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鲁迅名言分类选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10-16 08:07: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鲁迅名言分类选
                                                                     

第一部分:鲁迅活着的姿态与状态

    街灯的光穿窗而入,屋子里显出微明,我大略一看,熟识的墙壁,壁端的棱线,熟识的书堆,堆边的未订的画集,外面的进行着的夜,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我存在着,我在生活,我将生活下去,我开始觉得自己更切实了,我有动作的欲望。
                                                                  《这也是生活》

    什么是路?就是从没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
                                                                  《热风·生命的路》

    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故乡》

    我觉得坦途在前,人又何必因了一点小障碍而不走路呢? —— 鲁迅

    在生活的路上,将血一滴一滴地滴过去,以饲别人,虽自觉渐渐瘦弱,也以为快活。
                                                                        《两地书·九五》

    人生最痛苦的是梦醒了无路可以走。做梦的人是幸福的;倘没有看出可走的路,最要紧的是不要去惊醒他。
                                                                      《娜拉走后怎样》一九二三年

空虚寂静
    四周是广大的空虚,还有死的寂静。死于无爱的人们的眼前的黑暗,我仿佛一一看见,还听得一切苦闷和绝望的挣扎的声音。
                                                                     ----鲁迅《伤逝》

快步走着
    我快步走着,仿佛要从一种沉重的东西中冲出,但是不能够。耳朵中有什麽挣扎着,久之,久之,终于挣扎出来了,隐约像是长嗥,像一匹受伤的狼,当深夜在旷野中嗥叫,惨伤里夹杂着愤怒和悲哀。
                                                                   ----鲁迅《孤独者》
时间即生命
    时间就是生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
                                                              ----鲁迅《行外文淡》

延长生命
    节省时间,也就是使一个人的有限的生命,更加有效,而也即等于延长了人的生命。
                                                                 ----鲁迅《禁用和自造》

    改造自己,总比禁止别人来得难。—— 鲁 迅

    我的确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更无情地解剖我自己。—— 鲁

    战士死了的时候,苍蝇所首先发见的是他的缺点和伤痕,嘬,营营地叫,以为得意,以为比死了的战士更英雄。但是战士已经死了,不再来挥去它们。于是乎苍蝇们即更其营营地叫,自以为倒是不朽的声音,因为它们的完全,远在战士之上。的确的,谁也没有发见过苍蝇们的缺点和创伤。然而,有缺点的战士终究是战士,宝贵的苍蝇也终究不过是苍蝇。
                                                           《战士和苍蝇》一九二五年

    那切切实实,足踏在地上,为着现在中国人的生存而流血奋斗者,我得引为同志,是自以为光荣的。
                                                              《且介亭杂文末编·答托洛斯基派的信》


第二部分:鲁迅谈写作态度

瞒和骗
    中国人向来因为不敢正视人生,只好瞒和骗,由此也生出瞒和骗的文艺来,由这文艺,更令中国人更深地陷入瞒和骗的大泽中,甚而至于已经自己不觉得。
                                           鲁迅《坟·论睁了眼看》

真话须有勇气
    我在苦恼中常常想,说真话自然须有极大的勇气的;假如没有这勇气,而苟安于虚伪,那也便是不能开辟新的生路的人。
                                             鲁迅《伤逝》

真的声音
    只有真的声音,才能感动中国的人和世界的人;必须有了真的声音,才能和世界的人同在世界上生活。
                                              鲁迅《三闲集·无声的中国》

根于爱
    人感到寂寞时,会创作;一感到干净时,却无创作,他已经一无所爱。
    创作总根于爱。
                                                       鲁迅《而已集·小杂感》

    从喷泉里出来的都是水,从血管里出来的都是血。(鲁迅)

显微镜
    不错,比起高大的天文台来,“杂文”有时确很像一种小小的显微镜的工作,也照秽水,也看脓汁,有时研究淋菌,有时解剖苍蝇。从高超的学者,是渺小,污秽,甚而至于可恶的,但在劳作者自已,却是一种“严肃的工作”,和人生有关,并且也不十分容易做。
                                          鲁迅《集外集拾遗·做“杂文”也不易》

    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鲁迅

    巨大的建筑,总是一木一石叠起来,我们何尝做做这一木一石呢?我时常做些零碎事,就是为此。

    只要能培一朵花,就不妨做做会朽的腐草。

    写小说,说到底,就是写人物。小说艺术的精髓就是创造人物的艺术。(鲁迅)

