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4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版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6-24 16:08: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版画
   经典百年

20世纪30年代以前的版画仍然是复制版画,自1931年起,由鲁迅倡导的新兴木刻,开始有了我国创作的版画。新兴版画和古代复制版画不仅在制作技术上有很大差异,而且在作为艺术的功能与现实意义上也有质的区别。新兴版画从它诞生那天起,便和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紧密相关,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命运血肉相连,它是中国革命文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30年代左翼美术的主力军。版画家是以艺术家和革命战士的双重身分出现在历史舞台上,毫不含糊地以艺术作为战斗的武器,在思想教育战线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基本解释[释义]
(名)用刀子或化学药品等在铜版、锌版、木版等版面上雕刻或蚀刻后印出来的图画。
[构成]
偏正式:版(画)

英文翻译a picture printed from an engraved or etched plate; woodcut; woodblock; engraving; print; block print

详细解释◎版画bǎnhuà
[block print;picture printed from an engraved (etched) plate;woodcut;woodblock;engraving] 用雕刻或蚀刻的版印出来的画
绘画形式的一种。用刀具或化学药品等在版上刻出或蚀出画面,再复印于纸上。有木板、石版、铜版、锌版、麻胶版等品种。 鲁迅 《南腔北调集·序》:“到近几年,才知道西洋还有一种由画家一手造成的版画,也就是原画,倘用木版,便叫作‘创作木刻’。”《自序》:“﹝ 鲁迅 ﹞把他珍藏的 德国 女画家 珂勒惠支 的版画借来一同展出。”

基本概念   版画作品

版画 (print) 是视觉艺术的一个重要门类。广义的版画可以包括在印刷工业化以前所印制的图形普遍具有版画性质。当代版画的概念主要指由艺术家构思创作并且通过制版和印刷程序而产生的艺术作品,具体说是以刀或化学药品等在木、石、麻胶、铜、锌等版面上雕刻或蚀刻后印刷出来的图画。版画艺术在技术上是一直伴随着印刷术的发明与发展的。古代版画主要是指木刻,也有少数铜版刻和套色漏印。独特的刀味与木味使它在中国文化艺术史上具有独立的艺术价值与地位。
版画在历史上经历了由复制到创作两个阶段。早期版画的画、刻、印者相互分工,刻者只照画稿刻版,称复制版画;后来画刻印都由版画家一人来完成,版画家得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艺术创造性,这种版画称创作版画。中国复制木刻版画已有上千年历史,创作版画则起自20世纪30年代,经鲁迅提倡,后来取得了巨大发展。在西方,16世纪的A.丢勒以铜版画和木版画复制钢笔画,到17世纪,伦勃朗则把铜版画从镂刻法发展到腐蚀方法,并进入到创作版画阶段。木刻版画进入创作版画阶段是在19世纪。

起源中国版画的起源,有汉朝说、东晋说、六朝以至隋朝说。现存我国最早的版画,有款刻年月的,是举世闻名的“咸通”本《金刚般若波罗密经》卷首图,根据题记,作于公元868年。四川成都唐墓出土的“至德”本版画,据估计比“咸通”本早约百年。唐、五代时期的版画,在我国西北和吴越等地都有发现的作品。作品大多古朴俊秀,奏刀有神。这些便是版画的起源。


