、教师、学生家长都为分数所累,蠡中的师生及学生家长亦不例外。但是,在同样的困境面前,蠡中人却有不一样的举动,他们发出了低沉但却有如雷霆万钧般的惊呼声:“分数如何?”“分数是怎样来的?”“分数之外还有什么?”比较特别的是,蠡中人的“分数三问”是倒着来的,先问“分数之外还有什么?”然后才是后两问。

  “分数之外还有什么”问出了学校和学校教育的本质,确立了师生共同的价值追求。学校是师生快乐成长的地方,是一个展示个性风采的乐园。不管是读书、文艺、体育,还是趣味游戏,只要有过人之处,能给自己和他人带来幸福的体验,就可在学校里尽情展示,并收获自信,健康成长。学校是一个与家庭平等共有的“我们的”地方,与学生家长共同养育“我们的”孩子。

  “分数是怎样来的”问出了教学的新境界。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学,学生不学,不成其为教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主体是以自己的情感、兴趣为动力,在认识和实践过程中发展起来的。蠡中的老师把学生推向前台,学生在正确认识自己的基础上选班上课;教学以自助学知探究、学助回馈显疑、互助解疑提升。他们创造的这种教学模式,将教师的价值引导与学生的自主建构紧密结合,使因材施教、公平发展和提高质量相得益彰,散发着时代气息,是中国式的自主学习模式。

  “分数之外还有什么”和“分数是怎样来的”两问,使“分数如何”不再成为问题。蠡中人不是不重视分数,毕竟分数是教育质量的指标之一,是学生和学校生存的基础。上世纪90年代,蠡中人曾被分数严重困扰,中考排名常常在全区倒数后10名。如今,仍旧没有生源优势的蠡中,每年的中考都名列前茅,原因就在于摆脱了直接考问“分数如何”的功利主义模式。

  学生的幸福生活离不开教师的生活幸福。蠡中的教师在积极的心态中追求着高效学习和专业发展,在有压力但不压抑的氛围中愉快生活。他们在价值追求的能动、情感体验的触动、外在压力的推动、自加压力的驱动下,实现了螺旋式互动,使学校不断在特色发展的道路上前行。



来源  中国教育报 2011.05.12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5-5-22 13:16 , Processed in 0.081301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