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祝站学区姜窑小学王小军:5月16-17日《小学作文教学研训班》全程实录=49楼起 [打印本页]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4-17 11:41
标题: 祝站学区姜窑小学王小军:5月16-17日《小学作文教学研训班》全程实录=49楼起




[本站讯/戴桃兰供稿]:

        区电大5月中旬将举办《孝南区小学作文教学高级研训班》。

        该‘研训班’是按照区教育局今年师训工作的总体规划而开设的。


        区电大负责教学场地/教学计划/授课教师选聘等工作;区教育局人事股负责学员的员额编制及通知到班;区教研室派出相应学科教研员配合完成具体研训活动。

        4月16日下午,区教研室小语教研员管季超http://xnjyw.5d6d.net/thread-21147-1-1.html应约到区电大,就具体的研训活动安排,与区电大合作者面商。

      达成的共识如下:

      ----研训时间初定为5月中旬,具体时间由区电大确定,并提前一周通知授课教师管季超;

      ----本期研训活动为时两天。活动期间的两节习作教学现场展示课,由管季超负责选定执教教师。

     管季超表态:承担小语教师http://xnjyw.5d6d.net/thread-62003-1-1.html师训工作,是小语学科教研员http://xnjyw.5d6d.net/thread-21110-1-1.html的应尽义务。自1994年第一次承担‘小教专科班’五门课的授课工作以后,我先后承担过连续七期‘新教师培训’的授课任务http://xnjyw.5d6d.net/thread-1860-1-1.html和5次小语/音乐/美术教师http://xnjyw.5d6d.net/thread-21259-1-2.html的短训任务,与区电大同志们合作愉快。http://www.hnmyfx.com/Article/news/2510.html本次研训班教学,也将认真对待,不负局领导所托。
     很期待与来自教学一线的小语同行见面,
http://xnjyw.5d6d.net/thread-61466-1-1.html向他们学习,共同研究改进与提高http://xnjyw.5d6d.net/viewthread.php?tid=20449&extra=&page=1小学作文教学的问题。






[又讯]:
       公益网站《教师之友网》将以长专帖形式,http://xnjyw.5d6d.net/thread-20249-1-1.html全程图文实录http://edu.cnxianzai.com/hbjy/huiyi/_guan_kuitianxia/2011/0805/249298.html此次研训活动。将有授课教师讲纲/现场公开课简案/评课记录/学员‘微写作’佳作/《问卷调查》选例及教学现场图片等上传。

        敬请网友期待!

http://xnjyw.5d6d.net/thread-59977-1-1.html
http://xnjyw.5d6d.net/thread-57350-1-1.html
http://xnjyw.5d6d.net/thread-61799-1-1.html



中国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状况调查与政策分析报告

[摘 要] 对全国9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各级各类中小学专任教师11 190人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教师的一般信息、教学与评价、教师培训与专业发展、工作状况与学校管理四个方面。调查结果发现,教师性别比例趋向平衡,但城镇间差异显著;中青年教师占主体;教师资格基本达标,农村小学阶段存在通科教师;教师职称晋升与教龄密切相关。提升教师的入职资质和学历层次依然是改革发展的重心之一,要建立和规范教师教学工作量制度,采取针对性措施减轻教师工作压力;进一步厘清和优化教师的专业发展意识与教科研视野;采取相应措施进一步规范和推动教师教育信息技术的应用;关注教师一般教育能力和信念的增强,全面提升教师效能。
[关键词] 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教学与评价;教师培训;工作状况;学校管理
实施优质教师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的中心议题。优质教师的挑战已经成为全球教育发展最为关注的课题,也是未来中国基础教育发展的核心问题。全国共有一千多万普通中小学专任教师,是世界上最大的教师专业群体,其专业水准直接影响中国基础教育的质量。为此,我们建设了全国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状况调查和政策研究数据库,目的是为政策制定者、各类研究者和实际工作者提供可靠而富有实证意义的信息。
本研究依据经济、教育和教师等三类八层指标,采用聚类分析方法研制出全国多阶分层不等概率大型抽样方案,经随机抽样得出9个样本省、直辖市、自治区,再经地市、区县、学校和教师等共五阶抽样,对各级各类中小学专任教师11 190人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教师的一般信息、教学与评价、教师培训与专业发展、工作状况与学校管理四个方面。其研究的主要问题是我国现行的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政策与我国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状况之间的关系,由此深入了解和分析我国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反映广大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及其对工作环境与学校管理乃至对教师教育政策的认识。
一、全国中小学教师基本情况
根据前期严格科学的抽样,以及后期精确计算出来的各级权重,本研究的11 190个样本数据,能够用以反映全国除西藏、新疆和港澳台外29 个省、直辖市、自治区1 016.3 万名中小学专任教师的总体情况。
(一)教师性别比例趋向平衡,但城镇间差异显著
从全国范围来看,基础教育阶段男女教师比例正趋于平衡。男教师人数略低于女教师,占教师总人数的45.4%,约有461.4万人。但性别比例的城乡差异较大。统计发现,城市中女教师比例高达62.5%(116.6万),而县城中女教师为54.6%(196.0万)。在乡镇、农村教师队伍中,男女比例基本持平,男性为48.5%(228.3万),女性为51.5%(242.4万)。
(二)乡镇、农村教师比例上升,农村初中教师队伍有待进一步扩容
全国基础教育阶段教师配备的城乡结构呈现53.7%(545.6万)的教师在城市或县城中的学校工作,有近470.4万的教师奋斗在乡镇、农村基础教育的第一线。
进一步分析城乡各教育阶段教师比例发现,70.3%(330.9万)的乡镇、农村教师集中于小学教育阶段,仅29.7%(139.8万)的教师服务于乡镇、农村初中教育。而由于经济、生源等多方面因素,农村的高中教育目前规模不大。
(三)中青年教师占主体,农村基础教育中新老教师比重相对较大
从调查结果来看,全国基础教育阶段的师资力量主要以中青年教师为主。26~35岁、36~45岁的教师分别有46.4%(471.1万)和34.2%(347.7万),25岁以下的教师人数不足10%(79.7万)。乡镇、农村、县城及城市中教师年龄结构分布基本类似,但乡镇、农村地区46岁以上教师比例略高于其他地区,约有15.2%(71.5万),这一比例在县城和城市教师中仅占7.4%(26.6万)和10.5%(20.0万)。各教育阶段教师年龄分布情况也较为相近。小学、初中、高中阶段处于26~35岁的教师分别有43.5%(232.1万)、47.7%(161.6万)和53.9%(77.3万);46岁以上的教师分别有15.3%(81.4万)、8.9%(30.1万)和4.4%(6.3万)。
各年龄段教师的教龄相对趋于集中,25岁以下的教师中有71.1%(56.7万)的人教龄在3年以内;26~35岁的教师教龄在4~8年的约有28.5%(134.4万),9~24年教龄的约有60.9%(286.8万);36~45岁的教师中有81.2%(282.2万)的人教龄在9~24年;46岁以上的教师中超过90%(109.9万)的人教龄在25年以上。
(四)教师学历水平有所提高,但学位拥有率较低且部分专业短缺
调查发现,全国基础教育阶段专任教师中拥有大专、本科及研究生学历的教师分别占35.7%(363.1万)、55.7%(566.0万)和0.8%(8.3万),其总和已超过所有教师的九成;而小学阶段教师拥有大专以上学历的约占小学教师总数的86.3%(460.8万),比2002年提高了53.3个百分点。可见近年来引导教师提升学历层次的政策在各地都得到了较好的落实。不过城乡差异依旧存在,城市及县城教师中大专以下学历水平的教师均控制在4%(8万、10.3万)左右,但乡镇、农村地区仍有12.9%(60.5万)的教师未获得大专学历;本科及以上学历教师人数百分比的差异也超过30个百分点。
与较快提高的教师学历水平相比,基础教育阶段专任教师的专业学位水平依旧普遍较低。即便在城市中,教师的学位拥有率也只有31.9%(59.6万),农村地区更是不足10%(28.8万)。在拥有学位的教师中,77.5%的(120.8万)教师毕业于地方师范院校,14.0%的(21.9万)教师毕业于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而毕业于非师范院校、民办高校及海外高等院校的教师则寥寥无几。
(五)教师资格基本达标,农村小学阶段存在通科教师
在本次调查中,全国98.0%(995.8万)的教师拥有教师资格证,达到国家规定标准,且城乡差异较小。从教师拥有的资格证书种类来看,拥有语文教师资格证书的人数最多,约占39.8%(404.7万),其次是数学占33.6%(341.1万)以及外语占10.6%(107.9万),拥有科学、地理、历史、政治科目的专业资格证的教师人数较少。
所有教师中约14.7%(149.2万)的人持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学科的教师资格证,这些教师主要集中在小学阶段。进一步统计发现,城市小学教师中11.7%(21.8万)拥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学科的教师资格证,在县城这一比例是20.2%(72.5万),而在农村则达到了27.2%(128.0万)。
(六)教师稳定性存在地区及学校学段差异
从统计数据来看,受调查教师中有69.5%(705.6万)的人仅调动过一次所任教学校,或从未调动过。进一步分析发现,高中阶段的教师稳定性明显高于小学和初中教师,只有15.5%(22.3万)的高中教师在三所及三所以上学校任过职。但是这项比例在初中及小学教师中则分别达到了28.5%(96.6万)和35.9%(1916万)。
从教师所在的区域来看,城市教师的稳定性要略高于县城及农村地区。乡镇、农村地区在三所及三所以上学校任过职的教师达到了32.8%(154.6万),而在县城和城市地区这一比例仅为30.2%(108.4万)和25.4%(47.4万)。
(七)教师普遍拥有初级或中级职称,职称晋升与教龄密切相关
在对全国基础教育阶段教师的职称调查中我们发现,目前,46.1%(468.8万)的教师具有中级职称,42.7%(433.9万)的教师具有初级职称,还没有获得职称的教师约占4.6%(46.9万),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比例为6.6%(66.7万)。
分析教师职称情况发现,在小学和初中阶段,拥有中级职称的教师人数略高于拥有初级职称的教师人数,但是在高中阶段,初级职称教师人数明显多于中级,而拥有高级职称的教师比例从小学、初中到高中逐步提高,分别是1.4%(7.2万)、11.2%(38.0万)以及15.0%(21.5万)。
比较教师教龄与职称关系发现,教龄增长与职称晋升间存在密切关联。教龄在3年以下的教师45.8%(40.4万)没有职称,53.1%(46.9万)的教师拥有初级职称;而教龄在4~8年的教师89.8%(134.3万)拥有了初级职称,8.0%(11.9万)的教师已获得中级职称;教龄在9~24年的教师中获得中级职称的比例大幅增加,达到了54.9%(320.5万);当教龄达到25年以上时,获得中级职称的教师比例就接近70%(135.4万),并且有13.9%(27.1万)的教师拥有高级职称。
(八)教师业余文化生活丰富,关注教育及教学发展
调查发现,教师工作之余有着丰富多彩的业余文化生活,其中以读书、看报为教师最喜爱的休闲方式,约有63.5%(645.7万)的人喜欢在课余时间看书、读报。在教师平日阅读的期刊报纸中,《中国教育报》以31.7%的阅读率名列第三,而以社会人文类故事启迪心灵见长的《读者》杂志以58.2%的阅读率高居教师最常阅读杂志之首,其次是本地晚报、日报,有37.8%的阅读率。
为了更好地应对教学任务,目前教师阅读最多的还是教辅材料,约有69.7%的教师平时翻看的专业书籍属于教辅材料类;但也有超过六成的教师会阅读所教学科著作,44.9%的教师会阅读教育教学理论著作。此外,有近一半的受调查教师表示喜欢在课余时间上网。教师上网通常会浏览一些综合类网站,约占所有教师人数的60.3%(612.6万);有54.3%(551.7万)的教师表示最喜欢浏览的是教育类网站。
二、主要发现
为了深入了解和分析我国中小学教师教育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归纳广大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及其对教师教育政策的观点和对工作环境与学校管理的看法,本课题组在充分研讨的基础上拟定了12个专题,这12个专题围绕“教师专业发展状况与政策实施的关系”这一主题展开,先从教师的“学历教育与职前准备状况”入手,再对“教学技能”、“工作量与工作负担”、“教学资源使用”、“教育信息技术应用”这四个教师教学工作的基本主题进行深入分析,对教师自我评价的“教学效能”作了分析,在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领域对“教科研活动”、“教学反思行为”以及“在职培训”、“学校管理”分别进行了探讨,对教师的“职业满意度”作了分析,最后关注了教师自身“对专业发展政策的认识及政策实施的效果评价”。调查中发现的问题如下。
(一)师范院校依然是我国基础教育师资培养的主要阵地,非师范类高校在教师在职培训中的作用日趋重要,但其优势尚未明显显现
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教师选择的在职培训机构居前三位的分别为:非师范类高校(61.4%)、其他(47.0%)和专门技能培训机构(36.4%),而教育学院或教师进修学校排在第五位(30.4%),“高等师范院校”位居最末(3.0%)。可见,非师范类高校在教师培训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调查显示,毕业于教育部直属非师范大学和地方非师范大学的教师比例分别为小学1.1%、初中4.5%、高中7.8%,这说明开放教师教育体系尚未真正形成。从目前的态势看,非师范院校在教师教育方面的优势尚未明显显现,其在教师供应市场上的社会声誉还没有得到中小学的完全认可,如何看待高等教师教育的开放,仍然是我国教师教育体系深入改革面临的现实问题。
(二)学历层次对于教师的教育实践和专业发展具有多重影响和决定性作用
调查结果体现了学历层次对通过教学方法所呈现的教学素养具有正相关的影响,学历层次同时也决定了不同层次的教师教学专业素养发展的基础。学历越高,教师自备资料与藏书的比例就越高;而学历越低,教师对教师用教学参考书的依赖就越大。低学历教师教育信息技术的应用普遍比高学历教师少。教师对课堂教学技能的自我评价,随着学历层次提高而上升,特别是大专以下的教师,教学效能感明显较低。
(三)教师职前专业准备的教育培训基本到位,但教育实践技能关注较弱的现象有待改进
调查显示,教师职前专业准备的教育培训是基本到位的,绝大多数教师都参加过职前专业准备的教育培训。完全没有参加过的比例依次为小学1.1%、初中0.6%、高中0.8%,表明中小学教师职前培训制度在各地落实得比较好。在各类培训项目的参与程度上,各层次学校差别不大。参与人数由高至低的比例依次是心理学、教育学原理、教材教法、教学实习、教学技能和教育技术。
从调查中教师对教学方法和技能运用的自我认识来看,教学技能和教学理论的需求是最高的。其中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教育信息技术类课程教学培训也有明显不足,即使是担任信息技术课的教师,在职前培训中修读过教育技术的也只占56.4%。现行的由教育学原理、心理学等课程构成的专业准备内容,需要在内容和教学方式等方面给予重新思考。
(四)教师平均教学工作量水平相对不高,实际工作量在多个维度上存在较大差异,中青年教师承担的教学工作量普遍偏重
调查显示,我国小学教师的平均周教学工作量为13.0节,初中教师平均周教学工作量为12.1节,高中教师平均周教学工作量为13.2节。这个工作量水平比世界上许多国家教师的教学工作量水平要低。即使不考虑学科差别,以常规的备课、上课和作业批改时间比例1∶1∶1计算,小学教师的纯粹教学活动用时是平均每周26.01小时,初中教师和高中教师分别是27.24小时和29.70小时。在目前阶段,我国小学教师每周11~14节课、初中教师每周10~14节课、高中教师每周12~14节课的教学工作量,更有可能让教师感受不到过重的工作压力。另外,调查显示,当小学教师任教班级超过四个,教学工作量会大大增加,教师所感受到的工作负担水平也会明显增加,所以小学教师任教班级最好不超过四个。中学教师兼任班级超过两个,即使教学工作量没有明显增加,工作负担感也会明显加重。
虽然我国各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一般都有教学工作量的标准,但调查发现,我国教师的实际教学工作量在很多维度上(如性别、年龄、任教科目数、任教班级数)都存在较大差异,且在不同区域(城市、县城和乡村)的学校中,差异的程度也不相同。另外,调查显示,小学和初中教师中,26~35岁的教师(分别占小学教师总数和初中教师总数的43.5%和47.7%)承担的教学任务最重,分别为13.3节和12.2节。中年教师承担更多教学任务的情况,在高中阶段表现得尤其突出:36~45岁的高中教师平均周教学工作量为14.2节,明显高于其他年龄阶段的教师。
(五)教师专业素质、教学技能和专业发展状况仍然存在较为显著的城乡差异,乡镇、农村教师在多个维度上呈现弱势
综合多个专题分析结果,我们可以发现,我国中小学教师的专业素质、教学技能和专业发展状况仍然存在较为显著的城乡差异。例如,乡镇、农村教师在使用教学资源的比例中,除教师用教学参考书外,其他三大类教师经常使用的教学资源(自备资料与藏书、同事同行提供资料和网络上的资源)都是比例最低的。乡镇、农村教师的教学效能感相对较低;乡镇、农村教师对教学技能的自我评价显著低于县城和城市教师。
在几项常见的教育信息技术方面,乡镇、农村教师的使用频率要明显低于城市和县城教师,这一方面可能说明乡镇、农村在教育信息技术硬件配备上与县城和城市存在差距,没有充足的相关资源;另一方面也可能说明乡镇、农村教师教育信息技术的素养还存在不足。
教师的在职培训量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城乡差别。但城市学校比县城、乡镇、农村学校,明显更多地能够获得国家级、省级这样组织级别较高的培训机会。在某些培训类型上,乡镇、农村学校的教师培训效果评价也较低。
(六)教育技术在目前实际教学实践中总体使用频率偏低,技术层次也较低
教师教育信息技术的总体使用频率偏低,经常使用教育信息技术的教师只占11.4%,而且更多的是使用比较初级的教育信息技术,如上网查资料、文字与数据处理等,而对于写博客、用网络聊天工具与学生交流等要求较高的教育信息技术则很少使用。
调查结果还显示,担任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师教育信息技术的总体使用频率最高,但即使是信息技术课,教育信息技术的总体使用量也还很不够,仍有24.6%的信息技术课教师从未或很少使用教育信息技术,主要使用的也是相对初级的信息技术。
(七)教师教学效能感水平总体较高,但分布不均衡,教师一般教育效能感水平不高
调查结果显示,我国中小学教师对自己的课堂教学技能比较自信。有61.0%的教师觉得自己的课堂教学技能较好,有15.7%的教师觉得自己的课堂教学技能很好。对自己的课堂教学技能感觉“一般”、“较差”和“很差”的教师,分别占被调查教师的22.9%、0.3%和0.1%。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国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水平总体较高。而在对学生和学校影响力的自我评价上,共有19.0%的教师认为自己比较或非常“缺乏对学生和学校的影响力”,有23.7%和16.5%的教师分别认为自己比较有影响力和很有影响力。另有多达40.7%的教师表示难以判断。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师的一般教育效能感水平不高。
另外,不同类型教师的教学效能感也呈现分布不均衡的特点。其中,女性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技能评价以及对于影响学生和学校的能力评价,都显著高于男性教师。36~45岁年龄段和9~24年教龄段的教师对自己教学技能评价最高。
“其他专业背景”(含其他社会科学各专业、其他理工科各专业、工商管理硕士、工程硕士、公共管理硕士、法律硕士、没有专业划分)的教师教学技能自我评价均值显著低于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政治、语文、数学、外语、教育类学科、体育、艺术、计算机等专业背景的教师,可能是因为这些专业背景的教师在工作中所教授的不是自己专业的内容而造成自信不足。
(八)教科研活动已在中小学办学及教师专业生活中深深扎根,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通过本次调查可以看出,无论对教育政策制定者来说,还是对广大一线教师来说,都得承认,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中小学的教科研活动已成了无法绕开的事实,它已在中小学的办学及教师的专业生活中深深扎根。这就意味着,要想改革基础教育领域的课程与教学,提升中小学教师的专业水平,就必须做好学校的教科研工作。
应该承认,学校广泛开展的教科研活动确实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至少绝大多数教师已意识到了在教学之余,还必须定期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教科研活动。与此同时,学校的教科研活动及其相关制度与措施,也促使教师取得了一定的专业成就。比如,在被调查的教师中,大部分教师都有论文公开发表,超过四分之一的教师发表了四篇以上论文。再比如,积极从事教科研活动的教师更愿意在教学方式上突破传统的讲授法和练习法,而教科研活动相对缺少的教师则更依赖于传统的教学方式。
(九)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普遍进行教学反思,但深度和广度略显不足
调查显示,有70.4%的教师在日常工作中经常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如果加上有时反思的27.9%的教师,我们可以判断,绝大多数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会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很少反思或从不反思的教师仅占教师总数的1.8%。但教师反思方式主要集中在写教学日记、教师间讨论及学生作业分析,可以说教师教学反思的深度和广度都略显不足。
写教学日记、做教学档案袋、观摩教学录像、整理教案、对比优秀教学范例、学生作业分析,这些更多地属于自我反思方式。而教师间讨论、听取并分析同行和专家意见等则属于同伴反思。调查结果显示,采用自我反思方式的教师多于采用同伴反思方式的教师。
(十)教师在职培训和专业发展活动开展普遍,培训内容较为全面,教师主要出于内部动机参加各类培训,对培训的即时可用性要求最为突出
总体来说,我国中小学教师所参与的培训在内容上是较为全面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所要求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师德修养、专业知识及更新与扩展、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教育科学研究、教育教学技能训练和现代教育技术、现代科技与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等六种内容的培训,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教师都接受过全部六种(79.4%)培训,其次是接受过五种(8.0%)培训,只有1.6%和1.3%的教师表示六种均未接受过或只接受过一种培训。
稍显不足的是“现代科技与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教育科学研究”方面的培训。其他普及面更广的四种培训内容,均与教师日常课堂教学有更为直接和紧密的联系。这也说明,教师培训在培养“教书匠”方面做得更到位,而“通识教育”和“研究型教师”的培养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
调查显示,教师主要出于内部动机参加各类培训,参加各类培训之后对教师的岗位聘任、教学任务、考核评价、职务晋升等有一定影响,但影响程度一般。参加培训对教师的个人生活和经济收入影响较小。教师们希望培训的内容能够尽快应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解决课堂中的实际问题。他们参与培训的热情比较高,具体功利性的目标相对并不突出,更多是抱着提升素质和解决工作中实际问题的动机去参加培训。
(十一)培训效果得到了大多数一线教师的认可,但教师仍期待能够提升实效性和针对性的培训革新
统计结果显示,对于各类培训,认为“较有帮助”的教师最多,和选择“非常有帮助”的教师相加,达到65.0%以上。选择“没什么帮助”的教师是最少的,所占比例只有2.4%~6.2%。其中,教师对“专业知识更新与扩展”培训的效果评价最高,其次为“教育教学技能和现代教育技术”培训,而“思想政治和师德修养教育”和“现代科技、人文社科知识”培训的效果评价稍低。在培训革新方面,整体上教师都认为不管是培训内容还是培训形式都应该有较大的转变,但不管是培训内容的改革,还是培训形式的创新,都更应该确保培训活动本身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十二)教师的工作满意度总体水平较高,但分布不均衡,教师的离职意向水平比较高
从统计分析结果来看,教师对工作的满意度较高;与此同时,又在工作各方面的满意度上表现出不均衡的特点。其中,对人际关系满意度很高,对家人的认同与支持满意度比较高,对工作成就感满意度居中,对社会尊重、社会地位满意度偏低,对经济收入满意度非常低。
分析表明,教师个体的背景因素(性别、学历、职称、年龄)以及学校的类型(区域、学段、层次)因素对教师工作满意度的预测作用,没有教师的观念和态度因素以及学校和政府政策与环境因素那么大。教师的观念和态度因素对其工作的满意度的影响最为显著,其中,离职意向、清晰的专业发展目标、肯定工作的价值、对工作心灰意冷(职业倦怠)的影响最为突出。而学校环境与政策因素中,同事之间的合作、领导对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视与支持以及教师参与学校管理对其工作满意度起着最明显的作用。调查发现,有62%的教师考虑过离职,特别是在男教师中,67%的男教师考虑过不做教师。
三、政策建议
(一)提升教师的入职资质和学历层次依然是改革发展的重心之一
由于学历层次决定了教师教学专业素养的发展基础,因此提升教师的入职资质和学历层次依然是改革发展的重心之一。在教师的职前培养和在职培训的政策制定中,教学技能和方法所带来的教学素养提升需要有一个逐步递进的成系统的制度安排。
应适当修改教师入职培训的学时标准。接受多少课时的培训是最佳的,仍值得进一步探索。依据我们的调查数据,建议将其更改为60学时。尽管120学时肯定会对教学工作有较大帮助,但从最低标准和有效果的角度考虑,60学时以上就可显现出来。也可能是因为120学时太多的缘故,数据显示,无论是在小学、初中,还是高中,不折不扣地完成120学时的教师并不是太多。
调查显示,高中教师的入职培训状况令人担忧。改变这种状况的做法有两个,一是政府增加培训资源和机会并加大对这项工作的监督力度;二是改变入职培训的资源投入方式,给高中学校更多的自主权,如让他们举办更多的基于校本的培训项目,少参加一些由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的缺少吸引力的培训。
(二)建立和规范教师教学工作量制度,采取针对性措施减轻教师工作压力
虽然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和任教不同科目、执教不同数量班级的教师很难按照一个统一的课时标准分配教学工作量,但调查数据说明,在我国中小学,尤其是在乡村小学以及中学阶段,学校缺少规范的教师教学工作量制度,或虽有这样的制度但缺少执行力。为减少教学工作安排上的随意性,确立和规范教师教学工作量制度是必要的。
如前所述,我国教师的平均教学工作量水平并不高,工作压力可能主要来自上课之外的其他工作。许多研究报告和报道中提及的我国中小学教师平均每天实际工作时间超过8小时,甚至达到10小时以上,以及参加新课程改革之后工作负担加重的状况之所以发生,可能意味着我国中小学教师在教学准备、上课和作业批改之外,还承担了过多教学之外的工作(如学生管理、撰写各种计划与总结、应对各种检查、参加各种会议)。减轻教师工作压力,应着重从这些与教师的专业活动关系较小的活动入手。
26~35岁的小学教师、36~45岁的中学教师都属于学校中的骨干力量,也是关系到学段教育质量的最为关键的教师群体。这个年龄阶段的教师,除教学工作外,还需要承担更多来自家庭的压力,他们的身心健康状态值得关注。
(三)多方位促进学校作为教师专业发展首要环境的建设
调查显示,学校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阵地。我国中小学校大多数已经形成了有规律的、制度化的教研活动安排,频率也较高。在培训与专业发展活动的构成比例中,本校的听课评课课时也是最多的。经验丰富的教师、学生和学科组教师、学校领导、年级组教师作为校内主体,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均大于校外主体。另外,参与不同的学校管理工作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教师对教学专业工作参与越多,越认可学校管理对自己专业发展的重视;对教学管理工作参与越多,越有利于教师职业满意度的获得;对学校发展工作参与越多,越有利于教师对自己社会地位的认可。
从本次调查显示的问题来看,促进学校作为教师专业发展首要环境的建设,目前可从以下几个重点工作着手。
首先,营造和谐良好的学校专业发展环境。学校与政府政策因素中,同事之间的合作、学校领导对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视、教师参与学校管理工作对教师的工作满意度有极为显著的正向影响。营造和谐的同事之间的专业合作关系,领导重视教师专业发展,让教师参与学校管理工作成为学校文化建设和人际关系和谐的重要方面。
其次,鼓励教师参与学校管理。在参与管理中,既要根据每位教师的能力优势分配管理项目,也要根据不同管理项目具有的功能,比如教学专业工作的专业认同感、教学管理工作的职业满意度和学校发展工作的社会地位认同感,来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再次,加强校园网建设。根据调查,作为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基础设施和重要标志的“本校校园网”,只占教师喜欢浏览网站的8.5%。在调查中,我们还注意到,学校之间、学校与外界相互隔绝,成为“封闭型”的网络校园;更新速度较慢,相关师资缺乏;除了天津、上海、江苏等省市有校园网建设规范外,许多省市的校园网都是自发建设,缺少统一规划。由此我们建议,促进更大范围内的信息化,特别是“校校通”的建设;加强信息化队伍的建设,扩大校园网的使用效率,将校务管理、教育教学、信息资源三者有效整合;相关部门尽快制定校园网建设的规范。
最后,为教师培训提供切实保障。学校应为教师参加培训提供经济保障(如承担全部培训费用、保留工资待遇),可考虑推行带薪培训假期制,在教师参加培训期间,保留原有工资与福利,将培训计入工作量,不承担教学任务,以保障教师有充足的培训时间。
(四)进一步厘清和优化教师的专业发展意识与教科研视野。优化教师的工作环境,为教师通过教科研促进教学改革创造良好条件
目前,大多数教师都有从事教科研活动的愿望,并参与、主持过各类课题。但从内容来看,无论教师的专业地位与职务背景存在多大差异,教师都优先倾向于围绕教育教学及所任教的学科来构思课题,而在这两大领域中,学科研究又高于教育教学研究。这就需要引领教师认清自己的教师专业,从自己的专业工作出发来构思教科研活动,改变忽视教育教学研究的现状。
而且,学校管理人员的教科研活动也需要加以优化,因为这类人员的课题内容同样主要围绕学科及教育教学展开,在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未受到他们的重视,而这些问题对于改善学校教学关系又甚大。校内外有关方面应拓宽学校管理人员的专业视野,使更多的教育教学管理问题成为校本教研的主题,并从激励机制、平台建设等角度为开展此类研究创设条件。
要使教师以更高的专业热情投入教科研活动,就必须优化教师的工作环境。各级部门在指定校本研修计划的时候,应充分认识教师目前所感到的工作困扰,诸如职称难评、外界的行政干扰太多、领导的专业权威不够、成果发表渠道不通畅、考试压力大,等等。只有逐步化解教师心中的压力,学校的教科研活动与教师专业发展才能够真正得到良好的实施。因此,学校教科研计划的制订与实施均应采取系统化的思路,疏通好与教科研相关的各个环节,不能只围绕教科研本身的内容来制定教科研计划,还要让教师能从计划中清楚地看到他们有能力实施好教科研,同时得到切实的好处。
(五)采取相应措施进一步规范和推动教师教育信息技术的应用
鼓励教师利用多种网络资源和手段。在投入和政策上更加注重乡镇和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的进程,有效强化低学历教师和老教师教育信息技术的应用。
教育行政部门或教研部门要注重开展灵活多样的进修、研讨等相关专业活动;同时,促进教师教育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升。在教师培训中,激发老教师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的积极性,同时加强对他们的培训。
在增加教育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力度的同时,加强师范类教育中教育信息技术类课程教学,提升各专业毕业生的信息化素养,促进教育信息技术与中小学课程的整合。
(六)加大资金投入,解决资源和设备不足等严重制约教师专业发展工作的问题
调查结果表明,资金投入是制约教师专业发展工作的最大瓶颈,尤其是在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资金投入问题甚于东部沿海地区。但在甘肃、云南、贵州三省,资金投入并非主要制约因素,保障充足的资源与设备、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教师积极主动的自我发展等因素更加重要。资源和设备缺口较大,教师最需要的资源主要是传统出版物,如音像材料、培训教材、学科专业书刊等。
(七)关注教师一般教育能力和信念的增强,全面提升教师效能
调查结果显示,我国中小学教师的教学效能感较强,但是教育效能感方面则相对比较模糊和薄弱。中小学教师不应仅仅是“教书匠”,完成知识技能的传授,而且应以“教育者”乃至“教育家”为自己的职业定位,给学生的成长以全方位的积极影响。
教师效能是教师心理素质的重要方面,影响教师的思维组型、情感调动、努力程度和行为策略,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成效。政府应重视建立旨在不断提高教师效能的职前教育和继续教育一体化的教师教育工作体系,改进课程与教学,从而全面提高教师素质,推进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八)对薄弱学校的教师专业发展政策应予以适当倾斜,提升教师整体素质
调查显示,我国的中小学教师培训仍存在比较明显的“马太效应”。高中教师比初中、小学教师能够获得更多更高组织级别的培训。城乡差别方面情况稍好,但是城市学校的教师获得国家级培训的机会仍然显著高于乡镇、农村学校的教师。而这些师资力量比较薄弱但数量上又占多数的学校,承担着更多教育教学任务,教师接受培训的需求更为迫切,对于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更具有重要意义。农村教师教育工作应科学统筹,作出合理安排。有针对性地提高农村地区的教师效能,探索建立农村教师教育新模式。
(九)切实提高教师培训内容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强化通识性教育和科研能力培训,支撑教师更高层次的可持续专业发展
如前所述,教师期待进一步提高各类培训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就培训内容而言,“思想政治和师德修养教育”、“现代科技、人文社科知识”培训和“教育科学研究”培训实效性和针对性较低;就培训类型而言,校本培训、岗位或职务培训和新任教师培训实效性和针对性较低;网络培训中,全国教师教育网络培训实效性和针对性最低。这几类培训需要进一步加强。
在制订教师进修计划时,应该根据不同类型教师的需求为他们提供具有层次性的培训支持,即便是同样的需求内容,对于不同的教师来说需求的程度和需求的内容也是存在差异的。标准化培训无法满足不同教师的需求,反而容易造成政策在实践中得不到落实。
调动大学教育科研力量,为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真正成为教师教育与培训的基础提供有效思路。这就需要有人专门研究一线教师的教学工作状况及其专业需求。政策制定者及教育管理部门可以借助大学的教育研究力量,组建专门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队伍及教师教育专家委员会,同时应投入专门经费,确保此类研究可以顺畅进行。
通识性的教育与科研能力培训应予以更多重视,支撑教师更高层次的可持续专业发展。从调查来看,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师的培训中,通识性的教育如“现代科技与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科研能力的培训如“教育科学研究”,实施情况不太理想,未接受过培训的教师比例较高,接受过培训的教师对其效果的评价也较低。但是,这些教育内容对于培养研究型、学者型的教师,对于教师的教育教学创新,都有深远的意义,能够支撑教师更高层次的可持续专业发展。因此,对其有必要给予更多的重视,更进一步加以推广,并精心组织内容形式,使其取得更好的成效。
(十)进一步普及各类教师在职培训,真正做到全员培训,提高培训效果
调查显示,绝大多数的教师都接受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等政策法规文件所要求的教育和培训,但是并未完全落实。16.0%的教师未接受过“现代科技与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培训,10.7%的教师未接受过 “教育科学研究”培训,分别有6.0%左右的教师未接受过“教育教学技能和现代教育技术”、“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专业知识更新与扩展”培训以及“思想政治和师德修养教育”。仍有15.4%的教师未接受过五年一轮的岗位职务培训,26.8%的教师没有接受过“新任教师培训”,27%的教师未接受过班主任培训,10%的教师未接受过教育技术培训。这些数据都表明,教师培训的全面普及落实,仍需进一步努力。
教学工作的现实复杂性,往往会使刚刚进入职业生活的新教师感受到大量的挑战与挫折,这一时期的职业经验对以后的专业发展有很重要的影响。本次调查中,教师们认为从教以来最需接受培训的时期,选择“从教1~2年内”的最多。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是否接受过新任教师培训,对总体培训效果有显著影响。但从目前的现状来看,新任教师培训尚未真正做到全员培训,教师对其效果的评价也相对低一些,需求与现状之间有着不容忽视的距离,需要采取切实措施重点加强。
(十一)继续推进教师教学反思活动,发展教师反思力
近年来的教师教育改革是有一定成效的。但教师教学反思的深度和广度都略显不足,过多地依赖常规性的教学策略的反思手段,如写教学日记等,仍是教学反思的主要方式,如何继续推进和发展符合教师各自风格的反思方式可以作为今后政策考虑的重点。
加强开展同伴反思活动,营造反思氛围。教师的反思活动有时候是个体的活动,有时候是群体的活动,很难说哪一种方式更加有效。但是,同伴反思可以形成一种氛围,有利于教师反思的开展。自我反思与同伴反思相结合,在各所学校乃至整个教育系统形成一种反思的氛围,使原本停留于技术层面的教师反思进一步扩展到情境层面以及辩证层面,会更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
(十二)切实制定和贯彻落实相关政策,重点改善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提高教师的工作满意度
在所有因素中,教师对经济收入、社会地位、社会尊重的满意程度偏低。只有四分之一的教师对经济收入感到满意。需要切实制定和贯彻落实相关政策,重点改善广大中小学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教师法》、《义务教育法》中关于教师的权利、地位、工资收入以及福利待遇等各项规定,需要得到普遍的贯彻落实。
中小学教师在工作满意度上存在城乡、学校层次、性别之间的差异,提高教师的工作满意度、降低教师的离职意向,需分类进行、分步实施、突出重点、兼顾整体。县城教师的工作满意度低,离职意向高,值得特别引起重视,需要采取切实措施加以应对。
教师满意度在社会地位上偏低,在经济收入方面的满意度严重偏低,大部分教师考虑过离职。所有这些说明我国的中小学教师队伍在稳定性、工作满意度方面存在较严重问题,这对我们建立一支稳定、可靠、热爱教育、高素质的中小学教师队伍提出了严峻挑战。如何切实改善广大中小学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成为提高教师队伍稳定性的关键因素。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工作满意度与其离职意向之间关系密切。教师的工作满意度越高,其离职意向越低;工作满意度越低,离职意向越高。教师的生存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工作各方面的满意度不高,就会产生离职意向;反之,如果教师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得到了满足,教师发展成为具有自我更新和创造能力的专业工作者,教师的离职意向也会随之降低。各级政府与教育管理部门需要切实关注教师的福利待遇和精神状态,为教师队伍的可持续发展制定完善的政策措施。
——————————
* “全国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状况调查”项目由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主持,得到教育部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的支持,并根据随机抽样结果,联合了9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和天津师范大学)协同完成数据采集。主持人:丁钢;学术顾问:杜健霞、严文蕃;执笔:丁钢、陈莲俊、孙玫璐。
[文章出处:《教育研究》2011年第3期]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4-17 12:47





http://edu.cnxianzai.com/hbjy/huiyi/_guan_kuitianxia/2011/0804/249293.html

=50岁老语文教师管季超被迫从0开始学习艺术课是这么干的。







http://edu.cnxianzai.com/hbjy/huiyi/_guan_kuitianxia/2011/0725/247983.html

=50岁老语文教师管季超48岁时自费外出学习是这么干的。







http://xnjyw.5d6d.net/thread-21675-1-1.html
http://bbs.yingbishufa.com/viewthread.php?tid=248094&extra=page%3D3

=学术研究工作,从‘文献研究’开始,管季超是这么干的!花钱不少,但很值得。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4-17 12:59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基础教育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的指导意见
教师[2004]第1号. 教育部. 部门规章. 2004-02-01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
  根据我部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总体部署和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目标要求,为了促进新课程实验推广工作的顺利开展,现就进一步加强新课程教师培训工
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全力以赴做好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党和国家在新时期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增强综合国力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教师是新课程实验推广工作的主力军,师资培训是新课程实验推广的关键环节。今后几年,全国将有数百万中小学教师开始实施新课程。鉴于新课程师资培训涉及面广、人数众多、任务艰巨、时间紧迫,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必须进一步提高对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将开展新课程师资培训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主要任务切实抓紧抓好。要认真总结前两年新课程师资培训的经验,针对存在问题,采取有力措施,不断加强和改进新课程师资培训,力求保质保量完成新课程师资培训任务。
  师范院校和教师培训机构要进一步树立为基础教育服务的指导思想,贴近中小学,贴近新课程改革第一线,根据新课程改革对师资的要求,改革教师教育培养模式,更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办学质量。要注重加强综合课程师资的培养,努力为中小学输送适应新课程要求的新型师资。积极承担并高质量地组织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
  二、统筹规划,精心组织,进一步提高新课程师资培训水平
  1、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新课程师资培训。各地要按照“边实验、边培训、边总结、边提高”的原则,根据新课程实验推广的要求,统筹规划、分区推进、分步实施,分阶段、滚动式地展开新课程师资培训。2005年秋季开学之前,各地应基本完成对义务教育阶段起始年级教师新课程岗前培训任务。2007年秋季开学之前,基本完成对普通高中起始年级教师新课程岗前培训。
  各地要从新课程实验区师资培训入手,有步骤地组织管理者、培训者和教师的培训。首先,要高度重视新课程培训者培训。在相关师范院校、教师培训机构、教研室、教科研部门和中小学教师中遴选一批既具备先进教育理念、丰富经验的优秀教师,建设一支以本地区专家为主、数量充足、相对稳定、高素质专业化的新课程培训者队伍。我部将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新课程省级骨干培训者国家级研修,并组织师范院校学科教育学和教学法教师的新课程研修,为各地培养新课程培训骨干。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新课程骨干培训者和骨干教师培训,充分发挥骨干培训者和骨干教师在新课程培训和实施过程中的带头和辐射作用。促进各级新课程培训者,通过多种途径积极参加课程改革实践,了解课程改革进展情况,不断提高培训水平。同时,要从拟进入新课程的教师培训抓起,有计划、有步骤地展开全员教师培训。要坚持“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对拟进入新课程的教师,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途径和方式,进行不低于40学时的新课程岗前培训,未经新课程岗前培训的教师不能实施新课程。
  2、明确培训内容,突出培训重点,增强新课程培训的针对性。新课程师资培训,要坚持通识培训与具体学科培训相结合。首先进行通识培训和学科课程标准培训,然后开展教材培训。要组织广大教师认真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帮助教师深入了解课程改革的背景,指导思想、教育观念、改革目标及相关政策、措施等,增强实施新课程的自觉性和责任感;要组织广大教师认真学习研究相关学科的课程标准,重点学习课程目标、具体内容和评估要求等,使教师通过教学实践逐步掌握实施新课程的教学方法、手段和不同版本教材在设计思想、结构、内容和要求等方面的特点,胜任新课程的教学工作。
  3、更新培训观念,变革培训模式,提高新课程培训的实效性。各地要以显著提高广大教师实施素质教育能力和水平为出发点,认识和指导新课程师资培训,引导和帮助广大教师从实践中学习,在反思中进步,不断提高专业化水平。要积极采取参与式等行之有效的培训方式进行新课程培训。要坚持培训、教研、教改相结合,坚持短期面授和长期跟踪指导相结合,坚持集中培训和校本研修相结合。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挖掘和运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有关案例进行培训,提高教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要广泛发动和组织师范院校、教师培训机构、教研和教育科研等部门的专业研究人员和培训者,深入中小学进行调研,针对广大教师在实施新课程过程中反映的具体问题,平等对话,相互讨论,与教师共同研究解决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困惑和疑难问题。
  三、建立健全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的保障体系
  1、理顺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管理体制。开展新课程师资培训是各级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的职责。省级师资培训主管部门要在本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积极会同基础教育主管部门,统筹规划,组织实施新课程师资培训。要有效协调高等师范院校、教师培训机构,教研、电教、教科研等相关教育机构,发挥优势,分工协作,形成合力,共同推进新课程师资培训。充分发挥师范院校和其他举办教师教育的高校在新课程培训中的重要作用。
  2、完善新课程师资培训管理制度。各地要将教师参加新课程培训的情况纳入教师继续教育管理体系,建立学分管理档案;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参照国家新课程培训有关标准和要求,制定本地培训标准,并对师资培训机构进行资质认定。要采用项目招标的方式,遴选了解新课程、参与课程改革实践、具备新课程师资培训资源和条件的机构承担新课程师资培训任务。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在新课程培训过程中以赢利为目的乱办班、乱收费和重复办班现象的发生。要对新课程培训效果进行评估,不断提高培训质量。
  3、建立新课程优质培训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加强新课程培训资源的统筹规划和管理,建立严格规范的新课程培训资源建设、遴选和评审机制,坚持“编审分开,公开招标,专家评审,严格把关”的原则,确保将优质资源应用于教师培训;研究开发体现多层次、多形式、多规格、多样化的培训资源,以满足不同层次教师的学习需求;建立优质培训资源建设的有效机制。“全国教师教育课程资源专家委员会”,负责组织规划、评审和推荐供全国范围内使用的优质教师教育资源。定期举办“全国教师教育优质课程教材资源征集、遴选、展示活动”,发布优质教师教育资源。今后凡未经“全国教师教育课程资源专家委员会”审查通过的教师教育课程资源,不能推荐在全国范围内使用。省级教师教育课程资源专家委员会,负责指导和评审本地教师培训资源建设和遴选工作,并选择适合本地区需要的新课程教师培训资源。未经省级专家委员会审查通过的教师教育课程资源,不能推荐在本地区范围内使用;要引导和规范社会力量参与开发优质中小学教师培训资源;防止和杜绝地方保护主义以及硬性摊派等不良做法,切实保证资源质量,并维护广大教师的合法权益。
  4、建设资源共享,优质高效的教师培训体系。要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实施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的指导意见》。积极支持和大力推进“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的实施,逐步构建集“天网、地网、人网”有机结合,共建共享优质培训资源的教师培训网络体系,充分利用卫星电视和计算机网络等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力求高水平、高效益地开展新课程师资培训。要大力加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建设。认真贯彻《关于加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建设的指导意见》,积极整合县级教师培训、教研、电教等相关部门资源,优化教师培训资源配置,构建上挂高等学校,下连中小学校的现代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使之成为教师教育体系中的重要联系纽带,成为“教师教育网络联盟”的基础支撑机构,成为农村教师远程教育的工作站和教学点,为广大教师就近参加研修提供有效的支持和服务。要积极创造条件,开展校本研修,学习推广教师发展学校的经验。要加强对教师校本研修工作的研究和指导,提高校本研修的质量和效益。
  5、切实保证培训经费,保障新课程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新课程师资培训是政府行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重点保证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的经费。国家“十五”期间实施的“第二期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中所安排的培训经费,应首先保证用于项目县的新课程师资培训。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广大教师教育工作者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保证新课程师资培训的顺利开展。同时,进一步探索新时期教师培训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新模式,不断完善教师继续教育体系和制度,增强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率先建设教师全员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组织,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作出新的贡献。
二○○四年二月一日





    教研员要促使教师主动思想


文/《教师之友网》栏目学术顾问 陈大伟
http://xnjyw.5d6d.net/thread-51139-1-12.html
    通常情况下,教研员发挥着两种作用,一是教研员提供思想,教师记录思想,看教研员有没有水平也就是看其有没有思想。但就笔者的实践看,就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而言,提供有意义有价值的思想固然重要,但要实现思想的转化和教师的转变,非得让教师把思想用做动词不可,教研员的核心工作在于促进教师思想,使教师都能自觉而主动地关注自己的处境、现状、角色、使命和前途,主动寻找更加幸福快乐的自我人生道路,更加积极地为光明而美好的学生前途承担责任,这是教研员的另一种更为重要的作用。



1.引导教师认识主动思想的意义

    帕斯卡尔说:“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笛卡尔则说“我思故我在。”思想是人的生存方式。对教师来说,教学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思考,不断探索规律和不断创新实践的过程,主动思想使教师产生职业成就感,体验到职业生命的意义,是教师在实践中实现专业成长的必要条件。唯有如此,才能使教师成为有思想的实践者和实践的思想者。

    然而,现在的中小学教师,没有不说自己忙的。为什么忙?这之中当然有事情太多的因素,但不能否认,很多教师缺乏思想(动词),盲目地“忙”。

    教研员要让教师认识到:人因思而变,思想是获得更有意义和更有效生活的唯一途径。要研究教师专业成长与教师生活状态、生存方式的关联,并使之成为提升教师的一种基本力量。

2.引导教师有效地思想

     对波斯纳的“教师成长=经验+反思”,我们已经耳熟能详。这个公式可以给我们如何思想以什么启示呢?

