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在探索中追寻农村教育的新境界 [打印本页]

作者: 管季超.    时间: 2009-3-12 16:37
标题: 在探索中追寻农村教育的新境界
在探索中追寻农村教育的新境界

——杨店学区学术内刊《探索》创刊号读札

孝南区教科所    管季超

    在孝南区所有乡镇中,我对杨店镇的教育状况,较之其他乡镇相对而言更为熟悉一些。
    早在1995年春,应当时的杨店镇教育组领导的邀请,我和程崇敬同志一起,用了差不多半个月的时间,跑遍了杨店镇的所有学校,制作完成了反映杨店镇“普九”成果的电视专题片《托起明天的太阳》。
    从那时起,我就对作为“楚天明星乡镇”的杨店镇的一切信息特别留意。从事专业教研工作以后,又先后与三任教育组(学区)教研员亲密合作,以各种形式或深或浅地参与过该镇的一些教学教研活动,与该镇不少学校领导和一线教师朋友慢慢熟识起来,并在纯净的业务合作中建立了君子之谊。
    ——杨店镇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在我区名列前茅。
    杨店镇的党政领导重视教育,杨店镇的人民有尊师重教的传统。
    ——最近十余年来,杨店教育事业发展速度比较快,改革的步子大。杨店教育人敢为人先,勇于创新,常常为全区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新经验。
    ——经过若干年的努力,杨店镇基本完成了学校布局的合理调整,教师队伍的有序整合。优化教育软硬件资源方面的举措气魄大,效果好。普教、成职教、幼教,都有可圈可点的亮色。
    ——杨店镇中小学有一大批敬业爱岗,好学上进,热心参与各级教研活动的优秀教师。作为小语、音美、幼教教研员,我对他们中一些深具潜质的青年教师朋友,留有深刻印象。
    这是我个人的一些感受和印象,相信区内教育界同仁也会有同感。
    在又一年桃花含苞待放的季节,杨店学区教研员崔春同志将学区筹办的学术内刊《探索》创刊号清样稿交到我手中,嘱我写点读感文字置于卷末。
    我一向珍视来自一线工作的同志们的文字,重视来自合作伙伴业务工作方面的请托。欣然应命,以诚恳和友善的态度,表达一些阅文时粗浅的感受,与这本学术内刊的作者和杨店镇中小学教师朋友们作一次交流。
    将近30篇文章仔细读完之后,我获得了这样几个印象:
    一、《探索》学术内刊首期内容比较丰厚,汇积了杨店教育界同仁目前在教育教学诸方面的实践与思考的成果.
    作者们探索的领域是较为宽广的.既有教管人员对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下农村学校管理工作的新思考;对如何建立立体管理模式,切实推进养成教育的新实践;对培养和保护学生个性的独到见解;对小学生心灵健康教育的深刻感悟。又有一线教师班级管理经验的实践总结,对教师职业生涯中如何克服职业倦怠的对策分析。
    文章切入角度的多元化,多向度,体现了杨店教育界同仁探索与实践的丰富性和精细化。
    二、也许是因为工作角色背景的特殊性,笔者在研读“学科教学研究”这一版块的18篇文章时颇多共鸣,很受启发。
    ——一线青年教师在引导小学生读写结合、乐写悦读中的许多做法,与笔者十多年前在中学语文教学一线时作的若干探索颇为相近,当然也就引为同调,深怀欣慰。
    “雏凤清于老凤声”,欣看新竹蔚成林。教育事业的发展寄望于青年教师承继传统,守正创新。
    ——农村教育受到生源条件、教学设施、信息资源等方面的一些制约,现实的困难着实不少。但如果转换思维,重新发现,也有许多得天独厚的优势。
    本期中即有作者对发掘利用传统文化资源、乡土文化资源运用于教学的问题,作了颇有新意的阐发。
    ——一线教师工作繁重,能用于系统理论学习和教育写作的时间不可能很多,开展教学科研有许多困难。但一线教师植根于真实的教育情境之中,每天面对许多需要应对的具体任务,每天都会被迫(当然更好的是“自觉”)去思考一些问题。
这样一来,与专业教学研究人员相比,他们更容易产生强烈的研究意识。
    一线教师既是研究的主体,又常常是研究对象的构成要素。这种双重身份决定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面对所谓“理论”有了一种本能的“反省”。这种“反省”性的研究意识几乎是本能的,不需要特别发动的。事实上,我们一线教师几乎每天都在进行这种“研究”,自觉的或为了应对工作的,可系统言说的或以“潜述说”状态存在的。
    教学研究的核心是“问题”。所谓“问题”,就是需要研讨的矛盾、疑难。
这种矛盾、疑难,都是与一定的教育教学情境联系在一起的。矛盾总是具体的矛盾,疑难也都是具体的疑难。缺失情境,就没有所谓的矛盾和疑难,也就失去了体验的真切性和研究的针对性,稍不留神就会落入空泛。
    正是在研究的鲜明的“问题解决”的特点上,在研究成果一旦产生即刻可以转化为教育的“生产力”上,一线教师较之专业研究人员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如果我们善于利用自身的优势,让实践与思考双翼齐飞,让探索与言说相伴偕行,我们一线教师一定能够常有发现,常获创意,一定可以积累起丰沛的教育实践智慧,成为问题解决的能手,学科教学的专家。
    本期“学科教学研究”专栏的文章很有几篇比较好地呈现出“应对真实情境,寻求问题解决”的“草根教研”特征,展现出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成理、贴近教学实际的朴质风格。
    笔者在教学一线工作多年,深知一线教师的甘苦,能体谅作者们在选择论题、斟酌文辞上付出的艰苦,对本集文章中存在的这样或那样的瑕疵不拟在此过多评说。相信会有机会与作者们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再作更充分的交流。
    一位优秀的教师,必然会不断审视自己的教育思想,通过阅读,与古今中外教育家进行思想对话;必然会踏实工作,不断反思,不断积累,凝聚起独具个性的教育实践智慧;必然会不断让自己的专业精神在教育实践中淬火,常放光彩;必然会树立起学高身正,儒雅淳厚的专业人格。
    而这一切,正是杨店镇一线教师朋友们已经努力在做,今后一定会做得更出色的。
    教海探航,是勇敢与智慧者的事业。既然《探索》之门已经开启,春花已然在古驿的田畴绿野中绽放,秋实在握的丰收图景,就是可以满怀信心去期待的了。
作者: 管季超.    时间: 2009-3-12 16:47
标题: 补注
此文原载杨店学区学术内刊[探索]2009年创刊号
                                                                                                 拜请坛友指正。
作者: 管季超.    时间: 2009-3-12 16:56
与[教师之友]携手前行 让古镇教育再谱新篇
作者: 遥看天河    时间: 2009-3-12 17:52
要能得到一本就好!
作者: ljx李俊勋    时间: 2009-3-13 19:49
标题: 好文章
读管老师的文章是一种享受,真不愧是大家的文采!
  有管老师的读札,杨店的文化内刊《探索》将更加增色!
作者: ljx李俊勋    时间: 2009-3-13 19:53
管老师:
         您不愧是从一线优秀老师中走出来的教研员,文章读来亲切感人、实在!
         管老师您辛苦了!
作者: 管季超.    时间: 2009-3-15 11:11
标题: 链接一文,专递杨店青年朋友
新课程背景下农村青年教师专业化成长初探
作者:周传树   
一、问题的提出
国之大业,教育为本。国力的竞争归根于人才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归根于教育的竞争,教育的振兴系于教师的素质。
中国是农业大国,绝大多数孩子生长在农村,进一步提高农村教师的素质是目前新课程改革面临的一大新挑战。
而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不仅是有知识、有学问的人,而且是有道德、有理想、有专业追求的人;不仅是高起点的人,而且是终身学习、不断自我更新的人;不仅是学科的专家,而且是教育的专家,具有像医生、律师一样的专业不可替代性。因此,作为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必须随时对自己的专业结构、教育教学技能进行调整,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学习、研究和反思,必须对自己的知识、能力与经验进行整合,这是教育发展的时代需要,是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但是在广大的农村学校,由于待遇、设备等各方面普遍不及城镇,导致一些优秀教师和具有中高级职称的骨干教师流失到城镇或私立学校,而刚分配到学校的新教师,在专业技能和素质等方面需要进一步培养和提高。这对农村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建设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紊乱,也给农村教育质量带来很大程度的制约。据笔者调查,某县某学区(位于农村)11所农村中小学学校中今年刚分配的新教师有25名,其中有很大一部分老师“教非所学”。其中专业不对口的占15.8%,学历资格不符合的占36.6%。这种教非所学、青黄不接的现象成为困扰农村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最大障碍。
现今的农村学校,青年教师人数比例相当大,有的学校则高达88.5%,如何提高这支庞大而专业素质又不高的青年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水平,不仅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广大的师范院校、教育学院面临的课题,也是广大中小学校长、教师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
二、什么是教师的专业化
教师的专业化是一个具有浓厚学术气味的词语,《中国教育报》2002年1月3日《教师专业化:世界教师教育发展的潮流》中指出,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职业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有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其基本含义是:第一,教师专业既包括学科专业性,也包括教育专业性,国家对教师任职既有规定的学历标准,也有必要的教育知识、教育能力和职业道德的要求;第二,国家有教师教育的专门机构、专门教育内容和措施;第三,国家有对教师资格和教师教育机构的认定制度和管理制度;第四,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教师专业化也是一个发展的概念,既是一种状态,又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教师职业有自己的理想追求,有自身的理论武装,有自觉的职业规范和高度成熟的技能技巧,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立特征。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而且是道德的引导者,思想的启迪者,心灵世界的开拓者,情感、意志、信念的塑造者;教师不仅需要知道传授什么知识,而且需要知道怎样传授知识,知道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

