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7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构建新的习作教学模式 提高习作教学的效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4-27 10:15: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构建新的习作教学模式  提高习作教学的效率  
枞阳县义津镇礼让小学  王学玲  
  
从小学三年级开始,教师就开始对学生进行系统的作文训练,然而不少学生在面对作文时要么是无话可说,要么写出来的作文千篇一律,毫无新意,原因何在呢?笔者认为目前普遍存在的那种封闭的、僵化的“教师讲——学生做”的作文教学模式,严重妨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才导致这种情况。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构建一个开放的、充满活力的教学模式体系。  
首先,教师要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诱发学生创新的热情。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必须有良好的氛围环境。为此,教师应采取生活再现、表演展示、实物演示、音乐演染等手段,并用充满情感的教学语言,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诱发学生创新的热情,让所有的学生进入“我要写”的精神状态。  
其次,教师要鼓励学生放胆表达,拓展创新思维的空间。所谓放胆表达,就是教师提供一种或几种习作的范围,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命题、自己选材、立意,不限体裁,不规定字数、时间,学生爱写什么就写什么,爱怎么写就怎么写,让学生的习作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示,这时学生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就会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值得一提的是,我们鼓励学生大胆表达,不是说就可以不需要教师进行习作方法的指导,而是让学生刚进入习作状态,教师不宜用太多的框框束缚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习作时考虑较多的不是什么写作的方法,而是学生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情感、自己的生活。至于教师的写法指导应在学生完成习作初稿之后,指导时要做到有的放矢。只有这样,学生的习作个性才会得到充分的展示,写出来的作文才会有真情实感。学生写起作文自然会下笔如有神,怎么会无话可说呢?  
然后,通过同学之间的交流合作,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当学生习作初稿完成之后,可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交流各自的作文。小组合作形式可以按学生的作文程度搭配成组,也可以是同学之间自愿组合。通过交流合作,学生会认识到各自作文的优劣之处,相互取长补短,作文水平自然会大有提高。而且经过交流合作学生之间的信息和情感能够产生思维碰撞,从而激活他们的创新思维的火花。  
最后,教师要学会评优激励,激发学生新的创作动机。目前的作文教学中,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习作产生畏惧心理,这与教师在批改和讲评中惯用的“纠缪法”——只罗列学生习作中的不足,不肯定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有很大关系。在评价学生作文时,教师应给予学生鼓励和肯定。一句鼓励的评语,会使学生重新估价自己的能力与信心。一个人一旦有了自信,就会产生追求完美的愿望。从而促使自己的创新潜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就作文教学而言,激励应贯穿在习作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而在作文的批改和讲评环节尤其需要激励。通过给学生高分,给予鼓励性评语,提供“发表”机会等激励形式,让学生树立“我能写”、“我能写好”的自信心,从而激发学生新的创作动机,使作文教学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本文为安庆市2006年小学论文评选获奖论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5-5-4 06:51 , Processed in 0.083675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