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孝南教师文苑-写字教学参考专辑》电子快递版/2012年6月-初夏号★★★ [打印本页]

作者: 管季超0712    时间: 2011-11-29 10:58
标题: ★★★《孝南教师文苑-写字教学参考专辑》电子快递版/2012年6月-初夏号★★★

《孝南教师文苑=写字教学参考专辑》电子快递版
         2012年6月-初夏号



电子杂志/快捷‘出版’/供您点阅。
http://xnjyw.5d6d.net/viewthread.php?tid=49321&extra=&page=1
http://xnjyw.5d6d.net/viewthread.php?tid=49321&extra=&page=1
http://xnjyw.5d6d.net/viewthread.php?tid=49321&extra=&page=1

作者: 管季超0712    时间: 2011-11-29 11:26

在《孝南区第二届书法教育研讨会》上的主题发言



■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教学研究室语文教研员 管季超
[attach]18049[/attach]


一、导言部分

1、《孝南区第一届书法教育研讨会》是1998年由区教研室管季超同志具体组织,以“孝南区艺术教育研究会”的名义发通知,与会者均为点名邀请方式参加的,会议的承办方是原孝感铁路中学(现已合并至车站中学)。

2、《孝南区第二届书法教育研讨会》是在国家教育部专文强调书法教育的背景下召开的。
http://www.gov.cn/zwgk/2011-08/26/content_1933295.htm
http://www.gov.cn/zwgk/2011-08/26/content_1933295.htm

3、自上一届《书法教育研讨会》以来,我区一些学校在书法教育上作了一些探索(摘引会前几所学校提交的相关工作总结)。

二、中小学书法教育的原则

三、中小学书法教育的内容体系

四、各地中小学生书法教育的典型经验
http://bbs.yingbishufa.com/viewthread.php?tid=196285&extra=page%3D3

http://xnjyw.5d6d.com/redirect.php?tid=25413&goto=lastpost#lastpost
(这一部分的例子均由武汉《书法报·硬笔书法》严海南先生和山西《语文报——书法版》梁朱杏先生友情专供。图片可制成PPT同步播放。台湾地区和日本、韩国汉字书写教育的图片PPT)
http://sfb.blog.zhyww.cn/archives/2009/2009929505.html

五、介绍全国小语会会报《语文报·书法版》,建议各位书法指导教师积极投稿(师生作品)。


http://xnjyw.5d6d.com/thread-34084-1-1.html

http://xnjyw.5d6d.com/thread-40468-1-1.html


http://xnjyw.5d6d.com/thread-39836-1-1.html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1-11-29 14:43
====管季超附言:

《教师之友网》专注于纯业务工作。在本站交流提倡实名

网名既不能上族谱,也不能开银行帐户,更不能办出国护照。。。大可不必。

http://xnjyw.5d6d.com/thread-39815-1-2.html
http://xnjyw.5d6d.com/thread-39815-1-2.html

[attach]18061[/attach]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1-11-30 00:49
书法教育师资培训工作刻不容缓
   2011-11-16
   来源 :中国日报网

  书法作为世界上独特的中国传统文字艺术形式,既是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也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开设书法这门课程,让学生浸润在民族气节和民族文化意境的熏染中,产生写好中国字的自觉行动,为中国人拥有灿烂文明和文化而自豪,进而将汉字博大精深的底蕴与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对实现我国文化与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人民群众享受更加美好的生活具有深远意义。

  我国亟待加强书法普及力度

  随着社会节奏的不断加快,人们对学习、工作的效率要求越来越高了。在电脑科技迅速普及的时代,人类的传统手写能力正在逐步退化。曾有人戏言,若干年后的年轻人离开了电脑将不会写字。这并非危言耸听。如何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国粹——书法,正成为我们这一代书法教育工作者的首要研究课题,更成为每一位炎黄子孙的义务和责任。

  针对汉字书写能力退化的现状,日前,教育部、文化部分别下发《关于书法普及教育列入文化站服务内容》的通知和《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表明我国对当前书法普及教育的高度重视。特别是在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召开后,全国正在掀起重视文化发展的高潮,书法作为文化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当前国际国内背景之下获得了更加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如何让中国书法艺术得到有效的弘扬和传承就变得犹为重要。

  如何培养大中小学生进行书写基本技能,提高书法艺术欣赏能力,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如今我国的一些地区和部门就书法普及教育问题各施所措。社会各界也在热议书法课进学堂之举,各学校如何开展书法课程?将书法纳入中小学必修课有何现实问题?书法如何走进学堂……都是大家关心的焦点。

  当前,无论是已经开设书法课的学校还是正在酝酿开设书法课的学校,其校长和老师们都大呼师资不足。如何化解这些教学疑难问题是当前实施“书法进课堂”的燃眉之急。

  转变书法教育观念

  书法是汉字艺术化的体现,映射着我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凝神端坐间,运笔、行笔,提按起伏如千里阵云……许多人都深深热爱着这门在精微细致与恢弘大气间自由游走的艺术。但对于书法来说,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教学方法,但是所有人都希望用有效的方法快速写出一手漂亮的好字。由于大部分人思想被传统书法繁琐的写字规律所禁锢,一些孩子就未触及书法心理就先有了抵触情绪。

  一些专家就表示,我们大部分人以前的传统书法步骤意识根深蒂固,遵从传统书法的条条框框太多,所以不敢突破创新。结果导致人们学书法枯燥乏味、很难激发学习兴趣和练字所能带来的成就感。有些人认为书法是“天才”的专利,“咱不是学书法的料”。特别是一些年岁稍高些的朋友,认为自己学书法为时己晚。其实,从识字起,任何年龄都适合学习书法。也有人认为书法高深莫测,深不可征,形乃难表。其实这些想法都是不可取的,因为只要写字就有法则可言,每个人只要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就可以实现书法速成!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1-11-30 00:50
3-30小时“零基础书法速成教学法”引关注
  近年来,最近引人关注的《陈翔(微博)四力法》对书法从观念到方法都有新的突破并取。据了解,《陈翔四力法》是荣获国家教育部、中国书法家协会“全国中小学生书法教学教法研讨会”唯一的国家专利书法速成教学法,同时还荣获教育部、文化部等 16 个部门共同主办的“ 2011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全国职业院校优秀学生技能作品一等奖教学项目。其简单易学、快速有效的教学效果已经先后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教育部、文化部、国家汉办、中国书法家协会等国内外业界的高度认可。

  从1993年开始,《陈翔四力法》一直致力于“弘扬、传播、传承、保护中国书法文化”为主旨,在《陈翔四力法》世界书法速成教育学会管理层的积极推动下,先后与2002韩日世界杯组委会、北京奥组委、上海世博会组委会、广州亚运会组委会、国家对外汉语领导小组办公室(孔子学院总部)、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国书法篆刻艺术委员会等机构联合开展了一系列大型的书法普及交流活动。

  《陈翔四力法》对国内广大地区的大中小学校、老年大学以及韩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学员的学员进行了教学培训,效果显著。《陈翔毛笔“四力法”练字速成》教学通过对手臂、腕、指力和眼力的特殊强化训练,对汉字的笔画解剖、运笔解剖和结构分析(即“A、B、C、D四点定位法”),总结出“一细看、二牢记、三比较、四分析”四大速成习字要素,采用“提示、特別提示、分析、问答题”等方法对书法进行试验讲解。实践证明:这是一套易懂易学的速成教学法,它能让每一位无任何书法基础的初学者都可以达到“零基础、高起点、练一月、胜三年”事半功倍的奇速效果,它比传统的习字方法进步速度提高了十几倍。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学习“四力法”的初学者,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快者能迅速掌握楷、行、隶、篆四种字体的书写技法和结构要领,使自己实现悬腕书写而笔不抖不颤,初临字帖有八分像;慢者至少也能掌握楷、隶两种字体的书写技法和结构要领。“四力法”练习速成教学给每一位练习者带来无限的惊喜和自信。《陈翔毛笔“四力法”练宇速成》教学体系的创立,翻开了中国书法发展史上崭新的一页!

  书法速成师资队伍建设迅速扩大

  教育者的素质水平,决定着受教育的质量。在师范院校文科类的学生当中增设书法选修课,以培养学生在未来教育岗位中应具备的素质,为其作今后职业技能的训练、职业道德的建构、个性心理的发展进行探索和和实践。

  正在进行《陈翔四力法》书法速成进课堂试点教学的北京市中关村第二小学付老师告诉记者,因为孩子们一旦形成书写固定思维就不容易改变,从老师的角度希望从一年级、孩子们开始写字时就有书法课,灌输书法意识,例如间架结构、书写方式等概念,但是现在学校师资严重不足,大部分语文老师也没经过书法培训,所以如果想大规模普及,师资供应不上。还有,由于以前多为书法课外学习,所以学生们的书法水平层次不齐,再加上没有统一的书法教育方法。

  在当前专业师资不足的情况下,一方面,可以让一部分字写得比较好的老师或是借助书法协会等社会资源进行过渡,没有来得及进行课程调整的学校也可以先开展一些书法兴趣班或有关书法的活动,让学生们在快乐的学习中培养对书法的兴趣。教育部门请专家给老师们上课,传授书法入门的教学方法以及推荐一些好教材,多让学生学习。

  另一方面,从中小学书法师资缺乏这一现象中可以看出,当前师范院校在传统文化的教育上有缺失。普及书法的学习不仅要从小孩子抓起,更要在全国各师范学校里让学生练书法,提高师范学生的综合素质。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1-11-30 00:50
书法速成师资培训铺就教学改革新路
  早在2004年,《陈翔四力法》就针对书法普及的难点之一“缺师资”在全国各地纷纷开展“书法速成”的师资培训试点工作。

  去年,全球3-30小时《陈翔四力法》普及义教工程助学基金会向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海南区教育局捐赠100万元的专项基金,启动了“书法速成师资培训”工程,通过这100万元的专项基金集中培训了当地50名中小学书法教师。《陈翔四力法》普及义教工程助学基金用5天左右的书法速成训练,使参训人员在指定培训期内熟练掌握五种书体,达到传统书法练习多年的效果。

  全球3-30小时《陈翔四力法》普及义教工程助学基金会于2009年与解放军金盾出版社联合发起成立,并多次深入我国边远山区和希望小学开展普及义教工作,数以万计的师生从中受益。

  目前,《陈翔四力法》世界书法速成教育学会紧密结合国家教育部、文化部“书法普及教育”的相关重点工作,继续根据国内外各地大、中、小学校和一些社区文化中心,通过“全球2000万元书法速成师资培训专项基金”资助计划,向一批符合资助条件的大中小学校和基层文化站提供专门的“书法速成师资培训”基金支持,为这些急需书法教师的学校和文化站快速培养出一批书法速成的专业教学师资队伍。

  据了解,在过去的十多年里,由《陈翔四力法》世界书法速成教育学会及旗下的助学基金会,已先后为云南、陕西、山西、内蒙古等多个地方教委院校、社区文化中心捐助了数百万元的“书法速成”师资培训专项基金,并进行“书法速成”的长期教学试点工作,为贫困地区培养了一批有“书法速成”教学能力的专业教师队伍。

  如今,该项“书法速成”的长期师资培训和教学试点工作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教学成果。多年来,已有诸多学员通过学习了短短3-30小时的“毛笔、硬笔零基础书法速成”,先后在中外各级书法大赛中取得佳绩,受到书法界、教育界、文化艺术界权威专家学者的高度肯定与好评!

  在书写教育方面,相对于通过电脑打字,手写文字的诸多优点有必要传给后代;从书法教育的层面出发,作为中国独特文化的崇高艺术性,更要传给后代。尽管基础书法教育课程的实施一直存在很多困难和问题,但随着人类对民族精神的不断重视与张扬,对人文学科的不断崇尚和发展,对书法文化艺术规律及其特征的不断提示与阐发,书法教育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学科地位的确立是完全可能的。

[attach]18095[/attach]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1-11-30 01:09
标题: 为中小学“书法课”清障
为中小学“书法课”清障
作者:雷泓霈    2011-08-29
  来源 : 千龙网


  近日多家媒体报道,中小学生汉字书写能力越来越差,针对这一情况,26日教育部下发《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要求在中小学校语文、美术、艺术等课程中设置书法课程,其中三至六年级的语文课程中,每周安排一课时的书法课,争取在今年秋季正式开课。

  让“书法课”落地,很好,就像音乐课、美术课和体育课经常被边缘化一样,我担心,书法课也会成为笼子的耳朵配搭。因此,应该为书法课清障。

  清除功名利禄的障碍。因为书写能力下降了,我们才想起来“书法课”,其实,书法传达的不仅是一种审美,更是一种悠远的文化血脉,比如楷书,工整端庄,中规中矩;隶属圆润柔滑;行书,流畅潇洒;草书狂放不羁。还有小篆的古色古香,一个民族的风骨精神、悠悠文明,尽在其中,经常写书法,培养孩子对传统文化的敬仰感、膜拜感,让孩子性情娴雅、举止有度,透射出浓郁的翰墨香和书卷气。让孩子“静”下来,神清气定、性格淡定、有主见、不浮躁、不狂妄等,得到浑然通透的文化震撼和心灵净化。落实“书法课”,更要在这些方面下功夫,而不仅仅是写写字,少一些功名投机心态。

  对书法课漫不经心的懈怠感应及时改善。书法课在很多家长、老师和学生心目中,地位非常低。因为不能带来“名校通知书”,不能提高分数。所以,落实过程中肯定会像体育课一样,常被挤占。教育行政部门和一线教师,应提升对书法课的毋庸置疑的敬畏感和敬仰感,就像崇拜崇传统文化一样,崇拜书法,放到心灵的最高处,多一些远景发展意识,不让懈怠意识,打搅书法课。

  教师的三板书写能力也应提高。仅仅指望一节课提升书法文化,是不够的,每一堂课,老师的板书,都应是一种美的熏染。好的板书就是艺术品,让学生终生难忘。可现在,很多年轻教师的书写能力却不敢恭维,随着电子备课、多媒体教学、班级群、班级博客增多,老师写板书成了一种奢侈,有些老师的字甚至很难看,给学生造成了巨大的误导,所以近日济南市历下区让老师们重新走进课堂,学写汉字,受到了媒体的赞赏。老师们也应该多练练书法,给孩子们更多“享受般的板书”,提高孩子的书法鉴赏和书写能力。

  书法教师师资不足的障碍。目前,已经开设书法课的学校,大多是其他字写得好的老师来兼任,或者外聘老师,缺乏专业化的书法教师,成本高,这也是学校对书法课不重视的主因。因此,还应在师范院校中开设书法课,让更多未来的教师具备较高的书法造诣;或者在教师准入门槛中,将“书法专业”纳入教师资格考试的构成,培养一批专业化、水平高的书法教师,为书法教育不断加力。




[attach]18094[/attach]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1-11-30 02:31
[attach]18097[/attach]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1-11-30 04:18
“键盘失写症”让现代人“提笔忘字”
2011年10月14日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网石家庄10月14日电(记者任丽颖、朱峰)电脑在生活中的普及,大大提高了人们的办事效率。但同时,对“键盘”的过度依赖让不少人出现了提笔忘字、离开电脑就思维短路、字迹越来越差等现象。“无纸化”时代,“手写”真的要渐行渐远了吗?

  “代笔工具”让人“提笔忘字”
  “走头无路”“健状”“天个一方”……这些是石家庄市民张媛列出的自己曾经写错的词句。
  “我也是最近才开始注意收集自己写的错别字,以前并没有这个意识。今年一月份,家中停电无法使用电脑,我着急写点儿东西,就只能先用笔在草纸上写下来。结果刚开了个头,就发现自己处处受阻,有的字想不起来怎么写,有的字只能想起个大概。”张媛说。
  短短300字,用手机键盘查字9次,在这种写字“断断续续”的情况下,张媛决定以后开始收集自己忘记写、写错的字。
  在现实生活中,更多的人并不会像小张这样有意地收集自己曾经写错的字,或者即使写错了,也并不会在意。因为“手写时代”已经过去,万能的键盘使得大部分人只需要会汉语拼音,就能完成汉字的写作。
  只是,这种便捷方式用多了会造成人们对汉字的具体写法越来越模糊。有人做出了“症状分析”:由于在电脑和手机上敲字,缺少笔迹的书写感和印痕感,对大脑的语言中枢产生不了刺激作用,从而造成了大脑皮层的暂时性失忆。
  记者采访中发现,除了“提笔忘字”,有些人还出现了新的“症状”:用笔难以表达自己的观点、手写字越来越差甚至惧怕手写。
  河北师范大学大三学生刘红燕平时爱写文章、写诗,但据她讲,自己的创作大部分都是在电脑上完成的。“有时候离开键盘,用手写,总是感觉思维有些短路。可能是笔头跟不上快速的思维,想到很多东西,记录却不及时,还要想字怎么写,经常越写思维越混乱。”刘红燕说。
“写一手好字”还是“打一手好字”?

  上个世纪90年代,“硬笔书法热”曾经在全国风靡一时,庞中华的字帖正版发行量超过了一亿册。如今十几年过去,对于“练字”的热情,恐怕只局限于专业的书法爱好者了。
  “会写都不错了,更不要说写得好。电脑、手机这些先进的工具使得每个人的字都不体现在纸上了,谁的字写得好坏,别人也不知道。”26岁的石家庄白领田慧说。
  有着20多年教学经验的石家庄第27中学语文老师康艳梅告诉记者,她发现近些年的学生都不如过去的同龄人注重字体的整洁规范了。“不少孩子认为以后手写字的机会并不多,只要会写就行了,不必在意是否写得漂亮。”康艳梅说。
  河北正定北楼乡小学教师徐晓倩表示:由于家长的不重视,目前不少小学生汉字书写能力很差,错别字连篇,或者字写得像一堆乱麻,“不少学生为了避免老师看出自己的字体差,往往以特别小的字来遮丑。”
  书法艺术一直是国人引以为傲的文化瑰宝之一,只是这门艺术也逐渐地出现了“老龄化”的趋势,练字、评字、品字这些汉字书写的乐趣对新一代的年轻人来说越来越陌生。
  “字只要能写出来,能被人认得就行,不必在乎是否美观,更谈不上艺术。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来说,是一个遗憾。”河北师范大学书法艺术研究所所长寇学臣说。
  在2010年“河北省中小学生汉字书写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报告中,有一个问题是:你写的字在哪方面还需努力?比例最高的选项是“速度”,占3000份调查问卷的47%。问卷中列举的是常见但笔画、笔顺易错的汉字,被调查的学生中“万”字笔顺的正确率仅为39%。
“代笔”非“弃笔”,传统艺术应重新受到重视

  2011年5月,教育部、国家语委发布了2010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该报告指出,学生汉语能力下降,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学生汉字书写能力也在退化。
  寇学臣说:“‘代笔’并不等于‘弃笔’,‘提笔忘字’虽然并不会严重影响我们的生活,但是对于个人素质来说,毕竟是一个下降。”
  2011年8月,教育部下达通知,将在中小学校通过有关课程及活动开展书法教育。通知要求,在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中,要按照课程标准要求开展书法教育,其中三至六年级的语文课程中,每周安排一课时的书法课。
  据石家庄神兴小学校长霍洁介绍,目前,学校已经在三年级开设书法课,聘请了专业的书法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目前家长和学生的反映都很好,老师在上课时除了教学生汉字的写法外,有时也向他们讲一些中国的传统文化及艺术欣赏,很多学生都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中国古文字学家、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赵平安表示,“提笔忘字”是新技术带来的必然影响。事后人们会通过查询字典、手机、电脑,复习字的写法,不足以影响汉字的传承。但现代人也必须重视自身书写能力下降这一事实。
  教育部大力推行“书法教育”也引发了部分成年人对“手写能力”的反思,不少网民都表示自己开始重视“提笔忘字”问题,逐渐有意识地尽量手写。
  “尽管大部分时候我们都能用键盘完成写作,但写字毕竟反映了一个人的素质,能流畅地写一手好字,对自身的信心也是提升。”田慧说。
  河北师范大学书法艺术研究所所长寇学臣说:“经常提‘保护中国传统文化’,普通人可能觉得离自己太远,其实只要每个人能尽量多地用笔练练字,偶尔给好友手写封书信,就是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继承了。”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1-12-2 15:39
http://xnjyw.5d6d.com/thread-34084-3-1.html
http://xnjyw.5d6d.com/thread-34084-3-1.html

全国小语会会报《语文报-书法版》责编梁朱杏先生对本次研讨会的建议。

[attach]18157[/attach]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1-12-3 21:20
书法教育与民族素质 2011年11月20日  作者:郭振有   来源:中国教育报
 
 古人书法
  今人写字
  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郭振有在题字(资料图片)
  在中国文化的历史长河中,书法艺术是一颗璀璨的明珠。文史版自今日起开辟“关注中小学教育·书法文化”栏目,与本系列策划中焦点版的“聚焦”和博艺版的“论道”呼应,以配合《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的贯彻落实。“书法文化”栏目刊发文化学者阐释书法的文化精神、审美价值、时代发展等内容的文章,以期帮助读者对书法、书法教育形成更深刻的认识。 ——编者
  ■郭振有
  方块汉字是中国人伟大的创造和发明,是先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文化的根,也是人类发展史上一个了不起的奇迹。它不仅传承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而且为中华民族的统一作出了历史性的巨大贡献。汉字体现了中国人特有的认知特点和思维方式,具有独特的教育功能。它是多维的,不是平面的;它形象、简洁,内涵极其丰富。
  书法是中国艺术的最高代表
  在世界上数千种文字中,汉字书法是一门独特的艺术。书法是关于汉字书写的一门学问,它要求写字符合传统形成的法度。书法材料虽然只是白纸黑墨,但正是这黑白二色象征着天地宇宙大色。又因为书法工具的毛笔是软的,其所表现的线条就能够显现出刚劲、流畅、迅捷、舒缓、雄壮、优雅、自然、洒脱等无穷的变化。
  汉字文化与书法是紧密相联的。正是书法,使汉字文化产生了极具魅力的神采和生机。欧阳中石先生说得好:“作字行文,文以载道。以书焕彩,赋以生机。”在中国文化的历史长河中,书法艺术成为特别璀璨的一颗明珠,被公认为中国艺术的最高代表。唐代张怀瓘在《文字论》中说:“文则数言乃成其意,书则一字已见其心。”书法可以表现人格、思想、感情。现代书法家沈尹默先生说:“世人公认,中国书法是最高艺术,就是因为它能显出惊人的奇迹。无色而具有图画之灿烂,无声而具有音乐之和谐,引人欣赏,心畅神怡。”美国学者福开森认为,中国一切艺术都是中国书法的延伸。如果没有书法艺术,我们的传统文化一定会失去很多颜色。
  汉字和汉字书法极简单又极复杂,不仅富含艺术美,包含了中国艺术的一切元素,而且蕴含着深刻的美学原理和哲学思想。熊秉明先生说:“中国文化的核心是哲学,书法是中国文化核心之核心。”汉字和书法讲求和而不同,违而不犯,计白当黑,刚柔相济,以少胜多,追求虚实、方圆、顺逆、正反、疏密、枯润、燥湿、分合、动静、收放、提按等的恰当结合。古人把好的书法比作悬针垂露、鸿飞兽骇、鸾舞蛇惊、绝岸颓峰、临危据槁,重如崩云,轻如蝉翼,导之则泉注,顿之则山安,似初月之出天涯,犹众星之列河汉等。
  中国人历来讲究书品人品统一。历史上流传下来的经典书法作品都是二者的完美结合。古代著名书法家们的爱国情操、民族气节、高尚品格、艺追超绝的事迹彪炳千秋。当然,秦桧、蔡京的字都挺好,但人品为人所不耻。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1-12-3 21:21
 书法艺术不仅为历代中国人所钟爱,在世界上也越来越受到重视。1998年在世界艺术之都巴黎举办的现代中国书法艺术大展上,法国前总统希拉克郑重写下一段话:在中国,书法乃艺中之艺,祖祖辈辈一直是一个民族的记忆。这种艺术表现形式在我们画与书极少融合的西方文化中,尚鲜为人知。它既使人惊诧,也使人着迷。印度前总理尼赫鲁曾对他女儿说:“世界上有一个伟大的国家,她的每一个字,都是一首优美的诗,一幅美丽的画,你要好好学习。我说的这个国家就是中国。”  书法艺术是中国人的精神寄托。有学者说,人生应当有三种境界:底层是生活或吃饭境界,中间是艺术境界,最上层是天地境界。艺术包括写字作画等,有人性修复功能,可以使人摆脱一些物欲的侵扰,精神有追求,生活诗意化。人吃饱饭了,应该更多地追求艺术境界,使人性得以恢复和升华。如果艺术境界消失了,会导致最高一层天地境界消失,出现人性和人心生态平衡危机。
  有人认为,鸦片战争100多年来,中国基本上完成了“西化”,中国自己的传统包括书法、中医、戏剧、武术等,研习者越来越少。他的结论是,这“只能说明我们祖宗的东西大都是落后的”。这是多么浅薄而且可怜的崇洋媚外、数典忘祖的表现。
  不过我们也不能不注意到,当国家逐渐富裕起来的时候,一些国人的文化素养正在出现危机,精神感官已麻木不仁。在许多地方都可以看到,大街小巷的网吧座无虚席,不少青少年沉溺于网络如痴如醉,麻将桌旁的搓麻声此起彼伏通宵达旦,而传统文化知识之少和感情之薄让人可怜。很多人对历史悠久的书法文化的欣赏兴趣逐渐淡漠,鉴赏水平日趋低下。
  当然,今天有些人也在玩书法,却偏离了传统,渗透了功利气息。古人把书法看成是具有本体意义的生命存在,强调文化和书法并行不悖,强调书法是人性修为的根基,所以书法精到、典雅。今人却尚俗,只重视玩弄技法。许多书法作品充斥着浮躁之风,商业味太浓,俗气太浓,书卷气太少,注重装饰性,缺乏内涵,少见雅致。社会评价重官品,不重书品。有的“任笔为体,聚墨成型”,还狂傲自大,认为自己高于古人。
  有学者提出一个见解:衡量一个国家的强盛程度,有三种资本:文化与灵魂,金融与经济,科技与知识。第一资本是第二、第三资本发展的基础和发展的动力。一个国家第二、第三资本不强大,一打就垮。如果第一资本不强大,则不打就垮。建设文化强国,必须建立在自身文化传统的基础上。
  对待书法的态度就是对待母语的态度,直接关系到对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苏联吉尔吉斯民族作家钦吉斯·艾特玛托夫说:“民族的不朽就表现在它的语言上……一个民族的语言是奇迹,是广义的财富。”“母语的神奇魔力是不可解释的!只有从童年起就掌握和理解母语,才能使心灵装满由人民的经验而诞生的诗篇,才能使人的自豪感永不衰竭,并从先辈语言的丰富多彩的含义和节奏中,得到美的享受。”漠视写字和书法教育,也是漠视母语的一种表现。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1-12-3 21:21
中小学生出现汉字书写危机  一位俄国诗人写过这样的诗句:“在俄国,俄国失去了俄国。”
  这句诗,值得我们警觉。因为我们的教育,我们的社会风气,过分地重视学习西方,轻视继承中国自己的传统;重理工,轻人文;重功利,轻素养。书法教育长期被忽视,是其表现之一。
  中国传统教育十分重视写字和书法。这是中国教育的优秀传统和显著特色。与音乐、美术等美育内容相比,写字和书法教育更具有基础性、实用性、普遍性、迁延性,更不可缺少;书法所用工具、材料更便宜,也更容易普及。新中国建立初期,中小学普遍开设写字课,后来成为一种随意状态,大多数学校取消了写字课,即使在极少数开设写字课的学校里,写字教学也处在低效状态。
  在2003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一批著名学者大声呼吁:书法课不可少。自小学时代学点书法,便是从美育这个领域里培养人的良好素质的开始。学书法不仅是一种技能,而且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刻苦的习惯,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操,由学习书法还可以了解中国文字、历史、古典诗词……在美育课程中,书法具有音乐、美术不可替代的作用,取消了书法课也就是取消了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3年前,在中国教育学会和中国书法家协会联合举办的中小学生书法节新闻发布会上,我脱口说,现在很多学生写的字“惨不忍睹”。
  据中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调查,现在中小学生,乃至大学生、研究生,汉字书写情况愈来愈差,书写出现了危机,社会各方面普遍不满意。报载,2009年某大学分校对2100名大一新生进行了首次汉字书写测试,320余名学生不及格。测评负责人形容一些学生的字迹是,“七拐弯、八拧劲,弯弯曲曲,好似蚯蚓找妈妈”。
  书法教育危机还表现在,许多学生对写字好坏满不在乎。“提笔忘字”现象也日益严重,一项网上调查显示:“好多字不知道怎么写”的人数占45.2%。
  中小学生出现汉字书写危机,是因为今天的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中小学生学习内容大大拓宽,学习负担越来越重。重外语轻母语,鼠标代替用笔,书法教育被置于可有可无的地位。有的教师甚至半开玩笑地说:“强调让学生写好字,是不是在逆历史潮流而动?”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1-12-3 21:22
 书法教育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不可缺少的内容  书法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内容,中小学必须切实重视写字和书法教育,为每一个中小学生打下书法基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要端正书法教育的思想。书法教育首先是德育,是爱国主义教育、民族精神教育、人品人格教育。练字就是练人,学写字就是学做人。教育学生从小写好中国字,长大做好中国人。书法教育要体现新课改理念,即同时注重知识技能、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熏陶。
  书法学习中有丰富的教育元素,关系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可以产生育德、启智、健体、审美的综合效应。学习书法可以培养人的观察、发现、欣赏、鉴别、动手、兼顾、应变、创新等能力,可以锻炼人的意志品质,使人在浮躁的社会环境中安静下来。清代朱和羹在《临池心解》中说:“书学不过一技耳,然立品是第一关头。品高者,一点一画,自有清刚雅正之气;品下者,虽激昂顿挫,俨然可观,而纵横刚暴未免流露楮外。”一幅好的书法作品,不光表现着书写艺术,其内容、形式,以及所用物质材料和环境要求等,与文、史、地、数、理、化、生等各科都有关系。总之,写字教育是素质教育不应缺少的组成部分。
  中小学书法教育目标主要是普及,不是培养书法家,而是让中国的中小学生人人能写一笔好字,并且终生对汉字汉语和书法具有浓厚的兴趣。在此基础上可能涌现出一批书法艺术家。  
  加强书法教育必须解决好教师问题。现在大多数学校没有书法课教师编制,也没有书法教师专业职务。书法纳入课程,需要研究书法教师的编制和职称问题。当前急需的是通过科学的培训,培养提高专兼职书法教师的书法素养和教学能力。要在校内校外组织各种书法展示活动,邀请家长和社会人士参加,激发学生的书法兴趣,同时扩大社会影响。每个孩子都应该给家里或别人写春联。组织学生参与社区书法展示,影响和带动社会的书法学习和社区文化活动。
  要加强书法教育指导,提高教育效益。当前书法教学普遍存在低效甚至无效状况,存在着较多“盲区”或“误区”。许多学校创造了灵活多样的书法教育经验,要互相学习借鉴。对学生写字要进行正确的有效指导,教学评估标准要力求符合孩子的实际。
  中小学生的书法教材要适合中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简便适用而不要繁琐,故弄玄虚。硬笔主要讲究实用性,毛笔要尽量讲求艺术性。现在各种组织和个人纷纷编写书法教材,未经审定即推向市场,不少教材远离课程标准,不适合中小学生使用,有的错误很多,要做好对书法教材的审订工作。师范院校要开设书法教育的课程。把书法教育列入教育督导内容,这是开展好书法教育的重要保障。
  书法教育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不可缺少的基础内容。现在大家越来越认识到,科学技术非常重要,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同样非常重要,书法教育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相信在《教育部关于开展中小学书法教育的意见》的影响下,中小学书法教育一定会出现新的局面,为提高中华民族的基础素质作出更大贡献。
  《中国教育报》2011年11月20日第3版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1-12-3 21:24
练字的关键要方法正确 2011年10月26日  作者:秦永龙 口述 张树伟 整理 
  ■秦永龙 口述 张树伟 整理
  
  
  我大学毕业留校后直接走上讲台,教大学语文。当时课本都没有,只能临时选一些文章,今天讲《荷塘月色》,明天讲《陈平世家》。刚刚熟练了,1979年,学校安排我教古代汉语,内容又是全新的。1982年,我好不容易得到一个到中山大学进修学习古文字的机会,回到学校后我上古汉语课,还教甲骨文、金文等,又是全新的,这些年就是这么过来的。但是在这种高压下,自己拼命学习,虽然不够系统,终归教古文字时甲骨文怎么写,金文怎么写,小篆怎么写,一点一滴都积累起来了。当零散的知识积淀到一定程度,就形成独立的思考,因而在文字学领域就有自己的心得了。
  至于书法,我练字的绝对时间很少,但是我想,关键还是在于练字的方法要正确。
  我是1974年跟随启功先生学习的,1982年开始教书法课,后来随先生一起编书法教材。由于房间小,时间紧,每天只能利用上厕所的十几分钟练字。尽管时间短,可一年下来就不得了,一天练一个字,一年就有三百多个字,有了三百多个字的基础就可以举一反三,这些方法得益于启功先生。
  有人问我:“秦先生,您跟启功先生学习书法,启功先生教了您什么诀窍?”
  其实,启先生哪有什么诀窍啊,启先生常说,学习书法就是认真临习古帖,在正确的轨道上不断重复,方法对头,重复一遍就会巩固一遍,基本原理就是这么简单。
  练习书法是个很简单的事情,又是很不简单的事情。为什么有的人写字总是不好看,那是因为笔画的长短、粗细、搭接位置等不对,比方说写“十”字,横画太平了不好,太斜了也不好,必须要向右上方稍微倾斜一点,竖画与横画搭接的位置太靠左不好,太靠右不好,正中也不好,必须稍微靠右一下。而且竖画不能过长,整个字形必须稍微扁一点才好,就这么简单。“人”字的撇和捺的倾斜度要多么大,搭接的位置大约在什么地方,搭接后的夹角角度是多少,也必须有个正确的许可范围,在这个范围内,你怎么写都好看,超出许可的范围,怎么写都不好看,基本的原理就是这样。
  所以,要写好字,必须选择优秀的范本和范本中较好的字例,仔细观察,探求其中的奥秘,有时候分析不好,就会因为差之毫厘而失之千里。比如,你在王羲之的范本中找到“成”字,如果要末笔的“丶”要取什么形态,放在什么地方合适,与前面所有笔画的位置关系、呼应关系是怎样的。这就必须要看“成”字所有笔画是怎么写的,“成”字又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中的,在这个环境中可能写成一种形态,在另一种环境又可能写成另一种形态,学习书法就要锻炼这种能力。
  (秦永龙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教育委员、北京书法家协会艺术顾问。书法师承启功先生,所书写的“方正启体”行楷字模已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和应用,以启功先生书斋为名设立“坚净奖学金”)
  
  《中国教育报》2011年10月25日第12版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1-12-4 08:35
日照市首届中小学生书法节启动 属全省首次
发布时间:2011年10月18日
来源:人民网

http://xnjyw.5d6d.com/viewthread.php?tid=41163&extra=&page=1
http://xnjyw.5d6d.com/viewthread.php?tid=41163&extra=&page=1




日照10月18日电 近日,日照市首届中小学生书法节正式启动,将于12月中旬开幕。
  本届书法节在山东省尚属首次。活动包括日照市中小学生书法作品展、日照市教师书法作品展和日照市中小学生书法教育研讨会,日照市在校中小学生和日照市各级各类学校教师、书法教育工作者均可参加。
  据书法节组委会办公室纪丙强介绍,本次活动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按照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要求,结合省、市组织开展的“建设幸福中国”第十九届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旨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中小学生汉字书写能力,推进日照市书法教育工作,打造书法文化教育品牌,促进全市青少年全面发展。
  为推动书法节的顺利进行,方便社会各界及时对本次活动提出意见或建议,组委会特开通了官方博客(http://blog.sina.com.cn/rzshufajie)。
  本次活动由中共日照市委宣传部、日照市教育局、日照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日照市书法家协会主办,由日照书法学校承办。(周建海)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1-12-4 08:45
网络时代转变书法传承与创新思维的策略研究



张丰
金山区第一实验小学
                                         

【摘要】在书法界,传承与创新是一个永不褪色的时尚话题,传承是创新的前提,创新是传承的内在动力和外在表现。传承从本质上说本身就是一定意义上的创新,而创新则是对传统选择性的继承,没有无渊源的创新,也不存在无一点创新的传承。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书法面临高度的挑战的同时也遇到了空前的好机遇,如何充分认识并努力实践书法的传承与创新是摆在每一个有责任感的书法人面前的严峻课题。本文就网络时代书法传承与创新的策略做了初步的探索,认为只有在思想上转变了观念,提高了对书法传承与创新的认识,才能真正做到与时俱进。抛砖引玉,疏漏浅薄之处,敬请专家指正。
【关键词】 书法 网络 传承创新 思维 转变

