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9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古代的颂廉联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2-6 14:32: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国古代的颂廉联
   作者: 曼森
  四川道教圣地青城山有一副郑板桥所撰对联,该联只有八个字:“心清水浊,山矮人高。”上联表明自己为官清廉,心地纯洁,不与混浊官场同流合污;下联警示自己置身高处,不让世俗浮云遮住眼睛。
  明代李廷机官至礼部尚书,他撰有既可自警又可警人的一副对联:“人重官非官重人,德胜才毋才胜德。”大意是说,一个人的人品使他的官职受到社会敬重,而不是他的官职使他受到社会敬重;他的官德应比他的才学高,而不能让他的才学比官德高。
  1924年孙中山先生在广州创办黄埔军校,在军校大门上悬挂一联:“升官发财,请走别路;贪生怕死,莫入此门。”该联一语点破办学宗旨,被学员奉为警策。后来一些人投靠反动势力,背叛了先生精神,人们在愤慨之余,将此联改为:“升官发财,莫走别路;贪生怕死,请入此门。”
  桂林抚署有一联:“为政不在多言,须息息从省身克己而出;当官务持大体,思事事皆民主国计所关。”教育官吏少说多做,严以律己;要识大局,以民为本,以国为重。
  清代陕西旬邑县唐家村有一个叫做唐诠的大商人,清嘉庆年间捐了个“盐运使”的官衔,在他的庄园里有这样一副对联:“勤以补拙,俭以养廉,处身世须留心二字;书能破愚,诗能益智,愿儿孙常砺身三余。”
  清代许多衙署时兴这样一副对联:“为政戒贪,贪利贪,贪名亦贪,勿务声华忘政本;养廉惟俭,俭己俭,俭人非俭,还从宽大保廉隅。”上联说,贪财固然是贪,贪图名声,沽名钓誉,也是贪;所以切莫只图浮华虚名而忘了从政的根本。下联说,只要求别人,只要求百姓勤俭,不算是俭;要保持品行方正,要有节操。
  清代某府尹要求下属努力办事,遂送一上联:“肯干一事,便了一事。”下属们则警示上司不要贪财,回赠下联为:“若要半文,不值半文。”
  清代某地戏台悬有一联:“耀武扬威,得意须防失意日;粉白黛绿,上台终有下台时。”联语字面上是讲戏台演戏,然而言外之意讲的却是社会人生大舞台,成为当时流传官场的警示语。
  我国古代一些为官者,曾撰联自勉,即使今天读来,也不失教益。
  据传清代清官陶澍,37岁时升任江苏道监察御史,曾在官署厅堂自撰富有哲理的楹联:
  要半文不值半文,莫道人无知者;
  办一事须了一事,如此心乃安然。
  此联道出了要别人半文,自己就不值半文的道理,人称“陶青天”的这一为官价值观,实属难能可贵。
  被称为楹联学开山鼻祖的福州籍学者梁章矩,官至江苏巡抚兼署两江总督,他在48岁授湖北荆州知府时,就题有府署大厅联云:
  政惟求于民便;
  事皆可与人言。
  联句说明为官从政不仅要提倡与民方便,而且还要公事公办。
  清时,被称为“严明镜子”的湘阴知县罗士修,在康熙五十七年也作过一联,重申收受半文,天地不容:
  掌湘阴一颗印,春温秋肃;
  受暮夜半文钱,地灭天诛。
  清代还有一个叫戴远山的,为送一位朋友去云南任职题赠联句,对为官之“廉”说得更透彻:
  诗堪入画方称妙;
  官到能贫乃是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5-5-23 05:55 , Processed in 0.078287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