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杨店学区桃花驿小学语文教研组活动在线今日开通 [打印本页]

作者: 管季超0712    时间: 2010-11-13 08:19
标题: 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杨店学区桃花驿小学语文教研组活动在线今日开通
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杨店学区桃花驿小学语文教研组活动在线今日开通


作者: 管季超0712    时间: 2010-11-13 08:23
   桃小语文教师杨玲俐参加湖北小语三十年庆典盛会
  发表日期:2010年11月13日

本网讯(通讯员李俊勋)11月11日至12日,湖北省教育学会小学语文专业委员会成立三十周年庆祝会暨学术交流会在原宜昌师专大礼堂隆重举行。
         孝感市孝南区杨店学区桃花驿小学语文教研组杨玲俐老师到会聆听了小语专家崔峦老师关于《儿童阅读与阅读教学改革》的专题报告,观摩了湖北省特级教师、优秀教师、学科带头人的四节展示课。

     为期两天的小语三十年庆典盛会,回首了省小语会“成立—发展—壮大”的艰难之路,共同分享了省小语会“组织—研究—引领”的辉煌成果,展望了省小语会“未来—发展—超越”美好蓝图。

     桃小语文教师已经做好了准备,在务实教学研究,打造高效课堂的活动中会一步一个脚印,努力搞好语文教育教学,做一个勤奋的“行路人”,争取收获更丰硕的成果。

作者: 管季超0712    时间: 2010-11-13 08:27
孝南区到会人员有;
1,管季超[区教研员]
2,宋   伟[朋兴]
3,桂   晶[朋兴]
4,杨玲俐[杨店]
5,胡  明[车小]
6。胡培峰[新华]
7。傅   强[广场]
8,管惠平[二小]
9。曹继桥[陡岗]
10。吴显敏[实小]
11,戴桃兰[三里]


《教师之友网》资深版主[寒梅]到会。。。。
作者: 管季超0712    时间: 2010-11-13 08:35
http://xnjyw.5d6d.com/thread-2035-1-2.html
http://xnjyw.5d6d.com/thread-2035-1-2.html

各地市贺联[用气球高悬会场外]

1,
孝感市小语会
    历尽风雨小语学会迎而立
    跨越辉煌楚天教育谱华章

2,武汉市小语会
    汉语荆襄发新枝三十载常青
    楚辞神州留古韵二千年连绵

3,咸宁市小语会
    三十载杏坛耕耘/小语示范荆楚
    千万世菁莪绻倦/大道传薪宜昌

4,天门市小语会
    群贤绘愿景/精英铸辉煌

5,江汉油田教育实业集团
    小语育名师/名师耕耘荆楚大地
    教改结硕果/硕果哺育华夏学子

6,东汽小语会
    布泽三十载/惠及数万师




7,宜昌市教研中心
华诞三秩巴楚庆
伟业千秋江汉歌

8,黄岗市小语会
上下求索担育人重任
中外融合谱教改新篇

9,黄石市小语会
少长咸集齐贺丰硕成果
群贤毕至同绘宏伟蓝图

10,襄樊市小语会
五千年华夏文明经风雨
三十载荆楚教研谱新篇

12,会场主联
中华母语纵横捭阖五千年源远流长几度盛世
小语学会风雨兼程三十载与时俱进再谱华章

注/管季超手录并经宋伟校看,与布标文字无异


http://xnjyw.5d6d.com/thread-27352-1-1.html
http://xnjyw.5d6d.com/thread-27352-1-1.html
http://xnjyw.5d6d.com/thread-27352-1-1.html
http://xnjyw.5d6d.com/thread-27352-1-1.html
http://xnjyw.5d6d.com/thread-27352-1-1.html
http://xnjyw.5d6d.com/thread-27352-1-1.html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0-11-13 11:08
http://xnjyw.5d6d.com/thread-20665-1-1.html

http://xnjyw.5d6d.com/thread-20665-1-1.html

http://xnjyw.5d6d.com/thread-20665-1-1.html

http://xnjyw.5d6d.com/thread-20665-1-1.html

http://xnjyw.5d6d.com/thread-20665-1-1.html
[attach]17712[/attach]
作者: 管季超0712    时间: 2010-11-13 15:14
最是橙黄桔绿时

——写在观摩湖北省小学语文青年教师优质课比赛后   

武汉市光谷六小
王 萍
三天的古城之行,正逢秋意盎然之时。古城襄樊满街瓜果飘香,满树落英缤纷,这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也是湖北小语教学教研收获的季节。两年一次的全省小学语文青年教师优质课比赛,为参会的两千余名教师描绘出了一幅幅灵动的、流光溢彩的秋景图!
   回到学校,我仍像老牛一样“反刍”,十一节课在我的脑海里不断浮现,容我细细品味、慢慢咀嚼,感受颇多,整理思绪,整理收获,一时形成了以下的文字,一家之言,权当抛砖引玉。
一、理念决定课堂的高低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理念决定行为。纵观十一节课,无一不有各自不一的语文教学的理念作为课堂教学的理论支撑或指导。十一节课中,让人眼前一亮的理念,并在教学中发挥充分的作用,有以下几种:
1.古诗教学的情景交融
《枫桥夜泊》是本次比赛中唯一的一节古诗教学。这节课的特色在于:人物合一,抓链接;立足环境,想意境;立足意境,猜心事,一节课,情境交融,师生交融,古今交融,意境悠悠,对于文章形式及特点的充分把握,让这节课在整场比赛中格外光彩夺目,成为公认的一等奖好课。
2、情动而辞发,辞发源自心动
   《被袋里装的什么》一课让我印象深刻。由于工作的方便,近二十年来,我听到过不少好课,但让我流泪的课不多。我和台上的四十个孩子、台下的几百名老师一起哽咽、流泪、抽泣。残酷的战争面前,让人震撼的不是流血牺牲,而是亲人之间无尽的真切的牵挂和期盼,那一封封家书让人唏嘘不止,让人强烈地感受到了亲情的力量。语言文字的背后蕴藏的波涛起伏的情感,让我们做老师的都难以忘怀,更何况这些情感还要丰富的孩子呢?因此,他们声情并茂地朗读,设身处地地思考、声音哽咽地读自己的感受。
3.以读代讲
   这不是一种新提法。但在低段童话寓言的教学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酸的和甜的》和《小柳树和小枣树》,教师没有细碎的讲解,而是让孩子们读、议、演、评,在朗读中、在表演中、在点评中孩子们有了对狐狸“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心态的把握,感受到小猴子敢于尝试的精神。尊重孩子的年龄特点,把握年段特点,从学情起步,是不会错的。
4.人文性和工具性的交融
语文的基本属性决定了人文性和工具性的高度统一,不可偏颇。十一节课中都有效地体现了这一基本特点。其中写字的指导,低段有动笔写,高段也有书空或看教师板书的环节,弯字的教学教师编成了一首儿歌,从字形上来渗透人文性:你看弓字弯弯,有哪些是弯弯的?生出现:月儿弯弯,眉毛弯弯,小河弯弯、山路弯弯……弯弯的意境,在组词中得以实现。另外,在词语训练中、在重点语段的理解方法上、在主要内容的概括上都有细节的设计,同时做到了和人文性的有效统一。
二、设计决定课堂的优劣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科学、充分的预设体现一个教师的教材解读和整体把握能力,一个团队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的灵活运用,创造性开展教学的水平或能力。
1.抓住文眼
《老人与海鸥》抓住关爱和依恋去认识老人和海鸥;《枫桥夜泊》抓住了愁,悟出了情,读出了境。《被袋里装的什么?》抓住“信”在烽火连天的战场和远隔 里的家庭之间体会、品味着人间真情、大爱;《慈母情深》抓住感受母亲的  小而坚强,平凡而伟大。因此,教学设计一定有一个鲜明的主题,中心明确,不仅教者明确,学者也不糊涂。
2.紧扣细节
大处着眼,一定要小处着手。设计中许多的细节无声地告诉我们教师的教学理念,让人受益多多。从一案例中反映细节的重要性。高段语文的第二课时,一般都有这样一个环节:读一读课文,文中讲了一件什么事?生读完,教师会反馈一两生的情况,视情况归纳两生的回答,形成一个较全面的答案。而《被袋里装的什么》一文中教师的设计细腻而扎实。(1)请一生或两生回答后,教师及时归纳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抓住事情发展的起因、经过、结果,就能够准确地概括主要内容。(2)全班同学同桌或前后桌运用这种方法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3)再请一两生检查。在这个细节中有学生的方法的启发,教师的提练,更可贵的是教师并未到此为止,而是由点及面,不仅教给了学生读书的方法,而且所有学生参与到语言的训练之中,提高教学质量,如何关注全体学生的问题在这一细节中得以充分的体现。由此,我想:如果我们的每一节课。教师都能在这样的理念之下开展教学,那我们的学生的语文能力想不提高都难!因此,通过大赛不仅看方向,更要学操作、学细节。
三、素质决定课堂的成败



作为承载母语教育的学科对于科任教师的自身素质要求很高,尤其是对老师的一口话、一笔字、一种表达,会对一节课的成与败产生重要影响。
一口话:《枫桥夜泊》教者一开始并不显山露水,但教师声情并茂、富于磁性的男中音将老师及在场的学生带到了千年前那个孤寂的夜晚,全场爆以热烈的掌声,这掌声是对教师过硬基本功的肯定和赞赏,为这节课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相反,一位教师不断出现的清清楚楚的浓郁的乡音普通话,让人对其自身素质大打折扣。
一笔字:一节课,教师的板书十分有限,但它仍不失为教师素质的重要指标。有的老师运笔讲究,字形漂亮;而有的则马马虎虎,随手写来,极为不雅。正所谓字是人的第二张脸面,当老师一定要“修养”把这张无形的脸。
一种表达:语文教师不仅要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更要做到不羞于及至于善于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用自己的真情实感去打动每一个学生。十一节课中,教师生动形象的语言,抑扬顿挫的语调,在课堂开成了一个巨大的情感场!这样,师生情感交融,他们没有感到教师在“教”,而是和自己在共同经历情感的共鸣。《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谢老师满怀深情,和孩子一起去感受旧中国人民的水深火热,旧中国的贫穷落后,激发学生的报国情绪,体会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内心感受;《老人与海鸥》里浓浓的互相关爱,和谐相处的氛围让人难忘……
四、学习决定课堂的远近



一节课,到底能走多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学习或积淀的深度、广度和宽度。一位历史老师的话至今让我难以忘记:“可以说我是用半小时备的课,也可以说我是用一生在备这节课。”这是一句意味深长的话语,也可以让我们品味一生。《枫桥夜泊》中教师对襄樊的名人的深入全面了解,对苏州城人文环境的考查、对古诗文的深切体悟,让这节课置于一个浩大的诗文背景之中,开课时一首“旅客三秋至,层城四望开。楚山横地出,江水接天回。”让土生土长的襄樊孩子有了对熟悉的家乡有了诗意的感觉,课也在浓郁的诗文中拉开了序幕。再看课中,对“客”“霜满天”的链接解读,让学生对诗文有了思载千古的感悟过程或方法。课毕,学生在悠远的古乐声中回味着那清冷的夜晚,孤寂的诗人、无尽的思绪…… 对这一节课内容的学习、教师对诗歌的意境体悟,决定了这节课能够在人们的眼里、心里能走得较远!


[范文/请杨老师看]
作者: 寒梅    时间: 2010-11-13 16:14
      祝贺[孝南区杨店学区桃花驿小学语文教研组活动在线]开通!

公益服务专业网站《教师之友网》
2011。3。10。创站三周年.

作者: 寒梅    时间: 2010-11-13 16:22
与同行参加了学习,现场拍摄了一些照片,但因自己的座位较远,光线差些.还是发上来,凑个热闹!

[attach]14502[/attach]

[attach]14500[/attach]

[attach]14501[/attach]

[attach]14503[/attach]

[attach]14504[/attach]
作者: 寒梅    时间: 2010-11-13 16:25
公益服务专业网站《教师之友网》
2011。3。10。创站三周年.

作者: 寒梅    时间: 2010-11-13 17:06
[attach]14505[/attach]
作者: 寒梅    时间: 2010-11-13 17:09
[attach]14508[/attach]

[attach]14507[/attach]
作者: 寒梅    时间: 2010-11-13 17:12
[attach]14509[/attach]

[attach]14510[/attach]
作者: 寒梅    时间: 2010-11-13 17:19
[attach]14511[/attach]

[attach]14512[/attach]

[attach]14513[/attach]

[attach]14514[/attach]

[attach]14515[/attach]

[attach]14516[/attach]

[attach]14517[/attach]
[attach]14518[/attach]

[attach]14519[/attach]

[attach]14520[/attach]
作者: 寒梅    时间: 2010-11-13 17:22
颁奖,镜头对准咱孝感的领奖者!

[attach]14521[/attach]

[attach]14522[/attach]

[attach]14523[/attach]
作者: 胡佩    时间: 2010-11-13 17:23
       感谢《教师之友网》资深版主[寒梅]大姐这么快就将我们带到[宜昌会议]现场。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0-11-13 18:16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语文教育转载


本报记者 杨连成 发布时间: 2010-07-28  来源:光明日报
  7月14日至17日,出席第三届“两岸四地”中学语文同文异教活动的教师和专家们,对新时期中学语文新课程改革与发展现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教学目标应该是什么
  在教学初中教材中杏林子的散文《生命,生命》时,语文教学专家们对来自香港、澳门、中山、珠海和江门五个课例的
点评耐人寻味。
  华南师大教授陈建伟指出,虽然五个课例的教学侧重点和手段运用各有千秋,但都不约而同地将教学目标设定在课文所体现的“人文性”上,教学中强调作者思想的哲理性有余,关注词语运用的表现力不足。教学过于关注生命意识的人文主题,却淡化了课文中大量使用复句和心理描写对表达作者价值取向和坚定信念的写作特色。广东省教研员王土荣说,即使从人文性的目标设计而言,我们的课堂也不能仅仅停留在让学生体验性阅读和对语句的简单认知上,而应该赋予课堂以思维深度和思辨色彩,更应该清晰地展现出对生命现象和生命价值在认识上的逐步递进与升华过程。
  在评点“两岸四地”六位高中语文教师所展示的《论语·侍坐篇》教学时,专家们也指出了教学中同样出现的“短板”。
  香港教育学院中文学系副教授何文胜说,对古代经典的教学,不能让思想道德的解读先于文本,甚至超出文本。他主张语文教师应该通过对文言文常识及其解析“名”与“字”关系所折射的古人文化观的认识上,去领会经典的思想与哲理内涵。江门市教研员曹殿成表示,中学语文教学毕竟不同于一般的文化讲座,面对这样一篇孔子与四位弟子问志、述志、解志的对话体课文,依然不能脱离词语、诵读、结构、作者、赏析、评议、作业等基本教学环节。
  珠海市中语会会长容理诚则表示,我们不一定刻意要求每一堂语文课都做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也不能过分夸大某一方面的作用。他强调:阅读,首先是读,是感觉、感受、感悟、感动,而不是方法指导;写作,首先是读写结合,是仿写创作而不是方法记忆;学习修辞,是为了锤炼自己的语言,使之更生动优美或深刻简约而不是方法确认。容理诚指出,相对于积累,方法永远都是雕虫小技。在教学过程中,第一位的只能是学生的感觉、积累和学以致用,我们今天的语文教学不能陷于先方法、后实践和方法指导实践的惯性思维而不能自拔。
语文课的“工具性”如何彰显
  网络时代对中学语文教育的直接冲击就是学生语文应用能力的普遍下降。陈建伟告诉记者,他在广东省连续三年的高考语文阅卷中看到,每年都有约10万多名文科考生在“根据阅读材料写一段话”这样一道简单易答的12分考题前不约而同地交了“白卷”。
  许多语文教育专家认为,在内容低俗、形式搞笑的网络影视媒体无孔不入的社会环境下,快餐式的生活状态和浮躁不安的社会心态几乎让现实生活中的一切都被娱乐化和肤浅化了。近年来广东及其全国各省均出现相当比例考生语文应用题低分或零分现象,就是网络时代学生语文能力大大降低的结果,也是忽略了中国语文教学“工具性”的一个危险信号。
  网络传播强势的冲击只是外部因素,而语文教材过于强调人文性的偏颇和语文教学理念的误区才是更重要的内在因素。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陈钟梁对记者说,我国从2001年开始实施中学语文新课改以来,中学语文新课程不再是以深浅程度和循序渐进的能力培养为单元组织教材,而改以相同的人文主题为语文教学单元。这样一来,任何一册中学语文课本,都打破了语文能力训练由浅入深的顺序,也就失去了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和“文道合一”的教学目标。不求系统性和知识连贯性的结果,只能是随文讲授的所谓“人文性”。
  如果太人文性了,语文教学必然变成大而无当的空谈;如果太工具性了,则必然使课堂变成索然无味的试题化“碎片”。澳门中国语文学会理事长胡培周认为,中学语文教学的根本是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在当前的人才市场上,不乏连一封求职信都写不好的大学生,丢失了“工具性”的语文教学确实到了必须重视的时候了。
老师的定位在哪里
  在同文异教活动中,专家们普遍认为,好的教学应为大多数学生所接受并即时消化,鲜明的教学个性必然能够激发大多数学生的语文潜能、心理情智和价值认同。
  如何让语文课彰显学生的生命个性?珠海市教研中心主任王卫国提出,语文课必须成为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平台,教师只是课堂的设计者、组织者、建设者和学生学习的援助者、引导者。他倡导把学生的话语权及参与度列入中学语文教学的评价标准。
  佛山教育学院教授胡海建说,《论语·侍坐篇》就是一堂学生自主学习、先生引导有方的语文课,整堂课彰显的都是学生的志向、情感和个性,孔子的话只有两句半。而我们现在的中学语文课还往往把学生当作生硬的配角。
  台湾孔子协会理事长孔维勤认为,语文课所传达的文化、情感和理念会增强那些年轻生命的抗压性和柔韧度,会演绎出精彩而独特的生命华章。语文课教学要善于柔化孩子的心灵,教师要善于创造一种让那些浮躁厌倦的少年之心安静舒缓下来的语境,然后才能主动而快乐地去完成对一个文本、一段经典的采访、学习、感悟和思考。
  容理诚表示,只有把“讲堂”变为“学堂”,把“讲完”变成“学成”,语文教学才能“回归”到充满真情实感、富有创意而个性鲜明的阅读、思考、质疑和写作中来,而这些都离不开语文教师在读说听写能力上的为人师表。专家们指出,语文教师上课时最忌讳说的话是“你真棒!”“谢谢同学们的配合!”“孩子们,要听话哦!”等;最忌讳的事是表演式的朗读、整齐划一的掌声、装模作样的讨论和屏幕显示统一的标准答案等。只有坚持课堂上的个性化阅读、个性化写作和批判反思的教学理念,才能实现语文教学的理想境界。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0-11-13 18:28
任小艾:教师将朝着专业化发展的轨道前行


来源:中国教师报作者:本报记者  冯永亮添加时间:2008-12-24

任小艾:教师将朝着专业化发展的轨道前行

●层出不穷的先进典型,是时代不断向前发展的标志
  
中国教师报:1978年以来,中国发生了巨大变化。如果对以前的历史有更多了解的话,将有助于我们更加了解改革开放的意义。您能简单介绍一下当时的教育情况吗?
    任小艾:1978年是中国恢复高考制度的第二年,人们对知识的重视才刚刚开始。在我的记忆中,很长时间里,社会上一直流传着一句顺口溜:“家有半斗粮,不当孩子王。”在各行各业中,工人的地位排行第一,知识分子的地位排行第九,前面还要加一个“臭”字。教育界的人,普遍不以从事教师职业为荣,完全是一种无奈的选择。因为,教师的社会地位低、待遇低,整个社会对教师的认可度不高。家长普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遇到一个好老师,但很少愿意让孩子选择教师职业。
  
