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国学”词源小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5-3 20:14: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国学”词源小考任继昉
“国学”一词,古已有之。《周礼·春官·乐师》:“乐师掌国学之政,以教国子小舞。” 孙诒让正义:“国学者,在国城中王宫左之小学也。”进入这种“国学”学习的“国子”是些什么人呢?《周礼·地官·师氏》:“以三德教国子。”郑玄注:“国子,公卿大夫之子弟。”看来,周代的“国学”只是国家所办的“贵族子弟学校”。
此后朝代更替,国学逐步由小学演变为高等学府。到了清末,国学成为国家最高层次的学校。清·佚名《西巡回銮始末》:“学堂之设,二十四年业已议有章程:县设小学,府设中学,省设大学,循序递进,给照为凭;大学卒业学成,乃咨送京师国学,覆加课试,量才授官。”如此循序渐进地从小学、中学、大学再到“国学”,最后似乎接近研究院了。
至于指代中国传统文化这一意义上“国学”,可能经过了一番“出口转内销”的过程。
隋唐以后一直受益于“汉学”即中国文化的日本,各诸侯国也开办了相对于中央大学的郡司子弟学校,即名“国学”。到18世纪中叶,日本学者开始研究起本国的历史、文化、学术,以于“汉学”相对,即称“国学”,或曰“国粹”。
“庚子义和团一役以后,西洋势力益膨胀于中国,士人之研究西学者日益众,翻译西书者亦日益多,而哲学、伦理、政治诸说,皆异于旧有之学术。于是概称此种书籍曰‘新学’,而称固有之学术曰‘旧学’矣。另一方面,不屑以旧学之名称我固有之学术,于是有发行杂志,名之曰《国粹学报》,以与西来之学术相抗。‘国粹’之名随之而起。继则有识之,以为中国固有之学术,未必尽为精粹也,于是将‘保存国粹’之称,改为‘整理国故’,研究此项学术者称为‘国故学’……”(王淄尘《国学讲话》,世界书局于1935年)1887年,曾任驻日使馆参赞的黄遵宪在《日本国志》一书中曾经提到,日本“近世有倡为国学者”。1901年,梁启超在《中国史叙伦》中提到“国粹”一词。1902年秋,梁启超写信给黄遵宪提议创办《国学报》,“以保国粹为主义”,使用了“国学”一名。几个月后,梁启超又撰《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多次提及“国学”:“近顷悲观者流,见新学小生之吐弃国学,惧国学之从此而消灭。吾不此之惧也。但使外学之输入者果昌,则其间接之影响,必使吾国学别添活气,吾敢断言也。但今日欲使外学之真精神普及于祖国,则当转输之任者,必邃于国学,然后能收其效。……此吾所以汲汲欲以国学为我青年劝也。”1903年2月,《新民丛报》刊登了《游学生与国学》一文,呼吁设立“国学图书馆”。 1904年3月31日,《政艺通报》第3号发表了邓实《国学保存论》,对“国学”一词做出了近代意义的阐释:“御侮无人,忧时之士愤神州之不振、哀黄民之多艰,以谓中国之弱,弱于中国之学;中国之学必不足以强中国。于是而求西学,尊西人若帝天,视西籍为神圣;方言之学堂、翻译之会社,如云而起。盖不待秦火而十三经、二十四史、诸子百家之文,不及十年,吾知其必尽归烟灭矣!”1905年初,邓实又与黄节等人在上海创立国学保存会,其《简章》所定宗旨即“研究国学,保存国粹”,1905年2月,邓实与刘师培在上海创办了《国粹学报》, “对于外族则言国,对于君主则言国,此国之界也。国界不名,诸夏乃衰……而吾之国之学之亡也,殆久矣乎!”(黄节《国粹学报叙》)章太炎则于1906年9月在东京<IMG class=yinghua_img title="“国学”词源小考 任继昉" alt="“国学”词源小考 任继昉" src="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width=67 height=32 real_src="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发起“国学讲习会”,所讲的主要是“一,中国语言文字制作之原;一,典章制度所以设施之旨趣;一,古来人物事迹之可为法式者”。不久又在此基础上成立了国学振起社,其“广告”云:“本社为振起国学、发扬国光而设,间月发行讲义,全年六册,其内容共分六种:(一)诸子学;(二)文史学;(三)制度学;(四)内典学;(五)宋明理学;(六)中国历史。”
至此“国学”一词在中国也完成了由“国家设立的学校”向“我国固有的文化、学术”意义的转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29 04:33 , Processed in 0.087667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