三、促进农村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意义
目前,大多数的课题研究和校本教研都是城镇学校走在前头,而位于偏僻的农村学校由于受到经费短缺和师资落后等问题影响却停滞不前。研究农村青年教师专业化成长,寻找一条具有农村特色的青年教师专业成长道路是时代的要求;是农村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是农村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农村教师自身素质发展的需要。
1、教师专业化成长是时代发展的需要。随着新课程计划、新课程标准、新教材实验的进一步推广,我国基础教育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对于广大教师而言,面临一次“职业革命”,要求教师角色由教学情境的“支配者”、知识的“传授者”转化为平等的“对话者”、知识的“生成者”,教师不仅要具有较高的师德修养,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学科知识,而且必须具有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和教育实践能力,特别是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课程改革的成败归根结底取决于教师,加速青年教师专业化成长,紧跟课改推进的步伐,是时代向我们广大青年教师提出的新要求。
2、农村教师专业化成长是农村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虽然政府对教育的投入逐年增加,学校办学条件的不断改善,但是由于农村地处山区,交通、信息闭塞,学校很多软件设施跟不上时代的要求,特别是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水平,远远低于城镇教师水平。同时社会、群众以及学校自身都向学校的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学校城镇化发展是必然的趋势,只有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才能适应这种趋势的发展。
3、农村青年教师专业化成长是提高农村教师素质的需要。综观农村青年教师专业化现状,我们确实感到农村教师的专业技能存在诸多问题:许多年轻教师普遍感到教育教学实践能力不强,如了解和分析学生的能力;驾驭教材的能力;实施教育教学策略的能力;强化和反馈教学信息的能力;处理课堂偶发事件的能力等都还很不够。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就是基于这点困惑,使青年教师早日适应日益发展的教育需求。
4、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化成长是农村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据调了解,周围农村学校中,青年教师人数平均占72.3%,有的学校还跟高,从农村学校的长远发展来看,他们是农村学校教育改革的主力军和生力军。这支队伍的专业化成长将带动全校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并使农村学校整个教师队伍发生根本性变化。
四、农村青年教师专业化成长面临的问题
目前,农村青年教师的专业化成长,面临诸多的问题,如农村学校待遇偏低导致优秀教师流失;教师学习专业与所教科目不对口;青年教师缺乏专业人士引领等问题,一直是困扰农村教师专业成长的最大“绊脚石”。
1、骨干教师严重流失
目前,农村骨干教师流失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据调查,笔者所在学校附近的11所农村中小学,近三年来有45名教师因待遇等低下流向了待遇好的城市(镇)学校,有28名教师到私立学校任教,流失率高达12.5%。个别学校甚至高达22%,这些骨干教师的外流,使农村教师专业化整体水平直线下降。同时因教育局组织考试、考核而选调入县城教育质量好、待遇高的学校的老师也大有人在。这些教师大多是专业技能高超的县(市、区)级骨干教师或教坛新秀,他们都是学校师资队伍中的栋梁、学科带头人,他们的离去对农村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成长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紊乱,也给学校的教育质量带来一定制约作用。
2、教非所学,学非为教