    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的说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倘若有了炬火,出了太阳,我们自然心悦诚服的消失,不但毫无不平,而且还要随喜赞美这炬火或太阳;因为他照了人类,连我都在内。
                                                               《热风·随感录四十一》


第三部分:鲁迅审视国民劣根性

    在中国,尤其是在都市里,倘使路上有暴病倒地,或翻车捽摔伤的人,路人围观或甚至高兴的人尽有,有肯伸手来扶助一下的人却是极少的。
                                                          《经验》

    群众,尤其是中国的——永远是戏剧的看客。牺牲上场,如果显得慷慨,他们就看了悲壮剧;如果显得觳觫(即恐惧颤抖),他们就看了滑稽剧。
                                                        《娜拉走后怎样》一九二六年

中国太难改变
    可惜中国太难改变了,即使搬动一张桌子,改装一个火炉,几乎也要血;而且即使有了血,也未必一定能搬动,能改装。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国自己是不肯动弹的。我想这鞭子总要来,好坏是别一问题,然而总要打到的。
                                                    《娜拉走后怎样》一九二六年

    曾经阔气的要复古,正在阔气的要保持现状,未曾阔气的要革新,大抵如此,大抵!
                                                                《而已集•小杂感》

    我独不解中国人何以于旧状况那么心平气和,于较新的机运就这么疾首蹙额;于已成之局那么委曲求全;于初兴之事就这么求全责备?
                                                              《这个与那个》

    中国人不但“不为戎首”、“不为祸始”,甚至于“不为福先”。所以凡事都不容易有改革;前驱和闯将,大抵是谁也怕得做。
                                                               《这个与那个》

    只要从来如此,便是宝贝。即使无名肿毒,倘若生在中国人身上,也便“红肿之处,艳若桃花;溃烂之时,美如乳酪”,妙不可言。
                                                               《随感录三十九》一九一九年

    中国公共的东西,实在不容易保存。如果当局者是外行,他便把东西糟完,倘是内行,他便把东西偷完。而其实也并不单是对于书籍或古董。
                                                                《谈所谓「大内档案」》

    中国人的性情是总喜欢调和折中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须在这里开一个窗,大家一定不允许的。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来调和,愿意开窗了。
                                                                    《无声的中国》

    中国大约太老了,社会上事无大小,都恶劣不堪,像一只黑色的染缸,无论加进甚么新东西去,都变成漆黑。可是除了再想法子来改革之外,也再没有别的路。我看一切理想家,不是怀念过去,就是希望将来,而对于“现在”这一个题目,都缴了白卷,因为谁也开不出药方。
                                                                 《两地书》

    穷人的孩子,蓬头垢面在街上转,阔人的孩子,妖形妖势,娇声娇气的在家里转,转大了,都昏天黑地的在社会转,同他们的父亲一样,或者还不如。
                                                              《随感录二十五》一九一八年

“坚信”很少
    中国人自然有迷信,也有“信”,但好像很少“坚信”。我们先前最尊皇帝,但一面想玩弄他,也尊后妃,但一面又有些想吊她的膀子;畏神明,而又烧纸钱作贿赂,佩服豪杰,却不肯为他作牺牲。崇孔的名儒,一面拜佛。信甲的战士,明天信丁。
                                                  《且介亭杂文·运命》

骑墙
    夫近乎“持中”的态度大概有二∶一者“非彼即此”,二者“可彼可此”也。前者是无主意,不盲从,不附势,或者别有独特的见解;但境遇是很危险的,……。後者则是“骑墙”,或是极巧妙的“随风倒”了,然而在中国最得法,所以中国人的“持中”大概是这个。
                                    《集外集·我来说“持中”的真相》

痛苦
    造化生人,已经非常巧妙,使一个人不会感到别人肉体上的痛苦了,我们的圣人和圣人之徒却又补了造化之缺,并且使人们不再会感到别人的精神上的痛苦。
                                   《集外集·俄文译本〈阿Q正传〉序》

