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85|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好书反映世道人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4-22 22:46: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4·23世界读书日专稿中国好书反映世道人心

本报记者 张黎姣 《 中国青年报 》( 2014年04月22日   05 版)


    “中国好声音”、“中国好歌曲”、“中国好舞蹈”、“中国好商机”……当以“中国好××”命名的各类节目带动眼球经济时,谁来告诉大家“中国好书”的标准?4月23日,在第19个世界读书日这天,“2013中国好书颁奖盛典”将给出答案。据悉,“2013中国好书”颁奖盛典由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和中国图书评论学会合作推出,旨在“为好书寻找读者、为读者发现好书”。
    对于“中国好书”的标准,评委会给出答案:能够反映当今社会历史和时代进程中的重要发展变化、促进人们思想观念重要变革的、反映世道人心的图书;反映大众社会文化心理、切合读者工作和生活阅读需求的、人文社科类精品图书;积极向上、感人至深、传达正能量、并具有较高艺术水准的图书;传播现代科学知识、培养科学精神的图书;适合少年儿童阅读特点和习惯的、有助于培养少年儿童树立正确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优秀少儿图书;具有较大社会影响力的精品畅销图书。
    “2013中国好书”是30多位评委、历时3个多月、从2013年出版的40多万册图书中挑选出的25部年度优秀图书。
    “2013中国好书”包括获得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小说《繁花》;以名叫“带灯”的女乡镇干部的故事,呈现出中国乡土社会在时代转型中复杂而尴尬处境的小说《带灯》;由经济学泰斗厉以宁教授创作的,对中国未来的改革和发展作出了前瞻性的分析和研究的《中国经济双重转型之路》;讲述3D打印技术的突破性发展及其广泛应用的《3D打印:从想象到现实》等。
    2013年,全国图书零售市场动销品种数达到126万种。要在如此庞大的选择范围中,找到几本“好书”,对于读者来讲并不容易。因此,中国图书评论学会副会长杨平说:“打通好书与读者之间的通道是极为重要的。”“传播正能量、接地气,可读、有益,能给读者实际的帮助。”杨平认为,这就是“中国好书”的标准。
    目前,各式荐书榜无疑是读者购书的挑选参照之一。然而,“图书榜存在一些问题,‘买榜’等商业化行为破坏了其公正性、权威性。此外,一些推荐者自己没读过或只读了一些,就为读者荐书,也不够负责。”杨平表示,之所以要推出“2013中国好书”,就是希望能让专家、学者在读过作品后,认真负责地为读者做出“阅读导航”。
    该“阅读导航”榜单中,不仅可见畅销书,也有“冷门”书。杨平认为:“所谓的市场畅销书分两类,‘快’畅销和‘慢’畅销。‘快’畅销是指一段时间热卖的图书,‘慢’畅销则是经过时间的淘洗,无论哪个年代,它都有大批读者。因此,销量小的书未必不是好书。”杨平希望,通过对“2013中国好书”推荐,让更多书成为“慢畅销”图书。
    据北京开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发布的《2013年度中国图书零售市场报告》显示:2013年,新书品种数首次出现下降,由2012年的20.5万种降为20.2万种。报告称,这表明上游出版环节理性加强,更多出版机构开始精耕细作。
    长江文艺出版社副社长黎波说:“现在读者对新书作者和出版社的态度如果用一部名著的名字概括,就是‘傲慢与偏见’。傲慢是因为读者认为作家写不出好东西,出版社的新书不能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长此以往就形成了偏见。”黎波认为,在传播渠道比较单一的时代,大家接收有关文学的信息较少,所以评判的标准相对较低。可是现在,每个人都可以通过不同方式阅读,欣赏水平就越来越高,相反,作者的写作水平却没有相应地提高。
    这印证了“无论是读者、作者还是出版社,面对庞大的图书市场,都在慢慢站稳脚跟,找寻‘中国好书’”。
    记者注意到,目前,纸质阅读面临数字化阅读的冲击较为严重。“手机阅读占用了许多人大量的阅读时间,让更多人的阅读变成‘盲人摸象’。”黎波认为这样的阅读方式会破坏我们的系统化阅读。
    杨平同意这样的观点,他表示,碎片化并不能归咎于数字化阅读,只是大家的阅读不够全,如果想在某一领域收获比较全面的知识,必将是用纸质阅读的方式。
    “当然,从积极方面去看,数字阅读、网络阅读的普及也印证了阅读不死的观点,它与纸质书阅读并不矛盾,反而成为阅读的两个阶段。读者从手机或网络上获得信息,当他们认为对某一主题、某一领域的相关内容有阅读需要时,一定还是会阅读纸质书的。”杨平相信,阅读热潮还会再起。
    就像今年世界读书日的主旨所写:“希望散居在全球各地的人们,无论你是年老还是年轻,无论你是贫穷还是富有,无论你是患病还是健康,都能享受阅读的乐趣,都能尊重和感谢为人类文明作出巨大贡献的文学、文化、科学思想大师们,都能保护知识产权。”