作者: 管季超.    时间: 2009-3-15 11:12
由于骨干教师流失严重,使农村学校中高级职称教师越来越少,初级职称的青年教师占了绝大多数。而且大多数是教龄不到5年的新教师。这些教师中,有一大部分“教非所学,学非为教”。据调查,农村385名教师中,专业不对口的占28.4%,有教师在学校里学的政治专业,但到了单位里却要教数学,这中现象十分普遍,这对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和教育十分不利。还有,学科结构不合理现象明显凸出,在大部分农村学校,语文、数学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达80%以上,而英语、计算机、艺术、体育和综合实践课教师严重缺编,很多学校都把音乐、美术、常识技能课程看作是次要科目,随时放在一边,任课教师也都是其他教师兼任。
此外,农村教师专业化程度普遍不高。笔者调查得知,农村教师的文化学历合格率明显低于城镇学校教师。某农村初中学校中,28位老师,只有2位新老师是普通高校大学毕业,其余都是小学教师通过函授、培训学习取得中学教师资格证书。而许多教师在学历进修的时候,都是根据自己的专业来进修,并没有根据自己所教的专业来进修,对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没有太大帮助,对自己所教的学生没有帮助。
3、专业研究意识淡薄
由于地处农村,各种信息闭塞,农村青年教师学习机会较少,很多老师认为,只要把课上好,就是尽到了教师的责任了。许多教师教育观念陈旧、创新意识欠缺、研究能力不强、教学方法和手段落后。许多农村青年教师努力进取都是为了自己职称评审,为了自己能加到几百元的工资。等到职称评审通过后,这些教师的进取心一下子消退了,他们都不再去研究,也不再去写论文,很多时候都是在应付各种检查。很少有教师为了能成为学校某学科的带头人而去努力的。
在教育信息化时代的今天,教师的专业研究意识淡薄,信息化专业知识能力欠缺,将严重制约着农村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影响了农村的教育教学质量。
4、专业成长存在“高原现象”
高原现象本是教育心理学中的一个概念,指的是在学习或技能的形成过程中,练习的中后期往往出现进步的暂时停顿或者下降的现象。
教师在专业成长过程中也存在着高原现象。一些青年教师,尤其是教龄在5到10年的教师,在学习和研究的过程中出现专业不前甚至暂时后退现象。处在高原期中的教师,专业发展停滞不前,他们找不到前进的动力,有的老师不能正确的认识“高原现象”,采取消极的态度对待工作,从而影响其专业的成长。
五、影响农村青年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原因
目前,在农村学校中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面临着诸多的阻碍因素!这些因素有来自教师本身,也有的来自学校等外界,归纳起来有以下五个方面。
1、上级的领导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的发展空间
一个教师要成功,至少要具备两个条件:第一是自己愿意干;第二是能抓住机遇。自己愿意干,才会积极努力地在教学实践中学习与探索,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水平;而所谓能抓住机遇,在我理解,应解释为领导的赏识和关注。有了领导的支持,老师才会有大展拳脚的空间;有了领导的支持,教师才能无后顾之忧地投入到教学实践中去。
然而,我们调查了解到,大部分农村学校的领导几乎都脱离学习,成为“事务型”的领导,甚至连当个学习型领导的愿望都没有。他们思维很窄,如盲人摸象,成了一个靠经验和想象指挥教育的人。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成为教师中的教师,你才能成为真正的领导者,受到人们的信任和爱戴。苏氏所说的领导,首先必须是一个掌握教育教学的技巧和艺术的的教育能手、高手。然而,可惜的是,在大部分农村学校里普遍缺乏这样的领导;更为可悲的是,个别学校的领导却反而“唯上级马首是瞻”,完全听命于条条框框,甚至厌恶创新,利用自己的行政权力不断给教师泼冷水,极大地挫伤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试想,在这样一个工作环境中,教师如何能得到成长与发展的机会?
2、学校制度模糊,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新教师的进步
教师的专业化犹如一场新世纪教育的革命,没有健全的制度做保障,很难顺利开展下去。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新教师可塑性最强的,抓好新教师的专业化培养是抓好青年教师成长的关键环节。有些学校在对新教师的培养上操之过急,出现了浮躁情况。新教师在工作几周后,有个别学校就安排汇报课。但在新教师汇报课之前,甚至有的学校却忽视了“师徒结对”,从不安排专人进行指导。当然,新教师也应该主动一些去向老教师学习,但以目前人们普遍的浮躁心态来看,虚心好学又肯上进的年轻人还真的不多!往往有些年轻人认为,自己从大学毕业来到农村学校任教是“大材小用”,又眼高手低,因此导致不思进取!这也是需要教育行政领导重视并关心的一个问题。
3、农村学校中没有良好的学术氛围
农村学校由于各方面的设备都缺乏,很多老师的思想观念也很落后,老师只认为是把书教好就尽到了责任了。根本谈不上学习和研究。在这样的学校环境中,许多教师的惰性越来越强,久而久之,自身的专业素养与同年同校毕业的分配到城镇的同学相差甚远。如本年度报名县教坛新秀评选活动,能符合要求的教师是少之又少。
作者: 管季超.    时间: 2009-3-15 11:13
在学校里组织的教研活动,无非是听课和评课,真正搞课题研究的人几乎没有。有些学校的一些教研活动也是流于形式或应付检查需要。现在评课基本离不开如下几点:板书工整与否,教态自然与否,课堂气氛热烈与否,环节齐全与否,使用多媒体与否……即是说只评表面不问实质,只看形式不看内容,只注意大面问题不研究细节问题,不研究学生学习的感受和习惯的培养;而且常常是空泛而谈、不着边际。
听课评课活动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最常见最普通的学术研讨,如果在这一层面上没有形成良好的氛围,那么其它的研究也就显而易见地更弱了,所以,要形成认真严肃的学术氛围还需要做很多实质性的工作!
4、教育专业书籍的缺乏使农村教师的成长缺乏能量补充
朱永新认为:“教师的读书不仅是学生读书的前提,而且是整个教育的前提”。试看,有多少农村教师是经常读书的?我们所说的读书是读那些有一定思想深度的、有价值有意义的书,比如新教育实验推荐的一些书,一些教育教学中探索性、实践性、时代性强的书,而不是日常所见的庸俗的大众读物。
调查表明,11所农村中小学校中,有10所没有象样的图书室,有6所学校没有建立图书室。藏书最多的学校只有5000多本图书,这些书中大多是旧书、名著和旧教参,而能够使教师们提高教育素养、更新教育理念、增强教育信念、改善教育教学方法与技巧的书籍是少之又少,而且学校没有专门图书管理员,也就是说,学校的图书室并没有向学生和老师开放。有些老师沉迷上网,而上网后能看教育文章的人实在要一些抵制能力。这不仅不能满足教师学习的需要,和现在新教育理论也不相符。
5、农村教师待遇低是农村教师队伍不稳定的重要原因
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待遇,不管是比城镇的教师,还是比其他单位的待遇都差。据笔者调查,每年每个农村教师平均从学校得到的各种奖励和工作补助最多不超过3000元。教师既要负担自己学历进修和培训的费用,又要负担家庭、父母的生活,还要为自己的未来打算,再加上要承担各种再进修、再培训的费用,这对一个青年教师来说,经济压力之大是可想而知的。而在距农村不到50公里的县城教师,每月的工资和各种补贴能达到2000元左右,那些骨干教师和优秀教师的待遇更是高,其中有些人每月有4500元左右,有些教师利用课余辅导学生的收入更多。这些收入的差距主要体现在补贴方面,城镇学校由于地利
人和等原因,他们还可以通过出租门面、地方政策的倾斜等获取资金,来提高教师待遇。而农村学校却没有这样条件和机会,这样就必然会导致城镇教师与农村教师在待遇、补贴等方面的差距。其他单位如交通、邮政、公安、司法等,这些单位每人每月的工资和补贴均在几千元,其中有些人一月的灰色收入比农村教师一年的收入还要多。这种差距主要是由于行业的不同及国家政策的倾斜而造成的。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这一基本矛盾的出现,导致了许多农村青年教师出现逃避农村的心理,使得骨干教师不得不为了生活而“背井离乡”。

