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朋兴学区联合小学语文教研组活动在线--农村学校一校一个交流帖 [打印本页]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4-2 15:24
标题: 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朋兴学区联合小学语文教研组活动在线--农村学校一校一个交流帖
联合小学成立于2000年8月,位于叶庙、李湾、新集三村的交汇处。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4-2 15:26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4-2 15:27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4-2 16:10
最让学生感动的教师用语

http://xnjyw.5d6d.net/thread-10291-1-5.html
1 .最近怎么有些沉闷?我需要你的热情!


点评:老师的话语犹如阳光播洒到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充分感受到老师时时刻刻在关注、关心着自己,并且愿意随时给自己提供帮助。学生感受到了老师的心和他的心紧贴在一起,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




2.把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


点评:浅显通俗的语言极富有哲理性,让学生懂得了从小事做起,打好基础的重要性,避免学生产生好高骛远的心态,正所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3.我们每个同学都很聪明,应该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


点评:老师使用激励性语言给予学生信心,巧妙地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展开新一轮挑战的决心。这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了学生战胜困难的信心和恒心。




4.努力改正缺点,你就可以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


点评:老师用“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这种符合学生内心愿望的语句激励学生,反映了老师对学生的信任和尊重,能够使学生产生自信心和上进心,这样的鼓励性语言能够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5.如果你能试着喜欢上那些弱项,一定能成功!


点评:这样充满鼓励性的话语能够帮助学生消除偏科现象,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鼓励他们全面发展。在现在这样的一个知识经济社会,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全面发展,成为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




6.你只要用心做,这些事根本难不倒你!


点评:一句激励的话语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给学生希望。告诉学生:没有做不好的事,自己的态度是关键。只要专心,有耐心、恒心,就一定能够进步。




7.勇敢点!不要怕,天塌下来,老师替你顶着!


点评:学生面对困难、挫折难免会产生畏难情绪,这时教师的语言应该像“雪中炭”、“六月风”。上述语言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老师理解自己,并打算用行动来支持自己,能和老师并肩作战。当然,对任何困难就不再惧怕了。




8.你不是最聪明的,却是最有灵气的,相信你将来一定有所成就!


点评:当教师怀有真挚情感给予学生公正、恰如其分的评价时,学生能更清醒地认识自己,用“最有灵气”不断激励自己,按着老师的话不断努力。




9.你是一个很有想法的孩子,你的见解很有创意!


点评:这句话肯定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发展潜力,教师善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精神,激励学生不断努力,成为高素质人才。

  10.也许你在别人眼里有很多不足,但在我眼里,你是最棒的!




点评:这是一句具有激励性的话语,它不仅肯定了学生的成功与进步,还鼓励学生再接再厉,增强学生继续努力的信心,拉近了师生距离。




11.你的潜力很大,对于你来说,只要好好挖掘,没有不可能的!


点评:这是一句发展性的评价语,教师帮助学生认识他们在学习上已达到的程度和已具备的能力,鼓励学生继续努力,不断挖掘自身潜力,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12.一个人最大的美德是宽容,如果你懂得宽容,你就会有海一样的胸怀!


点评:教师用形象的语言,从思想品德的方面教育学生人生中需要宽容。在学生的人生观和世界观逐渐形成时期,学生易于受教师的思想观点影响。教师努力将中华传统美德及时地渗透到学生的内心,使学生成为品德高尚的人。




13.也许你现在是贫困的,但老师相信,20年后,你是最富有的!


点评:用正确的方法教育学生认识富有与贫穷。告诉学生,只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就可以实现自身命运的改变,变成一个物质和精神都富有的人!




14.只要你肯努力,老师愿意成为助你成功的桥梁!


点评:“只要你肯努力,老师愿意成为助你成功的桥梁”这样亲切的话语能够拉近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距离,激励学生更努力地学习,在老师的帮助下不断地提高自己。




15.你敢于向老师(教材)提出个人见解,非常了不起!


点评: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行为评价的话语,体现了对学生敢于发问的肯定。这是教师对学生发问行为本身的尊重,会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获得最大程度的发展。




16.你永远是最出色的学生,我相信你!


点评:教师用“最出色”评定学生,是对学生能力的最高褒奖,更是学生获得进一步发展的能力激发源。教师的肯定与褒奖,自然会使学生勇于发表见解、大胆创新、进一步追求完美。




17.你的思维很独特!能说说你的想法吗?


点评:这是教师一种邀请式的做法。对学生行为给予了较高的评价,邀请式的做法体现了教师对学生人格和行为价值的尊重。这种做法会使学生在得到充分尊重的前提下,更易于和教师进行交流,发表自己的见解。




18.你提的问题很有思考价值,我们共同研究一下。


点评:采用平等对话式的语气,对学生提出问题给予了肯定,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和对学生所提出问题的关注,这样会进一步激发学生对问题深入思考的兴趣,使学生在课堂上获得高层次的发展。




19.只要肯动脑筋,你一定会变得更聪明!


点评:学生的能力总是希望别人给予肯定,教师运用正面引导的话语,充分展现了学生获得良好发展的前景,同时又隐含着告诉学生取得成功的正确途径和方法———“肯动脑”。这样的话语会使学生向着积极的方向付出努力并且获得最大可能的发展。




20.说错了没关系,我会帮助你!


点评:教师用平和的语气引导学生回答问题,消除了学生答错时可能产生的窘迫和紧张心理,这种做法易于营造一种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使得学生没有任何压力,在教师的指导下实现问题的解决,获得良好的身心发展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4-2 16:16
http://xnjyw.5d6d.net/viewthread.php?tid=59977&extra=&page=1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4-4 15:41
http://xnjyw.5d6d.net/thread-58662-1-4.html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4-4 15:44
http://xnjyw.5d6d.net/thread-60728-1-4.html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4-5 09:12
http://xnjyw.5d6d.net/thread-21110-1-1.html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4-5 09:19
http://xnjyw.5d6d.net/thread-56885-1-1.html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4-5 09:20
http://xnjyw.5d6d.net/thread-61466-1-1.html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4-5 09:43
http://xnjyw.5d6d.net/forum-169-1.html
=公益服务教学教研专业网站《教师之友网》--》[小学语文教研组专帖区]。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4-5 10:59
重拾教师的荣光
文/此岸明月


一位我非常尊敬的中年教师——他教了二十多年乡初中,一次聊天时对我说:“我坐公交车说话从来不提我是老师!”说这话时,他就坐在我对面,我下巴都要惊讶掉了,他仍是一脸平静。

我问他告诉别人你是老师又能怎么了,“没面子,没本事。”他就这六个字,仍是很平静。我即刻明白,“没面子”是指自己觉得没面子,“没本事”是别人认为没本事。但指向都是叫“老师”的这个人。

没有具体的统计数字来表明在广大中小学教师里有这种认识的有多少。但随着我工作地点的变化,凭借我对当地的了解,以及通过阅读报纸网络,我认为“这个数字”应该不小,或者可以肯定地说:这是一个较普遍的现象。

这也是一个令人痛心疾首的现象。整天面对“祖国的花朵”的园丁枯萎了,整天面对“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的守望者不阳光了!还有什么比“哀莫心死”的情怀更令人伤心呢?

