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96|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师之友网》管季超热烈祝贺李汉宁先生《中小学书法教学法》出版发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4-9 11:19: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热烈祝贺
我国基础教育史上第一本书法教学法专著——
《中小学书法教学法》诞生
书名题字:著名书法教育家、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陈振濂教授     
专著作者:中国书法最高奖——兰亭奖教育奖获奖者李汉宁副教授
         由两次获得中国书法最高奖——兰亭奖•教育奖提名奖的深圳市宝安第一外国语学校李汉宁副教授撰写的新著《中小学书法教学法》今年9月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成为了我国基础教育史上第一本书法教学法专著,将在一定程度上填补我国中小学书法教育的某些空白。全书37万多字,内含808张张包括笔画、字例、作品及实物图片,分为上篇——中小学书法教学法概论和下篇——中小学书法教案纲要两个部分,图文并茂,设计独特,印刷精美,既是书法知识技法学习用书更是书法教学法参考书,师生均可使用,定价39元。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著名书法家、书法理论家、书法教育家、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西泠印社副社长兼秘书长、浙江大学人文学院艺术学系主任、书法博士生导师陈振濂教授对这一选题给予大力的支持,并慷慨地为本书题写了书名。

《中小学书法教学法》封面

封面题字:著名书法家、书法理论家、书法教育家、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西泠印社副社长兼秘书长、浙江大学人文学院艺术学系主任、书法博士生导师陈振濂教授。

《中小学书法教学法》作者李汉宁(右)学生时代与导师陈振濂教授合影于杭州

《中小学书法教学法》作者简介


《中小学书法教学法》作者李汉宁近照
         李汉宁,壮族,广西百色人,广西右江师专英语专业大专毕业,西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曾进修于中国美术学院书法篆刻专业,书法副教授,教育部考试中心硬笔书法等级考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会员,中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会员。曾执教于广西百色学院、深圳市石岩公学,现为深圳市宝安第一外国语学校书法教师,宝安区“教师硬笔书法培训”主讲嘉宾,宝安区基础教育系统书法学科带头人。  
         作品多次入展国家级展览;发表书论30多篇,著有《中小学书法训练技巧。
2006年,以高等师范书法教学成果荣获中国书法最高奖——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教育奖提名奖;2009年,其亲手主持策划中小学书法教育的深圳市石岩公学荣获中国书法最高奖——第三届中国书法兰亭奖•教育奖集体提名奖,成为兰亭奖举办以来全国第一所也是唯一一所获得集体教育奖的中小学校。是创作、理论与教学全能的书法家。
      
   工作单位:深圳市宝安第一外国语学校 李汉宁  邮    编:518102   
        



《中小学书法教学法》作者李汉宁小楷作品

《中小学书法教学法》专著简介
语文、数学、英语、历史、地理、音乐、美术门门都早已有自已的教学法参考书
书法等到今天也终于有了自已的教学法专著。

一、最好的出版时机
         从2007年广东省要求中小学开书法课到2011年教育部建议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至今,大家感到中小学书法教育难以推行,主要原因是教师、教材及教法、场地等三大问题,其中小学书法教学法是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但这一方面的研究成果目前在全国几乎还是一片空白。中国的书法教育在高等教育层面做得比较全面而深入,有50多所高校开设了书法本科专业,不少院校已开设书法硕士、博士、博士后培养点,但在基础教育层面的中小学书法教育,相当落后。为了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适应新时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2013年2月7日教育部颁发了《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中小学书法教育将很快在全国广泛有力地推行,《中小学书法教学法》一书的产生将成为千千万万全国中小学校图书馆、中小学教师热购的书籍。

二、最合适的作者
         本书作者曾进修于中国美术学院书法专业,专职从事大学、中小学、老年大学、外国留学生等多层次书法教学工作25年,是教育部考试中心硬笔书法等级考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会员,中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会员,原为广西百色学院书法副教授,现为深圳市宝安区“教师书法培训”主讲教师,宝安区名师。2006年以高等师范书法教学成果荣获中国书法最高奖——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教育奖获奖提名,2007年通过人才绿色通道调入深圳,专职从事中小学书法教学工作,2008年创建了全国首家《中小学书法教育网》,该网站曾获广东省“十一五”教育技术研究与教育信息化优秀成果奖,2009年主持策划书法教学的深圳市石岩公学获中国书法最高奖——第三届中国书法兰亭奖•教育奖集体获奖提名,该校成为全国第一所也是至今唯一一所获得该奖的中小学。作者对中小学书法教育、中小学书法教师培训有丰富的一线实践经验和广泛而深入的研究。

