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教师之友网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孝南区中小学教师原创教育写作文稿目录=2013。3。19。本站约稿/请实名上传

[复制链接]
9#
 楼主| 发表于 2013-5-25 16:55:23 | 只看该作者
爱研究是教师发展的必备品质

樊志瑾(江苏省如东高级中学党委书记、特级教师)



一位著名的教育家曾经这样说过:“如果我们不想使天天上课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么你就应当走上从事一些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今天我们需要当个爱研究的好老师,这是我们的学生,我们的课堂,我们的事业向我们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提升自己的必由之路。因为,不研究的教师只能成为教学的传声筒,不研究的教师没有自己独立的精神,自由的思想,不研究的教师只能平平庸庸当个教书匠,培养不出智慧的学生,也享受不到幸福快乐的教育人生。

当个爱研究的老师,研究的课题在哪儿?我以为:根在哪儿,研究的课题就在哪儿。曾经一度“研究”似乎是中小学老师遥不可及的事情,没动力,没时间,没精力,更多的人是不知从哪儿下手研究什么。近年来,这种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善。每次去参加省特级教师、高级教师以及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等评选工作,看到这些优秀的老师一份份厚重的研究成果,顿生感悟是:我们的根在哪儿,研究的课题就在哪儿。作为一线的老师我们的根在学生、在课堂、在学校,用发现的眼睛在学生、在课堂、在学校寻找研究的课题,以教书育人为前提,以提升自我为动力,在学习思考中、在热点难点中寻找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会发现研究的课题如此丰富,研究的空间如此广阔。做研究非一朝一夕之事,它需要我们花费很多时间很多精力;做研究更非功名利禄之事,它或许不像一堂公开课,让你声名远扬,它更不像一次精彩的表演,让你光彩耀人。它需要我们有淡泊名利的品行,更需要有潜心育人之情,求真务实之风,宁静研究之志。

当个爱研究的老师,研究的智慧在哪儿?我以为,心在哪儿,研究的智慧就在哪儿。曾经读过一个故事:有三人在黄昏结伴散步,分别是昆虫学家、商人和教师。散步途中,昆虫学家突然停住脚步,仔细聆听。另外两人很奇怪,你在听什么?昆虫学家很兴奋:我听到蟋蟀的叫声,那是一只特极品的蟋蟀,并兴致盎然地描述这种蟋蟀的特征。可商人和教师一脸茫然。他们继续前行。这时,从昆虫学家口袋里掉了几枚硬币,他没有发现。商人却发现了,他故意放慢脚步,落在后面,悄悄地把硬币捡起来放进了自己的口袋。三人继续前行,经过一间破草屋,教师突然停下来,竖起耳朵,他听到了琅琅读书声。他正想给另外两人谈自己的感受,但发现他们已经走远,对茅草屋的读书声浑然不觉。为什么只有昆虫学家听到了蟋蟀声,商人捡到了钱,老师听到了读书声?职业的差异只是表面现象,根子是他们的心思摆在不同的位置上。由此我们是否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心在哪儿,智慧就在哪儿。我们这些做老师的人,是对学生、对教书最敏感的人。把我们的心放在学生的生命上,放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就会产生关注学生生命成长的智慧;把我们的心放在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中,就会产生让课堂灵动,让师生互动,让思维插上翅膀的智慧。把我们的心放在教育教学研究的天地里,就会产生出由自在王国奔向自由王国的教育创新的智慧。

当个爱研究的老师,研究的成果在何处显现出来?我以为,实在哪儿,研究的成果就在哪儿。从教三十多年,我以学生为研究对象,以德育为研究范畴,以课题为研究载体,在学校这块研究的沃土上耕耘。八十年代初在对中学德育的系统性层次性的研究中,构建了我校“三校三课”立体教育体系,研究成果在中国教育报推介;九十年代初,从活动性课程的面对研究德育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我所主持的省级课题“中学德育活动课程研究”获得了省一等奖。进入新世纪,为实现“人文性、生态型、数字化”办学目标,我以生态型德育研究为突破。主持省级重点资助课题《中学生态型德育的实践研究》,培养了一批研究的青年教师,也让学生们在我们的研究中分享教育的幸福。我们一线的老师做研究要重在实践,在行动中研究,并用研究去指导行为,让自己逐渐走向理性和成熟。从我校有成就的老师成长的规律去看,他们都有爱研究的品质,他们不仅积极参加学校大型课题的研究,而且都热衷于自己的微型课题的研究。从“九五”至“十一五”期间,我们结合德育工作,开展了《中学德育活动性课程研究》、《中学生态型德育的实践研究》、《中学党组织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研究》、《新课程背景下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等研究都取得了累累硕果。研究的过程不仅让我们享受成功的喜悦,也促进了学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促进了师生的全面健康和谐发展。实践证明,我们要做真实的研究,实实在在的思考问题,脚踏实地地采集案例,用自己的大脑进行独立思考,从事务实的有益的研究必定能在研究中收获希望,成长为一个幸福的好老师。