这个群体怎么了?这个社会怎么了?

我们需要重拾教师的荣光!也许准确地表达,我们需要修复中小学教师应有的职业尊严,让他们与其他育人工作者,与其他劳动者一样,都能感受到劳动带来的愉快和享受。

给他们丰厚的收入。按国家相关政策规定落实他们应有的工资收入,不折不扣地执行,实打实地落实。每当看到报纸大肆地宣传山区某个优秀教师的典型时,我心里涌现的更多的往往不是感动,而是震惊。偌大的国家,有些官员一顿吃喝就是大几千元,甚至上万元,何以如此亏待一个教师!

培育尊师重教的氛围。有人调侃,现在“尊师重教”有点像学雷锋“三月里来四月走”,这厢是“九月里来十月走”。其实,多数人也都能感觉到,“学雷锋”,这个社会还大有人在,他们默默地做;也能感觉到这个社会“尊师重教”者,也大有人在,他们默默地做。但同时很明显的是,不尊师重教者,这个社会也大有人在。比如拖欠工资,不是说“再穷也不能穷教育”吗?真的差这个钱?还比如殴打辱骂老师。

当然,修复尊严老师自己也要自强。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老师自己加强学习,广闻博识,术有专攻;加强修为,苦练内功,为人标杆,成为本学科的佼佼者,自信心自然会大增,也定能赢得周围人的欣赏,领略为人师的风光与幸福。

“江山代有人才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些都得靠教育工作者。为了这美好景象,让阳光灿烂地洒在广大中小学教师脸上吧!



附告:
     本站转存
网友一帖。如不同意,请短信告13971958105管老师,即删除。

http://xnjyw.5d6d.net/redirect.php?tid=62018&goto=lastpost#lastpost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4-5 11:10
做一名好教师,路在何方

幸福教育和幸福的教育人生

□ 高万祥   
    教育是什么?教育就是创造幸福的事业。作为教师,我们人生的第一使命,就是自己快乐,给人快乐;自己幸福,给人幸福。一个人,最基本的需求是温饱和安全,而人生的终极目标,或者说生命最本质的存在,是幸福和优秀。那么,如何寻找、追求和创造属于我们的幸福教育和幸福的教育人生呢?我和大家交流如下三点。
    第一,在教改科研中收获幸福和优秀。我主张教学改革和教育科研应该合二为一,理想的境界是以研究为工作方式,以工作为研究内容。我是1996年评上江苏中学语文特级教师的。我申报特级教师的所有材料,都是关于作文教改的。我践行作文应该以内容题材为主、以思想精神训练为主的理念,让学生用作文和他人、和生活、和社会、和自己交流,不仅培养了如沈冰(原央视主持人)这样的高材生,更重要的是我的学生都不怕写作文,都喜欢写作文。评上特级教师以后,从自身经验出发,我提出教改科研应该做到“三个一”,即人人有一个属于自己真正喜欢的研究课题,人人有一个理想的导师,人人能写一手好文章。特别是写作,我以为,能不能写作是一个优秀教师与普通教师的重要区别,甚至是一个教育家和教书匠的分水岭。因为写作的背后是阅读,是实践和思考。写作能把你的工作和生活、你的思考和思想,用文字转化为一种永恒的物质存在,能让你走得更远,飞得更高。我主张中小学教师人人要写“日常记录”,如教学笔记、教后反思、生活日记、工作手记等。教改科研的本质之一是教学探索精神和科学献身精神。鹤壁的董文华老师正是这方面的佼佼者。教改科研的本质之二是学习力的问题。学历只能代表昨天,学习力才能代表今天并决定你的明天。学习力就是竞争力,申宣成从中师生到博士生,从乡村学校到省教研室,他的竞争力就是源于教改科研给他带来的学习力。董文华、武艳艳都是我们的楷模。教改科研的本质之三是生活方式的选择。人生就是选择的总和,常作印、张硕果、代昆鹏的优秀和幸福正是他们在生活道路上一个个选择叠加起来的总和。
    第二,学校应该是真正读书的幸福天堂。学校就是读书的地方,教育最本质的任务是培养读书人。没有真正的阅读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在我看来,如果不能以经典阅读为基础,我们的一切教育活动也许都是假教育和伪教育。让学生爱上文学,爱上阅读,让每一间教室、每一所学校都成为学生真正读书的幸福天堂,是每一个有良知的教师的神圣使命。一个幸福的人生,一定要有两个家庭和两种亲人,一是血缘的家庭和亲人,二是心灵的或者说是灵魂的家园和亲人。经典阅读带给人们的一定是心灵家园和心灵亲人。平时,总有教师“诉苦”:学生不喜欢看书啊!怎样培养阅读兴趣?我坚定地相信,最有效的办法一定是教师和学生一起读书!只有会读书的教师,才能培养会读书的学生。书生带班,班级才会有书香!荣获“最具成长力教师”称号的张硕果、韩素静、侯长缨、周枫琳、丁保先、库亚鸽等老师,为我们做出了很好的表率。也许教育最大的奥秘,正在于师生的共同成长与发展。教师职业最大的快乐,正在于在影响和帮助学生的同时,自己能实现个体的生命价值。
    第三,让音体美成为高贵的大学科。相对偏重高考学科的应试教育而言,音体美是一种高尚和高贵的教育。因为音体美能培养人的爱好情趣,能提升人的文明素养。这方面,东西方的教育都有很好的传统。从孔子和柏拉图开始,艺术和审美一直是教育的核心和主体,甚至是基础教育的灵魂。在柏拉图学院里,体育和音乐是绝对的主课。柏拉图主张,17岁以前都是学前教育,18岁开始接受正式的高等教育,而选择的第一个标准便是音乐素养。他认为,音乐可陶冶灵魂,形成高尚的性格,使人举止优雅。有音乐才能的人,才具有发展潜能。无独有偶,在孔子的教育大纲上,体艺教育也是最醒目和最重要的学科。我呼吁,加大课改力度,最理想的状态是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三年级,每天开一节音乐、一节体育、一节美术。小学生下午都应该走出教室,开展体艺、科技等各类活动。

