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第六届汉字书法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侧记
2008年6月30日至7月4日,第六届汉字书法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台中教育大学顺利举行,来自中国、韩国、日本、美国、法国等世界各地的百余位从事书法研究和教学的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大陆有8位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
汉字书法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自1998年由美国“美国书法教育协会”发起,并在美国马里兰大学召开“第一届汉字书法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第二届由美国加州大学承办。由于此会聚集世界各地的书法教育家及书法家,共同切磋,大家获益良多,于是“美国书法教育协会”决议,除了在美国本土举办,也征求至外地主办。于是,2002年第三届在中国大陆北京师范大学召开,2004年第四届在美国南卡罗来纳大学召开,2006年第五届在日本安田女子大学召开。2008年第六届在台湾,由台中教育大学与明道大学共同主办。
本次会议主办单位是美国书法教育协会 ,承办单位是台中教育大学语文教育系, 协办单位为明道大学中文系、中兴大学中文系暨艺术中心。会议日期:2008年6月29日(星期日)至7月3日(星期四)
会议主题有(一)汉字书法教育全球化之探讨(二)各国汉字书法教育特色之探讨(三)汉字书法之多元化探讨(1)女性书法之探讨(2)儿童书法之探讨(3)老人书法之探讨(4)残障人士书法之探讨(5)书法史、书法艺术、书法文化之探讨
研讨会议程安排有5场专题演讲,15场论文发布。5场演讲分别是:陈维德(明道大学教授兼人文社会学院院长暨国学研究所所长)——《中国书法的艺术精神及其创作之道》、鱼住和晃(日本神户大学教授)——《日本书法教育的现况》、张炳煌教授(淡江大学中文系教授兼书法研究室主任)——《书法学习的数字化应用》、金炳基(韩国全北大学中语中文系教授)——《韩国书法教育与普及的一个方向:书法是绿色健康》、郑晓华(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兼艺术学院常务副院长)——《全球化:是危机、是挑战、更是转机——兼谈书法艺术的继承和发展问题》,参加交流的论文目录如下:
张同印
中国书法史上的四次转化
潘善助
海峡两岸大学专业书法教育比较研究
刘 莹
台湾师资培育机构写字课的教学设计与教学成效
陈龙海
新政策背景下师范大学生书法技能培养途径的思考
施永华
试探儿童书法之表现特征与教学
林胜钟
淳化阁帖与十七帖比较研究
黄志煌
试探禅宗与书法连结
柯耀程
以老学观点论老人书法与养生之融通
吴新钦
北魏平城时期敦煌写经书法的点画及其书史意义
熊宜中
笔墨当随时代-徐悲鸿书法研究
陈秀隽
陈其铨书学教育思想探析
江秀卿
国小书法创意教学设计—以篆书教学为例
郑国瑞
郭尚先在清代对台湾书法的意义--从与吕世宜、叶化成的关系论
张枝万
李普同先生对台湾书坛发展的贡献
谢建军
书法教育中的美学意象问题研究——以汉唐书论文献为中心
刘胜角、杜孝义
楷书的形态演变与当代书坛创作
王元建
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书艺浅析
陈志平
北宋笔制与书风嬗变
张明莱
初唐敦煌佛经写卷书法兴盛成因与其标准化之探讨
郑聪明
谈九成宫醴泉铭李祺本的补描问题-兼谈四欧的版本及书体特
周碧香
图解识字教学试探
简月娟、王镜瑜
对外汉字教学与书法结合之策略研究
林佩静
对外汉字教学中的部件分析比较
吕采芸
网络多媒体对书法教育传播之研究
江进华
e世代数字书法教学研究
潘大安
笔所未到气已吞 -试论怀素《自叙帖》之“狂美”风格
Crystal Hui-Shu Yang
Transcending Boundaries of Language:Teaching Chinese Calligraphy within its Cultural Context
李秀华
以后设认知观点研发书法创意教学之理论与运用
叶鹏飞
论文字内容与书法创作
杨旭堂
当代汉字书写现象析论
姚吉聪
吴大澄尺牍研究
朱书萱
华夏及其真赏斋--兼论明代书画鉴藏家与书法教育之关系
苏英田
战国秦汉篆隶书法与文字之演变
许方怡
台湾书法相关杂志初探(1950-1980)
郭晋铨
隶书到楷书衍嬗过程之辨析
韩紫绮
虞世南书学理论之探究
朱国和
杨凝式传世名作《韭花帖》分析
黄馨仪
鲜于枢至元、元贞、大德年间行草风格初探
王振邦
倪元璐书学渊源初探
邢开祥
翁同龢学书历程之研究
陈雅芬
融合语言、文化及艺术的书法课程
王纯杰
海外书法教学二十五年
陈宏涛、林芳惠
菲律滨灵惠中学汉字书法教育推广概况
黄秉骥
浅谈中国书法在海外艺术化的经验
Barbara Lynne Rowland Mori
Women’s Views of Calligraphy
李公燕/刘峥
「射」还是「矮」?─趣谈汉字结构
赢莉华
两点一线间:西方抽象艺术与中国书法
蔡 渔
舞动文字的能量-化怨为愿
游阿好
书法文化在当代台湾之多元新风貌
澍 群
书法-生命的乐章
江尚儒
新中国书法历史里的创新观点与台湾创意书法及现代书艺
魏瑞宗
在绘画人物中的书写意象
陈曼丽
美国大学书法课程教学范畴及师资培训
周德聪
汉字书法教育层次研究
杨裕贸
台湾台中市国小六年级学童汉字写字知能之研究
吴启祯
课程统整与书法教学
陈忠建
数字科技与书法教学之探讨
陈钦忠
陈其铨「综体书」的时代创新意义
蔡孟宸
《玉台书史》研究
魏猷恩
从王羲之书法论「道技合一」的审美观
洪文雄
楷体字的特质析论
李赞桐
析论气韵美在书法艺术之体现
萧美珍
葱绿桃红/参差的对照---中法书法教学之不同
Dra. Helen Chang
汉字书法文化教育全球化
廖灿诚
盲人如何写字报告书
王锦垣
书艺碑刻景观与境教
张致苾
沉浸书海二十年----我的学书经验
陈彦甫
陈其铨书法教育观
张自强
回首来时路,翰墨传异香
王鹏江
书法创作中的”心象”探究
王心怡
《商周图形文字编》编辑理念
张力升
清代书家吴荣光之书学探析
何文吉
略谈本土书家—丁玉熙先生的学书渊源
李树芬
中华文化艺术推手---李神泉教授
刘作胜
从调和体的盛行看日本汉字书法的危机趋势
柳炎辰
一蓑烟雨任平生
林荣森
余嘉锡《四库题要辨证‧急就篇》初探
张建富
从体育奥运、艺术、书法奥运、到始祖庙国学城
许义郎
书法与水墨画的用纸素材探究
张宝贵
书法与拳法
这次会议开得十分成功,大家通过交流,认为当前汉字书法教育应该建立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强调研究创作教学的三位一体,同时提出了成立国际书法奥运联盟的设想。为了配合这次会议,还开展了经验谈发表、书法艺术作品展、书法教材联展、书法教育工作坊、艺术与文化参访等活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