历史宋元时期的佛教版画,在唐、五代的基础上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刻本章法完善,体韵遒劲。同时,在经卷中也开始出现山水景物图形。其他题材的版画,如科技知识与文艺门类的书籍、图册等也有大量的雕印作品。北宋的汴京,南宋临安、绍兴、湖州、婺州苏州、福建建安、四川眉山、成都等,成为各具特色的版刻中心。同一时期的辽代套色漏印彩色版《南无释迦牟尼佛像》是我国发现的最早的彩色套印版画,在世界文化史上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由于实用的要求,在宋代也出现了铜版印刷,主要用于印制纸币和广告。元代的“平话” 刻本是我国连环版画的前身。
明清两朝是我国版画的高峰时期,在许许多多文人、书商刻工的共同努力下,版刻出现了各种流派,创作出大量优秀作品,版刻创作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局面。不仅宗教版画在明代达到顶点,欣赏性的版画也在明代大大兴起。画谱、小说、戏曲、传记、诗词等,一时佳作如雪,不胜枚举。尤其是文学名著的刻本插图,版本众多,流行广泛,影响深远。
这一时期也是版画各个艺术流派的兴盛期。以福建建阳为中心的建安派,作品多出于民间工匠,镌刻质朴。以南京为中心的金陵派,作品以戏曲小说为主。或粗犷豪放,或工雅秀丽,风采迥异。以杭州为中心的武陵派,题材开阔,刻制精美。以安徽徽州为中心的徽派在中国文化史上更具有源远流长的影响和举足轻重的地位。
版画的发展始终与刻书业密切相关,宋元时代的中心在福建的建安和浙江的杭州,在明代的时候则转移到南京和北京。但是真正使得版画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的是徽派版画的兴起。自15世纪以来,徽派版画即以刻制闻名于时,高手如林,尤其以黄、汪两个家族最为突出。明清两代新安黄氏一族所刻书达200余部,能图者有100多人,成为一支阵容庞大的队伍。代表作品有《养正图解》、《古列女传》等。在徽派版画以典雅、精巧的风格畅行于世的时候,金陵(南京)、武林(杭州)、苏州等地的版画插图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明代版画不仅用作书籍插图,而且也用于画家传授画法的“画谱”、文人雅士的“笺纸”、制墨名家的“墨谱”,以及民间娱乐用的“酒牌”。画谱中的较早者是1603年杭州双桂堂所刊的《顾氏画谱》;墨谱的代表则为万历年间出版的丁云鹏参与绘制的《程氏墨苑》;热心酒牌版画创作的是著名画家陈洪绶,他和徽州黄氏高手合作的《水浒叶子》、《博古叶子》等成为传世名作。古代套色版画的出现,已知最早的是明刻的《萝轩变古笺谱》,但影响最大的却是刊刻于1633年的《十竹斋画谱》和刊刻于1644年的《十竹斋笺谱》,它们的作者是明代的出版家、书画家胡正言。
清代版画除了徽派以外,北京的殿版也很有名。代表作品有1696年北京刻手朱圭所刊焦秉贞的《耕织图》、1717年所刻冷枚画的《万寿盛典图》等。而1679年运用分色水印木刻法所印制的《芥子园画传》初集,是由金陵画家根据李流芳的稿本缯辑而成的,其后又出版了二、三、四集,广为流传,成为对后世影响极大的一部绘画教科书。

艺术特点在欣赏版画近千年发展过程中留下的大量作品时,有以下一些艺术特点值得注意:
1.尽可能利用对象的本色,显出木味(木刻)。
2.巧妙利用“留黑”手法,对刻画的形体作特殊处理,获得版画特有的艺术效果
3.发挥刻版水印的特性,让大块阳刻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
4.通过巧妙构图,以丰满密集和萧疏简淡等不同风格来衬托表现主题风格。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版画在历史长河中有它自己的发展轨迹,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
郑振铎先生曾说:“梨枣图画,为推动文化,功高不可胜言”,这是对版画艺术地位的恰当描述。
版画具有可视性审美的平面性造型及其纯美术的功用。版画有艺术表现过程的间接性,艺术结果的复数,印痕艺术的审美特征。   版画一山一水一圣人 作者:陈雷



分类概述按使用材料可分为:木版画、石版画、铜版画、锌版画,瓷版画纸版画,丝网版画,纸版画,石膏版画等。
按颜色可分为:黑白版画、单色版画、套色版画等   新中国时期的版画作品

按制作方法:凹版、凸版、平版、孔版和综合版、电脑版等
按照制作技法分:
凸版版画可分为:木面木刻,木口木刻,水印木刻,油印木刻
凹版版画可分为:凹雕版,腐蚀版,美柔汀版
凸版版画(德)丢勒《四骑士》凸版版画 在版平面上,用刀刻去画稿的空白部分,留下有形象的部分;版面留下(即未被刻去)的部分凸起,故称凸版。凸版版画主要是木刻,用其他材料刻的,亦称凸版版画。可作为凸版刻的材料很多,有木、石、砖、麻胶(或塑料)等。刻木刻用的木材因地而异,一般以软硬适度,纹理细致者为宜。中国古今的木刻版画都刻木材的纵切面,称作木面木刻。西方有部分木刻要求刻得精细,则用质坚木材的横断面,称作木口木刻。麻胶版原是铺地板用的建筑材料。中国版画家较少采用麻胶版画
创作版画(中国)谭权书《蒙根其其格》刻凸版版画时所用的刻刀有各种大组的三角刀、圆口刀、平口刀和斜口刀等。大的圆口刀和平口刀则称凿,凿是在刀柄后加力敲击用的工具。至于刻木口木刻,则要用一种特制的实心钢条,造成各种不同形的刀锋。刻木口木刻多须借助放大镜进行。创作木刻以刀代笔,不似复制木刻那样照刻笔画的画稿,所以要讲究刀法,恰如书画讲究笔法一样。刻画和画画相反,是在黑地上刻出白线(或块),版画家应掌握这个特点来产生与笔画不同的木刻特色。而且用锋利的刀刻在质硬的木上,自然产生金石味,在木刻上则称作刀味与木味。木刻家善于运用和发挥木刻的特色,才能称得上是创作木刻版画。至于版画还必须经过印刷才算完成,而手印版画又有多种印刷技巧,成为版画家艺术创造的一个组成部分。一般说来木刻的印刷有油印与水印之分。前者用油性油墨,后者用水性颜料;印水色比印油色难。套色木刻亦然。   杨忠义的版画作品