做一名好教师,路在何方

□ 吴正宪   
    我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做一名好教师,路在何方?教育时报社评选的这些获奖教师的事迹已经做了很好的诠释。教师是什么?我认为,教师是孩子们一生经历中的一位重要朋友。从获奖教师的事迹中,我看出了这一点;从我个人的自身经历中,我也深深地感受到了这一点。应该是孩子成长路上的引路人,教师应该是孩子的指导者、课堂活动的组织者,我们要通过自己对学科的研究、对教育的研究、对教育规律的探索、对学生学习规律的探索,引领孩子不断地学习、发展、进步。
    教育是启迪、唤醒、启发、激励,是把那一颗颗疲倦的心重新复燃,把那些磨灭了的兴趣重新燃起,激起他们内在的学习需要,让他们呈现出良好的学习状态。有人说教师是春蚕,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未免有点悲壮。点亮别人,为什么自己要毁灭?为什么吐尽了丝,自己的生命就要完结?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有自己的价值尊严,在与学生的共同发展中共同享受教师职业的幸福与快乐。多年来,我一直在探索、一直在前行。
    一位教师,进步得快的时候,一定是他主动反思的时候。一个教师什么时候能够实现主动反思呢?一定是被刺激的时候。“我为什么没有想到这样安排课堂教学?学生的问题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故事?”被刺激了,才会去主动反思,然后寻求发展,寻求改变,寻求获得,这样就成了很好的循环。
    我心目中的好老师,他一定是一个立体教师,不简单传道授业解惑,是一名传授知识、启迪智慧、完善人格三者有机结合的智慧型教师。有教无类是大爱,因材施教是智慧。
    教书必然育人,这是任何人也不能逃避的历史事实。你站在讲台上,德育就已经开始了。你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甚至一个眼神,都能反映你的理念、理想。你的理想、学识、素养,甚至个人的性格就这样一点一点地溢出来。溢出来的不是正向的,就是负向的。教书必须育人,这是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我们肩负的任务就是要教书育人。世界上没有无教育的教学,这是我对教育教学的基本观点。
    一个教师没有激情、没有理想,不适合做教师。我们面对着活生生的生命,作为教师,要有激情、有热情、会期待、懂得爱。你的期待要让学生感受得到——老师的目光在期待着我,在等待着我,我必须前进。我们经常以“恨铁不成钢”为自己开脱,殊不知,他就不是你想要的那块钢。因此,我们必须遵守教育规律,遵守学生的成长规律,懂得怎样去尊重学生,怎样去获得他们的爱。
    我的儿童观,就两句话,儿童是活生生的人,儿童是发展的人。儿童是活生生的人,意味着他是独立于大人之外完整的生命体,他有情感、有个性、有独立的人格。因此,唯有尊重、理解、善待,学会对每一个儿童期待,而且让每一个儿童在我们的集体中有尊严地生活,让学困生看到希望和亮光。
    儿童是发展的人,很有潜力、不成熟。有潜力,就要相信他,开发它的潜能。他能做的,老师不替代;不成熟,就要包容他的错误。教室就是出错的地方,不犯错误长不大。要给学生尤其是犯了错误的学生重新跃起的机会。失败了,让他再一次看到希望,看到亮光。
    一个生命个体,当他看不到成功的希望的时候,他只能放弃,何况只有几岁的孩子?难道我们的教育给予的就是几道题吗?因此,我呼吁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还他们原生态的正常生活。如果我们的孩子连做梦的时间都没有,还怎么会去实现自己心中的梦想呢?尽管社会大环境需要改善,作为教师,能不能让我们的小班集体有局部晴天?
    在教育的过程中,我有四句话:一是没有什么比保护自尊心、自信心更重要;二是没有什么比激发学习兴趣、保护好奇心更重要;三是没有什么比尊重个性、真诚交流更重要;四是没有什么比养成良好的习惯更重要。
    提高重在认真学习、勤于笔耕、善于反思、脚踏实地、厚积薄发、善于学习、重视积累。做教育来不得半点浮躁,教育改革路上绝无捷径可走。学术止于术,悟道得于道。


