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2012。4。15--17。语文教研员管季超跨科观课学习第三站:应城一中-高中美术 [打印本页]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4-14 08:00
标题: 2012。4。15--17。语文教研员管季超跨科观课学习第三站:应城一中-高中美术
2012。4。15--17。语文教研员管季超跨科观课学习第三站:应城一中-高中美术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4-14 08:03
应城



素有“膏都盐海”之称,“茶山鱼湖”之誉,这里是蒲阳古胜地,是蒲骚文化的发祥地。钟灵毓秀,物华天宝,人文荟萃。应城市第一高级中学是湖北省110所重点高中之一,湖北省省级示范高中,也是湖北省教改试验学校、教改名校和信息技术教育实验学校。学校始建于1930年,历史悠久,享誉荆楚。 坐落于中心城区东南部的应城一中,北邻市体育馆,南接市花木园林基地,西临市教委,东望四里棚。
  学校占地面积15公顷,总建筑面积45000平方米,教学区、生活区、体育运动区布局合理,校园环境优美。作为校园建筑重心的教学区,建筑群呈扇形状,以行政科技楼为主楼,处于扇形内弧的中央,三栋教学楼成品字形围绕行政科技对称落坐。教学区建筑的这种扇形格局表现出应城一中开放式的教学理念教育思想。行政科技实验楼集行政办公、科学实验、电化教学于一体,总建筑面积达14000余平方米,内设各科实验室20多个,并有与之相配套的准备室和仪器室,实验室装备有符合国家标准的先进的实验设备,有较先进的微机室、语音室多个,有适应现代教学需要的广播电视演播厅。并拟装教学管理所需的电子监控室,地面卫星接收站及天文观测台。 教学楼分部  教学楼分为三栋,总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每年级一栋,每栋设20个教室,并配有任课教师的办公室,每栋教学楼后面通过回廊连接可供两个班学生同时上课的多媒体电教室,整个教学区建筑显得和谐壮观、简洁实用。
  学生生活区有主体建筑六栋,即学生公寓五栋,学生食堂一栋,总面积达16500多平方米,每间公寓都设有洗漱间、卫生间、外阳台、晾衣架等。公寓与公寓之间有供学生活动的花园小区。学生食堂分上下两层,明净宽敞,可容纳近3000名学生同时就坐用餐,并在附近建有锅炉房、澡堂、小卖部等服务设施。整个生活区看起来整洁舒适。
  位于生活区和教学区交汇处的艺术楼,建筑面积达1800平方米,内设美术室、作品展览室、音乐厅、练琴房、舞蹈练功房以及歌舞厅等,既是师生第二课堂的活动基地,也是师生休闲娱乐和陶冶情操的好场所。 学校氛围  学校努力营造育人的景点氛围。造型各异的绿化带、花坛、人造水系、曲桥、雕塑、喷泉、休闲广场布局合理,动静适宜,幽雅清静,步移景异,有着浓郁的现代特色和文化氛围。新一中保持了过去一中的景物特点,以育人为主题,追

求一个绿化、亮化、净化、美化的育人环境和一种积极向上的健康文明的育人氛围。使校园的每一栋楼、每一棵树,一物一景都成为不说话的教科书。警示牌像一个个先哲在谆谆教诲;报栏像一位无声的播音员,向学生发布着最新的消息;宣传橱窗像一名公正的法官,表扬先进、鞭策着后进;黑板报、电视之窗像一位知识老人,讲述着历史,播洒着文明。 这是一所历史悠久而活力无限的学校,伴着风雨,她已走过了七十五年,七十五个春秋寒暑,七十五载缤纷无限,辉煌无限。 办学历史  回首办学史迹,我们应感谢为应城一中发展不懈奋斗的先辈们。1930年秋,由应城膏盐业锤业工会出资兴办“私立应城西河中学”,揭开了应城教育的新篇章,结束了应城地区无新学制初中的历史。1945年10月,应城县立初级中学的开办,开辟了应城政府办学的新天地。而1949年3月应城私立西河中学并入应城县立初级中学,正式进入一中老校区,扩大了应城县立初级中学的办学规模,使应城县初级中学成为新中国建立初期在鄂中较具实力的一所学校,开创了应城中学教育的新局面。
  新中国建立后,1956年9月,经孝感行署教育局研究决定,在原来仅有初中班级的基础上,开设高中部,首建本县第一所完全中学。1982年,停招初中新生,1984年在校初中生全部毕业。这时,湖北省应城第一中学更名为湖北省应城县第一高级中学。现在应城一中是省地市三级的重点高中。 同时也是湖北教科研实验基地学校,湖北省教科研示范学校,湖北省教改实验学校,湖北省教改名校和湖北省电化教育试点学校。应城一中的辉煌发展始终受到各级领导的关怀,国家、省、地、市领导多次到学校视察指导工作。学校以“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定基础”为办学理念,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在社会上享有广泛的声誉。2010年获得“湖北省示范中学”称号。 学校校风  70多年长路漫漫,70年岁月悠悠。一中的发展凝聚着一代一代一中人奋斗的血汗,也溶铸了应城一中一种与时俱进的不朽精神,校风“博爱、和谐、坚毅、争先”,教风“学高身正,启智树人”,学风“自信、自律、勤学、善思”。校训“德能兼修,知行合一”,一代又一代莘莘学子加足油,鼓起帆从这里起航,为应城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写下了动人的篇章;为国家的繁荣与民族的进步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灼灼桃李展风采。走进这所人才的摇篮,她的奉献让人肃然起敬,她培养了3万名各色人才,他们为祖国的富强,民族的昌盛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其中不乏点兵沙场的将军,如程明群、汪德源、杨业功等;有51名杏坛尽风流的教授,如余鑫炎、陈世鸿、魏龙等;有42名地厅级及以上行政领导人,如樊作楷、邓国桢、王家吉、张郑英等;博士60人,如李大纬、陈震、张红明等;高级技术人员66人,如黄明德、刘家驹、汪咬元等;有专家名流13人,如邹狄凡、徐慧玲、季发元等;实业家企业家36人,如李金生、吴泽民、张炼刚等;北大清 校园风光

华学生20人,如谌应春、马飞等。 工作目标  耿耿丹心铸辉煌。为了适应教育形势的飞速发展,市委、市政府在1999年在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了“举全市之力,力争三年完成迁建一中”的工作目标。迁建一中是应城教育新世纪的一次宏伟工程,是应城一中建国五十多年来跨越式的大发展。
  现在新老校园,可同时开设90多个教学班,可容纳4500至5500名学生在校就读。年招生达1500—1900人,具备了封闭式管理的办学条件。为实现更高的目标——“一流的办学条件,一流的教师队伍,一流的教学质量,一流的管理水平”,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学校现有教职工231人,其中特级教师3人,高级教师75名,一级教师102人,省地学科带头人36名,市级骨干教师 12人。现在在校学生 3828人,其中高中生4600人,初中生610人。




管理机制 


 在教学管理中,学校引进竞争机制,实行校长负责制,中层干部、校级领导采用民主选举、竞争上岗、民主测评的办法,班主任、备课组长采用津贴浮动制,奖优罚劣,极大地增强了管理人员的职责,学校教学秩序井然,学生勤奋上进,文明守纪蔚然成风。在管理体制上,实行“龙头高昂,双翼齐飞”的年级管理工作机制。即以年级主任,以班主任和备课组长为“两翼”,加强教学管理和教学研究,学校定期召开教导主任联席会,分析各班教学情况;召开政教主任联席会,商讨各班思想工作情况,严格的管理,踏实的作风,带来了教师素质的增强,学生素质的提高。
  人才是根本,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现在科技的竞争,实际上是人才的竞争,学校非常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学校领导着眼未来,积极引进和储备人才。近几年学校从华中师范大学、湖北大学、湖北师范学院、三峡学院等成功引进了45名教师。引进人才后,注重了以老带新,新老互促工作,明确规定以老带新的对象,新教师先听老教师课,再备课,经老教师签字的教案方可带入课堂。学校领导老师深知学无止境,教无止境,极其重视学生的反馈建议,学校设有校长信箱,各任科教师在课后鼓励学生多提意见,使自己的教法不断完善,学校经常组织新教师五项全能汇报竞赛,优质课竞赛,电教课竞赛,不断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能力。
  研而不教则虚,教而不研则浅。应城一中非常重视教学科研工作。近几年,教师编著工具书、教学参考著作115部,在国家级省级刊物上发表论文247篇,获国家级、省级论文奖142人次,获省级以上辅导竞赛奖54项。现在我校有省级立项并开题研究课题8个,全体教师开展教研工会热情而持久,并涌现出一部分 教学研究的先进个人、骨干分


校园活动 


 学校十分重视第二课堂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长才干,在实践中强素质。灵泉文学社,是我校开展语文第二课堂活动的主要阵地,十多年来,它从小到大,从分散到统一,从扎根校园到走向社会,成为培养学生文学兴趣的百花园,培育文学新苗的芳草地。活动形式有:文学专题讲座、文学沙龙、文学联谊会、作文竞赛、演讲比赛、辩论会、朗诵会、学生作品表演等等。自1984年成立以来,共有社员8010人,培养了大批文学新人,在各级各类刊物上发表作品6500多篇,其中省级以上87篇,各级各类作文竞赛中获奖400多人次,连续八届被孝感市评为优秀文学社团,其社刊被孝感市中学文学联谊会评为优秀文学社刊,12位指导老师被应城市文学联谊会、孝感市文学联谊会、湖北省文学联谊会评为优秀辅导教师。2002年1月《灵泉》文学社团在湖北省第一届中学生文学社团评比活动中,荣获省优秀文学社团一等奖,并在大会上作了专题发言,2003年7月“灵泉”以孝感市第一名参加“全国中学生文学社团99强”评比。其社刊《灵泉》中的优秀作品多被《蒲阳花》、《应城日报》、《优秀作文选》、《全国中学生文学社团作品选》、《全国中学生优秀作文选》、《作文成功之路》、《语文教学与研究》、《读写天地》等报刊转发。
  让人才走出学校,了解日新月异的世界,学校极重视学生实践工作,经常组织学生到工厂、农村、大学以及其它教学基地参观实践,并同多家单位建立了合用关系。
  学校从关心学生成长出发,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教育局直接领导下,特别是九州通药业有限公司刘宝林先生的鼎力资助下,全校师生共同努力,在全省普通高级中学中率先成立资助品学兼优特困生的专项资金,帮助特困生解决生活中的各种困难,用爱心为特困生撑起了一片融融的蓝天,此举在学校乃至整个社会上都产生极好的影响。
  桃李年年艳,栋梁节节高,应城一中2006年高考,再创历史新高。高考各项指标综合评价居孝感市重点中学第二位。
  在创造中超越自己,在发展中铸就一流。回顾过去,面对现实,远瞻未来,一中人深深顿悟:历史偏爱有智慧的头脑,现实需要自强不息的精神。只有全体一中人同舟共济,才能再展宏图。现在,应城一中又插上了奋飞的翅膀,以崭新的姿态迎接更加辉煌的明天。



学校领导 

 书记:柴时钟
  副书记:许四清 杨和清
  校长:柴时钟
  副校长:袁玉金 熊贵年 胡娟(女)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4-14 08:04
  湖北日报讯 昨日,应城市一中的学生在流动图书馆查资料、阅读书籍。全民阅读之风吹遍荆楚,该校倾力打造“书香校园”,与市图书馆联手,将市图书馆馆藏的近2万册图书送进校园,并定期更新,学生不出校门就能“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记者曲河摄)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4-14 08:05
应城一中设立自强不息优秀奖
2011-10-08   来源:湖北日报





  湖北日报讯 (通讯员丁艳红、丁新华)由清华大学孝感校友会捐赠设立的“清华大学自强不息清翔优秀奖”,国庆前夕在应城一中首次颁奖。这一爱心助教活动鼓舞学生们的学习热情,表示好好学习,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为激励优秀学生上名校,清华大学孝感校友会与应城一中设立了“清华大学孝感校友教育奖励基金”,对品学兼优的学生进行资助。北京大学也在应城一中设立了“北大实验班”,为学子提供更好的上名校平台。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4-14 08:07
应城一中创建省级示范高中接受专家考评时间: 2009-05-14  来源:新华网湖北频道     新华网湖北频道5月14日电(许四清)湖北省政府督导室组织评估专家小组,对应城一中创建省级示范高中办学水平经过四天认真、细致、全面的考评,近正式宣布同意接纳对应城一中办学水平进行正式评估。这标志着应城一中创建省级示范高中顺利通过省政府督导室的正式考察。     应城一中创建湖北省示范高中分正式考察、督导评估、复评、授牌四个阶段,正式考察的顺利通过是该校向创建省级示范高中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考评专家小组通过听、看、问和座谈等方式对应城一中的办学思想、办学条件、学校管理、教育教学、成果特色逐一考察后,专家们一致认为应城一中办学理念先进、办学条件完善、学校管理规范高效,教育教学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成效突出,特色明显。与此同时,专家们还中肯地指出了学校创建工作的薄弱点和不足处,校长柴时钟代表全校师生郑重承诺将举全校之力,迅速整改到位;应城市市长也表示将全力支持应城一中创建省级示范高中。应城一中办学水平正式考察的顺利通过,极大地推动了该校创建省级示范学校的进程。(完)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4-14 08:09
http://share.renren.com/share/GetShare.do?fin=90&id=1759509023&owner=231854077&ref=newsfeed&sfet=110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4-14 08:11
应城一中组织女教职工参加通山一日游时间: 2012-03-10     为了丰富女教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应城一中工会于2012年三八妇女节来临之际,组织全校女教职工参加通山隐水洞大汉皇族村一日游活动。2012年3月7日,学校女教职工参加了此次活动。隐水洞是湖北省首个地质公园,位于通山县大畈镇内,距武汉市130余公里,溶洞全长5180,洞体规模宏大,气势雄伟,平均高30,宽25,洞内钟乳石林立,拟人状物,惟妙惟肖,峡流相映,瀑洞相融。中餐后,大家游览了中国大汉皇族村2000多间保存完好的明清古民居群落。它们坐落工整,疏密有致,融青山、秀水、翠竹、古树、栈道、廊桥于一体,浑然天成,美不胜收。行程结束后大家乘车返回,结束了一次愉快的旅行!此次活动,使应城一中女教职工放松了身心,陶冶了情操,缓解了工作压力,增强了集体意识,进一步调动了工作积极性;同时也展现了应城一中构建和谐校园的办学宗旨。

通山隐水洞地质公园合影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4-14 08:12
章开沅教授到应城一中参观视察
作者:杨坚强   

         
  




    2011年9月6日上午,着名历史学家、原华中师范大学校长章开沅教授应邀到应城一中参观视察。
  上午九点,章教授在市教育局韩瑞峰副局长、应城一中柴时钟校长的陪同下,参观了学校的校史馆和校容校貌,了解了学校的办学历史与办学特色。章教授不时点头称赞,并给出了许多合理化建议。
  随后,章教授来到高三(1)班和学生们亲切交流。他用自身经历鼓励学生要树立远大理想,热爱学习,用知识改变命运,丰富人生,同时也要加强身体锻炼。学生们用热烈的掌声对这位慈祥而睿智的长辈表示了敬仰和感谢。
  章开沅教授是着名的教育家。他曾任华中师范大学校长(1984~1990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历史学科第一、二届评议组成员、召集人,还是中国近现代史专业第一批博士生导师,在历史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章开沅教授又是海内外着名历史学家,是享誉国际的中国辛亥革命史研究会、华中师范大学历史研究所(现改名为中国近代史研究所)和中国教会大学史研究中心的创办人和领导人。曾受聘为美国奥古斯坦那学院(Augustana College)荣誉法学博士、日本创价大学与关西大学名誉博士。他在辛亥革命史、中国资产阶级研究、中国商会史研究、中国教会大学史、南京大屠杀历史文献等研究领域都有开创性的学术贡献,受到海内外学界的广泛关注。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4-14 08:13
高中课改的一个样本——应城一中采访记 2010年10月26日


    编者按 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我省正在推行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这是一项关系教育发展方向、关系国家人才培养的大事。应城一中以敏锐的眼光、执著的态度、务实的作风,扎实推进新课改,跃入全省样本学校行列。他们的做法,值得仿效。
    秋日的阳光下,应城一中教学楼前杨业功将军的铜像,镀上了一层金辉。
    静静的校园,绿树依然郁郁葱葱,倒映在环绕校区四周的护校河上,典雅秀丽。
    走进校园,迎面墙上,“以人为本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一行大字,十分引人注目。
    22日,记者来到我省普通高中课改样本学校之一——应城一中采访,耳闻目睹,启发多多。


    课改要真改
    上午10时,正是课间操时间。应城一中宽阔的操场上,4000多名学生,随着优美的音乐声,抬手展臂,伸腿转身,舒展自如,流畅整齐,有如一道美丽的风景,吸引了护校河外城区道路上无数人欣赏、观看。
    翻开学校的课表,可以清晰地看到,高一部分备课组和高二语数外理化生政史地等科,均使用了导学案——发给学生预习、启发诱导归纳,开展教学活动。这样,传统的教学蓝本——教案便被淘汰出局。
    应城一中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令人耳目一新。它引进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以及民主和谐开放的课堂形式,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网络多媒体的恰当使用,学生评价等新的评教元素。
    课改相关的保障因素,次第跟上。备课组、教学教研活动更新着内容,课改QQ群、电子邮箱、博客和校园网等新的交流平台,让教师之间有疑就问、有问即答,活跃了课改气氛。
    应城一中校长柴时钟:我们注重突出课改特色,充分挖掘杰出校友、感动中国人物杨业功及应城膏都盐海等人文、自然资源,组织编写了《校友杨业功》、《可爱的应城》、《盐都膏海》等教材,满足学生选课和多方面发展的需要。
    找准突破口
    在通用技术实训室,机床、微机、操作台,一应教学设备,摆满了几个教室。墙上的教学标识,内容明晰:任课教师、器材名目、课程安排、课堂要求。一份学生作品获奖表,令人欣喜:“摩擦生磁现象”、“液体内部压强演示器”、“新型焦耳定律演示器”、“磁化养鱼装置”等10多项学生科技成果,获得国家和省级奖励。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4-14 08:14
这天,应城一中有5个教学班,上了综合实践活动课。学校的教学安排表上,每个班级每学期研究性学习有54课时,社会实践每学年一周,社区服务每三学年10个工作日。    邻县一批教育界人士,正在参观应城一中艺术体育教育。客人们获悉,这里成立了艺体教育中心、美育领导小组以及体育音乐美术学科教研室,学校三个年级坚持开设体育课、艺术课,并有考勤考分记载。近几年间,学校向全国各级艺校输送了大量优秀人才。
    柴时钟:课改是个新生事物,需要找准突破口。我们抓住三大特色——通用技术、综合实践和艺术体育教育,强力推进新课程的落实,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现在,理解新课改教师越来越多,支持新课改的家长也越来越多。

    观念先更新
    4月,应城一中管理团队和骨干教师一行25人,赶赴河南新郑,参加全国首届高效课堂“课博会”,听取讲座,并深入课堂,观摩杜郎口中学、兖州一中、昌乐二中等课改名校九大模式示范课。
    5月,应城一中邀请全国教师培训基地、中国名校共同体课改专家,到校进行高效课堂培训,听取《高效课堂知与行》、《高效课堂模式解读》等专题报告,并请专家指导学校各科教师编写导学案,培训班主任和学校管理团队。
    在应城一中,校园网上、橱窗之中,置放着《新课改知识问答》、《新课改实验》等资料。校长、副校长、课改办主任、教科主任、年级主任等,先后派到北京、上海、广东等地参观学习,有300多人次的教师参加各级培训。
    应城一中还与北京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的教学科研机构合作,开展高中新课改试验专题研究。一批国内知名的教育学专家,定期到校,现场观摩、指导新课改
    柴时钟:更新观念是高中课改的前提。高中课改,行动先要心动。因此,我们着力提高课改管理团队的课程领导力,首先帮助大家换脑筋、变思想;提高教师参加课改的积极性,首先也是帮助大家换脑筋、变思想。应城一中课改之所以进入全省样本的行列,这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4-14 08:15
应城一中灵泉文学社


灵泉文学社的创立

  灵泉文学社,是我校开展语文第二课堂活动的主要阵地,十多年来,它从小到大,从分散到统一,从扎根校园到走向社会,成为培养学生文学兴趣的百花园,培育文学新苗的芳草地。

  灵泉文学社成立于1984年,是由原来的灵泉文学社、清泉文学社、红枫文学社、红豆文学社、奔马文学社、满园‘芳草'绿、‘春花'向阳娇等合并而成。各个文学社成立初期,只是考虑培养学生兴趣发展某些特长,开展课外活动,活跃校园生活,至于如何理顺与其它学科的关系,使社团活动有效地服务于教学,则尚未提高到理性认识的高度;加之各自为战,力量不集中,社刊质量低,因此文学社时兴不到半年,人们便由热情的欢迎转而冷静地对待了,非议,责难甚至嘲讽也相继出现。为了理顺关系,争取支持,1984年9月教研组长李少章召集各年级文学社团联合会讨论,确定要坚持三个原则,处理好两个关系。三个原则:1、坚持课余,服务课堂;2、讲求实效,不搞形式;3、加强计划,严格管理。做到既不挤占课堂时间,又不抢其它学科的基地,将内容纳入教学计划,活动时间、场地由教导处分配。新的灵泉文学社应运而生,我校的语文第二课堂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文学社团由分散到联合。“灵泉”取自唐代大诗人李白的《安州应城玉女汤作》诗中“神女殁幽境,汤池流大川,阴阳结炎炭,造化开灵泉……”的“灵泉”二字。

  其宗旨是:立足校园,全面培养,发展特长,提高学生文化涵养,关注生活,思索人生,实施语文素质教育观。她由一年级灵泉文学分社、二年级文学分社、三年级文学分社共同组成。社刊《灵泉》报已发行114期(1984年以前《灵泉》期刊未计)。


灵泉文学社的活动
  文学社设社长一人,副社长四人(各年级选派一至二人),每年六月举行交接手续,由下一界接管文学社工作。文学社除举行一系列的文学活动外,还主办社刊。社刊编辑部设主编一人,副主编四人(由辅导老师担任),编委若干(各班一人,选派写作能力强的同学担任),年级分社组织稿件,每月一期,有时出特刊,文学社设有辅导组,由语文较研组长、备课组长及有关业务骨干担任辅导老师。为办好《灵泉》社刊,则做了以下工作。①精选稿件。一般选送稿件由文学社成员初选后,交辅导老师指导修改,最后由编辑部定稿。②广开栏目。常设栏目,如:“教与学”、“佳作点评”、“高考漫谈”、“心海漫游”、“考场佳作”、“语文天地”等,此外,还根据形势增设新的栏目。活动形式有:文学专题讲座、文学沙龙、文学联谊会、作文竞赛、辩论会、朗诵会、学生作品表演等等。文学社还注重实战练兵,多方培养能力。一年一度的校田径运动会期间,组织文学社员成立“小记者采访站”开展小记者采访活动,培养他们拍新闻照、现场报道、专访录音等能力。


灵泉文学社的硕果
  自1984年成立以来,共有社员8010人,培养了大批文学新人,在各级各类刊物上发表作品6500多篇,其中省级以上87篇,各级各类作文竞赛中获奖400多人次,1984、1986、1988、1990、1994、1996、1998、2000年连续八届被孝感市评为优秀文学社团,其社刊于1984、1988、1994、1998、2000年被孝感市中学文学联谊会评为优秀文学社刊,指导老师王槐松、胡钜国、钱世道、胡进明、吴桂清、陈绍明、范火清、廖志文、丁洪生、王东红等都分别被孝感市文学联谊会、应城市文学联谊会评为优秀辅导教师。此外,1993年“灵泉”被全国中学生文学社团研究会第一界第三次会议评为全国优秀文学社团,社刊《灵泉》获二等奖,廖志文、胡钜国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1996年10月文学社员自编自演的课本剧《套中人》、《葛朗台》、《阿Q新传》等受到了来自全省各地专家学者特别是省教研室雷秋山主任的好评,其社刊《灵泉》中的优秀作品多次被《蒲花》、《应城报》、《优秀作文选》、《全国中学生文学社团优秀作品选》、《100个世界?全国中学生优秀作文选》、《作文成功之路》、《语文教学与研究》等报刊转发。