当然,以上分析的只是一些客观的影响因素。一个农村教师要想成为一流教师,最主要的还是自己的努力!我们更需要拥有“新教育实验”所倡导的“有行动就有收获”的教育信念和为教育甘于奉献的精神,否则,即使条件再好,也很难获得成功!
五、促进农村青年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策略
分析影响农村青年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原因,结合农村地方实际和教师情况,我们可以试着提出以下做法,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以适应新时代农村教育的要求。
1、树立专业意识
强烈的专业意识和专业追求,会使立志成为一个好教师的青年在每一个专业成长的环节上孜孜以求,精雕细刻,精益求精。首先,青年教师要尽快树立专业意识,排除杂念,正视现实,立志终身从事并献身于教师这个职业,收住骚动的心并沉下心来,全身心地投入到这个日复一日的平常、平淡、平凡的工作中去,就会从生活的喧嚣和浮躁中解脱出来,获得心灵的宁静和充实。要当好先生,先当好学生,从教师必备的专业素质学起来。

教师专业成长要经历一个不成熟到相对成熟的过程,而成长的内涵也是多层面、多领域的。“一个相对成熟的教育专业人员,能信守教育理想,以学生利益为前提,强调专业知识与能力,参与专业决定,负起专业责任,行为表现有弹性,能容忍压力,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具有从多个角度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应用多种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的能力。”

2、提高工资待遇
优秀骨干教师的流失,对本来就贫瘠的农村基础教育是雪上加霜。据了解,75.4%的农村青年骨干教师首先是因为“钱的问题而想方设法调往城镇和私立学校的,只有48.8%是为了个人的成长而调动工作的。
要想方设法留住教师,培养优秀教师,促进农村教育的良性发展。
要想留住农村青年骨干教师,改善农村教育现状,提高农村教师的工资待遇并改善农村教师的教育教学环境是一项迫不及待的工作。

3、更新教育理念

近几年走上教师工作岗位的青年教师的中小学时代正是应试教育的时期,他们是应试教育的受益者也是受害者,传统的教育观念的影响对他们来说已根深蒂固了。在新课程环境下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和专业素质的培养离不开教育专家特别是新一轮课程改革专家的引领。可采用请进来或走出去的办法接受课改专家对新的课程标准的解读,从而转变应试教育观念,形成新的教学理念,并转变角色职能。

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教师将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学过程不只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方案)的过程,而且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课程变成一种动态的、发展的,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

据专家分析,在未来的课堂上,知识将由三方面组成:教科书及教学参考书提供的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新课程将改变教科书一统课堂的局面,教师不再只是传授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也将被激活,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的比重将大大增加。这种学习方式的改变,必将导致师生关系的改变,使教师长期以来高高在上“传道、授业、解惑”的地位发生变化,教师从知识的权威到平等参与学生的研究,从知识的传递者到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我们知道,教师作为知识传授者的角色是不能淘汰的,但与以前不同的是,它不再是教师唯一的角色。

新课改的教育理念将会深刻地影响和引导着青年教师的教学实践的改变,并树立起适应新课程的专业意识,不断得更新教育观念,与新的课程改革共同成长。

4、营造学习氛围
    </SPAN

作者: 管季超.    时间: 2009-3-15 11:13
>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在终身学习理念的支持下不断在进行自我调整,不断更新的过程。对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学校应从人文关怀入手,为青年教师营造学习和成长的氛围。如河北衡水中学建设精神特区的经验可资借鉴。他们建设精神特区的四个目标是:和谐的人际关系、温馨的人文环境、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充满激情的工作学习状态。精神特区要求的四个远离是:远离庸俗、远离铜臭、远离低级趣味、远离不正之风。精神特区的四个追求是:追求公平、追求民主、追求事业、追求卓越。湖北龙泉中学提出教师自我修养要求:德艺双馨,理念先进,善于实践,勇于创新。要求每个教师树立“四种观念”、强调“五种意识”、实现“六个发展”。“四种观念”是:为推动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而奉献的观念;为促进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服务的观念;为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而不断创新的观念;为使自身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而终身学习的观念。“五种意识”是:一流意识、合作意识、科研意识、通才意识、成功意识。“六个发展”是:在学历上从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在教学工作上从守摊型向开拓型发展;在教研层面上从经验型向科研型发展;在业务进修上从终结型向终身型发展;在学识水平上由教书匠向学者型发展。为帮助青年教师实现专业发展,不少学校除了经常聘请知名学者、大学教授和社会名流作专题报告以外,还开设了“教师论坛”、“教研沙龙”,并鼓励他们参加校外的各种学术交流活动和优质课听课评课活动,积极支持他们外出学习进修,攻读教育硕士等5

除此之外通过集体备课、相互听课、组内评课的方式,让青年教师在互动互助中锻炼成长。如此师师团结合作,资源共享,就能共同进步。在这样和谐、民主的学术教研氛围非常有利于青年教师的健康成长。

   
5、加重培训力度

针对大多数贫困地区农村初中普遍存在
教非所学,学非为教的严重现象,再加上新课程改革强调学 科教学内容要开放性、交叉性、整合性、综合性,许多教师已有的知识储备已经不能满足实施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因此,要对农村学校现有的、落后于基础教育改革要求的师资力量进行相应的再教育、再培训,不断丰富和完善教师的知识结构,以达到基础教育改革的要求。对已经取得学历的非专业教师要让他们在假期集中进行专业化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以提高他们的专业教学能力和素质,更新与完善专业知识结构,形成新的专业技能;对于学历未达标的、上了年纪的教师要求他们补修专业知识、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理论知识,使他们的教育观念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在教师培训期间,学校可视经济承受能力给予教师一定的生活补助。同时要加快农村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与培训,促进农村教师业务专业水平在整体上有很大的提高。
6、完善管理制度

