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汉语国际传播要有新视野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4-16 15:06: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汉语国际传播要有新视野2013-04-01

作者:张西平 来源:《 光明日报 》( 2013年04月01日 02 版)


  汉语走向世界,是中国这个具有广袤国土、悠久文化历史、超多人口的大国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一次文化预演。
  
  国强,语言强,随着中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汉语国际传播事业发生了显著变化。汉语国际传播的主阵地已经从中国国内转移到世界,从来华留学生的对外汉语教育,转移到世界范围内展开的汉语国际教育,后者已经成为今天汉语国际传播事业的主体。
  
  在汉语国际传播大发展、从国内事业转变为国际性事业的大趋势下,应当看到,我国汉语国际传播的研究仍然滞后,一些研究者仍习惯于传统的研究领域,对汉语国际传播大势下产生的一系列新问题缺乏敏感与深入研究。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丰富多彩的文化世界,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外语政策。了解各国的语言政策,特别是各国的汉语政策是我们做好汉语向外部世界传播工作的基础。在这个意义上,国别语言政策研究,特别是各国汉语政策研究是我们绕不过的一个问题。
  
  从社会语言学的观点来看,描写语言学只研究语言本体、语言自身的结构,而社会语言学则反其道而行之,认为“它的研究对象不仅仅是语言,而是兼顾言语,提倡联系语言本体之外的社会因素研究语言,研究在社会生活中实际的语言是如何运用的。”一般的语言政策研究大都是探讨在一个多民族国家中,如何处理好国家统一的语言和各民族语言的关系,使语言的规划更加合理。但实际上,在多个国家之间也存在着语言政策的研究,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欧盟,在一个庞大的政治、经济联合体中如何处理各个民族国家间的语言问题。在汉语快速向世界传播之时,汉语与世界各国语言间的关系问题十分重要,而如何处理推广语言和接受语言之间的关系,不是语言学本身能够解决的。
  
  今天,由于孔子学院的快速发展,汉语国际传播已经成为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的重要标志。对待汉语国际传播,不能仅从知识和学术的角度来思考,而应放在中国文化复兴、中国30多年快速崛起所引起的世界格局变化的大背景下来考虑。汉语走向世界,是东方文化重新回到世界舞台中心的一次壮丽的日出,是中国这个具有广袤国土、悠久文化历史、超多人口的大国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一次文化预演。今日语言之欣欣向荣,预示着一个伟大民族与国家全面复兴的时刻即将到来。
  
  理论是灰色的,而生命之树长青。歌德的这句名言说明,实践生活总是走在理论研究的前面。打开书房,让它吹进五洲的风,时代要求我们必须以全球化的新视野,重新定位汉语国际传播事业,必须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大事业的角度来思考,要扩展已有的学术领域,到跨文化研究的新天地重建学术的新理论、新方法。这是新一代学者的崭新使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3 05:26 , Processed in 0.082695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