相关链接如下:
http://www.rdzx.net/TopicDetail.asp?TopicID=5279¬etype=4&currID=73&page=1&recindex=9
8#
 楼主| 发表于 2013-5-21 20:34:44 | 只看该作者
(孝感)安陆市实验小学举行首屇班级空间评比
[作者] 张少华 [来源]安陆市实验小学[发布时间] 2012-06-15


    “欢迎大家光临二(9)班的班级空间, 这里是师生交流的平台, 这里是孩子们放飞理想的舞台, 我们用空间记录班级成长的足迹, 我们用空间展示孩子们的风采。班级空间是孩子们生命的加油站,班级空间是我们共同进步的见证。”2012年6月14日下午,在安陆市实验小学的两个网络教室分别举行了1-3、4-6年级共七十二个班级空间的评比活动。每班的班主任围绕“发挥班级空间作用,搭建展示交流平台”这一主题介绍了本班的班级空间内容。参加展示的班级空间中收集了学生的成长档案,介绍了学习的方法,展示了学生的风采,记录了学生的童言稚语、老师的谆谆教导、家长的殷切希望,同学之间的相互鼓励,分享了优美动听的音乐,探讨了班级空间制作的方法……内容丰富,各具特色。
    如姚萍老师的二(11)班空间《老师寄语》里有她亲切地指导、温馨地提醒;宋继霞老师的班级空间《雨荷作文集》里收录了同学们精心发表的习作,《班级自主管理》里不仅明确了每个学生的管理任务,交流了学生在自主管理中的经验,更展示了学生在自主管理中的风采;王小华老师的六(8)班空间《好书推荐》给学生们提供了益于身心、促进阅读的好书推荐书目;《在线制作》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网络资源;《相册》里留下了孩子们参加各种活动的精彩瞬间;吴娟老师的一(6)班空间《作品秀》里,她针对一年级学生不会打字的特点,精心拍摄下学生的每一次优秀作业,以图片的形式形象地展示着学生的成果;谭幸福老师的六(6)班空间的《家校联谊站》里有老师、家长、学生之间真诚地互动交流,《金色的童年,成长的足迹》里详细地记录了每一个同学成长的点点滴滴;《天使的梦》把本班学生的空间与以前所带班级的新浪博客链接,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不断学习、交流;李桂林老师的四(6)班空间《音乐盒》收录了孩子们喜欢的歌曲;任云霞老师的二(5)班空间的《音画欣赏》里收藏了精美典雅的音画作品,让人赏心悦目……
    班级空间依托学校网站,把班级空间与学生个人空间进行链接,有效地构建了学校——班级——个人三维一体的网络空间,切实地实现了学校、老师、家长、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为教育教学营造了良性信息环境,使其成为老师、学生、家长交流、学习的平台,学生自我展示、自我管理、多项交流的舞台。
    本次的班级空间评比,提高了老师们对班级空间建设重要性的认识,促使了老师之间地交流,为学校网站的不断完善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展示空间 交流学习



空间首页形象生动


班级介绍图文并茂


学生相册彰显个性


成长档案见证成长快乐


师生、家长互动热闹、温馨
7#
 楼主| 发表于 2013-4-11 20:25:56 | 只看该作者
6#
 楼主| 发表于 2013-4-3 13:23:07 | 只看该作者
5#
 楼主| 发表于 2013-3-24 01:42:08 | 只看该作者
4#
 楼主| 发表于 2013-3-19 07:24:51 | 只看该作者
3#
 楼主| 发表于 2013-3-19 07:21:42 | 只看该作者
=让好的教学教研经验传播得更远更快,不好么???


