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师自身要有写作的经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2-9 12:04: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教师自身要有写作的经验
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附中  王栋生
2011年第10期《中学语文教学》P25-26
    语文教师应当是优秀的表达者。
    提出这个观点,可能未必会有多少教师认同,然而,学生会永远地记住一名教师的语言表达。多年前,曾有学生家长找我沟通,说有位任课老师说话没有礼貌,伤害了他的女儿。那名女生进入高一后,有两门课学得比较吃力,几次测验成绩仅在及格线上。老师当着班上同学的面对她说:“我看你是没什么指望了。”女孩回家大哭,家长对老师这样说话很不理解,认为这不是教师应有的职业修养,他们提出调班甚至有转学的考虑,因为“孩子的高中时代很重要,不能让孩子生活在这种教师的阴影下”。在与往届毕业生聚会时,我发现他们对老师的记忆,往往是其教学语言特征,而未必是学科知识教学。这就是说,我们的语言表达会影响学生的思维和心灵,而且影响力会持续很久。因为学科因素,语文教师的表达更容易被学生关注,无论是口头表达还是书面表达。那些富有智慧和激情的表达,是语文教师职业素养留给学生永久的记忆,这就是教育,正属于那种离开学校后“剩下的东西”。
    同样,语文教师也当有不同一般的书面表达能力。
    1985年,我曾就当时本校的教学情况作了个统计:教师如果教两个班的语文,每学年要批改的学生作文和随笔加起来在4500篇以上。如果一名教师每年批阅这么多作文,自己却不写作,甚至说“我不会写”,可能是不可思议的。
    客观地说,有些语文教师并不善于表达,不仅在日常生活中,即使在课堂上,他们的语言表达也无法吸引学生倾听。这中间少数人属于性格因素,而相当一部分则是因为表达能力差。要成为优秀的表达者,对他们来说,可能仍然需要长期的努力。表达能力差,有可能是在表达方面缺乏应有的追求,也有的是阅读积累有欠缺,他们读书不多,还没有找到自己满意的表达方式。这样的教师如果能“控制”课堂,不是靠出色的才智和有魅力的表达,而是靠掌握考试测验的威权。我在教学中,也遇到过一种学生,他们在初入学时就对教师的表达评头论足,百般挑剔。我对这样的学生作过了解,一般原因是他们在小学或初中遇到过优秀的教师,这些教师的表达能力让他们对语文课堂充满期待;如果他进入高中遇上的老师表达水平不佳,缺乏语言智慧,那么他就会想到未来两三年的语文课将会很乏味,甚至如受煎熬,所以他会表现出某种不满和焦虑。
    另有一些教师虽然有不错的语言表达,但是在指导写作方面可能也缺少办法,因为他所理解的“表达”仅仅是口头表达。课堂上,他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可是一说到写作教学,就为难了,在批改学生作文时,他甚至写不出一段像样的批语。通常情况下,人们认为“能说就能写”,这种说法不一定对。且不说旧时代靠口耳相传的说唱艺人,就是当下的一些艺术表演者,也有识字不多的,对付一般观众还凑合,让他当人民代表或是政协委员应对记者的提问,甚至“说”也“说不清”,有的甚至很难说出连贯的句子;而如果让他写文章,那更是让他受罪:或是思维混乱,或是辞不达意,不知所云。我们也常见到这样一些教师,上了一节不错的课,有点新意,也能与学生沟通,可是课后请他写一个几百字的小结,一个星期也写不好,勉强凑合交来,也难以卒读。
事实常常让我们难堪。如果语文教师的“不会写”,意思仅仅是“写不好”,那还不算严重;有相当一些教师的“不会写”不是客气,的确是没有写作能力。有一年职称评定,对申报高级教师职称者的一项考核,是给一篇获得省作文大赛一等奖第一名的学生作文写评语。好文章本当不难评,偏偏有位老教师还没动手就声明:“只给30分钟时间我不够。”——我就奇怪了:如果让他改一个班的作文要花多少时间呢?35分钟后强行收了他的考卷,—见解就不谈了:200多个字,读不通,还有三个别字。也就是说,这个申报人缺乏基本的文字表达能力。这个例子虽然极端,却真实地存在于我们的教育界。这样的教师(后来有人怀疑他不是一线教师),如果学校仅仅同意他来混个职称多领些工资,也就算了;如果真的如申报材料中所述,是多年来一直坚守课堂的,那他这些年误掉了多少学生,又给教师队伍带来了多大的耻辱啊!