中国教师报:在过去的30年里,许多的教育先进典型作为一个群体不断涌现,怎么理解这些先进的典型或者榜样做出的贡献,您能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做一个评价吗?
    任小艾:30年里,个人和集体的典型很多,个人的年龄跨度有老中青,学校既有百年老校,也有新建设的学校,同时还有区域性的典型。我认为,先进典型的层出不穷,是时代不断向前发展的标志,也是特殊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必然。改革开放,不仅给中国教育事业注入了活力,也给从事教育工作的人提供了展示的舞台。对于那些经受了“十年动乱”影响的一代人,面对发展的机遇,最懂得知识的重要。从心底里激发出“自强”的动力,促使他们奋发进取成就有为人生。因此,在这些人身上,有甘愿吃苦、无私奉献的精神,有急流勇进、不畏艰险的勇气,有兢兢业业、持之以恒的作风,有敢为人先、锐意改革的魄力。正是这些优秀的品质,成就了卓而不群的人生。
●教师要研究爱的科学和爱的艺术
  
中国教师报:这些年来,您认为基本的教育原则包括哪些?
    任小艾:我认为,教育的基本原则是“以爱动其心,以严导其行”,其本质是“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爱的教育就如同池塘里没有水一样,不成其为教育。教师对学生“爱”的情感是永远不变的,可以变的是爱的方式和手段,是遵循教育规律的改变。爱孩子,是教师合格的底线,但教师还要研究爱的科学和爱的艺术,研究不同时代、不同年龄的学生有着哪些不同需求的爱。因为教育是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的一门学科,教育本身就是一种服务。
  
中国教师报:刚才您说的这些教育原则,您是怎么得到的?能否以您的亲身经验或经历,来谈谈这方面给您带来的变化是什么?
    任小艾:“以爱动其心,以严导其行”的教育原则,最早是受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影响。他说过,教师最大的品质之一就是人性,对孩子深沉的爱,兼有父母亲昵的温存和睿智的严厉与严格的要求相结合。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深深影响着我,教师恰如其分地运用爱与严,才能让育人工作得心应手。用爱的情感去打动学生的内心,用严格的要求去指导学生的行动。爱与严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就像面和水的关系,完美的结合才能成材。否则,只是单纯地爱学生,而缺少严格的要求,就会导致教育的缺失;严厉严格地对待学生,而缺少爱的阳光滋润,也会造成适得其反的效果。
  
中国教师报:那看到跟您的观念或者思维有很大差别的教育现象时,您是什么样的心情?
    任小艾:当教育观念的陈旧落后与社会的开放形成矛盾时,往往容易造成教育行为的简单粗暴。如有人把教师划分为保姆型、警察型、放任型等,一是事无巨细,事必亲躬,一切包办代替;二是用显微镜的眼睛发现学生缺点,用放大镜的眼睛强化;三是对学生放任自流,任其自由发展。这些都是不可取的。
●对教育改革的未来充满期待
  
中国教师报:对于中国未来的教育道路,许多有识之士都有自己的探索,能简单描述一下您的设想吗?
    任小艾:我对教育改革的未来充满期待:一、教育资源的公平体现在每一所中小学校,教师对教育的尊重表现在每一个学生身上;二、每一个中国人都能接受必要的教育,每一个就读学生都能得到主动、和谐、全面的发展;三、教育不再是某种急功近利的短见行为,而是为人的终身发展服务的长远追求;四、教师自觉地成为终身学习和研究的学者,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受到羡慕;五、占中国总人口一半以上的农民,能够得到和城市人一样的优质教育。
   
中国教师报:那现在中国的教育或者未来的方向,跟您理想中的状态还有多大的差距?
    任小艾:伟大的理想需要人们一步步地努力去实现,“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如果急于求成可能适得其反。纵观30年改革开放的事实已经证明,如今的中国正以神话般的发展速度前行,世界的目光开始聚焦中国。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继续不停步地努力奋斗,未来的中国一定能够稳步地向前发展,伟大的理想终将会变为真切的现实。
   
中国教师报:对于现在的教育工作者,您有什么建议?
    任小艾:教育是“超前性的投资,滞后性的效应”,30年教育的投入与发展,印证了“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经典说法。中国今天的飞速发展,正是这些年来对教育重视的结果。民族的振兴需要人才,人才的培养需要教育,教育的发展需要教师。正是无数爱岗敬业的教师,用他们无私奉献的精神,铸就了教育辉煌发展的现实。
    师资队伍建设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今后30年,教师将朝着专业化发展的轨道前行,“变教书匠为教育家”的理念将会逐渐深入人心,在注重研究教育发展规律的同时,教育者更加关注“教育就是服务”理念的真正落实。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0-11-13 18:41
关于成长的解读转载


1、词典释义
  成长  chéng zhǎng   1.长大;长成。 2.向成熟的阶段发展。

    成长的人生意义:成长就是一个又一个死亡与新生。长大会失去很多比如,天真,善良等等积极面就是死亡的,而狡诈,虚伪等等消极面就是新生。
  对[成长]的观察
  雪花从一点开始结晶,在一个平面上形成一个六角型的精美图形;种子发芽也是慢慢地成长起来,在内外条件都具备的时候开始;一粒受精卵虽然无法用肉眼看见,而一个人的生命就是从一点开始发育的,每一个瞬间的变化都是在趋向为一个事先设定的生命体系.一个计划部署周密的方案,由一个组织实施的时候,每一步都在实现着计划安排的步骤.生命的成长历程显现出一种内在的指挥系统,秩序井然而有条不紊,信息混乱则无法造就出一个成熟的生命体系.所以任何一个生命自身的成长都是在一套信息体系内完成的,而最初的信息从哪里来?纯净的能量是在何种信息指令的安排下合成一种种多姿多彩的生命呢?人首先是被观察者,然后才是世间事物的观察员,最后能够明察秋毫而预见未来.`````新来的N张老师

2、成长随想
  那些飞满我们童年天空的纸鹤,早已散落在了风中,随着岁月的流淌都化成了灰烬。
  我在那个单纯得像洁白的玉兰花瓣般的年龄,遇到了那个无缘牵动我所有喜悦与悲伤的身影,从此我的生活像碎了一地的玻璃碴,一粒一粒扎在我的心上,看不出的伤痕,无言以表的痛楚。
  我以为一切都化作了云烟,再多的记忆,在时间轰轰隆隆地辗过后都不会留下太深的印记。那些逝去的岁月在心中翻来覆去地疼痛起来,那些过去的过去的过往,我不愿也不知如何把它们简单地归类,就好像“懂事”这个词,我一直不知道该对它表示感激还是深刻地沉痛。
  我只是一直一直在长大,像所有的孩子一样,一直长到不是孩子那么大了,却还是断不了那些会议、那些牵绊,一瞬间就翻涌上来,如同海啸一般铺天盖地,无所循形。时间在我身边飞逝,哗哗啦啦的声音像流水唱着欢快的歌。
  岁月总是伴随着磕磕绊绊的那些人那些回忆,那些构建起我们以及的人或事像火车一样从我们的生命中轰轰烈烈得轧过去,留下一条条或明或暗清晰或模糊的印记。
  我看到了两条线在相交的瞬间是多么美妙,像栖上枝头的百灵鸟,像深谷中骤然绽放的幽兰。可我忘了它们在那之前和之后无尽漫长的等待与分离……
  在那么多个黄昏那么多个早晨,望着头顶那片不清澈的天空,一直一直地沉默。一恍惚,一愣神,便又是一个黄昏和清晨过去了……
  那片天空总是那般宽广寂寥,很多很多年了,依旧是如此,它还会继续下去吧,在很多年以后,很多很多年后,仍旧是如此,而那些曾说过陪我们看遍每一个日出与夕阳的人啊,他们又在哪里了呢?
  终于有一天我发现,我几乎已经可以不去记起过去那些曾经以为会刻骨铭心的日子,这就好象你翻看一本书,看到那儿,带给你或喜或悲或麻木不仁的感受。看完了,自然而然就翻过去,然后看到新的故事,又有新的情节出现,有时想想人生一生也不过就是如此,这样,不知是该欢笑还是该悲伤。
  我不停地讲啊讲啊,忽然就有种很伤感的感觉,看到了太多成长带给我无奈和伤痛。人在选择一些东西的时候必然跟着失去一些东西,无论怎样完美的选择都不会做到尽善尽美,我在成长的过程中无数次地站在岔路上,无数次地选择,也无数次地失去,有时我觉得其实没有选择才是最幸福。
  成长就像是一场幸福的灾难!幸福、灾难~我总归是喜欢这两个词的,尤其是它俩在一起的时候,总是出奇的迷人。很简单的词,却长满了那些关于成长关于爱的所有所有的纠葛……

作者: 管季超0712    时间: 2010-11-14 07:31
http://xnjyw.5d6d.com/thread-9970-1-3.html

http://xnjyw.5d6d.com/thread-10110-1-5.html

http://xnjyw.5d6d.com/thread-26603-1-12.html

http://xnjyw.5d6d.com/thread-10458-1-3.html

纯净的学术性合作中建立历久弥新的真友谊
http://xnjyw.5d6d.com/viewthread.php?tid=26116&extra=&page=1

http://xnjyw.5d6d.com/thread-26626-1-1.html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0-11-14 09:57
标题: /
武汉之行(学习篇A) 作者 赖英 日期 2009-4-27
       09年4月17日——4月24日,我和本校另两位老师一起组成了三人学习小组随州教科所俞主任、市教研室陈老师前往武汉学习。本次学习对我来说,是业务上的充电、视野的开阔、理论上的导航,总的来说,机会难得,学有所获。
        4月18日,天空下着大雨,我们准时走进武昌阅马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礼堂,这里将要进行的是《2009年湖北省小学语文“优化教学过程,创建高效课堂”教学观摩活动》。8点20分观摩活动在湖北省小学语文优秀教师、荆州市沙市区北京路二小许晖老师的诗词教学《渔歌子》中开始。没有主持人冗长的开幕式,只有精彩的课堂、学生朗朗的读书声、教师机智的语言构成了一次特殊的开幕式。

徐晖老师的课堂是诗的课堂,1、了解词牌及词;

2、读会,边打拍子边歌一曲,踏歌【不是有“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的诗句吗?】;

3、起立,手舞足蹈读,【这是情到深处、兴致高昂的一种表达】。教师带着学生创造性的三读,把学生带到了词的情境之中,青山、绿水、白鹭、红花、青箬笠、绿蓑衣,单看这颜色,张志和就为读者展现了一幅热闹的春天美景;在这节课上教者的知识面之广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由文中的诗词,给学生延伸到“一行白鹭上青天”“吹面不寒杨柳风”“春眠不觉晓”“天高任鸟飞”“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和答弟志和渔父歌》《江雪》、、、、、、这就是“优化教学过程,创建高效课堂”的典范。


接下来听了湖北省优质课比赛一等奖获得者、东风教育分局61小学王馨老师执教的四年级习作教学《巧手变变变——记一次活动》、全国小学习作教学一等奖获得者、襄樊市城区实验小学吴厚珍老师执教的五年级习作教学《想象作文——恐龙的灭绝》,这两节习作教学课都上了两个课时,第一课时为习作指导课(30分钟),第二课时为习作讲评课(20分钟),这两节课第一课时和第二课时的教学不是在同一个班级进行,第二课时讲评的班级是在未上展示课前给学生上了第一课时后教师对学生的习作进行了批改的班级。

这两位老师的习作课各有所长,王馨老师执教的四年级习作教学《巧手变变变——记一次活动》,习作指导课上得很有特色,对学生的习作指导落到了实处,课前激趣老师给孩子们带来的是一个有趣的《手指操》:大拇指见面点点头,食指见面挥挥手,中指见面鞠个躬,无名指见面碰碰头,小拇指见面拉拉钩;这样学生很快便进入了学习状态,接着教师播放视频欣赏艺术大师的手影表演,再让学生在学、练、演的活动中,用眼睛仔细观察,用语言精彩描述,展开想象的翅膀联想画面拓展思维;吴厚珍老师执教的五年级习作教学《想象作文——恐龙的灭绝》讲评课设计别出心裁:
一、成果分享,让学生的成功感得到满足,1、欣赏、颁奖:学生自由推荐自己的精彩片段,通过PK,角逐奖项(老师在批改的时候又红色笔做了波浪线或注重符号,在旁边写了眉批),奖项设立为最佳创意奖,最佳文题奖,最佳故事情节奖、最佳细节奖、、、、、、PK完毕,2、美文共欣赏,老师用课件展示了所有习作中最完美的一篇习作学生默读、欣赏,议一议好在哪里?谈谈你认为它是美文的理由;
二、点石成金    老师用课件展示了一篇有待修改的习作学生默读、欣赏,议一议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圈点,让它也成为美文?同时通过这个环节使学生明白两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学会为他人修改习作;三、佳作结集,通过这个版块再次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在以后的习作中乐于习作;四、延伸激励 把作文课与其他学科整合,激励学生培养探究科学的精神。

        三节展示课结束后,就由湖北省小语协会理事长段宗平老师、小语协会秘书长李作芳老师、小语协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冯发柱老师组成的三人谈进行精辟的讲座——“优化习作指导过程”:

一、一堂好的作文课应该是什么样子?(段宗平老师谈)从大的方面来讲就是本真的境界、开放的时空、精神的家园,从小的方面来说就是1、学生要有深切的心灵感悟,人们不是常说情动而文生、情深而文美、情浓而意起吗?2、激发学生强烈的表达欲望,创造情境、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这是老师常用的方法;3、让学生畅快地抒发自己的心情,因为冰心老人有这样一段话: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路的两旁,随时播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香花弥漫,使穿枝拂叶的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也不是悲哀。4、达到写美与创作的沸点,也就是要求学生的习作要做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二、如何达到这种境界?(李作芳老师谈)要达到内容和形式的统一,老师就得从以下两方面入手1、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一砖一瓦皆是史,一草一木总关情,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教者要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了解学生的生活;2、用多媒体课件再现学生的生活情境,以期达到一堂好的作文课标准;

三、习作课堂的核心思想 (冯发柱老师谈)1、学生的习作要在文章中有真事情、真感受、真体验、、、、、、比如王馨老师执教的四年级习作教学《巧手变变变——记一次活动》,教者现场做手影,学生现场学手影、练手影、演手影就是让学生的习作内容做到了真实;2、要有思想;3、能恰当的运用语言形式,也就是“能文意乃生”;


四、关于学生习作(段宗平老师谈)1、这两节展示课实现了习作观念的转变,对学生提出了自由表达,达到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教师要真是学生的独特体验,达到有创意的表达,让学生明白语言无门槛,想怎么表达就怎么表达;

五、作文习作表达的前提是“自己”(李作芳老师谈),教者要结合学生的特点进行有效的有机的指导,比如吴厚珍老师执教的五年级习作教学《想象作文——恐龙的灭绝》就应该在孩子们具体编故事的时候带入习作指导,而不是在开课时提出怎样把细节写具体,让学生脱离具体语言环境空谈怎样把细节写具体,同时教者可以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去穿插指导习作方法,如王馨老师执教的四年级习作教学《巧手变变变——记一次活动》的讲评指导时,让学生认识修改符号,就是有机指导有序指导,当然教者也应该注意要缩小改错而放大波浪线,也就是不要一味的去抓学生习作的不成功之处,而应放大学生习作中的优点,让学生以后在习作时不害怕,而且教者要明白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

六、怎样打开学生的习作思路(冯发柱老师谈)1、激活(激的方式:恰当切入,设置一定的生活情境)2、想(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建立常规,先想再说,不要问题一提出教者就要学生给答案)3、开(打开心湖,比如写事:好事坏事傻事开心事倒霉事、、、、、、)教者要把习作指导课商城思维指导课,打开学生的思路上课,教者要给学生铺路;

七、功夫在习作文章之外(段宗平老师谈),1、作文教学要交学生做人,具有高远的人生志趣,修得真善美练就志趣纯,万物静观皆自得,一句话“做人是习作的根本”2、多做事情,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十来岁的孩子必须做到三十二件事 (1)在草地上打滚(2)玩泥巴 (3)用面团捏小玩意儿(4)采集青蛙卵(5)用花瓣制作“香水”(6)在阳台上种花和孩子一起因家制宜地在阳台上种一些花草(7)用硬纸板做面具(8)用沙子堆城堡(9)爬树(10)在院子挖个洞穴 (11)尽情作画(12)自己搞一次野餐这是孩子亲近大自然的又一良方。(13)用颜料在脸上画鬼脸(14)用沙子“埋人”(15)做面包(16)创作一个泥雕(17)堆雪人 (18)参加一次“探险”(19)在院子里露营夏天的夜晚,尽管带孩子试试!(20)烘蛋糕(21)养小动物(22)采草莓(23)玩丢棍棒游戏(24)能认出5种鸟类(25)捉小虫子(26)骑自行车穿过泥水坑(27)做一个风筝并放上天(28)用草和小树枝搭一个“窝”(29)在公园找十种不同的叶子(30)和人小小地打一架(31)种菜(32)为父母做早饭并摆到餐桌上,这32件事有的是儿童独自做的,有的是和同伴合作完成的,这些都是儿童的世界里应有的童趣,我们教者可不能抹杀了儿童的天性;3、腹有诗书气自华,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所以教者要鼓励学生多多积累名篇名句,养成在读中学习的好习惯,提高读写结合的能力。

    午休后活动继续。

    湖北省小学语文优秀教师、黄冈市红安县朝阳小学张高喜老师执教了三年级古诗教学《乞巧》;全国小学语文优质课比赛一等奖获得者张农老师执教了五年级阅读教学《开国大典》,这节课在24号有一次网络教研(视频),由于时间来不及所以没参加,今天我在小语论坛上发了帖:就现场看张农老师的课,我觉得亮点很多,1、入课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从不认识的生字入手,解读课题;2、整体感知,初识课文,就是利用学生已有的阅读能力,课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开国大典的,记叙了哪几个场面,学生通过快速默读课文,交流归纳,这样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加强;3、重点研读,感受大典,这也是本次课的重点和难点,张农老师对这一环节教学处理可说是水到渠成,默读5----10自然段,看看你从中感悟到了什么。学生反馈,听到了掌声,听到了欢呼声,看到了热闹的情景,张农老师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的运用课件出示三个语段引导学生读懂,读出体会,读出情感,并用反复的手法来读“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学生明白语言文字用反复的手法可以增强文本的表达效果。4、迁移运用学写场面,突出了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学语文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会运用,张农老师在这节课上,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了五星红旗飘扬在香港上空,五星红旗飘扬在奥运赛场,五星红旗飘扬在茫茫太空、、、、、、、学生借助这些图片,借助老师设计的场景拿出笔在课堂上写出了自己心中的骄傲,当然本节课的情感目标也就自然达到。张农老师的这节课给我的阅读教学引了路,优化教学过程,创建高效课堂能让学生收获丰厚。

        最后听了全国著名语文教育专家浙江省特级教师沈大安老师的专题报告:《让语文教学更有效》

        沈大安老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给与会者进行了精辟的论述:

他从“什么是有效教学”开始谈起,“有效”是指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学生能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学生有无进步和发展是教学有没有小的唯一指标。教者要经常想一想:这一节课究竟有没有“增量”?有多少“增量”?而且“有效教学”必须关注三个问题:“我们要到哪里去”(目标),“怎样到那里去”(过程和方法),“我们有没有到那里”(评价)
     然后通过四个方面的阐述来指导教者怎样使语文教学更有效。
一、目标定位
       要求:根据学生基础,体现文本特点,力求恰当、全面、明确,实现三个维度的整合。
       适度——符合课标规定的年度目标和教材特点,适合本班学生的水平,学生经过努力可以达成。宁少勿多,宁低勿高,“每天进步一点点”
        具体——用清晰明白的语言描述学生学习行为的变化,可操作可检测。
        全面——目标包含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相互渗透、融为一体,避免顾此失彼。
二、内容选择
      就教学的有效性而言,“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