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除了有切实可行的措施以外,还必须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以规范的管理保证这项工作落到实处,见到实效。如河南平顶山市一中要求青年教师在上岗任教的四年内必须过好“五关”,即思想品德关、教学技能关、教材教法关、教育管理关、教育科研关。“过关”考核采取量化办法加速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成熟,尽快胜任高中教育教学工作。

教师专业成长工作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是一项关系到农村教育发展的系统工程。只要我们以学校为基础,以教师为根本,立足农村实际,认真做好树立专业意识、更新教育观念、营造学习氛围、注重校本教研和完善管理制度等几项工作,农村教师专业肯定会得到长足的发展,农村的教育事业将迎来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主要参考文献:
1、袁贵仁:《加强和改革教师教育 大力提高我国教师专业化水平》,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
2、教育部师范司:《教师专业化的理论和实践》,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3、郑金洲:《走向校本》,《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年第6期
4、刘 捷:《专业化:挑战21世纪的教师》,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5、钟启泉:《教师“专业化”:涵意与课题》,《教育参考》1999年第4期
6、钟启泉:“教师专业化“的误区及其批判,《教育发展研究》2003年第4期
7、陈成国:《中学教师专业化发展问题初探》,嘉兴外国语学校网 www.jflsedu.com
8、《教师专业化:世界教师教育发展的潮流》,《中国教育报》2002年1月3日第4版
9、傅道春:《教师的成长与发展》,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10、杨德广:《教师教育要向高层次专业化方向发展》《教育研究》2004年第9期
11、韩登亮、车丽娜: 《教师职业与当代教师教育面临的挑战》,《师资培训研究》2003年第2期
12、刘芳:《教师专业发展之策略》,《教育探索》2003年第9期
13、李萃茂、黄敏:《教师专业化与教师素质评价方法改革》,《教育探索》2003年第9期
14、钱兵 郑友训:《教师专业成长中“高原现象”的成因及对策》,《继续教育》2004年第1期
作者: 管季超.    时间: 2009-3-15 11:17
标题: [教师之友网]深情关切农村教育/农村教师
“失血”的农村教育
作者:tianwen   
农村九年制义务教育轰轰烈烈普及之后,农村教育还是渐渐步入低潮,有的地方不仅苍白无力,而且步履维艰,面临困境。农村教育的衰落,使农村落后的政治、经济、文化面貌难以改变,影响着农村的进一步繁荣和发展。
    随着计划生育政策在农村得到有力的执行,人口自然出生率的下降;大量农民带着孩子背井离乡到城里经商、务工;加上择校现象越演越烈,农村孩子不断流向城镇条件相对较好的学校,农村学校的在校学生人数急剧减少。空荡荡的教室,稀稀落落的学生,日益缩小的办学规模,便是当今不少农村学校现状的真实写照。学生是一个学校的生存之本,如果学生都留不住,都寥寥无几,农村学校还有什么出路和前途可言?家庭财力背景雄厚的,基础比较扎实的学生都转学了,剩下来继续在农村学校求学的学生状态可想而知。学生数量的下降,学生素质的薄弱,无疑关系到农村学校今后的走向。
    教师是一个学校兴衰的决定因素。农村教师不断“老化”和“流失”也是农村教育的另一种“失血”。学生人数的减少,使一些农村小学的老师变得富余起来,并且超出编制人数,于是,新教师进不来。某小学教师的平均年龄高达50.2岁,明显地缺乏新鲜血液。这样的教师结构,像一潭死水,缺少生气和活力,教育新理念、教育创新和改革难以落实?这样的教师结构,工作热情和干劲的衰退,文化知识的陈旧,教学能力的停滞,又怎么提高学校的教育效益?
    另一方面,农村学校非但留不住学生,而且也留不住教师。教师的严重流失,使农村滑坡的教育质量雪上加霜。学生纷纷走了,学校不景气了,教师的待遇差了,外加城镇学校的频频招手,经济的物质的精神的诱惑,使一些农村中学的教师根本无法安心工作。能被严格挑选去的教师基本上都是农村中学的骨干力量,而剩下来差不多是“老弱病残”。新的毕业生又不愿到农村学校去,所以不得不去请代课教师,农村教育的窘迫由此可见一斑。
    农村教育的“失血”还表现在经济上捉襟见肘。财政投入的不足,学生人数的锐减,收费的严格控制,教育效益的欠佳,农村教育的经费非常短缺。一边是城里学校的建筑、设施极尽奢华,教室多媒体、教师办公电脑、塑胶跑道等等,一边是农村学校建筑和设施的破破烂烂,设备的陈旧和老化,教师收入低下。由于“普九”的欠帐,有的农村学校甚至负债运行。教育发展的不均衡,使农村教育从贫弱进一步走向贫弱,积重难返,造成了恶性循环,又何教育的公平?农村教育的前景令人担忧。
    市场经济下的教育竞争日趋激烈,而薄弱的农村学校根本无条件参与竞争,只能苟延残喘,苦苦坚守。尽管教育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但又有多少是在关心农村教育的艰难?在重视农村的基础教育?连农民也对农村学校丧失信心和信任,“读书无用论”能不重新抬头?农村教育的“失血”,让未来的农村无法强健,又何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救治农村教育的药方,无非是给农村教育“输血”,同时增强和改善农村教育的“造血”功能。否则,失血过度的农村教育也就离消亡不远了!


