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教师之友网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汤文选艺术研究中心-管 季 超-热烈祝贺《汤文选全集》出版发行!★★★★★

[复制链接]
12#
 楼主| 发表于 2013-1-5 16:39:30 | 只看该作者
大写意画的新突破
——论汤文选大写意花鸟画
马鸿增

(一)
20世纪以来的大写意花鸟画坛上,汤文选是继齐百石、潘天寿、李苦禅、朱屺瞻之后,又一位独具风神的大家。
相对于人物画、山水画而言,花鸟画创新的难度大,而大写意花鸟画创新的难度尤其大。这不仅因为表现题材的相对稳定使情感抒发较受束缚,而且由于前辈大师们的笔墨语言已高度精纯,因而难以取得突破。故而历来涉足者虽多,但杰出者少。
    汤文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之初已具有重要影响的新人物画画家,他真正转向对大写意花鸟画的“功坚”,始于1978年,时年53岁。由于功底厚实,修养广博,出手便不凡。经过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上半期的磨砺锤炼,画艺益进,于1996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一举成功。此后几年间,他又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深化理性思考,澄怀悟道,创作状态更为自如率性,艺术个性愈加鲜明饱满。2001年再度晋京举办以“衰年变法”为题的新作展,此后,又在天津、郑州、广州、南京等地展出,反响强烈,我也由此开展对他的艺术研究。
汤文选对大写意花鸟画的新突破,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精神旨向——对传统观念的拓展;其二,语言张力——对传统形式的创新;其三;全球视野——对现代意味的探索。以下逐一评析。

(二)
汤文选热爱生活,关注生命,其审美观继承了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理念,但又注入了新的精神旨向。他认为:“天即自然,人即性灵,性灵与自然相和谐,就是天人合一”。①“宇宙生命无限丰富,人为天地新,人乃万物之灵,人能与丰富动人的宇宙产生心灵感应,与自我主体的性灵旨趣相沟通。主观的思想感情和客观的自然对象融为一体,二者有机结合,就是天人合一”。②这种精神旨向显然突破了传统花鸟画近于程式化的人格寓意,也截然不同于文人画家的闲情墨戏,而是演进为一种现代意义上的人性化和个性化,一种富于随机生发的激情奔涌。
值得注意的是,汤文选的人性化和个性化理念并非沉迷于一味的“自我”欣赏,更不是流连于表面的物象之美。他坦然声称:“不要以小我为宗旨。画画博大为上乘,个性为中乘,物象为下乘。”③“所谓博大,其实质是要画出宇宙生命的律动,画出天地间的灵气。这才是中国画的终极境界。”④
在这种“人为天地心”、“博大为上乘”的精神理念指导下,汤文选的大写意花鸟画突破了传统花鸟画中追求一枝一叶的意味和一点一滴的得失。他不迷恋那种赏心悦目式的“小道”,而醉心于触目惊心式的“大道”,将艺术表现的重心转向浑然和谐的宇宙自然生命本体,追求一种作品整体上气、势、意、韵、神的“大美”,融铸出自我性灵与宇宙生命相沟通的“人化”之境。他笔下的花草禽鸟,老虎乳猪、雄鸡小猫,鹭鸶游鱼等,无不注入了自我对生命本质的彻悟。
以虎画而论,历来画虎者多从自然属性出发,表现其威猛与凶悍,可谓波澜不兴。汤文选的虎画却有了极为丰富的新的生命表现力,从乳虎、幼虎、童虎、青年虎、壮年虎到老年虎,各有不同的人格寄托,他画的老虎就是“人”。它们或游于溪泽,或啸于山岩,或相互依偎,或两小无猜,或壮心未老,或舐犊情深,或英雄梦醒,或群英聚会,或幽涧群渡,或神威天纵……这种系列性的人格化表现,是汤文选宇宙自然生命本体论述的具体实践,其天人合一、“虎我两忘”的崭新诠释,体现了作者的丰富情感和博大胸怀。这是中国虎画史上前所未见的境界。
汤文选对花鸟画精神内涵的新追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他是用绘画来昭示人类与自然共生存的亲缘意识。正是这种精神旨向,从根本上决定了汤文选花鸟画的现代品格。

(三)
大写意花鸟画自明代徐渭开创,经过八大、石涛、扬州八怪、吴昌硕等的传承与发展,形成了完整的艺术体系。对此,汤文选极为尊重,但他又充分意识到,要画出时代精神,必需“在花鸟画的形式感上突破传统文人画倾向于雅淡疏朗、闲情逸志的格局,而赋予中国水墨画崇高而又宏伟的精神气度”。⑤为此,他尤为重视强化作品形式语言张力。
传统中国画的内核是“写画”美学体系,它包含三个要素:传写性(以形写神、写真、写生):倾泻性(写意、写心、写雄中逸气):书写性(书画同源、书画用笔同法、笔墨形式美)。这三者组成有机统一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中国画的民族特色。“写意画”观念萌芽于晚唐倡导于北宋,正式确立于元,成熟于明、清。写意画的审美倾向更为强调创作主体的倾泻性和水墨语言的形式美。
显然,汤文选对传统水墨写意画的精髓有着深切的理解,从他的作品中可以感受到他对“写画”美学体系的体悟、把握和精湛的艺术表现力。更难得的是他拓展了这一传统,从题材到意境,从章法到笔墨,都有了自己独到的发挥与创造。八大山人的精炼与灵动,吴昌硕的厚重与典雅,齐白石的朴拙与天真,在他的作品中似乎都体现,但是经过了他的融会贯通,结合他自身的特点,已然创造出新的艺术语式。
以农村题材为例,齐白石和汤文选都喜爱绘写,但情趣迥异。齐倾向于民间化、世俗化,往往流露出农民的情思;汤倾向于文人化、雅致化,更强调某种有意味的情节性和诗情画意。齐注重色彩对比,画面色彩丰富;汤以水墨为主,作品讲究单纯。齐用笔偏圆,讲韵致;汤用笔偏方,有块面感和现代感。即使两人画同一物,画面气息也绝不相同。
汤文选笔下的墨虎、小猪、麻雀,乃至兰、梅、鸡等,都形成了自己的绘画语言和鲜明的个性风格。画史上从没有哪一位画家将老虎和小猪画出那么多角度、那么可爱的人性美和笔墨美。再则,汤文选的笔墨挥写既具雄强的力度,更具气势上的震撼性,但又不是一味的霸悍,其中包孕着浓浓的韵味,因而耐人读,耐人品,耐人思。
另外,以水墨样式画虎,并提炼出一整套简笔写意虎的表现程式,是汤文选的首创,这如同齐百石画虾,徐悲鸿画马一样,是对中国水墨画艺术的新贡献。