     1、把握文本       2、关注语言       3、走向学生
三、过程展开
教学应遵循认识规律,由浅入深,充分展开,让学生亲历过程。
    1、自主学习           2、倡导探究      3、优化练习
四、反馈评价
   没有反馈就没有控制。要使教学向着教学目标前进,必须有几十而恰当的反馈和评价。
   1、反馈评价常见的问题:
(1)不置可否,态度暧昧    (2)一概肯定,过于矫情
(3)轻易否定,无情指责
2、有效的评价:
  (1)肯定正确,激励自信   (2)暴露错误,引发深思
  (3)揭示矛盾,引起争议   (4)鼓励求异,寻求最佳
  (5)延时评价,形成悬念
3、让学生参与评价
(1)认真倾听同学发言   (2)善于欣赏别人优点
(3)肯定正确指出问题   (4)大胆争论提出异议
这样达成最终的好课:真实、朴实、扎实、厚实
   
第二天,雨仍然淅淅沥沥下个不停,观摩活动准时进行,首先听了湖北省小学语文优秀教师、孝感市安陆实验小学肖敏老师执教的五年级阅读教学课《桥》 ,然后听了湖北省小学语文优秀教师、武昌区中华路小学张纯老师执教的三年级阅读教学课《小孩与大海》,最后听了全国小学语文优质课特等奖获得者、北京市史家小学孙莹老师执教的四年级阅读教学课《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并进行了互动交流和说课。   









       教研工作: 因专题研究而精彩(提纲)


——浅谈县(市、区)教研员如何有效开展教研工作


宜昌市西陵区教学研究室 冯发柱


一、什么是专题研究
所谓专题研究,指的是专门围绕着一个主题所开展的调查、学习、研讨、总结等活动。
专题研究作为一种研究活动,具有如下几个基本特征:
1、指向的明确性。干什么,为什么干,怎样干,十分清楚。
2、活动的集中性。所有活动都围绕主题展开。
3、认识的深刻性。专题研究过程中,迫使你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由浅入深去拷问专题,这样获取的认识自然是全面的,有深度的。专题研究后所产生的认识远远深于泛泛研究后的认识。
二、为什么说教研工作因专题研究而精彩
1、专题研究十分有利于教研员专业水平的提升。
2、专题研究十分有利于区域推进教改进程。
三、怎样开展专题研究
1、慧眼识专题。
①根据发现问题确立专题。
②根据学术争鸣确立专题。
③根据教改的新精神确立专题。
2、用功做专题
①努力读书。
②善于思考。
③深入实践。
3、精心理专题。
①撰写研究报告。
②建立研究档案。




我想对你说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执教:袁选平
评析:湖北省宜昌市西陵区教研室 冯发柱 林红

师:同学们,我们曾经读过很多的好文章。作者用他那朴实的语言,述说着人间的真情,深深地感染着我们。仔细回忆一下,在你读过的文章中,哪篇文章最打动你的心?你能告诉大家吗?
(生回忆片刻)
生1:《丰碑》这篇文章中的军需处长把自己的棉衣让给了战士,自己却冻死了,这一点最让我感动。
生2:最让我感动的是《老人与海》,那位老人连续打了八十三天的鱼,一条鱼也没打到,可他不气馁,真叫我佩服!
生3:我最佩服邱少云。在烈火烧身的危急处境下,他忍受着常人难以忍受的巨大痛苦,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不动,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也没挪动一寸地方,没发出一声呻吟。每次读到这里,我都忍不住流泪。
生4:最打动我的是《凡卡》这篇课文,我觉得凡卡好可怜。
生5:我读过《在地狱里做鬼八十八天》,那个鬼为了不伤害别人,饿了就吃自己身上的肉,整整吃了八十八天,他的行为感动了上帝,最后让他升天了。
生6:《鲁滨逊漂流记》最打动我的心,他居然在荒岛上孤独地生活了几十年,简直让人难以想象!
生7:还有《巴黎圣母院》中的敲钟人,虽然外表丑陋,可他用自己的生命去保护那位少女,我觉得他的心灵很美。
师:同学们都谈到了最打动自己的文章,假如文章中的主人翁就站在你的面前,你想对他说点什么呢?
(生沉思片刻)
生1:我想对凡卡说,你生活在最黑暗的沙皇统治时期,我对你深表同情,你一定要坚强地活下去,马克思列宁会来救你的。(众笑)
生2:我想对军需处长说,您把生的希望给了别人,把死的威胁留给了自己。可惜,现在像你这样勇于自我牺牲的人太少了!
生3:我最想对保尔说,你说的“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这段话我觉得很有道理,我要把它当做自己的座右铭。
生4:鲁滨逊,你是我最崇拜的偶像,你简直酷毙了!(众笑)
生5:假如《金色的鱼钩》中的老班长站在我的面前,我会对他说,你怎么这样傻,为什么把自己辛辛苦苦钓来的鱼给战士们吃,自己却吃鱼骨头。不过,你这种舍己为人的精神还是非常值得我学习的。
生6:我也想对凡卡说,假如你能活到今天,我要把你带到咱们中国,把我最好的衣服送给你穿,还要请你吃麦当劳,让你从此过上幸福的生活。
[点评:上课伊始,老师请学生回忆并说说最让自己动情的文章,这一切入点调动了学生情感积累,拓宽了学生思路,于无形中借鉴了作者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并由表及里,层层深入,触及学生心灵,打开了学生的情感闸门,为后面的教学埋下精彩的伏笔]

师:其实,不光是读过的文章,就是在我们的生活中,你一定也有许多的心里话想对人讲。或许你想对老师说,为了我们的成长,您操碎了心;想对妈妈说,我已经长大了,别再把我当小孩看;想对小伙伴说,我们别再互相起外号了……你想对谁说就对谁说,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自己先想一想,再试着说一说。
[点评:开放的话题,没有给学生任何束缚,使他们能够畅所欲言,无拘无束地表达心中所想,说真话,吐真情。]
(生充分试想、试说)
师:谁愿意说一说自己的心里话?
生1:我想对妈妈说,您能不能让我自己决定买什么样的衣服?因为您每次给我买的衣服,无论是颜色还是样式,我一点也不喜欢。我喜欢自己打扮自己。
师:你真是一个有个性的孩子!
生2:我想对袁老师说,可以吗?
师:当然可以。
生2:我们虽然是初次相见,不过你给我的印象还可以。(众笑)你为什么要姓袁呢?我不喜欢姓袁的,我最讨厌袁世凯,他是个卖国贼。(众又笑)
师:说老实话,你的话让我无言以对,哭笑不得。
生3:我想说米卢,米卢,我爱你,就像老鼠爱大米。(众笑)
生4:我想对本·拉登说,你为什么要轰炸世贸大楼?难道你不知道因为你的行为会导致很多的儿童一夜之间失去自己的爸爸妈妈,成为孤儿吗?而且那些死难者也是最无辜的呀!
师:想不到你有如此强烈的正义感!
生5:我想对妈妈说,为了我,你每天都很辛苦,我很想帮你做点事,可是你从来不让我插手,对我总是不放心,不准我干这,不准我干那,让我失去了很多锻炼自己的机会。我希望你能给我一个自由的空间。
生6:我想对王威说,他老是喜欢欺负女同学,还经常打我。我希望他能改掉这个毛病。
师:请问谁是王威?听了她的话,你有什么话要说?
王威:是她先骂我的。(众笑)
生7:我想对市长王振友说,宜昌要想成为世界级的旅游城市,就要创造良好的城市环境,市政府应该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杜绝脏乱差的现象,提高市民素质。
师:这张嘴可真厉害!你不妨给王市长写封信,说不定他会采纳你的建议。
生8:我想对爷爷说,我从小到大都跟着您生活,我吃剩下的饭菜,您从来都舍不得扔,每次都背着我们把它吃了。我一定要争气,好好学习,长大了挣钱孝敬您。
[点评:如何帮助学生从最打动人心的作品中回到现实生活中来,教师设计了一段颇具启发性的导语。这段导语犹如一座连接书本和生活的桥梁,勾起了学生对生活的回忆,唤起了他们的倾吐欲望。]

师:同学们都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有的令人感动,有的发人深思。不知道同学们想过没有,我们怎么样把自己的心里话说得更打动人心呢?大家好好琢磨琢磨。请同学们在四人小组内说一说,议一议。
(学生分组充分说、议)
师:现在,我们请一个同学站起来说,大家仔细听一听,看看他的话能不能打动你的心。
生:人们常说“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个宝”,我就是妈妈的一个宝。妈妈从来都舍不得打我,我犯了错,她总是耐心地教育我。在生活上从来不让我受半点委屈,我要什么就给我买什么,吃的穿的一样也不比别人差。她白天早出晚归忙工作,晚上还要辅导我学习。我在这里想对妈妈说,妈妈,您辛苦了。
师:你觉得她的话打动了你的心吗?
生1:她边说边笑,惹得大家跟着她笑,怎么能打动大家呢?
生2:我不知道现在的家长都怎么了,都非常溺爱自己的孩子,我有时就受不了我妈,所以我一点儿也不感动。(众笑)
生3:我也觉得她没有打动我。
师:看来,同学们的看法是一致的。我们每个人都有亲爱的妈妈,对妈妈的爱也有很多很深的体会。怎么把妈妈的爱表现得更突出,把我对妈妈的感激之情说得更打动人心呢?我们都来帮帮她。谁有好的建议送给她?
生1:我觉得首先要真实,要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生2:我想她如果能举出一两个典型的事例,就更能打动人心。
生3:她还可以用上一些好词佳句。
师:你们有什么好词佳句提供给她?
生1:可以用“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生2:还可以用上心头肉、掌上明珠、小祖宗之类的词。(众笑)
生3:还有“放在手上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可怜天下父母心。”
生4:李白有一句诗“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我把它改为“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母亲送我情。” (众笑)
生5:你还可以写“长大了,我要买‘柔依’送给你。”我自己就是这么想的。(众笑)
生6:可以用“母爱是天底下最伟大的情感,是人们讴歌的永恒话题。”这句话结尾。
[点评:教师因势利导,充分地调动学生语言积累,让学生将课外所学知识运用到课内,巧妙地实现了课内外知识的融会贯通,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此设计不愧聪明之举!]
生7:我觉得要想打动别人,还可以装可怜。(众笑)
师:同学们,能装可怜吗?
生1:不能。那不是欺骗读者吗?
生2:这是弄虚作假,骗取大家的同情。
生3:说心里话,就是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这怎么装得出来呢?
[点评:这是一个多么难得的教学契机。然而,教师的暗示和过早介入让原本可以激起学生智慧火花的问题变得索然无味。试想,如果老师不那么心急,而是让学生来讨论这个颇具争议性的问题,学生的思维可能会更开放、更活跃、更具个性。]
师: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同学们都谈了自己的看法。不知道听了刚才的发言,你还有没有疑惑和困难,可以再提出来。
生:没有什么了,我就是想问问,她为什么要我买“柔依”?(众笑)
生5:“柔依”是保养品,可以让你的妈妈变得年轻漂亮。
[点评:教师紧紧抓住能否打动人心展开指导过程,通过学生充分地评议、研究一个例子,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使学生对如何把心里话说得更打动人心都有所领悟。]

师:我想,通过交流,大家一定对怎样把心里话说得更打动人心都有所领悟。现在,请同学们再自由地说一说自己的心里话。
(生自由练说)
师:想说的同学,可以自由站起来说。
生1:我想对爸爸说,请还给我一个快乐的双休日。平时的学习就够我累的了,好不容易盼到了双休日,本来想痛痛快快玩一场,可是你总会布置成堆的作业让我做,我写得手也疼,脖子也疼,头也疼,都成了作业的奴隶了。真不知道你那些作业都是从哪儿找来的,我就是写一辈子也写不完。老师都说要劳逸结合,可你根本就不接受。我想做的你一样都不准我做,我不想学的你非要我学。你给我报了各种特长班,你明明知道我不是那块料,可你硬逼着我参加,一点商量的余地也没有。我想踢足球,你说:“学那玩意儿有什么用,将来又不能帮助你考上大学。”难道考大学才是我唯一的出路吗?爸爸,我非常理解你望子成龙的心情,你能不能也体谅一下做儿子的苦处呢?
师:我很同情你的遭遇,建议你把这些想法和感受告诉你的爸爸,我想他会理解你的。
生2:我想对奶奶说心里话,这些话我憋了很久。我从小跟着奶奶在农村长大,奶奶非常疼爱我。后来,爸爸妈妈把我接到了宜昌,您舍不得我走,哭了一夜。虽然这儿吃的、住的条件都很好,可是我觉得很孤独。我非常想念奶奶,我希望奶奶能搬来和我一起住。今年暑假回去看您,临走时,您塞给我二十元钱,我知道这是您省吃俭用攒下的钱,说什么也不肯要,您哭了,说我才走了一年,就嫌弃您了。奶奶,我怎么会嫌弃您呢?是您把我养大的,我还没报答您呢。我不怪您错怪了我。等我长大了,一定把您接到城里来过好日子。
(众哭)
师:你的奶奶知道你这么孝顺,一定会感到欣慰的。
[点评:这位学生一番带着哽咽的真情述说,使在场的每一个人无不为之动容,情不自禁地流下热泪,整个课堂被浓浓的情感包围着。我们的教师呢?面对突如而至、千载难逢的教学契机,因为没有任何的思想准备,于匆忙之中让这种机会溜走了,留给我们的是深深的遗憾和反思。教学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是一个动态的生成发展过程,时时处处充满了智慧的挑战,教师要善于捕捉教学契机,并充分地把握好它。]
生3:我想对那些贪官污吏、腐败分子说……
师:老师送你四个字“忧国忧民”。
生4:我把对同学们说的话编成了一首诗……
师:其实,老师也有很多心里话想说,你们想听吗?
生:想。
师:听了老师和同学们的心里话,你有什么感受?
生1:老师和同学们的心里话让我十分感动。
生2:你们的话打动了我的心,也让我受到了教育。
[点评:这一环节充分体现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学生感染老师,教师影响学生,并通过对自己内心的大胆剖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情感,在师生情感交流与沟通中,不知不觉进入教学新境界。]
师:的确,感人心者,莫乎于情。就让我们用饱含深情的笔,写下我们的真情告白!
(生动笔行文)


[转帖/供同赴宜昌开会的青年朋友参考]

作者: 管季超0712    时间: 2010-11-14 18:14
http://xnjyw.5d6d.com/thread-26745-1-1.html

http://xnjyw.5d6d.com/thread-26745-1-1.html

http://xnjyw.5d6d.com/thread-26745-1-1.html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0-11-15 10:01
中国小学语文教学的历史概况(下)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以后,语文教学向科学化迈进,大的步子有五个:
  一是1949年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委员会选用中小学课本时改“国文”“国语”统称为“语文”;二是1952年开始准备、1956年在全国推行的汉语、文学分科教学;三是1963年,中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明确提出“语文是学好各门知识和从事各种工作的基本工具”;四是粉碎“四人帮”以后,全国性的蓬勃发展的环绕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教改实践;五是2001年《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颁发以后。
  《课标》颁发以后的情况应算是现状,本文暂且不说。下面分别说一下前四步的情况。
  一、统称“语文”
  “语文”一词,新中国成立以前是没有的,词典里是找不到的。1949年,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委员会在编审全国范围内使用的教材时,“认为小学、中学都应以学白话文为主。中学逐渐加点文言;至于作文,一律写白话文。总之,在普通教育阶段这门课应当教学生在口头和书面上掌握切近生活实际、切合日常应用的语言能力。根据这样的看法,按照叶圣陶先生的建议,不再用‘国文’‘国语’两个名称,小学和中学一律称为‘语文’。”(张志公《说“语文”》。《语文学习》1979年第1期)“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故合言之。亦见此学科‘听’‘说’‘读’‘写’宜并重,诵习课本,练习作文,固为‘读’‘写’之事,而苟忽于‘听’‘说’,不注意训练,则读写之成效亦将减损。”(叶圣陶《语文教育书简》。《教育研究》1979年第4期)
“国文”“国语”统称为“语文”,这不仅仅是一个名称的改变,而且是语文教学到底教什么、学什么、怎么教、怎么学在思想认识上的一个深刻的变革。蒋仲仁同志在《语文教学三十年》一文中说得好:“这个改变有两层意思。一是这个改变关系到语文教学的一个根本问题:教给学生的‘文’,是文本于语,还是文语脱离?……一是这个改变关系到语文课教学方法。‘忽于听、说,不注意训练’,若干年来,一直如此。……教学上重‘文’轻‘语’,甚至于有‘文’无‘语’。这个偏颇,应该补正。”(《教育研究》1979年第4期)
  “国文”“国语”统称“语文”,实际上为我们语文教学指明了学科的范围和努力的方向:听话、说话、阅读、写作四项并重;应该交给学生“本于语”的文,补正重“文”轻“语”、有“文”无“语”的偏颇;要在学生“掌握切近生活实际、切合日常应用的语言能力”(包括口头的和书面的)上下功夫。这个认识是深刻的,而且完全合乎科学,不能不说是我国语文教学史上一个重大的思想认识上的改革。
  二“汉语”“文学”分科教学
  1952年,中央组织了语文教学问题委员会。1953年12月,中央语文教学问题委员会向党中央提出了《关于改进中小学语文教学的报告》。
  《报告》中说:“我国中小学的语文教育,历来都是把语言和文学混在一起的。这样教学的结果,不论从语言方面看,从文学方面看,都遭到了很大的失败。一般语文教学着重在语言文字的解释方面,并没有有计划地教给学生以系统的语言规律的基本知识,所用教材也不适于进行语言教育,其结果是使学生缺乏严格的语言训练,在写作中形成语法、修辞、逻辑上的严重混乱,遗害很大。另一方面一般语文课都不注意文学教育,没有经过文学培养青年的高尚的品格和健康的人生观,也没有使学生得到必要的系统的文学基本知识和文艺欣赏能力。这些事实都说明了语文混合教学的结果是语言教育和文学教育两败俱伤,都不能得到应有的效果。”要改变这种状况,“应当把中小学语文一门课程,分为语言和文学两种独立的学科进行教学”。(转引1955年8月《人民教育》刊载的叶圣陶《关于语言文学分科的问题》)
  1954年2月,中央政治局召开扩大会议,批准了这份报告。1955年秋在若干省市的部分学校施行。1956年秋季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后来,随着情况的变化,1958年春季“汉语”“文学”又合一,仍叫“语文”。分科教学结束。
  分科教学在小学的表现,可从1956年颁发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中看出:《大纲》将“汉语教学”“阅读教学”“作文教学”三者并提;而且,“从第二阶段(即三、四年级)起,汉语教学按照自己的系统开始独立进行……有些儿童能理解的主要术语和定义也应当结合实例逐渐介绍给儿童”。并规定三、四、五、六年级“汉语”每周2课时。阅读教学强调“教儿童阅读文学作品,尤其是儿童文学作品,前4个学年,还要阅读有关自然、地理和历史的科学知识的文章。”“到了第五、六学年,自然、地理、历史都单独设科,阅读课本就以文学作品为主。”可见,小学里的语文教学,也是“汉语”“文学”分科的:“汉语”———“汉语教学”;“文学”———“阅读教学”。
  “汉语”“文学”分科教学,至今意见不一。有的肯定,有的否定,但仍不失是建国以后一次重大的语文教学改革。当然,这条路是不是可行,特别是就语文教学听说读写并重、“应当教学生在口头上和书面上掌握切近生活实际、切合日常应用的语言能力”这一主旨来说,汉语、文学分科是不是方向,值得考虑。
  三、1963年教学大纲恢复了“语文”作为基本工具学科的重要地位
  语文是基础工具科,这在1936年毛泽东同志给红军大学的指示中早就说过。毛泽东同志说,“三科的文化教育(识字、作文、看书报等能力的养成)是整个教育计划中最重要最根本的部分之一。……学会了看书作文,那他们出校后的发展就有了一种常常用得着的基础工具了。”(转引《中国语文》1978年第4期)可是,在实践中,由于“左”的干扰,这个问题一直没有很好解决。1958年“汉语”“文学”合科以后,一个劲地片面强调政治、强调阶级斗争,语文课教成政治课的倾向更为严重。于是,1959年二、三月开始,《光明日报》《文汇报》对中学语文科的目的任务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六十年代初期,发展成为更大规模的“文道关系”的大讨论。这场大讨论,集中反映了人们对语文学科性质的认识。通过讨论,1963年颁布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学语文教学大纲》都明确规定:“语文是学好各门知识和从事各种工作的基本工具。”从而恢复了语文作为基本工具学科的重要地位。这里虽然只说是一个“恢复”,但就当时来说,在长期的“左”的严重影响下,明确规定语文是“基本工具”,而且注重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这当然是难能可贵的进步。
  四、粉碎“四人帮”后全国各地繁花似锦的教学改革实践
  1978年吕叔湘先生写了《语文教学中两个迫切问题》提出了语文教改的问题以后,各地纷纷响应,语文教学改革到处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1981年6月22~27日,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在北京召开了建国以来首次全国性的“教育实验工作座谈会”。当时,28个省市自治区代表130多人出席了会议。据会上代表所报的实验项目统计,从学制到各科教学,373所1166个班级参加了实验。教育部董纯才副部长在会上讲了话。会议开得生气勃勃,极大地鼓舞了大家教改的积极性。
  小学语文是教学改革最活跃的一个侧面,从拼音、识字,到听、说、读、写,祖国处处是教改的百花园。
  从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到2001年《语文课程标准》颁布,小语教改创新步子大的、影响大的,这里我想举下面这些:
  1.拼音教学。主要是拼音方法的改革,由拼读改为直读,叫直读法。“直读法”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重点项目“基础音节换韵直读法”。该法的要领是“声母心里念,只做动作不发声,连着动作念韵母,直接读出音节”。该法受到教育部基础教育司(1992)30号通知的附件《小学语文“注音识字,提前读写”教学改革实验纲要教学建议》的充分肯定。
  2.识字教学。值得一提的是:斯霞的随课文识字;辽宁黑山学校的集中识字;河北沧州苏静白的“部件识字”;安徽徽州师范黄剑杰的“分类识字”;四川鄢文俊的“字族文识字”;辽宁东港姜兆臣的“韵语识字”;浙江温岭李卫民的“奇特联想识字”等等。
  3.整体性改革很有影响而且有全套特色教材的实验。这里应提的是黑龙江的“注音识字,提前读写”实验,中央教科所张田若主持的“集中识字,大量阅读,分步习作”实验,广东丁有宽的“读写结合系列训练”实验,北京景山学校“以作文为中心安排整个语文教学”的实验,中央教科所潘自由主持的以教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本领为主要标志,全面改革小学语文教学各个方面的“小学语文学法指导实验”。这些实验都是极有特色极有成效的。
  4.单项实验方面值得一提的有江苏于永正、湖北赵班胜、河南金耀林等的“言语交际表达训练”实验;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湖北、锦州、安阳等地的“学法指导”实验;浙江舟山乐连珠的“快速阅读”实验;湖南湘西佘同生作文起步的“童话引路”实验;等等。
  5.在教学方法教学艺术上作出突出贡献的要数江苏南通李吉林老师的“情景教学”了。
……
  粉碎“四人帮”极大地激发了人们的积极性。这一时期,是小学语文教学改革迄今为止最繁荣的时期。就我自己而言,我本身就是这一教改繁荣时期的产物。我怀念这个时期。但愿今后多多吸取这一时期的教改精神,百花齐放,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园地更加欣欣向荣。[zt]
  (北京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   100088)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0-11-15 10:03
小学语文,定格60年时代变迁
2009年09月24日 来源: 新华日报