  文学社立足校园,立足本市,面向师生,面向未来,对促进教师教研,传播交流教学信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活跃第二课堂,培养学生文学兴趣,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思考人生,实施语文素质教育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灵泉文学社深受孝感市、应城市教研室、教科室各位同仁的赞赏,得到了他们的鼎力支持,《灵泉》报也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为了适应新的大好形势,全面提高应城市语文教学质量,全体文学社成员将力争不断创新,丰富文学活动,将社刊《灵泉》报办得更具特色。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4-14 08:17
应城一中八项发明创新成果获全国大奖
http://edu.cnhubei.com 2010-7-30


  荆楚网消息 (湖北日报)  (记者易飞、通讯员郑毅、其雄、实习生玉洁、钦涛)15日至18日,在江苏省无锡市举行的第八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决赛(简称NOC)上,应城一中师生创新发明的“太阳能空调伞”等8件作品,摘得其中10个奖项。
  据介绍,第八届中小学NOC决赛由中国教育学会、教育部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发明家协会及无锡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来自全国3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代表队同场竞技、展开角逐,直接参与的学生人数达2000多人、教师1000余名。
  这项全国性科技创新大赛,面向全国中小学师生。经过国家专家学者综合评定,应城一中选送的三维电子水平测试仪、色光引诱飞虫捕灭器、太阳能空调伞、轻装千页器获全国一等奖。另有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模拟装置、太阳能吸虫器、自动捕鱼器获全国二等奖。教师作品共评出四个奖项,应城一中教师张仁义获唯一的一等奖。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4-14 08:19
校合唱团演出合影

时间: 2009-10-17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4-14 08:20
2009-2010学年度上学期音乐备课组工作计划时间: 2009-11-02

一、总的设想依据学校教育教学计划的安排,本学期音乐备课组要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1、音乐课堂教学
(音乐鉴赏、歌唱、创作、演奏、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
2、音乐特长生专业课教学
3、音乐课外活动
4、学校艺术活动
二、
具体计划
(一)音乐课堂教学
(音乐鉴赏、歌唱、创作、演奏、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
认真贯彻落实新课改,音乐课堂教学切实抓好备、教、辅、改、考各个教学环节,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不断推陈出新,充分体现音乐课堂教学的审美性、愉悦性、知识性、规范性;做好音乐课堂六个模块的教学工作,开好必修课和选修课。
(二)音乐特长生的专业课教学
挖掘有音乐特长的学生,吸收热爱音乐的学生,安排好专业课,认真上好每一节专业课,为学生参加高考前的专业测试打好一个坚实的基础。
(三)音乐课外活动

搞好合唱团、舞蹈队、器乐兴趣组的建设,力争在较短时期内出成绩、上水平,突出重点,争创品牌。
(四)学校艺术活动
    1、我校舞蹈、合唱类节目参加湖北省黄鹤美育节的比赛
    2、我校文艺节目参加应城市教师节晚会
    3、筹备学校秋季运动会开幕式文艺表演
    4、学校创建省级示范高中文艺汇演
    5、协助学校办好第十四届校园文化艺术节



应城一中音乐备课组
2009-9-1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4-14 08:22
我校在湖北省第八届黄鹤美育节上屡获佳绩时间: 2010-01-14 来源:艺体中心

湖北省第八届黄鹤美育节以开展“三优”(音乐、美术优质课和论文、优秀美术作品、优秀文艺节目)评选活动为主,从2009年4月开幕,至11月底顺利闭幕,历时半年多。我校积极响应,围绕“在祖国怀抱里成长”这一活动主题,开展了爱国歌曲大合唱、校园集体舞展演以及具有本地特色的艺术节等活动。一批音乐、美术优质课、优秀美术作品、优秀艺术教育论文、优秀文艺节目脱颖而出。这些活动的开展,有力地推动了我校艺术教育工作的全面发展。获奖名单如下:
湖北省第八届黄鹤美育节孝感市“三优”评选获奖名单
(一)优秀艺术教育论文
(1)音乐:
二等奖:
多媒体音乐课件在高中音乐欣赏课教学中的作用 李

应城一中
(2)美术:
三等奖:
学校美育工作的思考与实践
刘青生
应城市一中
(二)优秀美术作品
三等奖:
《山高人为峰》


应城一中
《超越》
刘贞辉
应城一中
(三)优秀文艺节目(现场展演)
三等奖:
舞蹈《青春留影》
应城一中
(四)光碟参赛优秀节目
大合唱
一等奖:
《祖国颂》
应城一中
湖北省第八届黄鹤美育节应城赛区获奖名单
(一)优秀组织奖
应城市第一高级中学
(二)优质课
(1)音乐:
二等奖:
应城一中

伶(女)
《歌剧<白毛女>选曲》

(2)美术:
三等奖:
应城一中
田绍辉
《达芬奇与<蒙娜丽莎>》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4-14 12:06
==预告:

          近日在旧书地摊上花一元钱买了一本名曰《情 怀》的私人印刷品,翻了一下,扯淡之处不少。拟于今年暑假逐页指瑕。

           指瑕帖文成后,发《槐荫学苑》。
http://www.xgrb.cn/bbs/read-htm-tid-1672791.html
http://www.xgrb.cn/bbs/read-htm-tid-1672791.html
==语文教研员为您网辑帖文。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4-14 18:43
《美术鉴赏》说课稿全集[zt]
第一课培养审美的眼睛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1课《培养审美的眼睛》。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学法指导、教学手段和教学过程五个方面加以阐述.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标
    本课作为高中整个美术鉴赏教学的开篇,对后面的教学具有指导意义。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美术鉴赏,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和特征,以及学习美术鉴赏的意义,由此掌握美术鉴赏的方法,培养学生“审美的眼睛”。
      (二)重点
    培养学生审美的眼睛,让学生掌握美术鉴赏的一般方法,认识美术鉴赏对于个人未来人生发展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三)难点
    如何结合实例讲清美术的主要分类方法、美术鉴赏的概念和美术鉴赏一般过程或方法。
      (四)内容结构
    本课主要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提出学习美术鉴赏的必要性,第二部分说明什么是美术鉴赏,第三部分为美术作品的分门别类,第四部分是美术鉴赏的意义。
    二、教法
    本课涉及的新知识主要以基本概念为主,所以我采用了讲授法、对于相关的作品采用演示法。
    三、学法:
    记录、观察、理解、记忆
    四、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1、导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们在满足了物质生活的需要之后,对精神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当我们面对数量众多,风格各异的美术作品时,如何来辨别作品的好坏,如何认识和理解艺术家的表现方法,作品的意义,对作品的价值的判断以及会从内心产生喜欢或厌恶等的情绪反应。所有这些疑问的产生,都涉及到了美术的鉴赏问题。
    教师活动:展示图片:张萱的《捣练图》、米勒的《拾穗者》、达利的《内战的预感》、康定斯基的《即兴之31》。
    提出问题:A、你喜欢哪幅或者哪几幅作品,为什么?
              B、以上有你感到厌恶或不解的作品吗?为什么?
              C、你能说说其中有关作品的表现有哪些独到之处吗?
    学生活动:带着问题观察展示的作品,踊跃的回答问题。
    教师点评:大家对美术作品的这些疑问或者观点,都涉及到了美术鉴赏的问题。
    那么什么是美术鉴赏,美术作品是怎样分类的以及学习美术鉴赏的意义是什么?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
    2、什么是美术鉴赏?
    基本内容:先从对天安门广场的感受和对天安门的审美认知中,说明鉴赏并不神秘,而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然后从具体的美术作品入手,以张萱的中国画《捣练图》和法国画家米勒的油画《拾穗者》,来介绍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和方法,阐明什么是美术鉴赏及其对象、过程、目的和本质特征等。
    通过对徐悲鸿的《奔马》和梁楷的《太白行吟图》以及吴冠中的《根扎南国》三幅国画的欣赏以及对各自相关知识的查证,得出他们的内涵是不同的。所以美术鉴赏是被动接受与生动参与的综合的审美活动。
    美术作品的直观和相关知识是美术鉴赏的基础,这就要求鉴赏者必须首先具备美术的基本知识,识别美术的基本类型和一般表现方法,然后才能进行实质的鉴赏活动。
    那么美术作品有哪些类型呢?这就涉及到了美术作品是如何分门别类的问题
教师活动:
(1)、分别展示天安门图片、张萱的《捣练图》和法国画家米勒的《拾穗者》、徐悲鸿的《奔马》和梁楷的《太白行吟图》以及吴冠中的《根扎南国》。
    (2)、提出问题:A、看到天安门我们联想到什么?(提示:造型的、历史的、情感的)
    B.《捣练图》和《拾穗者》两幅作品有什么区别?(提示:画种、服装、国家、贫富)
    C、《奔马》《太白行吟图》《根扎南国》都是中国画吗?
    (3)、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有关理论和观点
    学生活动:欣赏图片,探究问题,回答提问
    3、美术作品是如何分门别类的?
    总体而言,美术作品都被归为空间艺术的范畴,在这下面,美术根据其艺术门类划分为:绘画、雕塑、建筑、设计、书法、摄影
    在此基础上,还可以按照其材料、功能、题材和内容等分别作更细致的划分。
    依照美术作品在形式语言上的不同特征划分出了以写实性客观再现为主的“具象艺术”
    以写意性主观表现为主的“意象艺术”和以艺术语言的本体性表现为主的“抽象艺术”。
    教师活动:(1)根据以上分类,分别展示课本相关图片。
    提出问题:A、各个图片分别代表哪种艺术门类?(老师给予引导)
    B、你还发现你生活中还有那些美术作品,它们属于以上那种艺术门类?
    学生活动:欣赏图片、勤于思考、勇于回答问题
    4.美术鉴赏的意义
    以上我们学习了美术鉴赏的概念和美术作品的分类,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学习美术鉴赏呢?主要是美术作为上层建筑,是社会存在的产物,具有三个方面的社会功能,即:认识功能:通过美术作品认识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社会制度的人们的生活、历史、风俗、行为、器物、观念等、甚至认识既可以通过由美术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内容,也可以通过美术作品的形式本身来实现。
    教育功能:美术作品的题材所表现出来的内容和主题对观众形成的思想和道德上的感染与影响,以培养人们在对待自然、社会、人生、他人以及自我判断上的积极的观念与热情,具体而言就是热爱祖国、热爱生命、锐意进取。
    审美功能:培养人们对美的事物、美的形式的辨别力、敏感力和感受力。
    教师活动:(1)展示库尔贝的《筛谷的妇女》、马蒂斯的《舞蹈》(2)、教师安排学生阅读课文,总结以上的三个概念(3)提问说明以上三个概念的主要内容
    学生活动:带着问题思考并回答问题
    总结:人的审美能力是与其知识和道德相联系的直觉能力,只有经过不断的训练,人的审美能力才能逐步得到提高,才能达到像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所说的那样,在世界上“诗意的栖居”
    5、总结回顾: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美术美术鉴赏的概念、美术作品是如何分门别类的以及美术鉴赏的意义等,使我们从宏观上认识了美术以及美术鉴赏的墓本知识,为我们今后进一步学习相关的知识打下了基础。
    6、板书设计:
    一、什么是美术鉴赏?
    就是运用我们的视觉感知、视觉经验和相关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归类、分析、判断、体验、联想和评价,从而获得审美享受,它是一个综合的审美活动。
    二、美术作品是如何分门别类的?
    绘画、雕塑、建筑、设计、书法、摄影
    三、美术鉴赏的意义?
    认识功能:通过美术作品认识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社会制度的人们的生活、历史、风俗、行为、器物、观念等、甚至认识既可以通过由美术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内容,也可以通过美术作品的形式本身来实现。
    教育功能美术作品的题材所表现出来的内容和主题对观众形成的思想和道德上的感染与影响,以培养人们在对待自然、社会、人生、他人以及自我判断上的积极的观念与热情,具体而言就是热爱祖国、热爱生命、锐意进取。
    审美功能:培养人们对美的事物、美的形式的辨别力、敏感力和感受力。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4-14 18:43
第2课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2课《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学手段和教学过程三个方面加以闸述。
    一、教材分析
    1、教学目标:
    本课的目的是让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语言有一个简单而完整的了解,这是美术鉴赏的基础。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在使用艺术语言上的不同方式,美术作品也由此呈现出千变万化的形式特征和审美意韵。
    2、重点: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的概念、内容、形态分类。
    3、难点:美术语言既是具体的、可分类的,又是包含在整体美术作品之中的,学生理解会有很大的难度,因此,必须结合具体的美术作品并调动学生既往的美术知识来认识和理解。
    二、教学手段:课件展示、讲授、练习
    三、教学过程
    1、探究导入课题
    (1)教师活动:展示相关图片,并引出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
     然后提出问题:A、什么是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
                         B、在美术作品中美术家是如何进行表达的?
   (2)学生活动:A、感受图片信息,领会本课的意图,轻松的接受课题。
                         B、思考老师设置的问题,进入求知准备状态
    2、投放目标:教师活动:立足学生实际,投放学习目标
         学生活动:了解学习目标,以良好的状态投入新课的学习。
    3、新知探究
   (一)什么是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
   (1)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的概念:美术所专门使用的,具有视觉传达功能的形象和形式就是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其特征就是具体性和形象性。
    教师活动:大屏幕展示美术语言的概念
    学生活动:标记知识点
   (2)美术语言的内容:基本语言元素(点、线、面、色)
          语言表现手段:西方绘画:明暗、空间、透视、构图、肌理
                             中国画:笔墨、章法、皴法
          教师活动:A、展示中国工笔画《捣练图》、中国写意画《泼墨仙人图》及油画《1954》三幅表现形式不同的绘画作品。
                        B、提出问题:分析三件作品在形象塑造上运用了那些类型的艺术语言形式
          学生活动:A、欣赏绘画作品,并用一分钟的时间思考讨论探究老师提出的问题。B.踊跃回答问题,总结出三件作品都运用了点、线、面、色。
    根据同学们的回答,师生共同总结出美术语言的内容
   (3)美术语言的形态分类:具象艺术、意想艺术和抽象艺术
    教师活动:A、再次展示中国工笔画《捣练图》、中国写意画《泼墨仙人图》及油画《1954》三幅表现形式不同的绘画作品。B、提出问题:从作品写实的程度的角度去对比分析三件绘画作品在表现形式上的差异
    学生活动:A.欣赏作品,并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踊跃回答问题,《捣练图》中的人物、环境、道具真实具体,《泼墨仙人图》看上去似一个人,但又不是十分的具体准确,只是大笔概括。《1954》让人看不出什么具体的现实形象。根据学生的回答,师生共同总结出美术语言的形态分类。

    (二)在美术作品中,艺术家是如何运用艺术语言的。
    (1)、具象艺术:目的在于真实的再现现实
    教师活动:A、展示顾闲中的《韩熙载夜宴图》,并以一幅工笔花卉为例演示其绘画技法。
                  B、提出问题:结合工笔画的绘画技法,总结《韩熙载夜宴图》图中是如何运用艺术语言的。
    学生活动:A、结合图示分析工笔画的绘画技法。B、根据工笔画的技法,总结出《韩熙载夜宴图》运用了线条勾勒、随类敷彩的语言表现方式。
    教师活动:A、展示达维特的《荷拉斯兄弟宣誓》,指导学生从明暗、空间、透视、构图等几个方面了解具象艺术的其他表现方法。
                  B、师生共同总结具象艺术的创作目的
    学生活动:A、分析并总结《荷拉斯兄弟宣誓》的艺术语言表现手段。
                  B、师生共同总结具象艺术的创作目的
   (2)意象艺术:不以纯客观再现为目的,而是重在表达艺术家生观的精神世界,其中包括艺术家的感受、情感、观念和审美理想等,为此,艺术家常常采用变形、夸张、重组等语言表现手段
    教师活动:A、展示作品达利《记忆的永恒》、杜尚的《走下楼梯的裸女》、德国马尔克的《蓝马》、齐白石的《虾》和宋代梁楷的《泼墨仙人图》
                  B、提出问题:观察分析以上作品中分别采取了什么样的语言表现手段?
    学生活动:A、针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对展示的作品给与鉴赏和分析
                  B、学生讨论并回答:变形、夸张、重组、概括、提炼
    老师总结:不以纯客观再现为目的,而是重在表达艺术家主观的精神世界
   (3)抽象艺术:主要是在20世纪才开始逐步形成的一种用美术的基本语言元素和语言手段进行独立创作的美术类型.
          冷抽象:以几何块面构成的作品,我们称之为“冷抽象”或“理性抽象”
          热抽象:完全或主要用色彩和有变化的线条来创作的作品我们称之为“热抽象”
    教师活动:A、展示作品荷兰画家蒙德里安的《红黑黄兰构成》、捷克画家库普卡的《牛顿色盘》
                  B、提出问题:我们从这两幅作品中分别着到了什么形象?两幅作品在运用美术语言元素和语言手段上有什么区别?
    学生活动:A、鉴赏作品B、讨论问题、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抽象艺术完全排除了现实形象的可辨性,也就是我们什么形象也辨别不出来,完全诉诸美术语言和手段本身。
    4、自我评价练习:
    教师活动:展示具象、意象和抽象美术作品若干幅让学生来辨别
    学生活动:学生踊跃回答
    5、课堂回顾总结:
    教师活动:A、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是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以及艺术家是如何运用艺术语言的。
                  B、提问:美术作品的基本语言元素是什么?语言表现手段是什么?美术语言的表现形态分为哪三类?
    学生活动:学生踊跃复述回答
    教师活动:下一节课我们将学习“走进具象艺术”,进一步深入的学习研究具象艺术的有关内容,希望同学们做好预习。