(四)
全球化带来文化上的交融与碰撞,使包括大写意花鸟画在内的中国画面临新的挑战,同时也带来了开拓创新的机遇。
从艺术史看,中国的花鸟画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艺术品种,徐悲鸿曾誉之为“古今世界占第一位”。大写意花鸟的倾泻性,又与西方现代艺术追求即兴发挥的“情感表现”有着相“和”之处。因此,大写意花鸟画天然地具备着“面向现代、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潜质。
汤文选在寻求艺术发展之道的进程中,自觉地探索和吸收现代艺术中的养分,力求创作出既有传统厚度、又有现代精神的大写意画。事实上,他在学生时代就接触到西方一些流派、画家的作品,无形中受到影响。改革开放以来,他多次去西方办展,又亲睹西方一流大师,如毕卡索、米罗等人的原作。通过中西比较,他发现,汉画像石、画像砖和楚文化中的变形手法,与西方现代艺术某些追求不谋而合。他认为,八大山人的大写意画具有现代构成意味,与米罗之作有异曲同工之妙,但又比米罗更具思想内涵。因此,他坦言,超越传统不是倒向西方,也不是简单地“中西合璧”,而是将西方某些手法加以吸收,自然地融入到中国写意画艺术体系之中,使其成为纯粹中国式的现代艺术语言。
在汤文选不少作品中,显然亦已具备上述的品格。1985年画的《战正酣》和1998年画的《墨舞》,就是其典型代表。狂草般纵横飞舞的笔墨组成了难解难分的团块结构,既传统又现代,令人称绝。2001年画的《无题》,似枝似干,似龙似虬 ,已然进入超迈旷达的大写之境,画面水墨氤氲,线条节奏变幻,又是一番神来之笔。此画近于抽象,但又以中国特有的题画艺术使之精神含量昭升,其画道境界、天地文心的书法长题,令观者读画悟道,启示多多,余韵绵绵。
青年时代的汤文选,曾为中国现实主义人物画的创新作出过骄人的业绩;进入老年的汤文选,又为中国大写意花鸟画艺术的拓展作出了历史性的奉献。现代中国能同时在这两个画域获得如此成就者甚为寥寥。汤文选不愧为中国画一代大家。


20041月于金陵十门斋


(本文作者: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江苏省美协理论委员会主席)






注释
注①②③④ 大师谈艺丛书——《汤文选谈艺录》,河南美术出版社,2001年版,第910
注⑤ 同上,第51页。
11#
 楼主| 发表于 2013-1-5 16:37:14 | 只看该作者
为汤文选中国画艺术击掌、叫好!

——汤文选先生八十寿辰艺术专辑前言

国家要强盛,民族要振兴,离不开先进文化。文化艺术是上层建筑,它是民族意识的反映,反过来又能影响民族意识。
以豪迈雄强、阳刚大气为特征的汤文选中国画艺术给人以振奋、震撼和激励,这种艺术体现了时代特征和民族精神。它如同秦兵马俑雕塑是秦力量的象征,汉霍去病墓石刻为代表的汉代石刻艺术是汉朝深沉雄大的象征一样,汤文选的艺术呈现出的正是当今中华民族英雄梦醒,气正道大,豪迈雄强的宏大气象。
明代徐渭开一代写意花鸟画新风,至今四百多年间出现了三座艺术高峰:八大、吴昌硕、齐白石。这三位艺术巨匠,均是在继承前辈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包括技法表现和题材意境上成功的拓展与升华,二者缺一不可。只有某一方面的成功,可以是名家,但不是大师。著名画家喻继高说:“汤文选先生在大写意的成就与贡献上,当今无人可比”。中国美术馆馆长杨力舟说:“借物喻情,借物喻意,这些拟人化的手法汤先生运用自如,就这一点,我觉得他超过了前辈大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马鸿增说:“汤先生有多方面的突破,包括从题材到意境,从章法到笔墨。他在前辈大师的基础上又迈出了大一步”。
汤文选先生潜心学向,默默耕耘,宽厚豁达,与世无争。他半世坎坷,历尽沧桑,但他却以超常难艰的人生体验作铺垫,进行着艺术上的悟道与创新,他以超然和卓越的升华能力持续而又出色地进行着艺术实践,使自己在人材济济的中国画坛拔尘脱俗,成为经得起历史筛选的典范,成为继八大、吴昌硕、齐白石之后又一位承前启后,借古开今的一代国画大师。
我们为汤文选先生的艺术喝彩!祝汤文选先生长寿!艺术生命之树长青!




