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3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专访美国汉字书法教育学会主席屠新时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3-6 17:58: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专访美国汉字书法教育学会主席屠新时出处:新华网  发布时间:2014-10-28     新华网广州10月28日电(记者刘彦武 陈寂)“在科罗拉多州纳罗帕大学,许多美国学生跟着我学习中国书法,改变了对中国的观念、对世界的看法。”美国汉字书法教育学会主席、书法家屠新时近日在广州进行文化交流时对记者说。
    出生于江苏苏州的屠新时,1987年赴美留学,而后一直致力于中美国际文化艺术交流。他1997年在纳罗帕大学创设《中国毛笔和中华文化》选修课程,至今已有超过500人次上过他的书法课。2007年,他又与国家汉办合作创办丹佛孔子课堂,进一步将中国文化传播到更广泛的美国人群。
    纳罗帕大学人类学专业学生查尔西,在学完6学期的书法课程之后,办了个人书画展,在校内引起轰动;一位该校生物专业的学生学习书法、接触中国文化之后,给自己起名“金晓阳”,而后到中国学习中医……在屠新时眼中,自己的这些美国学生,于书法学习中得到启发,从而人生发生了改变。
    “传播文化,不是我强加给你,而是将我们文化中最精彩、最有内涵的东西与你分享,然后让你有所得益。”屠新时说。
    他在课堂上讲解中国成语“饮水思源”时,告诉学生中国人在这个成语中传递了一种对父母、老师和前辈的感恩态度。“你将来也会是你的学生、子孙的源泉”——被这句话触动,他的一个美国学生把这四个字写在圣诞卡上送给了自己的母亲。
    1994年,屠新时在美国丹佛市创办中文报纸《中美邮报》。如今这份报纸收获“发出华人心声,传播中华文化”“坚守海外中文国际话语权”的赞誉。这也是广大美国华人对屠新时二十载媒体人工作的中肯评价。
    “文化传播对于传播者的要求很高,要热爱自己的文化并拥有自信。一些地方的文化传播太表面化和符号化了,认为挂几个灯笼、包两个饺子就是中国文化了。”在他看来,文化传播需要几代人的工作,可以和大学课程结合,也可以和社会艺术爱好者的日常交流结合。
    近十几年来,他每年都会到中国大学做讲座、办展览;由他担任理事长的丹佛孔子课堂,也组织中美师生书法展,加强专业书画教师对口交流和进修活动。
    “美和生命的能量从每个中国汉字中流淌出来,给书法艺术活的能量。”“我们可以欣赏字与字之间的组合和毛笔在纸上的动态轨迹之美,这在西方艺术中是找不到的。”“中国书法艺术的简洁蕴含着奥妙让我在精神上得到满足。”……这些对中国书法的感受,来自一群美国大学生,字里行间透露的是对中国文化的热爱。
    这让屠新时意识到一种“文化反馈”的重要性。外国人对我们的艺术这么尊敬、这么爱,能花这么多时间学习,他希望这对中国的大学生们有些触动。
    “不能只想着当一个书法家,写字画画卖个好价钱,赚个吆喝。我们还有更多的文化使命,如何实现不同文化之间的合作和沟通有大量工作要做。”屠新时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1 13:52 , Processed in 0.111764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