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9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歌曲赏析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2-27 17:19:3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歌曲赏析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宁波效实中学      蒋祺

【内容摘要】流行歌曲展现了千姿百态的生活,表达着形形色色的情绪与心态,流行歌曲的歌词更是词作者对人生的独到感悟。因此感受歌词、掌握歌词的分析技巧,能够使学生比较深入地理解音乐的内涵,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增加学生的文学储备量,同时也具有陶冶情操,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之功效。本文着重从目的、过程、效果、收获、建议五个方面展现歌曲赏析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关 键 词】歌词   赏析   感受   律动   

一、活动目的

音乐,在人们的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人类的许多感情和感受都是通过歌曲来抒发的,流行歌曲更是展现千姿百态的生活,表达形形色色的情绪与心态,她那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动人心弦的节奏,起伏跌宕的旋律,个性化的抒情唱词,加上现代影视电声技术的震撼,再夹杂着偶像崇拜的浪漫冲动,总是蒸发成心中永远的感动,因此,流行歌曲是中学生喜闻乐见,而且是无需解释的情感成语,成为当代的一种时尚潮流,较能反映社会发展的主旋律,反映人们的思想情感,能给人们一种精神享受。

现代社会可以说是年轻人的社会,流行歌曲可以说是年轻人的歌曲,它可以及时地反映出年轻人的时尚生活节拍,在年轻人的学习、工作、生活中是一道迷人的风景。特别对于精神饱满、醉心于歌、诗的青年学生来说,她更有着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审美情趣之功效。所以,流行歌曲其实而且也已经是一种文化,尽管更广泛地称之为通俗文化,她来源于生活,同时也充当着生活的代言,这一点上,他和文学作品是相辅相成、异曲同工的,更何况她包含着一个词的创作问题,这就不可避免地与文学扯上了关系。每一首流行歌曲都具有她独特的风格,而这种独特的风格主要体现在歌词当中,流行歌曲的歌词是词作者对人生的独到感悟,较能触动人们的情感,所以,可以这样说,歌词是歌曲的灵魂,歌词在歌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好歌词本身就是极具魅力的诗篇。

正因如此,我想把流行歌曲特别是流行歌曲的歌词引入课堂,从学生喜闻乐见的歌曲入手,把语文教学和歌曲欣赏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和课堂都律动起来。于是,我在每届学生中都要开展的一项活动“课前三分钟演讲”中新开辟了一个演讲栏目——“我最喜爱的一首歌”,要求学生唱这首歌并赏析歌词。因为我觉得会唱歌也就会背诵这首歌,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多背了一些诗,自然也提高了学生的文学储备量!而掌握歌词的分析技巧,能够使我们比较深入地理解音乐的内涵,提高自身的音乐欣赏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活动过程

    欣赏要充分活动化,尽量成为学生的体验过程,不必拘泥于词句意义的解释,建议分三个步骤:唱、赏、评。

    唱。课前让学生把歌词抄在黑板上,首先把这首歌唱给大家听,会唱的大家可以一起唱,在唱中体味。尽量不用音像手段,让学生更多地主动参与,如果使用,也要为提高活动效果而用,不能让丰富的音像去陶醉学生。

记得有次介绍《丁香花》这首歌。《丁香花》是首网络歌曲,唱红大江南北,感动中国。但大家并不知道这首歌背后有着一个比《丁香花》还要凄美的故事。那是一个身患绝症的女孩用生命演绎的一首歌。林雪亮同学一反常规,先介绍赏析了这首歌,然后满怀深情地唱了起来,用心演绎的歌声打动了在座的同学。事后林雪亮同学在随笔里写到:“从小到大,一直羞于在同学面前展示粗陋嗓子的我竟然唱歌了,而且完全是情不自禁,好久没这么感动了,多么凄美的故事,多么勇敢的女孩!她的不幸给我们敲了警钟,提醒我们要珍惜眼前的幸福,珍惜身边的人……”(摘自林雪亮同学的随笔)。

    赏。这是关键的一步,也是难度较大的一步。唱的过程学生可能会更关注曲调,而赏则让学生的注意力关注到歌词美的语言,这是从唱中体味的深化。课前就让学生查阅有关资料,包括歌词的背景和鉴赏文章,再结合自己的体会,书写成文,在课堂上交流。

    乐冬研同学对《水手》的赏析就非常不错,既很好地把握了歌词的内容,又是对同学们很好的励志。

     手 (乐冬妍同学)  