    网友王昆最近上网发布心愿:找全曾经读过的小学语文课本。     “翻开书本,就是a、o、e,后面画着火车、卫星、飞船。”在那精神稍显贫乏的年代,小小语文课本给他的童年注入无限快乐。     从“毛主席,像太阳”到“爱爸爸妈妈”;从《八角楼上》到《再见了,北京》;从黄继光、邱少云到刘翔、杨利伟……一摞摞小学语文课本,就是一面面镜子,用文字和图画定格60年的时代流变。     1 “毛主席,像太阳,他比太阳更光亮”     “毛主席,像太阳,他比太阳更光亮……太阳太阳永远光亮,我们跟你永远向上。”这是新中国首套小学语文的开篇课文《太阳底下花儿红》。     这套小学语文是1949年秋,由叶圣陶等人以老解放区“国语”课本为基础编写,延续了解放区浓烈的革命气息。“政治标准第一,艺术标准第二”,“选择思想性和艺术性尽可能统一的典范文章”,成为此后十数年教材编撰的原则,大批革命文学进入小学课堂:《南泥湾》、《冀中的地道战》、《黄继光》……无数当年的小学生,至今难忘“八角楼上”。     建设新中国,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成就题材”,也是其时小学语文的热点篇目。1960年江苏小学语文试用课本中,就有《参观地下铁道》、《南京长江大桥》,以及《晒新谷》、《新式农具送下乡》。“养猪好,猪子浑身都是宝。养牛好,耕田出力真不少。”南京陈海鹏先生回忆,当时不少课文,如同儿歌,琅琅上口。他轻轻吟诵《三过黄泥坡》:“前天路过黄泥坡, 黄泥坡上草成窝……昨天路过黄泥坡,黄泥坡上人马多。千军万马齐开荒, 梯田块块遍山坡。”     “突出政治”,1958年“大跃进”期间,“人民公社”、“大炼钢铁”都进了小学语文。“我们在学校支上口铁锅,放开肚皮吃大锅饭。”81岁的南京退休特级教师陈树民说,当年,教完“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便领着学生大炼钢铁。     2 “今年的‘革命教材’,到了明年就跟不上形势”     “‘革命形势’瞬息万变,今年的课本到了明年就跟不上形势,老师不敢讲,学生不敢学,区里只好自己油印教材。”陈海鹏的回忆,为十年“文革”添上注脚。     当时,解放以来17年的教育被全面否定,人民教育出版社横遭解散,编辑下放劳动,各地纷纷自编“革命教材”,每个省,甚至部分县区都可以自编教材。     所谓“革命教材”,更像政治批判材料。各种小学语文课本的扉页上,无一例外印有毛主席语录。1975年,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小学语文第九册仅15课,除一篇《毛主席诗一首》、两篇毛主席语录,其余也都跟政治有关:《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就是好》、《坚决反对资产阶级思想腐蚀》、《学会革命的比较法》、《怎样写小评论》、《李贽勇批孔老二》……革命样板戏也是文革教材的一大特色。《智取威虎山》、《红灯记》等京剧选段出现在很多教材中。而古代诗歌和外国作品,“文革”前尚能“批判吸收”,此时几乎绝迹。“文革”盛行大鸣大放大批判,学写批判文章,是小学作文的主要内容。     “学校没什么教材,上课不是读毛主席语录、学毛主席诗词,就是讲语法。”省教育学会小学语文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南京退休特级教师袁浩回忆说,当年教语法,不易犯政治错误,“我把语法编成故事,编成儿歌,孩子们喜欢听。比如,讲明喻、暗喻、借喻,就编了小诗歌,‘清除四害挽狂澜,革命航船破浪行。山歌好比春潮涌,党是英明引路人。’我的学生后来说,‘老师,你把语法都教了,上了高中、大学,都不用学了。’”     3 冰雪融化,种子发芽,我们找到了春天     “春风吹,天气暖。冰雪融化,种子发芽,果树开花……我们找到了春天。”对于上世纪80年代出生的孩子来说,小学语文第二册第一课《春天》,再熟悉不过了。医治“文革”创伤,改革开放破冰,欢乐回到人们脸上,小学语文重现了久违的轻快文字:《小燕子》、《桃花苹果花海棠花》、《小蝌蚪找妈妈》。     “课本上说‘电灯、电话,电的用处真是大’,那时我还没见过电灯,经常看着书上的插图出神。”1981年,王昆刚上小学一年级,“桌子是长木板,凳子是长木板”,条件再艰苦,难改王昆对语文课本的痴迷。     教育回归自我,政治宣教在小学语文课本中大幅减少,而古诗、外国文学明显多了。“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这耳熟能详的《画》,出现在了1978年版的小学语文课本中。《锄禾》、《春晓》、《咏鹅》,这些脍炙人口的诗歌,在小学课堂也琅琅响起。《卖火柴的小女孩》、《穷人》、《凡卡》、《月光曲》,此类描绘西方社会的文字,为孩子打开了了解异域的窗口。而一些童话和寓言,如《农夫和蛇》、《狐狸和乌鸦》、《刻舟求剑》、《掩耳盗铃》,则令几代人终身回味。     反映现代意识的课文,同样多了起来。《海底世界》是小学教材的“常客”,原先结尾写道:“海底世界真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大宝库”,到了上世纪80年代,则已变成:“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1992年,有人提出‘小语姓小’——小学语文不能承担过多任务,应该回到小学课堂,回到孩子身上。”时隔多年,陈树民依旧赞赏“小语姓小”,语文应该处理好人文性、思想性与工具性的关系。     4 刘翔、杨利伟来了,“神六”、“神七”来了     “敌人投放燃烧弹,为何只烧到邱少云?战友怎么都知道他被烧死?要不,发起总攻时,怎会满山遍野喊‘为邱少云同志报仇’?”     幼时念过《邱少云》,后来讲过《邱少云》,李亮对《邱少云》从未有过疑问。然而,在一次小学教材编审会上,听老师转述学生的上述疑问,作为江苏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苏教版)编委会副主编,李亮很吃惊:“时代不一样了,学生不一样了!”     最终,这篇被采用了数十年的课文,没有入选新近出版的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本。     “过去强调‘繁、难、偏、重’,现在提倡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体现传统文化和现代观念。”李亮用“简约化、民族化、现代化”概括了苏教版语文的选文标准。     传统文化得到前所未有的偏爱。“陈香救母”、“嫦娥奔月”等传统故事,《论语》、《老子》等经典片断,以及古典诗文,大量出现在小学语文课本中。在中华书局版教材中,古代诗文占比超过了一半!     外国作品则有大变,数量多了,解读变了。解放初,小学教材中西方信息很少,且以负面居多。而今天,小学语文课本中的西方题材丰富,涉及科学、人文、自然等领域,其中不乏励志文章,比如苏教版的《鞋匠儿童》、《船长》、《轮椅上的霍金》。《鞋匠儿童》讲述的是美国总统林肯的成长历程。人教版小学语文中,外国选文占到五分之一。苏教版主编朱家珑说:“过去,中国弱小,对外来东西有点怕,这些课文不能选;现在,咱们发展起来了,能用大国心态兼容世界。”陈树民认为,像《卖火柴的小女孩》、《凡卡》,对保留的外国作品,课堂解读大不一样,“再说揭露资本主义的罪恶,学生不爱听,得从人性去分析。”     时代性也是一大亮点。“活人不进教材”,这个不成文的规矩,随着刘翔、杨利伟、桑兰进入小学语文教材而被渐渐打破。反映国家建设新成就的“神六”、“神七”,已经“飞入”小学语文。去年的汶川大地震和北京奥运会,也已出现在今秋的苏教版小学语文中。“选择最新热点事件进入小学课本,引导孩子关注当下,是个好事!”陈树民说。     “小学教材的变化,是国家进步的缩影。”朱家珑感叹,尽管小学语文已告别人教版的“一统天下”,教材多达13个版本,却都有一个共同点:面向未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翻开苏教版语文,无论页面装帧,还是图案设计,越来越漂亮!从一年级到六年级,第一页全是图案,教孩子怎么保护视力——这就是以人为本。” (郑全庆 孙巡)


作者: 管季超0712    时间: 2010-11-15 21:40
见[你所在的用户组无法查看]字样,并非网站出故障,只是提醒[要登陆挂上注册名才能看图]的意思哦。
作者: 管季超0712    时间: 2010-11-16 21:01
校本教研学习讲义[zt]
1、校本教研的涵义
校本教研 :即所谓"校本教育研究",是指以学校自身条件为基础,以学校校长、教师为主力军,针对学校现实存在的问题而开展的有计划的研究活动。这种活动既是一种以改善和提高学校教育质量,促进学校内部人员的发展为主要目的的实践探索活动,又是教育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学校教育科研从自发状态进入自觉、自主状态的阶段形态。因此,作为一种以学校的一线教育工作者为主体的教育研究活动,它是"为了学校""在学校中""基于学校"的一种以学校为本位的教育研究
2、校本教研的特点
   第一,就研究人员来说,校本教研是以学校校长、教师为主体的一种研究活动。虽然,校本教研并不排斥专业研究人员的介入,但校本教研更加强调学校的教师在研究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专业研究者在校本教研中只是处于支持者和参与者的地位,为教师的教育研究工作提供相关的帮助。因此,校本教研就是教师"在自己的工作中,针对自己的问题,做自己的研究"。
    第二,就研究目的而言,校本教研不在于验证某种教育教学理论或创立某种学说,而是在于改进、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实现教育教学的价值,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同时促进教师自我的专业发展和学校的整体发展。
    第三,就研究范围而言,研究发生与进行的场所就是教育教学发生的具体情境——学校与课堂,而不是另外的地方;校本教育研究是在学校的日常工作和教师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进行的,是把教学与科研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是教师在一种研究的状态下工作,而不是放掉日常的教学工作专门从事研究。
    第四,就研究对象来说,校本教育研究的对象是发生在学校中、课堂中的具体的教育教学问题以及与学校、教师、学生整体发展相关的教育问题,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产生的困惑或疑问,是校长在解决学校自身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矛盾或问题。这些问题普遍地存在于具体的、复杂的学校情境中,存在于师生的交往行为和教与学的活动中,存在于学校领导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它们可能不是大的带有普适性的教育理论问题,但却是真实地存在于学校的教育实践,甚至是教育活动细节中的教育问题。
    第五,就研究过程而言,校本教研是以教育教学问题的诊断为起点,以教育教学问题的最终解决为终点的一个动态的、发展的和不断调整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以教师为主体的研究群体通过"设计——行动反思"的螺旋式探索,使问题逐步趋近最终的解决。
    第六,就研究成果的表述来说,校本教研更多的是采用一种"叙事式"的表述,即由研究者本人"叙述"自己在研究过程中所经历的一系列教育事件:所研究的问题是怎样提出的;这个问题提出来后"我"是如何想方设法去解决的;设计好解决问题的方案后,"我"在具体的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又遇到了什么障碍,"我"是怎么反思的?在反思的基础上,"我"后来又采取了什么新的策咯,或者"我"又遇到了什么新的问题,采用了什么新的改进策略以及取得了什么样的效果?这种叙述方式往往是以案例或行动研究报告的方式呈现,一般并不呈现为学术论文或专著。
3、校本教研的组织类型
   校本教育研究可分为单个教师的教育研究、学校教师群体的教育研究和合作型的教育研究。
    所谓单个教师的教育研究,是指教师个体以自己所带的班级和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自己在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的诊断,设定需要研究的课题,在以往经验不能解决的情况下,独立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并付诸具体的教育教学行动,在行动的过程中不断地进行自我反思,使问题逐步走向最终解决。
    学校教师群体的教育研究,是指教师们以本校的教育教学和发展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学校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以及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诊断,借助群体的力量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在具体的行动过程中不断地讨论、不断地反思、不断地修正行动方案,使问题最终得以解决。教师的群体研究实际上也是一种合作型的研究,但研究的合作者主要来自学校内部。
合作型的校本教育研究,是指学校里的教师和专业研究人员合作开展的教育研究。它以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作为研究的对象,研究的场所在学校中,研究的主体是教师,专业的研究人员是研究的参与者和教师开展研究活动的专业支持者,研究过程和教师的教育教学过程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研究的目的不单纯是寻求教育理论的验证和建构,而是实际地解决学校发展和具体教育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在研究过程中,教师是研究的主体,专业研究人员的职责在于提供思想资源,为教师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信息渠道,而不是越俎代庖,把设计好的方案交给教师去实施,把他们变成被动的"理论执行者"。只有教师自己把所有的理论及他人经验内化为自己的理论和经验,才能实现自我发展,才能真正实现主体反思,才能实现校本教育研究的目的。
4;校本教研的方法
我们正在尝试一种新型的培训模式:“自下而上”的培训、“互动式”培训、“参与式”培训、“实战式”培训,“自主、合作、探究”成为教师的基本学习模式。比如:
    1、专家引领。
    2、互动式集体备课。集体备课改变了教师教学研究各自为战和孤立无助的状态,有效开展了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研究,做到互相学习、共同切磋、分享经验,教学资源共享,提高教学研究水平。
    3、问题会诊。校领导深入各教研组调研访谈,了解教学中取得的经验和存在的具体问题及困惑,对本校在课题研究中进行筛选和整合,看看哪些课题研究能解决教学问题、真实问题、实际问题、自己的问题,重新确定研究方向,把信息技术与课程改革、师生发展性评价和校本课程开发作为研究的主攻方向,集中力量进行深入研究。
4、开展行动研究。我们以新课程目标为导向,以教师作为研究主体,紧紧围绕课程实施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开展研究,达到解决问题、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总结和提升教学经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目的。
5、写教学案例和分析案例。教师写教学案例,能对自己的教学发挥作用,是很好的教师业务培养。研究案例在于促进对实践的回顾与分析,让教师接受挑战,在教学中作出更好的判断,而结论常常是没有的。案例本身可作讨论的材料,教师的讨论有很大好处,可以分析教学上的问题,帮助教师提高分析能力,在观念的碰撞与交流中达成新的共识。
    6、课堂录像分析评价。教师的教学行为不会自发地发生变化,它常常是在外力的刺激和作用下逐渐发生变革的。课堂录像有利于教师本人观察自己的教学行为,并用新课程的理念和观点进行剖析,从中自我发现、自我反省、自我改进、自我提高。
    7、区域交流。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8、教师成长记录袋。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提出教师与新课程一起成长的口号。在记录袋里装下教师的一份课改实验课教案,一份课后反思,一个教学课件等,记录下自己的昨天和今天,为的是明天的辉煌。

作者: 管季超0712    时间: 2010-11-18 09:51
专题论坛

共话课堂
——湖北省小学语文“多课型”课堂教学展示暨教学评价实验课题研讨会综述


200842325日,湖北省教学研究室小语室在湖北省宜昌市三峡大学,举行了“湖北省小学语文‘多课型’课堂教学展示暨教学评价实验课题研讨会”。湖北省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青年教师教学研究中心成员、“新课程小学语文有效性教学评价实验”课题实验学校的校长及实验教师代表,以及一线广大的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共计1000多人观摩和参与了此次研讨活动。
在此次研讨会上,来自武汉市江汉区邬家墩小学的刘丹老师、黄冈麻城市第二实验小学的鲍爱霞老师、黄石市沿湖路小学的沈凯星老师、荆州松滋市新江口镇二小的粱赟老师、宜昌市葛洲坝实验小学的江蓉老师、恩施州芭蕉侗族乡中心小学的唐清碧老师、荆门市象山小学的张庆红老师、仙桃市第二实验小学的袁志博老师、潜江市龙湾小学吴明妮老师,分别就识字、阅读、口语交际、习作等内容,做了精彩的现场课展示。与会教师认为,这九位教师的教学生动而富有活力,重视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突出了大语文观的教学思想。特别是在引导学生自主识字,通过加强识字、学词、学句的联系以及在情境中有层次地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等方面,创造了一些新颖独特、操作性较强的教学方法、教学形式,使大家深受启发。
此次研讨活动的最大亮点,就是分识字、阅读、口语交际与习作开展的三个专题论坛活动。
省小语会青年教师研究中心副主任、武汉市科教院小学语文教研员张凤英老师,省青年教师研究中心副主任、东风教育集团研究室小学语文教研员董林涛老师,省小语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仙桃市科教院小学语文教研员向爱平老师,分别担任了识字、阅读、习作三个专题论坛的主持人。
专题论坛活动中,执教教师谈自己的教学目标和达成目标采用的具体方法,并且反思自己教学活动的效果。
省小语会副理事长、孝感市教科院小学语文教研员赵洪老师,省特级教师、天门市教研室小学语文教研员危文品老师,分别对现场展示的识字课、阅读课、口语交际记习作课作了深入的剖析。
“师生心中的好课”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十佳论文”获奖作者:武汉市新洲区阳逻中心小学的罗玲玲老师、荆州市沙市区北京路二小杨东山校长、江汉油田教育集团周矶学校李萍校长,分别就识字、阅读、口语交际和习作的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作了现场交流。
省特级教师、襄樊市樊城区教研室主任张运敏老师,省小语会副秘书长、省特级教师、十堰市教科院教研员吴定时老师,省小语会副理事长、宜昌市西陵区教育局副局长冯发柱老师,分别就《如何切实提高识字教学效率》、《如何全面达成阅读教学目标》、《如何有效激发学生表达愿望,引导学生乐说乐写》进行了专题论坛的交流研讨活动。
与会教师通过短信互动和现场互动两种形式,发表自己对现场展示课的看法,交流自己对识字教学、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和习作教学的经验和问题。台上台下,执教教师与听课教师面对面,执教教师与教研专家面对面,听课教师与教研专家面对面,共话课堂教学,共议课题研究,共思小学语文新课程的发展方向。与会教师大胆地提问,专家们精辟的见解,博得了代表们一次又一次热烈的掌声。
此次研讨会,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广大与会教师殷切地希望,今后还能继续开展这种形式的活动,以推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度发展。