三、最有针对性的内容和最有说服力的方法
         本书针对当前中小学书法教学面临的困惑设置内容,30余万字,内含700多张包括笔画、字例、作品及实物图片,具体分上篇:中小学书法教学法概论和下篇:中小学书法教案纲要两个部分。上篇包含中小学书法教育导论、中小学书法教学的内容、中小学书法师资队伍的建设、中小学书法教材的编写、中小学书法教学的场地设备、中小学书法教学的实施、中小学书法社团的构建等章节;下篇包含硬笔楷书笔画教案、毛笔楷书笔画教案、楷书偏旁部首教案、楷书总体结构教案、楷书分类结构教案、书法作品通篇布局教案、中小学教师硬笔书法培训讲稿、中小学生作业书写问题分析及对策等章节。这些内容全方位涉及中小学书法教育领域的各个方面,有理论有实践,理论有来源、有深度而且简明精辟,通俗易懂,并通过实例、图片来阐明教学中的各种工作、技法问题,使得各种书法教学问题更生动直观,化繁为简。
         值得一提的是,作者针对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中小学书法教师紧缺,大多数书法教师都是从其他学科教师转行过来担任这一特点,明确了大多数书法教师将会进入“边学边教”、“教学相长”的成长模式,以此出发点来安排本书内容或设置教学方法手段,让本书既是书法技法学习用书也是书法教学法用书,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作者从大学英语专业毕业生成长为大学书法副教授,并两次结缘中国书法最高奖——兰亭教育奖,充分证明了“边学边教”、“教学相长”这一模式的有效性,使得本书的各个环节内容和提出的教学步骤方法更为科学合理,更有说服力。
2#
 楼主| 发表于 2014-4-15 03:49:35 | 只看该作者
《中小学书法教学法》简介(浓缩)

任何学科都早有自已的教学法,唯独书法一直等到今天,本书为中国基础教育史第一本书法教学法用书。它顺应近期教育部推行中小学书法教育的需要,由一个最合适的作者——其高等师范书法教育、中小学书法教育成果分别两次获得兰亭奖•教育奖提名奖的书法家完成。作者从大学英语专业毕业,成长为书法副教授,之后转为中小学书法教师,其独特的经历为本书提供了最具针对性的内容和最有说服力的方法,使书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更加明显。



《中小学书法教学法》简介(详细)
语文、数学、英语、历史、地理、音乐、美术门门都早已有自已的教学法参考书
书法等到今天也终于有了自已的教学法专著。

一、最好的出版时机
从2007年广东省要求中小学开书法课到2011年教育部建议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至今,大家感到中小学书法教育难以推行,主要原因是教师、教材及教法、场地等三大问题,其中小学书法教学法是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但这一方面的研究成果目前在全国几乎还是一片空白。中国的书法教育在高等教育层面做得比较全面而深入,有50多所高校开设了书法本科专业,不少院校已开设书法硕士、博士、博士后培养点,但在基础教育层面的中小学书法教育,相当落后。为了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适应新时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2013年2月7日教育部颁发了《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中小学书法教育将很快在全国广泛有力地推行,《中小学书法教学法》一书的产生将成为千千万万全国中小学校图书馆、中小学教师热购的书籍。