               
一、背景
(一)挑战
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张海先生指出:“书法的发展在当前有一些困难,比如电脑的普及,办公无纸化,人们用毛笔写字的机会少了。”【1】“书法确实存在隐忧。首先,由于书法实用功能逐渐弱化,写毛笔字不再是人们的必备技能,以致一些人对书法比较生疏,这使得书法的技法传承遇到了很大的挑战。其次,由于文化语境的转换,传统文化的传承也面临严峻挑战,书法界的一些人传统文化功底较为薄弱,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书法艺术水平的提高和当代书法大家的出现。再次,书法教育的普及如何与现行教育体制相协调,也还有许多问题要解决。”【2】不难看出,网络时代的到来,传统书法的生存环境和空间越来越小,书法正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二)机遇
随着网络技术的应用与普及,一方面使得书法在交流的空间上得到了空前的延伸,所有的书家开始拥有一个更加便捷和宽泛的虚拟的交流平台。每个人都可以在网络上畅谈自己学习书法的独到感受,他们追求的是真实感情的宣泄,对自己意识到的真理的拥护和对世俗、虚假观念的无情抛弃。这种环境下没有权威,只有真实的感受。对权威照样可以“灌水”,而离开这个平台似乎是不可能的事情。这里绝对抛弃等级的观念,而这对于真正书法艺术的发展来说无疑是大有益处的。这里讲究观念层面的平等。另一方面网络的便捷也使得书法的全球化成为现实,书法实现了在更广泛空间上的生命延续。古德柏先生就指出“论及中国书法的前途,倘若以现状为指标,中国书法将会成为一项跨国界、去区域化、超越政治边界的文化实践。”【3】
(三)概述
包中庆先生早在上世纪80年代,当网络还处于起步阶段时就充分认识到了这个问题的重要性,他认为“书法创新、思维领先”【4】。其实,不仅如此,书法的传承和创新在网络时代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书法家只有只有在思想上转变了观念,提高了对书法传承与创新的认识,才能真正做到与时俱进。
我们无法抛弃传统而追寻创新,古往今来的书家莫不如此,“王羲之历代推崇,不仅以其书艺,更以其引领百代风尚的见识,以其不拘成法的创新成就和创新精神。但是,有一个前提——对古法虔诚的学习继承!”【5】因此对于传统的继承理应是每一个有责任感的书法家应该尊重的问题。我们首先得客观地认识传统,认识书法的渊源和流变,这是最基本的前提。书法史留给我们的是大量宝贵的财富,可以说能流传至今的必定是经过历史筛选的精品,每一件本身也是传承和创新有机结合的产物,是值得我们去好好学习和研究的。当然,由于个体认知和审美的差异,以及外在环境及时风的影响,必定使得我们对传统的认识很难达到最客观的程度,使我们在继承什么以及该怎样继承等方面产生困惑,这是难免的。我认为,于传统的认识,我们首先尽量不能有太多的主观色彩,尽可能全面地去对待每一件书法作品,尽大限度地广泛接触传统的东西,可以说,见的东西越多,眼界越高,自己的认识也就越趋客观。能够客观地认识传统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在如何传承这条没有捷径的夜路。
同样,我们也无法做到完全意义上的传承而没有任何的创新,因为我们的问题关键不在于此。我一直认为,传承由于个体的差异本身就是一个客观事实上的创新了,它或多或少地带有主观的色彩。记得有位书法家说过类似这样的一句话,我觉得颇有道理:书法的创新就是最大限度上地继承传统。对传统继承的深度决定了个体创新的高度。传承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创新。但是并非所有的创新都是有生命力的,只有有生命力的创新才是真正经得起大浪淘沙。创新应该有机融合书法家个体的情感和审美追求才能使创新的东西真正富有生机并焕发出活力,这样的创新才能打动自己,打动别人,打动历史。我们应该把这作为自己的追求,这是一种责任感。
二、传承思维转变策略
(一)取法
陈振镰教授认为“传统”不等同于“古典”。【6】。我们应该正确地认识传统,取法上视野要放宽。关于取法,书法界有这么一个约定俗成的说法:“取法乎上,得乎中也;取法乎中,得乎下也。”(语出《易经》)大抵告戒学书者眼界一定要高,所学必定要经典,否则虽费时日之多,而未必见其效。一般来说,“取法”的问题界定是很主观化的,比如这个“法”是谁定的?在不同的审美标准下,在不同的流派中,大家各执几见。谈取法,自己的观点和别人的观点未必相同,因为人与人之间是有差别的,你达到了某种境界别人没有达到,你们的认识肯定是不同的,关于取法的问题相信高低自由定论,反过来也是一样。关于经典,我有这么一种看法:经典与时代无关。比如写字,有好多人有这样一种误区:年老的一定比年轻的字好,古代的一定比现代的好,清不如明,明不如宋元,宋元不如隋唐,依次类推至书法的颠峰时代,这样的想法是相当偏颇的。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经典的东西流传下来,经典的东西无所谓贵贱高低,能成为经典的必定都是很高的,不是经典的一定不会被流传下来,时间能检验一切。所以取法不能太局限。张旭光先生就提出取法应该多元化,他认为“我们首先抓源头,提倡临帖取法的多样化。我们的书法资源浩如烟海,风格、流派,异彩纷呈,包括近年出土发现的竹简、墓砖、残纸、写经等,都是我们的重要资源,对于有吸收和提炼能力的书家,都可以学习、开发和利用。”【7】我们现在能看到的古代墨迹都是经典的,我们之所以在取法上会有所迷乱,是因为我们误以为古代留下来的东西太多了,实际是太少了。毕竟几千年了呀,有多少人,每个人一生又得写多少字?我们现在能看到的李白的书法竟只有一件,那可真是国宝啊。但是我们不一定要以此为法,不是因为它不高,而是因为它太少,除非你是天才,否则你不会仅从此一小件上能琢磨出什么名堂来。大书法家董其昌是明末松江人,可是他的水平却远远超过了他之前的许多知名的不知名的书法家,他的作品在书法史上算是目前为止流传下来挺多的了,但是这些也都是经典。现代流行一个“新经典”的说法,我觉得比较好。因为这个词比较切合时代的特点。无论是新经典还是老经典他们都是经典的不俗的大众认可精英崇拜的,新经典能够成为经典也是少数成功的范例。我们应该瞄准新经典,不要忘记老经典。
(二)临帖
临帖是继承传统的不二法门,而且要毕生不辍。金鉴才先生讲得好“帖是书法家终生的必修课。一个人一旦有了一点名声,或者自认为形成了风格以后就不临帖了,那就说明他开始游离于书法家园之外,他的书法之路已走到了尽头,迎接他的将是停滞甚至倒退。”【8】学书者常常会为临帖的事情而烦恼,比如临一本帖,最大的问题就是临不像。其实主要原因是自己对原帖的理解不深刻,就盲目地下手,为时过早了。读帖很重要,临帖像的程度,往往取决于书者对原帖的理解深度,看一眼就临,也许能大概得其形,但于细节精彩传神处,就相差甚远了。聪明的人看字的时间多于写字的时间。写字是必不可缺的一个环节,理解得再深刻,手上功夫不够,心有余而力不足也是功亏一篑。但是对于当代的书家来说,尤其是一些经过专业训练的人来说,他们缺的并不是手上的功夫,而是眼睛的深度,对帖本身挖得怎么样。一个经典的法帖,是常看常新的,自有它的魅力所在,不会因为读了十遍八遍,一年两年而失去了他的价值的。当你带有不同的心境带有不同的思想,带有不同的状态去读它时,它又变得魅力十足了。所以帖不厌万遍读。读的过程就是临的过程,那是眼和心的临摹,真正到位的临摹是眼、手、心的合一。步调、节奏的和谐,很少有人做到,因为我们往往太注重手的临摹了。还有的人在临帖前为实临和意临犯愁,其实这也是不必要的,因为从客观上讲,并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实临。既然是临,主观意义上说都是实临的,因为大家都想把帖临得像,但客观上来说又是不可能做到的。临作或多或少总会带有作者的主观色彩在里面。当然这种主观的色彩因临者个体的差别而有高下之分,或同一个体对帖的把握程度的差异而有高下之分,亦或同一个体在不同的状态下、在不同阶段而有所不同。这样一来就不会对一些现象感到诧异了。比如同一个书家,不一定每个帖都临得好,因为他对帖的关注程度不同,而他手上的功夫却是客观存在的。在不同时期,他对同一帖的把握程度也是不同的,因为他的审美取向或有所改变,手上功夫也会有所变化。不同书家意临一贴,高下自有所知,谁更到位,大家一目了然。
三、创新思维转变策略
(一)意识
简单地说,创作有为他人创作的和为自己创作的两种。当然,这种届定有一定的主观性,但大致若此。之所以这么说,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拿手卷来说,古代人写手卷,不是为了展览,多是自己把玩品赏,或有邀三五知己共品,也总算是为自己创作,涂涂改改的痕迹书家也多不在乎,反正错个字,漏个字也无所谓,没有别人来挑剔,古人的这种创作意识是随意的,不意把它写成精品,却往往出了不少精品,古代流传下来的不少好的经典之作似乎都不外乎这样的情况。现代人写手卷,大部分算是为别人创作的,其中创作的意识性更强一些,或为展览,或为应酬,这是时代的一种进步,可是这种精品意识的背后究竟出了多少真正经得起历史考验的作品,还有待时间检验。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没有十全十美的作品,再怎样小心翼翼,不离法度,也总会有瑕疵,因为审美的标准是不一样的,我们在这里强调的是这种意识。
若是为别人写东西,就应该有一定的精品意识,尽大限度地减少作品所有可能被行家指摘的地方,否则是一种不负责任。当然,我们只强调的是一种意识性,是在自己能力范围内的积极性的意识形态。人的水平有高低,境界也有别,但对每个人来说都有自己相对意义上的精品出现,至于是否真的是精品,以达到自己或自己小范围内的最高理解程度为限,它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和统一的模式。只要准备为别人写,为展览写东西,首先就应该有这种意识,其次将这种对每个人来说还是潜意识的东西强化,上升为真正能把握的意识形态。不是仅有潜意识就可以了,这是两码事情,应该将潜意识强化,因为有的时候潜意识并不能多大程度上影响到创作,只有当潜意识上升为可把握的意识形态的时候,它才会真正影响到创作。
若是为自己写东西,可能现代人很少有这样的闲情逸致,可不管怎么说,它的确是一种轻松得多的方式,其实我本人提倡多写一些这样的作品,首先比较放松,可以写平时不“敢”写的东西,任意涂抹,当然,对于书家来说,再怎样任意涂抹,也比小孩子的涂鸦要高明一些,毕竟认识的差距还是有的,整体性和作品性和创作意识是小孩子不可比的,至于线条的质感,气息,那纯属个人天分,无法控制的。相对来说,为自己写相对更容易出创造性的东西,我所理解的创造,当然不能完全游离于传统之外,也不可能完全游离于传统之外,但是得随意,所谓书画写心,心境不是一成不变的,为自己写,往往写出的东西就能忠实地体现心迹的变化,当心境影响到作品的形式极其一切构成的时候,其实创造性的因素已经蕴涵在其中了。
(二)状态
不同的书家会有不同的创作状态,同一书家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会产生不同的状态,状态会影响到作品的质量。薛元明先生将书法家的创作状态分成三种“一是理智型,书人始终保持着冷静而理智的心态,在创作前严格理智地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在具体创作中冷静地把握每一个相关创作细节;二是情感型,书人围绕创作目的,始终保持着高昂的创作**,不愿意做周密而细致的计划安排,不拘泥于细节,创作不受成规戒律束缚,一气呵成,更大程度地发挥自己的创造性;三是无意识型,处在这一行为状态中的书人,似乎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也预料不到将会出现怎样的情况,一切只是在自然状态中发生,创作结束之后,面对作品才恍然大悟,作者深层次心理活动在纸上一览无余。”【9】
状态很复杂,它融合了各种因素。首先是可感知有确定性的一面,比如技术性的因素等。不同的书家在某一特定时期对书法技巧的掌握程度是有差别的,比如同样写王字,书家的水平总会有高低之分,无论是什么因素造成的,总之会有这样的客观存在。我们临帖,无非就是想提高自己的手上工夫,同时锻炼自己的眼力,这种差距是显而易见的。如不努力,哪怕过了许多年,仍会有部分书家的手上工夫还停留在以前的状态,套用俗语,叫吃老本,说白了,就是没进步,即使这种状态是一种好的状态。另外,在思想观念上书家也会存在诸多差异,这种差异并不存在很客观很明显的高低差别,但仍有活与死之分。观念是会直接影响到创作的,这一点不容否认,但观念的形成并非短期促就的,它是长期积累的结果,当然理想的观念应该是没有止境的,没有一个固定标准的,因为时代在发展,书法也同样在进步,各种思潮,各种流派每天都会产生,即使是不系统的,也会有很多新鲜而有价值的,如不及时汲取适合自己的一些及时补充,自己的观念必定是一潭死水。
其次是不可感知的不确定性的一面,比如情绪和环境等因素。一方面自身的情绪是很难预料到的,人有七情六欲,一般讲,不同的情绪状态下会产生出不同的作品来。这与技术性的因素无关。写兰亭时的王羲之,写祭侄稿的颜真卿,写黄州寒食帖的苏东坡,情绪各不相同,或惬意,或悲痛,或忧伤,作品也都忠实地反映了他们当时的心理状态。当然,这是有前提的,若非他们没有高超的书法技巧,若非他们没有强烈的书写愿望,即使再惬意,再悲痛,再忧伤,也是无论如何也弄不出天下第一、第二、第三行书来的。因此,书家的创作应该具有常态性,多把握住自己常变的情绪状态,将自己的技术状态以主动的方式表现出来,这是出好作品的前提。
另一方便外在的环境也会影响到书法的创作,不少书家言不在状态往往制环境,最主要的是小环境,无论是寒来暑往风霜雨雪的自然环境,还是家庭单位柴米油盐的生活环境,都无不给书家的创作带来一定影响。无论是顺还是不顺,在不同的环境下表现出来的作品必然也是不同的。书法,只有作品是永远的,好的作品是书家得以立身的基本,没有好的作品,一切基础都是虚幻的。当然,好的书家并非作品件件都好,好作品的出现是受状态制约的,状态没有好坏之分,不同的状态会产生不同的作品。只有在恰当的状态下才会产生有价值的东西来,这看似很偶然性的背后其实蕴涵着必然性,那就是这样恰当的状态并非人人都可以把握的,也并非所有这样恰当的状态都会被人把握的,必须是具备一定条件的人有积极的意愿去捕捉这种状态。
(三)外功
字外的工夫很重要,技巧性的东西只要路字正,方法对,对于特定的技巧加以一定的时间就可指日可待的,因为它是有规律可循的,是可捉摸的,比较形象化的,而且有比较明显的外显性的体现。而书法的境界绝对不仅仅指的技法,技法的高低和境界的高低不成正比.虽然它对境界的形成会产生关键性的影响。书法的境界应该是了解书法,不了解书法谈不上境界。只熟悉技法也不能全面地了解书法。事实上有好多书法家,他们有很高的境界,或许他们的技法并非最高明,也非佼佼者,但他们对书法的了解程度却是常人莫及的。有些人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经历去锤炼技法,技巧相当成熟也未必成名成家,未必得到世人甚至历史的认可,因为他们深层次的书法认识还没了解到。深层次的书法绝不仅仅是书法。我认为书法就是生活的缩影,书法的灵魂在于生活,它既来源于生活依赖生活,有高于生活。生活是一切活动的基础,也是一切活动的源泉。书法是生活中的文化载体之一,北京大学王岳川教授认为“书法和文化紧密相关。书法具有精神‘内在性’,它和人的内在的情感相关。人的情感很多,七情六欲等之类。书法犹如人的宗教情绪、哲学情绪、形而上学情感,是人的一种正面的情感、向上升华的情感、向上提升的情感,还有人和人之间和谐相处的情感。”【10】书法用以表达生活中的文化,既有历史传承的传统,也有时代发展的新鲜血液,只有和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书法才有生命力。书法不是游离于生活之外的实验,更非涂鸦的偶然效果,书法是不可亵渎的,没有生活内涵的作品谈不上书法,没有高品位生活素养的书法家也是难以达到很高境界的。生活的素养一方面源自自身的经验,应该关注生活,发现生活中的乐趣,去有意识地品位生活,比较生活,当自己的生活有滋味了,哪怕是磨难都可以成就真正的书法家,经得起考验的书法作品都是活生生的生活,这种体验往往是不可复制的,即使书法家本人也难以再找到一模一样的生活的感觉,这种感觉融合了独到的书法技巧,形成了伟大的历史性作品。书法不是一个独立的范畴,它应该融入生活。生活素养的另一方面源自外界的获得,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使得每个人的生活不尽相同,文化层次也良莠不齐,当然能够接触书法的本身就有相当的文化修养的。文化使生活变得更文明,也使书法的内涵更丰富,当书法承载的是生活更高的形式——文化的时候,书法也变得高级了,就像人披了件美丽的外衣,但是这种文化必须是内在的,就是说这样的外衣必须是自己的才能既好看又贴心。书法的创作不能仅仅局限于抄抄古诗词,文化也需要高层次的东西,这种高层次我认为是内化了的融合了书法作者自身生活经验感受的情感升华和自主创新,当这样的方式被表现于作品中时,作品将是震撼人心的,哪怕只是给人轻微的触动。
(四)超越
不少人都知道这样的道理:改变自己则是相当困难的。首先,一个人很难客观地认识自己,再者,即使能客观认识自己也很少有勇气去改变自己。能客观认识自己的人是了不起的,能改变自己的人是伟大的。当然,改变可能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方向,我这里所指的,是一种超越。每一个艺术家在一定时期都可能存在某种程度上的困惑,也许在别人看来是很清楚的,但自己往往认识不够全面,或者说是可能没有勇气去全面地认识自己。能够客观认识并坦然看待自己的艺术家是可敬的,因为这需要勇气,需要宽博的胸襟。有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来客观地认识自己,自身的反思顿悟,他人的旁敲侧击耳提面命,只要我们有这样的意愿,我们其实并不难最大程度上地客观地认识某一时期的自我。当然,并非客观地认识了自己就能够超越了自己,首先艺术家认识了自己之后有没有想要改变自己的想法,这当然是每一个想要追求艺术进步的艺术家们共同面临的问题。超越自己就是一种进步,是自己从一种境界提升到了另外一种境界。超越自我的人往往都会有脱胎换骨的感觉,从内到外的表现无不透露着他们超越提升之后的愉悦。历来的大家无不如此。多数人改变之后就走下坡路了,极少有人能超越,这种情况与层次的高低成正比,也就是说层次越高的人往往越难超越自己,这其中既有自身的主观因素及客观条件,也有外在的影响,相反,处于较低层面的艺术家往往具备较好的心态,这是他们容易超越自己的有利的主观因素,当然自身客观存在的技法能能力差异也会影响到超越的品质。当然,我认为,真正意义上的提升并非偏重于技法等可观的层面的,应该是思想的打通,因为只有当思想左右我们表现的工具时,艺术才成为真正的艺术,而工具左右我们的思想,无论如何也称不上是什么高级的艺术的。八大山人的一生是悲戚坎坷的,但并没有影响到他伟大的艺术成就,他在书画上的造诣是举世公认的。他的书法一生经历了多次超越,境界越来越高,是人书惧老的典型,可是在外在的表现上,人们却不难发现他表现的技法似乎越发稚拙了,可以说,仅从技法的层面来讲,八大早年已经达到了高峰,他博取众长,吸收了许多精华的东西,许多作品极近逼真。后来的八大更多的是以己意写百家,技法层面的东西对他来说已经不存在障碍而且也不是最重要的东西了,他所要追求的,只是如何找到更适合表现自己苦闷与失意的形式与载体而已。数十年,八大应该都是处于痛苦的摸索中,他自身的绝顶聪明的智慧使他每一个时期都能毫不费力地客观地认识自己。我们今天津津乐道的八大,更多的是后来的经历过数次超越的八大,圆融简洁干净悠远,无不印上了无奈逃避却又释然的境界,八大成功地找到了合适的载体使自己完满地超越了,后人永远地记住了他。我们在为八大喝彩的同时,也不免为自身的问题而苦恼。是的,也许我们缺失最多的是如八大早年那样对经典的执着追求和对技法的痴痴迷恋,我们为此必须得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经历,当然,这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网络的优势使得我们比古人有机会拥有更多的资源和优势,时日会使相当多的艺术家能在一定程度上达到自己满意的状态。这并不是影响我们超越自我的最大障碍,最大的拦路虎是我们的思想状态。如何找到适合适合自己的表现形式和方式往往最大限度上地取决于我们的思想状态。当我们自觉地放下包袱,真诚地关注他人,虔诚地对待生活的时候,我们其实就不知不觉地超越了自己。即便没有超越,那样的状态也足以令我们的艺术超脱了。
四、结语
古代流传下来的字帖经典不可计数,总有适合自己的。书法家都有自己独特强烈的风格,而且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背景下会有不同的优秀作品,我们很难从中看全所有的作品,了解所有的书家,这正如所有优秀的歌手和他们优秀的作品一样我们很难全窥,这是很正常的因为心虽有余而力未必足,即使是以书法为一生事业和追求的人也未必能如愿。怎样找到共鸣点,有两条路。一条非常普遍的,书法最初的选择往往经人指导走某条路的,学什么帖,该怎么学,大不相同。这有时代的因素。唱歌也最明显地带有时代的节奏,比如我们刚接触音乐的时候,我们学唱的印象深刻的都是有导向性的歌曲,这种歌曲都是有时代印记的。书法的选择也是如此,不同的时期,书法的最初选择不同,它也在变。比如,楷书字帖,已经不再是颜的天下了,随着书家队伍的壮大,水准的不断提升,书坛风向标的不断变动,楮等同样优秀的楷书渐渐被书坛认可,而且一种交叉行的书体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当我们自身没有能力去判断去选择的时候,我们所接受的往往是带有时代印象的,或许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变化会更加令我们不可捉摸。当我们有能力去选择的时候,我们所接触的往往与个体的水平以及其所受外界的影响密切相关了,但往往我们会迷茫,因为被动的接受固然有其局限性未必能合己愿,但主动的接触却往往找不到更合适的,当选择多了的时候,人才会迷路。脱离了师承等外界的左右即意味着自己将面对浩淼的书海,那既是一个天堂也是一个炼狱,得法悟道与走火入魔同样都会发生,而接受的总归不必担心这些,因为这毕竟是条熟路,然而对于真正的艺术来说,这样的路离艺术的殿堂很远,甚至永远到不了那个地方。

注释:
【1】【2】张海:《电脑信息时代,中国书法如何面对挑战?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访谈录》
【3】古德柏:《全球化时代的中国书法》
【4】包中庆:《书法创新与思维拓新》第二届全国青年书学讨论会(1989年,西安)
【5】王义军:《关于书法创新》
【6】陈振镰:《论书法之“创新”》
【7】张旭光:《在全国第九届书法篆刻作品展宣传工作会上的讲话》
【8】金鉴才:《金鉴才先生谈临帖》
【9】薛元明:《书法创作的无意识状态》
【10】王岳川:《文化书法与书法文化生态——与韩国金炳基先生的对话》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1-12-18 10:13
孝昌县中小学教师“三笔字”比赛活动方案

发布时间:2010年11月17日

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展示我县教师风采,积极配合我县书法之乡的创建活动,落实省教育厅关于要求教师要写好“三笔字”(毛笔字、钢笔字、粉笔字)的精神,倡导全县教师苦练教学基本功,增强写好“三笔字”的意识,规范板书设计,为学生在书写上作出表率;同时也是为了发现和培养书法教师,以利于更好地落实好全县中小学的书法课教学,为传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作出贡献,教育局决定举行本次全县教师“三笔字”比赛。
一、组织领导:
组 长:黄金洲
副组长:盛明耀 江新平
成 员:刘志高  杨柳青 胡望明
二、比赛评委:
三、参赛对象: 各单位通过预赛后产生的决赛选手。
四、比赛形式、内容:
钢笔字:在统一发放的A4纸上书写,书写工具自备,用行书或楷书两种书体书写均可,只能用简体规范字。
粉笔字:在统一发放的黑色卡纸上书写,只能用楷书书体和简体规范字。
毛笔字:在4尺对开宣纸上书写,毛笔、砚、毡等书写用品自备,书体不限,字体繁简不限,要讲究书法章法,要有题款和印章。
书写内容是统一规定的唐诗、宋词或古今名言,参赛者只能在规定的范围内选择。
五、基本要求:
1、每位选手必须同时参加毛笔字、钢笔字、粉笔字的书写比赛,不得选择单项。
2、参赛作品上不得出现参赛者的姓名、单位和联系方式,只需填写参赛序号(参赛序号由选手现场随机抽取)和比赛书体类别,否则无效。
六、评分标准:

1、在指定的时间和书写范围内完成书写内容。
2、用字规范,准确。
3字体美观大方,有风格,间架结构合理,行笔流畅,力度适中。
5版面设计合理,布局合理。
6、比赛字迹不得潦草,不得有错别字。
7、毛笔字作品要体现书法的艺术性。
8、每项满分10分,三项总分为30分。
七、比赛地点:孝昌县第一初级中学
八、参加决赛人数分配:
花园6人;小河、周巷、邹岗各4人;季店、王店、卫店、小悟、丰山、白沙、花西、陡山、一中、二中、一初、实小各3人;实中、职高、卓宇、精英、航天、开发区、观音湖各2人。
九、时间安排:2010年11月26日
上午     8:30—9:10
钢笔字
         9:20—10:00
毛笔字
         10:10—10:40
粉笔字
11:30
颁奖仪式
十、奖项设置:
比赛将评出特等奖1名、一等奖5名、二等奖10名、三等奖20名和优秀奖若干名。
孝昌县教育局
二〇一〇年十一月十五日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1-12-31 18:49
中小学书法教育研究中心在京成立 刘利民揭牌

 2011年12月28日  作者:赵秀红   来源:中国教育报
中小学书法教育研究中心成立
服务中小学书法教育和书法教师培训
  本报北京12月27日讯(记者 赵秀红)首都师范大学今天成立中小学书法教育研究中心,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教授任该中心学术委员会名誉主任。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等为中心揭牌。
  今年8月,教育部发布了《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要求按照课程标准开展书法教育。如何把书写与书法教育规范地引入中小学课堂,已成为教育领域一个新课题。首都师范大学整合了包括书法文化研究院、文学院、初等教育学院的书法教育资源,设立中小学书法教育研究中心。该中心积极致力于构建“中小学书法教育研究”学科方向,提出学科发展规划,争取成为国家级的中小学书法教育研究智库,为国家制定相关政策提供智力支持。中心还将组织研制开发相关教材、教辅等,全面服务中小学书法教育和中小学书法教师培训。
  《中国教育报》2011年12月28日第1版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1-1 19:29
书法口诀
1、方字不方正,左右都内行。(田白回向)

阴笔划细,右阳粗笔明


2、划斜体不斜,整体要端正。(五古直质)

斜虽明显,立稳是主功。


3、中划长启下,横担要分明。 (喜吾娄安)

一笔揽腰过,不失砥柱用。


4、人字八交叉,叉处空中顶。(会合金命)

下部要对准,不要偏西东。


5、八字下交叉,亦在字正中。(天父文支)

如若偏东西,此字不成形。


6、本来字端正,横笔斜上行。(主王生正)

倘要平或下,反倒减美容。


7、有字无正笔,划撇偏斜行。 (易母力乃)

偏者要稍正,整体美容生。


8、上划不要长,下划是主功。(丕互立并)

整体两划间,排列宜适中。


9、左右有竖者,左短宜瘦形。(页自因固)

右竖粗又壮,主笔浑圆成。


10、有横又有竖,横短要记清。(木米朱未)

竖长不得减,撇捺展长风。


11、有字笔划多,横长竖短行。(染粟架桑)

撇捺要收缩,以点补其空。


12、乙字本偏斜,弯度是硬功。(乙已包乞)

宜活不宜死,划少亦生风。


13、划少本单薄,粗壮不减容。(卜了月土)

该字不宜长,免去瘦弱病。


14、上下都有点,上点向内行。(兼煎兴羔)

下点应向外,扎根各西东。


15、以点为字边,上下要照应。(冷次洪海)

上点俯其下,下点望星空。


16、点多宜收偃,不要展外生。(亦赤然点)

方向宜相背,碎石铺仙宫。


16、马齿最难写,斜中要有正。(马鸟焉为)

上部为基点,下部对正中。


17、左直且要短,让位于右方。(伊侈使便)

左右形相顾,右撇宜奔放。


18、左撇右直者,左缩右应展。(川升卯邦)

为使中不空,左右相顾盼。


19、天覆天要大,覆盖宜于严。(审官富宫)

万象包在内,不准露其边。


20、地载地要广,托住万宝藏。(至皇孟盖)

疏密要适宜,轴线在中央。


21、两字并其一,左高右要低。(斯部红即)

左部占要位,右部让分厘。


22、左右合一起,右部为主体。(读蝶塘)

右部高左部,右占广天地。


23、竖多分长短,不是争高低。(册再用甫)

全为字形美,参差而不齐。


24、横多宜匀布,长短有距离。(三羊量书)

重者不可多,字形美无比。


25、划少形又小,笔粗壮其力。(口弓日夕)

虽小不见小,然稀不似稀。


26、划多形又大,细笔排比例。(震囊鼻霸)

疏密要得当,虽多不见底。


27、疏者笔划小,安排要得体。(小千山公)

笔划占其位,不见偏分厘。


28、密者笔划多,下笔当仔细。(赢臃继缠)

布白应均匀,粗细要适宜。


29、横划不似横,斜上是规律。(毛七也戈)

斜中可见正,正中有斜笔。


30、云去且旦字,稍斜也合适。(云去且旦)

虽不比毛七,大体又类似。


31、同字上下排,上小下要大。(吕昌圭哥)

虽是父与子,父在子之下。


32、同字左右排,左小右要大。(竹羽朋弱)

正因亲兄弟,弟在兄腋下。


33、巨臣佳恒字,好像无特长。(巨臣佳恒)

形似单体字,一竖应当长。


34、左右都有竖,右竖实属阳。(作行刑荆)

左竖当可短,应让于右旁。


35、合二为一字,大小不一样。(辞祥许伟)

左缩应紧密,右垂而可放。


36、两字并一字,有弱又有强。(仁扛私牡)

左伸占其位,右缩不得放。


37、有字似半身,头在上边伸。(丙而雨南)

两肩应开放,下收如腰梁。


38、有字头顶土,土下种谷粮。(者老考耆)

一竖正对中,破土见阳光。


39、上正两段字,平均论短长。(变斐需銮)

共处互不犯,两字皆字康。


40、三字合一字,占位应相当。(谢桷衔御)

此处属中丰,左右辅两旁。


41、上下三字合,有弱又有强。(章意累素)

此字属中弱,两强隔相望。


42、有字左右分,两处宜平均。(颇雕顾辅)

各占一半地,互相为近邻。


43、一字有两撇,曲直不一样。(友及反皮)

此地右应曲,弯向左撇旁。


44、有字连三撇,安排要得当。(参修珍形)

下对上中部,参差还端庄。


45、刀勾宜左斜,粗犷有力量。(刀勾勺)

倘若不如此,字便走了样。


46、努勾不宜斜,直粗而且长。(葡萄蜀司)

留空添内容,得体又大方。


47、有字具挑勾,其锋向右上。(民衣良辰)

上点相对应,织女盼牛郎。


48、竖弯勾向上,不可左右晃。(免光元先)

如若出差错,彼此都无光。


49、横勾必向心,不可向外分。(心必志思)

各部组一字,心心要相印。


50、曲勾在一边,不可向右偏。(鸠辉顽顿)

留空他笔占,勾上理当然。


51、弯勾宜于曲,勾锋向右提。(子乎于承)

承前又启后,两部皆适宜。


52、曲勾上部曲,勾锋向左偏。(家象狂猫)

如若擅自改,此字不顺眼。


53、直捺终带勾,宜向左上看。(永丁水芋)

回笔需掌握,猛力勾带尖。


54、平划终带勾,锋向左下边。(空欠室虚)

似鸟头与嘴,视胸梳羽玩。


55、两字合一字,上平须当先。(明巧野码)

左小右要大,右长左要短。


56、两字合一字,下平记心间。(朝教取饭)

右小左要大,左长右要短。


57、有字齐其上,写错人有半。(呼吸峰峻)

如若知规律,不可擅自变。


58、有字齐其下,人多知其然。(私相知细)

类同字更多,须知一反三。


59、多字上要宽,如地上有天。(雷堂普昔)

地于天之下,不是冲霄汉。


60、此字下要大,托住上半边。(星要寓岂)

如盘托仙果,盘大最保险。


61、有字敬献敛,右缩左放宽 (敬献敛刻)

左部大半倍,照办不难看。


62、有字作字边,主体右边站。(施腾课靖)

字边窄而小,主体大而宽。


63、有字属三元,左右两强占。(弼辨衍仰)

中弱不可改,紧缩两强间。


64、该字也三元,只是上下看。(鸾莺冀鸯)

上下两强比,上窄下要宽。


65、该字亦三元,弱者在旁边。(蕃惹街掷)

中间展强盛,谁敢争地盘


66、有字划很长,短撇划中央。(莫矣美)

终笔不是捺,用点更适当。


67、多字右有耳,耳大直又长。(郊那邻邪)

左部配字边,紧靠在耳旁。


68、左部有耳字,直竖不宜长。(陈院除阿)

主体在右部,右部宽又广。


69、单耳作字边,宜曲并内向。(昂却卸印)

他部巧配合,不失本体状。


71、一字只一捺,不可双捺上。(食炎趁林)

主笔捺不减,次处拄换梁。


72、复字宜减勾,一勾最适当。(禁比懋)

余勾都取消,规律不可忘。


73、有字似重围,竖繁划更紊。(爽齿器嚣)

布置宜均匀,不分主与宾。


74、向心力未酬,好像互抱手。(好妙舒饬)

彼此不分离,相处到白头。


75、离心力未酬,背对不见首。(乳北非)

彼此持间距,各又不远走。


76、有字似城墙,高垒围四方。(因囿园国)

墙壁分厚薄,主建在中央。


77、有字菱四围,形体意中美。(奇余卒辛)

若不知其然,实则不识规。


78、纵捺不得曲,直尖最适宜。(叉尺史又)

蚕头来起笔,快行慢提起。


79、横捺中部曲,承上又启下。(道延建适)

距离不要远,均匀要适宜。


80、横竖勾字多,曲折尾也拖。(风飞气吃)

展外要适当,左右要配合。


81、祭头宜于阔,下部留空间。(祭蔡察瘵)

示字填其空,二小不等闲。


82、有心又有水,宜缩不宜展。(慕泰黎)

位于撇捺内,平生在人间。


83、左部有示衣,横长勿要短。(神社初裕)

字边内取直,左边让右边。


84、同字三字合,两个驮一个。(品磊森)

末后一个大,本是老大哥。


85、繁笔字不少,写法要记牢。(露糜郁鹰)

布白宜均匀,粗笔要减掉。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1-3 10:08
上海组织写字等级考试 让中小学生写一手好字  2012年01月02日  作者:董少校   来源:中国教育报
点面结合培训师资 开展多种教研活动 组织写字等级考试
上海让中小学生写一手好字
  本报讯(记者 董少校)语文教研员杨广琪这些天忙得不可开交,马不停蹄奔走在上海各区县之间。受市教委教研室委托,他正为中小学语文教师及教研组长进行写字教学专题培训,四处撒播写字教育的种子。
  2011年6月,上海市教委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写字教学的若干意见》,随后推出一系列举措,促进写字教育的开展。通过点面结合进行师资培训,开展各层面的教研活动,进行教师书法比赛,组织写字等级考试,提高教师的写字教学水平。
  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在各区县进行写字教学巡回报告,依据年级特征点面结合,一二年级语文教师全部参加,三至九年级由语文教研组长参加。报告的内容不仅包括宏观层面的写字教学意义、教学总目标,各年级的教学内容要求、教学建议、评价意见、保障措施等,还结合教例,从微观层面传授生字学习、汉字笔画结构等内容。
  区县教研部门还专门研究义务教育阶段写字教学的教学规律和评价方法,安排教研人员指导教师开展写字教学工作。各教研室纷纷组织开展写字教学主题教研活动,进行相关课堂教学展示,引导教师重视写字教学,并总结提炼特色做法。如奉贤区教育局教研室提出,语文老师在备课时,必须包含指导写字的预设,让写字教学融汇在课文教学过程中。
  在学校、教师的评估评价方面,上海制定了落实写字教学的保障措施,教育行政部门把学生写字习惯、技能和水平纳入学校教育质量的评价标准,并纳入规范汉字书写教育特色学校的评估。
  对于《意见》发布后的首次写字等级考试,上海市教委研究室主任助理谭轶斌说,“上海市中小学写字等级考试已实施十多年,以往是学生自愿报名、个人负担费用,现在则是必须参加、政府埋单,恢复其学业水平测试的功能。通过这种改变,形成一种对写字的强大促进作用。”
  《中国教育报》2012年1月2日第3版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1-3 10:34
中小学书法课须“四有” 2011年08月29日  作者:张传发  来源:现代教育报
  根据教育部网站26日公布的通知,我国将在中小学校通过有关课程及活动开展书法教育。通知要求,在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中,要按照课程标准要求开展书法教育,其中三至六年级的语文课程中,每周安排1课时的书法课。(据8月27日《京华时报》)
  教育部要求小学三至六年级每周至少上1节书法课,此事要想“好事办好”,上上下下必须共同努力做到“四有”。
  要有战略高度的“新认识”。现在的“重视书法”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小学描红”,也不仅仅“为美而术”,首先应该认识到,这是在拼命留住中华民族的“根”。现实的情况,不仅是中小学生离开电脑不会写字,而是不少中文系的大学毕业生也越来越多的“不会写字”了,长此下去,汉字这棵大树将“头重脚轻根底浅”,汉字这一中华民族之“魂”说不定哪一天会被我们这一代人弄“丢”了,因为这种“丢魂”过程是个“渐进式”的。所以,中华民族要想实现“伟大复兴”,起码要让自己的文字“叶茂根深”起来。
  要有一套好教材。新时代的书法课,不仅仅是“描红”,也不仅是“鉴赏”,更要紧的是要让我们的下一代大致掌握一些常用字的“内在结构”。譬如说,当今的“奔小康”,古人的理解就是“富裕”,所谓“富”,即“宀、一、口、田”,古人的理解是“人人有屋住,人人有田做”,现在我们的理解是“安居乐业”;“裕”,即“衤、谷”,就是“有衣穿,有饭吃”。 再譬如,“甄”这个字,应该说是由“西、土、瓦”所组成。也就是说,书法课的教材,其重点应该是系统地引导我们的下一代“离开电脑会写字,且写好字”。
  要有一支过硬的书法教师队伍。今天的书法,不是可有可无的“副科”,也不是自娱自乐的“休闲课”,所以,“留住中华民族的根”,这支老师队伍必须受过严格的专业训练而精通业务,不能仅仅是“美术、艺术”而光有“术”,更要有本事将汉字结构之“核”一代一代传下去。
  要有“书法考题”。书法课,不是玩“花拳绣腿”,不是玩“太极”,起码 ,或初中毕业考试,或高中毕业考试,语文试卷里要有一定的“书法考题”,毕竟,“写好字”是学好语文“基础的基础”。 反观之,唯有这种“书法考题分数”来倒逼,“硬笔书法”才能真正“硬”起来。(张传发)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1-3 10:38
化解“汉字危机”从中小学开始  2010年12月22日  作者:严寅贤  来源:光明日报
  严寅贤
  若干年来,所谓“汉字危机”(提笔忘字,写不好字,不会写字)现象被持续性地高度关注。
  毋庸讳言,“汉字危机”已成不争事实。当下,最重要的是,我们应当冷静,应当认真思考如何去做,尽快去做,有效去做,以应对乃至最终化解这种危机。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成年人“提笔忘字”与未成年人书写能力下降相比,后者危害性更大,更令人担忧。因此,我们认为,化解“汉字危机”,首先应当关注中小学汉字教育。
  曾经的中小学习字课为几代中国人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美学记忆,为几代人打下了坚实的汉字书写基础。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有关部门的要求,习字课在一些小学逐步恢复,但一是师资匮乏,二是现有师资不理想,三是没有统一教材,没有课程标准。而中学(初中)习字课的开设在全国初中校几乎均为“盲区”。
  我建议将习字课改为书法课,并编写统一教材,制定书法课程标准等。需要指出的是,书法课绝不仅仅是练习写字,而应当弘扬中华民族书法文化,拓展书法课的丰厚内涵。比如,可以讲“六书”,通过造字原理,挖掘汉字的文化内涵;可以讲书法艺术,阐发汉字的美学内涵等等。
  同时,若干年来,在中国许多地方,尤其是经济文化发达地区的中小学,教室黑板的传统功能日趋式微,以致于黑板成为“白板”。此举既损害了教师自身的汉字书写能力,又丧失了教师面向学生的应有的书写示范力,可谓“一举两败”。
  有鉴于此,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制定必要的政策法规,明文规定中小学课堂教学中,各学科教师必须有必要的一定量的板书内容,绝不允许多媒体课件占据课堂教学全过程。各级教研部门或其他职能部门(教研室,教师培训中心)在评价各级各类研究课、示范课时,对有无汉字书写可实行“一票否决”。
  另一方面,我建议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应对高考语文命题进行必要的行政干预,要求国家考试中心和自主命题的有关省市,积极强化对学生汉字书写实际能力的有效考查。这类试题呈现方式很简单,既可在各类阅读题中让学生随文随句随词语“填空”,也可单独命题,让学生根据拼音写出相应汉字。
  当然,我们亦可寄希望于未来电脑高科技的进一步发展。比如有一天,键盘或许会升级为高智能写字板,用户在写字板上写出汉字后,电脑即同步瞬即自动生成电子文稿,用户可随时调整自己所需字体、字号等;若写错别字,电脑则显示空白。这对弘扬汉字书写,善莫大焉。
  (作者单位:北京一零一中学)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1-3 10:43
写字课上的女孩  2010年04月27日  作者:侯登强  来源:中国教师报
  这是一节写字课,偌大的教室,静悄悄的,孩子们正襟危坐,一笔一画地书写着。我在他们中间穿过,轻轻地,生怕扰了他们写字的那一份专注——刚才我那样渲染:“你书写的每一个文字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是你的作品……”看来,眼前的孩子都已经找到了书法家的感觉了,竟有了一丝窃喜。
  抬头看见那个女孩儿,坐在那里,手里是一本装帧精致的书,不过她不是在看,而是用她的嘴唇来回的在上面舔舐,仿佛上面涂了蜂蜜一般。练字本就平躺在她的书桌上,钢笔已经被撂在了一边……还好,那双眼睛没有看我,愣愣地,一直看着前方——或许此刻她已经真的忘记了现在是写字课了吧。
  咳嗽一声,想告诉她:别发愣了,别人都快写完了!心里也有不忍,毕竟哪位教育人士说过:发愣也是孩子的权利。
  还好,她听到了,那双眼睛有些惶恐地看我,麻利儿的,那本书被她塞进了抽屉洞。我把视线移开,已经注意到了,接下来她知道该做什么,那一刻,我有些许欣慰。
  想错了,她看了我两眼,或许以为我的咳嗽并不是针对她。她笑了,自己吓了自己一跳……这个孩子又开始了自己的游戏。开始翻弄书包,放在凳子上翻,放到桌面翻,低头——抬头,抬头——低头……如此翻来覆去,乐此不疲。
  我看不下去了,虽然也知道要提醒她会影响周围的孩子,但还是走到她身边去,说道:“你能把写的钢笔字让我看看吗?”心里期待她已经写完了,是我误会了她多好。慢慢拿过她的本子,上面稀稀落落地写着几个字,分明,她的心没有在这里。看我的眼神已经不再是刚才那般轻松,她递给我本子的那一刻,就开始准备接受批评了。我眉头当时一定是皱着的,可努力不让自己发火——这是一种很严峻的考验,我知道一旦大声批评,整个班的情绪就会受影响,何况,眼前的女孩已经处在恐惧中了,批评只会让问题变得更糟。拿过她身边一个学生的练字本,数一数,随意地一句:“哟,写得真好,你一直在用心地写。”这样去表扬另一位同学,只是想给那个走神儿的她提个醒——再一次,我努力用这样的方式提醒她,不想轻易伤害到那份脆弱的尊严。
  慢慢走开了,别让她再那么紧张。教室里的书写还在继续,男生们写得大气,女生们写得隽永,相信每一次的落笔声,每个人都可以清晰地感知。我走到教室的前方去,看他们写字的神情,一阵感动……
  还是那个女孩儿,已经没有了刚才的紧张,她低头写着。不过,我看清楚了:那不是练字本吧,一张纸而已,不,确切地讲是一张纸,她在上面涂写着,边写边笑,眼睛还不时地看着她的同桌。我知道,这是她们在传纸条对话了。这孩子!我一时竟有些泄气了——刚才的提醒是不是又失效了?这个孩子不是在挑战我的忍耐极限吧?我开始怀疑自己的判断了。老师是很容易被学生控制的,我深信。只要老师变得急躁,情绪上失控,就会失去对孩子的教育影响力。面对这样的孩子,克制自己的情绪,努力让自己跳得远一些再看,或许是最好的方法。
  我若无其事地走过去,随手将一张纸条丢在她们桌上,那上面,我送给她们这样的句子——写纸条实在是一种很好的交流方式,至少没有影响别人,如果是在课下或者放学之后进行这样的交流会更好……她们看看我,伸一下舌头,笑了……趴在桌子上,认真地写起来。
  女孩儿一节课没写几个字,当她走神儿的时候,我几次都想告诉她:“孩子,你的时间去了哪里?在琐碎的小事情里,你已经浪费了很多宝贵的时间……试着让自己专注起来。”可这样的说教是不是真的管用呢?我努力地一次次善意地提醒她,我相信哪怕是一点点的呵护,哪怕结果是一次次的反复,她终究会明白的:其实,老师并不软弱……
  (侯登强 作者单位系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王舍人镇滩头小学)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1-7 19:32
校内开课难校外培训班火 书法课为何冰火两重天 




2012年01月06日   来源:光明日报
记者来信·校内开课难 校外培训火
书法课为何两重天?
  编辑部:
  国家教育部颁布《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后,要求全国各中小学从去年秋季开设书法课,培养孩子正确的写字姿势,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消失了近20年的书法课再回课堂后,一个学期过去了,在乌鲁木齐,记者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校内开课难,校外培训火。书法课校园内外为何“冰火”两重天呢?
  在乌鲁木齐市天山区一所小学里,六年级的学生此学期满打满算只上了两节书法课,而且都是由语文老师来教的。由于没有专业老师,学校里,学生们只能拿教材描红。在采访的20多所学校里,每所学校书法课都存在打折的情况,一半的学校至今还没有开设书法课。
  可当记者来到乌鲁木齐市业余美术学校等一些校外培训班时,情况却与校内反差巨大。
  在乌鲁木齐市高新区(新市区)河南西路的一所美术书法培训学校里,共有60名学生被分成不同程度的班级在上课,每个班不到10名学生,培训学校负责人称:生源不错。而生源几乎全是中小学生。
  家长们表示,学校里的老师在书法教学上太不专业了,课时也难保证,想深入学,还是到校外去学才对。
  书法课不能落下,老师又没有专业的,针对此情况,乌鲁木齐市部分学校开始积极想办法,探索外请专业书法老师。乌鲁木齐市第1小学邀请了新疆书法名家席时珞和郭际来学校指导学生练习书法;市第18小学请了博杨书画院的老师给所有老师进行书法培训等等,但学校在高兴之余,也有担心,专家毕竟是义务教学,什么时候给学生上课无法保证。
  采访中多位学校领导均表示,作为新开设的课程,人员编制应该得到人事编制部门的认可,这样才能保证队伍建起来。在没有彻底解决专业任课老师资源前,教育行政部门要尽快统一组织现有老师进行培训。另外,书法课教学需要专业的教室,现有的教室让许多学生在书法课上摆不开姿势。这些问题怎么解决?学校和家长都希望教育部门尽快利用假期做出安排,别让书法课又成了一个摆设。
  本报记者 王 瑟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1-22 10:25
下一楼:[孝感]周启明书法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1-26 16:37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1-28 12:41
书法与文化传承
——刘梦溪谈书法和国民教育


中国文化的所有东西几乎都可以在书法中看到,尤其是中国文化的精神、气韵、结构,大都在书法中有所表现。

书法是最个人化的艺术,它的书写是一个人完成的,个人的风格特别突出。书法与人的境界品行,书品和人品,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文章可以瞒人,字不能瞒人。

书法所遵循的是自由秩序原理。凡书写,都是一种秩序。章草也是一种秩序,可以说是秩序的变体。但书法是秩序,也是自由。在秩序中我们看到一种生命的自由。我主张不仅“临文以敬”,也要“临书以敬”。

   李一:我们想请刘老师谈谈书法问题,您研究传统文化,一定会注意到书法在传统文化中所处的地位。还有对当下的书法教育,您有什么看法,有什么具体建议?希望给我们谈一谈。我们刊物的栏目主持孟繁玮,她准备了一些问题,一起向您请教。

   刘梦溪:我对书法没作过专门研究,只是喜欢而已。你们希望我谈的,我想主要还是书法与文化传承问题。我们有几千年的历史,有悠久的文化传统,有丰富的文化典范,但不能不承认,从晚清到“五四”,包括五十年代以后,我们对自己文化传统的价值评估,存在一些问题。似乎要走现代化,只有吸收欧美的文化,自己的文化是要不得的。其实一个民族的固有文明跟现代化没有必然的冲突,恰好现代性需要和本土资源结合起来。这个问题从学理上讲,今天已经没有太大的障碍了。但百年以来社会转型带来的文化传统的流失和文化断层,却是不争的事实。书法是一个显例。大众书写工具改变了,铅笔、钢笔、圆珠笔等代替了毛笔,是书法在现代条件下不能很好发展的社会环境方面的原因。但中小学长时间取消书法课,则是教育管理部门的问题了。
   文化传承,书法的角色很重要。我们的传统文化里面,缺少工具理性,很多文化的东西都不具有可操作性,因此传承起来绝非易事。但有几种似乎例外,一是中国菜,需要动手操作,从古至今,几大菜系,绵延不绝。二是中医,需要临床,一直传衍到今天。三是中国功夫,现在已经传播到世界上去了。第四,我认为就是书法,代有传人,作为中国文化传承的渠道手段,再方便不过。可惜一个时期现代人和书法失之交臂了。

   孟繁玮:那么,您认为书法在中国文化中占有怎样的位置呢?