寻找教师专业成长的内驱力

□ 裴素青   
    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到底在哪里?我认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是自己,如果自己没有发展的意愿,那就是自甘平庸。下面结合我自己专业成长的经历谈一点体会和感悟。
    教师专业成长的内驱力——源于“对教师职业的敬畏”。我常想既然我们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那就必须思考教师是一个什么样的职业、教师是一群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教师才是好教师、怎样才能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当代的教育是教人做人、教人做事的事业。”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是一种最为精细的精神活动。”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说:“一个民族中只有最优秀的公民才有资格当老师。”每次读到这些名言,我的内心就对教师和教师的职业产生无比的敬畏感,使得我对教学工作不敢有丝毫的懈怠,这是一直鞭策激励我前行的动力。
    教师专业成长的内驱力——源于“一种工作态度”。一个人的工作态度和为人处世的态度决定人生的成败。一种态度决定一种结果,态度决定高度。有人把人们的工作状态分为五种:无心无意状态、三心二意状态、半心半意状态、一心一意状态、舍身忘我状态。教师日复一日的教学工作,对老师来说可能是一种常态工作,但对学生来说每一节课都是他们生命长河中不可逆转的40分钟。选择把教学工作当事业,孜孜不倦、毕生追求的态度就是我专业成长的动力所在。
    教师专业成长的内驱力——源于“目标的选择和榜样引领”。一个人的人生目标就是自己的生活轨迹。任何一个人在某个生命点,一定要确立一个目标,没有目标的人就会陷入茫然、空虚;目标有了,方向对了,路再远总有抵达的一天。一位教师要想成为学生爱戴、人格魅力无穷的优秀老师,就必须要有强烈的成才意识和执着的目标追求,才能找到自己的专业发展路径。专业成长的路上我们更需要专家的引领,我们要选好自己的人生导师,选好自己的专业导师,选择一个学习的榜样。“首届河南最具影响力教师”候选人的成长经历和奋斗故事,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和引领成长的动力源。
    教师专业成长的内驱力——源于“教师高尚人格的修炼”。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我们要善于这样说话,使孩子们在我们的话里感到我们的意志,感到我们的修养,感到我们的个性。”教师的人格修养是否健全直接影响着一代又一代学生的人格塑造,因为教育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灵魂与灵魂的交融,人格与人格的对话。教师首要的是学会做人,教师高尚人格的修炼应成为所有教育者毕生的必修课和追求的动力所在。
    教师专业成长的内驱力——源于“课堂反思和教学研究”。课堂是我们教学的主战场,课堂教学,老师到底要解决什么问题?要教什么?怎么教?学生到底要学什么?怎么学?因为改革最终发生在课堂上。素质教育、新课改“风起云涌”,但仍有不少老师还固守着“一本教案、一张考卷、一批批学生”,循环往复走着同一个轨迹。“三维目标”失衡的课堂等这些教育的问题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去探索,去研究。“学会教学”“学会反思”和“学会研究”,也是教师获得专业发展的重要动力。
    教师专业成长的内驱力——源于“教师的主动学习”。教师如果没有了学习,一切都将成为无源之水。如果我们说“育人”是教师的天职的话,那么“育己”的核心就是教师的主动学习自主成长过程,是教师的态度、价值、信念、知识技能等不断调整、修正、重新审视、评估、接受挑战和考验的过程;是教师不断实现自我、超越自我的过程;是一种主动的发展,是“我要发展”,而不是“要我发展”的过程。教师的主动学习是优秀教师的成长和发展的必经之路与动力之源。
    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我们职业的需要,更是我们尊严和精神的需要,也是人生的需要。让我们从今天开始,确定一个奋斗目标,选择一种工作态度,树立一个学习榜样,有专家引领,与名师同行,去实现我们的专业发展,去追寻我们的教育梦想。

   
每堂课都是新的

□ 孙明霞   
    至今为止,我的教学工作已满30年整,很多教学内容于我来说“烂熟于心”,但我认为,必须坚持这样一个观点——每堂课都是新的。无论多么熟悉的内容,无论上过多少遍,都要当作新课一样去准备,因为,今天的学生不是昨天的学生。
    一是用心备课。
    老师的备课,不是简单地熟悉教材,了解教材的框架和知识点,而是真正投入地用心准备。这里我想讲一个现实的例子。
    偶然的机会,我结识了台湾的张世宗教授和林士真老师夫妇。他们每到一个地方讲学,都要利用当地的资源进行备课、准备。他们说:“假如我们用台湾带来的资源上课,老师们会说,你台湾有我们大陆没有。”特别感动的一次是到江苏省常熟市石梅小学讲课。那天到常熟是下午两点,石梅小学的顾校长带大家游览了当地著名的“方塔园”,并提出次日早晨去品尝常熟小吃。晚间到了午夜时分,林老师给我电话,让我告知顾校长,早晨不去吃小吃了,因为备课刚理清思路,还没做好课件。原以为,他们只是会适当调整教学内容,把一路到常熟的思考添加进来,但上午的上课却完全出乎我意料!他们把方塔园变成了课程!围绕着方塔,他们挖掘出了与方塔相关的数学、科学、文学、历史、生态、美学、建筑等等方面的资源,并告诉我们可以这样来利用身边资源设计出很多不同的课程。有老师就说,为什么我们过去从没有发现身边的一件事物会有这么多的内容?惊叹于他们善于发现的眼睛和超常的思维与智慧,更敬佩他们对待教学工作的那份用心与执着。
    可见,备好课,首先是备课的态度。怀着一颗“约会”般的心去准备,一定可以准备得好。
    二是“居高临下”驾驭教材。
    上好一节课,不只是要关注这一节课的教学内容,还要跳出这节课,俯视教材,居高临下,才能真正灵活驾驭教材。但多少年来,我们习惯了“以本为本”,尤其是教材,成为我们老师手中至高无上的“纲领”。现在的某些考试只考课本中的知识点,学生仅凭记忆和反复训练就能得高分,因此,老师不敢脱离课本教学,并且把注意力更多放在那些容易考到的知识点上。所以,我常常想,假如老师手中没有了课本,只有一个课程标准,还能不能教学、会不会教学?教材是我们教学的重要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资源,只要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重组教材、整合教材,甚至增减教材内容。在没有自己编制教材、增减教材能力的情况下,可以先将原有教材根据自己的理解和需要进行顺序上的调整、内容上的整合。即便只是为了上好一节课,也不要只关注这节课的内容,而要思考,这节课的前置知识有哪些,后置的知识又有哪些,做到心中有数,充分利用以前学过的知识,也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基础。
    三是对课程资源的利用。
    老师要能够将国家课程变成自己的课程,但绝不是另开设多少门校本课程的问题。把国家课程校本化,我想,最重要的就是利用好生活中的资源、社会的资源、当地的资源,乃至学生家庭、教师、网络等资源,使教学生活化、生命化,这样才会离课程标准的要求更近一些。
    老师可以创造条件让学生走出教室学习,把生活中的很多事件开发成课程资源。比如,学习人的生殖发育内容,让学生回家访问妈妈自己出生前后的故事,了解妈妈怀孕前后以及生产过程,这样既巩固了生殖发育的知识,还自然形成了对母亲的感恩之心;学习营养的内容,让学生走上社会调查垃圾食品;学习生物与环境的知识,让学生调查空气质量、污染情况……这都是非常好的社会资源。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虽然老师的工作不是演员,但课堂效果如何,与教师备课下的功夫密不可分。不是只备好一节课,也不是只教好一届学生,而是每一节、每一届,这真的需要我们做老师的用心去备每一堂课,用一生去为上好每一堂课做准备。只有真正备好课,课堂上才会有精彩的生成、生命的灿烂。这不仅仅是为学生的学习做准备,也是为自身的生命成长服务。