传统的中国水印套色法已有 300余年的历史。明末胡正言发明□版,是传统水印套色法的开端。现代创作木刻的水印套色法与传统不同,不再用□版,而将各种色版刻在几个同样大小的版上,每版各刻上一个相同的套色标记,然后对标记逐版套印。这种作法可使版画家心中有掌握全局(整个画面),布置色版和创造套印最后效果的分寸。所以版画家设计套版时需要考虑到套印的一切条件,而不能分别只看到一块块的版。印刷时须选用较好的有吸水性的手造纸。先将纸用水潮湿,这要由版画家靠自己的经验去掌握,水分过多与过干都不好。纸潮湿至何种程度,往往直接影响印出的效果。颜色可用透明的与不透明的,又可由于用色的厚薄而加减其透明度。至于一色可在一个版上印成浓淡的变化,又可两色叠印产生第3种色,变化十分丰富。
水印木刻(中国)罗剑钊《山巅风云》采用其他材料作版来刻成凸版版画,其基本方法与木刻同,只是刻石及砖时,多用凿作辅助工具,而除木版外其他材料都不能用水印法。
高州木刻版画,历史悠久。高州木刻质朴细腻,材料多用“枝松木板”,有单色与套色之分。   高州木刻版画

明朝已有民间艺人刻印红纸墨印的年画,民国初期有作者开始在报刊上发表作品,解放后逐步推广普及。题材多为鲤跃龙门、福禄寿星、天姬送子、门神和符签之类。
明代已有民间木刻年画
高州版画最早可追溯到明代,已有民间木刻艺人刻制红纸墨印的年画。现代群众版画始兴于抗日战争时期,最早一幅版画是由黄文山创作的,以高州名胜古迹为题材的《石船丹灶》,刊于1942年初的《高州民国日报》上。黄文山是该报的编辑,他陆续在报上发表的抗战版画,影响和指导了崔冠瑛、莫仑、梁德玉等一批高州爱好美术的进步青年学习与创作版画。
五十年代初期,高州群众版画创作迅速发展,崔冠璋、张宗俊、卢西林等一批美术教育工作者,先后创作了一批反映社会主义革命建设的、洋溢着浓郁生活气息和时代精神的版画作品。在他们的影响下,群众性的版画创作活动随之活跃起来。不仅知识青年,更有工人和农民也加入学习版画创作的行列中来。可见高州产生农民版画是有一定历史积淀的。
原始版画材料多采用枝松木作为雕板,20世纪之后经艺术家们改革多采用三合板、五合板作雕板。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是高州农民版画的全盛时期,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创作特色曾震惊全国美术界,那些被农民用以抒发真情实感,描绘丰收场景,歌颂祖国歌颂新生活的质朴稚拙的木刻版画在国内外展览和结集出版,名声大噪,使高州这座人文历史积淀深厚的古城,曾一度被誉为“版画之乡”。
代表作有《满山红》《竹乡流翠》《添花》《机耕路上》等。具有审美功能和艺术及民俗的研究价值。代表作者有卢西林、张宗俊等。
凹版版画凹版与凸版相反,是在版平面上刻出凹线,滚上油墨时,即可印出黑地白线的图像。磨光的金属版面不吸收油墨。铜版版画的油墨可用布轻轻擦光,但如果版面有被刻破的痕迹,油墨便会留在那里。现代凹版版画的版材,主要是,亦有时用铁或钢,其刻制方法有:
①线刻法,一种最古老的凹版雕刻法,用实心尖刀,在铜版面上刻线。刻出的线明快而锋锐。版面可以刻得十分精致。以前的钞票便是用此法雕版印刷的,有的邮票仍有少数采用此法刻制。
凹版版画:(德)珂勒惠支《母爱》
②干刻法,用针直接刻铜版面,刻出的线与线刻法不同。针尖只刻破版面,线条旁边留有铜刺,因此在版面上墨时,铜屑内亦含有墨,印出后线沿带有茸毛似的淡墨,视觉效果柔和美观。
③腐蚀法,在铜、锌、钢等可以被酸素腐蚀的材料版面上涂满防腐剂,防腐剂的主要成分是沥青、松香和蜂蜡。然后用针在上面刻图像,针到之处,防腐剂被刮去,露出版面,最后把它浸在硝酸溶液里,露出的部分便被腐蚀。由于腐蚀的时间长短和硝酸溶液的浓度不同,腐蚀出来的线条有深浅粗细之别。腐蚀版画一般都是多次分层腐蚀的,故色调非常丰富,层次十分分明,是凹版版画最常用的制版法。   当代版画作品