转自:湘教在线

作者: 管季超.    时间: 2009-3-15 11:21
标题: [教师之友网]以民间视角/独立立场思考教育
莫让教师被最后一根稻草压垮
作者:鲁战红   
    教师的负担有多重?恐怕只有一线教师自己才能说清:每周上十几节甚至超过 20节的课,备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听课评课、写反思笔记,回家之后还有繁重的家务,班主任还要操心班级管理……可是,某些学校领导在制定“政策”时似乎不太注意教师的实际负担,因为随着各种管理制度的日益完善,教师的负担越来越重。例如,有的学校规定,每学期要写多少篇读书笔记,要看多少节优质课录像,周末学生放学后要开“班教导会”(即班主任和各任课教师一起探讨班级中出现的问题,共同查找问题、研究对策),每节课后要进行一次检测(即堂堂清)。如果进行一次“大考”,教师要做的工作就更多了:要进行试卷分析----分析每道题学生的“得分率”,分析学生出错原因;进行学生分析----谁进步了,谁退步了,什么原因。班主任要分析班级的情况,教研组长要分析全组的情况,成绩优异的教师要总结经验,成绩较差的教师要查找原因……更有甚者,有的学校禁止打印教案,必须手写,如果今年用圆珠笔写,明年要改用钢笔写----以这种方式来防止教师“偷懒”。
  孤立地看,上述的每一项工作都是合理的,从教育规律看,都对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学生发展有利。例如,堂堂清可以随时检测学生的学习状况,教师能及时掌握教学动态,班教导会可以让教师形成教育合力,写教案更是必不可少……但是,当这些工作加在一起时,就成为沉重的负担了,任何一项工作都有可能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其不良后果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教师的身心健康严重受损。教师连续超负荷工作,实际上是在透支生命,教师职业病正呈现年轻化的趋势,一些教师患有严重的职业倦怠症,甚至出现了心理疾病。这种状况下,最终受损害的还是学生。
  其次,对学校的教育教学不利 ----当什么都重要时,什么也就不重要了。教师面对沉重的工作负担,除了连轴转,就是开始“糊弄”----这也要干,那也要干,既然累死累活也干不完,那就开始应付了事吧。显然,这种情况背离了提高教育质量的初衷。
值得注意的是,后一种情况通常会被领导和社会归结到教师的师德状况上。于是,我们想方设法去“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而没有想到以减轻教师的负担来解决问题。一些地方的“师德建设”之所以成效不显著,其实与此有密切关系。
教师的工作负担严重超负荷,说明教师各项工作的“合理性”的背后实际上存在大量的不合理成分。科学地评估和合理安排教师的工作量,其实不仅仅是关心教师本身,对教育的和谐发展也是十分重要的。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改进呢?
  首先,科学评估教师的工作量。教师每周的工作似乎是固定的,其中要上多少节课、备多少节课、批改多少作业等,看似清清楚楚,实际上教师还有很多“隐性工作”要做,辅导学生、写反思笔记等花费的精力,许多是没有记入工作量的。
  其次,信任教师。正如前文所言,教师的工作有许多是无法量化的,机械量化反而会挫伤教师积极性。一些成为教师负担的“工作”,很多是出于对教师的“不信任”而强加给教师的。例如,考试后,教师一般都会自觉地翻看学生的试卷,而且能很快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根本不需要计算“得分率”。考后的大量总结材料也有类似的问题。教师的工作是创造性工作,而且大部分教师都是敬业的,与监督、约束相比,信任更能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
  再次,科学认识和实施常规管理。学校需要常规管理来规范工作,但过细的常规管理反而会让教师束手束脚,限制其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比如,对于备课和写教案,就应该看实效,这才能使教师把精力主要用于研究教材和学生上。

作者: 管季超.    时间: 2009-3-15 11:24
标题: [教师之友网]首先是为农村教师而办的/全心全意,为你服务
微型课题,引领农村教师专业成长
作者:白甸
触发:
为了把握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探寻一条特色化的专业引领之路,课题组组织了一次调查研究。无论在问卷中还是在访谈时,我们清晰地听到了农村教师对自身专业成长的渴望:他们无比羡慕城市教师拥有汹涌的信息流和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持,他们为缺乏专家的“零距离”引领而焦虑,他们为难以进入“研究者”角色而苦闷,他们甚至为农村教师专业成长的前景而担忧。然而,他们没有消极应对,他们努力寻求洋溢个体特质和农村教师“平民化”的成长模式和研究通衢。(摘自《农村小学教师课程视野和参与角色问题的研究》课题调查报告)

作为课题主持人的我在与课题研究骨干交流中最高兴但最不愿意听到一句话:“请放心我一定会按时完成您交办的任务。”高兴的是有了这样的承诺,课题研究一定能够按序时进度运行,这自然是能够按期结题的保障;最不愿意听到是因为教师在课题研究中以功利性取代了自我提高的动机、积极的自我反思与探索。美国理性生活研究院艾利斯博士曾指出:生命中最好的岁月,就是能确认自己的问题是自己的事,而确认的过程便是主体意识唤醒与反思的过程。但现实中有多少教师在思考研究属于自己的并且自己“乐此不疲”的“事”呢?(摘自南通市“十五”课题主持人的研究日记)


我报对你校王老师微型课题研究成果《自编习作剧:叙事作文评改新策略》比较感兴趣。确实,教师在专业成长和教学实践中会遇到许多急待破解的困惑,例如王老师遇到的作文评改如何走出传统模式的束缚,相信不少教师有过相同的关注和思考。难能可贵的是王老师能把它作为一个课题来研究,并且在研究中探索出可资推广的经验,这类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问题或者小课题研究的鲜活的成果才是我们办报人最欢迎的……(《中国教师报》编辑茅卫东电话留声)

农村教师参与教育研究的价值是什么?在摸索与点发中逐步清晰,我们的研究不在于能发现教育的普遍规律,而在于满足自身专业化成长的内在需求,在于能够更新自身的教育观念,提升解决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最终能够将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与新课改的召唤水乳交融。也许我们的问题很浅薄,也许由现实问题催生的“微型课题”还带着“泥土气息”,但我们没理由自惭形秽,因为我们在研究属于自己的课题。为此我们倾心投入、乐此不疲。我们可以尝试着这样为自己“平民化”的教育科研作目标定位——“破解贴身的教育难题,收获先进的教育理念,蕴积灵动的教育智慧”。那就让我们关注自身教育教学中的有意义的事件,关注日常教育教学中的有价值的困惑。有了问题便有了课题,即发生即研究。很显然,这样一种短、平、快的研究形态应当成为引领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和应对新课程的“快乐通途”。


风景:


镜头一


五年级数学组办公室)李老师刚对这样一道题的正确率作了统计分析。


“幸福小学平均每班人数45.4人。幸福小学可能有(
)个班。


24
25
26
28

恰好,教学平行班王老师捧着阅好的试卷走了进来,“王老师,你班这道题的正确率怎样?”“不知啥原因,正确率只有5.8%,你班呢?”“31%。”王老师说:“在监考时,我就发现学生对于本题无从下手解决。可以说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相应的生活经验,知道全校总人数不可能为小数。但在具体情境中却为什么不能作出合理的判断与推测?”“问题就在这里,平时作业也屡屡发现‘敬老院老人平均年龄9.8岁’、‘妈妈应得利息65.407元’这些令人啼笑皆非的答案。这些错误犯在经过专业学习四五年之久的孩子们身上,不得不引起我们为师者的思考啊!”“是啊,存在于学生认知结构中的数对他们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课程目标中数感培养有何要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李