教师要成为研究者

□ 肖川   
    教师作为研究者,我认为应该具备四种意识,即问题意识、文献意识、对话意识和反思意识。提出问题是一切研究的出发点,也只有能智慧地发现高质量的问题,我们才可能创造性地进行高水平的研究,提出一个高质量的问题比解决10个问题更有价值。文献意识,是说我们在作研究之前必须查阅相关文献,弄清楚前辈和同时代的人对于相同的命题都做过哪些研究,他们研究出了哪些已经得到共识的结论。再来看对话意识,一个问题的研究,只用引证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引证不能代替论证,论证是一个严密的逻辑推理过程,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新问题的解决必须有这样一个过程。反思意识,这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最强劲的支撑动力。
    志从趣生,志能生趣。志向、趣味、学识积累、学术训练,这些应该是作为研究者所必备的学术品质。那么,教师为何要成为研究者?
    一是教师营造有品味的、精彩人生的需要。研究会赋予研究者理性、客观、求真务实、严谨审慎等品格。而教师要成为研究者就应该做到:见多识广,梦想成真;丰衣足食,情有独钟;服务社会,受人尊敬。这里“见多识广”中的“见”和“识”,绝非通过走马观花式的阅读得到的,也不是鹦鹉学舌式的简单传播,而是建立在研究基础之上的理解、思考所得,是经得起质疑和推敲的,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是融入了个性观点的,唯如此才能使之变成自己成长的资源。
    二是成为更加卓越教育者的需要。我们经常喊,要从优秀走向卓越,但究竟什么是卓越却仍是一个难以名状的定位。我们先看看“教师”的定义,教师就是引领学生与有教养的人进行对话的人。这个“引领”其实就是价值引导:引领学生成为我们所希望成为的人。对引领者的要求有:对学生的要求合理、明确;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学识渊博、精深;方法、手段高明;教育方向正确。其中,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教育方向要正确,即我们要为怎样的社会培养怎样的人。这的确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也正是因为多解,所以才让教育有了太多的犹豫和徘徊。到底正确的教育方向是什么?那就是我们要为自由、民主、法治的社会培养幸福的人。现在不自由、不民主的社会到处都充斥着虚假的信息,这样的社会环境使我们变得平庸、没有创造力。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关注自我教育的方向。
    对于研究,与平时我们说的“想”“思考”是不同的,“研究”高于“思考”。对于一个问题,只要不是弱智,都可以去想一想,而思考是有依据的、有系统的、有策略的、批判性的、反思性的和彻底的“想”。例如“美国是一个发达国家”这个命题,首先需要审题:这是一个真实的问题吗?然后要思考:发达国家的标准是什么?美国的GDP、民主进程、民众科学技术创新的能力、国防能力等如何?接下来要进入研究阶段,就需要研究,现阶段影响一个国家发达与否的原因有哪些?社会制度、历史文化传统、各种资源、人口的构成等都是原因。从这些方面考虑,美国的确是一个发达国家。研究的核心是思考,要通过问题和问题的假设去研究,研究需要论证,决不能用引证替代论证。新课程倡导研究性学习,而研究性学习着力培养的是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在教学中渗透研究意识会使我们的课堂更厚重、更有深度。
    命运负责洗牌,但玩牌的是我们自己!人生没有彩排,时刻都在直播,如何才能尽快成长,成长为一个怎样的人,需要我们好好把握。真诚期待老师们能够把思考当作日常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并由此提高思考能力,让研究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一条认知世界的途径。希望老师们时刻让自己置身于一种成长与进步的状态之中。

(本版文章由本报记者黄杰、任素影根据各位专家在本次观摩研讨会上所做的报告录音整理)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4-6 17:38
                                             管季超与朋兴[苏西坡]网友的一次认真的网上讨论


==管季超:领导的下属看图感受:



1,教育技术装备工作比教研工作做得好!

2,‘领导’稍微做点事,校长老师们都记得。当‘领导’硬是好。

3,建议淡化‘比教学’的‘比’字,侧重于共同研究适合校情的管理方法/教学方法。

4,“勤奋、好学、诚实、创新,务实、求真、开拓、进取”为校训,没有错!都是正面积极的好词。
     如果校训能生活化/儿童化/乡土化。。。也许更有特色些。


===苏西坡[网名]:


        首先,非常荣幸管老师能关注我校小贴,并对贴中所述仔细审阅、评论、建议,对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楼主发此贴的初衷如下:
        1、向领导汇报展示我校严格按照省、市、区文件精神开展课内比教学活动,将比教学活动作为常规活动来做,力求通过课堂研究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由于不少熟人时常嘲笑我校环境如此之差,老师们搞教研的劲头却如此足,是以开贴署标题如上。
        至于管老师说的——1,教育技术装备工作比教研工作做得好!我不敢苟同。教研工作做到什么程度才叫好?如果以学生成绩论英雄,国人势必冠以“典型中国式教育”为笑柄。如果以在区市公开课上能否露脸说成败,我想问下管老师,您听过那么多公开课,有哪节不是花了若干宝贵教学时间做出来秀的?他们平时是那样上课的吗?
      所以想弱弱地问下管老师,怎么才叫把教研工作做好了?
      “ 2,‘领导’稍微做点事,校长老师们都记得。当‘领导’硬是好。
      管老师回贴时标注了诸多”领导“字眼,似乎隐隐觉得我发贴是在嘲讽”领导“,我在此惶恐地回答,没有。恰恰相反,我校硬件环境目前是本乡学校中最差的,年前领导给我校配备了一套电子白板,让老师们充分感受到领导的关心和科技的强大,是以大家倍受鼓舞。我是个坦诚得脑壳好像有点问题的人,要讽刺挖苦领导某些事,绝不会玩含蓄。当领导不好,领导有领导的难处,正如刚才回那网友所述,领导,不是一般人能当的。
      ” 3,建议淡化‘比教学’的‘比’字,侧重于共同研究适合校情的管理方法/教学方法。
        管老师建议淡化”比教学“的”比“字是否与省、市、区文件精神相悖?如果淡化”比“字,何以所有文件都要提”比“呢?或许这个误导我们的字眼
应该删除。但,正如管老师所言,我校开展比教学活动的目的,正是为了研究适合校情的管理方法和教学方法。
      ” 4,“勤奋、好学、诚实、创新,务实、求真、开拓、进取”为校训,没有错!都是正面积极的好词。如果校训能生活化/儿童化/乡土化。。。也许更有特色些。“我们魏校长会再三斟酌力求改进。
        再次表示感谢!感谢管老师的关注与建议。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4-6 18:16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4-6 23:14
=管季超:

      谢[苏西坡]君看跟帖。我认为:


小学校也会有自身优势:

1,教师活动全都是‘全校性’的,人际关系比较亲密;
2,办个事比较好商量,两三位领导几句话碰个头就达成了共识;
3,师生关系有一种‘家庭式’的温暖;
4,班容量小,每位学生都受到老师关爱;
5,校园整体的生活节奏缓一点,不过于强调‘竞争’,更重于‘合作’。

=教师总人数少,淡化‘比教学’的‘’字,侧重于友伴相商/取长补短,或许更好!
=对'小学校'的考核管理,也不能拿对区实小/乡小的条文,去'硬科 '.
http://xnjyw.5d6d.net/thread-61981-1-1.html


世界上知名的大学,规模都不大.
办得好的中小学,规模也不大.