    以获得课堂教学经验为例,对自身课堂教学中教育观念、教学设计、教的行为、学的行为、学的效果之间联系和关系的思想是获得直接经验,观课活动中对他人教学中这些关系的思想可以获得间接经验。

   为什么要反思经验?因为个人的经验可能错误和肤浅。反思是对经验的依据、经验的过程、经验的结论进行深入的、持续的、批判性地审视。反思的目的在于突破经验的狭隘性和局限性,从而使经验的过程更有效益,使经验的结果对未来的行动更加具有指导价值。要有效反思,首先需要对经验保持开放,其次,需要新经验和新信息的加入,可以说,是相异的信息刺激促发和引起了对原有经验的反思,真正能够实现对原有经验超越的同伴互助是提供了对现有经验进行批判、改进和提升的相异信息。

    教研员引导教师有效地思想,就需要引导教师对实践中的观念、行动、效果思想,以获得经验,同时又要不断对现有经验进行思想,以完善和提升经验

3.引导教师欣赏成长变化

    教研员可以采用论文发表、优质课竞赛、骨干教师评选等方式对教师专业成长进行评价,但是,外在的结果受多种因素影响,并非教师个人主观努力所能达到;而且评优选模、论文发表等毕竟只能少数教师可能实现。这样,外在的评价很难让更多教师从中获得信心和成就感,要激发教师思想的积极性,需要从外在评价转向内在评价、自我评价。

    对中小学教师而言,看到自己的成长与进步有利于提高自信心和继续参与学习的热情,它对自己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谁能意识和感受这种变化?——只能靠教师自己——“得失心自知”。因此教研员需要引导教师随时感受和审视这种变化,引导教师欣赏自己,肯定自己,获得成长和发展的审美体验,并由此感受思想的幸福和快乐。


发表在2008年第10期《人民教育》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4-17 13:07
人因思而变

文/《教师之友网》栏目学术顾问 陈大伟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更有效的做法在于引起他思想,促进他思想。一个乐观的假设是:如果教师们都在积极主动地研究和发现自己的更合理更有效的教学实践,那教师的专业发展和课堂教学改革都可以有一个理想的预期。
一、为什么要思想
法国哲学家帕斯卡尔说:“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我们需要用自己的思想形成人的伟大,赢得人的尊严。
教师生活在学生中间。因为学生个性丰富多彩、处于未定型的生长变化中,这使教师的工作情境充满了复杂性和流变性。所以,教师必须研究自己的实践情境,根据具体的实践情境做出比较、判断和选择,这样的过程就是让思想成为行动,动脑子做研究的过程。让思想成为行动体现了一种负责的态度:对自己负责,对学生负责,也对教育负责。从这种意义上,教师不是要不要成为研究者,而是本身就应该是研究者。
和老师交流,很少不说自己辛苦,不说自己忙的。教师为什么忙?主要原因是社会、家长、学生和学校带给教师压力越来越大,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有的要求未必合理)。但除了这样的原因,也有我们自身的原因。我们可以把教师的劳动分成这样几种类型:一种是体力密集型,起早贪黑,加班加点,付出了很多的体力,但动脑子不够,想得不充分,老师辛苦学生受累,人就可能瞎忙了。一种是技术密集型,他们方法多、手段多,但自己没有想过为什么选择这些方法和手段,因而也就缺乏运用方法的手段和各种方法的内在自洽,有的人批评这样的教师为“思路不清方法多,方向不明干劲足”。还有一种是智慧密集型,他们总在不断地质疑,又总在不断地体悟,在质疑中改进,在体悟中创造,聪明地干活,成功而有效地工作。现在,我们需要让思想成为行动,从体力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向智慧密集型转型。
二、思想什么
尼采曾经说过:“为什么我知道的比他人多,我究竟为什么这样聪明?我从来没有想过那些不成其为问题的问题——我从未浪费过我的精力。”人生是有限的,人的精力也是有限的,人生充满了选择和放弃。什么东西都要不可能,同样,什么东西都想也是痴心妄想。于是干脆放弃一些东西,不去想不是问题的问题。
但问题不能仅仅停留在放弃上,什么都不想也不可能聪明。现在的问题是,一些教师思考的东西大多无关教育,身在曹营心在汉。有的教师思考教育以外的事物和学问,可以说是一个好的思想者,却并不是一个好的教育思想者;有的把教育以外的个人和家庭生活考虑得十分周到,对教育却无动于衷,放弃了思考的责任和义务。
教师被寄予专业工作者的厚望,要获得专业工作的权力,体现专业工作的尊严,没有对教育生活的深入研究是难以实现的。因此,教师的思考首先还是要切近自己的工作,切近自己的实践,做一番改善实践的思考和研究,并在研究中改善自己的实践。其次,是要把自身纳入思考的范围和对象,研究自己一番,改善自己一番,发展自己一番,研究自己不仅为了发展和实现自己,同时也为了解和接纳自己,以谋求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寻找教学勇气。
三、如何思想
教师有了思想的积极性和专注的思想对象以后,我们需要研究思想的有效性。
1.经验之思
对于教师专业成长,我们耳熟能详的是波斯纳的教师公式:教师成长=经验+反思。对于这个公式,人们关注较多的是反思,因为大家知道波斯纳对此的陈说:“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成为肤浅的知识。如果教师仅满足于获得的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他的教学水平的发展将大受限制,甚至有所滑坡。”
问题是:要反思的经验从何而来?我们又如何获得经验?
这里就涉及对经验的认识和理解。用作名词,经验是一种结果,它是经历某事以后获得做某事的知识和技能;用作动词,经验是一种行动,它是获得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可以说,经验和思想具有一定的同一性,经验的过程就是思想的过程。
获得经验需要实践,但有实践未必能获得经验。实践中,我们发现有些工作三四年的老师比有些工作一、二十年的老师更会教书。对那些工作了很长时间依然缺乏有效教学经验的教师进行观察,我们会发现,尽管他们有形成经验的丰富材料——“行动”和“结果”,但他们缺乏建立“行动”和“结果”之间联系的主动性。由于缺乏获得经验之思,他们既没有从教学经历中获得“教”的知识与技能以改进自己的教;也没有“学”的思考以获得帮助和指导学生学的经验。获得经验需要主动进行获得经验之思,这可以说是教师成长的一个基本的条件。
(二)反思之思
经验是基础,经验是重要的,但未经反思的经验可能是肤浅、狭隘和错误的。如果说经验的对象是行动和行动结果,经验的目的在于认识其间的关系,获得初步的经验的话,反思的对象则是经验。反思的目的在于审视和批判经验,使经验变得合理而有效。我们可以把改造经验的思考看成反思经验之思。
如果我们把“天不过井口那么大”看成青蛙的经验,要改造这一经验,从井里跳出来己观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途径。现在的问题是,青蛙何以想到跳出井口?在这里,小鸟就成了推动者,是小鸟的“天大得很”引起青蛙对原有经验的怀疑。我们不把小鸟看成正确意见的提供者,因为小鸟也未必指导真正的“天”,这里的小鸟只是不同于青蛙原有经验的新经验提供者。由此看反思的条件,反思需要“小鸟”提供不同经验的刺激和对照。定位不同经验的提供者,我们可以说,书本是“小鸟”,周遭世界的新事件是“小鸟”,周围他人的不同意见也是“小鸟”,自我的批判意识带来的不同发现也是“小鸟”……。要改造我们的经验,需要寻找自己的“小鸟”。要促进他人进行经验改造,我们又要成为善于促进他人反思的“小鸟”。
仅有“小鸟”的新经验远远不够,在小鸟的“天大得很”面前,如果青蛙坚持“我坐在井里,天天看到天,我是不会错的”,它就不会跳出自己的“井”,也就难以对原有经验保持审视和批判的态度。要反思,就需要想一想“我天天坐在井里,会不会错”。和很多老师交流,我们常提出这样的问题:“你为什么这样教?”一些老师答案是“我们一直这样教”,“教参上就建议这样教”,对于这样的回答,同样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一直都这样教,就一定合理吗?”“教参上的教法就没有问题吗?”……这告诉我们,要改造自己的经验,还需要对原有经验保持开放。
(三)教育哲学之思
经验之思和反思之思固然重要,但对为什么要运用这些经验,如何统帅自己的经验的思考更为根本。我把对教育根本问题进行终极的价值追问看成教育哲学之思。比如,天天和学生打交道,我们不妨问一问什么是学生?学生学什么?教师教什么?
对这些问题进行追问,我找到了这样的答案:狭义的学生是在学校里,在成人和老师的帮助和指导下,学习生存的本领,获得生活的智慧,体验生命的意义、价值和尊严的人;学生到学校里来是学“生”的,而不是学“考”的;教育是“育人”的,而不是“育分”的。想清楚这样的问题,我找到了教什么和学什么、怎么教和怎么学的内在依据,从此开始脚下有根、心中有魂的教师生活。这也使自己找到了统领各种经验和各种方法技术的“帅”。
(四)类比之思
类比之思采用联想和类比的思维方式,是由此及彼的思考。比如,揠苗助长本说农业生产中的事:苗有苗的生长规律,助长如果采用了揠的方式,就违背了苗的生长规律,其结果是南辕北辙、贻笑大方。类比之思使我们意识到: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如果违背了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急功近利,其效果也会适得其反,欲速则不达。
在日常教学中,常见的类比方式是先提供一种比较性材料,这种比较性材料与新学习材料具有某种相似或相反的性质,它对学习新材料有“提供基础,搭设桥梁”的作用。如,学习电流从高压流向低压,可以先提供水从地势高的地方流向地势低的地方的材料和经验,通过类比,辨别异同,理解新的学习材料。
类比之思拓展了教师专业成长空间,开辟了工作学习生活一体化的成长道路,使我们可以从万事万物中领悟生活和教育。同时,类比的方式也提供了教育表达和理解的一种更为生动的样式——教育故事和教育隐喻。
(刊于201024期《人民教育》)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4-17 13:08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4-17 13:09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4-17 13:12



祝站学区姜窑小学王小军:5月16-17日《小学作文教学研训班》全程实录=49楼起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4-17 13:15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4-17 14:20
语文教师,应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2011年07月19日  作者:符礼科  来源:语文报·教师版
  在名师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非常投入,思维活跃,发言踊跃,有时说得精彩,有时写得精彩。这样的课堂会给所有人留下一段美好而难忘的回忆。
  仔细分析,名师课堂的“形”很容易学。比如余映潮的板块式教学,余老师的导入语一般是“我们开始上课了”,中间就是几个“版块教学”,最后用简洁的语言总结;比如李镇西老师的阅读教学,一般是要求学生“读出自己,读出问题”,也就是学习字词,交流读后感受,质疑、讨论和释疑,然后老师谈自己的体会。这些课堂“流程”简单而朴素,但是一般的老师模仿他们的“流程”,却达不到他们的教学效果。什么原因呢?其中最根本的一条是,我们没有名师们深厚的文化底蕴作支撑。
  李镇西老师执教《祝福》时,在引导学生认识封建礼教的毒害时,有学生提到“男尊女卑”“三从四德”“三纲五常”。有个学生知道“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妇纲,而不知“五常”。李老师娓娓道来,“五常”即所谓“仁、义、礼、智、信”……学生也不太清楚“三从四德”是指什么,李老师说,“从”就是服从、跟从的意思。一个学生在李老师的启发下,答出了“三从”就是幼年从父,中年从夫,老年从子。而“四德”学生就不知道了。李老师先引用了《辞海》中对“四德”的解释——妇德,妇言,妇容,妇功,然后用通俗的语言作了解释。接下来针对上次学生比较讨论鸣凤(巴金的《家》中的人物)和祥林嫂的情况,李老师发表了自己独到的见解。一般来说,教师能引导学生认识到《祝福》的主题是“礼教杀人”就足够了,最多让学生记住“三从四德”“三纲五常”之类的名词,而李老师却不满足于此,引导学生真正理解了“封建礼教”的内涵。并且,李老师还非常熟悉巴金的《家》,在学生比较鸣凤和祥林嫂的基础上作了必要的点拨,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了祥林嫂这个人物形象,更深刻地理解了小说的主题。
  再如王君老师的“大美为美——诗歌五首的整合教学”,令人耳目一新。这个课例涉及到中国古代审美的两种境界:小美和大美。题目“大美为美”出自当代散文集《大美为美》。正如王君老师在最后总结时所说的,只有体悟了“大美”,我们才能真正走进中华文学的灵魂深处。很显然,这堂课对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的提高有着极大的帮助。
  因此,语文教师要想高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自身必须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作支撑。
  (作者单位:四川武胜县教育局教研室)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4-17 14:38
推荐焦建利教授的视频公开课:课堂教学技术



视频地址:http://www.fengvk.com/web/content/900006.html
《课堂教学技术》是几年前应我们华南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之邀,主讲的一门面向广大中小学教师的课程视频。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备课篇:重点讲解了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如何搜索在线资源辅助备课;
2、制作篇:重点讲解了教师设计制作自己的教学用演示文稿;
3、演示篇:重点讲解了教师如何用演示文稿授课。
《课堂教学技术》视频长度1小时08分钟。
该课程视频现被上传到华南师范大学与凤凰卫视合作的凤凰微课网站上。读者可点击这个链接访问该课程。
有关批评、评论、意见和建议,可直接跟帖。谢谢先!
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www.jiaojianli.com/2562.html



















80后应看的80本书(ZT)


1、《宇宙的最初三分钟》温伯格 作为思考的出发点
2、《时间简史》霍金 时空问题的起源
3、《无之书——万物由何而生?》约翰·巴罗 “有”如何生于“无”
4、《真实世界的脉络》多伊奇 世界是怎么长出来的
5、《混沌与和谐——真实世界的创生》郑春顺 “我”(自我)怎么从世界里长出来的
6、《人类史》埃利奥特·史密斯 人类从哪儿来的?
7、《全球通史》斯塔夫里阿诺斯 人类干了什么
8、《商代文明》张光直 中国人从哪儿来的
9、《西周史》许倬云 中国人怎么开始中国式的文明的
10、 剑桥中国史系列(从《秦汉》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全部) 中国人一路怎么走的
11、 剑桥世界近代史系列 今天的“世界”是怎样形成的
12、 《清代地方政府》瞿同祖 增加点历史感
13、 《中国绅士》张仲礼
14、 《哲学问题》罗素 “我”存在吗?“世界”是幻象吗?
15、 《哲学史教程》文德尔班 开始思考“思考”本身
16、 《二十世纪的哲学》艾耶尔 为什么必须认识语言
17、 《未来形而上学导论》康德
18、 《逻辑学的发展》威廉·涅尔、玛莎·涅尔
19、 《现象学运动》斯皮格伯格 直面事实本身
20、 《当代英美哲学概论》燕宏远、Bunnin 主编 看看别人怎么想这些事儿的
21、 《语言哲学》马蒂奇尼 主编 哲学家现在主要思考语言
22、 《政治哲学史》斯特劳斯、克罗波西 开始思考政治,我们无法离开政治而生活
23、 《理想国》柏拉图 政治思考是从这里开始的
24、 《利维坦》霍布斯 开始思考“国家”、“权力”
25、 《正义论》罗尔斯 现在是这样思考这个问题的
26、 《无政府、国家与乌托邦》诺齐克 同上,另外一种重要思路
27、 《当代政治哲学》金里卡 总结一下政治思考
28、 《总统是靠不住的》林达 宪政的启蒙读物
29、 《控制国家——西方宪政的历史》斯科特 宪政的道路
30、 《论美国的民主》托克维尔 民主的社会基础
31、 《美国民主的再考察》里夫斯 民主和宪政的现状
32、 《西方法律思想简史》凯利 现在思考“法”
33、 《罗马法原论》周枬 法是从罗马法开始的,要知道“权利”
34、 《法律与革命——西方法律传统的形成》伯尔曼 现在的法这样来的
35、 《法律的概念》L·H·A·哈特 开始形而上
36、 《法理学——法哲学及其方法》博登海默 同上
37、 《法律帝国》德沃金 不多讲了,自己体会
38、 《普通法的精神》罗斯科·庞德
39、 《科学究竟是什么?》查尔默斯 现在思考科学。因为理性思考无法脱离科学,但首先要追问科学本身
40、 《西方科学的起源》林德伯格 科学的起源
41、 《科学史导论》萨顿 研究科学史的方法
42、 《科学的历程》吴国盛 科学的历史
43、 《科学的社会功能》贝尔纳 科学是干什么的
44、 《科学知识:一种社会学的分析》巴恩斯 对科学的观察
45、 《历史上的星占学》江晓原 另一种可能性
46、 《确定性的终结——时间、混沌与新自然法则》普利高津 现在的科学是这样
47、 《天遇——混沌与稳定性的起源》迪亚库 想了太多清晰的,现在要把脑子搅乱
48、 《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拉卡托斯 需要思考方法论问题了
49、 《复杂系统理论基础》欧阳莹之 “乱”是有道理的,因为世界是复杂的
50、 《隐秩序——适应性造就复杂性》约翰·H·霍兰 复杂有故
51、 《数:科学的语言》丹齐格 数学不是科学,数学就是数学,它是这样产生的
52、 《数学——它的内容,方法和意义》亚历山大洛夫
53、 《古今数学思想》克莱因 数学是这样走过来的
54、 《数学:为了人类心智的荣耀》迪厄多内 现在的数学是这个样儿的
55、 《数学哲学》贝纳赛拉夫、普特南 编 反思
56、 《国富论》亚当·斯密 开始思考经济
57、 《经济学原理》马歇尔 经济学框架的奠定
58、 《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范里安
59、 《全球视角的宏观经济学》萨克斯、拉雷恩
60、 《掠夺之手——政府病及其治疗》施莱弗、维什尼 政府不可能是仁慈的,也不可能是看不见的,而是具有掠夺性的
61、 《从资本家手中拯救资本主义》拉詹、津加莱斯 美国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优劣
62、 《以自由看待发展》阿玛蒂亚·森 发展中国家贫困的原因和对策
63、 《发展经济学——从贫困到富裕》速水佑次郎
64、 《社会学理论的结构》特纳,华夏出版社
65、 《Western Social Theory —— Classical and Contemporary Readings》于海 编
66、 《社会学二十讲——二战以来的理论进展》亚历山大
67、 《社会实在问题》许茨
68、 《国学常识》曹伯韩
69、 《古代宗教与伦理——儒家思想的根源》陈来,三联书店
70、 《中国思想史》葛兆光
71、 《义和团运动的起源》周锡瑞
72、 《文化大革命的起源》麦克法夸尔
73、 《断裂——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社会》孙立平 中国社会的真实状况
74、 《中国农民调查》陈桂棣、春桃 真实的中国农村
75、 《问天命》黎鸣 人类智识的历史发展及现状(西方哲学死了,人类精神危机),出路(思维方法革命)
76、 《巨变》欧文·拉兹洛 人类目前正处在死亡与重生的十字路口
77、 《新战国时代》王建、李晓宁等 世界的格局及其成因,以及未来走势
78、 《1984》乔治·奥威尔
79、 《国画》王跃文
80、 《中国经济》蔡昉、林毅夫 中国经济状况的简明阐释
http://xnjyw.5d6d.net/thread-44892-1-1.html

http://xnjyw.5d6d.net/thread-57288-1-1.html

http://xnjyw.5d6d.net/redirect.php?tid=57287&goto=lastpost#lastpost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4-17 14:59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ff9313a0102e3sh.html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4-17 17:12
原文地址:你会记笔记吗?作者:Candy
    对于研究生或大学生应该如何记笔记呢?

    记笔记对于我们上了十几年学的每个人来说都不陌生吧,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因此我们秉承着记笔记的“优良传统”,做着做了很多年的工作“记笔记”。


    但是,请回头看一下自己记的笔记,你对自己记的笔记满意吗?你觉得自己会记笔记吗?你又是如何利用笔记的呢?

一、反思现状:
    让我们回顾一下自己记的笔记,看一下自己属于哪几种类型。
1、滴水不漏型
    这样的学生总是想把黑板上或者ppt上每字每句都抄下来,当下课时看到自己记的满满的笔记本,心中很有成就感。
    可是,这样记笔记你不会感到很累吗?光记着记了,那还有时间去听去思考吗?这样的笔记它的价值又何在呢?这样的笔记你课下愿意再看吗?又有多少笔记是自从写了之后就再也没有看过的呢!

2、注重框架型
    有一类学生喜欢记框架,知框架而得全貌,可以把握全局,这对于整体把握很有帮助。这也是老师在写板书或者制作ppt时常考虑到的一个问题。

3、重点考点性
    如果问,你记笔记的目的是什么?也许会有人说,方便期末的复习。于是课堂上竖起耳朵听老师说道的哪里哪里是重点,然后记下来打一个大大的五角星或其他符号做标记。偶尔会有老师说哪里是重点,大家记一下,这样的方式也许是学生喜欢的,哇,老师相当于告诉我们考什么了呀!这种方式在大学比较常见,因为大学的期末考试是任课老师自己出题,老师讲课时不完全按照课本,可能会添加其他书目或者他自己的研究成果,那么对于期末考试这个笔记可真的是很有帮助啊。但是研究生,考试性质变了,课程作业都是以论文的形式呈现,这种方式彻底不行了。

4、灵感型
    有的课上老师会不断地抛出一个又一个问题让你思考,也许有的问题有课上思考的时间有的则没有,也许你会在课上有自己的疑问而老师没有留让学生及时提出疑问的时间和机会,也许你听着老师所讲的突然想到了什么好点子,这时候一定要记下来,灵感稍纵即逝,要及时捕捉,因为只要一迟疑,过去之后就再也想不起来了。

5、顺手型
    有些同学只带着书和脑袋来上课了,看到别人都记笔记貌似自己不记有点不太好,于是借支笔借张纸开始记了起来,有的拿着小小的本子来记,有的顺便记在书上,可是这样的笔记,你以后再去翻阅的机会有多大呢?存留的时间有多久呢?以后用到时能方便找到吗?难说!

6、语录型
    在有的课上老师很幽默,总说一些“经典”的话,我们总是习惯把这些语录记下来,等课程上完时,发现自己整理了不少语录。

二、找出症结:
    也许我们属于其中的一种或几种,也许不属于。但是请给自己打一个分数,对自己记的笔记满意吗?再用几分钟的时间来思考一下,哪里出了问题?

1、记笔记的目的不明确
    有些时候不明白为什么要记笔记,只觉得上课就应该记笔记,然后拿着本子就来了,然后课上就不知不觉的记了一些东西。可是我们为什么要记这些东西呢?这些东西有什么用呢?

    刚开始没有ppt的时候,我记笔记抄板书,是怕忘了这节课老师讲过什么,看到笔记(一般都是框架,也有具体内容,更多的时候是想抄下所有的)就能想起老师讲过什么,可是课后再重新翻阅看的机会很少。可是现在有了ppt,老师也会把ppt等授课资料给我们,那么我们还有必要做那些工作吗?  

    因此要根据听课的环境来选择要怎样记。如果是听演讲或者听会,那么可以采用尽量多记捕捉关键词的方法,如果是信息化环境则又是一种情况。

2、内容缺乏针对性
    课堂上的时间有限,又要听又要思考又要记,因此内容一定要有针对性。

3、记后缺乏反思
    我们费了很大的劲记了很多笔记,可是课后会再看吗?俗话说温故而知新是有一定道理的,重温笔记收获更是不小。如果笔记中有记下了当时的灵感和疑问,那么课下更应该及时整理,进而深入思考。

三、寻求改变
    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并且也知道哪里出了问题,那么接下来就是“change”,改变对于有些人来说是很难的,因此已经习惯了往日的方法,我们需要克服自己的惰性来改变。那么我们可以做哪些改变呢?

1、明确目的,记自己需要的
    根据课程性质和自己的需要来记笔记,现在是信息化时代,ppt上的内容完全可以不记,但是灵感我们需要记录,我们需要创新,其实每个人都有创新的潜力,这些创新的想法在每个人的脑中是不是就会出现,但是有的人记下了,有的人记下了并且去做了

2、与外界交流,学会共享
    “你一个苹果,我一个苹果,我们交换一下还是一人以及苹果;我一钟思想,你一种思想,我们交换就是两种思想,如果更多的人交换则会使思想更加开阔。因此可以尝试共同记笔记的方法,课堂上大家记的笔记是不同的,交流会得到更加全面的信息,也许可以解决自己的某个问题,这是小共享,如果使用一下微博则可以达到大共享。我曾使用微博在暑期学校中做笔记,达到了交流的目的。

3、及时的反思和整理
    大学课堂老师更多的是点播,他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有的留时间让大家思考,有的是不留的,有的时候你有机会表述自己的观点,而有的时候你是没有时间表述的。自己的表述对不会呢,记下来,课后整理可以再和老师或同学交流。

    有一些问题老师可能只是稍微一提,但是对于你自己可能有感触,可以记下来,课后深入思考。

    写博客是一种不错的整理和反思的途径,并且可以达到共享和交流的目的。

    有些人可能会在抱怨没时间,其实是否也有懒于思考的成为在里面呢。用微博记录使得我们可以利用零碎的时间,随手的小小灵感本可以帮助我们记录,关键是之后要整理要深入思考。这是我们最最欠缺的,也是最最能取得收获的。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4-17 17:20
钟志贤:21世纪的学习理念【转】

知识的更新速率实在是太快了,应付这种变化,我们需要学会学习。学习是现代人的第一需要。
据英国技术预测专家J·马丁测算,人类的知识,目前是每3年就增长一倍。西方白领阶层目前流行这样一条"知识折旧"律:"一年不学习,你所拥有的全部知识就会折旧80%。"随着知识经济浪潮的席卷而来,简单扼要的"裂变效应"将会导致知识更新速度的不断加快。面对信息的裂变,现代人必须要找准生存和发展之路。
  今天,所有的教育学家都同意,学习是一生一世的事。为了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现代人除了不断学习外,到目前为止没有他法。"终生学习或教育"成为每个现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格调。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学习是现代人的第一需要。
  一劳永逸成了我们追忆的精神标本,以不变应万变是一种自慰的神话。对于生存和发展来说,我们最大的心病是一不小心就成了文盲。
  今天谁是文盲?以前,文盲是指不识字的人,现在的文盲是指不会主动探求新知识,不能适应社会需求变化的人。科技的发展以及所带来的文化、经济、教育、家庭生活和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变化,导致许多功能性文盲。
  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还会被称为文盲?不是危言耸听,这种危险可能就潜伏在你我的身边。假如有一天,你听不懂"搜索引擎",不知道"模糊控制"的含义;假如有一天,你面对陌生城市闪烁跳动的触摸式电子问路屏不知所措;对图书馆的计算机检索系统操作脸茫然,也许,你就该警惕了:自己是不是正在滑向功能性文盲的行列。
  功能性文盲大意指的是那些受过一定的教育,有基本的读、写、算能力,却不能识别现代信息符号,不能利用计算机进行信息交流和管理,无法利用现代化生活设施,很难适应时代社会文化需求的人。功能性文盲,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即使是像欧美等一些发达国家,功能性文盲的比例仍然占人口比例的20%。而对于80年代才加入全球经济发展的中国来说,这个挑战似乎更为严峻。
  为了不使自己成为文盲,惟一切实可行的办法就是时时保持学习的习惯,掌握信息时代的学习方法。把学习当作终生最基本的生存能力。
  教育专家认为,在未来要杜绝"功能性文盲",关键在于确立和传播新世纪的文化价值观念,在新一代人身上培养未来社会所必需的品格、能力、思维与行为方式。国外有教育学家将学历和专业技能称作是社会上谋生的第一、第二本护照,而这只证明了你有从事某一职业的资格。一个人无尽的创造力与适应能力都是通往数字化生存时代的"第三本护照"。
  今天的学习在诸多方面发生了变化,我们已经不能用以往的学习眼光来看待现在的学习了,明智的态度就是积极主动地投身于学习的革命。
  时代的变化给学习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惟有把握和投身于今天的学习革命,学习才能真正对我们有益。
  ●学习方式的革命:今天,凡是媒体,特别是电子媒体都有可能是"老师"。学习材料更多的是文字、图像、声音几者相互结合的"超媒体"形式,使多种感觉通道参与学习。随着多媒体的高度发达,学习将是一个愉快的过程。左右脑并用,特别重视开发右脑的学习潜能,能自主地选择自己最有效的学习方式。
  ●学习时空的革命: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终身学习的时代,学习场所得到极大的,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界限日渐融合,整个社会成为一所"大学校"。只要你愿意,随时随地都是学习机会。我们必须养成时时、事事、处处学习的习惯。
  ●学习内容的革命:现在的学习不仅要学谋生的知识技能,更要学习创造性的思维方法,强调科学和人文内容关重,注重构建自己全面的素质,特别是生活素质和心理素质,注重成功素质潜能的开发训练。
  ●学会学习:今天的学习主要不是记忆大量的知识,而是掌握学习的方法--知道为何学习?从哪里学习?怎样学习?如果一个人在学校没有掌握学习方法,即使他们门门功课都很优异,他仍然是一个失败的学习者。因为这对于处在终身学习时代的人来说,不啻是一个致命的缺陷。
  ●学习的个别化:日渐成熟的学习化社会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了充裕的学习资源。学习化社会中的个体学习,犹如一个人走进了自助餐厅,你想吃什么,完全请便,个体完全可以针对自身的切实需求,选择和决定学习什么、从何处学习、怎样学习、学习的进度等等。
  ●工作即学习:现代人的学习将交融于工作和生活之中,其主要的方式是接受培训。现代的企业都把陨员的终身培训当作是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的公开秘密。松下公司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曾说,松下公司与其说是造产品,不如说是造人。在瞬间万变的21世纪,终身培训是每个人适应职业生活的最主要的武器。
  我们正在步入学习化社会,学习化社会的学习特点是传统社会的学习截然不同。今天的学习实质、目的和重心都与以往有所不同。
  教育专家比较一致的认为,学习化社会的学习特征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学习是终身的,无法分为教育阶段与工作阶段;
  ●学习在各种环境与机构中进行,学校只是学习的场所之一;
  ●各种形态的学习与学校教育相互统整,人生的学习是形成经验、满足需要的创意过程;
  ●每一阶段的学习成败只具有相对意义,不能作为区分社会组成分子的指标;
  ●强调人的全面发展与创意,重视个人的自由发展与社会成员的不同思维方式;
  ●强调以终身教育的方式、协助个人接受现代思潮,建立历史观、科学态度与相对意识。
  很显然,在学习化社会中,有几个学习理念是必须重视和强调的:终身学习,时时处处事事学习,多种途径特别是信息化渠道的学习,学习是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学习个别化,和谐发展,个性自由发展,创新学习和开放学习等等。
  今天,在全球范围内,学习和教育的变革,正在引导和促进全体社会成员向学习化社会方向发展,为适应学习化社会培育必备的学习理念和学习能力。
  学习化社会的发展要求学习采取几乎全新的方式。未来学习的成功者决不是单纯看掌握知识的质和量的多少。当代学习的实质性问题是,是否知道学习什么、获取什么知识,是否知道从那里学,能否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是否具有建构知识结构、更新知识和具备创新的能力和本领。
  有专家认为,未来学习需要顺利实现三重目的:其一,学习技能和有关特定的课目并学习如何做得更好更快和更轻松;其二,培养综合概念技能--如何学会将同一或类似概念应用到其他地方;其二,培养能适应于你所做的一切事情的个人技能和态度。学习还应当有"三见":新见、创见、远见。获取某种知识、接受某种新观点比产生新观点更容易,要学会提出创新意识或创新观点的有效方法,要激励受教育者发现问题并寻求解决之道。富有创新的革新方法是通向成功的钥匙,没有创新就没有活力,就没有进步。组合与创新是现代教育的最本质的内容。世界发展到今天,几乎没有一种知识不是以某种方式重新组合的结果。
  因此,学习中有三点特别重要:一是怎样迅速、充分、有效地选拔、存储和获取挪的信息;二是怎样利用它来解决问题;三是怎样打破常规重新组合,利用它来创造新点子。未来社会缺乏的人才将不是掌握了一大堆知识的硕士、博士,而是具有极强的想像和创新能力的高级人才或顶尖人物。我们需要学习的不单是知识,而是如何运用知识及创新的特殊本领。
  在学习化社会中,与学会学习相关的能力有很多,但尤为重要的能力是处理信息的能力。亦即信息素养(InformationLiteracy)。学习化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社会,信息化学习时代的学习或者说教育的重心有着显著的转移。
  学习化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其中,信息量最大、最全面,传播速度最快,覆盖面最广的信息载体当属信息调整公路。
  行业人士认为,为了给人们提供最佳的学习和发展机会,使其成为出色的终身学习者与未来劳动者,就必须使其成为一个有信息素养的人,亦即能熟练运用计算机获取、传递和处理信息。这种素养已日渐成为未来从业者必备的素质。目前,美国已有60%以上的工作需要懂得计算机并具备信息素养的劳动者,其工作或多或少要运用网络资源。美国图书馆联合会认为,为了适应日益变化的环境,人们不仅需要多种知识,更需要掌握探究知识的能力,并能把不同的知识融全贯通,实际运用。行业人士认为,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已成为教育的首要课题,教学必须以"信息素养"作为新的立足点。同样,信息素养,是新世纪人生存和发展的必备素质。
  信息素养的核心是信息加工能力,它是新时代学习能力中至关重要的能力。信息加工能力主要指:寻找、选择、整理和储存各种有用的信息;言简意赅地将所获得的信息从一咱表述形式转变为另一种表述形式,亦即从了解到理解;针对问题,选择、重组、应用已有信息,独立地解决该问题;正确地评价信息,比较几种说法和方法的优缺点、看出它们各自的特点、适用的场合以及局限性;利用信息做出新的预测或假设;能够从信息看出变化的趋势、变化模式并提出表示变化的规律。
  获取信息是手段,不是目的。处理信息的目的在于利用各种信息,在分析处理各种相关信息的基础上,围绕某一问题的解决,创造新的信息。
  学习化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信息化社会要求学习信息化和教育信息化。在一定的程度上来说,学习和教育的革新是与信息化社会发展的速度赛跑,一旦滞后,我们将与信息化社会格格不入。反之,学习和教育的信息化将促进信息化社会的发展。要么两败俱伤,要么相得益彰,二者必居其一。
  我国著名比较教育研究专家钟启泉教授认为,社会的信息化需要教育的信息化。信息化与教育的命题,引发我们思考和实施的核心问题莫过于思考和实施培养新生代的"信息能力",提高信息素养。在日本称之为"信息活用能力"。所谓信息能力,指的是个体在主动选择和运用信息及信息手段的基本素质。
  面对21世纪的学习革命,新时代的人,必须调整自己的学习对策,塑造适应时代需要的学习理念,调整自己的学习重心。谁能够先行做到这些,谁将拥有发展的先机。
资料来源:http://blog.edu.cn/user4/wxiaomei_0726/archives/2008/2157476.shtml

钟志贤教授简介http://baike.baidu.com/view/1558677.html?wtp=tt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4-17 17:24
1问:中国教育如何摆脱“危机”?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tml/2009-10/19/content_363265.htm
2问:怎样培养出更多“李四光”?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tml/2009-10/20/content_364047.htm
3问:“教育家”们在哪里?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tml/2009-10/21/content_364872.htm
4问: 素质教育,何以年年提年年缺?!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tml/2009-10/22/content_365969.htm
5问: 教师地位为何总没“到位”?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tml/2009-10/23/content_366870.htm

关于“人民日报:五问中国教育”的更多声音:http://blogsearch.google.cn/blogsearch?hl=zh-CN&num=10&ie=UTF-8&q=%E4%BA%94%E9%97%AE%E4%B8%AD%E5%9B%BD%E6%95%99%E8%82%B2&btnG=%E6%90%9C%E7%B4%A2%E5%8D%9A%E5%AE%A2&lr=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4-17 17:33
21世纪技能,
http://www.21stcenturyskills.org/
21世纪技能框架,
http://www.p21.org/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task=view&id=254&Itemid=119
如何评价21世纪技能:
http://www.learning.com/21st-century-skills-assessment/
http://www.learning.com/21st-century-skills-assessment/portfolio/

21世纪技能路线图,
http://www.p21.org/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task=view&id=504&Itemid=185#maps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4-17 17:36
全国优秀教育网站
     第十届中国教育信息化创新与发展论坛(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主办,中国教育信息化杂志社和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管理信息化专业委员会承办)评选出了全国个省市地县优秀教育网站,欢迎同学们到这些网站学习和研究。

“首届全国教育门户网站评比”活动结果公示(省级)
   
省级优秀教育门户网站
网站名称
网址
主办单位
福建省教育厅http://www.fjedu.gov.cn福建省教育厅主管,教育管理信息中心承办
安徽省教育厅http://www.ahedu.gov.cn中共安徽省委教育工委 安徽省教育厅主办
江西省教育厅http://www.jxedu.gov.cn江西省教育厅主办,江西省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制作维护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http://www.bjedu.gov.cn北京教育网络和信息中心制作并维护
河南省教育厅http://www.haedu.gov.cn河南省教育厅 ,河南省教育网承建项目。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http://www.shmec.gov.cn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办
吉林省教育厅http://www.jledu.gov.cn吉林省教育厅主办 吉林省教育信息中心承办
江苏省教育厅http://www.ec.js.edu.cn江苏省教育厅主办,江苏省教育厅网络中心维护
浙江省教育厅http://www.zjedu.gov.cn浙江省教育厅主办,浙江省教育信息中心承办
广东省教育厅http://www.gdhed.edu.cn广东省教育厅主办,广东省教育信息中心技术支持
省级优秀教育信息网站
网站名称
网址
主办单位
湖北教育信息网http://www.e21.cn湖北省教育厅主管、湖北省教育信息化发展中心主办
湖南教育网http://www.hnedu.cn湖南省教育厅主办,湖南省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制作维护
河南省教育网http://www.haedu.cn河南省教育厅主管,信息中心主办
陕西教育网http://www.snedu.com陕西省教育厅主办 陕西省电化教育馆承办
辽宁教育网http://www.lnen.cn辽宁省教育厅教育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
四川省教育网http://www.scedu.net四川省教育厅主办,四川省教育厅信息中心制作维护
贵州教育网http://www.gzsedu.cn贵州省教育厅主办, 贵州教育网 贵州教育网群 版权所有
海南省教育网http://www.hainan.edu.cn海南省教育网 海南省教育厅信息网络中心 版权所有
黑龙江教育信息网http://www.hlje.net黑龙江省教育厅主办,黑龙江省教育管理信息中心承办
浙江省教育技术中心(原浙江教育网)http://www.zjedu.org/浙江省教育技术中心

“首届全国教育门户网站评比”活动结果公示(地市级五十佳网站)


地市级五十佳网站
网站名称
网址
主办单位
芜湖教育信息网http://www.whedu.net芜湖市教育局
深圳市教育局门户网站http://www.szeb.edu.cn深圳市教育局
宜昌教育信息网http://www.yce21.cn湖北省宜昌市教育局
南通市教育网www.ntjy.net江苏省南通市教育局
淮安市教育局http://jyj.huaian.gov.cn江苏省淮安市教育局。
苏州教育www.szedu.com苏州市教育局
扬州教育www.yzjy.com.cn扬州市教育局
马鞍山市教育信息网www.masedu.cn安徽马鞍山市教育局
十堰教育信息网www.sy.e21.cn湖北十堰市教育局
宁波教科网www.nbedu.gov.cn宁波市学校装备管理与电化教育中心
常州教育网http://www.czedu.gov.cn/常州市电化教育馆、教育信息中心
镇江市教育局http://jyj.zhenjiang.gov.cn镇江市教育局
泉州教育信息网http://www.qzedu.cn福建泉州市教育局
中山教育信息港http://www.zsedu.net广东省中山市教育信息中心(**)
南昌教育信息网http://www.ncedu.gov.cn江西省南昌市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合肥教育信息网http://www.hfjy.net.cn合肥市教育局
长宁教育网http://www.chneic.sh.cn上海长宁区教育局
海淀教育网http://www.hdavec.org北京海淀区教育信息中心
泰州教育网http://www.tze.cn山东泰州市教育局
徐汇教育网http://www.xhedu.sh.cn上海徐汇区教育局
淮北教育网http://www.hbedu.gov.cn淮北市教育局
盐城教育网http://www.yce.cn江苏省盐城市教育局
厦门教育www.xmedu.gov.cn厦门市教育信息技术中心
安庆教育信息网http://www.aqedu.gov.cn安庆市教育局
佛山教育信息港http://www.fsjy.net广东佛山市教育局
郑州教育信息网http://www.zzedu.net.cn郑州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中心
滁州教育网http://www.czjy.cn安徽省滁州市教育局
新余教育城域网http://www.xyedu.gov.cn江西省新余市教育局
漳州教育信息网http://www.fjzzjy.gov.cn福建省漳州市教育局
武汉市教育局政务网http://www.whjyj.gov.cn武汉市教育局
无锡教育网http://www.wxjy.com.cn无锡市教育局
柳州教育网http://www.doule.net/柳州市教育局
九江教育网http://www.jje.cn江西省九江市教育局
长沙教育信息网http://www.csedu.gov.cn湖南省长沙市教育局
荆门市教育信息网http://www.jm.e21.cn/荆门市教育局
闵行教育http://mhmec.mhedu.sh.cn上海市闵行区教育局
宁德教育网http://www.ndedu.net宁德市教育局
成都教育http://www.cdedu.gov.cn成都市教育技术装备管理所(成都市教育局)
西安教育网http://www.xaedu.sn.cn西安市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中心
北京市朝阳区教育委员会http://www.bjchyedu.cn/北京朝阳现代教育技术信息网络中心
广州市教育局门户网站www.gzedu.gov.cn广州市教育局
哈尔滨教育行政网www.hledu.net哈尔滨市教育局
沈阳教育网www.syn.cn沈阳电化教育馆
牡丹江教育网www.mdjedu.net牡丹江市教育信息中心
乌鲁木齐教育网www.wlmqedu.gov.cn乌鲁木齐市教育局
延边教育信息资源网http://www.ybedu.net延边州教育信息中心(延边州电化教育馆)
沙坪坝区教育委员会门户网站http://www.cqedu.net重庆市沙坪坝区教育管理信息中心
本溪教育网http://www.bxjyw.com本溪市电化教育馆
通化教育信息网http://www.jlthjy.com通化市教育局
普陀教育网http://www.pte.sh.cn上海市普陀区教育局


“首届全国教育门户网站评比”活动结果公示(县级五十佳网站)
县级五十佳网站
网站名称
网址
主办单位
润州教育网www.zjrze.cn江苏省镇江市润州区教育局
宜兴教育信息网www.yxedu.net宜兴市教育局
锡山教育网http://www.xsjy.com.cn无锡市锡山区教育局
北仑教科网www.bledu.net.cn北仑区教育局
鄞州教育网www.nbyzedu.cn鄞州区教育局

富阳教育信息网
www.fyedu.org浙江省富阳市教育局
武汉市汉阳区教育局www.hyjyedu.com武汉市汉阳区教育局
恩施市教育信息网http://www.essedu.cn恩施市教育局
海陵教育网http://www.tzhledu.net泰州市海陵区教育局
武进教育信息网http://www.wjedu.net常州市武进区教育局
临海教育网www.linhaiedu.cn临海教育局
安居教育网http://www.ajedu.net遂宁市安居区教育局
龙岗教育信息网http://www.szlg.edu.cn深圳市龙岗区教育局
虞城县教育局网站www.ycjy.cc商丘市虞城县教育局
慈溪教育网www.cixiedu.net慈溪市教育网络管理中心
昆山教育www.ksedu.cn昆山市教育局
江岸教育信息网www.jajy.gov.cn武汉市江岸区教育局
东西湖教育信息网www.dxhedu.com东西湖区教育局
如皋教育网http://www.jsrgjy.net江苏省如皋市教育局
蓬溪教育网www.pxedu.gov.cn蓬溪县教育局
松滋教育信息网www.sze21.cn松滋市教育局、松滋市电化教育技术装备中心
晋江市教育局网站www.jjedu.com.cn晋江市教育局
金湖教育网http://www.jhedu.gov.cn金湖县教育局
东湖教科体信息网http://www.dhjy.gov.cn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区教育体育局
崇川教育网http://www.ntccjy.com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教育体育局
安溪教育信息网http://www.fjaxedu.cn福建省安溪县教育局
南海教育信息网www.nhedu.net佛山市南海区教育局
长兴教育网www.zjcxedu.net长兴县教育局教育技术中心
双流教育信息网http://www.cdsledu.net双流县教育局
修水教育网www.xsjyw.com江西省修水教育局
巴州教育网http://www.scbzedu.gov.cn巴中市巴州区教育局
应城教育信息网www.ycjyedu.net应城市教育局
建湖教育网www.jhjy.net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教育局
白下教育网http://www.njbxjy.net南京市白下区教育局
东阳教育网www.dyedu.net东阳市教育局
阿城教育信息网http://www.acedu.net.cn/阿城教育阿城区教育信息中心
环翠教育信息网www.whcedu.cn威海市环翠区教育局
镜湖教育信息网http://whjhedu.cn安徽省芜湖市镜湖区教育局
上饶县教育信息网http://www.srxjyxxw.com江西省上饶县教育局
西陵教育信息网www.ycxljy.com宜昌市西陵区教育局
印台教育网http://www.tcytjy.com印台区教育局
江东区教育信息网www.jdedu.net宁波市江东区研究与装备中心
绍兴县教育www.sxxedu.com绍兴县教育局
苍溪教育门户网http://www.cxxedu.gov.cn/苍溪县教育局
汉寿教育信息网www.hsxedu.com常德市汉寿县教育局
卫辉市教育网www.whsedu.com卫辉市教育局
田东教育网www.tdjyw.gov.cn百色市田东县教育局
开平教育城域网http://www.kpedu.com开平区教育局
扶余教育信息网www.fyedu.cn扶余县教育局
北镇市教育信息网www.bnjy.com北镇市教育局

   
                                                                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
                                                         首届全国教育门户网站评比工作组
                                                                           2010年7月15日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4-17 17:37
“首届全国教育门户网站评比”活动结果
(地市级优秀网站87个)
地市级优秀网站(87个)
网站名称
网址
主办单位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教育局http://www.es.e21.edu.cn恩施州教育局
六安教育网http://www.lajy.net六安市教育局
淮南教育信息网http://www.ahhnedu.cn淮南市教育局
嘉定教育网http://www.jdedu.sh.cn上海市嘉定区教育局
仙桃教育信息网http://www.xt.e21.cn湖北省仙桃市教育局
衢州教育网http://www.qzedu.net衢州市教育局
铜陵教育城域网http://www.tledu.cn/安徽省铜陵市教育局
阜阳教育信息网http://www.fyedu.gov.cn阜阳市教育局
景德镇市教育网http://www.jdzedu.net景德镇市电化教育馆
大连教育网http://www.dledu.com大连市教育局
池州教育体育网http://www.czjyty.gov.cn安徽省池州市教体局
三门峡教育信息港http://www.smxjy.cn三门峡市教育局
晋中教育网http://www.jzedu.net山西省晋中市教育局
益阳教育网http://www.yiyedu.com湖南省益阳市教育局
怀化教育信息网http://www.hhedu.net湖南怀化市教育局
桂林教育信息网http://www.gledu.cn桂林市教育局
韶关教育信息网http://www.sgedu.gov.cn/韶关市教育局
宝鸡教育网http://www.sxbjedu.com/宝鸡市教育局
贵港教育信息网http://www.ggjy.net贵港市教育局
漯河教育网http://www.lhjy.net漯河市教育局
烟台教育http://www.ytedu.cn烟台市教育局
珠海教育信息网http://www.zhjy.net珠海市教育局
周口市教育局http://www.zkedu.gov.cn河南省周口市教育局
渝中教育http://www.yzedu.com重庆市渝中区教育委员会
威海教育网http://www.whedu21.com威海市教育局
吉林市教育信息网http://www.jledu.com.cn吉林市教育信息网络中心
西城教育(西城区教育委员会)http://www.xchjw.gov.cn北京市西城区教育委员会
孝感市教育信息网http://www.xgjy.cn孝感市教育局
衡阳教育信息网http://www.hhyedu.com.cn湖南省衡阳市教育局
丹东教育网http://www.ddedu.com.cn丹东市教师进修学院电教馆
克拉玛依教育网http://www.klmyedu.cn克拉玛依市教育局
郑州市教育局http://www.zzjy.gov.cn/郑州市教育局
黄浦教育信息网http://www.hpe.cn上海黄浦区教育信息中心
汕头教育信息网http://www.stedu.net汕头市教育局
绵阳教育信息网http://www.my-edu.net四川绵阳市教育信息技术管理中心
咸阳教育网http://www.sxyedu.com咸阳市教育局
梅州教育城域网http://www.mzedu.com梅州市教育局
巢湖教育网http://www.chsedu.gov.cn安徽省巢湖市教育局
石景山区教育委员会http://www.sjsedu.cn北京市石景山区教育委员会
和平·教育http://www.hpjy.gov.cn天津市和平区教育局
河南省平顶山市教育局http://www.pdsedu.gov.cn/平顶山市教育局
锦州教育网http://www.lnjzedu.gov.cn锦州市教育局
广元教育网http://www.gyjyw.com广元市教育局
巴中教育网http://www.bzedu.com.cn巴中市教育局
汉中教育网http://www.hanzhongedu.cn汉中市电化教育馆
鸡西教育网http://www.jxedu.com鸡西市信息技术教育中心
商洛教育网http://www.shangluoedu.cn商洛市教育局
河源市教育信息网http://www.hyedu.gov.cn河源市教育局
石家庄市教育信息网http://www.sjy.net.cn石家庄市教育局

攀枝花市教育局网站
http://www.pzhedu.cn攀枝花市电教技装中心
玉林教育信息网http://www.yledu.net.cn广西玉林市教育局
揭阳教育网http://www.gdjyedu.com揭阳市教育局
延安教育网http://www.yaedu.net延安市教育局
眉山市教育网http://www.msedu.cn眉山市教育局
永川教育信息网http://www.ycjyxx.com重庆永川区教委电教教仪站
虹口教育信息专网http://www.hkedu.sh.cn上海市虹口区教育局
阜新教育网www.fxedu.com.cn辽宁省阜新市电化教育馆
毕节地区教育综合信息平台http://bjjy.gov.cn贵州省毕节地区教育局
泸州教育网http://www.sclzjy.com四川省泸州市教育局
安康教育网http://www.akjy.net安康市教育局
惠州教育http://www.hzjy.edu.cn惠州市教育局
潍坊教育信息港http://www.wfjyxxg.com潍坊市教育局
邢台教育http://www.hebxtedu.cn邢台市教育局
贵阳教育信息网http://www.gyjy.net贵阳市教育局
榆林教育局http://www.yledu.gov.cn榆林市教育局
铜仁地区教育网http://www.tredu.cn铜仁地区教育局
顺义教育信息网http://www.shyedu.cn北京市顺义区教育信息中心
鹤壁教育信息网http://www.hnhbedu.net鹤壁市教育局
太原教育信息网http://www.tyedu.com.cn太原市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中心
贵州黔南教育网http://www.qnjyw.com黔南州教育局
密云教育信息网http://www.myedu.gov.cn北京密云教委
盘锦教育信息网http://www.pjedu.cn盘锦市教育局
青岛市教育局http://www.qdedu.gov.cn青岛市教育局
四平教育督导网http://www.spjydd.com四平市教育局
绥化教育信息网http://www.shsjyw.com黑龙江省绥化市教育局
保定教育信息港http://www.bdjy.cn河北保定市教育局
聊城教育信息网www.lcedu.cn山东聊城市教育局
自贡教育城域网www.zgsjyj.com四川省自贡市教育局
东莞教育网http://www.dgjy.net东莞市教育局
六盘水市教育局http://jyj.gzlps.gov.cn贵州省六盘水市教育局

安阳教育信息网
http://www.anyangedu.com安阳市教育局
七台河市教育网http://www.qthedu.com黑龙江省七台河市教育局
石河子教育网http://www.shze.com.cn石河子教育局
廊坊教育信息网http://www.lfjy.gov.cn廊坊市教育局
黄冈教育信息网http://www.hgjy.gov.cn湖北省黄冈市教育局
白山教育信息中心http://www.baishanedu.com白山市教育信息中心
遂宁教育网http://www.snedu.net四川省遂宁市教育局

(县级优秀网站94个)
大足县教委
四川大足县教育委员会
吴兴教育在线
湖州市吴兴区教育局电教馆
吴中教育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教育局
盐都教育网
盐都区教育局
当阳教育网
当阳市教育局
西湖教育信息网
杭州市西湖区教师进修学校
庐江教育网
安徽省庐江县教育局
中国上杭教育信息网
福建省上杭县教育局
郑州市二七区教育信息网
郑州市二七区教育体育局
顺昌教育信息网
顺昌县教育局
肥西教育网
安徽省肥西县教育局
徽州教育网
黄山市徽州区教育科技文化委员会
高邮市教育信息网
江苏省高邮市教育局
淇县教育体育局综合信息网
河南省鹤壁市淇县教育体育局
成华区教育信息网
成都市成华区教育局电化教育馆
雁塔教育网
西安市雁塔区教师进修学校
平和教育信息网
福建省平和县教育局
临潼教育网
临潼区教育局
定海教育局
舟山市定海区教育局
昌黎教育网
秦皇岛市昌黎县教育局
诸暨教育网
诸暨市教育局教育信息中心
东海教育信息网
东海教育电视台
鹿城教育网
鹿城区教育局
玉田教育网
唐山市玉田县教育局
衡东教育信息网
衡阳市衡东县教育局
柳河教育信息网
柳河县教育局
河南省汝南县教育体育局
河南省汝南县教育体育局
江夏教育信息网
武汉市江夏区电教仪器站
坡头区教育信息网
湛江市坡头区教育局
资中教育网
四川省资中县教育局
苍南县教育城域网
浙江苍南县教育局
寿县教育信息网
寿县教育局
望江教育网
望江县教育局
邵东教育网
邵阳市邵东县教育管理信息中心
思南教育网
铜仁市思南县教育局
瑞金教育网
江西省瑞金市教育局
武鸣教育信息网
南宁市武鸣县教育局
利川教育网
湖北省利川市教育局
涪城教育信息网
绵阳市涪城区教育文化体育局
招远教育信息网
招远市教育体育局
阜新细河教育信息网
阜新市细河区教育文化体育局
沙河口教育网
大连市沙河口区教育局
内乡教育网
河南省内乡县教育体育局
定州市教育局
河北省定州市教育局
颍上教育信息网
安徽省颍上县教育局
和县教育信息网
安徽省和县教育局
泸州江阳教育网
四川省泸州市江阳区教育局
白河教育信息网
陕西省白河县教育体育局
富顺县教育局
四川省富顺县教育局
铁岭县教育网
铁岭县教育局
郑州市惠济教育信息网
郑州市惠济区教育文化体育局
大竹教育网
大竹县电化教育馆
迁西教育网
唐山市迁西县教育局
高州教育信息网
广东省高州市教育局
秀洲教文体
嘉兴市秀洲区教育文化体育局
渭滨教育网
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教育局
桂林市秀峰教育网
广西省桂林市秀峰区教育局
顺德教育信息网
佛山市顺德区电化教学仪器设备中心
白云教育信息网
广州市白云区教育局
仁和教育网
攀枝花市仁和区教育局
江油教育信息网
江油市教育体育局
乐昌教育信息网
乐昌市教育局
长治城区教育信息网
山西省长治市城区教育局
户县教育网
户县电化教育中心
霞浦县教育局/霞浦教育网
霞浦县教育局
株洲县教育信息网
株洲市株洲县教育局
瓯海教育网
温州市瓯海区教师发展中心
岳麓教育信息网
长沙市岳麓区教育局
康成书院
高密市教育局
镇巴教育信息网
镇巴县文教体育局
攀枝花市东区基础教育网
四川省攀枝花市东区教育局
隆安教育信息网
南宁市隆安县教育局
曲江教育信息网
广东省韶关市曲江区教育局
荣昌教育信息网
荣昌县教育委员会
上思教育网
防城港上思县教育局
柳州市城中区教育局信息网
柳州市城中区教育局
故城县教育网
衡水市故城县教育文化体育局
眉县教育网
陕西省眉县教学研究室
梓潼教育网
四川省梓潼县电教教仪工作站
东兴教育网
四川内江市东兴区教育局
瓮安教育网
黔南州瓮安县教育局
贵州开阳教育网
贵阳市开阳县教育局
海伦市教育网
黑龙江省海伦市教师进修校
恩平教育信息网
恩平市教育局
叙永县教育网
四川叙永县教育局
贵州凤冈教育网
遵义市凤冈县教育局
潮南区教育信息网
汕头市潮南区教育局
莲湖区教育网
西安市莲湖区教育局
宁晋县教育局
河北省邢台市宁晋县教育局
贵阳市南明区教育局
射洪教育网
四川射洪县教育局
花溪教育网
贵阳市花溪教育局
石家庄桥西区教育信息网
石家庄市桥西区教育局
肇东教育网
黑龙江省肇东市教育局
                                                                                 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
                                                                         首届全国教育门户网站评比工作组
                                                                                          2010年7月15日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4-17 17:39
詹姆斯的培训方法【转载】

