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2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让文言文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4-7 15:48: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让文言文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 
 ■薛秀英
 在传统的教学中,有的教师把文言文教成了古汉语,把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分解得支离破碎,一段一段地读,一句一句地讲,一字一字地解,台上老师口干舌燥,台下学生昏昏欲睡,效果极差。文言文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它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民族智慧,闪耀着永恒的艺术魅力,学好文言文对提高学生语文水平至关重要。那么,如何让文言文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呢?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文言文教学应努力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巧妙地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文言文的教学,一方面不仅可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生动性,较完美地展示文章的艺术魅力;另一方面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促进学生深刻地领悟诗文意境,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如在教授《兰亭集序》一课时,我为学生提供了一段“清流激湍、茂林修竹”的视频图像,并伴以婉约动听的古筝曲,让学生在优美的意境中通读课文。为学生迅速、正确地理解文章作了良好的铺垫。
 文本再现,寓教于乐。文本再现,就是让学生扮演文中的角色,通过表演课文的内容,从而达到学习课文的目的。在文言文的教学中,对于一些故事情节比较强、对话又富个性特征的文章,采用文本再现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还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表演才能,可谓一举多得。比如,对于《廉颇蔺相如列传》一课,在正式上课前由学生自编自导自演故事内容,使课堂活起来。
 设疑启智,开发思维。文言文课堂必须要超越语言障碍,在教学中精心设计既有启发性又能激起学生探讨兴趣的问题,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从而在探讨问题的过程中,深刻领会文章的深层内涵,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在教学《鸿门宴》时,我提出一个问题:“有人说项羽不在席间杀死刘邦,表现了他的‘妇人之仁’,而苏轼却说这表现了他的‘君人之度’,对此你有何看法?”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从中我欣喜地看到他们对课文中人物作出的理性思考和评价。
 巧借故事,化繁为简。在教学时,也可以利用文言文中的成语典故,将课文化繁为简,化难为易。例如在教学生《勾践灭吴》时,我从范蠡携西施经商的故事入手导入课文,然后再让学生查找并讲解“卧薪尝胆”、“休养生息”、“轻徭薄赋”等成语故事。当同学们兴致勃勃地听完了这些故事之后,对这篇课文的内容和勾践的性格也有了很大程度的了解。对于像庄子的《逍遥游》这样比较难懂的文章,还可以由庄子的寓言故事入手,化深奥的道理为有趣的思考和讨论,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获取。
 (作者为广西玉林市育才中学教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5-5-24 23:45 , Processed in 0.080705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