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阿甲和小冒失对话录:儿童上网的安全隐患 [打印本页]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4-4-19 21:40
标题: 阿甲和小冒失对话录:儿童上网的安全隐患
阿甲和小冒失对话录:儿童上网的安全隐患




简单介绍
小冒失: 大家好!我是红泥巴村的小冒失。前不久,红泥巴村发布了有关儿童上网安全的试验性栏目,包括红泥巴村公约、儿童上网安全规则、儿童上网安全测试,以及根据我和好友乐咪咪的上网经历制作的儿童剧《小冒失上网记》,在到访的孩子与家长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在各种反馈意见中,有赞扬和鼓励,也有对不足提出的批评,但更多的还是疑惑和一大堆问题,有趣的是,在这些问题中最常见的还是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儿童上网真的存在安全问题吗?"说实话,对上网安全问题我自己也不大闹得明白,上网冲浪老被萝卜探长挑毛病,探长还特忙,老没功夫帮我解释解释。

今天,我们非常有幸请来了红泥巴村公园管理员阿甲先生,与我们一起来聊聊这方面的问题。坐在我身边的这位特邀嘉宾就是阿甲先生。

阿甲: 大家好!我是阿甲。
小冒失: 阿甲先生,请您做一下自我介绍,好吗?
阿甲: 好的。简单来说,我是一个普通的网民,一个非常可爱的1岁小女孩的父亲。我是学法律专业的,曾经在法院、律师事务所从事过法律实务,也曾经是一所大学的法律教师。虽然很早就接触过电脑,但到六年前才开始成为一个电脑迷;两年前的春节一不小心触了网,很快蜕变为网虫,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我创办了两个网站,一个是帮大人们考律师的"律师资格考试自助排档",一个是帮啤酒瓶爆炸事件中受害的消费者的"啤酒315",同时主持着两个法律专业论坛。  
小冒失: 我再补充一点,阿甲先生不但会教法律,还会教电脑,他也是我的电脑启蒙老师。在计算机网络法律方面,他实在可以被称为一位"专家"了!


阿甲: 我,专家?对于这个称呼就要看你自己怎么去看了。你不懂的我懂,我就是你的专家;我不懂的你懂,你就是我的专家。我理解的互联网,是一个非常自由平等的交流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大家互为专家,谁在某一方面学得越多越快,谁就会成为这方面的专家。就说中国的孩子们吧,我敢说只要给他们机会和良好的环境,他们在电脑和网络上的能力很快就会远远地超过我们这些成年人。小冒失,现在我不是有很多电脑问题都要回头来请教你吗?在我问你的时候,你不就是我的专家吗?


小冒失: 嘻嘻,您说得我都不好意思了!不过呀,我的确一到电脑面前就感觉特好,什么问题,只要点点鼠标、按按键盘就很快能够解决,我感觉电脑比我爸老爱用的那个录像机可容易对付多了。可您说怪不怪,有些大人连录像机都会用,可一到电脑面前就没招,一上网就跟没头的苍蝇似的。


阿甲: 不怪不怪,我认为这主要是一个社会心理问题。在一个新的学习领域,大人们往往害怕暴露自己的无知和幼稚,好奇心被深深地压抑下来,这样学习就失去了动力。这通常是被一个充斥着虚伪的教育体系长期折磨之后的自然结果。

小冒失: 太可怕了!我长大之后会这样吗?
阿甲: 可能会,也可能不会,这要靠你自己来把握。传染病虽然厉害,但总会有不被传染的人。现在的孩子可幸福了,有了一个可以发挥无穷想像力的互联网,有了一个无拘无束的新世界,只要我们共同努力,就总能让"真、善、美"到处传染。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4-4-19 21:41
陌生人对策
小冒失:
我也觉得互联网真是太可爱了!可是您和探长,为什么老是要提"儿童上网、安全第一"呢?我稍微有一点不注意,探长就要揪我的小辫子。难道互联网上真的有危险吗?我在网上认识了不少小朋友,他(她)们都说,从来也没有遇到过什么危险的事情。
阿甲:
小冒失,我先问你个问题?你在网上是怎么判断与你谈话、交流的人是小朋友的呢?
小冒失:
当然是他(她)们自己告诉我的。
阿甲:
在互联网上,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匿名的方式存在,你想过没有,姓名、性别、年龄等等个人资料全部都可以是编造出来的。你怎么可以确定对方就是他(她)所说的那个人呢?
小冒失:
反正我觉得网上认识的朋友特亲切,他们没有理由要来骗我呀。
阿甲:
再问你一个生活小常识。如果你和小朋友在公园里玩的时候,有一位中年男子上前来对你说,他认识你的父母,可是弄丢了你家的电话,要你再告诉他。你会怎么做呢?
小冒失:
我才不告诉他呢。多半我会跑开不理他,他要再跟上来的话,我还会去找警察叔叔来帮忙。我爸爸妈妈跟我说过很多遍了,在外面千万要警惕陌生人。
阿甲:
非常正确。你的父母亲非常称职,你也非常聪明!你有这么好的警惕性,上网安全的事情就应该非常容易理解了。我们可以这样来形容,互联网是一个充满陌生人的世界,这种独特的交流方式,让我们与陌生人之间的沟通变得非常容易,在这里相遇的人,除了我们已经在生活中认识的朋友外,绝大多数都是陌生人。所以我们在网上首先要学会的,就是如何与陌生人打交道。这就是"陌生人对策"。
小冒失:
我好像有点明白了。我知道应该怎么与陌生人打交道,拿我爸的话说,就是既要有礼貌,又要多留个心眼儿。
阿甲:
没错。其实这一点儿也不难,但是因为我们往往是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通过电脑上网的,所以有时会产生一种心理上的错觉,一不小心就忘记了陌生人对策。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4-4-19 21:41
一个美国小朋友的故事
小冒失:
不过我还是不太明白,不注意陌生人对策,真的会有什么危险后果吗?我可是总在自己家里和在红泥巴村上网的,对方要想害我也没那么容易呀。
阿甲:
这样吧,我给你讲一个真实的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美国。有个网名叫作"饭碗"的12岁小男孩,别看他才12岁,已经是个电脑高手了,而且在网上冲浪可熟练了。他在网上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到聊天室里去聊天,因为在那里可以认识来自美国各地甚至世界各地的朋友。虽然在学校里和家里都有人提醒他上网要注意安全,可他总觉得,就算是有危险也不可能这么巧就发生在自己的头上吧。
小冒失:
我也是这么想的呀。
阿甲:
有一天,饭碗在聊天室里遇到了一个名叫"查理"的网友,查理也是个电脑高手,两人聊得非常投机,查理告诉饭碗他是个16岁的高中生。随着不断交往,饭碗觉得查理特别的亲切,有时饭碗周末出去参加野营活动还会把营地的地址告诉查理,不过查理从来都没有与饭碗通过电话。有一次,查理提出要与饭碗玩一种游戏,两人互相交换自己的裸体照片来收藏。饭碗知道这样做是很不好的,但是查理已经发来了"自己"的照片,而且还寄来了一个特制的照相机,并且说这件事只有他们两人知道。饭碗只好照着做了,他不想失去查理的信任。
小冒失:
要是我的话,才不会理会查理的无理要求呢。
阿甲:
人在网络中的心态确实有些特别。这个"查理"应该是一个把握儿童心理方面的"高手",大概饭碗在内心深处把查理当作了哥哥。其实查理的骗人手法是很拙劣的。有一次饭碗的妈妈无意间读到了查理写来的信,她一眼就看出这绝对不是一个16岁的男孩可能写出的文字。他的妈妈还不知道他和查理之间的事情,只是向查理写了封信让他不要再来骚扰她的儿子,否则就对他不客气。饭碗非常失望也非常伤心,他不相信妈妈所说的话。但是几个月后,妈妈的话被证明是正确的。警察开始调查这个"查理",并且把饭碗找去问话,饭碗交出了"查理"给他的照片,警察告诉他那不是查理。
小冒失:
这件事对饭碗的打击肯定很大吧。不知道后来怎么样了呢?
阿甲:
后来,"查理"因在网上从事儿童色情活动被判刑入狱。饭碗受到的打击很大,一度感觉这个世界上再没有什么可以信任的东西了,但在大家的帮助下,重新变得坚强起来了。他没有改变对互联网的热爱,在一个著名的讨论网络安全的网站上,他通过现身说法告诫同龄的孩子们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了。你可以在下面这个网址上找到他写给小朋友们的公开信:
http://www.cyberangels.org/teens/safety.html
小冒失:
饭碗真是个了不起的男孩!我真想跟他交朋友,可惜我现在还不懂英文。他在信中都说了些什么?
阿甲:
他讲述了自己的遭遇和从遭遇中学到的教训。在信的结尾,他这样说道:"我的教训是,只要你没有面对面地见过某个人,无论你如何觉得你非常了解对方,也不要确信他就是你所了解的那样。同样,即使你非常相信对方,也绝对不要把自己的个人资料交给对方。我现在仍然在互联网上冲浪,因为它对我确实有很大的帮助。但是我对信息资料已经变得非常的小心,特别是当我发出信息的时候。还有一句特别重要的话要告诉大家:千万不要以为这样的事情不会发生在你自己的头上。这是有可能的!"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4-4-19 21:41