二、最合适的作者
本书作者曾进修于中国美术学院书法专业,专职从事大学、中小学、老年大学、外国留学生等多层次书法教学工作25年,是教育部考试中心硬笔书法等级考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会员,中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会员,原为广西百色学院书法副教授,现为深圳市宝安区“教师书法培训”主讲教师,宝安区名师。2006年以高等师范书法教学成果荣获中国书法最高奖——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教育奖获奖提名,2007年通过人才绿色通道调入深圳,专职从事中小学书法教学工作,2008年创建了全国首家《中小学书法教育网》,该网站曾获广东省“十一五”教育技术研究与教育信息化优秀成果奖,2009年主持策划书法教学的深圳市石岩公学获中国书法最高奖——第三届中国书法兰亭奖•教育奖集体获奖提名,该校成为全国第一所也是至今唯一一所获得该奖的中小学。作者对中小学书法教育、中小学书法教师培训有丰富的一线实践经验和广泛而深入的研究。

三、最有针对性的内容和最有说服力的方法
本书针对当前中小学书法教学面临的困惑设置内容,30余万字,内含700多张包括笔画、字例、作品及实物图片,具体分上篇:中小学书法教学法概论和下篇:中小学书法教案纲要两个部分。上篇包含中小学书法教育导论 、中小学书法教学的内容、中小学书法师资队伍的建设、中小学书法教材的编写、中小学书法教学的场地设备、中小学书法教学的实施、中小学书法社团的构建等章节;下篇包含硬笔楷书笔画教案、毛笔楷书笔画教案、楷书偏旁部首教案、楷书总体结构教案、楷书分类结构教案、书法作品通篇布局教案、中小学教师硬笔书法培训讲稿、中小学生作业书写问题分析及对策等章节。这些内容全方位涉及中小学书法教育领域的各个方面,有理论有实践,理论有来源、有深度而且简明精辟,通俗易懂,并通过实例、图片来阐明教学中的各种工作、技法问题,使得各种书法教学问题更生动直观,化繁为简。
值得一提的是,作者针对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中小学书法教师紧缺,大多数书法教师都是从其他学科教师转行过来担任这一特点,明确了大多数书法教师将会进入“边学边教”、“教学相长”的成长模式,以此出发点来安排本书内容或设置教学方法手段,让本书既是书法技法学习用书也是书法教学法用书,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作者从大学英语专业毕业生成长为大学书法副教授,并两次结缘中国书法最高奖——兰亭教育奖,充分证明了“边学边教”、“教学相长”这一模式的有效性,使得本书的各个环节内容和提出的教学步骤方法更为科学合理,更有说服力。
3#
 楼主| 发表于 2014-4-15 03:49:55 | 只看该作者
《中小学书法教学法》目录

上篇:中小学书法教学法概论

第一、中小学书法教育导论              
第一节 中小学书法教育得到了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第二节 中小学书法教育的现状和未来发展
第三节 中小学书法教育的有效途径探索——深圳市石岩公学中小学书法教育获
中国书法最高奖——兰亭奖•教育奖集体提名奖的经验
第二章 中小学书法教学的内容
第一节 知识与技法
第二节 实用与审美
第三节 硬笔与毛笔
第四节 临摹与创作
第五节 执笔与坐势
第六节 工具与材料
第七节 装裱与布展
第三章  中小学书法师资队伍的建设
第一节 中小学书法教师应具备的能力
第二节 中小学书法师资队伍建设的方法
第四章 中小学书法教材的编写
第一节 笔画教材
第二节 硬笔临本
第三节 临摹教材
第四节 创作教材
第五节 欣赏教材
第六节 理论教材
第五章  中小学书法教学的场地设备
第一节  书法教室-
第二节  书法教师办公室
第三节  书法交流展示场所
第四节  碑帖资料和文房用品
第六章、中小学书法教学的实施
第一节  中小学书法教学原则
第二节  中小学书法教学计划
第三节        中小学书法教学大纲
第四节        中小学书法教学实施方案
第五节        中小学书法教学类型
一、临摹教学
二、创作教学
三、理论教学
四、教学评价
第七章、中小学书法社团的构建
第一节  中小学生书法社团成立的方法
第二节        中小学书法社团章程的制定


