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8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为什么要倡导“美食”式阅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4-21 07:20: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为什么要倡导“美食”式阅读魏启晋2015-04-17

关于书籍与生活的关系,有各种各样的理解。有人把书比喻为文明进步的“阶梯”,有人则把书形容为治疗愚昧的“良药”,有人把书当“纸家具”,有人以书为“益友”,还有“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的诗意沉吟。最为大家所熟知的,是把书当做满足人的灵魂饥渴的“精神食粮”。我觉得,还是“精神食粮”的说法比较接地气。

人的精神需求是多方面的,作为“精神食粮”的书籍是丰富多彩的,我们消费、消化“精神食粮”的方式即阅读,也必然是多样化的。我个人以为,出版家郝明义先生对多样化阅读的“妙喻”,既简明易懂,又对改进我们的阅读生活具有指导意义。

郝先生根据人们的阅读目的和内容的区别,用很形象的比喻将阅读分为四类:第一类阅读如同米饭、面条之类的主食,是我们为了寻求人生在职业、工作、生活、生理和心理等方面一些现实问题的解决之道而进行的,能让我们获得饱足感;第二类阅读如同鱼虾、牛排之类的美食,不求针对我们人生的现实问题,却可以帮助引导我们间接地思考问题的本质,给我们补充蛋白质等营养;第三类阅读如同蔬菜、水果,帮助我们查证阅读过程中不了解的字义、语义、典故与出处,是一种“工具需求的阅读”,帮助我们消化、吸收纤维质;第四类阅读如同饭后甜点,和前面三种的最大区别在于没有一定的目的,阅读就是为了娱乐、消遣,是一种休闲活动,和甜食一样,追求的就是口感。

今天的中国,正在努力建设阅读大国,政府大力推动,社会各界积极响应。可以说,我们处在一个能够自由阅读的最好的时代。我们的阅读生活,决不能只满足于“主食”“蔬果”和“甜点”式阅读,而应该大力倡导“美食”式阅读,也就是要倡导“读经典”“读好书”。每一个爱书人、读书人,都可以为更好地促进“美食”式阅读作出贡献。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经常会有爱读书的学生让我推荐好书。我想,他们需要的不是“主食”“蔬果”和“甜点”类的书,应当给他们提供一份阅读“美食”指南。于是,我就主持编制了一份包括100种经典图书的“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推荐阅读书目”,还对每一种图书的作者和内容作了介绍。我在这份书目中写下了如下的推介词:

“这份书目,是一个展示人类文明成果的窗口。正如胡适所说:‘现在的书本是古人经历数千年来之学问、智识、经验的结晶。’书籍,是记载、传承人类精神文化成果的重要载体。那些穿越时空、历久弥新的思想文化经典,闪烁着人类文明智慧的光芒,印证着人之为人的高贵、尊严和博大。生活在网络时代的现代人,每天面对着海量碎片化信息的包围,千万不能被如潮的信息所裹挟淹没,以为那就是整个世界的真面目。对于人类历史文化的优秀成果,我们应当有基本的认知、理解和敬畏。

“这份书目,是一个关于自我提升的温馨提示。青春正是读书时。自觉主动地阅读,科学高效地阅读,是青年学生获取知识、认识世界、提升自我素养的基本方式。同学们如果能有计划地通过读书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塑造丰富的精神世界、涵养儒雅的君子人格,对于个人的职业发展和人生幸福,必将产生无穷的助益。编写这份书目,就是提醒每一个同学,到学校来,就应当好好珍惜这个机会,认真读书学习,提高个人修养,充实当下的生活,并为自己的未来奠基、蓄势。

“这份书目,是一张关于精神生活的‘美食’地图。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都很重要。行路需要方向和路线的指引,读书同样如此。世界上的好书汗牛充栋,100种图书只是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设计。其实,如果通读这份书目,你会发现其中提到的好书绝不止百种。循着这份书目,您尽可以继续扩展、深化,构建属于自己的阅读世界。”

这其实也是我对“美食”式阅读的理解。

(原载2015年4月17日中国新闻出版报全民阅读版,标题为“倡导‘美食’式阅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10 08:05 , Processed in 0.280921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