艾森普
(作者:《中华财富》副总编)
10#
 楼主| 发表于 2013-1-5 16:33:52 | 只看该作者


天地神韵,惟尚尔汤
             ——20世纪最后的写意国画巨匠, 汤文选先生画赞         




由于隔代,齐白石、徐悲鸿、张大千、潘天寿、李苦禅、傅抱石、李可染等高龄大师且不论,平生最景仰两位稍年轻的大师,一位即汤文选先生,另一位则为黄胄先生。在我看来,在前述高龄大师之外,对现代中国画贡献最大者,当非汤、黄二位莫属。
黄胄先生直接以写生进入国画,创制了大量画作,其中有不少巨制别开生面,使中国画进入了一个从未有过的新的境界。他的作品,对传统国画的笔墨、形韵、精气全面冲击,迄今影响至巨。诚如黄胄先生自言:“只有进攻,没有防守”。
汤文选先生同样引进了西画的理念、技巧、思维,对国画传统的笔墨、形韵、精气进行了改造,但明言继承传统,在传统的基础上再行创造。而且,比之黄胄先生的绘画题材多集中于人物、动物,汤文选先生则几乎是全面开花,人物、山水、花鸟、畜禽、走兽、虫鱼等等无所不及,且几乎全都留有神品可以传世,其中又尤以写意花鸟、走兽为甚,为中国画全方位的改造、创新立下了汗马功劳。
很凑巧,汤、黄二位先生均出生于1925年。让我兴奋的是,我所最景仰的新中国美术事业的开创者——徐悲鸿先生,在生时(1953年)曾对人说,他在中国的青年画家中最看中两个人才,一个是汤文选,另一个是黄胄,他们日后必将大有作为。事实果如其言,而且与我喜好的直觉不谋而合,真让我感到惊幸。尽人皆知,徐悲鸿先生素有画界伯乐之慧眼,而且侠骨柔肠,慷慨扶助,不仅公心亲举,更且仗义疏财。徐先生真圣人也!就我所知,后来名震海内外的南北二“石”(北齐白石,南傅抱石)的成才,便均受过徐悲鸿先生的惠顾。可惜徐先生天不假年,不能亲见其对汤、黄的准确预言。
时过境迁,自然生灭,黄胄先生也已于1997年仙逝,汤文选先生亦然耋耋老矣。今日由我命笔,作汤文选先生画赞,于我后生,何等荣幸!
面对汤文选先生的大量作品,我感到进入了一座巨大的森林,其中的每一棵树(作品)都具有参天的气象。或换用古人评画的九品标准,我认为,先生的不少画作可列为神品,而且无论人物、山水、花鸟等各类,均有作品可入神上极品之列。泛观近现代中国画界,能有如此成就者实在屈指可数,极少。
按照我对中国写意画最高境界的描述:精简的笔墨,气和的形韵,神奇的意境,我的确只在极少数画家的作品中能有所发现,然而在汤先生的作品中,可有此精简的笔墨、气和的形韵、神奇的境界者,不仅量多,而且面广、质佳。面对汤先生的作品,真是令人不能不神往,不能不惊叹,不能不折服。这也其实并非我个人的感受,国内不少著名画家、评论家也都与我具有同感:
著名画家喻继高先生言:“汤文选的画力度大,给人以精神上的震撼与振奋,汤文选先生在大写意的成就与贡献上,当今无人可比。”
前中国美术馆馆长、著名画家杨力舟先生言:“汤文选先生对齐白石等前辈大师的优点有所吸收,但他还有自己特殊的创造。借物喻情,借物喻意,这些拟人化的手法汤先生运用自如,就这一点,我觉得他超过了前辈大师。”
著名画家刘大为先生言:“在传统上继续向前推进很难,推进一寸都难,但汤先生作了卓有成效的追求。汤先生画的老虎、小猪、麻雀、花鸟小品很精到,可以说是神品。”
著名作家、画家冯骥才先生参观画展时动了真情:“这比吴昌硕画得强烈,您这么好的作品,在首都刊物上介绍不多,您是在埋头做学问。看来真正的大画家还在地方。”
著名画家何家英先生言:“汤先生的画里有一股浩然正气,令人感动。他对审美的理解太深,太透彻了,生活中一些常见的情节,一些小情趣,他拿到手上来,归纳后,一下子便大起来,他的作品哪怕是小画,也能给人震撼,看了过后叫人喝彩。”
著名画家贾广健先生言:“汤先生是我们年轻一代画家了解得比较多的老画家,他是继齐白石、潘天寿之后最引人注目的花鸟画家。汤先生在我心灵中的地位非常高,对汤老的艺术我非常崇拜。”
著名画家范扬先生言:“看了汤文选老先生的画展,气势夺人,震撼人心,应该说具有相当高的艺术成就。尤其在用笔的厚度上,不让齐白石,一流一流,一流高手。”
美术评论家马鸿增先生言:“大写意画领域发展相对慢,为什么?不是画家不努力,而是难度太大,几个大师,齐白石、潘天寿摆在那里,很难突破。但汤文选先生有多方面的突破,包括从观念到题材、到技法,他在前辈大师的基础上又迈出了很大的一步。”
美术评论家董玉龙先生言:“从历来入中国美术馆的藏品来看,除1954年创作的《婆媳上冬学》外……前后共十件作品,在三十五年的不同时间内,先后经评选参加历次全国美展,后又在不同的地点、由历次不同专家组成的选评组一致推崇,并收藏于中国美术馆,应当说,这是中国画创作和收藏史中的新记录。”
事实证明,汤文选先生国画大写意艺术水准的高超,的确已经获得广泛的公认。正是因此,我坚信我的论断:汤先生是20世纪最后仍然在世的写意国画巨匠,我也非常赞同2003年11月第4期《中华财富》封二上的标题:“汤文选——继齐白石之后又一位承前启后、借古开今的国画大师”的提法,汤文选先生在国画领域的实力和价值,无可置疑。
人类中的天才,几乎都是超越苦难的产物。察看历史上每一个天才的生平,他们无不是在与苦难比拼意志、比拼毅力、比拼智慧中度过,并从而战胜苦难、超越苦难,实质上也同时是战胜自我、超越自我,以达到智慧的升华而终于成为天才。
中国历史上的天才显然均是如此,或许还更不得不如此,中国的历史之父司马迁可以为我作证:“古者富贵而名磨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也。此人皆意有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失明,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实际上司马迁自身的遭遇也同样是如此。此外,宋代苏轼在《留侯论》中亦言:“古之所谓豪杰人士,必有过人之状,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汤文选先生既是中国20世纪最后的国画界巨匠,无疑应是中国国画艺术中的天才,所以,他的命运也终于难逃上述中国历史对“天才”的“符咒”。然而幸运的是,不论汤先生是自觉还是不自觉,反正他的确是选择了“淡泊”以明“思来者”之“志”,“临之而不惊”、“加之而不怒”,忍辱负重,宁静致远,从而才会有他的今天。
汤文选先生的艺术人生大致可以分为如下四个阶段:1957年前,写意人物画走向成功;1957—76年,20年人生的磨难和对艺术痛苦的执着;1976—79年,写意山水画的突飞猛进;1979年后,开始对花鸟、虫鱼、禽畜、走兽等写意画艺术终极的追求。可以这样说。汤先生的一生,简直就是中国现代国画艺术史的一个精彩的缩影。每当国画发展遇到危机的时刻,汤文选先生都会以他那天才的方式作出具有象征意义的回答。而这种回答也将作为重要的信息载入中国现代国画的历史。
建国之初,正当大家都在怀疑国画的前途,并质疑国画能否表现现代题材,特别是人物题材的时候,是汤文选、黄胄、杨之光、方增先等,他们为中国写意人物画,无论从笔墨、造型、意境等各方面,均作出了具有空前高度的创新,汤文选更是首当其冲。汤文选在1953年创作的《婆媳上冬学》参加1954年全国美术展览,获得一等奖,原作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应国家文化部委托,他又重作一幅送往前苏联文化部,日本出版的《世界美术全集》也收入了这幅作品。