培训有它特殊的规律,培训课程也有它特殊的上法。笔者有幸参加了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在石油大学(北京)举办的“培训者培训班”。该班由美国培训专家詹姆斯(JAMESPRIDE)主持,历时六天,他的课太特殊了,几乎破坏了我们全部的课堂常规。而他却说,他有40年搞培训工作的经验,退休后又受雇于联合国计划开发署,有先有在40个国家培训培训者的经验。双40的经历告诉他,像他这样给成人上培训课效果最佳。
  一、詹姆斯的办班特色
  1、特殊的座位排列方法。如图所示分成四个小组。按自愿结合的原则分成四组就座,开始大家都觉别扭,后来明白了,上他这样的“课”,只能这样排法。而且他认为每组7人,全班四组28人,是成人培训班的最佳组合。
  2、带着问题来学,让学员积极参与。上课之始,詹姆斯先自我介绍他那双40的经历:怎样从美国最大的埃克桑石油公司人力资源开发部主任的位子上退休,又怎样被联合国派住发展中国家专事培训培训者的工作等等。然后他让我们28人,一一按他写在黑板上的四条介绍自己,(1)姓名,(2)单位,(3)干培训多久了,(4)本次想学些什么。他边听边认真记录,然后说:每个人都带着哪怕是一点点不同的目的来学,这特别重要。培训者一定要设法尽可能多的让学员获得他想要知道的东西。在培训班上,教师要把他的经历讲给大家,尽量满足学员要求,学员也要把自己的经历讲出来,从某种意义上讲,学员的经历比教师的更有价值、更有现实意义。这样全班就不再是一位教师而29位教师了。让学员讲,这是办培训班绝好的办法,只有让学员动口讲话,教师才能知道,他们认真听了吗,感兴趣吗?小组讨论时,学员互相间可以了解你听懂多少,他听懂多少,这样每位学员都动脑筋想问题,并想办法帮同伴多学一点东西,28个人就都成为这个学习系统的“学习资源”了。须知:成人教育是一个双向系统,只有全体学员都积极投入,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3、列举大量生动的事例,让学员自然而然的归拢出他要讲的理论。比如在他想讲“注意内部挖潜,不要盲目引进人才”时,他不像我们先在黑板上写出标题,然后论证,再后举例说明。而是像讲故事一样的进行案例分析,他说:60年代全美国都缺工程师,埃克桑石油公司虽有35万雇员,但尚缺1000名工程师,老板令他急办此事。他仔细研究后分三步做这项工作:(1)计算引进千名工程师所须费用,及造成冗员的后果;(2)分析现职人员中有多少人经培训可任工程师——摸底后知,条件相当的有2500人,但这些人中只有500人对培训一年任工程师感兴趣。于是办起一所周末学校,并制定出培训期间工资照付,若各科考试成绩在C+以上则公司代付75%学费,低于C+以工资抵学费等政策。一年后有425人顶上了工程师岗位。(3)又对已有工程师资格而未做工程师工作的人进行岗位调整,最后1000个工程师位子,非但不缺,还有多余。故事讲完,让我们讨论,通过讨论得出他所期望的结论。或许因为他的经验过于丰富,案例教学充满了他的课堂。六天课后,我觉得这样做,起码有两个好处,一是形象鲜明、印象深刻;二是易懂易学、不言自明,特别适合成人学习。4、课上做大量“练习”。他的课上讨论比讲课多,练习比讨论还多。如此看来,他的分四组太有必要了,而且随时间的延续明白了他为何讲六人就少了,八人就多了,七人最合适。尤其是像我们这样的管理类型培训班,做练习时多数是角色扮演,而按他们的惯例领导结构一正二副为最佳。第一层次一正下设二副,第二层次再分别设二副——刚好七人,特别适合他这样的角色扮演的练习。比如他讲到“要精心地设计培训系统”时,就让我们各组选一名学员、针对他的具体情况,按他的岗位规范所列应知、应会,依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为其设计一个培训计划。用多少天,开什么课,采取什么训练方式,把他培养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培处长。各组设计完成后,均须在全班宣布、组间评点修正,直至满意为止。
  5、课后布置很有特色的“作业”。第一天的最后,学员兴犹未尽,但詹姆斯按点结束。下课前他布置作业:一、每晚从老师、同学的讨论中选两点最重要的心得,提纲挈领地整理出来,记在日记本上;二、每晚在作业本上回答二个永恒的题目——(1)老师今天讲了些什么,(2)这些与我的工作有什么关系,(3)在今后的工作中如何使用这些东西。他说,第一个作业是为你返回工作岗位时向老板汇报用的,第二个作业是这个班结束时办班人检查培训效果用的,参加各种会议、听各种学术报告,都于当晚按此模式整理,日久天长你会积累丰富的资料,这才是终身受用的。
  6、教态生动,引人入胜。七十多岁的詹姆斯,一进教室精神焕发,总在四组之间走来走去。学员中虽有许多人不谙英语,但他也同样与你面对面地交谈,精神那么饱满,表情那么丰富,不容你走神,让你不得不专心致志地投入课堂。他总是想方设法地引导、启发各位、各组争相发言,甚至争吵,并适时适度地给发言者以鼓励,或一个赞许的笑容,或一个首肯的眼神。每当你有高论时,他都表现出由衷的兴奋:“你的意见对我有很大启发……”他曾几次表示不喜欢我们的讲台,“为什么我要高居你们之上?”“我们平等地讨论不是更好吗?”
   他的这套教学艺术,真的把课堂变为学堂了。
  初上詹姆斯的培训班,被我称为“不正规”的地方比比皆是,远不止上述六点。今天看来,对成人培训而言,我们所缺少的,正是这些有别于普教,但却适合成人的所谓“不正规”。
  二、先搞需求评估,后提培训计划
  (一)培训需求评估的内涵
  培训计划,要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提出,为了使培训有针对性,提高效益,每一个培训计划之前,均需认真搞好调查,摸准需求,这个过程被詹姆斯称之为培训的需求评估。需求评估的唯一目的是甄别是否真正是组织或机构的需求。
  真正的需求只与组织的变化和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有关。它一般只在一个新机构要组建时,一个新技术要推广时,一种新设备要投产时,或企业硬指标发生变化时,雇员工作不十分有效时,事故发生率上升时出现。
  (二)需求评估怎样搞
  1、广泛调查。通过是先找上层管理人员谈话,向他们提两个问题,一是,目前你的机构内存在的最大问题有哪些?二是,最近的将来你有什么计划?因为这两个问题都将引发培训需求。然后再对雇员抽样调查,也提两个问题,一是,什么样的培训能改善你目前的工作表现?二是,什么样的培训能使你下一步的工作做得更出色?
  2、分析研究。并非谁需要什么样的培训我们都给予安排,而是什么样的培训是必须的,我们才设法安排。培训部门的任务,首先是帮企业确定哪些培训是必须的,然后才轮到制定培训计划。确定哪些是真需求时,一定要十分注意企业的经营状况,要赶在企业经营状况发生变化之前,做完需求评估,因为时间在激烈的竞争中是企业成败的关键因素。通常要在开发一个新油田或建设一个新炼油厂前2--5年搞完培训需求评估,以便留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培训设计和实施培训。然后边建厂边培训,厂子建成时,人员培训也到位,才能保证投产、运营。若需求评估未完,培训计划未订,宁可推迟工期,以免造成经济损失。
  3、案例——用以介绍评估方法,并强调要认真,不走过场。1990年,埃及石油总公司雇詹姆斯去开罗,帮他们进行培训需求评估,然后制定1991~1992培训计划。詹姆斯是按如下四步进行需求评估的:
  (1)请求总裁出面,召集各位董事、各部门主管经理,研究“培训需求评估领导小组”名单。小组由詹姆斯任组长,埃及石油总公司人力资源开发部的经理任助理,各部门主管人力资源开发的副经理为小组成员。下设一个工作组,成员十三人,都是从各部门主要生产、经营环节抽来的精干人员,如勘探部门来一位资源钻井监督,财务部来一位干练会计师等。然后请总裁签发一封公开信,要求总公司上下大力支持“培训需求评估工作组”的工作,以保证1991~1992年培训计划的顺利制定。
  (2)用三天时间,为十三人工作小组办培训班,学习的主题是培训需求评估的意义和做法。
  (3)调研,收集信息。调研按埃及的情况分四层,第一层,是总裁层,共8人,全部谈。向他们中的每一位询问你主管的部门最大的问题是什么,今后两年有何重大举措,为使你分管的几个部门工作更有效,你认为部门经理应该接受哪些培训等问题。
  第二层,是部门经理,12人也要全部谈。第三层抽样75%,共180人。第四层抽样20%共360人,总计8+12+180+360=560人。工作组十三人,历时三天,平均每人每天谈话144人次。每谈一人次平均耗时34分钟。因向部门经理以下每人发出3张问卷,每张问卷上有10个问题,故问卷捕捉到(560-8)×3×10=16560个信息点。再加上谈话时口头向每位提出的10个问题,一共采集到16560+560×10=22160条信息,时间也仅用了三天。
  (4)依评估结果,做出培训计划。
  在谈话及问卷调查结果分析后,工作组查看了近年的事故报告单、缺勤记录;通过产能记录,分析产量升降趋势;还看了销售额变化情况及人力资源部的数据库……最后将所有信息输入计算机进行综合分析,得到4万多个有用数据。四周后向总裁和董事会作了需求评估结果报告。听汇报时,各部门正副经理均在座,结束时,詹姆斯提请诸位会后尽快与本部门高级职员研究这份报告。按数据提示的方向,提出各部门对本系统员工培训的建议,并把培训项目的先手顺序排好。收回这些建议后又用一个月时间,小组正式提交1991~1992培训计划及经费预算,报请总裁批准执行。
  众多案例之后,詹姆斯要讲结论了:培训者的责任,归根结底是为企业获取更大的利润。而培训是很昂贵的,只有培训需求评估作好了,培训需求摸准了,才能使企业用最少的成本,得到最大的利益。培训者要时刻想到培训是企业整个经营活动的一部分,要用搞经营的眼光去看待培训工作。
  三、像谱写交响乐那样,精心设计每一个培训系统
  (一)系统工程理论简介
  将工作对象当做系统对待,时时考虑系统中各要素之间的关联,并从整体的角度来协调这种关联,使系统在结果上达到最佳状态,这就是系统工程学最基本的思想。
  将培训视为一个系统将如何呢?先看输入——受训者的程度及热情,教师的业务能力及所带信息的先进度等应算输入。再看转换——培训的方式、方法、手段应算转换。输出——经培训增长了知识和才干的人自然就是我们培训的输出了。用户——无疑应是企业的用人单位。
  既如此,我们培训的产品质量当然应由企业的用人单位来检验,这就是系统理论讲的反馈。我们的用户最关心的一定是受训使实际工作能力的提高。满意与否的反馈回来后,我们最先考虑的往往是转换——即课上得如何,而输入却经常被忽视。
  关键是一定要建立起这个系统的概念,从输入抓起,因为所有的输入都会对转换产生影响。以往我们就是过多注重转换,忽视甚至无视输入,认为提高培训质量,只要把课上好就行了。孰不知,将培训作为系统来看,各个环节都是紧密相连的,过程中的每个因素均对转换产生影响。故在论及培训系统时,必须从输入抓起,注意各环节之间的关联,建立好反馈机制,并及时对反馈信息作出应对。
  (二)案例分析——请注意,詹姆斯怎样从“输入”抓起。
  一次,意大利分公司请詹姆斯去帮他们培训打字员。詹姆斯首先分析“输入”:
  1、公司需每分钟能准确打出65个单词的打字员。按每个单词平均5个字母计,即需每分钟敲准325个字母。而培训对象为每分钟只能敲175个字母水平的打字员。
  2、当地也有打字培训班,经了解得知,将打字速度从175字母/分钟提高到325字母/分钟需6个月,不能再快,历来如此。
  3、学员均为女青年,好学、顾脸面是共性,还有一个特性,意大利女青年均有音乐爱好。于是詹姆斯抓住“输入”中的特性进行培训设计。他在教室中安装了音响设备,并约定训练学员按音乐节拍打字。开始他将节奏设定为175拍/分钟,学员学得很惬意。在她们的打字师傅精心、严格传授技巧时,詹姆斯于不知不觉中加快了音乐节奏,他们也相应地加快了打字速度,直至准确地完成325个字母/分钟,顺利地完成了培训任务。用了多少时间呢?六周,按当时学员最低工资400美元/月计,28人六个月需672万美元,而六周只需168万美元,节约成本4倍。若考虑减少的设备损耗、节约的水电管理费用和早日使用创造的价值,则效益更大。
  结论:
  考虑培训的“输入”时,大体应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学员,二是教师。学员用他乐于接受的方法去学,质量会更高,速度会更快,效益会更好。从这一点出发应鼓励学员按个自的进度去学,不必全班强行划一,即培训时间安排不应是刚性的,不可按教师主观愿望安排时间表。教师的挑选对培训质量和效益是至关重要的,最好的培训教师,当然应该是最有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但最好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不一定能当好培训教师。培训工作者的责任之一就是先培训好培训教师。
  (三)“精心”体现在哪些方法。
  1、时间。时间安排要非常精确,詹姆斯说他再三算过,如按常规每天工作八小时算,真正用来培训的有效时间充其量不过6小时20分钟。还有没有潜力可挖?从这个想法出发,他设计了“茶间研讨”。留一个讨论题,让学员边喝咖啡边议论,这样课间思路不间断,还养成不闲谈的好习惯,由于题目选择恰当,学员们很感兴趣。
  2、形式。授课、研讨、实务、专题辩论、社会考察、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对不同层次的学员,设计不同的学习形式,只要设计得当,就能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实际操练是很好的培训方式,学员能从中学到真本领,并能从同组学员的失败中得到经验和教训。
  3、空间。教学环境也要精心选择,在现场还是在培训中心,培训中心的教学设施、教学环境更要精心设计,一切设施都要有利于教学,甚至教室的采光、色调、食宿条件、娱乐健身等都会影响学习效果。
  (四)精心设计的案例
  詹姆斯十分得意地介绍了一个他在埃索石油公司为部门经理设计的,代号为“管理培训三”的培训设计。这里不惜篇幅抄录如下,请读者从中体味“像谱写交响乐一样”的味道。
  这是一个典型的“三段式”培训计划:第一段是为期两周的强化研讨班,每周学习6天,每天12小时;第二段返回原单位实践5个月;第三段再回到培训中心,用1周时间巩固、总结。每期28位学员,要求各分公司按条件仔细选择,并提前将名单报来。然后将学员分成四组,每组7人要求来自不同的分公司,负责不同领域。这样每位学员都能通过学习班了解全公司发生的一切事情。
  1、带着问题来。在向学员发出的入学通知中,就明确地要求他来之前与分管副总裁谈一次话,把他们分公司目前最急于解决的问题打印32份,带到培训班来。因为学员提前八周就能收到入学通知,所以他有足够的时间作完这件事。
  2、来之前学完指定教材。与入学通知书一起寄给学员的还有一本叫做《组织行为与管理》的书,通知上要求他来之前将此书1~4章读完。
  3、利用旅途时间。通知要求学员必须于×月×日到达伦敦机场,集体乘坐培训中心大客车到达离机场40公里的埃宾顿培训基地。客车上的座位是事先指定的,邻座都是原来不相识的。40公里路途中,给每位学员布置两项任务:
  (1)从领座口中询问出足够的信息,以便在今晚的第一次集会上用两分钟的时间将他介绍给大家;
  (2)跟你这位新朋友讨论你带来的那个问题。于是,旅途中培训班就开始了。
  4、校舍是精心设计的。埃宾顿是远离繁华城市的乡村,在那里建造了一个培训基地。四栋宿舍是完全一样的,各有8个单人间住房,每组7人和他们的指导教师住在那里,像是新组成的一个大家庭。另有一个特大的房子,里面有教室、茶室、讨论间和餐厅,所有这些都是为整个学习系统服务的。周末有网球、高尔夫球赛,也同样以小组为单位参加。
  5、日程安排紧凑而科学。从伦敦来埃宾顿选在星期日,当晚见面会后就要求写学习日记。星期一第一节课先讨论大家带来的问题,教师不急于回答,这是基于一个心理学上的原因——当人们有问题,急于寻找答案时,钻研的欲望最急迫,一旦得到答案,学习便停止了。“让学员总想学”就是这个学习系统设计的出发点。因此,詹姆斯让他的指导教师通知学员,星期一、二、三、四有什么问题,就记在学习日记上,其间找到了答案也记在学习日记上。这样,实际上到了星期五,绝大部分问题已经通过听课、研讨得到了解决。每天早晨,詹姆斯将当日的课程表发给学员(尽管他早已有了两周的安排),他每晚要与四位辅导教师碰情况,据各组进度,适当作出进度的调整。
  聘来的教师每节课不得超过40分钟,然后分四组在指导教师组织下进行研讨,时间也是40分钟。讨论题是永恒的:
  (1)老师讲了些什么?
  (2)这些内容与我的工作有什么关系?
  (3)在今后的工作中怎样应用这些理论?
这样的讨论起码有三个好处:
  (1)进一步理解老师讲课内容;
  (2)学员间交流、消化吸收、融汇贯通;
  (3)把别人的理论与自己的工作联系起来。
讨论40分钟后,回到大教室,各组向讲课教师汇报本组讨论情况,教师要纠正学员的错误理解,并酌情、启发式地帮学员解释难题。
  詹姆斯的经验,请一位教师来,讲40分钟就走,作为成人学员的经理们,最多只能记住讲课内容的50%,而像他设计的这样,听课——研讨——再请教师答疑,学员们起码能记住75%。
  当然不仅是研讨,詹姆斯还设计了更多的练习,那都是很有趣味的。而且每次训练、练习都录下像来,有的经理在练习中因未争取第一而发脾气,情不自禁地摔东西。看过录像后,对自己的不文明行为,自惭形秽,深表遗憾,詹姆斯很看重这些隐形的养成教育。
  6、学习的着眼点全在应用。学员们带来的问题,在培训班差不
多都能得到解决。比如有一位叫汉斯的学员,他是埃索公司、科隆炼油厂的经理。埃索公司每月均公布欧洲19个炼油厂的经营状况,科隆厂的燃料成本、水电成本、维修成本在19个炼油厂中都是最高的,他就是带着这个问题进培训班的。然而汉斯所在学习小组一直未得机会研讨他的问题。
  某天,詹姆斯请来一位足球教练讲授“一个高水平的球队对队员品德要求是什么”,课后讨论时,汉斯所在小组借机研讨了科隆炼厂的问题。大家先请汉斯介绍了该厂情况,并从中找出了三个造成成本偏高的关键问题,并按照高水平球队对队员品德要求,帮汉斯制定了一个计划。汉斯完成了第一阶段学习任务后,带着这个计划回到科隆厂。他通知工头,让工人们提前30分钟上班,利用班前30分钟,汉斯向工人们讲了高水平球队的品德要求,又讲了带回来的降低成本计划,并让工人们讨论这套计划的可行性及为厂争光的必要性。汉斯一天内跟三班倒的三个班所有工人都进行了上述谈话,工人们的热情被他鼓动起来了,纷纷表示一定让这套计划付诸实施,绝不能总当19个厂的尾巴!比如一班的工人就明确表示,让我们班去负责降低维修成本吧,下次大检修正赶上我们班上白天班。二班则因技术力量强而主动承担通过技术改造设法降低燃料成本的任务。三班说本班老工人多,责任心强,会注意点滴节约,堵塞漏洞,主动要求负责水电成本。然后汉斯又找来三个工头,责任到人、下军令状,并要求他们认真制定实施计划,厂里每月要检查进度。最后,汉斯又把詹姆斯请到科隆,
针对技术上的问题,认真对工人进行了培训。不久,人们明显地感到科隆厂工人的精神面貌变了,“人走灯灭”、“不停机检修”等以往从未有过的事,现在成了新的风尚。
  五个月后,当汉斯再回到培训班进行第三阶段学习时,他告诉人们,科隆厂的成本降低了25%,一年后因降低成本一项就节约160万美元。
  这个班的学员带来的28个问题,通过三阶段学习全部得以解决,合计获得380万美元的效益,而办这个班总支出不足10万美元。
  (五)与培训系统设计直接相关的两点作法
  1、关于教师。詹姆斯说,他服务过的埃克桑石油公司的培训教师,都是从生产、管理一线的最优秀人员中聘请的。实践证明,优秀的一线人员任培训教师,受训者进步最快,新技术、新管理办法推广得最快。与此同时,这些优秀的一线人员也因抽来担任6个月的培训教师,而有时间和机会重新整理、归拢他的经验,钻研最新理论,从而得到提高与升华。
  埃克桑公司有两条不成文的规定:一是没有当过培训教师经历的人,被认为不具备“顶尖”的水平,因而没有晋升的机会。二是因为你要创造条件去当培训教师,所以你必须培养两个随时能顶替你工作的人,没有这两个可供老板选择的接班人,你就永远别想晋升。所以,
有志晋升的人都把去当培训教师当成一种荣誉、一个阶梯,为此他自己要钻研业务,还要培养接班人,于是整个队伍总在蒸蒸日上,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专职培训人员的责任,一是帮优秀一线人员当好教师,对他进行培训方法及心理学方面的培训,二是帮他们查阅技术文献,写技术报告,准备投影薄膜,绘制授课图表等。
2、关于新产品说明书。詹姆斯提醒我们,在你们公司购置新机器、新设备时,一定要求采购部门在采购合同里注意,多附28份图纸、说明书,直接寄给培训部门,以便在设计培训系统时使用。

http://rencai.chinawater.net.cn/WebNews_View.asp?WebNewsID=242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4-17 17:44
原文地址:在线思考---网络时代的创造性思考法(8)作者:王竹立
(本文为王竹立老师原创的专著的一部分,欢迎转载,请注明作者与出处,谢谢!)

在线思考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的焦建利教授是一个微博爱好者,写过一篇《新手织围脖的十项注意》的学术随笔,发表在《远程教育杂志》上,对微博的推介可谓不遗余力。我起初有些好奇,也有些不解。在我看来,微博跟博客有些类似,但字数太少了,不适合表达系统的思考,而一些零星的发言价值何在?反而容易导致思维的“碎片化”。后来见到了焦老师,我曾当面跟他探讨过这个问题,我问他现在热衷于织围脖,而疏于更新博客,是否与太忙了有关。他承认的确有点关系,但认为织围脖给自己带来的利大于弊。他告诉我,通过微博,他认识了很多有趣的人,知道了很多有趣的事,而且可以随时随地与人进行思想交流。我忽然意识到这是一种网络时代的新型思考方式,我称之为“在线思考”。


所谓在线思考,就是让大脑与网络连线,将大脑“挂在”网上,通过文字、图片和符号与他人及时交换思想和信息,以此建构意义和激发创意的一种思考方式。

想象一下,以前我们的思考是在各自大脑内部的网络进行的。各种信息以神经冲动的形式在神经元回路中循环,通过发散和聚合等形式形成一个综合的判断,然后通过较长时间的归纳、总结和整理,形成一个相对系统的思想乃至理论体系,最后才以语言、文字、符号等形式表达出来。现在好了,一个念头刚刚冒出来,信息流可能还在大脑内部流动的同时,就通过手指的打字或按键动作流到网上,经过网络的循环后又及时将外界的回馈通过视觉和听觉系统“流回”到大脑的内网中,激起新一轮的反应与思考。网络使人类彼此交流的时间和周期极大地缩短了。我们常常来不及让思绪在自己头脑里“沉淀”,就在第一时间发了出去。一个人的思考变成了一群人的同时思考。这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

从不好的方面看,微博由于短、频、快,往往“不经过大脑”就发了出去,容易造成误解,引发争论;加上微博有一种虚拟的“现场感”,你知道你是在对着一群人说话,会有很多“围观”的人,因而你会比较在意个人形象和他人对自己的态度,因而容易产生情绪,从最近国内频繁发生的微博“骂战”就可以看出来;另一方面由于未经过深入思考,微博发言往往流于表浅,容易造成较多的文字垃圾。但这也主要取决于博主的个人学问和修养的高低,学问好修养高的人发言一般比较慎重,注重价值和意义;反之则可能失于无聊,不过这也是这类人真实面目的自然表露。

从好的方面看,微博是一个快捷高效的交流工具,容易激发创意火花,实现远距离头脑风暴。有价值的微博互动由于留下了记录,有利于事后进行分析和整理,形成比较系统的思想。微博还可以第一时间发布最新信息,基本上可做到与事件发生过程同步。还有,写微博的时候,可以预期他人的反应,你的思维会比仅仅对着电脑屏幕打字要活跃、热情也会更高涨。

我有一个经验,有时面对面的讨论效果不一定比在线讨论要好。例如,我常常跟研究生讨论他们的论文,在面对面时,总是我说得多学生说得少,有时我要求他们多说也改变不了他们的拘谨状况。后来我就在QQ或RTX里与他们讨论,这时他们的话就多起来。因为在线交流一般是你一句我一句,对方必须有所回应,否则就讨论不下去。更重要的是,由于是用文字来进行沟通的,大家会比较认真,尽量用简短的文字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不像面对面谈话时往往比较随意,辞不达意的几率比较高。在线交流还有一个更大的好处是留下了讨论记录,你可以回看前面的交谈,更好地理解别人的意思;还可以事后进行加工和整理。有时我用这种方式跟同行们就某个话题展开讨论,结果比面对面讨论更有成效,不仅讨论的范围更广、谈论的深度也更深,而且情绪化或重复性的语言比较少,很多对话回过头看就是一篇很好的文章。这也是在线思考的一种。与微博讨论相比, QQ或RTX里交流的对象多是“熟人”,而且没人或少人“围观”,相对比较冷静和从容,不大容易发生情绪化地争吵;不足之处在于参与讨论的人不如微博里的广泛。

当然更多的时候,我的在线思考是一边写作(例如写博文)、一边检索、一边思考。在线思考将学习、思考和写作实现了无缝连接,充分发挥了人脑和电脑(网络)的优势,弥补了各自的不足,是一种成本低、效率高、可持续的思考方式。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4-17 17:45
原文地址:在线阅读《正在爆发的互联网革命》作者:晓君
    今天下午,为了在吉奀的博文《Twitter上的名人》博客评论中引用Google CEO埃里克·施密特2006的前卫预言,“能够发挥互联网全部潜力的候选人,将会在下一届总统大选中脱颖而出。”我用百度搜索该预言,结果意外发现自己寒假阅读的《正在爆发的互联网革命》在中国电子政务网的信息化频道(专栏)发布了该书的部分章节:
    正在爆发的互联网革命 (一)
    正在爆发的互联网革命 (二)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4-17 17:58
世界上著名公司面向基础教育的教育网址

英特尔公司的教育网址:Intel Education

苹果公司的教育网址:Apple in Education

微软公司的教育网址:携手助学

Cisco公司的教育网址:Cisco's Mobile Solutions for Education.

IBM公司的教育网址:IBM K-12 Education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4-17 18:15
http://xnjyw.5d6d.net/thread-52345-1-1.html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4-17 22:21
让思想说话 让实践见证
——三亚市教育局教研室基于网络教研的体会


海南省三亚市教育局教研室副主任 陈鹏程


 
  一、海南教师的“巴别通天塔”——海南教育博客
    
    
  前段时间在省里参加网络教研工作会议,跟大家交流三亚网络教研的感想,见到了好多博客朋友,大家交流的热情——犹如炎炎夏日倾情,不管是年轻教师,还是年过半百的老主任们,真诚的声音穿透力很强。当时,我马上想到了黎加厚教授的《信息时代的教育叙事与教师主体意识的觉醒》一文,其中有这样一句话:“信息技术就像圣经故事中的巴别通天塔,把天下的教师和学生紧密地联系起来,促进了教育叙事的新发展”。巴比塔是《圣经》故事中提到的一座通天塔,他由挪亚的后代所建。《旧约·创世纪》第11章曾有这样一段描述:古时候,天下人都说一种语言。人们在向东迁移的进修,走到一个叫示拿的地方,发现一片平原,就住下来。他们计划修一座高塔,塔顶要高耸入云,直达天庭,以显示人们的力量和团结。塔很快就建起来了。这惊动了天庭的耶和华。他见到塔越建越高,心中十分害怕。他暗自思忖,现在天下的人们都是一个民族,都说一种语言,他们团结一致,什么奇迹都可以创造,那神还怎么去统治人类?于是耶和华便施魔法,变乱了人们的口音,使他们无法沟通,高塔也无法继续建下去,最终没有建成。这就是关于“通天塔”的传说。
  借用了圣经故事中的巴别通天塔作为比喻,意思是说,以Blog为代表的社会性软件,把天下的教师和学生紧密地联系起来,促进了教育叙事的新发展。巴别塔是传说中的通天塔,古代的人类想自己建造一个上天之路,但是,上帝让人类语言不通,无法沟通,无法建成这座通天之塔。而信息技术却帮助人们相互沟通,不仅是语言沟通,更重要的是思想和情感的沟通,这正好表达了“信息时代的教育叙事与教师主体意识的觉醒”的主题。在这里,技术十分重要,如果没有信息技术,人们的沟通将十分困难,整个事情的发展就不会像今天这样神奇。
    
  二、博客支持下的网络教研优势
    
  零技术 从管理的角度看,海南教育成长博客已经提供了很齐全的服务和足够的空间,申请一个博客帐号已经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从技术

角度看,只要会浏览网页和输入文字,就可以建立自己个性化的博客,这对制作个人主页的技术含量来说简直是“小菜”。
  零时间 传统的学校教研活动,有时间限制,如教研组的研讨时间一般在一个小时左右,即使是全校性的教研活动,在组织上也比较麻烦

,因为教师每天都有必定的工作内容,学校和教师都必须要在工作与活动之间做出平衡的安排,这不可避免地对活动的效果产生影响。有了网

络教研,教师随时可以在网上参与,并且能有充分的时间去思考。
  开放性 首先是专业开放。传统的教研活动在学科、年级上是有区分的,而在网上可以跨学科、跨年级浏览。其次是空间开放。网络教研

极大的拓宽了参与的人群范围,校外人士很方便地参与进来,甚至还可以邀请网络嘉宾。
    
  三、博客已经成为三亚新的网络教研应用模式
  
  
  蒋院长曾经提出:基于网络来考虑教研工作,突破课改的重点和难点,放大教研功能,摒弃过去那种蛙跳式的教研,提高教研工作效益,扩大教研影响,建设新型的教研文化和学校文化。
  2004年12月下旬,三亚市教研室建立了博客网站,为教研员和教师搭建了展现自我、沟通交流、知识共享的绚丽舞台。至今,在我市教研室博客网站的带动和宣传下,粗略统计,三亚在海南教育博客上注册的老师有40多位,学生有20多位,知道海南教育博客,经常上博客网浏览文章的有100多位教师;目前,三亚教研室日志原创达132 篇文章,17 篇收藏 ,141条评论,页面访问量达17,962人。我自己的博客日志原创达131 篇文章,53篇收藏,549条评论,页面访问量达24,513人。
  下面我将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如何应用博客网站的所作所思,所悟所得与大家交流。
  (一)领导重视,身体力行,硬件到位
  对博客网站的建立,局领导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和热情的参与,从我局一把手何金波局长到分管教研室工作的张蔚兰副局长都非常重视博客

在教研工作中的应用,把博客作为教研员和一线教师学习、工作交流的平台,也作为宣传三亚教育和教研工作的喉舌,虽然他们没有带头撰写

教育工作日志,但是几乎每天都上博客网浏览动态和文章,我们还每天从教育博客筛选教研信息发到主管教育的陈马林副市长信箱里,市长了解三亚教研信息基本上也是从博客网上获悉。张蔚兰副局长还拟申请一个教育局局长博客,通过这个博客来发表一些市、局领导层面的文章、工作思路、讲话等等,更重要的是可以直接和三亚乃至全省博客们在网上进行交流,倾听老师们对教育行政部门如何服务教学的意见和建议。

在局领导的有力带动下,各教研员热情高涨,纷纷在个人博客里开展学科教研互动,发布教研活动信息,切磋教学心得,沟通情感,展示自己专业成长的风采和经历。同时,教研员还在各种场合向学校和老师们介绍博客网站的功能和作用,在教研室的宣传和带动下,目前,三亚已经有一中、二中、五中、民中、榆林八一中学、妙联学校、藤桥中学、海棠湾中心学校、九小、河东中心学校、河西中心学校等多间学校的师生

相继参与博客交流。教研室的博客网站呈现出勃勃生机,现在,三亚教育系统基本上师生们都知道省里有这样一个网站,经常上来浏览。目前,我市教研员共有13人加入博客,做到每天在网上和教师们互动交流。今年6月,为了加强网络教研的设备建设,张蔚兰副局长千方百计筹措经费购置了8部电脑和22张电脑桌,现在基本上做到每间办公室有2-3部电脑,每位教研员都有一张新电脑桌,每部电脑都可以连接上宽带,有效改善了教研员的办公条件和上网条件。
  (二)精心经营,打造三亚魅力博客
  三亚教研博客自创办之日起,管理者就一直在页面设置上煞费心思,充分利用好博客现有的资源完善界面,与省教育博客的网管、省外网站的一些技术人员建立经常性联系,在代码使用方面先入为主,掌握博客页面的管理办法,在主题设置、版面设置、连发图片和栏目设置、群组设置、音乐设置等方面都体现出三亚教育博客的个性和特色,如:三亚教研博客的主题为:学习 原创 评论 共享 收藏 互动 尽在三亚教育论坛——任务驱动学习 发挥团体智商 弘扬教研主流文化 建设学习型教研室。横幅为:这里,萌生教育创新的激情。走进三亚BLOG学习共同体,方知“网上头脑风暴”之魅力。理想、智慧,在这里汇聚,碰撞出新的思想火花……
  深受省教研培训院的领导和其他兄弟单位领导、老师的喜爱和称赞。他们都一致认为:三亚的博客技术含量很高。
  (三)发挥自身优势,不辍笔耕,追求内涵式发展
  三亚教研博客群组开通以来,人气一直很旺,多的时候,一天要有10多篇贴子,近期比较平稳,一般每天在三、四篇之间。纵观近期的贴子,呈现出以下几个突出的特点:关注课堂、反思课堂;关注教学研究活动,反思教研活动;关注理论学习,关注在线学习;关注教师博客,反思博客们自己的主动学习;交流频繁,有热烈的讨论与深度的评论。在这个群体里,有陈鹏程、罗禹、陈廷文、张艳玲、郭静、苏天新、周康等经常活跃在博客上的教研员,也经常看到林洁、曾文忠、卫孔、钟丽娇、曾其玉、董惠荣等老师在博客上的写意,也偶有河西中心学校、河东中心学校、五中、一中、二中、民中、妙联学校的学校展示.....我们发挥自身的优势,通过日常的反思,把它化为文字,在博客网上诗意的流淌。这些文章的点击率和评论率都相当的高。目前,点击率前10名的文章是:父爱如山 (三亚市藤桥中学 曾文忠 (教师), 33/478);向中考冲刺之六:2005年中考政治时事精选 (罗禹, 2/321);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学习心得 (陈鹏程, 0/313);欢迎加入讨论:什么样的课是一节好的语文课 (陈鹏程, 4/254);一位教研员的心思 (陈鹏程, 6/184);你留意过自己的父母吗?(转) (陈鹏程, 13/162);学会宽容 (三亚市藤桥中学 曾文忠, 3/160);今天我们怎样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和爱心 (陈鹏程, 6/155);2002-2004风雨历程记事之二:只要信心没有被打碎 (陈鹏程, 6/152);“不苦”的苦丁茶 (三亚市藤桥中学 曾文忠, 1/144)。评论率前10名的文章是:父爱如山 (三亚市藤桥中学 曾文忠 (教师), 33/478)你留意过自己的父母吗?(转) (陈鹏程, 13/162)“你还年轻,还有机会”引发的思考 (曾其玉, 12/103);夏天。夏天来了——

给海南教育博客的朋友 (陈鹏程, 11/140);过往的故事:静静的渔灯 (三亚市藤桥中学 卫孔, 10/88);老师屁股摸不得? (陈鹏程, 10/129)

;从故事里得出的教育智慧之一:走不回来的人 (陈鹏程, 9/126);你是我最好的老师 (陈鹏程, 9/103);幸福 ·享受·教育 (陈鹏程, 9/114);建设一个优秀博客站点的七种武器 (陈鹏程, 9/106)。优美的音乐配上耐读的文章,常常让网友们流连忘返。
  (四)搭建网络教研平台,提高工作效率
  三亚市教育局已经创建了办公局域网,基本上实现每个科室无纸办公。教育行政职能科室与学校、科室与科室、领导与科员、教研室与学校之间都是用网络进行发文办文等工作。教研室充分利用好目前各基层学校都上网的契机,把局办公网和教育博客网有机结合起来,除了用办公局域网下发正式文件以外,还在博客网上发布通知和方案,以及教研动态信息,动员学校领导和教师经常上网浏览三亚博客,密切了教研室和学校的关系,加强了教研员和教师的沟通,提高了工作效率。今年3月21-25日,为了让老师和家长及时掌握三亚课改开放周活动开展情况,我室还专门制作开放周学校博客网页,及时迅速地向外界发布开放周活动信息,对举办开放周活动的学校进行20多组跟踪报道,图文并茂,同

时通过博客网页接受听课老师垂询,交流心得体会,在网上评课等。此后,还从博客里细心筛选,精心设计,限量彩印了二十多本《三亚课改开放周活动博客集锦》赠送有关部门和领导。在全省教育系统影响很大。目前,博客已经成为我们宣传三亚教育和教研工作的主要喉舌和渠道。
  (五)诚心写博用博,注重网上互动,广交朋友,分享经验
  三亚教研博客群组的老师们都很注重每篇文章的撰写和修改,无论是教育故事、教育随笔、教学反思、教育论文、通知、方案、美文都精挑细选,争取每篇作品都获得网友们的好评与共鸣。而且,大家很重视在网上和老师们的互动交流,提倡在网上用真名发表评论,评论要评出质量来。“回复”就是参与和学习。我们注意到,Blog中的“回复”体现了在网络时代人们平等的交流、共享、头脑风暴,这是我们学习和研究的好地方。关注“回复”,参与“回复”,因为“回复”里面涌流着思想和资源。回复就是一种交流,一种交互。不但可以博览大家的观点,而且可以进行比较,将观点提升。blog是网络给我们创造的一种文化.这种文化给我们一个精神的家园。积极向上的人,会有一种比较宽容的

心态来对待身边发生的一些事,并努力改变自己对这些事的看法,把事情、把他人的看法当成(理解成)对自己行动的一种赞美和鼓劲。多思考别人的文章,多提炼别人的观点,多回复别人的文章,这是我们一直都在坚持的。
    
  四、用三亚的眼光看海南教育博客 
  我们说,Blog是教学反思的工具平台,是心得交流的自由小屋。在这里,我们惊喜地看到一篇篇有质量的教学反思,那是老师们记下的点

滴教学体会;看到了许多教育教学实践后的成功经验;看到了实践课后的真诚交流;还看到了老师们参加各项活动后的个人体悟。在这个美丽

的小屋里,老师们勤钻研、乐反思,教师的教学能力得到提高。
  我们说,Blog又是思想火花的冲撞专区,是情感支撑的技术工具。在这个广阔的天空里,教师们的思想火花在不断地碰撞:老师们有的针

对当前的教学弊端发出由衷的感慨,有的则对教学改革充满了信心,那一条条回复使彼此的心灵靠近了。思想交流,使教师们学会了思考,学

会了辨证地分析看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作为三亚市教育局教研室博客站的管理者,我经常利用休息时间耐心细致地给老师们写回复,那一句

句鼓励的话语温暖着老师的心;那一句句善解的语句扬起了老师们的信心,大家在博客感受到了大家庭似的温馨气息。那小小的博客网站把教

师的心“链接”起来了,形成了可贵的凝聚力。
  我们说,Blog还是知识管理的数字仓库,是科研工作的信息平台。这几百篇日志,都是教师辛勤耕耘的结晶,这里的空间虽不大,但内容

丰厚,成为了教师学习的平台。在博客里,日志越来越令人感奋!《感谢博客》、《我为什么选择做一个让大家累的朋友?》、《一个好老师

和一群让人“烦”的孩子》、《对《我的困惑——新课改的反思》的感想和回应》、《这是孩子的沮丧,还是教育的悲哀?》、《寒夜里的教

育漫话》、《寻找博客精神》、《第三只眼睛看上海小学教育》、《教研员:教练抑或是陪练?》、《教研员:直面困惑与挑战》、《段青主

任的听课手记系列》、《回应课程实施者的问题与困惑》、《海南为启动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积蓄内功》、《在不断探索中推进海南高中课改》

、《征集300句成长博客标题》、《让榜样有个说话的地方》、《校园问卷系列》、《语文老师的文化》、《教育随笔系列》、《第十四道美味

佳肴》,等等一系列专家、名师的文章,不能一一列举,这些文章开拓了广大教师的眼界,皆奔教师专业发展主题!尽管不同专业的教师,其

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修养、业务内容会因专业和爱好不同,不同专业的教师都可以在这里从事行动研究,教学反思,互动交流,分享成果,展

望明天,于是有了许多碰撞,产生着许多新的观点、新的理念、新的智慧、新的积淀、新的资源,在许许多多“新”的事物的生成中,我们实

现着自己的专业升华,实现着主体意识的觉醒。一句话,教育博客在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信息化大道上迅跑!通过学习,老师的理论素养得到

提升。老师们喜欢浏览博客,可以这么比喻,博客如同美丽的大花园,老师们犹如勤劳的蜜蜂在这大花园里不断地采撷花蜜来充盈自己。
  我们说,Blog更是师生互动的激励平台,在博客网站上,我们发现有不少学生参与了交流,孩子们把自己的文章呈现在平台上,那纯真质

朴的文字是孩子们心灵的语言,能在博客里发表文章,他们觉得自豪,老师的回复更增强了他们的自信。我们欣喜地看到邢小可、郑诗韬、功

夫茶、酷乐猫、臭小鱼、姿璨之极的博客,有了博客,孩子越来越文明了,学习的自觉性越来越强。学习成绩的稳步提高,他们的博客让大人

们所喜爱,童真的话语,率性的真情,突发的奇思妙想,让我们仿佛回到了童年。
  Blog还为教师构建了个人体验的资源平台。可以这么说,博客是充满人文性的,在这个绚丽的花园里,那充满生活哲理的小诗、赞美友情

的小散文、向往美好未来的畅想曲、精彩的图片就如奇异小花那么地格外引人注目,老师们在闲暇时欣赏着,享受着博客所带来的快乐!
  教育博客已经越来越关注我们身边每天都在发生的生动的教育故事,都在反思我们行动中的种种故事,都在升华着我们关于教育的理念、

艺术、本质、设计与创新……
  可以说,海南数字化教研正在“润物细无声”的过程中发生着静悄悄的革命,让我们想起了“于无声处听惊雷”。可见,数字化教研正在

内化为教师自觉的教育生命活动,正在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技术支撑。教育博客的崛起,反映着数字化教研的现状,更显示出教师主体意识觉

醒的心路历程。这块园地的成长是教师们和同学们辛勤耕耘下实现的,这里流淌着我们思想的“汗水”,凝结着我们成长的智慧,迸发着我们

创新的欲望,张扬着我们日益“更新”的开放的个性。
  海南的教育博客们,就是在这样的生命环境中实现着教师专业化的发展,迎接一个又一个鲜活的数字化教研的清晨。
    
  五、博客主要经营者:2005年,做一个热情、爱思考、积极向上的人
    
  最初的网络生活就是游走于各大教育论坛,看贴、发贴、回贴、灌水。后来也开始在浙江新课程网建立起博客发表文章,发教研室的通知

,也喜欢在生活的细节中寻找教育的最佳切合点。
  2004年12月经段青主任的介绍,在海南教育博客上申请了一方属于自己的土地——“让思想说话 让实践见证”教育网志,从那时起它就成

了我盛载自己生命的空间。阅读与写作成了我的主题生活,而成长博客将会是我梳理一天的陌生与压力开始的地方。它已经是我们生活中必不

可少的一部分。我的快乐,我的热情,我的进步,我的期待……都源于她。我利用数字化网络平台进行自主教研,自主的教育叙事研究。把自

己平时所思考的关于教学与科研的反思,自己的读书笔记以及把自己与教研事业、教师一起成长的充满生命气息的故事记录下来。在半年多时

间里我已经在Blog上写了百来篇文章,并有多篇文章发表在各级刊物上。半年来,BLOG带给我的不仅仅是技术的变革,而是一种思想,终身学

习的思想。
  习惯了有BLOG的日子,每天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我的BLOG。看看自己以前的写的文章,想想自己现在应该怎么样来面对新的一天。思

考每一个思考过的问题,在今天而言有没有另一种想法。更要看看各位网友的评论,对自己的言行更是一种鞭策。久而久之,已经成了习惯。

有空时,穿梭在无尽的BLOG中,看到了无数的文章。或是感慨生活的,或是写教学的,或是写学生的,或是发发牢骚的,或是学习心得……多

姿多彩的人生经历。多么丰富的人生、多么耐人寻味的情感、多么深刻的思想,
  博客的教育意义对于我来说,最大的感触是我可以将我自己的东西进行整理,并公开我的看法,去接受大家的建议和意见,从大家的回复

中我可以学到很多的东西,可以丰富我的头脑,还可以激发我的思考的积极性,可以记录我的思维活动,让我自己回头看看我自己的生活的轨

迹。”
  博客们的进步就是在不断地写与回复中获得了反思的价值。在体验BLOG的过程中,逐渐体会到了教育博客的宗旨:促进自我反思,开展广

泛交流,沉淀学习路径,实现教师个体的专业成长和生命质量的提升。
  朱永新教授说,有行动就会有收获。而我以为,要行动的人,必须是一个积极向上的人,有一种积极的心态。
  在2005年的夏天,开始努力做一个热情、爱思考、积极向上的人。我......