中国儿童的上网安全
小冒失:
您说的这个故事确实挺发人深省的。不过我觉得美国和咱们中国还是很不一样吧,饭碗说的话好像也绝对了一点,虽然我上网的时间不长,但还是从网上认识了一些很好很值得信赖的朋友。我感觉在我们中国,这样的事情是不大可能发生的。
阿甲:
说句心里话,我也非常愿意同意你的想法。从我个人的上网经历来说,我认为在互联网上也不是不可能结交到至真至诚的朋友的。不过我们必须承认,未成年的孩子在判断力上是不成熟的,孩子们虽然很聪明,但是社会经验实在太少,与他人独立交往的能力相对较弱。真正聪明的孩子应该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多与家长和老师沟通,多借助他们的帮助。在这一点上,中国的孩子和美国的孩子没有多少不同。
另外,我们也不得不承认,社会的阴暗面总是存在的。与很多事物一样,互联网本身没有问题,问题在于什么人出于什么样的目的在使用它。好人做好事可以用它,坏人做坏事也可以用它。在儿童上网的安全隐患问题方面,中国和美国只会有程度上或形式上的不同,而没有实质性的不同。
小冒失:
我不太懂您说的话,能说得更明白一点吗?
阿甲:
对不起,我的爱蹦术语的职业毛病又犯了。我看看能不能说得更简单明白一些。
从我读到的一些资料反映,大概在一九九五年以前,互联网在美国的发展还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那时网络的普及面还很窄,绝大部分孩子还没有上网,这个时候儿童上网安全就根本不是个问题,安全问题是随着上网儿童人口的数量增加而逐步严重起来的。从九五、九六年开始,关于儿童上网的安全问题渐渐成为需要立法进行管制的问题。一九九八年十月美国国会通过了一项"儿童网上隐私权保护法",到今年四月份,美国国会的专业委员会又通过了一个举世瞩目的"儿童网上隐私权保护规范"。只要初步了解美国的法律制度,你就会明白这个规范为什么会那么的令人吃惊,因为在这样一个将"言论自由"标榜为"无上权利"的国家,居然也是世界上第一个通过明确立法赋予政府对儿童相关的网站特别审查权的国家,而不执行这个规范的法律后果竟是非常严厉的刑罚。从另外一个侧面我们也可以看到,在美国儿童上网的安全问题已经变得多么的严重!
相比之下,中国目前的互联网状况大概只是相当于四、五年前的美国,我们同样也存在着儿童上网的安全问题,目前的确还不太严重,但如果大家不提早注意的话,在未来的几年内也可能会变得不可收拾。这就是我所说的程度上的不同。
小冒失:
虽然我不能完全理解您的说法,但大概还是明白了。
阿甲:
我再说说形式上的不同。刚才我说的那个故事中的儿童色情问题,在美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美国绝大多数的州立法都将儿童色情问题列为比较严重的犯罪问题。与美国不同,在中国针对儿童的犯罪问题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拐卖儿童的问题,另外绑架儿童、利用流浪或被拐卖儿童从事违法犯罪活动的现象,在某些大城市中也不容忽视。虽然目前还没有迹象表明这类违法犯罪向电子化、网络化发展,但是这种潜在的危险还是非常值得孩子和家长们重视。用句成语来形容: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另外,互联网是一个相当复杂的世界。就拿目前的中文简体互联网来说,绝大多数信息资料是专门为成年人提供的,其中对儿童不适宜的过于商业化、过于成人化的内容也是相当多的。互联网又是一个极端开放的世界,在这里知识的力量是最强有力的,单纯依靠电脑网络技术,成年人是很难为孩子们划定禁区的。所以,我们需要通过一些非技术性的力量来尽可能净化孩子们可能接触到的网络空间。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4-4-19 21:42
儿童上网安全的有效保护
小冒失:
您所说的这种力量是不是要通过法律来约束呢?
阿甲:
虽然我所学的专业是法律,但我并不认为在这里法律的力量是最适合的,反而我认为这可能是最后的选择。我认为真正有效的力量是关注,包括孩子自身的关注、家长的关注、学校的关注、教育和宣传机构的关注,乃至整个社会的关注。法律所能起到的最大成效,也就是强迫大家来关注这个问题。
小冒失:
我越听越糊涂了,关注怎么能够保护呢?
阿甲:
这个道理很简单。比如说对于孩子来说,就是通过宣传教育,让他们充分理解上网安全的必要性,关注自己的上网安全。这个你能明白吗?
小冒失:
明白了,就是要让小朋友们都来学习安全上网的知识,懂得自己保护自己。
阿甲:
对于家长和学校,也同样应该通过宣传、教育、沟通,让他们更多地关心孩子们上网的问题,特别是家长们,应该更多地参与并指导孩子们的上网活动。严格来说,如果孩子因为上网安全问题受到了伤害,首先要负责任的就是家长。
小冒失:
这个我举双手赞同。不过我想有些家长之所以不管孩子上网,是因为他们自己不懂,不知道怎么管。
阿甲:
孩子可以学,家长也可以学呀。其实我们并不是要家长去"管"孩子的上网,而是希望家长多关心孩子在这方面的成长,如果家长能弯下腰来与孩子平等交流,孩子会成为家长最好的电脑教师的。
小冒失:
我已经大致明白"关注"的意思了。这说起来是件很容易的事情,但恐怕也是最难做到的。家长们都是天生的,我们小孩子可没法选择,他们要不想学,我们可没法教啊!
阿甲:
哈哈,不简单哪,小冒失!看你年岁不大,想法可不少呀。要对家长多一些耐心嘛,毕竟他们是深深地爱着孩子们的。
我们别跑题了。最后我们来从电脑网络技术的角度,说说关于上网安全的隐患问题吧。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4-4-19 21:42
关于儿童上网安全的技术性讨论
网络冲浪安全
小冒失:
聊得高兴,我把提问提纲也给撂下了。节目的时间过得真快,我们赶紧把后面几个问题解决一下吧。我们先从网络冲浪开始吧。
阿甲:
网络冲浪通常是一件非常令人愉快的事情,因为只要点点鼠标、按按键盘就可以不可思议地周游世界,获得大量你感兴趣的信息。虽然这些信息中也充斥着垃圾信息和不良信息,但对于有正常判断和选择能力的成年人来说,这些都不是问题。但对于孩子们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因为网络是对所有人开放的,而绝大部分网络资源都可以通过匿名的方式进行访问,所以孩子们可以非常方便的,在网络上获得在日常生活中因家长们的限制而无法获得的信息资料,如色情、淫秽信息;或是参与一些只适合成年人参与的活动,比如带有性目的、政治目的或宗教目的的交友活动,还有国外某些网站上某些合法的赌博活动等等。
小冒失:
对于这样的安全隐患,应该怎么办呢?
阿甲:
老实说,我觉得非常棘手。基于网络的特性,我们无法根本性地解决这类问题;另外,我们也不能因为存在着这样的问题而因噎废食,不让孩子们上网。我认为最有效的方法是对孩子们加以引导,作为家长和教育者应该更多地关心孩子们的上网活动,及时发现问题;而作为儿童网络资源的建设者们,应当尽可能满足孩子们健康快乐成长的需求,提供丰富的网络资源;公众网络资源的建设者们,也应当尽可能为孩子们多考虑一下,适当采用一些分流引导和过滤的技术。我能想到的就是这些,如果大家有什么好的建议,最好我们能一起来探讨,孩子是我们大家的未来,值得我们为他们多做一些事情。另外,我要补充一点纯属个人的看法,在我看来,孩子们的行为是基于天性的,我们不应该用过于伦理的角度看待他们的行为,不要害怕他们走"弯路",要多一些信心,多一些耐心。
电子邮件安全
小冒失:
阿甲先生,您能不能从上网安全的角度来谈谈电子邮件可能引发的安全问题。
阿甲:
电子邮件,或者我们常常说起的"E-MAIL",是我们在使用互联网中最常利用的交流工具,比起传统邮件,电子邮件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它的方便、快捷、极低的成本与极大的信息量,这同样也可以成为它产生危害的最大优势。对于成年人来说,最头痛的事情是,你往往会被强迫接收大量的垃圾邮件,甚至携带病毒或蓄意攻击的恶意邮件。对于儿童,垃圾邮件中携带的成人信息、色情信息,带有强烈社会偏见的政治宣传或宗教宣传邮件,蓄意骚扰的邮件,不良商业广告邮件等等,都可能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必须让孩子们明确认识到,电子邮件的地址是一种重要的个人信息资料,使用时应当相当慎重,最好能有家长指导,在向外界透露自己的电子邮件时,应该有家长的同意,至少应该让家长了解。
网上聊天安全
小冒失:
孩子们非常喜欢在网上相互交流,通过聊天的形式结交朋友,我自己就是个聊天迷,您能谈谈这方面的安全问题吗?
阿甲:
位于世界任何一个角落的朋友可以在同一个时间在同一个网站上进行即时的交流,这可能是互联网最具有魅力的一个地方。在网上即时交流的形式有多种,我使用过的就有留言簿、论坛(BBS)、新闻组(NEWS GROUP)、聊天室(CHAT ROOM)、网络传呼(ICQ或OICQ)等,以前还是主要依赖文字,现在语音和视频方式也渐渐流行起来。
留言簿、论坛和新闻组在信息发送后略有些延时,新闻组和论坛往往被用于专题讨论中,因为讨论过的信息往往会非常好的保存下来,供以后检索使用,它们使用的场合相对比较正式,小朋友们往往不是特别喜欢。相比之下,聊天室和网络传呼特别受青少年的欢迎,因为它们比较适合于相对随便一些的场合,信息是即时传送的,也不必好好保存,在有的场合根本不保存。由于输入汉字比输入英文的难度和麻烦程度大得多,所以目前国内真正能使用上面这些工具独立参与聊天、讨论的低年龄的小朋友并不多,不过我想这种情况随着电脑和网络的普及很快就会发生变化。从孩子们的天性来看,如果他们有机会选择的话,会很快喜欢上聊天室的。好事和麻烦事都可能从这里开始。
孩子们在网上聊天的最大安全隐患,当属泄露隐私的危险,如果不加以适当的引导和非常有效的提示,孩子们大多会非常乐意将自己的个人资料提交出来,在不少儿童网站上,你都可以找到类似的东西:"我叫***,今年12岁,在**小学读六年级,希望能和大家交朋友"…,有时候他们还会非常轻易地将自己的生日、家庭电话、地址等非常重要的个人隐私贴出来。相信任何一个有责任感的成年人都会感到有些为难,我们一方面要鼓励孩子们真诚待人,一方面也要教育孩子们学会某种程度上隐藏自己、保护自己。仔细想想,这两者之间并不矛盾。作为网站的经营者,我们不但不应该鼓励他们这样做,还应当设置有效的障碍,保证这些过分暴露的隐私资料只有在自觉的情况下以及父母亲同意的情况下才能发布,否则应该尽快把它们从公众的目光中隐蔽起来。
对于在公众留言簿、论坛、聊天室中参与网上交流的孩子,我认为最重要的安全策略就是两点:一个是前面提到的陌生人对策-象对待日常生活中的陌生人那样对待网上认识的人;一个是建立父母与孩子的经常性的沟通。一般情况下,父母真心想了解孩子们在幼儿园或学校中经历的趣事,孩子们是很愿意告诉父母的。网上的情形也是如此。