现在我们核心城区的中小学,规模太大,班容量大.校长不好当,老师管班也累.


='小学校'不必事事学'大学校',我们的优势/特色,就在于'小'!





学校过大,未必是学生之福


http://www.sxgov.cn/bwzt/05sxlh/lhya/132905.shtml

引:
     依照教育部有关规定,中小学班容量一般应为45人左右,最多不得超过55人,但在我省不少地方,不论是的小学、初中,还是高中,平均班容量70人以上的学校不在少数,最大的班甚至达到120人。基础教育班容量“超载”状况比起“客车超载”来有过之而无不及,由此产生了许多矛盾,带来了诸多弊端。


http://xnjyw.5d6d.net/thread-55172-1-1.html
从94年起,就开始留意此问题。

我本人整个小学阶段都在农村‘小学校’就读。
‘小学校’的妙处,非亲历,不能体会。




有几个概念,似乎要加区分


1,‘级别高的学校’不等于‘好学校’;
       国外大中小学中的名校,私立的较多。根本无‘级别’一说!

2,‘规模大的学校’不一定是‘强校’;

3,‘规模小的学校’不能都称为‘薄弱学校’。
      同样一个老师,单位一变,立马不‘薄弱’了?





在‘业务工作讨论范围内,有不同观点很正常’:23楼已转存/加一帖题/谢认真回应


http://xnjyw.5d6d.net/thread-61981-1-1.html

管季超与朋兴[苏西坡]网友的一次认真的网上讨论


1,最近些年,我区大的‘教学管理指导思想’有走偏。责任在区教育局。


2,教育技术装备工作走在了‘区教研室’工作之前。


3,‘领导’之功过都会如日月,高悬着。


4,‘小规模学校’‘比教学’应淡化‘比’的意味。


管季超言责自负:教学应该常切磋,家访工作一万年都要坚持。

      但,省厅提的这句口号和相应推动工作,利弊皆有。教学研究工作有自身的节律/规律,厅长亲自抓,不一定是教育之福。






5,校训宜简短。







我始终站在一个‘教师/教研员’的视角发声:‘行政思维’与‘专业思维’是不一样的!




[淡化一例]:武昌实验小学邀请家长来评课 教学比武不排名,保护老师自尊心


2011-11-18 [文号]: 作者:
罗欣 通讯员徐仲书 实习生刘红 来源:楚天都市报

   10多名家长坐在教室后排,认真地听着老师讲课,手里还拿着一张评课表……这是16日上午记者在武昌实验小学看到的一幕。该校“课内比教学”活动邀来“家长评课团”,让家长为教师授课情况打分。
      六(A)班学生家长林滨,一大早就跟孩子一样,背着“书包”进了校园,“今天我要在孩子班级听一整天课,大部分科目都会涉及到。”语文课后,林滨还跟孩子们交流了起来,“刚才老师分析鲁迅的文章,你觉得讲清楚了吗?老师这节课常提问,你发言不怎么积极啊……”她告诉记者,亲身参与听课,能了解孩子每天的学习常态,便于自己跟孩子沟通,“语文老师的课堂氛围不错,教学思路很清晰。”
      武昌实验小学校长张基广表示,邀请家长进入课堂听课、评课,他们既能对学校教学提出宝贵意见,同时也能深入了解学校及孩子的学习、生活情况,以促进家校互动。他说,学校对教师的教学比武情况并不进行排名,以保护教师的自尊心,“比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促进老师自身的进步和提高,教师们都懂得自我鞭策。根据家长和专家的意见,学校会及时与教学有所欠缺的老师交流指导。”



==行政思维:

     一声令下,万众齐心,‘一把手’拿在手上,‘不换思想就换人’!

==专业思维:


     可行性/必要性/学术实效/因地制宜/允许论辩。




-----教育管理工作,尽可能少些‘行政思维’可能更好。







[苏西坡]网友为‘教师网民’之间的平等友好的专业讨论树立了正面积极的好榜样!


引用
引用第29楼苏西坡于2013-04-06 18:08发表的  :
教研活动重在效果,坚决杜绝形式主义。



http://xnjyw.5d6d.net/thread-61981-1-1.html
1,不‘假定’发异见的跟帖一定是恶意;

2,表达不同看法爽爽朗朗,不藏着掖着或离题万里从‘主题’扯到攻人;

3,保持对‘对话者’的尊重;

4,为教育事业而辩,不庸俗地往‘人际关系’上胡乱联想。

5,观点表达有条理,有内在理路。

=26楼图片收藏,如临其境,好!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4-6 23:20
=[苏西坡]:




1、跟帖27楼对标题为”武昌实验小学邀请家长来评课 教学比武不排名,保护老师自尊心 的做法及----教育管理工作,尽可能少些‘行政思维’可能更好。 的建议深表赞同。

            2、爽爽朗朗就此表示赞同,没有藏着掖着,没有离题万里,没有‘主题’扯到攻人。
            3、一直保持着对‘对话者’的尊重。
            4、为教育事业而辩,从不庸俗地往‘人际关系’上胡乱联想,搞人际关系是我的弱项
            5、回帖产生了沟通上的不同联想歧义,深表歉意,唯独”观点表达有条理,有内在理路。



=26楼图片收藏,如临其境,好!“让此番回贴略感庆幸与欣慰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4-6 23:21
==[宋客]:





纵观回帖,我觉得:
管老师的“教育技术装备工作比教研工作做得好”这句,一线老师的理解容易是“看,我们局啊区的给你们该配备的教育技术装备都到位了吧,现在教学这块就靠你们一线教师去搞了哈,再要是搞不好,那就是你们的问题了哈。”楼苏老师说“不敢苟同”正是一例,然后联想管老师挑主题帖中的几个“领导”加重,就容易不自觉分出个立场来站队了吧。

我想,管老师这句意思,不应该是否定学校教研工作的,只是希望,领导们在重视改善农村学校的“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同时,相应地去重视学校的“教研工作”才好。而无疑地,作为一线的教师们,自然也该去为此探索。