资料来源:http://blog.cersp.com/17002/62366.aspx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4-17 22:42
打造教师培训独特品牌
            浙江教育学院教师职后培训探索之路

  本报记者    言宏

  浙江教育学院开展中小学教师与教育干部培训工作已历50余年,近日,浙江教育学院成为浙江省教师教育重点基地。在新的时期如何打造教师教育基地,是大家关心的问题。为此,记者近日走访了浙江教育学院,对话有关领导专家,探寻他们的理想蓝图,研究其值得人们借鉴的特色做法。
  从“参与”到“体验”:教师培训方法探索
  很多人记得那次新课程的通识培训活动。因为那时候,这样的培训形式很少见,是主办者从德国培训教师的模式中借鉴来的,有创新意义。培训的对象是浙江省49个省级实验区的教育局长们,主题为“新课程实施中的困难问题”。先随机分组,讨论要提出的问题,再自我选择分组,采用“十字线”法探讨刚才提出问题的解决之法。要求人人提出看法,要求人人开口。平时培训时不爱言语的教育局长们不得不进行了一次“头脑风暴”,一次次当堂发言。
  这是浙江教育学院在新课程通识培训中就已开始尝试的参与式培训活动。经过近10年的努力,参与式培训的理念已成为各学科教师的共识,并在班级管理、学科教学中普遍运用,同时已拓展到校长与教育行政干部培训班。
  省教坛新秀、绍兴县福全镇中心小学副校长季科平说:“曾经参加过不少的培训,但去年开始的省高端小学语文班的培训无疑是最让人刻骨铭心的。它让你无处可‘逃’,必须全身心地亲历培训的每一个过程。专家理论报告、课堂教学诊断、名师优课观察、同伴合作‘拼课’……在‘参与互动’培训中,我们的潜能被一点一点地激发出来。”
  杭州市学军小学校长、特级教师汪培新说:“培训中,老师开出了一系列培训课程菜单,让我们选择参加。每一个菜单都有明确的任务,从相 关书籍的强行阅读、相关课题的研究以及汇报展示活动,等等。参加浙江教育学院的培训是需要带着头脑参加的,是自己真正参与的研究学习过程。”
  可以说,参与式培训既是理念也是方法,它强调参训者已有的知识在培训中的价值;它强调培训中,老师和学员是平等的,学员和学员也是平等的,大家的参与机会是平等的,因此大家在学习过程中自然大胆地阐述自己的见解、经验和困惑,极大地提高了参训人员的自信心和参与意识。参与式培训“逼迫”每个参训人员积极主动参与培训活动,从亲身参与中获得知识、技能和正确的行为方式。
  在教师培训模式与方法的探索中,教师们不断吸纳企业培训的新理念、新方法,把体验式培训引入教师培训,构建教师培训的立体模式。
  体验式培训所倡导的“先行后知”的理念不仅拓展了教师培训的目标,以问题为核心构建教师培训的内容体系,还丰富了教师培训的模式。为此,在面向农村教师的浙江省“领雁工程”培训中,他们构建了教师培训的立体模式,这一立体模式可以通过四面体加以呈现,底面是教师培训的目的,在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构成教师素养的三个面分别是专业精神、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不同的面可以采用相对比较合适的培训方式。
  学院的外聘导师、杭州拱墅区教研室教研员、特级教师赵群筠说:“学员们并不是靠教师们的传授和指导而成长的,学员们获得成长的最重要的方式,是他们终于开始了以积极、正确的方法研磨课堂教学的行动。导师在此中的作用,主要是方法的启示与观点的影响,氛围的营造与对个别人的评析。教研活动并不是导师向教师传递各种观念、知识、方法的活动,而是导师激发教师开展研究探索并给予适时指导。”

  个性化:基于观察诊断的教师培训模式
  教师培训是基于理想,还是基于现实?这是需要人们认真面对并深入思考的问题。
  教育学院的教师们认为,应该采用以“人员为核心”的教师培训理念,如浙江教育学院承担的为期两个月的省“领雁工程”培训,就采用了以提升教师教育理念,改变教师教育行为的“人员核心式”培训理念。培训组织者首先运用各种观察诊断技术对教师进行教育素养的先期诊断,然后再针对性地提出培训计划。“6月3日,我们安吉路实验学校实习小组的学员分三组进行了诊断课教学,三位导师听课后给我们指出存在问题,并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对我们触动很大。”这是浙江教育学院组织的省“领雁工程”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培训班的一次小组诊断活动后一位学员的感言。
这一培训模式对优秀教师的提升更有价值,因为优秀教师表现出更大的差异性,并已形成了某些教学特色,如何通过培训帮助他们从优秀走向卓越,以鉴别差异为前提,可以使培训更具个性化。
  宁波万里国际学校小学校长、特级教师林良富,2000年作为“5522”省骨干教师首批学员被推荐到浙江省教育学院小学数学名师培训班学习。他认为名师培训班的学员是带着各自的教学经验来的,除了理论学习,他们更希望的是学院教师们帮助他们梳理自我经验并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培训时,教师们充分尊重学员的个性特点和教育见解,注重学员的自身发展,给予他们很大空间。组班教师吴卫东教授与学员建立起“亦师亦友”的关系,营造了和谐的培训氛围,使“同伴互助”、“教学相长”得到了很好的落实。林良富说,他后来能系统地整理自己的教育思想,出版论文和专著,成为特级教师,与那次培训分不开。
  对此观点,同是“5522”省骨干教师首批学员、金华站前小学校长、特级教师俞正强也很赞成。他说:“浙江教育学院培训注重教师培训中的专业诊断,善于发现、欣赏培训学员的优点,并帮助他们提升自己,让实践上升为理论。”俞正强老师上课与众不同,被人称为“有点怪”,在他对自己如何再提升感到困难,甚至犹豫要不要坚持自己的特色时,获得了吴卫东老师的理解和欣赏。吴卫东帮助他提炼理论,形成风格,使他奠定了在业界的学术地位。于是,俞正强开玩笑地称吴卫东为“人生的贵人”。
  汪培新认为,浙江教育学院的进修培训非常重视对培训者个体的需求,对不同层次的培训进行不同定位,抓好整个培训的前期、中期和后期的工作,在比较高定位中开展进修培训,培训组织针对性很强。如在“5522”培训期间,吴卫东根据各市上报的学员情况,根据学员的地区、学科教育影响力等分成三个组进行培训,班内同质使得每个培训班的学员有了共同交流的基础;在班级中又进行异质分组,使得组内学习有很大提升空间。汪培新所在的组共7个学员,现在有5个已经被评为特级教师。
  那么,对教师的诊断是否只看课堂的执教能力呢?现为浙江教育学院教师教育与教育管理学院副院长吴卫东认为,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一方面需要探讨不同发展阶段教师素养的维度与层次标准,另一方面应对教师进行个性化的教育素养的诊断。她从理论上构想了教师专业发展的三维诊断指标。把教师专业发展的指标系统理解为三个维度的立体建构。在这个四面体中,底面是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另外三个支撑教师专业发展的面分别是:教师专业意识的形成、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与教师专业身份的获取。
  基于这些思考,张孔义、史美华等教授在教师培训的实践环节中尝试了“诊断——示范——反思——实践”教师培训的新模式,目前在“领雁工程”中不断推广。
  林良富认为浙江教育学院的“异地展示活动”是一大特色。它一方面给学员们的展示搭建了平台,另一方面惠及了展示地的广大教师。他曾经分别参加了舟山、海盐、东阳、平阳等地的展示活动。他的经典课例《圆柱的认识》和前瞻性的论文《动态生成:课堂教学新理念》等都是在“异地展示活动”期间形成的。对学员来说,在“任务驱动”下,有平台对话交流机会,确保了专业可持续发展。而对于浙江教育学院来说又是很好地利用了优质资源。汪培新说,“让我们做培训导师,其实也在‘压任务’,是‘逼着’以前的学员继续参与式发展。”
  文三教育集团总校长助理、特级教师魏丽君先后三次参加过浙江教育学院组织的培训。她表示,汪潮教授组织的培训班其实是一个学习共同体,通过导师引领和指导,催化积淀的教学经验,缩短“经验型”教师向“专家型”教师转变的周期。通过个体的对话和合作,触发潜在的教学灵感,寻找到职业的幸福感。

  教师培训师:时代催生的新概念
  浙江教育学院曾调查了浙江省72位教师进修学校负责人关于教师培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81%的被调查者提出了教师不愿意参加培训的原因是培训的实效不大。当然,培训低效的原因是复杂的,教师们呼唤新的培训模式。慈溪教师进修学校校长莫晓东说,要探索新的培训模式,进修学校的教师需要培训。只有培训者提高水平,才有受欢迎的培训。浙江教育学院院长鲁林岳和副院长骆伯巍认为,应该建立长效机制,定期开展对各级教师培训者的培训,以体现浙江省师、干训中心为各教师培训机构的服务意识,真正从理论与实践层面引领我省的教师教育工作。
  以浙江省名师名校长工作站以及20个实训基地的教师教育负责人为培训对象,浙江教育学院于2008年8月承办了浙江省“第一期教师培训师培训班”。于是,“教师培训师”,一个新概念诞生了,这是在“领雁工程”中催生的,也是教师培训专业化的呼唤与必然结果。
  结合美国、德国教师培训的经验,以及学院的“主题、反思、参与”教师培训模式,以全新的教师培训理念,互动参与的教师培训形式,打造第一批接受过专业训练的教师培训师。“浙江省第一期教师培训师培训是我参加过的所有培训中最让我难忘也是我收获最大的一次培训。”龙游县教师进修学校雷素君兴奋地说,“对于我这个从事教师培训的人来说,我有责任将这先进的教学理念传授给所有的老师。这一方法我也会受用一辈子。”
  这次实践引领不仅首次提出了教师培训师的全新概念,更重要的是把教师培训师视为专业人士,以提升教师培训的专业水平。因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基于教师培训师的专业引领。教师培训师应具备独特的理念与素养,他们不仅应是某一学科教学领域的专家,还应该是培训专家。他们不仅要具有教师培训的新理念,更重要的是应具备设计教师培训课程,引导教师参与培训活动,提升教师培训成果的能力。这样的教师培训师才能提升校本培训与院校培训的实效,帮助教师们获得专业成长。浙江教育学院教师教育重点基地负责人刘力教授说:“教师培训师培训是一块值得我们付出热情与智慧去开垦的处女地。作为教育学院,我们要做教师培训师培训的引领者。”
  为了做教师培训师培训的引领者,浙江教育学院教师教育与教育管理学院内部常常开展教研活动。2009年6月17日上午,教师教育与教育管理学院全体教师开展主题为《参与式培训的理念与方法》的教研活动,鲁林岳和骆伯巍亲临现场指导。“通过方法展现方法”是活动的宗旨,即把参与式培训的方法渗透在精心准备的活动中,让参与者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自然地体会各种培训方法。这次活动通过直接体验让参与者们由衷感叹:培训原来可以这么做!可以说,培训颠覆的不仅仅是培训形式,更是一种无痕渗透的培训理念。
  据介绍,目前,浙江教育学院教师教育与教育管理学院现有从事教师教育的教师53人,其中教授15人,副教授20人,高级职称人数占66.7%。他们还拥有省内一流的兼职教师队伍。借助“浙江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专家委员会”和“浙江省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工作站”两个平台,设立小学语文、小学数学、初中语文、初中数学等工作室,聘请的120余位兼职教师中,特级教师60余人,教研员10余人,有效地增强了培训培养中的实践指导能力,保证了理论研究成果的转化,切实提高了培训效果。
  “追求卓越的教师职后培训是我们团队的职业理想,在理想的蓝图中,教师培训机构应该成为教师的伊甸园。”吴卫东的眼睛闪闪发光,她侃侃而谈。在伊甸园里有专业化的教师培训师团队,这一团队有自身的培训品牌与标识系统,有提供不同发展阶段教师选择的菜单式培训主题;在这里,教师是学习活动的主人,他们交流思想、互助合作、共同实践,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学习型团队.

                                                                     《教育信息报》090702三版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4-17 23:17
网络时代的学习理念:联结过去、现在与未来
郑小军
古今中外名人名家关于学习的论述浩如烟海,有些至理名言至今仍然滋养着全世界的学习者。如今,人类跨入21世纪已超过十年。这是一个全新的时代,人们纷纷使用信息时代、网络时代、数字化学习时代、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时代来凸显其特征。新时代的学习当然需要新的学习理念来指导。本文力图梳理21世纪国内外新涌现的学习理念,并且提出自己的学习理念,以期与大家共同探讨。
连通主义:学习就是连通即网络形成与优化
连通主义(Connectivism,又译为关联主义)是加拿大学者乔治•西蒙斯创建的关于数字化学习的新理论,其核心思想如下:学习和知识需要多种看法来呈现整体……并允许选择最佳方法。学习是一个连通专门化结点或信息来源的网络形成过程。知识驻留于网络。知识可以驻留于非人类的器具,并且技术能够促进学习。探寻知识的能力比目前知道什么更重要。学习和知晓是恒定的、持续的过程(并非最终状态或产品)。在领域、想法与概念之间看到连通、识别模式和生成意义的能力,是当今个体的核心技能。保持知识的时代性(准确的、最新的知识)是所有连通主义学习活动的目的。决策过程就是学习……连通主义提出了锚定、过滤、彼此连通、人性化、创造和得出意义、评价和鉴定、验证过程、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模式识别、知识定位、接受不确定性、情境化等学习者技能。连通主义抓住了网络时代的知识和学习的混沌性、复杂性、动态性等特征,揭示了在信息化环境中学习发生的机制,学习者应如何有效地学习,如何获得最新的知识。[1]连通主义提出的学习者技能扩展了网络时代学习者信息素养的构成,丰富了其内涵,对于广大师生培养网络时代所需的信息素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e-Learning专家杰·克罗斯(Jay Cross)进一步指出,“学习就是优化自己的内外网络”。毛向辉在《学习的互联法则》中提出,“每个学习者在一生中都要管理好自己的四类与学习相关的网络:神经网络、知识网络、社会网络,还有已经无处不在的计算机互联网。”他把这四个网络统称为“学习网络”。 [2]
新建构主义:学习就是建构、建构蕴含创新
针对网络时代人类学习面临的“信息超载”和“知识碎片化”两大挑战,王竹立在与连通主义的比较与融合中逐步建立了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该理论提出了“学习就是建构、建构蕴含创新”的理念和“为创新而学习、对学习的创新、在学习中创新”的座右铭,主张将学习、应用、创新三合为一,将创新作为学习的最高目标。针对信息超载和知识碎片化,新建构主义提出了零存整取式学习策略,强调学习应该以个人需要为中心、以问题解决为中心,认为学习包含“顿悟”过程,个人隐性知识可通过内读法和深谈法进行挖掘。新建构主义提出了一整套网络时代个人知识管理的策略,包括“搜索—选择—写作—交流—创新”五个环节,并且提出了“包容性思考”的概念和具体做法,作为将碎片化的知识组合成全新知识体系的基本思维方法。新建构主义修正了经典建构主义关于“知识不能通过教师讲授而传递的”观点,指出显性知识可以通过教师的讲授而传递,为混合式学习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3]
学习是连通与建构的双向互动
笔者总体上认同王竹立对关联主义与新建构主义所作的比较,“关联主义与新建构主义都属于网络时代的学习理论,关联主义关注的是学习的外部过程,新建构主义关注的是学习的内部过程,两者可以互为补充。新建构主义是在建构主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网络时代的深加工理论。关联主义与新建构主义更适合指导网络时代的非正式学习。新建构主义与关联主义的融合是未来网络时代学习理论发展的方向。”[4]学习不是内外孤立和割裂的过程,而是内部过程和外部过程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真正意义上的学习既需要连通,也需要建构,学习是连通与建构的双向互动。
搜索就是学习
焦建利在《搜索就是学习》一文中这样写道,“搜索,成了信息时代全新的学习方式。搜索,改变了我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和学习的方式……每一次搜索技术的进步,其实都可以说是学习技术的发展。”作者提出了两个响亮的口号,“会搜索才叫会学习”、“知之为知之,不知Google之”。 [5]
“搜索就是学习”揭示了搜索与学习之间的关系,即搜索是学习的重要一环,打破了人们的认识局限,丰富和深化了搜索的内涵。但是,搜索能否转化为现实的学习力,还需要其它学习环节的配合,例如质疑、检验、比较、选择、交流等,需要学习者调动其它诸多要素参与,其中最重要的是无疑是批判性思维。钟志贤在学术随笔《“卧槽泥马”现象》中给盲目乐观、简单化的搜索式学习敲响了警钟。“卧槽泥马”现象给网络学习者的警示是——互联网搜索虽然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身处“信息的海洋”的网络学习者必须时刻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培养质疑的习惯,坚持求真务实的学风,善于舞动批判性思维这一利器,破除“快餐式”、“蜻蜓点水式”、“不求甚解式”单纯搜索的学习陋习。钟志贤指出,“信息素养的核心就是以各种信息工具和资源为基础,运用批判性思维实现问题求解、决策和创新的能力。”[6]笔者认为,搜索之于学习有两层含义:第一,搜索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技术。在网络时代,不精通这一学习技术,不善于将它转化为学习力,很难称得上是一个高效、高明的网络学习者。第二,搜索是学习的重要一环。在网络时代,说它不可或缺,一点也不为过。但是切记,搜索并非学习的全部,在复杂性或高级学习中,学习者只有将搜索和其他学习环节和要素紧密配合,方可达成学习目标。
学习是自我意识与自我超越
桑新民认为,“学习是人类在认识与实践过程中获取经验和知识,掌握客观规律,使身心获得发展的社会活动,学习的本质是人类个体和人类整体的自我意识与自我超越。”[7]他揭示了学习科学、学习技术、学习艺术与真、善、美的关系:“学习是科学,要成为科学的学习者,就必须求真——探索并遵循学习的客观规律;学习是技术,要掌握高超的学习技能,就必须向善——在刻苦的修炼中提高学习效率;学习是艺术,要在艰苦的学习中获得乐趣,就必须审美——体验出神入化的学习意境;学习更是哲学——领悟真善美统一的学习智慧,创造学习型社会,享受学习化人生。”桑新民进一步指出,“学会自主学习、学会与不同专业背景的人在交流与协助中学习、学会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高效地学习、学会在研究和创造中学习,这些学习能力是在信息社会中的基本生存能力。”[8]桑新民指出,“人类的学习是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团队学习是个体学习与协作学习的整合与升华”。[9]除了学习本质论,桑新民还提出并且阐述了学习主体论、学习方式论、学习文化论、学习技术论(学习技能整体结构模型)、整体生成学习论和绿色学习论。
“我们—所有人—学习(WE-ALL-LEARN)”
柯蒂斯.J.邦克在其新著《世界是开放的:网络技术如何变革教育》中从新的学习技术和方式中捕捉到了开放教育世界多元、全球化的本质,提出了“我们—所有人—学习(WE- ALL-LEARN)”这一框架,并探索了构成此框架的10项关键趋势:电子图书世界中的网络搜索、数字化学习和混合学习、开放源代码和自由软件的可用性、起杠杆作用的资源和开放式课件、学习对象库和门户网站、开放信息社群中学习者的参与、电子协作与交互、另类现实学习、移动学习与泛在学习、个性化学习网络。基于这“10把金钥匙”,他又推出了三大宏观汇聚趋势:管道;页面;一种参与式学习文化。从而得出结论:当今网络技术正以这“10把金钥匙”将教育带向更为开放、共享、协作、扁平化和参与式的学习时代。邦克在新著所表达的核心思想是,在网络技术变革的开放性教育世界里,任何人(Whoever)无论何时(Whenever)何地(Wherever)都可以向其他任何人学习任何东西(Whatever)。[10]这是泛在学习的4W目标。
学习是联结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桥梁
1.学习的终极目标是“止于至善”
《大学》开宗明义地提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它阐述了学习的终极目标“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紧接着,《大学》从心理层面阐述了学习的六个阶段及其关系——“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笔者将其简化为“知止——有定——能静——能安——能虑——能得”,分别对应于高效学习的“六重境界”。在这个充斥着功利、喧嚣和躁动因素的时代,通向这六重境界的不是“宽门”,而是“窄门”!如此,就不难理解诸葛亮“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和王国维《人间词话》“三境界”之意味深长。
2.学习是快乐之源,学习是幸福因子
为学先立志。一旦确立了“止于至善”的终极学习目标,并且通过不断修炼逐步达到《大学》的“六重境界”,你会发现,学习已成为人生旅途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多一分学习,生命则多一分充实,多一分快乐,多一分精彩!你会时刻感悟到,学习之旅随时出发、扬帆前行,学习之旅没有终点。此时,“放飞学习者”不再是一句口号!
3. 向“大师”学习,与“大师”对话
向“大师”(大家)学习是最高效的学习途径之一。“举凡大家,都有一共同特征,即一个‘通’字。他们并不局限于一个窄小的研究主题,而是扩展开来,在几个相关研究领域中驰骋,并做出高质量的研究工作,产生了后人绕不过去的学术成果。”[11]“大师”是是知识的集散地,是知识网络的大节点(Big Node),其作用如同物理网络中的核心服务器、集线器 (Hub)、交换机(Switch)或路由器(Routine)。“大师”是新知的“源头活水”,是专业领域的方法论高手,是智慧的源泉,堪称人生导师。基于个人成长经验及学习感悟,笔者倡导并且践行“成长之路,起于大师“的学习与成长路径——熟悉大师其人(包括兴趣、爱好、性格、职业生涯、人生阅历等),透视大师思想渊源,品读大师其作(代表作),结交大师及其高足,学大师治学之道、做事方法论、学术智慧和人品德行。桑新民曾倡导我国教育技术学专业开展“五个十”研究,包括十位专家学者、十本经典著作、十个研究机构、十篇学术论文、十个专业网站,其实质就是倡导“向大师学习、与大师对话”的学习理念。
4.网络学习者解决信息超载、知识碎片化和知识惰性化的“四大法宝”
笔者认为,与信息超载和知识碎片化相比,知识惰性化是网络时代学习者所面临的更为严峻的挑战。惰性知识虽然已经习得并且储存在大脑的长时记忆中,但由于它们不是孤立于学习者的知识结构之外(缺乏与其它知识的关联),就是孤立于学习者的思维过程之中,因而无法被检索和提取到学习者的工作记忆中,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就好像失去了“活力”一样。信息超载和知识碎片化加剧了知识惰性化,使更多的知识失去“活力”,退化成惰性知识。而与大师连通和对话的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个人知识管理能力和洞察力,是网络时代学习者解决信息超载、知识碎片化和知识惰性化问题的“四大法宝”。
5.“四个融合、四个结合”的学习理念
基于六年多的博客研究与实践,笔者提出了基于门户网站教育博客的网络化学习(简称“博客学习”)新方式,总结了博客学习的作用、优势、缺陷和常见误区,提出了“开放、分享、主动、互动、合作、发展、双赢”和“四个融合、四个结合”的博客学习新理念。“四个融合”即融合自我导向学习与社会性学习、融合非正式学习与正式学习、融合碎片化学习与知识管理、融合学习和写作;“四个结合”即学习者个体内外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博观与约取(分散与聚合)相结合、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相结合。[12]
6.学习是联结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桥梁
笔者认同桑新民关于“学习的本质是人类个体和人类整体的自我意识与自我超越”的观点,认为只有达到了“自我意识与自我超越”的层次,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同时,笔者认为,是学习将学习者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紧紧地联系起来。学习者在“过去D现在(当下)D未来的时空隧道”中来回穿梭,最终完成某个学习时段自我意识的提升和自我超越。而已完成学习时段的学习结果将作为后续学习时段的起点或基础,如此反复超循环,向前发展。信息时代的学习由于有了信息技术的强力支撑,使学习者能够以现在(当下)为出发点,通过多媒体技术、云存储技术和再现技术瞬间回溯至过去,以快速唤醒、激活以往的经验和知识,再第一时间从过去返回现在(当下),尝试解决当下的学习问题(例如认知冲突、同化顺应、知识建构、概念重组、建模、问题求解等)。而在学习的目标导向、意义建构和寻找下一个最近发展区时,学习者必须跳出过去经验的局限和当下的迷局,运用人类特有的高级思维技术(如联想、想象、直觉、灵感、顿悟等)和信息技术(包括虚拟技术、趋势分析与预测技术等)穿越“现在D未来的时空隧道”。真正有效的学习是既着眼于当下问题的解决,又适时适当地“瞻前顾后”。我国早有“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的古训。澳大利亚未来学会前主席彼得.埃利雅德说过,“今天,如果你不生活在未来,那么明天你将生活在过去!”美国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有句名言,“预测未来最好的方式就是创造未来”。英国当代科学哲学家卡尔•波普尔有个著名的论断,“全部的生活都是解决问题。”美国当代教育技术学学者戴维•乔纳森更是直截了当地指出,“教育唯一合法的目标就是解决问题”——他主张为解决问题而学习,倡导学会用技术解决问题。目前,方兴未艾的网络化学习正借助于日新月异的多媒体网络技术,帮助学习者架起沟通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桥梁(心理、思维和信息层面)。

人类进入21世纪,学习科学、学习技术、学习方式、学习时空、学习内容的革命正方兴未艾,人们的学习理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果说学历是21世纪人们的第一本护照、专业技能是第二本护照,那么“带得走的学习能力”便是第三本护照,而创造力和适应力则是第四本护照。每个人都必须厘清自己的学习理念,掌握必要的学习理论与学习技术,在“信息的海洋”中学会学习。对于形形色色的学习理论,应“辩证地看待各种学习理论,世界上没有万能的学习理论,每种学习理论都有自己的使用情境......因此,我们必须依据具体的情境选择具体的学习理论来指导具体的学习活动设计,这才符合当代教育的内在诉求和外在取向。”[13]
参考文献
[1][13]G•西蒙斯著,詹青龙译.网络时代的知识和学习――走向连通[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1版
[2]毛向辉.学习的互联法则[J].中国远程教育, 2003,(22): 70-73
[3]王竹立.新建构主义:网络时代的学习理论[J].远程教育杂志,2011,(2):11-18
[4]王竹立.关联主义与新建构主义:从连通到创新[J].远程教育杂志,2011,(5):40
[5]焦建利.搜索就是学习[J]. 远程教育杂志,2009,(3):82
[6]钟志贤.“卧槽泥马”现象[J].远程教育杂志,2009,(3):81
[7][9]桑新民.学习究竟是什么?——多学科视野中的学习研究论纲[J].开放教育研究,2005,(1):10-19
[8]桑新民主编.学习科学与技术—信息时代大学生学习能力培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10]柯蒂斯.J.邦克著,焦建利译.世界是开放的:网络技术如何变革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
[11]焦建利.循着大师的思想轨迹前行[J]. 现代教育技术,2009,(12):5-7
[12]郑小军.高师学生网络化学习研究——基于门户网站教育博客的角度[J].教育评论,2011,(6):36-38

本文系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改革工程“十一五”第5批立项课题“地方高师院校高师生网络化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批准文号2009C046)和广西教师教育学科教学团队“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团队”(桂教师范〔2011〕84号)的成果。
(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学院教育技术系)
(发表于《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2年第5期第22-25页)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4-17 23:26
网络时代的“学习三境界”
张霞 郑小军 广西师范学院教育技术系
(发表于《中国学信息技术教育》2012年第6期)
摘要:在简要梳理古今“学习三境界”的基础上,以禅学视角提出了网络时代学习的三重境界:第一境“看山是山,看水是水”——静止和显性化的学习;第二境“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流动和隐性化的学习;第三境“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生活化的学习。三种境界相互交织,形成了网络时代学习的特殊景观。论文结合学习的三重境界讨论了容器学习观、连通学习观、显性知识的学习观、隐性知识的学习观和泛在学习理念,以增进人们对网络时代学习的多角度理解。
关键词:网络时代;学习;境界;禅学;学习观

“学习境界”古已有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内隐了孔子的“学习三境界”[1];《大学》所倡导的“学习三境界”在于“明明德”、“亲民”和“止于至善”[2];近代大学者王国维也在诗化的词句中描绘了众所周知的学习三境界。这些“学习境界说”既具有当时所处时代的特性,又具有人类学习的共性。而今,人类已跨入网络时代,这个时代的“学习三境界”到底是怎样的呢?我们的学习又处于三境界中的哪一个位置呢?笔者将从禅学的视角进行阐述。
“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这是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提出的参禅三重境界,亦被称为人生的三重境界。结合原句解释及自己的理解,笔者认为,之所以“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是因为我们看到的均是静止着的事物的实体和表象,其不嬗变而吾得以所见。“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是因为我们看到的均是变化中的事物,物嬗变而情不移,吾自不得见。“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是因为我们看到的已不再是实体,而是一种心境,一种“任庭前花开花落,漫天外云卷云舒”的平常心态。
将这种禅学视角移植到学习领域,有助于我们厘清网络时代的学习观。
●第一境:看山是山,看水是水——静止和显性化的学习
第一境的学习是结构化、静止和孤立的,并更趋向于对显性知识的正式学习。
容器学习观认为,学生是一个盛装知识之水的杯,而教师是倾倒知识之水的壶。教师和学生在这种知识观中都以器皿的角色存在,教师的任务是把自己“壶”里的“水”倒进学习者的“杯”里,而学习者则用自己的“杯子”尽可能接住“壶”里倒出的“水”[3]。“容器观”中的知识是经过专家定义、筛选并加工和结构化的,是不会轻易改变的。在这种观念下,学习者看到、听到、得到的自然也是静止的知识,他们在进行静止的学习。
学者Polani及Nonaka和Takeuchi将知识分为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显性知识是指可以用文字、数字、图形或其他象征物清楚地表达出来的知识。而隐性知识则指高度个性化,只可意会,难以形式化、记录、编码或表达的知识[4]。在学习的第一境中,教师更多关注的是显性知识的传授,相应地学习者更多地注重显性知识的学习。课堂上,老师讲授的是由学习者通过阅读书本或观看教学视频就能自行习得的知识;尽管这些习得的过程很容易,但教师却依旧占用课堂的宝贵时间来讲授,而把真正需要帮助学习者进行知识建构的时间放到课外。课堂由此颠倒[5]。
在“容器学习观”和“显性知识学习观”中,教学者所传授的和学习者所接受的大多都是静止和显性化的知识,“山水”不动,而“山水轮廓”俱现,自然“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笔者认为,这种学习观虽存在着诸多问题,却是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仅限于一小部分。在知识经济时代,我们需要以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来弥补这余下的大部分。借助于信息技术,学习者能够从第一重境界跨入第二重境界和第三重境界。
●第二境: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流动和隐性化的学习
第二境的学习是松散、流动和整合的,并更趋向于对隐性知识的非正式学习。
在历经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学习观之后,我们迎来了连通主义学习观。“连通主义是一个描述在网络时代学习是怎样发生的理论,它认为,学习主要是一个网络形成的过程,而结点则是我们用来连通并且形成信息和知识源的地方。”[6]每一个人或每一个事物都是一个结点,而一个人的背后必定连有一大堆“结点”,当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或记不起某件事时,我们就会去寻找能够解决这个问题的人或是找到一个能引起我们回忆的事物,那个人或那个物体就被认为是存储着我们知识的一个结点。通过网络搜索,我们可能第一次就找到了那个“结点”,但也有可能经过好几个“结点”之后才能找到。例如,在应用博客学习时,我们可以从好友或关注的人那里直接获得需要的信息,也可以从“好友”的好友和“关注”的关注中间接找到我们需要的信息,他们转载的博文或新加的好友和关注信息会第一时间被网络的浪潮推送至我们的面前。博客圈和博客环的建立和发展正是无数个结点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结果。这时,知识不仅在我们与自己的博友之间进行连通,还在我们与博友的博友之间进行连通。可以说,知识从一个结点流动到了另一个结点。在相互留言、评论和发纸条等交流的过程中,知识在流动,在连通,还在创生。
“六度空间理论”和“150定律”揭示的正是网络时代下这种人与人之间的连通关系。网络连通的功能就好比一个强大的GPS全球定位系统,当希望前往某个“地方”时,只要通过GPS系统我们就能迅速定位到想要到的地方,并将自己此刻的“所在地”与“目的地”进行连接,沿着这两点一线的知识流行走,我们便能将思考的“船只”迅速划至另一个与之关联的知识源。于是,在这种学习观中,“知道在哪里”和“知道谁”变得比“知道什么”和“知道怎样”更重要。知识终于能脱掉方正的“外壳”,摇身化作柔软的组织;知识也由静止的水库变成了流动的河水[7]。
在网络时代,我们通过引“线”来串起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知识,在跨越时空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的连通性知识网络。其多样性、自治性、交互性和开放性的特性也正符合了网络时代开放、创新、扁平化的特征。[8]由此,连通学习将带我们走进一个松散、流动和整合的非正式学习的情境。在这里,我们通过博客、人人网、Facebook、Google+等社会性网络进行连通,与具有相同爱好和兴趣的人一起建构自己的知识网络。我们不再局限于课堂的正式学习,而能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任何学习,任何人任何事也将成为我们储存知识的一个结点。在这个连通性知识网络中,我们的知识将不停地从一个结点流动到另一个结点,流动中不时荡起的“涟漪”将会使结点间的知识交互变得更加活跃和频繁。
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相对,它主要来自经历和体悟的过程,并被认为只能通过顿悟、师徒传授、内隐学习、隐喻、象征、讲故事、深度会谈等非正式学习的方式才能获得。[9]在隐性知识的学习中,知识是流动的,是不断变化的。在流动中,知识并非永恒的隐性或是永恒的显性,而是处在一个不断转化的过程。正如野中郁次郎和内竹广隆所提出的SECI模型一样,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总在社会化、外部化、组合化、内部化四种模式中进行转化[10]。在不断往复的循环中,知识被不断建构和发展,继而形成一个螺旋演进的知识创生图。知识转化的过程,其实就是知识创新的过程。
在“连通学习观”和“隐性知识学习观”中,“容器学习观”和“显性知识学习观”逐渐被弱化,因为“连通学习”和“隐性知识的学习”更注重松散的非正式学习,它们认为知识是流动的,是时刻变化的,正如《大学》所倡导的“新”一样,“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而正因为这种流动和隐性化知识的存在,“山水”均动,其形不在,才使得我们“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笔者认为,现今我们的学习正处于从第一重境界到第二重境界的过渡中。但由于曾经“容器观”和“显性知识学习观”根深蒂固,因此这种过渡的步履会较为艰难。虽然我们更希望通过非正式学习来获取更多的隐性知识,但也不要完全把正式学习丢弃。只有将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收到最好的学习效果。
●第三境: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生活化的学习
当处于这重境界时,学习已不再是生活的一部分,而是与生活融合在一起:生活即学习,学习即生活。华东师范大学庞维国在网易公开课《学习心理学》的第一讲中曾以三个问题引出学习的定义,“学习是由经验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11。笔者认同这一看法,并认为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都是在学习。而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学习会变得越加生活化。每一次打开网页,每一次点击链接,每一次观看视频,每一次浏览博客,每一次发表评论和留言,每一次转载博文,每一次通过QQ与人交流……我们都是在学习,网络使我们的学习变得更加宽泛和无意识。正如《世界是开放的:网络技术如何变革教育》所描述的一样,“无论我们身在何处,网络为我们每个人都提供了学习的机会……我们已经成功地将学习推到了人性的极致。无论我们寄居何处,教育的机会都会出现,且可以为我们所用。”[12]这是泛在学习和4A(Anyone,Anytime,Anywhere,Anydevice)学习的景观。
学习将如呼吸、吃饭、睡觉一样变成我们的习惯。无论是容器式的正式学习,还是连通式的非正式学习,无论是显性知识的学习,还是隐性知识的学习,都将“润物细无声”地上演在我们的生活中,知识也在无意识中走进我们的世界。此时,人们不再纠结于学习的方式或途径,无论是静态的知识,还是动态的知识,我们都能以平常心待之。
●结语
网络时代的学习三境界似乎描绘的正是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三种学习境况。过去的学习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静止式的学习;而今正逐渐步入“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流动式的学习;当“修炼”到一定程度时,我们将进入“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的生活化的学习。然而这三种境界并不是相互排斥、孤立和具有级别的,在达到第二重境界的同时会兼有第一重境界的学习方式;而在到达第三重境界时,也会兼有第二重境界和第一重境界的学习方式。三种境界相互交织,形成了网络时代学习的独特景观。
参考文献:
[1]江曈.“教学三境界”说[J].长江水利教育,1997,14(2):60-62.
[2]曾参著,刘强编译.大学[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7.
[3]杨满福.论教学中主体隐喻的嬗变及其认知诠释[J].全球教育展望,2010,(2):11.
[4]廖开际.知识管理原理与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5]萨尔曼·汗(2011).让我们用视频重新创造教育[EB/OL]. http://v.163.com/movie/2011/7/C/6/M77ESEJF8_M77ESRDC6.html.
[6][7][8][加]G·西蒙斯著,詹青龙译.网络时代的知识和学习——走向连通[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9][10]黄荣怀,郑兰琴.隐性知识论[M].湖南: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11]庞维国(2011). 学习心理学:【第1集】什么是学习[EB/OL].http://v.163.com/special/cuvocw/xuexixinlixue.html.
[12][美]柯蒂斯·J·邦克著,焦建利译.世界是开放的:网络技术如何变革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4-18 05:17
教师的影响力从哪里来?

孙明霞


近日,《教育时报》举行了“洛外杯‘首届河南最具影响力教师’颁奖典礼暨‘教师的影响力从哪里来’观摩研讨会”,我有幸作为嘉宾参加了这次活动,聆听了众多“影响力教师”的事迹报告,也引发了我对教师影响力的思考。
究竟什么是影响力、教师的影响力从哪里来?
何谓影响力?就是用一种为别人所乐于接受的方式,改变他人的思想和行动的能力。影响有正影响也有负影响,教师的影响力当然指的是正影响。我以为,任何一个老师不会刻意去思考如何影响其他的同事、同行,首先应该做的就是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对学生产生正影响。只有对学生较多的正能量,也才会对自己身边的同事,或者和自己相遇的人产生积极地影响。很难想象,一个只是把教学当做谋生的手段、没有对教学投入过热情也没对自己的学生产生过积极影响的老师能够去影响到身边的同事或者同行,哪怕他(她)拥有省级国家级荣誉,也只是一纸证书而已。
如何对自己的学生产生积极地影响,教好学当然是重要的一方面。但怎么算是教好学了?只是把课本知识传递给学生,让学生考高分吗?假如采取了摧残学生的手段,依靠加重学生负担,通过大量的机械训练的方式来提高成绩,甚至不惜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学生,逼着学生学习,或许短时间内可以拿高分,但对学生的影响一定不是正面的,而是负影响,甚至还有可能把孩子逼得厌学、退学,乃至厌世,这不是危言耸听。由此,教好学,对学生产生积极的正影响,应该从下面几方面入手——
积极的工作态度
一个老师,不能认真对待教学工作,甚至经常在学生面前抱怨学校不好,抱怨制度不合理,抱怨领导不公正的话,给学生传递的是消极的情绪,学生也很难对学习充满热情,也就很难投入地学习,更别说爱上学习了。所以,无论多忙碌,该备的课一定要认真准备好,该批改的作业一定要认真批改好,不能让学生感觉到老师没备课就来上课,不让学生感觉老师是在敷衍学生。
我通过观察发现:第一次走进课堂时,学生瞪着眼睛看着老师,期待着老师上课的生动精彩,期待着老师对学生的友好和关怀。假如老师能如学生所愿,每次都能把课上的很精彩,学生听得入迷,他们一定会对你的每堂课都充满了期待;假如老师的课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只是生搬硬套的把课本上的知识点硬塞给学生,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厌倦你的课,甚至恨不得你不来上课而改上别的课。再观察一下学生对作业的态度:每次发下作业本时,学生总是迫不及待的打开,看看老师写了什么评语,给他什么等级。假如他们看到的是老师用心的批改,给他(她)一个欣赏、鼓励的评语,或者标出错误的地方,学生会开心一笑,赶紧订正错误,希望下一次的作业能得到更好的评语。假如只有一个“阅”字,甚至连“阅”也没有,只有个日期,学生就会很失望,不知老师是否欣赏自己的作业。时间长了,学生对待作业的态度也慢慢失却了最初的热情。
为什么我们常说老师要注意在学生面前的言行举止?就是因为学生会时刻观察老师、模仿老师,即便今天不模仿,将来工作了,也会无意间继承老师对待工作的态度。这大概是我工作了是多年之后才体会到的。由此,我特别注意不能让学生感觉老师的松懈和对工作的敷衍。教藻类植物时正直春天,我就坐公交车去河边采集水绵等水藻;教学枝条是由芽发育来的,茎的结构、花的结构等知识,我一定会设法采集来实物发给每个学生去观察;讲种子的萌发,就和学生一起设计实验,观察种子萌发的过程;讲蕨类植物,我就带来我自己培养多年的铁线蕨和肾蕨,并告诉学生来历;无论走到那里,注意留心身边的小植物小动物,拍下照片来,以后就可以成为教学的资源。于是,学生无意中就接受了这样的理念:要做好自己的事情,就要全身心的投入,并想方设法让自己的工作更精彩。
乐观的生活态度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说明每个人都会有很多不如意,老师也不例外。但假如我们常把这些不愉快挂在脸上,不仅自己的苦恼没有消减,还会影响到身边的人,尤其是走进课堂面对众学生时,一个每天愁眉苦脸、无精打采的老师,给学生的感觉也是消极、沉重,没有生机与活力。有的老师说,每天工作那么忙,要批作业要备课,家务负担那么重,有时还会遇到不守纪律的学生,考试糟糕的学生,还有评不上优秀,没晋上职称,哪有那么多快乐的事?
其实,困难和烦恼每个人都会遇到,关键是怎么对待。我曾遇到这样一位老师,她和同事有了矛盾或者有不顺心的时候(有时未必是什么严重的矛盾,只是她对年级排的课表不满意,觉得是欺负她,“为什么我的课排了第四节的?这个时候学生都饿了能好好听课吗?”有时则因职称没晋上,就逐一找领导,“我干的哪儿不好?为什么比我小的、来得晚的都晋上了,我好几年晋不上?”诸如此类的问题)就会到课堂上发牢骚,抱怨自己遭到了不公正的待遇,抱怨别人都欺负她,……抱怨学生不好好学习,抱怨学生不认真完成作业,抱怨家长不懂教育,抱怨……。总之,课堂上学生所见到的她,就是一个怨妇式的教师,刚开始学生还有点同情她,但久而久之引发了学生的集体不满,联名要求学校换老师。
另有个老师家庭生活很不幸,才步入而立之年从农村转入城市,有美好的家庭,有健康可爱的孩子,丈夫却因病去世,给她带来沉重打击,常以泪洗面。有家长担心这样的老师会在教学中给学生传递过多消极悲观的情绪,影响孩子的成长,就希望学校更换老师。但经过短时间的调整,一周后,该老师就以饱满的精神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在工作中她忘记了悲伤痛苦,在和学生的交往中找到了自身的价值所在,进而全身心投入到班级管理和教学中,学生从老师身上看到的是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虽然她背后还会哭泣,生活有很多困难,但她说“人活着总要向前看,不能向后看。我不能给孩子父爱,但我可以给孩子足够的母爱和阳光的生活,不能让孩子因为没有了爸爸而变得自卑和消沉,要让他知道,他的妈妈足够强大可以给他安全温暖的家”,同时也说,“不能因自己的悲伤而影响到学生,他们是无辜的。”结果,她的家里总是人来人往的,一方面是她常利用业余时间给学生做些辅导,也常有学生家长或学生来她家陪她说话,问她生活上有什么困难需要帮助……
可见,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不仅有助于自己走出痛苦迈向灿烂,对学生来说,这种生活态度本身就是教育。
良好的师生关系
我一直信奉“师生关系本身就是教育”这句话。你很难想象,一个每天对学生横眉冷对、看着学生就来气的老师,一个不喜欢孩子的老师能真正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你也很难想像一个每天居高临下、像警察抓小偷一样对待学生的老师,能得到学生的爱戴。反过来亦然,你很难想像,学生讨厌某个老师还能喜欢这位老师教的学科,说不定原来还比较感兴趣的学科也会因不喜欢某个老师而逐渐丧失了对这个学科的热爱。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尽管我们也常常会告诫孩子“不要因为不喜欢这个老师而荒废了这门课的学习,而是拿出更好的成绩证明自己”,但孩子是很难做到如此理性控制自己的情绪,就包括我们成年人不做不到——你很讨厌的人即便说的是真理你也会不屑一顾。
记得十多年前遇到的一个学生,他对所有的老师都抱着敌视的态度,老师提问他,他觉得老师是为了出他的丑,就当堂扔课本撕书;老师找他在办公室谈话,好言劝说他课堂遵守纪律好好听课,他会跟老师顶嘴说“我没说话!”然后摔门而去;班主任给他把座位调到前面希望他课堂更专心些,他会气愤的把桌子拉回后面,跟老师说“我不用你照顾,你把那个好座位被别人吧”……他的学习自然很差,在老师眼里也是很头疼的学生。经常多次沟通了解,和他妈妈交流,我了解到他对老师的这种敌视源于小学期间曾经遭遇过一次老师的当众挖苦批评,从此在自己和老师之间竖起来一道厚厚的屏障,直到初中毕业上了高中,这种敌视还会出现。可见,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完成教学任务来说多么重要,同时还会影响到学生心智的发育、心理的健康。
良好的师生关系从哪里来?当然决定于教师的职业道德以及个人素质、修养,具体来说,就是对所有学生要公正、公平,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不歧视任何一个学生,也不偏爱某个学生,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学生表现好的方面要由衷的欣赏、鼓励,有错误的地方也真诚帮助,冒犯了老师要宽容他们,时常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激励学生克服困难不断成长,对“晚开的花朵”要有足够的耐心并充满期待和信任,像呵护一朵花一样用心呵护每一个孩子的心灵……唯有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用孩子的眼睛去看世界,用孩子愿意接受的方式去交流,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才能发生真正的教育。
较高的专业素养
教师对学生产生影响的重要渠道当然是课堂,无论你的工作态度、生活态度,还是师生关系,都会在你的课堂上体现出来。比如,你是不是充满热情的对待你所从事的工作?你是不是一个热爱生活、内心充满阳光的人?你是否真诚对待每一个学生?你是否用心准备了每一堂课,你的课是否生动精彩让学生留恋,进而向往着你下一次的课堂?那么,要想真正对学生产生积极的正面的影响,给学生正能量,最根本的就是要提高自身专业素养。你无法想象,一个自身修养不够高、专业能力较差的老师能给学生正能量,说不定给学生的都是负能量了。
较高的专业素养,应包括对教育的深刻理解并能践行自己的教育理念,也就是我们俗话说的“懂教育”,知道教育是什么,按教育规律办事,选择正确的教育之路走下去,而不是在“反教育”的路上越走越远;对自己所教学科有丰富的学科专业知识和能力,也就是把握“一桶水”和“一碗水”的关系,同时还要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不断更新学科知识提高能力;不仅有丰富的知识和专业技能,还能通过一定的手段和策略传递给学生,那就是要有高超的教学艺术,课堂生动活泼,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不是简单的灌输、搬运,而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索,学会合作,增长能力;要懂得教育学心理学,能读懂孩子,走进学生心里,按学生的生长发育规律教学,具备教育学生的能力和智慧,这就是我们平时说的要不仅要懂得本学科的知识,还要懂得学科之外的,尤其是人文类的知识,因为老师是教学生,不是教知识,就要懂得关于“人”的知识,这是做老师必备的;还有重要的一条,就是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热爱自己的工作。假如不热爱教师工作,缺乏对教育工作的热情和责任,就难做好教师工作。
那么,教师较高的专业素养来自哪里?这就需要教师始终保持旺盛的生长能力。
旺盛的生长能力
生长力,说到底是学习力。学习力强的老师,生长力必然强。虽然老师都具备了教育法规定的相应学历,具备了足够的学科知识和技能,但我们面对的社会是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之迅速让我们目不暇接,尤其是随着网络科技的发展,信息来源的广泛,稍不留神我们就会被时代抛弃。并且,我们的学生(无论中学生还是小学生,乃至幼儿园的孩子)在很多方面可能比老师知道的还多,每每上课提到某新兴事物,可能就会有学生说“老师,这个我知道!”这就逼着老师必须不断更新自我,不断学习,始终把自己置于学习者的状态中,随时接收、吸纳,保持较强的学习能力,才能让自己不断成长,适应今天教学的需要,同时也为学生树立了榜样。
我曾遇到一个学生,她的父母有很稳定的工作,并且是在别人都羡慕的高校工作,但学生的父母却双双读博。原本只是爸爸读博,后来妈妈也考了博士。她告诉我,不是非看重博士的学位,而是希望给孩子树立一个榜样——爸爸妈妈都快40了还这么努力学习,孩子受影响也会努力学习。由此我想到老师,假如老师不学习,始终抱着十年前、二十年前甚至三十年前的学到的那些知识来教现在的学生,不仅老师自身会变得越来越枯竭,还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我看到,有的老师教语文时,就抱着一本教参(捎勤快一点的可能会上网查找别人的分析)看教参上怎么分析,自己也到课堂上怎么分析,甚至要求学生根据教参去背诵一二三个要点,为了考试,自己却不曾去看过这篇文章的全文,自身缺乏对作者和文章的解读,原本很美的、富有情感的文章,变得支离破碎没有了美感也没有了感情;也看到有的数学老师上课就是几十年前的方法:引入新课后,先讲例题,学生根据例题做题,一旦出现另外的解题方法,可能会被个别狭隘的老师骂(这绝不是耸人听闻)“就你逞能啊?”为什么出现这类情况?就是老师不学习带来的。为什么社会上都说医生越老越有价值?因为老医生对各种疾病见得多了,看病看得准,下药下的准,能药到病除,自然老医生比年轻医生更容易得到病人的信赖。但在学校教师队伍中,似乎老教师不如年轻教师更受学生欢迎,为什么?就是老师缺乏学习力的表现。一个即将耗尽油的灯,连自己都不能照亮,谈何照亮别人?一堆陈芝麻烂谷子,不仅开不出美丽的花朵,恐怕发芽都难了。
开学初,我校的校长在开学典礼讲话时全文背诵了《弟子规》,并且一边背诵一边解读,学生深受鼓舞,有的还给校长写信,表达自己的感受:“校长已经50岁的人了还能全文背诵《弟子规》,我们中学生正处在智力发育最旺盛的时期,更应该珍惜时间好好学习,不怕困难……”“校长为我们树立了榜样,校长能做到的,我们也能做到。”我每次给初一新生上第一堂课的时候,会告诉学生我写了很多文章,也出了几本书,不是为了炫耀,而是告诉学生:“孙老师还算是一个比较勤奋的人,不仅会认真上好课做好该做的事,业余时间还会看看书写写文章,反思自己,让自己不断进步。老师都要不断进步,你们呢?”
……
总之,一个老师能否给学生正能量,不取决于荣誉的多少与高低,而是老师良好的职业态度和较高的专业素养。唯有如此,才能像一个有着持久动力的发光体一样,能照亮自己脚下的路,也给给学生光亮,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给学生以积极的影响,传递给学生的就是巨大的正能量。也唯有不断学习、不断成长,尽职尽责做好自己的本质工作,让学生在你的课堂上获得他一生受用的知识和能力,养成终生学习的习惯,对自然、对生命始终怀有敬畏、悲悯之心,对社会、对父母、对他人有一份责任感和使命感,那么,你不用刻意的想去影响谁,很多人也会不知不觉被你影响,影响力也就显而易见了。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4-18 08:25
http://xnjyw.5d6d.net/thread-42293-1-2.html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4-18 09:05
评价教研论文优劣的基本标准



有些青年教师常常在问:什么样的教研论文是优秀的?也常常听到有人这样说:文章是写好了,可不知道好不好,自己心里一点也没数。既不知道别人文章的优劣,也不知道自已写出来的文章好坏,这对写文章的人来说,自然是一种苦恼。智者见智,仁者见仁,对文章优劣的评价,是比较困难的,但是不是就没有一个基本的标准呢?应该说,基本标准还是有的,而且这个标准是相对统一的。也就是说,各种教育文稿都可以用这个标准来衡量。如果我们掌握了这个标准,就不至于对别人的文章或对自己的文章糊里糊涂了。那么,评价教研论文优劣的基本标准是什么呢?