④美柔丁,制造美柔丁的版式须用摇凿。这是一种有锋锐密齿的圆口钢凿,用手握住摇动它,把版面全面刺伤,满布斑痕。滚墨印出是一片天鹅绒似的黑色。然后在上面用一把刮刀刮平被刺伤的(即满布铜刺的)版面,轻刮得深灰色,重刮得浅灰色,不刮得全黑色,反复刮光则成白色。
⑤浮雕法,让一部分版面深腐蚀,而且腐蚀的面积要大些,却不在上面滚墨直接放到凹版机上压印,纸面就显出浮雕式的无色花纹。这种方法一般只宜局部使用。
⑥飞尘法,飞尘腐蚀用来造成各种深浅的灰色表面。先须造好一个飞尘箱,箱内装有一把手摇风扇,然后将磨光的铜版放在箱内。箱内贮有大量松香粉,当关闭箱口摇动风扇时,松香粉便在箱内飞扬,并慢慢均匀地落在版面上。到作者认为适当的时候,将洒满松香粉的铜版取出,放在电炉上烤。经热,松香粉溶化,聚结成无数小点,冷却而凝结成一层薄膜。将此带有松香薄膜的铜版浸入硝酸溶液中腐蚀后,印出便是一片由斑点组成的灰色。灰色的深浅,看松香粉的粗细及薄膜的厚薄以及腐蚀时间的长短。作者便按其艺术构思处理飞尘法而获得所需的效果。
⑦软地法,把用沥青松香蜂蜡制成的防腐剂固定在版面上,形成一层硬质的薄膜,在防腐剂内加入适量的羊脂,薄膜便可软化。在版面滚上软地子后,上面覆上一张纸,用铅笔在纸背画画,画毕,揭开纸,有笔道的地方吸上软地子,版上便露出铜面来,其线条的性质完全与铅笔画的一样。亦可用一些实物如纺织物、网纹、叶子、纸团、线等压印在软地子上面,经腐蚀便可将实物的形象转印到纸上。
⑧照相法,先将感光液溶入防腐剂内,涂在版面,再取黑白分明的胶卷正片,紧贴在版面上,然后让它在强光灯下曝光,之后在特制的溶液中冲洗。这时地子上被胶卷黑色遮掩的部分逐渐溶化,露出版面,而感光的部分却被加固而描在版画上,然后即可进行正常的腐蚀。硝酸溶液只能腐蚀露出版面的地方,成深浅的黑色,留着地子的地方腐蚀不到,便是白色,照相便显现出来。
⑨套色法,在几块大小相同的铜版上面,用飞尘腐蚀法制成几块分色版。版画家按计划选定先印那块色版,后印那块色版。把版放在机上压印时,先将一张厚纸垫在铜版下面,并把这纸粘在机台上,印好后,小心取出铜版,垫纸仍留在机台上不动。这时在垫纸上面可以清楚地看出第一次压印时留下的痕迹,然后小心地将上好色的第2块版,嵌放在这个痕迹当中。这时第1次印上画的纸的边缘仍压在印刷机的上滚筒下面,只能揭开其离开滚筒的部分。然后将印上第1版的纸小心放下,覆在第2块版上,摇动滚筒,便能准确地套印上第2版。其余各版同。
平版版画主要是石版画。石印术在19世纪中叶传入中国,那时只用以代替木刻,供印书之用。石版画的制作方法比较简单。所用的石版是一种质纯而细的石灰石,有无数毛细孔,故有吸水性。利用油与水互相排斥的道理,用油质的蜡笔在石版面上作画,画固定后,用抹布水湿版面,画上有蜡笔的地方拒水而能吸油墨,用油墨滚上,使有画处饱含墨色,便能在纸上印出画来。印完的石版可以磨光再用。磨版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用砥石加水磨,使版面光滑如镜,称镜面版。一种加入金刚砂磨,使版面粗糙,如图画纸,称粗面版。由于作者的要求不同,可以选用粗细不同的金刚砂磨出粗细不同的版面应用。一般通用的320号金刚砂是最细的,80号的是最粗的。制版法有3种:   风景版画