关于Cookies
小冒失:
阿甲先生,您说的非常详细。我能想到的问题都问完了,最后还有一点时间,您看看还有什么要说的吗?
阿甲:
在技术方面,我还想说一点关于Cookies的问题。
小冒失:
Cookies?听起来很熟悉,好像是小朋友们爱吃的蓝罐子里装的小圆饼干。这跟网络有什么关系?
阿甲:
这个英文单词直译过来确实是"小饼干"的意思,但在网络上是特指一种网页制作的技术。这种技术的细节我并不了解,我只知道它有一些很有趣的功能。把Cookies语句放在网页源文件里,只要有人来访问,它可以收集来访者的电脑信息、网络地址,并且追踪来访者在一些相关区域内的活动情况,从而可以在某种程度上确认来访者的个人信息、特别是对网页和信息的喜好,不少广告商利用它来发掘市场,建立潜在客户的资料。而且最有意思的是,对于这些事情的发生来访者一点也觉察不到。
小冒失:
有这么神奇的"饼干"?它有什么安全问题呢?
阿甲:
网站未经声明而使用Cookies技术,在国外的许多场合下被认为是对隐私权的一种侵犯,因为在反对者看来,这种信息的收集没有得到隐私权人的许可。国外比较正式的网站一般会有隐私权声明,事先声明该网站是否会收集这些信息以及收集之后的用途。在国内这个问题还很少有人从隐私权上来考虑,所以基本上还不能成为问题。我自己对Cookies技术并不反感,但是我想至少作为网民我们是有权利知道的,如果有人在乎它,可以选择将浏览器中的Cookies控件关闭,这并不困难。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4-4-19 21:42
网络个人隐私权问题
小冒失:
阿甲先生,我反复听您提到隐私权问题,这到底是什么问题呢?有多重要呢?
阿甲:
虽然我是学法律的,但你的这个问题同样让我感到非常的困难。可能是由于我们属于一个传统上偏重于强调集体利益的民族,个人的隐私问题向来不是特别地受到重视,就在不太遥远的二十多年以前的一段非常暗淡的岁月里,在这个国家之中就根本没有个人隐私的概念。随着改革开放,社会经济的发展,公民的主体意识和权利意识逐步在提高,隐私权的概念和意识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不过仍然很遗憾,到目前为止,我国的法律对隐私权问题并没有明文的规定。虽然是这样,我认为目前讨论这个问题还是很有意义的,而且在跨入互联网时代后,这个问题的讨论也变得日益迫切起来。
目前社会上通常对隐私权是这样理解的,就是:公民在生活中的各种个人信息或私事,有不愿意让别人知道,不愿意让别人干涉的权利。如果有人通过非法的手段知道了、干涉了,那么就构成了对隐私权的侵犯,应该象其他的违法行为一样要负法律责任。不过我想在这里我们还是把法律问题先放在一边,目前在国内的网络上讨论隐私权问题,应该更多地让大家了解不注意隐私保护可能导致的危险。
在我能理解的范围内,可以看见和设想的危险大概有这样一些:
1、E-mail地址被商业性或非商业性的滥用,或者受到恶意的攻击;
2、重要的用户名和密码流失后被恶意的使用;
3、姓名、地址以及生日等个人资料流失后,被用来作为推断一些重要的密码;
4、姓名、家庭地址、家庭电话等个人资料流失后,被用于不正当的商业用途,或被别有用心的人用于从事违法或犯罪活动;
5、完整的个人资料流失后,可能被用于克隆完整的个人档案,用于犯罪活动(如伪造身份证、信用卡诈骗等)。
小冒失:
说起来还真危险耶!看起来以后上网可真要注意注意了。
阿甲:
也不必吓成这个样子,只要平常多留意,养成好习惯就行了。最后的话,我还是想对家长们说:要想让孩子们在网上获得安全感,最有效的办法其实非常简单,就是经常去关心他们,与他们平等地开诚布公地交流。如果能做到这一点,我上面所说的绝大多数警告都是废话。
小冒失:
好,节目的时间到了。谢谢阿甲先生精彩的评说,也感谢大家的到访。在本节目提到的各种意见都是我们自己的观点,欢迎大家来和我们共同讨论。我们下一期节目再见!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4-4-19 21:43
给聪明孩子的提示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4-4-19 21:43
相关网站儿童上网安全提示文本清单(面向儿童)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4-4-19 21:44
萝卜探长谈网络安全技巧
1 冲浪安全及其它技巧