一、内容是不是新颖独特

一篇优秀的教研论文,首先应该有比较新颖的内容,如果内容陈旧,即使材料非常充实,写法相当别致,也小能算好文章。内容新,大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选题是不是与众不同,是不是独特的;二是观点是不是符合新的形势,有没有时代气息;三是所述的材料是不是来自生活第一线的,是不是生动活泼的原始材料。比如,许多文章都在谈如何进行合作学习的时候,有一位老师写了篇《合作学习,让人欢喜让人忧》的文章,具体论述了有些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的种种弊端,这就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内容新,是文章的价值所在。一篇文章有没有价值,可以说,全在一个新字。因此,在写教研论文时,我们先要问一问自己:我写的这篇文章有没有新的东西?到底新在哪里?如果自己也觉得没有新的地方,干脆还不如搁笔算了。在判断内容是不是新的问题上,我们还要澄清这样几个观点:一是时髦的理论或提法不一定就是新的。有的人总这样想,现在流行什么,我就写什么。比如,现在大家都在说研究性学习,我也来个研究性学习,这样总有新意了吧。其实不然,新也是相对的,大家都一哄而起地写某一方面的内容,势必出现大撞车。大撞车,是写文章最忌讳的,自然就没什么新意。二是故作惊人也未必是新的。有的人喜欢用反弹琵琶的笔法,故作惊人之笔,想以此来表明有新意。比如,教育部指示中小学要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时,有的人却故意提出不应减负,认为竞争时代应该给学生一定的压力。这样的文章新是新了,但没有科学依据,难以让人信服。三是深与新往往是连在一起的。深就是深刻,就是站得高看得远,就是分析透彻,发现了别人没有发现的东西。

二、操作是不是切实可行

作为中小学教师写的教育研究文章,大多数是自己教学经验和方法的总结。写作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通过总结,使自己的经验和方法比较系统,有一定的理论层次;二是别人看了以后可以借鉴。既然是教学经验,方法的总结,那么,写出如何操作就显得非常重要,倘都是些泛泛而谈的空话,那怎么能给人借鉴呢?操作切实可行,主要有三层意思:一是从自己实践中来的,不是道听途说的;二是确实是自己扎扎实实在做的,不是凭空想像、闭门造车的;三是对教育实践有普遍的指导作用,有现实针对性的。有些作者,自己做得很实在,写出来的文章给人有不实的感觉,原因何在呢?恐怕就在于还没有掌握写作的要领。要想使写出来的文章给人实在的感觉,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来考虑:一是横向,写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实践的;二是纵向,写清是分几步实践的;三是手段,写清是用什么手段实践的,或者使用什么工具;四是时间,在操作中是怎么安排时间的。以上四点,在一篇文章中不一定都具备,但至少有一二点。例如,一篇《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策略》的文章,在谈到如何使提问‘精”时,从三个方面来阐述:一是从质量上求精,在深入钻研教材、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设问;二是从数量上求精,尽可能减少无效提问和重复提问;三是在技巧上求精,选择最佳途径和操作艺术提出问题。每一个方面又举出一个例子来说明,这样,就给人一种很实在的感觉。在操作是不是实在的问题上,我们还要澄清这样三个认识:一是举例多不一定就是实,不要以为在一个观点下举出三四个详细的例子就是操作实在,例子应该少而精;二是详尽叙述不一定是实在,有的人用叙述的手法写教研文章,以为这就是实在,其实,教研论文的实在,井不排斥理论升华;三是不要一个小标题下面就直接列举一个事例,况且事例之后也应该有分析。优秀的教研论文应该虚实结合,既有实实在在的操作方法,又有深入浅出的理论分析,两者互相渗透、相得益彰。
三、板块是不是清清爽爽

正像一辆汽车由几个比较大的部件构成一样,一篇文章也总由几个板块构成。板块清爽,就是思路清爽,就是符合逻辑思维的规律,就是让人一看梗概,就基本了解文章的内容。不同类型的文章由不同的板块构成。比如,现状与对策类的文章,一般是由这样几个板块构成:1.具体现状可分几个方面来) 写;2.原因剖析(有针对性剖析产生这种现状的原因);3.提出对策(根据现状和原因,提出几条切实可行、具有一定操作性的对策)。又比如经验总结类的文章,一般由这样几个板块构成:1.做法的依据。为什么要这样做,出于什么考虑或有什么依据); 2.具体的操作。是这样做的,分成几个阶段或几个方面);3.取得的效果(这样做后取得了哪几方面实实在在的效果)。但不管怎样都是根据一般的逻辑顺序来决定的。板块清爽,让人看起来一目了然,容易整体把握。
四、题目、小标题是不是俏丽生动

从理论上说,题目的重要性大家都知道;但从写作实践上看,许多人井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所拟定的题目给人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现在很多报章杂志,对文章题目的制作都特别看重。为什么?因为现在的报章杂志实在太多了,不少人往往是光瞟题目,如果题目有点意思,就再仔细地看内容,如果题目平平淡淡,往往就把读物随手丢弃了。因此,题目有没有吸引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文章的取舍。教研论文虽然属于论文一类,但它毕竟不同于纯学术论文和科技论文,其题目大可不必板着面孔,冷冰冰的样子。一般而言,题目的“俏”有这样几个意思:一是新颖,能让人感到新鲜独特;二是有意趣,能让人回味;三是工整对称,读起来琅琅上口,且易记易传。下面这些论文的题目就是比较“俏丽”的:《把优雅带进语文课堂—规范语文教师课堂体态语言的实践与研究》、《未成曲调先有情—在阅读教学中调动学生初读课文的积极性》、《“涛声依旧”的冷思考—小学生习作写真教学例谈)) ,《合作学习,让人欢喜让人忧—当前合作学习中存在的误区及其对策》。除了题目,小标题的制作也同样重要。读者开始阅读论文时,往往看了题目接着就看小标题,如果小标题乱七八糟,即使题目很好,也马上会被人否定。小标题要工整、严谨,逻辑关系鲜明,语言简洁。像上面提到《合作学习让人欢喜让人忧》等文章中的几个小标题就比较好。这些小标题,小但概括性很强,而且句式相同,读起来很有力度。有人认为,形式为内容服务,只要内容充实新颖,形式上不用太讲究,其实不然,文章的题目与小标题做得是不是“俏丽”,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反映出自己的思维是不是严密,是不是成熟。平俗的题目、简陋的小标题,往往是思维浅薄与混乱的表现。
五、语言是不是简明扼要

与一般文章相比,教研论文的语言要求更精练、更严密、更具逻辑性。具体说来,语言简明扼要有这样三层意思。一是理论分析应尽量精要。在阐述一个观点或介绍一种方法时,总要进行理论分析,分析也可以适当展开,但不要大段大段地抄搬别人的理论著作。有的人认为,只有大量地引用教育家的话,才能说明文章有理论水平,否则,就是浅显。应该说,这种认识是错误的。文章的理论水平不是由引用理论来提高的,而是靠文章本身的内涵来显示的。二是叙述事例应典型。举例是教研论文写作中不可或缺的。举例要典型,就是所举的事例应该具有代表性和说服力,能以一当十;同时,叙述事例要非常简洁,不要??唆唆,不要用描述。三是务去冗词赘语。要尽量删去“我觉得、我认为、众所周知、但是、然而、然后”等可有可无词语,同时,在一般情况下,要避免用第一人称,不要动不动‘我怎么样怎么样”。从本人近年所阅读到的教研论文来看,不够简洁和精练的事实还是普遍存在的,有的还相当严重。有的作者似乎还是在有意拉长,以为长就是厚重,有分量。这种认识当然是不对的。这里,大家还需明白这样一个关系:投寄报刊的文章和参加评奖的文章,对语言和篇幅的要求是不一样的,投寄报刊的文章,语言的要求比较高,篇幅则要尽量短些,一般不宜超过3000字,而参加某个部门的评奖,篇幅就可以长些, 5000字甚至于5000字以上也可以。

明白上面五个评价标准是容易的,但要真正掌握它,恐怕只有在不断的实践中慢慢地摸索和体会。
                                (摘自《小学青年教师》2003年第2期)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4-18 09:13
《小学语文教师》编辑朱文君和星辰实验学校的老师们谈如何写稿、投稿

    何江燕:下面我们有请《小学语文教师》编辑朱文君老师来跟我们谈一谈如何撰写教学文稿,以及在投稿、发表文章方面的诀窍,她作为一名“业内人士”,一定能给我们许多的指点。另外,朱老师当过语文老师,做过语文教研员,现在成了语文杂志的编辑,可以说她把从事语文工作的角色一一体验过来了,所以她来讲的话,肯定会有不一样的感觉。
    朱文君:考虑时间关系,我还是站着说吧,另外当惯了老师,不习惯坐,喜欢站(笑)。何江燕老师说我体验过多种角色,怕大家有误解,以为我总是喜新厌旧(笑),所以得解释两句。我是学教育理论的,在教育局里做了几年教育管理工作,然后就到了学校教书,先教自然,然后教语文,和孩子们在一起,我找到了我的价值。在学校一呆就是十年,乐在其中,意犹未尽。98年因工作需要,我做了我所在的区的语文和自然两学科的教研员,这个教研员一做就又是五六年,尤其是对语文教学教研情有独钟。而今我又跨入了出版行业,成为一名杂志编辑,当然,置身的小学语文教学领域没有变。在决定转行的时候,我一度很犹豫,在一次会议上,遇到我们武进区教育局的沈克强局长,一位博览群书、学养深厚、视野宏阔、见解独到的文化学者和教育专家,他鼓励我去迎接挑战,他说,真正具有生机和活力的地带,不是行业内经过反复爬犁的熟地,而是行业与行业,领域与领域的交界地带。他的话我一直牢牢记着,在新的工作领域中践行着。
    说到生机,我想说,因为沈局长的缘故,我对武进充满向往。到了武进,我时时被洋溢出的勃勃生机感动着。今天一大早起来,阳光灿烂,我从住的地方出来,沿着宽阔的马路走一段,我看到路边林立着正在建设中的高楼,看到路边青翠欲滴的草木,开得正艳的杜鹃,空气中更充满了芬芳的草木生长的气息,我不禁感慨,武进是一片非常充满希望的土地。来到星辰实验学校,我没有想到星辰这么大,是我所见到的规模最大的学校。在这样浩如星空的学校,怎能不让人浮想连翩呢?怎么不让人从心底里溢出希望呢?及至走进教室,听到年轻的小周老师这样的一节课,沉浸其间,我再一次感受到那宁静中洋溢出的生机,一种充满力量的蓬勃的希望。我被这一切感动着,我一颗渐乎老去的心受到了激励,我想,我不用多说什么,见到大家,相视一笑,表达我的感激,足够了。
    但奉江燕老师之命,我得说说如何投稿,怎么投稿命中率高一些?说真的,我做编辑才两年,经验并不多,但是这两年下来,感触很多,这些感触里,更多的是依旧从一个老师的角度产生的。我于心里常常作着一个老师和一个编辑的激烈辩论。那我就把我零零散散粗浅的感受说一说,没有准备,想到什么就说什么,请大家原谅。
    我想把“投稿”两个字拆开来说。先来说怎么投。
    第一、给一份刊物投稿,之前一定要了解这个刊物的特点。
    不要盲目地投,哗一下子发出去,像天女散花那样,可不行。我常常看到我的邮箱里,有的老师给我投稿的同时,还有同时发向很多杂志,抄送栏里密密麻麻的地址,这样不好,编辑最忌一稿多投。每一种刊物都有鲜明的办刊特色,你的稿子不可能“放之四海皆可用”。比如说《小学语文教师》这个刊物的特点就很鲜明,它特别关注基层一线老师的教学,注重呈现教师的实践智慧。刊物的广告这么说:哪里有小学语文教师,哪里就有《小学语文教师》。《小学语文教师》发短小精悍的文章,发最贴近课改一线的文章,发信息含量大的文章,让老师们繁忙的工作之余,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多的信息。我这可不是做广告(笑)。也就是说,《小学语文教师》这本刊物的用稿特点是非常强调实践性,操作性的文章。比如课堂实录、课例研究,案例反思,教材研读,再比如教学随笔,园丁故事等等。而有些刊物则不同,可能更关注理论研究,比如人教社的《课程、教材、教法》,那就是一本很强调教育前沿理论的刊物。老师首先了解了刊物的特点,才能有的放矢。
    第二、要了解栏目的特点。
    既然设了栏目,那么不同的栏目对文章内容和形式的要求就不同。栏目也是特点的。老师们可能也经常看各种各样的杂志,不知你们是否注意了,办得比较好的一些杂志,例如《读者》,它的每一个栏目从内容到篇幅,从版式到插图都有鲜明的特点,随手打开,熟悉它的读者立刻知道这是什么栏目。
    我做这本《小学语文教师》也尽量地保持不同栏目的不同风格。
    比如教学论坛,主要是发一些教学理论性的文章,体现实践与理论结合的文章。钱老师是我们的老作者,他作为一名资深的教育专家,站在理论的高度,密切关注实践,以其融通理论与实践的视阈撰写了很多指导实践的理论文章,几乎每一篇都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还有我们的“备课参考”栏目,今年,我把这个栏目名改了,叫做“备课室”。希望能更多地体现教师的备课过程,而不是仅仅提供资料性的参考。那么“备课室”里需要的文章如:教法尝试、教材解读、备课思考等等。最常见的文章,如教学设计,教材的重难点分析及教法等等。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整节课的教学设计篇幅太长,所以我们往往选择一些好的、有新意的片段设计。例如,今天小周老师上了这节课,导入很有特点,就可以把它写下来,题目可以是“谈谈《古诗两首》教学的导入,不用写很多,抓住一点,不及其余,两千字,就可以写得明明白白,放在备课室里最合适。这样的文章,给老师提供的是“半成品”似的“操作模块”,便于读者将其融入在自己的教学中,灵活运用。
    “案例反思”栏目,其实也是为老师直接提供教学实践信息的栏目,和备课室相比,它侧重于教学案例的呈现和教师对教学行为的反思研究。比如今天大家听了小周老师的课,有一些想法,就可以有针对性地记录下课堂片段,然后写出自己的反思,我们的“案例反思”栏目的文章形式就是片段实录加上反思。
    我也会为大家精选一些名家的课堂实录,完整地全课呈现,供老师们学习,这就是“精品课堂”栏目。不仅仅是名师的课,我还注意发掘一些在课型上、内容上、设计理念上有创意,有突破的课。或许这样的课在目前的条件下还不太具操作性,但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不是有“概念车”吗?课堂是否也可以提出“概念课堂”这一说?加上少许点评,让老师们通过这个课例,受到启发,激起思考,语文教学,再往前,我们该怎么走。
    你看,这就是不同的栏目的不同特点。再说我们的“教学随笔”栏目,随笔和“备课室”里面的文章要求就不一样了。随笔更强调一种叙事风格的文章,文章不要长,就抓住一个事例去叙说,不见得是教学的,也可是语文教育方面的。也就是说,用叙事的方式和大家去叙谈,这就是教学随笔。老师们如果抓住了不同栏目的特点,你投稿就有的放矢了。写了一篇的文章,看看吻合哪个栏目的要求,投过去,正中编辑下怀,命中率当然大大提高。
    第三点,要了解编辑的流程。
    编辑期刊有一个流程。从收到稿件到选稿编稿,再到审读校勘、付印出刊,要经历好几道工序,要有两三个月的时间跨度。你看,今天我下午赶回上海立刻要做的工作是把第六期已经三校的稿子最后验清后发到印刷厂出片。那么这第六期的稿子是什么时候开始着手的呢?春节前后。那时开始策划、组织这期稿子。三月份编稿,四月份审稿、清样、三校。一期稿子编辑们要一个字,一个标点反反复复看上三四遍,尽可能地将错误率降到最低。四月底送到印刷厂出片付印,从印刷到邮局六月一日发到读者的手里,一个月时间,也不宽余。了解了这个过程,老师们投稿,特别是投备课类的文章,就要注意时间的提前量了,至少提前教学进度两个月,具体地说,比如这学期我上了一节很成功的课,课的设计很有新意,课后我把设计和实录整理出来,但现在投来的稿子,编辑肯定没法用,你是按正常的教学进度上的,刊物两个月之后登出来,已经事过境迁了。
    你说,没关系嘛,我先发给编辑,他放着下学年再用好了。那样当然也可以,但毕竟像食品放陈了,不那么新鲜了。怎么才能“保鲜”?我建议老师们写好一篇稿子,先“雪藏”一段时间,给自己进一步思考的过程。钱正权老师就是这么做的。所以他的文章刊出来,经得起推敲,且历久弥新。同样,老师们现在上了的课,感觉不错,往往过了一段时间又发现问题了,这时候如果能改进一下,一定会比现在完美得多,经得起时间的推敲。把当初写的稿子拿出来,臻于完善,自己满意了,编辑拿到手也会如获至宝。这是我说的时间问题,老师要把握这样一个流程,你的投稿命中率的“血”又上升了几格。这是第三点。
    第四点,你要学会跟编辑交流。
    经常发表文章的作者,大都很善于跟编辑交流,他们在投稿前后,会给编辑打电话,交流沟通一下:朱老师,我有一个想法,我写了一篇稿子,您看看,给我提提意见,我过一段时间再给你打电话。但不能像前段时间我遇到的一位作者,他非常热切地想投稿,给我打来电话说:“老师,我昨天给您发了一篇文章,我2007年最大的心愿,也是唯一的心愿就是发这篇文章,您一定要给我发呀。”我一看他的稿子,不行,可怎么说呢?我只好给他打电话:“我想问问,你2007年还能有别的心愿吗?”(笑)
    不能用这种方式来交流。要相信编辑们是会非常重视老师们投来的每一篇稿子的。我和你们一样是老师,我完全可以体会到老师们投出这篇稿子的满心希望。所以我这里详细讲一下投稿方面的注意事项。普通的纸质信件投稿,只要注意一点,在稿子上写清联系方式:电话,单位、地址、邮编。
    电子投稿有这样几方面需要注意:
    一、一稿一投,切忌利用网络的便利一稿多投。同样的稿子,好几本刊物上都有不是件光荣的事,反而会引起编辑们的反感。
    二、稿件以附件形式发送,不要直接贴在“正文”上。下载起来麻烦不说,原文格式也无法显现。稿件里一定要写清联系电话、通讯地址,邮编。便于我们和你联系,便于稿件刊用之后给你邮寄稿费。
    三、邮件名称不要只有“投稿”两个字,最好直接写明文章标题,所投栏目。也就是把文章标题作为信件名称,写在地址下面的“标题”栏里。让编辑检索时一目了然。最后一点还请大家原谅,老师们投稿后,都非常希望能尽快得到回复,但我们大部分情况下是没有时间回复的。除非这个稿子需要修改,需要跟作者交流。如果不需要修改,一般会在稿子审定后通知你,或发用稿通知。这是投稿的基本常识,由于时间关系先简单跟大家说说,挂一漏万。其他有什么,会后再交流。
    接下来,我要说说“稿”,怎么写稿,什么样的稿才能入编辑们的“法眼”。
    我确实很想和老师交流这个问题。我们刊物每天的来稿量很大,但不需要怎么修改,拿来能用的不算太多。原因在哪里?我一直在想。原先当老师,或做教研员的时候,没有这样的感觉。走出来再看,看出点问题:咱们教育系统内部的论文喜欢求全、求大。喜欢追求宏大的题材,喜欢新名词,新概念。我们的文章通常是这样:一个宏大的标题,如《论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这样的题目,恐怕不是你三五千字能说透的;或者一个不知所云的标题,如《文化生命的课堂》,听上去更像一本书的名字。
    文章什么样呢?必定有小标题一二三四五个,没有五个,至少也得凑齐三个。字数相等,句式相同。为此,少不了一番推敲,颇费些工夫。很多小标题放到哪篇文章用似乎都可以。框架搭好开始填内容,我之所以说“填内容”,就有“填空”的意思在里面。为了既定的框架填内容,甚至为了框架凑内容,而非为了内容结构文章。这样的文章看起来四平八稳,不鲜活、不灵动,毫无生气,好像都说了,其实什么都没说透,读起来味同嚼蜡。一些老师写例谈类的文章,有时候仅仅以一节课为例,也得弄出三、四个小标题,然后再把一个完整的课例一块一块地贴到这个标题下,再贴到那个标题下。课例变得支离破碎,好像都说了,好像都没说。原本可能是很有价值的东西,也被弄得面目模糊了。这样的文章,可读性差,编辑不喜欢。老师也最好不要写。即使教育部门论文评比需要,也尽量少写些,它会写坏自己的文风,耽误自己宝贵的生命时间。
    那么写什么?
    第一,用鲜活的事例说明问题。
    前面我说了,一些小标题往往是一些概念的表述。你提出这些概念,如果不用鲜活的事例来验证,那么这些概念什么也说明不了。鲜活的事例哪里来?从我们老师的实践中来,研究理论的专家也得向你讨教实践,你是最有发言权的,在实践中你每时每刻经历着每一个细节,每一个具体事例,为什么不把这些记录下来呢?在这里,我想说一个让我深受启发的例子。前段时间我有幸聆听了一位德国著名汉学家的讲座,他对中国文学的研究让世界瞩目,他是一位值得中国敬重的人。那天他的报告是关于中西方精神与身体关系的文化差异,标题很有意思,好像叫“中国人不散步吗?”报告开场半个多小时,他一直在讲述他和中国人交往中,发现中国人都不愿意无目的地走路(散步)的事例。先讲在中国的校园里遇到的学生如何,再讲他的中国朋友去德国如何,类似的例子一个接一个,先生操着不太流利的中文,不厌其烦地讲述一连串琐碎的细节,显得散乱而没有条理,全然没有通常所见的报告者无懈可击的推理和不断抛出的,令人眼花缭乱的观点。难道这是一位大学者的研究?散步不散步能说明什么?这些个别的例子又能说明什么?看看他庄重严肃,若有所思的神情,我真有些诧异。
    然而,一个个细节,甚至细节中的细节,不断地叠放,镜头开始聚焦,共性的东西逐渐显现出来,中国文化中对待身体与精神的态度,在“散步”这一生活细节里得到印证。此刻的我,不能不随着他的讲述思想开去,头脑里不是被告知,而是被质疑,被激活,被开辟出一片片新的空间留待充盈。散步与不散步所体现出的文化差异孰优孰劣,这位汉学家直到报告结束也没有作结论。随后的交流,在座的很多学者从历史、社会、文化、人类学等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领域,提出完全不同的理解。一些问题又引出了新的问题。中西文化在这里碰撞,不同学科在这里交错,“散步”的价值显现出来。研究,就此开始。这段场景我终身难忘。
反观我们现在的语文教学研究,却鲜见这种针对细节的实质性研讨。更不用说我们空洞的,充斥着课程理论名词,甚至哲学名词,却鲜有说服力的语文教学论文,好像不这样,就无法显示我们学问的“高深”。
    学问在哪里?学问在细节中。哲学家叶秀山先生说:“没有细节,你的学问到底有多少就很难说,因为学问要解决实际问题,而不仅仅是有一些想法,提出一些概念名词。”事实就是如此,理论如果没有穿过这些细节,就无法真正抵达实践层面;而对理论的理解如果没有透过这些细节,就不可能是全面的,是纯粹的。历史学家陈春生先生提出历史研究要“回到历史现场”,他认为,真正深刻的有价值的研究作品,不是我们归纳出的所谓“特点”,不是主观臆想出的所谓“观点”,而是所能提交和呈现的个案,具体事件等等。
    听讲座回来,我写了篇随笔,名叫《散步与细节》,我说,研究文化的,能从“散步”这个寻常的生活细节着眼;研究历史的,力求“回到历史现场”去关注细小的具体事件,这应该给我们的新课程语文教学研究一些启示的。教学也是由一个个细节组成的,恰恰是这些人们司空见惯的细节里,蕴藏着丰富的具有共性的观念或行为特征,如果我们能聚焦细节,放大细节,就可能使教学研究摆脱在理念的圈子里打转的窘困,走向实质性的突破。平凡的细节被理论穿越才会发出耀眼的光芒,而理论,只有穿越了一个个细节,才能成为指导实践的理论。真正的研究就从眼下的细节开始。
    老师们,珍惜我们身边每一个细节,把你的细节用你的笔头表达出来,也许事例之后你没有说什么,但是,事例本身就是最好的说明。这就是我说的第一点,文章首先要有鲜活的细节。
    第二,要实实在在地说理。
    一段时间,我们小语界兴起这样一种文风,文章中大量引用理论,堆砌概念新词的现象尤为严重。比如说,“言语是存在的家”“言语生命的精神欲求”之类,这些词语倒并非生造,而是一些哲学范畴的概念。我以为,不同范畴的概念拿到我们教育里面,不是不可以,而是一定要慎重,更不能滥用。当然,我们思考教育问题,教学问题达到一定深度的时候,会需要哲学的介入,会走向哲学层面的思辨。但是,哲学范畴的东西拿到教育实践里面,拿到教学当中,还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对待。不可自己也没弄明白,还要拿出来唬人,以己昏昏,使人昭昭。
    既然如此,倒不如我们就来实实在在地说说道理,用最通俗的话,最朴实的话说道理。这一点我们的钱老师,于永正老师为我们做出了榜样,老师们可以去关注一下他们的文章。你们绝对找不到流行的新词汇和新概念,但是,他们说出来的道理却那么深刻,那么透彻。让我们看到了,读懂了语文最本真的东西。真正的大家的文章就是这样,读过朱光潜、丰子恺、季羡林、老舍文章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感觉,他们不是盛气凌人的说教,你要怎样,应该怎样,而是像一位和蔼可亲的朋友、长者在和你攀谈,商量,你看这样如何?是不是这个理儿?
    所以,不必去追求那些时髦的名词术语,我们用最朴实的话说出自己最真实的想法。我们以最朴实方式呈现自己最本真的东西。昨天听我们严晓东校长说,我们的学校正在倡导“自己的课堂,本真的课堂”,这是做到点子上的。进而再倡导“自己的文章,本真的文章”,教风、文风势必相得益彰。
    倡导开门见山的文风,是我要说的第四点。
    虽然我们是语文教师,但我们的学科刊物还是以庄重理性的叙事研究风格为主的。有的老师文笔很好,擅长抒情,写文章一吟三叹,柔肠百转。但我们需要的大部分稿子还是开门见山为好,干干净净的文字最说明问题。有的老师读了许多理论专著,写文章时喜欢引用,我以为,理论的东西不要照搬,要内化成你自己的东西,用你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很多老师写文章,开头不说“《语文课程标准》云如何如何”,就没法说话。结尾的时候不说,“让我们一起在新课程的路上奋勇前进”,好像就没法收尾(笑)。而这样的文字在编辑看来,既不中用,又浪费宝贵的版面。肯定删掉——挤干水分。干干净净地说话,就像今天最后小周老师的说课:今天我上了一节课,我有几点新体会——直接开始说。开门见山、干干净净。这样的文字到了编辑那里,是赏心悦目的,是很“养人”的。
    投稿的事情就说这么多。有道是作文如做人。投稿也一样,透过稿子,能真真切切地看到你这个人。我做过老师的,做过教研员,我不仅从一个编辑的角度看待一篇稿子,更从一个教师的角度看到你的教学思想和教育情怀,看到你在课堂上的样子。读你的教学设计,教例反思,我仿佛身临其境你的课堂。当你讲述你的教学经历的时候,我仿佛能感受到你一颗真挚的心。穿越文章,我看你这个人,你就站在我面前。你真心地和大家交流,从你自己的教学实践来,真正发自内心希望跟大家交流的时候,我便能感受到你文章的温度,我能看文章背后一双热切的眼睛,一颗真挚的心。一定不能为了投稿而投稿,那样的文字再多再美再抒情,也挡不住文字背后一双冷冷的眼睛。老师们,让我看到你的心,看到一位老师捕捉到教学实践的智慧,急切和同行们分享,急切希望得到同行们帮助的热切的心。
    比投稿更重要的是养成动笔的习惯。武进是个人杰地灵的地方,有着很好的读书的氛围,老师们的学养深厚,有着浓郁的书卷气息。但是,书读进去,内化之后,还要转化出来。否则你只能是个书篓子,你所读的书只能作为你茶余饭后的谈资。转化出来,一个办法就是动笔。事实上,阅读就是思考,只有将阅读、思考的内容变成文字的时候,你真正才走进自己的内心,真正把书里作者的思考变成自己的思考,系统成熟的思考,而非零散的思想的碎片,进而落实到实践行为中去,获得再创造的快乐。昨晚临睡前我看的一本书名叫《幻想之眼》,作者张文质就是这样一个人,他是一名教师,他教学,践行着他的生命教育理念,也时常参加一些活动,作作讲演。但他更会静下来阅读、反思、写作。他说,如果一个人不时时反思的话,那么,他的灵魂是粗糙而躁动的,他的一生是飘零而混乱的。我觉得很有道理,有一句话说得更好:我们要时常停下来,等一等自己的灵魂。老师们,如果我们能够养成动笔的习惯,把看到的、想到的、做到的及时地记下来,你可能更多地走进了自己的内心,守住自己的灵魂,在丰厚的思想积淀中,体会一份来自灵魂的充满希望的沉静与安详。
    第三,养成动笔的习惯很重要,和编辑交朋友也很重要,尤其是和我这样的编辑交朋友(笑)。这么说,是觉得在跟星辰几位老师交谈时,我们共同捕捉教学中的智慧。比如,金磊老师对语文课上的一些所谓“非语文”问题有自己不同的想法,他就跟我聊聊。我就说,金磊,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你就把这点写下来,咱们在刊物上做个茶座。这个茶座引起了很好的反响。和何江燕老师聊,她说,朱老师,我觉得“文本研读”很有意思,我也写了几篇“教材研读”的文章,不知道这样读可不可以。我听她一说,觉得何老师研读教材的角度很新,于是很快刊出了她的研读。周艳霞老师在一次闲谈中,和我谈到了最近一次教研活动的“同课异构”,我觉得这样一种教学比较,更能体现备课研究的过程,内容的可信度和形式的操作性都能给更多的语文备课以启发。于是我立即约周老师写出来,并在最短的时间内刊用了这篇文章。大家一起聊一聊,一起共同揣摩,这样你的文章可能写起来更有目的性,也能较快地在刊物上刊出。同时,也能通过和编辑的交流,你了解到现在整个学科界在关注什么,刊物正才策划哪方面的稿子等等,如果这方面我正好有所思考,和编辑交流一下,按照要求写一写。这绝对没有开后门的意思(笑),写得不好照样不用。不过,如果星辰实验学校的老师们要向我投稿,我看见稿件上写着星辰学校某某向朱老师投稿,我感情的天平是会向这边倾斜的(笑)。
    最后,非常感谢大家。我更希望《小学语文教师》这本刊物能成为一个平台,为星辰实验学校做一点事,让更多的人了解有这么一所学校,有这样一个充满希望的团队,有这么多洋溢活力的老师。我想,一方面,我们需要静下心来做学问,另一方面,为了我们的成长,我们更需要放开自己。你想成长吗,首先你要向大家敞开自己。开放的心态是获得成长的前提。就像我今天,不管我说的观点对也好,错也好,我站在大家面前了,我向大家敞开自己了。我真诚地和大家交流,激起思想的火花,而我便在这样的火花中得到淬炼。我也希望星辰学校的老师向我,向更多的同行敞开你们自己。谢谢大家!
   何江燕:朱老师讲话真的非常实在,但是又很受用。她是在教我们怎样投稿,但又不仅仅在说投稿,她还在说语文,在说文学,在说人学。我觉得投稿是一门学问,我们的教学更是一门学问。两位专家的讲话里面有大学问,学问、学问要边学边问。但是遗憾的是,今天的时间不允许了,好在两位专家的讲话我们安排了现场记录,一字不漏。我们可以在这次活动以后去好好咀嚼,慢慢消化,否则会消化不良的。因为时间关系,千言万语我们只能化作最热烈的掌声,向两位专家表示衷心的感谢了。好在我们这次活动只是一个好的开端,这次活动虽然划上了一个句号,但我希望它是一个逗号,后面将会有更多的机会,欢迎他们再次走进我们校园,走进我们的课堂;更希望它是一个顿号,隔的时间再短一些,来的频率再高一些。相信两位专家肯定会欣然应允的。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4-18 10:23
200家语文报刊邮箱、地址
   
   
   《语文报》(初)czb@ywtd.com.cn
   《语文报》(高)gzb@ywtd.com.cn
   《语文报教师版》初中czjsb@ywtd.com.cn
   《语文报教师版》高中gzjsb@ywtd.com.cn
   《语文辅导报》初一ywfdb1@163.com
   《语文辅导报》初二ywfdb2@163.com
   《语文辅导报》初三ywfdb3@163.com
   《语文建设》ywjs@chinajournal.net.cn
   《语文教学通讯》ywjxtx@263.net
   《语文教学与研究》hsywjy@263.net
   《语文教学之友》ywjxzy@163.com
   《语文世界》ywsj82-719@163.com
   《语文新圃》ywxp@sina.com
   《语文学习》sephywxx@seph.sh.cn
   《语文月刊》ywyk@scnu.edu.cn
   《语文知识》ywzs@zzu.edu.cn
   《语文周报》初二ywzbc2@inhe.net
   《语文周报》初三ywzbc3@inhe.net
   《语文周报》初一ywzbc1@inhe.net
   《语文周报》高二ywzbg2@inhe.net
   《语文周报》高三ywzbg3@inhe.net
   《语文周报》高一ywzbg1@inhe.net
   《语文周刊》初zbywc@371.net
   《语文周刊》高zbywg@371.net
   《阅读与鉴赏》ydyxsh@inhe.net
   《杂文报》校园内外zawenbao@yahoo.com.cn
   《政治教育》sephzzjy@seph.sh.cn
   《中国德育》zgdy82027875@X263.net
   《中国共青团》ZGGQT@163.com
   《中国教工》zgjg@acftu.org.cn
   《中国教育》zgjy@sohu.com
   《中国教育学刊》cetnet@osn.com.cn
   《中国教育资讯报》ywg327@sina.com
   《中国考试》cexam@mail.neea.edu.cn
   《中华读书报》gmdaily@public.bta.net.cn
   《中华活页文选》zhhywx@zhbc.com.cn
   《中文自修》zhwzx-qch@163.com
   《中小学电教》zxxdj@mail.jledu.jl.cn
   《中小学管理》zhxxgl@263.net.cn
   《中小学教师培训》jshpx@nenu.edu.cn
   《中学课程辅导》初二kcfd2002@sohu.com
   《中学课程辅导》初三MYSJ2001@sina.com
   《中学课程辅导》初一kcfd2002@sohu.com
   《中学生》zxszz@mail.china.com
   《中学生博览》yuantao8@163.com
   《中学生导报》(高中hsch_daobao@163.com
   《中学生理科应试》LKYS@hrbnu.edu.cn
   《中学生学习报》zxsbs@public.zz.ha.cn
   《中学生语数外》zxsysw@163.com
   《中学生阅读》初ydc@shuren100.com
   《中学生阅读》高ydg@shuren100.com
   《中学生阅读报》sx.zyb@163.com
   《中学语文》zhongxueyuwen@vip.163.com
   《中学语文报》zxywb@sina.com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chi@cfe21.com
   《中学语文园地》zxywyd@371.net
   《作文报》zwbs1981@163.net
   《作文与考试》zuowenkaoshi@hotmail.com
   《作文指导报》(初)zwzdbzx@163.com  
   《21世纪人才报》21cn@cpcw.com
   《安徽教育》anhi@chinajournal.net.cn
   《百科知识》bkzs259@sohu.com
   《班主任之友》bzr@hubce.edu.cn
   《成才导报》管理纵横jybnb@yahoo.com.cn
   《成才导报》园丁沙龙xiaodong770511@163.com
   《成才之路》fuhongjun99@163.com
   《成都教育》cdjy@mail.sc.cninfo.net
   《初中生》czs@czs.com.cn
   《初中生必读》czsbd@263.net
   《初中生学习指导》studyln@vip.163.com
   《初中生之友》czs3@jxjyqk.sina.net
   《初中生周报》czszb@yahoo.com.cn
   《初中数语外辅导》octobersmile@263.net
   《德育报》二版dybyxy@263.net
   《德育报》三版dybchengyu@263.net
   《第二课堂》(初中)dektzx@163.com
   《读写算》初中版dxszzs@jm.hb.cninfo.net
   《读写月报》China-dxyb@163.net
   《读与写》中学段tougao@duyuxie.com
   《福建教育》fjjy@fep.com.cn
   《辅导员》fdyliujie@263.net
   《高考》sj130@163.com
   《高考金刊》gkjk@yesnew.com
   《高中生》gzszz@sina.com
   《高中生之友》gzszy@jxjyqk.sina.com
   《关心下一代周报》ycweekly@jlonline.com
   《广东第二课堂》g.d.dekt@163.net
   《河北教育》hbeducation@163.net
   《河南教育》hnjy@shuren100.com
   《黑龙江教育》hljems@mail.hl.cn
   《花季雨季》EQ200211@163.com
   《家长》jiazhang@tjemh.com.cn
   《家长报》whjzb@163.net
   《家教博览》jiajiao68@sohu.com
   《家庭教育》jtjy@mail.hz.zj.cn
   《家庭教育导报》jtjydb@zjnews.com.cn
   《江苏教育研究》jsjyyj@public1.ptt.js.cn
   《江西教育》jxjy1@jxjyqk.sina.net
   《教师报》jiaoshibao@yahoo.com.cn
   《教师报》ctwnews@peoplemail.com.cn
   《教师博览》jsbl@jxjyqk.sina.net
   《教师之友》jszy@mail.sc.cninfo.net
   《教学与管理》jxygl@sohu.com
   《教学月刊》zhongxueban@jxyk.com
   《教育导报》jydb@swww.com.cn
   《教育评论》JYPL@chinajournal.net.cn
   《教育时报》jysb@shuren100.com
   《教育探索》explore@mail.hrb.hl.cninfo.net
   《教育现代化》jyxdh@263.net
   《教育与职业》zazhi1917@263.net
   《今日中学生》kids@scedu.net
   《考试》gmkaoshi@china.com
   《考试报》高二语文ksbyw2@sohu.com
   《考试报》高一语文ksbyw1@sohu.com
   《考试报-写作天地》ksbxztd@sina.com
   《科学大众》kxdz@263.net.cn
   《课堂内外》youth@yesnew.com
   《辽宁教育》injybjh@online.ln.cn
   《美文》少年版51meiwen@163.com
   《内蒙古教育》nmgjy@263.net
   《宁夏教育》NXJY@263.net
   《青春阅读》qcyd@eyou.com
   《全国中学优秀作文选zwx@edu-publisher.com
   《上海教育》sh_education@sina.com
   《少年百科知识报》sbb@mail.sc.cninfo.net
   《师道》b138139@163.com
   《思想、理论、教育》sxlljy@hotmail.com
   《思想政治课教学》sxzhzhkjx@sohu.com
   《素质教育大参考》sephzzjy@seph.sh.cn
   《天津教育》tjjy@tjemh.com.cn
   《同学少年》txsn@tjemh.com.cn
   《现代教育报》xwb@modedu.com
   《现代少年报》wang-sw@163.net
   《现代语文》xdyw-chinese@163.com
   《现代中小学教育》zxxjy@nenu.edu.cn
   《现代中学生》读与写mm-ss.8501@163.COM
   《心理辅导》service@hbxlfd.com
   《新教育周刊》cew@peoplemail.com.cn
   《新作文》xzw_new@yesnew.com
   《学生广角》xueshenggj@sina.com
   《学生之友》初中xszyxx@hrbie.com
   《学习报》语文yuwen@xuexibao.com
   《学语文》xueyuwen@mail.wh.ah163.net
   《扬子晚报》教育话题jyht@yangtse.com
   《应用写作》cnyyxz@163.com
   《语数外学习》初中cmej@hubce.edu.cn
   《语数外学习》高语文cme1@hubce.edu.cn
   
   
   
    作文类:
   《求知报》 天津甘肃路5号 300020
   《作文评点报》 吉林四平师范学院 136000
   《作文成功之路》 黑龙江大庆市开发区建设路5号 163316
   《作文》 郑州市农业路73号文心出版社 450002
   《作文导报》 北京首都师大 100037
   《读写天地》 石家庄市石正路活动机地院内 050041
   《中学生作文指导》 长春市长庆街32号 130021
   《写作》 湖北省武汉市武汉大学 430072
   语文教学类:
   《语文天地》(初、高)哈尔滨师范大学 150080
   《语文知识》 河南郑州市郑州大学 450052
   《语文教学与研究》 武汉华中师大 430079
   《学语文报》 武汉市武汉教育学院 430010
   《中学语文报》 杭州市903邮政信箱 310009
   《广东教学报》 广州市广卫路14号 510035
   《广东语文报》 广州市广卫路14号 510035
   《语文月报》 广州应元路21号 510030
   《中学语文》 武汉湖北大学430062
   《咬文嚼字》 上海绍兴路74号200020
   《读书月报》 南昌市江西师大330027
   《语文周报》 河北石家庄市河北师大050091
   《学语文》 安徽芜湖安徽师大241000
   《中学文科参考资料》 广西教育学院530023
   《语文研究》 山西太原并州南路282号省社科院030006
   《语文建设》《语言文字应用》《语言文字报》北京朝内南小街51号100010
   《语文学刊》 呼和浩特市内蒙古师大010022
   《阅读与写作》 广西南宁市广西大学 530004
   《读写月报》 江西师大 330027
   《语文教学论坛》沈阳皇姑区陵东街建学里1号 110032
   《语文教学阵地》昆明建设路1号 650031
   学生辅导类:
   《初中语数外辅导》长春市同志街55号130021 LL5578@yeah.net  
   《今日中学生》 kids@scedu.net 610041 成都市上南大街吉祥大厦6楼
   《学习方法报》(分年级版)030031山西太原黄陵路西巷5号
   《初中生之友》南昌市洪都北大道96号330046
   《初中生阅读世界》长春市同志街55号 130021
   《初中生学习技巧》广西平林市东校路117号 537000
   《学生之友》(初)哈尔滨市中央大街1号150010
   《阅读与鉴赏》(高、初)石家庄市友谊北大街330号 050061
   家庭教育类:
   《中华家教》100035 北京官园内儿童发展中心
   《家庭教育指导》上海市茶陵北路21号 200071
   《家庭与家教》 230063 安徽省合肥市跃进路1号
   《家庭报》天津和平区常德道117号300050
   《家长报》武汉汉口四堆街塘新村特1号430010
   《现代家教》山东烟台市文化路13巷10号 264000
   《校园与家庭》长沙市上大垅省作协 410003
   《独生子女》湖北武汉市东湖路39号 430071
   《独生子女健康》辽宁沈阳和平区南九马路47号 110005
   《家庭、育儿》天津和平路287号 300041
   德育类:
   《少年与法》 550004 贵州省贵阳市八鸽岩省政府十号楼
   《德育天地》南京市北京西路15号 210024
   教育管理类:
   《中小学学校管理》《中小学教育》100007 北京东城区张自忠路3号
   《教育艺术》 100037 北京804*
   《政工导刊》 710068 西安市朱雀大街146号  
   《课程、教材、教法》北京沙滩后街55号100009
   《江西教育》南昌市洪都北大街96号330046
   《南通教育研究》南通市人民中路161号 226001
   《中国教育报》北京市海淀区文慧园北路10号 100088
   《学校管理》南京市北京西路77号江苏教院 210013
   《江苏教工》210003 南京市中山北路202号
   
   《青春阅读》杂志社 qcyd@eyou.com
   《时代青年》杂志编辑郜艳 cngaoyan@263.net
   《辽宁青年》杂志编辑宋凌燕 slymao@sina.com
   《年轻人》杂志编辑王琳 lz_youth@21cn.com
   《花季•雨季》杂志编辑顿号 xudunhao@263.net
   《花样年华》主编陈启辉 xsdwh-2002@163.com
   《年轻人.中学生必读》 dan48@163.net
   《中国中学生报》编辑部 zgczsb@public.bta.net. Cn
   《家教指南报》 陕西师范大学办公楼309房间 710062
   《人生十六七》110001沈阳和平区同泽北街9号  
   《青春岁月》050051河北省石家庄市裕华西路408号  
   《中学生读写》成都市盐道街3号 154600

http://xnjyw.5d6d.net/thread-20249-1-1.html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4-18 10:32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4-18 10:46
  做一个精神明亮干净的人
    ——读王木春《身为教师》随想
                                           沈丽新
做教师真的很难,尤其是在这个时代。我们受教育的经历中,好教师的范本太少。而等我们成为教师,教育现场的面貌已不是我们学生时代的模样。怎么做合格的教师,怎么做好教师,的确已经成为难题,甚至是难解的困局。
《身为教师》的可贵,就在于王老师无所不在的反思:教书十九年,他开始认真学习对学生微笑;过去的学生要走上讲台了,他谆谆教诲;毕业的学生踏入大学校园了,他给予精神上的慰藉;充满了“大话”的班会课,让他无比沉重;没有闲暇的教师假期,让他感觉莫名的悲凉;学生作文里的标语,让他无比悲哀;学校旧建筑的拆除,让他感叹精神财富的流逝;学生毕业后的同学会,他为叫不出一个学生的名字而愧疚……这些反思的中心,不是分数的高低,而是“人”的发展。在王老师的反思中,我们看到了一个真正关注学生生命成长的教师。只有精神干净明亮的教师,才会关注学生分数以外的东西吧?
老师唯一一次提到自己的“光环”,居然也是沉重的反思。他说:(那个)很高的官方荣誉是颁给2004年之前的那个“我”——徘徊于真正教育的门外,骨子里相信成绩能够证明一切,教育就是为了分数。那个“我”,不再仰望不再眺望,也不再寻找不再思考,甚至不再有彷徨和疼痛。那个“我”,几乎“交出了自己的意志,变成了纯粹的工具”。
这样的反思掷地有声——有几个“全国优秀教师”会有一日自省到自己“徘徊于真正教育的门外”?王老师这样的自我反思,本身就是教育现场最好的范本。
感谢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个建议》,给2005年之后的王老师的教育天空播撒了阳光。从此,他“从未像现在这样如此贴近教育,如此真切地触摸、体验它涌动不息的苦痛和欢欣,迷茫与希望。这种贴近感和切肤之感,使得原本漂浮着的教育理想”,对于他,教育“无复是壮怀激烈的坚守,从某种角度说,从事教育已成为我人生自我实现的方式,成为一种享受”。
身为教师,我并不觉得“坚守教育现场”是褒奖。但凡“坚守”,总是不得已而为之,无奈的感觉居多;而“享受”才是最曼妙的境界。从事教育,从备受困扰到纵情享受,需要运气,更需要自我成全。祝福王老师,不断磨砺、不断反思之后,终于抵达“享受教育”。
《身为教师》的字里行间,多次提到木棉树,令人不胜遥想南国海岛菁菁校园里高大的木棉树。木棉树慰藉着王老师的心灵,王老师在树下的诵读、呓语也不断滋养着木棉树。树与人,校园与教师,二十年里彼此见证,彼此成全,树长得更丰茂,人也更享受身为教师的感觉。
我愿自己,亦如王老师一般——心中有大树,脑中有信念:做一个精神明亮干净的人。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4-19 04:56
研究你自己  吴非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236653f01012nr7.html
有老师来信谈到,“想写点文章,但一直找不到题目”。有意思。——既然“找不到题目”,怎么可能“想写点文章”呢?估计仍然是指标化的写作,为写而写。这样的写作,当然非常困难,也享受不到写作的愉快。我告诉这位老师:如果真找不到下手的地方,那不妨从研究自己开始。
如果读书不太多,理论根基欠缺,视野有限,强行去弄理论,做课题,往往捉襟见肘,贻笑大方。教师的优势,是在实践发现并有所创造。其实,课堂教学是魅力无比的实践活动,每位教师都有可能以此建立自已工作法;这是创造的天地,因为每节课都可以是独一无二的。同样,在漫长的教学经历中,我们每个人的体验也是独特的,其中的价值,只有通过反思才能有最清晰的观察。作为一名学习者,最能记住的,是个人的学习经历。人能忘记自已走过的路么?
前些年,我曾说,临近退休,才大概知道语文教学是怎么一回事。——我绝非故作谦虚,实在是教海无涯,努力半生,也不过知其一二。可是,退休之后,我几乎每天都在想教学往事。我发现,前两年的那句话可能说“过”了,因为我仍然不是很清楚语文教学上的事!那些问题,如果当时能多些智慧,如果当时思想观念能更开放一些,如果当时不忧谗畏讥,不惮做“出头椽子”,如果当时能早一点接触到某种理论,或是遇到某位志同道合的老师,——很多工作是可以早一些想到,是能做得更好一些的;而当年的一些教学设想,失去了最佳时机,很难弥补了。
同样,回顾自已走过的路,也会发现,当年自已凭着勇气和智慧,也有过一些创造性的教学思路,而那些探索至今仍然没有引起他人的重视。——无论如何,教师不要认为自已的实践微不足道。十年前的一次,曾与四位教授彻夜长聊,钱理群老师说:“我很想听听你们中学怎么上课。”于是我就说了我和同事们的语文课,我真是随意说的,可是他们不断击节称赞,听得津津有味,连说“比大学有意思”。因为大学教学不同于基础教育,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以及对学生的观察相对较少,这就失去了很多教学乐趣。而很多中小学同行妄自菲薄,以为自已的工作没有什么价值,不认为课堂教学能有属于自已的发现,因而,他也就没有享受原本属于他的工作乐趣!
你的经历很重要,你经历的事也很有价值,你的反思可能会有独特的发现,无论是对自已还是对教育事业,都可能是一份特别的财富。你提笔写作时,为什么把自已忘了?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4-19 05:07
成长,就是静静地开出自己的花
□ 郑立平   


经常对同事说,和大家相比,愚钝的我除了努力别无优长。或许,正是这跋涉的姿态,使我无意中收获了很多。回首看似顺利、实则坎坷曲折的成长之路,对照自己今天的学习和思考,我逐渐总结出许多关于教师成长的个性化理解与认识。虽然与现在许多教师的观点格格不入,但我执拗地感觉:这些带着我的心血与智慧的思考,对青年教师的成长非常有益。


正确理解教师的成功与成长

成功常常伴随着成长而来,但成功并不等于成长;选择了教师,就意味着选择了“绝对成长”,永远不太会有像其他一些职业那样的“相对成功”。
  成长与成功,是两个关乎教育、人才乃至整个社会的永恒话题。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受社会功利思想的影响,许多教师对它们的理解却有些偏差。成长,如一粒种子由生根、发芽、破土而出,到抽叶、拔节、开花结果,是生命个体在外形、内容、质量等各方面的不断变化、提高、成熟与完善。它受外在条件的影响和制约,但更主要靠内在的潜质与力量。
对有追求、有梦想的教师而言,真正的成长,其实质就是认识自己、发现自己、提升自己、实现自己的内化过程,也是让自己的心灵拥有一个空间并向某一目标努力伸展的生长过程。它只有两个标志,一是专业能力的不断提高,二是自我心理素质的不断增强。成长与否可以用心来感知,可以通过良好的修养、高尚的道德、高雅的气质、深刻的智慧等外化、彰显,但却很难用数量的大小等客观的标准来衡量。而成功,主要是指人在诸如名誉、地位、官职、权势、利益等显性目标上的达成与满足。它是一个世俗化的概念,因而其标准也是五花八门、因人而异的。但不管大家怎么认识,今天人们对成功的认识,一般总与地位的大小、官职的高低、金钱的多少有关,是可以用数量的变化来评价和衡量的。
无可辩驳的是,官再大,钱再多,实际也都是外在的,因而也是相对的、暂时的。比如一个一线教师,经过多年的努力经营,一下子荣升为主任、校长。从外在来看,终于获得了成功,实现了自己的目标,职位、利益等都有了显著的变化。但实质变了没有?没有!一夜之间能有什么变化呢?只是一个名号而已。如果不借助这个新的平台,努力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与管理智慧,不仅不会很好地胜任工作,反而有可能使学校发展陷入泥潭,让自己活得更累。
成功是短暂的,在人生当中可能只是昙花一现,但成长却伴随人的一生,是一个持续的过程。由于职业本身固有的特点,我们选择做教师,就意味着基本上与当下世俗成功的主要标准——升官发财无缘,从根本上是不太会有像其他一些职业那样的成功。当我们一心痴迷“相对成功”时,常常会迷失自己;当我们专心追求“绝对成长”时,成功却往往不期而至。


只有觉醒了,成长才真正开始

一个教师如果把自己的成长锁定在“官位”,无疑是把自己的发展逼进了死胡同;只有觉醒了,成长才真正开始。
2002年秋,一个让我终生难忘的夜晚。好像沉闷了许久的夏日,正在酝酿着一场不可避免的暴雨。在为新升校长接风的盛大酒宴上,已经习惯少言的我,却不知怎么一反常态,用狂饮抒发着心中的困惑与苦闷。一杯,一杯,我醉了。
当睁开眼时,刺眼的白色惊得我浑身颤抖,药液滴答滴答地流进血管,用手摸摸头上的绷带,我惊异,自己怎么了?身在哪里?……麻木的大脑找不到思维,一阵疼痛袭来。妻温柔的手轻轻抚在我的额头,病房死一样的寂静冲开记忆的隧道之门:一连七八年教导主任的努力与委屈,身边形形色色的人在利欲面前的表演与挣扎,以为凭自己辉煌的成绩和较高素质就能得到重用的天真与幼稚,一次次眼看“水到渠成”却又都失去的“正常”与困惑……酸甜苦辣一股脑涌上心头,泪水像决堤的洪水般流出来。
一天,又一天,似睡非睡,似醒非醒。慢慢地,心却变得越来越宁静而淡定。我像一只在蛹中蜕变的小虫,吮吸着心灵的伤口,却在病痛中勾画着飞翔的未来。我不住地叩问自己:我追求若干年的梦难道就是一个小小的官职?我是不是走错了方向?我到底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自己?我是不是应该重新审视自己,走一条更为宽广而幸福的路?……
一天清晨,我忽然如梦醒来:原来,自己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那就是经不住世俗功利的诱惑,把自己的发展逼进了一个死胡同,片面地以为自身的价值只有努力去当“官”、当“校长”才能实现,甚至在一次次失落与打击中,仍然执迷不悟。殊不知,它根本不适合自己!
放下了,浑身轻松。从此,我开始踏上了真正的专业成长之路——读书、学习、实践、反思。走近苏霍姆林斯基、亚米契斯、杜威、赞可夫……我感受着教育的博大与神奇;聆听孔子、陶行知、魏书生、朱永新……我领悟着教育的内涵和真谛。狭隘的心灵一次次在博大的胸怀前自惭形秽;愚昧的头脑在科学大河的洗涤下逐渐有点清明;世俗的双眼在智慧的光芒照耀下,看到了前面更广阔的路。从28岁成为年轻的教导主任,到32岁彻底放弃“做官”念头、专注业务发展,34岁尝试着著书立说、各地讲学,36岁被评为山东省十大创新班主任,38岁被聘为山东省班主任培训工作专家,39岁被评为初中数学齐鲁名师,同年创立全国(民间)班主任成长研究会,发展成涵盖全国28省的四五百名优秀教师、近20多家主流教育媒体关注的民间学术团体,再到40岁成为山东省特级教师、全国十佳班主任,41岁出版自己的第8本教育专著……一路辛苦一路欢歌,我昂首走来。我不知道还要走多远,但我坚信:释放了的心灵,正一步步接近它的蓝天!


