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 于永正《把作文写得有声有色》课堂实录 常州市武进区卜弋小学 师成艳 庄伟琴 (师生问好) 出示短文片段1:“细雨刷刷地飘着。雨丝笼罩着柳树,笼罩着房屋。远处的山已经和天空中的云融为一体了。燕子似乎特别喜欢毛毛雨,在微风中斜飞着,不时发出唧唧的叫声。”(师读) 师:除了写了作者看到的,如树、……还写了听到的。听到什么?(板书:看、听) 生:细雨刷刷。 师:板书:刷刷 师:读一读。 还听到什么? 生:唧唧 师:(板书)让学生读一读。 出示短文片段2:“雨来刚到堂屋,见十几把雪亮的刺刀从前门进来。他撒腿就往后院跑,背后咔啦一声枪栓响,有人大声叫道:“站住!”雨来 没理他,脚下像踩着风,一直朝后院跑去,只听子弹向他头上嗖嗖地飞来。”(师读 ) 师:写了什么声音? 生:卡啦、子弹嗖嗖声。 师:板书:卡啦、嗖嗖。 生:(读) 师:这四个词有一个共同的地方。 生:拟声词。 师:对,也叫象声词。(板书:象声词) 师:用上了这些词,我们好象真的听到了雨声,燕子叫声……所以,我们写文章时要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写下来,这样文章才会有声有色。 (板书:有声有色) 师:我们生活在一个有声有色的世界里,走进树林,你会听到什么声音? 生1:风吹树叶,发出沙沙的声音。 生2:风呼呼的声音。 生3:听到鸟儿唱歌的声音。 师:学一学,鸟儿怎么叫。 生1:唧唧喳喳的声音。 生2:我听到草地里昆虫的叫声。 师:学一学。 生:知了——知了—— 师:如果来到小河旁,听到什么声音? 生:鱼跳起来,落到河里的声音 师:什么样的? 生:扑通。 师:那是癞蛤蟆跳井的声音。 生:青蛙的呱呱声 师:来到大街上听到什么? 生:汽车的滴滴声。 生:自行车的丁零声。 师:我们的教室里很安静,但偶尔能听到咳嗽声,可能还会听到铅笔盒掉到地上的声音。 师:夜晚,你可能会听到爸爸的打鼾声,学一学。 生:学。 师:大自然有各种声音,我们要用笔写下来。 老师要带你们到公园去看一看,要带上眼睛,带上耳朵。 (放录象,没有声音)师述:清晨,雾蒙蒙的……小鸟……蜜蜂……荷花……游人逐渐多起来。……小溪。 生:怎么没有声音? 师:耳朵没派上用场,没有声音,有点可惜。 再放一遍,让耳朵派上用场。(加入了声音) 师:第二次逛公园,感觉怎么样? 生:有声有色。 师:喜欢哪一次?为什么? 生1:第一次没有声音,第二次有声有色。 生2:第二次的公园比第一次的公园有生机。 生3:第一次感觉干巴巴的,没有生趣。第二次有趣。 生:大自然的一切都是伟大的。 师:如果光写看到的,大自然就少了一份生趣。如果把声音写下来,……老师会给你写上批语:有声有色。 有兴趣的把刚才看到的听到的写下来,下面老师给你们提供一些词语: (1)轰隆隆 呼呼 哗啦哗啦 师:你们读到这些词语,脑海中肯定出现了一个画面,一个场景,出现的举手。为什么会出现呢?因为我们的大脑会想象。“想象比知识更重要。”这句话谁说的?(爱因斯坦) 当你的大脑展开想象的时候,象声词会把你带入美妙的情境中。 (2)咯咯 嘿嘿 嘻嘻 师:听出什么声音了? 生:笑声。 师:再读。 当你看到这些词,你的脑海中会出现几个小朋友,他们……可能在搞恶作剧。 (3)啪 呜呜 啪 扑哧 师:会想象的小朋友看到第三组词,可能会想到一件事。 任选一组词语写一篇小短文,行吗?愿意写第二次逛公园的举手,愿意根据第一组象声词写作文的举手,愿意根据第二、三组词写作文的举手。迅速地思考一下,写什么。拿定主意后,起个题目。要学会命题。 老师送大家一句话,板书:好题文一半。迅速地考虑,命题。思路千万不要打断,要一气呵成。如果一时想不起题目,空一行,写好作文再写题目。 生:写作文。 (1、师巡视:提醒写字姿势。2、写好的修改,介绍老舍和叶圣陶先生的修改方法:念出来,写好的小声念。3、每位同学放声读,让于老师听到你的声音。) 师:交流第二次逛公园,写这一内容的站起来,报题目。看对谁的题目感兴趣,就请谁读。 