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22|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世界金典儿童诗集》序言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5-5 12:49: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世界金典儿童诗集》序言  
   文∕韦苇
  
   诗的不可替代性

  诗讲究意境和韵味,它是文学品类中最能直接作用于人的心灵和情感的一个文种;诗是要“品”方能心领神会的,品而所得的情韵和意蕴在读者心头萦绕,从而加深了对人、对社会、对世界、对大自然的诗性理解,从而感觉到境界上有新的扩张,感觉到精神上有新的抵达。唱儿歌可以“有口无心”,吟诗则必须全心神积极投入。强调意会的诗,虽在接受上对孩童不那么便捷,但它断断是不可以被放逐出我们的幼儿园和我们的小学的。它的不可替代性决定了:缺了它,人的审美修养中就缺了一种必要的元素。而一个精神健全的人,一个修养全面的人,是不可以不拥有这种元素的。这种只能在诗里获得的元素,是不能从故事读物中汲取的,因而是故事读物所不能替代的。再者,我国本是一个泱泱诗国。我国古代文明构成中,诗有着重要的位置。继承中华民族的这个优秀传统,就应该在人生的黎明期和初阳期里开始。
  
     诗要有特别的诗想

   诗能教我们用美丽的眼睛看世界。
  诗讲究用诗的眼睛、诗的耳朵、诗的心灵、诗的情态去感受生活,感受大自然,这是诗外的功夫。写诗,需要学习诗情的酝酿、诗意的捕捉,诗情和诗意的表达,这是诗内的功夫。懂得一些诗外功夫和诗内功夫的道理,欣赏诗和写诗也就有基础了。
  诗,是一种感觉,一种心声,一种憬悟,一种发现,一种抒情。台湾著名童诗诗人林焕彰先生特别强调诗的内在美。他说:“诗,要想有‘内在的美’,他一定得有 ‘不平常’的‘诗想’”,“‘诗想’是‘诗’的‘思想’;说明白一点,就是诗要写出写诗人特别的想法”,“写诗最重要的,还是在于‘诗想’是否特别。有了不同于一般人的‘特别’的‘诗想’,写诗的方法自然就能忠实地随着适当的语言出现了”。这“适当的语言”的“适当”二字怎么理解?首先应该理解为:是最切合具体一首诗所需要的语言,是人们最乐于接受的诚恳而善良的语言。
  把芜杂的意和言统统洗涮干净,只剩下最有艺术亮度的东西。它是纯粹的,却又不是如酒精的那种纯粹。酒精是冷辣的,会撕裂、咬啮我们的舌头和喉咙。而诗所教我们的是,往观感中注进一种诗的创新意识,学会集中、致密地表达一种他人没有表达过的诗感、诗想。
  
     童诗贵在清纯和灵动

  我国的童诗在20世纪中期,连骆宾王《咏鹅》的好传统都没有承继下来。那个时段里的童诗,没有一首可与《咏鹅》的情趣相比,罕有如《咏鹅》这样值得8~80 岁的所有人来共同分享的。童诗诗人全心全意、好心好意写的诗,细一看都是宣传和教育的具象诠注,真正的“童”在哪里呢?真正的“诗”在哪里呢?缺少了 “童”的品格和“诗”的品格的童诗,还能叫童诗——还能叫好的童诗吗?所以,台湾写童诗的朋友到大陆来转了转、看了看,回去就发文,说大陆的童诗定型词汇、书卷语成堆,例如:明丽、斑斓、轻捷、婉转、耀眼、幽静、明澈、深情、倾心、温婉、阴森、瞬息、茫茫、泥泞、呢喃、嘱托、喧闹、嘈杂、秀丽、舒畅、掠过、逃遁、殷切、呻吟、哽咽、啜泣、依偎、思念、张牙舞爪、寒风凛冽、暮色苍茫、姹紫嫣红、寒气袭人、沧海桑田、威风凛凛、威武雄壮、悬崖峭壁等等,多不胜举。因为这些书卷语的指义是凝固的、板结的,不能给读者以广阔的想象空间,这种僵硬的东西堆砌多了,诗必然就没有了诗文体所殊需的自由和灵动,丧失了口语的清纯美和鲜活美,从而使作品变得概念化和成人化,变得同官方文书没有根本区别,它们中的相当多数成了孩子不需要、大人更不需要的东西(说它们是垃圾犹于心不忍)。旁观者清啊!我们再去读林焕彰、谢武彰等台湾童诗诗人写的诗,我们才知道童诗需用能渗入童心的、能感染童情的浅语精心酿做,孩子一入眼就感觉其童趣丰沛,唯如此,诗人和孩子间的距离才能缩短,才能做到诗与孩子零距离,达此境界,押韵不押韵已经不重要了(让歌去强调音韵吧)。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童诗是渐渐地写得越来越像童诗
  了。我们的童诗经过脱胎换骨的改造,变得清新清纯、可爱可读了,它们能将童趣、童情、童思、童知、童理、童德不着痕迹地水乳交融在诗的机体和纹理之中,如山泉投涧一般的清亮,像春风拂柳一般的自然,若高天行云一般的灵动,虽说我国的童诗要说真正写出了孩子生活世界和内心世界的,充分体现了童诗本体特质的,呈现童诗创作多样性(小童话诗、幽默诗、揶揄诗、谐谑诗和讽喻诗几乎还是空白)的,还不免略存缺憾,还有待我们在未来的岁月里付出更多更大的努力。那么,外国童诗对于我们正好是一种极好的阅读补充,我们一定会从外国童诗的阅读和学习中获得提升童诗品质的良多启示。
  所以,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在出一本中国童诗集的同时,出一本外国童诗集,是一个非常合乎情理的考虑。这样的出版安排,现时的事实会证明、历史的事实也将会证明是功德无量的。外国童诗要经由翻译家的眼和手,才能见诸于我国的媒体和书本,所以局限性难免很大。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即,凡传入我国的童诗,虽然不一定是外国童诗最新的一部分,却一定是外国童诗最好的一部分。传入我国的外国童诗,绝大多数是从外国童诗的选本中迻译出来的,这就说明它们在传入我国之前,已经被多遍的淘选了,这样也就可以保证现在大家读到的外国童诗,都是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里和相当大的空间里积淀下来的童诗精粹之作、典范之作。
  带着这些来自世界各地的优质童诗走近我国的读者朋友,我们感到十分欣慰。我们不会忘记,这个机会是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给出的。
  