    6、板书设计: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
       (一)什么是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
        美术所专门使用的,具有视觉传达功能的形象和形式就是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
        特征:具体性和形象性
        美术语言的内容:基本语言元素:(点、线、面、色)
        语言表现手段:西方绘画:明暗、空问、透视、构图、肌理
                           中国画:笔墨、章法、皴法
       (二)在美术作品中,艺术家是如何运用艺术语言的
       (1)具象艺术(2)意象艺术(3)抽象艺术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4-14 18:44
第三课如实的再现客观世界—走进具象艺术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三课《如实的再现客观世界——走进具象艺术》。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和教学过程四个步骤加以阐述阐述。
一、教材分析:
    通过对具象艺术的特点、典型形象和典型环境及社会功能的学习,使学生更进一步的了解具象艺术的语言、形象特征,并能初步掌握辨识具象艺术的能力。
    教学目标:
    1、具象艺术的特点是什么?
    2、怎样鉴赏具象艺术
    3、主题性作品的塑造与典型形象和典型环境的关系?
      4、具象艺术的功能
    教学重点:
    因为本课的目的是使学生对具象艺术有进一步的了解,所以重点讲解具象艺术的特点及鉴赏方法,并让学生了解具象艺术的功能及意义。
    教学难点:
主要在于分辨具象艺术的能动性,即具象艺术以其对艺术形象的典型性处理——对典型形象和典型环境的塑造而区别于摄影。正因为这样,具象艺术不是被动的模拟现实,而是对现实的能动反映。
二、教学方法:
    新课标倡导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那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提问教学法,采用分层次,分目标地选择学生来回答问题的方式来进行课堂教学,鼓励所有同学积极参与,教师给予启发和引导,形成互动探究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学法:让学生主动参与,分组讨论,运用所学鉴赏方法来赏析,判断,作出正确的评价。在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中增加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首先展示几幅具象艺术作品让学生品评,然后再以古希腊画家宙克斯和帕尔哈西奥斯之间的比赛为例,说明具象艺术在人类历史上具有悠久的历史,是人类艺术中最主要的一种艺术类型,并由此引出具象艺术的特点。
(二)、新授:
    第一环节:
    以五代时期黄荃的一幅中国画《写生珍禽图》为例鉴赏,引出具象艺术的第一个特点:视觉的真实性或客观性。重点以宋代张择端的中国画《清明上河图》分析,作者根据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和理解,从反映当时的社会动态和人民生活状况的主题出发,选择那些具有形象性又具有时代性特点的事物及情节加以表现。《清明上河图》在整个画面的构图方面显示了卓越的艺术才能。中国绘画传统的“散点透视”得到天才的运用,画面组织讲究内在联系,严密紧凑,如同一气呵成,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在世界绘画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由此得出具象艺术是以客观世界为表现对象,并且把对象表现的就象我们所看到的一样真实。
    第二个特点:艺术形象的典型性,即具象是通过典型的艺术形象的创造来表达艺术家的个人情感和观念的。那么请同学们鉴赏作品:西班牙画家委拉斯凯兹的作品《教皇英诺森十世》分析其典型形象的塑造。
    第三个特点:情节性或叙事性,即具象艺术中往往蕴含着一个或多个故事情节,它可以用文字语言直接来讲述和描述。如作品:《货郎图》、《血衣》。
    由于具象艺术的这些特点,因此除艺术所共同的审美功能外,它还具有记录的功能和社会干预的功能。同学们可以通过一部分作品来加深了解具象艺术的三个特点及其功能。
    第二环节:“怎样鉴赏具象艺术”
    在这一环节中运用第一课所学的美术鉴赏的一般方法和过程又特别兼及了对具象艺术的鉴赏特征,在这节中,从肖像性作品和主题性作品两大类分别说明对具象艺术的鉴赏方法。
    在这一环节当中重点讲解典型形象与典型环境的关系,在主题性作品中中,主题的表达只有通过典型形象和典型环境才能做到,或者说,它所塑造的形象和环境越鲜明、越典型,对主题的表达就越深刻,也就越能激发观众的共鸣和联想从而产生广泛的影响。具体以作品《血衣》、《田横五百士》、《拿破仑一世加冕》为例赏析、讨论加深理解典型形象与典型环境的关系
   第三环节:如何评价具象艺术的意义?(其意义与它的功能有什么关系?)
    我们如何才能判定一件作品的意义呢?具象艺术的记录功能和社会干预功能这两个主要功能就为我们认识和分析它的形象和主题(内容)奠定了基础。具象艺术的意义首先表现在它的记录功能上,它是我们认识当时社会各方面的最重要的形象依据。使我们可以认识当时的社会和艺术的思想与观念。另一方面,具象艺术又以真实、生动而具有个性的艺术形象,直接作用于我们的视觉,并由这些形象构成的故事、情节或主题影响我们的价值判断,从而产生认识和教育意义。
四、课堂小结:
    把这一节课所学的知识点作一总结,重点强调在具象艺术作品中的典型形象与典型环境的塑造问题。
五、板书设计:
    通过多媒体直接展示,首先展示本课课题,然后分别展示具象艺术的特点,评价具象艺术的意义并穿插部分美术品图片介绍。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4-14 18:44
第4课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表达—走进意象艺术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一美术鉴赏第4课《走进意象艺术》。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学法指导和教学过程四个步骤加以阐述。
一、教材分析:
    1、教学目标
    本课主要了解和认识三大美术类型中的第二种类型——意象艺术。
    使学生初步了解和认识什么是意象艺术,如何来辨析意象艺术。
    2、教学重点
    使学生分清意象艺术与具象艺术的区别,并初步掌握分辨什么是意象艺术以及意象艺术的主要特征,尤其是从意象艺术的艺术形象和艺术语言,以及艺术家的意图来辨析意象艺术的主要特征。
    3、教学难点
    如何解释清楚什么是意象艺术,如何理解意象艺术。
二、教法设计
    课件图片展示、讲授、练习
三、学法:
    鉴赏课本、观察、思维、想象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美术作品并非完全是对客观现实的“如实”再现,除此之外,它还可以表达艺术家的主观世界,这一点在具象艺术中也有表现,但在意象艺术中艺术表现的主观性更为突出,并已成为艺术家关注的重点。
   教师活动:(1)展示作品《蒙娜丽莎》和《马蒂斯夫人像》
  (2)提出问题:找出这两幅作品的不同之处,请同学们分组讨论
    学生活动:(1)讨论(2)回答
    师生总结:这是两件肖像名作,但表现形式却迥然不同,《蒙娜丽莎》用笔细腻、描绘真实具体、形象逼真自然;而(马蒂斯夫人像》则是用笔粗放、用色大胆泼辣、表现对象特别、不符合一般常人的理解。这说明,《马蒂斯夫人像》是画家马蒂斯为了表达白己的某种观点、看法而故意采取的一种表现方式。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意象艺术中艺术表现的主观性更为突出。
  (引出课题并板书:)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表达——走进意象艺术。
    2、什么是意象艺术
    为什么有的美术作品形象怪异?这句话从意象艺术的一个极端方面来解释意象艺术的,因为在一般人看来,意象艺术的作品往往是怪异的。这样解释主要是为了打消一般人因为习惯于具象艺术的真实性而对意象艺术产生的不理解和排斥心理,指出意象艺术主要是艺术家对现实的的感觉以及他们的个人情感、观念和意识的表现密切相关。因此,艺术家的感觉和所要表达的意图越独特、强烈,所产生的艺术形象就可能越怪异。
    教师活动:(1)板书:什么是意象艺术
   (2)提出问题:A、从下面即将展示的作品中,请同学们注意观察分析,意象艺术的美术作品和我们习惯上对具象艺术作品的认识在表现形式和手法上有哪些不同?
    B、为什么美术作品形象怪异?
    (3)展示作品:《圣维克多山》、《呐喊》、《星月夜》、《内战的预感》
   (4)提问
   (5)板书:艺术家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表达。
    学生活动:(1)欣赏(2)讨论(3)回答
    师生总结:意象艺术主要是艺术家对现实的的感觉以及他们的个人情感、观念和意识的表现密切相关。因此,艺术家的感觉和所要表达的意图越独特、强烈,所产生的艺术形象就可能越怪异。
    3、如何理解意象艺术:
    “如何理解意象艺术”是本课的关键,也是学生鉴赏意象艺术的根本要求。这一环节,我重点是要传达给学生这样两个理解的切入点,那就是:一个是艺术家按照“我”感觉的样子来表现世界,一个是艺术家按照“我”想表现的样子来表现世界。突出的就是“感觉”和“想”。
    教师活动:(1)板书:如何理解意象艺术
    (2)展示委拉斯凯兹的(教皇英诺森十世》和培根的《被牛肉片包围的肖像》
    (3)提出问题:A.两幅作品的不同之处?(提示:我们从《教皇英诺森十世》中感觉到的对象的性格特点,在培根《被牛肉片包围的肖像》中感受到的是一种情绪和气氛,即紧张和惶恐)
    (4)展示:朱耷的《鹤鹑图》
    (5)提出问题:画面中鹤鹑的眼睛有什么特点?现实中会出现吗?
     学生活动:(1)欣赏(2)讨论(3)回答
    师生总结理解意象艺术从以下两个角度:一个是艺术家按照“我”感觉的样子来表现世界,一个是艺术家按照“我”想表现的样子来表现世界。
    意象艺术的特点:A、意象艺术更倾向于心理的真实B、艺术形象更集中更典型。C、超越了具象艺术在形象和时空上的限制。
    艺术家的主观能动性在意象艺术中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而每个人的主观感受和感觉是不同的,所以意象艺术作品才给我们以怪异的感觉。
    板书:一个是艺术家按照“我”感觉的样子来表现世界,一个是艺术家按照“我”想表现的样子来表现世界
    4.总结回顾:这一节课我们进一步深入的认识了什么是意象艺术,如何理解意象艺术。
    我们知道,意象艺术就是艺术家对客观世界的生观表达。理解意象艺术:一个是艺术家按照“我”感觉的样子来表现世界,一个是艺术家按照“我”想表现的样子来表现世界。
    下一节课我们将学习抽象艺术,请同学们提前预习。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4-14 18:45
第五课走进抽象艺术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一美术鉴赏第5课《走进抽象艺术》。
    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学法指导和教学过程四个步骤加以阐述。
一、教材分析
    作为人类三种生要艺术类型之一,抽象艺术也是人类认识和把握世界的一种重要方式,只不过它使用的是纯粹的艺术语言,抽象艺术有冷抽象和热抽象两种类型之分,了解抽象艺术的特点及其独特的艺术美的表现,进而能够创作抽象艺术作品。
    教学目标:
    对抽象艺术有更深入、具体的认识,通过欣赏抽象艺术作品了解和认识抽象艺术的两种基本形态(冷抽象和热抽象),美术走向抽象的简单过程及抽象艺术的语言和艺术上的美的表现。
    教学重点:
    抽象艺术的概念和冷热抽象艺术的特点的把握以及冷热抽象艺术作品的辨别。
    教学难点:
    1、如何结合原有的美术语言的知识来理解认识抽象艺术的概念
    2、艺术如何发展到抽象的。
二、教学方法:展示法,讲练结合法,探究讨论法
三、学法指导
    1、引导学生采用观赏观察、实践、讨论、归纳的方法学习,用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并巧妙导出本课。
    2、讨论法,小组合作法
四、教学过程:
    新授过程:
    导入:首先同学们来看两组图片,第一幅是现实生活中具体存在的,真实的再现现实,即具象艺术。另两幅在你们的生活中存在这样的物体吗?学生回答:“不存在”。我们称这种没有现实形象的可辨性的作品为抽象艺术作品。怎样去欣赏抽象艺术作品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抽象艺术,去体会其独特的艺术美。
    教师总结:抽象艺术和具象艺术、意象艺术不同的是,它不直接表现任何现实中的可视物,但不能因此说它与现实就没有任何关系
    展示:(百老汇的爵士乐》、《即兴之30》两幅作品
    问题思考探讨:
    同学们分两组讨论,谈谈自己对这两幅作品的感受
    相同之处:
    不同之处:
    学生活动:分别请一位同学回答问题,然后找同组同学作补充。
    教师活动:老师总结后引出:抽象艺术的含义
    (一)抽象艺术及其两种形态(冷抽象,热抽象)
    1,抽象艺术的含义?
    在20世纪初才开始逐步形成的一种用美术的基本语言元素和语言手段进行独立创作的美术类型。
    2、冷抽象、热抽象艺术的代表艺术家及观点。
    冷抽象含义:代表人物:蒙德里安
    热抽象含义:代表人物:康定斯基
    作品赏析《百老汇的爵士乐》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先鉴赏纽约百老汇夜景的照片,然后一边听爵士乐(爵士乐:《蓝色狂想曲》),一边欣赏蒙德里安的《百老汇的爵士乐》。
    教师活动:老师介绍:1、爵士音乐:2、蒙德里安生平简介:3,蒙德里安对百老汇城市面貌的感受及对爵士音乐的感受
    问题思考与探讨:
    学生活动:同学们分组讨论后回答问题:
    1、这幅作品使用的语言有哪些?不同的颜色块让你联想起什么?横竖交错的线条让你想起什么?
    教师活动:老师补充总结
    能力练习:欣赏几幅作品,判断它们是属于冷抽象还是热抽象艺术作品
    创设情景请同学们思考:具象艺术能够如实的再现客观世界,而抽象艺术却完全排除现实形象的可辨性呢?那么艺术为什么会走向抽象?
    由上面的问题引出:
    (二)艺术走向抽象的原因
    问题思考:请同学们迅速浏览课本25页,回答问题。1、抽象艺术的形成?:2、抽象艺术形成的原因?:
    1、抽象艺术的形成
    19世纪中叶照相机的发明加速人们对美术的本质思考,20世纪初,抽象艺术的概念在西方已经基本确立。
    2、抽象艺术形成的原因
    照相机的发明,现代的社会化大分工,西方科学理性的影响。
    抽象艺术形成之后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三)抽象艺术的特点:
    分析性。即把艺术的各种语汇分析、抽离、孤立出来并加以夸大,甚至绝对化。这就形成了抽象艺术特殊的艺术美。
    抽象艺术独特的艺术美包括:A、形式与色彩;B、构图与笔触;C、材料与肌理;D、空间与透视;E、光影与运动。
    学生能力练习:让学生自己来欣赏作品,判断作品的艺术美的表现。
    知识补充抽象艺术在我国的独特表现,
    抽象艺术在现代生活中的运用。
    拓展:学生欣赏完这些作品后,跃跃欲试。都想创作抽象艺术作品,那么,这时候老师要适时满足学生的欲望。
    动手实践,创作作品
    让学生听一首音乐,创作一幅抽象艺术作品。
    (四)课堂回顾
    这节课重点讲述的是冷、热抽象艺术作品,抽象艺术的特点及其独特的艺术美的表现。
四、板书设计:
    通过多媒体直接展示,首先展示本课课题,然后分别展示冷抽象、热抽象美术作品,分析其分类、代表艺术家、特点等环节,分析鉴赏部分作品。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4-14 18:45
第6课、漂亮是美术鉴赏的标准吗——艺术美和形式美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一美术鉴赏第6课《漂亮是美术鉴赏的标准吗——艺术美和形式美》。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学法指导和教学过程四个步骤加以阐述
一、教材分析:
    1、教学目标:①什么是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形式美
                 ②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形式美的基本原则及其在作品中的主要表现。
    2、教学重点: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形式美并不完全是现实的盲接反映,也不等同于人们一般所说的“漂亮”或“好看”,而是由艺术家借助美术的特定语言、手段和法则创造出美术自身的美,而这种美又是多样的,即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由于艺术家所采用的语言、材料、手段等不同而产生的艺术美和形式美就大异其趣。为了说明这一点,在这里就必须紧紧围绕美术的语言元素和语言规则两个方面来讲解,因为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形式美主要就是通过它们来实现的。
    3、教学难点:主要在于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形式美既是具体的又是抽象的。应特别注意对概念的讲解,并在概念与作品之问建立联系,即注重通过作品来讲解概念,以使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形式美的认识有形象的依据。
    这里的难点还包括对美术作品的艺术美与形式美之间异同的讲解,课文中并没有特别给予说明,只是在课文的第三部分简要地指出了这个问题,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形式美之问既有重合的地方也彼此独立。艺术美包括内容与形式两个方面。也就是说,艺术美是由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来实现的。而形式美更强调实现内容的手段,即手段本身的美,其中包括语言的构成关系和所使用的材料的特质。
二、教学方法
    1、利用图片展示介绍知识,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在兴趣中学习
    2、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具和图片,不断采用欣赏•启发•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三、学法指导:
    1、引导学生采用观赏观察、实践、讨论、归纳的方法学习,用多媒体展示相关音乐和建筑图片,并巧妙导出本课
    2、讨论法,小组合作法。通过学生的小组合作,解决学生的个别差异,要求全组同学共同讨论
四、教学过程
    1、导入:用多媒体展示雕塑图片《欧米艾尔》。
    小结:美术作品的艺术美是艺术所特有的美。美术作品是由艺术家创造出的不同于现实生活的第二自然。它的美不同于一般人的“漂亮”或“好看”的审美观念。这种根深蒂固的观念不仅影响了人们对美术的认识,也有碍于对美术作品的鉴赏。
    2、新知探究:
    环节一、什么是艺术美,它有哪些表现?
    美术作品中的艺术美不等同现实在的“漂亮”和“好看”,而是通过特定的美术形象表现出来的艺术自身的美。艺术美又称第二自然,是相对自然美来说的。
    美术形象:指一件美术作品中个别的、具体的、完整的艺术形象,也是指一件美术作品中由这种个别的、具体的、完整的艺术形象所形成的综合的整体的艺术形象
    教师活动:投放多媒体图片《艾普色姆的赛马》和《记录马奔跑过程的连续摄影》,结合第三课“艺术形象”这一概念进行讲解
    学生活动:欣赏图片,小组讨论,分析美术作品的艺术美
    环节二、什么是形式美:如何理解和把握形式美
    美术作品的形式美的构成
    A、语言元素(点、线、面、色)及其构成的形态变化
    B、语言手段(明暗、空问,透视、构图、肌理)及其所构成的审美意象
    C、语言规则(变化与统一,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比例与尺度、节奏与韵律等)及其所构成的审美关系。
    教师活动:投放潘天寿的作品《雄视》,讲解什么是形式美,指出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形式美既相互包含、渗透又彼此具有独立性。
    学生活动:欣赏图片,理解美术作品的形式美
三、拓展:提高实践能力
    1、以一件作品为例深入分析作品的形式及其形式美。
    2、通过具体作品了解艺术美和形式美在形态上的差异
四、要点回顾
    1、什么是艺术美?综合了主观与客观、个人审美与时代精神的艺术形象为“典型形象”或“艺术典型”,又根据它与现实生活的关系而称之为“第二自然”,即“艺术美”。
    它有哪些表现?
    2、什么是形式美?美术作品除了艺术美之外还有形式所传达出的美,既形式美。
    如何理解和把握形式美?
五、课堂小结:总结回顾:这一节课我们了艺术美和形式美,了解了什么事艺术美和形式美
    下一节课我们将学习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请同学们提前预习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4-14 18:46
第七课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一美术鉴赏第7课《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学法指导和教学过程四个步骤加以阐述。
    教材分析:
    1、教学目标:
    打破学生美术神秘的观念,了解艺术家的创作都不是任意的,而是表达了某种意图的。
    2、教学重点:
    艺术作品都表现了艺术家的某种创作意图,不同的美术类型表现意图的方式也是不同的。
    3、教学难点
    要分清艺术家的创作意图与美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之间的关系。
    教师总结:在欣赏艺术作品时,要打破美术神秘的观念,我们要认识到,任何艺术家的创作都不是任意的,而是表达了艺术家的某种意图,这种意图可能是针对现实的,也可能是针对艺术的。总之,它们都与艺术家所生存的社会和文化情境有密切的关系。
    4、教学方法
    这节课采用讲授法、探讨法、展示法等与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由此结合提问教学法,可以采用分目标、分层次的选择学生来回答问题的方式来进行课堂教学,鼓励所有同学积极参与,不管他们的答案正确与否,在适当修正和更改的同时,主要给予正面的启发引导和提出建设性的意见,而不要简单灌输、指责。这样使每一位同学都有参与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都会获得一种成就感。让全体同学的水平都有提高。
    学法:
    指导学生进行自学、观察,学生自己用本节课所学内容主动去分析、鉴赏、评价作品,在参与中获得成就感,从而提高自己的主动意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由罗丹的雕塑作品《巴尔扎克》导入。
    教师活动:提出问题:
    1.你心中的巴尔扎克形象是这样的吗?
      2.罗丹为什么要把雕像的手砍去?
      学生活动:回答问题,可以互相之间讨论,得到较准确的答案,从而提高成就感。
    老师总结:对这幅作品作介绍,引出艺术家的创作意图。
    二、探究新知识
    (一)艺术家的创作意图来自哪里?
      学生活动:可自由回答问题
    老师活动:对学生的回答作指导型的点拨,让学生把思维放宽
    老师总结:任何艺术家的创作都必然受到现实和艺术两个方面因素的触动后有感而发的。针对现实艺术,艺术家表明白己的态度、情感,针对艺术问题,艺术家阐述白己的观点、主张。艺术创作并不神秘,艺术家也是普通的劳动者,只不过他们的产品是艺术,他们使用的手段是视觉语言
以毕加索的《牛头》为例分析艺术家的意图来自哪里。然后让学生自己分析几幅作品。
    (二)影响艺术家创作意图的因素有哪些?
      在这一部分中,要注意让学生联系生活,结合时代背景与地域来分析鉴赏。影响因素有:
    1、现实
    2、艺术
    3、特定的社会和文化情境
    因为在不同的社会和文化情景下,艺术家创作所针对的问题也就不同,因而其创作意图也就会大相径庭。在同一社会和文化条件下,艺术家的成长过程、成长环境、家庭、个性、知识水平也是造成艺术家创作意图的差异的原因。
    老师以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宗教画《西斯廷教堂天顶画》与《丛竹图》分析影响艺术家创作意图的因素。其中运用讲解与展示图片结合,提问与学生主动探究结合的方法来完成这部分教学内容。
    〔三)艺术家的意图是如何体现的?
      艺术家的创作意图在具象艺术、意象艺术和抽象艺术三大类中呈现出不同的表达方式。
    这部分是本课的重点,要多化时间与精力分析部分作品,让学生思路清晰。同时复习部分具象艺术、意象艺术和抽象艺术的内容,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艺术家的意图是如何体现的。老师结合大量的相关作品来加深讲解,并让学生也主动参与其中来。调动其学习积极性。
    1、具象艺术:如董希文的《开国大典》,通过收集形象〔国家领导人),创造出典型的艺术形象(毛泽东),然后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开国大典),并营造出故事的典型环境(喜庆的民族特色),使画面更具有真实性和可读性。艺术家的创作意图是要表达一个新时代的开始,表现了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的压迫,从此翻身解放的豪迈精神风貌。
    色彩上借鉴我国传统民间艺术和中国传统的工笔重彩画法,强调色彩的单纯与强烈的对比,从而增强了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节日气氛。
    2、意象艺术:可以通过整体气氛的渲染来传达艺术家的创作意图。如汉画像石《荆轲刺秦王》并没有刻画人物形象,而是通过荆柯的“追”、秦王的“逃”,并辅以刺进柱子的匕首,打翻的盒子和侍卫等形象,使画面传达出一种紧张、危险的氛围。意象艺术也可以通过对艺术家感觉的表现来传达创作意图。如印象派画家莫奈的《卢昂大教堂》,主要营造不同时刻太阳照射在教堂上独特美丽的光色氛围。
    3、抽象艺术:是通过形式语言本身及构成关系来传递艺术家对事物的认识。分析《第三国际纪念碑模型》。用直线和曲线两种语言元素构成作品,以螺旋上升的曲线将直线连接起来,从而把人的视线引向无限的天空,表现升腾飞翔的空问效果
    (四)学生自己分析作品的创作意图
    《千年土地翻了身》(董希文)、《印象日出》莫奈、《怒吼吧,中国》李桦
    三、归纳总结本课三个知识点。

    四、板书设计:
    通过多媒体直接展示,首先展示本课课题,然后分别展示艺术家的创作意图来自哪里?影响艺术家创作意图的因素?艺术家的意图是如何体现的?并穿插部分美术品图片介绍。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4-14 18:47
第八课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判断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8课《所有的美术作品都一样重要吗—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判断》。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和教学过程三个步骤加以阐述。
    一、教材分析
    这节课首先对教材进行分析,任何美术作品一旦产生就不再属于艺术家,而是属于整个社会和观众,所以不同的美术作品在不同的社会和观众群里就会有意义和价值上的差异。
    (一)教学目标:
    本课的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认识到,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既有绝对的一面,也有相对的一面。主动参与是美术鉴赏的前提和保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提高美术鉴赏的能力,培养审美的眼睛。
    这样设计教学目标,是因为不同的人在欣赏同一幅作品时,对其意义和价值的判断是不一样的。
    (二)教学重点:
    有两个方面:一是使学生了解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与时代性和地域性的关系,二是使学生了解对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的判断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和理解。
    (三)教学难点:
    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既有绝对的一面又有相对的一面。
    (四)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作为引子说明美术鉴赏不仅要了解艺术家的意图,还有一个观众对其意义和价值的判断问题。
    第二部分讲述的是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与其产生的时代和地域之间的关系,即它的产生受当时的时代和地域的限制。
    第三部分如何判断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
    第四部分如何看待美术作品意义与价值判断上的分歧?
    二、教学方法采用的有讲授法、探讨法、展示法。
    学法:
    三、教学过程
    首先导入课题,由马远、夏圭的小品式山水画在不同时期不同的人眼里给的评价不同,说明美术鉴赏存在从不同角度理解和进行价值判断的问题。
    教学内容一:美术作品的时代性与地域性。
    ①首先通过罗中立的油画《父亲》,来了解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与时代的关系。罗中立借鉴西方现代领袖像的形式刻画了一个勤劳、朴实、善良而又贫穷的老农形象。他那古铜色的脸,长期的艰苦岁月造成的那条条车辙似的皱纹,柴耙似的双手以及缺牙的嘴巴无不饱含着画家深沉的情感和对造成这一现实的深刻反思,从而激发起人们对现实特别是对广大农民命运的关注。作品与文革时期的“假大空”的题材形式的作品相比是一种反叛,同时真实的再现现实。作品一经展出立即引起社会的强烈反响,是新中国成立来影响最大的美术作品之一。由此说明,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受时代限制的。
    ②名词解释:时代性地域性
    以文艺复兴时期的宗教画与同一时期中国的文人画相比较,说明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受地域的限制。
    通过部分作品赏析,让学生自己探讨、分析、鉴赏作品,对作品的意义和价值作出正确的判断。
    教学内容二:如何判断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
    以西方历史上不同时期三位雕塑家创造的三个《大卫》为例,进一步说明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与时代和地域之间的关系,由此指出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有绝对的一面,也有相对的一面。
    教师活动:作品展示:多纳太罗的《大卫》,米开朗基罗的《大卫》,贝尼尼的《大卫》
    多纳太罗的《大卫》表现的是少年大卫杀死巨人哥利雅后用脚踩在巨人的头上,流露出胜利的喜悦和自豪的神情。
    米开朗基罗的《大卫》塑造的是临战前镇静的站在那里,左手紧握投石器,警惕的盯视着敌人,眉宇间充满了必胜的信心。雕塑家用这个几乎静止的姿势,有力的传达出临战前的高度紧张气氛以及那蕴蓄在大卫体内的巨大力量。
    贝尼尼的《大卫》塑造的是一个正在艰苦搏斗中的大卫,更具有生活的真实性。他的大卫更像是一个身处逆境、坚忍不拔的斗士。在这种状态下,艺术家得以表现人体旋风般的运动和人物激越的感情。
    通过鉴赏三幅作品,了解艺术创新的问题,主要是从理解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的完整性方面说的。
    实践练习:
    学生作品赏析:《吹笛少年》、《艰苦岁月》、《吹笛女》
    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正确赏析作品,同学们之间可以互相探究讨论。
    教学内容三:如何看待美术作品意义与价值判断上的分歧?
    这部分着重强调的是个人感受和判断的重要性,并给出了判断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的不同的角度和方法
    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是开放的,而不是封闭的,分歧的产生,既说明了美术作品本身的多义性,也是对作品的丰富和补充。但另一方面对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的判断又不是任意的,必须建立在对作品及其相关知识了解的基础之上。
    教学内容四:我们对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的判断可以有以下几种批评形式:
    (1)品评式或品鉴式批评
    (2)形式主义批评
    (3)历史批评
    (4)社会学批评
    (5)心理学批评
    四、知识总结
    五、板书设计:
    通过多媒体直接展示,首先展示本课课题,然后分别展示美术作品的时代性与地域性,如何判断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何看待美术作品意义与价值判断上的分歧?我们对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的判断可以有以下几种批评形式,四个分支环节,讲解与探究结合,并穿插部分美术品图片介绍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4-14 18:48
第九课 形神兼备迁想妙得——中国古代绘画撷英


    《中国古代绘画撷英》是人民美术出版社《美术鉴赏》教材第九课内容。下面,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学法、教学程序这几个方面对本节课的设计加以论述。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中国画从题材内容来分类,分为人物画、山水画和花鸟画三大类。在整个教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节内容属于民族文化传统类教材,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和激发民族审美情感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2、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让学生对中国绘画的艺术特点作基本的了解和认识。
    ②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学生掌握欣赏美术作品的方法,提高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
    ③美育目标:通过美术作品的欣赏,使学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爱国主义情操。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趣味,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
    3、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对我国悠久的文化传统和绘画艺术作基本的了解和认识
    教学难点:涵盖面比较广,无法详细地进行介绍。引导学生掌握美术作品的欣赏方法,提高美术欣赏能力。

二、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育观念的具体体现、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我根据“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比较分析法:通过中国作品《朝元图》与外国作品《蒙娜丽莎》的比较,学生能够形象地分析并得出结论:中国古代人物画生要的造型手段是“线条”。
    2、引导探究法:美术作品欣赏是个体的审美活动。绘画作品是静态的物质形态,如果让学生独自找出审美的切入点,并展开欣赏,最后得到健康审美感受,是比较困难的。这一过程需要教师的逐步引导,所以我采用“引导探究法”。
    3、运用投影仪辅助教学

三、学法(主要培养其思维能力)
    美术欣赏活动是一种个性化的情感活动。在教学生掌握美术作品欣赏方法的同时,也应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培养和锻炼,比如:
    1、描述:形象思维为主。
    2、感受:由形象思维转为抽象思维为主  感性认识  理性认识
    3、理解
    4、评论:上升为创新思维。

四、教学程序
    教学过程
    导入探究课题:由祖国灿烂文化,优秀绘画传统导入课题“形神兼备迁想妙得”,讲解关键词“形”、“神”。
    新知探究:
    环节1:
    我国早期的独幅绘画作品——帛画
    重点介绍我国古老的帛画《龙风仕女图》,了解中国画基本形态确立时期的绘画水平和艺术风貌。
    请同学们迅速浏览课本1—2段,请第一组的一位同学回答,同组的同学补充,教师总结讲述。
    《龙凤仕女图》这幅古画是古代葬仪中使用的旌幡,反映了当时楚国上层社会流行的死后升天的意识。在画面中,描绘了龙凤在引导墓主人的灵魂升天的情景:画面右下方有一位侧身行进的妇女,发髻高盘,阔袖长袍,双手合十,其上方有一龙一风正腾空飞舞,引导仕女前行。此画以毛笔绘成,画法为线条勾勒兼平涂着色,构图主次分明,造型生动。