成长的最佳目标:做最好的自己

成长不仅是教育部门或是某个领导对教师提出的一项强制要求和必须完成的任务,更应该是教师内在的需要和自身的追求,是教师主动提升生命价值的基本状态。
当询问一些教师“你工作为了谁”时,答案往往是“为了祖国的教育事业”,为了“孩子们的美好未来”。听着很感动,细细品味,却显得不够具体。这种现象,远在在春秋时期,就被我们的祖师爷孔子发现。他尖锐地指出:“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意思是,古时候的人学习,是为了提高完善自己;而今天的人学习,口口声声为了教育别人,处处炫耀自己。同样,对“我们为什么要成长”的问题,长期以来,我们也形成了两种错误认识:一是教师的专业发展的动力来自外部的压力——任务的驱动和制度的约束,而非自发、自愿、自觉的行为;二是教师的专业发展就是为了别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校的持续发展,而与教师本人的工作和生活没有多大关系。对“旧我”的改变,必然带来痛苦。当教师如果不是内心欣然认可、接纳并作出积极反应,其成长就变成了服从命令的一项要求或消极等待的一种安排或必须完成的一项任务,从而对教师构成了某种挑战、警告和威胁,必然会遭到很多教师的抵制或拒绝。
教师为什么要成长?其实不难理解。教师首先要把自己作为一个人,其次才是一个职业人。教师专业发展首先不是为了学生和学校的发展,而是为了教师本人能更好地适应和胜任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而是为了在承担职业责任的基础上教师本人能拥有更充实、更有意义、更幸福的新生活。也就是说,教师成长的基本前提是“教师自身的成长”。其直接目的并不是教师单纯的职业生活,而恰恰是教师自己的生活质量,特别是教育生活的价值感、幸福感。
正如《菜根谭》中的名言:“楚兰生于森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德立言不因贫穷而变节。”一个教师可以一辈子不成功,但绝对不可以不成长。园中的牡丹,山间的百合,路旁的牵牛花……是花,就要开放,不为世人的欣赏,只为心中的芬芳。长期的实践经验告诉我:教师成长的最佳目标,不是符合什么要求,而是做最好的自己。
我把成长看做是自己生命存在的状态,所以,我慢慢学会了包容,学会了欣赏,学会了坚持与等待。借鉴许多名师成长的经验,多年前我就自觉地给自己的教育人生设计了“八个五年计划”,用扎实的行动和智慧的实践,一步步打造和丰盈自己的教育人生。佛不渡我,我自渡,不为彼岸,只为海。我不知道教育是否是我最喜欢的职业,只是觉得这片土地上到处都有我渴望的风景。一个人如果选择了自己想做、能做,且社会需要的事情,并沉醉地做着,这无疑就是最幸福、最快乐的。
“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我坚信,不等待,不拒绝,把自己开成花,就永远走在春天里!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4-19 05:21
程少堂:教师“六品”



眼下,国人对“大师”一词很抗拒。若干年前有学者著文,嘲讽中国学术界谁的胡子长(活得比同辈学者的年纪大),谁就能成为“大师”。我认为,教师或学者可以分为六品,即六个层次。而“大师”,只是其中第三个“品级”或层次。
一品:百世师
“百世师”这个名词诞生很早,最早可以追溯到孟子。孟子说:“圣人,百世之师也。”(《孟子.尽心下》)在孟子看来,只有圣人才够得上称“百世师”。
那什么是圣人呢?孔子曰:“所谓圣者,得合于天地,变通无方,穷万事之始终,协庶品之自然,敷其大道而逐成惰性;明并日月,化行若神,下民不知其德,睹者不识其邻。此谓圣人也。”
在中国文化背景下,只有圣人,就是品德和学问可以做百事楷模,才能被称为“百世师”。考察几千年的中国文化史,关于“百世师”我们可以发现以下规律性现象:
———思想有巨大的原创性、简洁性、包容性、模糊性,具备吸引后人不断研究阐发的巨大魅力。例如孔子的“仁”和“礼”。
———思想核心有符合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因子。
———有众多的“铁杆”学生,不仅能把老师的思想理念四处传播,而且能“与时俱进”地将其师的思想理念发扬光大。
———所谓“百世师”,在活着的时候并非完人,且生前大都不太得志,甚至处境很不妙。他们所谓的“完人形象”是后人神化、圣化而成。
“百世师”或“圣人”的这几大特点,不独中国为然,放眼世界,大都如此,孔子如此,韩愈如此,苏格拉底也如此。
二品:宗师
“宗”是敬仰、尊崇的意思。所谓宗师,在古代为官名,后来指为众人尊崇为师表的人。《现代汉语词典》将“宗师”解释为:“指思想或学术受人尊崇而奉为楷模的人。”这种解释大体不错。我对“宗师”的理解是:指在某一领域或多个领域内有着极高成就,能够推陈出新,自立门户,甚或是容纳百家,自己创建出一个全新的理论体系的大师,即有能力开宗立派的大师级人物。
在中国文化语境中,无论哪个一个领域,被称为“一代宗师”的人,都要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必须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特别是深厚的中国古文化底蕴。
二是必须具备创新素质,特别是首创素质。在任何一个领域,照猫画虎是弟子,亦步亦趋是学徒。任何领域的宗师,其最关键的、最重要的素质与素养,就是“创新”。没有首创精神,永远不可能成为一代宗师。
三是必须具备反叛精神,特别是反传统精神。我们知道,所谓宗师,意味着给所在的领域带来一场革命。而所谓的革命,其最根本的含义,其实就是反叛。反叛者,反其道而行之也!真正的一代宗师,都是在批判的基础上吸收,在吸收的基础上批判,如此往复不已,进而在批判的基础上反叛,最终开宗立派。
三品:大师
所谓大师,按字面意思,指在学问或艺术上有很深的造诣,为大家所尊崇的人。这个解释少了些“文化味”,尤其是对“大”的解释。
谁对“大”的解释最有文化味?我看是孟子。孟子在中国美学史上留下一句名言:“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孟子.尽心下>>)
成为大师,就意味着进入所在领域的一流行列。大师的共性,集中体现为“大”。被称为“大师”者,一般都有“四大”,即在学问大,成就大,影响大,个性也大。当年西南联大大师云集,那些大师普遍都具有学问大、成就大、影响大的特点,其中不少人个性也大得不得了。有关这些大师个性之大的轶闻趣事,甚至已经积淀为20世纪中国文化史的宝贵财富和亮丽风景。由于这些大师精神世界的无比“充实”,所以他们成为20世纪中国文化史的“美人”——那当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美人”,而是身上充满知识和智慧的“气场”,也就是闪耀着“光辉”的“文化美人”。
更具体点说,大师应该具有“五个一流”:一流的人格,一流的学识,一流的思想,一流的胆略,一流的文采。五者缺一,就是遗憾;五者缺二,极为少见;五者缺三,那就不及格,不能进入一流,就不是大师、
大师和宗师不应该视为一体。大师是指在某一领域或多种领域内读取的极高的成就,但未必就有开宗立派的能力;而宗师则必定能够开宗立派。换句话说,大师就是大师,大师也不过就是大师,大师并非一代宗师,更不是百世师。
四品:名师
名师,一般理解为有名的教师。而“有名”,在信息时代,只是一个中性概念,就是说只要名字为大家所熟悉,就可称为“有名”。这种解释其实把“名”和“誉”混为一谈。这和我们日常或者习惯上使用“名师”这一概念时的“语感”或“文化感觉”相悖。一般说来,在我们称呼某一位教师“名师”的时候,这个“名师”并不是中性词,而是褒义词。因此,按我的理解,所谓名师,应该是有名又有誉的教师。
除此之外,名师应该具有以下特点:
———有“名学生。”名师出高徒。古今中外的名师,都培养出了有名的学生。没有“名学生”的教师很难说是名师。当然这里的“学生”是广义的学生,不一定是课堂上上课的学生。
———有名课。一位名导演,一定有他导演的出名的戏剧或电影;一位名小说家,必定写出了出名的小说;一位名歌唱家,也必定有他唱出名的代表歌曲。几乎找不到相反的例子。同样,名师一定是教出过名课的。在20世纪,鲁迅的中国小说史,刘文典的庄子,闻一多的楚辞,钱穆的中国通史,陆宗达的训诂学,王力的古汉语,顾随的古典诗词鉴赏,林庚的唐诗,宗白华的美学,华罗庚的代数,苏步青的几何等,都是名师教出的名课典范。在中小学,也有语文、数学、物理等学科名师由于课讲得好而被学生尊为“语文张”、“数学李”、“物理王”的。
———有名文。所谓名文,是指写出有重要影响的文章。名师之所以为名师,一个原因是勤于思考,勤于研究,其标志之一是写出了有影响的文章。名师的影响乃至层次甚至可以从他所写的名文的影响来判断。在基础教育领域,真正有影响的名师,也是有名文的;而没有名文的所谓名师,是上不了太高档次的。
———有名气。培养出了名学生,教出了名课,写出了名文,名师的地位就不可动摇,名气自然就有了。
五品:良师
所谓良师,就是使人得到帮助和教益的老师,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好老师。有一个调查显示,高中生心目中“好老师”的标准排在前五位的是:
———对学生真诚地相待,富有幽默感,课堂上充满快乐。以占调查人数68.11%的得票率被学生排在“高中生心目中好老师”标准的第一位。
———公平、公正、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以63.06%的得票率排在第二位。
———善于提高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课堂气氛活跃。以60.18%的得票率排在第三位。
———善于与学生沟通。以58.56%的得票率排在第四位。
———班级管理非常民主,善于听取学生的意见。以58.38%的得票率排在第五位。
由此可见,敬业爱生、有幽默感、公平公正、善于调动学生积极性、善于和学生沟通,是良师的基本特点。
六品:匠师
这里所说的匠师,是指那种墨守成规、不锐意求新的教师。具体来说,匠师的特点可以概括为“四缺二化一无”,即:缺少智慧,缺少才干,缺少激情,缺乏创造;工作熟练化,工作模式化;教学无大错误。
也就是说,匠师是能完成教学任务,但是工作没有或少有激情,不能或很少能从工作中享受到乐趣,但是工作合格的教师。
教学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作为教师,要想使自己在教师层次中成为良师以上的优秀教师,就要努力掌握这门艺术。而一切想成为优秀教师、特别是那些想成为大师以上教师的人们,应该牢记国际知名心理大师埃.弗洛姆的忠告:“学会一门艺术的过程可以简单地分为两个部分:其一是理论的掌握,其二是实践的掌握”,“只有通过大量的实践,直到最后理论知识的成果和实践的成果融为一体——我有了直觉(这是掌握任何艺术的关键技巧)”,我才能成为真正的大师。但是除学习理论和不断实践之外,还有成为任何一位艺术大师所必需的第三个因素——艺术的追求,这才是头等重要的。”(埃.弗洛姆:《爱的艺术》,康革尔译,华夏出版社)
(转自《人民教育》2010年13-14)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4-19 19:49
做一个有活力的教师

  ■江苏  钱海荣



近来,一直想让自己的教育生活多一点幸福感。关于幸福的教育生活,之前可能更多的目光投向期待健康成长的学生;而今不少人开始将研究的重点落到追求专业发展的教师身上。事实上,只有真正体验教育生活的幸福,教师才有可能视教育为事业,精耕细作,生成智慧,教书育人,实现价值,享受人生。
在我看来,教师想要拥有幸福的教育生活,首先必须成为一个有活力的人。那么,教师的“活力”从何而来?
第一,拥有健康身心。陶行知先生说:“我们深信健康是生活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出发点”“活的乡村教育要有活的乡村教师。活的乡村教师要有农夫的身手,科学的头脑,改造社会的精神”……先生之语,通俗形象,切中肯綮。今天,越来越多的人为学生的“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而忧心忡忡;殊不知,教师的身心健康是学生的身心健康的基础。所谓“健康”,是指一个人在身体、心理和社会等方面处于良好的状态,通常包括健康的生理与心理、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身心健康本是一个有活力的人的基本特征;对于要教好书育好人的教师来说,尤为重要。权威部门相关调查资料显示,就整体而言,教师的身体健康不容乐观,心理健康令人担忧;就个体而言,教师的身心健康,既是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又是幸福教育生活的支撑。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是与人沟通合作的必要条件;“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一个“孤陋寡闻”者,怎能成为一名真正意义上的“教师”?身边的一位青年才俊,三十五六岁,已是世界名校的博士后、国内名校的教授。不幸的是,在一次常规体检中,他被查出身患癌症,春节前动了手术。他的遭遇,让人顿生“身体是根本”之叹。
其次,善于有序阅读。教师想要教好书育好人,必须热爱读书善于读书。只有热爱读书善于读书,教师才有可能品味优美的语言,体验精深的思想,形成独到的见解;唯其如此,教师才能将自己的读书心得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在课堂上与学生展开和谐对话,分享智慧成果。不仅如此,作为社会精神的引领者,教师的一言一行对社会风气有着重要影响,教师读而不厌,方能诲人不倦;教师不屑读书,那么他所教的学生对读书的热爱程度必然大打折扣。有人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个不读书的人,其精神丰满度是有限的。在课堂上,一个经常不读书的教师很难侃侃而谈,优雅从容。由此看来,读书是教师的立身之本;一个经常不读书的教师,绝不可能充满活力。
第三,胸怀教育理想。独特坚定的教育理想,源于教师“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一个有活力的教师,必然有其个性与特色,即有其不同寻常的过人之处。教师的成长,基于先天禀赋,关乎后天努力;以一个标准来衡量教师,本无可能,更无必要。俗话说得好,“既要抬头看天,又要低头走路”,一个人既要心怀梦想,又要脚踏实地,从远处着眼,就近处着手,苦干还要巧干。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必须坚持自己的教育理想,让教育理想掌控自己的教育行为,催生教育的个性与特色,做最好的自己。这样的教师,才是生动而有活力的教师。
第四,培养兴趣爱好。众所周知,对于学习写诗,陆游有“功夫在诗外”的名言。就教育而言,“功夫在教外”,同样成立。教师要想成为有活力的人,在致力于教书育人的同时,自然也应该将功夫用在教育“之外”的事情。古代的读书人,除了研读经书之外,还有“礼,乐,射,御,书,数”等方面的学习。已故的著名特级教师陈钟樑先生在接收语文教育徒弟的时候,就十分强调徒弟兴趣爱好的培养,比如要求徒弟在业余时间游游山水、看看电影、听听戏曲、练练书法、学学绘画、打打篮球、下下围棋等。充分利用闲暇时光,培养兴趣爱好,提高自身素养,打好教育基础,教师更容易在教育过程中拥有宽阔视野、尝试灵活教法、获得深切体验、收到良好效果。这样的教师才有可能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地做好教育工作,彰显自身活力。
第五,导好教学之戏。三尺讲台,是教师的人生舞台;偌大课堂,是师生的成长之圃。如果将教学比作一部戏,教师和学生无疑是教学之戏的主演;与此同时,教师还必须是导演,负起导好教学之戏的责任。角色的特殊,作用的重要,决定了教师必须具有过硬的本领和超常的智慧,才能够找准恰当时机,采用合理方式,与学生一起出色完成每一堂课的教学任务。只有导好教学之戏,教师才能与学生一起获得和谐发展,从而完善自我,形成风格,实现价值。
第六,反思教育生活。“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教师必须让思考伴随着教育的始终,及时总结经验教训,调控教育行为,扬长避短,追求方式方法的恰当和效益的最大化。反思,作为思考的一种重要方式,是教师深入研究教育教学、做好本职工作的基本途径。如果教师能养成及时而持续的反思习惯,并能把反思的结果述诸文字,就能更加理性地审视自己的教育生活,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深切体验教育生活的幸福。这些反思文字,是教师教育生活的真实记录。进行有序深入的反思,既是一个有活力的教师的显著特征,又是其教育魅力的重要来源。
第七,跟上时代节拍。看一个人是否有活力,重要的一条,是他能否跟上时代节拍,自觉融入日新月异的社会。一个有活力的教师,他在继承传统、获得滋养的同时,必须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能根据时代需求不断提高自身素养,锤炼教育理想,优化教育行为。一个与时俱进的教师,借助和谐对话的方式,能与学生进行恰如其分的心灵沟通。陶行知先生说:“世上有十八岁的老翁,八十岁的青年。要想一世到老都有青年的精神,就须时常与青年人往来,所以我很愿意和青年人通信,尤其欢喜和小孩子通信。”八十岁的老翁,能与时俱进,活力充沛,则仍为青年;十八岁的青年,与时代渐行渐远,也会暮气沉沉,身未老而心干枯。
第八,养成研究习惯。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间的许多问题值得我们深思熟虑。因此,一个有活力的教师应该养成研究习惯,定下来,沉下去,紧紧抓住富有教育意蕴的细节,细细品味,深入研究,力求有所发现;理清思路,解决问题,锻炼能力,提高素养,让教育工作更为有效、更富情趣;发展自己,成长学生,幸福自己的教育生活。养成研究习惯,是教师培育以“爱和责任”为核心的职业精神、催生以“尊重生命,发展个性,完善自我,实现价值”为追求的专业思想的基本途径。
怎样做一个有活力的教师,其内涵丰富,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在我看来,如果一个教师能在上面的八条下足工夫,大概可以有“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底气,成为有活力的教师。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4-19 23:28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4-20 00:20
1.班级管理
http://www.xj5u.com/xj_wzhang/wzhang_more.asp?id=1&smallID=11

2.班主任之友中学版   
http://lnlib.vip.qikan.com/Mag.aspx?issn=1003-823X&year=2010&Issue=6

3.教师博览            
http://lnlib.vip.qikan.com/Mag.aspx?issn=1008-5009&year=2010&Issue=6

4.基础教育研究        
http://lnlib.vip.qikan.com/Mag.aspx?issn=1002-3275&year=2010&Issue=6

5.中国教育学刊        
http://lnlib.vip.qikan.com/Mag.aspx?issn=1002-4808&year=2010&Issue=6


6.江苏教育           
http://lnlib.vip.qikan.com/Mag.aspx?issn=1005-6009&year=2010&Issue=11

7.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http://lnlib.vip.qikan.com/Mag.aspx?issn=1671-2684&year=2010&Issue=5

8.基础教育参考        
http://lnlib.vip.qikan.com/Mag.aspx?issn=1672-1128&year=2010&Issue=5


9.教育艺术            
http://lnlib.vip.qikan.com/Mag.aspx?issn=1002-2821&year=2010&Issue=5


10.北京教育            
http://lnlib.vip.qikan.com/Mag.aspx?issn=1000-7997&year=2010&Issue=5

11.天津教育           
http://lnlib.vip.qikan.com/Mag.aspx?issn=0493-2099&year=2010&Issue=5

12.中国教育信息化     
http://lnlib.vip.qikan.com/Mag.aspx?issn=1673-8454&year=2010&Issue=5

13.广东教育           
http://lnlib.vip.qikan.com/Mag.aspx?issn=1055-1422A&year=2010&issue=5


14.国学               
http://lnlib.vip.qikan.com/Mag.aspx?issn=1672-0401D&year=2010&Issue=5

15.教学月刊中学版     
http://lnlib.vip.qikan.com/Mag.aspx?issn=1671-7058&year=2010&Issue=4

16.中小学教学研究   
http://lnlib.vip.qikan.com/Mag.aspx?issn=CN21-1396&year=2010&Issue=4


17.心理学探新         
http://lnlib.vip.qikan.com/Mag.aspx?issn=1003-5184&year=2010&Issue=2

18.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http://lnlib.vip.qikan.com/Mag.aspx?issn=1004-5872B&year=2010&Issue=4

19.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http://lnlib.vip.qikan.com/Mag.aspx?issn=1004-5872C&year=2010&Issue=4

20.教育探索           
http://lnlib.vip.qikan.com/Mag.aspx?issn=1002-0845&year=2010&Issue=4

21.教师新概念         
http://lnlib.vip.qikan.com/Mag.aspx?issn=1008-2549A&year=2010&Issue=4


22.校长参考           
http://lnlib.vip.qikan.com/Mag.aspx?issn=1008-2549C&year=2010&Issue=4


23.教育实践与研究     
http://lnlib.vip.qikan.com/Mag.aspx?issn=1009-010X&year=2010&Issue=4

24.教学研究           
http://lnlib.vip.qikan.com/Mag.aspx?issn=1005-4634&year=2010&Issue=2

25.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版
http://lnlib.vip.qikan.com/Mag.aspx?issn=1005-5843B&year=2010&Issue=2


26.湖南师大教科学报   
http://lnlib.vip.qikan.com/Mag.aspx?issn=1671-6124&year=2010&Issue=2

27.中国家庭教育      
http://lnlib.vip.qikan.com/Mag.aspx?issn=5383-3198&year=2010&Issue=1

28.中小学管理         
http://lnlib.vip.qikan.com/Mag.aspx?issn=1002-2384&year=2010&Issue=1

29.继续教育研究      
http://lnlib.vip.qikan.com/Mag.aspx?issn=1009-4156&year=2009&Issue=12

30.名师随笔
http://www.xj5u.com/xj_wzhang/wzhang_more.asp?id=2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4-20 00:21
原文地址:点击下面图片看国内外100套电视节目作者:点石斋
点击下面图片看国内外100套电视节目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4-20 00:23
原文地址:写作教学的100个见解作者:写字赚钱
“梦想”话题作文
漫画类题解答方法指导

作文教学五步

立足农村,打造特色


作文评价方式探究

浅议自主作文教学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作用


利用网络博客,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作文的乐趣

如何引导九年级学生写好材料作文


个性化作文之我见

给作文插上隐性的翅膀


《比喻──写作中的魔棒》课件

《“水”的话题(3)》课件


《“水”的话题(2)》课件

《以“脚印”为话题作文指导》课件


《作文讲评:“水”的话题》课件

《让真情在细节中流露》课件


《详细描写景物》课件

《人物动作细节描写》课件


作文就是要使“看不见的东西被看见”

浅谈“二次作文”


原创:作文激趣五法

农村中学如何使学生写好作文


看电影 学写作

写作教学中中如何解决学生思维片面性问题初探


积淀、训练、讲评

如何通过作文评批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话题作文不宜于七、八年级的学生

扬起学生写作风帆


给涌动的文思找准流淌的出口

“指导学生自评作文,提高学生作文水平”课题实施方案


四个“才能”粉碎“一”统天下

结合读、写、议


积累与兴趣:语文写作的两大支撑

挖掘读写结合点,培养七年级学生表达能力


怎样写想象作文

自荐信写作ABC


解读父母

推出我们的家乡戏


掌握常用的记叙方法

怎样写得情趣盎然


仔细推敲严密论证

花开心动可成诗


托物寓理说理形象

做创造型的人作创造性的文


读散文《春》,学写景法

作文批改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


拨动心底情感之弦,让学生有话可说

深读创写两相宜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初中生言语表达心理初探


“这就是我”写作指导

初探学生资源薄弱班级的写作教学策略


作文教学的冷思考

头绪化简读写成功善抓细节个性创新


简单的读写学习系统

让快乐的瞬间成为笔下的永恒


怎样写好“我”

怎样让文章语言“活”起来


巧借旧瓶装新篇

纵横对比形更明



写与读
浅谈“以人为本”的作文教学

考场作文非智力失分浅谈

没有作文的作文课


浅谈校园生态与写作教学的整合

关于写作、口语交际教材系统的说明


中美作文评价标准的比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4-20 11:25

《现代教师:一条奔涌不息的河流》
出处:源自:中学语文资源站

作者:冯海霞

 

  
现代教师:一条奔涌不息的河流

    “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这是过去对教师的要求。当今世界,现代科技突飞猛进,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知识经济这种新的经济形态,已成为势不可挡的洪流,冲击着人类社会各个领域。现代教育作为一种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已不仅仅是社会发展的手段,而是与经济、科技一样成为世界各国发展的内容与目标。当今中国,时代的变化与科技的迅速发展,正孕育着教育的深刻变革。冲破应试教育的樊篱,排除来自各个方面的重重阻碍,扎扎实实地推进素质教育,成为时代呼唤的最强音。因此,无论是从国际形势还是从国内形势看,我认为,现代教师作为素质教育的具体组织者和实施者,用“一桶水”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现代教师应拥有一条奔涌不息的河流,这是学生的渴望,也是社会的期望及时代的盼望。   无水无以成江河,无知无以成教师。首先,教师从事教育教学要有精湛的业务知识,熟悉学科的基本结构和各部分知识之间的联系,了解学科的发展方向和最新研究成果。“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教师只有“肚里有货”,才有“生产”的本钱;教师只有让“肚中之货”日趋壮大,才有“生命”的产生,才能让教育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第二,教师最忌孤陋寡闻、眼界狭窄、知识结构单一。现代意义上的教师不仅要在所教学科上“深挖洞”,而且要在相关科学文化知识上“广积粮”;不仅强调知识的纵深发展,而且要注重知识的广度与横向联系,注意对事物整体结构、作用和功能的把握;不仅要树立起对学生心理发展、对所教学科内容和教学方法钻研探究的职业兴趣,还要树立起学科之外的广阔的求知兴趣,形成具有综合性、渗透性的知识结构。第三,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每个人有着不同的经历、不同的兴趣爱好和不同的思想行为,而且又处在不同的发展变化中。世间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生活世界;世间也没有绝对一成不变的个人,每个学生都在不断发展和变化着。因此,要当好一名教师,光有学科基础知识,没有教育理论的指导,就如同“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那是非常危险的。现代教师只有具备较高的教育学知识,具备较强的心理学素养,才能使自己的工作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符合青少年的身心特点,更好地将知识内化为学生的能力,更好地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总而言之,现代教师的知识结构既非线性,也非平面,而是呈现出类似于“长方体”的开放的复合型结构。其中“长”指所教学科专业特长,“宽”指相关科学知识面宽,“高”指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素养高。这三方面的内容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影响,共同作用并形成现代教师的知识容量。
  古人说:“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我们今天说,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是说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进入现代社会后,道德观、价值观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对学生来说,科学知识越丰富、越深奥,就越需要教师的帮助;社会矛盾冲突越尖锐,价值取向越多样化,就越需要教师引导。因此,学校教师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应代表在社会上占主导地位的道德观和价值观,要用这种观念去引导年轻一代。
  从教育对人的功能看,教育的全部活动,就在于提高和增大人的价值,在于让受教育者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在于唤起受教育者创造价值的意识,在于引导他们在实践中实现自己的价值,做一个有利于人民的人。“春风风人,春雨雨人”。育人先育德,才能有春风化雨的结果;育人而不以德,好比断线的风筝随风而去,不知所终。因此,德育成为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传道”成为教师的首要任务。
  传道之人,必须闻道在先;塑造他人灵魂的人,必须要有高尚的灵魂。惟有如此,教师的教育才会真正具有一种神奇的魔力,深深地吸引并感染学生。试想,如果让抛弃美国优惠待遇、排除万难、毅然回到祖国的钱学森教授来给学生讲爱国,学生们就会很自然地体会到那种伟大的爱国情怀,会为之动容并铭刻在心。相反,如果让那些道德修养差的教师去教育学生,学生不但不会接受,反而会产生抵触情绪和逆反心理,这无形中给教育增添了很大的阻力。一位品德低下的教师就像一条被污染的河流一样,损害人的身体,腐蚀人的心灵。
  没有深而广的知识储备不能成为一个好教师,而有了深而广的知识,可能成为学者,但也不一定就是一个好教师。因为教育不仅仅是一门科学,还是一门艺术。
  过去,人们常把教师比做辛勤的园丁,是因为教师的劳动与园丁的劳动都具有“塑造”的功能,都具有艺术性。园丁总是用自己事先想好的模型去塑造园艺花卉,教师总是按照社会的要求对下一代实施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影响。一个园丁会为了一粒种子的萌发而深耕细作,一个教师会为了一个学生的成长而不分昼夜地工作。人们常常把教师比做园丁,这容易让人从“修剪成一排排缺少特点、整齐划一的树木”中联想到应试教育崇尚标准化的特点,让人联想到性格沉稳、成绩好但缺乏创造力、发展不全面的“教育产品”,等等。这些都是与现代教育、与时代发展不相适应的。
  现代教育的特征就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不是一个“框”,是以学生个性作为支点,在弘扬人的主体性中提高和完善学生素质的一种教育思想和做法。因此,我认为现代教师“塑造人”要体现以下4点:
  一是方法和手段都应围绕“个性”来展开,或科学的思维个性,或高效的学习个性,或高雅的情趣个性,或独特的审美个性,或健康的心理个性,等等。
  二是教育的本质在于引导人。变“苦学”为“乐学”,诱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变“死学”为“活学”,倡导学生的探索精神;变“难学”为“易学”,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变“面向少数”为“面向全体”,辅导各类学生,做到因人施教;变“学会”为“会学”,教会学生终身学习的本领,解开学生的心灵之惑。
  三是遵循“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的原则。在教学中,把教材作为认知对象的同时,能否将其转化为审美对象。通过诱发学生审美注意、丰富审美感知、展开审美想象,使学生产生审美愉悦。尤其是在课堂教学中,做到密与疏、浓与淡、断与续的和谐配合,使学生大脑既有高度的集中和紧张,又有疏散的舒张和憩息,以收到一张一弛之效。从而能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呈现出一种波澜起伏、婀娜多姿的曲线美,真正让受教育者乐呵呵地坐在教室里,高高兴兴地过日子。
  四是对塑造对象倾注一片真情。教师既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地对待学生和热爱学生;又要看到学生是处在半成熟、发展中的个体,需要对他们正确指导。“感人深者莫过于情”。作为一个教师,最大的过错莫过于对学生没有爱,而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失去学生对自己的爱。对塑造对象倾注一片真情,就会少一份“师道尊严”、多一点坦诚与共鸣。对塑造对象倾注一片真情,就会集中一切教育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用尽一切合理手段,想尽一切可行办法,在教育实践中做到“以人为本”,创造出最适合学生成长的教育环境。
  人们习惯于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来比喻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执著。的确,教师好比蜡烛,照亮了别人,燃烧了自己;教师好比春蚕,索取的是树叶,奉献的是生丝。然而在今天,不少人对“照亮别人,燃烧自己”的说法,认为是给教师职业蒙上了一层淡淡的灰色。似乎教师的劳动只是单纯地为学生成长而付出,似乎教师的劳动过程只是在不断耗费自己,而并非自身发展的过程。事实上,一根蜡烛无论多长,终将会燃烧殆尽。在科技发展一日千里的时代里,即使在今天是一个非常优秀的教师,如果不注意“充电”,也终究会因为知识、意识等的陈旧或匮乏而落后于时代。在当今这样的时代里,“走出师范门,便成教书人”,“好教师总是好教师”及“一次受教,终身任教”等观点已经有些过时。现代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点,树立以人为本、创新为重的教育价值观。因为“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只有困而后学,才能学得更扎实、更灵活和更实际。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今天不生活在未来,明天将生活在过去”。一个现代教师不应拿昨天的经验来禁锢自己,而要用明天的标准来规范自己的行为,紧跟时代,孜孜以求,勇于开拓,与时俱进。惟有如此,教师才能不仅仅只是“蜡烛”,不仅仅只是“园丁”,不仅仅具有“一桶水”,而是拥有一条奔涌不息的河流。教师在滋润受教育者心田的同时,自身的价值也会得到升华。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4-20 11:49
http://www.edu11.net/space.php?uid=78&do=blog&id=534325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4-20 11:53
http://www.xgrb.cn/bbs/read-htm-tid-356748.html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4-20 11:55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57ee4f0100sj0k.html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4-20 12:09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4e23f601019iq7.html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4-21 07:33
'?'☆''。*。*.。'☆*。。'?.☆.。'..*。*。..。  
.。'☆。' ■■■■■'☆*。.*?■■■■■■' .。'☆。'  
. 。' .. ■■■■■■■■'☆■■■■■■■■■.。' '  
''?。☆■■■■■■■■■■■■■■■■■■■■■''。☆  
.。 ■■□□□■■■■■■■■■■■■■■■■■■ .*?  
'☆ ■■□□□■■看了好贴就要回 ■■■■■■■■■.。  
.*?■■□□■■■■■看了好贴就要回!!!■■■■■■■''☆  
''☆■■□□■■■■■■■■■■■■■■■■■■.☆.  
.☆. ■■□□■■■■■■■■■■■■■■■■■.*?  
?'.. ■■■□□■■■ǐ ℉ighting ′.■■■■ 。''☆  
。''☆''。 ■■□□■■■■■■■■■■■ 。'。'☆''。  
*。..。'?'.。 ■□■■■■■■■■■ *。..☆。'?'.。  
☆''。*。*.。'?. ■■■■■■■■ ☆''。*..。。*.。'?.  
''。*。*.。'☆。'☆*。■■■■ ''。*。*.。'☆。'☆。  
.☆.。'. .*。*。. .。'?'■.☆.。'..*。..。*。..。'?'  
。'?'☆''。*。*.。'☆*。。'?.☆.。'..*。*。..。'?'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4-23 00:22
人教版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或习作教案与学生习作
教案与反思例说或习作  教案与反思辅导与例说  教案与反思辅导与例说
【一年级上册】【一年级下册】【二年级上册】二年级下册
1、“有趣的游戏”学生例说1、“春天在哪里”学生例说1、“秋游”学生例说
2、“我们的画”学生例说2、“我该怎么办”学生例说2、“我的想法”学生例说
3、“这样做不好”学生例说3、“我们身边的垃圾”学生例说3、“我们去‘旅游’”学生例说
4、“我会拼图”学生例说4、“续讲故事”学生例说4、“应该听谁的”学生例说
5、“该怎么办”学生例说5、“猜谜游戏”学生例说5、“合作”学生例说
6、“小兔运南瓜”学生例说6、“怎么过六一儿童节”学生例说6、“我想这样做”学生例说
武汉阅读、作文辅导>>7、“我该怎么做”学生例说7、“保护有益的小动物”学生例说
让作文教学与写作不再难!8、“未来的桥”学生例说8、“有趣的动物、植物”学生例说
【三年级上册】【三年级下册】【二年级下册】
1、我的课余生活学生习作1、家乡景物学生习作1、“春天里的发现”学生例说
2、熟悉的一个人学生习作2、家乡环境学生习作2、“伸出我们的双手”
学生例说
3、秋天的图画学生习作3、自我介绍学生习作3、“夸家乡”学生例说
4、观察日记学生习作4、自己拿手本领学生习作4、“我们的小制作”学生例说
5、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学生习作5、父母对自己的爱学生习作5、“奇妙的动物世界”学生例说
6、编写童话故事学生习作6、感兴趣东西想像作文学生习作6、“大家都来帮帮他”学生例说
【四年级上册】【四年级下册】7、“看图编完整故事”学生例说
1、自然景观学生习作1、校园一处景物学生习作8、“身边的科学”学生例说
2、我看到了___学生习作2、成长故事学生习作【六年级上册】
3、童话学生习作3、大自然启示学生习作把自己想象大自然一员学生作文
4、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学生习作4、战争照片想象作文学生习作自然界中音响想象作文学生例文
5、保护文物学生习作5、热爱生活的人和事学生习作祖国在我心中学生例文
6、感谢与安慰学生习作6、田园风光学生习作人们关爱的事学生例文
7、我们敬佩的一个人学生习作建议书辅导与例文
8、自由作文学生习作介绍小伙伴学生例文
【五年级上册】【五年级下册】小鸭和妈妈学生例文
1、“记一次辩论赛”学生作文1、给远方小朋友一封信学生习作自己喜欢的艺术品学生例文
2、“二十年回故乡”学生作文2、童年趣事学生习作【六年级下册】
3、“介绍物品”学生作文3、发言稿学生习作难忘第一次学生作文
4、座右铭给我的启示学生作文4、一件令你感动的事学生作文你有所感触的事物学生习作
5、父母的爱学生作文5、缩写学生习作漫画的意图和想法学生习作
6、感悟母爱学生作文6、给你印象深刻的一个人 学生习作民风民俗学生作文
7、读后感学生作文7、自由作文学生习作我的理想学生作文
英语语法经典视频>>学会生存学生作文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5-17 17:06
祝站学区姜窑小学王小军

2013年5月16-17日《小学作文教学研训班》

全 程 实 录

=49楼起

http://xnjyw.5d6d.net/thread-21374-1-1.html
要点:

--两天研训活动的概况;

--江帆/李蓓老师说话写话/习作展示课简案-微型讲座题纲-观课学员评课;

--17日下午‘受训学员说话写话-习作教学经验交流会’发言要点http://xnjyw.5d6d.net/thread-63184-1-1.html辑录。
作者: 王小军    时间: 2013-5-18 14:54
2013年5月16-17日:
《孝南区小学语文教师-作文教学研训班》
活动安排:


5月16日上午:
本次‘研训班’学术主持/区教研室小语教研员管季超先生在区电大礼堂进行小学作文研究文献解析http://www.taihainet.com/news/jiaoyu/xmjy/2012-06-28/871087.html向参训的114名学员介绍了白金声 、薛瑞萍两位教师的教学经验和做法。
http://xnjyw.5d6d.net/thread-61477-1-1.html



5月16日下午:
由三里棚学校的江帆老师现场展示了一节完整的二年级说话写话教学课例。

5月17日上午:


由三里棚学校的李蓓老师现场展示了一节五年级的命题作文教学课例。参训教师围绕自己教学的经验、教学中的困惑和课堂点评三个方面进行了现场写作准备。

5月17日下午:


筛选出近20位位教师的交流稿,进行现场交流,并对10余位教师的优秀做法现场进行了推介。

   本次活动简洁有实效。以推广实际经验,解决实际问题为活动指向。

作者: 王小军    时间: 2013-5-18 15:06
薛瑞萍老师谈阅读

在接触儿童阅读之前,我认为的经典就是论语、孟子、庄子道德经那样的书。接触了儿童文学之后,我眼中的经典有了拓展。
对于父母和老师来说,要想帮助儿童,前提是你要了解儿童。在中国,了解儿童的一个捷径,就是读经典的儿童文学作品,比如《长袜子皮皮》,比如《小飞侠彼得潘》。
《我和爷爷的建筑之旅》是一个来自韩国的数学图画书,我们来看看,他们是怎么给孩子上数学课的:爷爷是个设计师,家里的房子,是他亲手设计和建造的。爷爷告诉孙子:结实的、舒适的、坚固的、漂亮的房屋,要能够站立在地面上,前提是有科学的数学来作为支撑。
爷爷带着孙子看各种各样的建筑物,给他上数学课。很多孩子可能都会问:为什么城市里的房子,方块比较多。爷爷告诉他:同样的面积,砌成一个个方块,切割出来的空间最多。也有不一样的建筑,比如帕特农神庙。帕特农神庙能够屹立千年,魅力不衰,除了古希腊的神话赋予了它魅力,更重要的是,它最多运用了黄金分割的原理,特别耐看。
这本书最好的地方是故事的最后,孩子也画了一幅图形——他要给小狗建一个窝,规整的图形,准确的数字……
阅读,原来可以这样轻松、有趣。
有一个观念,是我相信的:美育之外无德育。空洞的说教是无用的。
《小黑鱼》这个故事,是我心目中的经典,它是一个英雄成长的故事,也是儿童成长的故事。
在大海的一个角落里,住着一群快乐的小鱼。他们都是红色的,只有一条是黑色的,黑得就像菜淡壳,它叫小黑鱼。他比他的兄弟姐妹们游得都要快。游得快,这很重要。当英雄,是要有先天禀赋的。
一个可怕的日子,从海浪里突然冲出一条又快、又凶、又饿的金枪鱼。他一口就把所有小红鱼都吞到肚子里,只有小黑鱼逃走了。他逃到了大海深处,既害怕,又孤独,伤心极了。
偌大一个海洋,怎么可能只有它一条小鱼?有孩子说:这实际上画的是,小黑鱼经历惨变之后,大脑里一片空白,觉得全宇宙只剩下了自己,它落入了彻底的孤独和寒冷之中。
我又问孩子:你猜,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孩子说:接下来,会有一条老黑鱼,一只海龟,或者一只同样吓傻了的小黑鱼。
我们的孩子已经被教育惯了——凡事的依靠,向外寻找力量。而很少被告诉:一个人最可靠的力量源泉,是自己。没有一条老鱼来收养它,也没有朋友来陪伴它。小黑鱼最终实现了心灵的修复,在孤独中得到了成长——
大海的深处,到处是各种各样奇妙的生命。小黑鱼勇毅地看着。注意这个“看”很重要,有时见识比知识还重要。在孤独中,陪伴了、滋养了、修复了、强大了小黑鱼的,是它所看到的——
水母像彩虹果冻。大龙虾走起路来像水下行走的机器,怪鱼像被一根看不见的线牵着,森林似的海草长在糖果般的礁石上,鳗鱼有多长,连他自己也搞不清,海葵像粉红色的棕榈树,在水底飘摇。
这本书一共有14幅图,小黑鱼自己孤独地在海底游的,一共有7幅。在悠长而孤独的日子里,在众多奇妙生命的包围中,他慢慢学会了独立生活的能力、战胜孤独的勇气。
后来,他看到了一群和自己一样的小鱼,躲在礁石和海草的影子里。小黑鱼说:“来游吧,一起玩儿,到处看看!”“不行,”小红鱼说,“大鱼会把我们通通吃掉的!”“可是,你们不能老躲在那儿吧?”小黑鱼说:“我们一定要想想办法。”小黑鱼想啊想,想啊,想啊。突然,他说:“有了!”“我们可以游在一起,变成海里最大的一条鱼!”
他教他们各就各位,紧紧地游在一起。等到他们可以游得像一条大鱼了,小黑鱼说:“我来当眼睛。”
最后一页,让人觉得扬眉吐气:他们在清凉的早上游,在阳光灿烂的中午游,把大鱼都吓跑了!
故事结束了,一个问题您可以很自然地问孩子: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孩子们几乎异口同声地回答:团结就是力量。
果真如此吗?鱼群一共出现三次,第一次是一群小红鱼,可是被大鱼吃了;一次是一群小红鱼,他们也很团结,可是一辈子生活在海草和礁石的阴影里;最后,那条游成海洋里最大的一条鱼的鱼群,才能快乐地游着。
我告诉孩子们:我们所坚守的真善美,未必能给我们带来幸福和快乐。有时,你的坚持会让你落入寒冷和孤独,大家都嘲笑你、讽刺你。那时的团结,意味着同流合污,意味着屈服。你的拯救在哪里,光明和热烈在哪里?拯救依旧在,那就是:只要世界还有美,只要你对美的事物还有感受,你就能独自实现成长,成长为英雄,最终回到人群中来,并得到英雄应有的尊荣、鼓励和爱戴。
阅读在今天对孩子来说特别重要,因为我们的世界曾经是健康、清新、温馨、美好的,也应当健康、清新、温馨、美好。美好的书,是对那个世界完整的记忆,是对我们应该生活在其中的那个美好世界的蓝图。
孩子持续阅读的热情从哪里来?
一、父母、教师,首先要做一个发自内心的、热爱阅读的人
三四年级的时候,班里的男孩子可能染上了一种坏习惯:说脏话、骂人。很多好孩子,他是不愿意说脏话的,他是被胁迫着,加入了讲脏话的行列。我给孩子们讲了一个佛典——
佛弟子问佛陀:佛祖,你死去之后,如果有人辱骂我们,诽谤我们,我该怎么办?
佛祖:默而屏之。
佛弟子:那我不是被骂着了,不是很吃亏吗?
佛祖:如果有一个人,送东西给你,而你不接,东西最终在哪里?
佛弟子:还在他手上。
我问学生:你们听懂老师的意思了吗?孩子们能够理解,但你要让他们自己说出来,并且一遍一遍地反复,直到成为班里的集体无意识。
师:如果有人骂你,你不睬他,会怎么样?
生:口口声声,他在骂自己。
反复念诵。佛经里有“三嗔”,重要的话要说三遍。三是一个伟大的数字:“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当然以后还有一些孩子会说脏话,因为他有一个爱说脏话,不说脏字就不能怎么说话的父母,我奈何他不得。教育不是万能的,竭尽全力就是成功。
二、班级一定要有公共书库
以二年级为例:
抱抱丛书,一套10本,每本15元钱。我给家长写信:您一个学期,交给我15元钱,孩子能够得到这本书,借阅到同一套的其他9本书。买书时有折扣,节余下来的钱,用来购买其他图书,填充班级书库。
《朗读手册》说,要想让孩子爱上阅读,唯一而且最重要的方式,就是为孩子大声朗读起来。我只给孩子读了《小巴掌童话》中的一篇《打架》,孩子就喜欢上了这本书:
两头獾,不知道为什么,就打起架来了。男孩子之间打架,往往是不需要理由的。
熊问:打真的,还是打假的?
獾说:打真的。
熊说:我来当裁判。
“预备——暂停!把你们的零用钱给我!”
獾说:岂有此理,你看我们打架,还要我们交钱!熊说:打真的,就会有人流鼻血,就需要看医生,看医生需要花钱。獾想了想,挺有道理,把钱交给了熊。
“预备——暂停,把褂子脱下来。”打真的,会把扣子扯下来,需要妈妈缝。脱就脱!
“预备——暂停,把裤子脱下来。”打真的,有可能滚到地上,弄脏裤子。獾乖乖地把裤子脱了下来。
“预备——暂停,把背心脱下来。”你们会把背心扯断,妈妈会担心。
秋风萧瑟,现在,獾的身上只剩下了裤衩。
“预备——打!”很奇怪,两只獾看着熊,不打了。熊问:你们为什么不打了?獾说:好奇怪,我们也不知道为什么,突然就不想打了。
熊说:好吧,就不打了。来,把背心穿上,没有扯断;裤子穿上,干干净净的;褂子穿上,一个扣子都没有掉;零用钱拿上,买自己想买的东西。
两只獾,互相看着,最后拥在了一起,发自肺腑地说:啊,不打架真好。
这样的小故事,值得学生读,也值得老师读。
接下来这本书,是三年级读的:晚安故事《九只老鼠藏起来》
同样的办法:一个孩子买一本,多余的钱买其他书,全班共享。现在班里还有两个家长不配合。我在工作日志里说:从理智上说,有两个孩子不买,万一有人查下来,可以证明我是自愿的;从感情上说,我真的很难喜欢这两个孩子。我可以同情他们,但是我知道,一个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百分之八九十的因素决定于他的父母是一个怎样的人。
公正的教育拒绝机械意义上的一视同仁。我要做的,是尽自己的力量,去点燃他、呼唤他、启迪他、生发他。同样的心血,你把一滴水浇灌在一个孩子身上,他可以成长为一棵大树;你把所有的水都浇注在另一个学生身上,却落入了他爸爸妈妈造成的荒漠中。哪个更有价值?老师,要在公平的前提下,有选择地付出。
三四年级以后,学生,尤其是男孩子对科学知识充满了兴趣。《神奇校车》是我目前见到的最好的科普书籍。
弗瑞丝小姐的每一节科学课,都是惊险有趣的探险。最有趣的是:她上什么课就穿什么衣服,比如上昆虫课的时候,她的衣服上都是苍蝇、蚊子和青蛙,耳环还是蜻蜓形状的。
这么好的老师,我们理所当然地以为,班上的孩子会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但实际上,真孩子往往都是没心没肺的。弗瑞丝的学生,从来没有感激他们的老师,反而在抱怨:我们的老师,能不能正常一点!
优质的教育,未必此时此刻就让你的学生感激,优质的教育,此时此刻可能会让你的学生和家长不理解、充满抱怨,甚至愤怒。
想建立班级图书库,又不用让家长直接交钱。有一个办法,就是老师在班里给孩子读书,一本书,读过一两个片段后,就有人感兴趣,就有家长去购买。
这一套书,我在班里说过一次,很多孩子都买了。
《不一样的卡梅拉》,它的第一本非常好——《我想去看海》
年轻的母鸡们,在妈妈的指导下,下他们“鸡生”的第一颗蛋。
逆反的卡梅拉不愿意。她说:我有我的理想,我绝不做平庸的母鸡,我想去看海。这简直是非分之想。于是,卡梅拉得到了应有待遇——她被怒气冲冲的爸爸揪了回来:跟我回去,老老实实地跟着你妈学下蛋!
卡梅拉很了不起,她真的出发了,并且来到了海边。在海上,卡梅拉遇到了哥伦布船长。哥伦布很久没有喝到新鲜的鸡汤了,他说:我要把你煮着吃了。卡梅拉说:我一天给你下一个蛋,作为早餐,什么时候你吃烦了,再吃我好不好?
可问题是:她不会下蛋!下面的这幅图,孩子们喜欢极了——
卡梅拉用了各种各样的姿势来下蛋:蹲着下、跳着下、翻着跟斗下、倒立着下……是母鸡,你就得下蛋。就像你是学生,你就得学习一样。有很多人总要等到生死关头,才知道该学的没有学。好在下蛋不是特别困难的事情,“噗——”一个蛋顺利地生下来了。
到了第31天,卡梅拉随着船来到了美洲大陆,在这里,她爱上了一只美洲火鸡,并且生了一个孩子——卡梅利多。卡梅拉多是一只小公鸡,他的本职是打鸣,但他说不,他说:我想有一颗星星。
优质的图画书,是0-99岁都可以读的,它能给我们童心。
三、孩子的阅读时间从哪里来
从儿子很小的时候,我就告诉他:我对成绩的要求,建立在三个充足的基础之上——充足的睡眠,充足的户外活动,充足的阅读。有了这三个条件的孩子,他身心健康、视野开阔,是走到哪里都可以让我们放心的。
要想让孩子爱上读书,有持续的阅读热情,一定要把读书课排到课程表中来,要让孩子有课外阅读的时间。有一件保底的事情,就是日有所诵,每天10分钟。
一年级的诵读,建议从童谣童诗开始。孩子在快乐的背诵中就可以认识很多字。
走路爸爸抱着走,吃饭妈妈喂进口,天长长,日久久,宝宝变成小木偶。
(大家跟读)
当你笑的时候,你失去了旧我,而融进了一个美好的,有童趣的世界。
地脏了,我来扫。针掉了,我来找。妈妈妈妈辛苦了,我做的事情也不少。
长城长,长城宽,长城是条大扁担。一头挑着山海关,一头挑着嘉峪关。大山伯伯腰板硬,一挺就是几百年。
什么叫熏陶,它在心理学上又叫内模仿。当孩子诵读着这样的诗时,他们的坐姿也是正确的,腰板是挺直的。因为会有一股浩然正气,充斥在他们心间。
日有所诵,坚持不断。现在我带的孩子们五年级了,已经开始背诵《蒹葭》和《离骚》。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回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什么是经典,童谣里也有经典。在修辞手法中最难的是顶针:下一句的开头正好是前一句的结尾。我认为世界上最好的顶针用法就是这首儿歌:
唐僧骑马咚了个咚,后面跟着孙悟空。孙悟空,跑得快,后面跟着猪八戒。猪八戒,鼻子长,后面跟着沙和尚。沙和尚,挑着罗,后面跟着老妖婆。老妖婆,心最毒,要吃唐僧和老猪。唐僧老猪真糊涂,是人是妖分不出。分不出,上了当。多亏孙悟空眼睛亮。孙悟空,眼睛亮。眼睛亮,冒金光,高高举起金箍棒。金箍棒,有力量,妖魔鬼怪全扫光。
作者: 王小军    时间: 2013-5-18 15:07
当然,我们班的学生也有一个缺陷,因为我们错过了一些东西。我今天特意带来了二年级的《日有所诵》,里面有对韵。
天对地,室对家,落日对流霞。黄莺对翠鸟,甜菜对苦瓜。狗尾草,鸡冠花,白鹭对乌鸦。门前栽果树,塘里养鱼虾。有时两点三点雨,到处十枝五枝花。
对子是中国的特色。学生记下了这些东西,对将来的古诗文学习和赏析,都会很有帮助。
我不会写儿童诗,但我的学生会写。我们来看一个男生写的日记——《我生病了》
“吃药。”“不吃药。”“不吃药,我就揍你。”“揍就揍!”
“吃药。”“不吃药。”“不吃药,我就不要你了。”“不要就不要!”
“吃药”。“不吃药”。“不吃药,我就打电话告诉你们薛老师。”“妈妈,我要吃药!”
一个女孩这样写——《世界上的,最美丽的事情》
“亲爱的妈妈,可不可以为我做一件,世界上的,最美妙的事情?”
“亲爱的云儿,那是怎样一件世界上的,最美妙的事情?”
“让我出去玩一整天,那就是石阶上的,最美妙的事情”
我很高兴,在日记中读到的孩子,是真正的孩子。我们经常把活泼童真和油滑混在一起。很多孩子喜欢看马小跳,马小跳是一个染上了成人种种恶习的,被庸俗化了的孩子。我们可以推荐孩子看《长袜子皮皮》,比一比不同调皮的孩子是怎样的。
日有所诵,是保底的。一年级做起,一切都会不同。如果是从高年级开始,就适当地往下降一两个年级。有的需要孩子背,有的只需要读熟就行。
但这些还是不够的。每周的学习,应当从朗读开始。《全阅读》是专门为教师在课堂上发生为孩子朗读而编写的读本。像《夏洛的网》《长袜子皮皮》,学生是自己就可以阅读的,但这样的文章,需要老师带着孩子,在教室里朗读。
不管怎样,总是爱着他们
如果人们不讲道理,思想谬误,自我中心,不管怎样,总是爱着他们。
如果你做善事,人们说你自私自利,别有用心,不管怎样,总要做善事。
如果你成功了,你的身边就会有假的朋友和真的敌人,不管怎样,总是要成功。
你所做的善事,明天就会被忘记,不管怎样,总是要做善事。
诚实与坦率会使你易受攻击,不管怎样,总是要诚实与坦率。
人们确实需要帮助,你若是帮助了他们,他们反而攻击你,不管怎样,总是要帮助。
把你所拥有的最好的一切献给这个世界,你反而可能被踢掉牙齿。不管怎样,总要把最美好的一切献给世界。
你耗费数年所建设的一切可能毁于一旦,不管怎样,总是要建设。
诵读的好处,是在这个不信神的世界,通过诵读把教室变成教堂,变成圣殿,传播铭记这些高贵的字眼,。遇到事情的时候,全班同学都说:不管怎样,总要诚实与坦率;不管怎样,总要做善事。
接下来,我又带着孩子们读了这本书——《夸父追日》。
北方有一座大山,寒冷,因为太阳神羲和每日巡天走过的道路不经过这里。
夸父要去追逐日光,他的同胞嘲笑、劝阻他。夸父不听,自己上路了。
画面越来越温暖,阳光洒在夸父身上。他向前走,累了,就折下一根桃枝做手杖。
夸父口渴了,他一口喝干了黄河,一口喝干了渭河。
终于,看到了太阳。夸父向太阳诉说着自己的心愿,然后倒地而死,他的手杖,化成一片桃林,为后来追求光明的人提供阴凉、解渴。
在这幅图中,下面是一大片红色。我问孩子该如何解释,孩子们告诉说:这是血、是生命、是太阳、是泥土。我进行补充:巨人夸父,他是活活渴死的。他的血液融入阳光,又随阳光,照耀大地,于是这块大地上,花木葱茏、鸟语花香。
我最喜欢的地方是——在最后,它把七幅图放在了一起,这时,我们才发现:图画书的价值,首先在于图画,图画传达出来的视觉震撼:从皑皑白雪的寒冷,一点火光,到最后大片红色的温暖,就像一首歌,越唱越气势磅礴。
四、充分相信和利用家长的力量
老师要确信:家长比你还希望他的孩子好。所以,不要怀疑他希望孩子好的那颗心。
从一年级开始,我给我们班的家长布置作业:一个学期,哪怕只和学生共读一次,哪怕只读一个故事,把它写下来。很多家长很为难,被迫写。
有一个叫朱胜宝的学生家长,他是一个生活拮据的穷苦农民。三年级第一次交作业,他写的是:《如何培养蘑菇》,摘抄的一本书的序言,600多字。他说:我初二就辍学了。除了领工资时签自己的名字,很久没有提笔写字了。但是我不能不写,因为你会罚我的孩子。我在家里找和教育相关的书,终于找到前几年农业技术推广站发放的一本书,我发现它的序言和教育相关:培养蘑菇是培养,培养孩子也是培养,于是我就把它抄下来了。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有责任感的老师,在那偏僻的荒村,应该是文明的火炬。不仅照亮了学生,也照亮了学生所在的家庭以及周围的环境。
朱胜宝现在已经热爱上写作了,隔三差五,还会把自己的文章让女儿拿过来给我看。
2008年4月12日,星期三,世界阅读日。期中考试之后,全校开家长会。家长会上,我准备了4600字的发言。
我认为,家长会开得好,可以解决很多问题。因为所有的家长聚在一起,他们的心被你点燃了,你一定要珍惜。
家长会上,我告诉家长,我在带着你们的孩子做什么,希望得到你们什么样的支持。给他们讲《小黑鱼》的故事,告诉他们,成功的家庭教育应该是什么样的——不是孩子上了什么名牌大学,而是哪怕您的孩子是清洁工、是擦鞋的、是买菜的,他凭着自己勤恳、正直、清廉的劳动,也能养活自己,服务别人,不是父母的羞辱和社会的负担。
可是,这个世界到处是凶险、诱惑和黑暗,孩子随时可能掉进黑暗和漩涡。如何才能让孩子走正道,那就是尽我们的力量,让孩子从小接触好书,热爱美好的事物。
一至五年级,语文课上,让孩子休息时,我都会放一些背景音乐。在教室里,应该放一些柔软的,能够让孩子静下来的音乐,《平沙落雁》《渔舟唱晚》《命运交响曲》《阳光三叠》等等。2008年4月20日前一两个星期,我带孩子们反复听的是电影《指环王》的主题曲,是Enya唱的《可能》。
家长会上,我让家长听。在美妙的音乐声中,我这样对家长说——
在座的父母,我们是普通的工人,普通的农民,普通的农民工,如果不是因为孩子,如果不是因为孩子聚到教室里的家长会,一生一世,我们能有几次这样的机会——64个人,同在一个教室,同看一本书,同听一首歌。我是深爱阅读、深爱音乐的。然而,独自享受的快乐,总也不能和师生共同沉浸的幸福相提并论。一个班的人,同诵一首诗,同看一本图画书,同听一首天籁的好歌,这是什么感觉,这是海洋里的一群红鱼,游成海洋里最大的一条大鱼的感觉。如果这种感觉足够充沛,足够有力,如果这种感觉,是儿童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那么今天,他在教室里看到、听到、享受到的一切,都将作为饱满的种子、优质的煤炭,埋藏在生命的深处。将来,机会到了,种子自会生根发芽,长叶开花;将来,如果他落到了寒冷和孤独的境地,他会靠自身的光和热,驱赶了寒冷和黑暗,战胜了寒冷和黑暗。
将来,机会来了,种子会生根发芽,长叶开花;将来,如果他落到了寒冷和孤独的境地,煤炭自会熊熊燃烧,孩子自会靠了自身的光和热,驱赶了寒冷和黑暗,战胜了寒冷和黑暗。