                                                               2010 年夏小满时节
                                                                  于丽泽湖畔
2#
 楼主| 发表于 2014-5-5 12:50:13 | 只看该作者
比微笑更美的是童诗

陈美者 《 中华读书报 》( 2011年06月15日 12 版)
  
  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在寻找一本好的童诗集。相对于儿童小说的情节性和阅读连贯性,童诗短小、精美,也更自由,强调以儿童的视角,表达孩童的心声。它可以是最自然的儿童呓语,而不用承载那么多成人世界的价值观,这样就回归到儿童文学的纯粹性上。
  
  好的童诗还是有很多的,也不乏广为传诵的童诗精粹之作,生活在世界上各个角落、说着不同语言的人们,用诚意和天赋,捕捉童年的情绪和感觉,创作出许多优秀的作品。但由于翻译和出版等方面的问题,读者很难一次性读到世界各国的优秀童诗,庆幸的是,《世界金典儿童诗集》(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给了我们一份惊喜。这本诗集分为外国卷和中国卷,其外国卷中就汇集了许多国家最具代表性的优秀作家作品,无异于为我们打开了世界儿童诗的一扇窗口。《玛丽有只小羊羔》《卖鱼的阿姨》《不是人人都有星期天》《贝尔格莱德出了乱子》《素馨》《病人在几楼》等,都是非常好的作品,读起来又那么朗朗上口。这些经历了长远时空距离和编者挑剔眼光的童诗作品,内容丰富,各有风情,有的写出了诙谐的童趣,有的画出了怪诞的童梦,还有的说出了悠远的童思,特别是选集中还有不少呢呢喃喃的简单童诗,它们最初就是由摇篮边的妈妈或外婆哼哼唱唱而成,充满天然的乐趣,也最容易讨孩子的欢心。但无论是锤炼之作还是天然呓语,选集中的作品都具有浓郁的风情和优美的气质,值得反复阅读,同时,也为专业的儿童文学创作者提供了一个宽阔的视界。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童诗写作愈来愈贴近童诗的本质,许多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家自觉走近孩子的心灵,以孩童的视角看世界——又或许他们本身就拥有一颗孩子般柔软的心,贡献出了许多优秀的作品。所以《世界金典儿童诗集》的中国卷部分,从我国近代以来的优秀童诗作品中进行采撷,收集了诸如《加号》《初次的拜访》《两个老鼠抬了一个梦》《小秧船》《想和白云握手的树》等优秀作品。比较可贵的是,在这些作品中,作家能以孩子的眼睛,观察世界、生活、人们,以孩子的口吻,表达欢喜、失望、愤怒,不仅满足儿童读者的精神表达需要,成年人也可以从这些作品中窥见孩子的细腻心理和丰富情感。选集中作品的语言美自不必说,诸如“影子是一只小黑狗/常常跟着我”,“我家院子里的树/就一棵棵都胖了”,“谁/失手碰翻了月亮的坛子/凉凉的月光/一下子泻下来”等充满童趣和想象的美妙诗句,顿时让文字跳舞,散发出醉人清香。
  
  和微笑一样,美好纯洁的童诗,叫人无法拒绝,微笑和童诗都是世上共同的语言,只不过童诗更美,更净化心灵。所以,找到一本好的童诗集,读童诗,念童诗,让儿童从小就浸润在诗意中,学会用童诗树立起骨子里的浪漫气质和优雅格调。这点,显然很重要。
  
  《世界金典儿童诗集》,韦苇、谭旭东/编,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2011年3月第一版,32.00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3 12:35 , Processed in 0.111768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