   刘梦溪:我在谈文化传承的文章里讲过一个观点,我说,几乎中国文化的所有东西都可以在书法中看到,尤其是中国文化的精神、气韵、结构,大都在书法中有所表现。结构这个词,中国古代没有,是晚近外来的概念,但汉字的一个特点是她的结构美。早期的汉字本来带有具像的特点,但“六书”形成后,主要成为一种抽象的表意的文字,因此可以现代化,可以不受电脑的限制。不像埃及的法老文字,只是一种毕工毕肖的事物的描画,不能在现代生活中发用,只能成为供观赏的古董。汉字和现代性无任何矛盾,在现实生活中越来越显露身手了。现代的一些设计理念,常常借助于取材于汉字。甚至站在后现代主义的文化立场,汉字也是不可或弃的艺术之友。书法艺术的发挥余地,越来越大了。汉字既是中国文化的载体,也是中国文化的精神轨迹,

   孟繁玮:汉字的的文化精神问题能否再作一些具体阐述?

   刘梦溪:我近来关注的重点是中国学术思想的源头,是六经。因为这涉及中国文化背景下的信仰问题。我对“敬”的概念重新作了阐释,认为“敬”是中国文化的带有终极意味的价值。“敬”在六经中反复出现,也是《论语》和《孟子》的基本理念。“敬”不仅是对他人的尊敬,也是个体生命的内在庄严,甚至跟信仰有相当大的关系。“敬”在书法里的表现,主要体现在汉字的结构中,结构本身就是一种秩序。书法可以培养人的“敬”的精神,古人讲“临文以敬”,不光是作文章,文字书写本身也需要诚敬的态度。因此我主张不仅“临文以敬”,也要“临书以敬”。
   我的理解,书法本身是一种文化秩序。甲骨文有神秘的庄严,金文有礼制的庄严,魏碑反映的是礼仪的秩序,楷书反应出整齐凝重的秩序感,都令我们望而生敬。书法的秩序是和社会的文化秩序和个体生命的秩序结合在一起的,书写者把个人的生命投射到一种浓缩的变化了的秩序中。凡书写,都是一种秩序。章草也是一种秩序,可以说是秩序的变体。但书法的特点,是秩序,也是自由。在秩序中我们看到一种生命的自由。如果说金文、甲骨、隶书、楷书,更多体现的是秩序,行书、草书更多体现的是精神的自由。可是书法的自由本身也是在秩序中的自由,作个比喻,书法所遵循的可以说是自由秩序原理,海耶克的一本书叫《自由秩序原理》。

   李一:这个比喻好,李泽厚说书法是带着镣铐跳舞,您说书法遵循的是自由秩序原理,非常好的比喻。

   刘梦溪:自由本身就是一种秩序,但在书法里既能看到自由又能看到秩序。另外,书法也是最个人化的艺术,它的书写是一个人完成的,不能几个人同时书写,个人的风格特别突出。因此书法与人的境界品行,书品和人品,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字如其人,确实如此。我们从书写中的文字中约略可以看到人的品性的正邪、善恶。文章可以瞒人,字不能瞒人。钱钟书先生就认为“文”不一定尽“如其人”,文章可以作伪,可以把自己的心性隐藏起来。但字决不能作伪,一个人的性情、精神、品行,常常在字里毕显无遗。柳公权有句话“字歪则心不正”。常年居住在澳大利亚的柳存仁教授,他研究道教和中国古典小说,中外闻名,晚年中过风,因此写字容易歪向一边。他几次开玩笑说:“心正字正,我深为警惕。”可见书法在中国文化中的位置,是不可取代的。

   孟繁玮:您曾说“国学不需要过热”,但是近年来国学已经成为社会上越来越热的话题,媒体关注比较多,相伴而生也导致了对文化本身产生的一些误读。在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问题上,避免误读尤为重要,其中也包括书法和书法教育,对此您怎么看?

   刘梦溪:现在都大家都在讲国学,其实很多人没有弄明白到底什么是国学。国学和传统文化不是一个概念。传统文化的概念非常大,所有传统社会的文化,都是传统文化。书法就就属于传统文化,可是不能简单讲书法是国学。国学有过不同的定义,最早是章太炎写的一本书叫《国故论衡》,后来胡适、傅斯年等提出了“整理国故”的问题。1923年北大国学门出版《国学季刊》,胡适在发刊词中提出,“国学”就是“国故学”的简称。这个定义把中国的历史和文化都包括进去了,太泛,所以学术界没有采纳,后来大家比较一致的看法,认为国学就是中国固有学术。但固有学术包括的内容也太泛,先秦子学、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代理学、明代心学等,还有儒释道,实际上还是太过笼统。
   1938马一浮在浙江大学的国学讲座中,提出了一个新的国学定义,他认为国学就是“六艺之学”。“六艺”就是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经”,这是中国文化的最高形态,是中国学术的经典源头,是中国人立国、作人之本。认为“六经”是国学,就像基督教文化有圣经、伊斯兰文化有可兰经一样,把中国文化的最高典范作为国学,我非常赞同这个观点,事实上按照中国文化的传统,历来都是这样做的,传统社会的国立学校、民间书院,都是讲授和传授“六经”。《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四书是进入“六经”的桥梁。因为“乐经”不传,剩下了“五经”。
   如果认同“国学”是“六经”的话,就可以和国民教育结合起来。所以我主张在中、小学开设国学课,以《论语》、《孟子》为主,慢慢再选读“六经”。这样的国学是不可能热的。书法是文化传承的一个手段、途径,具有实践性和操作性,不存在热不热的问题。主要是要重视起来。小学可设国学课,也可以设书法课,作为全民教育的一部分。

   李一:我们《美术观察》前两期对王文章部长作过专访,他就提出要设立书法课,让书法进入国民教育,反响很热烈,也许这个问题会有很好的进展。

   刘梦溪:那太好了,我举双手赞成文章院长的倡议,这是国民教育的大事,希望能够得到实施。书法不仅是一门艺术,而且是一种文化方式,它可以提升人的心性情操,可以作为品德教育的一环。一个人的品德有瑕疵,内心不干净,心中有私念的计较,书法不可能是庄敬堂正的。小学书法应从楷书的学习开始,一笔一划,注意汉字的结构,体会人的同时也是中国文化的庄重与恭敬。
采访者《美术观察》主编李一、栏目主持孟繁玮,载《美术观察》2010年第7期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1-28 12:41
我们大家都练练写字吧

刘梦溪


    我前面谈书法的文字,是去年夏天接受《美术观察》编者采访的一次谈话,觉得所谈内容尚没有过时,才在上周贴于自己的博客。不料反应颇为热烈,除个别读者微表置疑,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留言都是赞成的。我的关于小学应该开设书法课的倡议,也得到很多有识者的响应。
    不过今天我要扩大这一议题,正式提出,不仅小学,中学乃至大学的学生,都应该练习写字。所以产生此议,由于今天参加了一整天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评卷。试卷回答的如何?考生水准怎样,不便在这里齿及。单就卷面的文字书写而言,真是不敢置信。可以说,绝大多数的考生字写得都是很差的。写的比较好的不超过百分之二。要知道,报考硕士学位的,基本都是大学本科毕业,已经受了十五六年的正规教育。边阅卷边感叹于心。很多不是一般的写的不够好,而是的的确确地“不忍卒读”。当然考试考的是基本训练和基础知识,不是考写字。即使字不好,题答对了,也不能扣分。可是朋友们!看不好的手写文字,它乱我们的心呵!
    所以我要郑重提出,不仅小学,包括中学和大学的学生,都应该好好地练字。汉字是中华文化传承的功臣,大家都晓得了。但文化传承是代代相传,一棒传一棒,不应让文化传承的接力棒在我们手里断失。清儒说“读书必先识字”。我说,在今天,不仅需要识字,还需要写字,而且把字写好。电脑的便利,无人不知。可是这东西的大坏处,是使得我们年轻一代不会写字了。
    我们的汉字是很美的,她有结构美,有韵律美,有形声美,有会意会心之美。这还不是说的书法,只是汉字的本体之美。我们可得对得起我们的美的汉字呵!电脑写的文字,是没有温度的。手写的文字,特别写给友人、情人的信函,是格外动人心弦的。不妨看看黄裳先生的一些著作,里面附有很多学苑文坛前辈的手迹,第一次翻开书页,情不能禁地忽略了书的内容,单挑那些手迹反复赏看,不忍释手,美不胜收。
    那么,我们大家都练练写字吧!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研究生,年轻的老师们,以及公务员,挤一挤时间,每天都写一点字吧。当然我主张最好练习毛笔字。毛笔字写好了,其它的笔,软笔和硬笔,都会写好的。同时我建议,先在小学开设书法课。用不了多少时间,耽搁不了孩子的日常功课。写书法也是健身,手动可以让我们的民族变得更聪明。
    因此,我们大家都练练写字吧!耽搁不了多少时间。
2011年1月19日深夜写就

作者: 超群    时间: 2012-1-31 19:09
专业书法人员 必须知道的
一、在线篆刻速查字典!在线篆书速查字典!
    网址:http://www.youmade.com/shufa/
二、书法佳句 http://9610.com/xiezi/wen/jiaju.htm
三、经典诗文 http://9610.com/xiezi/wen/wen.htm
四、天干地支http://9610.com/xiezi/wen/tiangandizhi.htm
五、书法年历:http://9610.com/rili.htm
六、年号查询:http://9610.com/nianhao.htm
七、对联集萃:http://9610.com/xiezi/wen/duilian.htm
八、中华道德名言精粹:http://9610.com/xiezi/wen/daode.ht
九、汉字繁简转换:http://www.9610.com/big.htm
十、查年号:http://www.9610.com/nianhao.htm
十一、http://flash.qq.com/viewwork2/82/8890/viewuserwork.shtml
王羲之书法资料  http://9610.com/wangxizhi/1.htm
王献之书法资料  http://9610.com/wangxianzhi/1.htm
欧阳询书法资料  http://9610.com/lgq/1.htm
颜真卿书法资料  http://www.9610.com/yzhq/
柳公权书法资料  http://9610.com/lgq/1.htm
孙过庭书法资料  http://9610.com/sgt/1.htm
苏  轼书法资料  http://9610.com/sushi/1.htm
黄庭坚书法资料  http://9610.com/htj/1.htm
米  芾书法资料  http://www.9610.com/
蔡  襄书法资料  http://9610.com/caixiang/1.htm
赵孟頫书法资料  http://9610.com/zhmf/1.htm
王  铎书法资料   http://www.9610.com/wangduo/1.htm
傅  山书法资料  http://www.9610.com/fushan/
董其昌书法资料  http://9610.com/dqc/1.htm
康有为书法资料  http://9610.com/kangyouwei/1.htm
于右任书法资料  http://9610.com/yyr/1.htm
沙孟海书法资料  http://9610.com/smh/1.htm
启  功书法资料  http://www.9610.com/qigong/
沈  鹏书法资料  http://9610.com/dangdai/10/shenpeng/1.htm
曹宝麟书法资料  http://9610.com/dangdai/10/cbl/1.htm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2-5 23:51
日本书法比中国火

中小学都有书法课 发言稿常用毛笔写
[转载]发布时间:2006-08-08 10:00 来源: 环球时报 作者:殷占堂陈言

中国年轻一代对书法的兴趣不如日本人

  在日本工作的王先生,女儿进小学时,看到学校要他准备一套毛笔、墨盒,觉得有些不可思议。女儿进小学后,经常拿回一卷“和纸”,开始学着描字。中国描的是红字,日本却是用白纸压在黑字上描,下面的也不是纸,而是塑料。“和纸”其实就是中国的宣纸,到日本以后,被改了名字。

  看着女儿一横一竖地用拿铅笔的方式描红,王先生也想教教她真正的握笔方法,但又停了下来。日本就这么用笔,我们也不必大惊小怪。王先生也有近20年没有用过毛笔了。最后一次大概是文革结束后不久,人们还有写标语口号的习惯,再以后就完全和毛笔离了缘分。

  中国是日本文化之源,书法也不例外。但不可否认的是,日本的书法艺术,不论从人数、规模、普及程度、装裱质量等,都已超过了书法的母国——中国。西岛慎一先生是专门出版书法类书籍的二玄社原总编。说起中国的青年人字写得潦草,对书法的兴趣不如日本青年时,他一针见血地指出,最主要是文化断代了,重拾不易。另一个原因是电脑的普及,谁还拿着毛笔写字呀?

  五六个日本人中,就有一个练书法的

  在采访日本《墨》月刊主编酒井明先生时,《环球时报》记者得知,关于日本的书法爱好者,没有一个精确的数字,一般认为有两三千万,也就是说五六个日本人中,就有一个练书法的。称得起书法家,能举办个展、出作品集的人,全日本大约有100万之多。在经销文房四宝的东京银座“鸠居堂”三四层画廊,一年到头,天天有书法家的个展。

  书法的极大普及,与日本人重视书法教育关系密切。日本中小学校都开设有书法课。小学三年级开始学书法,到初中毕业,6年时间足以打下坚实的书法基础知识和技法。不难发现,普通日本人,特别是一些上了年纪的人,汉字都写得很漂亮。

  除了学校的书法基础教育,日本遍布各地的书法教室也给书法爱好者提供了学习的机会。书法教室都由各个书法团体主办。笔者曾为妍墨书道会策划过一次在中国美术馆的“中日友好书法展”,会长中井畊月先生,几十年如一日教授书法。教室从一个发展到十几个,弟子的弟子都已开办教室,弟子少说有几千人。

  日本人为什么那么喜欢书法?书法家岗安先生说:“与中国一样,日本是一个汉字大国,有着书写汉字的悠久传统。你看大街上大小商店的匾额、车站站牌、街道名、报刊书籍、日本人的姓名,处处离不开汉字。办什么手续,都要签字。当然现在随着电脑的普及,学书法的人数有所下降。”

  凡是正式场合,日本人要用毛笔写信签字

  即便是这样,日本依旧保持和继承着书法传统。王先生自从女儿上学开始学习书法后,渐渐关心起日本人的书法习惯来。他发现凡是正式场合,日本人要用毛笔写信签字。比如他年初接到的贺年片中,很多是印刷精美的工业产品,但发信人没有忘记用毛笔非常工整地签上自己的名字。电视上大臣们签署国家文书时,很多人也是用的毛笔。能用毛笔签字,这在日本是个人修养的一个重要体现方式。

  一般企业每年新职员进公司时,公司里有很隆重的欢迎仪式。新职员代表上台表决心时,会从西服内兜中掏出一份文稿。这份讲稿是用毛笔正楷竖着书写的,而总裁的答辞也同样是用毛笔竖着写的。用王先生的审美眼光来看,那真算不上有多好,但非常工整、郑重。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2-6 11:12
网络时代,我们怎样书写汉字?

龙年春节祝福短信的批量轰炸,令人不禁怀念鱼雁传情的文字之美
据统计,今年春节期间,全国短信发送量突破300亿条,除夕当天更是达到峰值,仅北京地区,就高达9.87亿条。而批量生产的祝福短信和内容重复的电子贺卡,让人不堪其扰,也不由得怀念日渐消失的手写贺卡那见字如晤的亲切和诚意。
不只是纸质贺卡式微,笔与纸现如今也在远离主流的书写方式。网络时代,笔是输入法,墨分RGB(红绿蓝色彩模式),纸有doc、txt,行、楷、草、隶、篆的转换,也不过鼠标一点。今人的书写状态,已发生巨变。
远离纸笔、亲近键盘,闯入网络时代的汉字书写,有了哪些信息化的变形?我们该如何重拾汉字之美?又该如何看待越来越频繁出现的“提笔忘字”?坚持手写近30年的作家、以文字谋生的白领、字库开发者和汉语言学学者,他们有着自己的故事和观点。
数字时代,也该寻觅手写之美
作家 海 岩
写作30年,我的小说手稿应该有上千万字了。不会键盘打字很遗憾,这也是我坚持手写创作的原因。更重要的是,手写已经成为我最娴熟的表达方式,最能调动灵感、思维、激情和想象力,执笔写作的过程也成为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
并不是说,纸笔就比键盘更具独特效能,只是因为我尚未形成用键盘“敲打”作品的书写习惯。书写习惯往往能够左右作家的写作状态和思维方式,我在写作时,很容易进入“忘我”状态,运笔的动作都是下意识的。如果使用键盘,估计首先要想的是文字拼音或五笔字型,接着,手指要去找相应的键位,很难形成连贯的思绪。
现在看看自己的手稿,它记录下了我的全部写作过程,是一种有趣的原生态的呈现。留下手稿,就留下了很多记忆。
我并不排斥使用键盘打字,只是觉得网络时代,还是要呼吁保留手写的传统。我们写汉字,与拼写字母的感受完全不同,这种感受来自文化传统的影响。写小说、写剧本,常常和汉字打交道的人,更受传统文化影响,对汉字有独特的感受和喜爱,更能体会字形结构间的深远意境。
书法引领汉字进入艺术的领域,汉字不再仅仅作为表达的载体,更是一种审美的客体,横竖撇捺的讲究、笔画的粗细、气势和韵律,都形成了汉字独具的审美感。书法让文字的内容与形式达到高度统一:什么样的情感产生什么样的内容,什么样的内容对应什么样的气势。会写字,写好字,进而学习一点书法艺术,就不再停留在对文字的传统表意功能上了,而更多地进入到文化心理、文化品位、审美需求、文化传承的层面上。
保留书写的习惯,就是保留我们对汉字的喜爱和对先人的敬意;保留书法这门艺术,就是要将对传统文字的传承融入我们修身养性、陶冶情操、提高审美的修养中。
(本报记者周舒艺采访整理)
字库技术,根基还在书法那里
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字库业务部副总经理 黄学钧
字库,做的是书写电子化的工作,但字库发展的根基,还在书法那里。字库使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可能“拥有一手好字”,但它的可持续发展,也需要现实生活中更多人拥有一手好字。
从徐静蕾等名人,到“粉笔奇人”崔显仁,方正字库选择收录对象,判断标准并不唯名,也不是人们猜测的慈善动机,关键仍在于其书法本身的质量:徐静蕾的字有超过十年书法练习的基础;崔显仁的粉笔字创意独特、功底扎实。而方正字库的柳楷、瘦金书、康体,就是基于柳公权、宋徽宗赵佶、康有为等人的书法进行的开发。书法是字库最重要的创意来源。字库是书法在计算机时代的最新表现形式。如果放弃了对于个人书法的要求,字库的发展也可能成为无源之水,难以持续。
我们曾为一位同事家不肯练字的孩子制作过专属字库,当看到自己手写的汉字被导入程序,孩子练字的热情确实被激发出来了。到了技术与成本都可以接受时,每个人都可能拥有专属字库,甚至可能出现一个人在各个年龄段都制作一套字库的情形。这种技术对于人们练习书法热情的激发,可能具备更内在、更持续的效果。
(本报记者虞金星采访整理)
电脑输入,整体效率更为可观
中国人民大学文化科技园文案策划 王 沁
之前,在网上看到北大自主招生的一道试题,要求写一个偏旁相同的四字短语。我脑袋里立马蹦出一个答案:“魑魅魍魉”。可却怎么也想不起“魑”字具体怎么写。在纸上划拉了半天,最后还是求助于电脑的拼音输入法。
如果事先已有构思、材料也已备齐,且事后不需要编辑的话,我手写和敲键盘的工作效率差不多。之所以敲键盘多于动笔,主要是因为工作需要在网上大量参考电子文本,文稿初成后还要进行反复的段落调整、文字修改,如果落在纸面上,既不便,又浪费。实际工作中,“敲键盘”的工作效率已经远超过“动笔”;但做一些细致的修改,我还是更习惯纸笔的形式。所以,“敲”完文章,我多是在电子稿上作大调整,在打印稿上作小修改。
常用电脑输入,多是拼音输入,不太会去注意每个字的具体结构、写法,时间长了难免印象模糊。尤其对一些复杂些的字,有时候只记得囫囵个儿,不能确定某个部分怎么写。老是在电脑上写材料,有各种输入法作保障,知道拼音的,用拼音找,不知道拼音的,还能上搜索引擎用前后字句搜。连网络、用电脑、敲键盘,都不怎么亲笔写完整的材料了,这种“失忆”肯定会愈演愈烈。
但“提笔忘字”的根本原因还是不确定字的写法,总有一些细节相对模糊。常用电脑输入法会助长这种不确定,与其说它是“元凶”,倒不如说它起了催化作用——根子还是在我们早年的书写练习上。
(本报记者虞金星采访整理)
书写传统,不会因电脑而中断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陆俭明
汉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横平竖直,体现民族风骨,撇捺之间,是悠悠华夏文明。书法则是体现汉字之美的载体,其本身也是一种艺术,或行云流水,或苍劲挺拔,给人以美的享受的同时,也能体现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
计算机时代,汉字书写有了新的方式和介质。“字处理”逐渐确定了形码和声码两大类输入法。形码输入对汉字结构的拆分和音码输入都容易造成人们对字形结构和笔法的生疏,从而形成“提笔忘字”。
不过,对于“提笔忘字”造成汉字书写传统的断代、形成丧失传统文化的“新文盲”的担忧,其实大可不必:通观汉字书写的历史,书写工具、方式和介质一直在简化:甲骨文、金文时代,刻刀是主要工具,骨器、铜器是介质,铸刻是主要书写方式;在篆书、隶书到楷书的演进过程中,软笔成为主要工具,简册、丝帛和纸张相继成为介质,软笔书法成为书写方式,而铸刻演化成一门艺术;近代,硬笔逐渐取代软笔成为书写工具,纸张成为主要介质,软笔书法成为艺术。网络时代,我们更多地使用键盘、软件、屏幕,纸笔的使用率逐渐降低,或许将来优美的硬笔书法也能成为一种才艺,而我们书写所用的文字,仍然是汉字。
如果能够更好地实现汉字的输入,汉字书写文化不但不会因电脑的使用而中断,相反可能会进一步发展。过去我们谈到一个人的汉字能力,通常只注意到认字能力、书写能力、审美能力。而进入网络时代,将会再增加一种“打字能力(汉字输入能力)”。打字的成品是比手写还要“纯正”的汉字,而且,电脑输出的汉字有多种字体选择。我们都可以输出和欣赏蕴涵着丰富文化特质的各种汉字字体,这是手写体无法比拟的。
(本报记者任姗姗采访整理)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2-6 12:46
书法进课堂切忌速成 莫让书坛坏风气进校园

书法进课堂是近期书法和教育界关注的一大热点。按照今年8月教育部发布的《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书法课将成为中小学校的必修课,书法教育基础较好的地区和有条件开设书法课的地区,今年秋季将开设书法课。为之振奋和欣喜之余,想起以前其它名目进课堂有一些没了下文,观书法教育与书法创作之现状,又不免心生思虑。
书法教育面临诸多方面的窘境。传统到现代的社会转型,使书法的实用性根基轰然倒塌。从文言文到白话文、从繁体字到简体字、从竖排到横排、从毛笔到硬笔再到键盘写作……社会和文化的变迁中,教育体系的西化、书写方式的转变等诸多因素,将当代书法置于空中楼阁的状态,这正是书法教育的紧迫性所在,也是教育部发布有关书法进课堂意见的意义所在。
失去了外部的大环境和内部的推助力,在中小学开设传统书法课的困难可想而知。很长一段时期以来,中国的教育制度都是以各种各样的考试作为升学的主要参照数据,并有着清晰的主科和副科之分,书法作为副科中的副科,既然无任何升学考试之作用,自然从小学开始就被边缘化了。这使得书法教育从一开始就失去了学习的普遍性、基础性,也是造成书法学习者稀少的一个根本原因。虽然许多学生家长已经开始重视孩子的书法学习,社会上也有一些书法培训班,但不能从根本上形成书法的普遍性基础。在我国古代,虽然能够接受教育的人远比现代社会要少,但是一旦有机会接受教育,从乡间的私塾到县学、府学一直到国子监,所学的科目都离不开书写,而各个朝代的科举考试,也与书法息息相关,可以说,古代的教育是从毛笔和汉字开始的,因此,对于书法的学习与运用也就具备了广泛的普遍性和基础性。
没有了书法学习的群体基础,当今社会中小学书法教师的师资力量便成了问题。虽然《意见》中明确指出,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书法教师的培养和培训,逐步提高教师书法教育教学的能力和水平。但是,在当下只有少数的几个大学里开设有书法专业的现实情况下,没有前期的文化和知识储备,没有立足于广泛的基础力量中的人才发展与人才选拔,对于书法教师的培训容易落入书法学习速成的窠臼,培养则容易止于培训。实际上,当前活跃在书法界的一些书法家,也有相当一部分是通过短期的进修,如参加各高校办的各种进修班、研究班等,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依靠自己的才智和努力完成对书法的学习和提高。这种学习方法大多是少则数月多则一两年,普遍带有速成的性质,通常要依靠自己的艰苦自学,对于书法的学习绝大多数以技巧为主,往往把书法和文化割裂开来。要想在全国范围内培养出合格的书法教师,应竭力避免此类速成。
书法不仅仅是书写的技巧。作为一门具有实用性的艺术,书法从来都不是孤立的。它从产生之初,就和文字、文化密不可分。文字是书法之载体,亦是传统文化之载体,而文字本身的演变发展作为一门学问也是传统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所以,单独将书法的技法分离出来,脱离文化的根基是不成的。书写者本身文化素养的高低又与书法品格之高低有着紧密的关系。虽然文化素质很高的人如果从来不写书法,也成不了一名书法家,但一名真正的书法家,必然有深厚的传统文化素养作为支撑。纵观历代书坛,几乎每一位书家都是满腹经纶、博古通今。正是他们具备深厚的传统文化,又不刻意为书法而书法,所以留传下来的那些佳作神品才能让人回味无穷。他们的书法都是以文化底蕴为后盾、以心灵为指向的。对于传道授业解惑的书法教师来说,又何尝不应如此?
更需警醒的是,要避免将书坛上短期速成的浮躁风气带到校园中。现如今,青少年的书法教育也以社会培训为主。校内的书法课绝大多数都是外聘的老师,以兴趣班的形式开展,短期速成或只能触摸到书法的一点皮毛的现象非常普遍。此外,虽然一些地区编写了硬笔书法的教材,但毛笔字的书法教材还未出现。各年级的课堂教育采用何种教材,如何才能保证中小学生在为数不多的课时中积累的是“字外功”而非单纯的技法学习,是需要认真考量的问题:书法传统源远流长,书体书风延绵嬗变,以书风分有碑学帖学,以字体分有真草隶篆,即便是大多数人作为书法入门课的楷书,也有欧颜柳赵等不同的风格境界,专业研习者可以遍临之,再根据自己的喜好深入钻研一家。课堂上,面对年龄段不同、具有不同程度的领悟能力和不同的兴趣点的孩子,该如何因材施教?只有长远而细致的规划,才能让课堂书法学习具有持久性。
从《意见》中可以看出,国家对于开展书法教育的重要意义已经很重视,对于中小学书法教育的总体要求强调了学习的循序渐进和差异性,在为落实书法教育提供条件保障的要求中也考虑到了地区差异和现实情况,对于书法进课堂所面临的困难程度有所预估。在为书法进课堂欢呼鼓舞的同时,各方人士应该群策群力,只有真正抓住了这个好时机,才能为中国书法带来活力、为青少年带来文化甘泉;只有在国家政策的保障下,在艺术团体等社会力量的推助下,形成良好的校园学习环境和氛围,青少年才能既有对书法的学习兴趣,又能从中体会到民族文化的源头活水。字如衣冠。当校园因书法多一份宁静厚重,少一些轻薄浮躁,中国书法将迎来春天。(江锦世)
文章来源: 人民日报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2-6 13:06
书法:彰显中华文化独特魅力

学习书法不是功利的事情,不是可有可无的事情,而是我们中国人起码的义务。传承书法正是为了维系我们民族自尊的根基。
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要立足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不断弘扬中华文化。书法作为中华文化的代表性符号,在新的时代环境下,面临着传承、弘扬、创新的使命。
作为来自书画界的唯一代表,我有幸列席十七届六中全会,并在会上发言,我提出自己一直思考的问题:在文化体制改革的大潮中,着眼文化强国的长远建设,书法作为中华文化的精髓,如何与时俱进地承担一份神圣的职责?文化的繁荣是国家实力的体现。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她的文化永远是炎黄子孙的骄傲。作为书法的继承者,我感到在当今世界文化不断碰撞的时代,传承中华文化意味着传承文化的自觉和民族的自信,其中很重要的一方面就体现在书法上,每个中国人都要写好中国字。
书法传承面临挑战
书法与绘画、音乐等纯艺术门类不同,它不仅仅是艺术,因为书法首先是中国的文字。文字是一个国家文化发展的母体和载体,独一无二的书法无疑是中国文化区别于世界其它文化的标志之一。
我们对传统的文化、传统的书法要有敬畏之心。中华文明和中国艺术独特性的代表之一,就是我们自古沿用下来的书法。中国的书法拥有五千年的发展历史,它是历代书法家精神的结晶,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更是中国人智慧的“舍利子”。一个对自己文化都不敬畏的民族何谈自尊。
回顾历史,作为文字的书法,是完全实用性的,是人们生活、交往、奏事不可缺少的;但作为艺术,中国古代书家追求法度,追求书卷气、文人气,使书法不仅成为人们用来记叙和表述思想的实际手段,更用书法来体现文人的才情和学养,所谓“字如其人”、“书为心画”。一部书法史,就是一部中国文化发展史,书法艺术延续了近三千年的辉煌,正是中国文化的魅力所在。
从二十世纪初西方的钢笔进入中国以来近半个世纪,硬笔代替了毛笔,使中国书法渐渐不再具有实用性。尤其是近十多年来,随着电脑的高度发展和普及,这一代年轻人不要说写毛笔字了,甚至即将远离硬笔,进入一个无纸无笔的键盘时代。
在我们的基础教育中,学生大量的课余时间用在上奥数班、外语培训。书法一度成了选修课、兴趣课,学习书法要花钱另外找老师、上培训班才行。
当代书法,从某种意义而言已成为完全的纯艺术,成为极少数“艺术家”的工作。“字如其人”、“字如心画”已失去了它的最终意义。作为书法传统来说,我们面对的历史境遇是前所未有的。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2-6 13:07
书法传统的误读误解
过去,古人入私塾读书,识字、吟诵、书写三者是合而为一的,是一个不可分拆的整体。但是,在现代教育兴起之后,中国文字的整体性和书卷气的传统被拆解:文字、音韵、书法,成为不同专业;文字归于中文,吟诵归于表演,而书法归于美术。识字作为必修课,书法却成为选修课。而今研究中文的,往往不了解书法;美术学院学书法的,并未开设文字、音韵的课程。
近二十年来书法发展表面看起来繁荣热闹,展览频频,出版物大量涌现,书法博士硕士培养人数逐年增多,建立多处书法名城等等;但是我们恰恰忽视了书法最基础最关键的幼儿训练,把它作为选修课,耽误了人生最重要的学书法的阶段。书法这门应该掌握的基本技能成了兴趣和特长。家长希望孩子学书法,也不可避免地带有某种功利思想,如在书法大赛中获奖可在中高考中加分等。
可见,书法传统在代际绵延中发生了多次重大变化,书法之“法”对于使用毛笔的人来说,越来越隔膜,正因为如此,人们对于书法的认识也越来越混乱。尤其是经历了上个世纪的战乱与运动,书法传统的脉被人为地割裂了,直接造成了今天书法创作、鉴赏与批评的标准不断地泛化甚至是丧失。
当前书法发展遇到的问题在于,书法发展、延续了五千年,至今全民还在使用汉字,却在短短几十年中忘却了书法——如何用毛笔写字。因为文字与书写断裂,造成书法作为国民基本文化素质的缺失,对汉字整体认识的缺失,继而造成了对书法史论的误读、误解,以及对中国文字、文化发展的误读、误解。这是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在此情形下,书法的承传具有相当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文化的承传不是一句口号。中青年一辈的书法研究与创作者,对传承中国文字的整体性和书卷气的传统,是最重要的坚持者。和前辈相比,他们的坚持未免要艰难得多。中青年书法家不仅需要不断充实和学习传统文化,同时也需要用已有的知识,来适应和感染社会,起到引领的作用。中青年年富力强,承上启下,有充足的精力,有着广泛而集中的话语权。如果中青年不仅从自身做起,还可以用自己的条件,号召和影响更多的人重视国家的“软实力”,那必将在社会上起到重要作用。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2-6 13:10
文化安全的重要保障
文化的繁荣是国家实力的一大体现。中国是一个文明保留完整的古老国度,她的文化永远是炎黄子孙的骄傲。当今世界格局下,各种文化相互碰撞、彼此交流。我们国家开始愈加重视中国文化的安全,重视文化软实力的建设。
书法不仅是写字,其深层所蕴含的,是中国古人认知世界的一种睿智的方式,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标杆。文化不能遗传和移植,也不能复制和再生,必须从小培养,必须要不断坚持,少则几年、十几年,多则几十年,甚至是一辈子。孜孜不倦、点滴积累,耳濡目染、薪火相传,不然就会在不知不觉中丢失。
汉字对中国文化来说,是母体,是源头,是根本。书法应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必修课。弘扬传统书法事业,正是弘扬中华文化最基本的因素,也是“文化安全”的保障所在。
今天的书法家,如果仅仅追求独善其身,是远远不够的。书法文化传承和创新是国家的百年大计,任重而道远。笔者呼吁,通过我们这一代人的努力,以我们自身的书法创作实践成果,来影响当代以及今后,在书法早已和实用无关的今天,让“字如其人”、“字如心画”重新成为我们应该接续的人文传统。当代书法创作,要到丰厚的历史积淀中追寻和探求,回归传统,重温经典,要成为当下书法艺术创作的主流。书法决不能在我们这一代终结。
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重新被呼唤,中华民族精神重新被构建的伟大历史进程中,我们中青年书法家需要不断努力补上传统文化的精深课程,同时发挥自身的影响力,用生命凝结的书法艺术,呼唤出民族文化的新辉煌,全力肩负起我们应该承担的文化责任与历史使命。
(作者:孙晓云 江苏省美术馆馆长)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2-6 13:13
书法之"法" 谈书写规范的文化传承