195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首发美术邮资信封,共28枚,其中《婆媳上冬学》居然编为第1号,而许多其他大师的作品反倒编在后面,例如徐悲鸿的《喜鹊登梅》为第5号,齐白石的《虾趣》为第11号。可以想见,当时汤文选的作品所产生的影响之巨大。紧接着,汤文选又创作了《喂鸡》《说什么我也要入社》《送粮路上》参加全国美术展览后,原作均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可是谁也不会想到,1957年风云突变,仅仅一夜之间,“紧跟时代的著名青年画家”即成了“资产阶级右派”。可是谁也不会想到,1957年风云突变,仅仅一夜之间,“紧跟时代的著名青年画家”即成了“资产阶级右派”。1958年,汤文选被下放农村改造。就在这一年,他的大儿子汤成(12岁)病逝。1959年,一次严重的工伤压断了他的第12根脊椎骨,“监管者”竟然拒绝他回城就医,结果落下了终身残疾,永远直不起腰来。人格的屈辱、身体的病痛、体力劳动的重负,强制、占据了他的有形的生命,但却不可能灭绝他追求艺术的意志。白天不能画,他晚上画,偷偷在油灯下作画。他画喂猪的农民、画放鸭的青年,更画了大量的猪、牛、羊、鸡、鸭、鱼等等,艺术是他更执着的精神生命,尽管他肉体的生命却几乎是逆来顺受。
1961年,汤文选的右派帽子被摘除,他回到了艺术学院的工作岗位。1963年,他创作了《天空任鸟飞》参加全国美术展览,并入选《现代人物画选》;1964年,他与人合作,创作了四幅人物画《白手起家》参加全国美术展览,原作又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1966年文化大革命,汤文选的厄运重又开始。他的人物画被“上纲上线”,变成了“反革命毒草”,他又重新被戴上了右派分子的帽子,他的一家,妻子和三个孩子,全都被牵连。
整整十年,简直就是“地狱”,批斗、凌辱、劳改……,几乎彻底置他于死地,然而,他惟一痴心未改的依然只有国画艺术。
1976年文革结束,他再次被平反,再又拿起画笔。这次他多出了一个心眼,不敢再画人物,宁可转向不直接面对“人”的山水。这其实是命运要求他为山水画作出贡献。事实证明,他从事山水画写意时间仅仅短短数年,但其作品却别开生面,成就斐然。
1976—1979年,他怀着艺术创作的热烈渴望,走向大自然,他的足迹遍及鄂西神农架、房县、恩施、长阳等地的村村寨寨、山山水水。他奇迹般地创作出了一大批山水画新作。他的山水画,既继承了传统,又发展了传统。他把写实的创作方法和水彩的技法天衣无缝地融合进了山水画的创作,从而使他的山水画更具有了一种全新的艺术魅力。例如
《山乡之歌》、《幽涧车声》、《丹江之晨》等,简直就是中国写意山水画中的不可多得的神品。《丹江之晨》这幅不足六平尺的小幅绘画,却有着宏大奇伟的气势,几乎可与傅抱石、关山月的《江山如此多娇》媲美。
谈到汤文选1977年创作的《红日照丹江》,却不能不重提一件让人伤心的事。尽管这幅画获得了上上下下一片的叫好声,可是令人遗憾的是,当这幅作品被印成大量的宣传画时,因为汤文选是改正的右派,竟然取消了他的署名权。
1978年,汤文选应邀赴北京藻鉴堂文化部创作组作画。同年,汤文选二上黄山,情感激越,作诗一首:
               沧桑喜巨变,十载复登临;
               云随人意展,雨洗物华新。
               殊壑轰鸣里,群峰掩映间;
               看山心未已,终见夕阳明。
先生在苦难中挣扎了二十年,只是到这时才真正看到了明亮的夕阳。这让人感动,也让人心酸。
1980年,汤先生再次应邀赴文化部藻鉴堂作画,同时作画的画家还有:朱屺瞻、叶浅予、陈大羽、李苦禅、诸乐三、钱松岩、崔子范等。这次,他还与两位老画家,朱屺瞻和陈大羽,应北京画院邀请,三人合作了一帧大幅的花鸟画,后由北京画院收藏。
1981年,汤文选被任命为湖北美术学院副院长。
1983年以后,汤文选的艺术进入了又一个高峰期。他创作了一大批反映农村生活题材的花鸟画,如《村头拾趣》、《战正酣》、《晨光》、《秋忙时候》、《晨雀》等,这些作品在参加全国美术展览之后均为中国美术馆收藏。
从美术史的角度上讲,汤文选的这批写意花鸟画创作,丰富了传统花鸟画的题材,拓展了花鸟画的艺术境界,更重要的是,他赋予了花鸟画以空前的人文情怀。
在1985年美术新潮的时期,著名画家叶浅予先生一次在参观了汤文选的作品后情绪激越地说:“武汉汤文选的大幅通景,画了一大群麻雀,旋风似地向打谷场冲锋而下,题目《秋忙时候》。这是一幅创中国画奇妙境界的作品,真是气象万千,令人心旷神怡,谁说中国画不能创新奇?”叶老先生的话是对的。从汤先生的这幅画也让我联想到齐白石的一幅作品:《蛙声十里》,画中仅见水中一个个活泼可爱的小蝌蚪。最优秀的画家总是在用心灵作画,而决不只是在用手机械地涂抹。
先生的作品中,动物画,尤其写意画虎,是一大景观。虎是中国画中常见的题材,但汤先生的水墨老虎,不仅笔墨精简,形韵气和,更且意境神奇。例如《三春晖》、《天伦图》中的舔犊情深,《情却有情》、《双雄》中的伉俪间的依恋,《无猜》、《四喜图》、《双童虎》中的天真童趣,《他日兴风会有时》、《三日於菟气吞牛》中的意气风发,《英雄梦醒》、《盘龙卧虎》中的壮志雄风,《不向中原逐鹿肥》、《消夏图》中的豪迈威武,《群英会》、《风云际会》、《神威天纵》中群虎的壮观气象等等,这些人格化了的艺术形象,是汤先生满怀激情的创造,是他的“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精神情怀的艺术的再创造。汤文选水墨画虎,如同齐白石画虾、徐悲鸿水墨画马、李可染画牛等一样,是对中国水墨画的一大贡献。
1996年,汤文选个人画展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行。首都文艺界反响强烈。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的乔石及其夫人也来参观画展。人民美术等数家出版社出版发行了《当代中国画名家经典.汤文选花鸟画》.《大师谈艺丛书·汤文选谈艺录》.《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汤文选》.《汤文选中国画集》等。
北京展出后,又接着赴广东、深圳、山东、武汉等地展出,到处反响强烈。面对如潮的好评,汤文选写下了《七十抒怀》:
                风雨连宵梦迹新,挥毫欣对晓窗晴;
                浮名浪得惭知己,系日长绳伴我行。
1997年以后,汤文选开始了新的思考,即如何在绘画形式感上突破传统文人画雅淡疏朗、闲情逸致的旧格局,而赋予中国水墨画以崇高、宏伟的精神气度和境界。
1998年,汤文选与其子汤立赴台湾,于《国父纪念馆》举办大型中国画联展。
2001年,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研究院共同举办的《衰年变法——汤文选新作展》在中国美术馆的圆厅展出。展出1996年以来汤文选创作的六十余幅作品,包括许多大幅的近作。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美术星空》分别播出有关汤文选画展的专题片。
面对新世纪的中国画坛,汤文选对民族艺术充满了自豪感,他强烈地感到,中国水墨为尚的写意画,在国际上没有获得应有的地位。他毫不怀疑,随着国力的增强,我们的中国画绝对不亚于西方任何的画派。在绘画艺术上,没有高低之分。