万劫不复的奴才
    自己明知道是奴隶,打熬着,并且不平着,挣扎着,一面“意图”挣脱以至实行挣脱,即使暂时失败,还是套上了镣铐罢,他却不过是单单的奴隶。如果从奴隶生活中寻出“美”来,赞叹,抚摩,陶醉,那可简直是万劫不复的奴才了,他使自已和别人永远安住于这生活。
                                                                   《南腔北调集·漫骂》
    可惜中国人但对于羊显凶兽相,而对于凶兽则显羊相,所以即使显着凶兽相,也还是卑怯的国民。这样下去,一定要完结的。
    我想,要中国得救,也不必添什么东西进去,只要青年们将这两种性质的古传用法,反过来一用就够了:对手如凶兽时就如凶兽,对手如羊时就如羊!
    那么,无论什么魔鬼,就都只能回到他自己的地狱里去。
                                                         《华盖集·忽然想到(七至九)》
    勇者愤怒,抽刃向更强者;怯者愤怒,却抽刃向更弱者。不可救药的民族中,一定有许英雄,专向孩子们瞪眼。这些孱头们!
                                                               《杂感》一九二五年
    中国人的官瘾实在太深,汉重孝廉有埋儿刻木,宋重理学有高帽破靴,清重帖括而“且夫”“然则”。总而言之:那魂灵就有做官──行官势,摆官腔,打官话。
                                                             《学界的三魂》一九二六年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拚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且介亭杂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什么叫“国粹”?照字面看来,必是一国独有,他国所无的事物了。换一句话,便是特别的东西。但特别未必定是好,何以应该保存?
    譬如一个人,脸上长了一个瘤,额上肿出一颗疮,的确是与众不同,显出他特别的样子,可以算他的“粹”。然而据我看来,还不如将这“粹”割去了,同别人一样的好。
                                                                 《热风·随感录三十五》

    我们目下的当务之急,是: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苟有阻碍这前途者,无论是古是今,是人是鬼,是《三坟》《五典》,百宋千元,天球河图,金人玉佛,祖传丸散,秘制膏丹,全都踏倒他。
                                                            《华盖集·忽然想到(五至六)》
    可是还得附加几句话以免误解,就是:我之所谓生存,并不是苟活;所谓温饱,并不是奢侈;所谓发展,也不是放纵。     
                                                                  《华盖集·北京通信》

    最要紧的是改革国民性,否则,无论是专制,是共和,是什么什么,招牌虽换,货色照旧,全不行的。
                                                                        《两地书·八19250331》

    任凭你爱排场的学者们怎样铺张,修史时候设些什么“汉族发祥时代”“汉族发达时代”“汉族中兴时代”的好题目,好意诚然是可感的,但措辞太绕湾子了。有更其直捷了当的说法在这里——
    一,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   
    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
                                                                     《坟·灯下漫笔》
    历史上都写着中国的灵魂,指示着将来的命运,只因为涂饰太厚,废话太多,所以很不容易察出底细来。正如通过密叶投射在莓苔上面的月光,只看见点点的碎影。但如看野史和杂记,可更容易了然了,因为他们究竟不必太摆史官的架子。
                                                             《华盖集·忽然想到(一至四)》

    中国学问,待从新整理者甚多,即如历史,就该另编一部。古人告诉我们唐如何盛,明如何佳,其实唐室大有胡气,明则无赖儿郎,此种物件,都须褫其华衮,示人本相,庶青年不再乌烟瘴气,莫名其妙。其他如社会史,艺术史,赌博史,娼妓史,文祸史……都未有人著手。
                                                             《书信·致曹聚仁19330618》

    轿夫如果能对坐轿的人不含笑,中国也早不是现在似的中国了。
                                                               《灯下漫笔》

    月球只有一面对着太阳,那一面我们永远看不见。歌颂中国文明的也惟以光明的示人,隐匿了黑的一面。
                                                                      《补白》

    在行进时,也时时有人退伍,有人落荒,有人委靡,有人背叛,然而只要无碍于进展,则越到以后,这队列也就越成为纯正、精锐滴队列了。——鲁迅

    谁说中国人不善于改变呢?每一新的事物进来,起初虽然排斥,但看到有些可靠,就自然会改变。不过并非将自己变得合于新事物,乃是将新事物变得合于自己而已。
    佛教初来时便大被排斥,一到理学先生谈禅,和尚做诗的时候,“三教同源”的机运就成熟了。听说现在悟善社里的神主已经有了五块:孔子,老子,释迦牟尼,耶稣基督,谟哈默德。
                                                                  《华盖集·补白》

    每一新制度,新学术,新名词,传入中国,便如落在黑色染缸,立刻乌黑一团,化为济私助焰之具。
                                                                          《偶感》

    (谈到中国的改革)“并不是将自己变得适合于新事物,乃是将新事物变得适合于自己。”
                                                                             《补白》