①药墨棒画法,药墨棒适宜在粗面石版上作画,亦可用在玻璃、金属、陶瓷上画纸的特种铝笔来代替药墨棒。用时完全和在纸上画画一样。
②毛笔画法,将药墨棒改变成可溶在水中的墨汁,用毛笔蘸着在镜面版上作画,也完全和在纸上画画一样。
③复写法,准备一种特制的复写纸,用药墨棒或毛笔蘸药墨汁在上面作画,然后反贴在石版面上,用水溶化复写纸上的粘膜,使画粘在石版上便得。石版画的各种制做法,在画完后都要经过稀硝酸的腐蚀和涂胶封版,使药墨固着在版面上。印时先抹湿版面,再滚上油墨,然后覆上纸,通过石印机印出。套色石版画在版面上作好标记逐版分别套印。
独幅版画亦属平版版画。制作方法简单。在玻璃(或石)版面上用稀油彩或水粉色作画,未干时即覆上纸,用手掌在纸背压印即成。只能印出一张,故称独幅版画。
孔版版画在纸版或铁皮上将一个号码刻透,压在货箱面上,再在背面刷颜色,号码即能被印上去。这便是孔版。通用的誊写版印刷机也是孔版。版画上的孔版主要是丝网版画。丝网版画的材料主要是尼龙网纱。最初采用丝绢,故称丝网。有3种制作法:
①切刻法,先以纸或塑料作载体,然后在上面涂虫胶,反复涂4~5层,干后用力照画稿切刻这层胶膜,完成后,紧贴在网纱的承印面上,用电熨斗垫布在网纱的刮印面上烙烫一下,使胶膜软化而粘附在网纱上,揭开作好载体的纸或塑料,一个孔版便 留在网纱上。切刻法不能刻得太细,但有剪纸及木刻的味道,亦常得版画家所用。
②描画法,用阿拉伯胶液在网纱将刮印面上作画,待干,涂上虫胶,然后用温水洗网纱。阿拉伯胶被溶化,那里的网纱便透明。亦可用石印药墨棒代替阿拉伯胶液作画,涂上虫胶后,用汽油洗网纱。
③感光法,把感光液涂在网纱上,在暗房中干透后,把画好的画稿紧贴于网纱下面,移至曝光台上曝光,
之后经过冲洗即成。
丝网版画(中)赵瑞春《梳妆女》   梳妆女

丝网版画的印刷法是将制好孔版的网纱承印面(即网纱朝下的面)与纸贴近,然后在其刮印面(即网纱向上的面)上倾倒液态颜料,再用刮板将颜料刮过去,颜料透过有孔的地方便印在下面的纸上成画。刮板是用一条方平橡胶镶上木把手。印丝网版画的颜料有专制的油质与水性两类,看印在什么物质上而选用。丝网技术在轻工业部门应用甚广,纺织品、玻璃器、 皮革、陶瓷、 塑料等用品上的花纹,许多都是用丝网印的。用于印丝网版画的颜料,为了方便,油质的可用松节油调稀油画颜料即可。水性的用水粉颜料、丙烯颜料均可。印完的尼龙网可用苛性钠将上面的胶膜洗净再用。版画家用的尼龙网以每平方厘米29目的为宜。太细,网目易被堵塞;太粗,图像不够精致。现代的版画家为了探索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有时在一幅版画内,按内容需要,同时混用各种类型的版画方法,这种版画称作综合版画。例如黑色主版用木刻或铜版画印,套色部分用彩色水印,而另一部分用照相丝网版印等。现代创作版画的形式丰富多彩,不能用原有的分类作为框框来限制它的发展。
综合版版画邓耀明《金色池塘系列》   

综合版画的制作方法分为两种,一种是将各种天然或人工的材料组合在-个版面上,图型上要有凹凸,有凸凹就有造型.然后在版面上涂布-层漆膜,经过涂布漆膜的版面就可以用来印画了,只要在其上涂上油墨并用软布将凸起处的油墨擦去,而凹陷处则留有油墨,然后将浸过水的纸放到版面上,用蚀刻印刷机印刷,印出来的作品就是综合版画作品.英文名称为:"Collagraph".
另-种方式是将铜版.木版.石版.丝网版的不同技法综合运用在一件作品上,也称之为综合版.
数字版画或称数码版画,电脑版画,计算机版画。这是一个新兴的而且比较有争议的版画画种。但许多国际版画展已经接受数字版画。而且数字技术与传统版种的结合给版画艺术带来了新的活力。

制作方法用刀子或化学药品等在木版、石版、麻胶版、铜版锌版等版面上雕刻或蚀刻后印刷出来的图画。在西方,版画一词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含义:广义指架上油画和壁画等大幅绘画以外的一切绘画,如水彩画水粉画粉笔画素描速写插图宣传画连环画等;狭义专指经过刻版和印刷而成的图画。中国通用的版画一词多属狭义。