下篇:中小学书法教案纲要

第八章  硬笔楷书笔画教案
第一课   硬笔书法常识                                 
第二课    入学书写水平测试                              
第三课    执笔、钢笔、横、竖(垂露竖)
第四课    临写、竖(悬针竖)、撇
第五课    运笔、作业要求、捺   
第六课    折---右上折(横折、横撇)                 
第七课    折---左下折(竖折、撇折、撇点)
第八课    提、竖提                     
第九课    期中考试---作品临摹                                
第十课    竖钩、弯钩   
第十一课  斜钩、竖弯钩、竖弯                     
第十二课  卧钩、横钩
第十三课  点               
第十四课  横折钩、横折提               
第十五课  横折弯钩、横折弯            
第十六课  横折折撇、横折折折钩、横撇弯钩     
第十七课  竖折折钩、竖折折撇                                                           
第十八课  期末考试---作品临摹   
                           
第九章  毛笔楷书笔画教案        
第一课    毛笔书法常识                                      
第二课    横 (长横、短直横、短仰横、左细横、右细横)      
   第三课    竖(垂露竖、悬针竖)   
第四课    撇---短撇(平短撇、斜短撇、弯头撇、回锋撇)  
第五课    撇---长撇(斜长撇、竖长撇、直长撇、重端撇、柳叶撇、出钩撇)
第六课    捺(斜捺、平捺、回锋捺、反捺)
第七课    折---右上折(横折、横撇)
第八课    折---左下折(竖折、撇折、撇点)
第九课    期中考试---作品临摹                                
第十课    提、竖提
第十一课  钩(竖钩、弯钩)
第十二课  钩(斜钩、竖弯钩、竖弯)
第十三课  钩(卧钩、横钩)
第十四课  点(侧点、长点、左点、撇点、挑点)
第十五课  点(横点、弯头点、竖点、横折点)
第十六课  横折钩、横折弯钩、横折弯
第十七课  横折折撇、横折折折钩、横撇弯钩、竖折折钩
第十八课  期末考试 --- 作品临摹                    

           
第十章  楷书偏旁部首教案
第一课  独体字既用作偏旁又用作部首的区别之一:
木字旁、木字底、禾字旁、禾字头、米字旁、米字底、火字旁、火字底
第二课  独体字既用作偏旁又用作部首的区别之二:
又字旁、又字底、提土旁、土字底、王字旁、王字底、子字旁、子字底
第三课  独体字既用作偏旁又用作部首的区别之三:
牛字旁、牛字底、车字旁、车字底、立字旁、立字底、女字旁、女字底
第四课  独体字既用作偏旁又用作部首的区别之四:
斤字旁、斤字底、巾字旁、巾字底、白字旁、白字头、马字旁、马字底
第五课  独体字既用作偏旁又用作部首的区别之五:
口字旁、口字底、日字旁、日字头、日字底、目字旁、目字底、田字旁、田字头、田字底
第六课  独体字既用作偏旁又用作部首的区别之六:
十字旁、十字头、十字底、单人旁、双人旁、人字头、耳字旁、耳字底
第七课  独体字既用作偏旁又用作部首的区别之七:
虫字旁、虫字底、弓字旁、弓字底、力字边、力字底、方字旁、方字底                      
第八课  独体字既用作偏旁又用作部首的区别之八:
月字旁、月字底、寸字边、寸字底、鸟字边、鸟字底、山字旁、山字头
第九课    期中考试——作品临摹
第十课  独体字作偏旁或部首之一:
石字旁、矢字旁、衣字旁、舌字旁、舟字旁、身字旁、鱼字旁
第十一课  独体字作偏旁或部首之二:
齿字旁、革字旁、角字旁、缶字旁、页字旁、欠字旁、足字旁                   
第十二课  独体字作部首或部首之三:
大字头、父字头、厂字旁、广字旁、户字旁、走字旁、门字框
第十三课  独体字作部首或部首之四:
四字头、西字头、小字头、爪字头、穴宝盖、心字底、皿字底
第十四课  非独体字作偏旁或部首之一:
两点水、三点水、竖心旁、言字旁、示字旁、提手旁、反犬旁、将字旁
第十五课  非独体字作偏旁或部首之二:
金字旁、食字旁、绞丝旁、单耳旁、双耳旁、立刀旁、反文旁、三撇儿                                                            
第十六课  非独体字作偏旁或部首之三:
秃宝盖、宝盖头、病字头、建字旁、走之旁、四点底、奉字头、登字头                  
第十七课  非独体字作偏旁或部首之四:
草字头、私字儿、折文儿、隹字旁、左包框、同字框、凶字框、国字框
第十八课  期末考试---作品临摹   