小日记成就大文章 

程韶荣

——日记特色学校广山中学
据东台教育网426发布:兄弟学校共携手  日记花开更灿烂 ——富安中学来我校参观交流

为加强日记文化建设,营造勤学善思的学习氛围,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419日下午 ,富安中学丁中荣校长带领该校领导和骨干教师共8人,到广山中学参观日记长廊、交流日记教育体会。  

下午,丁校长一行到达后,在广山中学校长吴树江,副校长薛宗林、任高龙的陪同下,饶有兴趣地参观了“日记长廊”、“日记之窗”和“日记条屏”,来宾们对学校浓厚的日记文化氛围赞不绝口,并纷纷在日记景观前留影。  

随后,双方在二楼会议室进行了深度交流。首先,吴志勇副主任向来访嘉宾作了题为《小日记成就大文章》的专题介绍;随后双方学校就日记教育展开了探讨;最后,双方都希望两校能多加强交流学习,为把东台打造成“日记大市”、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再做贡献。  

广山中学作为东台市教育局公布的日记教育特色学校,始终致力于打造日记教育特色、促进学校内涵发展这一目标,在日记教育的引领下,该校勤学善思的学习氛围日益浓厚,教学质量位居全市上游,学校日记教育在市内外产生一定的影响,近年来先后有北京、山东、浙江、南京、盐城等地领导专家来校参观指导。

附东台市五烈镇广山中学吴志勇在日记交流会上的介绍——
小日记成就大文章

很高兴能够有机会给盐城市农村初中的排头兵——富安中学介绍我校开展日记教育的情况;十分高兴,因为日记我们坐在了一起,共同交流日记教育感受,共同培育日记之花。

一、引子


【出示图片】 曾几何时,广中师生为实现人生的憧憬而困惑着:谁不想成为成功的教师,谁不想成为理想的学生;然而太多的是我们辛辛苦苦但不快乐,忙忙碌碌却平平庸庸。他们思考,他们探索。蓦然间,终于“找到了日记这个非常好的教育方法——朱永新”。【出示图片】伴随着日记,学校已逐步形成勤读书、勤做事、勤思考、勤练笔的良好风气。这种风气,不但使学校各项工作不断登上新台阶,而且使师生的精神风貌得以焕发,显示了不甘平庸、锐意进取的精神。可以说,日记提升了师生的素养,摆渡了师生的灵魂,是点燃师生精神的火把。
【出示图片】我校打造日记教育特色情况回顾
二、【出示图片】从一个班到全校
“日记风”来了


我们学校日记教学的历史,要从2003年9月说起。当时全校只有初二(3)班开始尝试日记教学,进行了不到两个月,他们就编印了班级日记专刊。【出示社刊图片】后来,这本由学校油印、同学们自己装订的小册子,在全市进行了交流,获得了广泛赞誉。程韶荣老师都在他的两部日记专著中选用了不少内容。就这样,不知不觉中,全校同学都写起了日记,也都爱上了日记。
很快,不少老师、同学就从写日记中获得了“甜头”。有的同学的日记册,在东台市的优秀日记册评比中得了奖;有的同学的作品在《青少年日记》等刊物公开发表了。【出示《日记》图片】《日记》杂志社还开设了“江苏省东台市广山镇中学日记专栏”刊登同学们的优秀日记。
三、【出示图片】确立特色 日记花开更灿烂

在学校发展过程中,我们有过困惑:引领教师成功的路径是什么,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抓手是什么,学校特色发展的合适载体是什么。经过思考,并对我校学生进行实际考证,我们发现,【出示图片】
日记的过程,不仅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过程,也是对自己的思想进行总结、检讨、认识、再认识、升华的过程,是对师生品格的教育、思想的提炼的过程。
意识到这一点的学校,确定走日记教育特色之路,通过日记教育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在小小的日记上做起了大文章。
(一)【出示图片】精心包装引发写作欲望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一本装饰精美的日记本,一定会让人有一个好心情走进日记,就会比较认真的书写日记。
【出示图片】在封面题上一个富有文学色彩的日记本名字。

名字如《拾夕集》、《心路》、《纳川集》、《流星语》、《花样年华》、《留美集》、《品茗轩》、 《风铃草》、《留逝集》、《垒石集》、《夏蝉吟梦》等等。
在扉页自撰或摘录一句勉励自己做人或坚持写日记格言。如:美好生活从现在开始,学习语文从日记开始;志在山顶,才不会半坡停下;成功往往就在人们放弃拼搏后不久;阳光的味道,封存于日记,便一天天不会变老等等。
【出示图片】在正文之前写上序言。

序言主要谈谈自己对日记的认识、以后的打算等等。请看我班两个学生的序言:


【出示图片】
《小小的我》自序





【出示图片】
《挽留集》自序

另外,还可以给日记编一个目录,在内页贴上或自画小的装饰图案【出示装饰图片】,在一本日记的最后写上“后记”等等。如此,写日记就像是在编书了,文章版面美了,书写也会更工整、内容也不会马虎了。
(二)【出示图片】写日记,不仅仅是语文的事
【出示图片】全校师生人人参与,班班开设日记课。
【出示】我校所有班级全部进行日记教学。班主任主要抓周记,针对周记中暴露的学生心理障碍进行疏导,针对周记中反映的班级管理漏洞进行查补。语文老师主要抓日记,坚持每天批改日记,并及时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指导。全体教师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坚持写教育日记、教学反思,这其中既有学校干部也有普通教师,既有文科教师也有理科教师。

【出示校长日记】
20061216  星期五

点燃师生精神的火把

广山镇中学校长  潘春良




20101018  星期一
有一种爱叫信任
广山中学校长  陈卫忠

2011年9月8日
星期四

这也是和谐的声音
广山中学校长 吴树江






【出示教师日记】
【出示仇银忠和程教研的合影】

东台市教研室还编印了我校老师的教育日记选,在全市交流。【出示吴志勇老师日记选】
【出示图片】对于我们学校的学生来说,“生活处处皆日记”。学校里开设的每一门课,都能与和日记紧密结合,这样有利于巩固所学知识,让调动同学们的一切感官,多方位地去感受生活,诱发灵感,产生联想。于是,同学们不仅写起了双语日记,还写起了数学日记、物理日记、化学日记、综合实践日记。

【出示化学日记】
——我认识了你

殷小丽
9月13日 星期二 晴



(三)
【出示图片】教师、学生、家长同写“成长日记”
【出示图片】教育需要对话,没有对话,就没有交流,也就没有教育。在平时的教学中、家庭的教育中,学生往往因腼腆、胆怯、或没有合适的场合和时间而失去了与老师、家长对话的机会;学校和家庭间因缺少必要的平台而缺少深层次的沟通。这时对话的一种形式——书面交流的优越性便显现出来。“成长日记”就是一种书面交流形式,它是教师、学生、家长情感交流的重要方式和途径之一,教师帮助学生在慢慢的成长,学生也帮助教师在成长,而家长的家教水平也在提高,因而取名“成长日记”。伴随着“成长日记”,教师、学生、家长在共同成长。

成长日记还能提高家长的家教艺术。要写好日记,家长就要对自己的教育行为进行反思,而这种反思就是家长提高的过程。请看以为家长在知道孩子考试考砸后的日记——
【出示家长日记】冲动是魔鬼

刘童家长 刘友峰

家长和学生还可以通过“成长日记”加深了解、增强沟通。下面是一对父子关于家长会的日记。
父亲是这样写的:
给孩子信心
任兆鹏家长 任天明
今天我参加儿子的家长会。在会上老师对儿子在校的表现再次给予了很
学生是这样写的:
往事难忘

任兆鹏
成长日记有效地使学生、家长在亲自参与中,体会到自己是孩子成长中不可或缺的一员,它有助于学生规范自己的行为,有助于老师调整班管策略,有助于家长反思家教方法。

(四)【出示图片】开展多种活动,丰富日记写作内容。
   加强日记写作的交流和指导。学校除了校内老师对学生的日记进行指导外,还经常性的邀请全国各地的名师、专家来校指导。【出示图片】山东诸城日记研究会会长、日记名师管炳圣,江苏省高校社团联合会会长于潇、《校园文学》报主编顾诗平等都亲临我校指导。日记专家程韶荣老师多次来校进行作文、日记讲座。【出示在大门的照片】523上午,日记研究专家于晓明先生在省特级教师、日记教育研究专家程韶荣和教研员戴贤泽的陪同下来我校参观指导。同时,我校老师也走出去,向日记教育先进学校学习取经,从而增强日记指导的有效性。
  努力为师生提供展示的平台。为了激发同学们的写作兴趣,学校每年评选一次优秀日记册,对获奖学生颁发证书和奖品,并通过广播、墙报大加表扬;每年编印一次日记专辑,促进了日记在校园的繁荣,提高了同学们的写作水平。学校文学社社刊《槐园》每年编印一次日记专辑,为学生优秀日记的展示提供平台。
开展日记课题研究,为日记教育提供理论支撑。2005年,学校老师参加了市局教研室组织的“师生共写日记”课题。2009年10月,学校申报了中国教育学会“日记与学生成长关系研究”的子课题的研究。去年我有幸在结题会上作了交流。朱永新、魏书生等专家都曾在这个讲台上讲过。
《东台日报》早在2006年就报道了我校开展日记教育的情况;今年58日,《江苏科技报》“今日教育”栏目,用整版的篇幅报道了我校日记教育特色情况。

(五)、营造日记氛围,激发写作兴趣。为彰显学校的日记特色,营造日记氛围,学校筹建了百米日记长廊、日记之窗、日记条屏、日记亭。日记长廊中始建于2005年,每年更换一次。当你步入学校大门,它便如一道绚丽多姿的风景线赫然呈现于你的眼前。长廊长达百余米,横贯于校园东北侧。长廊图文并茂、内涵丰富,在琉璃瓦的装扮下更显得典雅气派、熠熠生辉。【出示图片】长廊由31块版面组成,栏目包括卷首语、名人日记、校友日记、家长日记、师生日记、结束语等。师生徜徉其中,日记的气息扑面而来。
2011年,我校在日记园中建了日记亭。【出示图片】日记亭展示的是日记名言。
日记之窗由日记前言、日记故事、日记励志、日记益智、日记健身、日记感言、日记名言、日记题词共八个部分组成。透过这扇窗子,让人们看到日记的无限魅力。
【日记条屏】展示的是师生的日记作品
营造了日记氛围,于是同学们常常在咀嚼品味,家长们也纷纷驻足欣赏,日记成了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漫步其中,犹如走进文化大观园,浓郁的书香气息扑面而来,在这里可以跨越时空,与历史对话、与世界交流;可以聆听古今关于日记的良训、感受中外名人坚持日记长跑的毅力;可以领略到水乡学子与日记的一片深情,亦可以感悟到全校师生与日记作伴的无穷乐趣。
【出示】日记不仅是校园中一道独特而亮丽的风景,更体现了学校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要素的校本教研策略。全校师生伴随着日记,不断读书、实践、反思,享受着成长的快乐。日记正发挥着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等作用,为学校的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日记教育的几点体会
【出示】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也是学校个性魅力与办学特色的体现。因为学校不仅是传承知识的场所,更是培养学生精神气质的圣地。基于此,我校在紧紧围绕“谐、思”这一校园文化的核心做足文章的同时,下力气、多层面地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建设活动,尤其凸显日记促进学校发展的功效。
1 让日记文化成为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全力打造和谐的校园生态文化。
优美的校园生态,不仅给人以赏心悦目的美的享受,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师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并强化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境意识。因此,我校一直把生态文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日常工作抓紧抓实。学校校园环境雅致,而引人注目的百米日记长廊、日记之窗等更添几许书香气息,师生徜徉其中能感受到浓郁的日记写作气息扑面而来,留连其中受到文化的感染。
2、利用日记培育校园精神,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
校园精神是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的灵魂,是育人目标的高度概括。校园精神不但是对学校传统的继承和发展,表现为师生共同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和工作目标。为培育严谨求真、勤奋拓新的校园精神,通过展示伟人日记、名人日记、桑梓日记、同学日记等,增强师生对校园精神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从而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
3、以日记为载体,积极营造勤学善思的校园学习氛围。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我校始终引导师生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
教师的立身之本是学习、是终身学习。为保证教师有书可读,学校积极购买和奖励教师个人购买各类教育教学书籍;学校定期组织读书交流会、班主任工作论坛、教育日记评比、编印教师教育日记选等,努力使教师养成勤读书、善思考的习惯。学校日记长廊上有句话:【出示图片】“写吧,只有写,你才会写”,不去写,就不会去思考,不去思考就不可能创新。学校积极倡导“教育反思”,强调青年教师认真撰写教学随笔,每天反思1小时,想一想教学的得与失;积极宣传【出示图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从而激发教师反思的内驱力。
多年来,学校一直注重培养学生写日记的好习惯,并称之为“道德长跑”——也就是让学生在日记中提高写作水平,在日记中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
4、促进学生心灵的自我反思,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终生发展服务。
中国著名美学家蒋孔阳先生生说:“写日记,是审视和欣赏人生。”广山中学持之以恒的日记热使全校师生人人养成利用日记反思自己洗刷灵魂的习惯,进而也为全校带出勤读书、勤做好事、勤思考、勤写作的良好风气。【出示图片】“耐力也是一种智慧。——余映潮”
日记自然会促使全校进一步营造师生共写日记的氛围,并以日记为依托,来塑造一群反思型的教师,一批善于思考的新生代,或者说把广山镇中学打造成一个以思考为特色的现代文化校园。
由于日记,同学们变了,变得更善于观察和表达,变得意志更加坚强、理想更加高远;由于日记,老师们变了,变得更有精神、更有追求,与学生的交往中更善于走进学生的心灵以求以心灵赢得心灵,在课堂教学中,更追求艺术,在师生共享中享受学习的幸福。













作者: 王小军    时间: 2013-5-18 18:35
时间:2013年5月17日下午 星期五
地点:孝南区三里棚学校
活动内容:小学作文教学研训班《受训学员说话写话.习作教学经验交流会》



评课
杨店镇浐川小学:杨卉敏
江老师的低段写话习作教学这节课,让人耳目一新,大开眼界。首先是江老师的课前准备十分充分,象声词游戏引入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兴趣特点,一下子就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其次,江老师这次写话教学目标明确,主要是象声词的运用和用不同的词语表达相同的意思两个训练点,内容比较简单不繁杂,学生易于接受。
江老师本节课最大的亮点是绘本的运用,农村许多语文教师在写话习作训练中往往忽略了这点,一般就是练习册或课本中有图的写话训练,只是就图讲图。学生见得少,练的更少,写话结果可想而知。而江老师运用了学生都喜欢的绘本,一是激发学生兴趣,调动了学习积极性,这样让学生轻轻松松在看连环画的过程中完成了学习任务,课堂就不显得枯燥无味。抓住低年级学生年龄特点,用他们喜欢的方式,教给他们知识和技能,这应该是我们所有老师应该学习的。
从两位老师的课来看,较好学生作文非一日之功,而是一个系统的、长期的工作。也让我体会到作文教学不再是那么神秘、那么难教,只要做到课前准备充分、训练目标明确,让习作更贴近学生生活,那习作教学离成功就不远了。

评课
陡岗中心小学:林之燕
江老师的课生动有趣,教学方法体现的了新课标要求,尤其是能够很好的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到课的堂上。江老师,让的教学设计很有趣味性。首先是安排学习象声词,为下文的内容作好铺垫。其次是图文并茂讲故事,让学生了解故事经过,并从中学习表示动作的词,之后话锋一转,让这个小故事继续发展下去,孩子们有了老师在前面的引导,并很快掌握了说话的方法。所以孩子们在最后环节——写话中,能够很好的运用到好词,把故事写得生动有趣。
李蓓老师的课是一节习作指导课,整节习作指导面面俱到,尤其是学法指导,体现了老师了老师的扎实的基本功。如果开头时能直接进入主题,把习作要求和方法告诉学生,然后重点放在“班长乐于助人”的片段上,让学生围绕要求和方法把片段说完整,说的过程尽量让学生评议,可能教学效果更好些。

《学习李蓓老师的习作教学课的感受》
陡岗文锦中心小学:叶艳华
五月十七日上午在三里棚学校阶梯教室参加“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思考与实践”的学习并认真听了三里棚学校李蓓老师的一节五年级习作实践课,听完课后联系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
李老师的一节习作课分两大环节进行,第一是写法指导,写作的主题是“写身边的一个人”,下册习作七的内容。在这一环节里李老师先引导疏理第七单元课文内容,重点指导学生习作前的思考——写哪一个人,他有什么特点,用哪些恰当的方法来写等,使学生的习作目标明确。第二个环节是学生的习作实践部分。李老师采用四人一小组的方式进行,老师给出背景材料,让各小组合作创作,然后小组汇报,并作适当的点评。
这节课效果明显,非常成功,使学生们清楚地知道习作的一些注意事项和创作的一些方法。并锻炼了他们的写作能力。也让我在今后的习作教学中明白了教学的方向。
1、加强对学生习作前的指导。不能说习作课就放手让学生自由散漫地去写,甚至是课堂上不能现场写作而带回家去完成。老师完全不管学生当时是怎么写的,更不会知道学生的思维,过程和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或是作文中出现的硬伤都不能及时的给学生提出。这样使老师的习作修改非常吃力,且教学效果不好,所以我认为在习作前对学生进行指导非常重要。
2、大多学生对写作比较困惑,他们不能写出一篇较好的习作,所以对写作也不感兴趣。那些小组合作创作可以帮助学困生去写作,哪怕是帮助写出一小部分或一句话一个词语都会在小组习作中发挥作用。也让他有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兴趣,并且可以借鉴小组习作完成本次的习作要求。这样比他一个人在家挤牙膏,东拼西凑强得多。
以上两点就值得我学习,我也会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朝这个方向去努力。
作者: 王小军    时间: 2013-5-18 18:35
对习作教学的几点肤浅看法
肖港路西小学:肖应国
     如何有效开展习作教学,重点是要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我的做法是:
     首先,激发学生习作兴趣是前提。教师不及时医好学生谈“文”色变的厌学情绪,作文将难以开展。教师可以从他们感兴趣的事做起。如写活动,就组织学生开展他们感兴趣的活动。习作时,先鼓励学生人人参与口语交际,讲讲活动的所见所闻,畅所欲言,消除学生对习作的神秘感和畏惧感。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书面训练,有利于学生习作兴趣的提高。
    其次是培养学生多读、多练的习惯。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丰富学生的阅读。多写则采用学生写日记的形式,鼓励不同学生分层写作。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可以任意写,学习能力差的可以抄录文章中的优美词句、精彩片段,以此积累素材。
最后要加强习作的指导和批改、讲评工作。让学生明白要写什么,该怎么写,为什么写。指导学生进行选材,让学生明白选择什么样的材料才能更好的为中心服务,在作文批改中尽可能使用激励性的语言,把学生的闪光点挖掘出来。


《也谈说话写话教学》
三汊埠镇小学:邱红明
     对于低年级的说话写话训练应遵循由说到写、由易到难、先模仿后创作的逻辑形式。一年级学生我采用口语教学、看图说话等方式来发展学生的说话写话能力。到了二年级我采用学写日记与阅读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说话写话能力。而到了三年级我选取一些适合学生写话的范文让学生模仿,让学生在模仿中创新,在创新中提高。
在日常教学中,我除了采用以上方法外,还利用写日记、编改故事、看图写话等教学方式,同时作了如下尝试:
1、结合生活,由说到写逐步训练
在低年级,我让学生把自己每天的生活点滴用简短的语言对同学说出来,再各自用一两句话写一写,同学互评。
2、下水作文,现场指导
当学生遇到难以下笔之时,我会组织学生认真讨论后再试说,同时教师也在黑板上进行下水作文示范,引导不熟悉的学生仿写。还可以让有兴趣的学生进行评鉴,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3、抓好讲评,及时纠错
     说话讲评在平时,写话讲评可以恰当安排,但一定要抓好讲评,展示优秀习作,提高学生兴趣,为写话增添动力。


《习作教学的几点体会》
三汊镇中心小学:丁琛
作文教学重要性不言而喻,平时作文教学,我是这样做的:
1、培养学生兴趣。
让学生每周写一篇周记,内容题材不限,这样写难度不大,写作量也不大,学生就愿意写了,加上老师有效的鼓励,学生的兴趣就慢慢提高了。
2、引导学生把作文写真实。
对于任何类型的习作,我都要求学生真实是第一位,用真情实感的文章引导学生去发现真实表达的情感魅力。
3、多鼓励学生。
学生克服畏难情绪才能怀着愉快的心情进行习作,作文质量才会提高。平时我是多鼓励、少批评,尽量发现他们的优点,让他们能积极主动参与写作。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几点认识》
祝站镇姜窑小学:李丹
     首先,要让孩子们喜欢作文,爱上写作文,当前,很多孩子都对作文有一种恐惧心理,这是我们作为老师必须要重视的,写作文有那么难吗?现在的孩子个个都聪明伶俐,能说会道,我们需要找准一个切入点,让孩子们从生活中,真正喜欢作文,爱上写作文,只有当孩子对作文产生兴趣了,才能够更好地唤醒孩子们渴望表达的心灵,真正做到“乐于写作文”。
    其次,要多方位地开放孩子的生活,让孩子们在大自然的气息里,写出鲜活的有生命的习作,我们平时在学校的教学大多多事封闭的、沉闷的,毫无新意,在这样的一种情境里,孩子们很难走出学校这一狭隘的圈子,很难用自己的眼睛和心灵去捕捉生活中新鲜的空气、清澈的溪水,因此,身为教师的我们,要尽可能地和家长、社会联系起来,让孩子亲近自然,真正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从而更有效的让孩子们创造出最真实最灵动的文字。
    最后,要让孩子养成良好地习惯。首先是养成会观察的习惯,生活是创作的源泉,生活中的一花一草都是可以观察的对象,都是可以写出富有灵性的文字;其次要养成记日记的习惯,日记内容可以不拘一格,可以百花齐放,也可以随意发挥,只要是生活的感受,只要是内心的表达,都应给予肯定和鼓励。同时,还应培养学生爱读书、读好书的习惯。现在孩子普遍环境好,但真正爱上读书的却很少,因此教师要做好榜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引导学生爱上书,并交给他们正确的读书方法,养成良好地读书习惯。
作者: 王小军    时间: 2013-5-18 18:35
《关于低年级写话的几点思与惑》
三里棚学校:屠梅花
    从事与语文教学十余年,经验完全谈不上,只是摸着石头过河。
     先谈几点思。在进行低年级语文教学时,我们开始都要求学生写话,甚至有的老师还要起步得早,从拼音教学阶段就开始着手了。而我是从一年级下学期开始的,学生当时有小规模的字、词的积累,我开始让他们写一句话或两句话,每天写。最初有些难度,因为有不会的字词,我把要求降低,可以写拼音,不一定非用上所谓的好词,写正确字,写通顺那句话即可。坚持到二年级下学期,开始正式写日记。所谓的“正式”,也无非是写上日记的格式,内容较一年级略长,仅此而已。这样下来,学生倒也写得轻松,没什么负担。从学生写的内容来看,倒也发现了大批量的“杰作”,尤其是写实性强的风格让我颇为欣赏。我也依旧没提什么要求,写点实话比什么都好。到了三年级,学生的家庭作业似乎一下子多了起来,一天一篇日记是不靠谱的,学生很累,于是我把每天一篇日记改为每周写两篇,只是要求篇幅要比以前略长些。不如三年级后,开始进行习作。规范的选题,规范的要求,让学生有些无所适从。他们不喜欢写这些,我知道,我也不喜欢。办公室的老师后来在我身上发现一个笑谈:屠老师批阅学生习作时愁眉苦脸、动作迅速;查看学生日记时,心情愉悦、精批细改,真是有意思!这有些反常,不是吗?其实这有什么难理解的,作文读起来又生又假,难以下咽;日记阅起来,又鲜又活,心生愉悦。
    综上所述,我的写话及习作教学思想可以归纳为:写平实的东西,自由地写,是学生乐于接受的;模式化的写,有束缚地写,是学生甚至所有人都比较抗拒的。
    最后,我要说说所有语文教师的困惑:真不知道习作教学怎么教?至少到如今,对于我而言,是谈不出好方法的。事实上,这是为了问题而提出,从我内心来讲,对于习作,我没有真真正正地去探索它的策略,习作的大环境如此,我等又能如何扭转?教我的学生写真实的话,多读点好书,仅此而已吧!

《循环日记的有效尝试》
杨店桃花驿小学:张丽红
    在工作中我偶然发现循环日记的使用效果很好,能有效提高学生习作能力,还能让学生享受习作的乐趣。于是我开始在自己的教学班进行尝试,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一些创新。我现在班上开展“走进循环日记”的主题班会来倡导学生写循环日记,用“限额五人,自愿组合”的方式,把班上的学生分成一个个循环日记小组。再让各组商讨给自己的日记本取个好听的名字。经过激烈的讨论,一个个充满诗意、蕴含着美好希冀的名字诞生了——“阳光组”、“快乐组”、“非凡组”、“五侠组”等,很有个性。然后让每组推选一位组长,组长的职责是帮助督促组员按时写好循环日记。我还提出要求:日记不管循环到谁手上,必须先细读前一个同学的日记并写下简要的评语。日记内容学习学生自定,形式不限,写完要署名。这办法还真好,孩子们的兴趣高涨。
     循环日记推行一周后,我在批改时惊喜地发现,孩子们的练笔热情浓起来了,龚沁同学写道:“今天,循环日记本终于循环到我手中了,我可以大显身手了。”杨子灿同学写道:“我今天既高兴,又紧张。高兴的是我可以欣赏同学的日记了,紧张的是我怕自己写不好,同学们看了会笑话我。但不管怎样,我还是要认真地对待今天的日记,一定要把它写好。”
     同学们不光自己写好日记,还认真评价评价前面同学的日记,孩子们有的在评语中这样写道:“字不够好,句子有点啰嗦!”“可以写小狗的样子,这样文章就更具体了。”“有创意,棒极了!写得很真实”……虽然评语简单,但闪烁着孩子们的智慧。
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写循环日记的热情,我每周在班上开展循环日记评选活动。评出最佳小组、最佳作者、最佳读者,使学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写好循环日记。也因此循环日记在我校高年级一直深受学生喜欢。

《写话教学的几点做法》
东山头学校:陈良颖
     在低年级的写话教学中,我把握住孩子的特性——思维跳跃性大,想到哪就说到哪,缺乏条理性。首先教给孩子们说话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说,如“我学会了(     )”这一写话中,我让学生放学回家后,帮助父母去做一件事,可以是扫地、洗衣服之类的家务,也可以是到菜园中帮助摘菜之类的农活。到了第二天上课时让学生按“先……再……然后……最后”的句式叙述过程,引导学生说出完整的过程,用来培养学生说话的条理性。
       还有在写话时经常出现一幅图片让学生写话,可以写“有的……有的……还有的……”来说一说课间活动,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表达的条理性。
学生说完后在写的过程中,我让学生从简单的入手,用一个词来说一句话,要求把话说完整,例如:给出花时学生会说出“公园里有花”,那么在这一句话的基础上可以进行扩句,可以引导学生说在什么样的公园里有什么样的花,通过这样的扩句来逐步训练学生写话,由浅入深,逐步提高。


《习作教学要渗透到平时的阅读教学中》
陡岗中心小学:夏映红
      对小学生而言,阅读是引领他们开启习作大门的钥匙,从最初的一个字、一个词、一个标点符号的运用,到具体事实的摆出,真实情感的表达,无不与阅读教学有关联。
例如,我女儿在一次写话联系中这样写道:“今天爸爸带我去放风筝,我很开心。”我引导她:“怎样才能把这种开心的心情表达得更强烈些,让别人从你的文字中也能有同样的感受呢?”她顿悟:“哦,妈妈,我们老师说过,感叹句的感情色彩更强烈,我在后面加个‘!’就好了。”我还引导她在平时的语言表达上也要将这种情感表达出来,无形中,她的口语表达能力增强了,如果不是老师在课堂上有所引导,我的女儿怎么可能领悟得这么快。
      我本人在平时的教学中,也是十分注重这一方面的训练的。比如我的一次习作教学《写你熟悉的一个人》,我就运用同学们平时学习的一组反义词形容一个人的两面性。学生对这种新的习作方式很感兴趣,现场气氛很强烈,我进而引导学生运用对比方法突出人物特征,学生自然而然能够入情入境地写。这也是我平时教学时训练的一方面,在训练字词的同时,也不忘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和习作引导。当然,那些写作方法,在平时的教学中更应该加以引导。
      要想让习作教学不成为学生和教师的负担,平时的阅读教学中就要不断渗透习作训练,让习作教学常规化、趣味化。
作者: 王小军    时间: 2013-5-18 18:36
《习作杂谈》
广场学区九真小学:李蕾
    叫我如何动此笔?说内心话,面对管老师即时安排这个别出心裁的写作活动,叫人心潮澎湃,有难言的尴尬,有听课后激动人心的感悟,也有教学中的点点困惑,时间有限,笔下笨拙,恕浅言。
为什么第一种感受是尴尬?讲起来惭愧之余还蛮心虚的,我自99年从教以来,一直担任着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一直在小数的队伍里摸爬滚打,习惯了与数字里的逻辑关系打交道,直到去年9月份,因学校师资力量配备问题,我不得不转行,弃数从语,至此,我捧上语文教材的时间不足8个月,要我谈经验,确实有难相,但是,语文教学中的生动,趣味,曲折的故事情节,丰富的情感世界,渊源的国文背景,确实有着不同于数学的魅力,因此,陌生的语文令我生畏,但同时深深地吸引着我。面对这次交流,我有着“想说又不敢说的”矛盾。这是我要谈的一点矛盾。
     李蓓老师的作文课是我从教以来听的第一堂完整的作文课,(自我检讨:昨天下午迟到了,耽误听课)。这位老师曾和我一齐拼搏在最初的讲台上,那时我们彼此的课堂教学是那样青涩,如今,看见李蓓老师在她精心设计的作文课上,游刃有余,洒脱自如地驰骋在课堂上,将学生心里,肚里,脑里的话,循循善诱地挖掘出来,再由嘴里表现出来,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场面,让我见识到作文课的精彩。特别是课堂中高潮部分,管老师情不自禁地参与课堂,创设“瘦班长”背“胖伤员”,“ 胖班长”背 “瘦伤员”的模拟情景,让学生亲身感受到真实的情景再现,反思“挥汗如雨”,“汗如雨下”、“豆大的汗珠”这几个词是否符合真实的生活状态,我想,此时,不仅是学生,包括我在内,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如何把“符合真实的生活状态”运用在作文中,运用在老师的课堂上。顺便对于刚才那个小情景,提一点小小的个人浅见:当管老师令两名演员回位时,偏重了询问演员的感受和证实前面发言学生用词不当的纠正上。此时,那名班长正气喘吁吁地站着,如果借此良机,老师让众学生观察此时班长的神态和反应,是否正恰到好处地捕捉了最真实,最符合生活实际的情景?从而更精准地选择更合适的词语,将感动的场景淋漓尽致地写下来。
     再说我在教学中遇到的一点困惑。平日教学学生作文时,我着重强调,一定要写真话,写真事,写真实的想法。本次期中(4月25日),四年级语文作文的题目:我最——的人。学生的填词各有千秋,五花八门,其中,也有写“我最憎恨的人”,当时,阅卷领导找我私下说了一下,大意是不要写负面性的东西,说我们班学生作文写的话与例子,很真实,没有发现与作文书上雷同的文章,但过于真实,又缺乏文章的美感。这一点令我十分困惑。因我班学生情况比较特殊,从一年级到四年级,换语文教师7人有余。所以或多或少对学生的语文素养有一定的影响。我在作文课堂中偏向文章的“真实性”,学生因词汇匮乏而导致文章缺乏美感过于真实,这一矛盾,我该如何在今后的教学中改善?借此机会,我虚心请教各位资深语文老师,希望能给我指点迷津,给我语文教学路上一双后天的翅膀!

《从小练笔中提高写作能力》
三里棚小学:汪艳

   我认为挖掘写作因素,除了来源于生活之外,还可以从文中找突破点,那就是从小练笔中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        可仿说仿写。对于写作顺序较有特点的课文,可仿写整篇,如《颐和园》,《翠鸟》,对于描写优美精彩的地方,可仿写段落,如《五彩池》第二段,《桂林山水》第二段。
二、        可续说续写。我们可以借用文尾的空白点让学生写一段想象文,也可以对一篇课文学完后的延伸。
三、        可悟之悟写。教学中,学生入情入境,自然会被文中人、事、物、景所感染,这时安排小练笔可以让学生一吐为快,从而提高学生思维的发散性。
四、        补说补写。对于文章中写得含蓄、简练或直接省略的地方,可让学生补白,再进行充分交流,评价,使他们领悟到多种角度,多种风格的补写,从而也可以使学生的语言积累更丰富,情感体会更深刻,写作的局限性就大大放开了。
     以上就是我对慢作的一点看法,谢谢大家。

《小学低段写话的妙招》
新华学区沿河小学:肖菊
    写话是写作的基础,要想培养学生的写话能力,就应从低年级开始,有目的,有层次,有步骤地进行训练,重视培养学生的写话兴趣,为以后的习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写话能力呢?
一、培养兴趣。记得有一次参加教研活动时,一位专家说过,低年级儿童可以鼓励他们写过胆文,写放胆文,就是不要给孩子设置条条框框,叫他们看到什么就写什么,想到什么就写什么,爱写什么就写什么,放开胆子去写,无拘无束地写,高高兴兴地写,不过多要求写话的数量,只要能写一句完整的话,不过多的要求质量,只要能表达清楚自己的意思,不限制写话的内容及形式,想写什么就写什么。
二、正确指导。利用板书,引导学生写具体,下水文指导,让学生明白什么是规范的写话,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
     坚持每天让学生写一句话,这不仅是培养学生的写话能力,更是在积累素材养成写话的良好习惯,在写话教学中,老师应转变观念,不要以成人的眼光看待孩子的写话内容,不要忽视孩子的写话兴趣,要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待孩子的写话内容。
作者: 王小军    时间: 2013-5-18 18:36
会上的发言

   杨店学区陈集小学:张劲峰
     我从事语文教学也只有三年的时间,以前带过毕业班的数学和英语课。三年的语文教学,三年的习作教学,我的整体感受是小学生作文难写,教师作文难教的现实是我们农村语文教师的通病。平时学校里写的作文要么语言枯燥,要么照抄作文书,真正写出内心感受的作文的学生微乎其微,即便写点自己真实的感受或个人的直接经验,写出来的东西也是苍白无力,似一张薄白纸一样。因此,我每次修改作文,我总有些塞责的心情去对待。当然,农村小学作文质量的现状,也让我在思索着这种困难形成的原因。其一,很多留守生的存在,让我们感觉到家长对孩子教育程度的漠然。其二,师资的参差不齐让学生的习作兴趣和习作能力大相径庭。其三,古语有去:水浅了大鱼不游,地薄者大木不产。作为一个非常偏僻的农村村小,总无活水之源,这种作文难写,作文难改的尴尬局面无法打破,还有其四,其五,不胜枚举。在此种种,三年的作文教学还是让我忧心忡忡,为改变如此现状,我也作了很多的努力和尝试,但收效甚微。于是,我也查过一些资料,庆幸之处是,我有一次看了一篇文章,大致意思是这样的,有一次,成百上千的文学爱好者和观众去倾听大教育家陶行知的讲座时,时间到了,台下听众都翘首以待,怀着迫切的心情想早点瞻仰大师的风采。正当会场一片寂静时,陶行知的手里抱着一只母鸡从容地走向发言台,之后,掏出一把米,另外一只手把母鸡的头按着让它吃米,可母鸡就是不吃,并且还试图从陶行知的手中挣脱出来。这次举支,陶行知也一言未发,过了一会儿,他便松开手,这只母鸡便活蹦乱跳地扑腾了一下,便马上吃起米来。接着,陶行知就说了一句话:“今天,我的演讲完了。”这时台下的观众一片愕然,惊呆了还不知是怎么回事,过会,会场上便响起了一片雷鸣般的掌声。我看了这篇文章,我若有所思,感觉眼前一亮,我们的作文教学不正是这样吗?让学生有一个驰骋的空间,让学生有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让学生有一个轻松愉悦的氛围,学生难道会写不出好作文来吗?作文教学也可以像松开手让母鸡自由吃米那样。基于此,我做了一些尝试,平时作文的训练是这样的,一是在每次习作时让学生自由作文,教师不作任何要求。二是我说一个故事,让学生重复以后,再让学生写出刚才你听到的内容即可。目的是让学生仿写,让学生听的能力得到发挥,避免无物可写,一段时间的尝试以来,效果有所好转。


《学生“无话可说”,老师“无计可施”》
肖港镇路西小学:梅丽芬
一、基本情况
教六年级语文接近一年的时间,每次习作教学后,大部分学生的作品是不尽人意的。要么题材老套,公式化的语言,让人觉得乏味,要么是叙述过于简单,三言两语,草草收场,毫无引人之处,要么是文题不对内容的“挂羊头卖狗肉”等等,种种问题,让人头疼却又无计可施。
二、分析原因。
1、学生远离自然,远离生活。
生活是文章的泉源。可如今,我班的学生,大部分居住在镇上,看不见春花飘落田间,闻不见泥土的陈陈清香,听不见黄牛的哞哞声,每日只在“院子里高墙上看见四角的天空”。或者是唯安全是重,在家长,老师的千叮万嘱中,不敢一个人稍走远半步,唯恐发生什么危险,少了许多生活的体验,如此种种,让学生的生活单调乏味,没有素材。
2、不爱阅读,只爱电脑。
如今的孩子生活在一个电子的世界:动画片,电脑游戏,上网冲浪等等占据了大部分时间,没有多少孩子愿意静下心来,去阅读一本好书,而阅读正是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关键之一。
3、老师的习作教学经验不足。由于上语文课不到一年的时间,没有丰富的经验去应对学生作文中的种种问题,所以,此次的理论学习与听课实践,可以说是“雪中送炭”。
三、“残喘”之计
我在“无计可施”的情况下,要求学生每个星期写两篇日记上交,但每次收上来的日记内容,大多数仍是单调乏味的:游戏,劳动,上课,电视剧内容等等,日记中仍然看不到亲切的大自然,看不见真实的生活,只有在我硬性的规定下,下篇日记要写写自己在户外有趣的事,如摘野菜,抓蝴蝶等,才会看到一些稍有新意的内容。


《习作教学心得体会》
祝站镇中心小学   刘凤英
     我是一名从教十多年的小学语文老师,工作这么多年来,我最苦恼的课就是上作文课,所以今天我想借此机会谈一谈自己作文课中的困惑与感想。
     现在,习作教学是我们绝大多数语文教师的“头疼”之事,课余之时免不了埋怨孩子:语句不通顺,不会运用词语,或在日常生活中没有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到了习作时便觉得无从下笔等等。以上现象,我们农村教师更是屡见不鲜的。
     今年我担任五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我们这个班一共有36名学生,这个班级可以说是一个有名的差班,不仅学生的成绩差,学习态度也差,自觉性也差,几乎只有几个学生可以跟着老师学,其它的学生天天懒懒散散,语文总体水平较差,更谈不上作文写得怎么样,当我接手这个班的时候,我很失望,我感觉我的能力在这个班发挥不出来,所以有时上课也没有什么激情。但是,回头又想一想,既然接了这个班,就要认真地去教学生,把学生的整体语文水平提高一些。于是,我开始抓学生的成绩。刚开始讲习作时,一些学生不爱举手发表自己的看法,也许是他们没有东西可说,可写,他们总是只有听,自己也不动脑筋。我想,如果习作不提高,他们的语文总体水平也提不高。我一直想着一些方法让学生去尝试怎样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经过思考,摸索,现在终于有点眉目,采取了一系列简便有效的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每个星期,我用二节课的时间让学生在图书室里去看书,并要求学生带笔记本,只准学生看作文书,把看的作文书中的好词,好句,分类摘抄在笔记本上,平时习作时,如果写到类似的作文可以引用一些。
2、训练学生写“每周一文”。要写好习作就要多练笔。我没有要求学生天天记日记,我想学生天天也没什么可以写,于是,我就布置每周写一篇文章,题材不限。每次交上的日记我认真批改,找出学生在习作中的发光点和不足之处,然后把好一些的日记,让老师和学生一起点评,这样可以让差生有东西借鉴。
3、对于完全不会动笔的学生,我让这些差生进行模仿写,借鉴别人的优秀习作进行模仿,别人怎样开头,你也可以怎样开头,别人怎样结尾,你也可以怎么结尾,但是不能抄袭别人的东西。我想这样也多少可以帮助到很差的学生,他们的习作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4、让学生多看课外书,多看收视,多了解时事,多留心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周围的变化,有时间可以和他们聊一聊周围发生的事情,这样也有助于习作,也不会致于无话可写。
5、培养每一位学生学会批改别人的习作,互相批改作文,做到每个人都有机会批改别人的习作。我提出修改的标准:(1)首先寻找错别字。2寻找不通顺的语句,给改通顺。3、再找出习作中精美的句子或者写得美的开头或结尾,相互批改,相互学习,从而更有效地提高习作水平。
以上几点是我个人从教中几点疑惑与不成熟的看法,希望各位老师指正。
作者: 王小军    时间: 2013-5-18 18:36
《对习作教学的思考》
书院学区城西小学:让朝晖
    本次培训,我感受颇多。专家对小学习作清晰的认识和精辟的分析,以及两位老师精彩的示范课和实在的经验交流都引起了我的共鸣。的确,小学习作的精髓就是求真,培养学生会生活,会做人。
     在我教书十几年来,遇到过这样的现象,一次命题作文,我给了相当长的时间,(一两个星期)让学生去准备,可是质量仍不高,有些学生甚至还是去抄,可一次现场作文,大部分学生却写出了感人之处,有的差生都写出了四、五百字,整体质量感觉还强一些。这是为什么?就是真实才感人。假的东西是别人的,哪怕词语再华丽,句段优美,而真的东西是自己的,就算是语句平淡,找不出一个好词,所以,我非常赞同小学作文一定要要求写真话,鼓励学生写放胆文。对学生的习作多表扬其闪光点,尽量多的给学生成功感,千万不要打击了他们的“创作激情”。
     作文源自生活。那么,学生生活面窄了怎么办?只能靠老师去拓宽。很多语文老师正好是班主任。我作为六年级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在生活上,除了教育学生孝敬父母等等如何做人以外,还会引导如何沟通,写成日记,特别鼓励学生在日记中大胆告诉老师他的苦恼,老师来调解。平时在学校,除了引导好大型活动中去观察,积累素材外,(如春游,运动会等),还利用语文课班会课进行自我介绍,演讲比赛,辨论赛,真情告白等活动,让学生真实地去体验,再写出真实的感受,为习作积累了一定素材,很多学生在活动中习作水平有了一定提高。


浅谈小学低段写话能力的培养
                ——听江老师经验介绍有感
三汊镇中心小学:陈波
       昨天下午听了江老师的经验介绍,我深受启发,现将我的一些想法介绍如下:
一、        日记是最好的作文。
      在管老师介绍关于写作的八点认识,我是非常赞同的,我用一句话概括:白老师写作的八点认识,日记都具备。二年来,我一直每天坚持批改日记(带了二届六年级),要求把写日记作为整个教学活动中最重要的内容来抓。不管是寒暑假,孩子都要把他写的日记给我看。我很欣赏江老师说的三个观念(一,为什么写日记——记录生活,因此贵在真实;二,尚小——关注身边的小事,做个细腻的孩子;三,亲近自然的孩子最有灵气)若没有亲自做过,怎么会有如此深刻的见解。是啊,写日记就是写自己的历史。用真实的笔记录自己的点点滴滴。
      二年来,我不仅要求孩子写日记,我也坚持每天写日记,通过自己的行为去感染孩子,让他们分享自己教育中的酸,甜,苦,辣。或许是受我的影响,学生从刚开始的不愿写到现在把写日记当成一种享受。正如我们班上一个同学所写的,“当你高兴时,可以用写日记的形式把它记录下来,你可以得到双倍的快乐;当你痛苦时,也可以用写日记的方式把它记录下来,它可以为你分担一半的痛苦。”或许是受了学生的感染,我们班的家长也开始写日记了,于是,一本“家长日记漂流”诞生了,它记载了家长与孩子的一些生活点滴。
      通过写日记,提高了我们班的写作水平,陈欣同学的一篇文章《第一次喝中药》刊登在2013年的《孝感教育》上,由于她的影响,更激发了全班同学的写作热情。《飞跃班的日记与作文》诞生了,被转载到网上,点击量达到四千多次。
      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我们班也建立了一个图书馆,同学们的阅读举也特别浓,大家纷纷从家里带书来,我从这其中选择了两本(《窗边的小豆豆》、《爱的教育》),利用午间的时间,每天安排一个同学带领大家一起学习。
以上所做的一切,都是为写日记奠定基础,让他们真正体会到写日记是一种很享受的事情。