先生的写意国画具有可观的“发现”、相对的“再现”、自由的“表现”,三者极其生动的综合,且达到了极高的水平。用我的理论来说,笔、墨、性即在于发现,形、韵、意即在于再现,精、气、神即在于表现。但精、气、神决不是孤立的表现,而是贯穿发现、再现之后的“天才”的表现。精,首先是笔、墨之精,其次是用笔造型之精;气,首先是墨、韵之气,其次是形、韵立意之气;神,首先是民族性、个性之神,其次是意境之神,最终是精、气之神,正是这种只有“天才”才能具备的“精、气、神”,才能最后真正达到艺术最高的境界——天地神韵。天者,乃空间、真的永恒;地者,乃时间、善的普遍;神韵者,乃美的意义的终极。而这,正是我文章的题目。惟尚尔汤,惟尚,可视为“唯上”,也可视为“唯在”、“尚剩”;尔汤,啊,汤先生您!


     (该文曾刊载于2007318《北京日报》专版介绍,
美术杂志总473期全文刊载,作者为著名哲学家、美学家)
9#
 楼主| 发表于 2013-1-5 16:31:55 | 只看该作者
绚烂之极   归入平淡
——论汤文选先生的绘画艺术
江岳
汤文选先生年逾八旬,在中国画领域辛勤耕耘了半个多世纪,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是当今中国画坛公认的国画大师。
近些年来,大陆画坛各种思潮和流派风起云涌,对此,汤文选
先生自有主张,他深知艺术发展有序,必定是坚持中国优秀的传
统,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中国画历经几千年的磨砺,其艺术
魅力没有消失,至今仍然透露出夺目的光彩。特别是大写意中国
画,寥寥数笔,在偶然中把握必然,形神俱备,而又活灵活现,是中
华民族的独特创造,堪称人类绘画艺术中的奇葩。在这块园地里,
齐白石、潘天寿、李苦禅等可以说已将这门艺术推向极致了,要想
再突破的确很难。然而,汤先生以锲而不舍的精神,迎难而上,作
出了他自己的创造,将这门艺术又向前推进了。
先生的画在审美上的特征可概括为:活灵活现。我以为,这
是大写意中国画的极高的境界。活者,宇宙人生的大生命、物我相
忘、笔我同一的大自由;灵者,取神摄魄、独抒性灵。要真正做到活
灵活现,没有于锤百炼的案头功和画外功是不可能的。
先生作品的“活现”,首先表现在他笔墨的老辣圆熟上,即使
是画鸟雀花草一类纤弱的对象,一笔一划之间也贯注着力透纸背的雄强生命活力。用笔的轻重缓急,用墨的浓淡干湿依随意造化与心源的变化而变化,拙中求秀,平中寓奇。这里特别值得提及的是汤先生在大写意花鸟画中引入了西画的明暗处理,丰富了中国画的表现力,当然,也增加了这门艺术的难度。寥寥数笔,不仅要有浓淡干湿变化,形神俱全,还要有明暗变化。像《月乍明》、《晨光》、《明月照积雪》、《弄影》等画,在淡墨的运用上,充分发挥了中国宣纸的特征,疏而不漏地画出了细腻的光感,这光感既是物理世界的再现,又是心理世界的表现,不露痕迹地粘合中西绘画的优势,造就了水墨画独特的朦胧美,这是单纯再现特体明暗的西方绘画所不能及的。而达到这一切,汤先生很少“做’’的痕迹,表现出随心所欲的天籁。这一方面是因为汤先生毕生都在磨砺笔墨,传统功夫可谓烂熟于心、笔我同一了;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汤先生对他笔下的花鸟动物长年累月地默察静观,太熟悉了,因熟悉而理解,因理解而升华,如同苏轼论画竹所言“其身与竹化,无穷出清新”,从而产生独特的感受和发现,再移情于物,又达到了物我同一的境界。
中国写意画,换个说法,也就是写“灵”。灵者,前面说过即取神摄魄、独抒性灵。在这方面,汤先生更是挥洒自如。
我很喜欢汤先生笔下的小猪,充满生活和生命的情趣。其笔
墨的洗练老辣,造形的生动准确,神态的维妙维肖,可以说是前无古人。猪很难入画;亦很难画好,而汤先生画了。能从猪这种常人眼里
又丑又脏的形象中发现美,这与其说应归功于汤先生的胆识,不如说应归功于他待人待物的善意和爱心。汤先生笔下的一草一木都寄托着他对童年和少年时代农村生活的热爱。以平常心写浓浓的乡情,这——点和齐白石一脉相承。不同的是,汤先生的画中又融进了新的时代感,至于画猪,更是深深打上了他独特的人生遭遇的烙印。在政治风暴的无情摧折下,汤先生曾有过—段鲜为人知的猪倌生涯。在那些
个身心俱伤的日子里,汤先生整天与猪为伍。相对于那时人整人
的冷漠与残酷,猪可能更通人性一些。也许是猪让汤先生暂时远
离人世的喧嚣和纷争,感受到了弥足珍贵的安宁和温馨,这—切又
化作了笔端的激情与灵性,于是,猪画活了、画神了,赢得了画坛的
—片赞叹。