    环节2:
    敦煌莫高窟壁画
    了解《鹿王本生图》绘画故事情节。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

    环节3中国古代人物画
    《步辇图》:阎立本  这幅作品忠实地表现了唐代中央政权与边远民族的友好交往,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人物动态较为拘谨而重面部特征的刻画。
    《文苑图》韩晃  描绘了文人雅集的场景。构图疏密得当,设色淡雅,笔法细劲流利,衣纹略作颤笔,人物刻画细致入微、动态各异、形神兼备。
    《采薇图》:画中人物刻画生动传神,森森然正气溢与笔端。衣纹简劲爽利,以衬托人物刚直不阿的性格。树石画法粗简,墨色湿润。
    《张卿子像》:明代肖像画的代表作,画家对人物面部的刻画细腻,富有体积感,衣纹用笔简洁,人物比例适度,体态自然,栩栩如生,体现出画家非凡的观察与表现能力。
    《渔翁渔归图》:清代画家黄慎的作品,画面人物动态生动,富有生活情趣。此图为水墨大写意,水墨交融,画家以狂草入画,画风粗豪奔放,气势贯通,别具一格。

    环节4
    中国古代山水画
    重点欣赏:(北宋、南宋、元代的山水画作品)
    1、设疑、讨论、解疑
    刚才的欣赏对中国山水画的发展有了初步的了解和感受,看到同学们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很想再进一步去理解山水画的内涵,好!接下来就让我们以小组合作讨论的方法来欣赏几幅较典型的山水画作品。
    2、图片:北宋范宽《溪山行旅图》
                 南宋佚名《深堂琴趣图》
                 元代倪瓒《六君子》
    3、小组讨论抢答
    屏幕出示:(1)这3幅在选材和表现手法上有什么异同?
                  (2)这3幅画分别表现了怎样的意境?
                  (3)你比较喜欢哪幅作品,为什么?
    小组代表发言:
    小结:同学们说的很精彩,观察的也很仔细,能够说出一些内涵的东西,老师着重讲解一下这三幅作品更深刻的意义。
    范宽的《溪山行旅图》以俊伟屹立的大山、一泻千尺的飞浴、路边淙淙溪水及山路上的驴队行旅为对象,真实的画出北方山川的壮美,使人如身临其境。他所画的崇山峻岭,往往以顶天立地的章法突出雄伟壮观的气势,又用碎而坚实的笔墨皱出富有质感的山石,山麓画以丛生的密林,成功的刻画出北方关陕地区“山峦浑厚,势壮雄强”的特色,被誉为“得山之骨,与山传神”。
    《六君子》图是倪瓒的作品,三段式平远构图,近处有六棵树,中隔大片湖水,画上端有一叠远山,以渴笔画山石树木,山石作折带,皴间用披麻效,树木颇具姿态,景物不多而充满深秋时的凄凉静寂气氛。画上有黄公望等人的题诗。所谓“六君子”也就是画中的六棵树。画家为这些树木写照,另有寓意,黄公望的题诗己点明。倪瓒的作品笔墨松秀简淡,绝少有设色者,甚至连图章也不用,画中多长诗,作楷书,力求朴素清雅,其画风在元明两代中也独具特色。
    《深堂琴趣图》此画虽不知何人所作,但从画面中可看出画风严谨不苟,水墨设色兼工,皆精而不冗,洗练而有情致。画幅虽小而神气迥出,表现悠远的空间及浓郁的诗意。

    环节5
    中国古代花鸟画
    中国花鸟画不是仅仅为了准确地描绘现实中的花卉禽鸟,而是集中地体现了中国人与自然生物的审美关系,借此抒发白己的情感,间接地反映社会生活,体现一定的时代精神。
    让我们以小组合作讨论的方法来欣赏几幅较典型的花鸟画作品,请一位同学回答,同组的同学补充,教师总结讲述。——
    《芙蓉锦鸡图》:体现了赵估所倡导的观察物象要细致入微,写实表现要精准传神,画面构成要有诗的意蕴的美学思想。
    《榴技黄鸟图》:所绘黄鸟造型准确,富有生趣,画面渲染精妙,富彩鲜润,体现出画家对花鸟情趣的观察达到精细入微的程度,融注了宋人对自然界的独特审美情怀。
    《荷花水禽图》:画面上孤石倒立,残荷斜挂,一只缩着脖子、好像瞪着白眼的水鸟孤零零地蹲在石头顶上,显得极其冷落孤僻,很像是画家的自我写照。全画笔墨简练,画中大片空白更增强了作品悲凉的气氛,正如古人所说的“无画处皆成妙境”。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欣赏和分析了中国古代绘画作品,中华民族的祖先为我们留下了丰富多彩,辉煌灿烂的绘画艺术瑰宝,而我们通过从帛画、壁画、人物画、花鸟画、山水画中领略到中国古代绘画的风采。下节课我们将要学习外国古代绘画撷英,请同学们提前预习。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4-14 18:48
第十课《外国古代绘画撷英》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十课《外国古代绘画撷英》。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教具和教学过程四个步骤加以阐述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对外国古代绘画的主要类别、发展概况、突出成就,以及不同民族绘画的主要特点有基本的了解,并领会各民族绘画形式的差异及其与审美观念的联系:能够比较、分析外国古代绘画重要作品的风格、特点及时代特征,认识到外国古代绘画的丰富多彩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生动体现。最终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见识、陶冶情操、提高艺术素养和审美感知能力
    (二)重点
    通过不同民族,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绘画作品的分析、比较,使学生加深对外国古代绘画的了解,认识外国古代绘画的丰富性与多样性
    (三)难点
    领会古代不同民族绘画形式上的差异及其与现实生活、宗教,审美观念的联系。
二、教法
    讲授、演示、讨论
三、教具、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都留下了大量精美绝伦的艺术珍品。当我们倘徉在艺术长河中的时候,常常会被他们所倾倒。这些艺术珍品,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历史的见证,它们陶冶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情操,直到今天,仍然继续带给我们无比的享受。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部分外国古代绘画精品。
    教师活动:展示图片,(三乐女》、《草地上的圣母》、《拉斐尔自画像》等,并作引导语导入新课。
    学生活动:听讲,欣赏外国古代绘画作品,感受艺术之美,产生认识和欣赏的强烈动机,从而进入良好的学习准备状态。
    (二)人类早期的绘画
    人类绘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晚期,19世纪在欧洲南部发现的原始洞窟壁画,是人类早期绘画的杰出代表。大约产生于一万五千年至两万年前的原始洞窟壁画主要描绘的是野牛、野马、长毛象、驯鹿等形体巨大且行动迅速的动物,形象写实、生动概括、特征突出,体现了原始狩猎时代人类对动物的细致观察和准确地表现
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与法国的拉斯科洞窟壁画,突出表现了人类早期的绘画水平。
    教师活动:展示洞窟壁画,
    提出问题:A、请同学们欣赏并辨认出画面中是哪种动物?B、它们在表现上有什么特点?
    学生活动:从画中辨认动物形象,欣赏古人的绘画特点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总结出:人类早期绘画产生的年代,代表作品
    (三)古代埃及绘画
    古埃及绘画以附着于墓室墙体的壁画代表,与浮雕具有相同的艺术特征,表现内容主要为尘世生活和冥间“乐土”。追求来世和水生。绘画中的人物形象遵循古老而奇特的法则:人物的脸部为正侧面,眼睛为正面,胸部为正面,下肢为正侧面,画面中人物比例大小与其身份地位高低成正比。古埃及绘画表现的是古埃及人观念中的事物形态,而不是视觉中物象的真实面貌。同时古代各民族在艺术上的交流与融合,学生也应当有所认识。
    教师活动:1、多媒体课件展示《三个乐女》及《宴乐图》
    2、提问:A、学生观察欣赏讨论与发现古代埃及绘画的古老法则。B.指出古代两河,爱琴海等地区的绘画与古埃及壁画的联系。
    学生活动:欣赏讨论并总结古代埃及绘画的古老法则以及古代两河,爱琴海等地区的绘画与古埃及壁画的联系。
    师生共同总结出:A、古代埃及绘画的古老法则,代表形式。从而得出古埃及绘画所表现的是意中之象,而非视中之象。而这种古老的法则的数千年的沿用,最终形成了独特而永恒的魅力。B、古代埃及绘画与两河,爱琴海等地区的绘画在表现形式上存在相近的特征,体现出古代各民族在艺术上的相互交流与融合。
    (四)在世界绘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欧洲绘画,分四部分讲解
    1、早在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绘画已经到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只是传世的较少。欧洲中世纪绘画主要是为基督教服务。
    文艺复兴时期各类艺术空前发展,奉希腊古典主义艺术为典范,崇尚科学、努力探索自然与生命的奥秘,将透视学解剖学等原理应用于绘画。当时,涌现出一大批卓有建树的绘画大师。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图片:达芬奇《岩间圣母》、《自画像》,拉斐尔《草地上的圣母》、《自画像》米开朗基罗《创世纪》,提示学生观察欣赏。
    学生活动:观察欣赏展示图片
    2、欧洲绘画在经历了文艺复兴时代的辉煌之后,艺术家们不断探索,在优化题材的拓展和技艺的完善等方面做出了不懈的努力。17世纪佛兰德斯、荷兰、西班牙绘画成就卓著。
    这一时期的宗教画、历史画、风俗画、风景画、静物画,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代表:鲁本斯、哈尔斯、伦勃朗、委拉斯凯兹
    教师活动:展示图片,维米尔《倒牛奶的女仆》、雷斯达尔的《埃克河边的磨坊》。使学生领会荷兰风俗画与静物画的特点。
    学生活动:欣赏图画,加深对鲁本斯、哈尔斯、伦勃朗、委拉斯凯兹的关注。
    3、17, 18世纪的欧洲画坛上,西班牙绘画大放光彩代表人物有:委拉斯凯兹和哥雅
    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纺织女》、《1808年5月3日的枪杀》提示学生观察欣赏讨论两幅画的艺术特点
    学生活动:观察欣赏思考问题并踊跃回答问题
    4、 18世纪末、19世纪欧洲画坛流派纷呈,名家辈出,法国画家最为令人瞩目,新古典主义,浪漫幸义,现实主义,印象主义画派各领风骚,名家名作,蔚为大观。
    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图片《自山引导人民》、《三等车厢》等。提出问题:分析德拉克洛瓦的《自由引导人民》和杜米埃的《三等车厢》。分析比较说明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绘画的差异。多媒体展示图片《马拉之死》、《泉》、《印象日出》、《草地上的午餐》讲解知识点让学生领略19世纪法国绘画的不同风貌。
    学生活动:a.伴随图片展示欣赏法国绘画大师的作品。b.完成相关问题
    师生共同总结
    (五)其它地区的绘画
    在世界绘画艺术的百花园中,印度的佛教石窟壁画、日本的浮世绘版画,波斯的细密画等也都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散发出奇异的芬芳。
    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图片《持莲花菩萨》、《三美人图》使学生了解东西方绘画的基本面貌和不同的民族特色。
    学生活动:伴随图片展示标记知识点
    (六)回顾总结:这节课我们欣赏和比较、分析了外国古代绘画重要作品及其风格、特点和时代特征,认识到外国古代绘画的丰富性。人类之早期的原始岩画到古埃及绘画,再到成就辉煌的欧洲绘画。说明了欧洲绘画在世界绘画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下节课我们将要学习中国古代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请同学们提前预习。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4-14 18:49
第十一课  感受中国古代恢宏的雕塑群一一中国古代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


    《中国古代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是人民美术出版社《美术鉴赏》教材第11课内容。下面,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学法、教学程序这几个方面对本节课的设计加以论述。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中国古代陵墓雕刻是中国古代陵墓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然后按照课本内容介绍陵墓地面雕刻和陶诵及其艺术特点,在介绍的过程中,由于篇幅的问题,相对比较简单,尤其是作为陵墓雕塑的代表《霍去病墓石刻》和《秦始皇兵马俑》的图片和分析略简。陵墓雕刻两个艺术特点的理解需要学生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和人文思想和内涵。对于一些陵墓雕塑的专业名词如“阙”“麒麟”“天禄”等也需要简单的说明。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突出教学重点,并对古代陵墓雕塑进行深入的了解,才能引导学生,提起学生的兴趣。
    2、教学目标:①知识目标:了解中国古代雕塑群的杰出代表及艺术成就。通过欣赏,课内与课外的结合,体会中国古代文物文化内涵,探索艺术与社会生活及其时代之间的密切联系。
    ②能力目标:使学生懂得美术的社会功能,培养学生民族的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通过引导学生掌握欣赏美术作品的方法,提高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
    ③美育目标:通过美术作品的欣赏,使学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爱国主义情操。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趣味,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
    3、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中国两大类雕塑(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及其艺术特征,特别是对其中的优秀代表作品能加以分析及鉴赏。
    教学难点:四大著名的石窟雕塑群的艺术风格及部分专业名词。
    二、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教育观念的具体体现、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我根据“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美术欣赏课上了很多,普偏的问题是教师讲的津津有味,学生听的糊里糊涂,最后,教师提一些问题,同学因为没有参与,很难讲出个所以然来。本课的内容对学生来说,兴趣不是很大,怎样让学生参与进来是一个头疼的问题。把班里学生分成若干四人小组,每个小组负责研究一个教学内容。是我在教学中的尝试。
    三、学法
    引导学生采用观赏观察,实践,讨论归纳的方法学习。用多媒体展示相关音乐和图片,并巧妙导出新课。要有新意,有气势,有激情,使学生产生跃跃欲试的心志,。再给学生提出要求引导学生观欣赏作品并亲手创作,讨论比较四大石窟寺雕塑的差别,归纳总结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的艺术特征。

【教学程序】
    一、导入探究课题
    (一)教师活动:创设问题情景,导入探究课题
    1、设置情景:用多媒体展示秦始皇兵马俑相关图片,并巧妙导出第十一课感受中国古代恢宏的雕塑群一一中国古代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
    2、提出问题:
    A、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的含义?
    B、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形成原因及艺术风貌?
    (二)学生活动:领会新课意图,愉快接受课题
    思考教师设置的问题,交流本课探究的意图、必要性
    二、新知探究
    环节Ⅰ:世界上最大的雕塑群一一秦始皇兵马俑
    1、教师活动:多媒体用录像的形式介绍秦始皇兵马俑
    2、学生活动:感受其艺术风貌及魅力。
    教师提出问题:秦始皇兵马俑出现的历史背景和思想文化形成原因?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并回答。
    结论:自秦汉以来的厚葬风俗,统治阶级注重修建自己的陵墓。陵墓雕刻是古代陵墓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整体和局部图片展示秦始皇兵马俑的艺术特点。
    学生:一同学谈观后的感受,其他同学自由发言。
    结论:细腻生动的个性与气势磅礴的整体相协调统一。
    教师:秦始皇兵马俑是中国雕塑的重要代表,其地位代表中国。法国前总理希拉克参观完说:世界上有7大奇迹,现在要加上秦俑。不看金字塔,不算真正到过埃及;不看秦俑坑,不算真正到过中国。
    那么,中国古代陵墓雕塑还有哪些呢?

    环节Ⅱ:汉代最杰出的雕塑群
    教师:图片欣赏
    比较:秦俑和汉俑异同点
    学生:讨论2分钟,回答
    结论:内容模拟现实生活,反映社会时尚和状况。艺术手法,秦俑写实,汉俑夸张。
    陵墓地面雕刻:汉霍去病墓石刻欣赏,主要介绍《伏虎》和《立马》石雕作品
    结合历史背景谈谈《马踏匈奴》的艺术特点。
    教师:霍墓石雕群整体写意的艺术风格?
    学生:巧妙利用石材的天然风貌,因式造型。圆浑天成的雕塑,质朴雄浑,展示出作者高超的写意智慧和西汉时期大气磅礴的艺术风貌。
   
    环节Ⅲ:我国最著名的石窟寺雕塑群
    教师出示思考题:
    A、四大石窟是什么,开凿的年代和各自艺术特点。
    B、佛教中的佛、菩萨、罗汉、天王、力士是什么?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并回答
    教师总结:
    A、敦煌石窟:其中孰煌莫高窟位于甘肃河西走廊,其所在属于玉门系砾岩,不能雕刻,所以窟内主体是彩塑。彩塑均为泥质造像,有单身像和群像,佛像居中心,两侧侍立弟子、菩萨、天王、力士、少则三身,多则十一身。最高的大佛达33米,最小的菩萨仅10厘米。四周为佛经故事的壁画。
    云冈石窟位于大同市西郊武周山麓、十里河畔,主要洞窟有53个,石刻造像51000尊。云冈石窟开凿于公元460年(北魏),当时佛教流行,我国的石窟大多从这一时期开始,到唐朝达到高峰。
    云岗石窟作为北魏早期佛教艺术的中心,给各地石窟艺术以巨大的影响。
    龙门石窟座落在河南省洛阳伊水两岸。自北魏至宋代相继开凿,有二千一百多个窟龛,10万尊造像。
    龙门石窟以古阳洞和宾阳洞为代表。古阳洞中的主尊释迎牟尼结枷跌坐,面颊丰满,略带微笑,左右胁侍菩萨仪态庄严肃穆。洞内两壁井然有序地排有三列大龛,小龛则数以百计。龛楣、龛额的图饰设计奇制诡异,细致灵巧。宾阳洞中的佛像,西部修长清秀,高鼻大目,微露笑意,左手向下屈三指,右手向前仰伸,这种手势意指佛示说法,主尊前有两只姿态雄健的石狮,左右侍立阿难、迦叶二弟子及文殊、普贤二菩萨。窟顶中央雕刻莲花盘,周围有流云,飞天在云中自由翱翔。前壁及南北两侧,有四层精美的浮雕。
    麦积山石窟是世界上唯一一座以泥塑和石胎泥塑为主要的大型石窟,因其拥有自北朝以来千姿百态并各具特色的大量泥塑而被中外学者誉为“东方雕塑陈列馆”。
    麦积山石窟位于甘肃天水县东南的麦积山上。因山如农村的麦桔垛,因此得名麦积山。该石窟始凿于十六国后秦,距今1600余年,经历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十余个朝代的不断完善,形成一座造像与壁画连续不断、不同时期艺术特征明显的艺术宝库。该窟至今保留大小各种艺术造像7000余尊,古代壁画1000余平方米,大小窟龛194个。
    麦积山的泥塑有圆塑、高浮雕、粘贴塑、壁塑四种,数以千计的与真人大小相仿的圆塑,极富生活情趣。从高约16米的佛像到10厘米的小塑像,从神圣的佛到天王脚下“金角银蹄”的牛犊,都精巧细腻,栩栩如生。这些塑像把神人格化,生活气息浓厚,令人感到亲切。

    环节Ⅳ:伫立千年的一群美丽少女(陕西太原晋祠圣母殿中的彩塑侍女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知识要点:圣母殿背靠悬瓮山,前临鱼沼,晋水的其他二泉一一“难老”和“善利”分列左右。此殿创建于北宋天圣年间(公元1023一一1032年)殿内共四十三尊泥塑彩绘人像,除龛内二小像系后补外,其余多北宋代原塑。主像圣母,即唐叔虞和周成王的母亲,周武王的妻子,姜子牙的女儿一一邑姜,其塑像设在大殿正中的神龛内。其余四十二尊侍从像对称地分列于龛外两侧。其中宦官像五尊,著男服的女官像四尊,侍女像共三十三尊,圣母邑姜,曲膝盘坐在饰凤头的木靠持上,凤冠蟒袍,霞帔珠缨,面目端庄,显示了统治者的尊贵和奢华。四十二个侍从像,手中各有所奉,为帝后服种种劳役,例如侍奉文印翰墨,洒扫梳妆,奉饮食,侍起居以至奏乐歌舞等等。这些塑像造型生动,姿态自然,尤其是侍女像更是精品。宋代的艺人,满怀同情,塑造了一群终生被幽禁深宫,失去了自由,理葬了青春的女性。这些侍女像的服饰美观大方,衣纹明快流畅。她们的年龄或任或少,身段或丰满或苗条,面庞或圆润或清秀,神态或幽怨或天真,一个个性格鲜明,表情自然,加之高度与真人相仿,更显得栩栩如生。这组塑像突破了种庙建筑中以塑造神佛为主的老套,真实地表现了被禁锢深宫受尽役使的侍从们的生活精种面貌,从而反映了封建社会中的一个侧面。在技巧上,显然相当准确地掌握了人体的比例和解剖关系,手法纯熟,有高度的艺术表现力它们是我国古代雕塑艺术中的珍品,在美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人们谈到晋祠,往往总要谈到这些精彩的宋塑。

    三、课堂小测试:
    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印象,测试题要贴近《美术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的指导要求,题量少而精。
    总之,整个课堂使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教师起引导作用,引导学生利用好课堂上的每一分钟,要求学生做练习巩固当堂知识,以减轻学生的课后作业负担。

    四、课堂小结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4-14 18:50
第十二课  现实与理想的凝结——外国雕塑撷英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12课《现实与理想的凝结——外国雕塑撷英》。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学法指导和多媒体教学过程演示四个步骤加以阐述:

教材分析:
一、本课的内容、地位、作用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对外国雕塑的特点及重要作品有基本了解,识别不同地域、不同风格的重要雕塑作品,加深对世界艺术多样性的了解。
    2、提高学生在艺术欣赏中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3、培养学生的欣赏和审美能力,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培养健康的审美趣味,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三、教学重点:使学生对外国雕塑的重要作品及其特点有基本的了解,能够识别不同地域、不同风格的重要雕塑作品,加深对世界艺术多样性的理解。
四、教学难点:使学生领会不同民族雕塑和特定的宗教、审美观念、生活习俗的联系。

教学方法:
    依据本课的性质及学生状况,我主要采取“激发启发—引导分析”的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具和实物教具,不断采用欣赏,启发、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实例的引导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觉性,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使每个学生都能参加到动脑的积极思维中,真正做到面向全体。运用视频、图片欣赏,实物观察和触摸,激发学生兴趣,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并提问学生,组织讨论,这样多法并用,即培养了他们分析作品的能力,又启发了学生的思维。

学法指导:
    引导学生采用观赏观察,实践,讨论归纳的方法学习。用多媒体展示相关视频和图片,让学生感受外国雕塑是现实与理想的凝结,轻松的融入到本课的学习氛围中来。教学的主要功能是教会学生学习,本课通过教师启发、引导、点拨,调控探究方向,及学生自己合作探究,在宽松的教学情景中开展了丰富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尽最大学力能够到达的区域内学习。

教学内容:
一、导入探究课题(时间:4分钟)
    (一)教师创设教学情景,导入探完课题
    播放一段雕塑视频短片,营造浓郁的艺术氛围,创设优美的教学情境,引出课题。
    (二)学生感受身边的雕塑艺术之美,进入教学情境,领会新课意图,愉快接受课题,激发出探究欲望。
二、新知探究(时间:15分钟)
    (一)了解雕塑有关知识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顾相关知识:
    1、什么是“雕塑”,其大致分类是怎样的?
    2、世界古代文明的发源地有哪些?
    教师阐述:所谓古文明,其中就包括雕塑艺术。“艺术来源于生活”,所以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雕塑艺术作品在题材、形式及其所体现的审美观念、思想情感等方面都有自己鲜明的个性特色。今天我们沿着古文明的发源地进行一次免费的雕塑艺术之旅,共同探秘雕塑艺术。
    (二)欣赏过程
    第一站:古埃及
    1、播放视频资料《狮身人面像》,并提问:这座雕像为何要塑成“狮身”“人面”的形象?
    2、学生直观欣赏,并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发表观点;并探讨了解古埃及雕塑的特点。
    第二站:两河流域
    1、简要欣赏另一只著名的《受伤的狮子》,让学生品位其神态及精神内涵,并尝试用简短的语言表述自己的欣赏感受,以此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及表达能力。
    2、师生共同概括两河流域雕塑的艺术成就。
    第三站:古印度
    1、投放一组图片,让学生猜一猜:哪些是古印度的作品?能说出你的理由吗?以此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艺术感悟能力。
    从作品内容引出作品特色:写实性与宗教性。
    第四站:古希腊
    投放一组图片,让学生分辫哪些是古希腊的雕塑作品?并说出理由。
    重点欣赏《米洛斯的阿芙洛蒂德》及《掷铁饼者》。让学生思考并回答:古希腊雕塑为什么会以裸体为主要表现形式?欣赏《胜利女神》以此总结古希腊雕塑的艺术特点及思想内涵。
    第五站:走进“文艺复兴”
    明确文艺复兴的时间及主要思想。
    教师简介代表人物米开朗基罗及代表作。
    学生重点欣赏《大卫》、《摩西》,感受并总结文艺复兴时期雕塑的艺术特色。
    第六站:17一19世纪的欧洲雕塑
    教师阐述这个时期雕塑的艺术特点、代表人物、代表作品。
    重点欣赏《思想者》,让学生模仿雕塑动作种态,品味雕像特质及内涵。进一步培养想象力及审美情趣,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三)、播放音乐视频短片,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雕塑艺术作品。
三、演练实践(时间:18分钟)
    1、让学生放飞想象:维纳斯断了的两只胳膊原来是什么姿势?发挥想象,写一段描述性的文字。
    2、为学生提供相关网站,引导学生自己去搜集整理材料,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将课堂内容进行拓展。
四、归纳总结:系统知识,德育渗透。(时间:3分钟)
    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愿同学们做个生活的有心人,在生活中学会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像我们人类优秀的先人们一样,做一个美的使者。

