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1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新兴版画80年流变 "复数性"致市场不火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7-31 09:57: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国新兴版画80年流变 "复数性"致市场不火2011-08-30中国文化传媒网


中国版画有上千年的历史,但20世纪30年代以前的版画仍是复制版画。1931年,鲁迅先生在上海倡导发起了中国新兴版画运动,自此翻开了中国创作版画的史页。今年恰逢新兴版画运动80周年。为此,中国美术家协会将2011年定为中国版画年。
新兴版画即创作版画,有别于传统的复制版画。古代的复制版画是由画家作画稿,再由刻工刻版,然后由印工拓印,画、刻、印三者是分工的。而始于德国,流传于英、法、俄、美、日等国的“创作版画”,则画稿、刻版、拓印由画家一人完成,不仅创作过程迅速,而且更能体现画家的构思意图和便于形成画家的版画风格。鲁迅先生倡导新兴版画,即是引进这种在艺术表现上优于中国传统“复制版画”的“创作版画”。
另外,从内容上看,新兴版画从它诞生之时起,就受到普罗美术思潮的洗礼,倾向性明显,同情劳苦大众,表现劳苦大众。
主要的发展阶段
80年来,版画在创作土壤、创作语言、创作方法上发生了很大变化。自新兴版画运动以来,中国的版画创作经历了3个时期的发展变化:新民主主义时期,新中国成立以后,市场经济时期。这只是从时间段角度的大致分段,作品之间其实有很多脉络是跨时期交叠的。
新兴版画真正兴起来与中国革命有密切的关系。鲁迅开始介绍欧洲版画是1929年。1930年,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左翼美术家联盟成立,标志中国左翼文艺运动兴起。左翼文艺是以文艺大众化为中心思想,关注的是人民大众的苦难生活。30年代新兴版画诞生之时,正值日本发动“9·18”事变,民族危机又一次加剧的时候。抗日救亡运动蓬勃兴起之日,也就是新兴版画发展壮大之时。
从胡一川的《流离》、《饥民》,汪占非的《五死者》,到江丰的《码头工人》,陈铁耕的《母与子》,野夫的《黎明》……一系列作品都是当时社会生活的反映。作者们用作品激发人们去抗争。新兴版画正是体现了这种救亡图存、反抗侵略的民族精神。
1949年后,版画随着革命的胜利取得了合法的地位,版画艺术逐步走向成熟。在继承和发扬新兴木刻版画的同时,还带有清新、明朗、质朴的特色,传递出时代的信息。版画创作艺术在这种向前推进中,逐步进入一个全新的大众化图像时代。新中国60年来版画创作发展可概括为4个时期:建国初期(1949—1965):成熟期版画创作图像与大众需求;“文革”(1966—1976):进入低谷期的版画成为图像宣传的工具;改革开放初期(1977-1989):多元化的转变与回归现实;改革开放至今(1990至今):从符号回归到精神本体的图像显现。
此间,新兴版画在题材、体裁的多样化方面有了很大发展,在个性化、风格多样化方面也有很大进步。个性风格正从群体地域特征当中凸显出来:四川的牛文,江苏的黄丕漠,北大荒的晁楣,云南的李忠翔、李秀,浙江的赵宗藻、赵延年,上海的盛增祥,广东的肖映川,都为新兴版画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创作材质上,也不再是木刻一统天下。石版、铜版、丝网版、石膏版及其他综合版在创作中被广泛运用。中国版画制作趋于成熟,已渐发展为全方位、多版种的艺术品类。
当下版画的困境
90年代中期至新世纪初,由于市场的冲击,文化环境的更变和版画家自身的原因等,版画队伍缩小,公开的大众参与性的版画活动锐减。因此有版画滑坡之说。无论从创作或市场来看,版画似乎慢慢进入了一种边缘化状态。
有着悠久历史的中国版画在中国艺术品市场上并不受青睐,中国版画的市场价值表现与国外市场有着很大落差。与油画、国画比较,版画的市场分量与价格也存在着巨大的差距。而在国际艺术品市场中,版画与油画是相提并论的,版画一直是欧美国家艺术品市场中销售量最大的画种之一。
据分析,导致中国版画市场不温不火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版画的“复数性”不符合藏家要求的“唯一性”。大多数人认为版画只是一种复制品,或者是油画原作的“拷贝”版本,没有多大价值。但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主任苏新平认为,版画虽然可重复印制,但印制的过程中有着艺术家的创作参与和定额限制的信誉保证,也可以呈现出稀缺性与收藏价值。
除了市场上的表现不温不火,版画创作本身的困境更值得关注。在中国美协版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张远帆看来,中国版画发展到现阶段的问题主要是,一些作者仍然停留在对技术、个人风格等层面上,作品制作精良却不动人。他认为,应该在关注“版画本体”的研究之后,转入到以“艺术本体”为对象的、更宽阔的视野里来。
对于中国版画未来的走向,苏新平认为有三个层面可以有所作为。第一是版画市场化。只有走向千家万户,被大众购买,中国版画才可能被大众认知。版画服务大众,应体现在这个层面上。中国传统版画曾以文字插图、年画及其他形式服务于社会。如今社会环境变化了,版画也应该与时俱进,与当代艺术的大趋势相一致。第二,版画精英化。精英版画在艺术语言和艺术观念上的深入研究与探索,是提升版画质量的保障。由于作品探索的实验性,虽可能不为大众喜闻乐见,但它会影响大众的审美与商业版画质量的提升。第三,版画的实验性与前卫色彩。广泛利用媒体、公共空间,以社会和文化为出发点,参与社会文化现实,提出问题,对大众视觉形成强烈冲击,可以拓展版画的社会影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8 11:02 , Processed in 0.198089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