人常说,画如其人,人如其画。这话在汤先生身上是应验的。汤先生为人谦和慈祥,纯真平实,没有一点名家的架子和傲气;记得那年我办个人画展,他不顾年迈,一大清早从武昌赶至汉口,比我还早到。后来到北京,又在病中为我的画展寄来“胸中神骏  笔底奔雷”的题词,奖掖提携后学之情令人感动。他宽厚豁达而淡泊宁静,终日潜心作画而不擅社交应酬。对画坛上的各种纷争,他有一种宽广的视野和胸怀,你画你的,我画我的,各行其是,与世无争。这些人格上的特点反映到他的画中,就表现出一种静气和大气。
一般来说,大画家都是全能型的,什么都能画,但同时又会在某一特定领域的特定题材有独特的偏爱和精深的造诣。没有偏爱便没有艺术个性。齐白石画虾,徐悲鸿画马,李苦禅画鹰,都是偏爱,都是个性,都是独一无二的创造。汤文选画虎亦然。他笔下的虎是他的一張亮丽的艺术名片。他画老虎,威而不凶,以静寓动,绝无张牙舞爪之态,至于母子虎、小乳虎更是画得脉脉含情,刚柔相济。汤先生有一次曾对我说到:“对同一题材,青年、壮年、老年会画出不同的意趣。我现在老了,自然会有一种超脱的境界。画得凶相毕露就俗了”。徐悲鸿画马从不点晴,动感中神采己飞扬;汤文选画虎重在点晴,静气中猛志更逼人。少一点,多一点,都有大气脱俗的异曲同工之妙。汤文选画斑斓虎皮粗笔大写,却对几根虎须细细刻画,如松针,似钢针,求得抽象与具象在艺术上的平衡。他还同我特地谈到“墨舞”这幅画。画面上,两只斗鸡撕打成一团,却题为“墨舞”。他并不看重争斗,隔着岁月之河遥望,其意只在墨舞。的确,汤先生笔下的墨是有灵性的,亦歌亦舞,充满生命的节奏和旋律,没有年轻气盛时常有的霸悍浮躁,却蕴藏着一种“绚烂之极  归入平淡”的沧桑感。
先生一生坎坷,但在他的画里,却看不到悲悲惨惨戚戚,而
是充满乐天的情趣。这也反映出他性格的另一侧面:刚强与坚韧。这在他的画中,常表现出一种内在的强悍和果断,如他画的梅花,不去渲染花朵的艳丽,而着重用刚健的笔墨表现枝干的苍劲,显现出一股傲视冰雪的英雄气。汤先生生活中非常随和,但他决不无原则地随声附和,趋炎随势与他无缘。埋头画画,昂头做人,无傲气却有傲骨,这一切都构成了他的画动人心魂的内在力量。他作品中蕴涵的静气与大气来自坎坷人生中痛苦磨砺,来自与时俱进,上下求索的艺术生涯,是旧文人画望尘莫及的,也与传统花鸟画相异趣。
先生的成功,张扬了中国画的传统精神,这有助于锐意革新
的人们,对传统的重新审视和再发现,这也是汤先生的绘画艺术对
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画坛的特殊意义之所在。艺术现代化 意味着艺术的日益多元化、多样化,而不是新的单一化,如某些人设想的所谓现代艺术的一统天下。况且,任何伟大民族的优秀传统中,都存在着自我更新的再生动力,存在着通向现代的内在途径,中国传统绘画也不例外。不必讳言,中国传统绘画这棵老树,植根于五千年中华农耕文明,然而,农业文明为工业文明所取代的现代进程孕育于传统中的事实,决定了任何现代都无法根除传统艺术的相对独立性。传统花鸟画对田园牧歌的眷恋不也正是现代人回归自然的心声吗?我想,如果不是一部份人类的贪婪和争战,打破了农业文明的宁静,大多数人类可能还是愿意回到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田园牧歌中。水泥森林般的现代都市並不是地球人理想的家园。事实上,后工业文明就带有许多反现代、向农业文明回归的倾向。田园牧歌在更高的历史阶梯上回归和重现,是人类的现代梦想,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传统花鸟画的艺术魅力是永恒的。这也是“绚烂之极  归入平淡”的更深层次的含义。
毫无疑问,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和传统花鸟画,将通过不断的吐故纳新,抽出新的枝条,重新焕发青春,从而汇入整个人类的现代艺术之林中,进入新世纪。这也是汤先生引以为荣的使命。他还在不倦的探索。他说:“风格是什么?风格就是个性。每个画家都在刻意追求,希望画出自己的特点来。古代那些非常高明的画家及其精品的境界,都是我们走向完善的一个阶梯。但前人的路并没有走绝,还是要继续走下去,还会出现很多高峰。另外,我们中国水墨为上的写意画,在国际上的地位是很不公平的。有人不是说21世纪是中国世纪吗?随着国力的加强,我们的文化,我们的水墨画,在世界上会有她的地位,我毫不怀疑。我们的这个东西不亚于毕加索、马蒂斯及国外的各种流派,跟他们不是什么高下之分,所以,我对自己的追求充满了信心 ”。