2 电子邮件安全技巧

3 网上聊天安全技巧

4 关于Cookies

5 网络个人隐私权问题

掌握网络安全技巧,就像学游泳一样,学会了,增长你一门生存技能。日常生活中,不会因为池塘里的水太深而不让孩子们学习游泳。网络也是一样,如何在网络上规避危险,与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去规避危险,没有根本的区别。网络是一项未来的必备工具,早一点掌握这项技能,对于孩子们增长见识、开拓思路有很大的益处,尤其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
冲浪安全及其它技巧
TOP
冲浪的技巧集中在三点,一是安全,二是节省费用,三是能尽快找到想要的东西。
判断哪一个网站对儿童是否安全,主要看三个方面:一看制作的内容是否健康有益;二看是否有不利于儿童的对外链接网站;三看网站是否注意严格保护访问者的资料。
对于儿童作为特定访问者的儿童网站来说,目前链接上问题最突出的是那些自动广告交换链接,一直排名在前、出现频率较高的交换广告网站多为对成人更有吸引力、儿童不太适宜的站点!所以说,凡是链接有自动广告交换条的网站,均无安全性可言!
严格地说,儿童网站应该相对封闭一些,一般要尽量少与成年人使用的网站相连接;因为孩子手上鼠标一动,跑出去的何止十万八千里。换句话说,没有与成年人使用的网站相链接的儿童网站,安全系数要相对高得多。
冲浪的感觉开始是有点神奇的,但是,时间长了,你会发现非常非常多的重复。这时候,就要开始学会用最少的时间比较准确地找出你需要的内容,这就需要有儿童门户或搜索器。目前,简体中文网络上适合儿童的门户或搜索器不是太令人满意。仅仅有三个网站具有这方面的功能:
第一个首推红泥巴村精品儿童网站导航系统,该系统的特点分类颇有趣味性、介绍极具人情味,以网站的内容和趣味摘要为主要提示。这里所推荐的网站,在安全性上均做了严格的过滤,而且还随时给予观测。
第二个要数“新浪少儿搜索”,这是一个有较强技术支持的儿童网站搜索器,经几次大型改造已经有很大的改进。不过,有两个根本问题没有解决:一是没有完全与成年人使用的搜索器分离,安全系数有所降低;二是收集的儿童网站过多过滥,同时中英文几种语系的网站混为一团,孰轻孰重也没法分清,实用性不强。
第三个是“易佳”搜索器,这是一个走纯粹技术路子的搜索器。它的处理方法是直接到几个大型的搜索器上去搜寻,然后用关键字过滤的办法剔出儿童不宜的网站。不过,我自己的多次测试结果,难免也有百疏一漏的情形,而且该网站也声明不做100%的保证,有种不太牢靠的感觉。
养成一个上网的好习惯至关重要。网络是无边无际的,但是时间和金钱的确是有限的。最初上网可能是满足你的好奇心,但是到了一定的时间,就该给你自己找一个上网的理由。建议大多数工薪家庭,至少要开个家庭会,合计一下每月要花出多少上网费和电话费,还要确定上网干点什么。手底下的算盘珠子要勤打着点。上网是很烧钱的哟!
浏览器的脱机功能不用白不用,这也是个省钱省时间的好办法。告诉你个秘密,如果你对哪一个网站的内容特别感兴趣,而且它的内容还特别多,一时半会儿看不完,你就先全部打开一遍,不用细看,等到全打开过了,你再断线下网,一页一页慢慢地读,多爽啊!
离线浏览的另一个方法是浏览器上的历史功能,可以按日期、按站点、按访问次数、按访问顺序将你访问过的网站网页一一排列。当然,这还是了解一个人上网经过的最忠实的记录!(作为家长,要尽快学会掌握该技巧)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网上的烂笔头就是收藏夹,一看到好站别忘了点一下右键,保存起来。还要及时分一下类别,不然日久天长又找不到北了。其实,你要看一下人家的收藏夹,就知道他有哪些网上的爱好了。
电子邮件安全技巧
TOP
电子邮件的安全考虑主要是避免收、发垃圾邮件的技巧。广义的概括垃圾邮件的范围有不请自来的所谓的美眉、赚钱、政治性的、不良广告的、无聊的;更加恶劣的还有人身攻击的、携带病毒的、欺骗钱财的等等。就像你家门框上,老塞着有那些疏通下水道的、修煤气灶的、卖假药的、治疑难杂症的广告等等,这些都是一等一的垃圾!
不要把自己私人固定的email到处乱发,你不妨再申请一个免费信箱,最好是那种能够自动转送功能的,一旦发现这个转送信箱有麻烦了,注销不用就是的啦,立刻再申请一个。
申请免费email的命名需要有一定的技巧,免费邮箱因为申请的人多,往往是那些滥发垃圾邮件的追逐对象,有些干脆用组合排序搜索用户名的方式发邮件。如果你的用户名里字母和数字混着来用,或者字母中间加一个连接符,这种邮箱收到的垃圾要相对少多了。
对于那些经常不请自来的、或者你不愿意收的邮件,你可以设定过滤的办法,把他们直接送到废件箱里。outlook 选[工具]-[邮件规则]-[邮件] foxmail 选[帐户]-[过滤器]
其实还可以反过来用,过滤器还能将经常收到的网友的信,自动转到固定设置的一个有用的作为收藏的信箱里。道理是一样的。
携带有附件的不明来路的邮件一般都不要打开,尤其是那些可以运行的文件,很有可能带着病毒什么的,统统删除为最最上策。这里好奇心千万不能有。
千万注意自己不要制造垃圾邮件。有的时候,邮件箱里偶尔会冒出一些无聊的东西,一些看起来怪怪的东西。不要理它,删掉就行,不要回复,更不要在同学、朋友间来回转发。
同时发给多个人的邮件,一定要注意网上礼节,不能在邮件里出现其他人的邮件地址。这一点很多人不知道也不太在意,但这可是个最基本的常识,办法是在撰写邮件的时候点击[抄送]--把其他收件人名称和信箱放在暗送(foxmail)或密件发送(outlook)栏里。
网上聊天安全
TOP
在网上聊天,跟在大马路上聊天是一个道理。想象一下,你在云山雾罩神侃的时候,有成千上万的陌生人正在看着、听着你的发言。你可千万不要留下你的真实姓名、家庭地址、电话,甚至包括你的email。你确实想要成千上万个陌生人知道你的家庭住址、电话吗?呜呀!好恐怖呀!!!有句俗话,叫做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你能保证成千上万个正在看留言版的人里,肯定不会冒出一个别有用心的人吗?这就叫“万一”!
在网上,大家都是平等的,如果一只小狗在电脑前不说它是谁,大家也不会不把它当人,也会平心静气的和它说说话;但是,如果有人没完没了的和你套近乎,或者老想打听有关你的更多的事情,你就得首先看他目的何在?人总是会有些想法的,吃不准的话,可以不用理他。
在网上措辞用语最好不要过于随意。这跟生活中与人相交的道理一样。如果你希望人家对你说话客气点,那么你就得彼此彼此,多少也应该注意点。还有,我本人一看见网上满篇的错别字,就有种浑身不自在的感觉,就好像不小心吃了一颗臭花生仁。最好不要因为满篇的错别字倒了别人的胃口。
聊天室是一个比较容易交上朋友的地方。在网上结交朋友跟日常生活中结交朋友一样,都是一件很开心的事。而且家长随时都应该知道孩子正在与什么人打交道,及时关注与提醒孩子交友的对象和原则,这跟是在网上还是网下没有不同。为了孩子,家长们不应该拒绝学习新的知识、拒绝提高自身的网络修养!
关于Cookies
TOP
Cookies是“小甜饼”的意思,我的理解“小甜饼”主要是用来收集访问者进入该网站的相关信息,如果不是滥用来做商业广告的话,本人觉得留在电脑里也无伤大雅。要想关掉Cookies也不是很难办的事,在浏览器中进入[工具]--[internet选项]便可以修改,win95在[高级]一栏;而win98和win2000则在[安全]栏目里,选安全级--高。
网络个人隐私权问题
TOP
第一隐私的是密码,这很重要。但是很多人一方面怕自己记不住,另一方面还特别怕别人猜不出来,所以经常用一些浅显易懂的数字来做密码。先让我猜猜你们的密码:用123456或654321?自己或家里人的出生年月日?身份证号?家里的电话号码、门牌号?单位里的电话?家用的汽车牌号?怎么样,我猜对了吧?嘻嘻。其实,要让人猜不出来,也很简单。还是上面的这些数码,但是来个真真假假、虚虚实实,数字和字母、大写和小写一起上,比如:0(零)用o(欧)代替、6用b代替、8用B代替,9用什么呢?想想看!这还是最最笨的哪。你还可以用你最喜欢的歌曲的前几节的简谱,比如:小草(没有花香,没有树高...)--myhx66323 等等;又如,唐诗一行白鹭上青天--1(一)h(行)b(白)l(鹭)3(上)q(青)7(天)。哎呀呀,奇招百出,反正没人是你肚里的虫,想破头都猜不出来的!
完整的个人资料,包括姓名、家庭地址、家庭电话、年龄、班级等等资料,你自己可能不太在意。对坏人来说,那可是太宝贵了。一旦他做了坏事,他就给会很痛快地给人家留下姓名、地址和电话,知道为什么吗?当然是别人的资料啰。如果是你的资料,人家找到你的头上,这不,你的麻烦来了!
有些网站要求你必须填写个人资料时,首先要看看它是用来做什么的。这一点,该网站必须要有一个说明,否则不用理睬它;当然,如果你觉得有必要让这个网站跟你保持联系的话,就给它留下你的一个不太重要的email,记住只有这个才是唯一真实的,其他的资料,你不妨制作一套仿真的个人资料。因为电脑再聪明,也判断不了你来自北京还是来自西沙群岛。(说起仿真资料,你可以即兴发挥一下你的创造力,比如:填写资料的正当时,耳边正好听着天气预报,好啦,你的仿真个人资料就齐全了。姓名:晴转阴 性别:男[概率60%] 住址:北部山区 学历:4到5级 电话:26884000 或 26898121 爱好:最高38度,最低21度)
总的来说,有关安全的问题,可以从家长和孩子两个方面来根本解决。对于家长来说,您的关注和参与,同孩子平等交流和及时沟通,这等于是安全性的最高保证;对于孩子来说,现实生活如此复杂,你不可能让他(她)不听不闻,但是,只要他理解了、明白了,发现问题能有正确的基本对策,这就够了!因为他的背后随时有您的多年的生活经验和阅历作为强大的支持!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4-4-19 21:44

儿童上网安全网络资源导航
  • 美国联邦调查局(FBI)儿童专版 — 美国联邦调查局网站的儿童栏目。你很难想象这是一个政府网站,因为它不但画面精美,而且还专门为孩子们准备了有趣的游戏。该栏目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预防针对儿童的犯罪而进行宣传教育。
  • 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儿童隐私问题专栏 — 这个联邦贸易委员会(FTC)是2000年4月份互联网上的名角,它根据美国儿童网上隐私权保护法(COPPA)制订了一个儿童网上隐私权保护实施细则(COPPR),于今年4月开始实施,作为互联网世界,第一个通过立法明确赋予政府对网站经营的审查权的法规,它的出现引起了轩然大波。该栏目可以说是专为推广这个实施细则而设计的。
  • GetNetWise 是一个美国的公益服务性组织,隶属于国际教育基金会(IEF)的项目,由一些互联网企业与公益组织联合创办,旨在通过教育的方法促使家庭上网安全。GetNetWise 网站上的安全提示文本相当丰富,而且根据不同的对象、不同的年龄,分别提出了非常有益的意见,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 美国国家保护失踪与被剥削儿童中心 — 这是一个从绝望的阴影中走出来的失踪孩子的美国父亲,于1984年发起创办的民间慈善组织,目前已经发展成为美国A+级慈善组织。这个组织致力于帮助寻找失踪的孩子,并且就儿童被诱拐、骚扰、性剥削等问题,努力引起公众的关注,并尝试提供帮助受害孩子的办法。
  • 美国优良贸易局儿童广告评审中心— 儿童广告评审中心由美国国家广告审查委员会于1974年成立,隶属于优良商务局,旨在促进儿童广告的责任感,同时建立与公众沟通的渠道。CARU自律计划,由NARC制定基本政策,由CBBB进行管理,直接由来自儿童广告企业的成员给予资助。CARU的主要活动是采用评审、评估以及建议等方式进行,当发现儿童广告存在误导或与CARU倡导的纲要相违背的情形,通过广告商自愿合作的途径寻求改善。
        CARU 自律计划中的一些针对广告服务商提出的建议性自律条款值得我们参考,计划的主要原则可以归纳为六点,如下:
        1、因考虑到儿童判断事物能力的局限性,广告者负有特殊的责任,避免其因易受影响而带来不利。
        2、广告者应当充分意识到儿童是充满想像力的,在儿童成长进程中虚拟游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广告者应当尽量注意不要不正当地开发孩子们的想像力,直接或间接地刺激对产品性能或功用的不合理期待都是不应该的。
        3、广告者应当认识到广告在儿童的教育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应当充分认识到孩子从广告中学到的东西将影响他(或她)的健康和良好的行为。广告者应该用真实、准确、让孩子们容易理解的语言进行交流。
        4、强烈希望广告者充分利用广告对孩子行为产生影响的潜在能力,致力于展示积极的有益的行为品质,比如友好、善良、诚实、公正、慷慨及对他人的尊重等。
        5、在有可能的情况下,为团结社会弱势人群(少数民族或其他群体)应在广告中给予他们适当的关注,展示积极的与正面的社会形象。
        6、虽然对孩子的个性与社会发展的因素很多,但父母的影响仍然是最重要的。广告者应当努力促进父母与子女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
  • 儿童隐私权保护网站 — 一个旨在宣传《儿童网上隐私权保护法》(COPPA)的网站
  • www.cyberangels.org — 一个面向少年儿童以及他们的家长的普及电脑与网络知识的著名网站。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4-4-19 21:45