作者: 管季超.    时间: 2009-3-15 11:25
老师脑海中忽地蹦出一连串问题,他知道下一阶段的研究方向了。


回音


就在课间不经意的交流时,一个微型课题便产生了。“微型课题”虽然并非来自于课题指导管理部门的课题指南,或许不带有普遍的价值,甚至有时带有“偶然得之”的意思。但是我们认为这确是一种“教育教学问题”积累后的“迸发”,是与教育教学实践浑然一体的,这应该是其价值所在。这类课题尽管开口小,但都很具体,很有意义。当然,根植于教学实践的研究更容易回到鲜活的课堂之中,回到教师的内心中去……

镜头二

(一周后,低年级数学组办公室)李老师、王老师一起碰到了黄老师。黄老师是多年任教低年级数学的县级骨干教师,对学生数感培养自然有她的心得。“数概念的切实体验和理解与数感密切相关。数概念本身是抽象的,单独一个数字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并不大,关键在于它和具体的情境结合在一起,而产生了实际的意义。学生在现实背景下感受和体验,会使学生更具体更深刻的把握数概念的实质,积淀数感。”李、王顿有所悟。“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在建立数概念时带有明显的个人色彩。在学习中应尽可能地组织学生进行交流,相互启发,增强学生在具体情境中选择适当的解题策略的能力,数感才能得以有效提升。”李老师说他这一点还是刚刚从网上资料“讨”来的。……三位老师热烈的研讨还在继续,暮色悄然降临。



回音


教育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只要是有心人,总会捕捉到新生的问题,提炼出研究课题。虽然由此产生的微型课题往往聚焦在某一点上,绝大多数微型课题可以依*个人的能力来完成。但并非说“微型课题”研究可以“躲进小楼成一统”,不需要同伴互助。某种程度上,微型课题有时反而比正规立项课题更具开放性,更能生发开放效应,有时它不仅仅需要某一人的一杯水、一桶水,更需吸纳同盟者加入的“一泓活水”。这些参与的同盟者是完全以“兴趣”纽带粘合的,不带任何组织因素。因而,关于此“微型课题”他们更会全身心投入。在研究旅程中,“眉飞色舞”的场景总是最常见到的。这也算是一种新型的办公室文化吧!



镜头三


(某教育论坛)李、王老师发布“小学生数感培养”的帖子一个星期,便有近百位网友跟了贴。网名“熊熊烛光”的教师还将自己学校教师交流的实录稍作整理发了上来。网名“bxwcb”的网友还将它所收集到的网络资料都建立了新的链接,方便网友进行“主题阅读”。三个月后,课题研究成果《小学生数感培养的现状及对策》发表在省级报刊上。


回音


在微型课题指导管理过程中,我们找到一个比沙龙、“圆桌会议”更便易的切磋平台——网络。“网络使我们走得更近,网络使我们视野更广”。尤其是论坛的开张更容易形成“各抒己见”的盛况,这至少可以算是“共享智慧”的范式之一吧。有些正规规划课题因为学术味浓使得共鸣者甚少,甚至让初接触的人有种“摸不着北”的感觉。而“微型课题”开口小,是来自一线的真课题,更容易让人产生“志同道合”的体验,让每个人总觉得有话可说、有话要说、有话不得不说。这类真情言说引来了不少听众,也赢得了不少喝彩。有些小成果还产生了大效应,相继被专业网站、报刊转载;还有些研究数据、论点被一些专业人士引用。




成长:


我校的微型课题研究从一开始仅有部分科研骨干尝试的“小作坊”已经发展成今天全员加盟的“大产业”了。就2005年度,据学校教科室的不完全统计,我校教师平均每人完成“微型课题”研究有2.6项,不少研究成果见诸报端。如《主题观测,从细节开始》、《微型课题,教育研究的“快乐便桥”》均发表于2005年的《中国教育报》。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群众性的科研氛围在圈子内初步形成,并逐步呈现燎原之势。目睹壮大的队伍,耳闻欢快的笑语,我们不禁自问:微型课题这样的“下里巴人”具有怎样的魔力,让原本稀稀疏疏的乡村教师科研队伍如今人头攒动呢?




作者: 管季超.    时间: 2009-3-15 11:25
大概是因为它“贴身”吧。谈起正规的教育科研,教师的第一感受就是“想说爱你不容易”,最大的心理障碍就是“所谓佳人,在水一方”。即使硬着头皮加盟,也仅是一种任务驱动、功利诱引而已。而微型课题完全以自我需要为前提,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困惑“厚积薄发”后度身定制的。它更重视教师个体的独特性、教育问题的情境性和研究课题的实在性,课题的价值同样不需要依*科研机构或者学术团体来确认,完全取决于“个性十足”的个人需要的急切程度。“主持”这样的课题研究,成功的喜悦是经常能够品尝得到的,专业成长的足迹也是很明晰的!

大概是因为它“亲切”吧。毋庸讳言,太多太多的农村教师无缘参加一些正规立项课题的研究。然而“经历着的研究者”的角色是跟进新课程不可或缺的“入场券”。如此,那些属于“我”的微型课题理当成为慷慨而幸福的选择。不是吗?微型课题研究者正在用自己的智慧彩笔描画属于自己“独特性”与“风格”的画卷。他们不必顾及色调的调和,也不必顾及比例的相称,只要是鲜亮的一抹,哪怕时过境迁,也会让我们眼睛一亮——这肯定因为我们又忆起了“这一刻”的“智慧升腾”,听到了生长的拔节声!这样的感受是亲切的!其实,“作为人这一个体存在的全部意义在于他与他的经历‘与众不同’及不可复写”,教师理当沿着自己的发展轨道前行,这样路途的平坦与凹凸、笔直与蜿蜒,个中滋味“我心明了”。


大概是因为它“真实”吧。课改中的农村教师无比深刻地感受到知识的贫乏,于是他们如饥似渴地学习、吸纳,原本惰于言辞的他们有了新理念的支撑,也能颇有底气地出口成章、妙语连珠。然而,他们却失去了宝贵的属于他们自己的话语,他们几乎能原汁原味地引用“专家学者”所言,他们完全沉迷于制作书本剪辑的“串串烧”,鲜能耳闻散发着乡土气息的“原创”,听到他们真实的声音。微型课题因为来源自身教育教学中某一细节问题的求解、印证和表达的需求,并且经过自己真实的探索,有了真切的体验,形成了自己的缄默智慧。当能找回自己的话语,况且这样的言语表达不必囿于报告的条条纲纲,也没有送交专家学者评审的压力,就完完全全成了一种扣及心灵的真情表白,成了一种有血有肉的真情言说。