但是,一线教师的探索和领导的“行政干预”相左怎么办,管老师谓“比教学”可以适当改之“共同研究”,可知管老师对此也是有自己观点,也设身处地为一线农村教师着想,比如小学校也许有这啊那的不好,但可以去摸索“适合校情”的自己独有的教研方式啊,不一定非得听任“行政指令”啊。为此管老师还语重心长地一是引去怎么探索“适合校情”的自己独有的教研方式,即楼的“规模大的学校”“规模小的学校”的优势说法;二是引用“武昌实验小学邀请家长来评课教学比武不排名”来说明怎么违背“行政指令”进行“适合校情”的摸索。而楼的苏老师“羞涩地上传简陋的校园一角,以证明何谓薄弱。”隐隐是在以图来回复管老师的“教育技术装备工作”做得好这句,更是回到辩论的开端,印证开始我说的“一线老师的理解容易是”那句了。所以,楼苏老师一句“教研活动重在效果,坚决杜绝形式主义”。隐隐就误会了管老师的苦衷,以为管老师之类领导也是在继续否定。但整体上,管老师觉得整个辩论都比较和气,所以楼管老师自许的“平等友好的专业讨论”,因此引申出“平等友好的专业讨论”的管式5原则,但是,这时候提出是不合时宜的,因为这时候苏老师就以为是针对自己了嘛。


这样下去,管老师苏老师也许就觉得就某话题辩论很好的,怎么就越说越怪了呢,怎么感觉对方语气怪怪的呢。

本质,两位都是为农村学校的发展而努力,可是,焦点却容易引起误会,责任在双方,话题转换太多和快也。。

趁两位老师喝茶之际,我宋客妄自揣摩,厘清想法如上,敬请观看。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4-6 23:22
  
==[苏西坡]:

感谢宋兄


耐心看完,经宋兄这么一解释,方才恍然大悟,分析精辟,一个字,绝!只是我发此贴署此标题既是工作汇报展示,阐明校园硬件配备实在不咋地,但老师们一如既往因地制宜搞好校本研究,同时也希望教学环境能进一步得到改善罢了。
“教研活动重在效果,坚决杜绝形式主义”,这句是在认同管老师的话的同时发表我的见解,而非就其它而言。到是5原则让我误以为管老师误解了我。哈哈,有趣。文字有时候能表述更有条理,有时候容易产生歧义,不说了。再次感谢管老师的关注与提出的建议,必将诚恳而虚心地接受。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4-6 23:24

==[管季超]:


学术性讨论与‘行政思维’是不同的思维方式!与常见的网友间的网上‘争骂’有本质区别


=一字不漏复制[苏西坡][宋客][管季超]三人的帖言,可作‘网络教研’实例留存。

=三人的表达已较充分,我不拟再发言了。

=为事业而辩,为各自认同的心中之‘理’而辩,会越辩越亲热。

这就是‘将主题尽力保持在专业讨论范围内,只为求理不是斗争’的妙处!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4-6 23:30
http://xnjyw.5d6d.net/redirect.php?tid=61981&goto=lastpost#lastpost
复制完毕,讨论可以基本结束。

可否留给我们三人共同的一个有趣的思考题[不必网上讨论]:
----网友间交流时为何常会产生‘误读’如何避免/减少‘误读’?
此帖中至少有一处‘误读’!我[苏西坡]是‘五原则’的榜样,他‘误读’成了违反‘五原则’。冽不怨枉死我了。

两句哲言,分开来,都对;放一块,就不是同一路向:
1,沉默是金。
2,真理愈辩愈明。


=其它观帖网友,还会有新的‘解读’和‘误读’:

1,管老师‘目无领导’,胡言乱语;要想办法‘制’他,‘掰’得再不敢随便说话!