沿革版画经历了由复制到创作这两个发展阶段。早期的版画是为印刷与出版而制作,画者、刻者、印者分工,刻者只照画者的画稿刻版,称作复制版画。后来版画在艺术上赢得了独立的地位,画者、刻者、印者都由版画家一人自任,版画家得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艺术创造性,这种版画称作创作版画。
中国复制木刻版画约有1000年以上的历史,最早可能发生于隋唐之际。看到的晚唐咸通九年(868)《金刚经》木刻卷首画,说明在9世纪中叶,中国的木刻复制版画已经达到相当熟练的水平。创作版画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创作,在西方也早就存在。在欧洲,16世纪的A.丢勒以铜版画和木刻版画复制钢笔画。到17世纪的伦勃朗,铜版画已从镂刻发展到腐蚀,进入创作版画阶段。木刻版画则由19世纪的比维克创造以白线为主的阴刻法,而摆脱了复制的羁绊,进入创作版画的领域。中国的创作版画自20世纪30年代经鲁迅提倡,在短短50多年间取得了巨大的发展。种类与技法 从类型上分,版画有4种:凸版、凹版、平版和孔版版画。从材料上分,凸版版画中有木刻、麻胶刻、石刻砖刻、纸刻、石膏刻等。在凹版版画中有金属(主要是铜和锌)版画、赛璐珞版画、纸版画等。在平版版画中有石版画、独幅版画等。在孔版版画中有丝网版画、纸孔版画等。由于所用材料不同,刻版工具和方法也各异,遂产生各种类型版画的特色;更由于各个版画家发挥其创造性及刻制、印刷(主要是手印)的技巧,版画艺术的形式更是丰富多彩的。

现代版现代版画的国际规范
创作版画的标准在1960年维也纳举行的国际造型美术协会会议中,决定了国际间通用的版画定义,作为创作版画的标准是:
Ⅰ 为了创作版画,画家本人曾利用石、木、金属和丝网版材参与制版,使自己心中的意象通过原版转印成图画
Ⅱ 艺术家自己,或在其本人监督指导下,在原版直接印刷所得的作品。   朱宣咸木刻版画作品《群雀归林》

Ⅲ 艺术家须附有在前述画作上签署的责任,并要标明试作或套版编号。
版画是可以复制出多份相同内容的作品的绘画形式,由作者限量印制,通常印数较为靠前的画印制的质量也比较高,印数靠后的画会因为翻制时的磨损而较难掌握。在完成作品预定的数量后,一般会把母版毁弃。
这项决议可以视为现代版画国际规范的总纲。在决议中首先规定了版画的范畴。严格地说,凡归属未定或被否定的版画.都不应视为正式版画,即没有参加国际专业性版画展览等活动的资格。
这里就谈到版画原作与印刷复制品的重要区别,首先是看在版画制作过程中艺术家是不是亲自或在其监督指导下进行制版和印刷以使作品体现艺术家意图的,其次是看版画原作的下沿有否符合规范的编号和艺术家的亲笔签名。否则,就是没有版画原作艺术价值的印刷复制品。
版画的类别、品种规范
主要的版画类别、品种及其英汉规范化称谓是:
凸版(relief)中的
木刻(wood cut一般指木面木刻
木口木刻(wood engravjng)
水印木刻(wood block print一般指中国,日本的古代木刻)
凹版(intaglio)中的
线蚀铜(锌)版画(etching)
尘蚀铜(锌)版画(aquatint)
网点铜(锌)版画或美柔汀(mezzotint)
干刻铜(锌)版画(drg-point)
平版(planography) 中的
石版画(Lithography其中包括用金属版代石版的平版画)
孔版(stencil print)中的
丝网版画(silk-screen或serigraphy)
照相丝网版画(photo-serigraphy)
版画的其他规范签名格式的规范化
版画因为复制的特点,在签名时有一定的格式。
版画原作作品左下角标明印数与印张,印数编号(edition number)一般是用阿拉伯数字的分数形式写成的,如32/99,即此画共印制了99张,这一张是第32张。右下角是作者的签名和制作年代。
另外有些版画左下角没有注明印数与印张,而是写上A.P、P.P、H.C等字样的缩写:
A.P. = Artist Proof,艺术家自存(作者自己保留的试印作品,法语缩写为E.A.)
P.P. = Printer’s Proof,技师保存 (请技师制作的作品,印制完成后移居一定的比例留给技师的)
H.C.= Hors Commerce (法语)印制样本(技师制作前用来对版或试版的作品)
B.N.即法文bibliothque natioale是艺术家存放于国家档案室的作品。
L.C.即Library of cong ress是艺术家存放在图书机构的作品。
ATL.即法文ateIier画室、版画工场的缩略语,是留在版画工场的版样。
版画作者可以亲自制作,也可以雇用技师制作,有时候一个好的技师在技术上比画家要强很多,可以完全依据画家的要求制作出品质优良的作品,只要是画家本人签名就是有价值的。在北京、上海等地,版画的工作室已经兴起,一些艺术家也委托工作室制作版画作品。
版画用纸的规范化
选择版画用纸一直是国际版画界所重视的。版画用纸除了纸质坚韧、承墨性强、表面纹理适宜、符合不同版种的印刷工艺要求外.还得讲究版芯用纸的边缘外部形状。纸张的厚度(重量)及纸张pH值所显示的含酸量程度。
近代,欧、美、日相继生产专业版画用纸,这些纸采用棉、麻为原料;重量约为每平方米150克到350克左右,也就是说有一定的厚度;纸面由不同质的毡压成不同的纹理,以适应不同版种的要求;每张纸的四边保持手工制作时产生的不规则毛边(称为4deckles);纸张的pH值的数据在5.0一7.0之间,纸质不易变,宜长期存放。(pH值的0-14是显示强酸到强碱的不同值,pH 7代表无酸碱的最佳中性值)
现在,国际上通常使用的版画用纸有二十来种,其中数法国生产的Rives BFK和Arches二种牌号最受欢迎。凡专业版画用纸都有水印图案标记,以便于人们识别纸的牌号和型号。
一般工业用纸是由强酸腐烂木质材料的纸浆来生产纸张的,这些纸的pH值所示的含酸量都偏高,易泛黄和破坏画面色泽,不宜久 藏,故不宜作版画用纸。我国的宣纸,用料讲究,承墨性好,宜于保存,但太薄太脆、应用面窄,若予以改进,也能成为优质的版画用纸。
为了保持手工造纸天然的外形美,一般版画用纸是不将四周用刀切得丰精光的。版画家尽量选用比画面四周各宽6公分左右的版画专业用纸为宜。若要进行裁剪,则是用尺压住纸张准备裁开的一边,用手掀、拉纸,以裁成小幅面的纸张,这样被裁开的一边也呈毛边状。在印刷过程中,应尽量保持纸面印刷部分和四周空白部分的干净,并保持纸张的平整、挺括、避免任何轻微的折皱。
版画装裱的规范化
版画的规范化装裱不是用托裱办法的,而是前后各衬一硬纸。画幅前的衬纸,挖去画面大小的孔窗,使画面和作者的签名等能全部显露,然后,用韧性大的薄纸条、涂上非化学性的浆糊,在版画背面的一边中粘两小段于后纸上,使版画在衬纸间的位置固定,最后将两张衬纸粘牢,就完成了装裱。
版画邮寄等的规范化
版画的携带、寄运、陈列都应是连同衬纸的,避免卷成筒状及版画承墨面的磨损。

