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5|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育学研究与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6-16 22:26: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教育学研究与反思



郭文庆 王坤庆主编
容简介
  由郭文庆和王坤庆主编的《教育学研究与反思》按照作者撰写论文的主题和内容,大体上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对教育学学科发展的整体性研究,包括对教育学教材建设的研究;第二部分为教育与人的发展关系的研究,从论文表达的主题思想来看,基本属于两位导师多年来一直倡导的主体性教育思想的深化研究;第三部分基本上是教育学的分支学科研究,可视为教育学原理在具体学科中的渗透与拓展;第四部分主要是有关教师专业发展方面的研究。由以上四个部分所构成的《教育学研究与反思》一书,也算是自成体系,别具一格。


目录


知识的教育价值及其实现方式问题初探——兼谈对杜威教育思想的某些认识
教育学教材编写的思考
更新观念才能编写出富有时代气息的新教材——参与王道俊、郭文安主编《教育学》教材编写有感
中国教育学:在与相关学科的对话中成长
人的自由本性及其教育意蕴
教育:主体间双向建构的交往实践活动
教育何以能关涉人的幸福
幸福与发展:教育目的新构成
能动活动与学生发展——主体教育视野中的学生发展机制探讨
以任务为本的探究性学习——主体性学习的教学实践
从“预成”到“生成”——试论教育学视野中儿童发展观的转换
实施适切性教育促进大学生主体性发展
对素质教育的回顾与思考
国民关键能力的内涵与研究路径
全球视野的国际理解教育理念
走出“减负”误区
知识及其发展性——兼对我国教育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知识观的反思
论知识创新视域中书本知识与生活经验的关系——实施素质教育的深层理论探索
试论蔡元培智育实施的原则与方法
德育的逻辑
学校德育环境建设与学生主体德性养成
未来十年基础艺术教育的发展重点是农村——《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11—2020)》解读
教育学课程教学改革新探索
召唤与期待:课程建设与教学相长的动态生成——兼论教育学精品课程建设
提高教育管理研究理论品位,创建教育管理理论新体系——教育管理学建设与发展的若干思考
魅力、情境与教育学——教师专业化之历史反思与重构
专业发展的境界:教师个人的教育哲学
师有九品:教师层次新论
教师管理制度变革的人性思考
影响教师资源的供给因素分析
从“身份赋予”到“文化创生”:教师专业发展的困境与出路


2#
 楼主| 发表于 2013-6-16 22:27:32 | 只看该作者
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困境及其出路
王坤庆


一、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的成就
1、我国的教育从开始到现在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
l
第一阶段为1978年——1985年。核心内容:针对文革对基础教育的破坏,重建基础教育的秩序。强调“双基”教学,基础教育步入了正常的轨道。
l
第二阶段为1985年——1990年。以85年中共中央“关于基础教育改革的决定”为契机。作为体制改革出现了三件大事:(1)将基础教育的权限下放到地方(县级);(2)1986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极大提升了国民受教育的年限;(3)基础教育中的中等教育结构多样化,出现了职高、农高等不同类别的高中。
l
第三阶段为1990年——2000年。以倡导并实施素质教育为根本导向,全面推进基础教育改革,涌现出很多诸如湖南汨罗经验、山东烟台模式等先进典型。
l
第四阶段为2000年——2009年。以新课程改革为背景,全面推行基础教育改革,教师的观念得到极大的更新。
2、基础教育改革的三大成就:
l
一是基本完成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l
二是提升了国民受教育年限(1978年人均受教育为4.2年,2009年人均受教育提高到8.5年);
l
三是教育思想观念的更新与改革。
基础教育是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对提高中华民族的素质,培养各类人才,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全局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
二、当前基础教育面临的困境
(一)基础教育应给学生打下什么样的基础?我国的教育给学生带来的就是知识、考试、分数、升学,唯一打下的是知识的基础。却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忽视了创新精神、协调和谐发展与健康成长等等,基础教育必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为学生的高层次发展打下全面的基础。
(二)知识为什么不能转化成智慧?学生学到很多知识,他们是为什么而学?为考试?还是为分数?如果是这样,他们所学的知识如何转换成智慧?人类做事用的是智慧而不是知识。没有人格没有智慧支撑的人只是动物而已。
如今“中国的教育就是非把学生弄成残废不可的教育”。
——《沉疴——当代中国教育危机报告》
(三)教育不公平何时休?我国教育的不公平性从开始到现在一直存在并且严重,这些不公平性在认识学生、培养学生、选拔学生上就体现得淋漓尽致。
(四)教师素质成为制约基础教育发展的瓶颈。如今教师的知识素质问题不大,但师德存在严重问题,还有教师普遍缺乏教育理想,没有教师的境界。
教育的三重境界:
功利境界:教师把工作作为谋生的手段,领导以升学的高低评价教师;
社会境界:把学生培养成社会主义建设者为目标;
理想境界:把学生培养成精神自由的个人为目标。
“教育是使人成其为人”——康德
(五)功利主义教育价值观阴魂不散。一个学校好不好不看别的,就看升学率,以学生的分数作为标准,这样的功利主义实在太强。
现在的孩子就在单行道上走,单行道上的路标就10个字:知识、考试、分数、升学、求职。
真正的教育应是人的精神的拓荒者。
“曾经,我们所有人都为了一个共同的理想,
那是一个可笑的年代;
如今,我们所有人都没有了理想,
那是一个可悲的年代”。
三、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基本走向
(一)确定以人为本的教育观。从解放儿童、发展个性、学会生活、追求崇高、完善人格做起。
(二)彻底改革高考制度。
1、将高考与高中教育脱钩。
2、真正实现大学自主招生。
3、一年多次高考,考生有多次参加高考的机会。
(三)建立完善的督导与评估制度。
(四)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五)拓宽办学的国际视野。
(六)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8 06:45 , Processed in 0.104082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