    赏析:我想这是首大家非常熟悉的歌曲,到今天为止它已经13岁了,我认为作者笔下的“水手”是作者作为一个残疾人内心深处勇于面对生活挫折,英勇,顽强的形象代言人。但是我认为歌词最经典的部分在于他三段生活的叙述,对于歌词的部分句子我想授予几个奖项。首先是“苦涩的沙,吹痛脸庞的感觉,像父亲的责骂母亲的哭泣,永远难忘记。”这句作为“最佳比喻奖”,这句话把一种感觉用两个生活细节来打比方,不仅别致而且让人感动;而“卷起裤管光着脚丫踩在沙滩上”这句作为“最具情趣奖”,这句话描写的是作者的童年,但它也可以看作是很大一部分现代人向往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生活态度;第三个奖项“最现实深刻奖”给“说着言不由衷的话戴着伪善的面具”这句,我们仔细读它应该会有同感,因为生活中我们也在经意不经意之中说着言不由衷的话戴着伪善的面具,这是我们和作者共同的无奈;“骄傲无知的现代人,不知道珍惜,那一片被文明糟蹋过的海洋和天地”这句是我在这首歌中最喜欢的一句歌词,所以我授予它“个人偏好奖”,我疑惑作者用了“糟蹋”这个词,因为它修饰的是“文明”,但不管如何,我希望大家都不要成为作者笔下所鄙视的“骄傲无知的现代人”,不知道珍惜大自然,不知道珍惜美好的青春年华;最后一个“催人奋进奖”要给“他说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擦干泪不要怕,至少我们还有梦,他说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擦干泪不要问,为什么”这句,我觉得没有任何争议,这段话不断地被重复,但是确实具有被不断重复的价值。我认为,就算到现在,这首歌所具有的精神,它所要表现的思想,依然能够激励我们,感动我们!

    评。在学生赏析的基础上其他同学或老师结合自己的感受来评价,课后可把学生的赏析文章筛选汇集,推荐优秀的篇章给校文学社或校外有关刊物。

三、活动效果

一学期来,这个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学生热情似歌,热情似海,当熟悉或不熟悉的歌声在课堂上飘扬的时候,连隔壁班的学生也不自觉地竖起了耳朵(据学生反映),更有学生在随笔里写到:

“以往,总是希望下课的时间多一点,上课的时候时间溜得快一点,现在,不一样了。似乎对语文课有了不一样的感觉,少了一分一视同仁,多了一分静静等候。

这样以学习为主,又加上了音乐欣赏,确实是很好的结合。演讲不会变成以往拖时间的工具了,而且又让我们学会了很多,爱上了很多。

从《天边》走到《爱的代价》,再走到《水手》,我们懂得了成长,懂得了代价,懂得了坚强……

虽然也许只能算是懵懂,但我们至少获得了一点,懂得了一点,学会和思考了这些问题,对歌词文学了解了一些。

以往听歌只是随意听听,哼哼,喜欢的便学着唱唱,现在,发现对个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了,原来唱词也有这么深厚的意蕴……”         ——摘自方瑾同学随笔

“生活中需要音乐,每天都盼望着上语文课,盼望着不同的同学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动,也许在我们成长后,再次想起这些歌,就会忆起高中时的生活,体味曾经拥有的美丽心情。”

                          ——摘自肖婧同学随笔

看到这些,我更觉得我应该把这个活动记录下来,使其成为永恒!现在我把学生介绍的几首经典的歌词赏析奉献给大家,让我们共同回味!

(一)和平篇

                              AMANI(徐楠同学)   

赏析:这首歌是黄家驹写给当时在非洲连年种族矛盾中生存的儿童们。歌词的第一句“他,主宰世上一切,他的歌唱出爱,他的真理遍布这地球。”这里的“他”指的是非洲人所信仰的神灵。他们相信神灵会永远在他们身边,祝福他们,保佑他们。但是第二句歌词告诉我们,在战争爆发,人民遭受苦难之时,神灵却一去不返,甚至听不到人民对他的呼喊,他并不能带给我们和平。人们一味地求助神灵是不行的,必须要以自己的努力 来争取和平。第三句形象地再现了战争对人类的迫害,战争的最后,儿童永远是最受伤的。这句表达出来作者对战争的控诉,对受难人民,尤其是儿童的同情。“AMANY”是和平的意思,“NAKUPENDA  NAKUPEND  WE  WE”是“我们爱你”的意思,“TUNA  TAKA  WE  WE”是“我们需要你”的意思。最后一句用非洲土著语唱出了人们对战争的痛恨,希望世界早日和平,还孩子们一片平静的天空。

    整首歌指责了战火的残酷并憧憬着和平的前景,指引人们用爱去驱散世上罪恶的战争,因为和平才是世界永恒的主题!

