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叙事技巧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11-27 18:30: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原文地址:叙事技巧(转载)作者:雪泥飞鸿
二十世纪是一个人类迅速被物质异化的时代,精神似乎被淡出了,信仰也出现了危机,内在被刻意的遗忘,因为关心内在就意味着有史以来最大的精神煎熬,人类找不到精神的出路,因为物质太过丰富。
二十世纪艺术的种类更丰富了,艺术载体种类更加多样了,不同的艺术形式进行着无形的竞争,电影和电视的出现更是给其他艺术形式带来颠覆性的灾难,尽管今天从事各种艺术行业的人都很多,但是平民中的绝大多数都是盯着电影和电视。小说的叙事必须超越电影,因为细腻的叙事早就让绝美的画面给代替了,丰富的情感也被各种各样的眼神与表情给代替了。小说语言要无可替代,这样才能够使小说有一席存在之地,所以作家对小说语言、叙事技巧的研讨是一种必然。
《红楼梦》是中国传统叙事技巧的汇聚,同时也是对传统叙事技巧的超越,这部作品中处处都是高超的叙事技巧,我们在后文中不可能一一讲解,此处就第二回略说一下。
《红楼梦》的人物太多了,而且每一个出场率都不很低,写得都很是丰富,他们之间的关系又较为复杂,而且小说一旦真正开篇,大多数的人物又都在场,毕竟故事的主要场所只在一个大院之中。这么多的任务要出场,一定会让观众眼花缭乱,不知所云,眼睛又忙不过来。于是曹雪芹就来一个预备交待,先把故事中的主要人物作一下简介,顺便也说一下每一个人的个性特点,但是这种预备交待有不能有斧痕,还不能太单调乏味,这样读者就失去了兴趣,这就需要一种非常巧妙的手段,于是就有了“冷子兴演说荣国府”这一篇文字。
冷子兴是周瑞的女婿,自然了解一些府内的事情。作者给冷子兴安排的台词充满了传奇色彩,全都与常人有别,自然是吸引观众的眼球。而贾雨村的出场承接第一回,顺理成章,贾雨村的论述及非常有道理,又维持了对话的顺利进行,非常耐读。记得上中学的时候语文教材上选的是《林黛玉进贾府》,不知出于何种考虑。在贾雨村的事迹中,短短的一段文字就让林黛玉一顺利出场,而且将林黛玉的背景交待的清清楚楚,笔墨花费又很少,这就是曹雪芹的风格,前文中曾经介绍过,那就是每一句话都有一大片的目的,牵一发而动全身,真是大手笔。
这一回在全书中非常重要,仿佛是一个人物大纲,不仅将主要人物列出,连祖上、外戚都一并介绍。二人对话的方式为人物的出场省却了一大堆的麻烦。二人对话中队宝玉作了特别的对待,而且借助讨论队宝玉进行了一番评价和剖析。除此之外,本回还对这个家族的式微作出了暗示,也算是作者的伏笔,伏笔的好处一是可以增彩,二是可以使长时间跨度的事件更加细腻。
下面说几个细节,本回开篇先是承接第一回说贾雨村的事,贾雨村做官的表现和革职之后的表现虽然是几句话带过,但都可见他为人特点。
“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这个对联有多种解读,既与内容吻合,又有其他含义,看上去是闲笔,其实真是“文虽浅近,其意则深”、“有个翻过筋斗来的”。
贾雨村看冷子兴有作为、有本领,冷子兴看贾雨村斯文,于是二者一拍即合,谈兴大发,这就是物质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二者相辅相成,对立统一,谁都离不开谁,艺术家傍大款,需要物质基础,大款养艺术家,自己的文化品位也忽然高了起来,很快双方就“变”成了既艺术家又大款的身份。
冷子兴说:“如今生齿日繁,事务日盛,主仆上下,安富尊荣者尽多,运筹谋划者无一;其日用排场费用,又不能将就省俭,如今外面的架子虽未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这一番话确实体现出了旁观者清的一面,看上去自然而然,其实是作者安排冷子兴来说。
古人认为“神道巫卜”之流乃家道中落之端倪,所以才有讲述贾敬的一番话。
二人讨论贾宝玉的一段话最不能放过,这里有曹雪芹的人生观,对人生的状态进行了追根溯源的探讨,从世俗的观念中划分出来一个另类的群体,这个群体虽然不合常理,但是它们的生活方式在二十世纪才得到了认可。曹雪芹对这样的生存状态没有作出贬义的评价,而是一种同情与理解,这一点太难了,即使在今天的中国这种理解也是不普遍的。然而曹雪芹是矛盾的,这样的人生有着自己的一套哲学理论,但是庄子式的审美人生遭遇到人类存在在现实的不可超拔,就会产生撕裂的痛苦,曹雪芹的内心就有着这样的苦闷。每一个敏感的艺术家都不会对此无动于衷,因为每一个敏感的艺术家都会有过这样的人生体验,否则那种真正的美、那种天外之美就无从生起。我们可以不支持甚至对这种生存状态持有批评的态度,但是谁又能够宽容一些,用一种审美的眼光去对待?这种真性情是撼人心魄的,而艺术就是在我们艳羡而又不可及的地方大肆渲染,以达染人肺腑之目的。审美与人生之间充满了矛盾,这是艺术家的宿命,我们只有感慨而已,有时候我甚至祝愿身边的人,千万不要遭遇这种宿命,无药可医,因为这是天外的美,而我们生活在人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4 16:27 , Processed in 0.095617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