江岳;湖北省作家协会理论研究室主任,湖北省政府文史馆馆员、评论家。


8#
 楼主| 发表于 2013-1-5 14:47:54 | 只看该作者

7#
 楼主| 发表于 2013-1-5 12:25:47 | 只看该作者
6#
 楼主| 发表于 2013-1-4 19:10:37 | 只看该作者
http://www.xgrb.cn/bbs/read-htm-tid-2160838.html

汤立兄:请进入我市网媒《槐荫书画》。
江苏网站我的[工作室]也会发的。
                                      季超
5#
 楼主| 发表于 2013-1-4 18:06:40 | 只看该作者
《汤文选全集》隆重出版发行

●他是我国近现代美术史中重要的中国画艺术家和杰出的美术教育家。
●他被认为是“20世纪的国画巨匠”和“继齐白石之后又一位承前启后、借古开新的国画大师”

日前,全面呈现一代国画大师汤文选中国画艺术的8卷本精装《汤文选全集》由长江出版集团和湖北美术出版社隆重出版发行。由长江出版集团、湖北美术出版社、雅昌(企业)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举办的《汤文选全集》首发新闻发布会将于2013年1月11日下午两点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举行。
汤文选是20世纪下半叶伴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长起来的著名中国画艺术家和美术教育家。他早年以现代人物画名世,是建国之初率先参以西画理念和技法成功革新中国画的一员主将;他中年时期创作的现代山水画,活用传统笔墨,有浓烈的时代气息,别具一格;中、晚年致力于中国传统花鸟画的创新,他以敏锐的观察、巧妙的构思,精湛的技巧,开拓了花鸟画的新题材、新意境、新形式。他被誉为是“20世纪的国画巨匠”和“继齐白石之后又一位承前启后、继古开今的国画大师。”  
汤文选1925年出生于湖北,1947年毕业于武昌艺专。1952年起,先后在华中师范学院、湖北艺术学院、湖北省美术院从事教学与创作,曾任湖北省美术院副院长、湖北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汤文选全集》全面记录了其数十年大起大落、顺逆沉浮的独特人生和含英咀华、精进不息的艺术历程。他为我们展示了在20世纪中、西方文化激烈碰撞的时代背景之下,一位卓越艺术家在中华民族绘画艺术中筚路蓝缕的演进与创新;他作品中纯正的中国画风彰显了民族气派,展现了中华文化和中国民族绘画艺术生生不息的生命活力。
《汤文选全集》收入作者跨越两个世纪的两千余幅作品,有中国画工笔、写意以及人物、山水、花鸟、书法等。该全集主编:邵大箴;顾问:王文章、刘大为、冯远 王明明、杨晓阳、陈履生、郎绍君等。

                                         盛世文化传媒·供稿
4#
 楼主| 发表于 2013-1-4 17:59:24 | 只看该作者
3#
 楼主| 发表于 2013-1-4 17:53:51 | 只看该作者
=孝感籍当代国画大师汤文选先生《汤文选全集》出版发行!


怀念国画大师汤文选先生         

                                                                管季超

    今天是孝感籍国画大师汤文选先生辞世两周年的日子,《孝感日报》以专版刊发汤老代表作,表达家乡人民对这位情系故里的国画大师的深切怀念。应编者之约,特撰此文,向读者介绍汤文选先生的艺术人生。

    一、汤文选先生是当代中国画画坛少有的同时在现代人物画、新山水画、大写意花鸟画领域都取得了杰出成就的一代国画大师
    汤文选先生1925年出生于孝感,幼年从父读《论语》,临摹家藏古画。1947年求学于武昌艺专,研习花鸟画。1952年任教于华中师范学院图画系,后任教于湖北艺术学院。1965年起在湖北省美术院专事国画创作。数十年来,汤文选先生不懈探索,在现代人物画、山水画和大写意花鸟画三个领域都有杰出成就,汤老早年的学生陈立言先生说:“文选老师无论画什么,总能胜人一筹,站在舞台的中央。”

    ——汤文选先生上世纪五十年代创作的以《婆媳上冬学》为代表的一批新人物画,成为新中国美术史上的经典之作。
   建国之初,正当人们怀疑国画的前途,质疑国画能否表现现代题材,特别是人物题材的时候,汤文选先生与黄胄、杨之光、方增先等一批青年画家从笔墨、造型、意境等方面对国画人物画作出了新的探索。汤文选先生1953年创作的《婆媳上冬学》参加1954年全国美展获一等奖,原作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其后,文选先生又创作了《喂鸡》、《说什么也要入社》、《送粮路上》等现代人物画,参加全国美术展览,均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汤文选先生创作的这些现代人物画,在中国画坛急需突破之时喷薄而出,成为了新中国美术史上国画人物画的经典之作,具有里程碑意义。

    ——上世纪七十年代中后期,汤文选先生以荆楚山川为蓝本创作的山水画新作,将时代景观与自然山川相结合,充满浓烈的时代气息。
   1976年至1978年,汤文选先生足迹遍及鄂西神农架、房县、恩施、长阳等地的山乡村寨,创作了《丹江晨晖》、《峡谷新城》、《幽涧车声》、《遥望神农架》、《柳林峡风光》、《武当晨曦》、《溪峡放歌》、《土家山寨春意浓》、《山乡四月》等作品,摒弃了传统山水画程式化的格局,以真山真水为本,活用传统笔墨,别开诗情画意之新面。

    ——1978年以后,汤文选先生在大写意花鸟画创作领域取得的卓越成就,奠定了一代中国画大师的历史地位。
   大写意花鸟画集诗、书、画为一体,是中国画艺术中的代表性绘画。这个领域里产生了八大山人、吴昌硕、齐白石等享誉世界的伟大画家。文选先生学养深厚,能诗、能书、能工、能写,继八大山人的“简约清脱”、吴昌硕的“古厚朴茂”、齐白石的“妙造自然”之后,别开“博大沉雄”之画风。
    汤文选先生的大写意花鸟画艺术,无论是题材、内容、境界,还是笔墨、形式和构成,都在继承前辈大师的基础上有发展、有突破、有创新。庄重威严的墨虎、憨态可掬的乳猪,厮打成一团的斗鸡,卓立于湖面的鹭鸶,旋风般掠过打谷场上的群雀等,无不注入了人的情感,透露出时代气息。梅花、兰草、劲松等这些国画中常见的题材,到了文选先生笔下,亦是个性独具,彰显着深邃昂扬的精神境界,展现了作者胸襟博大而又亲切平和的人格魅力。大刀阔斧的笔墨,匠心独具的构成,使其大写意花鸟画以阳刚之美、雄浑气魄,卓立于中国画坛。

