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5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干国祥:我们想到哪里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5-29 21:13: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干国祥:我们想到哪里去?



美国哲学家罗蒂·鲍尔有句名言:如果你走路不知道要去哪里,你就很可能无法到达那里。

在我们都会觉得这句话挺有道理的时候,大多数教师与校长却可能没有想过:我的学校,我的班级,究竟想到哪里去?

要说这个问题没有被想过这是不可能的,但是大家可能都只是习惯性地“完成上级任务”,而没有把自己当成生命叙事的主体来思考过这个问题。

也就是说,我的班级不应该把夺取几面卫生、出勤红旗当成是愿景,我的学校不应该把合格率排名学分第几当成愿景……自然,它们可以当成班级和学校的阶段目标,但是仅仅以此为最终的目标,也就是愿景,那么我们不得不说,这个班级和这个学校,或者是盲目的,或者是没有灵魂的。

它们随波逐流,任指令把自己带往一个方向。如果行政上级说“为分数不惜拼出血”,那么他们也会毫不犹豫地拼出血来。如果某天上级把唱歌跳舞当成素质教育来要求,那么他们会立马开出N个兴趣小组,音美老师将成为学校的宝贝。

诸如今天读经,明天全民体育,后天书法特色,再大后天双语为先之类,皆是没有灵魂的随波逐流,一味随所谓的时代大潮走,只可惜自己没有灵也没有魂。一所失魂落魄的学校或一个失魂落魄的教师,又怎么可能创造出教育的奇迹?最多添一些喧嚣,在杂志上发表一些时髦的论文罢了。

一个好的愿景,总是基于学校本土的——它的历史,它的资源,它的限制,更重要的是,它面对的真实问题。

一个好的愿景,总是基于清晰而正确的“使命”的。仅仅面对问题去解决它,也极容易走到实效主义,当前的应试压力,使得多少有创造力的学校和老师,最终变成勤勤恳恳误人子弟的应试狂徒?

一个好的愿景,总是和人类以及民族的文化精要相关联,传达出最久远也最美好的梦想。

对新教育而言,我们已经有一个共同的使命:(让我们自己,让学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这个使命是反复锤炼,经过了时间与实践考验的,至少在今天,它既具备了丰富的诠释空间,又具备着鲜活的时代气息,也就是说,是有生命力的。

但是,我们需要把这个使命具体化,学校和班级“本土化”,亦即是说,要把它和我们自己的问题,自己的资源,自己的文化理解整合起来,形成自己的愿景。

新教育的一个核心宗旨是:让每一个生命成为自己叙事的主角。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主角叙事因此就都是新教育,学校、教师和学生成为叙事主角,只是新教育核心理念中必不可少的一个因素。它和新教育特定的文化理念、心理学理解、哲学诠释、课程方式整合成一个新教育话语系统。这并非今天讨论的重点,今天只是讨论一个难题:每一个生命成为自己叙事的主角,与集体愿景这二者必然会产生的冲突与张力。

这也许要引进一个故事,或者说要重新来理解所有的故事。

在《绿野仙踪》中,四位上路的主人公各有其独特的叙事:狮子想找到他的勇气,以成为王者;铁皮人想找到一颗心,因为他不想徒有冰冷的躯壳;稻草人想要真正的脑袋与智慧;桃乐丝想回到堪萨丝州的家中,因为家里最温暖。

但是他们又有一个共同的叙事,或者说一个共同的愿景:穿越奥兹国,打败邪恶女巫,找到大法师,请他用法力力赐给他们想要的一切(当然在最后,正如一切伟大叙事所揭露的一样,是他们自己在旅途中获得了想要的一切,而不是传说中的大法师)。

穿越奥兹国,找到大法师,这就是他们的愿景。

在《夏洛的网》中,无论是小猪威尔伯,还是蜘蛛夏洛,或者自私的老鼠坦普尔顿,在开始的时候,它们都没有自己的“叙事”。对一只蜘蛛而言,春天出生,夏秋织网捕虫,然后冬天来临时死亡,这就是它的一切。对猪来说,被养肥了之后,在圣诞节前做成腌肉腿,似乎是它的宿命。而对自私的老鼠来说,吃饱喝足就是一切,另外的问题它一概不想关心也不想过问。

