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9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美国课堂怎样教知识与概念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4-21 21:23: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原文地址:美国课堂怎样教知识与概念作者:SUNNY
美国课堂怎样教知识与概念
王爱娣
                                     《师道》2012年第11期
这是美国老师给我们上的第一堂课。起初,我对他的教学内容和思路似懂非懂,心想:一个简简单单的话题“好老师的标准”,中国教师平常几分钟就能解决的问题,美国教师却花费了整个上午,两个多小时,这不得不让人觉得美国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实在太低。直到后来,在美国本土经过三个月的学习考察,聆听过很多位美国教师的课堂教学,走访了多所美国中小学校之后,我才发现,美国教师的课堂教学不在于教给学生多少知识,而在于教会学生怎么学习知识,形成概念,在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让他们学会思考、判断与表达。学生享受学习过程,比学到了什么更重要,或许这就是教育的意义所在。
早上九点差十分,教室门前突然热闹起来。几位中国同学簇拥着两位高大的美国教授,相继走进教室。一进门,就传来大声的Hello,紧接着是一声不标准的汉语问候“你们好!”在座的我们马上回应他Good morning
    我们期待的“老外”出场了。紧接着,这位身材高大的男老师开始了他的课前表演。他的第一动作是利索地打开自己的桔黄色双肩背包,从中取出为大家带来的《美国教育史》课本和讲义。突然,他发现包里有一双灰色的袜子,顿时,这双袜子便成为教授快乐教学的第一个道具,他兴奋地举起手里的袜子,大声叫着,并且把它放到了第一排座位上。这种有些搞笑的举动像演小品一样,活跃了全场的气氛。
    九点整,课堂教学正式开始。
    教授叽哩呱啦地说了一通英语,我们不知所云。顿时,一位年轻女老师立刻主动跑到前面来,用中文向大家解释:教授需要一位翻译,只在今天,因为他和大家不熟悉,明天就不用了。而实际上,教授不懂汉语,我们的英语水平也没有他想象的那么好,之后的每堂课都需要通过翻译,我们才能听得懂教授的讲课。
    接着,教授在黑板上写下他们两人的名字,并作自我介绍。男士名叫Thomas Doyle,是美国协和大学尔湾分校的教授,女士名叫Mary Scott,是该大学的副校长,分管学生的吃饭、交通等事务。我们去协和大学尔湾分校学习期间的生活事务主要由她负责。站在一旁的Doyle则非常幽默地接过话头补充一句:“她也负责聘用和解雇我,我在这里课上得不好,她就会解雇我。”话音未落,气氛再次活跃起来。美国教授的热情奔放,开始感染着课堂。
    讲课之前,Doyle教授与我们约法三章,并且把它写到黑板上:
    第一,我们准时开始上课。
    第二,我们互相尊重。
    第三,我们要关闭手机。
    同时,他还提出用击掌和跺脚的方式来提醒大家注意安静,并且引导大家怎么击掌,怎么跺脚,他做得特别带劲儿。他还告诉大家,如果他讲得太快,我们可以用暂停手势叫“stop!”
教学开始了。Doyle先在黑板上画了两个卡通头像,一个笑容可掬,他说这是good student(好学生),一个哭丧着脸,这是bad student(坏学生)。他希望看到我们每个人的笑脸。
下面开始上课。他为我们提供一个话题“你曾经遇到的最好的老师”,让我们写出“好老师”的特征,但是,老师并没有为我们提供关于“好老师”的具体标准,也不设定框架,只是让我们打开思维,尽情地去想自己曾经遇到过的“最好的老师”,罗列现象。教室里顿时安静下来,大家纷纷从自己的“心理词典”中搜索“好老师”的特征。
    接下来,两位老师分工协作,Scott坐在讲台上,把同学们讲到的词汇写到一张方形的大白纸上,Doyle则在下面观察,敦促大家积极发言。老师写完之后,把写有“好老师”特征的大白纸贴到黑板上。于是,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我们眼里的“好老师”有如下特征:
    严格 聪明 智慧 幽默 善良 有知识诚实 细心 健康 强壮 有趣 漂亮
    天才 负责任 公平 友好热情 优雅 乐于助人 模范 乐观 积极 明智
    勤奋 乐于奉献爱所有的学生 随和 高标准 ……

    这些词汇贴了满满一黑板,它们是我们中国教师眼里的“好老师”的标准。对此,两位老师不作任何评判。
    大家完成列举之后,Doyle教授说话了,他说,他要讲一点中美文化的不同,他要教中国朋友学会说“谢谢你”,而他的朋友则教他怎样做一个谦虚的人。中国人在受到表扬的时候,总会拱着双手,微偻着腰说“No,no”。他特别强调英语里的beautiful(美丽)这个词,不仅仅是指外表的nice(好),而且是指inside(内在的美),等等。我想,这与汉语的“内秀”“慧中”同义吧?看来,美国人也讲究人的内在品质。
    下一步,老师要求大家对黑板上的这些词语进行分类,把属于同一类别的词语粘贴到一列。大家七嘴八舌,最后,将所列词语划分为五种类别,分别是:
    (1)potential 潜力
    (2)Appearance 相貌
    (3)Character 性格
    (4)Personality 个性
    (5)Qualifications 资格
    接下来,Doyle教授要求大家讨论:这五个方面,哪一个方面最重要?