第十一章         楷书总体结构教案
第一课    结构之美                             
第二课    结构美的总特征---匀---笔画的匀之一:粗细、曲直、方圆
第三课    结构美的总特征---匀---笔画的匀之二:方向、角度            
第四课    结构美的总特征---匀---空白的匀                 
第五课    结构美的总特征---变---同种笔画的变化           
第六课    结构美的总特征---变---不同种笔画的变化之一:重心主笔
第七课    结构美的总特征---变---不同种笔画的变化之二:神采主笔      
第八课    结构美的总特征---变---局部的变化之一:中紧外松
第九课之一  期中考试——作品临摹   
第十课    结构美的总特征---变---局部的变化之二:上紧下松               
第十一课   结构美的总特征---变---局部的变化之三:左紧右松
第十二课   结构美的总特征---变---局部的变化之四:纵横变化   
第十三课   结构美的总特征---变---局部的变化之五:高度变化               
第十四课   结构美的总特征---变---局部的变化之六:斜正变化                                                                    
第十五课   结构美的总特征代表性范字复习临摹                                    
第十六课   结构美的总特征理论应用实例分析之一:“也”字                        
第十七课   结构美的总特征理论应用实例分析之二:  学生名字                  
第十八课   期末考试——作品创作   
                     
第十二章  楷书分类结构教案
第一课        独体字                    
第二课      上下结构之一                        
第三课       上下结构之二                        
第四课      左右结构之一                             
第五课       左右结构之二                         
第六课       上中下结构                         
第七课       左中右结构                    
第八课      全包围结构                               
第九课       期中考试——作品临摹                      
第十课      半包围结构                             
第十一课    三包围结构                                            
第十二课    重复笔画结构                                           
第十三课    疏密大小结构                            
第十四课    长短偏斜结构                                             
第十五课    俯仰向背孤单结构                        
第十六课     其他结构之一                           
第十七课     其他结构之二                           
第十八课     期末考试---作品创作
                        
第十三章  书法作品通篇布局教案
第一课   书法作品介绍
第二课   书法作品创作准备   
第三课   条幅                   
第四课   对联                  
第五课   长联                     
第六课   屏条                       
第七课   横幅               
第八课   横披、匾额
第九课   期中考试——模拟创作
第十课   中堂                                 
第十一课  斗方                            
第十二课  信笺               
第十三课  手卷
第十四课   册页                     
第十五课   扇面(团扇)                   
第十六课   扇面(折扇)                        
第十七课   落款及盖印                             
第十八课   期末考试---作品创作  
  
第十四章  中小学教师硬笔书法培训讲稿
第一讲:硬笔楷书笔画
第二讲:楷书总体结构
第三讲:楷书分类结构
第四讲:书法作品章法
   第五讲:中小学生作业书写问题分析及对策
【附录】 李汉宁学术研究
书法创作如何表现主题 ——我的学院派书法作品《渐渐走近》的创作构思
学院派书法作品《超越》的阐释

参考文献:
[1]陈振濂著.书法教育学[M].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1992.
[2]陈振濂著.高等书法教程[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4.
[3]陈振濂著.书法美学[M].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1993.
[4]陈振濂著.大学书法创作教程[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8.
[5]陈振濂著.书法的未来[M].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
[6]蒋振立主编.现代书法[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1998.
[7]祝敏申主编.大学书法[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5.
[8]启功主编.书法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
[9]宋民著.中国古代书法美学[M].北京: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1989.
[10]董友知著.书法理论与书法百家[M].北京:团结出版社,1993.
[11]董文著.中国历代书法鉴赏[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88.
[12]洪丕谟主编.书法名作欣赏[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8.
[13]韩夫、戈弋主编.书法教程[M].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9.
[14]路棣主编.书法教育1998年第一辑[J].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
[15]路棣主编.书法教育1998年第二辑[J].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8.
[16]骆恒光著钢笔楷书教程[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96.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2 22:59 , Processed in 0.177611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