目录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4-5-3 21:40
孙云晓:媒介素养低者容易受伤害
近日,新快报记者对家长和孩子进行的在线调查发现,超四成的小学生在做完作业后的第一选择是上网,这一数据远远超出了“和小伙伴玩耍”的比例。对于孩子们如此热衷于上网,近八成的家长表示,学校应专门开设针对大众传媒的课程(国外称作“媒介教育”),引导或帮助孩子正确理解大众媒介上的各种文字、图片、视频、画面等。
9岁之前最好不“触网”?
今年6月12日,英国权威心理学家西格曼博士在出席一个国际儿童保育会议时指出,各国政府应颁布法令,禁止9岁以下的儿童接触电脑,因为儿童过早接触电脑会影响到智力发育。日前,著名青少年问题专家孙云晓参加南国书香节签售活动时,也提到非常赞成西格曼博士关于“9岁前不要让孩子单独‘触网’”这一观点。
“对于9岁以前的孩子来说,他们特别需要培养人与人之间交往的能力,这一时期的儿童需要认识一个全面的世界,而不是电子媒介中片面的、虚拟的世界。他们需要形象地认知世界,比如与人交往时,他们首先要看到交往对象的表情,观察他(她)的动作,甚至闻他(她)的气味。这种交往是视觉、触觉、嗅觉等相互感知的结果,这种现实世界的体验对培养儿童交往的能力非常重要。”孙云晓在接受新快报记者采访时强调。
尽管许多科学研究显示,让孩子过早地接触网络或电子媒体对身心发展不利,但我国小学生网络使用的现实情况如何呢?
2009年8月,由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主办、中国传媒大学调查统计研究所实施的《小学生互联网使用行为调研报告》显示,约八成小学生9岁前开始接触互联网,网络已成为紧随电视之后小学生最喜欢的媒介,“看动漫、电影、下载音乐和玩网络游戏等”是小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其中上网玩过游戏的比例超过九成。
小学生倾向于被动地使用网络,最常登录的是一些门户网站和小游戏网站,也有相当一部分喜欢登录儿童社区,和班级同学一起上网。调查显示,游戏是上网小学生的最爱,但游戏也是网络成瘾的主因。
“幼小的孩子,尤其是9岁以前的孩子一般难以控制自己的行为,上网很容易沉迷。”孙云晓指出,英国《每日邮报》近日报道美国一项研究发现,喜欢看《海绵宝宝》这类卡通影片的孩童,长久观看容易造成他们缺乏注意力、学习能力变差等,会影响孩子智力的发展。“所以儿童不宜过早地使用网络,甚至看电视也不要太早。”
孩子真的能活在“电子真空”?
如今的孩子从一出生起就被电子媒介包围住,家里随处可见电视、电脑、手机等电子媒介,“很多时候我们没办法在家里不使用电脑办公,孩子们看到了大人用电脑会觉得特别好奇,如果说9岁之前不让孩子‘触网’或接触电子媒介,那是不现实的。”张女士是广州一家报社的编辑,经常需要在家里编辑文稿,儿子现在6岁了,用她的话来说,电子媒介一直陪伴着儿子成长,“儿子能够很熟练地在ipad上下载各种游戏软件。”
张女士所述的孩子被“触网”的现实得到了许多家长的共鸣。“尽管我们都知道孩子从小看电视、上网既损害了视力又会影响智力的发展,但我们无法为孩子创造一个‘电子真空’世界,让孩子免受电子媒体的影响。”胡女士无奈地说,“我们目前能做的就是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尽量让他们少接触电子媒介,培养他们其他的兴趣爱好,转移其对电子媒介的注意力。”
新快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孩子除了在家里无法避免电子媒介的包围,学校也为学生提供了大量“触网”的机会。广州的许多小学从一年级开始就开设有信息技术课,有的学校还要求学生配备笔记本电脑,部分作业要在网上完成。
“在网络时代,让孩子不‘触网’既不可能,也无必要。作为电化教学的辅助手段,网络的全媒体功能对于学生开阔知识视野、丰富学习内容、提高学习兴趣有积极的作用。”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张晋升强调,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学生该不该“触网”,“而在于家长和老师怎样合理地指导学生有效地运用网络,趋利避害。”
陈女士的儿子小易从三岁开始就接触电脑了,现在读小学四年级的小易,对软件安装、系统安装和电脑保养等都很熟练。“孩子们从小在一个电子化的氛围中长大,并且现如今社会竞争异常激烈,如果对电脑运用熟练的话,能够提升孩子的竞争力。”
陈女士不但没有限制儿子玩电脑,反而主动让他去接触,“但这要靠家长来监督了,比如每天限时1—2个小时的上网时间,其间我会叫他小憩,但他一般是不会听的,我就拿东西给他吃,这样可以打断他。现在孩子每天晚上完成了作业和早上起床后都用电脑来跟读英语,电脑已经成了他的一个学习工具。”
无独有偶,马先生的儿子从一年级就开始利用网络来学习了,“我觉得孩子们利用网络这种新事物、新工具学习很值得尝试。我看到儿子在电脑上学习相对来说方便多了。比如写作文,他在电脑前写可以文思泉涌,修改也方便,这样很好地调动了他写作的积极性。”
媒介时代,如何不做受害者?
既然孩子们从小不可避免地要接触电子媒介,有没有什么方法能够让孩子在接触时尽量少受影响和伤害?
“对孩子进行‘媒介素养教育’非常有必要。在这个信息化时代,如果你的媒介素养较低,很容易成为一个受害者。”孙云晓强调,“儿童太小,对电子媒介里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的差别没有清晰的辨别力,比如有的孩子站在阳台上会跳下去,这就是受电视的影响,以为自己也可以像哈利·波特一样骑着扫把飞。孩子没有保护自己的能力和意识。”
陈女士的女儿现在读幼儿园大班,动画片中经常会出现怪兽,“女儿看到怪兽后很害怕,有一段时间她每天晚上都不肯睡觉,因为一闭上眼,怪兽就会在她脑海中浮现。有好几次她晚上还被噩梦吓醒。”一开始,为了让女儿不再受到惊吓,陈女士不让女儿再看那部动画片了。“后来我觉得孩子一直这样逃避下去也不是办法,我应该告诉她电视里很多东西都是假的,跟现实世界是不一样的。”
“你们知道为什么玩游戏会很开心,为什么玩游戏时会忘掉一切吗?这是因为你们被游戏设计师高超的设计水平吸引住了,你们跟随着游戏的情节不断地焦虑、释放、欢喜、悲伤,也在游戏中获得了满足。但是,即使你在游戏世界中是能够呼风唤雨的国王,是腰缠万贯的富翁,你还是要回归于真实的世界。因此,玩游戏是正当的,但不要让它成为你生活的全部。”2008年9月中国大陆第一次系统的媒介素养教育实验在北京黑芝麻小学进行。为了走进孩子们的游戏世界,课题组的研究生们对调查中被学生们提及的共41种游戏进行了亲身体验,在与游戏设计专业的学者和学生探讨后,他们开始引导孩子们思索游戏究竟是什么。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媒介素养教育并不是要消除和减少孩子们玩游戏时获得的快感,而是要告诉孩子们如何在游戏中获取智慧。”中国传媒大学张洁博士张洁说。面对能否百分之百影响孩子的行为这一问题,张洁的回答是,并非所有的孩子都能在短时间内因为接受了这样的教育而改变行为,但是一旦反思精神形成,这种思维的力量会在其整个人生中发挥积极作用。
张晋升指出:“‘媒介素养教育’是一个全社会参与的系统工程,不仅要靠家长引导、老师培养,新闻媒介、教育管理部门以及其他社会机构都应参与其中。同时不能靠强硬的‘管、卡、压’,可以通过案例示范,利害对比,让孩子通过自我意识的觉醒来趋利避害。”
利用网络学习像个虚假的童话?
“儿童如果在自由状态下使用网络,他的第一选择就是游戏,他不会选择知识,真正能够用电脑来学习的孩子可谓凤毛麟角。”孙云晓认为,虽然利用网络来学习是未来教育发展的趋势,但他认为9岁之前的孩子没必要提倡其利用网络来学习。
秦女士的儿子现在6岁,一直以来,她都尽量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读书氛围,儿子在家的时候,大人几乎不上网,电视也不开,“我们除了跟孩子玩游戏外,剩下的活动就是亲子阅读。这样的效果非常好,儿子一直以来嗜书如命,每天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去书架上找书看。”但在秦女士看来非常乖的儿子,最近也很令她头疼,原来前不久秦女士在网上给儿子下载了一些电子书,为了图方便,她让孩子自己在电脑上看。
“没想到儿子一上网,就被游戏给吸引住了,我起初觉得让他玩一两次也无妨,没想到才玩了没几次,他就有欲罢不能的感觉,总是希望我能延长他上网的时间。”秦女士十分懊悔地提醒道,不要指望孩子能够主动利用网络来学习,他们没有这样的自控力。
“现在大家都倡导现代化的学习,大家都以为一提到现代化就是数字化,其实现代化学习和利用网络来学习这两者不是对等的。所谓现代化的学习是指用现代的教育观念让孩子学习现代的知识,即强调观念和方法的学习。”孙云晓说,现在的孩子最需要学习的现代化知识有很多,比如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和尊重、学会人与人之间的合作、环保意识、全球化的意识、拥有责任感等。“这些内容并不是非网络不可的教育。我们通过自然的人与人的交流、通过书本和游戏的学习完全可以达到。”
小佳现在广州某重点高中读高二,本来对理科特别感兴趣的她,自从上了高中以后,对理科的兴趣一日不如一日。“我喜欢物理和化学,因为有许多实验可以做,每次通过做实验我都能够更深刻地掌握某个原理。但上高中以后,由于时间比较紧,再加上很多化学实验不是很安全,老师很少让我们亲自去实验室做实验,要么是老师自己上课的时候演示一下,要么就在电脑上做实验,我觉得这样很没意思。”
“学校把实验课统统都搬到网上对学生来说是一种伤害,我觉得非常不值得提倡。”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副院长焦建利说,“尽管在电脑上做实验方便、快捷、安全,但我们不能用虚拟世界的经验完全代替现实世界的经验,用电脑来做实验只能是一种补充。”
专家说法
让孩子做媒介的主人
(孙云晓,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
在网络上学会保护自己
“媒介素养教育”应该从娃娃抓起,孩子读幼儿园开始就要注重。其核心是教育孩子做媒介的主人而不是奴隶。要把媒介看作是一种工具,而不是一种可以支配自己的力量。
媒介里的世界,尤其是网络世界和电子媒介世界跟现实世界是不一样的。在使用媒介的时候,我们要让孩子明辨什么是真、善、美、假、丑、恶;明辨什么是真实的,什么是虚假的。比如广告,要让孩子知道广告有夸大的成分,并非做广告的都是最好的东西。