                       (武汉市江汉区黄陂街小学     吕婧芬)

作者: 管季超0712    时间: 2010-11-18 10:42
听《枫桥夜泊》之感

孝南区三里棚学校  戴桃兰

    《枫桥夜泊》是唐朝张继在落榜之后于一个深秋的夜晚,停船在枫桥边,看见月亮西沉,寒霜满天,树影朦胧,渔灯点点,愁思满怀,难以入眠。夜半,姑苏城外寒山寺钟声传来,沉重而悠远。残月,乌啼,江枫,渔火,钟声与他的愁苦的心境交织在一起,他感物伤怀,为抒发旅途寂寞而写下的一首诗。怎样引导学生走进这只有二十八个字的诗歌,去感受诗的意象与情境,进而真切地感受诗人无尽的感伤、孤寂、凄寒的心境,一直是我在教学中感到困惑之处。
1111在湖北省小学语文专业委员会成立30周年庆祝大会上,黄冈团凤实验小学的刘敏老师执教的一节《枫桥夜泊》,她在引导学生探询诗歌的意蕴与情境时,运用用想象补白、情境对话两种方式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片段一:
(学生读第一句后)
师:你的眼前是一幅怎样的夜景,你似乎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张继他站在船头
师:你看到了断肠人在天涯
生:我看到了枫叶
师:怎样的枫叶?
生:寒风中凄惨摇曳的枫叶
师:你已走进了诗人的心灵
生:我看到了山、水,还有停在水边的船。
师:船孤零零地停在水边。


片断二:
师以极富感染力的语气:
浪迹天涯、背井离乡、落榜失意、辗转反侧、难以入眠的张继此时希望谁来陪伴他?
生:想他爸爸妈妈的陪伴
师:他渴望爸爸妈妈的殷殷关切。
生:想哥哥姐姐陪伴
师:期盼姐妹的虚寒问暖。
生:想朋友陪伴
师:想知己相伴,把酒当歌,人生几何!
然而他有父母相伴吗?有姐妹相陪吗?有知己相慰吗?
这里只有:(生齐读第一句: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片断三:
(播放悠远而沉重的钟声)
师:寒山寺的钟声划破夜的寂静,天地一片灰暗,一片朦胧,天地间只剩下无限的愁眠,在这幽冷清透,万籁俱寂的时刻,在诗人愁上加愁,夜深难眠的时候,寒山寺的钟声突然悠悠响起,穿过寒霜,紧着水面,飘入船舱,一下下撞击着诗人的心,这午夜寒山寺的钟声在向张继述说什么呢?(请拿起笔写一写)
不难看出,刘敏老师在想像补白、情境对话,她那似乎不经意的、极富感染对学生的情感推波助澜,让学生走进并沉浸在愁的意蕴与情怀中,与诗人的心进行碰撞交流,使心灵爱到感染与启迪。



作者: 吴红娟    时间: 2010-11-18 20:33
好可惜啊!很好的学习机会,遗憾的是我却没有机会去!
作者: 管季超0712    时间: 2010-11-27 22:28
         杨店高龙入选孝感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zt]


       近日,从杨店镇传出喜讯,该镇申报的“杨店高龙”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成功入选全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据悉,经各地申报、专家评审、社会公示和复审,全市共有6大类12个申报项目入选。其中,安陆市的汉东书院传说、云梦县的楚王城传说入选民间文学类;应城市的膏矿号子入选传统音乐类;安陆市的麒狮舞和大唐竹马、孝南区的杨店龙舞、应城市的杨河高跷入选传统舞蹈类;孝感市的楚剧、大悟县的北路子花鼓戏入选传统戏曲类;孝昌县的雕花剪纸、应城市的膏雕入选传统美术类;汉川市的荷月入选传统技艺类。
流传在我区杨店镇一带的“龙灯”,不同于常见的“草把龙”、“布龙”、“板凳龙”,而是一种内结绳、外穿衣、身形高大的龙灯,被人们称为 “高龙”。
杨店镇是著名的“龙灯之乡”,全镇有126条“龙灯”, 每年元霄节,杨店天符庙、侯家大庙、木龙庙等龙灯上庙的地方,百龙闹春,人山人海,热闹非凡。这里的龙灯玩得热闹和气、传统而规矩。这既表现在龙灯的数量、上庙的路线、时间和顺序都是约定俗成的,也表现在随着政府的管理引导,霸王灯、宗族房头灯变成了文明灯、和气灯、团结灯。
       杨店龙灯由本地资深纸扎艺人手工扎制而成,色彩艳丽、姿态灵动、栩栩如生,节数一般为12节、13节居多,也有16节、18节的,最长的为24节。每年初三后,杨店人便开始扎龙灯,正月十一,装扮一新的龙灯在湾里设有祭祀的香案前闪亮登场,家家户户早晚都要到香案前各上一次香,祈愿风调雨顺,人寿年丰。
         旧社会,龙灯是农村宗族地位与兴衰的象征,村湾之间,姓氏之间,常为争头香打得头破血流。解放后,玩龙灯成了一种民间的民俗盛典,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庆祝和祈愿。
作者: 管季超0712    时间: 2010-11-30 16:40
http://xnjyw.5d6d.com/thread-2035-1-2.html
http://xnjyw.5d6d.com/thread-2035-1-2.html
作者: ljx李俊勋    时间: 2010-11-30 20:53
杨店高龙入选孝感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杨店镇的大喜事。

http://xnjyw.5d6d.com/thread-2035-1-2.html
http://xnjyw.5d6d.com/thread-2035-1-2.html
http://xnjyw.5d6d.com/thread-2035-1-2.html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0-12-2 09:34
                我的中篇小说写作试验
                                                            (文学漫谈)
                                                                 龚文锋
    退休之后,我进行了一些中篇小说的写作试验。《丁兰的大学》和《校园惊梦》(《一夜惊变》)就是我的试验之作。
    面对当今的大学热、读研热,甚至出国热,有一大批因种种原因而不能读大学的青年感到十分困惑:我们的前途在哪里?
    出于对这些青年的鼓励,对尚未能够读成大学的成功人士的肯定,我设计了这样两个中篇进行写作。一篇是通过塑造通过个人奋斗、打拼成功的典型形象——丁兰,来正面鼓励我们现在困惑的青年。一篇是通过表现想靠投机成功而梦幻破灭的一群人,来警醒大家。
    在丁兰身上,确实寄托着我个人乃至许多读者的理想和追求,甚至也留有我们这一代人没能上成大学,个人奋斗一生,上完人生、工作、文学诸等大学的影子。因为丁兰正是在苦难中奋起的,是许多从苦难中崛起的典型。面对苦难,很多人选择消沉,抱怨命运的不公。而丁兰则选择了奋斗,这是人的一种精神,是我们应该提倡的一种精神,也是我用来鼓励现实中相同命运青年的一种精神。俗话说,人是要有精神的。其实,我也就是把人的这种精神也当成一种“才能”来写的。丁兰的这种精神,就是一个最大的才能,最大的财富。我就十分希望用丁兰的这种精神财富能够鼓励我们的后一代人。也许我对丁兰投入了太多的感情,所以我不想让她身上存在半点缺点;甚至在写到她遇到困境时不忍心让她受到半点伤害,所以就有了她乘机两次逃出夜总会的情节。我想到这是有些过于理想化了,但我还是不忍心让她受到伤害,没有办法,我太爱护丁兰这个人物了。其实,生活中在这样的情况下,更多的是失去了女孩的贞操的。
    职业学院省城分院里通过骗招来的学子们,是我写作的一群没靠自己奋斗而寄托“天上掉馅饼”的图慕虚荣的反面典型。我是想用这些受到欺骗的人物形象来提醒人们,图慕虚荣是害人的精神毒药。我用这些人们的苦涩来劝说人们,还是用自己的奋斗来证明自己,不一定只是上了大学才显示自己是人才。为了显示一些“亮色”,让我们感到一些安慰,我还在小说中设计了一些“正面”人物。他们有的是教授、副教授,有初出茅庐的青年教师,有积极追求的学子。这些人物都是有原型的真实人物,只是我把它们理想化了一些。因为我们的社会毕竟“好人”最多。
    有一位作家说过,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文学作品才能真实到什么程度。我的两个中篇小说内的故事都是虚构的,可人物形象都是从我的学生中综合而成的;当然,也少不了我自己退休以后“打工”的经历,少不了我在生活中碰到的真实的人和事。我没有在文前标明“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之类的话,是因为小说的创作,本来就是从生活中撷取的生活材料加工而成的。我们在文学创作中追求的是艺术的真实,就是我写的故事都是生活中确实的事,希望我们任何人都不要去对号入座。丁兰身上发生的遭遇、处境,是由好几个学生身上发生的。职业学院省城分院那些学生的遭遇也是     很多学生遭遇的缩影,没有任何一个人物是专指生活中某个具体的人。
    小说的标题,我进行了好几次修改。《丁兰的大学》,最初题为《打工路上》,觉得太实;改为《流星雨》,又觉着太虚,最后学习高尔基的书名,才改为《丁兰的大学》。《校园惊梦》最初取名《乱尾楼》,后改为《太阳雨》,后来又改为《一夜惊变》,在论坛贴出后,我把它又改为《校园惊梦》。
    这两篇小说在结构上,我是有意作为两种方式进行设计的。当然,根据故事情节的需要,也只能这样安排采最好。《丁兰的大学》是写丁兰的个人打工经历,就只能用纵式结构;而《校园惊梦》(《一夜惊变》)是表现一夜的惊变引起的各色人等的种种表现,所以也只能用大全景式结构。这样的安排,显然在人物的塑造上就显得十分欠缺。但,愚以为,我们把这些人物合并起来就是一种典型效应。当然,这种效应效果如何,有待检验。
    虽然我弄文字有四十多年,保留下来的文字也有四十多万,可我写中篇小说还是在试验阶段。成功与否,有待大家评判。因为我还有一大批中篇正在酝酿之中。
                                                                                                                        2010年11月

作者: 管季超0712    时间: 2010-12-3 18:32
桃花笑春风
凤集小学  龚玉川
我的家乡是湖北孝感杨店——全国四大水蜜桃基地之一。这里无山、无水、亦无名,唯一能引以自豪的便是遍地都是的桃了。
杨店是一个面积127平方公里,人口7.2万的小镇,她始建于唐代,宋时她就是蜚声荆楚的桃花古驿。
阳春三月,杨店“万亩桃花红似火,踏青游园笑相闻。”
三月,春雨催生万物,春雨淅淅沥沥地下着,雨中,桃树允吸着琼浆玉液般的春雨。不用多久,桃树枝芽萌动,三两天指头大小的花蕾爬上枝头,放眼望去,大大小小的花蕾宛若小鸡头顶的鸡冠。也许今天你看到的是满树花蕾,待明天,阳光明媚,气候相宜,你会发现满树的花蕾在一夜之间竞相绽放,一切的一切是那么突然。清晨,睁开朦胧的睡眼,迈着轻盈的步伐,来到桃园观赏桃枝上那张张美丽动人的笑脸。初入桃园,迎面飘来桃花芬芳的香味,沁人心脾,使人心旷神怡。
桃花的花期并不长,只有一周左右。人们十分珍惜眼前的美景,纷纷换上节日的盛装,带上至交、亲人慕名而来。每逢双休,城里人纷至沓来。桃园里,歌声、笑声、打闹声连成一片。人们尽情享受着大自然的恩赐,照相机、手机、DV机忙个不停,留个影,拍个照,成了人们放松心情的良方。在繁如星辰的桃花之间,人们显得那么年轻。
站在桃园的小径上,目之所及,哪里都是桃花,哪里都是踏青游园的人们。放眼望去,成片的桃花和蓝天白云连成一片,蓝天、白云、桃花交相辉映,好一幅宋人笔下的山水画。
春风吹拂着朵朵桃花,桃花时不时会向你眨眨她那美丽而动人的双眼,人们和他面面相觑,她还会害羞地低下头呢!当你高兴时,她会为你绽放出最美丽的笑脸;当你兴致正浓时,他会为你拍手称道;当你用手指按下快门时,他会为你摆出最优美的身姿……粉红色的她在春风中笑迎八方来客,此情此景,不禁让人想起:“桃花依旧笑春风”。
蜜蜂、蝴蝶这些大自然的精灵也不甘示弱,它们争先恐后地为桃花姐姐传播花粉。他们穿行于桃园之间,为美丽而害羞的桃花增添了许多生机。他们穿行于人群之间,时而落在你的肩头,时而落在花瓣上,时而蹁跹飞舞,正所谓:“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游人笑相闻。”

作者: 管季超0712    时间: 2010-12-5 19:18
桃花诗社重启




孝感市孝南区杨店镇,有一处闻名遐迩的万亩桃园。每到春天,延绵十里的桃园桃花一齐盛开,形成杨店一道亮丽的风景,引来成千上万的城乡游人前来观光春游。在这桃花盛开的地方,有一个汇聚文人雅士的群众组织——杨店桃花诗社。
杨店桃花诗社,开创于1989年,兴盛于新世纪之初,杨店主办桃花艺术节的那几年。诗社成员,由原来的几位退休老教师,发展到几十位离退休干部教师;再由离退休人员发展到在职人员;由杨店本土人发展到周围乡镇诗词爱好者;由孝感的文人雅士发展到武汉几所大学的教授学者。每到杨店万亩桃园的桃花盛开,诗社就组织诗词创作笔会。诗友四方云集,吟诗作赋,交流讲学;观赏桃花,摄影留念;同游人相乐,与桃花会话。这是文人雅士的盛会,这是文化情感的交流。
诗社的活动内容,由老先生们进行的格律诗词的切磋交流,发展到老中青一齐进行的文学艺术交流,再发展到所有艺术样式的全面交流。活动内容涵盖文学的诗歌、散文、小说、戏曲(曲艺),以及书法、绘画、雕刻、雕塑、摄影以及民间工艺等一切艺术。杨店桃花诗社在几位创始的老先生相继去世以后,活动停止了一段时间。
2010326日,由原桃花诗社老会员刘海钧、李福三、龚文锋、李武斌等人发起,召开了“杨店桃花诗社重启活动”筹备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原来的老会员张福坤、张中强、程世华、杨冰、向仁汉以及新会员刘玉明、陈红霞、杨武等人。会议初步确定:新的桃花诗社,除继承桃花诗社的优良传统外,还增加了新生力量,锐意革新,以全新的面貌投入文艺创作和文化传承活动;社刊《桃花诗刊》也将以全新的面貌面世,同时准备建立自己的网站,把影响扩大到全国。515日,诗社会员座谈会在杨店镇政府会议室召开,新老会员60余人参加了会议。
作者: 管季超0712    时间: 2010-12-11 00:27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4-1 16:11
寻找破解农村教研难题的真方法
 来源:中国教育报 日期:2011-9-16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教研室主任 房泽平


近年来,校本教研在全国各地的农村学校得到了广泛开展,对农村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然而,城乡教育不均衡的现实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作为基层教研部门的县区教研室,我们认真研究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难题,采取了务实有效的措施,引领区域内农村校本教研活动更加扎实有效的开展。
问题分析:三个难题经过深入调研,我们发现农村校本教研活动存在着三大突出难题:
真实问题难发现。校本教研强调研究真实问题,即学校教育教学中亟待解决的实际而具体的问题。没有以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真实问题作为研究对象,校本教研就不能算是真正的校本教研。但是,令人遗憾的是,一些农村教师的问题意识不强,反思能力有待提升,很难发现自己教育教学中实际存在的问题。究其原因:
一是农村中小学大多地处偏远,与外界沟通甚少。虽说现在进入了网络时代,但投入偏少、资金短缺等问题造成许多农村中小学上网条件较差,或不具备网络条件。同时,更有一些学校领导因担心教师“不务正业”,硬性规定不准教师上网。教师与新理念、新认识相距甚远,当然无法引发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反思,也就发现不了自身的问题所在。
二是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数量受编制影响严重不足。例如,我区76处学区小学中,有1/3的学校教师人数在10人以下,有个别学校甚至只有6名教师。教师多学科兼课现象成为一种常态,再加上其他班务、校务工作,农村教师真可以说是“两眼一睁,忙到熄灯”,根本没时间去思考、发现问题。
全员参与难实现。校本教研的主体是教师,只有教师全员参与并不断提高对教育教学实践问题的解决能力,才能够达到校本教研的目的。然而,在现实的农村校本教研活动中,真正做到这一点却并不容易。原因除了教师的意识、习惯不到位外,更重要的是教研活动在组织上存在许多不合理的地方,如活动的计划性差,组织教研活动好似完成紧急任务:在正式活动前,不进行周密的布置安排,也不给教师提供足够的准备时间,以致出现研讨课不知上什么课、主题研讨活动不知主题是什么等现象。很自然地,一些教师在互动阶段基本无话可说。再加上互动研讨时不平等、不民主,要么是校长讲话大家听,要么就是主讲人一讲到底。此外,在活动规模、具体时间安排上也存在着参与人数过多、时间过短等不合理问题。
激励措施难兑现。像其他的学校工作一样,校本教研也需要管理激励,以调动教师的参与积极性。但现实中,许多农村校长往往过分强调物质激励,忽视了精神激励,同时,物质激励又受限于办学经费,往往很难落实。
应对措施:三项机制面对以上问题,我们尝试构建了引领农村校本教研活动的三项机制。
调研会诊——发现问题机制每学期在开学后第一个月内,区教研室组织学科骨干教师组成调研团队,对区域内部分农村中小学的教育教学管理和课堂教学情况进行现场调研。除每次把调研情况与学校当场交流外,更重要的是在调研结束后,调研组成员集中精力对调研情况进行梳理分析,总结出学校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区教研室再专门召集由各校校长参加的会议,对问题进行通报说明,并要求各校将调研发现的问题作为主问题,回校后发动教师围绕主问题来反思分析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过程。同时,学校还要在规定时间内收集整理教师发现的问题,最终确定一个学期或学年校本教研要研究的问题。
调研会诊的实质是用问题来引发教师的思维活动,其目的是引领教师从“不疑”转向“有疑”。实践证明,这种机制有利于教师增强问题意识和提高反思能力,受到广大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欢迎。有位老教师曾感慨地说:“调研会诊的主问题激活了我们的思维,让我们从‘熟视无睹’变为‘熟视有睹’,从‘只顾拉车’变为‘也要看路’。”
随机确定——人人参与机制针对全员参与难落实的问题,我们在教研活动的具体组织上放弃了原来的事前指定主讲人的做法。在每一次教研活动前,将具体活动主题、程序及要求等向参与教师讲明白、讲周全,给教师足够的时间围绕主题、要求作准备。在人人都有较为充足准备的前提下,用抽签方式确定主讲人,接着再进行活动。这样,每位教师在每次活动中都承担着任务,更好地发挥了任务的驱动作用,从而保证了互动交流的实效。
在实行这种机制时,我们还注意了两点:一是活动时间上给予保证,二是强调教研员、校长要以校本教研研究者的身份参与活动,民主、平等地与教师沟通交流。做到以上两点,可以有效确保参与教师有话“能”说,提高同伴互助的效果。
召开年会——激励推进机制除了物质激励外,精神激励更能激发广大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积极主动性。我们在全区大力倡导实行教育教学年会制。一年一度的教育教学年会不仅是总结成绩,给人以信心的盛会,而且是展示教师风采,给人以激励的盛会。区级、乡镇级、学校级年会的定期召开,为教师们提供了展示成果、体验成功的平台,从而成为激发广大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长效机制。
教研整合:凝聚合力实事求是地说,有些农村中小学受师资条件等限制,仅凭一校的力量很难正常开展校本教研。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以优化整合为策略,以“相邻为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为宗旨,又组建了两种形式的教研联合体。
一是帮扶式教研联合体。其着眼点在于充分发挥区域内优势学校的作用,实现以强带弱的目的。例如,我区的一中初中部(优质学校)与三中(农村中学)组成教研联合体,以城区中学的骨干师资力量,带领农村教师进行专业提升,充分发挥了城区学校的带动作用。而文昌街道区域内的3个教研联合体,则是在教育办的组织协调下,以街道内办学水平较高的3所小学为主导组建起来的。这种整合资源的方式,使每所小学都能正常开展基本的校本教研活动方式,实现了“相邻为伴、资源共享”的宗旨。
二是互补式教研联合体。农村中小学虽说整体办学水平有待提升,但也有不少学校在教育教学管理、学科课堂改革、课程发展及实施等方面有自己的一技之长。况且以农村中小学占主体的区、县,其城区优质学校毕竟为数不多,仅靠帮扶式教研联合体来提高农村校本教研水平并不现实。为此,我们又协调组织了区域内若干跨乡镇、街道的互补式教研联合体。如我区张夏、万德两镇的四校教研联合体。我们通过精心策划一系列活动,将青杨小学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张夏中心小学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万德中心小学的导学练案一体化课堂改革,以及万南小学的艺体特色活动等结合在一起,实现了学校间的优势互补。
校际教研联合体的组建,形成了合力推动校本教研开展的局面,从而初步解决了农村中小学专业引领力量缺失和组织校本教研经验不足等现实问题,为农村校本教研的正常有效开展创造了条件。
农村校本教研意义重大,任重道远,有待思考与解决的问题还有很多。作为基层教研室,我们将沿着学习、调研、思考、实践、总结的路子继续走下去。
(文见《中国教育报》2011年8月19日第3版)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4-2 06:16
图片:IMG_3327.JPG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4-3 02:10
中小学合格教研组评价标准
分值
师德建设
10
本组教师能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遵纪守法,奉公廉洁。
2
热爱教育事业,关心爱护学生,忠于职守。
2
在工作上服从学校安排,积极完成各项任务。
2
遵守学校规章制度,组内教师之间团结互助。
4
常规管理
20
教研组工作有具体计划,且计划切实可行并落实到位。
4
集体备课做到定时间、定地点、有分工、有记录,每位成员都写好备课笔记。
6
每学年本组教师互相听课、评课、说课不少于10次/人。
4
能协助教导处做好教学管理工作,能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市级或校际间教研活动。
3
能定期反思、总结本组的教学教研工作情况。
3
教学活动
40
本组教师能认真上好每一堂课,提倡教学改革,提倡教学反思。
10
本组教师每个学年开设研究课不少于1次/人
8
本组教师能积极参加各类教学竞赛。
8
教学效果较好,学生在学科活动评比中成绩良好。
8
能指导学生开展各种研究性学习活动及其他课外活动。
6
学科研究
30
本组教师能认真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并能积极参与学校课程管理和开发工作。
8
教研组有研究课题,能经常开展研究活动。
6
本组教师能积极组织并参加各种校本教研活动,活动有记录、有反思。
6
每个学年本组教师有教学论文发表或在论文竞赛中获奖。
6
校际间的联系紧密,有一定的交流、合作与研讨。
4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4-5 23:29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4-5 23:31
3万游客孝南杨店赏桃花(图) 2012-04-02
    作者: 汪立    来源: 荆楚网