当代画家当代中国版画名家
中国新兴木刻版画运动版画家:古元,李桦,力群,马达,沙清泉,彦涵,黄新波,江丰,王琦,黄永玉,杨可扬,朱宣咸赵延年,郑野夫,汪刃锋,王麦秆,邵克萍,陈铁耕,力扬,陈烟桥,胡一川,沃渣,荒烟,王树艺,余白墅,李少言,徐甫堡,赵志丹等。
天津美术学院版画家:陈九如,姜陆,范敏
湖北美术学院版画家:张广慧,张炼
中央美术学院版画家:徐冰
四川版画学派:牛文,丰中铁,徐匡,李焕民,阿鸽,
黑龙江北大荒画派:晁楣,杜鸿年,陈玉平张朝阳
浙江版画家:赵宗藻,王公懿,
南京版画家:杨春华黄丕谟陈琦
其他版画家:方力钧
旅日版画家:陈贵平
江苏水印版画:吴俊发黄丕谟[1]、张新予朱琴葆杨明义
陕西版画家:以刘旷、修军李习勤等,
安徽版画家:赖少其郑震师松龄张国琳
广东版画家:杨讷维蔡迪支、王立、林仰铮等,
上海版画家:沈柔坚杨可扬邵克萍等为代表的,
北京版画家:莫测、梁栋、宋源文谭权书、温泉源、廖开明等为代表的。