2008年元旦之前,我从不上网。
到2008年3月10日,我会开机关机看网了。于是请一位武汉的书法家朋友帮我操作,开通了以服务本区语文/艺术课教师为初衷的http://xnjyw.5d6d.net/thread-20665-1-1.html《教师之友网》。
此前,印赠各学区/校100期八开小报http://xnjyw.5d6d.net/thread-21110-1-1.html《小学语文教师之友》。
编报比较麻烦,网传则方便得多。

今天花了整半天时间看了些资料。
这些资料印数有限。有的可能不到10份,我也是今天才看到。

上楼《约稿》中列出的,是以我个人眼光来看,有传播价值的一部分。

既然我觉得这些文字有业务交流/成果推介的价值,就发此《约稿》帖,诚意一约。不催不请,将选择权交给受邀者。

需要说明的是:
1,这些文字全有电子稿,不会多添各单位麻烦;
2,约稿是个人行为,不代表任何官方评价,无稿费,无奖证;
4,注册/传帖必须实名,以示自负文责;


=不用实名注册,不会‘放行’!
==管季超邮箱:xnjyw123@163.com ,您不乐意注册,本站可为您代传。
=本站谢绝抄袭拼凑之作,谢绝低劣帖文!!



2#
 楼主| 发表于 2013-3-19 07:19:37 | 只看该作者
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教师之友网》诚意约稿(之二)
http://xnjyw.5d6d.net/thread-57350-1-1.html

一、《孝南高中课例研究制度》文本
☆建议上传:《教师之友网——教学艺术研究》专栏
二、杨少安文《学习“探究教学理论与实践”材料的体会——以“数字时代与地理信息技术”为例》
☆建议上传:《教师之友网——跨科观察》专栏
三、余培新文《高中英语探究教学心得》
☆建议上传:《教师之友网——晏培莉初中英语名师工作室在线》专栏
四、李永丰文《浅谈高中数学复习课中“问题探究”教学模式》
☆建议上传:《教师之友网——数学思想与数学文化》专栏
五、刘俊友文《我的探究教学理论学习体会》
☆建议上传:《教师之友网——教学艺术研究》专栏
六、李贤文、刘俊友文《探究教学理论与实践》学习体会
☆建议上传:《教师之友网——教学艺术研究》或数学专栏
七、刘敬阶文《打造高中化学有效课堂教学》
☆建议上传:《教师之友网——跨科观察》专栏
八、田家庆文《新课改下关于物理教学的思考》
☆建议上传:《教师之友网——跨科观察》专栏
九、孝南高中晏文哲、高新红、杨少安、匡琳、蒋海霞、周芹、沈虹、黄启安、彭浩、吴雷、程勇强、姚文斌、胡银桥、乔志利、周立波、邱桂华、冷五一、黄强锋、武艳阳、黄润平、冷辉、鲍小龙、田安平、邓丹、李忠华、喻华国、刘凡、夏惠萍、杨柳、向露、杨秀丽、王茂、黄启安、余波、汤志英、梁蓓、张发明、黄亚军、张文德、彭文静、刘长征、刘耀明、邓海峡、彭文静、李文俊、陈凯、陈翠红、陈婷、杨平、冯杰、胡银桥、祝道才等老师的教研文章管季超一一拜读,受益匪浅!另有由学校语文组组织的课例研究活动案例也甚好!
可不可以请孝南高中的同志们看到后,按本站栏目内容分类上传呢?
十、卧龙学区中心小学饶爱军《圆的认识》教案
卧龙学区黄花明德小学宓太兵《数学广角——烙饼问题》教案
卧龙学区长湖学校程镜薇《周长》教案
☆建议上传:《教师之友网——数学思想与数学文化》专栏
十一、请卧龙学区熊丽霞、徐云华、饶云琴、刘艳、晏志华老师上传已有电子稿,但读者面不会超过30人的教学交流文稿。
十二、看过不下50个“课题研究”成果集子,对孝感一中一个关于“培养青年教师”的课题和孝南高中关于“校本研究制度建设”的课题印象深刻。
如果能在《教师之友网——中小学教科研课题研究成果推广专区》完整地呈现这两个课题,相信会对所有学校的“课题研究”都有参考价值。
“课题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求真进步,不是为了弄个牌子,弄几个奖证,工作总结中有一项可以说说。
一所学校的办学高度取决于教师的专业生活方式,一个单位的学术声誉取决于其成员群体的价值观和文化氛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10 10:17 , Processed in 0.153820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