关键词: 游客,杨店镇,桃花盛开
[提要] 4月1日,荆楚大地阳光明媚,春意盎然,一年一度的孝南区杨店桃花节踏着春天的步点绚丽绽放了。桃花还有一周的盛开期,随着清明小长假的到来,杨店镇将迎来旅游高峰,预计有20万游客前来欣赏美丽的桃花,明显多于去年。

  荆楚网消息(见习记者汪立)4月1日,荆楚大地阳光明媚,春意盎然,一年一度的孝南区杨店桃花节踏着春天的步点绚丽绽放了。
  孝感市孝南区杨店镇素有"中国早蜜桃四大基地之一"的美誉,江主席曾亲临视察过园艺场万亩桃园。杨店桃花节自2008年举办至今,已经是第五届了,杨店桃花节已经成为孝感的一张耀眼的名片。今年的桃花艺术节更是把"政府搭台、农民唱戏"的旅游农业模式发挥到了极致。
  杨店镇素有“中国早蜜桃四大基地之一”的美誉。孝南区委书记杨军安告诉记者,去年杨店桃农亩均纯收入2000多元,是种水稻纯收入的3倍多。尝到甜头的农民今年纷纷扩大种植面积,目前该镇油桃种植面积达2万亩,同比增加1万亩。
  迎来久违晴日的杨店镇,万亩桃花竞相绽放,记者沿着通村公路行进,仿佛置身于一片无边花海。路上游人川流不息,一波接一波。远山、近岭,桃花如云、如霞、如青春美少女。缓缓的坡岭曲折环绕,云霞般的桃花游龙走凤般环抱着一个又一个村庄。
  富有地方特色的杨店舞龙灯、划采莲船、腰鼓队表演,让现场游客大饱眼福。一字排开的各种风味美食摊,在一饱游客口福的同时透出了商家的精明。来自武汉“快乐轮滑”的成员穿着可爱的卡通服,吸引了不少人的眼球。游人们尽情地在桃园里观赏桃花,看蜂舞,吃农家饭,其乐融融。孝感市血液中心也瞅准了这里的人气,把献血车开到了现场。
  “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有我可爱的家乡……”《桃花歌曲大串烧》等精彩纷呈的文艺演出更让桃花节的热度直线升温,十里八乡的村民们蜂涌而至,许多家庭倾巢出动,扶老携幼赶来。杨店镇居民朱文涛带着妻儿同来,“年年都来看桃花,今年因天气不好,花期推迟了点,老婆早就吵着要来了!”杨店镇居民朱文涛笑着说。
  桃花节期间,还举行了百名艺术家实地采风摄影、戏剧围鼓﹑成果展示、油桃销售签约等活动。桃花还有一周的盛开期,随着清明小长假的到来,杨店镇将迎来旅游高峰,预计有20万游客前来欣赏美丽的桃花,明显多于去年。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4-5 23:34
杨店镇旅游资源简


        1、杨店万亩桃花园
    从“飞马传书”镇标往南,就进入闻名遐迩的杨店万亩桃园——全国四大早蜜桃基地之一的桃树林。这里,每年清明节前(一般在3月下旬),万亩桃林的桃花竞相开放。一时间,满山遍野一片粉红,加上桃树下种植的麦苗一片碧绿,油菜花一片金黄,形成一道独特的春天最美丽的景观。加上清明节前,日丽风和,春光骀荡,总会引来无数游人前来观赏。每到此时,“到杨店,看桃花”已经成了孝感市各城镇居民、武汉市人乃至分散在全国各地的本地人进行春游、回家乡游的首选。杨店镇曾经举办过好几届“桃花艺术节”,借观赏桃花进行招商。最近又打算筹建“桃花生态旅游庄园”,把桃花旅游进行高层次的拓展:南边把桃花园深处具有古代人文意义的重新建造的“东坡亭”纳入园里;北边把具有孝道教育意义的“望娘台”(筹建中)纳入景观;园内开设“农家饭馆”,开办野炊用具出租业务,让游人享受农家饭菜,享受家人野炊之乐;园内还增加观景点、摄影点、摄像点,让游人在美丽的桃花林里留下美丽的倩影。桃花开放的时候开放半个月,让游人享受桃花的美丽;桃子成熟的时候再开放半个月,让游人享受自我采摘鲜桃的乐趣。突出生态的优势,做足桃花的文章。
    2、天姿生态农庄
    天姿生态农庄位于杨店镇十里岗林场,是武汉市天姿集团公司投资建设的一处休闲度假庄园。农庄占地200亩,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全部为江南徽式建筑,粉墙黛瓦,古朴自然。周围终年万株苍松环抱,春天桃花映衬;交通便利,四季相宜,不愧是城里人乡下度假的好去处。农庄建有林间休闲的木屋、水畔垂钓的长廊、美式乡村别墅、儿童动物乐园、林间拓展训练场等建筑与设施。可供各种爱好的游人尽情享受休闲之乐。农庄内鱼池碧波荡漾、果园硕果压枝、田园瓜果飘香。置身农庄,朝霞夕阳、鸟啼蝉鸣、自然氧吧,足让游人神清气爽,赏心悦目。庄园内还种植有各类水果,游人还可以享受亲自采摘果子的乐趣。还有各种娱乐室、休闲屋,各种会议室、大会堂,可以容纳各种类型的会议和培训班。
    3、聚友山庄
    聚友山庄位于杨店安全水库南岸。有本地人、宝大铜业法人李冬至投资兴建。占地180亩。山庄拥有当今流行的亲水环境,整个山庄与750亩水面的水库和谐地连为一体。水库夕照,碧波荡漾,晚霞如烟,风景怡人,最适合喜欢水上游玩的游人划艇漫游水面,也可以供喜欢垂钓的人们水上休闲垂钓。山庄地势开阔,碧草茵茵,林木茂盛,原木本色,淡雅庄重。同时利用园林手法,配置花草树木,增设园林小品及服务设施。庄内总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各栋建筑之间采用小径长廊,巧妙相连,相映成趣,极具曲径通幽的意境,富有江南鱼米之乡的特色。庄内划分有专门的特色区,游客在此可以充分享受自由活动:游泳、垂钓、烧烤、KTV娱乐、住宿休闲等。
    4、紫微岛休闲度假村
    紫微岛休闲度假村又名森淼度假村,位于杨店刘砦水库西岸,有本地人回乡投资建造。占地面积170亩,水域面积480余亩。度假村按照四星级宾馆标准建设,建有别墅楼群、农家小院、会务中心,这里碧水蓝天,环境清幽,建筑古朴典雅,加之楼台水榭、湖中小岛,绿林影映、相映成趣;水面雁鸭嬉戏,水下鱼群畅游,兼以农舍炊烟,自然归真。度假村建有生态农业观光园、水产养殖园、林果园、蔬菜园、花卉园、畜禽园,颇具乡村的恬静悠闲特色,大自然的情趣与沉静更为突出。
    5、娃娃英语培训基地
    孝南区娃娃英语培训基地坐落于杨店镇刘砦水库东岸,占地40多亩,三面由碧波荡漾的库水环绕,风景宜人。基地建有欧式别墅、特色酒店、科技展览馆。架设有“泸定桥”、空中飞人、智勇攀岩、小鸟天堂、平湖竞舟、古炮射击、战地军营等40多个实践活动项目。不仅是培训孩子英语的好地方,也是培养孩子们各项技能的理想场所。名为“娃娃英语培训基地”,即使是大人们,也可以来此旅游休闲。
    6、古迹遗址
   冷家墩遗址
    冷家墩遗址位于杨店镇高砦村冷家墩子。遗址呈圆形墩子,高出地面三米。南边堆积物丰富。仅红烧土厚达1米,曝露陶片较多,根据采集的标本分析,该遗址包含有三个时期的文化:
    ①龙山文化。器形有:灰陶高领瓮、矮棱状三足器、凹浴罐、敞口罐、黑陶凹盆、塔形器盖纽等。
    ②西周文化。器形有:橙黄陶圆唇移口瓮、矮裆尖状鬲盅、折沿灰肩罐、平沿外卷罐等。
    ③东周文化。器形有:红褐陶瘪裆柱状鬲足、细把豆座、平沿折肩罐、平沿外卷罐等。
    制法:以轮制为主,少数为平轮兼用。
    陶质:以泥质为主,夹砂陶占一定比例。
    陶色:以灰陶为主,其次是红陶和橙陶,少量黑陶和黑面红心陶。
    纹饰:以素面为主,细绳纹和粗绳纹也占一定的比例,其次为兰纹,少量附加堆纹,指甲压纹、凸弦纹等。
    该遗址现存情况较好,已列为市级保护单位。
    两河口遗址    两河口遗址面积为2000平方米,西周时期文化。遗物中有口外翻的广肩瓮、钵体沿、柱状鬲足、口沿外撇的鬲等。已遭到严重破坏。
    果木场遗址
    果木场遗址位于原杨店果木场内,系东汉文化。遗物有几座错缝平砌的墓室,墓砖饰弦纹、绳纹,出土铜镜一面,铜钱数枚(已遗失),墓室也被破坏两座。
    邱畈矿山遗址
    邱家畈矿山遗址位于杨店镇邱畈村,系晋代文化遗址。遗物有饰花纹的墓砖,砖长27·3厘米,宽13·5厘米,厚4·3厘米,为错缝砌起。保存较好。
    东天符庙
    东天符庙位于杨店镇镇区东边、黄孝公路北侧。始建于明末,距今已经400年了。本来天符庙有两座,在镇区西官塘东侧还有一座“西天符庙”(60年代末70年代初建加工厂时被毁),这里又在镇区以东,故称为东天符庙。此庙建后经过多次维修:1228年(清道光8年)扩建过一次;1935年(民国24年)全面修理一次。两次修葺,庙门前檐的壁画、两侧的六棱柱,上面堆塑的立体魁星点斗,双龙抱柱的神龛等,都穷形尽相,栩栩如生。后东天符庙遭日寇破坏。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由各乡亲资助,此庙再次得到修复,并把天符菩萨从侯家庙迎回。文革期间,由于失修,屡遭倾圮。1992年,因淫雨成灾,东天符庙除庙门外,几乎全部夷为平地。经多方努力,东天符庙又于1994年9月25日破土动工,1995年元月按原址、原向、原规模圆满修复。
    东天符庙一直是方圆百余里善男信女敬神祈祷,各湾龙灯上庙聚会的圣庙。每年秋后,朝山拜佛的香客络绎不绝;元宵佳节,到此上庙的龙灯大聚会,观灯的、拍照的人山人海,万人空巷。
    修来寺(庵堂)
    修来寺位于杨店镇木龙村。寺庙占地1700平方米,建筑面积310平方米。始建于明末清初,距今436年。寺庙历史上曾遭多此劫难。上世纪60年代被拆除。1995年经区宗教局批准恢复重建。目前该寺有主持、尼姑共5人,寺庙内供有如来佛祖、阿弥陀佛、阿兰迦叶、地藏菩萨、文昌菩萨、观音菩萨、接引菩萨、东岳关帝、财神、弥勒佛、善财、龙女、状元、书童等大小佛像71座。每逢观音生、太阳生、佛生等宗教节日,该寺都举行盛大的佛事活动,吸引远近成百上千人参加,香火鼎盛。
    刘家窑祠堂
    刘家窑祠堂位于杨店镇将军村刘家窑。据传是杨店镇现今保存下来最古老的祠堂。建于明代中期。前几年经过修葺,保持着祠堂的原貌。门口保留着一对青石石鼓,祠堂内悬挂着“源远流长”的匾额和乾隆年碑刻。作为古建筑是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孝南区收录的第二处家族祠堂。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4-7 07:49
影响教师一生的好习惯
教育习惯篇:做一名智慧的教育者
1:切记,一个学生一个世界    2:做一名阳光的教师
3:教师,请记住学生的名字    4:教师,要有耐心
5:要善于换位思考            6:控制好你的情绪
7:谈心是一门艺术            8:毫不吝啬地赞美学生
9:换个思路激励学生          10:给“特殊学生”特别的关爱
11:期盼是更深层的爱         12:威信:教育的潜在动力
13:公正,就是对学生的尊重   14: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15:宽容是一种美德           16:教育需要严格
17:引导学生相互欣赏         18:把学生放在第一位
19:主动问候学生             20:与家长常沟通
21:每天反思一下自己
教学习惯篇:成为有魅力的教师
22:创新,教出个性           23:坚持个性备课
24:不可忽视的课前准备       25:养成“问课”的习惯
26:拥有教学的勇气           27:重视目标性教学
28:细化你的课堂             29:提前三分钟进教室
30:面带微笑进教室           31:上课要有激情
32:走下讲台,到学生中去     33:课堂多预设些“问题”
34:课堂上,警惕隐性霸权     35:追求课堂的简约
36:锤炼你的课堂语言         37:不可小看教学语调
38:丰富你的表情            39:幽默是一种魅力
40:要有自己的课堂文化      41:鼓励学生多提问题
42:课堂不妨适当“留白”    43:善待发言错误的学生
44:尽量不当众批评学生      45:要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46:上课决不“拖堂”        47:作业是一定要布置的
48:让学生在作业中享受乐趣  49:经常梳理你的课堂
50:每天,让课堂改变一点点生活习惯篇:做一个充满情趣的人
学习习惯篇:做一个完善的人
51:有颗成为名师的心        52:听课要学会“品”课
53:让自己“现代”起来      54:精彩人生需笔耕
55:成为博客一族            56:向周围人学习
57:做一个善于思考的人      58:习惯“研究”自己
59:参与到课题研究中去      60:读书要“品”书
61:“嫉妒”是一种进步      62:练好“三字一话”
63:教师,不妨跨学科听课    64:读书,是教师的一种生活
65:要有良好的心态          66:健康,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
67:为生活创造快乐          68:认识你自已
69:做自己的心理医生        70:教师应该有“静”功
71:管理好你的时间          72:善待他人      
73:发现别人的优点          74:帮助别人是一种快乐
75:从小事做起              76:有颗感恩的心
77:今日事今日毕            78:家庭和工作一样重要
79:有自己的精神空间
行为习惯篇:做一个有品位的人
80:精神饱满地投人每一天    81:学会倾听自己
82:善于发现自己            83:着装要有时代感
84:做一个有品位的人        85:语言要有亲和力
86:培养观察力              87:学会倾听
88:教师,要有“约束感”    89: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要先做到
90:微笑是最美的语言        91:注重自己的仪表美
92:敢于认错是一种美德      93:切忌,要遵守承诺
94:学会尊重                95:教育,就是一种服务
96:说话要“真”“实”      97:学会规划自己
98:学会真诚地赞美          99:真诚地帮助同事
100:清理好自己的办公桌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4-13 17:53
语文教师应该是一条奔腾的河流
特级教师 武宏钧
当今世界已经进入数字化信息时代,信息的来源渠道多样化,信息传播瞬间化,地球正在变小,人们与外界的沟通日益便捷,面对日新月异的世界,作为教师应该转变教育观念,紧跟时代的潮流,积极主动“出击”,多方位、多角度“摄取”、“筛选”“加工”来自四面八方的信息,拓展其广度,开掘其深度,如果没有这样一点“当代意识”,不与时俱进,将外面的“精彩”之处拒之与自己的视野之外,在当前“文化反哺”的大背景下,是当不好教师的。时代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变成一条与时俱进、奔腾不息的河流。

教师要有感知新事物的敏锐性。我们这个世界一切都处在变化之中,新概念,新事物,新问题层出不穷,“纳米技术”、TI产业, “库尔尼克”打捞出水……对于这些令人“眼花缭乱”的事物,作为一名“学高为师”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至少应该是粗线条地掌握;必要时,应该积极主动地引入课堂,结合学生们的认识水平加以剖析、评判,还学生一个“明明白白”。没有这点敏锐性,钻在象牙宝塔内捣鼓那点干巴巴的“学问”,教育视野就会越来越窄,就只能等待自己的学生“反哺”的份儿了。

一、有创新自成体系

诗云: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近年来,高考命题取材的创新更注意联系我国和世界经济、科技、社会的发展,增加综合能力的测试和考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加大对学生跨学科能力的考察。作为学生的“引路人”的教师必须更新观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自身应在一专多能上下功夫,在挖深挖透本学科知识的前提下,有意识有步骤地向与之联系的新领域、新边缘“渗透”,时时给课堂送去点“新构思”、新“想法”,引导学生们打破传统封闭的学科观念,强化学生的综合理念和创新意识的养成。

