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1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民间音乐教育:如何让山里娃成为万人迷?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8-2 21:31: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民间音乐教育:如何让山里娃成为万人迷?

来源: 凤凰公益   

时间:2011年5月19日




  邓小岚教孩子拉小提琴。

  五一期间,有幸随邓小岚老师一行来到太行深处,探访马兰小乐队,亲眼目睹了邓老师在马兰村无偿进行音乐教学全过程。

  车刚停稳,便有孩子凑上来,簇拥着我们走进新建的音乐校舍。校舍位于一座不知名字的山脚下,只有两间房,院里种着两株邓小岚从北京捎来的果树。教室因摆满桌椅和乐器而略显狭小,但并不影响其教学功用,反倒增添几分艺术气息。乐器各式各样,包括手风琴、小提琴、电子琴、葫芦丝、手鼓、吉他等,都是由邓小岚千方百计四处收集而来的“二手货”,有些是她家人用过的,有些是朋友或单位捐送的,大都经过她的亲手修理。

  开始上课,不必敲铃。这是自由教学,每次临走前,邓老师只需预约好下次上课时间,到时,孩子们便会自觉提前在此集合。今天的学习内容是温习之前学过的曲目,有《欢乐颂》、《雪绒花》、《念故土》等世界名曲,也有《马兰童谣》、《美丽家园》、《题马兰烈士墓》等自创或改编的曲子。

  由于是练习,孩子们的演奏稍显凌乱,有的同学跟不上节奏,有的同学忙中出错,邓老师并不急于打断和纠正,待整曲结束,才以和蔼的语气提出严格的要求:有些人平时不好好练习,现在知道差距了吧?来,各位集中注意力,再来一遍……一位年近七旬的老人,一位名门之后,在这样一群孩子面前如此平易近人,是我始料未及的。

  音乐再次响起,无一例外地,所有孩子都极为自然地投入进来,那心无旁骛自娱自乐的陶醉状,颇有几分大师风范,决不是某些城里孩子通过学习表演所能达到的境界。特别是从他们骨子里透露出来的,那种能把人完全征服的质朴和真实,是任何掩饰或做作都不可能实现的。只有未经污染的心灵和完全融入的专注,才能产生如此震撼的场景。

  作为一个从小在山旮旯里长大的人,我深知山里孩子的生活和心理状况,由于视野所及范围和信息接收渠道有限,他们一般比较胆小、害羞、卑琐、自闭,怕见生人,怕接触外界的一切。尤其是面对新鲜事物,更显得无所适从。马兰村的这群孩子,本该也是这样,而据邓老师介绍,事实也是这样,她第一次来的时候,孩子们一首歌也不会唱,一件乐器也没见过,与其他山里孩子毫无区别。可现在,他们为什么却能在各种舞台甚至镜头面前从从容容、大大方方,大显“一曲定乾坤”的唯我独尊之势?

  究其根源,只在于音乐彻底改变了他们的内心,塑造了他们博达的世界观。音乐予以孩子们的美好感觉让他们豁然开朗,找到潜藏的“大我”,从而树立起前所未有的自信,而性格本就更为坚忍的山里孩子,一旦拥有自信,将爆发出各种无穷的潜能。

  音乐育人,当一个一无所知的孩子,真正经过引导爱上音乐,会发生意想不到的转变。阿里告诉我,乐队有个叫白伟的,平时似乎患有多动症,但只要手指一按上琴弦,便安静得像一只树懒,这就是音乐的力量。

  也许乐队中的这些孩子,有的今后会一直从事音乐,有的不再与音乐有关,但这已不重要。至少,他们从音乐中享受到快乐,获得诸多同龄孩子的羡慕和大人的赞许。同时,他们通过音乐走出了大山,与外面的世界有了联系,这将深深影响他们以后的成长。

  此次同行的,还有一位知名音乐人和一位画家,他们都带着自己的孩子,目的很简单:让自己的孩子感受一种全新的音乐氛围,并从马兰的孩子身上学习城里人所缺失的某种东西。这样的一次音乐之旅,远比在城市上个兴趣班的收获要大得多。

  其实,山区从不缺少人才,缺少的,是发现和培养,以及去发现和培养他们的人。

  在听说邓小岚老师凭借个人教学力量和小提琴,居然组成了一支山村小乐队,水木年华十分钦佩。只有学音乐出身的他们才能了解,这其中经历了多少困难。水木年华表示,如果以后有机会能亲自前往马兰小学,他们也要担任老师,现场给小朋友们上一次音乐课。

  明天一大早,邓小岚老师就又要去马兰了。昨天,我从北郊祁家豁子母亲那取了琴,借了一辆带轱辘的小拉车,把这足有20公斤的琴箱拉到地铁站,几经转车,送到石景山鲁谷小区邓老师家。我这不过是在北京市内搬动,而今年已66岁的邓老师,要拉着它,火车、汽车地长途奔波到一个小山村,其中的辛苦是不难想象的。对我的担心,邓老师却爽朗地一笑而过。她说:“这琴要尽快送到马兰去。我新收了几个学生,带出一个小乐手需要几年的时间,我都快70了,这可能是我能培养的最后一拨马兰琴童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15 09:31 , Processed in 0.103156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