二、        写日记实际上是在学做人。
      通过写日记,同学们比以前更自觉了,也开始学会反省自己,开始体谅父母,开始感恩老师,从他们的行为让我感觉到写日记,真的是在帮助他们学会做人,通过与日记的“交谈”,达到了自我教育的目的,这就是最好的教育。
      总之,生命不息,探索不止。关于写日记的探索,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赏识性习作评语浅见
朋兴学区挂口小学:胡丽
      在平时教学及评价中,我常常对学生的优点极力表扬,确实也曾取得一些可喜的成绩,如:上课时我表扬某位同学听讲认真,他会坐得更端正,思维也更活跃了,回答问题也更积极了;表扬某位同学的作业字迹工整,堪称典范,他会想方设法使自己的作业本更加整洁,美观,字也一笔一划如印刷体一般更加漂亮;这样的表扬不仅对当事人有着一定的鼓励作用,同时还能够带动一大批纷纷效仿,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也常常使用赏识性的评语,期待学生在我的鼓励之下作文内容能够更加宽泛一些,所以我在学生作文本上常写到“你的词汇真丰富!”“你对生活的感悟真深刻!”“你的比喻用得好极了!”“你的想像力真丰富!”等鼓励性的话语,学生看到这样的评语免不得沾沾自喜,甚至互相炫耀,在以后的作文中也尽可能地多使用一些好词好句,将句子写得更生动一些,尽管有时他们的思考并不成熟,但也让学生沉浸在这种进步之中,然而时日一久,我发现学生为了得到我的溢美之词,作文内容越来越华而不实,有时一句话连用几个成语,却没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有时一段话里面,净搬些华丽的词澡,却词不达意,有时甚至不知道句子当中那个优美的词语是什么意思,更有甚者,自己写不出文句通顺,描写细腻的文章,但为了得到老师的表扬而把别人的作文搬到自己的作文上来,我想学生的这些不切实际,追求虚表扬的作文态度与过多的采用赏识性的作文评语不无关系,这与新形势下的作文要求用“儿童的语言表达他们的真情实感”。
我们都知道,小学作文的目的不是培养未来的作家,而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小学生作文是为了学习和运用语言的,学生习作既是小学生进行语文和其他学科学习的需要,又是生活中与周围人进行交往和沟通,倾诉和体验的需要。对学生今后学习,工作,生活也将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其实学生作文的表达是在日常运用语言和积累语言的基础上进行的。语言的运用也是一种技能,老师对学生作文作出的恰如其分评语是学生语言提高的催化剂,我们应该鼓励儿童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生活,表达情感,这是一种朴实的,自然之美,我们应不赞成学生用成人化的思想,思维和语言来表达儿童的生活和情感,学习习作中不应有老气横秋的过于成熟的态度,对于学生习作中流露的早熟的心理和成人般的表达,我们应适时提出并努力扭转,使其返璞归真,在我们作文评语中不应持过分宽容,甚至欣赏的态度,而赏识性的评语往往容易偏向宽容,一句“你对生活的感悟真深刻!”就可能使儿童远离本真,这与儿童作文所提倡的说真话,写真事,诉真情的教学理念是背道而驰的。
     小学生习作有诸多要求,但关键应做到真情实感,具体通顺,恰恰如其分的评语,有针对性的建议对学生作文谴词造句,谋篇布局等作文及至务实的文风,真善美性情的陶冶熏陶都有帮助。当然,实事求是的评价也要避免教师对一些较差学生的作文情绪化的评价,这样势必会造成学生对作文的畏惧。
      当然,作文评语的真实性是赏识性并不是一对矛盾体,不管是真实性还是赏识性,所追求的都是对学生学习语言和运用语言能力的提高。究竟应更偏向哪个方面,应与学生的年龄特点,个性差异相联系,我们现在的作文批改提倡眉批与总批相结合,眉批时偏重于赏识,总批时真实地反映优点与不足,不失为一种较有实效性的做法。
作文评语只是发展性教学评价的一种手段,在实践过程中,还就根据实际教学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农村小学习作教学中的几点困惑》
陡岗中心小学:夏天桥
http://www.xgrb.cn/bbs/read-htm-tid-2262024-fpage-2.html
     听了江帆、李蓓两位老师的作文课,感觉很精彩。也带来一个疑问:假如两位老师到我校进行教学,效果是否也会如此呢?不是怀疑两位老师的能力,而是当前农村作文的现状让我产生许多困惑,甚至迷茫。
一是学生的阅读量少影响了学生习作能力的提高
阅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农村孩子的阅读量实在太少,学生没有购买课外书,学校图书馆还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作为教师该怎么办?
二是习作的真实与考试、学生发展的矛盾
习作的生命是真实,但真实有时却显得没有思想性,考试不能拿高分,为了高分有时还弄虚作假,对学生的人格发展造成不良影响。作为老师又该怎么办?
三是学习习惯对习作的影响
农村孩子大多数是留守孩,隔代教育造成了很多孩子的习惯,包括学习习惯很不好,试问这样的学生作文能力怎么能提高呢?
这种现状该如何解决,值得我们所有教师、家长、社会共同思考。

《习作教学的尝试与困惑》
朋兴星光小学:官玉静
    对于低年级说话、写话教学,我是这样做的,以一次写动物的写话训练为例。
首先利用多媒体介绍学生们熟悉的动物,并让学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动物的特点以及生活习性、爱好等,然后练习用几句话把它说连贯。最后要求学生把说的话写下来,写完后,再把个别学生的“作品”抄在黑板上,让全体学生观察并修改,从词、句、标点等方面着手,再让其他学生先按这种方法修改,再同桌互相修改,最后成文。
其次注重讲评,在讲评课上,我会宣读写得非常好的习作,其他学生的习作也会做出相应的肯定,并委婉地告诉他们如果这样写就更好了……
虽然我这样的设想很好,但收效甚微,仍有部分学生不能入门,连最基本的一句话也写不通顺,对这样的学生不知如何进行指导。
而对于中年级学生的作文教学,我也做了一些尝试。农村学校的条件有限,学校图书不对外开放,每个星期会挪出一节课带学生到图书馆看书,进行课外阅读。同时发动学生把自己家里的课外书都带来,由班上的“管理员”负责收取、管理,扩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途径。
除此之外,每个星期的词句积累和日记是必不可少的,通过积累的小练笔提高学生习作能力。

《农村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困惑》
新铺郝庙小学:刘敬华
从事多年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存在以下困惑之处:
1、教学形式单一,户外活动少,学生选材面窄。
学生的作文水平,应该离不开社会环境,不能缺乏观察。但是农村教学现状决定了学校的教育形式简单,基本没有什么生动的活动,学生视野不够宽阔,思维不宽泛,导致选材上有局限,而限制了学生潜能的发挥。
2、阅读材料少,媒体接触少,学生联想不丰富。
农村学生受家庭环境的约束,除了基本课本,几乎没有课外读物,更别说家藏万柜书,下笔如有神了,其他媒体更是匮乏,学生读死书、死读书,必然导致知识僵化,提起作文自然是一筹莫展,添字凑数,完成任务而已。很难想象,能够出高质量、立意新、文采颇佳的上乘之作了。
3、儿童在家留守,缺乏亲情感化,精神层面上的重负在肩,也阻碍了学生作文能力的提升。
孩子如果有好的心情,接受好的启发,就可能产生好的写作灵感,产生写作的欲望,而这一切,很难想象在留守孩子的身上创造出来。

《习作教学中遇到的困惑》
西河镇西河中心小学:翟翠萍
    对于小学教学来说,习作教学成了语文老师头疼的一件事,而习作成了学生望而生畏的科目。但从江老师和李老师的两节课中,我感受到了她们的习作教学很轻松,几乎每个孩子的习作都是在细微之处藏着最精彩的片断,相比之下,我们孩子的习作却很平淡、乏味。所以我的困惑是:怎样让孩子的习作有感而发,不再空洞。

http://zgjypl.5d6d.net/redirect.php?tid=334&goto=lastpost#lastpost


------------------------------------------------------------------------------------

http://xnjyw.5d6d.net/redirect.php?tid=63163&goto=lastpost#lastpost

http://xnjyw.5d6d.net/thread-63165-1-1.html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5-21 08:42
教师“专业化”:理念、制度、课题
文/钟启泉

提要:本文阐述了世界教师“专业化”的理念及其制度的历史发展,讨论了我国实现教师“专业化”面临的挑战与课题。
一、国际教育界的教师“专业化”探索
学校教育的成功取决于三个要件:“硬件、软件、人件”。所谓“人件”就是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师的专业化程度。这是教育改革的重大主题之一,也是教师教育研究的核心课题。
(一)从历史发展看,教师教育体现了从“专业化”走向“反专业化”再到“专业化”的趋势。可以淤,教育学的科学化与师资培育的“专业化” 是18世纪启蒙运动与19世纪科学发展的产物。赫尔巴特科学教育学的确立和国民学校提升教师专业地位的努力,成为尔后美、法等国师法之典范。20世纪60年代以来,现代化运动席卷全球,社会科学中的实证主义主宰教育研究的各个领域,成为教育研究的主流。教师教育的“专业化”因而转向“技术化”。行为目标、能力本位、系统管理的课程设计与评估,教学技术的训练成为教师教育的核心焦点。“工具理性”主导了欧美各国的教师教育。20世纪70年代以来,后现代主义思潮蔓延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过去现代化理性主义的科层管理转型为“小即巧”、“小即美”的后福特主义管理模式;过去专业主义所赖以发展的“基础主义”面临挑战。传统的课程受到“小班小校”、“微型课程”等等的冲击,基础学科衰落,注重现场经验。要求教师角色冲破学校与学科的框架,能够适应学生的需求与能力。教师教育从“技术化”迈向彻底的“反专业化”。面对提升教师素质的社会压力和“反专业化”的挑战,世纪之交欧美各国都在寻求教师专业理念与制度的重建。“全美教学与美国未来委员会”相继发表的两份报告书——《什么最重要:为美国未来而教》和《做什么最重要:投资于优质教学》就是一个信号。这些报告书勾画了美国21世纪新型的“卓越教师”的形象,强调“重新设计教师的专业发展”,“重建学校使之成为学生和教师的真正的学习型组织。”①可以说,这些教师教育政策也许意味着在更高的层面上寻求更高程度的“专业化”。
(二)国际教育界关于教师“专业化”的探索交织着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冲撞,或者说,交织着这两种活语体系的解读。我国教育界更多关注的是现代主义(技术主义)范畴的“教师形象”,但后现代主义的“教师形象”也需要关注。
一般说来,教师“专业化”探索的主要方式是,从理论上界定什么是“专业”,给出衡量“专业”的标准,然后对于教师职业所具备的专业条件的情况作出理论性、实证性的探讨。早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专业化”的发展成为时代“充满希望的信号”②,教师“专业化”不是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绝不是孤立的现象,它受到整个社会职业的“专业化”浪潮的推动。据说,弗莱克斯纳(A. Flexner)是最早设定衡量专业程度指标的学者之一。③在国际教育界广泛运用的,是利伯曼(M. Lieberman)定义的“专业”概念。他指出了所谓“专业”,应当满足如下的基本条件:(1)范围明确,垄断地从事于社会不可缺少的工作;(2)运用高度的理智性技术;(3)需要长期的专业教育;(4)从事者无论个人、集体均具有广泛的自律性;(5)专业的自律性范围内,直接负有作出判断、采取行为的责任;(6)非营利,以服务为动机;(7)形成了综合性的自治组织;(8)拥有应甩方式具体化了的伦理纲领。④可以说,这是一种结构一功能主义的界定,这个界定明示了作为“专业”的理想模型。
不过,围绕教师的专业属性问题的讨论,亦即教师职业究竟是“专业”还是“半专业”,主要有下列论点。第一个论点,构成教师专业属性的核心是教育的科学原理与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构成专业属性制核心的“学科教学法”的学术水准尽管不同学科有所差异,但总体说来低于其他专业的科学原理与技术。第二个论点,教师职务范围的明确化与合理化问题。教师的职业范围同其他专业相比,并不明确。亦即学校的教育服务同家庭、社区的教育分工不明确。第三个论点是自律性的问题。由于来自学校教育的公共性这一社会性质的制约和支配现实社会体制的公共政治、行政权力的压力,以及教师专业能力等种种因素的交织,在这些权力关系之中,“自律性”的范围是有限的。基于教师工作的这种复杂性、混沌性、不确凿性等等,不能像医生、律师、大学教师那样有确凿的专业领域的“知识基础”。就是说,只能把教师职业视为一种“半专业”、“准专业”(Semi-Profession),或是“中位专业”(Middle-Status Profession)。⑤到了20世纪60年代,国际劳工组织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描述了这种专业的特点:“教师工作应被视为一种专门职业。它要求具备经过严格而持续不断的研究才能获得并维持专业知识与专门技能的公共业务;它要求对所辖学生的教育与福利拥有个人的及共同的责任感。”⑥不管怎样,教师职业同别的专门职业比较起来,成熟程度还是一个问题,需要紧扣教师工作特殊性作出教师专业属性的论证。
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教师“专业化”的探索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在美国,围绕教师“专业化”的教师教育改革兴起了两大浪潮,极大地影响了世界各国的教师专业化探索。⑦第一浪潮以《国家处于危险之中》为起点,是自上而下推行的。其目标是追求教育的“卓越性”,实施教师“职能测验”,视学生的成绩支付相应的工资,由教育行政部门实施职务升迁制度。第二浪潮是以《准备就绪的国家----21世纪的教师》为起点,是自下而上推行的。其目标是追求教师的“专业化”,以教师的自律性为基础从学校内部推进有创意的改革。在这两次浪潮中,越来越多的美国人意识到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在于教师。
美国卡内基财团组织的“全美教师专业标准委员会”倡导《教师专业化标准大纲》,这是一份迄今为止最明确地界定了教师“专业化”标准的文件,它明示了如下制定专业化量表的基本准则⑧:(1)教师接受社会的委托负责教育学生,照料他们的学习——认识学生的个别差异并作出相应的措施;理解学生的发展与学习的方法;公平对待学生;教师的使命不停留于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2)教师了解学科内容与学科的教学方法——理解学科的知识是如何创造的、如何组织、如何同其他领域的知识整合的;能够运用专业知识把学科内容传递给学生;形成达于知识的多种途径。(3)教师负有管理学生的学习并作出建议的责任----探讨适于目标的多种方法;注意集体化情境中的个别化学习;鼓励学生的学习作业;定期评价学生的进步;重视第一义目标。(4)教师系统地反思自身的实践并从自身的经验中学到知识——验证自身的判断,不断作出困难的选择;征求他人的建议以改进自身的实践;参与教育研究,丰富学识。(5)教师是学习共同体的成员——同其他专家合作提高学校的教育效果;同家长合作推进教育工作;运用社区的资源与人才。当然,也有人批评这些准则,突出了文化实践的属性,却淡化了社会实践、伦理实践、政治实践的属性,容易陷入心理学主义或是“教育中立性”。⑨尽管这些局限终究以更广的视野界定了教师的专业属性,为形成教师“专业化”的社会共识和相应政策提供了基础。
不过,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不倾听另一套话语系统——后现代主义的若干主张。在后现代主义者看来,基于产业社会的学校教育不过是把人当作“工具”来塑造的冷冰冰的甚至是毁灭人性的装置,是以技术主义、操作主义、功利主义为特征的;而教师的“专业化”不过是应试产业中单纯的甄别调整的装置罢了。⑩21世纪的教育则是高举“人性”旗帜的教育,是一种充满爱心、平等对话的过程。它要求打破狭隘的教师“专业化”概念,强调教师作为“教育专家”的创造性侧面。教师不再是知识权威的代表,不再是以一种权威的姿态在课堂中“传道、授业、解惑”。知识权威不过是一种权力控制,必须解构。后现代的教师教育必须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解构各种教育理论、教学理论政策报告、研究报告。就是说,后现代教师不再是权威的代表,而是一个解构者。在解构过程中与学生共同参与知识文化的建构与再建构。这样,过去教师教育课程所依据的教育理论、教学理论学生发展理论、学校制度理论,都必须重新探讨。
(三)从制度层面看,教师“专业化”的实现是一个漫长的奋争过程。如果说美国教师“专业化”的观念与制度的确立经历了整整一个世纪,那么,日本也是同样。从战前绝对效忠天皇的“圣职论”,战后维护教师权益的“劳动者论”,到20世纪70年代以来得到教育界公认的“专业职责论”,也经历了一个多世纪。在日本,从“专业化”观念的确立到制度的落实,又经历了20年的岁月。一般认为,1997年日本教员养成审议会的审议报告就是教师“专业化”观念在教育制度上的体现。这个文件突出了作为现代教师的使命感:保障学生的学习权。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与建议者,只有立足于保障作为人权的学生的学习权与发展权的视点,才具有价值。就是说,教师专业成长的基础在于学生的权利——发展,学生不是教师专业属性的附属物。该文件还突出了造就现代“教师能力”的若干要点:作为教育者的使命感;深刻理解学生的成长、发展;对于儿童的教育爱;关于学科的专业知识;广泛丰富的教养;以及基于上述的教学能力——顺应种种教学方式的能力,适应个性差异的能力,从实践中学会教学的能力。(11)这个思路值得我们借鉴。
不过,教育理念和教师教育制度的创新不过是实现教师“专业化”的一种机制、一种保障。教师职业要真正成为名副其实的“专业”,尚待教育科学的发展。
二、我国教师“专业化”面临的挑战与课题
从国际教师“专业化”探索过程的大体回顾,可以看出,教师“专业化”的问题是既老又新的问题。何谓教师?教师应当怎样?必须怎样?——这些问题是任何时代普遍存在的永恒的课题,但另一方面,教师毕竟是社会的存在,往往是与社会同步发展的。因此,离开了现实社会停留于抽象层面,是难以把握我们所求的教师形象的。前者是教师的主体条件,后者是教师的社会条件。主体条件是理想的,社会条件是现实的。我们需要洞察当今中国所需要的理想的教师形象,把握教师队伍的现实水准,并求得从现实水准迈向理想境界的策略。这是一篇大文章,不是本文能够回答的。下面,仅从我国教师教育的现状,围绕教师“专业化”需要满足的三个条件----理性的教师形象的确立、教师教育制度的创新、教育科学的改造与发展,探讨我国教师“专业化”面临的挑战与课题。
第一个课题,教师教育理念尚待进一步到位。这表现在如何看待教师的“专业化”,什么叫“专业化”的问题上。教师的“专业化”存在两种模式。(12)一种模式是,技能熟练模式——主张教师职业同其他专业职务一样,把专业属性置于专业领域的科学知识与技术的成熟度。认为教师的专业能力是受学科内容的专业知识、教育学、心理学的科学原理与技术所制约的。在这种模式中,“教学实践”被视为学科内容的知识与教育学、心理学原理与技术的合理运用。教师的专业程度就是凭借这些专业知识、原理技术的熟练程度来保障的。这样,教师进修的课程开发就是确定并组织有关教师职业的理论、原理、技术的“知识基础”。现行的教师教育的制度、内容、方法,可以说就是以这种现代主义的“专业化”为思想背景形成的。另一种模式是,反思性实践模式——认为“教学实践”是一种囊括了政治、经济、伦理、文化、社会的实践活动。这种模式中的教师的专业程度是凭借“实践性知识”来加以保障的。这里所谓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有这样五个特点。其一,它是依存于有限情境的经验性知识,比起理论知识来说缺乏严密性和普遍性,却是一种鲜活的知识、功能灵活的知识;其二,它是作为一种“案例知识”而积累并传承的;其三,它是以实践性问题的解决为中心的综合多学科的知识;其四,它是作为一种隐性知识发挥作用的;其五,它是一种拥有个性性格的“个体性知识”,这些知识是通过日常教育实践的创造与反思过程才得以形成的。同其他专业相比,教师工作的最大特点是不确凿性(混沌性),情境性,要求针对情境作出灵活应变的决策。是不是可以说,这是以后现代主义的“专业化”为思想背景形成的。
这两种模式反映了两种不同的话语系统及其所勾画的两种不同的“教师形象”,各有其合理性,因此构成了塑造未来“教师形象”的两难问题。问题在于,我们在探讨教师“专业化”的时候,缺乏对后一种“教师形象”的勾勒和后一种话语系统的支撑。多年来教师进修的内容大多停留于教育学、心理学基本原理的灌输,脱离了教师自身的教学实践的问题。教育界倡导“学者型教师”,这当然是不错的。但教育报刊的舆论不是去引导教师反思自身的教育实践,许多优秀教师却纷纷以树立某某教育理论为追逐目标,这无异于“缘木求鱼”。教育理论家所追求、所拥有的理论知识,并不就是要求于中小学教师创造的理论知识。作为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有其特定的含意。我们要求于教师的,是建立在对教师自身的实践的反思基础上,特别是借助于教育理论观照下的案例解读,逐渐积累而成的富有个性的教育实践的见解与创意。
第二个课题,教师教育制度尚待进一步完善。近年来教育部出台了包括《园丁工程》在内的一系列教师教育的政策,标志着我国的教师教育事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不过,许多制度需要进一步明确和完善,举例来说:(1)“一体化”(职前教育与在职教育)教师教育体制的确立。迄今为止我国教师教育中的“职前教育”与“在职教育”分别由师范大学和教育学院实施,但是后者的专业水准与教育学术水准远远落后于前者,不仅无力承担教师研修的重任,而且往往误导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取消教育学院的建制,由师范大学统一规划并承担职前职后的教师教育,是势在必行了。(2)教师“资格制度”的完善。教育部明确规定要全面实施教师“资格制度”,引进竞争机制,完善教师聘任制,破除教师职业“终身制”和“身份制”,开通“下岗”、“分流”的渠道,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教师资格制度作为国家对教师实行的特定的职业许可制度,旨在保障教师队伍达到基本的素质要求,对新世纪的教师在师德、文化素质、教学水准等各个方面,提出了更高更具体的要求。不过,在教师资格制度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几乎所有在职教师都“自然过渡”了。而面向社会认定教师资格,吸收非师范类优秀人才从事教师工作,打破了师范院校“专营”教师教育的格局,这也是世界教师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问题的实质在于“择优上岗”,因此“门槛”设置不宜过低,防止资格认定流于形式。(3)在职“研修制度”的改进。传统的教师研修目标存在强调理论知识特别是专业学科理论知识而忽视教学实践能力的偏差,这种取向不能适应素质教育对教师素质的要求。作为在职教师的“研修制度”也需要进一步完善。可以考虑增加教师参与课程实验、课程开发的机会;加强课程与教学的研修课程;倡导教师开展“行动研究”,等等。
第三个课题,教育科学尚待改造与发展。我国作为教育学科之核心学科的“教育学”非但不能成为教育改革的助力,而且往往成为一种阻力。教育学的话语系统基本上还是凯洛夫的一套。教育学的“研究”重思辨,轻实证;重宏观,轻微观;重高教,轻基教。即便高教研究也是重总体规划、行政体制的研究,轻专业课程、学科建设的探讨,远远不能适应教育市场的需求。师范大学面临生存危机,需要反思,需要变革,需要确立自身的优势。在这方面,我们面临诸多课题。
例一,如何解决学科生态的失衡与“学科教育学”的重建的课题。我国师范大学教育学学科点的布局沿袭前苏联的一套,几十年一贯制,造成了严重的“学科生态失衡”。一方面是传统的教育学科游离于生气勃勃的教育改革实践之外,另一方面是紧贴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前沿的学科教育研究几乎是一片空白。师范大学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活动缺乏时代气息与生命活力。事实上,现代知识的生产方式已经转型。英国著名知识社会学家吉本斯(M. Gibbons)(13)从学术研究与现实社会之关系的角度,严格地区分了两种知识生产模式。模式Ⅰ是传统的近代型知识生产模式,其特点是脱离现实问题高度抽象化的学术探讨,是学科内的、学科社区的、线性的、阶层性的、僵化的。模式Ⅱ是现代型知识生产方式,其特点是直面现实社会问题,是跨学科的、非线性的、网络式的、平等对话的、流动鲜活的。同样,现代教育科学知识的生产方式也需要转型。亦即我们需要有广阔的国际学术视野,直面教育改革实践,调整和改造教育学科,发展模式Ⅱ的教育科学研究。最近,教育部师范司部署了师范专科学校层次的教育学科课程改革,相信会给教育界带来一股冲击波。华东师范大学集中了一批学科教育的专家,目前正在编撰一套“学科教育展望”丛书,期望能够为打破学科教育研究的死气沉沉的局面,尽一份力量。
例二,如何主动介入基础教育的课程开发与“学校文化”重建的课题。师范大学对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反应迟钝,这本身就是师范大学生存危机的一种表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引导我们把课程与的改革作为切入口,围绕课堂教学层面深入基础教育的改革。这不仅为广大教师的专业化提高提供了机遇,也为师范大学的改革和教育学科的改造提供了机遇。《纲要》着力于从课程政策层面、课程理论层面、课堂教学层面(包括教学规范、评价制度乃至教材生产方式)的转型,体现了教育思维方式的根本变革。基础教育的目标是为每一个学生奠定人格与学力发展的基础,奠定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基础。《纲要》倡导把学生当作一个完整的人而不是作为工具(标准件)来培养,因此,我们的课程教学应当摆脱分科主义、操作主义、工具主义的束缚,不能灌输被肢解成一大堆支离破碎的知识技能;不能仅仅满足于传统的3R(读写算),还要体现3C(关爱、关切、关联)。倡导学科的综合化,倡导“综合实践活动”(包括“研究性学习”)。这样,我们不仅需要“基于学科知识系统的课程开发”,也需要“基于主题(课题、专题)的课程开发”。这种课程开发要求跨学科、跨学校、跨行业,跨地区甚至跨国界的对话与协作。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从本质上说,是铲除“应试型文化”、建构“发展型文化”的过程,是“学校文化”的重建。因此,我们迫切需要现代教育科学知识生产的基地,需要研究型师范大学的重点建设,这是教师教育政策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
大凡改革,总是包含了理念、观念层面的改革和制度、体制层面的改革。教师教育的改革也是同样。我们应当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确立适应新时代需要的理想的“教师形象”,二是确立相应于理想的“教师形象”的教师教育体制。这两者是统一的、不可或缺的。
注:
①[日]永井圣二:《教师专业职论再考》,《教育社会学研究》第43集,1988年第54页。
②陈永明:《现代教师论》(当代教师进修丛书之一),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17O页。
③⑤[日]奥田真丈主编:《现代学校教育大事典》,行政出版公司1993年版,第398、399页。
④⑥筑波大学教育学研究会编、钟启泉译:《现代教育学基础》,上海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第442、443页。
⑦参见钟启泉:《教师“专业化”:涵意与课题》,《教育参考》1999年第4期,第36~38页。
⑧⑨[日]佐藤学:《教师:两难问题》,世织书房1997年版,第66~67、68~69页。
⑩[日]浅沼茂:《21世纪的教师形象》,《教育展望》2000年第1、2期合刊号,第19页。
(11)[日]八尾坂修:《当今所求的教师形象、所期待的教师形象》,《学校经营》2001年第6期,第10~11页。
(12)[日]佐藤学:《教育方法学》,岩波书店1996年版,第137~139页。
(13)[英]M. Gibbons 编著,[日]小林信一主译:《现代社会与知识的创造》(1994年版),丸善股份公司1997年日文版,第19~47页。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5-21 20:07
“微格”培训有助教师快速成长
江苏省赣榆县青口镇黄海路小学教师以科普讲座形式,向学生讲解航天科普知识,引导学生从小热爱科学、热爱祖国。司伟 摄
  ‘微格’培训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校本培训方式,其内容既包括课堂教学技能也涉及学科素养、课题研究等。在紧张繁忙的教学工作之余,‘微格’培训不需要占用教师太多的时间,却能充分利用校内优质教学资源,让教师充分参与,共同受益。
  ■林俊
  年轻教师培训成为当务之急
  现在很多学校年轻教师在教师队伍中占较大比重。他们从事教学工作的时间较短,教学经验比较欠缺,其学科素养、教学水平与学校要求及家长期望之间也存在着较大的落差。如何让年轻教师缩短适应期,加速成长期,使他们尽快步入良性发展的“快车道”,是长期以来我们学校面临的一个难题。
  组织教师参加专题讲座,经常存在“听得明白、难以落实”的缺陷。经过长期的实践摸索,我们发现“微格”培训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校本培训方式。这里的“微”是微型的意思,“格”是探究及变革的意思。校本培训主要需要依靠学校自身力量,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进行。而一线教师大多每天都有繁重的教学任务和琐碎的班级管理工作,因此培训的内容不能太多,时间不宜太长,程度不能太深。“微格”培训具有贴近教师、贴近课堂的特点。用年轻教师自己的话说就是:“听则能懂,学则能用,用则见效”。
“微格”培训的特点
  问题小——问题宜小不宜大。“课堂巡视”、“照顾学生差异的板书设计策略”等问题均来自于课堂教学,它们虽然都比较细微,但对教学品质的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加之这些小问题都是困扰教师日常教学工作且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所以大家非常感兴趣。
  切口窄——宁打一口井,不挖一条沟。学生看错题目是常见的现象,但这个问题较为宽泛,如果从“学生看错口算题”这一具体问题切入,口径较小,比较容易取得成效。比如,我们可以研究“哪种类型的学生经常看错题目?”、“学生看错题目的原因是什么?”、“如何减少学生看错题目的现象?”、“实施教学干预后的效果如何?”等几个具体问题,这对教师进行个案跟踪研究能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这样的研究可使问题聚焦,步步深入,有助于主讲人将问题谈深谈透,谈出新意,避免了泛泛而谈或者浮于表面的现象。
  时间短——每次培训安排2至3个问题,时间控制在30分钟左右。在紧张、繁忙的工作之余,校本“微格”培训不需要占用教师太多的时间,却能收获很多言之有理、行之有效、新颖独特的经验。
  组织“微格”培训的方法
  培训的效果得力于精心策划与严密组织。虽然进行经验交流的只有几位教师,每次培训的时间也不长,但是准备周期还是不短的。具体说来,从主题策划到现场培训一般经过以下几个阶段:
  确定主题。我们通过课堂观察、个别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需求,从而确定当前的培训主题。比如2012年春季学期我校“微格”培训的主题“如何达成课时教学目标”,就是在问卷调查中生成的。之前我们对全校教师就“基于目标达成,照顾学生差异”的校本备课特色的实验情况进行了民意调查,发现全校80%以上的教师支持备课改革。但同时我们也注意到,76.4%的教师反映,按照学校规定的要求撰写教学目标存在困难,并且其课堂具体实施也难以落到实处。还有69.5%的教师感到教学过程中照顾学生差异难以操作。我们敏锐地捕捉到这两类教师普遍存在的困难,并把它们作为“微格”培训的主题。
  分解问题。某些主题由于较为宽泛、笼统而不宜作为“微格”培训的主题,所以还要结合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对主题进行限定,并进一步分解,使之成为一个个更为细小的、连续的、相关的具体问题。比如,“如何达成课时教学目标”这一主题,可以分解为以下几个问题:如何将“知识与技能”目标正确分层?如何达成课时核心目标?如何落实每课时的“过程与方法”目标?
  物色主讲。因为主讲教师都是本校同事,大家比较熟悉,所以可以根据个人特长、研究方向分配问题;有时也可以让他们自由选择自己熟悉或拿手的问题。
  在实践中不断改进
  主题拟定上,从松散到聚焦。起初的“微格”培训主要是解决教师工作中出现的一般问题,如有些教师整天忙忙碌碌,却不得要领,于是我们组织了“如何安排一天的工作”的相关培训;一些教师不能较好地处理教材习题、配套的补充习题以及校本教辅三者的关系问题,整天为作业所累、所困、所迷,为此我们安排了“教学中如何统整习题资源”的培训。由于这些培训立足于解决教师常规工作问题,所以每次培训主题是分散的,结构是松散的。随着教师业务能力的提升,教师培训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常规工作培训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他们的专业发展需要。因此,具有学术研讨意味、聚焦某个主题的培训应运而生。
  内容来源上,从讨论到调研。原来培训的主题、内容都由学科主任决定,并不完全符合教师的内在需要,往往“吃力不讨好”。现在首先进行广泛调研,然后再组织培训,使培训能更好地解决教师教学中的现实问题。
  参与方式上,从规定到选择。以前的“微格”培训无视差异,要求教师一律参加。现在提供“菜单式微格培训主题”,让教师自主选择,并力争使培训最大限度地与不同层次的教师相匹配。
  培训对象上,从单一到多样。“微格”培训从学科开始启动,现在已经辐射到年级。这样,培训对象就从单一的学科教师扩展到该年级的各科教师。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育才实验学校)






2012年7月9日在《大家教育周刊》:

孝感市孝昌县多项培训充实教师暑期生活
本报讯 日前,笔者从孝昌县教育局获悉,今年暑期将组织近千名教师参加国家级、省级、市级等培训。
其中有50余名教师参加国培计划远程示范性集中培训项目小学语文、初中英语、幼儿园骨干教师、免费师范生、紧缺薄弱学科骨干教师和中小学骨干教师研修项目等专项培训;近400名教师参加湖北省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中小学班主任、生活辅导老师、初中德育校长、“大家唱、大家跳”艺术辅导老师、资教生等专职培训;近400名教师参加孝感市继续教育集中培训项目初中化学物理骨干教师、高中学科教师、骨干教师、骨干班主任等专项培训,60余名教师将参加中小学数学、英语学科的新版课标专项培训。
这些培训丰富充实了教师的暑期生活,有利于提高教师业务素质水平,为下个学期更好的工作打下了基础。



http://xnjyw.5d6d.net/thread-63258-1-1.html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5-30 20:58
“首届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建设研讨会”在成都举行

  6月25日—28日,由全国教师教育学会主办的“首届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建设研讨会”在成都举行。来自1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10多个县教育培训机构的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教育部师范司有关负责人在会上作了《加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建设,构建现代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的报告;四川省教育厅师范处、黑龙江省教育厅师范处 、江苏教师教育学会以及山东省淄博市教师进修学校负责人分别就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的转型、新课程背景下的县级教师教育培训事业的发展以及县级教师教育培训机构的职能转变等专题作了报告。成都市武侯区教师继续教育中心、江西新建县教师进修学校、河北保定望都县教育局、湖北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理论研究室、河南郑州新密县教师进修学校、福建南安教师进修学校、贵阳南明区教师进修学校的有关同志作了大会发言,交流了各地在教师教育以及教师教育机构建设方面的做法和经验;会议还实地参观和考察成都市青羊区教师培训中心、锦江区教师进修学校(这两所培训机构都是当地优秀教师教育培训示范基地);与会人员还就县级教师教育培训机构的生存、建设、发展等问题进行了研讨。
据介绍,目前我国有县级教师教育培训机构2600多所,承担着全国70%的中小学教师的培训任务。
  全国教师教育学会是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的分会,成立于2003年12月,主要职能是团结全体会员、广大教师和教师教育工作者,紧紧围绕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心,开展调研、咨询、培训、评价等工作,为教师教育宏观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服务,为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践服务,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开放灵活的教师教育体系,提高教师队伍素质贡献力量。高等教育出版社是全国教师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单位,基础教育与教师教育分社派人参加了会议。(魏振水)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5-30 21:00
全国语文学习科学专业委员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预备会议在江苏省南通市举行
□  《读与写(高中版)》 2007年第10期

  语文前沿速递全国语文学习科学专业委员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预备会议在江苏省南通市举行
  全国语文学习科学专业委员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预备会议2007年7月29-30日在江苏省南通市华通大酒店举行。来自16个省、市、自治区的32名代表出席了会议。朱绍禹理事长主持了本次预备会议。
  29日上午8时30分举行会议开幕式。在开幕式主席台就座的有:南通市教育局局长兼党组书记、南通市教育学会会长王炎斌先生、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小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李吉林先生、教育部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委员、我会理事长朱绍禹先生、上海师范大学原副校长、博士生导师陶本一教授、杭州师范大学学习科学研究所所长、我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光龙教授、南通大学杏林学院副院长时金芳教授。
  在开幕式上,首先由学会常务副理事长王光龙先生致开幕词。他在开幕词中对冒着盛夏酷暑前来参加会议的各地代表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问候,对承办这次会议的南通市教育局、教育学会的领导和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王光龙先生指出,这次会议是在语文课程改革大力向前推进和我们学会发展的重要时期举行的,是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会议,是一次对学会今后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会议。他简要回顾了12年来学会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可喜成绩,介绍了这次会议的基本议程,希望与会代表团结合作,献计献策,顺利完成这次会议的预定任务,为召开我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做好准备工作。
  接着王炎斌局长致欢迎词。他代表南通市的全体教师和中小学生对远道而来的各位专家、学者表示热烈的欢迎。王局长简要介绍了南通市近年来在基础教育发展上取得的突出成绩,并预祝大会取得圆满成功。
  开幕式后,南通市教育局领导与代表们一起合影留念。大会开幕式由王光龙教授和时金芳教授共同主持。
  上午10时举行全体会议。常务副理事长王光龙先生代表第二届理事会作了题为《关于学会换届工作若干问题的意见》的长篇讲话。他的讲话分为四个部分:一、关于学习科学的简要介绍;二、关于我会基本情况的介绍;三、学会换届工作的基本思路和机构设置;四、本次会议的主要任务。与会代表认真听取了王光龙先生的讲话,进一步认识了学习科学研究的重要意义,明确了学会的归属、性质和组织机构,明确了学会换届的基本思路和本次会议要解决的问题。
  接着朱绍禹先生就学会换届工作和科研工作发表了重要讲话。他首先强调了举行本次会议的重要性,认为这是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他说,我们学会同其他语文学会一样,都是为着提高我国学生母语学习的水平,大力推进语文教育事业的发展。他希望各位代表畅所欲言,充分发表意见,共同开好这次会议。
  各地代表在朱绍禹先生讲话之后积极上台发言。广西师范大学黄麟生教授、山东师范大学曹明海教授、四川师范大学刘永康教授、江西井冈山大学王显槐教授、江南大学吴格明教授、河南教育学院蔡明教授、河北师范大学附中张占根校长等先后做了大会发言。大家一致认为,“以学为本,因学论教”是语文课程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高师院校为基础教育服务是我们必须坚持的重要方向,理论联系实际是我们理论工作者的优良学风。大家对我会多年来所进行的卓有成效的语文学习科学课题的实验研究表示了高度赞赏。上午的大会由华南师范大学陈建伟教授和吉林省教育学院毓明笠教授共同主持。
  下午2时30分举行大会发言。会议主持人首先请上海师范大学陶本一教授做重要讲话。陶本一教授集中讲了三点意见:我们语文学习科学的研究,一要注意各相关学科之间的整合性;二要注意吸纳研究人员的开放性;三要注意语文学习科学自身的实践性。接着广西师范大学陈玉秋教授、语文报社裴海安副编审、河南师范大学张正君教授、安徽师范大学倪三好教授、福建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颜禾研究员、徐州师范大学魏本亚教授、东北师范大学宋祥副教授、内蒙古师范大学王志强副教授、江西师范大学欧阳芬教授、山东聊城大学陈黎明教授、四川师范大学许书明教授、河北教育出版社高力夫编审、语文报社江苏发行部李会主任等代表在会上发了言。大家一致表示,语文学习科学的研究“前景广阔,大有可为”,一定要按照学会理事会换届工作的安排,积极做好本省发展新会员的工作,迎接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的召开。河南、四川、江西等地的代表表示欢迎学会到他们省去举办语文学习科学研讨活动。
  朱绍禹先生就大家的发言做了重要讲话。他说,语文学习科学的研究是一项十分有价值的研究工作,在研究工作中一定要注意理论观点的创新和研究方法的创新。他热情地鼓励大家积极从事语文学习科学的研究工作,发表和出版语文学习科学的研究成果。
  王光龙先生在大家发言之后做了会议总结。他讲了五点意见:一是学会今后的科研规划。他说,作为一个全国性的学术研究组织,应该有一个中期和长期的科研规划,第三届理事会产生之后应该讨论和制订出学会五年和十年的《科学研究规划》。二是课题的申报和研究工作。他说,根据学会10多年的工作经验,课题的申报和研究工作对于学会的发展十分重要。他鼓励大家积极争取国家、省、市各级语文学习科学的课题,越多越好,有了课题大家一起来做。三是组织发展工作。他说,自从2003年会员重新登记以来,会员中有一批人已经退休了。在 “三代会”召开之前,需要对原有的会员进行重新登记。新会员的发展,要以教育硕士和统招研究生为主要发展对象,以提升会员的理论素养,改善会员的学位结构;同时注意发展省、市、县教育行政部门的语文教研员。四是对外联络工作。他强调说,我们学会一方面要加强学术研究工作和课题实验工作,另一方面还要加强对外联络工作。这对于我们科研课题的争取和项目资金的引入,对于科研成果的宣传、出版和推广等都十分重要。五是召开“三代会”的初步意见。他说,我会“三代会”初步决定于今年11月底在杭州市召开,希望大家会后积极行动起来,做好“三代会”的各项准备工作,特别是发展新会员的工作。最后,他代表学会和各位代表对于南通市教育局、南通市教育学会的热情接待和周到服务再次表示诚挚的谢意。大会在热烈的气氛中胜利闭幕。下午的大会由曹明海教授和李丽教授共同主持。
  29日晚上,与会代表一起参观了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南通市濠河风景名胜区,欣赏了濠河的美丽夜景。30日,代表们参观了南通大学、南通市狼山风景区和南通市博物馆,领略了南通市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开放的现代文化。
                                                           全国语文学习科学专业委员会秘书处 2007年8月1日■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5-31 10:14
http://xnjyw.5d6d.net/thread-63419-1-1.html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6-9 23:53
上海中小学教师“国培计划”走进“工作坊”模式2011年01月19日  作者:曹继军 颜彦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上海1月18日电(记者 曹继军 通讯员 颜彦)听听“拼盘式”的讲座,出席热乎乎的联谊,再加上观摩活动——这样的常规培训方式被上海师范大学的“工作坊”所颠覆。前不久,来自全国各地的54位语文教师参加完上师大教育学院承办的“国家级计划(2010)——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后,盛赞“工作坊”培训方式。教育部相关部门则表示,将在未来的“国培”计划中完善并推广“工作坊”模式。
  名叫“工作坊”的培训方式足够新鲜。简而言之,就是参加培训的教师不仅要听专家讲,而且还要讲给专家和同行们听;不仅要观摩别人上课,更要自己备课、讲课让别人观摩。通过个人备课、集体讨论、教学实践、评点反思等,让培训教师们对课本、对教学内容、对教学方式都有全新的认识。
  参加培训的教师学员分别来自黑、辽、吉、津、甘、渝、闽、沪,有的是出版多部著作的资深教师,有的是闻名远近的名师,不过,面对上师大的培训方式,他们连呼“新鲜”。
  上师大教育学院精心寻觅到一批一线工作的名师、专家担任“工作坊”的老师。主题学习工作坊、课例研究工作坊、共同备课工作坊,老师导演着一个个重头戏,学员们进行“沉浸式体验”,通过模拟的教学实践反思和改进。工作坊让教师培训由“教的活动”转向“学的活动”。每一次备课,学员们总是争得不可开交,各抒己见,场面十分热闹。学员何红卫说:短短十五天培训,我们看到的不是常见的理论传授“应该如何”,而是理论与实践互动呈现的“实际可以如何”。这种紧贴教学实际、直面语文教学关键的培训,让人耳目一新,收益匪浅。
  “工作坊”的创意缘于对培训作用新的认知。上师大教育学院负责人介绍说:课程改革、教材完善,最终的实践者是教师。作为“国培”的研修班就要切实服务于新课程改革,将授课方式从常用的“拼盘式”讲座创新为“互补”式的工作坊,正是为了适应现代培训宗旨,切实提高培训质量和效果。
  “工作坊”得到了学员们的高度认同。扬中教师进修学校教师于飞说,“工作坊”培训就像是打磨自我,产生的是思想上的触动、心智上的火花,让我们不断反思教育的得失和教育育人的方式。萧县师范附小的孙剑锋说:“为了当一个好教师,我整天把自己埋进书堆里,翻教参、看教案。参加了这次‘工作坊’,我才茅塞顿开。原来教课文不等于教语文,只注重‘教’而不注重学生的‘学’,是肯定教不好语文的。”




作者: 王小军    时间: 2013-6-19 09:38
五年级下册第七组习作《写身边的一个人》
执教:三里棚学校  李蓓
http://xnjyw.5d6d.net/thread-63419-1-1.html

一、游戏导入
1、        做个游戏,请大家依据文字猜人物,并说说是根据什么特点猜出来的。
2、        这些都是古典名著中的经典人物,作者抓住人物特点,并注重了细节描写,使人物的形象跃然纸上,令人读后印象深刻。
二、明确要求
1、        这节课我们学习第七组习作,齐读题。
2、        自由读文题,想想读后你知道了哪些要求?
(a、        写什么 b、突出特点 c、写人方法)
3、        思考:你准备写谁?这个人有什么特点?用什么具体事例突出这方面的特点
4、        小结:大家能找准特点,那么我们该运用哪些写人的方法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鲜明呢?
三、        指导方法
1、        回忆本组课文,哪个人物令你印象深刻?作者运用了哪些描写人物的方法?(板书:动作、神态、语言)
2、        翻至133面,再次回忆课文《临死前的严监生》。这个人物留给你怎样的印象?文章开头这样描述:严监生的病一日重似一日,重的连一连三天都不能说话,喉咙里的痰响的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可是周围人点点也猜不到。   严监生听了大侄子的猜测是怎么样的表现?严监生听了二侄子的猜测是怎么样的表现? 严监生听奶妈的猜测是怎么样的表现  
3、        这三个句子运用了哪些人物描写方法?(动作、神态)从这描写中走进人物内心,我体会到他心想:_________________
4、        为什么不把严监生内心的话换作 直接表述出来,而是选用动作,神态描写方法呢?(虚假、不真实)
5、        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明白,人物描写不是一股脑全用,该怎么用?(板书:选准方法)选准方法才能突现重点,更显真实。
四、        范文引领
1、        纸上得来终觉浅,我们实践来操作一下,阅读,想想你读后的感受。
2、        面对以上问题,该怎么办?生说。
3、        那么我们就这样试着补充这段文字,看看是不是写得更真实、具体。
4、        小但今作,有合作就有分工。
5、        评价,认真的听,用了哪描写人物方法?哪描写令你印象深刻?为什么?
6、        看来大家都会依据事例来选准方法表现人物特点。
5、        完成片断
五、交流习作,互评自改
(师:现在谁愿意第一个上来与大家分享习作?)
1、展示交流习作,给予写作的兴趣与信心。
2、生读习作(学会倾听也是一种能力,听别人的文章总会有收获。)(师:这段中你最欣赏的是哪里?你想送给他怎么样的建议。)
3、借助习作互评表,再次点评习作
认真读读同桌的作文,达到下列要求的打“√”
是否写出了人物的外貌(    )
是否写出了人物的动作(    )
是否写出了人物的语言
是否写出了人物的神态(     )
是否写出了人物的心理活动(     )
语句是否通顺(     )
哪些语句值得我学习,请在下边画上横线
我想提个建议:                                                      
                                                                     
3、同桌互评自改
引导学生尝试着评价同桌的作文,对改作文并做简短的评价。然后换回自己的作文,根据同桌的建议自己修改
六、        题目拟定
a、以写的人为题。如《可爱的老爸》b、在文章中强调个人感受,在题目中表现。《让我感动的一个人》c、以语言为题 d、概括文章内容为题e、《我身边的活雷锋》《老师,我想对你说》《他是好样的》结合自己的习作,自由拟题,将本次习作写完整,争取在班级中展示。
七、        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抓住人物特点来写身边的一个人,还学会了如何修改习作。同学们,送一句,齐改屏幕。
下课
作者: 王小军    时间: 2013-6-19 09:39
五年级下册第七组习作《写身边的一个人》
执教:三里棚学校  李蓓
一、游戏导入
1、        做个游戏,请大家依据文字猜人物,并说说是根据什么特点猜出来的。
2、        这些都是古典名著中的经典人物,作者抓住人物特点,并注重了细节描写,使人物的形象跃然纸上,令人读后印象深刻。
二、明确要求
1、        这节课我们学习第七组习作,齐读题。
2、        自由读文题,想想读后你知道了哪些要求?
(a、        写什么 b、突出特点 c、写人方法)
3、        思考:你准备写谁?这个人有什么特点?用什么具体事例突出这方面的特点
4、        小结:大家能找准特点,那么我们该运用哪些写人的方法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鲜明呢?
三、        指导方法
1、        回忆本组课文,哪个人物令你印象深刻?作者运用了哪些描写人物的方法?(板书:动作、神态、语言)
2、        翻至133面,再次回忆课文《临死前的严监生》。这个人物留给你怎样的印象?文章开头这样描述:严监生的病一日重似一日,重的连一连三天都不能说话,喉咙里的痰响的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可是周围人点点也猜不到。   严监生听了大侄子的猜测是怎么样的表现?严监生听了二侄子的猜测是怎么样的表现? 严监生听奶妈的猜测是怎么样的表现  
3、        这三个句子运用了哪些人物描写方法?(动作、神态)从这描写中走进人物内心,我体会到他心想:_________________
4、        为什么不把严监生内心的话换作 直接表述出来,而是选用动作,神态描写方法呢?(虚假、不真实)
5、        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明白,人物描写不是一股脑全用,该怎么用?(板书:选准方法)选准方法才能突现重点,更显真实。
四、        范文引领
1、        纸上得来终觉浅,我们实践来操作一下,阅读,想想你读后的感受。
2、        面对以上问题,该怎么办?生说。
3、        那么我们就这样试着补充这段文字,看看是不是写得更真实、具体。
4、        小但今作,有合作就有分工。
5、        评价,认真的听,用了哪描写人物方法?哪描写令你印象深刻?为什么?
6、        看来大家都会依据事例来选准方法表现人物特点。
5、        完成片断
五、交流习作,互评自改
(师:现在谁愿意第一个上来与大家分享习作?)
1、展示交流习作,给予写作的兴趣与信心。
2、生读习作(学会倾听也是一种能力,听别人的文章总会有收获。)(师:这段中你最欣赏的是哪里?你想送给他怎么样的建议。)
3、借助习作互评表,再次点评习作
认真读读同桌的作文,达到下列要求的打“√”
是否写出了人物的外貌(    )
是否写出了人物的动作(    )
是否写出了人物的语言
是否写出了人物的神态(     )
是否写出了人物的心理活动(     )
语句是否通顺(     )
哪些语句值得我学习,请在下边画上横线
我想提个建议:                                                      
                                                                     
3、同桌互评自改
引导学生尝试着评价同桌的作文,对改作文并做简短的评价。然后换回自己的作文,根据同桌的建议自己修改
六、        题目拟定
a、以写的人为题。如《可爱的老爸》b、在文章中强调个人感受,在题目中表现。《让我感动的一个人》c、以语言为题 d、概括文章内容为题e、《我身边的活雷锋》《老师,我想对你说》《他是好样的》结合自己的习作,自由拟题,将本次习作写完整,争取在班级中展示。
七、        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抓住人物特点来写身边的一个人,还学会了如何修改习作。同学们,送一句,齐改屏幕。
下课
作者: 王小军    时间: 2013-6-19 09:39
五年级下册第七组习作《写身边的一个人》

执教:三里棚学校 李蓓

一、游戏导入
1、 做个游戏,请大家依据文字猜人物,并说说是根据什么特点猜出来的。
2、 这些都是古典名著中的经典人物,作者抓住人物特点,并注重了细节描写,使人物的形象跃然纸上,令人读后印象深刻。

二、明确要求
1、 这节课我们学习第七组习作,齐读题。
2、 自由读文题,想想读后你知道了哪些要求?(a、 写什么 b、突出特点 c、写人方法)
3、 思考:你准备写谁?这个人有什么特点?用什么具体事例突出这方面的特点 4、 小结:大家能找准特点,那么我们该运用哪些写人的方法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鲜明呢?

三、 指导方法

1、 回忆本组课文,哪个人物令你印象深刻?作者运用了哪些描写人物的方法?(板书:动作、神态、语言)

2、 翻至133面,再次回忆课文《临死前的严监生》。这个人物留给你怎样的印象?文章开头这样描述:严监生的病一日重似一日,重的连一连三天都不能说话,喉咙里的痰响的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可是周围人点点也猜不到。 严监生听了大侄子的猜测是怎么样的表现?严监生听了二侄子的猜测是怎么样的表现? 严监生听奶妈的猜测是怎么样的表现

3、 这三个句子运用了哪些人物描写方法?(动作、神态)从这描写中走进人物内心,我体会到他心想:_________________

4、 为什么不把严监生内心的话换作 直接表述出来,而是选用动作,神态描写方法呢?(虚假、不真实)

5、 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明白,人物描写不是一股脑全用,该怎么用?(板书:选准方法)选准方法才能突现重点,更显真实。

四、 范文引领

1、 纸上得来终觉浅,我们实践来操作一下,阅读,想想你读后的感受。
2、 面对以上问题,该怎么办?生说。
3、 那么我们就这样试着补充这段文字,看看是不是写得更真实、具体。
4、 小但今作,有合作就有分工。
5、 评价,认真的听,用了哪描写人物方法?哪描写令你印象深刻?为什么?
6、 看来大家都会依据事例来选准方法表现人物特点。
5、 完成片断五、交流习作,互评自改(师:现在谁愿意第一个上来与大家分享习作?)
1、展示交流习作,给予写作的兴趣与信心。
2、生读习作(学会倾听也是一种能力,听别人的文章总会有收获。)(师:这段中你最欣赏的是哪里?你想送给他怎么样的建议。)
3、借助习作互评表,再次点评习作认真读读同桌的作文,达到下列要求的打“√” 是否写出了人物的外貌( )是否写出了人物的动作( )是否写出了人物的语言是否写出了人物的神态( )是否写出了人物的心理活动( )语句是否通顺( )哪些语句值得我学习,请在下边画上横线我想提个建议:
3、同桌互评自改引导学生尝试着评价同桌的作文,对改作文并做简短的评价。然后换回自己的作文,根据同桌的建议自己修改
六、 题目拟定 a、以写的人为题。如《可爱的老爸》b、在文章中强调个人感受,在题目中表现。《让我感动的一个人》c、以语言为题 d、概括文章内容为题e、《我身边的活雷锋》《老师,我想对你说》《他是好样的》结合自己的习作,自由拟题,将本次习作写完整,争取在班级中展示。七、 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抓住人物特点来写身边的一个人,还学会了如何修改习作。同学们,送一句,齐改屏幕。
下课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www.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