如今,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正在深刻地影响着新型师生关系的形成。很多学生在获取新信息手段方面、接受新洞子方面、感知新事物方面、运用新技术方面可能大大优于老师。如教师平等地对待学生,创设“畅所欲言、自由讨论”的教学氛围,以“学生”的身份来参与争鸣,使学生们丰富多彩的个性、卓越的才干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课堂教学才能进入一个教学相长的境界。

学会创新,意味着教师能够不断地探索以便改进自己的工作,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式和教学风格,能够试用从不同的角度对那些习以为常、司空见惯、熟视无睹的事情作出新的解释,能够对那些理所当然、天经地义的事物抱以重新的审视,能够对那些似是而非、以讹传讹的种种说辞予以警示。我们希望教师学会创新,是因为只有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教师,才可能培养出县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学生。创新是一种心态,一种工作作风,一种人格特征。我们希望教师学会创新,并不是要教师能探索出对于整个人类来说都是新的认识、新的规律,而是希望教师通过自主探究将古老的教育智慧变成自己的信念和教养,从而体现于自己的日常的、细微的教育行为之中。具有创新意识的教师,也一定具有开放的头脑、进取的精神和探究的兴趣。而这些品质本身就是极其重要的教育力量、教育资源,是好教师重要的人格特征和内在资质。笔者不才,坚持自学二十年不缀,求实创新,与时俱进,立足岗位,追求创新,选择了作文教学为突破口,探索30年,学以致用,总结出了带有规律性的基础作文法,在中国小学语文界产生了强烈的反响。如今已经出版了《小学基础作文法》丛书、《小学生快速作文一点通》、《小学写作课本》、《轻松学语文》丛书等183本。这就是30年汗水的结晶。

二、有生命就应学习


古谚云:活到老,学到老。学到八十不为巧。人的一生都是受教育的时期。
世界就是我们的大学,我们所遇见的人,所接触的事物,所得到的经验,都是这所大学中的教师。愚以为,只要你真有向上的志愿,你应当记住,你每天所遇见的每个人,都能增益你的知识。假使你遇见的是一个印刷匠,他能灌输你许多印刷的技术;一个泥水匠,能告诉你建筑方面的技巧;一个普通的农夫,有他做人、做事的经验,你能从他身上得到许多人情世故。


从每种可能的处所,努力摄取知识,这是使人知识广博的唯一途径。当教师的人更应该如此。广博的知识,可以使人们胸襟广阔、开通;不至流于狭隘、鄙陋。这样的人能够从多方面去接触人生,领会人生;这样的人大致是饶有趣味的人,因为他们有着多方面的知识和经验。一般不曾受过大学教育的人,往往有过于看重大学教育的趋向。一般因家境困难,或身体残疾,而无缘进人大学的人,总以为他们是遭受了一种不可复得的损失,以为在他们的一生中是一个永远不可补救的缺陷。他们以为纵使日后怎样的自修自习,还是没有用处,无补于事。但就事实而论,那世间最有学问、最有知识、最有效率的人,往往是那些从未受过大学教育的人,甚至是那些连中学也没有跨进过的人。

不幸的是,现在有许多老师整天围着桌子转,“明日复明日”“万事成磋砣”。笔者不才,笨鸟先飞,30年利用全部的空闲时间,全神贯注地摄取知识,力求使自己成为一个更充实、更博学的人。虽然没有有惊人的表现,但也发表了500多篇论文,编写出版了180多本书籍。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只要我们开放自己的耳目,那每一分钟都可以摄取许多知识。然后在空闲的时候,我们可以用“深思”的方法,将那些零碎的知识整理、组织起来。

三、有境界自成高格。

国学大师王维国先生在《人间词话》中提出做学问的三境界,我对此感触颇深。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乃志当存高远境界。愚以为,高远之境,体现在我们教师职业上,就是对教育事业的未来充满美好的憧憬与向往,坚定地追求美好的教育目标和方向。20多年来,我始终没有放弃一个当好教师的理念。正是这种理念,使我对世俗的不公一笑了之,依然充实在科研的忙碌和愉悦之中;正是这份信念,使我成了一个外人看来毫无生活情趣却能自得其乐的“书呆子”……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乃坚韧不拔的教书境界。30多年来,我有过调动从政的机会,下海经商的机会,也有过消沉的时候,失败的时候,但这一且却没有令我后悔。公开课上砸了,我不愧;一句话得罪了领导,我不愧;见到好书就买书,连回家的路费都没有了,我也不愧;进行科研遭受讽刺挖苦,我不愧……事实上,憔悴的只是我心灵、我的精神、我的面容。我的思维、我的智慧,却在“憔悴”中闪射出火花。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栅处”乃豁然开朗的境界。在我看来,教育乃是一种人生修炼的事业,修事业而炼人生,修人生而炼事业。“众里寻他千百度”是一种渐进,“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栅处”则是事业上的一种顿悟。教师的个性,最根本的差异,乃是事业境界上的差异,人生境界上的差异。我们应该超越生活,充分认识到教育事业的境界,只有把自己的事业当作一种精神上寄托,这生活才有滋味,这工作才有动力,这献身才有冲动,这奉献才有源头。认同了这一观念,我们的眼中,教书就成了一种独特的生命现象,教书的过程就成了一种独特的生命过程。我们应该像珍爱生命一样去珍爱教书这一事业。唯其如此,我们才能进入生命的境界,我们才能与学生一起成长,一起发展。我们才会关注学生的生存状态,生命质量,生命价值,我们才能真正做一个学生成长的促进者,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我们才能成为自己专业成长的实践者、研究者、反思者、创新者。

时代呼唤有生命境界的教师,时代呼唤着更多的教师进入自己的生命境界。有“生命境界”的教师,自成课堂教学的高格;有“生命境界”的教师,自成学术研究的高格;有“生命境界”的教师,自成为人处事的高格。

现在,北京流行这样一个故事:草原的夜幕下,一头狮子在沉思:当明天太阳升起的时候,我一定要拼命地奔跑,追上跑得最快的羚羊;与此同时,一只羚羊也在琢磨:当明天太阳升起的时候,我要拼命奔跑,逃脱跑得最快的狮子的追赶。亲爱的朋友们,在现实的生活中,你愿意做狮子还是愿意做羚羊呢?反正你不是“狮子”就是“羚羊”!

伴随着新世纪先进的教育思想和先进的教育理念的引入,境外的教育资本涌入和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引进,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将为我国的教育创造出更为有利的运行和发展环境;同时,开放的教育市场也将对我国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教育体制、教育内容等形成强烈的冲击,充满危机的“狮子”和“羚羊”会越来越多。

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将进一步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培养具有国际意识、合作精神、创新能力和诚实守信的国际型专门人才,已成为时代对教育提出的全新要求。尽管我们的教育在某些方面已经达到国际标准的要求,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教师的专业化程度还不高,教育思想和观念陈旧,创新意识和研究能力不强,教学手段和方法落后,知识面狭窄等等,这一切都制约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化和人才素质的提高。在当前人类知识每三年增加一倍,更新周期日趋缩短的大背景下,那种“管用一生”的教育理念正向“贯穿一生”的终身教育转变,我们每一位教育者都应该具有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危机感,通过不断地接受继续教育,进一步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进一步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竞争能力,做一只永不疲倦、不断奔跑的羚羊,从而避免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被无情地淘汰出局。

学习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在新世纪新阶段,人类社会正在进入一个“学习社会化、社会学习化”的时代。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创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这一人类社会的基本行为被赋予了崭新的意义。这是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和高科技发展必然要求,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文化方面的一项重要任务。

在新世纪的“学习社会化、社会学习化”的时代,真正的教师,自尊而尊人;悟道的教师,以责任树立威信;智慧的教师,有创新和坚持真理的胆识;勤学的教师,永远是社会前沿的专才和通才,而不会让新人类问的目瞪口呆;治学的教师,求知求真也许就是他们的生活方式;真正的严师,必然又是慈师……对于一位教师来说,丰富而扎实的知识是头等重要的。前苏联的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得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能手、艺术家和诗人”。那些在教学上从容自如、游刃有余的教师,无一不是善于“充电”、终身学习、知识丰富的人。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我决心继续以不懈的努力,加强自学,扎实“充电”,成为一名优秀的幸福教师 !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4-13 17:56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有哪些重要的修订?
温儒敏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已经由教育部正式颁布,历经3年多的修订终于告一段落。去年春天,我曾就课标修订情况向相关部门和审评专家做过汇报。现将当时的“汇报要点”发表如下,给老师们参考。
语文是一门主课,在小学与初中阶段到底应当学什么?怎样来教,又怎样来学?可能有各种各样的意见,围绕语文的争议也特别多。这次课标修订,当然也会注意到各种争议,吸纳那些比较切合实际的意见,但更主要的工作,是针对长期以来语文教育方面存在的普遍性问题,总结这十多年来课改的经验,同时按照国家教育规划的总体要求,面向未来,提出语文课程的基本标准。
十年课改很艰难,原先课标试验稿的试行,实际上大了很多折扣,可以说举步为艰,但成绩还是显著的,就语文教学而言,课改和课标提出的许多先进的理念、方法,已逐步沉淀下来,即使很多学校和老师一时实施不了,也已经承认这是方向。所以这次修订,特别注意把课改中实施并逐步得到认可的那些新的理念和做法,体现出来。我们希望这个语文课标的基本理念是先进的,又是基本的,相对稳定的,有可行性的。全国的教育不均衡,学校情况不一样,但在这些基本标准和要求上,应当都能共同遵循,课标应当能面向全体学生。
这次修订,在如何让核心价值观渗透到语文教学中,下了很大功夫。比如课程的定位,这次修订比较明确说明:“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当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这样,就把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起来了。
这次修订比较引人注目的是提出“语文素养”的概念。过去语文课一般只讲语文能力,比如听说读写能力,现在提出语文素养,涵盖面大一些,既包括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又不止是技能性的要求,还有整体素质的要求。就是说,语文课程在语文基本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必然要注重优秀文化对学生的熏染,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道德修养、审美情趣得到提升,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得到培养。同时让语文教育在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优势。
这一切都特别考虑不是附加的,不是一加一,更不是穿鞋戴帽,而真正是有机结合,自然而然展开的。比如小学生识字写字,既是一种能力训练,又是文化熏陶,还是一种习惯、修养的生成,特别是培养了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
所以“语文素养”这个概念,代表一种新的更阔大的教育视野。
这些都并非是虚的,而是力求落实到教学上,每个学段都有明确具体的要求。
下面举一些例子来说说和过去比较,这次修订有哪些比较突出的变化:
一是适当减负。这个减负不完全是学习负担的减少,更是追求学习效率的提高,以及激发兴趣,教学生学会学习。比如小学生的识字写字教学,过去一二年级就要求2000多字,而且“四会”。现在减少识字量,改为认识常用汉字1600,其中会写800。提倡“多认少写”,不再要求“四会”。还请专家对儿童认字写字做了专门的字频研究,从儿童语文生活角度提出先学先写的300个字。附录有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300字的字形结构简单,重现率高,其中的大多数能成为其他字的结构成分。这些字应当作为一二年级教科书中识字写字教学的重要内容。
二是更加重视写字与书法的学习。针对目前电脑化之后,写字能力普遍下降,这次修订特别加强了写字教学的分量,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中三年级都有相关规定。明确写上“在小学每天语文课都要求安排随堂练习,天天练字”。
三是阅读教学也有新的理念,那就是强调阅读是个性化行为,尊重学生阅读的感受,老师应加强指导,但不应当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要以模式化的解读代替学生的体验与思考。特别是提出了这样几句话: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特别注重体验与感悟,注重语感。对于课外阅读格外重视。阅读量也有具体要求,9年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
特别要提到,这次修订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是格外关注的。9年要求背诵优秀诗文240篇(段),包括古代和现代的中外作品。课标列出部分中国古代的优秀诗文背诵篇目,小学到初中,136篇。其中小学背诵75篇,初中61篇。
四是写作教学。目前有不少学校搞“提前量”,小学一二年级就布置写作文,是不合适的。课标修订一二年级定位为“写话”,三年级开始是“习作”,初中才是“作文”。另外强调作文教学一定要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现在作文教学那种完全面向考试,只教套题作文、馅饼作文、宿构作文的做法,不但助长假大空的文风,助长文艺腔,对学生的人格成长也是有很强的负面作用的。所以这次课标修订特别注意引导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写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
最近关于语文教材的争议不断,很多都是传媒炒作,对于语文课改以及教学是有负面影响的。这次修订对于编写教材也提出一些建议,其中提到教材要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有助于激发学习兴趣,选文要文质兼美,有典范性,还要给地方、学校、老师留有开发选择的空间,等等。都是有现实所指的。
这次语文课标修订,希望在语文教育思想、课程目标、内容方面能为小学初中语文教学提供基本的要求,也提出一些具体的实施建议。总的是要尽量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往素质教育靠拢,同时遵循语文教学规律,特别注意激发兴趣,保护天性,学会学习,这样也许可以更好地体现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为学生打好三个基础:那就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大好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形成健康的个性与人格打好基础;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大好基础。
【作者简介】
温儒敏,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组召集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4-13 20:48
爱问共享中的几个哲学文档和传记文档
一、哲学
1.http://iask.sina.com.cn/u/1700023637/ish?folderid=381378&page=0
2.http://iask.sina.com.cn/u/1607874763/ish?folderid=163082
3.http://iask.sina.com.cn/u/1256570205/ish?folderid=256156&page=10
4.英文版:http://iask.sina.com.cn/u/1726491874/ish?folderid=31028&page=0
5.……

二、传记
1.http://iask.sina.com.cn/u/1700023637/ish?folderid=56671
2.http://iask.sina.com.cn/u/1175281031/ish?folderid=330
3.http://iask.sina.com.cn/u/1175281031/ish?folderid=581&page=1
4.……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4-14 07:27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4-17 13:43
老师心中一道别样的风景
——观摩安溪县首届小语教师素养比赛有感
福建安溪县金谷中心学校
马延灯



东风浩荡,春意盎然。福建安溪县凤城暖意融融,花红柳绿。安溪县首届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于2012年3月22日至23日在县实验小学举行。笔者作为评委,听了九位参赛选手执教的九节课,下面就深入课堂所观察和体验的几点感想提出来与大家交流,共同分享。
一、课前:你和学生的交流精彩有趣吗?
无论是大场合的名师观摩课或是公开课,还是在紧张的赛课场上,在还没上课之前,师生总免不了交流与互动。其好处可能是相当于乒乓球大战前奏的热身,运动员上场前的准备动作,一举而多得!虽是课前,交流的问题也就各式各样,五花八门,丰富多彩。纵观本次九节课,有的选手俯下身子,与学生脸贴着脸,不知在说些什么;有的选手自我介绍,说些“老师非常荣幸能来到这里学习”之类的客套话;有的选手播放与主题有关的音乐歌曲,再从歌词引入本课的课题;有的选手低着头忙着看教案,学生眼睁睁地望着老师,静悄悄的,整个世界默默无语……
二、自读:你说过“自己读自己的”了吗?
作为语文教师,一定很熟悉这样的场景:或在课始或在课中,或常态课或公开课,老师提出要求:“同学们,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老师说完,学生便齐刷刷地低头读书,开始声音轻轻,瞬间声音增强,大有齐读之势。这时老师阵脚大乱,声音又寡不敌众,于是猛拍双手,提高嗓门喊道:“停!停!不要齐读,不要齐读,自己读自己的!按自己的速度读!”或者喊得略有文采:“你们不要这么团结,自己读自己的!”学生只好又从头读书。每遇此景,总让人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就像良田绿苗长出一株刺眼的另类杂草,就像美妙乐曲突然响起一个刺耳的音符,不仅与生态课堂不和谐,浪费宝贵课堂时间,而且常常打掉学习兴致,挫伤学生自尊心。为何出现这种情况?我想,一恐怕是要求不明,训练无素。如果老师课前把要求说清楚具体,学生就能领会教师意图,师生自然而然能够默契互动;二是缺乏真正促使学生自读思考的有效策略。如果读有任务,要求一边读书,一边圈画批注,学生自然就会按自己的速度读了;三是没有养成边读边思的习惯。真正有疑有思了,真正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了,便难以齐步走。四是教师心里太急,急着刹车。试想,即使学生不是进行齐读,大家一齐开始读书,读的又是同一内容,齐步走一小程不是也很自然吗?也许再稍有一程便参差了。其实不管什么原因,如若学生真的未教师意图齐读了,那就让他齐读一回又何妨呢?齐读不仅重要,而且也是必要的。
三、读写:你构建语言文字训练场了吗?
新修订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读写能力是语文素质的根本。读写结合训练是推进语文教育素质化的有效手段。阅读的过程是观察、思维、理解、吸收的统一,作文的过程是观察、思维、运用、表达的统一,但理解和运用的都是语言文字,只要把理解和表达有机地结合起来,就能够更好地达到语文教学素质化的目的。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要引导读懂课文内容,领悟文章人文内涵,一边领悟、学习作文的基本道道,做到读中孕写,以写促读。忽视任何一方的做法都是偏颇的。
九节语文课,风格不同,精彩各异。在教学中,也难免有一些不尽人意或者值得商榷的地方,引发了观摩代表们的争论与探讨,也使我重新领略了一种包容与思考的份量。场内场外,大家对选手们在赛场中的精彩表现除了感叹,更多的就是赞赏。但我相信,这次的精彩角逐将成为与会的每位老师心中一道别样的风景!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4-21 21:04
好教师是相似的,不好的教师各有各的不同。优秀教师究竟有哪些相同之处?入选美国教师名人堂,被许多机构评选为美国顶级教师的阿兰·保罗·哈斯克维茨撰文分析了优秀教师最显著的11个特征:   
1、永不自满  
高素质教师的第一个特征是,他本身是一个优秀的学习者。他们总是渴望学习新东西,扩展自己的知识基础,尝试更好的方法来获取成功。他们是终身学习者,因而他们也培养终身学习者。因此,好教师的第一个特征就是永不满足于现状。换句话说,最好的教师永远是学生。  
2、高期待,严要求  
高期待、严要求是优秀教师的第二个特征。有人认为,期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有这样思想的人怕引来家长的抱怨,不愿意对学生高要求。但事实上,高标准、严要求带来的是学生的最佳状态和最佳成绩,并让他们体验成就感。他们会变得更加自信,更加自立,不自满自傲,为进入成人世界作好更充分的准备,应对不可避免的竞争。当然,高标准不是不切实际的标准,尽管它可能会让学生感到不舒服。  
3、培养学生的独立精神  
优秀教师善于对学生的进步以及出现的问题进行监控,在必要的时候采取纠正和补救措施。他们不是教室的中心,而是鼓励学生自己寻求帮助和答案。他们并不热衷于“教”,而是热衷于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辅助。正如一名优秀的经理有一个优秀的团队,即便他不在时也能很好地运转,优秀教师培养学生的独立精神,这会让他们终身受益。  
换句话说,优秀教师并非是在教课程内容,而是在力促学生的深入理解以及思维和学习习惯的养成,把学生培养成独立的学习者。  
4、知识渊博且了解学生  
优秀教师对所教学科的内容有深入的了解,有能力对学科知识进行各种处理,如重组、简化、个性化等。由于他们精通自己的学科,因而能做到游刃有余。要做到这一点,他们不仅需要付出努力,还需要付出激情。他们还要能够理解那些不喜欢本学科的学生,有针对性地变换呈现知识的方式,以克服他们的兴趣缺乏。学生会评价说:“这个老师总有新点子。”  
5、有洞察力  
优秀教师的第五个特征是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快速、准确的评估。他们能及时评判学生的试卷和其他功课。他们不一定把学生的作业本填满红色的批改记号,或用“金星”来鼓励学生,但一定让学生知道哪些是正确的,哪些还需要提高。如果没有教师不间断的评估,学生的学习就缺乏必要的指导,便不会取得较大的进步。一名对学生有很大帮助的教师不会限制他们的新颖想法,但会要求学生必须对之进行证明。在任何时候,最好的教师看重学生的推理过程,而非最终答案。换句话说,教师评学生,也是在评自己。通过评估,知道学生和自己在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  
6、有幽默感  
一流的教师有很强的幽默感。他们和学生开玩笑,也接受玩笑。他们虽然不是喜剧演员,但却很愉悦人。他们给学生讲故事,指出一些蠢事,在大家遇到困难时给大家带来欢声笑语,且不担心自己成为大家的笑柄。换句话说,优秀教师为了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而无所顾忌。  
7、有灵活性  
优秀的教师在整个社区寻求资源。他们心中的教育超越了教室四壁。他们是民权组织的积极分子,活跃在各个组织,并利用自己的社会关系促进学生的学习。例如,他们为学生请来嘉宾演讲者,向社区募捐,组织学生展示他们的作品,供大众欣赏和批评。他们将技术作为一个延伸手段,寻找各种新的资源把课上得更加精彩。报纸和时事新闻是他们开阔学生视野的工具,小小教室与世界相联,任何时候都不放过教育的契机。只要学生表现出对某事物的兴趣,便利用这个时机来激励他们的学习。正因为如此,在谈怎样上好一堂课时,他们从来都不会提到教学计划,因为优秀的教师不靠教学计划来上课,他们在课堂上随时捕捉更有激励性的导引线索。如果认为孩子们都是空罐头盒,个个一样,只管把知识倒进去,然后封上口,那就是对教育和教育工作者的极大误解。  
8、办法多样  
一流的教师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他们能把不同学科的课整合起来上,引导学生写研究论文,创作诗歌或美术作品,甚至把体育作为课堂教学的一部分。例如,学生要学习历史上的探险家,教师会引导学生研究他们每小时走多少英里,画出一张他们所需的卡路里图表,绘制传说中他们探险的路线图,根据他们的所见所闻写出探险日记,绘制他们在途中所见的动植物的图片,并发表演讲,说出他们对这次探险的感受。换句话说,教学行家通过各式各样的途径为学生追求卓越创造条件。  
9、精益求精  
一位优秀的教师总是精益求精,不会敷衍了事。他们总是争取最好的效果,从不接受借口。因为这个特点,他们不是最宽容的教师。要使下一代有教养,便要求教师有此特征。教育本质上是对心智的训练。一个懂规矩的学生,知道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正确的。最好的教师,即是持有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恰当标准的教师。换句话说,优秀的教师知道孩子现在需要什么,以及将来需要什么。  
10、不循规蹈矩  
一名优秀的教师会让学生永不“安心”,这也许是最有趣的一个特点。他不会让学生感到厌烦,而是让学生感到被挑战。  如果教师有很高超的教学技能,学生放学回家后就会讲他们在课堂上做了什么。他们的内心被教师搅动着、鼓动着,且知道自己要为这些意想不到的挑战作好准备。优秀的教师会穿套装上课,给学生观看录像,带他们到图书馆,要求他们完成研究项目,相互布置、批改作业,发明在课间玩的游戏。他们不会让学生度过相同的两天。  
11、沟通能力高超  
值得注意的是,没有一篇研究论文或评论说,优秀教师的特征是漂亮的板书、干净的教室、宽松的评分、整洁的书写或很好的着装。优秀教师的所有特征都与激励学生学习有关,而其中最重要的特征,是高超的沟通能力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4-27 15:06