    所以,不能再为语文教师的“不会写”找理由了。很多教师对职称评审需要提交论文很反感,认为这给了一些无心教学、不认真备课上课的人投机取巧的机会。的确,有部分教师不认真对待教学工作(课上得不好),却热衷于在刊物上发论文,靠笔下生花,走旁门左道获取利益或骗取荣誉。评审制度有问题需要改进,但作为国家授予认定的高级、中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需要有一定的研究问题的能力,以及用文字表达研究成果的基本能力与经验,是顺理成章的。退一步说,要求语文教师具备起码的、高于学生的写作能力,难道是一件很难的事么?有老师申辩,教育发达国家的中小学教师并没有撰写论文的要求,中国却有,不合理。——中小学教师除了教学工作,是不是必须要从事学科教学研究,这个问题可以商量;但目前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中小学教师并没有专业职称,这一点也应当考虑(况且这些国家、地区的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水平普遍高于我们,可能也是事实)。既然“高级教师”相当于“副教授”,要求提交专业论文或研究成果,也不应当算是很过分的要求。
    多年来,我们不敢正视而又不得不承认这样的现实:大部分教师(包括语文教师)没有写作能力。十多年前,有位语文教师出身的督学在省级研讨会上发言,公开批评“90%的语文教师不会写”。会后交流时我质疑他提出的百分比,他愤然地说:“其实我想说95%的语文教师不会写,没好意思,留点面子。”经过这些年的努力,情况也许有所改观,但大批教师视写作为难事,给写作教学造成难题,也给语文教师带来难堪。一位语文教师一二十年写不出一篇像样的文章,这还能说是因为“工作忙”吗?一些教师评上“特级教师”后就再也没发表过文章,这正常么?(当然还有评上特级教师后就不上课的。)
    语文教师本应把写作当做自己的专业素养。在一次座谈会上,我说到教师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写作方式时,原本听得很认真的几位高中教师忽然情绪激动异口同声地说“我们不会写”。我问:“你们为什么不说‘我不会写’,而要说‘我们不会写’?”“那你们批改学生的作文为什么那么苛刻,给个80分就像‘恩科’一样?”—当然,承认“不会写”比装作“很会写并能教你写”要诚实,但我们毕竟是专业工作者啊。学校里有些非语文学科的教师倒是很能写,这充分证明:写作是一种基本能力。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不但需要具备这样的能力,还必须具备教授指导学生写作的能力。
    有同行说,学校里的语文教师写个几百字的“年度教学工作小结”也感到头痛,也要借别人的“参考”,或是从网上下载。我听了很难想象:万一他的学生知道这些后,能否尊重他这个语文教师,这固然是他个人的事,但他教的那两个班学生的写作状况会是什么样,可能就不再仅仅是个人荣辱问题了。
    于是会有这种现象:教师或者苦劝,或者高压,要学生重视写作,而学生却不买账。学生会认为这个语文老师的表达不如其他科的老师,语文学科的地位在他心目中下降了;语文老师批了他三年的作文,却没有留下一段令他不能忘怀的文字;老师写的寥寥十几句话的评语,全是冷冰冰的没有生命力的套话……请问:他会认为写作是一种重要的能力么?教师缺乏写作能力,不但影响了教学效果,阻碍了自己的专业发展,也贻害了学生。
教师缺乏写作的经验,就不大可能了解学生的写作过程,也就不大可能对学生的写作作有效指导。我在教学中发现,有相当多的学生非常重视教师的写作示范,教师在写作上比学生高明一些,学生就有了可以提高的“台阶”;教师的写作经历丰富,在和学生的交流中,他的经验和教训就都可以成为学生写作和思维的借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2 15:26 , Processed in 0.110813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