然后,突然夏洛发下誓言要拯救威尔伯,于是故事开始了——由自己书写的生命叙事开始了。每一个人都在从中经历从中穿越,并最终找到自己存在的意义。

拯救威尔伯,这就是它们的愿景。

正是愿景,使得人们相聚在一起不再成为散沙。

也正是愿景,使得每个人开始去认识自己的使命,并真正地开始进行自己独特的生命叙事。

所以使命和愿景都是不可以强加于人的,权威主义在这里是非常危险的。纵然你用权力让所有人服从,而且最终确实也赢得了一次次胜利,但是只要每个个体的生命叙事没有真正启动,那么这一切都只不过是在沙滩上建房子,岁月的潮水会在一夕之间把成功和繁华席卷而去,而徒留一片废墟残垣。

这也是今天的大多数名校不可能在历史上停留多久的根本原因。

这也是春晖这样的教育传奇历经岁月而不失其光彩的根本原因。

共同的梦想,不可能只是校长和董事长的梦想,共同的梦想必须是作为“团队整体”的梦想。

而“团队整体”的梦想,却又并不是说要每一个人都同意或者矢志不移的梦想。猪八戒尽管想着他的高老庄,只要唐僧和孙悟空坚定了,只要猪八戒也同时存在着类似成为净坛使者之类的梦想,只要大家决定踏上西天取经的道路了,这就是团队有了共同的梦想。

要所有的人都如唐僧一般坚定,这是不可能也没有必要的。

但是对一个学校来说,校长非如此这般不可。对一个班级而言,班主任非如此这般不可。

只是校长和班主任有梦想萌芽的过程中,须把它贡献出来,让整个过程成为所有人关注的事件,让这个梦想不仅仅成为他个人的梦想与专利,而必须成为团队整体的梦想。如果取经最终只是唐僧或孙悟空的功劳,而猪八戒和沙僧只是领取一份工资,完成旅程后走人了之,那么这就算不得一个真正的团队,更不谈上拥有共同的梦想与愿景。他们只是校长和董事长用来实现个人目标中的一个资源,而要一个你只视为资源的人为你的梦想效忠,这是今天许多领导的痴心妄想。

如果你总想把它据为己有,认为是自己的灵感和功劳,那么你最终将成为孤家寡人,纵然人们不得不屈服于你的威权或者奖金,但是那种创造奇迹的共同体,却不可能因你而产生。

这就是许多“明星”校长其实并没有能够在学校层面创造出真正成就的原因,因为他的思维方式总是过于自我中心,而学校那些人取得的成就,也成了他个人揽入囊中的成果。

如果你想成为一个全新的开创者,那么就把你的梦想从一开始就交给团队,让大家来决定它,培植它,哺育它,拥有它,共享它,而千万不要把它,进而把别人当成你个人成就的筹码。

有时候,我们未必是故事第一章就出场的人。甚至作为西天取经团队的领袖,唐僧也并不是在故事第一章就出场的。《夏洛的网》中,夏洛也是。

我的意思是说,我们往往是在一个传统已经形成之后,才介入其间,成为其中一员的。

如果我们面临的现状已经处于“礼崩乐坏”,或者危机重重,那么我们的重振雄风其实是一个完全的原创,是故事的真正开端。

但很多时候,其实传统留给我们的是丰富的资源,优良的传统,和无数卓越的榜样。在这个时候,立意改革者往往是不为其实,而徒增己功——事实上只是风头主义而已。

也就是说,愿景有可能是直接继承自优秀的传统的,纵然这个传统有过断裂,我们也主要只是缝合这个断裂。

而更多时候,继承和创新是共同具备的,因为一个优秀的传统往往是鼓励创新与个性的传统,而不是服从与死守的传统。

对进入第56号教室的孩子,以及他们的家长而言,雷夫老师的传奇经历或者说第56号教室,是一个已经具备的优秀传统。在这时候,他们?首先应该向伟大的事实俯首,而不应该总是想独出机杼,弄出一点新花样来,表示这是我自己的,这是我独创的。

对新教育实验而言,坦承自己是继承孔子、杜威、陶行知等人的传统,并力图在这个时代创造出新的课程来,这没有什么可羞愧的。因为没有真正的继承,就没有真正的创造。

而对今天的中国大多数学校而言,有志者不得不面对一个事实:在一百年文化动荡之后,在应试教育对教育文化的颠覆性摧毁之后,我们不得不去成为优秀传统的开创者。

也就是说,故事不得不从我们这里刚刚开始,前面只是大家书写教育传奇的序曲与背景。

在经历了许多坎坷,走过了许多弯路之后,值此中华民族复苏复兴的时代,我们新教育人,将思考一个问题:我将是所在学校,所带班级优秀文化的创始的参与人吗?