原文地址:
教师学习资料汇总作者:江山依旧
教师学习资料汇总
(视频)

  所有资料均来自网络,仅供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商业用途。

名家谈教育
魏书生给青年教师的建议
魏书生教育与人生
魏书生在湖北骨干教师培训会上的讲座
魏书生在深圳谈心
做最好的教师 李镇西报告会
教育要充满人性 李镇西报告会
教育就如此简单

班主任培训
[班主任大讲堂]教育部2007远程培训
[班主任大讲堂]班级活动创新
[班主任大讲堂]了解学生-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基础
[班主任大讲堂]以心灵赢得心灵
[班主任大讲堂]新时期班主任工作
[班主任大讲堂]当代青少年特点与班主任工作
[班主任大讲堂]教师素质与班主任工作艺术
[班主任大讲堂]扎根沃土学做人师
[班主任大讲堂]让每一位班主任都学会建设班集体
[班主任大讲堂]中小学班主任怎样指导家庭教育
[班主任大讲堂]关于问题生的教育
[班主任大讲堂]班级管理民主化、科学化
魏书生 全国班主任工作论坛讲座
魏书生 如何当好班主任
直达心灵的教育
全国十佳班主任系列
南方-班主任盛典

班级管理
王晓春:班主任管理案例现场点评互动
初中班级管理[四川教育厅培训]
班级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班会课例[初中]
如何面对学生起外号的情况

专题节目
今天我们如何鼓励学生[已加视频]
三好学生评价体系

其它学习资料
师德在教育中闪光
《身心健康 快乐成长》心理专家讲坛
师说《心态改变命运》
李子勋节目《如何释放你的压力》
龙永图对话于丹《师说师道》
徐晓东师德讲座(师德来自感谢与爱)
毕淑敏讲心理
提醒幸福 毕淑敏四川北川中学讲课实录
心灵解码 毕淑敏
破解幸福密码毕淑敏  
心理重建与情绪管理
识别情绪及睡眠异常信号
走出抑郁:一个抑郁症作家的精神档案
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
[视频专题]教师礼仪
[教育部培训]2009高中课改实验省教师远程培训
怎样评价一堂课(初中数学、语文)
怎样上好一堂课(初中数学、语文)
走进有意义的学习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4-28 04:47
原文地址: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转)作者:静听花语
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
作者:苏霍姆林…《给教师的建议》
    这句话是我从克拉斯诺达尔斯克市的一位女教师的来信中摘抄下来的。是的,没有时间啊!──这是教师劳动中的一把利剑,它不仅伤害学校的工作,而且损及教师的家庭生活。教师跟所有的人一样,他也要作家务,也要教育自己的孩子,因此就需要时间。我有一些十分确切的资料可以证明,许多中学毕业生害怕报考师范院校,因为他们感到干这一行职业的人没有空闲时间,虽然每年有相当长的假期。

    我有一个有趣的统计数字。曾经向500名有子女在上大学的教师作过调查,询问他们:"你的孩子进的是什么学校?上哪个系?"只有14人的回答是:"师范学院"或者"培养教师的综合大学"。接着又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你的孩子不愿意当教师呢?"486人的回答是:"因为他看到教师的工作太辛苦,连一分钟空闲的时间都没有。"

    那么,总的来说,能不能使教师的工作中有一些空闲时间呢?──这个令人很伤脑筋的问题往往是不得不用这个说法来表达的。事实上也确实如此:语文、数学教师每天在学校上课3、4小时,加上备课和改作业5、6小时,另外每天还得至少有两小时被课外工作所占用。
怎样解决这个时间问题呢?这个问题也像学生的智力发展问题一样,是涉及整个学校生活的综合性问题之一,它是完全取决于学校的全部活动是怎么安排的。

    这里最主要的是要看教师工作本身的方式和性质。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课题是《苏联青年的道德理想》。区培训班的学员、区教育局视导员都来听课。课上得非常出色。听课的教师们和视导员本来打算在课堂进行中间写点记录,以便课后提些意见的,可是他们听得入了迷,竟连做记录也忘记了。他们坐在那里,屏息静气地听,完全被讲课吸引住了,就跟自己也变成了学生一样。

     课后,邻校的一位教师对这位历史教师说:"是的,您把自己的全部心血都倾注给自己的学生了。您的每一句话都具有极大的感染力。不过,我想请教您:您花了多少时间来备这节课?不止一个小时吧?"

     那位历史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

      这段答话启开了一个窗口,使人窥见了教育技巧的一些奥秘。像这位历史教师这样的人,我在自己的区里只知道有30人左右。他们从来不抱怨没有空闲时间。了们中间的每一个人,谈到自己的每一节课,都会说是终生都在备这节课的。

      怎样进行这种准备呢?这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应当在你所教的那门科学领域里,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对你来说只不过是入门的常识。在你的科学知识的大海里,你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的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之一粟。

     一些优秀教师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们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他们的知识的大海。如果一个教师在他刚参加教育工作的头几年里所具备的知识,与他要教给儿童的最低限度知识的比例为10:1,那么到他有了15年至20年教龄的时候,这个比例就变为20:1,30:1:50:1。这一切都归功于读书。时间每过去一年,学校教科书这一滴水,在教师的知识海洋里就变得越来越小。这里的问题还不仅在于教师的理论知识在数量上的增长。数量可以转化为质量:衬托着学校教科书的背景越宽广,犹如强大的光流照射下的一点小光束,那么为教育技巧打下基础的职业质量的提高就越明显,教师在课堂上讲解教材(叙述、演讲)时就能更加自如地分配自己的注意、例如,教师在讲三角函数,但是他的思路主要不是放在函数上,而是放在学生身上:他在观察每一个学生怎么工作,某些学生在感知、思维、识记方面遇到哪些障碍。他不仅在教书,而且在教书过程中给学生以智力上的训练。

    教师的时间问题是与教育过程的一系列因素和方面密切相关的。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怎样使这些小溪水永远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断的流水,──关于这一点,还得另外再提几条建议。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6-5 15:19
站在讲台上,我就是“语文”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副校长 肖远骑

站在讲台上,我就是“语文”!
能说这样的话,首先对语文教师是一种自励。我们知道语文老师很难做,但上苍决定让你做,你就要热爱她。我的体会是你得先学会跟语文谈恋爱,谈着谈着,语文就会跟你谈恋爱,最后你就和语文紧紧缠在一起,你就“活在语文的世界里”。
磨就一张嘴
能说这样的话,语文教师就要锤炼自己的语言。如果教师的语言不能打动人心,无法让学生有倾听的欲望,怎么能要求学生好好地感受语文、学习语文呢?老辈人形容教师是“两年胳膊三年腿,十年难磨一张嘴”,这不无道理。因此,必须以语言为起点,抓好语文素养的提升。
我曾经说:“教师说的能力强弱‘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功率’(苏霍姆林斯基语),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工作的成效。”即使教师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如果不善说,讲不出来,要教好学生,恐怕也很难。对教师来说,教学语言最起码的要求是:一要说准确。教师是传授知识、解惑答疑的,教师的语言必须确切中肯。二要说明白。教师讲课话不在多,清楚明白就好;话不在繁,浅显易懂为佳。三要说生动。生动有三层含义:第一,表达要富有情趣,善于使用成语、典故、比喻和穿插一些风趣的话语。第二,表达要有节奏感和韵律感。善于运用艺术手段来说话,以声传情,以音动心。第三,表达时要声(声音)、色(表情)、姿(姿势)、情(情绪)紧密结合,用感情去感染学生,同时给学生以视觉和听觉信息。语文老师语言的丰沛、幽默、诗意,能化解学生日常学习中的焦灼,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唐风余韵,这样的语文老师才敢说:“站在讲台上,我就是‘语文’!”
溯游文化河
能说这样的话,语文教师就要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曾经有这样一个口号:不要把语文课上成文学课。对此,我不完全赞同。我认为语文课如果没有文学性,那就不是语文课。新课标在总目标里也强调:认识中国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这些都需要教师具有较强的文学素养。
语文教师的文学素养,不论以什么样的形式呈现,都会润泽学生。李白眼中“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庐山瀑布是那样壮美……学生徜徉其间,浸润其中,以情悟情,将心契心,在语文学习中得到精神的滋养、享受生命的愉悦,这不是文学的力量?你能说这不是语文?语文老师要有文学素养,要让学生知道在我们脚下,有一条滋养了我们这个民族几千年的文化长河: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夸父在烈日下奔走,精卫在蓝天里歌唱;嶙嶙魏晋风骨,巍巍盛唐气象……沿着这历史长河的故道溯流而上,你用心看,用心想,就会拾到女娲补天遗落的彩石,借一弯斜照汉室宫阙的冷月,折一缕渭城朝雨中的柳丝,伴着你走上文学的道路。这就是我们的语文,一个蕴藏着精神的无限自由和生命的无量丰妙的语文。具备这种文学素养的语文老师才敢说:“站在讲台上,我就是‘语文’!”
读破万卷书
能说这样的话,有这样的文学素养,语文老师就要多读书。古人曰“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教师只有勤于读书,才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大量阅读不同时期世界文学巨匠的文学作品对提高语文教师的文学修养至关重要。我们读李煜《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一个活脱脱的国破家亡落魄君王的无奈与伤痛跃然纸上,我们也似乎听到了他的叹息,看到了他眼角的泪珠。如此,在阅读中积累,在积累中提高,在提高中升华。
语文教师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常常会感染学生自主阅读的欲望,从而引领学生熟读这些作品,在润物细无声的过程中,滋生出灵感,感悟生命和理想,感喟人生,产生创作冲动,使人格和灵魂得到升华和净化。知识在更新,信息技术也在飞速发展,学生的思维变得异常活跃,这一切对语文教育都是一个挑战,对语文教师来说更是一个全新的天地。如今,网络写手如云,文学已成为众人的呼声。语文教师活在当下,除了大量阅读文学名著,还应时刻关注时代的呼声。处在一个思想空前活跃、写作异常繁荣的时代,面对一群非传统意义上的学生,语文教师更有必要了解他们的思想、他们的精神需求、他们来自心灵深处的时代颤音,这一切的一切,都需要语文老师广泛阅读,老师们,读书呀!读书可以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可以丰富自己的思想,可以缩短与学生的距离,可以更好地指导写作,并引导他们逐步提高。这样你站在讲台上,才可以理直气壮地说:“我就是‘语文’!”
写出好“教头”
能说这样的话,语文老师就需要多动笔。肚子里装了上百本书、上千堂课,慢慢发酵,慢慢酝酿,慢慢融入你生命中的每一根血管、每一个细胞。表面的确很平静,没有一次抛头露面,没有谁来关注你,但是在平静的底下,生命的能量却在不断灌注,不断膨胀。这能量要释放出来,就是写作。我在《和青年教师谈教学ABC》一文中提到:“写文章,很多人认为那是语文老师的事。诚然,语文教师要会写文章,这样才能给学生示范。只有自己写作,才能总结经验,摸出规律,才能取得教学生写好文章的主动权。众所周知,特定级别的各种球队的‘教头’,大多是由退役的优秀运动员充任,不少影视剧的导演就曾是著名演员,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就是学生的‘教头’和‘导演’,要教学生写文章,自己没有一点笔底功夫,想来是不称职的。任何一门课程的教师,都要研究教学理论、探讨教学方法、总结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水平,所有这些都离不开写。只有写出文章来,才能互相交流,才能改进教学,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可以说,写教学论文和教学总结对每个教师来说都是少不了的,是应该具备的基本功。”这是我上世纪90年代说的话,现在看来还没有过时。
我是一名语文老师,我为语文而来!是语文放飞我稚嫩的梦想,是语文点燃我喷涌的激情,是语文唤醒我沉醉的智慧。我平庸的生命,因为语文而精彩!在这里,我再一次对语文老师说,你要有勇气对学生说:“站在讲台上,我就是‘语文’!”






[attach]21821[/attach]教师五重境界:教知识到教自己
2015-03-22
作者:万玮 来源: 《教师的五重境界》




  
《教师的五重境界》是著名班主任工作专家万玮最新教育随笔集。在书中,作者总结了为师从教的五种境界(教知识、教方法、教状态、教人生、教自己),系统阐述了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和实现途径。
以下是书中的选段,希望可以对各位老师有所启发。
微信上一位外地的教师朋友给我发消息请我支招。因为工作出色,县教育局请她在全县教师大会上做一个30分钟的发言。她“想了三天,慌了三天,混乱依旧”,于是向我求助。
我思考了一会儿,将自己这些年从教的经历回顾了一遍,根据我对教师职业的理解将其划分成五个不同的阶段。
第一个阶段:教知识我初上讲台时,教初中数学。我满脑子想的都是教材教法,想着怎么样把每节课的知识点落实。教学目标是什么?教学重点、难点是什么?如何引入?如何设计变式训练?单元测试结果出来后,学生成绩在年级里名列前茅我就欢欣鼓舞,平均分不佳就急火攻心,然后花更多的时间去练习、讲解。那时候,年级里教我班的平行班的是另一位老教师,也是学校安排给我的带教教师。我使出浑身解数,所教班级的平均分居然与她的班级不相上下,算是初步站稳脚跟。
第二个阶段:教方法教了几年之后,我逐渐把关注点从教转移到学生的学。同样在一个课堂里听课,每个学生的学习结果却迥异。于是我开始尝试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把自己放到学生的位置上,想象他们在学习时会遇到什么问题。我领悟到数学与数学教育是完全不同的两个领域,自己在大学里学到的那些数学知识并不能保证我成为一名优秀的数学教师。
在这个阶段,我逐渐减少自己讲课的比重,而留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预习、探究、试错乃至请学生上台讲题。总之,一切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方法我都愿意去尝试。这一阶段的成果是,我教得不累,基本上不需要再占用数学课之外的时间,学生成绩却维持在较高的水平。
第三个阶段:教状态再后来,我注意到一个现象,那些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哪怕数学学习能力并不突出,但通常都态度端正、学习认真;而那些看起来很聪明的学生,如果学习马虎,成绩就很可能不理想。有时候,你准备了一节课,设计很精彩,课上得也很顺利,为学生铺设的路径很巧妙,可有些学生根本就没听,对他来说效果等于零。
于是,我开始用更多的时间去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判断哪些学生是真心喜爱学习,哪些是在被动应付,哪些学生悟性强,哪些学生虽然勤奋却学得吃力。在课上,我发现学生听课状态不理想时甚至会停下来给学生讲一个小故事以集中他们的注意力。课后也更加频繁地与学生谈心、沟通,对学生取得的点滴进步及时进行鼓励。
在我发现学生的学习成绩基本上与其学习状态成正比后,我便更执着于发掘学生的内驱力,而慢慢放弃外在的推、拉乃至拖、拽,也变得更加有耐心。
第四个阶段:教人生在前面三个阶段奋斗了十多年后,我的教育视野有一天突然打开。回顾自己以往的努力,总还是离不开分数二字。无论是关注知识、方法还是状态,最终的目标还是指向学生的学习成绩。要完成这样一种顿悟并不容易,我经历了漫长的渐悟过程。我带过的第一届学生在工作之后回学校看望我,聊到他们当年的学习点滴,还聊到现在工作了才发现在学校里学到的哪些东西是有用的、哪些是没有用的,在那一刻我豁然开朗。
我作为老师,看到那些曾经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长大之后很平庸而调皮的孩子却大有作为的时候,不由自主地去反思教育的价值到底是什么,辛辛苦苦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付出了那么多努力到底有什么意义。当我将视野从学生的学习扩大到他们的兴趣、气质、品性之后,教育的世界就更加宽广了。这个时候,我不再只是一名学科教师,而成为了一名真正的教育工作者。
第五个阶段:教自己学生在学校里除了要学会学习,还要学会生活,学会做人。教师的职责不仅是教书,还要育人。而我,也的确朝着育人的目标努力了好几年。然而,在做人这件事上,我慢慢意识到教师相对于学生,没有任何优势可言。甚至,学生的心灵更为单纯,品格更为高尚,在学生面前教师有时甚至会自惭形秽。有时候,我不禁问自己,我有什么资格去教学生做人?与其教学生,还不如教自己。所有那些对学生提出的要求,都首先是对自己的要求。自己做到了,才有可能要求学生去做。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教育不是说教,而是影响,是感染,是熏陶。教师这个职业不是教,而是学,教师自己首先要成为终身学习者。
她感谢我帮她理清思路,然而她不知道的是,这段时间我正处在一段情绪的低谷中。我常常为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而懊恼,自己跟自己生闷气。这个过程虽然痛苦,不过我并不沮丧,因为我知道做教师是在教自己,对自己的认识越清晰,才能更好地悦纳自己,进而在工作中将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示出来,让包括学生在内的所有人遇见更好的自己。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www.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