    本课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放在首位让学生去感受发现并创作出可探究性问题,在课堂中通过互动探究,解决问题,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探究过程,既要有自主意识,又要有创作意识,让学生关注探究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或发现的奇特现象,并注重对探究成果的总结与评价。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知识是能力的基础,能力是知识的升华,升华的途径是应用与整合。通过应用使知识与方法得到整合,让学生运用本课所学知识,立足实际,活学活用,回归生活,使学生感到学有所获,学生的收获不只是欣赏作品,更主要的是他们从此会用审美的眼睛在生活中学会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4-14 18:50
第十三课  新艺术的实验一一西方现代艺术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一美术鉴赏第13课《西方现代艺术》。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学法指导和教学过程四个步骤加以阐述。
教材分析:
    1、教学目标:围绕本课的主题一一“个人主义与形式主义的汇合”,对西方现代艺术作一个概括的历史性梳理,使学生对西方现代艺术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和把握,并让他们知道,西方现代艺术的发生和发展是与西方的历史情境密切相关的。
    2、教学重点:围绕本课的主题一一“个人主义与形式主义的汇合”,具体讲述西方现代艺术产生的原因、过程、特征及其后果。
    3、教学难点:①本课涉及西方的历史和哲学等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是如何与美术的发展联系起来的,还需要下一番功夫来学习。②本课涉及大量的美术流派,这些流派又涉及丰富、复杂的背景知识,对于教师是必须掌握的。

教学方法:
    1、我利用很多图片展示介绍知识,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在兴趣中学习。
    2、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具和图片,不断采用欣赏•启发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学法指导:
    1、引导学生采用观赏、观察、实践、讨论、归纳的方法学习,用多媒体展示相关西方现代艺术图片,并巧妙导出本课。
    2、讨论法,小组合作法。通过学生的小组合作,解决学生的个别差异,要求全组同学共同讨论。

教学过程:
    一、导入:用多媒体展示图片导入。
    二、新知探究:
    环节一、西方现代艺术的范围。
    西方现代艺术的范围:笼统地说是指西方自19世纪以来的艺术。
    教师活动:多媒体出示西方现代艺术的范围。
    学生活动:熟悉概念并读出。
    它在艺术理念、艺术标准、创作方法、语言形式等方面都几乎形成了一个与传统完全不同的新艺术体系。
    环节二、西方艺术是怎样向现代转化的?其动力是什么?
    教师活动:用多媒体投出:①西方艺术发生“现代性的断裂”的原因和过程。②促成这种转变的动力源:摄影的发明、现代大工业的发展、宗教的衰落、哲学的影响。
    学生活动:了解西方艺术发生“现代性的断裂”的原因和过程以及促成这种转变的动力源。
    环节三:西方现代艺术的主要特征是什么?(重点)
    1、四个特征:
    ※哲学化
    教师活动:用多媒体投出西方现代主义美术与各种哲学思潮的密切联系。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并理解西方现代主义美术与各种哲学思潮的密切联系。
    ※理论化
    教师活动:用多媒体投出西方现代主义美术的部分理论主张。
    学生活动:阅读理解并讨论给出的这些理论。
    理论化的一个重要结果就是大量新的概念或赋予新的含义的概念的产生,这些概念对我们理解西方现代主义艺术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形式主义一一即强调美术形式的独立性,通过形式的极端化和绝对化而提倡美术自身的独立。
    教师活动:投放多媒体课件图片。
    学生活动:欣赏图片,并总结其在美术形式上的独立性。
    ※创新意识一一可以说创新是任何艺术的本质,但西方现代主义艺术却把创新本身视为艺术的惟一主题。
    教师活动:让学生分析西方现代艺术在创新方面的的努力。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并汇总答案。
    环节四:无止境的形式创新艺术走到了危险的边缘。
    这是第三部分的自然延伸。正是因为西方现代主义艺术的极端化和不断创新的意识,使之不可避免了走到了自己的尽头,最终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走向一个新的方向一一后现代艺术。
三、拓展:提高实践能力
    1、分组选取不同的名作,谈谈现代艺术与传统艺术的异同。
    2、通过具体作品及艺术家,了解西方现代艺术的形式语言。色彩与
四、要点回顾
    课堂小结:
    1、西方现代艺术是怎样向现代转化的?其动力是什么?
    2、西方现代艺术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3、无止境的形式创新使艺术走到了危险的边缘。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4-14 18:51
第十四课  百花齐放  推陈出新一一中国现代美术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美术鉴赏第14课《百花齐放 推陈出新一一中国现代美术》,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学法指导和教学教程四个步骤加以阐述。
教材分析:
    1、教学目标:①了解中国近代美术概况。②知道中国近代绘画、雕塑的代表性的美术家及其代表作品好在哪里。
    2、教学重点:①中国现代绘画呈兼容并蓄、百花齐放的局面,中国画、油画、版画概况,代表画家及其代表作品。②中国现代雕塑迅猛发展,介绍、分析有影响的作品。
    3、教学难点:①传统型与融合型的中国画,创作版画,架上雕塑,纪念雕塑等名词。②分析理解作品。
教学方法:
    1、引导探究法:美术作品欣赏是个体的审美活动,绘画作品是静态的物质形态,如果让学生独自欣赏,比较困难,所以我采用“引导探究法”。
    2、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具和图片,不断采用欣赏•启发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学法指导:
    1、引导学生采用观赏观察、实践、讨论、归纳的方法学习,用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并巧妙导出本课。
    2、讲座法,小组合作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谈话交流、引入谈话导入
    二、新知探究:
    环节一:兼容并蓄的中国现代绘画
    教师活动:多媒体课件投放出《蛙声十里出山泉》、《溪山行旅图》。介绍中国画发生的激烈转变。
    学生活动:(欣赏、讨论)在欣赏作品时说出作者是谁?他绘画的技巧、风格?
    小结:在中国现代绘画艺术中,无论是传统型中国画的代表画家还是融合型中国画的代表画家,由于当时的社会背景使他们除了在绘画技巧上的发展,还传达出了画家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也就是这种强烈的爱国情感深深的感染着我们。
    教师活动:投放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开《开国大典》、《一湾解冻的湖水》等,介绍西方绘画的引进并迅速发展。
    环节二、再塑民族精神的中国现代雕塑
    教师活动:投放图片,介绍中国现代雕塑的迅猛发展,介绍、分析有影响的作品。
    学生活动:欣赏图片,讨论中国现代雕塑的成就。
    三、联系实际,拓展课题进行练习,巩固学习目标。
    1、以作品为例,谈谈传统型中国画和融合型中国画,分析它们的特点,你认为这种融合有意义吗?
    2、参观你周围的环境雕塑或雕塑家工作室,说说自己的感受并写下来。
    四、课堂小结。
    1、兼容并蓄的中国现代绘画
    2、再塑民族精神的中国现代雕塑
    五、板书设计。(略)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4-14 18:51
第十五课 《民族文化的瑰宝——辉煌的中国古代工艺美术》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15课《民族文化的瑰宝——辉煌的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我主要丛教材分析,教法运用,学法指导和教学过程四个步骤加以阐述。
一、教材分析:
    1、教学目标:
    使学生对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主要类别,发展概况,突出成就以及重要的工艺品种的基本特征有所了解。认识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著成就。最终达到加深学生对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认识,增强学生对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认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陶冶情操,提高艺术修养和工艺美术的审美感知能力。
    2、教学重点:
    了解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主要类别、发展概况,突出成就。把握各种主要的工艺品中的基本特点及时代风格。
    3、教学难点:
    通过各类工艺品的造型、装饰,领会其审美特点及文化内涵,从而对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有较深入、准确的认识。
二、教学方法:
    新课程倡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那么在具体教学中应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意识。只有这样,学生的个性和思想才能表现出来,最终使学生在美术的学习中得到教育和审美享受。由此结合提问教学法,可以采用分目标、分层次的选择学生来回答问题的方式来进行课堂教学,鼓励所有同学积极参与,不管他们的答案正确与否,在适当修正和更改的同时,主要给予正面的启发引导和提出建设性的意见,而不要简单灌输、指责。这样使每一位同学都有参与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都会获得一种成就感,让全体同学的水平都有提高。这也会对促进课堂气氛和提高学习热情有很大帮助,从而形成一种学习的良性循环。
三、学法:
    课堂中组织讨论,教师提供大量的古代工艺美术作品,让学生赏析、品评,进行自主性学习。经过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知识,从而增加学习的趣味性,挑战性,满足学生的成就感。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出示部分中国古代工艺美术作品及图片、仿制品,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这些工艺品属于哪些品类,哪些同学来进行分类?
    导入本课。
    (二)新授:
    环节一:
    首先丛整体上对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主要类别,突出成就,发展概况加以介绍,然后分别论述四个工艺美术的重要品种:丝绸、青铜器、陶瓷、玉器。
    在这里重点介绍中国古代工艺美术对世界的贡献,增加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环节二:
    简要介绍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发展历史,提出问题。
    1、丝绸有哪些分类?
    2、谁来赏析一下《联珠骑士猎狮纹锦》、《卷草凤纹锦》这两幅丝绸艺术品。
    通过学生回答问题,概括总结,以这两幅丝绸作品为例,重点分析中国丝绸的装饰艺术特点。
    环节三:
    青铜器这一节,引导同学们分析商代的《四羊方尊》,西周的《虢季子白盘》,春秋的《莲鹤方壶》,汉代的《长信宫灯》这几件重要青铜器艺术作品,让学生找出不同时期青铜器的造型和装饰特点。
    环节四:
    陶瓷一节,介绍原始彩陶和宋元几朝代的瓷器。引导学生赏析作品,让学生明确中国古代陶瓷的突出成就和深远影响。同时感受到其艺术特色和多姿多彩的面貌。
    环节五:
    玉器这一节,学生对这种艺术品类比较熟悉,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在这里重点引导学生认识玉器的丰厚文化内涵,并分析商代《玉凤》,和清代《白玉雕桐荫仕女》这两件作品。
    环节六:小结
    总结本课四个知识点
五、板书设计:
    通过多媒体直接展示,首先展示本课课题,然后分别展示丝绸、青铜器、陶瓷、玉器四个分支环节,并穿插部分美术品图片介绍。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4-14 18:52
第十六课  美在民间永不朽一一中国民间美术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美术鉴赏第16课《美在民间永不朽一一中国民间美术》。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学法指导和多媒体教学过程演示四个步骤加以阐述:
教材分析
一、本课的内容、地位、作用
    本课的教学内容分四大问题层层递进。通过介绍最有代表性的艺术样式,了解民间美术与民俗的关系,欣赏课文图板中优秀的民间美术作品,来理解民间美术的特征。本课知识容量大,因此我根据教材把握住它的基本精神,以便更有效的传授各知识点。理解相关概念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个方面要放到课文的整体精神和结构中去才能有利于课堂的深入。并借助于本课或相关美术作品进行教学,这样可以使学生有更形象的认识,而不致陷入概念之中。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讲述、演示和欣赏使学生明确民间美术的基本概念。
    2、了解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形式、民间美术的艺术特征以及民间美术与民俗的关系。
    3、使学生明确民间美术的重大意义,丰富和发展学生的艺术创造力。
三、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中国民间美术中最有代表性的艺术样式以及民间美术与民俗的关系,理解民间美术的特征。
四、教学难点:是第二部分“如何界定民间美术?”和第五部分“如何理解民间美术的特征?”这两部分内容理论性较强,其中还有一些专业名词。
    教学方法:
    依据本课的性质及学生状况,我主要采取“激发启发—引导分析”的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具和实物教具,不断采用欣赏,启发、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实例的引导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觉性,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使每个学生都能参加到动脑的积极思维中,真正做到面向全体。运用视频、图片欣赏,实物观察和触摸,激发学生兴趣,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并提问学生,组织讨论,这样多法并用,即培养了他们分析作品的能力,又启发了学生的思维。
    学法指导:
    引导学生采用观赏、观察,实践,讨论归纳的方法学习。用多媒体展示相关视频,并巧妙导出本科课题。要有新意,有气势,有激情,使学生产生跃跃欲试的心志,。再给学生提出要求引导学生观欣赏艺术作品并自主探究、亲手创作,了解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形式、民间美术的艺术特征以及民间美术与民俗的关系。讨论明确民间美术的重大意义,丰富和发展学生的艺术创造力。