    中国人,凡是做文章,总说“有利然而又有弊”,这最足以代表知识阶级的思想。其实无论什么都是有弊的,就是吃饭也是有弊的,它能滋养我们这方面是有利的;但是一方面使我们消化器官疲乏,那就不好而有弊了。假使做事要面面顾到,那就什么事都不能做了。
                                                      《集外集拾遗补编·关于知识阶级》


第四部分:鲁迅的生活睿语

    孩子是要别人教的,毛病是要别人医的,即使自己是教员或医生。但做人处事的法子,却恐怕要自己斟酌,许多别人开来的良方,往往不过是废纸。
                                             —— 鲁迅

    读书无嗜好,就不能尽其多,不先泛览群书,则会无所适从或失之偏好。广然后深,博然后专。

    中国者,中国人之中国。可容外族之研究,不容外族之探险;可容外族之赞叹,不容外族之觊觎也。
                                         《集外集拾遗补编·中国地质略论》

    搞鬼有术,也有效,然而有限,所以以此成大事者,古来无有。——鲁迅

    敌人是不足惧的,最可怕的是自己营垒里的蛀虫,许多事情都败在他们手里。

    外来的东西,单取一件,是不行的,有汽车也须有好道路,一切事总免不掉环境的影响。
                                                      《三闲集·现今的新文学的概观》

    女人的天性中有母性,有女儿性;无妻性。妻性是逼成的,只是母性和女儿性的混合。
                                                          《而已集·小杂感》

    爱情虽说是天赋的东西,但倘没有相当的刺戟和运用,就不发达。譬如同是手脚,坐着不动的人将自己的和铁匠挑夫的一比较,就非常明白。在女子,是从有了丈夫,有了情人,有了儿女,而后真的爱情才觉醒的;否则,便潜藏着,或者竟会萎落,甚且至于变态。
                                                           《坟·寡妇主义》

充实和空虚
    当我沉默着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
                                                     《野草·题辞》

采花
    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鲁迅《致颜黎民》

天才与民众
    天才并不是自生自长在深林荒野里的怪物,是由可以使天才生长的民众产生,长育出来的,所以没有这种民众,就没有天才。
                                                  鲁迅《坟·未有天才之前》

拿来主义
    ——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且介亭杂文·拿来主义》

发表真话
    青年们先可以将中国变成一个有声的中国。大胆地说话,勇敢地进行,忘掉一切利害,推开了古人,将自己的真心的话发表出来。
                                                    鲁迅《三闲集·无声的中国》

    说话到真人厌恶,比毫无动静来,还是一种幸福。
                                                          《「坟」题记》一九二六年

接近孩子
    凡一个人,即使到了中年以至暮年,倘一和孩子接近,便会踏进久经忘却了的孩子世界边疆去,想到月亮怎么会跟着人走,星星究竟是怎么嵌在天空中。但孩子在他世界里,是好像鱼之在水,游泳自如,忘其所以的,成人却有如人的凫水一样,虽然也觉到水的柔滑和清凉,不过总不免吃力,为难,非上陆不可。
                                       鲁迅《且介亭杂文·〈看图识字〉》

制造机器
    现在的所谓教育,世界上无论那一国,其实都不过是制造许多适应环境的机器的方法罢了。要恰如其分,发展各各的个性;这时候还未到来,也料不定将来究竟可有这样的时候。我疑心将来的黄金世界里,也会有将叛徒处死刑,而大家尚以为是黄金世界的事,其大病根就在人们各各不同,不能像印版书似的每本一律。
                                               鲁迅《两地书·北京四》

    (父辈们)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孩子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此后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
                                                   鲁迅《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

不耻最后
    “不耻最后”。即使慢,驰而不息,纵令落后,纵令失败,但一定可以达到他所向的目标。
                                                        《华盖集·补白》
    我每看运动会时,常常这样想:优胜者固然可敬,但那虽然落后而仍非跑至终点不止的竞技者,和见了这样竞技者而肃然不笑的看客,乃正是中国将来的脊梁。
《华盖集·这个与那个》

净水
    一道浊流,固然不如一杯清水的干净而澄明,但蒸溜了浊流的一部分,却就有许多杯净水在。
                                                  《准风月谈·由聋而哑》

爱之附丽
    人生的第一要义便是生活,人必须生活着,爱才有所附丽。
                                                         鲁迅《伤逝》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4 08:17 , Processed in 0.119994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