2,管老师真诚关注农村学校动态,勇于发表坦诚的学术性意见,敬业爱岗,是个好同志!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4-18 19:51
“千校一面、万人同语”
——基础教育学校同质化现象批判
程红兵
  “发达地区的基础教育经过了一段时间的长足发展之后正面临着徘徊期,新的生长点在哪里,新的突破口在哪里?我的想法是:发展来源于否定,突破来源于批判。批判当下的问题,我们才能走出徘徊;否定当下的缺憾,我们才能开创未来。”基于这样的思考,上海建平中学校长程红兵写下了这篇颇有火药味儿的檄文。我们希望他所提及的普遍存在于基础教育领域的同质化现象能够引起更多教育界人士的反思。——编者
  经过近20多年的教育教学改革,中国基础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各个地区,各个学校发展极不平衡,于是教育均衡化的理念及其推动措施不断现实化,很显然这是针对薄弱地区、薄弱学校所采取的措施。而发展较好的一些地区和学校也出现了不少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比如在许多学校之间存在的同质化现象,具体说来,就是“千校一面、万人同语”。
千校一面
  千校一面也就是校与校之间差异不大,基本雷同,表现为学校日益趋同,无论是办学目标还是教育理念,无论是改革目标还是具体措施,学校与学校之间缺少差异,学校个性日益模糊。究其原因,与现行的政府行为和学校自身行为有密切关系,如由政府推动的各种教育达标工程、实验性示范性评审,各级相关部门的监督、检查、督导,而且检查标准统一,验收内容统一,各种宣传、经验介绍,客观上导致学校逐渐趋同。这种政府通过评比评审来推动学校建设的方式,本质上是外力制动。
  所谓外力制动,是通过外在力量来实现推动发展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具体表现为各级各类的评比、评选、评审,所有的评选都有荣誉称号在后面,所有的评审之后都会有不同级别的挂牌在后面,而这一切都与利益有关,利益是诱饵,因而也成为动力。
  借助外力推动学校课改,推动学校建设达标,推动学校发展,从一定意义上看,这也是必要的。但是我们同时也应该反思,许多地方不断评审、评选,评实验校、示范校之后评“星级学校”、“一级学校”,这种不断的评选评审可以说是循环外力,这种循环外力将导致学校依赖外力,整齐划一的外在监督与检查成为引导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要甚至是唯一的推动力,这样下去自然会出现扼杀内力的现象,内在的思想力、内在的发展动力、内在的创造力的丧失是学校作为办学主体失去主体意识、主体能力的标志。
  当办学主体失去主体意识、主体能力的时候,雷同成为普遍现象就不足为奇。不妨举例来看,一段时间以来,基础教育界与其他行业一样在热衷于谈论建立制度,从中不难嗅到一种将制度全能化的味道,所谓全能制度亦可说是制度万能,即相信制度、机制、体制能够解决一切问题。具体表现在将任何问题都归因于体制、机制、制度问题,这是一种单一归因的方法。其实不仅是教育界,在中国当今社会之下几乎任何一个领域都出现了这样一种状况,把所产生的一切问题都归结到机制、体制、制度上面。教育界的解困药方就是: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建立现代学校制度无疑是必要的,其作用在于理顺关系:理顺外部关系,理顺学校与政府、社会、家长之间的责、权、利关系,理顺学校内部的关系,理顺学校三方面主体——校长、教师、学生的责、权、利的关系。同时具有规范作用:规范流程,规范学校管理流程。同样对这种现象我们也要予以反思,这种单一归因的方法是人心急切的表现,也是心态浮躁的表现,这种试图“毕其功于一役”的想法、做法,未免失之于简单化,制度不论多么全面,总有达不到的地方,也总有不能起作用的地方,制度不到、不能的地方是文化在起作用;而且制度的背后、制度的执行是文化在起作用,制度背后还有更深层的文化问题,即组织成员的内隐规矩和内隐概念,文化是一个民族也是一个团队生存和发展的本质性力量。内力丧失,必然缺乏反思,缺乏反思必然趋同。
  因此学校的发展应由借助外力实现向激发内力转化,学校由“工具存在”,即完成上级任务的工具转变为“本体存在”,即文化存在。学校是自主、自律、自为的文化主体,学校应该自主发展。各级各类的评审应该在初级阶段进行,在不达标学校进行。
  我们当然知道各种教育达标工程、实验性示范性评审过程是必要的,这是一个规范化过程,当然也是一个标准化过程,我们同时知道在没有规范的办学阶段当然首先必须建立规范,但确立了办学规范还必须超越规范。超越规范,就是学校要建立自己的学校个性,学校个性不是这所学校出色的学科竞赛成绩,不是这所学校优异的高考成绩,也不是这所学校提出的什么办学口号。
  学校的个性,是这所学校的文化个性,是这所学校的文化内涵,是这所学校的办学特色,是这所学校的精神积淀。“学校文化”是学校的生命所在,是一棵生命树。学校中具体的物质、行为、制度、精神的状态是生命之树的叶子;学校中大多数人对待物质、行为、制度、精神的态度和方式是生命之树的主干;学校所在地区的本土文化以及行政文化是学校文化的土壤。
万人同语
  万人同语表现在老师们、校长们话语内容、话语方式的趋同性。例如,开始说“以人为本”,大家都说以人为本,后来改为“以学生发展为本”,大家都说以学生发展为本;“校本”概念一出现,一系列“校本”概念相继出现,校本培训,校本管理,校本课程,校本教材应声而起;一提研究性学习,从幼儿园到高中,整个基础教育各个阶段、各所学校、各个学科都在表明自己在进行研究性学习。
  很显然校长、教师们在追风逐浪,风从何来,浪从何来?我们可以看到:“风浪”来自于教育理论家们,是教育理论家们在“兴风作浪”,他们通过发表论文、出版著作,通过各种教师培训、报告,在传播他们的声音,再进一步追问下去,他们所兴之“风浪”,又从何而来呢?仔细研究可以看到“西风紧,满地黄叶飞”这样一种现象,我们不少教育理论家翻译、编译了许多西方发达国家的教育理论著作,这些理论著作直接影响了我国教育界,而我们不难发现其中隐藏了一种话语霸权,这就是西语霸权。
  应该说这样一个阶段是必经之路,西方发达国家的教育思想冲击了我们的陈旧观念,开阔了我们的眼界视域,使我们在长期的摸索中豁然开朗,看到了一片全新的天地,于是我们开始模仿别样做法。
  同样,这种现象也是值得我们反思的,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这中间有一种“贴标签、换概念”的现象存在,基础教育界几乎是万人同语话教育,流行什么概念,就群起而说之,《第五项修炼》一炒作,于是自上而下都在谈学习型,从学习型城市到学习型班组。这几年一波又一波的概念潮流不断涌现,什么研究性学习,什么合作学习,什么教师专业化发展,如果50年后的校长要查看今天校长的办学思想,会吃惊地发现:他们怎么说的都是一样的话啊?
  潮起潮落,大浪淘沙。殊不知,在潮起潮落的过程中却淹没了校长的个性,学校的个性。其实任何一所学校都是具体的、独特的、不可替代的,它所具有的复杂性是其他学校的经验所不能完全涵盖的,也是理论所不能充分验证、诠释的。追风逐浪、大浪淘沙的过程却淘尽了校长的思想,淘尽了教师的原创能力,使我们的教育界患了可怕的“教育失语症”,我们的校长、教师不会说话了,不会说自己的话了,以至于在自己的领域里失去了话语权。
  我并非排斥西方发达国家的教育思想,我忧患的是我们的校长、教师失去了话语能力之后将会是一种什么样可怕的后果!教育的失语将导致我们整个民族患上“民族失语症”。《解放日报》报道,7月30日,由国内15所名校中文系联合发起的“第二届全国语文之星夏令营”落下帷幕。在为期5天的活动中,来自全国各地的200多名高中语文爱好者,接受了15所名校的文学院院长或中文系主任的“零距离”考核。考核的结果令教授们失望,学生用语的高度一致性,缺少个性化的语言,几乎成了目前中学生作文的一个通病,“痛,并快乐着”、“将……进行到底”、“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等语言的泛滥,无异于一种新八股。有着几千年活力的汉语言,为何在现代化的今天变得如此干瘪无味、面目可憎?作为教育工作者,作为校长、教师,难道不应从中激发自己的反思吗?
  我们的校长、教师应该深思:怎样由“跟风说话”逐步走向说自己的话;由西语霸权逐步走向建立自己的话语系统?怎样建立自己的、民族的话语系统?我以为应该从寻根开始,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文化根基,真正好的教育是扎根在自己的文化根基上的。我们应该寻我们的民族文化之根,寻找我们的学校文化之根。在寻根的基础上,还必须觅泉,觅现实生活之泉,觅教育、教学实践之泉——因为这是师生生命之泉。
  办学的雷同、话语的雷同,从根本上反映了我们校长、教师思想力的弱化,思想力的弱化是思想深度缺席的表征,办教育无论如何不能缺席思想,这当成为我们的共识。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www.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