教学内容:
一、导入探究课题(时间:5分钟)
    (一)教师创设问题情景,导入探究课题
    播放视频《俏夕阳》。2006年春节晚会,以唐山皮影艺术为题材的舞蹈《俏夕阳》深受观众的喜爱,以皮影舞蹈的形式烘托出春节欢快喜庆愉悦的氛围。
皮影是融音乐、舞蹈、美术、戏剧等民间文艺于一体的艺术形式,广泛流传于民间,皮影又是民间美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民间美术是中华民族的艺术之根。共同走进中国民间美术。
    (二)学生领会新课意图,愉快接受课题
    1、感受音画气息由此产生共鸣,并激发学习兴趣。
    2、交流本课探究的意图、必要性。
二、新知探究(时间:16分钟)
    (一)、根据图片和举例让学生分析民间美术的范畴,民间美术的界定,民间美术的多种形式。
    (二)、就民间美术的三种最具代表的艺术样式作深入探究:
    剪纸:学生讨论回答是否见过剪纸作品,反映的是什么内容。教师作详细讲解:剪纸可以用来表达喜庆与祝福,剪纸还是最普遍最单纯的民间美术,剪纸还是各种民间美术的基础。欣赏黑板上张贴的剪纸作品,可见剪纸艺术的要求很严格。另外,剪纸不仅可以用剪刀,还可以用刀刻。总结剪纸的三种形式。再来看一幅非常有代表性的作品一一《五福捧寿》。剪纸中有一类是做刺绣的底样,北京地区俗称花样子,使用刀具在纸上刻成,内容有花乌虫鱼各种题材,巧手绘制在枕头、鞋头、肚兜等物品上。学生欣赏实物展示,总结剪纸的种类:分为窗花、刺绣花样、顶棚花、门笺、礼品花等。
    刺纷:中国有四大名绣,分别是:苏绣、粤绣、蜀纷、湘绣。刺绣的应用范围很广,我们来看能用在什么地方?学生思考回答:可用于服装、鞋帽、枕头、帐帘、钱包、香包等。接下来屏幕上展示的是苗族妇女的刺绣作品。艺术大师刘海粱对苗族刺绣给与很高的评价:“缕云裁月,苗女巧夺天工,苏绣、湘绣比之,难以免俗。”教师说明:少数民族中蕴藏的民间美术种类繁多,风格各异,它是中国民间美术中最重要的部分,应引起我们的注意。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民间美术也是多样的,要学会尊重少数民族文化,学习优秀的民间艺术遗产,不断丰富民间美术的宝库。
欣赏“五毒的小布鞋”,提问:民俗中是如何体现民间美术的?民间美术总拿民俗做文章,他们之间究竟有什么样的关系呢?学生思考并回答:民间美术和民俗活动有极为密切的关系,是伴随民俗活动而发展的。民间美术的题材与语言多有民俗依据,它必须符合民俗观念、民俗传说和民俗活动的要求;民间文化也离不开民间美术,许多民俗活动都是通过民间美术增加了色彩和情趣;民间美术既是民俗文化的造型载体,更是民族精神的视觉象征。
    年画:提问为什么春节时家家户户都要贴年画?学生思考回答:为了满足纳福迎祥、万象更新的民俗需要。年画种类繁多,题材内容异常丰富,当然如今已不常见了,但在我国部分农村依然保持贴年画的风俗。教师阐述:中国不仅有四大名绣,还有三大年画产地分别是:天津杨柳青、江苏桃花坞、山东潍坊杨家埠。欣赏不同类型的年画作品,感受中国民间美术的亲切和生活的美好。
三、创设互动探究平台(时间:16分钟)
    (一)、欣赏中国民间的剪纸、刺绣、年画、泥塑、玩具等美术作品,让学生思考探究中国民间美术多种类别之间的共性,并回答:就作品的内容和采用的美术形象而言,民间美术有寓意和象征的特点,在造型上,特别概括和质朴、大方;在色彩上,较多采用大红、黄、绿、蓝等较鲜艳的颜色,对比明显,鲜亮而富有喜庆气氛。
    (二)、欣赏民间美术作品并让学生给这些作品起名字,教师给与评价
四、归纳总结:系统知识,德育渗透。(时间:3分钟)
    教师阐述:从这堂课中我们了解了民间美术的种类及艺术特征,以及怎样欣赏民间美术作品。有一句话这样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文化的才是永久的。”一个民族没有自己的民俗文化是非常可悲的,希望同学们从自身做起,共同关注生活,关注民间美术,让民族文化传承下来。
    教学的主要功能是教会学生学习,本课通过教师启发、引导、点拨,调控探究方向,及学生自己合作探究,在宽松的教学情景中开展了丰富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尽最大学力能够到达的区域内学习。知识是能力的基础,能力是知识的升华,升华的途径是应用与整合。通过应用使知识与方法得到整合,让学生运用本课所学知识,立足实际,活学活用,回归生活,使学生感到学有所获。既要关注学生掌握美术知识、技能的情况,更要重视对学生美术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强化内在的激励作用,弱化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4-14 18:52
第十七课  用心体味  建筑之美一一探寻建筑艺术的特点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一美术鉴赏第17课《探寻建筑艺术的特点》。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学法指导和教学过程四个步骤加以阐述。
教材分析:
    1、教学目标:了解建筑艺术的含义和特性;了解建筑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建筑艺术的辉煌成就。
    2、教学重点:帮助学生弄清建筑的基本涵义和特性,对建筑有一个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理解。
    3、教学难点:让学生们了解建筑艺术的基本词汇,从而懂得如何以理性的眼光去分析和欣赏建筑艺术。
教学方法:
    1、我利用很多图片展示介绍知识,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在兴趣中学习。
    2、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具和图片,不断采用欣赏•启发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学法指导:
    1、引导学生采用观赏、观察、实践、讨论、归纳的方法学习,用多媒体展示相关音乐和建筑图片,并巧妙导出本课。
    2、讨论法,小组合作法。通过学生的小组合作,解决学生的个别差异,要求全组同学共同讨论。
教学过程:
一、导入:用多媒体展示建筑图片导入。
二、新知探究:
    环节一、什么是建筑艺术?
    1、建筑艺术的概念:是由空间和实体构成的艺术,它蕴含着建筑形式美的规律,并通过视觉给人以美的感受。
    教师活动:多媒体出示美术语言的概念。
    学生活动:熟悉概念并读出。
    建筑艺术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艺术。
    环节二、建筑有哪些类型:
    教师活动:用多媒体投出:巢穴、宫殿、庙宇、陵墓、民居等
    学生活动:能分出哪些满足了人的物质要求?哪些满足精神需要?
    环节三:建筑艺术有哪些特性?(重点)
    1、建筑史上三句名言:建筑是凝固的音乐
    建筑是石头的史书
    建筑是居住的机器
    2、四个特征:
    ※科学性
    教师活动:用多媒体投出古埃及金字塔,哥特式教堂图片,指导学生了解建筑的科学性。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并理解其科学性
    ※适用性:建筑是实体与空间的结合
    ※艺术性:1)雨果:名言
    2)中外建筑、中外园林的不同特点
    ※文化性:一个时代最重要的建筑往往反映出整个民族的文明和社会状态
    教师活动:让学生分析古埃及、希腊、中国建筑的典型特征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并汇总答案.
      环节四:建筑艺术有哪些词汇?
    建筑艺术依靠哪些词汇表现个性?
    1、形体z、比例3、尺度4、均衡5、节奏6、色彩与质感受7、环境
三、拓展:提高实践能力
    1、观察身边的建筑,分析它们的成功之处,举例说明它们运用了哪些建筑词汇?
    2、分析多媒体图片建筑,哪些满足人们的物质需要?哪些满足精神需要?
四、课堂小结:
    要点回顾:
    1、什么是建筑艺术?
    2、建筑有哪些类型?
    3、建筑艺术有哪些特征?
    4、建筑艺术有哪些词汇?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4-14 18:53
第十八课凝固的音乐——漫步中外建筑艺术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美术鉴赏第18课《凝固的音乐一一漫步中外建筑艺术》,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学法指导和教学教程四个步骤加以阐述。
教材分析:
    1、教学目标:A、基本目标:让学生领会中外建筑范例的艺术特征和不朽成就,培养起善于欣赏建筑艺术的审美修养,并掌握和理解本课所介绍的建筑作品的相关知识。
    B、扩展目标:培养学生对艺术风格形成原因的分析能力。训练学生分析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
    2、教学重点: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外建筑发展历史中具有代表性的建筑类型及其风格。
    3、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学会分析纷乱复杂的建筑风格产生和演变背后的内在原因。
教学方法:
    1、引导探究法:美术欣赏是个体的审美活动,建筑作品是承载艺术、科学、历史、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综合体,如果让学生独自欣赏,比较困难,所以我采用“引导探究法”。
    2、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具和图片,不断采用欣赏、启发、讨论、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学法指导:
    1、引导学生采用观赏观察、实践、讨论、归纳的方法学习,用多媒体展示相关音乐和建筑图片,并巧妙导出本课。
    2、讲座法,小组合作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用多媒体展示建筑图片导入。
    教师活动:(1)提出问题:a、为什么说建筑是石头的史书?(提示:主要从易保存的特点来说)(2)提问
    学生活动:(1)阅读课本的开始部分,归纳总结答案(2)回答问题。
    师生总结:建筑由于它的易保存的特点,因此记载了人类社会从远古到现代的全部历史,通过对古建筑的考察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人的社会生活方式,感受来自祖先的智慧,给我们以科学的启迪和审美的陶冶,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和认识古建筑的风采。
二、新知探究:
    环节一:壮丽以重威一一宏伟的宫殿建筑
    教师活动:(1)展示图片故宫、凡尔赛宫
    (2)提出问题:a、中外宫殿建筑的风格特点?b、形成这种风格的原因?
    学生活动:(1)欣赏图片,阅读课文。(2)分组讨论(3)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中外宫殿建筑的风格主要是规模宏大、巍峨壮丽、布局严整。形成这种风格的原因主要是为了烘托皇权,是权力的象征。
    环节二、宗教艺术的杰作一一神圣的庙堂建筑
    1、古希腊帕特农神庙:艺术风格成就
    2、欧洲哥特式教堂:艺术风格成就、形成原因
    3、中国天坛:艺术风格成就、形成原因。
    教师活动:(1)多媒体展示古希腊帕特农神庙、法国的沙特尔大教堂、北京的天坛(2)提出问题:请同学们欣赏图片,并结合课文相关内容,归纳出古希腊帕特农神庙、欧洲哥特式教堂、中国天坛它们各自得艺术风格成就。(3)为何庙堂建筑往往具有非凡的成就和超乎寻常的艺术价值?(4)提问
    学生活动:(1)看图片,读课文,讨论总结回答
    老师总结:古希腊帕特农神庙的艺术风格主要体现在造型单纯、美丽和谐、雕刻精美、形态稳重,具有特殊的单纯、明朗和愉快的性格。
    欧洲中世纪的哥特式教堂的艺术风格主要表现在:高耸入云的建筑结构和形式,这种建筑几乎全部由骨架和玻璃窗组成,庞大而轻盈,充满强烈的向上的动感,体现了神学和美学的结合。
    北京的天坛,其艺术风格主要体现在处处运用寓意和象征的艺术手法,反映中国文化中的天人合一的宇宙观。
    庙堂建筑之所以具有非凡的成就和超乎寻常的艺术价值,主要是因为,艺术创作需要感情的投入,伟大的作品则更需要虔诚之心和崇高之情来创造。宗教庙堂建筑正是凭借了信徒坚定的信仰和忘我的付出,集合众人的智慧和劳动创造出来的。
    环节三:追求生命的术恒一一静穆的陵墓建筑
    教师活动:(1)多媒体展示古埃及金字塔、秦始皇陵、明十三陵(2)提出问题:金字塔和秦始皇陵共同体现了古人的何种生死观?
    学生活动:(1)看图片,读课文,讨论总结回答
    老师总结:古人相信人死后是有灵魂的,他们期待这灵魂的永生和来世的再生,因此修建豪华的陵墓作为死后居住的地方,讲究“事死如事生”。
    环节四、亲切的民居建筑
    1、中国皖南彩县古民居。民居建筑的艺术特色
    2、匈牙利利霍洛克村庄
    3、教师活动:(1)多媒体展示中国皖南彩县古民居、匈牙利利霍洛克村庄(2)提出问题:通过对古民居的欣赏,我们可以总结出民居建筑的哪些艺术特色?
    学生活动:(1)看图片,读课文,讨论总结回答
    老师总结:民居往往具有亲切的形状、温暖的气氛和可爱的趣味。同时民居又是产生最早、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建筑类型。
    环节五:简略介绍了其他种类的建筑:
    1、古罗马加尔桥
    2、福建的土楼
    3、意大利的佛罗伦萨老城
三、联系实际,拓展课题进行练习,巩固学习目标。
    在你居住的地区有哪些值得关注的建筑?拍下照片,谈谈它们的艺术阶值。
四、知识拓展:中国建筑的材料和造型的特点
    中国建筑主要采用木梁柱结构承重,下部有砖石台基,上部为瓦屋面。屋顶出檐深远,称作飞檐斗拱,有弧形的翘曲,如同举翼翱翔的飞鸟,十分优美。
五、课堂小结。
    本课我们分别学习和认识了古代宫殿建筑、庙堂建筑、陵墓建筑、民居建筑。
六、板书设计
    主要通过多媒体课件来展示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4-14 18:53
第十九课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一一漫步中外园林艺术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一美术鉴赏第19课《中外园林艺术》。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教具和教学过程四个方面加以阐述。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标
     园林是人与自然紧密结合、相互交融的产物,园林是建筑艺术的一朵奇葩,创作素材广泛,创作手法丰富、灵活。我们极有有必要将中外优秀园林艺术介绍给学生,开阔他们的眼界,提高审美品位,感受园林艺术“巧夺天工”的魅力,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我们中华民族园林艺术的特殊地位,也是我们学生必须了解的。因此确定本课教学目标如下
    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深刻领会到中国园林艺术的精髓,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自豪感,同时拓宽眼界、兼容并蓄,领略外国造园艺术的成就,不能故步自封,这样才能对中外的园林艺术概貌有一个总体的认识,从而客观评价中国园林在世界上的地位、意义和价值,更好的理解民族传统,将其发扬光大。
    (二)重点
    园林艺术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风格迥异的分支,各有其独特的文化传统、审美追求、造园手法和艺术风格。无需争辩他们之间艺术水平的高低,而应包容的看待艺术的多样性,因此确定本课重点是:
    帮助学生了解中外园林的主要流派及其特征,建立对园林艺术概况的认识,培养初步的鉴赏能力。
    (三)难点
    园林艺术表面看来五光十色,而形形色色的风格其实都是不同的表现形式。这些形式背后有更深层的自然、社会、文化乃至生活方式等原因,复杂交织在一起。这种相互关系及其内在规律,是我们在学习艺术史中应当特别注意的。因次确定本课教学重点为:
    探索不同园林艺术流派的产生原因及发展脉络,从而学会分析艺术现象背后的本质原因和决定因素。
二、教法:讲授 、演示、讨论
三、教具: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提问同学们曾经游览过或者通过电视、杂志等媒体了解过那些园林建筑,其中说出学生们最喜欢哪个来导入本课
    教师活动:展示一段苏州园林和西方几个典型园林的视频介绍,综合了解一下园林艺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学生活动:感受、欣赏、简单回答,产生认识和欣赏的强烈动机,从而进入良好的学习准备状态。
    (二)中国山水园林
    这节在本课做重点介绍,分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两方面介绍,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造圆被是同书法、绘画艺术紧密相连的,有浓厚的文化气息、与古典文学渊源深远、并且深受写意山水画的影响。
    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颐和园、拙政园、留园等著名园林
    提出问题:a、中国园林大致分为那两类?B、它们在表现上分别有什么特点?C、苏州园林有什么独特风格?有那些典型代表??
    学生活动:观看多媒体展示,通过了解课本内容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总结出:中国古典园林写访自然、寄情山水的艺术特色
    (三)日本传统园林“枯山水”
    枯山水继承了中国山水的艺术特色和中国园林有很深的渊源,但通过其发展演变又不同与中国山水而独具特色。
    教师活动:多媒体课件展示日本东京龙安寺方丈园,提示学生观察欣赏其独特的艺术特色。
    学生活动:欣赏讨论,明确枯山水的独特风格。
    师生共同总结出:枯山水的园林艺术是与宗教哲理相结合的艺术,善用沙石创造氛围,阐明日本园林与中国园林的渊源和发展演变过程及对西方园林的
影响。
    (四)西方三国古典园林
    意大利、法国、英国同属于西方的古典园林艺术,他们有相同的文化背景而又各有特色,在这里我们并在一节通过比较的方法来了解西方的古典园林,通过比较找出他们的异同点这样能更好的理解西方古典园林艺术。这一部分内容较多,通过多媒体有重点的对各国代表性的园林进行分析概括,尽可能的达到言简意赅。
    教师活动:
    1、展示图片,意大利《法尔奈斯庄园》、法国<<维贡府邸花园》)、英国《布伦海姆风景园”
    2、展示讲解过程中适时提出问题:A、分析比较三国古典园林各自的特色。
    B、他们与中国古典园林相比有何不同?
    学生活动:
    1、伴随多媒体展示,欣赏各国优美的古典园林艺术精品,感受至高无上的审美情趣。
    2、参考概括课本知识,同时完成相关问题
    最后总结出:三国不同的造园风格,英法两国古典园林具有代表性的造园大师及其作品。
    (五)现代景观园林
    这一节作为欣赏轻松的环节,用多媒体展示丰富多彩的现在园林艺术,让学生继续开阔视野,了解现代园林艺术的实用、多样性和开放性。
    回顾总结:这节课我们欣赏和比较、分析了中外古典园林艺术重要作品及其风格、特点,认识到园林艺术和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和他的独特意义
五、板书设计
    本课采用多媒体展示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4-14 18:54
第20课关注当今城市建设一一城市建设开发与古建筑的保护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一美术鉴赏第20课《城市建设开发与古建筑的保护》。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教具准备和教学过程四个方面加以阐述。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标
    本课关注的是当今城市建设中的古建筑保护问题,探讨如何协调二者之间的关系。客观的说,这个问题是当前中国许多城市在建设开发中都会遇到的普遍问题,也是城市规划与发展中的重点和难题,因此确定本课学习目标:
    1、使学生正确认识文物古迹,尽早树立起尊重文物、尊重历史的观念。
    2、以城市建设与古建筑保护为出发点,引导学生学会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通过自己的思考寻找解决方案。
    (二)重点
    城市建设开发与古建筑保护二者之间历来存在着难以协调的矛盾,城市建设势在必行,而古建筑保护常常得不到很好的贯彻,因而在这两方面之中,偏重的是保护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保护,因此确定本课重点是:
    帮助学生全面认识古建筑阶值,树立保护古建筑的观念。
    (三)难点
    文物建设和历史地段具有重要而丰富的阶值,我们首要的任务是对他们进行有效的保护这是我们本课所要阐述的古建筑保护的出发点和原则,因此确定本课教学难点:
    学生通过思考,探讨保护与开发的协调方式。
二、教法:讲授、演示、讨论
三、教具: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活动: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城市建设破坏文物古迹的电视记录片,提出问题:大家想一想为什么要探讨城市建设开发与古建筑的保护?如何协调城市建设开发与古建筑保护?
    学生活动:感受、思考并回答,初步了解本课主题。
    (二)为什么要探讨城市建设开发与古建筑的保护
    这节在本课是引导部分,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到城市建设和古建筑保护存在矛盾,而往往是后者得不到人们的重视,阐述古建筑保护的必要性。
    教师活动:通过建筑家梁思成与老北京城保护的故事,来树立古建筑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提出问题:A、你记忆中有消失的古建筑吗?对这些古建筑你有什么看法?B、你觉得应该如何保护他们?
    学生活动:观看多媒体展示,通过了解课本内容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总结出:城市开发和古建筑保护这一问题巫待得到重视,我们必须通过正确的方法协调二者之间的关系,科学全面的保护古建筑。
    (三)城市特色与古建筑密不可分。
    这一节是本课的基础部分,主要探讨了古建筑与城市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阐述古建筑的价值来说明古建筑在现代城市中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说明古建筑和城市的关系非常密切,是城市文文化的标志和特征。
    教师活动:多媒体课件展示巴黎城市古建筑和我国周庄风景。提出问题:1.你了解你所在城市有怎样的历史传统?有什么样的古建筑?2、你认为这些古建筑在城市发展中能起到什么作用?
    学生活动:欣赏讨论,回答问题。
    师生共同总结出:具有特色的古建筑是城市风貌的点睛之笔,能够奠定城市文化的基调。良好的城市规划能充分烘托出古建筑的璀璨夺目,并使之与现代城市风景相得益彰。
    (四)如何协调城市建设开发与古建筑保护
    这节是本课的核心部分,探讨了如何协调城市建设开发与古建筑的保护。让学生明确城市开发和古建筑保护存在那些矛盾和冲突,对这些利益冲突我们该如何协调。
    教师活动:
    1、展示各国城市改造的成功例子:例如北京平安大街、法兰克富火车站等。
    2、展示讲解过程中适时提出问题:A、城市开发和古建筑保护存在那些矛盾?B、应该如何协调城市开发和古建筑保护?
    学生活动:
    通过多媒体展示,参考概括课本知识,分4组进行讨论,并且每组派一个代表发言,阐述自己观点。
    最后教师总结建筑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珍贵的文化遗产,一但毁坏就不可能复原,我们要特别重视古建筑的保护。
    (五)、小结本课,提示下节安排。
五、板书设计
    本课采用多媒体展示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4-14 18:58
http://xnjyw.5d6d.com/thread-26742-1-2.html

http://xnjyw.5d6d.com/thread-26742-1-2.html

http://xnjyw.5d6d.com/thread-26742-1-2.html

http://xnjyw.5d6d.com/thread-26742-1-2.html

==《孝南区首届高中美术优质课竞赛》。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4-24 20:17
把美术课上成文化课

——高旭彬老师美术鉴赏课教学观摩有感



李力加

《走进文化的美术课程》,是首都师范大学博导尹少淳教授一本著作的书名,如果还没有看其内容,也能够领悟到其主题是讲今天基础教育中的美术课程应该属于文化课程。

在高中美术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浙江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美术教师高旭彬提出了“打造有人文特色的美术教学”的响亮口号,也是他追寻的教育目标,按照这一教学研究方向,准备在不断地教学积累与反思中将来形成一点自己的特色。

教师节这一天,上午一节,下午两节,我在师大附中连续观摩了高旭彬老师的三节高中美术课。在听课过程中,尹少淳老师的信息发到手机上来,“过有意义的教师节”,这番鼓励,感受颇深。

关于高中美术欣赏课的教学,多年来老师们已经进行了很多研究与探讨。例如,有的教师提出了这样的思路:“ 1、激发兴趣
、 2、外出参观、3、举办展览、 4、搜集整理”
等方式,其目的还是想通过多样的教学方式,促进高中美术欣赏课教学的有效性。

湖南美术版的《美术鉴赏》,是在全国高中新课程改革已经进入的13个省区里使用较多的一本教材。这本教材的编写有其比较突出的特色,就是以美术学科体系为基础,注意整合其他学科的文化研究成果,构成美术鉴赏的文化思路。

看到我的到来,高旭斌老师说,他今天要在3个教学平行班来上不一样的内容,让我全面了解他的教学。

高旭彬老师的教学内容分别是“图像与眼睛”、“从《夜宴》讲起——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 ”、“追寻美术家的视线”。这三个课题均来自湖南美术版《美术鉴赏》第一单元:美术与眼睛、第三单元:灿烂的美术世界里。





一、把美术课上成文化课怎么教?





在40分钟的课堂上如何进行美术鉴赏课的教学,是每个高中美术教师都需要思考的问题。上面提示出的某个老师的4个教学思路,是一种开放式的教学探索,包括了进博物馆,采风式的田野研究活动等。而当美术教师仅仅面对和局限于普通课堂教学里的时候,美术鉴赏课如何能够上得更受学生欢迎,应该更好的去研究。

本次高中美术新课程改革提出,要在文化情境中来认识美术。

第一,从美术学科的角度来考虑,它提升了美术学科的内涵,使美术学习成为了一种文化的学习。

第二,从文化的多样性角度来考虑,它加深了学生对文化多样性的了解,尊重并理解世界的多元文化。

第三,从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横向联系的角度来考虑,它可以促进学生通过美术学习取得对其他学科的学习和理解。

第四,从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角度来考虑,它可帮助学生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待历史上的一些问题。

湖南美术版《美术鉴赏》教材的编写特别关注了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与阐释,而高旭斌老师的教学更是在多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1、抓好教学导入

例如,《图像与眼睛》这一课题,他的教学导入:

在PPT展示中连续出现了图文配合的6个问题:

“什么叫可爱?

什么叫感动?

什么叫浪漫?

什么叫好笑?

什么叫晕倒?

什么叫有意思?”

连续的发问,所引发的是学生的主动思考:我们看到了什么?是图像、艺术、画?由此引出了主题内容:图像与眼睛。在这个基础上,又引发了更深刻的思考:这些作品是怎么创造出来的?

这样的教学导入,体现了高中美术新课程的一个总体教学思路:

“从文化的角度思维,在生活的境域发现”

美术课程是人文文化课程的基本理念,在2000年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美术课程标准》中正式提出,《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再次明确普通高中美术课程具有人文学科的特征,这一定性说明,作为基础教育的美术课程,应该将美术本体知识(含技能)与其意义系统相联系。在美术的意义系统中,最本质和最普遍的应该是人文精神。人文精神使形式化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变得具有生命力,而且与社会发生最大限度及最广泛的联系,赋予美术本体最大的价值。

高旭斌老师的教学在这样的教学细节里,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由文化角度来思考问题,在一种特别创设了的生活情境里引导学生探究发现问题。教师们都知道,课堂教学里好的导入是一节好课成功的基础,有的教师说是成功的一半,甚至更多一些。这话没有错,在如今的高中生群体里,已经接收到社会生活里各方面的信息非常丰富,而且生活里的各种诱惑又这样多,如何能够让全体学生对美术课感兴趣,的确需要美术教师在教学导入这个环节上下工夫,研究教学思路的新颖性,促进高中学生美术鉴赏学习的深入化。问题:

在高中学生数理化、英语、语文等课程学习日益繁重的情况下,怎么样让美术课程能够逐步成为学生系统文化学科课程学习中一个必不可少的思维方式的开启课程,而不是所谓的文化课学习的陪衬。这一教学研究目标应该是未来高中美术课程教学研究的方向。

一般的民众,绝大多数的教师,一直将高中阶段的艺术(美术、音乐)课作为副科,而不是主科课程。艺术课是数理化、英语、语文等课程的附属,而且是最为不起眼的,可以随时被撤换掉的科目。

因此,作为美术课程本身,如何在高中整体课程里生存,并不是想让它存在而就能够存在的。虽然国家课程里规定了这门必修课程,但在各地、各个学校实际的执行中,“水分”还是非常大的。例如,在有的地区,高考时大学重点线录取排名第一的高中,美术课根本就开不起来,在一个这样所谓的优质高中里,只有一个美术教师编制,平时没有课上的。这样的状况,如何能够使高中美术新课程里那么多的教学板块得以实现呢?

所以,在高旭彬老师的教学里,他首先重视每节课的教学导入,这一研究思路还是非常符合实际情况的。让学生喜欢这门课,教师要想办法吸引学生,除了靠教师自身的魅力外,教学设计是很重要的。有了学生的喜欢,有了学生的参与,课程才有发展的基础。

高旭彬老师在他3节不同的课堂教学里,根据不同的内容,设计了不同的教学导入。在下午的教学里,“从《夜宴》讲起——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 ”这一课,他采用了概述电影《夜宴》的故事情节,由此引出中国美术史上那幅著名作品、五代大画家顾闳中所作《韩熙载夜宴图》的方法。

这个导入后,学生的实际反馈其中有这样的细节:当高旭彬老师问高二(7)班的同学们有没有看过电影《夜宴》时,竟然有相当多的学生都说没有看过,什么原因呢?有的说学习太忙了,没时间看;有的说,这部电影属于“少儿不易”;还有的说,实在没有精力来关注艺术。

在这样的学生生活背景下,这一教学导入的效果非常好,学生听的、看的(因为高老师同时出示了不少的电影剧照)相当入迷。

在“追寻美术家的视线”这一课题里,高旭彬老师的导入又变化了。他用多媒体展示了一组非常有意思的摄影图片,而且来源非常容易,就是网络上的。内容是:摄影拍摄者被他人偷拍后的姿态。可以说是对“螳螂补蝉,黄雀在后”这句话最好的诠释。

这组图片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因为摄影图片不同的视角,使大家很想知道高旭斌老师将给自己带来什么样的教学内容。

在观摩了高旭彬老师的美术鉴赏课教学后,师大65个教育见习的学生一致在说,高老师这样上课,我们真是想听下去,这样的效果是非常吸引人的。



这样的现象说明了什么理论研究和方向?

在艺术教育中突出关注学生们的社会情绪能力。

这里的研究与思考以及理论上的阐述是要从脑科学的研究进展说起。(这一方面的研究略,以后专题阐述)。





2、美术文化的构成要素及课堂教学实施

构成美术文化的要素可以有这些方面:涉及到历史学、宗教学、文学、美学、社会学、音乐学(艺术学)等学科领域。

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生存、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价值观念、思想传统、语言文字、道德习俗、行为方式的总和,所以,民族文化的传承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的基础。也正因为如此,任何一个民族都应该珍视自己的文化。

文化又是不断发展的,发展离不开沟通、交流和借鉴,任何文化都不应该将自己封闭起来,尤其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时代已经到来的今天,文化的交流更是不可避免,所以多元文化观也应该是每个现代公民应该具备的。

一个高中美术教师,面对这样一个背景,在思考自己准备传递的美术学科知识的时候,所需要补充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这也是高中美术新课程给美术教师带来的挑战。

当要成为一个基本合格的高中美术教师,使自己的教学基本达成教学目标,那就要建立在文化情境中来认识和理解美术的思维方式。

情境”,即指影响各个时期美术发生所处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背景。在任何美术作品中,所反映的各种思想、观念,都与艺术家所受到特定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背景的影响有关。

⑴教学设计是教学的核心

高旭彬老师的美术鉴赏课教学正是沿着在文化情境中来认识和理解美术这样的思路来构成自己的教学内容,进行周密的教学设计,并展开教学实践的。

例如,在“从《夜宴》讲起——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 ”这一课的教学里,他是采用社会学鉴赏的方式引导学生感知的。分别从历史学、社会学、政治学、音乐学等几个角度来分析《韩熙载夜宴图》,这样的引导可以启发学生对这一作品中的人物——韩熙载展开探究式的学习,比如,音乐学的角度,是高旭彬老师给学生提出的一个研究思路,这个思路是基于作品中“第四场:清吹”这一组图像而言的,这个局部,是中国古代那段历史上管乐器演奏的展现,学生可以通过这一课题的学习由这一局部切入,对音乐学方面的问题展开积极的思考,能够展开的研究将是非常深入的。

再如,关于韩熙载这个人,高旭彬老师在课堂上已经从历史学与政治学两个方面谈到了他原来有的政治抱负,在后主李煜的时代他采用了消极的态度来应对皇帝派画家顾闳中到自己家中所进行的“监视”。这些情节、问题都能够引起高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的探究欲望在课堂上能够被激发出来。

还如,在这一课题里,对于文学的关联,又是一个亮点。高旭彬老师在教学的一个环节里设计了学生集体朗诵李煜的词“玉楼春”、“浣溪沙”的片段,这样的链接,对于高中学生的学习是非常有意义的,美术课程并不是圈养在“学科”内的,而是在整个文化情境中的,是与学生的文化学习关联的。

⑵比较研究贯穿教学活动

“从《夜宴》讲起——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 ”这一课的教学里,高旭彬老师以文学、历史、中西美术的关联,进行了比较研究,在他设计展示的PPT课件里有这样的文字,第一祯:

“皇帝的夜宴PK大臣的夜宴

文字的夜宴PK绘画的夜宴”

这一段总结,使学生可以领悟到这样的道理,“这样的朝代,怎么能够不灭亡?”在这里,所举例的是后主李煜和他的王朝,虽然李煜在文学上很有成就,但在政治上的腐败带来的结果令人深思。

第二祯是这样的文字:

意大利的夜宴PK中国的晚宴

宗教的晚宴PK世俗的晚宴

这个环节为学生所呈现的是达芬奇著名的作品《最后的晚餐》,虽然这是学生们比较熟悉的知识点,但在这个环节里拿来与中国的著名作品进行比较研究,能够引发出的思考是相当仿佛的。

在“追寻美术家的视线”这一课里,高旭彬老师所推出的比较研究就在生活里,让学生去发现:

不一样的艺术家、不一样的时间,不一样的地点,不一样的气候条件,表现同一个物象的时候,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

这样的提问,给学生的研究空间也是非常大的。

⑶观念形态的引领

高中美术鉴赏课的教学,所面对的学生已经是具有相当知识量的“准成人”,高中学生有自己对问题独立的见解,有着非常强的个性,已经形成了基本的价值观。而美术教师在面对这样的学习群体的时候,所应该给予的观念形态引领又是美术课程所必须施行的一种“教化”。但是,如何“教化”,是一个学问。

在“追寻美术家的视线”这一课,高老师用了三个西方艺术家的“视线”分析作为课程教学发展的主线,引导学生对问题展开积极地思考。三个美术家的作品代表了各自对生活社会的认识,埃舍尔的作品,带领学生进入他所创造的那“不可能的世界”;

贾科梅蒂的作品,将学生的思路拉向他那“孤单”、“还是孤单”、“连苹果也是孤零零的”……这样一种思维状态里;

而在莫兰迪的作品里,高旭彬老师反复强调了画家一辈子画了1024张“瓶瓶罐罐”,这样的强调,所引出的结论是:我们面对的世界,有那么多的诱惑,莫兰迪一辈子在“瓶瓶罐罐”中追求着一份“宁静”,他将这些看起来非常普通的“瓶瓶罐罐”赋予了生命,“通了人性”,莫兰迪由宁静中获得了人生的价值。

结论:画家莫兰迪的视线:纯净、清澈。

我们的生活、我们的社会、我们每个人,从这样的视线里能够反思到什么呢?

为什么同一个时代,同一个社会,不同的美术家对问题有着自己不同的解读呢?美术家不同视线的原因何在呢?