    二、汤文选先生重情重义,情系故里,关怀后学,关心家乡文化建设,美誉遍澴川,是孝感人民永远的骄傲。
    汤文选先生19岁离开家乡,一生之中大部分时间生活在武汉。无论是政治上遭受磨难、困顿失意时,还是在画坛上春风得意时,他始终与早年的家乡同学保持着真淳的学友情谊。有一年春节大年初二,笔者在孝感解放街碰到文选先生和他的几位中学同学李汉杰、孙璞、严发显等先生在一起逛街,汤老说,在家乡过节,人亲水也甜,快活啊!
   对家乡美术界的后学,无论是在文化机构工作的美术专干还是业余美术作者,文选先生只要有机会接触,无不热心指导,倍加爱护。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文选先生多次应邀回家乡参加孝感美术界的活动。有一年,汤老应请为原县级孝感市大礼堂门厅作画,他让潘直亮把在孝感城区的美术爱好者都通知来看他作画。汤老花了几个小时,画了一件长3.40米、高1.36米的《春风得意图》,这件作品以墨竹、山石、牡丹、水仙、迎春花和春草呈现春景,在画面上方,数十只振翅奋飞的小鸟翔于晴空,是一件笔墨酣畅的精品巨作。观看汤老作画的孝感美术爱好者目睹作画全过程,受益良多。
    孝感县文化馆美术干部骆雪接受创作《观音岩水库》的任务,文选先生不仅帮他构思画面,还亲笔修改润色。另一年的正月,汤老还在老同学的陪同下,到骆雪家看画、评点指导。
    1975年,原孝感地区有关部门在黄陂县城组织了一个“美术培训班”,请汤老为学员讲课。汤老应请为孝感籍学员余常德、沈威作头像写生。1988年,原“孝感地区美术家协会”成立时,汤老应请到会,余常德又将这件头像写生带到现场请汤老补题,汤老欣然提笔,写下了几十个字的长题。
    汤老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多次应请回乡作画。得知汤老回到家乡,美术爱好者都会自发地去看望汤老,有些业余美术作者忍不住会向汤老求画。骆雪回忆说:“汤老对家乡的求画者,不论尊卑,有求必应。白天画不完,晚上加班画。县委招待所有一位服务员小胡,非常喜爱汤老的作品,几次想求画,不敢开口。汤老知道后,在晚饭后,又专为小胡画了一张。小胡接过汤老的画,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有些当年的老同学庆寿,请汤老作画,汤老就画一件《松龄鹤寿图》相送;老同学的孙子过十岁生日,汤老也画一件《乳虎》当作礼物带回家乡。家乡的美术爱好者提及汤老,无不赞佩其平易近人、重情重义。
    文选先生一直关心着家乡孝感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只要家乡文化艺术部门的同志有工作上的事请他支持,他都会尽力满足请求。
    原县级孝感市的“孝感书画学会”成立,汤老应请到会,精心创作了一幅《迎春图》赠给学会;应城蒲阳书画社成立,汤老应请到会,画一件《墨虎》相赠;1992年,孝感市承办“第二届全国农民运动会”,汤老邀约陈立言、邵声朗、张善平、魏金修、金伯兴等知名书画家来孝感义献作品。家乡毛陈编印《龙店区志》,汤老应请题写书名。1992年,汤老应请为《孝感日报》题写报头。孝感有关部门编辑“孝感文化研究”的论文集,去请汤老题书名,汤老欣然提笔。
    孝感许多文化艺术界的年长者提起汤老,都说:文选先生有恋乡情结。只要找到文选先生,一说是为孝感家乡文化艺术事业办实事办好事,文选先生都毫不犹豫地应允,尽心尽力去办。
    文选先生对家乡的情感,对家乡发展的关心,笔者也有亲身的体会。1984至1988年,笔者多次趁赴汉观看画展的机会到汤老家中拜访,每次去,汤老都会放下手头的事情,泡上茶,陪我一起聊天。1987年省花鸟画研究会举行首展,笔者看完展览,买了一篮水果,去拜望汤老。汤老一见就说,你父亲是我的校友,你是我老屋里的伢儿,来玩我高兴啊,买东西干什么?汤老陪我坐在客厅里聊天,问老同学的近况,又关心地询问家乡文化教育事业方面的发展近况。文选先生说,要是有个地方能经常办些展览就好了。我告辞时,文选先生送我一方上好的印石,还拿出几件书画作品让我选一件作为“回礼”。
    汤文选先生是20世纪下半叶伴随着新中国的历史进程成长起来的卓越的国画艺术家和美术教育家。他大起大落、顺逆沉浮的坎坷人生,含英咀华、精进不息的艺术旅程与国家民族的命运血肉相连。他情牵故里,赤诚待人,重情重义,关爱后辈的高风亮节,温暖着故乡的人民。
    2011年5月9日,“汤文选艺术研究中心”在孝感学院揭牌成立,汤文选先生的次子,当代最具实力的大写意花鸟画家之一的汤立教授亲临“中心”成立仪式。在此之前,汤立教授多次向孝感学院捐赠美术图书,在“中心”成立仪式当日下午,汤立先生与陈立言先生还为孝感学院学生作了讲座。
    有一位美术界的朋友在“中心”揭牌仪式后的座谈会上的发言,引起与会者的共鸣:“我们要学习汤文选先生的高尚艺德,研究汤文选先生的卓越艺术,传承汤文选先生的创新精神,把孝感文化教育等各方面事业推向前进,才不辜负汤老对家乡的热切期望啊。”
天地神韵 博大沉雄----《孝感日报》25日第四版==汤文选先生的艺术人生
http://xnjyw.5d6d.net/forum-173-1.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3 21:08 , Processed in 0.16443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