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媒体让“个人私领域问题可以瞬间转换为公领域问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12-15 15:53: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复旦大学新闻学系教授李良荣做客岭南大讲坛·公众论坛
新媒体让“个人私领域问题可以瞬间转换为公领域问题”
日期:[2013年8月5日]  版次:[AA10]  版名:[城事]  稿源:[南方都市报]
    南都讯 记者陈竹沁 “网络舆论有鲜明的指向性,90%指向政府和政府官员。”上周六,68岁的复旦大学新闻学系教授李良荣走上岭南大讲坛·公众论坛,指点当前新媒体传播变革对政府管理者的挑战。
    公民成为信息生产主体
    刚一开讲,李良荣便历数“占领华尔街”等2011年国际重大事件,移动终端、社交网络便捷迅猛的社会动员能力,正改变世界格局、国家治理,还有每一个人的生活。被行政与资本垄断的技术限制不再,每个公民成为了信息生产的主体,“个人私领域问题可以瞬间转换为公领域问题;一个人的怀疑可以变成全球人的怀疑。”
    “过去政府说一不二,现在公民说三道四;过去政府吆五喝六,现在公众七嘴八舌。”李良荣认为,网络舆论带来的最大好处就是使政府官员对公众产生敬畏感,全民监督官员,改善国家治理。他表示,面对网络上各种思潮泛滥,政府要获得传播主导权,必须重塑“实践的”、而非靠宣传“抽象的”主流价值观,使主旋律与多元思潮和鸣。
    李良荣将网络比作“排气阀”,对于网络舆情,宁要高频度、低烈度的地震,不要低频度、高烈度的地震,“将老百姓的怨气通过网络这个洞口排泄出来,社会还能保持平稳。”
    “权力、金钱、女人、血和眼泪”
    “权力、金钱、女人、血和眼泪”,李良荣如此归纳网络舆情事件的四大要素,其特点就在于娱乐化的传播和故事性的情节。
    他分析,网络舆情90%指向政府和政府官员,其中40%直接指向政府,最终目的多为利益诉求而非价值诉求,“网上造舆论,网下采取行动,推波助澜、相互刺激”,是许多群体性事件的共同特点。网络、传统媒体与政府三者时常存在博弈,出现2:1的局面———政府和传统媒体结合,可以澄清事实,平息如钱云会事件等网络舆论质疑;而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结合PK政府更显常态化,如郭美美事件,对政府信息公开提出挑战;除此,政府和新媒体联手P K传统媒体的案例却几乎没有,李良荣开玩笑,要向在座听众“高价收购”。
    李良荣认为,当今社会利益越发多元,以微信为代表的新型社交网络,聚合了教育水平、年龄、收入相近的熟人群体,分享基本相同的价值观,从微博时代“每一个个人以数量取胜”,到微信“以群体的共同取向作为发言基本依据”,未来社会舆论走向将受此影响,或在微博上表现为群体间矛盾的扩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16 12:03 , Processed in 0.078002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