书法之“法”,是指书写的规范,是对书法艺术规律的认识和总结。书写的规范是书法艺术规律的外在表现。因此书法必然强调以书写规范为根本。
书写的规范既体现在正体字的确立上,也体现在各种书体书写秩序的构建上。
正体字是指遵从某种选字规范,确立了官方地位的字,它代表了书写的正统和规范,也可以说它是规范与优美的结合。正体字往往是在长期运用中最后由官府颁布认定的。它的确立明确代表着官方意志,使得汉字的书写样式得以定于一统,成为社会秩序的文化表达方式之一。如果一种字体能在庄重的场合被使用,则基本可以认为是被官方确认为正体。
周秦汉唐一脉传承演进的常用字正体是大篆、小篆、隶书和楷书。历代对于正体的确立与推行通常是通过这样的方式进行:
一是官方的认定。西周时期到秦统一六国之前,各国通行的正体字为大篆,西周晚期宣王时的《史籀篇》对文字的规范起了重要的作用。从大量的王室作器题铭中就可以看出大篆具有极强的秩序感。至秦代,小篆成为正体。直至汉代前期及中期,小篆仍然占据着标准字体的地位。然而由于小篆笔划不便书写,很难满足日常书写的需要,于是便捷实用的隶书被用来处理繁多应急的日常事务并得以发展起来。东汉中后期,随着隶书的定型化,隶书开始被官方所重视,官府用刻石纪工役、叙祀典、颂功德,树碑之风特盛,石碑的形制和文体格式也有了一定之规。由于石刻的盛行,促使汉隶在桓、灵两帝40多年里(公元146-189年)迅速臻于全面成熟,从而获得官方正体地位。楷书是继篆书、隶书之后被广泛使用的正体。楷书的含义有二:其一指可做楷模的法书。“楷者,法也,式也,模也”。故楷书的本义是指遵循法规,可供模楷的标准体。其二指真书、正书。作为书体的楷书,大约产生于汉末魏初,至唐代臻于成熟。唐代政府在重视经学、校理典籍的同时,也对文字进行了一番较大规模的整理厘正。唐太宗令颜师古考订《周易》、《尚书》、《毛诗》、《礼记》和《左传》等五经经文并颁布了《五经定本》作为官方的定本经书,供天下取法。其后的《颜氏字样》、颜元孙的《干禄字书》、唐代宗时张参所撰《五经文字》以及唐文宗敕命唐玄度撰成《新加九经字样》,皆以正字为使命,制定了楷书的标准写法,在全社会范围内规范文字,确立了楷书系统的正体地位。汉字字体发展到楷书,便不再向前演进了,就构字笔画来说,楷书汉字已经发展到一个相当完善的程度,历经宋元明清而沿用至今。二是通过制度确立正体的使用。从文字演变的过程来看,历代都是正体文字与俗体文字或异体文字并行。然而体现官方意志的制度确保了正体始终居于书法传统的主线上。
对各种书体书写秩序的规范体现在基本的笔法、结字和章法上。笔法是书法中最基本的构成部分,它包括执笔、运笔、点画等内容。唐张怀瓘《用笔法》云:大凡笔法,点画八体,备于“永”字。以“永”字的八个笔法作为正体的用笔法则,前人甚至认为“昔王逸少工书十五年,偏攻‘永’字八法,以其八法之势,能通一切。”赵孟頫“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用笔千古不易”的观点,强调了笔法在书法中的重要地位。结字是按照均衡、比例、和谐、节奏、虚实等美的造型规律安排字的点划结构的法则,是书法构成的重要因素。结字的规范尤其讲究分主次,讲向背,明伸缩,辨虚实,论斜正。如唐欧阳询的《结体三十六法》,对于如何使笔划分布匀称、偏旁部首组织协调、整个字重心稳当等作了具体说明。章法是谋篇布局的法则,规范着书法作品的整体形式设计与布置。唐孙过庭《书谱》:“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违而不犯,和而不同。”不同的字体有不同的章法,也因为不同的章法才体现出书法的整体结构与意境之美。这既是书写的法度,也是人们对书法艺术审美的自然选择的结果。
书法所强调的笔法、结字、章法无一不表现出对书写秩序的构建与遵循,是书法艺术自觉意识的体现。在书写法度上,推崇丝丝入扣的转折合法,在字的书写过程中注意用笔的顺序,不可倒错。在字的结构中强调主笔,字中的主笔应极力舒展,张扬放开,而次笔应让位于主笔,不可喧宾夺主、抢占空间,所以写次笔时应抑制收缩。在整篇的章法中注重气韵和谐。在一篇书法作品中,如果有一处书写失范会导致书法作品的局部秩序被打乱而成为败笔。书写秩序以法书为载体得以完美呈现。法书乃书法作品之楷模,“规矩备具,而能出于规矩之外,变化不测,而亦不背于规矩也。是道也,有定法而无定法,无定法而有定法”。文字形体的规范和书法艺术的审美在法书中得到圆融的结合。
作为书法活动的主体,古代的文人士大夫将自己的文化修养、生活态度乃至人生理想熔铸、提炼为审美意象,通过书法这一特殊形式表现出来。这种以规范为基础积淀而成的文化的相对稳定性对人们的行为、思想、心性、价值观、情感等形成强有力的影响,成为社会稳定发展的坚实力量。任何形式的文化成果一旦在社会化进程中被创造出来并延续下来,就具有了相对稳定性,并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书法亦是如此。书法注重传承,唐代孙过庭《书谱》中就明确表明:“庶使一家后进,奉以规模,四海之音,或存观省。缄秘之旨,余无取焉。”这种传承方式的背后,体现了书法的人文心理,张扬出书法的根性力量,蕴涵着中国人的文化认同。
李 靓(作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2-7 14:22
纸笔远离主流书写再引关注 你是否也在“提笔忘字”?2012年01月31日

来源:新快报




■作家海岩之前为驳“代笔”传言,曾公开展示自己的一批手稿。

■日前,韩寒为证“枪手”质疑,展示了当年的《三重门》手稿。
据统计,这个春节期间,全国短信发送量突破300亿条,除夕当天更是达到峰值。而批量生产的祝福短信和内容重复的电子贺卡,让人不堪其扰,也不由得怀念日渐消失的手写贺卡那见字如晤的亲切和诚意。
不只是纸质贺卡式微,笔与纸现如今也在远离主流的书写方式。网络时代,笔是输入法,墨分RGB(红绿蓝色彩模式),纸有doc、txt,行、楷、草、隶、篆的转换,也不过鼠标一点。今人的书写状态,已发生巨变。
远离纸笔、亲近键盘,闯入网络时代的汉字书写,有了哪些信息化的变形?我们该如何重拾汉字之美?又该如何看待越来越频繁出现的“提笔忘字”?坚持手写近30年的作家、以文字谋生的白领、字库开发者和汉语言学学者,他们有着自己的故事和观点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2-7 14:23
数字时代,也该寻觅手写之美
(海岩:作家、编剧)
写作30年,我的小说手稿应该有上千万字了。不会键盘打字很遗憾,这也是我坚持手写创作的原因。更重要的是,手写已经成为我最娴熟的表达方式,最能调动灵感、思维、激情和想象力,执笔写作的过程也成为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
并不是说,纸笔就比键盘更具独特效能,只是因为我尚未形成用键盘“敲打”作品的书写习惯。书写习惯往往能够左右作家的写作状态和思维方式,我在写作时,很容易进入“忘我”状态,运笔的动作都是下意识的。如果使用键盘,估计首先要想的是文字拼音或五笔字型,接着,手指要去找相应的键位,很难形成连贯的思绪。
现在看看自己的手稿,它记录下了我的全部写作过程,是一种有趣的原生态的呈现。留下手稿,就留下了很多记忆。
我并不排斥使用键盘打字,只是觉得网络时代,还是要呼吁保留手写的传统。我们写汉字,与拼写字母的感受完全不同,这种感受来自文化传统的影响。写小说、写剧本,常常和汉字打交道的人,更受传统文化影响,对汉字有独特的感受和喜爱,更能体会字形结构间的深远意境。
字库技术,根基还在书法那里
(黄学钧:北大方正字库业务部)
字库,做的是书写电子化的工作,但字库发展的根基,还在书法那里。字库使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可能“拥有一手好字”,但它的可持续发展,也需要现实生活中更多人拥有一手好字。
从徐静蕾等名人,到“粉笔奇人”崔显仁,方正字库选择收录对象,判断标准并不唯名,也不是人们猜测的慈善动机,关键仍在于其书法本身的质量:徐静蕾的字有超过十年书法练习的基础;崔显仁的粉笔字创意独特、功底扎实。而方正字库的柳楷、瘦金书、康体,就是基于柳公权、宋徽宗赵佶、康有为等人的书法进行的开发。
书法是字库最重要的创意来源。字库是书法在计算机时代的最新表现形式。如果放弃了对于个人书法的要求,字库的发展也可能成为无源之水,难以持续。
书写传统,不会因电脑而中断
(陆俭明: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汉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横平竖直,体现民族风骨,撇捺之间,是悠悠华夏文明。书法则是体现汉字之美的载体,其本身也是一种艺术,或行云流水,或苍劲挺拔,给人以美的享受的同时,也能体现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
计算机时代,汉字书写有了新的方式和介质。“字处理”逐渐确定了形码和声码两大类输入法。形码输入对汉字结构的拆分和音码输入都容易造成人们对字形结构和笔法的生疏,从而形成“提笔忘字”。
不过,对于“提笔忘字”造成汉字书写传统的断代、形成丧失传统文化的“新文盲”的担忧,其实大可不必:通观汉字书写的历史,书写工具、方式和介质一直在简化:甲骨文、金文时代,刻刀是主要工具,骨器、铜器是介质,铸刻是主要书写方式;在篆书、隶书到楷书的演进过程中,软笔成为主要工具,简册、丝帛和纸张相继成为介质,软笔书法成为书写方式,而铸刻演化成一门艺术;近代,硬笔逐渐取代软笔成为书写工具,纸张成为主要介质,软笔书法成为艺术。网络时代,我们更多地使用键盘、软件、屏幕,纸笔的使用率逐渐降低,或许将来优美的硬笔书法也能成为一种才艺,而我们书写所用的文字,仍然是汉字。
如果能够更好地实现汉字的输入,汉字书写文化不但不会因电脑的使用而中断,相反可能会进一步发展。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2-15 19:41
中国书法 让生命之精彩在墨迹中留下痕迹

文章作者:任平 来源:西安晚报 



图为唐代摹本《兰亭序》(局部)
    中国的汉字是世界上唯一还在使用的自源文字(指由记录本民族语言而创制的文字系统)。新石器时代的刻画符号是汉字的萌芽阶段,甲骨文将“图符”改造整合而成最早的文字系统,随后商周金文、战国文字、秦代小篆这些古文字,其构形基本上是“图绘式”的,大部分构形能与单字(词)所指的事物形态相联系,而构形所用的“线”,是为“图绘”而设的,故而粗细均匀。由图绘意识而形成的文字审美标准,亦以整齐、均衡、图案化为旨趣。到了秦汉之际,隶书的出现使汉字由“线条”走向“笔划”,由象形性转向符号性,“图绘意识”逐渐转变为“书写意识”。书写的感觉逐渐培养出一种新的审美习惯,人们不再在意“图绘”的完美,而留意于“笔划”带来的点、线、面的变化,体验着“书写”带来的轻重疾徐的节奏动感之美。当然,构形之美仍然是被关注的重要成分,只是从具象转向了抽象。
   汉字的抽象化第一次让书写有了写“意”的可能性,可以摆脱文字交际的负担而具有了抒情、审美的功能。笔划、笔顺带来的是与书法息息相关的笔法、笔势,这是书法艺术形成的基础。由篆到隶的古、今文字转变时期,正是中国书法艺术的孕育期。隶书是对篆书的简化、解散和“放纵”;篆书相对于隶书乃有构形的严谨和图案化。
   汉字发展到汉末魏晋,各种字体都已形成,加上大量的书写实践,汉字能够提供给书法艺术的造型元素已经相当丰富了,动、静各体均有。然而,将书法艺术推向更深更高一步的,是出于两个因素:一是纸的大量应用。原来书契之材料,以竹、木、帛为主,帛物希价昂不易普及,竹木虽取之便宜,但因要成“册”(策),故必须成狭长之“简”,在简策上书字,必受形制局限而笔划不得伸展,帛受之影响也常常划以竖格或直接写成扁方之字,马王堆汉墓帛书可为证。此时,隶、章草之“笔划”已形成,在少数面积较大的“牍”上已可见放逸之笔,但终不自由。东汉至魏晋,制纸技术渐趋进步,当时一般官吏和民间已大量使用。没有纸,书写时“纵横驰骋”是不可想象的。及至晋人之行草书札传世,都折射了纸的运用对于“书写”的进一步解放并藉此扩展了书法抒情达意的功能。二是汉末魏晋,连年战争,世道混乱,人常有朝不保夕之感,即使门阀士族亦有生命短促之叹。汉代空前兴盛丰硕的哲学、艺术成就的继承者——魏晋士人,在残酷的社会现实中常常思考生命的终极意义。事实上,当时文人已经领略到生命就是一个时间段中对于“存在”的体验,所以,魏晋时凡文章、辞赋、诗歌,多有深沉幽旷之意,悲凉浩荡之气。“书写”乃文人日常之行为。敏锐的、具有艺术气质的文人,能从“书写”中领略到生命的律动与稍纵即逝,视每个字、每一笔划为生命与情感状态的记录。这种“书写”能够精微地将隐秘的心理活动忠实地记录下来,甚乎绘画与诗歌。无疑,这正是书法作为“艺术”的真正价值。
图为《书非书现代书法展》上的作品,“现代”书法不以因袭为能事,致力于艺术表现的观念和实践。
    书法其实没有“古、今”,书法即为最“现代”的艺术;反之,以因袭为能事,书法只是过去的艺术、死亡的艺术。真正的书法艺术,在于以书法直抒胸臆、致力于艺术表现的观念和实践。
    历史上每种书体每件作品,都有其构成的形式要素,而这些形式要素,是可以提取出来的,将其中某些强化某些弱化,某些夸大,某些消弭;有时在临习过程中,这种强化和弱化已经在进行,这取决于个人的理解角度、感受和分析能力的不同。而当这件传统作品的强化了的元素与另一件作品中的元素碰撞,恰好相得益彰并有意外之效果且整体趋于和谐时,某种程度的“创新”就已接近成功了。这个理念和过程,有时还不仅仅在于“形式要素”,甚至可以扩展为“文化元素”、“精神要素”。这就对创作者的气质和才华有更高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将自己当下的思想感情、文化积累和全部生活体验作为主导一切技术操作过程的“统率”,而对传统书迹,遗貌取神,观察他人作品,想象其“挥运之时”。以这样的状态创作,尽管笔下的书体还是有指向性——或魏碑、或行草或篆隶,但其面目早已是过去长期临习的“化身”。此时更重要的是情感的宣泄和“现代话语”的尽情“陈述”。艺术创作时不必拘束自己——从更深的层次、更高的文化维度上解读古人,全面地把握吸收传统文化,也从一个“人”的本体角度解读书法艺术,在借助书法还原“人性”,沟通天人之际,将茫茫宇宙的浩然之气,将人生感慨和知识涵养尽情倾吐、表露,让生命之精彩在变幻的墨迹中留下痕迹。这,难道不是最为“现代”的艺术吗?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2-22 12:03
重庆尝试为中小学生统一配备书法教材  
茆琛 2012-02-22

  新华网重庆2月22日电(记者茆琛)今年春季学期,重庆市渝中区部分中小学生在领取教科书的同时,还免费获得一本书法教材。近日,记者从重庆市渝中区获悉,本学期起,渝中区各学校在重庆市率先尝试为适龄学生免费、统一提供书法教材,通过书法课程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
  重庆市渝中区委宣传部介绍,免费、统一为学生提供书法教材,全面开设书法课程,是渝中区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新探索。书法教材由多位书法专家审定,发放范围为全区小学三年级至初中二年级的中小学生,书法教材本学期的投入为25万元。结合免费的书法教材,渝中区各学校将根据课程安排,指导学生进行书法学习。
转自新华网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2-23 21:50
试论楷书的艺术地位、作用和技法
作者:张宇  


    楷书又称为正书、真楷,古时称"楷隶"又谓"今隶"。就种类而言,有大楷、中楷、小楷和榜书大楷;就楷书的演变而言大致可分成北碑和唐碑两种,广义的楷书还应包括篆书和隶书,因为它们都具有端庄的特点。南北朝碑版既以魏为主,故北碑世又称"魏碑",是我国楷书艺术中的瑰宝。
    一、楷书的历史地位
    从近百年来大量出土的北魏墓志来看,正因为它刚从隶书蜕化而来,处于一种隶楷错变、无体不有的初创时期,故其面目多变,饶有古质之趣。据不完全统计北碑有数千余种之多,是我们研究楷法的重要资料。楷书大约产生于汉末魏初(3世纪初),从马王堆出土的2号、3号文献资料来看,当时帛书上所书"雏形的楷书"已初具规模。早期的楷书具有很浓重的隶意,我们都知道,号称楷书鼻祖的著名书魏之钟繇 ,其小楷体势微扁,点画厚重而古质,十分富有异趣,其代表作有《宣示表》、《薦(荐)季直表》、《力命表》、《贺捷表》和《墓田丙舍贴》。至晋代时沿袭汉魏余风,书家辈出,楷法渐趋完美,东晋的王羲之与王献之两人增损古法,大胆革新,裁成今体,为后人创立了典范和法则,《黄庭经》、《乐毅论》、《孝女曹娥碑》等,小王亦有《洛神赋十三行贴》传世。著名的北碑有《龙门二十品》、《张玄墓志》、《张猛龙碑》、《高贞碑》、《高湛碑》、《崔敬邕墓志》、《郑文公碑》、《刁遵墓志》、《敬使君碑》、《司马景和妻墓志》、《寇演墓志》等,及至隋朝,隋文帝杨坚统一中国后,楷书经过魏晋南北朝三百余年的演变渐趋成熟起来,出现了南北综合的趋势,可谓"熔南北于一炉,开唐书之先声"。隋代著名的碑刻有《龙藏寺碑》、《启法寺碑》、《董美人碑》、《苏孝慈墓志》、《张通妻陶贵墓志》等,这些楷书笔意精到细腻,体势端庄匀称,已十分接近唐人楷书。唐代可以说是我国楷书发展至鼎盛、成熟、完美的时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唐以后的历代书家虽有善楷法者但未能跳出晋唐人的藩篱。唐代楷书大致可分三个时期,初唐楷书基本上沿袭了二王的书风,崇尚瘦硬之美,著名的书家有: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中兴时期,当以颜真卿为代表。中唐时期的书家崇尚创新,以肥劲为美,时代风气使然,包括当时佛像的雕刻和人体的审美,都以丰腴为标准,颜真卿可以说是唐代最富有创新精神的书家。第三时期是唐代宗至文宗的中唐时期,当以柳公为代表,其楷书融颜、欧之长,自创新意,遒媚清劲,而以骨力见胜。
    总的来说唐人楷书其用笔或圆或方,或肥或瘦,风貌各不相同,但就结构而言,大致可分为"斜画紧结"和"平画宽结"两种,就风格而言,无不有端庄、匀称、协调、和谐之美,从而表现出唐代楷书的完美或成熟。
    二、楷书的艺术价值
    为什么初学书法要花大量时间和精力在楷书上呢?其实这里面涉及到一个"技"的问题,圆熟的笔墨技巧和深厚的艺术功力可以说是书法的基础,离开了这些根本就很难入"道"的境界。书法艺术中的意境、神采、趣味、气韵、风度都民用工业须凭借技巧和功力才能发挥得淋漓尽致,昔人有言:"君子图体、小人图未。"初学书法当必先脚踏实地,以沉着为本,而后能绝迹飞空,入痛快之境地。而楷书是锻炼沉着功夫中最为理想的书体。
    一、楷书具有较为广泛的实用价值。由于楷书具有通俗易识、端重庄严的特点,故凡高文大册、殿宇庙堂之中记铭、纪功颂德之碑文,必都以楷书为主,以示庄重肃穆。
    二、能陶冶人的情操。社会生活节奏较快,人际关系也比较复杂,人们在工作之余暇,总想松驰一下紧张的神经,调节一下紧张的气氛,于静坐中作楷法数十字或数十行,自能使人平矜释躁,万虑消沉,写到得意处,自觉心花怒放,眼前一片化机,此非人生之乐事乎!书法艺术古人视为小道,是博学余暇,游手于斯的末技,但他却与文学、诗词、音乐、绘画、舞蹈乃至哲学和美学等有着密切联系,若要写好字就必须博涉这些与之相关的姐妹艺术,于潜移默化中提高自己的审美观念,使自己的心灵得到净化,在超脱凡俗的胸襟里升华自己的理想。
    特别是当今社会中,艺术的商品化确实促使一些人躁动不安,以急功近利之心,行舍本图未之举,朝学执笔便暮夸已能,理法未备便奢言抒情,规矩未谙便自诩创新,气格未成便狂言个性,故学书之道,入门要正,心态要平,入门正则能达其变,心态平则能通其灵,排除一切杂念,在这微妙的天地里通灵达变。
    三、作楷可锻炼笔力。就书法艺术本身而言,"力"是共性的美,不论何种书体、何种风格都必须以充沛的笔力为后盾。一个书者要得之于心而应之于手地驾驭和控制一支柔软的毛笔,使之在宣纸上挥运自如,决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花大力气,下大功夫才能做到。其实笔力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效果,它不仅与执笔和运腕有关,而且还与点画的厚度、深度、形质以及用笔的方圆、中侧、节奏、笔势等方面有关,还涉及到字形的间架结构,而这一切最基本的要素都可以在楷法中得到锻炼。
    四、作楷右以培养一个人沉着、精到、细腻、完满的点画功夫。书写楷书时要求每一点画能完满到位,一丝不苟,使其点画有一种圆浑饱满的立体感。我们仔细观赏古人的楷书,几乎没有一画是一样粗细的线条,其中有轻重、有徐疾、有虚实、有浓淡枯湿的变化,亦几乎没有一画是笔直笔平的,它总是不直中求直,不平中求平,或仰或覆,或向或背,充满着一种人的姿态,而这一切微妙的变化都能在楷法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五、作楷可以以一个人知常达变的能力。高级的楷法还贵于从平正中追求险绝的姿态,在奇峻的姿态中保持其重心的相对平衡,这正是楷法的妙处。楷书虽以画为形质,却以使转为性情,点画与点画之间要笔意连贯,有顾盼呼应之势,使其血脉流通,笔意贯注,楷书就会生动活泼起来,一切变化都必须在笔势的管束下才能显得自然。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2-23 21:50
三、楷书的艺术风格     研究楷法从何种书体入手比较合适呢?一般地说大致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书法当以质厚为本,宜彻上彻下,先从篆隶入手,以知其本源支流,有篆隶意则自高古,如傅山《霜红龛集》谓:"楷书不知篆隶之变,任写到妙境,终是俗格。"另一种观点认为学书宜从唐人楷法入手,趁少年时便将楷书写定,从而打下扎实的基础。
    写楷书贵在有姿态,寓险绝于平正之中乃佳,险绝的姿态令人回味无穷,百看不厌,也是产生风格的重要因素。"势若奇而反正"的姿态有"绝岸颓峰之势,临危据槁之形,悬崖勒马方可谓之险,一是将楷书写得四平八稳,匀称精到,大小一律,从点画结构上来说几乎是无懈可击,但总觉少了点意趣,少了点萧散的风度,少了点个性的流露,少了点放逸的精神,是识有余而胆不足所致,楷法之妙不难在平正,而难在于平正中寓有险绝的姿态;二是将楷书有意写得歪斜倾跌,极和夸张,大胆变形,在解构点画时甚至脱离了笔势的管束而显得不合乎情理,诡异谲怪,尽管看上去与从不同,貌似很有个性,其实是野狐禅,路子一歪,愈骛愈远,反不如有识无胆者,与其弄巧,不若守拙。楷书有端正庄重之意,守住一个"正"字,尽量做到"正而不板,奇而不怪",方能参透这个"变"字,故变当从有常始,即在平正的基础上运用微妙的手法使字形变得姿态生动起来。奇就是不同寻常,不一般化,出人意外,新人耳目,在点画的布白上独出灵裁,不主故常,龙跳虎卧之奇,正乃规矩之至,我认为由正至奇,告靠的就是"微妙"两字,不中即板,过头即怪,在这动态的平衡中要把握好这个"度"字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变"字很难,变得恰到好处更难,如天成铸就,增之不能,减之不得。故真正好的楷书"看似寻常却奇崛",不以奇而废平,也不因平而废奇,好似流转圆美如弹丸,文徵明的小楷善用露锋而王羲之的真楷以藏锋为主,杜子劲"写汉字像叠罗汉,有立的,有卧的,有板肩的,有伸脚的,不但要整齐,还要叠成花样,而且是好多种不同的花样,这些花样都有一定的谱,只能照规矩作,不能自出心裁,一个汉字的构造就是一种建筑,其中有美学,也有力学。"平中求平,不直中求直,于参差错中求齐平,于动态的相对平衡中求变化,于点画间的留白处求疏密,于出人意料处得奇趣,于戛戛独造处获新意,于异体字中挹旧气,则自有万能壑千山之气象奔赴于腕底,自能熟中求生,新意自出。反过来楷书写到得势时,则能随机生发,因势流动,则自然能新理异态,变出无穷。由是观之,以形求势,只是方法,因势生形,才是目的。楷书结字的点画之间无不贯穿着一种内在的联系,其点画与点画之间必有精神挽结之处。楷书贵于结密而无间,气贯则能心随笔运,取象不惑,点画如天成铸就,增之不能,减之不得,结构自然茂密。
    点画与点画交换时要精熟于"度"法。所谓"度",即上画收笔时写下画发笔逆入时之间的过渡动作,笔锋在离纸面极低的空中作一快速的联系,"度"是楷法取势的主要笔法,有隔笔取势,空际用笔,暗渡陈仓之妙。知度法之妙,则无死点死画。总之度法要快,要出之自然,以不露形迹为贵。
    使转有字内之转与字外之转两种,字内之转源自篆法,即在运笔转折时暗换笔心,始终保护中锋运笔,其转法如折钗股,有一种富有弹性、力度和张力的弧度之美;字外之转源自草法,盘纡于虚,为无形之使转,虽不着纸,却极灵动,心能转腕,腕能转笔。收缩的目的在于蓄势待发,运用得好,字外之奇则溢出于纸表。
    楷书写到得势之时,其结构自然结密,当然要得势还和其他因素有关,譬如充沛的笔力、圆熟的笔法和结体、富有韵律的节奏和丰富的墨色变化以及灵活的腕法等。在书写楷书时还要注意每一点画的收笔和每字的末笔,收笔要圆能收归画内,则能八面出锋,而每字的末笔结束得好则态有余妍。所谓"行气"是研究每一行中字与字之间的关系,而楷书的行气主要是靠体势的变化来完成的,因结体的变化而产生的势称之谓"体势"。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2-24 13:01
http://xnjyw.5d6d.com/thread-44793-1-4.html
http://xnjyw.5d6d.com/thread-44793-1-4.html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2-26 15:57
中国书法如何面对挑战:当中国书法遭遇计算机 2012年02月26日  作者:黄惇  
  从上个世纪开始至今,汉字书法和汉字本身,经过了许多浩劫和磨难,从“打倒方块字”,到人们以钢笔、圆珠笔替代毛笔书写,书法似乎走入困境。而今,就连钢笔、圆珠笔似乎也可以随手抛弃。但汉字和书法历劫不死,每次磨难,都重新崛起。 
当中国书法遭遇计算机
戴复古论诗一首 黄惇 作
陆放翁湖上一首 黄惇 作
  ■黄惇
  大工业生产给社会带来了发展和进步,却毁灭了许多传统文明。 
  近十几年来,随着计算机和手机的普及,人们日常的书写被所谓无纸化办公所取代。键盘敲击得越来越快,字却写得越来越难看,不仅青少年,中老年人也常常因书写甚少而提笔忘字。疏于书写,导致网络上错别字连篇。 
  书法是以人们日常书写汉字为生态依托的艺术,倘若中国人日常书写汉字的生态遭到破坏,那么就如同鸟类失去树林,庄稼失去水源,书法的生命也必然在未来受到严重的挑战。 
  汉字全盘拼音化会彻底毁了中国文化 
  上世纪初,中国激进的知识分子为了使一个落后贫穷、饱受西方列强欺凌的文明古国重新站立起来,主张打倒方块字,实现拼音化,企图把汉字纳入拉丁语的系统。他们甚至认为,中国一切落后的根源便是汉字。这些激进的鼓吹者包括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文坛领袖,如瞿秋白、陈独秀、蔡元培、鲁迅、胡适等。瞿秋白曾言:“汉字真正是世界上最龌龊、最恶劣、最混蛋的中世纪的茅坑。”“新中国的文字革命,就是要完全废除汉字和文言。”鲁迅认为:“汉字也是中国劳苦大众身上的一个结核,病菌都潜伏在里面,倘不首先除去它,结果只有自己死。”积穷积弱的国力,使得这些文化精英在所谓汉字革命的思潮中,喊出了毁灭中国文化根基的口号。然而,他们之中却没有一位放弃手中的毛笔,甚至可以说他们都是出色的书法家。这一矛盾现象说明,他们都有着热爱书法的内心世界,因为书法的魅力和中国人拿筷子吃饭的久远文明一样,是流淌在中国人的血液之中的。 
  100年来的历史进程已经证明,实现全盘拼音化把汉字改造成拉丁语系统的观点是错误的。如果全盘西化把汉字拉丁化,便彻底毁灭了中国文化,也将彻底毁灭中国五千年灿烂的文明。 
  中国人早在上古时代就注意写字的教育,至于有关书法艺术的理论即书论,远早于文论、画论、诗论。书论亦是中国艺术理论中最富哲理的部分,在其他艺术理论中,常常可以看到书论的广泛影响。林语堂先生在《中国人》一书中曾有精辟的阐述:“书法提供给了中国人民以基本的美学,中国人民就是通过书法才学会‘线条’和‘形体’的基本概念的。因此,如果不懂得中国书法及其艺术灵感,就无法谈论中国的艺术。”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2-26 15:58
键盘文化是汉字书写的大敌   受西方文化的影响提出将汉字改造成拼音的激进者,只是利用汉字音节的特征加以改造,以期达到拉丁化的目的,却全然不顾汉字的音、形、义相生相发的全部内涵,更不知道方块形汉字是世界上现存文字中信息量最大、最丰富的文字。当信息时代到来,人们一下子醒悟过来,原来汉字可以采用多种方式编入数码程序。 
  为此,我们似乎应该感谢计算机,因为计算机让中国人也让全世界认识到汉字不是落后的标本,而是中国先民创造的伟大文明,是世界文字中最先进的文字。正因此,今天汉字在世界上的传播,是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都无法比拟的。 
  然而我们注意到,计算机的输入方法改变了中国人数千年的书写习惯。计算机的最初设计者显然是西方的科学家,键盘上的外文字母,是西方人的母语文字,东方人则必须以西语为输入代码转换成自己的母语文字。如果中国90%以上使用电脑的人都如此输入汉字,那么必然对汉字的书写造成巨大的冲击。 
  键盘文化是西方的文化,在百年来西方文化对中国的输入或入侵中,键盘文化正可比作隐形飞机或潜水艇,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侵入了我们的生活。在学校,在街头,在任何人群中,随处可以看到飞速敲击键盘的手指,汉字书写就这样被高速替代了。像这样的西方文化入侵,却也是历史上从未有过的。键盘文化如此动摇中国文化的根基——汉字书写,难道还不值得我们警惕吗? 
  据我所知,如我这样坚持以“汉王手写板”手写汉字直接输入计算机的人少之又少,但仍有这样的设计者在坚持开发直接书写汉字的软件。手机的使用频率远高于计算机,所幸近几年越来越多地出现了手写输入汉字的手机。风靡一时的美国苹果iphone和ipad也都设置有直接书写汉字的软件。国产开发的除“汉王手写板”外,近年出现的“一人一笔”全手写计算机,甚至可以直接储存汉字的手写笔迹。我们并不知晓软件设计者的动机,但可以判断其中必有自觉保护汉字书写功能的科学家在。 
  然而,尚不可以盲目乐观。在西化的大潮中,我们仍然看到少年儿童弃笔书写的队伍与日俱增。在媒体无知地炒作下,我们见到关于中小学生所谓低碳作业的报道,即让学生在计算机上完成作业,然后存入U盘,再交给老师。更有教师要求学生以打印后的文稿作为作业上交。请问用电脑比用手书写更“低碳”吗?更重要的是,这种抛弃书写的学习,不仅断送了少年儿童通过书写汉字牢固掌握母语的机会,也断送了通过训练手写能力开发大脑的机会,更谈不上培养审美能力了。 
  为使执政者站在文化自觉的高度,从文化战略的眼光审时度势,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努力开发符合汉字书写规律的计算机输入软件,以政府手段强化宣传、积极推广,以抵御键盘输入法给汉字书写带来的危机。 
  第二,从保护民族文化的立场出发,限制中小学生过早使用键盘输入法,让中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多用手写汉字,牢固掌握母语的书写。 
  第三,从保护民族文化的立场出发,为书法教育立法。在中小学教育中强化书法教育,它既是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需要,也是陶冶情操、锻炼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的有效方式。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2-26 15:58

  现行电脑汉字美术字、书法字存在的问题 
  现行计算机中汉字美术字、书法字现状亦让人堪忧,其在研发中并不注意书法审美内涵的保存,这也可以看作汉字书写艺术的一种不良走向和衰退。 
  中国书法艺术具有丰富的艺术内涵,不仅有正、草、隶、篆、行的书体变化,还有书家风格特征变化。当然,广义的书法,也包括历史上刻于金石或用于装饰器物上的美术字。中国上古的篆书原本就具有装饰的内涵,在刻于青铜器上的金文中,常见到对称、平衡等装饰手法的运用。西汉以后,碑刻之风成为习俗,在葬俗、佛教、道教的石刻文字中,出现了大量的装饰字体。南朝齐、梁时,花体书法曾风靡朝野。唐韦述有《五十六种书法》一篇,所述各种花体就是各种美术字。唐代以后,雕版印刷术渐行发达,现今延用的宋体、仿宋体等便是由唐代颜、柳碑刻楷书转化而成的。 
  从金石刊刻、雕版印刷到现代的书籍装帧,所用美术字非常丰富,却都努力保存着书法中“写”的意味,因为这是汉字美的精华。在20年前印刷还使用铅字的年代里,每一颗铅字都是专业工人刊刻的,铅字中保存着许多书法刊刻之美。而今输入计算机的印刷体汉字,为适应编程的需要,将部首在铅字的基础上统一规范。整齐划一也是一种美,但毫无疑问丢失了更多“写”的细节。 
  在使用计算机之前的时代,从广告海报到书籍装帧,甚至到邮票设计和火柴商标设计,美术字都以手绘“黑稿”完成,那时创造的美术字正是一片品类丰富的浩瀚的森林。随着计算机的出现,照排和扫描替代了手绘黑稿的工作,然而计算机中的汉字美术字却少得可怜。有关汉字设计的专家告诉我,中国尚未像日本等国那样重视研发汉字字体,现有的汉字字体的数量和风格显然无法和以往相比。 
  被输入计算机的汉字书法,也同样存在类似的问题。设计这些书法软件的人凭着追逐时风的头脑,计算机中出现了舒同等当代书家的电脑字体;凭着个人的喜好,则创造出了既不合法度也不好看的“孩儿体”。据我所知,计算机中还有行书体(为上海书家任政所写)、隶书(北京书家宁斧成体)、新魏体(这是目前所见写得最讲究的一种)等。那些尚未被书界和历史公认的书家书法,加上转手他人书写,且又须规范部首、划一整齐以便输入,这样的书法的艺术性必然等而下之了。 
  为此我们认为: 
  第一,大力做好汉字美术字的软件开发,以丰富的美术字占领计算机的储存库,以扩大使用者选择的空间。只有多开发,优胜劣汰,才有可能改变单调的美术字现状,使印刷用美术字更好地展现汉字的美。 
  第二,政府应站在文化战略的高度,加大投入,精心、慎重地开发电脑书法字体,不能任由开发商草率、低成本地开发那些庸俗的手写体书法软件。中国历史上的优秀书法,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以楷书为例,历史上有欧、颜、柳、赵;以行书为例,有王羲之、苏轼、米芾等,今天的科技要开发这些既有悠久传统又有高品位书法美的电脑字体并非难事,问题在于重视,在于研发中严肃对待这些电脑书法字体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和艺术品质。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2-26 15:58
从未怀疑过汉字的生命力   从上个世纪开始至今,汉字书法和汉字本身,经过了许多浩劫和磨难,从“打倒方块字”,到人们以钢笔、圆珠笔替代毛笔书写,书法似乎走入困境。而今,就连钢笔、圆珠笔似乎也可以随手抛弃。但汉字和书法历劫不死,每次磨难,都重新崛起。我们今天提出的问题,无疑上升到了中国汉字的生存状态,然而如我一样担忧汉字书法和汉字书写命运的中国人,对于汉字的生命力却从未表示过怀疑。我坚信未来的汉字书法和书写一定仍然是中国文化的根基,也一定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汉字书法、书写的未来是无限的。 
  (作者系南京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教育报》2012年2月26日第1版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2-27 11:22
http://xnjyw.5d6d.com/thread-34104-1-1.html

http://xnjyw.5d6d.com/thread-34104-1-1.html

http://xnjyw.5d6d.com/thread-34104-1-1.html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2-28 12:36
中国书法 让生命之精彩在墨迹中留下痕迹