家长还要培养孩子对媒介信息的判断力、鉴别力和使用能力。比如孩子在使用网络的时候,要告诉孩子不能和网上的人随意约会,不能在网上随意告诉别人家里的地址和电话,不要随意约见网友等。
中小学开设媒介素养课
加强“媒介素养教育”可以通过以下三个途径:
1.重视“媒介素养课”,我曾经跟教育部长当面建议,把中小学的信息技术课改为媒介素养课。这个应该首先上升为国家行为,把信息技术课改为媒介素养课。而且不光是改个名字,在教学大纲上要体现出媒介素养的教育,像美国四十多个州都立法了,要求中小学开设媒介素养课;
2.在家庭里,家长可以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给孩子讲一些基本的媒介素养的道理。中国社科院的研究发现,对于少年儿童,最适合、最有价值的媒介内容是儿童文学和知识科普类,对道德提升和智力发展最有利,父母要帮孩子选择好;
3.社会和媒体都有对公众进行媒介素养教育的责任。现在几乎每个省的电视台都有儿童频道,都有责任对孩子们进行媒介素养的教育,比如可以在少儿频道请一些专家来给孩子们讲解如何正确地看电视、新闻、电影、电视剧等。
他山之石
美国
媒介素养教育分年龄进行
以美国媒介素养教育中的电视部分为例,其教学内容的安排根据青少年学生不同年龄段,循序渐进、富有实践性。
1.儿童阶段(幼儿园和小学阶段):了解并辨识广告;区别事实与虚构;理解节目的形态(如纪录片、新闻、戏剧等);了解电子媒介与印刷媒介的区别;对自己的电视观看行为有一定了解并给予评估。
2.初中阶段:电视和生活的关系;电视戏剧的组成元素;电视摄影技术;电视的说服意图;电视新闻分析;黄金时间段;了解和分析自己的内容偏好:如何成为一个具有批判能力的电视观众等。
3.高中阶段:评估和管理个人的媒介接触行为;能对电视有所质疑;能识别电视的说服意图;能意识到媒介对人类生活的可能影响;能利用电视观看加强和家庭的沟通等。
2011---9---20新快报  记者何宁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4-5-4 04:55
智商、情商,还有搜商
中搜CEO陈沛
  搜商,是一种与智商、情商相并列的人类智力因素。也就是说,人类除了智商、情商以外,还存在着第三种智力因素,即是搜商。
  在大量的工作、生活实践中,每个人都会发现,人与人之间有着重大的差别。究竟是什么因素决定人们收获了成功、挫折、失败的不同命运?究竟是什么因素导致人与人之间的工作、生活、学习各不相同。很多人曾经以为,由德国心理学家威廉·斯特恩在 20 世纪初提出的 "智商" ( IQ )概念可以解答这个问题。
  智商( IQ )是智力商数的简称,指的是一种表示人的智力高低的数量指标。智商是智力年龄被生理年龄相除而得出的商数。智商表示人的聪明程度,智商越高,表示越聪明。根据比奈测试法,智商公式为:
IQ=Ma÷CA×100%
MA=智力年龄
CA=生理年龄
 “智商”是一个已经具有确定性含义的概念,是人类对自身智力认识的一个阶段性成果。但是智商理论还不是那么完善、那么理想,还存在许多值得讨论的问题。
  大量研究表明,在人群中,拥有高智商的人不超过5%,而拥有低智商的人也不超过 3 %。这就是说,大多数人的智商高低落差并不是特别大。而且,人们很快发现,智商理论还有一个与实践不相吻合的情况。不管是普通人还是心理学家,都会发现如此这般大量的事实——许多被测出拥有高智商的人,在社会做出的成绩有时反而不及常人。由此可见,尽管从理论上说智商高低是决定人生成就的重要因素,但在实践中并不完全与之成正比。从目前中国的现实情况来看,一些获得成功的人物,尤其是很多社会名流、企业家、艺术家等等,他们并不全都拥有高度发达的智商;另一方面,一些所谓“高才低能”大学生、博士、博士后,因各种原因导致心理失常,甚至自杀,此类事情也时有发生。高学历当然并不一定意味着高智商,不过,一般说来高学历人群的智商普遍要比其他人群的智商高一些,这也是事实。但是,为何这些智商高于普通人群的人并不都能面对失败、创造成功?
  许多心理学家在对智商理论进行深入探讨之后,对智商及其测试方法提出了异议——
  首先,在智商的测定方法中,人的生理年龄固然是给定的,但是智力年龄的测定方法却很有问题。根据智力年龄的测定方法对六岁的爱因斯坦进行测量,得到的结果却是属于低智商。这个结果无法解释为何他在日后成为最伟大的科学家。智力年龄作为智商理论的前提和基础,本身就不是很准确的。
  其次,智商理论提出的基本依据,来自于对儿童的平均智力测量。其所采用的样本基本上都是儿童。但是问题在于,这样的测量结果却运用和推广至成人。这种方法显然是值得商榷的。在智商的测试中,忽视了儿童在智力开发过程中产生的变数。从这样的结果中推论出成人的智力水平,无疑是不准确的。中国古代王安石曾写有《伤仲永》一文,说的是一个名叫方仲永的神童,因为不注重后天培养,长大以后变成了一个极其普通的人。根据智商理论,长大之后的仲永,智商理应保持不变,仍然高于大多数人,然而事实却不是这样。
  再次,在测试过程中,被测试人往往有焦虑、急躁等情绪波动,同时,智商测试模式也有时限等问题,这些对测验的最后结果都有很大的影响。在智商理论的测试过程中,许多影响最后结果的因素都被忽略了。这样测试的结果怎么能够使人信服呢?
  在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心理学家普遍认为,无论是观察法、实验法、谈话法、个案调查法,还是作品分析法,等等,这些智力测试的方法,尽管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显示被测验人的智力状况,但就总体而言,传统的智力测试所检测的往往只是一个人的言语、数学、逻辑能力,而把许多潜在的能力排除在智力范围之外。也就是说,人类所拥有的全部智力因素没有被智商理论全部囊括。因此,人类的智力理论还需要补充和完善。社会也慢慢认识到,智商仅仅是成才的一个重要因素,而不是全部因素。
  于是,"情商" (情绪商数)概念及其理论应运而生。情商,即情绪智力。
  1990年,美国心理学家塞洛维和梅耶接过加特纳的智能多元化理论,创造性地发挥了人格智能的基本思想,提出了情绪智力的概念。情商,即是情绪智力的简称。1995年,《纽约时报》专栏作家、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戈尔曼出版了《情绪智力》一书,对情商理论做了更精确的论述和说明。这本书的副标题为——“为什么它比智商重要”。因为书中发现和诠释了一种非常重要的人类智力因素——情商,颠覆了智商决定成败的旧有观念,出版之后便轰动全美。情商理论也从此广为人知。
  戈尔曼的情商理论认为,人在情绪、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质,对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功有着重大的影响作用,甚至有时会超过智力水平。他认为,情商包括五个方面的能力:
A、了解自己情绪的能力
B、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
C、以自己情绪激励自己行为的能力
D、了解别人情绪的能力
E、与别人友好相处的能力
  情商理论认为,情绪智力对个体人格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情绪智力的重要性在于,它使人能够由自我认知发展到对他人的认知——也就是一种共感能力,从而成为社会交际交往能力的基础。因此,情绪智力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人生的成败。此后,美国心理学家在研究中发现,在成功要素中,智力商数仅占 20% ,而情商却占了 80% 。因此,更有论者提出了一个“成功公式”:
  成功 =智商+ 情商
  在一些 MBA 的研究中,有人提出了成功企业家的情商要素更容易被理解:
1.  远见与洞察力
2.  勇气与决断力
3.  忍耐与持久力
4.良好的表达与沟通能力
  很显然企业家成功的主要因素并非是智商。
  对于人类自身能力的研究,果真就到此为止了吗?
  研究表明,人类智商有着基本的平均值。人类的情商虽有较大的差异,但情商的测量方法却和智商的测量方法一样很不精确。情绪和意志力等等能力,怎么能够精确量化呢?——这是对情商理论基础一个非常有力的诘问。因此,以情商的高低来判定人生成就的大小,并没有一个非常牢固、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不能完全令人信服。更重要的是,假如以上的成功公式成立,那么人们在工作,生活中的成就完全可以量化甚至预测——测一下智商和情商就好了!然而事实却远非如此。在人类已经发展到 21 世纪的信息时代之后,智商和情商共同决定人生成败的观点越来越受到冲击。许多智商,情商均不很高的人,比如都市哈! 一族,同样能够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获胜。比尔·盖茨的智商和情商不见得就是世界第一,但这并不妨碍他成为世界首富。这也就意味着,还有一些更重要的因素在暗中决定着人们的生活、工作、事业的成败结果。
  今天,我们终于提出了一个全新的人类智力因素:搜商。
  搜商与情商相对,情商的全称是情绪智力,搜商的全称则是搜索智力,是人类通过某种手段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其公式表达为:
  SQ=K/T ( C )
  K=knowledge(获得的知识)
  T=时间(花费的时间)
  C=搜商指数(社会平均知识获取能力)
  搜商理论可以说是对并不完善的智商、情商理论的有益补充。从搜商的公式中可以看出,搜商理论尤其强调时间与知识的比值,也就是说,搜商关心和解决的问题是智商和情商悬而未决的遗留问题——效率。
  中国古代哲学家庄子曾经慨叹:“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当人类进入计算机网络普及、知识爆炸的年代,我们每一个人都要面对海量知识造成的这个经典困境。我们不得不承认,即使人类拥有再高的智商,再多的大脑容量,再充足的生命时间,也不能满足理解和储存全部人类知识的要求——何况人类的知识正以几何级数量迅速增长。同时,我们也必须承认,对于个人而言,人类生产的许多知识对于个体来说往往是无用的。因此,我们必须在海量知识中快速地搜索出对自己有用的知识,以完成工作生活的各项任务。于是,如何快捷、成功地获取有效知识就成了这个时代人们最为关心的问题。智商和情商理论,都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因此,我们必须补充和提出一种全新的智力因素——搜商。
