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公语文作文观的问题
唐晓敏 张志公语文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强调“适用”。这一点,在作文教学方面,表现得非常突出。张志公讲: “目前,中学毕业生乃至大学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不会写所需要写的东西,这种情况很普遍。尽管小学、中学、大学作过多少作文,但是一动笔仍然感到困难,这困难还不是轻而易举就能解决的。当医生的写不好病历,或是繁简不当,或是不准确;实验室的实验员写不好实验报告;作机关工作的不会起草公文,写不了调查报告,等等。学会写现代社会中常常用到的各种文体,是要经过训练的。学生在学校里就应该接受这种训练。从未受到这种训练,到了工作中才去从头摸索,这在时间上是一种浪费。” 张志公认为:“学会写现代社会中常常用到的各种文体,是要经过训练的。学生在学校里就应该接受这种训练。” 哪些是常用的文体呢?他也举了例子:病历、实验报告、公文、调查报告。他说:“学生在学校里就应该接受这种训练”。 可是,这些应该是在那个层次的学校来“训练”呢?中学作文能进行这些文体的训练吗?很难。让中学生写“病例”、“公文”,是写不好的。 在大学中进行这些文体的训练吗?大学是分专业的,医学院的学生固然是需要学习写病例。可是,工科院校的学生学习写“病例”,有意义吗?文科的学生学写“实验报告”,也没有多大的意义,而且也学不会。 学校确实需要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但需要培养的是写作的基本能力,掌握写作的基本的技能。而不是各种应用文体的写作能力。 张志公认为,学生在学校读书时,就要接受各种应用文体的训练。 实际上,许多应用性的东西,恰恰是到了工作中学习才是正确的。美国教育家赫钦斯曾讲:“飞机公司能在几星期内培养出飞机技工,比学校几年内培养出的更好。在学校里必然是由过了时的教师,用过了时的机械来训练学生。所以,美国强调职业训练的结果是培养出一些门业教育的、质量差的技工。”技工的培养是这样,应用文写作能力的培养也是这样。 张志公认为:“从未受到这种训练,到了工作中才去从头摸索,这在时间上是一种浪费。”到工作中学习,是节省了时间。而要求学生在学校就学习这些东西,而且基本上又是学不会的,这才是浪费了学生的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