文章作者:任平 来源:西安晚报 2012-2-14


图为唐代摹本《兰亭序》(局部)
    中国的汉字是世界上唯一还在使用的自源文字(指由记录本民族语言而创制的文字系统)。新石器时代的刻画符号是汉字的萌芽阶段,甲骨文将“图符”改造整合而成最早的文字系统,随后商周金文、战国文字、秦代小篆这些古文字,其构形基本上是“图绘式”的,大部分构形能与单字(词)所指的事物形态相联系,而构形所用的“线”,是为“图绘”而设的,故而粗细均匀。由图绘意识而形成的文字审美标准,亦以整齐、均衡、图案化为旨趣。到了秦汉之际,隶书的出现使汉字由“线条”走向“笔划”,由象形性转向符号性,“图绘意识”逐渐转变为“书写意识”。书写的感觉逐渐培养出一种新的审美习惯,人们不再在意“图绘”的完美,而留意于“笔划”带来的点、线、面的变化,体验着“书写”带来的轻重疾徐的节奏动感之美。当然,构形之美仍然是被关注的重要成分,只是从具象转向了抽象。
   汉字的抽象化第一次让书写有了写“意”的可能性,可以摆脱文字交际的负担而具有了抒情、审美的功能。笔划、笔顺带来的是与书法息息相关的笔法、笔势,这是书法艺术形成的基础。由篆到隶的古、今文字转变时期,正是中国书法艺术的孕育期。隶书是对篆书的简化、解散和“放纵”;篆书相对于隶书乃有构形的严谨和图案化。
   汉字发展到汉末魏晋,各种字体都已形成,加上大量的书写实践,汉字能够提供给书法艺术的造型元素已经相当丰富了,动、静各体均有。然而,将书法艺术推向更深更高一步的,是出于两个因素:一是纸的大量应用。原来书契之材料,以竹、木、帛为主,帛物希价昂不易普及,竹木虽取之便宜,但因要成“册”(策),故必须成狭长之“简”,在简策上书字,必受形制局限而笔划不得伸展,帛受之影响也常常划以竖格或直接写成扁方之字,马王堆汉墓帛书可为证。此时,隶、章草之“笔划”已形成,在少数面积较大的“牍”上已可见放逸之笔,但终不自由。东汉至魏晋,制纸技术渐趋进步,当时一般官吏和民间已大量使用。没有纸,书写时“纵横驰骋”是不可想象的。及至晋人之行草书札传世,都折射了纸的运用对于“书写”的进一步解放并藉此扩展了书法抒情达意的功能。二是汉末魏晋,连年战争,世道混乱,人常有朝不保夕之感,即使门阀士族亦有生命短促之叹。汉代空前兴盛丰硕的哲学、艺术成就的继承者——魏晋士人,在残酷的社会现实中常常思考生命的终极意义。事实上,当时文人已经领略到生命就是一个时间段中对于“存在”的体验,所以,魏晋时凡文章、辞赋、诗歌,多有深沉幽旷之意,悲凉浩荡之气。“书写”乃文人日常之行为。敏锐的、具有艺术气质的文人,能从“书写”中领略到生命的律动与稍纵即逝,视每个字、每一笔划为生命与情感状态的记录。这种“书写”能够精微地将隐秘的心理活动忠实地记录下来,甚乎绘画与诗歌。无疑,这正是书法作为“艺术”的真正价值。
图为《书非书现代书法展》上的作品,“现代”书法不以因袭为能事,致力于艺术表现的观念和实践。
    书法其实没有“古、今”,书法即为最“现代”的艺术;反之,以因袭为能事,书法只是过去的艺术、死亡的艺术。真正的书法艺术,在于以书法直抒胸臆、致力于艺术表现的观念和实践。
    历史上每种书体每件作品,都有其构成的形式要素,而这些形式要素,是可以提取出来的,将其中某些强化某些弱化,某些夸大,某些消弭;有时在临习过程中,这种强化和弱化已经在进行,这取决于个人的理解角度、感受和分析能力的不同。而当这件传统作品的强化了的元素与另一件作品中的元素碰撞,恰好相得益彰并有意外之效果且整体趋于和谐时,某种程度的“创新”就已接近成功了。这个理念和过程,有时还不仅仅在于“形式要素”,甚至可以扩展为“文化元素”、“精神要素”。这就对创作者的气质和才华有更高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将自己当下的思想感情、文化积累和全部生活体验作为主导一切技术操作过程的“统率”,而对传统书迹,遗貌取神,观察他人作品,想象其“挥运之时”。以这样的状态创作,尽管笔下的书体还是有指向性——或魏碑、或行草或篆隶,但其面目早已是过去长期临习的“化身”。此时更重要的是情感的宣泄和“现代话语”的尽情“陈述”。艺术创作时不必拘束自己——从更深的层次、更高的文化维度上解读古人,全面地把握吸收传统文化,也从一个“人”的本体角度解读书法艺术,在借助书法还原“人性”,沟通天人之际,将茫茫宇宙的浩然之气,将人生感慨和知识涵养尽情倾吐、表露,让生命之精彩在变幻的墨迹中留下痕迹。这,难道不是最为“现代”的艺术吗?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2-29 13:25
探访江苏小学:书法课能否真正驻进小学生心里 2012年02月29日  作者:郑晋鸣 张晨   来源:光明日报
书法课能否真正驻进小学生心里
  在近日教育部所公布的义务教育阶段19个学科的新课程标准具体内容中,书法这门颇有争议的课将重新回到中小学的课堂。几经周折的书法教育在小学校园究竟是什么现实情况?对此,记者日前走访了江苏多所小学一探究竟。
  小学教书法意义何在
  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小学一至三年级着重培养学生硬笔书写能力,学生首先要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从三年级开始,再过渡到硬笔软笔兼学;三到四年级的学生除了能用硬笔熟练书写正楷字,还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五到六年级学生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初中阶段的学生,能够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
  盐城建军路小学作为建军路小学教育集团的领头学校,该校学生的书法作品已获得各项奖牌2000余个,并且走出国门,在日本、新加坡等国展出。校长彭晓华告诉记者:“学校是最好的文化传承基地,接受书法教育的学生能获得一种极强的协调和自控能力,为学习其他学科、培养其他技能打下一个良好基础,我们一直把‘书法教育’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任务。”南京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负责人李群认为,小孩子做事大多缺乏耐心、恒心,对很多事情都是“三分钟热度”,练字是个长期工程,有利于学生养成认真学习的态度、一丝不苟的精神和坚持不懈的毅力。
  急急上马不如循序渐进
  著名硬笔书法家庞中华说过,书法教育应该从师范类院校抓起,不仅要重点培养专职书法课老师,还应要求每一门科目的老师写好字,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但据了解,目前南京专业的书法老师很少,在编的老师只有十人左右,这对于普及书法教育是一个极大的缺陷。
  高校师范生以及年轻教师的板书水平下降已成不争的事实,小学生的模仿能力极强,试想连老师的毛笔字都拿不出手,书法教育的结果可想而知。
  考证、家教、找工作等已成为师范生所关注的焦点。“书法并不是硬要求,自己更注重的是各种资格考试和教学课件的掌握。”从南京一所著名师范院校毕业的陆小姐如是说。
  培养小学生的兴趣很关键
  学贵有恒,短短几十分钟的课余练习并不能给小学生带来实质性的进步,如何引起小学生对书法的兴趣和热爱,才是书法文化传统传承的有力保障。
  书法教育不能“走过场”,更不能以应付的态度对待新课程标准。走进苏州翰林小学的教学楼,看到楼梯旁整面整面别致的“书法墙”,从一楼到四楼,每一步台阶上都能看到不同的书法风景,步入顶楼的天台,一处露天的书法练习场吸引了记者,四面石壁上刻着历代书法名家的传世名帖。据校长冯凌燕介绍,该校自2009年9月创办以来,便将书法教学正式纳入学校课程,学校还定期邀请书法家来校为广大师生进行书法教育教学专题讲座,旨在通过理论讲解,结合现场示范、互动交流等动态活动,使书法教学深入学生生活。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吴江市屯村实验小学,记者了解到,“书法段位赛”是该校的一项常规书法比赛,通过竞赛,学生会获得不同的“段位”。校长莫国平说,“我们特地在每个学生的胸牌上标注了他所属的段位,学生感觉特别新鲜,学起书法来积极性分外高。”(本报记者 郑晋鸣 本报通讯员 张 晨)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2-29 16:02
书写姿势
毛泽东的书写姿势端端正正
   写字的姿势是多种多样的,采取不同的姿势来写字会有不同的效果。正确的姿势,能使书写者正常的发挥水平;反之,必然会阻碍水平的发挥。那么,如何确定书写姿势呢?采取什么姿势要根据作品的篇幅、形式、字的大小等因素来确定。书写姿势一般可分为三类:坐势,站势,蹲势。
   正确的坐书姿势,可以概括为八个字: 头正、身直、臂开、足安。
   1.臂开 关键是两臂自然撑开,大小臂夹角至90°以外,使指、腕、肘、肩四关节能轻松和谐地配合,身体的力量可以畅通地传到笔尖;
   2.身直 要做到以上要求,身子就要尽量坐正、坐直。胸口离桌沿的距离约在3寸左右(根据所写字的大小适当调节距离的远近)。不可紧贴桌面或弯腰驼背;
   3.头正 头部端正,略向前俯。不能歪斜,以保证视角的适度,眼睛与纸面距离大致保持在30 — 40厘米。左手边按纸,边调节纸的位置,使正在写的字始终在眼和手的最佳范围内。
   4.足安 两脚自然平放,屈腿平落。两脚平行或略有前后,双腿不可交叉(俗称为二郎腿)。
   坐势书写又有枕腕,悬腕,悬臂等区别。

         

   枕腕,是执笔的手腕枕靠在桌面上或枕靠在左手背上书写的方法。也有采用一种叫“臂搁”的竹片来搁手的,一般用于夏天,因夏大容易出汗,手上的汗水容易将纸洇潮。用枕腕法书写毛笔字,因手腕靠在桌上手很平稳,适宜于写小楷或一寸见方的中楷,但也因手腕搁死了难于移动。如果再写大一些的字,就要用悬腕来书写。

         

   悬腕,即执笔的手腕悬起,离开桌面,肘臂仍靠在桌上的书写方法。这种方法,手腕活动范围比枕腕法大一些,臂和肘关节还是靠在桌上,仍然比较平稳,可写二三寸大小的大楷字。如果写对联或擘窠大字,就要用悬肘法来书写。
   悬臂,悬肘即右手执笔时,手臂悬空的书写姿势,活动范围大,这种方法因手臂不靠在桌上,没有一点妨碍,可以任意挥洒,不管写大字、小字都很适宜,是最佳的书写方式,也是书法家普遍采用的方法。宋代的大书法家米芾,连写小楷字都用悬肘法来写,可见他功力有多深。当然初学者没有必要这样做。
   采用坐势书写时,一般适合写两寸以内的较小的字,如小楷,晋人行书,唐人楷书等。练毛笔字,在起步阶段时,因对毛笔的性能一点也不熟悉,可先用悬腕法写二三寸见方的楷书,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对笔法稍有把握以后,手也慢慢听使唤了,可采用悬肘法来练习。当然,突然将手臂全部悬空,一上来有一定的困难,手会酸麻、疼痛,只要坚持便会解决。快则一个星期,慢则一个月。如果开始阶段就怕疼,或者看看写的字还没有原来枕腕时写得好,仍把手臂放回到桌面上,那很可能一辈子手臂都悬不起来。

   运指、运腕与运肘
   写毛笔字是用手指、手腕或臂肘的协调动作来完成的。纯粹用手指的拨动来完成点画的书写的叫“运指”。由手腕的运动来完成笔画书写的叫“运腕”。由手臂和肘部的协调动作来完成笔画书写的叫“运肘”。
   写小楷或寸楷(一寸见方的楷书字)时,手腕(手拿根部与胳膊下端相连的可活动部位)枕于桌上,握笔的拇指和食指均斜立于笔旁,手掌也尽量竖起,手背与桌面形成70度或80度的夹角,古人称其为“脱平掌竖”,握笔的食指与拇指间形成如“凤眼”状的扁圈,这种执笔法叫“凤眼”。写二三寸见方的大措字,不能用枕腕法来写了。
   则手指拨动的范围很小,写不了大楷字,二则手指拨动大了笔就倾倒,会出现病笔,应该用运腕法来写。运腕法,手腕必须悬起,手掌自然放松,手背与桌面呈45度左右的夹角。如果写再大些的字用悬腕法,因为肘关节枕在桌上写竖画时很容易写歪了。所以,写大字时,手臂一定要悬起,即使是写二三寸见方的大楷,悬起手臂练也是相当有益的。写斗大的大字,不仅手臂要悬起而且人要站立起来书写,这时执笔的手掌也随之而平缓放松,手背和手臂呈一平面,与桌面成平行状。古人称之为“平覆式”。这时手腕完全放手,可以自由灵活地左右上下运动,写大字时是以运肘与运腕相结合来完成的。
   除了小楷以外,我们不赞成纯粹用运指法来写毛笔字。有的人练悬肘写大楷,手臂、手腕虽然悬起来了,但仍处于静止僵死的状态,书写时还是用手指的拨动来完成,而且笔杆倾倒得很严重。这就失去了悬肘的意义。悬肘应该尽量少运手指,而以腕、肘的运动为主。值得一提的是:笔杆也不是一定要始终垂直于纸面,在书写的过程中,笔杆可以略作自然的倾侧,但幅度要小,一般写楷书时笔杆应经常保持垂直状态。
   
              立书姿势是为了悬腕运转灵活,同时由于居高临下,视角开阔,便于统观全局,掌握章法布白。立书姿势的具体要求为:两脚稍微分开,一脚略向前,保持好身体的平衡,上身略向前俯,腰微躬,距离不宜过远,左手按纸,右手悬腕悬肘书写。值得注意的是,桌面不应太低,以免弯腰过度,容易疲劳。采用此种姿势适合写两寸以上的字。
   蹲势,蹲在地上,两脚分开,略比肩窄,左手按纸,右手悬臂执笔,一般是在大的厅堂空地上写,便于把握通篇章法,这种姿势适合于巨幅长篇(写巨幅作品时脚可踩在作品上面)。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2-29 16:03
执笔方法
   如何正确执笔是能否正确用笔的前提,是能否把字写好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它被历代书法家和书法理论家所重视。只要我们翻开古今书法理论的典籍,关于执笔方法的探讨比比皆是。如握管法、单钩法、双钩法、握管法、撮管法、捻管法、拨镫四字法,回腕法等等。这些方法各有短长,各具特点。
   一个初学者应该怎样执笔呢?可以概括为:笔杆垂直、指实掌虚、自然放松。
   (一) 笔杆垂直
   笔正,指笔杆应与纸面基本保持垂直,为的是保证中锋行笔,具体说是笔杆垂直,便于调节八面锋的笔锋指向。值得指出的是,在运笔过程中,随着手腕的摆动,笔杆会倒向笔锋所指的方向,如写横画时笔杆向左倾斜,写竖画时笔杆向前倾斜.这是完全合理的,但不能让笔杆倒向运笔方向而造成“拖笔”,更不可倒向笔画的两边而形成偏锋。    (二) 指实掌虚
   怎样执笔灵活一些呢?当这个问题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翻阅古今有关执笔的诸多论述,从中发现唐太宗李世民的“指实掌虚”说与唐代韩方明的“虚掌实指”说是最富于智慧的。他们可谓不谋而合,一同看到了问题的关键。
   指实,用指尖捏笔,不能用指关节处勾笔。因指尖部分感觉灵敏,易于控制笔锋的细微变化。手指捏笔要松紧适度。一般地说,所写的字越小,笔就越要捏紧一点,大字则可松一些。坐书姿势捏笔要紧一些,立书姿势则可松一点。
   掌虚,是指执笔时掌心要虚空。无名指、小指不得握于掌内。古人说,“虚可容卵“。即是说掌心要有一个鸡蛋大小的空间,目的是便于手指及关节的灵活运动。    (三) 自然放松
   执笔自然放松,指、腕、肘、肩四关节必能灵活运转,写起字来轻松自如。比如吃饭拿筷子,如果筷子抓得很紧,碗里的饭菜必然夹不到嘴里去,执笔的道理也是一样。    最为普遍的是执笔法中的五字执笔法。当代有关书法基础的教科书,都认定这种方法是正确的执笔方法。当代书法家沈尹默先生对五字执笔法极为推重,他在《书法论丛·书法论》中说:“书家对于执笔法向来有种种不同的主张,我只承认其中之一种是对的,因为它是合理的,那就是由二王传下来的,经唐朝陆希声所阐明的:擫、押、钩、格、抵五字法。”沈先生的观点是否有些绝对,我们暂且不论。但我们却从中看到了五字执笔法的影响力是广泛而巨大的。
   下面我们对擫、押、钩、格、抵五字的含义作一简明的解释,以帮助大家了解这种执笔方法的特点。
   擫,是用手指按的意思,是指用拇指指肚前端在笔管左侧按住笔管。
   押,通压,是从上而下用力的意思,是指食指第一节在笔管右侧从上而下用力与拇指相对夹住笔管。
   钩,是弯曲,钩住的意思,是指中指弯曲如钩,用第一节指肚前端钩住笔管前面。
   格,是抗拒的意思,是指无名指用甲肉相连之处从后向前推挡笔管。
   抵,是推,抵抗的意思,是指小指紧靠无名指辅助它向前推挡笔管。
   五字执笔法是用擫、押、钩、格、抵五字来概括说明五个手指的作用,它强调五指各司其职,又通力配合,执笔稳健,使笔能上下左右灵活运动。在运用五字执笔法时,注意用手指第一节的中上部分执笔,掌心自然空虚,即可符合“执实掌虚”的执笔要求。因此,我们认为初学者可选用这一执笔方法。
   其实不必拘泥以上的“五字”这个形式,笔者觉得现在用“捏钩顶扶”四字执笔法更通俗,更容易被初学者接受,下面也简单介绍一下,供大家参考。    捏,大拇指与食指“捏”住笔杆中部,能自由转动笔管。
   钩,用中指第一个指节的指肚前端从外面往里“钩”住笔管。
   顶,是指无名指用甲肉相连之处从后向前“顶”住笔管。
   扶,小指紧靠无名指,“扶”着无名指向前“顶”住笔管。
   在我们明白了指实掌虚的作用之后,为了学好书法,还要了解与其密切相关的知识--执笔的位置与执笔的松紧等。 我们可以将笔管分为上中下三个部分,执笔靠下,笔的活动范围小,运笔就穏健。执笔靠上,笔的活动范围大,运笔就灵活。那么执笔时究竟靠近那个部位好呢?这要根据所写字体风格及字的大小来确定。一般的说以字体来区分,写篆书、隶书和楷书,执笔宜略低,低可稳健;写行书或草书,执笔可略高,高可灵动。以书法风格来区分,工稳严谨的风格,执笔宜低,豪放洒脱的风格执笔宜高。以字的大小来区分,写小字执笔宜低,写大字执笔宜高。
   以上所说仅是一般规律,不是一成不变的法则。书写者在具体的书法学习中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摸索出适合自己书写的执笔位置,以有利于自己的学习和创作。
   切记,探讨执笔的位置,其目的是为了把字写好,凡是有利于写好某种字体或某风格的都是可行的方法。
  下面再谈谈关于执笔的松与紧的问题。很久以来,民间盛传王献之学书的故事。相传他小的时候,一天正在练字,他的父亲王羲之悄悄地来到他的身后,突然抽他的毛笔,竟然没有抽掉,于是,王羲之高兴的说:这个孩子将来会有大名气。这则故事是唐代著名的书法理论家张怀瓘在他的书论著作《书断》中记载了留传下来的,只是个传说而已。然而,后来的人们多依据他来说明执笔以紧为好,实际这是一种误传。一味强调执笔紧是失于偏颇的。执笔紧,易于稳健;执笔松,便于灵活。但是执笔过紧则不能灵活运笔,使点画受到制约。执笔过松,则会失去对笔的控制,使点画难以成形。因此,执笔的松紧要依据所写字体,风格及字形的大小来决定,应以松紧适度为宜,这个度就是在写一种字时能执笔稳健,又挥洒自如。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2-29 16:03
运笔用墨
  笔墨是中国书法的魅力所在。笔墨一词从广义上讲,指利用笔墨达到的气息,章法,意境等诸方面的艺术语言。狭义的笔墨专指用笔用墨的技巧。书法是一门非常讲究线条造型的艺术,书法线条本身就具有一种独立的美学价值。所以,学习书法,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是怎样用笔。前面已经讲过执笔方法,但会执笔并不能说掌握了笔法,所谓笔法主要的就是怎样创造理想线条、点画的用笔方法。   用笔 《古画品录》中六法:骨法用笔。是指用笔要有力度,有骨气,心随笔转,意在笔先。具体来说用笔要沉着、痛快,讲究提按、顺逆、正侧、藏露、快慢等变化。   提按。笔按下去写,笔画就粗,提起来就细。这一点很容易理解,书写过程中,毛笔不停地提按,逐渐形成一种不由自主的跳跃,因而产生出粗细绝不相同的线条笔画来。惟其如此,书法线条才能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变化。   顺逆。运笔每写一个笔画,都有起笔、行笔、收笔三个过程。
  起笔有“露锋法”,顺笔而入,使笔画开端呈尖形或方形;有“藏锋法”,逆锋入笔,横画欲右先左,竖画欲下先上,使笔锋藏在笔画中,笔画开端基本呈圆形。
  行笔要学会“中锋用笔”,使锋尖常在笔画中间运行。为使笔画有力度,有时还要学会“侧锋用笔”,或者涩势前行,行中留,留中行,避免浮华。
  收笔有“露锋”(把笔逐渐提出纸面,画呈尖形,如楷书悬针竖、撇、捺、钩),有“藏锋”(将笔尖收回画中,如垂露竖,笔画尾端呈圆形)。
  逆锋运笔,行笔时锋尖逆势推进,有时笔锋散开,笔触中产生飞白,这种点、线更具有苍劲生辣的笔趣。顺锋运笔与逆锋相反,采用拖笔运行,故线条轻快流畅,灵秀活泼。   正侧。中锋运笔,笔杆垂直,行笔时锋尖处于墨线中心,用中锋写出的线条圆润遒劲,挺劲爽利。侧锋运笔,笔管左右前后偏倒,锋尖侧向纸面,由于是使用笔毫的侧部,故线条或粗壮老辣,或飘逸秀雅,多用于行草篆隶。   藏露。藏锋运笔,笔锋要藏而不露,横行“无往不复”,竖行“无垂不缩”,写出的线条沉着含蓄,力透纸背。露锋则使点画的锋芒外露,显得挺秀劲健。   快慢。运笔快慢也直接影响到线条的质量,运用恰当的话,快则笔画爽利苍劲,慢则厚重敦实。快慢节奏控制的好,写出来的线条也自然富有韵致,耐人寻味。   说到底,笔法是一个书写技巧问题,要掌握笔法,一要增强腕力,做到“笔为我使”。二要顺应自然,不娇揉造作。三要在行笔之前做到“胸有成竹”。   再谈谈用墨,古人写字都是研墨书写,非常讲究墨的水性,以达到最好效果,研墨要先加水,但不宜过多,以免将墨浸软,或墨汁四溅,以逐渐加入为宜。磨墨要力匀而急缓适中,轻重有节,切莫太急。墨一般随磨随用,可这太费时费力,我们现在大多选用专门的书画墨汁,常见的有中华墨汁、一得阁墨汁、曹素功、红星墨液、日本玄宗墨液……这些墨汁适当兑些水调和一下,更利于书写。一般对墨的要求,清、润、沉、和。清,层次分明。润,墨色滋润。沉,不浮躁。和,相互融和。   墨法是书法技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以浓、淡、润等不同变化,表现出十分丰富的艺术效果。
  浓墨。用浓墨创作给人以笔沉墨酣富于力度之感,篆、隶、正、行书之创作皆宜使用。宋代苏轼作书善用浓墨,东坡居士谓用墨“须湛湛如小儿目睛乃佳”,观其书违笔墨沉酣丰腴、神凝韵厚、力透纸背。使用浓墨时,注意应以墨下凝滞笔毫为度,用笔必须沉劲于纸内而不能浮于纸面。
  淡墨。淡墨作书予人淡雅古逸之韵,但淡墨不宜太淡,不然掌握不好易伤神采,一般宜用于草、行书创作,不宜作篆、隶、正书。明代董其昌、清代王文治最擅长用淡墨。董其昌书迹书禅一味,清淡古雅、秀逸淳和,给人飘然欲仙不染凡尘烟火的气息。使用淡墨有三种方法:一是用清水将浓墨稀释冲淡后使用;二是笔毫先蘸少许浓墨,再多蘸清水后运笔,三是笔肚饱蘸清水后,笔锋蘸少许浓墨使用。
  枯墨。飞白、枯笔、渴笔是运用枯墨进行创作时较常出现的三种笔法形态,能较好地体现沉着痛快的气势和古拙老辣的笔意,唐代孙过庭《书谱》中“带燥方润,将浓遂枯”所指即为枯墨用法。飞白。其笔触特征为笔画中丝丝露白。相传是汉代书家蔡邕于鸿都门见役人以垩帚刷墙成字得到启发,便心领神会用于书法创作中称之为“飞白书”,曾经广泛应用于汉、魏官阙的题字上。唐代武则天喜作飞白书,有《升仙大子之碑》的碑额飞白书传世。枯笔。是指书写时笔毫墨干,用笔迅猛磨擦纸面,笔画所呈现出的毛糙的笔触线状。宋代米芾善用此笔法。渴笔。是指那种疾中带湿,枯中有润的墨痕,运笔迅疾遒劲,似干而实腴,古人称之为“干裂秋风”。当代书家不少书家喜用此法张扬自我个性,丰富作品更多的内涵、意境,给予枯笔、渴笔的运用以新的表现力与生命力。枯墨宜于表现苍古雄峻的意境,适用于这类风格特点的篆、行、草书的创作。
  润墨。润墨指润泽的墨色从点画中微微漫润晕化开来,古人形容这种富于韵味的墨法为“润含春雨”。由于墨之润滋,故尔润墨行笔需快捷灵动,不可凝滞,于墨色晕润中使点画有丰腴圆满而不秾肥的韵致。   中国画运笔用墨方法十分讲究,从古至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值得借鉴。如黄宾虹先生提出的“五笔”之说,“五笔”即“平、圆、留、重、变。”所谓“平”,是指运笔时用力平均,起讫分明,笔笔送到,既不柔弱,也不挑剔轻浮,要“如锥画沙”。所谓“圆”,是指行笔转折处要圆而有力,不妄生圭角,要“如折钗股”。所谓“留”,是指运笔要含蓄,要有回顾,不急不徐,不浮不滑,不放诞犷野,要“如屋漏痕”。所谓“重”即沉着而有重量,要如“高山坠石”,不能象“风吹落叶”,即古人说的“笔力能扛鼎”的意思。所谓“变”,是指用笔有变化,或用中锋或用侧锋,要根据表现对象的不同而变化,不能执一。二是指运笔要互相呼应,“意到笔不到,笔断意不断。” 笔线的形式概括起来无非是书写时求得粗、细、曲、直、刚、柔、轻、重的变化和对比,使之为所表现的对象达到最理想的艺术效果。   临帖是学习笔法墨法的不二法门。不临帖,全凭自己想法随意写,是掌握不了笔法的。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2-29 16:04
临帖的必要性
王铎《临王昙首昨服散帖》
(五十五岁作) 1651年
   “临帖”是学书法者从规矩入手,从古今优秀的书法范本入手,使初学者从传统中掌握前人的用笔和结体,使其有法度。“临帖”易得前人笔意。赵孟頫说:“临书在玩味古人法帖,悉知其用笔之意,乃为有益。”
   “临帖”是学书者,进入书法艺术殿堂的最基本保证,是书法学习的唯一门径。世界上的各门艺术中,恐怕只有书法与他的传统联系的如此紧密,离开了对传统的继承,书法几乎不能前行。从临帖可以了解笔画肥瘦,间架结构,墨色的浓淡枯润,运笔的轻重缓急,转折换锋,接搭引带等等。历史上有多少狂妄的“创新”者,在推倒了传统之后,也都在还没有摸到书法大门的时候就倒下了。所以,聪明绝顶的米芾在45岁以前竭力集古字,临帖可以达到乱真的程度,45岁以后才一变,遂卓然成大家。明末清初的王铎在中年后,自己个人风格已形成,但仍然大量临习阁帖,以至于能熟练的将不相连属的阁帖中王羲之的信札,随意剪裁,写成一幅,足见其对阁帖的熟悉程度。“临帖”是走向书法颠峰的捷径,只有通过“临帖”才能进入到创作。在继承的基础上发挥一定的创造性,使前人书迹为我所用,也就是常说的“后与古人离”。临帖过程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信心+细心+恒心    首先树立写好字的信心,相信自己能写出一手好字来,下笔坚决、果断;其次练字时要用“心”去练,不能盲目地“抄”帖,仔细观察每一笔画的长短、粗细、方向、每一字的结构、每一行字与字的关系、每一篇整体的面貌……长期这样训练,如果你能坚持下去,你的字定会令人刮目相看——这就需要恒心。    经常有人抱怨,自己练了这么久,怎么没有进步,反而好象退步了?这时,你不能气馁,这很可能是你进步的标志——因为你的眼光不知不觉地起了变化,自然你就越来越对你的字不满意了。也可能你的字正处于转型时期,显然有些看不顺眼。    二、取法乎上    学书必须要选择碑帖。到底临什么样的碑帖?练字的人首先要明白自己需要在那些方面加强练习,然后量体裁衣,选择自己喜爱的字帖。    “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孙过庭语)——临帖一般以历代流传下来的优秀经典碑帖为主,这样少走弯路。选择碑帖的版本,尽量选择初拓本,避免修复本、翻刻本、重刻本和伪本;如有真迹墨本,那当然最好,但要注意墨迹本的印刷品质。现在市面上字帖比比皆是,良莠不齐,有些出版社出于赢利,鱼目混珠,将碑刻修整光洁,将石印本套色做旧等等手段花样甚多,学书者不可不察。建议购买上海书画、文物、西泠印社等专业出版社出版的字帖。    好的碑帖不仅供我们临摹学习使用,更可以摆在案头时时观摩欣赏。    三、“专”一则博    荀子曰:“好一则博”,“一”是“专一”。初学书法,要先“专”一,后博学。刚开始练字的人,先是选自己喜欢的一家碑帖,集中精力,花三五年时间,专心致志练下去,不可朝三暮四,随意更换字帖。这是因为每一本字帖都各有特点,自成体系,如果今天临这本,明天临那本,到头来哪一本也写不像。只有待一本字帖临像了,写熟了,掌握了基本技法,再换其他字帖,那就会得心应手,博采众长了。    四、先“入”后“出”    对新碑帖进行临习的开始阶段,必须以帖为主,克己入帖。临写时做到“察之尚精,拟之贵似”(孙过庭语),此时,可以用双钩,描摹、幻灯放大,等等手段对原帖进行全方位的分析研究与临写,临写的量要大,尽量去掉自我理解的因素在手上出现,做到熔“入”原帖,做到毕肖,甚至包括用纸、用印、用墨、用笔、字形、章法等等。同时要分析能与碑帖象的因素,一个细节也不要放过。经这样训练以后,对原帖已了如指掌,然后可以以其一点作阐发,笔法、形态、神韵俱可,忽略其它各点,取我所用,进行有目的的临写,再融入自我的书风,此时帖为我所用,达到“出”帖为“我”的目的。    五、避免“抄帖”   学书不是机械的重复,苦练还要巧练,平常练字不要养成“抄帖”的坏习惯,用笔率意、不加分析、涂涂改改是练字的大忌,“抄”得越多,错得也越多。   应学会“读帖”,即多观察、多分析字帖,推敲每一笔画、每一行字、每一篇字的书写——某一个字没有写好,我就对照原帖多观察、多分析、多比较,然后再临摹,直到自己满意为止。这样还有什么问题解决不了的?什么事就怕“认真”两个字。   临帖应是对传统全面而深入的继承。临帖要从所临碑帖中汲取传统中的精华和营养,挖掘出精神的本质,对符合时代和个人气质的审美意蕴及形式的不断改造、融合,同时也是对不符合时代审美观念的内容的抛弃。临帖是创作的准备。也就是说,只有通过对优秀的书法作品进行临摹,研究其规律,让帖中的笔画、结体节度自己的心手,方可跨入书法艺术之门而进行创作。这是创造选择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进入创作中。
   临帖是进入创作的基础,创作是对临摹的突破。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2-29 16:05
谋篇布局


当代 陈振濂《天地玄黄》
  一幅书法作品大都包括正文、题款和印章三个方面的内容。   正文是要写的主要内容,是作品的主体。文章诗词,格言警句等等健康向上,吉利祥和的文字都可作为书法作品的内容。   题款是正文之外的说明性文字。包括象正文题目,出外,书写的时间、地点,书写者的姓名、字号、斋号,所赠对象的称呼、姓名等等。这些内容并不是每幅作品都要全写上。题款内容的多少要视作品的具体需要而定。题款的内容有的写在正文前面,叫上款;有的写在正文后面,叫下款。象所赠对象的姓名,称呼这样的内容应该写在正文的前面,以表尊敬。   书法作品中所盖的印章,从内容来分,有名号章和闲章。从所盖的位置来看,有迎首章和押脚章。盖在作品上首的叫迎首章,盖在正文和下款之后的叫押脚章。印章在书法作品中主要起点缀作用,所以一幅作品的印章也不能过多,一般是一至三方为宜。   正文、题款、印章是一幅作品的三大有机构成部分。在创作时,必须统筹安排,使三者构成一个完美和谐的整体。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2-29 16:06
写字姿势与执笔方法
    小时候养成的习惯到老都难改。良好的习惯必须从小培养。
    书写姿势非常重要。现在中学生的近视率远远高于小学生,有的班级80%戴上眼镜,这一状况与书写姿势不讲究有很大关系!因此,不能不引起注意。正确的书写姿势不仅能减少疲劳,保护视力,保障身心健康,而且能端正学习态度,“写字如做人”——正确的书写姿势是写好字的前提。
    古谚:站如松,坐如钟,走如风。坐如钟——就是坐得稳如钟鼎。一般要求头正、身直、臂开,两脚平放在地。注意要自然、放松,没有必要昂首挺胸。头正略向前倾;背直,胸距桌边一拳左右;两臂自然平放在桌面,右手握笔,左手按纸,眼离纸面约一尺,相当于你的前臂的长度;两脚平放,略分开,不要并拢或翘在别处。
    执笔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运笔的灵活、书写的速度,书写的效果。这里以书写钢笔字为例,一般采用三指执笔法:右手执笔,在离笔尖约一寸的地方(相当与小指的两节长度),用大拇指、食指分别从两个方向夹住笔杆,用中指的第一节垫在笔杆下端。大拇指不能压在食指上,无名指、小指依次自然弯向手心,并放在中指下方。。笔杆后端斜靠在虎口接近食指最高处,与纸面成50%左右。五指自然有力,掌心要空。才能保证执笔高,运笔灵活。刚开始肯定有点不适应,随着习惯的养成,书写速度、舒适度必将大大提高。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2-29 16:07
硬笔楷书笔画特点与书写
    楷书书写笔法完备,有提按、快慢、轻重变化,初学者最适宜练习楷书。
    在学习之前必须搞清楚,什么是“写”?就是说每一笔画都应有起笔、行笔和收笔的运笔过程,笔画应该表现得比较细腻一些。笔在纸面上运行,如同芭蕾舞演员在舞台上表演,每一个动作都是精致、细腻的。因此,我们要学会找到手感,讲究每一笔画的书写以及用笔节奏的变化。汉字书写与拉丁字母书写用笔上有一定的区别。汉字书写,有起有收、有粗有细、有快有慢、有重有轻、有顿有挫、有方有圆,与拉丁字母相比丰富多了,书写也增添了难度。
   一般要把握住“准”、“挺”、“狠”三个字。
    准,就是下笔之前先要看准原帖笔画位置,如看准笔画在格子里的位置,笔画的方向、形态以及笔画的长短等,写的时候要下笔准确,做到位置准确、长短适宜,初学者习字可借助田字格训练。
    挺,就是将笔画书写得挺拔、刚劲。横竖平直,弯弧有力,不能颤抖软弱。
    狠,是指下笔果断,干净利落,不要犹豫反复,但提醒你也要把握住分寸,否则,失之偏颇,走入极端。
   下面介绍点、的基本写法:

○ 点
   点画是一些长笔画的浓缩,如一个字的眼睛,是一个字的精神所在。短小的点画书写要轻捷,轻入重收,不可粘滞太久,迅疾转入下一个笔画,这样点画才能写出神采;长点运笔相对要慢一点,这样才显得沉稳一些;如一个字有几个点画,那就要注意点与点之间的变化和联系,用笔宜快,一气呵成。
  第一次作业
○ 横
    横画是汉字使用率最高的笔画。横画是一个字的大梁,一般略有点左低右高,起笔可轻可重,行笔较快,收笔较重。笔画写得要有弹性。几个横画在同一个字里出现,不能写得一样,可以在长短、方向上做点变化。例如:“土”,上横略斜,下横略鼓;“三”,三横绝不能写得一样长,用笔的轻重也有变化。
    一个字也能反映出中国人中庸的审美观-----平和而又求变化。例如,这一横,平而不直,变而不乱。写字要学会领悟其中的真谛,关键要能变通,不可教条。
○ 竖
    竖常常在一个起支撑作用,特别是中竖、长竖宜挺直有力,长竖又垂露竖、悬针竖之分,一般起笔较重,行笔向下,略轻,垂露收笔较重;悬针则顺势而下,出锋收笔,收笔宜尖。只有当一个字最后一笔为竖画的时候,才可以用悬针竖。
    竖不完全是垂直的,也不容易写得垂直,这如同人站立时,不可能总是站得笔直的,只要站得正就行。在书写时要果敢下笔,过分“认真”,反而适得其反。而有些竖画,特别是一些短竖、侧竖本身就应该写得斜一些,如:“中”的侧竖,“五”的中竖。
第二次作业
○ 撇
   写法同悬针竖,只是在练习时,注意观察笔画长短、方向的不同。例如:“后”字两撇,就不能写错,否则,张冠李戴,极其难看。
○ 捺
   捺又称作波画,,顾名思义,是有起伏的笔画。分斜捺和平捺两种。
   斜捺,下笔较轻,向右下由轻到重行笔,行至捺脚出顿笔再向右水平方向提笔出锋,收笔要尖。
   平捺,写法同上,起笔时先写一短横,然后向右下(略平一些)行笔。
   还有一种变异,在同一个字出现几个捺画时,往往只保留最后一个捺画,其他捺画改为长点,如“这”。
第三次作业
○ 提
   写法同短横,起笔较重,然后由重到轻向右上行笔,出锋收笔,写得要有力。
○ 折
    这是组合型笔画,关键在折处,宜放慢书写,先顿再折。如同汽车转弯,不能太快,也没有必要刻意描摹,要一气呵成。
○ 钩
   也是组合性笔画,在写好其他笔画的基础上,钩笔要钩出有力,其中有些弯折笔画----到底写成什么样子才够美观,需要自己多揣摩。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2-29 16:09
 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中国汉字是劳动人民创造的,开始以图画记事,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演变成了当今的文字,又因祖先发明了用毛笔书写,便产生了书法,古往今来,均以毛笔书写汉字为主,至于其他书写形式,如硬笔、指书等,其书写规律与毛笔字相比,并非迥然不同,而是基本相通。
  从狭义讲,书法是指用毛笔书写汉字的方法和规律。包括执笔、运笔、点画、结构、布局(分布、行次、章法)等内容。例如,执笔指实掌虚,五指齐力;运笔中锋铺毫;点画意到笔随,润峭相同;结构以字立形,相安呼应;分布错综复杂,疏密得宜,虚实相生,全章贯气;款识字古款今,字大款小,宁高勿低等。
  从广义讲,书法是指语言符号的书写法则。换句话说,书法就是指按照文字特点及其涵义,以其书体笔法、结构和章法写字,使之成为富有美感的艺术作品,随着文化事业的发展,书法己不仅仅限于使用毛笔和书写汉字,其内涵己大大增加。例如,从使用工具上讲,仅笔这一项就五花八门,毛笔、硬笔、电脑仪器、喷枪烙具等种类繁多。颜料也不单是使用黑墨块,墨汁、粘合剂、化学剂、喷漆釉彩等五彩缤纷,无奇不有。过去的文房四宝——笔、墨、纸、砚,其涵义也大有扩展,品种之多,不胜枚举;从执笔方式上看,有的用手执笔,有的用脚执笔,就是用其他器官执笔的也不乏其人,甚至有的人写字根本就不用笔,如“指书”“挤漏书”等;从书写文种上说,并非汉字一种,有的少数民族文字也登上了书法艺坛,蒙文就是一例;从书体和章法上看,除了正宗的传统书派以外,在我国又出现了曲直(线)相同、动静结合的“意向”派,即所谓现代书法。它是在传统书法基础上,加以创新,突出"变"字,融诗书画为一体,力求形式和内容统一,使作品成为“意美、音美、形美”的三美佳作。在日本不少书家摒弃文字的语言性,树立文字的“形象性”,出现了“墨象”派,以用笔的轻重和徐疾、笔锋的开合及落笔位置的变化等,写出各种形象的文字。这一书派,虽突出“意象”,其字赏之也新颖,但汉字并非都是“形象”字,因此步履艰难,发展受到限制。所有这些(当然不仅是这些),可以看出书法和其他事物一样,也是在不断地发展和变化着。这一点必须引起书法界人士的高度重视。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2-29 16:10
临摹——学好书法的必由之路
作者:曹鸣喜  
  当今社会迅猛发展,尤其是进入高科技时代的二十一世纪,随着家用电脑的普及,人们对于文字的处理应用既方便又快捷,手写的时间或机会也会越来越少。但是,作为传统的思想交流和传递信息方式之一的手写文字,并不会被完全取代,或者说永远也不会被抛弃。特别是具有欣赏价值的书法艺术,它将永远屹立于世界之林。古人云:字如其人,字是人的脸面。人人都想写一手漂亮的字,可是很多人又苦于写不好,究竟如何才能写好字呢?这里就学习书法途径之临摹谈一些初浅的看法,以便与同道切磋。
  一、惟妙惟肖是临摹的基础
  学习书法首先要临摹,这一点已经是无可争辩的共识。所谓临摹就是要把历代书法作品中的精华拿到我们自己手里,再变成书法家独具个性的面貌。学习前人首先要毕恭毕敬,他怎么写你就怎么写,要弄懂他的含义,学习他的形态。一是不要有私心杂念,要抛开自己习惯的写法,一笔一画地依葫芦画瓢;二是不要随便乱造,不要自认为某一笔画不好看,给他改一下吧。记得多年前,某单位请林散之先生写了几个招牌字,一位领导拿过毛笔将其中一个笔画根据自己的意向作了修改,令在场的人为之乍舌。临摹还应该注意方法,不能死临,熟能生巧这句话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来说是可以的,但对艺术来讲是不合适的。我们需要熟练,但不能“俗”,熟能生“俗”,熟能生“死”。曾经见过一位六十多岁的老先生,酷爱王羲之的《兰亭序》,且临池不辍,所临书稿简直可以乱真。可是再看他的创作书稿,一点《兰亭序》的影子都没有了,而且是俗不可耐。所以,要带着脑子去临摹,确切地说要“带着‘贼’脑子去临摹,做人要诚,做艺术要‘贼’”!(孙伯翔语)不能认为只要天天写、天天练,写来写去就能写好了,不见得!多写固然是写好字的因素之一,但是,如果不用心去揣摩,将永远被拒之于艺术殿堂的门外,古人强调“心摹手追”、“字为心画”的道理大概就在于此吧。
  二、形神兼备是临摹的关键
  形神兼备就是不仅笔画写的像,就连每个字的间架结构和通篇气势都写的像。要处理好笔画与结构关系,首先应从前人那里得到它,再从前人那里变化它。要做到这一点,第一重要的就是点、线、笔画,点线过关,笔画得法,从点画至结构,从形到神。古人一贯强调以形写神,如果形都不像,又谈何神似?往往初学写字的人会有这种情况,第一个字写的比较像,第二个字写的有点像,第三个字写的不太像,第四个字写的更不像,第五个字就一点也不像了。要想结构好,一定要先在点画上下功夫,达到精熟的程度。就是要作到落笔成型,这些都要建立在兴趣和爱好上,只有酷爱才能去追求!庖丁解牛,他天生就爱解牛,他不是把牛看成整牛,而是把牛看成是每个大小不同零件的组合,所以,他对每个部位的骨骼都很熟悉,达到游刃有余的地步。我们也要把每个字的笔画看作是合格的零件,创作时灵活运用,想要他怎么样就怎么样。通过临摹练习后,争取做到第一个字写的不太像,第二个字写的有点像,第三个字写的比较像,第四个字写的非常像,第五个字写的就分不出你和他了。还要背临,就是合上字帖也能写的和他一个样,才算是基本掌握了。我们经常会看到书法水平较高的人,无论什么字,经他们的手写出来总是好看的,这与点画的精熟以及深谙结构安排是分不开的。
  三、碑帖选择是临摹的根本
  初学书法选什么碑帖?这要看自己的喜好,中小学生也可以有老师帮助选择。选择什么碑帖也就意味着学习那一家书体,也就意味着学习或将要继承某一书法家的风格。如著名女书法家萧娴,曾受教于书法家康有为,她的书风就很像康有为的风格,书法家舒同曾入手于清代书法家何绍基,他的书风就像何绍基的风格。当然,也有一些书法家在学习和掌握前人书风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但绝大多数或多或少会流露出继承自哪个碑帖和某个书体,还没听说过(恐怕根本也找不到)哪一个人没有临摹过碑帖而成为书法家的。相反,凡是著名的书法家都是临摹碑帖的高手,历代临摹《兰亭序》成就为书法家的人不计其数。选择好碑帖后,就要脚踏实地的学习,有一句话叫做“咬住青山不放松”,盯住一家碑帖练习,一定要真正掌握后,再换换其它碑帖临写,吃透一家终身受益,做到精致就不错了,切不可朝三暮四,朝秦暮楚。有人说过,先临百家,后成一家,听起来不无道理,可是,不要片面地理解为临了一百家以后,就成为书法家了。历代流传至今的碑帖都是经过几千年的大浪淘沙的瑰宝,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临写,不要人云亦云,欧、颜、柳、赵、褚各家皆好,又各有特色,任选一家都可以,既不要尊柳贬颜,也不要尊碑贬帖。
  四、继承创新是临摹的目的
  临摹好比战士演习,摸爬滚打,每一项战术要领都要掌握,否则到打仗时再去瞄准就来不及了。学习书法,每一点画都要精致,竖要竖到家,捺要捺到位,学龙像龙,学虎像虎,学习颜真卿就要像颜真卿,如果写的不像还谈什么继承。要“脱胎换骨”,就是要把自己的写法甩掉(要做到这一点很不容易),完全按照碑帖中写法练习。更要紧的一点是运用,学了不用等于没学,以上说的那位老先生为什么创作的作品就没有《兰亭序》的影子呢?那就是把临摹和运用割裂开了,学用不能很好地结合。很多学习书法的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学来学去仍然写不好。最根本的问题就是,不能把碑帖里学的写法用到具体创作作品中去。那就是要做到,离开字帖你也能写出和字帖一样的字体来。否则你守着自己的写法不放,又如何能够学到别人的东西呢?那就更谈不上继承了。另外,还应多读帖,认真研究所学碑帖的特点。读帖和临帖起码各占百分之五十,甚至是六比四,通过读帖悟出其中的奥妙,从而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据传,毛泽东的案头经常摆放一些历代书法家字帖,可他日理万机的事务不可能有时间临帖,但是他那气势磅礴、独具风格、带有醉素体貌的堪称一绝的毛体草书,无不是从读帖中悟到的真谛。总之,只有在继承的基础上才能够创新,才能够逐步形成自己的面貌或风格,不然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要学好书法,除了以上这些方法,还应具备多方面的修养,时刻注意观察生活,如历代书家有观夏云、飞渡、摇橹、舞剑……从大自然中发现美,做到落笔成型,成竹在胸,随心所欲。只要持之以恒、循序渐进、不甘寂寞,自然会水到渠成。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2-29 16:11
 从上个世纪开始至今,汉字书法和汉字本身,经过了许多浩劫和磨难,从“打倒方块字”,到人们以钢笔、圆珠笔替代毛笔书写,书法似乎走入困境。而今,就连钢笔、圆珠笔似乎也可以随手抛弃。但汉字和书法历劫不死,每次磨难,都重新崛起。