  智商、情商和搜商,是一种互补关系,三者共同决定着人生的成败。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对于成功的理解是:
  成功 =智商+ 情商+搜商
  诚然,我们没有把机遇、地域、种族、文化背景等客观因素包含在这个成功公式之内。一方面,客观因素变数很大,不可能够全部量化。但更为重要的是另一方面——无论是对于单个体的人还是对于整体人类而言,客观因素毕竟是很难控制的,而成功作为一种人类主动行为产生的社会实践结果,最终还是由人的主观能力和人本身拥有的素质来决定的。因此,我们对于成功的理解就特别强调人类自身的因素,尤其是可以大幅度改变和提高的能力因素:搜商。我们不能理解,在远古时代,缺少智商的人类仅仅是看天吃饭就能走出野蛮,创造文明?我们同样也不能理解,缺少情商的人类,能够在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 20 世纪获得高质量的生存?于是,我们也就更不能理解,当信息时代扑面而来,知识爆炸已经成为现实的 21 世纪,缺少搜商的人类能够在信息海洋中尽情遨游,创造成功的奇迹,抵达人生的彼岸?
  我们必须承认,人与人始终是有差距的;我们也必须承认,人的能力是可以改变的。因此我们才能深刻理解,为什么只有极少数人能够站在各个行业、领域的金字塔尖,接受成功的洗礼。智商决定人生成败的时代已然远去,情商左右人生命运的境况也已经黯然退场。当人类进入信息时代,陷入信息海洋的困境之中,搜商——人类的第三种智力,无疑已经成为新的决定着我们事业成败的重要因素。
2.搜索——搜商的本质特征
  搜商既然是人类的第三种智力,那么究竟什么是搜商,它与智商和情商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就不能不说个明白。
  搜商和智商、情商虽然都是人类的智力,但是由于各自的本质特征不同,因而彼此间又严格地区别开来。
  也许威廉·斯特恩提出“智商”概念的时候,曾经希望它能够囊括人类的全部智力,但是比奈的智商测试法却给了“智商”一个确定的概念,即以人的数学、语言和逻辑等能力为主要内容,也就是说,主要衡量人们在已知知识的基础上,运用抽象、归纳和演绎等方法获取新的知识的能力。这样就使得智商无法包容情商和搜商。因而,智商只能作为人类所拥有的第一种智力,而把第二种智力和第三种智力的位置让给了情商和搜商。
  如果说智商只是指人们的思维智力的话,那么情商则是指人们的情绪智力。由此可见,情商同样没有包容搜商。
  至于搜商,它是指人们的搜索智力,既不同于智商的思维智力,也有别于情商的情绪智力,所以,搜商属于人类的第三种智力。
  搜商的本质特征是搜索。如果没有搜索,那自然也就没有搜商了。搜索之所以成为搜商的本质特征,是因为搜索使得搜商明显的区别于智商和情商。
  “搜商就是人们的搜索智力。”用这句话解释搜商似乎已经明白无误了,其实不然。问题在于:这里所说的“搜索”,其论域是什么?也就是说,“搜索”一词适用的范围有多大?由于人们对“搜索”的论域理解不同,因而对“搜商”含义的理解也就有所不同。
  “搜商”的概念是我们刚刚提出来的,然而据我们所知,目前对于“搜商”已经有了不同的理解,其中的分歧就在于对“搜索”的论域有不同的看法。具体说来,有以下三种不同观点或主张:
  第一:搜商仅指人们运用搜索引擎的智力。
  这是狭义的“搜商”概念。这样理解“搜商”是有充分理由的。因为在当代,搜索引擎作为搜索工具,具有无可比拟的先进性,如果没有搜索引擎的存在,我们是不可能提出“搜商”概念的。运用搜索引擎进行搜索,就是我们在序章中所说的“点石成金”的方法,用以点击鼠标键的手指头,我们称之为金手指。只是由于某些原因,我们没有把这本书写成这方面的专著。
  第二:搜商是指运用物质性工具进行搜索的智力。
  这是一种广义搜商的概念。这里强调了搜索的工具性,但是“工具”的含义并不局限于搜索引擎,还包括诸如图书资料、目录索引,乃至“老马识途”的老马等等。但它不包括非物质性工具,比如人的知识。这样界定“搜商”,既可以同智商、情商区别开来,也可以防止把“搜商”概念无限地扩大。
第三,搜商应指人们所有搜索行为的智力。
  这是最广义的“搜商”概念,我们不妨叫它“泛搜商”。它包括了“搜索”一词的一切应有之义。
  从以上情况不难看出,这三种不同的“搜商”概念,仅仅区别于“搜索”论域的广狭不同。因此,它们之间并不存在对错或高下的区别。某种搜索行为是不是属于搜商,就要看它属于哪个论域。比如说,到图书馆查阅资料,对于狭义搜商而言,它不属于搜商;但对于广义搜商来说,它自然算是搜商了。
  搜商的本质特征是搜索,通过对搜索的讨论,我们将会更为清晰地理解什么是搜商,并且进一步把搜商和智商、情商区别开来。
  下面,我们将对“泛搜商”的搜索属性进行比较具体的讨论。因为这里所说的搜索属性,逻辑地包含了广义搜商和狭义搜商的搜索属性。
  一、 搜索的行为性
搜索不同于人们的思维或情绪,它是一种行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搜索行为。作为操作行为,它总有一个或长或短的过程。这个过程可以是一次性的,即一次性搜索,成功或者不成功,都不再搜索了;但是搜索也可以是两次以上,乃至多次,直到成功或者放弃。
  《水浒传》有个有名的“三打祝家庄”故事。宋江听说祝家庄路径复杂,便派遣杨林和石秀前去探庄。杨林打扮成解魔法师,由于没有搜索到见白杨树就转弯的信息,很快便被捕了。梁山的第一次探庄失败。石秀扮作樵夫,从一位老人那里弄清了村里复杂的盘陀路径,探庄成功,从而帮助了宋江赢得攻打祝家庄的胜利。
  在这个故事里,杨林的第一次探索操作有误,导致探庄失败;而石秀的有效操作,使得探庄成功。石秀探庄,这是梁山的第二次搜索。
二、搜寻与索取
  “搜索”一词,顾名思义,包含“搜寻”和“索取”两个含义。“搜寻”是手段,而“索取”则是目的。
  搜寻的手段是寻找或识别,是搜索的行为性的具体表现。人们在搜索的过程中,如果只存在一种情况,就得设法去寻找,去探明。如祝家庄的盘陀路,那是去祝家庄的唯一路径,石秀终于“探明”了它。如果存在多种情况,那么则是去识别,去挑选。例如伯乐相马,则是在众多的马匹中识别或挑选出千里马来。
  搜索的目的——“索取”,就是解决问题,它是搜索的目的性表现。搜索目的可以是知识性的,也可以是非知识性。石秀探庄为的是获取盘陀路的知识,这是知识性的目的,而“老马识途”所要获取的只是军队走出大山的结果,不是知识性的问题。
  “老马识途”的故事是说,春秋时期,齐桓公出兵讨伐孤竹,出征时是春天, 凯旋时却到了冬天。由于路途的草木景色全变了样,齐军找不到原来的路,在崇山峻岭里迷失了方向。齐桓公派出了许多探子,也没有找到走出困境的路径。大夫管仲想出了一条妙计,他说:“我们可以利用老马的经验。”于是把几匹老马的缰绳放开,让它自由寻路。结果,齐国大军跟随在老马的后面,找到了归国的路。
  老马识途,对于管仲他们来说,只是利用老马走出了大山,找到了归国之路。至于这条路究竟是怎样走的,管仲恐怕仍然搞不清楚,其实,他也没有必要搞清楚——因为走出大山才是这次搜索的唯一目的。
三、搜索的工具性
  搜索作为一种行为,是必须使用工具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搜索所使用的工具对于搜索结果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搜索工具有物质性工具和非物质性工具的区别。
  搜索工具通常是物质性的。例如搜索引擎,图书资料、人的五官等等。
  搜索引擎是时代的宠儿,有强烈的时代特征。如果没有搜索引擎的发明,人们就很难驾驭今天的信息时代。它是当代最最重要的搜索工具。只以搜索引擎为工具的搜索,属于狭义的搜商。
  图书资料作为搜索工具的作用也是明显的。特别是在人们用来查找某种知识的时候,它们的搜索工具性质更为显豁。图书的目录索引,是人们特地制造出来专门用以搜索的工具。
  人的五官也是重要的搜索工具,并且是人们最直接、最方便灵巧的搜索工具。例如石秀不认识盘陀路,他去询问老人,这嘴巴就是搜索工具。所谓“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这眼睛和耳朵也是搜索工具。
  其他如显微镜、望远镜、胃镜、雷达等等,都是人类发明的物质性搜索工具,也是人类五官的延伸。
  使用包括搜索引擎在内的物质性工具的搜索,属于搜商。
  非物质性的搜索工具,首先是知识,也包括经验、素养等等。伯乐相马、慧眼识英,搜索者所使用的就是这类非物质性的工具。“老马识途”,直接利用了老马这个物质性工具,同时也是间接地利用老马的经验这一非物质性工具。询问也是利用他人知识的非物质性工具。“搜尽枯肠”的意思是说,为了解决某个问题,利用自己全部的知识和智慧来寻求答案。
  包括非物质性工具在内的搜索,属于泛搜商。
  本书所说到的内容,属于泛搜商。我们想,就目前而言,让更多的读者了解“搜索”的一般含义,建立“搜商”观念,比使用某种搜索工具更为重要。
四、搜索过程中的智商和情商
  搜商和智商、情商虽然各有自己的界定,并列为三种不同的智力,但是在实际搜索过程中,通常都有智商和情商的参与。三者之间存在着比较复杂的关系。
  有时候,在搜索过程中明显地存在着一个应用智商或情商的阶段。比如办案人员在侦破一宗盗窃案时,他首先注意到门锁没有被破坏,房子也没有天窗,于是他思考着:小偷应该是从窗台进来的;因为窗外就是田地,有可能留下小偷的脚印。这里使用的逻辑推理,显然属于智商。当然,办案人员发现门锁完好,没有天窗,这已经是在搜索,但是紧接着的推理却是典型的智商,所以,这是搜索过程中的智商。这时候,搜商和智商表现为交互关系。
  《三国演义》中有一则脍炙人口的故事:关公温酒斩华雄。虎牢关守将华雄,连续斩了联军好几员大将,联军领导人袁绍等正在紧张地搜索能够打败华雄的人选,关公自报奋勇,愿意出战华雄。袁绍因为关公只是马弓手而拒之门外。而曹操则认为关公仪表不俗,可以一战,并且为关公热酒一杯。关公旗开得胜,斩了华雄,其酒尚温。在这里,袁绍的冷漠和曹操的热情,都是搜索中的情商,是搜商与情商的交互关系。
  在搜索过程中,有时候不使用其他任何工具,仅仅依靠搜索者自身的智慧和推理,这时候既用了搜商,同时也用了智商。例如伯乐相马、慧眼识英等等,它们表现为搜商和智商的交叉关系。同理,搜商和情商也可以构成交叉关系。
  至于交互关系和交叉关系之间的区别,可以这样地表达:交叉关系是同时的,既用这,同时又用那;交互关系是顺序的,前面用这,后面用那。
                               交叉关系
交互关系
   