生活与情感,文化背景”,当这个结论再次出现的时候,教学所给学生观念形态上带来的引领是非常清晰的。

思考:

浙江师大美术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听课后最大的感受是,要做一个美术教师需要这样的文化知识量,真让自己不敢继续想下去了。有的学生说,“当高老师在课堂上一给学生讲古诗词的时候,我就开始‘犯晕’,我这方面是最差的。”

一起观摩课的青年教师们在反思课程问题。“在高老师的课上非常鲜明地阐述了这样一个问题:美术学(教师教育)课程到底是‘以文入道’,还是‘以技入道’?很明显,大家都看到了,高老师教学的成功说明了应该‘以文入道’!而恰恰我们这些人又都是在‘以技入道’的模式下培养出来的。”

“以文入道”,还是“以技入道”的观点,是在1997年滕守尧先生思考中国的艺术教育现状时,在北京大学艺术学系做教授时所提出的一个反思。也是国家艺术课程标准研制的理论思考与研究。

在今天,已经10年过去了,我们的师范大学,高等学校的美术学专业,依旧这样按照“以技入道”的课程教学方式来培育学生,而今天,在基础教育的领域里,我们所看到的已经成功的、好的美术教师,全部都是这些教师自己在后来的继续学习中,由“以文入道”入手,加强与发展了自己的专业成长,最典型的例子就是,2000年教育部在首都师范大学所举办的美术教师国家级“园丁班”学习。每当回忆起这个国家级“园丁班”的时候,尹少淳老师就感慨,“那个班还是很有效果的,出了这么多的美术特级教师,在你们浙江省、你身边就有两个,一个是王五一,一个是朱国华。”

高旭彬老师给自己提出了“打造有人文特色的美术教学”的教育目标,就是在按照“以文入道”的美术教师专业成长之路在给自己加压。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他必须学习,除了发挥自己在文学、历史两个方面的爱好这一擅长之外,他加强了对美学、艺术学方面的学习,在这条路上,他走的还是很扎实的。





二、应该深入思考与讨论的问题





通过观摩高旭斌老师的3节高中美术新课程教学,应该让我们深入思考与讨论的问题可以有这些:

美术教师的知识储备与成长

课堂教学中美术教师教授与学生互动的关系

何为高中美术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

对高中美术新课程教材的再认识

高中美术新课程中的理解性教学研究





1学习型课程

这次教学观摩令我思考的重要问题是,究竟什么是课程?这是一个老问题了,也是新课程改革中思考最多的问题。但凡是读一些教育学、课程论的著作,我们就可以如数家珍地列举课程专家们思辨出的种种课程定义(课程即知识、课程即学科、课程即活动、课程即经验、课程即文化,等等)。

但是,高旭彬老师的3节高中美术新课程教学,以及我因为开会耽搁了时间,只听了一半的金华八中美术教师叶春龙的教学《战争与和平》,他们的教学过程及教学成功背后的东西都在启发我、告诉我,还存在这样的一种合法的课程——一种学习型课程。

美术教师是教学的设计者,执行者,同时作为学习者,美术教师本身对一个学科领域和多个学科领域的关联所形成的文化情境展开探究,从边缘摸索走向中心的参与体验就是真实的课程;而参与者(学生及教师自身)在学习中生成的问题就是课程的核心知识,参与的过程与解决问题的方式就是课程实施的途径和方式。

高旭彬老师以及叶春龙老师为了上好一节课,首先就在对一个学科领域和多个领域的关联所形成的文化情境展开探究,他们从一开始的边缘摸索走向中心的参与体验,随着自主学习的进程,个人的知识储备由不足,逐渐得到补充,从能够应对教学,到比较从容地把握课堂,这个过程始终处于一种学习状态。从这个角度讲,美术教师的专业成长,必然要与教师自己的教学生活紧密关联,要从不断推进的学习型课程中得到反思。





2、讲授与对话什么样的比例最好?

要说高旭彬老师3节课里的不足,那就是在美术鉴赏课的课堂教学里讲授与对话的时间比例把握的不是很恰当。总起来看,讲得多了,学生与文本、教师的对话少了。这其中的原因依据我个人的分析,应该有两个方面,一是这3节课都属于公开课性质,对于每个教学环节的时间把握要有严密的设计,如果在某个问题上与学生对话太多,可能就会影响了整个教学的完整性;二是教学设计本身就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这样的课型是基本成定式的。

对话型的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也可以说课程,也许它相对“完美”的课程教学有不少的留白,但却能够给众多学生的参与设置了可以介入的多个入口和可以效仿的成长路径。这样的教学归宿正是“正规”课程所可遇不可求的境地。但是,这样的教学有太多的不确定性,课堂上会让人感觉乱糟糟的,而且如果在公开课上用这样的方式上课,容易使能够到手的成果表征有瑕疵。

这也许就是高中美术鉴赏课开放式主题课程设计的突出特征:生成性——把原本由课程专家所制定的课程的一切要素(诸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在这样的对话型高中美术鉴赏教学里,被动态性、不确定性、开放性所打破。

例如,高旭彬老师的这3节课都可以设计成展示和陈述论证的教学形态,在《图像与眼睛》这一课中,展示与陈述论证的主题是,具象美术、意象美术、抽象美术三个层面的含义。这里包括了美术作品本身的意义——美术与文化的关系——以及美术所承载的文化的教育意义。教学可以运用文化比较的方式,对不同文化风格的中西方美进行了比较,并深入挖掘和揭示其教育内容和意义。这样的教学过程通过叙事的方式,讲述《父亲》(罗中立作品)、《握手》、《接吻》(夏加尔作品)、《寒江独钓》(马远作品)、《京韵》(吴大羽作品)等。这样的课程教学之所以能够更成功,是因为她能够打动人,能够深深感染学生,这就是对话型高中美术鉴赏教学课程的魅力!——以其卓越吸引了学习者(学生与教师)的主动参与。

当然,高旭彬老师的这3节课,如果需要改进与调节的话,可以尝试在教师的主要讲授线索中,选择一个话题,由此展开与学生的对话,与美术文化的对话,让教学活动形成一个高潮,比平稳地讲述要更能够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教学有效性的达成。





3、好课的标准是什么?

按照尹少淳先生的论点,优秀的美术课,每个人的标准是不一样的。他的看法比较简单:“即学生为你的课心动、行动,体验愉快,获得知识或技能上的收益就是好课。[1]

从尹少淳先生这个评价指标来看高旭彬老师的这3节课,已经达到了学生为课而心动、行动,体验也非常愉快,学生喜欢高老师的教学,在美术文化的知识方面有所收获。

好课则为教学有效。高中美术新课程中,美术鉴赏课的教学有效性最终的评价点应该落实在哪里呢?高中美术鉴赏课的教学有效性可由下面的思考展开:

讲授式的教学与对话型的教学反映了两种教学认识论——“知识传递型”教学认识论“知识建构型”教学认识论。而后者也就是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最为强调和推进的教育理念。

如果用“知识建构型”教学认识论来评价和检验美术鉴赏课的教学有效性,是以崭新的美术文化建构的知识观和学习观作为理论基础,其特点可以归纳为:主张人类历史以来的美术文化,作为知识在学校教育中传递的话,要涉及两个维度——“明示知识”和“默会知识”,按照与修海林先生的讨论并与艺术课堂教学实践研究结合,得出的概念可以称为“已知知识”“迁移学习”

人类知识的进步正是上述这两个知识维度互动的产物。作为文化的美术新课程,构成其知识的进步也必须依据这两个知识维度展开互动,使学习者(学生及教师)得以收获。注意:我这里反复将教师和学生并列放在一起,同是学习者,这样的观念确立是非常重要的。

按照“知识建构型”教学认识论的主张,真正的美术鉴赏课学习过程,一定要涉及人类知识的“默会知识”的维度,在美术史的学习方面,“默会知识”的维度指的是什么呢?因为“默会知识”总是同具体的、特定的社会生活情境联系在一起的,是与学习者(学生及教师)所处的社会生活实践息息相关的。这就涉及到对学生的学习心理研究,对脑科学的研究,例如,高旭彬老师的教学内容里,关于具象美术、意象美术、抽象美术三个层面的含义与概念的认识,按照“知识传递型”教学认识论教学的话,教师用语言传递这些已经确立的概念与知识点就可以了,在这样的教学认识论中,学生好比是学习的容器,教师传递的知识进入其中就算完成教学任务,教师不会再研究什么“默会知识”。而要在“默会知识”的维度上进行教学研究,那就需要深入学习阿恩海姆的《艺术思维》、《艺术与视知觉》,苏珊·朗格的《艺术问题》、《情感与形式》等著作。这些著作如今真正在研究学习的老师可太少了点。

在艺术课程教学里,最具体的表现就是,历史以来的经典艺术作品,属于“明示知识”、“已知知识”,也就是已经存在的知识及概念。而社会生活里无处不在的视觉文化影响因子,则属于“默会知识”,这是在每个人心灵深处都存在的文化烙印,或者说文化因子,这些“默会知识”与教师讲述的课题内容产生碰撞的时候,要通过“迁移学习”使学生对其理解与深刻地认知。

“知识建构型”教学认识论主张美术鉴赏课里所谓的“知识”,并不是靠教师传递,而是学习者自身建构起来的。这就是说,任何学习都是一种主观能动的活动,都是一种对话性的文化实践,决不是教师片面灌输的、被动的活动。在艺术课程里,应该是一种对文化的对话性交流、沟通、认同、思考,而不仅仅是人们所看到的某种具体的艺术学科技术再现。

当今国际教育界风行的“情境认知学习理论”,实际上就是这种学习观和知识观的典型代表。高旭彬老师的美术鉴赏课教学,已经开始沿着在文化情境中来认识和理解美术这样的思路来构成自己的教学内容,实际上就是在高中美术鉴赏课的教学实践中在验证当今国际教育界风行的“情境认知学习理论”。

基于“情境认知学习理论”的教学认识论的高中美术新课程教学研究分为两个层次:

其一是要对美术鉴赏课堂教学里的“社会互动过程”展开分析,

其二是对要对美术鉴赏课堂教学里的“个人认知过程”进行分析。

(关于“情境认知学习理论”、 “社会互动过程” 、“个人认知过程”的解释略,等以后专门文本结合教学实践阐释。)

这两个层次,也可以说是课程研究潮流,目前在我们国家的教育研究中都比较陌生,特别是艺术课程与教学研究里,这样的分析研究还是没有人去涉及的。如果艺术课程与教学研究要真正地使课堂教学研究成为一种现实,首先就要着眼于对目前教育研究方法的改造。

所以,高中美术鉴赏课“有效教学”研究的实际价值就在于此,它能推动艺术课程拓展对教学活动三位一体多元视界的分析,并能同时推动艺术(美术)课程与教学研究方法的转型。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4-25 01:13
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内容与方法
主持人:陈卫和
嘉 宾:周凤甫 李于昆 马永建 房尚昆

  当我们对高中《美术鉴赏》模块的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明确以后,接下来就是选择教学内容和确定教学方法。从广义上说,《美术鉴赏》教学内容可以包罗万象,特别是在进入了视觉文化时代的今天,凡是可以引起我们的视觉美感和心灵感动的形象,都可以成为我们《美术鉴赏》的教学内容。进入21世纪的高中美术新课程,已经不再是只注重传统美术教学内容,只把经典美术作品作为唯一的教学选择,而是需要美术教师慧眼识珠,随时随地把生活中的图像资源转化为教学内容。显然,这样的高中美术课程对于美术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地大人广的国度实施基础教育,为了保障新课程能够健康发展,按照统一的课程标准编写国家教科书当属基本措施。因此,高中美术教师在开设美术模块教学时,根据《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编写,又经过教育部审查推荐使用的《美术鉴赏》课本,应该是我们的首选。目前,通过教育部审查通过的高中《美术鉴赏》总共有5本,他们分别由5家出版社出版,我们习惯上把他们分别称为人美版、人教版、湘美版、山东版和广东版。这些课本各有特色,凝聚着许多学科专家和优秀美术教师的智慧和经验,如果担负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老师有条件,找齐这5种不同版本的教材进行研究,既是对教学内容的全面了解,也是自己对美术史和作品背景的系统温习,对于承担好美术鉴赏教学的老师不无好处。广东省是第一批进入高中新课程的省份,他们在选用教科书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和体会,为此我们特意访问了该省美术教研员周凤甫老师。作为基层的美术教师大部分没有直接选择教科书的机会,了解教科书选择的方式和要求有一定意义。按照上级要求,教科书的选用是以地市为单位,要以开放的心态来选用教育部统一推荐的教材。广东省的美术教科书的选用是采取组织教材选用委员会,通过各方面意见的反映和综合,最后协商确定本地区选用的课本。选用什么教科书,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选取者的价值取向,作为参与教科书选用意见的个人,分别代表着不同的角度,最后只能是协商解决。既没有可以一本“包打天下”的教科书,也不存在一无是处的教科书,一旦确定了使用的教材,我们都要挖掘自己手上教材的特点和优势,抓住教科书的主要脉络,并且要积极挖掘本土文化资源,融入美术课程教学当中。美术教学内容只有建立在学生的体验之上,才有可能成为艺术的学习。
  深入研究和认识手上的教科书确实非常重要,我们用好用精用活任何一套教科书,都可以营造出学生欢迎、学习投入的美术课。这里发挥重要作用取决于美术教师自身。因此,我们有必要全面研究《美术鉴赏》课本,建立对美术鉴赏教学内容的宏观视野,以利对于教学内容的更好把握。也许,我们大部分美术教师难以具备这样条件,一些专门长期从事美术史和美术作品研究的高校教师,他们在这方面有些意见看法颇值得我们参考。就此,我们和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艺术学院李于昆教授、以及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马永建副教授进行访谈,他们在这方面谈了很多富有启发的意见。
  马永建副教授的观点:美术鉴赏教学对于高中学生具有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在今天这样一个视觉文化的时代,对于图像的认识和解读已经体现为文化素质。过去低于文化的认识局限于文本,其实大量的文化信息蕴藏在图像之中,图像文化和文本文化都是人类文化的重要形式。因为对于图像文化的重视,美术教育也越来越具有重要位置。过去一般人把美术教育理解为学画画,把美术学习看做单纯的技能学习,这是一种误解。美术教育不等于写写画画,美术学习实际上承担文化传承的重要作用,人类历史的传统文化有许多内容就是通过美术形式进行传承。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往往会选择一些美术经典作品,表现出不约而同不谋而合,经典作品应该是视觉文化的集中体现。美术作品要成为经典必须具有一定条件,首先是在那个时代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表达了人类的价值观;同时作品能够给人启迪,能够举一反三,学生通过经典作品的学习可以获得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美术教育作为文化传承的意义就在这里。作为教师的美术教学要抓住这些经典作品,帮助学生感受优美的形式、理解图像的含义、认识时代的背景,掌握鉴赏美术作品的基本方法,这是我们教学应该解决的重要问题。学习美术和学习历史有个相同之处,无论是文字还是图像都记录着人类对于自身发展的思考和经验,美术上面的每一次发现,都可能带来人们对于世界认识的深化,也许这样的认识相对于文字更加生动、形象、直观,这恰恰是一种大美术的体现。我们的美术学习一定要从课堂走向生活,站在今天的立场去理解经典作品,从而看到艺术离我们并不遥远,就在我们的生活之中。
  李于昆教授的观点:人类对于文化的认识具有时代发展的特点,由语言时代进入到文字时代,今天又来到图像时代,这儿体现了人类文化的发展,因此视觉文化时代强调图像的意义具有时代性。在高中美术课程中我们看到的各种图像,大多数是人类文化的经典作品,在不同的教科书中间出现,因此具有共通性。这些作品同时也是人类文化的二次创造,包含着深刻的人类智慧。作为美术的经典作品往往是一个时代的象征,不仅具有时代性,而且表现才出独创性,以自己的艺术风格影响社会。
  经典美术作品都是时代的符号,图像的信息含量极大,我们可以从中解读出不同时代独特的价值观,不同的生活方式,同时也拓展了我们的文化视野,让我们去思考感受人类文化的发展。通过对经典作品的学习,有利于我们的高中学生对现在的流行文化、消费文化的认识,不去简单的肯定和否定,不会盲目的跟随。
  以上两位高校专业老师的观点确实对于我们高中美术教师具有一定启发,使我们看到在悠久漫长人类文化历史中,美术积淀为一个巨大的宝库,珍藏着我们美术教学的丰厚资源。当我们的视觉感官触及到这些人类文明的美丽创造,将带给我们艺术的享受和教育的启迪,高中美术鉴赏模块教学应该说是空间无限,高中美术教师可以在人类美术文化发展和高中美术教学内容之间选择,寻找更多更好的教学方式。如何在高中美术课堂中让美术文化珍藏放射璀璨光芒,使更多学生受到艺术光辉的沐浴和陶冶,确实是艺术教学的教学艺术!由此,我们特意访问了优秀高中美术教师——深圳中学艺术科组长房尚昆老师,他毫无保留地介绍了自己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经验和体会,总结归纳了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常用方法。房尚昆老师提出高中美术鉴赏教学要因时、因地、因人、因课灵活选择教学方法,特别强调了美术鉴赏教学的核心价值,在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文化素养。“教无定法”在艺术课程中更是如此,鼓励老师们勇于实践大胆创造,鉴赏教学的成功在于美术教师的不断追求。
  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关于“美术鉴赏”教学内容的要求指出:“美术鉴赏是运用感知、经验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的活动。”应对教学内容的要求,我们可以把美术鉴赏归纳为三种基本类型,并由此衍生出相关的教学策略。
  第一种是感知为主的美术鉴赏,主要通过感受作品来实现教学目标;第二种是经验为主的美术鉴赏,主要通过学生自主探究来实现教学目标;第三种是以知识为主的美术鉴赏,主要通过教师讲授来实现教学目标。下面我们主要结合一些高中美术教学课例对相关的教学策略进行分析。
  1).以作品感受为主的美术鉴赏教学策略
  美术是视觉艺术,具有充分调动视觉和触觉进行感知的优势,往往一件优秀的美术作品能够无言地吸引学生,使内心受到感动。因此,教师在进行美术鉴赏教学时,要收集一些视觉展示效果佳好的美术作品,让学生最真切最清晰的亲近作品、感受作品,与艺术紧紧拥抱。
  比如有的老师把学生带到博物馆、美术馆实地参观教学,这是最能够直接感受作品的机会;有的老师把民间工艺品,美术作品直接搬上讲台搬进教室,让学生直接感受作品。美术教师还可以通过自己在学校办画展的方式,让学生直接感知作品,亲近艺术。现在有很多高中美术教师具有较强的美术创作能力,把自己创作的作品展示出来,胜过对一些是似而非的印刷品感受。
  以作品感受为主的美术鉴赏教学策略可以分为三种形式:1.提高作品展示质量,老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准备精美的课件范画,让学生真切感知艺术作品;2.把学生带到作品陈列现场,直接感受原作,如美术馆博物馆参观或者送作品进学校,还有就是高水平的老师在学校举办个人画展;3.充分利用较好的仿制品,如二玄社的国画仿真作品、现代艺术的日常生活代用品、民间美术工艺品等等进入课堂。这些教学形式都可以起到让学生直接感受作品的鉴赏教学效果,推荐给老师们作为教学参考。
  2).以学生经验为主的美术鉴赏教学策略
  艺术需要情感投入,强调内心感悟,高中美术教学应该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和独立思考的机会。处在青春期的青年学生具有丰富的情感和求知欲望,我们高中美术课程帮助学生确定专题,组织他们利用各种信息收集方式去了解美术世界,学生通过探究性学习经验,形成自己对艺术作品的判断,获得对艺术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在这方面深圳中学房尚昆老师确实创造性地提供了极好经验。他把学生组织起来,分组分专题去进行资料收集和备课,然后在班上展示和讲述美术鉴赏专题内容。采用这样的方法,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热情,从备课到讲课的过程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由此获得艺术探索的经历,得到不同寻常的艺术感悟,学生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3)以知识讲授为主的美术鉴赏教学策略
  经典的优秀美术作品是人类文明的结晶,作品的诞生往往有着独特的文化背景和动人的创作经历,当这些封存的历史记录随着作品鉴赏而复活时,会同时带给学生以审美享受,帮助学生理解这些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优秀的美术教师伴随美术鉴赏教学,把关于美术和历史的知识讲活,甚至给学生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
  讲课既是传统的教学方式,也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但也确实是对许多美术教师的挑战——能够动手并非长于动口。我们看到一些语言表达能力强的美术教师,通过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无须动用其他工具和材料能够把美术作品和美术史实演绎再现,当然希望能够有更多这样的美术教师。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如果有更多这样的教师,学生对美术鉴赏课程的兴趣会大为提升。
  以上对不同的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策略的举例说明,看到了不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组合,也看到不同教师教学风格在各自课堂中的表现,这里绝不是我们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策略的全部,只是归纳出三种常见的方式,带给我们的应该是教学实施策略的启发。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谈到教学策略进入“无定法”的层面,成为我们对教学艺术的追求。
思考题:如何定位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广度和深度?
转引自:http://hi.baidu.com/%C3%C0%CA%F5 ... b5fa2a96ddd841.html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4-28 04:09
孝感市20112012学年度高中美术教学指导意见
孝感市教科院
一、普通高中新课程美术教学的基本要求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对高中美术课程做了全新的界定,对以前高中美术教学不合理的部分进行大胆的改革。体现在具体的教学组织方式上,高中美术课程改革的核心是教学目标和教学方式的改革,应从学生心理和生理发展的规律出发,学习内容应符合高中学生的学习兴趣,适应高中学生美术学习的实际能力和水平,不宜过高、过难、过于专业化。注意处理好初、高中的衔接与递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独立思维的能力,努力让学生成为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的一代新人。教师在教学中应合理选择、组合教材,准确定位教学目标,使用灵活恰当的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

     1全面、科学地落实美术课堂教学目标。美术教学目标是美术课程的根本所在,是美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它规定了美术课程教与学的共同指向,促使师生心理、思维活动同时进行。

美术课程按照三个维度设计课程总目标。 在“知识与技能”方面,学生要学会分析、评价美术作品及美术现象,进一步学习美术知识与技能,提高美术素养;在“过程与方法”方面,学生要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运用观察、想象、直觉和多种思维形式以及美术的方法进行艺术创造活动,理解美术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并将美术语言运用于研究性学习之中;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要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观念,养成对美术终身爱好的情感,提高美术素养,热爱祖国优秀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

2美术教学应注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美术教学重在审美,除了开设好美术鉴赏必修模块教学,运用本模块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审美教育外,还要充分挖掘其他模块内容中的审美要素,把审美教育与本模块的专业教育结合起来。

     3美术教学要特别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通过设计多种多样的美术教学活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动脑思考,在主动参与、探究的学习中,培养他们收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尤其在教学中,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着重引导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形成;因人而异、因势利导,充分挖掘他们的内在潜能;善于使用鼓励的语言、信任的表情、及时的肯定和表扬,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和创新精神。在问题的发现中,在想象中,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美术是一门注重体验和实践的学科,要将鉴赏与体验、鉴赏与动手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加强美术语言和美术创作规律的学习,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学会使用各种不同的工具、材料,选择具象、抽象或意象等不同的美术形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生活经验。提高观察、构思、创意、造型、表现、设计和工艺制作的能力,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作能力。模块教学应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社会需要和未来发展趋势,指导学生选修适宜的内容。

     5在高中美术教学的全过程,要贯穿艺术观念和美术术语的学习与应用。对美术技能的学习,教师应注意对作品鉴赏和作品文化含义的引导。在美术鉴赏教学中,应注重创设情境,使学生通过美术学习,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加深对艺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促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在创作教学中,应创设能激发学生想象力的情境,创作出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作品。

     6强调美术的人文性质。重视美术与生活、文化、学生生活经验、当地资源及其他学科的相结合,采取从体验到理解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美术学习活动,真正达到了解及理解他国或他民族文化的目的。注重引导学生对美术作品发表个人的独特见解,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研究能力。

     7针对美术学习的特点,倡导多样化的美术学习方式。如:尝试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和操作实践等。特别提倡“搜集资料→阅读欣赏→讨论探索→实践创造 →评价延伸”的研究性学习方式,注重以小组方式进行问题、主题、案例、情境的研究。引导学生关注知识的组织、归纳与技能训练,做到理解与练习相结合。同时提倡师生共同构建一个平等、开放、互动的教学氛围。