生:公园开心的笑声、迷人的公园、公园美景、人间天堂、公园里的风景、风景如画的公园、公园早晨的音乐会、如诗如画的公园…… 师:对哪个题目感兴趣? 生1:我对……感兴趣。 生2:《如诗如画的公园》。 生3:秋日,我来到…… 师:不说秋天,说秋日,文邹邹的,有诗意。 生:……令人捧腹大笑。 师:把大笑去掉。 生:……乐得合不拢嘴。 师:这句话是对捧腹的解释,为这,加五分。 生:……盖上嘴。 师:捂上嘴就行了。 生:这是一个如诗如画的公园。 师:如果结尾这样写……那叫什么?(点题) 师:105分。 生:《人间天堂》。 生:公园是我们放松身心的地方,公园的景色更是美不胜收。 师:改成“公园是我们放松身心的地方,景色更是美不胜收。 生:碧水、蓝天、白云、小动物构成了…… 师:多简练,加五分。 生:蝴蝶翩翩起舞。 师:加十分。 生:河里的鱼五颜六色。 师:有这么多颜色吗?改成可爱的小鱼。 生:小鱼有的在游,有的在游戏。 师:一句话中有。 生:公园真是一个人间仙境啊! 师:把“一个”去掉。 师:点题了吗?120分。 生1:第一组象声词,起了什么题目? 生2:秋天的雨中漫步、考试、韦帕先生来了、雨中的森林、雨中情、什么样的荷花才叫美、下雨中的对话、雨和彩虹、雷雨狂想曲、恐怖的雷阵雨、风声雨声雷声交响曲、今天多精彩! 生3:《交响曲》。 生4:把树枝扔在马路旁。 师:用“摔”比较好。 生:……暴风雨真让人留恋。 师:造成这么大的伤害,还留恋?改成“担忧”。 师:95分。 生:《韦帕先生来了》。 师:描写生动,再加上声音响亮,130分。 生1:第三组象声词,先报题目。 生2:瓜皮的故事、又哭又闹老猫上吊。 生3:《瓜皮的故事》。 生4:小明是个爱哭鬼…… 师:开头点出小明是个爱哭鬼。 师:为有声有色打100分,为丰富的想象力加10分,为有声有色的朗读加10分。 师:总结:写文章的时候,带上眼睛和耳朵,写得有声有色。读课外书的时候,看看作家们是怎样写得有声有色。 【评析】 1、录像创设情境,先抑后扬 于老师先播放了一段公园景色的无声录像,边播放画面,边用语言描述,随即,又播放了这段配有声音的录像。这时,于老师说,声音使大自然充满灵性,要求学生把最喜欢的景色和声音有选择地写下来。听到此处,我不仅为于老师的设计暗暗叫好:无声录像让学生们感受到一个无声的世界的沉闷和无趣,更加向往有声世界;两次录像前后对比,让学生切身感受到了有声世界的可爱,比老师用语言描述声音对于我们的生活有多么重要不知要强多少倍,此举可谓先抑后扬。 2、语言创设情景,启发想象 在给了学生以上感性素材后,于老师又出示了三组象声词:轰隆隆、呼呼、哗啦哗啦;咯咯、嘿嘿、嘻嘻;啪、呜呜、啪、噗嗤。然后,于老师用语言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象可能与这三组象声词有关的场景、画面、事件,启发学生思维,并告诉学生,想象比知识更重要。 3、“听评”作文,鼓励为主 学生写完作文后,在学生自改的基础上,于老师采用边听边改、边评价的方法来帮学生修改作文。在修改学生作文前,他先让写四组不同作文的同学分别起来读题目,然后,让大家从中选择感兴趣的题目,一起来修改。这就强化了学生的命题意识,正如于老师所说:“好题文一半。”在进行评议时,于老师以讲求鼓励为主,他从象声词的运用,风景描写的情况,以及合理的想象和朗读等方面进行适当加分,于老师对学生习作的评分与我们平时的尺度相比超出了更多,有的学生的作文成绩达到了130分的高分。 4、习惯和方法比知识更重要 无论是阅读课还是作文课,于老师都十分重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养成。这节课也不例外。在观看录像时,于老师要求学生“带着眼睛和耳朵‘逛’公园”;在写作文时,于老师告诉学生“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在修改作文时,于老师教导学生要“念、再念、再念”;在学生发言时,教育学生“认真倾听是一种礼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