那么我们应该往哪里去?

读经?那只是民族文化认同危机感驱使下的一种盲目冲动。

书法特色?那只是把特色与本质混淆起来的肤浅之见,要知道纵然全校师生都写得一手漂亮的书法,我们也将因此与文化与时代的潮流分道扬镖。

无论是学校还是班级,我们永远不能忘记我们的目标是“树人”,是“己欲立立人,己欲达达人”,是在成就学生生命的同时,成就我们教师一生的意义。

没有这个远见,没有这个气度,就永远只是在漂亮的词语加上应急的措施中打转。

其实最好的愿景来自于“榜样”。当新教育人看清楚孔子、杜威、陶行知等人所说所行的实质的时候,新教育人也就清楚了自己在今天的使命。

当一个老师理解了雷夫老师的时候,他就清楚了自己在教室里的使命。

向最好的学校俯首,但永远不要学它表面的东西,更不要被今天的市场主义和应试主义的大潮席卷而去。这种种通过广告而被刻意泡制出来的新的教育神话,确实能够符合许多人的需要,但是却是这个时代症候的最集中反映。它没有真正的灵魂,可以上接我们的悠久历史,下启民族复兴的梦想。

只要你找到了真正的榜样,你就知道你该如何确立自己。

但是榜样总是危险的,就像今天的名师们,往往只把你带到舞台演课、杂志发表,却极少能够把你的班级和你的灵魂,带到一个真正的高境界。

当你心中有了完美的人的模样,而不是某一方面的诉求的时候,那么你就开始真正地理解教育。

教育就是把人塑造成理想的模样——当然你会不得不考虑不同的材质,而且最终这塑造将是他自我塑造,教育又只是启发,启发生命窥见到它最大的可能性。教育又只是帮助,因为没有资源,没有导师与氛围,没有开阔视野的条件,一个人纵然身怀理想,最终也看不到更远。就像许多心怀志向的老师,终其一生,只在自考和函授中,翻阅那些机械的教材,而永远无缘和真正的经典接触。

一所学校,如何让学生获得最高的成就?如何让教师获得生命的意义,拥有最大的创造力?

一个班级,如何让学生获得最高的成就?如何让教师获得生命的意义,拥有最大的创造力?

这就是理想愿景共通的地方,必须要回答的问题。

而解答之道,却总须落在具体的场景之中。就像雷夫老师做莎士比亚课程,而常丽华却在自己的教室里穿越农历的天空,做中国古典诗词课程一样,其本质为一,其道路为二。而你的道路在哪里?在寻找道路的时候,请永远不要忘记那几个本质的问题。你回避了这几个问题,你就只是在玩弄潮流而已。

每一个生命,都蕴含着整个宇宙进化中的所有奥秘。也就是说,它蕴含着成圣、成佛或者成英雄成豪杰的愿望和可能性。因为条件限制,成圣只是永远的梦想,但是朝向这条道路,我们可以成为君子,成为卓越者,成为生命叙事的自觉者。

而作为一个管理者,事实上就是或扼杀或启发着人的这种潜能。

卓越的领导者,让平庸者走出平庸,卷入伟大的风暴之中,开始朝向卓越的旅程。

而强势的领导人?强悍?,在让平庸者变得积极起来的同时,让卓越者丧失创造力,所有的人屈服于一个平板的管理。

平庸的领导人,让平庸者安于他的平庸,而让卓越者心生厌倦、疲惫。

而伟大的领导人,则和所有卓越者一道步入卓越,他让卓越者们超越自己,而他也因此而成就自己。如果我们想想蔡元培的故事,当知道这不是什么天方夜谭。

我们想去哪里?

无论是身为领导者或者只是最普通的员工一个,这都是不得不认真回答的问题,因为我们不得不成为自己生命叙事的主角,这一生无论愿意不愿意,无论我们有没有把书写的笔交出去,最终他们都将认定:这或平庸或卓越的一生,完全由我们自己所写成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1 12:42 , Processed in 0.083469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