8要加强现代技术手段的运用。教师应尽可能利用计算机技术和国际互联网开展美术学习。并重视学生鉴别、筛选、处理信息资源能力的培养,更好地吸收时代信息和多元美术的艺术观念,开阔视野,提高美术学习质量。
9、要充分的创造条件开设尽可能多的模块供有不同需求的学生选修,尽可能让学生的不同艺术潜能得到发挥,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学校在教师的配置和培养上,在专业技能上尽可能多的胜任多版块的教学要求。虽然一位美术教师不可能胜任所有美术门类的教学,但也不能只开设自己感兴趣和擅长的某一门课,让学生失去选择的机会。作为高中美术教师至少应该具备开设三个模块的课程的能力,比如开设美术鉴赏课程的能力、开设一门绘画(或雕塑)类课程的能力和开设一门设计(或工艺)类课程的能力。
二、模块选择与学生选课指导
1、模块设置与选择建议
高中美术课程采用学分制管理,既保证学生的基本学习,也给予他们比较充分的自由选择机会。各学校在开设模块的选择中,应将《标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进行整体规划,因地制宜,做好模块的开设。由于目前高中美术师资的短缺,一些模块的内容在教学实际中难以实施,因此,在开始实施阶段,模块的选择可从实际出发,根据学校教师及教学资源的情况择优选择。学校要做好规划,逐年扩大和完善模块的选择范围。
课程由9个学习模块构成,在9个模块中,选修一个模块,修习18个学时可获得1学分,每个高中学生在三年内必须修习3个学分。鉴于“美术鉴赏”对高中生形成美术鉴赏能力、提高美术素养具有主导性和基础性的作用,因此建议把“美术鉴赏”作为必修模块,所有学生必须在本模块获得至少1个学分。在3个学分中采取“1+2”的选择策略,即鼓励和要求学生先选修“美术鉴赏” 以获得1学分,再在其他内容系列中任意选修两个模块获得另外2个学分。同时,建议学生在高中前三个学期中学完必修的54学时美术课程,获得三个基本学分。在以后的三个学期中,学校可以为有兴趣、有需要的高中生提供进一步学习的机会和条件。
学生还可以在选修的模块上增加课时,获得更多的学分。如在“美术鉴赏”修习36个学时,获得2个学分,再在其他模块中修习1个学分;或者“美术鉴赏”修习18个学时,获得1个学分,在其他模块中选择一个模块修习36个学时获得2个学分。

一般情况下,在高一上学期或全年开设“美术鉴赏”模块,高一下学期或高二学年再逐步开设其他模块,学校应根据本校师资和场地、设备情况制订一个详细的课程模块和开设计划。

考虑到高中美术课程教学的特殊性,建议学校在排课中除美术鉴赏课外,其余模块教学尽量做到两节课连上,以方便教学的实施,确保学生美术学习成效。由于每周只能开设一节美术课,所以要作到两节课连上需要采取新的措施,如,可以将美术、音乐的课时结合起来使用,单、双周轮换上美术、音乐课,并且能保证美术、音乐都能两接连上;还可以采取单(双)周开课两节,双(单周)停开的方法,实现两节课连上。

模块的具体开设方式可根据学校课程安排的实际进行灵活的设置。
下表是高中美术课程各模块组合方案,供学校选择时参考:
方案
年级
学时
模块
备注
方案一
高一
36
《美术鉴赏》
获得2个学分
高二
18
设《美术鉴赏》以外的、两个以上其它模块,学生选择其中一个模块。
获得1个学分
高三

设《美术鉴赏》以外的、两个以上其它模块,学生选择其中一个模块。
取得必修学分后选修
方案二
高一
36
第一学期:《美术鉴赏》18学时
第二学期:设两个以上其它模块,学生选择其中一个模块,学习18学时
获得1个学分
高二
18
《美术鉴赏》
《美术鉴赏》可与《音乐鉴赏》利用同一课时,单双周并行开课,两学年后获得2学分。
高三
设《美术鉴赏》以外的、两个以上其它模块,学生选择其中一个模块。
取得必修学分后选修
方案三
高一
18
设《美术鉴赏》以外的、两个以上其它模块,学生选择其中一个模块。
获得1个学分
高二
36
《美术鉴赏》
获得2个学分
高三
设《美术鉴赏》以外的、两个以上其它模块,学生选择其中一个模块。
取得必修学分后选修
说明:由于普通高中总课时量的限制,不能安排完54个学时的美术课堂教学,根据这一实际情况,可考虑在54个学时中留出9个为学生自修学时,学生的自修学时计算在54个学时之内。这样既便于学校排课,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学生的自修必须在总体教学计划之下根据课程进度及教学内容的要求进行,教师要给予必要的引导,对学生自修的内容及其成效应有明确的规定、要求和评估方法。
2、学生选课指导建议
(1)各校应建立选课指导制度,及时提供课程设置说明和选课指导手册,认真做好学生的选课指导工作。
(2)提供多种模块供学生选择。学校要利用各种人力和物力资源,尽可能地多提供学习模块,扩大选择的范围,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符合个人兴趣、爱好和发展需要的学习模块。
(3)学校可通过举办美术展览、讲座、座谈、出宣传栏、宣传手册等方式和活动,与学生沟通、交流,让学生认识不同美术模块的特征,增强模块选择的兴趣和积极性。
(4)可通过调查、小测试等方式,发现学生不同门类的美术特长,鼓励他们根据自己的特长、兴趣和发展需要进行模块选择。
三、各模块教学建议
《标准》根据课程改革的整体要求,结合学生的选择和发展的需要,在高中美术课程中设置了5个系列9个模块,供学生选择学习。5个系列分别为:
系列1:美术鉴赏
“美术鉴赏”包括鉴赏基础和鉴赏内容两部分,主要是运用感知、经验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的活动。
高中美术课堂信息量大,教师要设计具有探究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参与美术体验,进行美术资料的搜集与交流,培养学生的联想与想象,用口头或文字描述、肢体语言等形式表达美术鉴赏的心得与体验。此外还应鼓励学生主动收集文字、图片、音像等资料进行交流,还可以采用办美术墙报或召开专题美术班会等形式,交流鉴赏体验。
系列2:绘画·雕塑
“绘画·雕塑”系列是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中“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提高与拓展,绘画、雕塑能帮助学生认识造型活动的基本规律和过程,提高表现生活和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能力。

该系列的教学也应结合欣赏优秀的美术作品,从而提高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欣赏中可以模仿借鉴,使学生在造型能力上得到启示和帮助。在该系列教学中,造型技能的学习是必要的,技能的学习应融于造型实践活动过程中,并应在表现思想、表达情感上下功夫,将技能训练与艺术表现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系列3:设计·工艺
“设计·工艺”系列是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中“设计·运用”学习领域的提高与拓展,设计、工艺活动能帮助学生广泛地接触各种材料,认识功能与形式的关系,提高策划、设计、绘图、制作能力和形成创造意识。
该系列的教学也应结合欣赏优秀的美术作品,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功能和审美的角度,灵活运用身边的材料,有创意地完成艺术创作。并注意引导学生关注创作的计划性和专注度。
在民间工艺丰富的地区,可安排较多学时组织学生采风,深入民间学习,有益于学生直接向民间艺人或民族工作者学习传统工艺,掌握民间工艺的独特风格,了解美术文化的历史沿革,理解美术和生活的紧密联系,拓宽学生的美术视野。
系列4:书法·篆刻
文字是书法、篆刻创作的根据。在教学中,要重视对“文字”的研究,使学生系统地了解中国汉字的产生、形态衍变的时间脉络。以便较为准确地运用文字进行书法和篆刻创作。要重视学生对于优秀书法、篆刻作品的欣赏和理解,以临习历代碑、帖、印谱为学习技法的主要途径,引导学生在研究的基础上,深入探讨技法形成与变革的原因,寻求自己能够适应的学习方法,确立自己追求的方向。
系列5:现代媒体艺术
这一系列是美术与现代科技结合而形成的一个新的艺术领域。现代媒体艺术的实践活动,能帮助学生体验现代媒体在艺术表现活动中的独特魅力,提高参与艺术表现的兴趣,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
学校要有硬件设备如照相机、摄影机、能处理图像的电脑、录像编辑机、扫描仪、彩色打印机以及必要的软件等作为教学保证。教师要注意积累图形图像资料,可以通过扫描自己拍摄的照片逐步积累起来;还可以利用互联网收集图像、声像和文字资源,以备教学使用。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恰当地使用美术术语,从观念、创意、拍摄与制作技巧等方面,用自己的观点评论中外优秀现代媒体作品;通过实践和动手操作了解媒体设备的特点,学会独立操作和使用软件,记录生活中有意义的题材,有创意地完成自己的现代媒体作品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四、教学活动的基本要求
1、处理好教学过程中人文性与技术性的平衡关系,教学活动要体现高中阶段特有的教学要求。
人文性——通过美术的学习。帮助学生通过美术的学习更好地汲取不同时代美术作品中所蕴含的丰富的人文精神。同时,也有助于学生通过美术的方法与媒体表达自己对人文精神的理解。
技术性——美术本体的学习。普通高中美术课程相对于“义教”已经具有明显的技术倾向。针对当前受视觉文化教育思想的影响,产生的另一种倾向——美术教学似乎成了“看图识义”。关注美术之所以成为美术的技术性:对图像生成规律的认识,对图像生成方法的学习,对图像美感的评价。
高中美术课程力图避免单一的倾向。专业院校更关注美术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和学习,当然,这一现象随着艺术观念的变化已经有所改变。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更关注的是教育功能,这似乎可以用里德的“通过艺术的教育”来表述,这一阶段的美术教育好像更体现为工具价值。普通高中的美术教育依然更关注通过美术教育获取一定的教育功能,但由于课程设置的特殊性,有可能使教学活动向本体适当地回归。
2、教学过程和方法应更注意学生的理解力和自我探究能力的发挥。



高中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智力发展逐步成熟,加上学生的知识储备已经达到一定的水平,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表现出一定的独立性。艺术学科不同于科学学科,艺术学科具有情感的多样性和艺术感念的不确定性因素,需要学生更多的投入艺术的思维方式和情感。所以高中美术教学在教学方法的使用上,要多设置一些学生主动参与的环节,多创造一些能激发学生思维的场景,力求课堂丰富多彩富有生机。对于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开放性的问题的讨论,教师应该更看重学生的观点和结论,不要轻易否定学生,只要他们的结论能够自圆其说,有较为充分的理由与逻辑分析,就要给予肯定。
3、教学过程更加注重技能训练,做到理解与练习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学习相结合。
鉴于高中阶段总课时数的限制,依靠学校不多的教学时间,显然达不到我们期望的要求,学生的美术技能不可能大面积、大幅度的得到提升。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可以在选修的模块中再次进行二次选择,选择本模块中学生感兴趣的、相对独立的内容集中教学,尽量少的变换内容,以便相对深入地学习一个内容。其他的内容可以安排学生课外自学。还可以利用学校开设的课外学习时间加深对版块内容的进一步学习。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4-28 04:11
孝感市20102011学年度高中美术教学指导意见
一、普通高中新课程美术教学的基本要求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对高中美术课程做了全新的界定,对以前高中美术教学不合理的部分进行大胆的改革。体现在具体的教学组织方式上,高中美术课程改革的核心是教学目标和教学方式的改革,应从学生心理和生理发展的规律出发,学习内容应符合高中学生的学习兴趣,适应高中学生美术学习的实际能力和水平,不宜过高、过难、过于专业化。注意处理好初、高中的衔接与递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独立思维的能力,努力让学生成为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的一代新人。教师在教学中应合理选择、组合教材,准确定位教学目标,使用灵活恰当的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
    1全面、科学地落实美术课堂教学目标。美术教学目标是美术课程的根本所在,是美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它规定了美术课程教与学的共同指向,促使师生心理、思维活动同时进行。
美术课程按照三个维度设计课程总目标。在知识与技能方面,学生要学会分析、评价美术作品及美术现象,进一步学习美术知识与技能,提高美术素养;在过程与方法方面,学生要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运用观察、想象、直觉和多种思维形式以及美术的方法进行艺术创造活动,理解美术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并将美术语言运用于研究性学习之中;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要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观念,养成对美术终身爱好的情感,提高美术素养,热爱祖国优秀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

2
美术教学应注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美术教学重在审美,除了开设好美术鉴赏必修模块教学,运用本模块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审美教育外,还要充分挖掘其他模块内容中的审美要素,把审美教育与本模块的专业教育结合起来。

    3美术教学要特别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通过设计多种多样的美术教学活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动脑思考,在主动参与、探究的学习中,培养他们收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尤其在教学中,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着重引导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形成;因人而异、因势利导,充分挖掘他们的内在潜能;善于使用鼓励的语言、信任的表情、及时的肯定和表扬,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和创新精神。在问题的发现中,在想象中,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美术是一门注重体验和实践的学科,要将鉴赏与体验、鉴赏与动手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加强美术语言和美术创作规律的学习,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学会使用各种不同的工具、材料,选择具象、抽象或意象等不同的美术形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生活经验。提高观察、构思、创意、造型、表现、设计和工艺制作的能力,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作能力。模块教学应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社会需要和未来发展趋势,指导学生选修适宜的内容。
    5在高中美术教学的全过程,要贯穿艺术观念和美术术语的学习与应用。对美术技能的学习,教师应注意对作品鉴赏和作品文化含义的引导。在美术鉴赏教学中,应注重创设情境,使学生通过美术学习,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加深对艺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促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在创作教学中,应创设能激发学生想象力的情境,创作出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作品。
    6强调美术的人文性质。重视美术与生活、文化、学生生活经验、当地资源及其他学科的相结合,采取从体验到理解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美术学习活动,真正达到了解及理解他国或他民族文化的目的。注重引导学生对美术作品发表个人的独特见解,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研究能力。
    7针对美术学习的特点,倡导多样化的美术学习方式。如:尝试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和操作实践等。特别提倡搜集资料阅读欣赏讨论探索实践创造
评价延伸的研究性学习方式,注重以小组方式进行问题、主题、案例、情境的研究。引导学生关注知识的组织、归纳与技能训练,做到理解与练习相结合。同时提倡师生共同构建一个平等、开放、互动的教学氛围。


8要加强现代技术手段的运用。教师应尽可能利用计算机技术和国际互联网开展美术学习。并重视学生鉴别、筛选、处理信息资源能力的培养,更好地吸收时代信息和多元美术的艺术观念,开阔视野,提高美术学习质量。
9、要充分的创造条件开设尽可能多的模块供有不同需求的学生选修,尽可能让学生的不同艺术潜能得到发挥,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学校在教师的配置和培养上,在专业技能上尽可能多的胜任多版块的教学要求。虽然一位美术教师不可能胜任所有美术门类的教学,但也不能只开设自己感兴趣和擅长的某一门课,让学生失去选择的机会。作为高中美术教师至少应该具备开设三个模块的课程的能力,比如开设美术鉴赏课程的能力、开设一门绘画(或雕塑)类课程的能力和开设一门设计(或工艺)类课程的能力。
二、模块选择与学生选课指导
1、模块设置与选择建议
高中美术课程采用学分制管理,既保证学生的基本学习,也给予他们比较充分的自由选择机会。各学校在开设模块的选择中,应将《标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进行整体规划,因地制宜,做好模块的开设。由于目前高中美术师资的短缺,一些模块的内容在教学实际中难以实施,因此,在开始实施阶段,模块的选择可从实际出发,根据学校教师及教学资源的情况择优选择。学校要做好规划,逐年扩大和完善模块的选择范围。
课程由9个学习模块构成,在9个模块中,选修一个模块,修习18个学时可获得1学分,每个高中学生在三年内必须修习3个学分。鉴于美术鉴赏对高中生形成美术鉴赏能力、提高美术素养具有主导性和基础性的作用,因此建议把美术鉴赏作为必修模块,所有学生必须在本模块获得至少1个学分。3个学分中采取12的选择策略,即鼓励和要求学生先选修美术鉴赏
以获得1学分,再在其他内容系列中任意选修两个模块获得另外2个学分。同时,建议学生在高中前三个学期中学完必修的54学时美术课程,获得三个基本学分。在以后的三个学期中,学校可以为有兴趣、有需要的高中生提供进一步学习的机会和条件。

学生还可以在选修的模块上增加课时,获得更多的学分。如在美术鉴赏修习36个学时,获得2个学分,再在其他模块中修习1个学分;或者美术鉴赏修习18个学时,获得1个学分,在其他模块中选择一个模块修习36个学时获得2个学分。
     一般情况下,在高一上学期或全年开设美术鉴赏模块,高一下学期或高二学年再逐步开设其他模块,学校应根据本校师资和场地、设备情况制订一个详细的课程模块和开设计划。
考虑到高中美术课程教学的特殊性,建议学校在排课中除美术鉴赏课外,其余模块教学尽量做到两节课连上,以方便教学的实施,确保学生美术学习成效。由于每周只能开设一节美术课,所以要作到两节课连上需要采取新的措施,如,可以将美术、音乐的课时结合起来使用,单、双周轮换上美术、音乐课,并且能保证美术、音乐都能两接连上;还可以采取单(双)周开课两节,双(单周)停开的方法,实现两节课连上。

模块的具体开设方式可根据学校课程安排的实际进行灵活的设置。
下表是高中美术课程各模块组合方案,供学校选择时参考:
方案
年级
学时
模块
备注
方案一
高一
36
《美术鉴赏》
获得2个学分
高二
18
设《美术鉴赏》以外的、两个以上其它模块,学生选择其中一个模块。
获得1个学分
高三

设《美术鉴赏》以外的、两个以上其它模块,学生选择其中一个模块。
取得必修学分后选修
方案二
高一
36
第一学期:《美术鉴赏》18学时
第二学期:设两个以上其它模块,学生选择其中一个模块,学习18学时
获得1个学分
高二
18
美术鉴赏》
美术鉴赏》可与《音乐鉴赏》利用同一课时,单双周并行开课,两学年后获得2学分。
高三
设《美术鉴赏》以外的、两个以上其它模块,学生选择其中一个模块。
取得必修学分后选修
方案三
高一
18
设《美术鉴赏》以外的、两个以上其它模块,学生选择其中一个模块。
获得1个学分
高二
36
美术鉴赏》
获得2个学分
高三
设《美术鉴赏》以外的、两个以上其它模块,学生选择其中一个模块。
取得必修学分后选修

说明:由于普通高中总课时量的限制,不能安排完54个学时的美术课堂教学,根据这一实际情况,可考虑在54个学时中留出9个为学生自修学时,学生的自修学时计算在54个学时之内。这样既便于学校排课,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学生的自修必须在总体教学计划之下根据课程进度及教学内容的要求进行,教师要给予必要的引导,对学生自修的内容及其成效应有明确的规定、要求和评估方法。
2、学生选课指导建议
(1)各校应建立选课指导制度,及时提供课程设置说明和选课指导手册,认真做好学生的选课指导工作。
(2)提供多种模块供学生选择。学校要利用各种人力和物力资源,尽可能地多提供学习模块,扩大选择的范围,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符合个人兴趣、爱好和发展需要的学习模块。
(3)学校可通过举办美术展览、讲座、座谈、出宣传栏、宣传手册等方式和活动,与学生沟通、交流,让学生认识不同美术模块的特征,增强模块选择的兴趣和积极性。
(4)可通过调查、小测试等方式,发现学生不同门类的美术特长,鼓励他们根据自己的特长、兴趣和发展需要进行模块选择。
三、各模块教学建议
《标准》根据课程改革的整体要求,结合学生的选择和发展的需要,在高中美术课程中设置了5个系列9个模块,供学生选择学习。5个系列分别为:
系列1:美术鉴赏
“美术鉴赏”包括鉴赏基础和鉴赏内容两部分,主要是运用感知、经验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的活动。
高中美术课堂信息量大,教师要设计具有探究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参与美术体验,进行美术资料的搜集与交流,培养学生的联想与想象,用口头或文字描述、肢体语言等形式表达美术鉴赏的心得与体验。此外还应鼓励学生主动收集文字、图片、音像等资料进行交流,还可以采用办美术墙报或召开专题美术班会等形式,交流鉴赏体验。
系列2:绘画·雕塑
“绘画·雕塑”系列是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中“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提高与拓展,绘画、雕塑能帮助学生认识造型活动的基本规律和过程,提高表现生活和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能力。

该系列的教学也应结合欣赏优秀的美术作品,从而提高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欣赏中可以模仿借鉴,使学生在造型能力上得到启示和帮助。在该系列教学中,造型技能的学习是必要的,技能的学习应融于造型实践活动过程中,并应在表现思想、表达情感上下功夫,将技能训练与艺术表现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系列3:设计·工艺
“设计·工艺”系列是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中“设计·运用”学习领域的提高与拓展,设计、工艺活动能帮助学生广泛地接触各种材料,认识功能与形式的关系,提高策划、设计、绘图、制作能力和形成创造意识。
该系列的教学也应结合欣赏优秀的美术作品,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功能和审美的角度,灵活运用身边的材料,有创意地完成艺术创作。并注意引导学生关注创作的计划性和专注度。
在民间工艺丰富的地区,可安排较多学时组织学生采风,深入民间学习,有益于学生直接向民间艺人或民族工作者学习传统工艺,掌握民间工艺的独特风格,了解美术文化的历史沿革,理解美术和生活的紧密联系,拓宽学生的美术视野。
系列4:书法·篆刻
文字是书法、篆刻创作的根据。在教学中,要重视对“文字”的研究,使学生系统地了解中国汉字的产生、形态衍变的时间脉络。以便较为准确地运用文字进行书法和篆刻创作。要重视学生对于优秀书法、篆刻作品的欣赏和理解,以临习历代碑、帖、印谱为学习技法的主要途径,引导学生在研究的基础上,深入探讨技法形成与变革的原因,寻求自己能够适应的学习方法,确立自己追求的方向。
系列5:现代媒体艺术
这一系列是美术与现代科技结合而形成的一个新的艺术领域。现代媒体艺术的实践活动,能帮助学生体验现代媒体在艺术表现活动中的独特魅力,提高参与艺术表现的兴趣,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
学校要有硬件设备如照相机、摄影机、能处理图像的电脑、录像编辑机、扫描仪、彩色打印机以及必要的软件等作为教学保证。教师要注意积累图形图像资料,可以通过扫描自己拍摄的照片逐步积累起来;还可以利用互联网收集图像、声像和文字资源,以备教学使用。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恰当地使用美术术语,从观念、创意、拍摄与制作技巧等方面,用自己的观点评论中外优秀现代媒体作品;通过实践和动手操作了解媒体设备的特点,学会独立操作和使用软件,记录生活中有意义的题材,有创意地完成自己的现代媒体作品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四、教学活动的基本要求
1、处理好教学过程中人文性与技术性的平衡关系,教学活动要体现高中阶段特有的教学要求。
人文性——通过美术的学习。帮助学生通过美术的学习更好地汲取不同时代美术作品中所蕴含的丰富的人文精神。同时,也有助于学生通过美术的方法与媒体表达自己对人文精神的理解。
技术性——美术本体的学习。普通高中美术课程相对于义教已经具有明显的技术倾向。针对当前受视觉文化教育思想的影响,产生的另一种倾向——美术教学似乎成了看图识义。关注美术之所以成为美术的技术性:对图像生成规律的认识,对图像生成方法的学习,对图像美感的评价。
高中美术课程力图避免单一的倾向。专业院校更关注美术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和学习,当然,这一现象随着艺术观念的变化已经有所改变。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更关注的是教育功能,这似乎可以用里德的通过艺术的教育来表述,这一阶段的美术教育好像更体现为工具价值。普通高中的美术教育依然更关注通过美术教育获取一定的教育功能,但由于课程设置的特殊性,有可能使教学活动向本体适当地回归。
2、教学过程和方法应更注意学生的理解力和自我探究能力的发挥。



高中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智力发展逐步成熟,加上学生的知识储备已经达到一定的水平,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表现出一定的独立性。艺术学科不同于科学学科,艺术学科具有情感的多样性和艺术感念的不确定性因素,需要学生更多的投入艺术的思维方式和情感。所以高中美术教学在教学方法的使用上,要多设置一些学生主动参与的环节,多创造一些能激发学生思维的场景,力求课堂丰富多彩富有生机。对于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开放性的问题的讨论,教师应该更看重学生的观点和结论,不要轻易否定学生,只要他们的结论能够自圆其说,有较为充分的理由与逻辑分析,就要给予肯定。
3、教学过程更加注重技能训练,做到理解与练习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学习相结合。
鉴于高中阶段总课时数的限制,依靠学校不多的教学时间,显然达不到我们期望的要求,学生的美术技能不可能大面积、大幅度的得到提升。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可以在选修的模块中再次进行二次选择,选择本模块中学生感兴趣的、相对独立的内容集中教学,尽量少的变换内容,以便相对深入地学习一个内容。其他的内容可以安排学生课外自学。还可以利用学校开设的课外学习时间加深对版块内容的进一步学习。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www.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