3.N次搜索
   我们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搜索,往往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也就是说,为了实现搜索的目的,在许多情况下需要经过N次搜索。辛弃疾《青玉案·元夕》词云:“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那可是经过了“千百度”的搜索啊!中国著名的搜索引擎公司百度,它的名字也就来源于此。
  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对夫妻在家里做菜,突然发现没盐了。丈夫说,下楼买一包吧!妻子却说,她记得在厨柜抽屉里还有一包。丈夫在乱糟糟的厨柜抽屉里翻来找去,许久也没有找到。他烦燥地说,根本没有嘛!妻子说,你走开,我来。丈夫气哼哼地到一边忙别的去。不到两分钟,就听到妻子说:“找到了!”他不禁跳了起来,问妻子在什么地方找到的。妻子说:“把厨柜里用塑料袋装着的东西重新分类放好,那包盐就自动出现了。这有什么难的?”
  还有一个故事。
  20世纪80年代中期,有一个干部家庭的十岁孩子,因为受不了军人出身的父亲打骂,离家出走。家人四处寻找,终于打听到了一条线索——儿子好像跑到某一个学校里玩去了。当他的父母找到那个学校时,全校正在开展课外活动,到处都是学生,可是谁也不认识他们的儿子,更不知道他在哪里。家人在整个学校里四处找寻,看到一个相像的,就追上去,一看不是,又盯上另一个。找了半个多小时,他们还是找不到儿子。于是,只好来到校长办公室求援。校长一听,呵呵笑道:“这个容易,刚好我有事要跟学生们说。”他通知学校广播室,全校学生马上回教室,听校长讲话的广播。然后,他对两个心急如焚的父母说:“现在外边没人了,等我讲完话,你们应该找到儿子了吧!”果然,他们在空无一人的校区内,一眼就看到了池塘边上的儿子。
  类似这种事情很常见。像上文中的丈夫和父母,他们掌握的线索并没有错,但是搜索起来并不是那么一蹴而就,有时候要费很多周折。中国有一个“鱼目混珠”的成语,意思是说,鱼眼睛掉在一堆珍珠里,由于样子相象,很难分辨出来。如果不能细心地一次次搜索,势必会导致搜索失败。在实际生活中,希望通过一次性搜索就能解决问题的大有人在。其实,无论是什么样的搜索,在未得到结果之前,一般都需要继续搜索下去,一步步缩小搜索范围,直到第N次搜索成功。
  两枚炸弹落在同一个弹坑的机率是很小的。同样,就一个特定的搜索目标而言,除非马虎大意,在原搜索点“重新发现”的机率是很小的。对于这些已经搜索过的区域或者使用过的搜索手段,必须学会使用“排除法”,避免重复劳动。这是提高搜索效果最为重要的一环。而且,在对搜索到的知识进行梳理,前提必须是认真排查,这样才能逐步缩小搜索范围,直逼搜索结果;或者改进搜索方法,发展新的线索,进行新一轮搜索。在这里,我们应当学习那位细心的妻子和那位聪明的校长。
4.侠客岛传奇
  金庸武侠小说《侠客行》,讲了这样一个传奇故事:
  当时的武林人士都知道,海上有个侠客岛,那里的人们各个武功卓绝而又残忍无比。他们每隔十年便派出使者,给名门大派的掌门人发铜牌,邀请他们上岛去喝腊八粥,但从来都是有去无回。如果有人胆敢不去,就会满门通杀。因此,武林人士无不谈“岛”色变,无人敢接铜牌,但又不敢不接,不敢不去送死。
其实,这是一场误会。原来侠客岛两位岛主在岛上发现了武功秘籍,这是用蝌蚪文刻在石室里的李白诗《侠客行》,每一句都有许多注解,还有插图。两岛主参悟不透,故而邀请天下武林高手前来共同参悟。上岛的每一个人都如醉如痴地迷恋上这门武学,故而不愿意回归故里。至于被杀全家的人,都是一些罪大恶极的武林败类。
  长乐帮帮主石破天,也是应邀上岛之人。他是个呆头呆脑、一字不识的青年,论智商肯定没有别人高,情商也很平常,但他却从那些蝌蚪文中发现了文字笔画本身即是武工招式、内息走向,无意中读懂了其中奥秘,练就了盖世武功。
  这个故事奇就奇在那些智商、情商极高的人不能解读的武功秘籍,却被一个呆头呆脑、一字不识的石破天破解了。这只能说明石破天具有极高的搜商。石破天所凭借的只是他那特有的直觉,凭直觉他发现了其中奥秘,完成了这次特殊的搜索任务。在搜索中,人的直觉本身也是工具——一种非物质性的搜索工具。人们常说“女人的直觉很厉害”,并非没有道理。的确,女人们凭借敏锐的直觉,进行过无数次成功的搜索。
  侠客岛的故事,似乎给了我们更多的启示。那些智商很高的大侠们,整天围绕着诗句和注解的文字意义争论不休,完全忽略了文字形体的意义。从心理学上说,这叫“思维定势”,是他们过多的知识阻碍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而对于石破天来说,他不认识字,不懂得什么文字理解。在这个时候,他的敏锐的直觉却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他从文字的笔画形体上“悟”出了真谛,成功地解读了别人读不懂的武林秘籍。
  这个故事,又一次说明了搜商不同于智商或情商。
转自:陈沛 著作《搜商,人类的第三种智力》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10月)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www.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