微型课题研究像不像一种快餐文化,有人曾疑虑它的生命力。我们的体会是它贴身、亲切、真实,这样的研究一定能逐步引领农村教师专业的持续发展
</P
作者: 管季超.    时间: 2009-3-15 11:35
标题: 转一个'欠死人'的新闻.........
泰州选送农村教师出国培训



 
近日从泰州市教育局获悉,今年该市将派遣94名中小学教师到国外培训,创下历年来该市教师出国培训人数最多的纪录,其中农村教师将不低于总人数的20%
  今年7月,泰州市将分批组织94名教师到澳大利亚、英国和加拿大3个国家,进行为期12个月的专业课、心理学、教育学等方面的培训。每名教师出国进修需要4万元左右的费用,教育行政部门将补助一半。该市教育局师资处负责人介绍,今后,该市每年都将安排农村教师出国培训,不断扩大农村教师出国进修比例。农村教师出国进修,可以切身体会国外教学理念,促进农村师资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



来源:新华报业网-新华日报

作者: 管季超.    时间: 2009-3-15 11:39
标题: 教师的[知情权]要由自己来维护.......
教育部2009年工作要点中关于农村教育的特别规划
作者:教育部网
三、大力办好农村义务教育,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12.进一步健全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落实在全国城乡实行免费义务教育的各项政策。加强和落实省级政府统筹规划实施义务教育责任,建立健全经费拨付管理使用责任追究制度。提高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标准。完善中小学预算制度。认真落实农民工子女在流入地免费接受义务教育,加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工作的研究和工作力度。做好关心农村下一代工作。鼓励和支持学校开展勤工俭学。加快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
  13.加快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和特殊教育学校建设,推进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学校建设。重点支持贫困地区、民族地区、边境地区、革命老区和中西部地区新建和改造学生宿舍、食堂和厕所等,为农村学生和留守儿童提供更好的学习生活条件。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提高实验装备水平和学校图书、体育器材配备质量,加强体育卫生设施建设。
  14.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对全国学校特别是中小学校舍进行全面安全排查,对不符合要求的尽快维修改造,经过若干年努力,把学校建成最牢固、最安全、最让家长放心的地方。
  15.加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全面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化。扩大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网络覆盖面,进一步提高应用水平,努力实现“班班通、堂堂用”,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加强基础教育信息资源建设,做好应用指导和技术服务工作。
  16.全力推进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大解决义务教育择校问题的力度。均衡配置公共义务教育资源,加强薄弱学校建设,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均衡配置教师资源,逐步推进校长和教师定期交流;推广把示范性高中大部分招生指标均衡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办法;完善素质教育的评价、监测和督导机制。深入推进创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示范区工作,总结和推广先进经验。
  四、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重点加强农村中等职业教育
  17.坚持把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战略突破口。重点加快发展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并逐步实行免费,对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实行免费,开展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免费政策试点。继续扩大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实现年招生840万人的目标。创新办学模式和体制机制,加快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支持东西部和城乡之间职业院校合作办学、联合招生,进一步增强职业教育发展的生机和活力。促进民办职业教育健康发展。
  18.健全县域职业教育培训网络,深入推进“一网两工程”。以县级职教中心为核心,充分发挥各级各类农村学校和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作用,建设覆盖县、乡、村农村职业教育培训网络。加强“三教统筹”,促进农科教结合。组织实施新型农民培养培训工程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养培训工程。
  19.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全面提高职业教育学生实践能力。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积极推行半工半读、工学交替和顶岗实习,认真总结和大力推广先进经验,深入推进建立健全顶岗实习制度。健全弹性学习制度和学生学籍管理办法。探索建立学生实习保险制度。
  20.全面加强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加快建设县级职教中心、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和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启动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深入推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引领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七、重点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师素质
  29.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制度,深化教师人事制度改革。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的指导意见》,大力加强政策落实和思想政治工作,及时研究解决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积极稳妥做好这项重点工作。开展统一中小学教师职务制度改革试点。完善和调整农村学校编制。加强学校岗位设置管理。严格实行教师资格制度。启动农村教师周转房和住房建设试点
  30.创新义务教育教师补充机制,大力推广并逐步全面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完善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培养计划,探索教育硕士培养与特设岗位计划相结合的新机制。全面推进师范生实习支教计划。健全城乡教师交流机制,继续选派城镇教师下乡支教。
  31.深入推进并扩大实施师范生免费教育。启动实施国家教师教育创新平台建设计划,落实部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的示范性举措。支持地方试行师范生免费教育。规范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培养。推进教师教育布局和结构调整,加强师范教育类专业建设,提高教师培养质量。
  32.健全教师培训制度,实施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培训规划,大力推进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以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为重点,采取集中培训、远程培训、光盘培训、送教上门等灵活多样的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师培训。抓好在职教师岗位培训、骨干教师研修提高、新任教师培训和班主任培训。实施国家级教师培训计划。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校长培训。
  33.进一步加强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继续组织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全面落实职业学校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完善相关政策与制度,加大从企事业单位和社会聘请特聘教师和兼职教师的力度。扩大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规模,加强骨干学校校长培训。
  34.启动新一轮高校高层次创新人才计划,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加大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力度,继续实施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等项目,培养和汇聚一批拔尖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进一步加强引智基地建设和管理,积极推进海外人才引进工作。开展与地方共建引智基地和创新团队的试点。
  35.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深入开展学习宣传抗震救灾英雄教师活动,弘扬新时期人民教师的高尚师德。贯彻落实新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倡导“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高尚精神,全面提高教师师德素养。坚持把师德作为教师资格认定和新教师聘用的重要依据,引导广大教师努力成为受学生爱戴、让人民满意的教师。
摘自:《中国教育报》2009年1月2日

作者: 管季超.    时间: 2009-3-16 11:47
向一线教师朋友汇报管季超近期工作日程,请监督/支持
——3月23日——24日:应安陆市人民政府邀请,携入选论文参加《全国漫画理论研讨会(安陆)》。差旅费由承办方支付。
——3月25日:在区直三里学校组织送市参赛美术课选拔赛手工作,中小学各推送一人。
——4月3日:在杨店镇公办幼儿园组织《孝南区第三届幼儿园教师优质课竞赛》,此赛第一名送市参赛。
——4月7日——9日:按市院文件要求,带队参加“市中小学美术优质课赛”,地点:汉川(实小)
——4月15日——17日:按市院文件要求,带队参加“市幼儿园教师优质课赛”。地点:应城(实验幼儿园)
——在3月23——4月17日间:与朋兴学区其国校长商定时间,用半天完成在该学区“朋兴小学”的调研工作(已列入室《工作计划》),完成送市2节美术课,1节幼儿园课的“盘课”工作,具体时间、方式,尊重校方意愿。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www.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