(二)情感篇

                                 华(肖婧同学)   

赏析:这首歌来自黄磊和刘若英的电视剧《似水年华》,同样是年华,相信大家也看过梁朝伟和张曼玉演绎的《花样年华》。它们的不同就在于一个带着上海大都市的喧嚣,一个则流淌着水乡乌镇的幽静甜美。在那小小的世界里,有小船,有石桥,有闺阁的思念,有深院的守侯,有水联系着岸上的家家户户,有水包罗着那世外桃源中的人生百态。因而在那里的情愫,也有着水的一去不顾,也有着水的千转百合。

    所以即使“曾留下的痕迹,你已刻在了心里,风为什么忽然停了”,而我依然期待着你和我的奇迹。一边是骤然的停止,一边是永久的等候,体现了歌者对于这种感情的执着与眷恋。但天若有情天亦老,年华易逝,岁月易逝,所以该爱就爱了吧。“我宁愿犯错,也不愿错过,爱你如水流,无怨无忧”,即使是沉默,即使是思念,也不应该是人生这场戏里停格的镜头。

但现实告诉她爱不能够相守,只能用一生去懂去琢磨。这正如沈从文先生《边城》中的那个翠翠一样,最后只能在小小的渔村里默默地等待二佬的归来。在那漫长而有忧愁的等待中“梦”还重复地做着,“心却从熟悉到了陌生,而这是你我的故事”。一曲终了,留给我们淡淡的两个字——“故事”和那身后一串长长的省略号。也许有人将用他的一生去填满这长长的省略号,也许有人将不再等待,只是轻叹人生的沧桑而已,但无论结果如何,这一个个故事定将串联成你我的似水年华!

另外学生还有成长篇,历史篇,哲理篇,青春篇等等,欣赏完这些,我想对歌词的赏析已不再简简单单地停留在耳目的满足上,更多地是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意外的收获。

四、活动收获

收获之一:让学生的写作柳暗花明。歌词的创作也是语言创作,因此,歌词与写作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将流行歌曲从课外引进“业内”,与作文接轨,不独为爱好者尽其用,不少学生在感悟歌词思想的同时,也写了一批有新意的习作。比如说,有用歌词当做作文题目的:《阳光总在风雨后》,《爱的奉献》,《美错》,《光辉岁月》,《生命如歌》等等;有作文题仿歌词的:《潇洒输一回》,无疑是受《潇洒走一回》的启发,《妈妈的花季》,明显是源出《十六岁的花季》;还有作文中直接引用歌词的:2004年末当印度洋海啸发生后,全世界都伸出了援助之手,学生就在随笔中写到:“请让我来帮助你,就象帮助我自己,请让我来关心你,就象关心我们自己,这世界会变得更美丽!”(《熊猫咪咪》);在对生活发出无限感慨的时候,学生写到:“生活是一团麻,总有那解不开的小疙瘩呀;生活是一杯酒,包含着人生酸甜苦辣;生活是一首歌,吟唱着人生悲喜交加的苦乐年华。”(《苦乐年华》)……这样的文章用歌词铺垫了文采,打造了亮点。

         收获之二:让学生的心灵受到洗礼。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情感素养是人的一切素养之血肉。中学生正处在生理发展与心理发展阶段,这个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体现在智商的发展与情商的发展上。而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和这个人的情商有着比智商更为密切的关系。情商素养的发展是以情感为基础的,积极的情感可以成为个体主动学习,自我发展的内驱力,常言道:情顺理通。可见情商教育是教学成功的根本所在。而学生在音乐的熏陶下,情商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提高,而且中学语文新教材具有很强的情感色彩,教材中的文章大多是情文并茂的名品佳作。文章的字里行间与结构安排及意境渲染中倾注了作者浓浓的情,寄托着作者深深的爱。教学中,实现音乐与语文的整合,有利于学生从对歌词的赏析引发到对课文的赏析,用赏析歌词的情感去领悟作者的精心设计与匠心独运的安排,走进作者的内心深处,在灵魂深处和作者的情怀溶为一体。

五、活动建议

这项活动本意是为课前三分钟演讲所设计的,但学生对于自己喜爱的歌往往情不能自已,讲得滔滔不绝,而听的同学也很有感触,上下融合,结果十分钟就不知不觉过去了,学生还意犹未尽之时,就要草草了场,否则就延误了正常教学时间。所以建议把此项课前活动作为一个研究性学习的主题,在一个学期内专门开设一个“语文·流行歌曲课堂”,安排四到五个课时,首先是教师指导、明确任务,然后是歌词赏析环节,最后总结。这样进程不急促了,让学生有比较充分的讨论,交流,品味,歌唱的时间。对学生的活动成果应予以充分肯定,以适当的评价方式给予鼓励,为了激发学生的成就感,教师尽量为学生寻找发表的园地。

也许,这个活动仅仅是肤浅的,表面的,但我想时间可以说明问题,潜移默化之下,多多少少“质”的变化也是会存在的,因为生活是丰富的,人生是精彩的。生活应该有动与静的两面,动是生命的发挥,静是对人间万事细心的品味,有些歌提供知识,有些歌启发真理;知识帮我们了解,真理帮我们领悟!精彩的生活,需要用心去创造;生活的精彩,只有努力过的人才能体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9 01:44 , Processed in 0.068600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