    大家议论纷纷,莫衷一是,都跟着教授的引导努力表明“这一个方面最重要”。最后,教授总结说:我认为每个方面都很重要。Qualifications(资格)是比较特殊的,它与其它四个项目不同,其他四项讲的是effective(有影响力的),它们回答的是who we are(我们是什么样的人),而Qualifications则是cognitive(认知的),后天认知出来的,它回答的是what we know(我们知道什么)。你关心的是教给学生什么样的知识呢,还是教学生怎么学习知识?我认为教学生怎么学习知识是最重要的。如果你问学生,老师教给你什么知识了,他会说“我不知道”,可是学生能够记住的就是老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当然,如果一个老师什么也不教的话,他也不是一个好老师。
    教授在effective(有影响力的)和best(最好的)之间划了一个等号,也就是说,在他看来,有影响力的教师就是最好的老师。
    紧接着,老师要求我们给“有影响力的教师”下定义。先给全班分组,用报数的方式划分小组。如果决定分成五个小组,就报出一、二、三、四、五,数字相同的组成一个小组。每小组发一张大白纸,要求小组讨论之后,把定义写在纸上。在同学们讨论的同时,教授在他的白纸上快速写出自己给“好老师”的定义,并且把它折叠起来,以免泄露答案。
    各小组把自己写出的定义贴到教室前面的墙壁上,然后互相交流,评价。
    哪个小组的定义更完美呢?教授要求大家用举手表决的方式选择最好的定义。结果,这项评价进行得很不顺利,第一次没有能够选出最好的定义,因为绝大多数人只为自己小组投票,所以每组票数拉不开差距,第一次投票宣布无效。第二次,教授让每个人举两次手,这样,在认定自己小组最好的同时,有了选择其他小组的可能——这另外一票或许就是公正的一票。这次才有了明确的结果:第5小组的定义最好。
    他们的定义是:
    一个有影响力的教师首先应该有才能,教学时,他或她应该具有创造力,态度很认真。
    他或她应该有很好的个性,善良而有耐心。只有获得教育主管部门颁发的资格证书的人才能成为教师。
    拥有良好个性特征的教师将会取得教学的成功。
    外表漂亮更加有助于使其成为一名有影响力的教师。
    以上就是大家在给自己小组优先投票的基础上,选出来的“最好的定义”。最后,教授呈现给我们他对“好老师”的定义:
    一个有影响力的教师能够产生预期的学习效果。
    在我们看来,教授的定义也未必是最好的。而在教授看来,好老师应该教学生怎么去学习,而不单单教给他们什么知识,这是过程与结果的问题。结果重要还是过程重要?对于经过新课程教育理念洗礼的我们来说,这已不是问题,然而,问题的关键在于,很多时候我们只停留在静态的理念层面上,而不知道如何带领学生享受学习过程,如何教给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与方法。
    Doyle的课堂教学是开放式的,分组活动或讨论时,大家自由议论,无拘无束,场面很是嘈杂。开放的课堂不可能做到鸦雀无声,对此,教授早有预料,所以,他在上课前就提出要求大家保持安静的措施。这时候,教室里立刻响起“啪—啪—啪啪啪”的掌声,教授不仅击掌,还拼命地跺脚,“咚—咚—咚咚咚”,同时还大声吆喝,十分放肆。课堂气氛非常热烈,似乎没有规矩一样,可是,这种办法的确非常有效,大家随即安静下来。
    这位表面看起来有些洒脱不羁也有些随意放肆的Doyle教授,实际上是一位严谨的学者,他发给我们的课本就是他编写的。他对每个教学环节的设计,从教学思想观念中透露出他的严谨和准备的充分,从开头的导入,到过程的学习,再到最后的总结,环环相扣,有放有收,处处以学生为主,课堂上让学生讨论,就是真正的讨论,不设框架,不定标准,给学生充分思考与活动的空间,放手让大家去思考去学习,学生的建议和意见,老师也会采纳,并且写出来贴到墙壁上,让大家休息时观看、欣赏。这种课堂组织和教学方式不仅仅属于Doyle个人,美国老师基本上都在按照这样的课堂模式进行教学。
    整个上午的教学活动即将结束时,Doyle跟我们再一次直接交流他的想法,表明本堂课的教学主题。他说,我们今天所学的是美国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模式——概念形成模式——教学法,大家回忆一下,我们这堂课做了些什么,又是怎么做的呢?
    老师和大家一起归纳,总结学习步骤如下:
   1、列现象
    2、分类别
    3、贴标签
    4、再分组
    5、写定义(综合概括)
    通过本堂课以及后来在美国学校的学习考察,笔者发现,美国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教给学生一个新的知识或概念,不是从知识到知识,直接给予他们结果,而是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得出结论,在这个过程中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意识,以及表达能力。这种获得概念的过程,就是学习新知的过程,这种课堂教学方式真正体现并落实了“过程比结果重要”的教育理念。
    整个上午的课就这样结束了。活动时的自由,讲授时的严谨,结束时的提升,让我们觉得美国教师的第一堂课,开卷有益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29 03:41 , Processed in 0.106676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