铜版画起源铜版画起源于欧洲,至今已有六百余年历史。历代大师都曾热衷于铜版画创作。从德国丢勒荷兰伦勃朗、西班牙的戈雅,法国印象派的马奈、莫奈、西斯莱、德加等直至现代的毕加索、马蒂斯,诸大师都留下了十分精美的铜版画作品。
铜版画在乾隆时代就已传入中国。乾隆皇帝就曾经下令为征战有功的将领和有名的战役制作铜版画。其中有些铜版画已成为海内外各大博物馆的珍藏。
我国解放以后,各美术学院的版画系大都设有铜版画专业。然而,铜版画制作需要有一个作坊式的场地,多数学生毕业后都不具备这样的工作条件,久而久之,铜版画这个画种渐渐式微。在上海,也只剩极个别的画家还坚守在铜版画的园地里。其中一位就是上海油雕院的卢治平
五十年代,全国各大美术院校,相继建立版画系,开设了铜版画专业的课程,培养出我国一批从事铜版创作和教学的专业人才,他们陆续创作出许多精美的作品,从而为我国的艺苑填补了空白。六、七十年代中国铜版画一度处于低谷,八十年代初随着国内改革开放,又开始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近20年来,展览、出版、专业学术交流活动频繁,中国铜版画得到了国内外艺术家的好评,并被世界各大艺术博物馆收藏。
可以预见具有中国气魄的铜版画随着整个世界艺术事业的不断发展,将以自身独特的风采与其他画种并驾齐驱,中国铜版画必在国际上赢得更高声誉。
标牌及运用铜版画标牌艺术、典雅、庄重,在国际上一直被认为是一种名贵的艺术画种,历代大师都曾热衷于铜版画的艺术创作。从德国的丢勒、荷兰的伦勃朗、西班牙的戈雅、法国印象派的马奈、莫奈、西斯兰、德加等,真到现代的毕加索、马蒂斯诸大师都留下了十分精美的铜版画作品。
以标牌的形式复制、收藏大师名作,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重大历史意义,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艺术欣赏、艺术品收藏的需求会越来越广,铜版画标牌的市场也会越来越大,越来越红火,早一步进入,就会早一步获得主动权,领先一步,你的面前就是一片“蓝海”。
铜版画标牌采用本技术制作的铜版画厚度在0.2-1.0mm之间,采用高档材料防腐,画面永久不褪色、不变色,可保持画面历久如新。画框采用优质硬木(如东北楸木、椴木),高温蒸煮,不易变形、开裂。画框漆面采用韩国技术,逼真的仿红木效果,更加衬托出铜版画的高贵豪华、大气之感。该技术具体有艺术法独特,做工精细、立体感强、形象逼真、豪华典雅色彩艳丽、质感细腻等特点。
铜版画标牌产品广泛适用于机关、部队、学校、医院、银行、保险、证券及其它金融机构、写字楼、办公室、家居装饰、摆设等。
制作方法有干刻法,腐蚀法,飞尘法等,以腐蚀法较为普遍。
飞尘法:铜版面的一种制版方法。将防酸的材料如沥青、松香等制成粉末,盛在小布袋里,或放在小铜丝筛里, 在版面上方轻敲, 使粉末均匀地落在版面上,并把版加热,使粉末点子熔化粘着版面。然后将版放入硝酸溶液中。凡未粘上防酸粉点的地方均被腐蚀形成凹洞,除去防酸粉点后,上油墨印刷,即成一片黑底白点的灰色。腐蚀时间长,灰色就深,反之就浅,以防腐漆控制画面各部分腐蚀时间,就可得到许多层次的灰色。再因版面上防酸粉点的粗细、疏密,可使画面变化更为丰富多彩。另有用一种特制的飞尘箱,进行飞尘的,即在一密闭箱内置防酸粉末,摇动风扇后,使粉末飞扬,然后将版放入,粉末即均匀落在版面上,根据需要的厚薄取出。此法可使飞尘细而匀,但不能根据画面需要来安排各部分点子的疏密和粗细。
软蜡法:铜版画的一种制版方法。在防府蜡(或防腐剂)中加上油脂(一般宜使用较硬的动物蜡,如牛脂、羊脂等),使软而粘。涂布版面后,上覆一层纸纹较明显的纸,再在纸上用铅笔或刻针作画。凡画过之处,蜡即被粘在纸上。用力重, 蜡被粘去多,反之则少。画完揭纸,放入酸中腐蚀,被蜡粘去多的版面,先被腐蚀,因而腐蚀较深;蜡被粘去少的版面,酸须透过一层薄蜡才能受到腐蚀,因而较浅;未画之处,则不被腐蚀。去防腐蜡之后,即可上墨印刷。由于作画用笔的轻重,画面上产生了浓淡层次的变化。如用铅笔作画,则有铅笔的效果。此外,在软蜡上还可压印麻布、丝绸、特殊纸纹等不同的花纹,增加版面艺术效果
干刻:铜版面的一种制版方法。用刻针直接在铜版或锌版面上刻画, 不经过腐蚀, 即可上油墨印刷。刻针需是很硬的钢针,或笔端装有硬宝石(或钻石)的针笔。在版面上刻画时,铜刺向线的二面或一面翻起,如犁田时翻起泥土。印刷时这些铜刺滞带着油墨,使每根线都形成一种渗化的柔和感觉。因线是在铜版上用力刻画出来, 往往刚直有力, 从而呈现不同于腐蚀的特殊艺术效果。
腐蚀法:铜版面的一种制版方法。是以防腐蜡或防腐剂(一般以黄蜡、松香、沥青等抗酸材料制成)涂布版面,形成一层防腐膜,用刻针在版面上作画,然后放在腐蚀液(常用硝酸溶液)中腐蚀。凡被刻针刮去防腐膜之处,即被腐蚀,形成凹线,腐蚀时间越长,凹线也越深。除去防腐膜后版即形成。印刷时先用油墨涂布版面,使所有凹线都填满油墨,然后揩去凹线以外的油墨,使所有凹线都填满油墨,然后揩去凹线以外的油墨,放在铜版机上压印,纸受压,凹线内油墨吸于纸上而形成凸起的线条,由于线有粗细、深浅、疏密,再加上线外揩去的油墨有多有少,就形成一幅多层次的、调子变化复杂的画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2 09:35 , Processed in 0.145584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