当中国书法遭遇计算机

                                                                                     ■黄惇
  大工业生产给社会带来了发展和进步,却毁灭了许多传统文明。 
  近十几年来,随着计算机和手机的普及,人们日常的书写被所谓无纸化办公所取代。键盘敲击得越来越快,字却写得越来越难看,不仅青少年,中老年人也常常因书写甚少而提笔忘字。疏于书写,导致网络上错别字连篇。 
  书法是以人们日常书写汉字为生态依托的艺术,倘若中国人日常书写汉字的生态遭到破坏,那么就如同鸟类失去树林,庄稼失去水源,书法的生命也必然在未来受到严重的挑战。 



  汉字全盘拼音化会彻底毁了中国文化 
  上世纪初,中国激进的知识分子为了使一个落后贫穷、饱受西方列强欺凌的文明古国重新站立起来,主张打倒方块字,实现拼音化,企图把汉字纳入拉丁语的系统。他们甚至认为,中国一切落后的根源便是汉字。这些激进的鼓吹者包括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文坛领袖,如瞿秋白、陈独秀、蔡元培、鲁迅、胡适等。瞿秋白曾言:“汉字真正是世界上最龌龊、最恶劣、最混蛋的中世纪的茅坑。”“新中国的文字革命,就是要完全废除汉字和文言。”鲁迅认为:“汉字也是中国劳苦大众身上的一个结核,病菌都潜伏在里面,倘不首先除去它,结果只有自己死。”积穷积弱的国力,使得这些文化精英在所谓汉字革命的思潮中,喊出了毁灭中国文化根基的口号。然而,他们之中却没有一位放弃手中的毛笔,甚至可以说他们都是出色的书法家。这一矛盾现象说明,他们都有着热爱书法的内心世界,因为书法的魅力和中国人拿筷子吃饭的久远文明一样,是流淌在中国人的血液之中的。 
  100年来的历史进程已经证明,实现全盘拼音化把汉字改造成拉丁语系统的观点是错误的。如果全盘西化把汉字拉丁化,便彻底毁灭了中国文化,也将彻底毁灭中国五千年灿烂的文明。 
  中国人早在上古时代就注意写字的教育,至于有关书法艺术的理论即书论,远早于文论、画论、诗论。书论亦是中国艺术理论中最富哲理的部分,在其他艺术理论中,常常可以看到书论的广泛影响。林语堂先生在《中国人》一书中曾有精辟的阐述:“书法提供给了中国人民以基本的美学,中国人民就是通过书法才学会‘线条’和‘形体’的基本概念的。因此,如果不懂得中国书法及其艺术灵感,就无法谈论中国的艺术。”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2-29 16:12
键盘文化是汉字书写的大敌 
  受西方文化的影响提出将汉字改造成拼音的激进者,只是利用汉字音节的特征加以改造,以期达到拉丁化的目的,却全然不顾汉字的音、形、义相生相发的全部内涵,更不知道方块形汉字是世界上现存文字中信息量最大、最丰富的文字。当信息时代到来,人们一下子醒悟过来,原来汉字可以采用多种方式编入数码程序。 
  为此,我们似乎应该感谢计算机,因为计算机让中国人也让全世界认识到汉字不是落后的标本,而是中国先民创造的伟大文明,是世界文字中最先进的文字。正因此,今天汉字在世界上的传播,是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都无法比拟的。 
  然而我们注意到,计算机的输入方法改变了中国人数千年的书写习惯。计算机的最初设计者显然是西方的科学家,键盘上的外文字母,是西方人的母语文字,东方人则必须以西语为输入代码转换成自己的母语文字。如果中国90%以上使用电脑的人都如此输入汉字,那么必然对汉字的书写造成巨大的冲击。 
  键盘文化是西方的文化,在百年来西方文化对中国的输入或入侵中,键盘文化正可比作隐形飞机或潜水艇,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侵入了我们的生活。在学校,在街头,在任何人群中,随处可以看到飞速敲击键盘的手指,汉字书写就这样被高速替代了。像这样的西方文化入侵,却也是历史上从未有过的。键盘文化如此动摇中国文化的根基——汉字书写,难道还不值得我们警惕吗? 
  据我所知,如我这样坚持以“汉王手写板”手写汉字直接输入计算机的人少之又少,但仍有这样的设计者在坚持开发直接书写汉字的软件。手机的使用频率远高于计算机,所幸近几年越来越多地出现了手写输入汉字的手机。风靡一时的美国苹果iphone和ipad也都设置有直接书写汉字的软件。国产开发的除“汉王手写板”外,近年出现的“一人一笔”全手写计算机,甚至可以直接储存汉字的手写笔迹。我们并不知晓软件设计者的动机,但可以判断其中必有自觉保护汉字书写功能的科学家在。 
  然而,尚不可以盲目乐观。在西化的大潮中,我们仍然看到少年儿童弃笔书写的队伍与日俱增。在媒体无知地炒作下,我们见到关于中小学生所谓低碳作业的报道,即让学生在计算机上完成作业,然后存入U盘,再交给老师。更有教师要求学生以打印后的文稿作为作业上交。请问用电脑比用手书写更“低碳”吗?更重要的是,这种抛弃书写的学习,不仅断送了少年儿童通过书写汉字牢固掌握母语的机会,也断送了通过训练手写能力开发大脑的机会,更谈不上培养审美能力了。 
  为使执政者站在文化自觉的高度,从文化战略的眼光审时度势,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努力开发符合汉字书写规律的计算机输入软件,以政府手段强化宣传、积极推广,以抵御键盘输入法给汉字书写带来的危机。 
  第二,从保护民族文化的立场出发,限制中小学生过早使用键盘输入法,让中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多用手写汉字,牢固掌握母语的书写。 
  第三,从保护民族文化的立场出发,为书法教育立法。在中小学教育中强化书法教育,它既是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需要,也是陶冶情操、锻炼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的有效方式。 

现行电脑汉字美术字、书法字存在的问题 
  现行计算机中汉字美术字、书法字现状亦让人堪忧,其在研发中并不注意书法审美内涵的保存,这也可以看作汉字书写艺术的一种不良走向和衰退。 
  中国书法艺术具有丰富的艺术内涵,不仅有正、草、隶、篆、行的书体变化,还有书家风格特征变化。当然,广义的书法,也包括历史上刻于金石或用于装饰器物上的美术字。中国上古的篆书原本就具有装饰的内涵,在刻于青铜器上的金文中,常见到对称、平衡等装饰手法的运用。西汉以后,碑刻之风成为习俗,在葬俗、佛教、道教的石刻文字中,出现了大量的装饰字体。南朝齐、梁时,花体书法曾风靡朝野。唐韦述有《五十六种书法》一篇,所述各种花体就是各种美术字。唐代以后,雕版印刷术渐行发达,现今延用的宋体、仿宋体等便是由唐代颜、柳碑刻楷书转化而成的。 
  从金石刊刻、雕版印刷到现代的书籍装帧,所用美术字非常丰富,却都努力保存着书法中“写”的意味,因为这是汉字美的精华。在20年前印刷还使用铅字的年代里,每一颗铅字都是专业工人刊刻的,铅字中保存着许多书法刊刻之美。而今输入计算机的印刷体汉字,为适应编程的需要,将部首在铅字的基础上统一规范。整齐划一也是一种美,但毫无疑问丢失了更多“写”的细节。 
  在使用计算机之前的时代,从广告海报到书籍装帧,甚至到邮票设计和火柴商标设计,美术字都以手绘“黑稿”完成,那时创造的美术字正是一片品类丰富的浩瀚的森林。随着计算机的出现,照排和扫描替代了手绘黑稿的工作,然而计算机中的汉字美术字却少得可怜。有关汉字设计的专家告诉我,中国尚未像日本等国那样重视研发汉字字体,现有的汉字字体的数量和风格显然无法和以往相比。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2-29 16:12
 被输入计算机的汉字书法,也同样存在类似的问题。设计这些书法软件的人凭着追逐时风的头脑,计算机中出现了舒同等当代书家的电脑字体;凭着个人的喜好,则创造出了既不合法度也不好看的“孩儿体”。据我所知,计算机中还有行书体(为上海书家任政所写)、隶书(北京书家宁斧成体)、新魏体(这是目前所见写得最讲究的一种)等。那些尚未被书界和历史公认的书家书法,加上转手他人书写,且又须规范部首、划一整齐以便输入,这样的书法的艺术性必然等而下之了。   为此我们认为: 
  第一,大力做好汉字美术字的软件开发,以丰富的美术字占领计算机的储存库,以扩大使用者选择的空间。只有多开发,优胜劣汰,才有可能改变单调的美术字现状,使印刷用美术字更好地展现汉字的美。 
  第二,政府应站在文化战略的高度,加大投入,精心、慎重地开发电脑书法字体,不能任由开发商草率、低成本地开发那些庸俗的手写体书法软件。中国历史上的优秀书法,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以楷书为例,历史上有欧、颜、柳、赵;以行书为例,有王羲之、苏轼、米芾等,今天的科技要开发这些既有悠久传统又有高品位书法美的电脑字体并非难事,问题在于重视,在于研发中严肃对待这些电脑书法字体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和艺术品质。

从未怀疑过汉字的生命力 
  从上个世纪开始至今,汉字书法和汉字本身,经过了许多浩劫和磨难,从“打倒方块字”,到人们以钢笔、圆珠笔替代毛笔书写,书法似乎走入困境。而今,就连钢笔、圆珠笔似乎也可以随手抛弃。但汉字和书法历劫不死,每次磨难,都重新崛起。我们今天提出的问题,无疑上升到了中国汉字的生存状态,然而如我一样担忧汉字书法和汉字书写命运的中国人,对于汉字的生命力却从未表示过怀疑。我坚信未来的汉字书法和书写一定仍然是中国文化的根基,也一定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汉字书法、书写的未来是无限的。 
  (作者系南京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教育报》2012年2月26日第1版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3-2 12:45
http://www.doc88.com/p-5210146273.html

http://www.doc88.com/p-5210146273.html

http://www.doc88.com/p-5210146273.html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3-2 12:46
大陆与台湾的书法教育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2月26日 东方早报



  问:能不能谈谈你对目前高校的书法教育的看法?   
  吴国豪:大陆的这种书法教育到底是怎么样的(我不知道),我知道的是有硕士班、博士班,这在台湾是没有的。
  问:北大有专门的书法专业,你了解吗?
  吴国豪:我在台湾的一个学生送到南京去学,我另外一个学生在清华念美乐还是设计方面的,北方就是北大有书法专业,南方复旦没有,沃兴华教授是非常有名的书法家。但是整体来讲,我们还是比较喜欢北大,因为台湾的书法教育都是在校园以外的,学书法就是一种嗜好和兴趣,它没有办法变成一种专业,以市场来讲,没有办法卖钱。老师一年办一两次展,学生和好朋友来捧场,台湾的书法社团也没有这么多人,最早的是中国书法协会,好像有52年的历史了,这次首任的理事长,就是马寿华先生,他的儿子也是复旦毕业的,马寿华的中国书法协会在台湾是历史最悠久的,也是人最多的。台湾的书法课程是美术系里的一两门课而已,而且是选修,不是必修。台湾的理论研究环境可能比这边好,因为台北故宫(微博)有很多从美国留学回来的教授,这些学者走出去比较早,也培养了一批新的第二代、第三代研究者,台湾书画研究和创作是分得开的。大陆好像不是这样子的,大陆是能够研究的人通常能够写一些字,台湾是理论归理论,创作归创作。
  问:台湾高校里的书法学习是以社团的形式吗?
  吴国豪:台湾的高校就是社团,就是几个喜欢写字的拿个桌子摆一摆。有时候全国性的社团,比如说台湾北区每年有一个联展,但是水平都不是很好。台湾真正很有名的书法,他们学的书法是私塾制的一代传一代的,不是学校。   
  (吴国豪系台湾何创时书法基金会研究员、书法专家)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3-2 12:47
台湾教育主管部门拟将书法列入初中小学课程
2010年03月09日

中国台湾网


中国台湾网3月9日消息 据台湾“中央社”报道,台当局“教育部”今天指出,研议将书法列为台湾初中、小学正式课程,但究竟是纳入语文还是艺术与人文课程,还要再讨论。
台当局“教育部”官员杨昌裕表示,许多台湾家长反映,希望让孩子学习书法,陶冶性情,但考虑若纳入正式课程,强迫每名孩子都要学,家长会反弹。因此,已委托相关研究单位研议将书法纳入台湾学校正规课程的可行性,期盼未来书法可列入初中、小学正式课程,并占有固定学习课时。
杨昌裕指出,台湾以前的师专生都会写书法,当时书法在初中、小学是正式课程,现在台湾师资培育机构没有要求每名准教师都要学书法,导致书法师资不足,书法在台湾学校实际运作上,也未纳入正式课程,相当可惜。
台湾家长团体联盟理事长谢国清表示,“小孩子好可怜、可怜的学生们”,东西越上越多。他以自身为例,2、30年前学过书法,但过了2、30年都没有用过,当初同样一起学的同学也有人变成书法家。他认为,弹性处理比较好,由艺术与人文教师自行决定。
台北市敦化小学六年级学生陈亭宇说,五年级时,有老师在晨间上过书法课,当时班上学生约有一半的人不喜欢,有人写书法是描字和着色,沿着帖子划框框,再把框框里面涂满。被问到若列为正式课程喜不喜欢?陈亭宇表示,书法很漂亮,但她不喜欢书法的味道,因为要磨墨。
台湾教师会理事长刘钦旭指出,重视书法很好,每个科目教师都觉得自己科目很重要,究竟要放在哪一科,还要视台湾相关课程总纲而定。(陈佳慧)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3-2 12:48
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书法教育体系的根基是文化
时间:2012-01-04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欧阳中石,生于1928年,山东泰安人。毕业于北京大学,现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全国政协委员、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艺术学科带头人、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名誉院长。
    金台记:

    欧阳中石,中国家喻户晓、广受赞誉的一代书法大家。世人赞誉他的桂冠众多,他却说自己是“无家可归”。

    他博学多优,在国学、逻辑、戏曲、诗词、绘画、音律学、书法等方面都有极深的造诣。他德艺双馨,尊师重教,治学严谨。以其高尚的品德,开创性的教育思想,及无私奉献的赤子之心,成为天下教师的楷模。

    他提出并实践“书法文化”思想,大力倡导重艺术更要重文化。他为我国书法文化理论体系的构建和书法文化教育体系的创立,为中国文化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金台点将”栏目点之,是以为记。

    不个展,不立传

    不建馆,不褒贬


    李树森:您从不当任何书法赛事的评委,也没有举办过个人书法展览,以“教书匠”自居,却书名鼎盛,成为中国家喻户晓的书法家,可谓酒香不怕巷子深。但您为何不愿意办个人书法展览?

    欧阳中石:“不个展,不立传,不建馆,不褒贬”,是我个人的四项原则。

    当今书法界出现形形色色的现象,我不说谁好谁坏,让我笼统地说就是都好,都在走个人的路。我们互相尊重、互相学习。

    我的一个特点,就是肯于向别人学习。但我始终觉得自己至今还没有学到手、没有学完整,所以怎么能随随便便地拿自己那么一点点东西给别人看呢。等到真正有一定心得体会的时候,再给大家汇报,岂不更好?

    德艺双馨 尊师重教

    李树森:认识您的人都评价您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传授书学知识和书写技法是绝不吝啬,教导大家要道技并修是不厌其烦,可以说“德艺双馨”是对您的一个恰当评价;“尊师重教”在您身上也体现得淋漓尽致,您从教数十年,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都有深入的研究与实践,是真正的桃李满天下。我还听说您与恩师奚啸伯交往数十年,情同父子、相知最深,能给我们讲述一些奚啸伯先生的事情吗?

    欧阳中石:我的老师很多,其中一位是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奚啸伯先生。奚先生知识渊博、多才多艺,他的舞台表演气质脱俗、清新典雅,世称奚派。我与奚先生相识是从我拜师学艺开始的,自此以后我就一直非常敬重他的为人和修养。

    他出生在书香门第,祖父是内阁大学士、前清科举后两科的主考官,在即将离任的时候去世了,自此家道中落。

    奚啸伯先生在文学、历史、书法诸方面都有很高的修养,小楷写得极好,对四书研究很深,他是启功先生的表叔。奚先生四十多岁时,师母不幸去世了,他就一直没有再娶妻。他为人正直、宽厚、谦和,和同事关系非常融洽,这些都对我影响很大。

    奚啸伯先生对我有知遇之恩,我是他不称职的弟子。旧社会,戏曲名角的门户之见非常严重,对心爱的门徒往往也留一手,也就是说,传授技艺的时候,打几个折扣,圈里人都知道这叫“问十不答一”。奚先生却完全不是这样,他恨不得把“噗噗”跳的心都掏给学生,你问一句,他能回答几十句、上百句,甚至掰开揉碎讲解一出大戏。最令人崇敬的是,奚先生没有前辈师长的架子,他心甘情愿地跑到学生身边,细声细气地商量,这句唱怎么甩腔、那句词如何赶辙——这才是真正的大师风范!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3-2 12:48
构建书法文化理论体系

    创立书法文化教育体系


    李树森:您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开始大力倡导并践行中国书法文化,在书法文化理论体系的构建和书法文化教育体系的创立等方面成就斐然,世人瞩目。在首都师范大学设有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建立了我国大学里第一家书法文化博物馆,建成了从本科到硕士、博士、博士后完整的高等书法教育体系,填补了中国高等书法文化教育的空白。请您对“书法文化”做一个简单的解读,谈一谈“书法文化”与“书法艺术”的不同之处。

    欧阳中石:您说的过程确实如此,应当承认。但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应该说是我们学校领导们一起努力的成果。

    书法教学问题早在沈尹默先生、潘天寿先生、沙孟海先生等,就做了一定的探索和实践,我们是在他们的影响下又往前走的。

    一般认为书法是一种艺术,但我之所以强调“书法文化”,我的想法是这样的:“书法艺术”侧重于讲字写的好与坏,而事实上我认为书法并非仅限于此,它其中包涵的文化才是至关重要的。应该把书法当做文化来研究,在中华文化的大背景下来研究书法。

    现在,国家提倡从中小学开始就开展书法教育、开设书法课,这很好,对于书法文化传承是十分有利的。但我要重点提出来的,是我们不光要练书法,还一定要重视书法文化、把文化放在首位,要把认字、写字和用字结合在一起,我一直是这样理解的,教学中也是这么倡导的。

    如何在书法教育中重视“书法文化”?我可以简单说个例子,比如写“德”字的时候,我就要跟大家讲清楚,为什么这么写。“德”字原来写法右侧是一个“直”,下面一个“心”,直心为德。所谓直心为德,就是我们任何人和事物都要正直向上,绝不旁涉,不影响别人,自己走自己的道路。不但从思想上这样,从行动上也要这样,所以左侧取双立人为偏旁,表示行动的意思。这样来理解这个“德”字,就深刻多了。

    写书法就是要把文化的内涵表现出来,所以我们叫“书法文化研究院”。

    追求又“新”又“高”

    李树森:您对书法艺术的继承与创新问题怎么看?据了解,您在首都师范大学教学时除教授学生学习书法,还特别强调要他们主修一门书法之外的学问,这是基于哪方面的考虑?

    欧阳中石:我始终认为,最富有的人,应该是包容一切的人。就书法来说,如果排除别的,独自向上,就太穷、太孤立了,应当兼收并蓄,吸取各种文化,并把它们融会贯通到书法中,这是我们书法文化的一个特色。

    古代先贤们在研究书法中,积累总结了很多好的经验,而我们却非要不学而创,这是绝对不行的。先要学习,在学的过程中,你即使与别人写得一样好了,也总会留有自己的痕迹。前人的总结是后人的经验,当自己的书法与前人相比有所创新的时候,这就又往前推进了。所以在我的理解中,“新”与“旧”不是问题,“高”与“低”才是关键。“新”与“高”走在了一条线上,又新又高为最好。新而不高不行,高而不新也不好,“高”就是与前人看齐了再往前走,往前走就出新了。

    我是学哲学和逻辑学出身的,后又学过戏曲等,这些都对我书法艺术的进步及对书法艺术上很多问题的认识有很好的帮助。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清华大学规定学文科的必须选修一门理科学问。我是从这里学来的,感觉很有用,所以把这些思想也用在了教学实践中。至于选修什么课程,让学生们自己选择。我希望每个学生都成为大才,所以要求至少主修一门书法之外的学问。

    把很多课程容纳起来看,我认为一共就两门课程,一文一理。在实践中文和理是根本分不了家的。如果我们光研究艺术,也就是光研究文,不研究理,就难以找到大道。光研究理,不搞任何文,也就是艺,往往缺乏灵感。

    前段时间在一个研讨会上,我说一些科学上的东西,你说是理还是文?很多看似文的东西,可你说它应该是文还是理呢?举一个例子,嫦娥是我们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中的人物,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登上了月球,古时的文学故事变成现实了。

    在实际中,可以仔细考察一下,几乎所有成功道路,都在文理的交合之间,这一点我们应当充分地认识到。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3-2 12:49
“少无大志、见异思迁”

    “不务正业、无家可归”

    李树森:几十年来,您撰写或主编了《书法与中国文化》、《中国书法史鉴》、《中国的书法》、《文化漫谭》、《逻辑》等著作及书法文化教材60多种。2002年,被授予首届“中国书法兰亭奖——教育特别贡献奖”,2006年又获“中国书法兰亭奖——终身成就奖”,2007年荣获中国文联第六届“造型表演艺术成就奖”、“造型艺术成就奖”。您被称为教育家、书法家、逻辑学家、书法文化理论家。由这些桂冠和著作,可见您的巨大成就与卓越贡献。对这几个“家”,您更认可哪一个?

    欧阳中石:“少无大志、见异思迁、不务正业、无家可归”,这四句话是我对自己的总结。

    我小时候读书时,没有设想过将来要干什么大事业,没有特别宏大的志向,我想随着当时的形势,让我干什么就干什么,所以说“少无大志”。我很好玩,见了打球的就喜欢上了打球,见了唱戏的就喜欢上了唱戏,见了画画的就喜欢上了画画,所以我说我“见异思迁”。我看见什么就喜欢什么,这样倒也很自然地学了多方面东西。

    为什么说“不务正业”呢?我学的是逻辑,可是我当老师后,开始教的是数学,后来又教过化学等,直到现在我也没有干我的本行。

    我自己心里很清楚,我所教的任何课程,都没有离开我的哲学思想。很多事有我自己做的,也有和大家一起做的,所以当别人总结我是什么“家”的时候,最后我也总结了一下自己,应该属于“无家可归”。

    别人称我是“大家”,我说,我没有感觉自己有任何长处,我只是“大家都好”的那个大家,感谢大家对我的厚爱。

    包容、包容、再包容

    李树森:刚才您已提到“少无大志、见异思迁、不务正业、无家可归。”这是您给自己这一生总结的十六个字,请您再深入解读一下。

    欧阳中石:这四句话,对我来讲确切至极,看起来似乎很谦虚,实际上已经自高自大得很厉害了。现在别人说你怎么搞出来这么多东西啊?我说我是见一个喜欢一个,大部分浅尝辄止,只有个别的深入地钻研了下去。

    上世纪七十年代,我被安排去一个学校工作,但是那个学校的课程都已经让其他老师排满了,就让我去了校办化工厂。当时厂里主要工作是硫酸铜提纯,我对化工一窍不通,一学习很快有了兴趣和认识,大家认为我工作做得还挺好。这段经历,在我的人生路程中又增添了许多体会,使我对“化”字和“提纯”获得了比较深的认识。

    曾经我的恩师奚啸伯先生照了一张面对大海的照片,回来问我他当时在想什么,我说不知道,他说他在想海怎么就那么大。我问他最后想出来没有,他说天底下的万千河流都流给了它,好水、坏水、毒水都流给了它,所以他大。

    我的逻辑老师金岳霖先生,有一次问我什么叫学问大?我冲口而出:“无所不知。”他说:“有可能吗?”我说:“尽可能吧。”金先生说:“不可能,学问大就是要能容。”我反问:“别人说的不对也要容吗?”他说:“别人错了,依然存在,你不承认,他也存在,容的意思不是战胜他,而是承认他的存在。”

    数十年经历的事情,汇总成了我现在的思想。今天我说“文理是一家”,这是通过我的思考、学习和经历认识到的。也正是各种经历形成了我人生观里的包容,要容得越多越好。好的、坏的、正确的、错误的,都承认它的存在。

    甚至不管它是世界上哪一国的文化,都是我们应该包容、学习的。我相信,我们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化具有无比巨大的包容性,能把一切有益的东西化成我们自己的。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3-2 12:49
书法的个性与共性

    李树森:您的书法艺术具有飘逸沉稳、刚健温润、灵动平和、不激不励、格调清新高雅的艺术特色,以独特的艺术风貌屹立于当代书坛。现今,很多写书法的人追求“怪”、“丑”,或片面地过于追求技法。您对学书法的人有何建议?

    欧阳中石:怎么就有写得怪、丑现象呢?我想他是想突出自己的个性,是他个人独立见解的体现。其本意并不是想怪或丑,也是想美,不过表现出来后在别人眼里变成怪和丑了。我觉得没有一个人是追求把书法写得丑的。

    我认为一个人把大家所有的见解都拢过来,产生自己的独立见解,就了不得了。这也是个性与共性的问题,谁的个性容纳的共性越多,就越了不起。谁的个性完全成为自己独到的了,那就绝了,绝了就是断了,那是很难立住的。

    所以,如果想要自己的东西更美、更好,首先把别人好的东西尽量多地学过来,写出来的书法就更适合大家品读观赏,自己的个性美也就找到了。

    科学和艺术的美一同向前

    李树森:在电脑广泛使用的今天,很多人不要说书法,连字都很少写了,从小练习毛笔字的孩子也更少见了。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您就一直倡导书法教育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项事业。可见您很有先见之明。作为教育工作者,您怎样看汉字书写在现代社会被弱化的问题?请谈谈中国书法艺术的现状与前景?

    欧阳中石:现在,是电脑时代了。电脑为人类带来了许许多多的好处,对这些新鲜的事物,我们应当热情地欢迎。但是网络时代“握鼠标忘笔杆”,这也确实对写字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但我认为事实上是不可能冲击掉的。

    在某些方面,电脑加快了写字的速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对我们很有用。但对于我们写字或写书法的人来说,追求的不一定是速度,书写过程中反映出来的是文化思想或情感。记得上学时,一个男同学请求另一个同学替他写一封信,是写给他正追求的女孩的,他说得让她通过看信对他产生好感。原来他是想用漂亮的字引起女孩关注。

    因携带问题,我们不可能完全依赖电脑写字,电脑里的字未必能引起别人感情上的激荡,如果我们让写得好的字也进入电脑,使电脑里的字更美,就更好了。我最近正在思考汉字的认知与表现问题,搞电脑的朋友也正和我们一起努力。我们希望手写的字与电脑里的字都美、都漂亮,如果二者不是互为挑战,彼此变为督促,那么应该对两者都有利。我相信很多朋友正进行和完善的这项工作一定会有一个良好的前景。

    书法的未来可能会迎来一个新的局面,我认为中国的汉字是我们中华儿女向世界和人类赠送的一份厚礼,是中华文化的一个“亮点”。交流思想最直接的莫过于语言,但语言受时间、空间限制,我们由象形文字经过数千年的演变而形成的中国汉字,因其独特的会意、美感和巨大价值,一定会传承下去,并绽放更大的光彩。

    我相信我们的文化是在向前发展,我们的文字也会向前发展,倒不是说我们的汉字文化就是最好的,或说永远是好的,汉字也是在不断发展变化中的。汉字文化经历了数千年的考验,还能如此好地保留下来,我相信它会越来越科学、越来越美。将来的科学和艺术的美会一同向前走,并驾齐驱,这是人类的共同需要,我对此很乐观。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我们的前景,我们共同的愿望。

    具体到书法事业上,我坚信它会随着文化的发展而得到更好的发展。我相信我们每一个人,都在追求美好,方向是一致的,只是走的方式不同,但是在共同切磋之中一定会走出更好的道路。我希望大家把前人遗留给我们的优秀遗产继承过来,捋着他们的道路再往前走,不管道路如何曲折蜿蜒,我相信理想终能实现,祝愿大家共同走好、勇往直前。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3-2 12:51
台灣/南大書法才藝教師證照檢定放榜 書法教育增添生力軍http://www.cdnews.com.tw 2010-07-16

南大98學年度書法才藝教師證照考試
陳恆光/整理

 臺南大學第二屆「書法才藝教師證照」成績出爐,李翠芳等26位書法才藝教師通過檢測,其中高雄蔡尚運等9人取得中級證照、苗栗李佳雄等17人取得初級證照。此外臺北陳秋玲1人、高雄陳樂嘉等2人、臺北賴明宏等11人,分別通過三體、兩體、一體書法能力檢定,為書法教育增添新能量。

 來自花蓮的羅浩銓、高雄胡智雄、屏東郭旭峰,都是第一次參加檢定,就以篆、隸、草、行、楷五體書法作品書寫優異的成績,加上「書學概論」、「書法教案設計與編寫」學科測驗,取得書法才藝教師中級證照。來自臺北的凌春玉、屏東葉泉力,則是第二次參加晉級考試,也終於如願以償。這次通過檢定的書法才藝教師,其中臺南、高雄兩位蔡玉蓮同名同姓、屏東郭聰敏、郭旭峰父子同榜,傳為美談。另外來自臺北、畢業於延平高中的邱靖容同學,七月份剛滿18歲,則是通過了隸書書寫能力測驗,相當難得。  

 授證典禮將於7月25日假臺南大學文薈樓舉行,由該校黃秀霜校長親自主持。南大語文中心主任黃宗義教授表示,國內書法教育園地曠廢多年,最近教育部責成各縣市政府「自99年起以3年期間完成全國國中小國語文教師書法增能」事宜,目前只見少數縣市教育局處積極辦理,頗有緩不濟急之勢。南大5年來總共辦理10期「書法才藝師資培訓班」以及2期書法才藝教師證照考試,用心培育書法教育人才,正可彌補當前書法教育的缺隙。而這次通過檢定的書法才藝教師名單,將由南大發函至各縣市教育局處,作為書法教學支援教師候用之參考。詳細通過名單詳見,國立臺南大學語文中心http://web.nutn.edu.tw/lanc19/index.htm

附註:
國立臺南大學98學年度書法才藝教師證照考試及格名單如下
初級:李翠芳、郭聰敏、林湄涓、沈若屏、謝麗卿、陳建男、李佳雄、李幼君、
   鍾正琦、許芷嵐、蔡玉蓮、范玉琴、莊素琴、鄭哲翔、陳君天、潘宏庭、
   張淑貞等17人。
中級:黃瑞祥、葉泉力、蔡玉蓮、胡智雄、蔡尚運、郭旭峰、林明山、凌春玉、
   羅浩銓等9人。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3-2 12:54
台湾新年开笔大会传承汉字书法 反响强烈 图
2008年02月04日 0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台湾一年一度的新年开笔大会,2月3日在台湾领导人办公室前广场举行。报名参加书法挥毫者达三千多人。图为最近一年内在台湾书法比赛中获奖的十位中小学生应邀在开笔大会上挥毫。(中新社发耿军 摄)
    台湾一年一度的新年开笔大会,2月3日在台湾领导人办公室前广场举行。报名参加书法挥毫者达三千多人。大会礼邀十位各行业代表人物担任开笔官。图为白冰冰(左一)等开笔官在挥毫。(中新社发耿军 摄)
   台湾新年开笔大会传承汉字书法
    人手一支笔,翰墨飘香台北城!台湾一年一度的新年开笔大会,2月3日上午在台北隆重举行。
    新年开笔大会由台湾书学会、文化建设委员会和淡江大学主办,已届十年。书学会秘书长何正一先生介绍,十年来由于反响强烈,参加人数年年增长。今年是干支纪年“戊子”年,故定名为“戊子新年开笔大会”。目前报名参加书法挥毫者已达三千人。     尽管今天台北冷空气来袭,但很多爱好汉字书法的民众不畏严寒,兴致勃勃。
    现场人头攒动,上至白发苍苍的耄耋老者,下至四五岁的
顽童,其乐融融。包括高雄、花莲、台中等中南部城市的孩子也在父母亲陪同下前来练笔。     开笔大会十时许开始。首先进行的开笔仪式分为“开笔官”挥毫和“书传生”挥毫两部分。开笔官是书界尊称,开笔大会邀请台湾各行各业代表人士担任开笔官,其中有书界名流,也有政府官员
及热心文化事业的知名人士。     何正一担任今天的主持人。他一声令下:“请开笔官开笔!”十位开笔官翰墨润笔,运筹帷幄,在斗大的宣纸上各书一字:迎戊子新岁,庆文化传承。
     与开笔官并排而坐的十位书传生在开笔官挥毫后,开始“写大字”。书传生是开笔大会上最重要的角色,有幸成为今年书传生的十个孩子都是去年全台湾书法比赛中获得高奖的中小学生。他们被要求像开笔官一样在同样大的宣纸上写下十个汉字。与大人们不同,孩子们写下了“欢欣过新年,快乐来挥毫”。  
   “安排孩子们做书传生,代表了书法的传承,也号召全民传承书法艺术,并展现文化迎春的气氛。”何正一说,书法传承是每年开笔大会最重要的目的。
    今年十二岁的女同学苏品桂是十位书传生中的第一个,她所写的“欢”字笔力刚劲、灵动飘逸,俨然一个老书法家的气派。她告诉记者,自己从二年级就开始跟老师学习书法,参加了很多书法比赛。拿到的最大的奖项是“海峡两岸儿童书法大赛金奖”。二00六年八月十三日,她被邀请到北京参观,在故宫中看到很多书法碑帖,非常喜欢。  
   何正一告诉记者,孩子们学习书法有三大益处:“一,书法使人静心,能帮助孩子们安心读书;二,通过学习书法,学会尊重前辈,有助修身养性;三,对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帮助很大。”     
开笔大会现场,主办方还邀请了台湾各地知名的书法家前来献艺。爱好书法的市民借机前来,或讨教书法,或求一幅春联、一张福字等。老艺人们不吝其才,一一满足。   
  为了鼓励书法传承,当天参加开笔大会的作品不仅能获得主办单位赠送的参加纪念状,还将接受评审,按成绩分别给予特优、优选、佳作等奖,特优作品将于二月二十六日至三月九日在“国父纪念馆”展出。(中新社记者 徐长安 耿军)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3-4 10:39
书法课能否真正驻进小学生心里
2012-03-01    郑晋鸣、张晨    光明日报    点击: 210

在近日教育部所公布的义务教育阶段19个学科的新课程标准具体内容中,书法这门颇有争议的课将重新回到中小学的课堂。几经周折的书法教育在小学校园究竟是什么现实情况?对此,记者日前走访了江苏多所小学一探究竟。

小学教书法意义何在


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小学一至三年级着重培养学生硬笔书写能力,学生首先要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从三年级开始,再过渡到硬笔软笔兼学;三到四年级的学生除了能用硬笔熟练书写正楷字,还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五到六年级学生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初中阶段的学生,能够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



盐城建军路小学作为建军路小学教育集团的领头学校,该校学生的书法作品已获得各项奖牌2000余个,并且走出国门,在日本、新加坡等国展出。校长彭晓华告诉记者:“学校是最好的文化传承基地,接受书法教育的学生能获得一种极强的协调和自控能力,为学习其他学科、培养其他技能打下一个良好基础,我们一直把‘书法教育’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任务。”南京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负责人李群认为,小孩子做事大多缺乏耐心、恒心,对很多事情都是“三分钟热度”,练字是个长期工程,有利于学生养成认真学习的态度、一丝不苟的精神和坚持不懈的毅力。


急急上马不如循序渐进


著名硬笔书法家庞中华说过,书法教育应该从师范类院校抓起,不仅要重点培养专职书法课老师,还应要求每一门科目的老师写好字,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但据了解,目前南京专业的书法老师很少,在编的老师只有十人左右,这对于普及书法教育是一个极大的缺陷。



高校师范生以及年轻教师的板书水平下降已成不争的事实,小学生的模仿能力极强,试想连老师的毛笔字都拿不出手,书法教育的结果可想而知。



考证、家教、找工作等已成为师范生所关注的焦点。“书法并不是硬要求,自己更注重的是各种资格考试和教学课件的掌握。”从南京一所著名师范院校毕业的陆小姐如是说。


培养小学生的兴趣很关键


学贵有恒,短短几十分钟的课余练习并不能给小学生带来实质性的进步,如何引起小学生对书法的兴趣和热爱,才是书法文化传统传承的有力保障。



书法教育不能“走过场”,更不能以应付的态度对待新课程标准。走进苏州翰林小学的教学楼,看到楼梯旁整面整面别致的“书法墙”,从一楼到四楼,每一步台阶上都能看到不同的书法风景,步入顶楼的天台,一处露天的书法练习场吸引了记者,四面石壁上刻着历代书法名家的传世名帖。据校长冯凌燕介绍,该校自20099月创办以来,便将书法教学正式纳入学校课程,学校还定期邀请书法家来校为广大师生进行书法教育教学专题讲座,旨在通过理论讲解,结合现场示范、互动交流等动态活动,使书法教学深入学生生活。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吴江市屯村实验小学,记者了解到,“书法段位赛”是该校的一项常规书法比赛,通过竞赛,学生会获得不同的“段位”。校长莫国平说,“我们特地在每个学生的胸牌上标注了他所属的段位,学生感觉特别新鲜,学起书法来积极性分外高。”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3-4 10:39
欢迎您注册登陆《教师之友网》,参加本站内容建设,发帖转帖,共建分享


★★注册本网站会员

必须实名!

并填全相关信息以便查证!

否则

一律删除!!


==本网管约定即日起实行!

