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82|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你的草堂是我梦中的天堂[寒梅题照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4-21 19:10: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你的草堂是我梦中的天堂


追寻你

一千二百多年的脚印

你的草堂

是我梦中的天堂



梦中的天堂

这般的纯净与宁静

是不是我的到来

惊扰了你梦中的安详

  

翻阅那些熟悉与陌生的章章节节

沉淀着那些雄壮与悲哀

所有的都不曾远逝

我只好久久地久久地收藏




(好友去了草堂游历,瞻仰草堂,亲近诗圣.回来发这组照片与我分享,即兴读图有感!)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3#
 楼主| 发表于 2011-4-22 19:11:33 | 只看该作者
补课学习,许多都忘记了!
2#
发表于 2011-4-21 22:20:26 | 只看该作者
杜甫在蜀期间部分著名诗作
  《堂成》
  【原文】 
  背郭堂成荫白茅,缘江路熟俯青郊。
  桤林碍日吟风叶,笼竹和烟滴露梢。
  暂止飞乌将数子,频来语燕定新巢。
  旁人错比扬雄宅,懒惰无心作解嘲。
  【赏析】
  杜甫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底来到成都,在百花潭北、万里桥边营建一所草堂。经过两三个月时间,到第二年春末,草堂落成了。这诗便是那时所作。诗从草堂营成说起;中间写景,用“语燕新巢”作为过脉;最后由物到人,仍然回到草堂,点出身世感慨。“背郭堂成”的“堂”,和“错比扬雄宅”的“宅”遥相呼应。关合之妙,不见痕迹。
  《江村》
  【原文】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 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 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 微躯此外更何求?
  【赏析】
  这首诗写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诗人经过四年的流亡生活,来到了这不曾遭到战乱骚扰的、暂时还保持安静的西南富庶之乡成都郊外浣花溪畔。他依靠亲友故旧的资助而辛苦经营的草堂已经初具规模;饱经离乡背井的苦楚、备尝颠沛流离的艰虞的诗人,终于获得了一个暂时安居的栖身之所。时值初夏,浣花溪畔,江流曲折,水木清华,一派恬静幽雅的田园景象。诗人拈来《江村》诗题,放笔咏怀,愉悦之情是可以想见的。此诗本是写闲适心境,但他写着写着,最后结末的地方,也不免吐露落寞不欢之情,使人有怅怅之感。杜甫很多登临即兴感怀的诗篇,几乎都是如此。前人谓杜诗“沉郁”,其契机恐怕就在此处。
  《蜀相》
  【题解】
  见《杜工部集》。约作于上元元年(760年)。是年暮春,杜甫搬到浣花溪草堂,得暇赴成都武侯祠游览、凭吊,作了这首《蜀相》,以抒述惋惜之情。
  【原文】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恨别》
  【原文】
  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
  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
  【赏析】 
  这是杜甫上元元年(760年)在成都写的一首七言律诗。作品抒发了诗人流落他乡的感慨和对故园、骨肉的怀念,表达了他希望早日平定叛乱的爱国思想,情真语挚,沉郁顿挫,扣人心弦。这首七律用简朴优美的语言叙事抒情,言近旨远,辞浅情深。诗人把个人的遭际和国家的命运结合起来写,每一句都蕴蓄着丰富的内涵,饱和着浓郁的诗情,值得反复吟味。
  《春夜喜雨》
  【题解】
  见《杜工部集》,作于上元二年(公元761年)春,是杜甫晚年“飘泊西南”时在成都所作。诗人在对春雨的描述之中,流露出其对春雨的喜悦之情。
  【原文】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烛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题解】
  见《杜工部集》,作于公元761年,时值安史之乱尚未平定之际。上元元年(760)春,杜甫得亲友资肋,于成都西郭外浣花溪畔盖一草堂,以安顿其家。翌年八月,草堂为秋风所破,杜甫百感交集,作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以记之。
  【原文】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
  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拗。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
  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仗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闻官军收复河南河北》
  【题解】
  见《杜工部集》。代宗广德元年(763)正月,史朝义(史思明之子)兵败,自缢于林中,其将田承嗣,李怀仙皆举地降。至此,河南、河北地区相继收复。时杜甫寓居梓州(今四川三台),乃作此诗。河南河北,指今洛阳一带及河北北部。
  【原文】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绝句四首(其一)
  【题解】
  杜甫的七言绝句不多,然而这一首却是中国最流行的小诗之一。它通俗易懂,平白如话,却又深含了诗人的审美理想,极受文人学者所推许,可说是以俗为雅,雅俗共赏。
  【原文】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旅夜书怀》
  【题解】
  《旅夜书怀》,是杜甫离开成都,携家乘舟东下,经过渝州(四川重庆)、忠州(四川忠县)时(765年)写的。
  他早岁虽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到头来什么事都没有做成,只落得年老多病,亲朋零落,只身飘泊,置身于这样浩渺的江上,自己仿佛是天地间的一只沙鸥,飞往哪里去呢?寂寞啊,寂寞!作者的感慨是很深沉的。
  【原文】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登高》
  【题解】
  见《杜工部集》,写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秋,时其流落夔州(今四川奉节)。古九月九有登高习俗,此诗即杜甫登高有感而作,抒写其长年飘泊、老病孤愁之感。
  【原文】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客 至》
  杜甫
  【原文】
  舍南舍北皆春水, 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 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 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 隔篱呼取尽馀杯。
  【题解】
  这是一首洋溢着浓郁生活气息的纪事诗,表现诗人诚朴的性格和喜客的心情。作者自注:“喜崔明府相过”,简要说明了题意。
编辑本段三台杜甫草堂
  三台杜甫草堂是继成都杜甫草堂之后的四川第二大杜甫纪念堂。座落在三台县城西牛头山上,是三台最大的公园牛头山公园景区的主要组成部分。草堂内亭台楼榭,花团锦簇,佳木林立,风景迷人,内有杜甫生平介绍,杜甫在三台期间的事迹及名篇佳作展览,名人字画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5-5-24 07:34 , Processed in 0.081439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