2#
 楼主| 发表于 2014-4-24 09:06:00 | 只看该作者
“大众好书榜”首次发布《改革开放口述史》《易中天中华史:百家争鸣》等榜上有名王洪波 《 中华读书报 》( 2014年04月16日   01 版)

    本报讯(记者 王洪波)以“为好书寻找读者、为读者发现好书”为宗旨,在中宣部出版局领导下,中国图书评论学会今年启动了“大众好书榜”推荐活动。日前,第一期“大众好书榜”对外发布,《易中天中华史:百家争鸣》、格非《相遇》等榜上有名。
    近年来,随着全民阅读活动的深入开展,“图书榜”这种推动阅读的方式愈益受到相关机构和媒体的青睐。这些榜单,有的是年度的,有的是月度的;有的是政府部门主导的(如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每年组织的“大众喜爱的50种图书”评选),有的是媒体或书店各自推出的;有的唯畅销是举,有的只关注品质……中国图书评论学会“大众好书榜”推荐活动则试图吸收各家“图书榜”推荐活动的优点,努力打造一个权威的推荐平台。
    中国图书评论学会副会长杨平告诉记者,这一榜单面向的对象不是某一小众群体,而是“大众”,希望覆盖尽量大的读书人群。因此,参与评选的“基础书单”来源颇为广泛,包括了:全国各出版社申报的印数在3万册以上的精品畅销新书,全国各地30家实体书店和重要电商销售排行榜上榜图书,中文图书市场零售数据权威监测机构发布的畅销图书排行榜上榜图书,全国主要媒体发布的好书排行榜入榜图书及重点推荐的优秀图书,知名书评人推荐的优秀图书。评选对图书发行量有一定要求,因此,不适合大众阅读的纯专业性书籍以及品质虽好但进入门槛较高的学术图书都将被剔除在外。
    另外,参与评选的专家范围也较为广泛,包括了发行专家、学者、书评人、全国权威媒体读书板块负责人等。评选包括初评、复评、终评三个环节:初评是对基础书目进行筛选,重点筛除不适合大众阅读的纯专业性书籍、内容质量存在问题的、有明显硬伤的图书,选出100种备选图书;复评由各方面专家进行封闭式评审,投票产生30种入围图书;终评由专家对图书内容进行详细审读及编校质量检查,最终产生10种入选图书。
    从发布的结果来看,首期榜单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突出原创。入选图书中,除《植物知道生命的答案》为翻译图书,《最美最美的中国童话·传统节日篇:每个孩子都该知道的传统节日故事》系从台湾引进外,其余8本图书均为原创。
    二是作者多权威和名家。人文社科类图书中,《改革开放口述史》的两位主编欧阳淞、高永中分别为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主任、副主任。另外,易中天、格非、梁晓声、郑渊洁等也都是广大读者耳熟能详的名家。
    三是反映了当下人们关注的热点。如《汉字英雄(第1季)》是“汉字风暴”下一档大热的电视节目的再现和升华,《贾大山小说精选集》则满足了人们因为“习大大”推荐而对贾大山作品的浓厚兴趣,等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6 18:07 , Processed in 0.100911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