                                     2012。3。5。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3-5 10:16
天下三大行书——先后媲美,各领风骚

天下第一行书——晋·王羲之《兰亭序》

  原文: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赏鉴:
  《兰亭序》又名《兰亭宴集序》,书于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纸本,行书,纵24.5厘米,横69.9厘米,共28行,324字。
  王羲之(321~379),字逸少,号澹斋,原籍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后南迁至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故世称王右军。王羲之少从卫夫人学书,及长又师法钟繇、张芝、李斯、蔡邕等人,博采众长,终成大家。他突破了隶书笔意,创立了妍美流便的今体书风,被后代尊为“书圣”。其书法潇洒飘逸,圆转如意,与魏晋士风相表里。古人赞之曰如“清风出袖,明月入怀”,堪称妙譬。
  《兰亭序》是王羲之书法作品中最为杰出的代表。永和九年,暮春三月,正是上巳之日,王羲之与好友谢安、孙绰、支道林等41位当地名士齐聚山阴兰亭,举行“修禊”(fúxì)之会。众人曲水流觞,饮酒赋诗,各抒情怀,汇为《禊帖》,并公推王羲之为此诗集作序。王羲之俯仰天地,见山水之美,想人生无常,不由感慨万千,下笔如神,一气呵成,写下了彪炳千秋的《兰亭序》。
  《兰亭序》既是一篇散文杰作,更是一篇书法神品。通篇笔势纵横,意气淋漓,如龙跳虎卧,浑然天成。轻重疾徐,疏密斜正,敛放揖让,承接呼应,无一处不妥贴,无一处不潇洒。纵有涂抹疏忽,亦无伤大雅。全文十九个“之”字,七个“不”字,变化多姿,无一雷同。真正达到一种随心所欲而不逾矩的境界。
  据说王羲之酒醒之后曾数次重写《兰亭序》,但皆不如前,感叹说:“此神助耳,何吾能力致。”《兰亭序》真迹今已失传。今之所传《兰亭序》最早最著者有两个本子:一为神龙本,一为定武本。
天下第二行书——唐·颜真卿《祭侄文稿》

  原文:
  维乾元元年,岁次戊戍,九月庚午,朔三日壬申,第十三(从父涂去)叔银青光禄(脱大字)夫使持节蒲州诸军事蒲州刺史上轻车都尉丹扬县开国侯真卿,以清酌庶羞祭于亡侄赠赞善大夫季明之灵曰:
  惟尔挺生,夙标幼德,宗庙瑚琏,阶庭兰玉(方凭积善涂去)。每慰人心方期,戬穀何图。逆贼间衅,称兵犯顺,尔父竭诚(制涂去改被胁再涂去),常山作郡。余时受命,亦在平原,仁兄爱我(恐涂去),俾尔传言。尔既归止,爰开土门,土门既开,凶威大蹙(贼臣拥众不救涂去)。贼臣不(拥涂去)救,孤城围逼,父(擒涂去)陷子死,巢倾卵覆。天不悔祸,谁为荼毒?念尔遘残,百身何赎?呜呼哀哉!
  吾承天泽,移牧河关(河东近涂去),泉明(尔之涂去)比者,再陷常山(提涂去)。携尔首榇梓,及兹同还(亦自常山涂去),抚念摧切,震悼心颜,方俟远日(涂去二字不辩),卜(再涂一字不可辩)尔幽宅(抚涂去),魂而有知,无嗟久客。呜呼哀哉!
  尚飨!
  赏鉴:
  《祭侄稿》全称《祭侄季明文稿》,书于唐肃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纸本,行书,纵28.2厘米,横75.5厘米,共23行,234字。钤有“赵氏子昴氏”、“大雅”、“鲜于”、“枢”、“鲜于枢伯几父”、“鲜于”等印。曾经宋宣和内府、元张晏、鲜于枢、明吴廷、清徐乾学、王鸿绪、清内府等收藏,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颜真卿(709~785),字清臣,京兆万年人,祖籍唐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开元间中进士,迁殿中侍御史,为杨国忠所恶,出为平原太守,故世称颜平原。安史之乱,抗贼有功,入京历任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开国公,故又世称颜鲁公。德宗时,李希烈叛乱,他以社稷为重,亲赴敌营,晓以大义,终为李希烈缢杀,终年77岁。德宗诏文曰:“器质天资,公忠杰出,出入四朝,坚贞一志。”
  《祭侄稿》是颜真卿为祭奠就义于安史之乱的侄子颜季明所作。唐天宝十四年(755),安禄山谋反,平原太守颜真卿联络其堂兄常山太守颜杲卿起兵讨伐叛军。次年正月,叛军史思明部攻陷常山,颜杲卿及其少子季明被捕。颜杲卿见安禄山之面,愤而斥责,安禄山气恨交加,命人用铁钩将颜杲卿的舌头钩断,颜杲卿仍是怒骂不绝,安禄山遂将其父子二人一同凌剐而死,颜氏一门被害者三十余口。唐肃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颜真卿命人到河北寻访季明的首骨携归,挥泪写下这篇留芳千古的祭文。
  《祭侄稿》卷面并不清爽,字迹匆促,涂抹删补之处时时可见。纵观全篇,悲愤慷慨之气溢于笔端,满纸都是对叛贼的仇恨,对亲人的痛悼。颜真卿完全是情之所至,开篇书写时,心气尚显平静,写得大小匀称,浓纤得体;随着言词的深入,行草书渐趋相杂,至“贼臣不救,孤城围逼,父陷子死,巢倾卵覆”再也抑制不住满腔悲愤,像火山迸发,狂涛倾泻,字形时大时小,行距忽宽忽窄,用墨或燥或润,笔锋有藏有露,至“呜呼哀哉”,节奏达到了高潮,随情挥洒,任笔涂抹,苍凉悲壮,跃然纸上。起首的凝重,篇末的忘情,无不是书者心绪自然流露。真可谓以文哭,以墨哭,血泪滴于笔,浩气充于文。
  此帖原系祭文草稿,颜真卿本无意作书。但正因无意作书,不工而极工。整幅字写得气势凝重而又神采飞动,笔势圆润雄奇,姿态横生,纯以神写,得自然之妙。《祭侄稿》辉耀千古的价值就在于以真挚情感主运笔墨,不计工拙,无拘无束,纵笔豪放,一气呵成,血泪与笔墨交融,激情共浩气喷薄。元代张敬晏题跋云:“以为告不如书简,书简不如起草。盖以告是官作,虽楷端,终为绳约;书简出于一时之意兴,则颇能放纵矣;而起草又出于无心,是其手心两忘,真妙见于此也。”元鲜于枢跋语谓:“《祭侄季明文稿》,天下行书第二。”元陈深曰:“《祭侄季明文稿》,纵笔浩放,一泻千里;时出遒劲,杂以流丽:或若篆籀,或若镌刻,其妙解处,殆若天造。岂非当时注思为文,而于字画无意于工,而反极工耶?”
  《祭侄稿》作为颜书著名的“三稿(另二稿《争坐位稿》,《告伯父文稿》)之一,曾收入宋、明、清诸代从刻本中,历代效仿者不绝,褒赞不断。
天下第三行书——宋·苏轼《寒食帖》

  原文:
  其一
  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
  今年又苦雨,与月秋萧瑟。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
  暗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头已白。
  其二
  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小屋如渔舟,蒙蒙水云里。
  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那知是寒食,但见鸟衔纸。
  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也拟哭涂穷,死灰吹不起。
  赏鉴:
  《寒食帖》全称《黄州寒食诗帖》,书于宋神宗元丰二年(1069年)。纸本,行书,纵37.4cm  横734cm,系两首五言十二名诗,共17行,129字。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苏洵长子。北宋嘉佑二年(1057)进士。神宗时曾任祠部员外郎,知密州、徐州、湖州,因反对王安石新法,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谪黄州。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谪贬惠州、儋州(海南岛),最后北还,病死常州,追谥文忠。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少数诗能反映民间疾苦,指责统治者的奢侈骄纵;词开豪放一派,与黄庭坚号称苏黄;擅长行书、楷书,取法李邕、徐浩、颜真卿,而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大家。
  这篇《寒食帖》是他在宋神宗元丰二年(1069年)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时所书行草《黄州寒食二首》诗。这是两首遣兴的诗作,是苏轼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所发的人生之叹。诗中意象阴霾,渲染出一种沉郁悲凉的气氛,表达了作者时运不济谪居黄州的惆怅心境,富有强烈的感染力。通篇起伏跌宕,恣肆飞扬,痛快淋漓,一气呵成。苏轼将情感的变化,寓于点画之中,或正锋,或侧锋,转换多变,顺手断连,浑然天成。其结字亦奇,或大或小,或疏或密,有轻有重,有宽有窄,参差错落,变化万千。
  诗稿诞生后,几经周转,传到了河南永安县令张浩之手。由于张浩与“苏门四学士”之一的黄庭坚相熟识,元符三年(1100年)七月,张浩携诗稿到四川眉州青神县谒见黄庭坚。黄庭坚一见诗稿,十分倾倒。时苏轼被贬琼州,黄庭坚思及好友,情难自抑,欣然命笔,题跋曰:“东坡此诗似李太白,犹恐太白有未到处。此书兼颜鲁公、杨少师、李西台笔意。试使东坡复为之,未必及此。它日东坡或见此书,应笑我于无佛处称尊也。”黄庭坚论语精当,书法妙绝,气酣而笔健,叹为观止,与苏诗苏字并列可谓珠联壁合。
  历代鉴赏家均对《寒食帖》推崇备至,称道这是一篇旷世神品。南宋初年,张浩的侄孙张演在诗稿后另纸题跋中说:“老仙(指苏轼)文笔高妙,灿若霄汉、云霞之丽,山各(指黄庭坚)又发扬蹈历之,可谓绝代之珍矣”。自此,《黄州寒食二首》诗稿被称之为“帖”。明代大书画家董其昌亦题跋赞曰:“余生平见东坡先生真迹不下三十余卷,必以此为甲观。”清代将《寒食帖》收回内府,并列入《三希堂帖》。乾隆十三年(1748年)四月初八日,乾隆帝亲自题跋于帖后“东坡书豪宕秀逸,为颜、杨后一人。此卷乃谪黄州日所书,后有山谷跋,倾倒至极,所谓无意于佳乃佳……”为彰往事,又特书“雪堂余韵”四字于卷首。
  《寒食帖》真迹今珍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
  因为有诸家的称赏赞誉,世人遂将《寒食帖》与东晋王羲之《兰亭序》、唐代颜真卿《祭侄稿》合称为“天下三大行书”,或单称《寒食帖》为“天下第三行书。”还有人将“天下三大行书”作对比说:《兰亭序》是雅士超人的风格,《祭侄稿》是圣哲贤达的风格,《寒食帖》是学士才子的风格。它们先后媲美,各领风骚,可以称得上是中国书法史上行书的三块里程碑。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3-6 14:22
书法的临摹
学习毛笔字,首先离不开临摹,而临摹要讲究方法。
(1)“米”字格和“九宫格”的作用方法。
“米字格”的横直线,是写横竖画的标准,斜线是写撇捺的标准。中间紧聚八角尖解,是使人书写时,掌握字形的中宫紧凑和外放宽绰。结合上下左右的分割,可使习字都掌握原帖的结合和布白。“九宫格”是用上下横线和左右直线,分成九个小方格。中间一格称为“中宫”,使临写时便于掌握字的中心位置和重心。横竖线是为了安排字的分间。撇捺可以方格的对角线来对照比较。
(2)“临”与“摹”的方法
“摹帖”也就是把帖上的字照样“摹”下来。在学书中,这一步很重要。因此通过亲手摹写几遍,对本帖的特点就会产生印象,临写时就容易抓住特点。摹帖的第一步,就是将选定的碑帖,以其字的大小,用透明纸,画成米字格备用。然后在帖上选字。因为帖上字很多,通摹太费时间,也不必要可选有代表性的笔法(如:亻、氵、宀、才、火、日、月、木、辶、艹、雨、页……等)的合体字,做好分类计划,以便由浅入深,从中学习和掌握其用笔和结体的规律。
字选好后,即可把有米字格的透明纸蒙在帖上,按选字计划,用小号狼毫笔将字一个个双钩成空心字,双钩完成以后,就可改用适宜的大楷或中楷笔,按笔顺在双钩字上填写。填写时千万不要描。而要分析研究原帖是怎样下笔的,如何动作,要写得既不溢出线外,又把空心填实,如第一次没有填实,可在原笔画上补写一次。填写完成后,就为原帖翻制成一幅“双钩填墨本”。这种办法叫“响拓”,或称“影摹”。
通过一笔笔在双钩的轮廓中摹写,可逐步掌握原帖笔法要领,以及结字特点、风格等,为以后临写打下较好的基础。
接着可以进行“间临”;或者叫“跳格”,就是先摹后临。间临之后,再过渡到临帖。间临时,先用透明纸画好的米字格或九宫格蒙在帖上,利用映出该字的笔画位置、方向,准确的对临。要留意每一笔画的位置,用笔的方圆、轻重、徐疾,字形的疏密等。每写好一个字,要与原帖互相比较,如一部分不象,可在下一格再临时改正,务必写象为止,不要半途而废。经多方揣摩研究,才能有所收获。
(3)对临和北临
对临又叫面临,即把字帖入在面前,最好准备一个帖架,将帖立放在前面,一个字一个字的临写。临时要注意姿势,保持胸气舒畅。写时要求用笔、结构、间架形态、风格,能与原帖相象,做到笔笔顺通连贯,自然灵活,如出自运。临写之前,要看清字的形态,如有高、长、扁、方、侧、倚、左多右少以及上重下轻、下平、三角、菱形等。同时要注意每一笔的姿势,仔细研究起、行、收各种用笔,是先重后轻还是先轻后重,要记住字的一部分或整个部分的形态及用笔再进行临写,初临速度不宜太快,不要急于求成。临帖要做到稳和准,原帖的起、行、收弄准以后,落笔要果断肯定,不要犹豫。切忌:“方向不明决心大,心中无数办法多”。
对原帖面临了一段之后,亦可进行“背临”,“背临”就是把原帖撤去,在空方格上背写面临过的字,仍要求与原帖相像。
还有一种空临,即脑子记忆帖上的字样,坐则以指画案,卧则画被,随时加以熟习。“读帖”也是临摹过程中很重要的功夫,即临摹之外,要对字帖多作阅读和欣赏,对其笔画、字形、章法及风格特点多加分析,并且熟记,随时来校对自己的临本。掌握以上方法,勤习苦练,自然能把毛笔字写好。
(4)临摹的得失
姜夔《续书谱》说:“临书易失古人位置,而多古人笔意;摹书多得古人位置,而多失古人笔意。临书易进,摹书易忘,经意与不经意也。”
摹书好比鹦鹉学舌,“得其所言,而不得其所以言”。(《淮南子·说山训》)。摹书可以说得其所书,而不得其所以书。摹不经意,不能领司所致之由。临则不然,注意力要非常集中,且须动脑分析。而临之前应该观。观,入于眼;临,入于手。唐太宗说:“皆须是古人名笔,置之几案,悬之座右,朝夕谛观,思其运笔之理,然后可以临摹。”(《书法离钩》卷六《摹书》)据说赵孟頫能背临十三家的字,取原作对照,没有丝毫不似之处。
但入帖还要出帖,不要“心昏拟效之方,手迷挥运之理”,失去主动,陷于被动,唐李邕说:“似我者俗,学我者死,叛我者生”。
(5)临摹的步骤
第一步,选取墨本中在运笔、造型上有代表性、清晰的字,用现代放大到与碑额字相仿大小,每日摹数十字,熟习此碑用笔,特征和要领。
第二步,字临得大,一是放胆,二是易发现弊病,便于修正提高。这阶段应照孙过庭所说的:“察之尚精,拟之贵似”,不要侈谈意临,要临得极象。不要随意“意临”。否则真筌未到手,反把字写“油滑”了。
第三步,遍临该碑全文,以熟谙此碑用笔结构的变化开合,所临之字比原先略小,以增加日临数量。用笔贵熟,熟能生巧。
第四步,有意按该碑风貌,写碑中所无之字,写得越逼真,说明离此碑距离越近。
第五步,用该碑风格写诗词名句,注意统一和谐,如作品使人一望即知属何流派,说明临摹已收到期定成效了。基础打得比较牢固之后,就可进入创新阶段了。
4、怎样临帖进步快
学习古代书家勤学苦练的感人事迹,可以鼓舞我们的勇气,钟繇“精思学书卅年”,“若与人居,画地广数步,卧画被,穿过表。”王羲之“于山谷中临写钟氏及张芝正书、草书甘余年,竹叶、树皮、山石之上及版木等,不可知数”;智永“住吴兴永欣寺,积年学习,后有秃笔数十瓮……后取笔葬之,号为笔冢;”郑虔:“学书而病贫无纸,知慈恩寺存柿叶数间屋,遂借僧房用止,日取红叶学书,岁久殆遍”。
梅花香自苦寒来,当代著名书法家洪丕模先生,刻苦学书,巧于继承,值得借鉴。他学赵而泯其体貌,溯王只留其风神;且留意宋三苏、黄、米、蔡的意态,而“羚羊挂角”,无迹可求;学帖宜重碑,博采众长。在汉碑中取乙瑛、史晨、礼器、张迁端正的气度、谨严的结构、瘦劲的气力、拙朴无华的品格等美质;在魏碑中,取《张猛龙》、《龙门廿品》险轻茂密的风彩和雄强多姿的变化;又熔甲骨文横斜瘦轻的特色,因而有“入骨三分”的金石味。东京出版的《中国书画篆刻家名鉴》中评他“苦学独习”,这给我们颇多启悟。
怎样临帖进步快,这方面有许多好的经验。上海著名书法家韩天衡根据自己多年的实践,谈了他的经验。
韩天衡先生指出,对我国特有的书法艺术,初学入门,需要百分之百地依赖借鉴途径——临摹碑帖。临摹对于初学者,宛如乳汁对于新生命般的单一重要。有志于实践书法艺术的初学者,务必扎扎实实地从模拟前贤及当代人高妙的书法作品入门。由临摹入手,逐渐理解把握所学范本的用笔、结体、行气、章法乃至于气质、格调、风神。从而充实丰富了自己,并巩固下来。
在临摹上,他主张“熟帖生写”即对写了一段似乎已有认识的碑帖,要始终象初临时那样观察它、了解它、掌握它。这样持之以恒,就能由表及里,由浅入深,获得艺术的真谛。
古人云作书要“胸有成竹、意在笔先”,但作为一门重灵感、重捕捉偶然性的书法艺术来说,这种说法尚等商榷。对临帖来说,倘若能做到“胸有成竹,意在笔先”,倒正是证明自己成功的一大标志。
临帖大致有工临与意临两类。工临是绝大多数初学者的方式,意临当是极少数富有天赋者的专利。由工临入手而业已有成,继而进入意临阶段的书家是大多数。天份不高,基础欠好的人,不屑一步一趋的的工临,而倾心于意临,其结果往往是意临而不得其意,到头来耗费笔墨,耗费岁月而收效不大。
当然,强调临摹碑帖的同时,也应由知彼而知己,知己之长,知己之短,扬长避短,补短为长,甚至把临帖的功课贯穿到一生当中。许多著名的书家,即使功成名就,也还不时地临摹高妙的名迹,这似乎与好书不厌百回读是同一个道理。相传明末大书法家王铎,一生就坚持一日临帖,一日创新,交叉攻艺直到终老。这也可以给我们很大的启迪。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3-22 21:52
河北今年起所有小学三至六年级都将开设书法课  2012年03月22日  作者:周红松   来源:中国教育报
河北今年所有小学开书法课  将建省级书写教育特色学校
  本报讯(记者 周红松)日前,记者从河北省教育厅获悉,从今年春季学期开始,河北所有小学三至六年级都将开设书法课;从明年秋季学期开始,所有小学各年级及中学相应年级都将普及中小学书法教育,真正做到书法教育“进课表、进课堂、进活动”。
  据悉,河北目前正在抓紧制定开展书法教育的实施方案,对书法教育的课程安排、教学管理等方面作出规划。争取用3年时间建成一批省级“中小学规范汉字书写教育特色学校”。河北要求,各地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书法教师,开展多种形式的书法教师培训、教学交流和研究活动。各中小学校要通过语文、美术、艺术、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等有效开展书法教育。
  《中国教育报》2012年3月22日第2版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3-24 20:33
 一线书法教学教材精品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难激发——
  中教观察:书法教育如何在校园落地生根
  陶小莫/绘
  新闻回放
  日前,记者就书法进课堂的情况对部分省市的校长和教师作了随机调查。调查发现,开设书法课程的学校并不多,在一些乡村的中小学,书法教育几近空白,书法进课堂效果不理想有教材、师资、教学内容等方面的原因,同时与重视程度不够有关。怎样才能让中小学生爱上书法课?书法教育如何在校园落地生根?在近日由人民教育出版社举办的书法教育座谈会上,与会专家纷纷就如何更好地开展书法教育献计献策。
  ■本报记者 张贵勇
  教材问题成为书法教育一大障碍
  如今,有关中小学书法课的教材有很多版本,但精品不多,真正优秀并适合一线教学需要的教材非常少,许多教材充其量是练字的辅导材料。
  “教材不能任意编写,更不是谁都可以编写。现在的书法教育是一纲多本,各地由于对书法教育的认识不同,在选用教材时存在很多问题,因此一定要严把质量关,以免低质量的书法教材进入中小学课堂。”中国出版家协会出版编辑委员会委员崔陟认为,推行书法进课堂首先要解决教材的问题。书法教育具有科学性和系统性,尤其是当前书法界在入门方法、习字顺序等方面已形成一定共识,即从“颜柳欧赵”的四大楷书练起,再到行书、隶书,临帖也主要从公认的名家开始。
  而对于如何编出既实用又优秀的书法教材,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书法系教授倪文东建议,要多方参与教材编写,成员最好由书法教育专家、多年从事一线教学的教师以及文字学、古汉语教师等组成。
  据了解,人民教育出版社已将写字与书法类图书研发出版列为全社“十二五”规划重点项目之一,并正在与中国书法家协会及其他书法教育界人士展开沟通,以期在最短的时间内再推出一批优质写字与书法教材和大众图书。
  上好书法课要从激发学生兴趣出发
  书法进课堂在现实中受阻,原因之一就是有些教师和学生家长认为,会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对此,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书协副主席苏士澎明确表示不赞同,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的时间远远超过汉语,为何学习书写汉字反成了增加负担?说到底,还是对书法教育重视和认识不够。其实,书法是一门独特的艺术,涉及中华文化的传承,既是美育又是德育。而开展书法教育,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无视学生的接受程度强行灌输只会适得其反。
  在上好书法课的同时,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梧田第一中学积极开展书法社团活动,吸引学生练习书法。校长林和认为,每个汉字背后都有故事,书法教育完全可以从300多个象形字入手,结合汉字的演变历史,以讲故事的方式加以渗透,使书法教育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以前的书法更多的是作为一种实用性的工具,现在的书法更多的是一种艺术形式。书法进课堂应注重增进兴趣,提高鉴赏能力。”中国书协分党组书记赵长青说,书法不是简单的写字,将书法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与日常生活结合起来,使之更加生动有趣,学生更容易接受。考虑到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生理特点,书法教育应该是循序渐进地推进,即从正楷切入,然后推广到行书、隶书等字体,最后过渡到临帖,写名言警句。
  理想的书法教育应是全方位的渗透
  在崔陟看来,书法教育进课堂是好事,但他不赞同在中小学开展频繁的书法比赛,尤其是全员参加的比赛。“中小学还是打基础的阶段,不能给予太大的压力。真正的乃至得到业界承认的书法比赛大多是在大学阶段之后”。
  对于如何更好地开展书法教育,倪文东建议,在开好日常书法课的基础上,学校应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定期邀请名家进校园,开展书法讲座,让学生近距离聆听和观察名家的书法创作,并与之面对面交流心得。同时,学校应多与文化部门合作,带领学生多参加一些书法展览,参观碑林石刻等物质文化遗产,甚至可以将课堂搬到博物馆里,让学生了解中国的文字、历史、古典诗词,体会汉字的美感,培养对汉字以及本民族语言的热爱。
  山东省威海市塔山小学校长周玲告诉记者,理想的书法教育应是全方位的渗透,潜移默化地熏陶学生。经常给学生讲一些诸如王羲之、米芾等著名书法家的故事,有助于学生对书法家及书法产生立体的了解。而据她了解,目前一些中小学已汇编了这方面的校本教材,这对书法教育的深入开展大有裨益。
  《中国教育报》2012年3月24日第2版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3-28 15:04
全国写字(书法)实验学校:

安徽安庆师范学院
安徽肥西聋哑学校
北京房山区长沟中心校
北京市顺义区石园小学
北京市房山区长阳中心校
北京崇文区上三条小学
北京房山区十渡中心校
北京房山区坨里中心校
北京房山区琉璃河镇中心小学
北京房山区韩村河中心校
北京崇文区天坛东里小学
北京房山区南尚乐中心小学
北京通州区东方小学
福建福清市渔溪中心小学
福建福州市茶园山小学
福建福州市北园小学
福建福州市义序中心小学
福建福州市鼓楼第五中心小学
福建福州市铜盘中心校
福建福州市鼓楼区第一中心小学
福建福安市闽东赛岐开发区中心小学
福建福州市小柳小学
福建福安市赛岐第二中心小学
福建福州市鼓楼第二中心小学
福建福州市冯宅中心小学
福建福州市岳峰中心小学
福建三明市师范附属小学
福建福安市阳头省学区韩城一小
福建福安市溪柄中心校
福建福州市华南优教所实验小学
福建福州市仓山区麦顶小学
福建福州市华侨小学
福建福州市晋安区象园小学
福建福州市晋安区宦溪中心小学
福建福州市晋安区寿山小学
福建福州市鼓山中心小学
福建福州市岭头中心小学
福建福州市仓山区城门小学
福建福州市则徐小学
福建福州市仓山区临江中心小学
福建福州市下院小学
福建福清市渔溪苏田小学
福建福州市鼓楼实验小学
福建福安市赛岐中心小学
福建福安市穆阳中心小学
福建福州市仓山小学
福建福安市松罗中心小学
福建福清市虞阳小学
福建福州市侨园小学
福建福州市仓山实验小学
福建省宁化县实验小学
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区实验小学
福建福州市钱塘小学
福建福州市郭宅中心小学
福建省福州市实验小学
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下渡中心小学
福建省福州市高湖小学
福建省福州市晋安区第三中心小学
福建省龙溪县实验小学
福建省福安市城阳中心小学
福建省福安市甘棠中心小学
福建福安市实验小学
福建福州市新店中心小学
福建福清市实验小学
福建省三明市实验小学
福建省宁化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福建省三明市梅列区实验小学
甘肃庆阳市师范学校
甘肃省兰州市水车园小学
广东深圳市坪地镇第一小学
广东深圳市龙岗区启元学校
广东深圳市龙岗区布吉镇南下小学
广东深圳龙岗区爱联小学
广东深圳市龙岗区沙西小学
广东东莞厚街镇溪头小学
广东深圳市龙岗区布吉镇东方半岛小学
广东深圳龙岗区龙岗镇盛平小学
广东河源紫金县紫城镇第一中心小学
广东深圳福田区南华小学
广西桂林市西山小学
广西桂林市凤集小学
贵州省贵阳市南明区市南小学
贵州省贵阳市南明区八公里小学
贵州省贵阳市南明区实验小学
贵州省贵阳市南明区达德小学
贵州省贵阳市南明区水口寺小学
贵州省贵阳市南明区解放桥小学
贵州省遵义市南白镇南白师范学校
贵州省贵阳市文化路209号贵阳师范
贵州省贵阳市南明区富水路小学
贵州省六盘水市师范学校
贵州省贵阳市南明区尚义路小学
贵州省贵阳市和平路小学
贵州省贵阳市环西小学
贵州省贵阳市南明区甲秀小学
贵州省贵阳市省府路小学
贵州省中铁五局集团贵阳第二小学
贵州省贵阳市南明区贵惠路小学
贵州省贵阳市南明区二戈寨小学
贵州省贵阳市南明区兴关小学
贵州省贵阳市南明区市府路小学
贵州省贵阳市铁路分局第二小学
贵州省贵阳市南明区河滨小学
贵州省贵阳市南明区南郊小学
贵州省贵阳市毓秀路小学
贵州省贵阳市新建小学
贵州省中铁五局(集团)公司贵阳市第一子弟学校
贵州省贵阳市东山小学
贵州省贵阳市南明区南明小学
贵州省贵阳市云岩区海文小学
贵州省贵阳市实验小学
贵州省贵阳市铁分局一小
贵州省贵阳市云岩区育英小学
贵州省贵阳市南明区太慈桥小学
贵州省贵阳市第二实验小学
贵州省贵阳市云岩小学
贵州省贵阳市城西小学
贵州省贵阳市实验三小
贵州省贵阳市都市路小学
贵州省贵阳市第十中学
贵州省贵阳市第四实验小学
贵州省贵阳市师范附属小学
贵州省贵阳市云岩区岳英小学
河北保定市女子职业中专
河北定兴幼儿师范学校
河北廊坊天然气管道局第四子弟小学
河北河间市兴村镇边庄小学
河北河间市第二实验小学
河北河间市曙光小学
河北河间市宋留孝中心校
河北河间市第一实验小学
河南省浚县卫贤乡第一初级中学
河南省南乐县近德固乡善缘疃村善缘疃小学
河南省南乐县留胄小学
河南省濮阳第二实验小学
河南省叶县昆阳镇第三小学
河南省浚县善堂镇中心小学
河南省洛阳市涧西区安徽路小学
河南省浚县钜桥镇第一初级中学
河南省南乐县梁村乡东部村希望小学
河南省遂平县沈寨乡雷王庙学校
河南省遂平县实验小学
河南省遂平县濯阳镇第二小学
河南省安阳市园林路小学
河南省浚县城镇西街学校
河南省安阳市殷都实验小学
河南省南乐县千口乡西节村小学
河南省浚县第二实验小学
河南省遂平县车站镇中心小学
河南省浚县实验小学
河南省南乐县第二实验小学
黑龙江鹤岗市兴安三校
黑龙江省鹤岗市红军小学
黑龙江鹤岗市黎明小学
黑龙江鹤岗市逸夫小学
黑龙江鹤岗市萝北县第二小学
黑龙江鹤岗市绥滨县第一小学
黑龙江鹤岗市矿务局富力一校
黑龙江鹤岗市新曙光小学
黑龙江鹤岗市红旗一校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加格达奇第七小学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新林区第二小学
黑龙江省勃利县东城小学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加格达奇林业育才小学
黑龙江鹤岗市西山小学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韩家园林业局育真小学
黑龙江省大兴安地区塔河县第一小学
黑龙江鹤岗市大陆小学
黑龙江省鹤岗市蔬园乡新立小学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加格达奇第一小学
黑龙江齐齐哈尔师范学校
湖北省荆州沙市区红星路小学
湖北监利师范学校
湖北葛州坝教育实业集团实验小学
湖北武汉市洪山区广埠屯小学
湖北葛洲坝水利水电集团明珠中学
湖北华中科技大学附小
湖北武汉市洪山区街道口小学
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车站小学
湖北武汉市汉阳区西大街小学
湖北武汉市汉阳区钟家村小学
湖北武汉市东方红小学
湖北孝感师范学校
湖北省宜昌市第三中学
湖北武穴市实验小学
湖北葛州坝三江中学
湖南长沙市雨花区曹家坡小学
湖南永州市冷水滩区第三小学
湖南长沙芙蓉区东郡小学樟木坝学校
吉林长春市南关区新兴学校
吉林长春市南关区兴盛小学
吉林长春市南关区东岭小学
吉林省四平八一希望小学
吉林长春市南关区西二小学
吉林长春市南关区北大小学
吉林长春市南关区平泉小学
吉林长春市南关区西五小学
吉林长春市南关区红星小学
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西安大路小学
吉林长春市南关区西四小学
吉林省四平市第二实验小学
吉林四平市地直街小学
吉林四平市三道林子小学
吉林四平市铁西区平西乡泉沟小学
吉林省长春九台市九台师范学校
吉林长春市南关区幸福中心小学
江苏省徐州民主路小学
江苏省灌云县龙苴中心小学
江苏省赣榆县柘汪镇中心小学
江苏省灌云县精勤中心小学
江苏省徐州鼓楼实验小学
江苏省靖江市城南中心小学
江苏省金坛市登冠中心小学
江苏省灌云县侍庄中心小学
江苏省镇江师范学校
江苏省常熟石梅小学
江苏省金坛市五叶中心校
江苏省大丰市第三小学
江苏省灌云县圩丰中心小学
江苏省大丰市逸夫小学
江苏省大丰市实验小学
江苏省昆山市正仪中心校
江苏省大丰市沈灶镇中心小学
江苏省金坛市河滨小学
江苏省金坛市茅麓中心校
江苏省灌云县四队中心小学
江苏省连云港市连师附小
江苏省昆山市实验小学
江苏省赣榆县城头中心小学
江苏省灌云县实验小学
江苏省兴化市茅山镇中心小学
江苏省金坛市金城镇中心小学
江苏省靖江市光芒小学
江苏省靖江市城东小学
江苏省大丰市棉圃小学
江苏省阜宁师范学校
江苏省丹阳市育才小学
江苏省常熟市报慈小学
江苏省常熟市谢桥中心小学
江苏省盐城市五星小学
江苏省大丰市新丰镇中心小学
江苏省盐城市建军路小学
江苏省樊川江都市樊川中心小学
江苏省常熟市徐市中心小学
江苏省常熟市白茆中心小学
江苏省无锡市广勤路中心小学
江苏省泰兴市泰兴镇济川小学
江苏省常熟市董浜中心小学
江苏省南京市南化总校第三小学
江苏省盐城市人民路小学
江苏省江阴市北大街小学
江苏省南京市洪武北路小学
江苏省江阴市青阳中心小学
江苏省江阴市陆桥中心小学
江苏省江阴市利港中心小学
江苏省常熟市吴市中心小学
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珠江路小学
江苏省南京市赤壁路小学
江苏省海安县西场镇壮志小学
江苏省江都市樊川中心小学
江苏金坛市尧塘中心小学
江苏金坛市涑渎中心小学
江苏建湖县第二实验小学
江苏省江阴市澄江中心小学
江苏省江阴市南闸中心小学
江苏省江阴市祝塘中学
大连普兰店市同益乡中心小学
大连普兰店市丰荣中心小学
大连普兰店市大田中心小学
辽宁省大连普兰店市太平中心小学
辽宁省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辽宁省大连旅顺口区江西中心小学
辽宁省大连庄河市海洋小学
辽宁省大连旅顺口九三小学
大连庄河市明星小学
大连庄河市徐岭小学
大连庄河市城山镇中心小学
辽宁省大连普兰店市实验小学
大连普兰店市杨树房中心小学
辽宁大连市甘井子区大连湾小学
辽宁大连市沙河口区新建小学
辽宁大连市沙河口区锦绣小学
辽宁大连市沙河口区兴文小学
辽宁大连市沙河口区东北路小学
大连瓦房店市老虎屯中心小学
大连瓦房店市实验小学
大连市沙河口区中山路小学
大连庄河市南尖镇中心小学
大连市星海小学
大连瓦房店市义勇小学
大连市沙河口区黑石礁小学
大连沙河口区群英小学
大连市甘井子区金家街第一小学
大连瓦房店市文化小学
大连瓦房店市轴承小学
大连瓦房店市复州湾中心小学
大连瓦房店市谢屯镇中心小学
大连市沙河口区玉华小学
辽宁大连甘井子区海北路小学
大连甘井子区金南路小学
大连甘井子区大连湾中心小学
大连沙河口区春柳小学
大连庄河市观驾山中心校
大连庄河市黑岛镇中心小学
大连庄河市栗子房镇中心小学
大连市甘井子区小辛寨子小学
大连市港西小学
大连市甘井子区新甘井子小学
大连市甘井子区辛寨子中心小学
大连市育文学校
大连市沙河口区李家街小学
大连庄河市仙人洞区中心小学
大连市沙河口马栏小学
大连市西岗区五四路小学
大连市西岗区香炉礁第三小学
大连沙河口区79中小学部
辽宁省沈阳市实验小学
辽宁省大连庄河市山南头小学
大连市甘井子区周水子小学
大连长海县石城小学
大连瓦房店市师范附属小学
大连市沙河口区本家村胜利小学
辽宁省大连长海县四块石小学
大连市沙河口区西山小学
大连市旅顺口区柏岚子小学
大连金州南山小学
大连市金州区城内小学
大连市中山区中心小学
大连瓦房店市复州城镇中心校
大连庄河市新华街道小寺小学
大连瓦房店市松树镇中心小学
大连庄河市平山中心小学
大连普兰店市星台镇中心小学
大连普兰店市铁西办事处中心小学
大连普兰店市沙包镇中心小学
大连瓦房店市长兴岛中心小学
内蒙奈曼旗大镇第五小学
内蒙古包钢第九小学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回民区太平街小学
内蒙古包钢第二十二小学
内蒙古包钢第十一小学
内蒙古包钢第二小学
内蒙古包钢第一小学
内蒙古包钢实验一小
内蒙古包钢第十七小学
内蒙古包钢实验二小
内蒙乌海市师范附属小学
宁夏银川市唐徕回民中学
山东省禹城市第二实验小学
山东省禹城市十里望回族乡中心小学
山东禹城市齐鲁中学
山东禹城市铁路职工子弟学校
山东禹城市华奥私立学校
山东省即墨市第一实验小学
山东禹城市化工总厂小学
山东禹城市实验小学
山东平原师范学校
山东省济南市博文小学
山东泗水镇中心小学
山东潍坊日向友好学校
山东省高密市东关小学
山东潍坊师范学校
山东省德州市建设街小学
山东高密市第二实验小学
山东禹城市袁营镇中心小学
山东禹城市红旗学校
山东省高密市康成中学
山东省高密市第一实验小学
山东淄博市张店区城中小学
山西潞城市合室小学
山西忻州商业学校
山西太原市胜利街小学
山西太原市杏花岭区坝陵桥小学
山西省繁峙县实验小学
山西太原市迎泽区并东小学
山西太原市矿机第一小学
山西潞城市河湃小学
山西太原市晋源中心小学
山西太原市小店区大营盘小学
山西太谷师范附属小学
山西潞城市实验小学
山西原平市第一小学
山西潞城市城关小学
陕西西安城固师范逸夫小学
陕西丹凤商镇丹凤师范
陕西西安城固师范学校
陕西延安师范学校
上海市金山区漕泾中心小学
上海奉贤县塘外小学
上海市宝山区松滨路小学
上海市奉贤区育秀实验学校
上海市普陀区子长学校
上海市静安区常德书法幼儿园
上海市天山第一小学
上海市浦东新区塘桥第一小学
上海第三女子附属学校
上海山海关路445号育才初级中学
四川省成都沙河堡小学
四川崇州市实验小学
四川省攀枝花市炳草岗小学
四川成都师范学校
四川新都师范学校
四川成都市龙王庙正街小学
四川邛崃市师范附属小学校
四川邛崃市夹关镇中心小学
四川邛崃市南街小学
四川邛崃市冉义小学
四川成都城隍庙小学
四川邛崃市高埂镇中心小学
天津市河西区友谊路小学
天津市塘沽区中心庄小学
天津市跃进里小学
天津市河西区枫林路小学
新疆伊宁市第十五小学校
新疆库尔勒市巴州师范学校
新疆伊宁市第17小学校
新疆沙湾县第三小学
新疆伊宁市第一小学
乌鲁木齐职业大学
新疆伊宁市外国语学校(26小)
云南楚雄市鹿城小学
云南昆明重工中学
云南昆明市盘龙区欣诚小学
云南昆明市盘龙区江滨小学
浙江温岭太平小学
浙江龙游县实验小学
浙江奉化市岳林中心小学
浙江长兴县第一小学
浙江嵊州市剡山小学
浙江省磐安县实验小学
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永兴第二小学
浙江省泰顺县罗阳镇小学
浙江省宁波市白峰镇中心小学
浙江省宁波市四眼碶中学
浙江省宁海县实验小学
浙江宁波余姚市世南小学
浙江宁波余姚市实验学校
浙江杭州市永天实验小学
浙江杭州市安吉路实验学校
浙江杭州市采荷二小
浙江杭州市余杭区临平镇第一小学
浙江丽水市莲都区中心小学
浙江武义县实验小学
浙江丽水市囿山小学
浙江省宁波市江东区荷花庄小学
浙江省宁波余姚市东风小学
浙江海宁市实验小学
浙江桐乡市第一实验小学
浙江湖州市菱湖实验小学
浙江长兴县实验小学
浙江平阳县中心小学
浙江义乌市绣湖小学
重庆江北区鲤鱼池小学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3-29 15:46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cwNTEwMDEy.html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cwNTEwMDEy.html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cwNTEwMDEy.html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cwNTEwMDEy.html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3-29 15:49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c1MzczNzU2.html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c1MzczNzU2.html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c1MzczNzU2.html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c1MzczNzU2.html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3-29 15:50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cyNDAwNzY0.html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cyNDAwNzY0.html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cyNDAwNzY0.html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3-29 15:51
2008年第23期《书法报•硬笔书法》目录
01版:(责编:金日发)
感谢与感动
——回忆《书法报·硬笔书法》走过的日子
相逢是首歌        文‖金日发

