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从师德的角度考量公开课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10-13 00:39: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原文地址:从师德的角度考量公开课作者:语文人
怎样理解公开课呢?不妨做这样一种解释,“公”,指的是公正、公平,也就是要有基本的公德心;“开”指的是开放的形式和开放的心态。那么,简单地说,公开课就是开诚布公的课。无论对授课老师而言,还是对听课老师来说,尤其是对课堂的主人——学生而言,唯有开诚布公,才符合课堂教学最起码的道德要求。没有道德底线的课堂,却冠冕堂皇地冠之以“公开课”,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当汗颜惶恐,当无立锥之地。
公开课之所以屡遭诟病,无外乎一种原因:虚伪。具体分析,公开课的虚伪又分两种情况,一是授课教师在同一班级反复演练后再公开上课,课堂上呈现的所有环节都是设计好了的,师生不过是在驾轻就熟地背背台词罢了;一是无论授课者还是听课者,都没将这课当回事儿,心照不宣地走走形式而已。当然,如果我们再来从公开课的大众化意义和应然状态入手,讨论如何正确认识和实践公开课,似乎早已失去了新意,也必然对那已产生抗药性的根深蒂固的公开课顽疾毫无药效。
问题还是需要更加地简单化,这样才有利于看清事物的本质。其实,公开课,它首先就是一节课,一节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它的终极目的是为学生服务,为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业成长和身心发展服务。“为了学生”,这是公开课存在的唯一理由。至于其它,譬如教师的专业成长、课题的研究等,都是这一理由衍生出的目标和用途。而且,所有衍生的目标和用途,最终的落脚点仍然是“为了学生”。
既然公开课就是一节课,它的核心目的是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成长,那就不得不回到道德的原点来考量它。“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是学校教育最基本的道德诉求。公开课怎可弃最基本的道德于不顾?
公开课,应该是有道德的课堂,只有经得住道德的考量才能做到开诚布公。教师为了自己博得好评而领着、哄着甚至逼着学生反复排演一堂课,这是有悖教育之道的。教师这么做,虽然想赢得的是好名声,事实上是在自毁形象,无论是在知情的听课者眼里,还是在已有独立认知能力的学生眼里,他们对这种行为是打心眼里所不耻的。而对于世界观正在形成中的学生而言,无疑会在他们的心中树立反面的榜样,使他们的价值判断偏离正确的轨道,把弄虚作假当成理所当然。其后果,于学生个体,会使其不自觉地成为虚伪之人;于民族的的将来,有可能不堪设想——这并非危言耸听。
其次,上课、听课教师都心照不宣地走走公开课的形式,同样有悖教师的职业道德,体现了教师敬业精神和研究意识等专业素养的缺失。《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征求意见稿的“专业理念和师德”项中明确要求教师“勤于学习,不断进取”,“专业能力”中又提出了“主动收集分析相关信息,不断进行反思,改进教育教学工作”“针对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现实需要与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等专业标准。这些具体的专业标准虽然针对的直接主体是教师,但真正体现的仍然是“学生为本”“师德为先”的教育理念。也就是说,形式主义的公开课,不仅体现了教师互相之间对彼此劳动的不尊重,实质上也是对学生的不尊重,因为它漠视了学生对更高质量的、“有道德的”课堂的需求。
谈到这里,怎样的公开课才是有道德的公开课,才能做到开诚布公,就比较明朗了。在以“学生为本”的基本理念指导下,作为上课教师,执教公开课,要坦然,而不要忐忑。无论是什么性质的公开课,要保有浓郁的研讨意识,而非浓重的功利主义。有先进的理念、创新的设计、过硬的功底等,用一颗平常心实实在在地展示;有不足或纠结之处,怀一颗上进心真真实实地呈现,诚诚恳恳地求教。相应的,作为听课者,要公正公平,实事求是,或者虚心学习,取长补短,或者中肯建议,共同研讨。当然,为公开课做充分的准备工作,而非投机取巧地事先“打埋伏”,是一种严谨认真的态度,值得提倡。正如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所提到的,直接准备“这节课”可以只要十五分钟,但为“这节课”打下坚实的基础,却需要“一辈子”。这才是我们真正提倡的“充分的准备工作”——一个教师有如此的敬业精神,何愁不能将公开课上成开诚布公的课呢?
亲爱的老师们,你的公开课是有道德的吗?能做到开诚布公吗?但愿!共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24 04:30 , Processed in 0.090329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