02版:广角(责编:金日发)
中国硬笔书法协会召开组联工作会议


震不跨的精神家园
我为奥运加油“剑门关杯”全国硬笔书法大赛评选揭晓

与亚运同步
广州番禺区石楼镇中心小学书画作品展开幕
首届河北省硬笔书法大汇展隆重举行

新书讯
《中国古典名著诗词钢笔书法系列》
《中国优秀书法篆刻家作品集·高甬春》


宜春市硬笔书协成立
书画放飞心灵
赠书助学促教育

03版:专题(责编:金日发)
多彩三周年

《书法报·硬笔书法》的脚步            文‖金日发

缱绻情谊    无尽享受       文‖任庆

04版:教学(责编:黄文泉)
佳作竞临       赵彦良作品

图解王羲之小楷《乐毅论》(六)            文‖龙永和

竞临赵孟頫《汲黯传》
邵启平  、郭向锋、徐 玮、刘英杰、贾兴隆

05版:理论(责任编辑:黄文泉)
中国现代硬笔书法史(六)       文‖刘志

硬笔书法的作用        文‖陈先郡

6版:写字教育(责编:黄文泉 )
墨香陶情 书艺育人
——孝感市孝南区三汊镇中心小学简介
7版:写字教育·东莞行(责编:黄文泉)
东莞市硬笔书法协会推广写字教育专访         本报记者 严海南

8版----9版:写字教育·东莞行(责编:黄文泉)
写字应该保持一种常态
——访东莞市横坑小学校长钟浩江
文‖本报记者 严海南

10版:写字教育·东莞行(责编:黄文泉)

东莞市硬笔书法协会写字教育探秘
本报记者 严海南


思而练楷书纠字法     文‖杨忠德

11版:写字教育·我写我秀(责编:黄文泉)
小书家出场
史津丞


写字要“三心”     文‖卢峻
第三届全国硬笔书法大展少年组获奖作品选登
蒋骑蔓、崔韩冬、郝伟栋、孟繁桐、陈雨倩

12版:综艺(责编:金日发)

第三届全国硬笔书法大展毛笔书法入展作品选登
杨君生、杨森武、张蕾、杨德明、王文献、胡继川、陈云石

小印作品
赵正军、徐智

13版:硬笔书苑(责编:金日发)
第三届全国硬笔书法大展获奖作品选登
张丽娜、杨宏伟、李刚山、谢国文、黄春晓、周民强、李正伦

14版:广告(责编:陈畅)
甲骨笺书法纸、王者书法笔


15版:精品博览(责编:金日发)
沈鸿根、何立宝、李迎春


16版:书家(责编:严海南)
甲骨奖书家 马东明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4-4 10:32
书法教育如何在校园落地(图)  2012年03月24日  作者:张贵勇   
  一线书法教学教材精品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难激发——
  中教观察:书法教育如何在校园落地生根
  陶小莫/绘
  新闻回放
  日前,记者就书法进课堂的情况对部分省市的校长和教师作了随机调查。调查发现,开设书法课程的学校并不多,在一些乡村的中小学,书法教育几近空白,书法进课堂效果不理想有教材、师资、教学内容等方面的原因,同时与重视程度不够有关。怎样才能让中小学生爱上书法课?书法教育如何在校园落地生根?在近日由人民教育出版社举办的书法教育座谈会上,与会专家纷纷就如何更好地开展书法教育献计献策。
  ■本报记者 张贵勇
  教材问题成为书法教育一大障碍
  如今,有关中小学书法课的教材有很多版本,但精品不多,真正优秀并适合一线教学需要的教材非常少,许多教材充其量是练字的辅导材料。
  “教材不能任意编写,更不是谁都可以编写。现在的书法教育是一纲多本,各地由于对书法教育的认识不同,在选用教材时存在很多问题,因此一定要严把质量关,以免低质量的书法教材进入中小学课堂。”中国出版家协会出版编辑委员会委员崔陟认为,推行书法进课堂首先要解决教材的问题。书法教育具有科学性和系统性,尤其是当前书法界在入门方法、习字顺序等方面已形成一定共识,即从“颜柳欧赵”的四大楷书练起,再到行书、隶书,临帖也主要从公认的名家开始。
  而对于如何编出既实用又优秀的书法教材,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书法系教授倪文东建议,要多方参与教材编写,成员最好由书法教育专家、多年从事一线教学的教师以及文字学、古汉语教师等组成。
  据了解,人民教育出版社已将写字与书法类图书研发出版列为全社“十二五”规划重点项目之一,并正在与中国书法家协会及其他书法教育界人士展开沟通,以期在最短的时间内再推出一批优质写字与书法教材和大众图书。
  上好书法课要从激发学生兴趣出发
  书法进课堂在现实中受阻,原因之一就是有些教师和学生家长认为,会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对此,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书协副主席苏士澎明确表示不赞同,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的时间远远超过汉语,为何学习书写汉字反成了增加负担?说到底,还是对书法教育重视和认识不够。其实,书法是一门独特的艺术,涉及中华文化的传承,既是美育又是德育。而开展书法教育,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无视学生的接受程度强行灌输只会适得其反。
  在上好书法课的同时,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梧田第一中学积极开展书法社团活动,吸引学生练习书法。校长林和认为,每个汉字背后都有故事,书法教育完全可以从300多个象形字入手,结合汉字的演变历史,以讲故事的方式加以渗透,使书法教育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以前的书法更多的是作为一种实用性的工具,现在的书法更多的是一种艺术形式。书法进课堂应注重增进兴趣,提高鉴赏能力。”中国书协分党组书记赵长青说,书法不是简单的写字,将书法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与日常生活结合起来,使之更加生动有趣,学生更容易接受。考虑到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生理特点,书法教育应该是循序渐进地推进,即从正楷切入,然后推广到行书、隶书等字体,最后过渡到临帖,写名言警句。
  理想的书法教育应是全方位的渗透
  在崔陟看来,书法教育进课堂是好事,但他不赞同在中小学开展频繁的书法比赛,尤其是全员参加的比赛。“中小学还是打基础的阶段,不能给予太大的压力。真正的乃至得到业界承认的书法比赛大多是在大学阶段之后”。
  对于如何更好地开展书法教育,倪文东建议,在开好日常书法课的基础上,学校应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定期邀请名家进校园,开展书法讲座,让学生近距离聆听和观察名家的书法创作,并与之面对面交流心得。同时,学校应多与文化部门合作,带领学生多参加一些书法展览,参观碑林石刻等物质文化遗产,甚至可以将课堂搬到博物馆里,让学生了解中国的文字、历史、古典诗词,体会汉字的美感,培养对汉字以及本民族语言的热爱。
  山东省威海市塔山小学校长周玲告诉记者,理想的书法教育应是全方位的渗透,潜移默化地熏陶学生。经常给学生讲一些诸如王羲之、米芾等著名书法家的故事,有助于学生对书法家及书法产生立体的了解。而据她了解,目前一些中小学已汇编了这方面的校本教材,这对书法教育的深入开展大有裨益。


  《中国教育报》2012年3月24日第2版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4-12 23:03
■名家笔记
写入记忆深处的学书往事
飞龙在天 刘守安 书
  这一代中国文史传统、文化传统的守望者,让我仰望、敬慕终身。他们的信札、信封我一直珍藏,他们的片纸只字都是独特的唯一的宝贵书法,而不是批量生产的“墨宝”。
  ■刘守安
  我的家乡山东省东明县被中国书法家协会命名为“中国书法之乡”,我曾书写“地偏人未愚,故乡是书乡”以致祝贺,并写一小文,发表于《书法导报》。小文大致是说,东明县地处鲁西南的鲁豫冀交界之处,属远离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欠发达地区。但文化发展方面,由于某种“文脉”的延续与传承,某些“文化”保留了更多遗存。“衣冠简朴古风淳”,用毛笔写字也是一种“古风”。
  我家乡名叫丁嘴村,近现代以来也就出了几个书家。我们那个村庄是个人口多的大村,解放前村周围有土筑的寨墙,东西南北有“寨门”,寨墙之外,环绕村庄有小河。这寨子据说原是为防止水灾和土匪而修建的,直到“人民公社”时期这寨墙还有断续的存在,村周围的环寨河此后才被逐渐填平。丁嘴村刘姓是大姓,村庄里最让人自豪的是出了个书法家刘依仁(刘湘渔)。湘渔公清末在京城被拔擢为“贡士”,人称“刘拔贡”,他的楷书学颜体,行书是“二王”一路,字体的精到让人惊叹。湘渔公是温雅学者,又是著名书家,在曹州(今菏泽)、开封、商丘、大名等广有影响,有“盖八府”之誉,其书法作品散播于冀鲁豫苏皖一带,据说京城名人也有搜求者。湘渔公未得官职,不久辛亥革命爆发,1920年病逝于家乡。在丁嘴村刘氏中,还有两位著名书家,一位是刘戴仁,一位是刘洪照,都曾生活于20世纪上半叶,不仅有学问,而且字写得好,远近求书者不绝,二位都曾设塾于乡间。
  家父刘清轩(字虚斋)曾先后师从刘戴仁、刘洪照读书。父亲是继刘依仁、刘戴仁、刘洪照之后的乡间书家,他一生从教,其楷书学颜,工稳端雅,行书亦学二王,一生为人写字无数,东明县两块烈士碑及其他重要书迹均出自父亲之手。父亲已93岁,离休养病在家。我是共和国同龄人,无缘见到祖父辈的刘依仁、刘戴仁和父辈的刘洪照,但自幼受父亲影响,见到他受人之请的各种书写。作为“新时代”人,我未曾正经学书习帖,但父亲曾收藏许多前辈遗墨,也曾收藏不少古代碑帖拓片,小时我常翻阅。看那些多为剪裱的黑底白字的字迹,我感到新奇。经过文革,这些宝贵的东西荡然无存。我从小学到大学,“书法”都不是“课程”,毛笔都不是必备工具,用毛笔写字基本不进入日常学习生活。但丁嘴村刘氏几位前辈的“书法”还是给了我些许“优越感”,给了我用毛笔写字的自信,拿起笔显示出“无知者无畏”的胆量。每年春节,全村人的春联都集中到我家让父亲写,大年三十也写不完,这时我就成了得力帮手,我没有父亲写得好,但我写得快,不叠格子就写七言五言联,字距也大致不差。在中小学学习时,我还是比同学多了许多锻炼机会,办板报、出专栏,总是干活最多。文革期间,在中学写大字报的“工作”,就应是我干得最多的。中学毕业回乡,在本村、本公社,在墙上用黄漆与红漆刷过的语录牌上抄写“毛主席语录”,曾经是我连续两三年内的“专职”工作。经历了近半个世纪,在公社机关及驻地的旧墙上,我曾惊喜地看到当年我抄录毛主席语录的“隶书”残迹。在上世纪70年代初,公社建设了砖瓦厂,在46米高的烟囱上,我坐上专门为我编的条篓,被工人用滑轮拉上几十米的高空,在条篓中用宽毛刷、石灰水写下每个3米见方的大字“语录”。这样连写两天,为了减少危险,中午甚至在“空中”就餐:我把绳子从高空放到地面,工人将馒头和白菜粉条肉放在小桶里,我用绳子轻轻拉上去,在高高的烟囱边,在风中吃“工作餐”。许多工人拉着绳子在下边看着半天空的我“刷字”,为我服务。现在想起来,真是神奇而惊险!我回忆这些,当时干的也是为政治服务的“实用书法”!遗憾的是,前些年家乡的公社砖瓦厂已废弃,烟囱被炸掉,字迹无存!
  我上大学时还在“文革”当中,在山东大学中文系,遇见全国知名的学者书家、篆刻家蒋维崧教授。1972年刚放寒假,我没有立刻回家,没有地方买宣纸,我买了两张厚厚的硬硬的新闻纸,到蒋维崧先生的家请他写字。我从其他老师那里得知蒋先生是书法家,但没有见过他。蒋先生看到学生拿的是这种纸,笑笑说,这纸不好写字的。但蒋先生还是当场为我写了字。他把两张新闻纸割成四条,又一笔一笔用红铅笔打格,还亲手用砚磨墨,竟为我写了毛泽东诗词四条屏!过了若干年,我总反复想到此事,想到当时我的无知与唐突。但我又庆幸,蒋维崧教授,这位沈尹默、乔大壮先生的入室弟子,在“文革”那万马齐喑的年代为我写字。以后,我又拿着父亲写的楷书让蒋先生看,他说这字写得好,写字不能乱写,要这样老老实实写,比着帖写。蒋先生还赠我一本山东出版社出版的他写的《行书字帖》,是蒋先生用小行书抄录的革命样板戏《龙江颂》唱词。这是文革中极为罕见的书法出版物。过若干年后谈到此事,山东出版社的同志竟惊疑出版过此书。当时此书不知何人策划,存世的小册子当已是文物了。大学毕业后,我回到家乡东明,又曾几次回山大求先生写字,先生都满足了我的要求,现在收藏于东明的若干幅蒋先生的字,大都是经我手求出来的。
  在山东大学读书时,还有一位老书家包备五先生。他是书画兼擅长的老教师,原属于曲阜师院,后合并到山东大学。他为我们上写作课,我最钦慕的是他的书法,曾向他求教、求字。后来我又到曲阜师大工作,不断向他求教书法。我调北京之前,曾向包老师求字以作纪念,他说,“我身体还可以,一时半会死不了,一定给你写”。后来他把写好的字让其女儿送到我家里。我调京后不久包先生就去世了,最后竟未再见他老人家一面,至今想来令人怆然!
  我在山东曲阜师大工作十八年,喜欢书法,但未以书法为意。我在《齐鲁学刊》编辑部负责这个学术刊物,曾搞了个出版百期纪念,求著名学者、书家为刊物题词,张岱年、任继愈、蒋维崧、王学仲、费心我、杨向奎、罗竹风、吴富恒(山大校长)、庞朴、曹道衡等诸位著名学者、书家都极为认真地为刊物写了字,纪念活动期间办了个小小书展。在那个“书法热”并未兴起的时代,这件事当是个创意。因办学术刊物的关系,我曾向周汝昌先生、任继愈先生、杨向奎先生、王元化先生、徐中玉先生、赵俪生先生、曹道衡先生等请教学术,编发其文章。他们的亲切、儒雅、清高以至耿介,让我看到中国传统文人的风骨、胸襟与情怀。我钦敬这些大家的学术风范与人格魅力,理解他们的学问是怎么做出来的,同时带着我个人的爱好向他们请教书法。这些老一代学者无一例外地写一手功力深厚的好字,他们的文稿字字老到,而又不乏灵动古雅,又不以点画为意,当若干年后我变成“书法教师”的时候,他们对书法的认识一直影响着我。这一代中国文史传统、文化传统的守望者,让我仰望、敬慕终身。他们的信札、信封我一直珍藏,他们的片纸只字都是独特的唯一的宝贵书法,而不是批量生产的“墨宝”。
  ■链接
   “回家看看——刘守安教授书法展”在山东菏泽开幕
日前,“回家看看——刘守安教授书法展”在山东菏泽市博物馆开幕。该展览由菏泽市委宣传部主办,市文联、东明县委宣传部协办,北京书法家协会、山东省书法家协会、首都师范大学书法院、北京书法院承办,展出了著名书法家刘守安教授的百余幅书法作品。
  刘守安是山东菏泽东明县人,现任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校学术学位委员会委员,国家社科基金评委,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艺术博士点通讯评审专家,北京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教育委员会主任。刘守安得家学熏陶,自幼喜好书法,读大学前其书法在当地便广受称誉。先后得到蒋维崧、王学仲、欧阳中石等诸位先生指授,逐渐形成凝重秀雅的书法风格,被人称为“文人书法”、“学者书法”。“自然”是刘守安书法突出的艺术风格。渊博的学识和长年的书法艺术创作与书法文化研究使他的书法风格如美玉般自然,质朴而高雅,温厚温润,意蕴悠远。(张树伟)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4-15 09:17
学书砺志 翰墨育人
——杭州市小学写字教学研讨活动暨永天2012翰墨文化节剪影

  3月21日,以“学术砺志 翰墨育人”为主题的杭州市小学写字教学研讨活动暨永天2012翰墨文化节在下城区永天实验小学隆重举行。区政协张红舞副主席、省书法教育研究会余巨力副秘书长、区教育局郑宏尖副局长、区政协文史和教文卫体委员会施建强主任、市普通教育研究室刘荣华教研员、中国教科院下城实验区专家组组长王鑫博士、《中国钢笔书法》杂志社陈耘文副主编、区教育局督导室汪琪主任、区教育研究发展中心陈锋副主任等领导出席开幕式。开幕式由区教育研究发展中心唐西胜主任主持。市教研组长和骨干教师培训班学员、区内外小学语文老师代表、区内小学校本研训负责人等近200人参加了此次活动。
  开幕式上,永天实验小学郑培明校长做了《学书砺志 翰墨育人》的致辞,通过唯美的画面、精略的语言诠释永天校园“书道育人”的核心精神和“和美校园”的办学目标。
  省书法教育研究会余巨力副秘书长在讲话中指出,浙江省的书法教育一直走在全国前列,永天实验小学的书法教育工作特色鲜明,历久弥坚,虽历经数任校长,但仍能传承至今并进行不断创新,实在难能可贵。在教育部要求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中开展书法教育的大背景下,学校要做到“三管齐下”,通过领导重视、骨干教师带动、一线语文教师积极参与,将美术、书法、语文三门学科教学进行有机地整合,重视孩子的“双姿教育”,让书法教育焕发出别样的魅力。
  区政协张红舞副主席代表区委区政府四套班子,对永天书法教育的发展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她强调,汉字作为先辈智慧的结晶,不仅仅是人们交流思想、沟通和传递信息的工具,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载体。写字教学不仅是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项基础工程,更是学校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使每一个孩子写得一手好字应该成为教育工作者的追求。她希望永天实验小学能继续以《规划纲要》为指导,围绕“下城高位高尚教育品牌”目标,贯彻落实科学的质量观、人才观,进一步提升写字教学研究的质量和科研水平。
  本次文化节分为三大版块开展学术研讨活动,分别为教海探航、品味书香和理论经纬。“教海探航”环节是由来自杭州不同城区的四位骨干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写字方法,从笔画到偏旁,从软笔到硬笔,向来宾们充分展示出各种不同的写字课型。“品味书香”环节为永天师生、家长的书画展示,在本次布展中学校创新性地运用书、画、竹,以竹润字,以竹衬画,以竹养石,以竹布景,将“竹文化”与“翰墨文化”和谐统一,让学生、来宾在惊叹竹之美时更能深刻地体味到竹之韵。在“理论经纬”环节中,市教研室刘荣华老师对小学写字教学的深入开展提出了独到的建议:在教学前,教师要聚焦目标,分层次设计教学过程,精心选择书写练习用字,将文化渗透与写字教学相融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用好字帖,对学生的书写练习要及时反馈,加强校正,鼓励孩子自己去发现写字的要领,运用积极地评价激发孩子的书写兴趣。中国教科院王鑫博士认为,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电脑、手机的普及,人们的交流方式以及学习方式都发生了极大变化,中小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有所削弱,为继承与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提高国民素质,在中小学加强书法教育很有必要,永天小学的经验值得推广;学校可结合各学科特点,在综合实践活动、美术、艺术等课程中开展形式多样的书法教育。
  此次写字教学研讨活动,为永天的翰墨文化节增添了浓厚的学术氛围,为进一步增强下城教育发展软实力,营造高品质教育生态及追求好的教育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区政协张红舞副主席致辞
  
  郑培明校长带领嘉宾参观书法作品
  
  书法公开课
  
  杭州市永天实验小学
  中国教科院杭州下城实验区专家组
  2012年3月28日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4-15 09:37
七旬退休教师义务教书法20年

  75岁的李英臣是名退休老教师,写一手好字,有邻居觉得李老师写字这么好,肯定挣了不少钱,但家人都知道,他免费教学生二十年书法,不但不收钱,还免费赠送学生笔墨纸砚,并把自己装裱好的作品送人。“别人写字能挣钱,可他越写越穷。”家人这样打趣他。
  古稀老人免费教学
  27日9时许,记者来到桥东区教工宿舍,一进李英臣老师的家,就闻到了浓浓的墨香,在他那十几平方米大的卧室兼书房内,李老师正趴在书桌上,认真教两个孩子练字。
  “你瞧,这是李老师送给我们的漂亮小乌龟砚台,我来这儿学习一年半了,习字的字帖都是老师免费给我提供的,他从来不收我们学费。”跃进路小学学生燕雨说。
  爱心浇灌未来花朵
  “送孩子笔墨砚台是为了引导他们学习书法的兴趣。”李老师说,他从小喜欢书法,7岁就为村里人写对联,上小学开始就每天坚持写大字。退休后,他就免费教孩子们学习书法,到现在他记不清教了多少孩子。
  “他这人特别有责任心,举个例子,我们一起出门买菜,只要有学生打电话说要过来学习,他就马上撇下我,自己回家去了。”老伴儿孙阿姨说。李老师这人有爱心、有耐心,每次有年龄小的孩子来上课,下课后,他都让老伴儿把孩子送到公交站台。
  老人最爱《陋室铭》
  李英臣和老伴儿目前住在两室一厅的房子内,家中挂着不少他自己写的作品,记者以外行人的眼光看,这些字写得很漂亮,其中写得最多的,就是刘禹锡的《陋室铭》。
  “有人天天练书法、教学生是为了挣钱,我爸是越写越穷。”李老师的大女儿这样打趣他。
  “我是一名人民教师,为孩子授业解惑是我的责任和义务,孩子们愿意学习,我高兴还来不及,怎么能收他们的学费呢?我只希望孩子们能通过练习书法使心灵宁静。人们常说‘字如其人’,用字来反映我们的内心世界,写的字才能方正。”李老师说。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4-17 17:55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4-21 07:22
“提笔忘字”威胁书法大国


 来源/作者:人民日报海外版


    四川省教育厅日前下发关于在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决定自2012年秋季起,全省从小学、初中、高中的起始年级开始开设书法教育课。书法课有专门教材和相应学分,并将记入学生的成长记录袋,纳入教师绩效考核。中国书法的传承终于有了制度上的保证。
  书法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构成了中华儿女精神底蕴中最为跳动的音符。古人云:“书为心画,字如其人。”虞世南的“德行忠直”、颜真卿的“忠义光明”、柳公权的“心直则笔直”和蔡襄的“才德俊伟”等无不道出了人品与书法之间的微妙关系。写一手好字不但让人看了舒服,还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但民意中国网和北京益派市场咨询公司的一项调查显示,仅25.7%的人在生活中有较多手写机会,大多数人(74.2%)表示手写机会不多,其中23.6%的人手写机会很少,4.4%的人几乎已经不用手写了。
  鲁迅先生说:“我国的书法艺术是东方的明珠瑰宝,它不是诗却有诗的韵味,它不是画却有画的美感,它不是舞却有舞的节奏,它不是歌却有歌的旋律。”长期不写字的损失其实是多重的。医生的“天书”,已被抱怨了几十年。教育部前副部长、国家语委前主任赵沁平教授曾痛陈:“现在很多学生写字时只知道字的大概形状,但具体怎么写就不会了,而用电脑时这个字很快就能敲出来。长期使用电脑导致学生提笔忘字,这与一个书法大国很不匹配。”
  一份名为“汉字书写现状”的调查结果显示,年轻人写钢笔字不规范、不合格的占70%至80%。许多学生别说作业信手乱涂,连升学考试答卷都字迹潦草,直看得老师、家长望“字”兴叹,皱眉摇头。还有一项针对初高中生的调查则显示,近九成的学生承认写字难看,85.8%表示有人说过自己的字不好看。
  梁漱溟说:“中国文化是世界文化的早熟者。”报载,韩国已准备把中国书法改成韩国“书艺”向联合国申请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然而,我们的“手写体”却要绝迹了,这是为什么?一是“一手好字让电脑给废了”,除了若干“顽固派”,连作家们都“换笔”了,打字打得不亦乐乎。什么事都通过网络、电话或传真,“无纸化”让我们患上了“电脑依赖症”。二是在考试指挥棒的作用下,不少学校把写字训练归入可有可无的“拓展型”课程,加之功课负担极重,学生恨不能写字如飞,谁还有心思琢磨书法?所以,惟有解决应试教育体制下的“唯考分论”,改革学校的考试机制,确立科学的学生评价体系,中小学的书法教育才能真正得到落实。
  在“握着鼠标忘了笔杆”的时代,加强书法教育既是对汉字书写技能的培育,更是对古老母语文化的珍视与敬畏。国学大师饶宗颐说:“汉字是中华民族的肌理骨干,可以说是整个汉文化构成的因子。”汉字自诞生之日起就不仅仅是一种交流工具和信息符号,更是传承五千年华夏文明的重要载体。所以,我们不能丢了我们文化最基本的因子,不但中小学新生都要学书法,我们每个人都该学书法。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4-21 10:32
第二届“两岸汉字艺术节”在台湾隆重举行


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与中华文化联谊会、台湾文化总会共同主办,我院中国艺术研究推广中心、中国书法院、中国篆刻艺术院、中国当代艺术院及台湾新文化发展协会共同承办的第二届“两岸汉字艺术节”于2011年9月23日至10月18日在中国台湾举行,共包含六大主题特展:“国宝总动员展”、“近现代名家书迹展”、“两岸传统与实验书艺双年展”、“两岸篆刻名家展”、“大陆当代艺术展”、“数位书画展”,还有“田青与林谷芳名家对谈”、“两岸当代书法学术研讨会”等丰富精彩的内容组成。这是继2010年9月在北京成功举办首届两岸汉字艺术节之后,两岸共同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的重大交流盛事,是两岸高层次、高水平的文化交流活动第二届“两岸汉字艺术节”中华文化联谊会顾问李洪峰率团,我院常务副院长刘茜,党委副书记杨帆,院长助理、文化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贾磊磊,音乐研究所所长田青,中国艺术研究推广中心主任张子康,著名篆刻家韩天衡、骆芃芃、李刚田和刘少刚,著名书法家李胜洪、曾翔、张荣庆、任平、黄惇和杨涛等专家学者一行20余人与中华文化联谊会代表共赴台湾出席本次汉字艺术节的开幕活动。
9月23日,第二届“两岸汉字艺术节”在台北故宫博物院拉开帷幕,台湾文化总会会长刘兆玄、中华文化联谊会顾问李洪峰、特邀嘉宾北京师范大学人文宗教高等研究院院长许嘉璐、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周功鑫在开幕式上分别致辞出席开幕式的嘉宾还有台湾文化总会副会长林澄枝、林谷芳,秘书长杨渡,顾问黄光男等以及两岸文化艺术界学者、艺术家近百位。中华文化联谊会顾问李洪峰在致辞中指出,期待两岸通过汉字艺术节这一高规格、高品位的交流平台,携手并肩,共同延续和弘扬中华文化绵延不绝的历史根脉,共同创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汉字艺术节期间,两岸书法篆刻界的名家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向社会公众展示了汉字的魅力。在“两岸传统与实验书艺双年展”和“两岸篆刻名家展”中,共展示我院中国书法院和中国篆刻艺术院作品百余件。“两岸传统与实验书艺双年展”有近百位书坛菁英分别以传统、实验两件不同风格作品参展,参观者可以从传统作品中感受到书家扎实的功力,从实验作品中找到书家与当代社会的对话。“两岸篆刻名家展”由两岸各五十位篆刻名家共同展示了汉字艺术的金石趣味与方寸之美,我院中国篆刻艺术院韩天衡、骆芃芃、李刚田和刘少刚等著名篆刻家呈现了自己优秀的篆刻作品。
本次两岸汉字艺术节备受关注和热议的“大陆当代艺术展”是由我院中国当代艺术院策划并参展,是迄今为止内地艺术家第一次在台湾举办的以汉字艺术为主题的当代艺术展,也是内地当代艺术的一次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展示。“大陆当代艺术展”开幕式由我院常务副院长刘茜致辞,院长助理、文化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贾磊磊主持,由国际知名艺术家徐冰、谷文达、岳敏君、邱志杰等创作的二十一组作品参展,展品以古老而富有青春活力的汉字为基点,以凝聚生命力的汉字激起艺术家的灵感,透过不同的材料和语言形式,引领观众走进汉字的艺术殿堂。展览呈现给观众的艺术作品以“汉字”为创作主体,通过油画、雕塑、影像和装置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大大拓展了汉字的艺术外延。
本次汉字艺术节的“两岸当代书法学术研讨会”在台湾艺术大学举行,两岸知名学者与艺术家,从近现代艺术思潮与文化美学的视点切入,回顾并反思两岸近百年的发展文脉与瞻望未来发展方向。学术研讨会上,两岸专家、学者对当下汉字文化传承发展、汉字所承载的历史与文明内涵等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推动了两岸文化学术界的相互了解与合作。
连续两届的两岸汉字艺术节为两岸文化艺术界人士开启了感情交流的窗口和学术切磋的平台,使其成为两岸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文化盛会。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4-24 21:18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4-27 10:19
让孩子爱上书法课






  2012年2月18日,昆明市“圣爱杯”第九届百童“书春”书法、“咏春”诗歌朗诵比赛在云南省图书馆举行。两百余名中小学生现场挥毫泼墨、朗诵经典。CFP
  从1998年教育部提出“逐步将书法内容融入中小学课堂教学”,到2011年明文出台《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历经13载,书法教育终于正式走进了中小学课堂,可随之而来的问题也不少:专业的书法老师哪里找?选取什么样的教材更符合学生需要?孩子的学习时间那么紧,还能安排下这看似有些“浪费时间”的“写字课”吗?
  ……
  一时间,师资、教材、课时安排等都成为书法教育“好课”上好的掣肘所在。日前,首都师范大学中小学书法教育研究中心正式成立,着重研究书法基础教育,建构中小学书法教育教学理论框架。而从长远来看,探索科学的教育方法,让孩子真正爱上汉字的美也成为关乎书法教育发展、传统文化弘扬的迫切课题。
  书法课“溜边儿走” 学生坦言“没感觉”
  尽管“书法课”挂在六年级小学生刘冉源的课程表上已经有一个学期了,可他还是对这门“陌生又熟悉”的课程“没啥感觉”。说陌生,是因为小冉源挤得满满的课表上还是头一次挂上他眼中的这门“副课”;说熟悉,却又因为每次的书法课上他都重复着一成不变的功课:写字帖。“我们的书法课是美术老师上的,刚开始老师讲过一些基本的坐姿、握笔姿势的知识,后来上课的时候就成了自习课了。要不就是被语文、数学、英语这些主课老师轮流瓜分了。”在孩子们眼里,这样的书法课确实有些“没意思”。
  日前,记者随机采访了北京、山西等地的中小学生。孩子们天真的抱怨告诉我们,如此“无聊的书法课”绝非个例,书法课的“溜边儿走”也在很多地区成为了普遍现象。
  刘老师是山西省某小学四年级的语文老师,同时还兼任本年级两个班的书法课老师,她坦言让语文老师教书法实在有些“赶鸭子上架”。“尽管读书时学校对师范专业学生有一定的板书水平要求,我可以分析清楚汉字的间架结构,把字写得整齐规范,但要达到专业水准的舒展美观,轻重得宜,还是有很大差距的。”
  据了解,书法基础教育除了在“书法大省”以及个别经济发达省份出现了局部繁荣景象外,在大部分地区都由于课时被挤占、师资难觅、教材缺乏等现实原因而备受冷遇。
[责任编辑:郝魁府]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4-27 10:19
书法教育不只是写字那么简单  伴随着公众一片叫好声走进校园的书法课,却在现实中尴尬遇冷,这与当前的教育导向不无关系。在很多学校、老师、家长的心中,升学才是硬道理。沉重的考试压力面前,所有涉及升学的主课及课外培训受到热烈追捧,而与此无关的书法课程则明显不受欢迎。
  更多学者则认为,中小学书法基础教育尴尬境遇在于大众不能充分认识书法之于教育以及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
  全国政协常委苏士澍指出:“中国书法堪称中国传统文化最凝练的物化形态。书法教育的意义不仅在于提高学生的书写技能,还可以加深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拓宽眼界,陶冶情操。”
  首都师范大学中小学书法教育研究中心副教授周侃认为,书法教育中人格培养、审美教育、技能训练三者缺一不可。一堂好的书法课必须承担文化传承和技法传授两大重要任务。而当下大部分地区的学校把书法课直接定为“写字”课,教学内容往往围绕着点画、结构、字体等书法技能方面,却忽略了书法欣赏、书法审美、书法精神、书法品格等更高层次的培养,也忽略了书法课传承、保护文化根脉的价值功能。
  让孩子从小爱用毛笔写字
  周侃认为,只有真正揣摩到书法教育“传承文化”的要意,才能让我们的书法教育深入人心,成为真正的文化素质教育,也才能让孩子从小就爱上汉字书写之美。“书法学习是一个练眼——练手——练心的过程。首先指引学生从汉字书法的刚柔动静、方圆曲直以及笔墨情韵中感悟它的美妙内蕴,培养学生发现美的眼睛。继之从点画线条、结体章法逐层深入动手学习、掌握书写的技能方法,用心体会汉字的独特魅力,为中华民族所独有的汉字文化、汉字书写艺术感到骄傲和自豪。经历了这样的学习过程,才能培养出对汉字、对优秀民族文化的油然而生的认同和责任感。”
  苏士澍曾撰文指出:“好的书法教育要置入中华文化的大背景之下,不但要教技法,也要教文化与历史;教握笔、运气,更教中国的辩证哲学观;教汉字的书写规律,更教中华文化的美学观念,让学生在课堂中进一步加深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而要想达到这样的教学效果,就必须着力加强书法师资力量的培养、并深入研究,编写出适合中小学生学习规律和接受特点的科学教材。(光明日报通讯员邓 晖 光明日报记者 朱振国)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4-27 10:21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4-27 10:28
识字写字 书德书仪





解小青(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国家语委咨询委员会委员、汉字认知与表现研究中心主任):
  中国是世界上唯一有文字创生神话的国家,“伏羲一画开天”、“仓颉造字”等传说,都是赋予汉字的一种神性,表达了国人对汉字与生俱来的敬畏。汉字熔铸着中华文化的全部内核,而且成就了中华民族特有的书法艺术。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汉字蕴含着丰富的意象和广阔的艺术素质,这种艺术素质缘于汉字潜在的理性思维。对于书法艺术,如果不能从汉字蕴含的理性上进行探索,就抓不住它内在的灵魂,不能理解它形成的契机和发展的动力。所以说,认字、写字,还要研究汉字。
  书法,不仅仅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学问。根据书写的法则达到一定造诣的作品必然是文化的结晶,历史上流传下来的法书经典,是包括书者处世、道德、学问、经历等都纳入进去而形成的一种文化结晶。要把“写字”提升到“书法”的高度,还需对汉字本身作出更多方面的琢磨,向更高的心境探索。
  “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识字教育是基础教育的起点,是最基础的,也是最长远的,关系到现代社会的发展潜力问题。“识字”,不仅要求会读会写,还要在汉字教育中强调书德、书仪。通过写字,培养德仪。应该说,从小训练写字就是做人规范的要求,大家都知道“做字先做人”的古训,即写字者的仪态、立事的形象、对社会的思考等等都包括在“写字”之中,“书教”的力量潜移默化。
  书法离不开汉字,书法艺术伴随着汉字由“形”到“意”的演进而沿革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汉字的象形痕迹虽渐趋淡化,但“意”的蕴涵却更加浓厚了,应该说汉字的艺术素质也变得更加宽广而深邃了。随着字体的演变,在书写过程中又出现了许多不同的书体,形成不同的风格和流派。从历史上看,汉字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草书等形态演变,最终以楷书作为最完备的规范字体,这其中每一次字体演变都对当时的社会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就书迹而言,有的刻在龟甲兽骨上,有的铸在青铜器皿上,有的留在了山石摩崖间,有的写在了竹简木牍上……各时代历史发展和科技水平不同,书写的条件与呈现也不相同,汉字的形体演变与书写水平都相应地处在发展中。在长期汉字书写的实践中,逐渐形成了全民共同的书写要求,这种要求又自然地形成了一种社会的约定,或者说一种法则、法度。
  从作品的角度讲,“书”有书的步骤、规格、章法等等各种法则。一个字如此,连成一行、串成一篇都是如此,表现出多种多样的要求和约定俗成的法度,汇聚成代不乏人、经典荟萃的灿烂书史。随着科技的高度发展,我们现在的书写越来越便捷,书写方式也越来越多样,但是对书写的要求却在逐渐淡化。一方面,这是我们面临的现实状况;另一方面,也正以其实用渐少,更显示出了汉字书写的难得与珍贵,更需要我们倍加珍爱。
  “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是汉字成字之源,“象形”奠定了汉字的基本思维方式。而汉字所象之物,或有形,或无形,故有虚实之分。实中含虚,虚由实生,不仅是创造汉字的象形思维表现,也奠定了中国古典艺术的基本法则和审美要求,更从另一侧面反映了中国哲学由具体到抽象,由有限到无限的发展历程;而这种哲学思维的纵横展开,又构成了中国文化的思维定势。就汉字而言,从它初创起,就已经自然地包含了哲学的理性思维,而它本身也是一种文化的基本构成,或说基本单位,所以,无论对哲学,还是其他文化的认识,归根到底本于对汉字字象的认识。以汉字为媒介,沟通了中国与韩国、日本等国文化,由汉字书写生发开来,汉字书法、韩文书法、假名书法等等的衍生熔铸,为书法艺术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创作才思,也为这一古老艺术的多元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可为空间。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4-27 10:36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4-27 10:37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4-27 10:38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4-27 10:59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4-27 12:51
写字教学怎样才能保证书写质量?
广东省深圳市石岩公学
朱瑛
日前,正式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在写字教学方面有这样一段话:“按照规范要求认真写好汉字是教学的基本要求,练字的过程也是学生性情、态度、审美趣味养成的过程。每个学段都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字。要求学生写字姿势正确,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书写质量。第一、第二、第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要在日常书写中增强练字意识,讲究练字效果。”解读这段话,我们可以得到四层意思:一是“效果”,要在日常书写中增强练字意识,讲究练字效果,“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书写质量。”“效果”是我们的目标追求。二是“指导”,“每个学段都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字。要求学生写字姿势正确,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在随堂练习中,教师示范引领,科学指导。“指导”是我们教师的责任。三是“坚持”, 每天的语文课,坚持练字10分钟,要做到天天练,年年练,三个学段都要一以贯之,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需持之以恒。它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在写字教学方面必须投入更多的力量,确保语文课上留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练字,以便教师引导学生认真对待每一次书写实践,有机会关注学生练习的过程和写字质量,及时帮助学生保持正确的姿势,提高书写技能。“坚持”是我们应有的态度。四是“养成”,“练字的过程也是学生性情、态度、审美趣味养成的过程。” 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书写质量,“养成”是我们的目的。而课标如此要求,既源于目前学生写字质量的滑坡,亦源于写字质量、写字习惯养成的重要。对写字教学来说,学生的“书写质量”应从三方面要求:一是正确,二是规范(“规范”指的是字的间架结构、字的笔顺、每一笔的占位等等),三是习惯。那么,怎样才能保证书写质量呢?
三当堂──当堂指导、当堂书写、当堂反馈
“三当堂”要求生字书写指导的整个过程(读帖观察──讲解范写──描红临帖──品评矫正)都要在课堂上完成。我们在听课中经常发现,老师的教学环节刚刚步入到写字指导时,下课铃声就响了,老师没有时间引导学生“读帖观察”,没有时间“讲解范写”,更别说“描红临帖──品评矫正”了,只好布置成课后作业或家庭作业;要么就是老师指导了,学生还没有来得及动笔书写,就被迫下课,只得布置成家庭作业或书后作业练写数遍;更有老师没有写字教学意识,没有写字环节,对课文中的生字词只作为家庭作业或书后作业……其实这就是造成学生书写质量不高的主要原因。试想,把写生字练习留作家庭作业或书后作业,让学生自行完成,老师在作业本上看到的只是这些字写得对不对,美不美观,而学生在写字的时候习惯怎么样,写这个字时笔顺是否正确,是否用心……是全然不知的,所以,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把写字纳入其中,一步一步,扎扎实实地指导,认认真真地练习,有选择地品评矫正。
一保证──保证在课堂上有充足的指导时间、书写时间
教材中每一课要求写的字有多有少,多的可以平均分配在两课时中,每一课时都用一定时间指导书写几个字;少的就可以安排在一课时中,根据教材情况,可以有所变化。
我们要把写字教学当成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当作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从读帖、描红、仿影抓起,把“写一手美观的汉字”作为信念留在孩子们的心中,把孩子领进书法艺术的殿堂,做到“以书载道传文化,以字塑人绘华章。” “一撇一捺写好字,一生一世做真人”。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www.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